现场会典型发言稿

2022-07-20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这意味着进行发言的机会和场所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进行发言,就需要掌握撰写发言稿的技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现场会典型发言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现场会典型发言稿

全市生态畜牧业现场会典型发言材料

农牧业结合产业化经营强力推动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县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保护生态为前提,以建设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大县为目标,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积极引导农民走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全县畜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年全县牧业牲畜存栏达到257.1万头(只),同比增长46.4%,增量达81.5万头(只),牲畜总量跃居××市第一位。

一、主要做法.版权所有

我县紧紧围绕“做生态文章,建畜牧强县”的发展思路,把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和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来抓,努力实现“四个根本性转变”,即,在思想观念上,由重畜轻草向建设养畜转变;在经营饲养方式上,实现由自然放牧的粗放经营向舍饲半舍饲集约化经营转变,从根本上改变牲畜完全依赖天然草场的传统习惯;在增长方式上,实现由单一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市场开拓上,实现由局部小市场面向国内大市场转变,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一)抓好宣传发动,全面提高对发展生态畜牧业认识。针对“入世”后农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县委、政府在指导思想上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地稳定发展畜牧业;二是坚定不移地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把发展畜牧业同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发展生态畜牧业之路,变粗放经营为集约化生产。为切实提高人们对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认识,我县先后多次组织产业结构调整宣讲团,深入各村屯大力宣传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重大现实意义。县电视台、××通讯等新闻媒体还开设了专栏、专刊,集中宣传,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县委、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2001-200*年畜牧业发展责任状,把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乡镇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召开2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生态畜牧业发展问题。通过舆论宣传,政策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农民群众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积极性普遍提高。

(二)加强生态建设,强力推进可持续发展。为了妥善处理发展畜牧业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县委、县政府响亮提出“生态就是生命”的口号。200*年,编制完成了《××县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纲要》。200*年,完成了全县15个乡镇生态建设详规,出台了《××县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重点实施了农业生态治理、退耕还林、荒山绿化等十四大生态建设工程。200*年以来,包括投工投劳累计投入1.87亿元,完成退耕还林还草、灭荒造林62.6万亩,禁牧20.2万亩,休牧60万亩,建人工草场22万亩。严厉查处破坏草场的乱开荒行为。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一个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逐步形成。

(三)明确方向,大力推行舍饲养畜。为有效解决草畜、林畜日益突出的矛盾,实现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发展的双赢,我县重点实施了三大工程:一是草业工程。坚持“立草为业,草业先行,以草定畜”的思想,以保护天然草地和发展人工草地为主要措施,加大草原保护和改良力度,积极鼓励养畜户扩大饲草料种植和玉米播种面积。从200*年起,对利用承包田种植人工牧草和青贮玉米的,减半征收农业税。近年来,县财政采购优质饲草、饲料种子投入达100多万元,多年生人工牧草和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今年全县种植饲草料35万亩,其中,粮饲兼用玉米种植17万亩。目前,50万亩、投资800多万元的退牧还草工程已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二是舍饲工程。组织各乡镇干部和养畜大户赴突泉县、富裕县等地对舍饲养畜进行了考察,200*、200*年先后两次专门召开了秸秆转化、舍饲圈养现场会,对完全舍饲养畜的,免征3年牧业税,充分调动农民舍饲养畜积极性,许多养畜户纷纷建起了标准化的舍饲圈舍。同时积极推广“四化两贮”技术,全县秸秆转化利用率达到30%以上。目前,全县已建暖棚3200多个、18.8万平方米,建青贮窖2000多个、19.3万立方米。通过对比,算经济帐,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到,舍饲养畜经济效益不但高于散放天养,而且还有明显的生态效益,老百姓对加强生态建设与发展畜牧业二者间的关系认识越来越高,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这一政策机遇,种树种草,林草间作,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畜牧业发展,形成了发展畜牧业和生态建设与保护互动的良好局面。三是改良工程。传统养殖只重量而忽视质,因此效益不高。鉴于此,我县坚持以提质提效为目标,大力实施良种工程。近3年来,先后举办牛冷配、羊人工授精及动物卫检法律、条例培训班28次,在全县15个乡镇设立牛冷配站点72个、羊人工授精站点78个,引进了加系荷斯坦、西门塔尔、利木赞等优良种畜冻精细管,完成牛冷配8000余头,奶牛基本上实行冷配,改良率达到90%以上。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和鼓励养殖户引进、繁育、推广乳肉、肉毛兼用优良畜种,提高牲畜良种化水平,促进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为提高养畜户经济效益、创立品牌奠定了基础。

(四)创新机制,加大资金、政策和技术扶持力度。资金、政策和技术是影响发展畜牧业的关键因素。为此,县委、县政府广泛发动群众,群策群力,采取银行贷一块、招商引一块、养畜户自筹一块、财政补一块、项目投一块的

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自200*年以来,全县共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5.8亿元,其中,县委、县政府协调金融部门共发放畜牧业专项贷款1.6亿元,招商引资投入1.12亿元,群众自筹2.58亿元,争取项目3000万元,县财政补贴2000多万元。为推动畜牧业超常规发展,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畜牧业的决定》、《2002—200*年牲畜舍饲圈养实施意见》等17个配套文件,在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草原资源补偿费等方面给予优惠。从200*年起,对利用承包田种植多年生牧草和青贮玉米的地块减免农业税;对新购进的秸秆揉碎机每台补助300元;对畜牧业发展排在前3名的乡镇予以重奖;对200*—200*年养畜专业村人均达到1头奶牛或2头肉牛、5只羊的,由县财政为该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购买3年人寿险。县农牧、科技部门实行跟踪上门服务,及时把品种改良、养殖技术送到农民手上,鼓励支持农民发展畜牧业,彻底消除了广大农民因不懂饲养技术而不敢养畜的心理。

(五)狠抓普及,促进牲畜总量快速扩张。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就没有抓产业化的物质基础。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岭东抓普及、抓速度的要求,大力实施“三个百万工程”,即到200*年牲畜总量达到100万头(只),200*年实现牛羊存栏达到100万头(只),200*年实现羊存栏达到100万只。通过全县上下通过外购、自繁等多种方式,牲畜总量迅速扩张,200*年牧业牲畜存栏达到101.5万头只,比上年增长33.2%,纯增25.33万头只;200*年牧业牲畜存栏达175.56万头(只),比上年增长72.9%,纯增74万头(只),提前一年实现了三个“百万工程”目标;200*年牧业牲畜存栏达到257.1万头(只),同比增长46.4%,增量达81.5万头(只),牲畜总量跃居××市第一位。全县农牧结合户占全县农户的90%以上。今年年初,我县开始规划实施500万牲畜工程,力争通过3年的时间,把我县建设成为全区牧业大县。

(六)典型带动,促小区规模养殖。强力推进养畜专业村(屯)、小区建设,下大力气抓好农牧结合户的普及和各类典型示范户的培育指导和扶持工作。目前,我县共建养畜专业村屯96个,舍饲户达到2.23万户,半舍饲户达到3.33万户,建养殖小区6个,培育各类典型示范户670个。进一步培育以奶牛、肉牛、肉羊为重点的各类典型,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以养殖小区为骨架、大户示范为支撑、千家万户为基础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七)强化服务,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县委、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全县畜牧兽医在编在岗专业技术人员全员聘用实施方案》,采取科技承包、按劳取酬、工效挂钩等措施,调整了技术人员工资分配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县乡村三级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行竞争上岗,通过考试、考核将畜牧兽医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实行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和养畜户“三结合”,县乡两级畜牧站所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现在已基本形成了以县畜牧业局所属各站所为中心、乡镇畜牧业服务中心为骨干、村防治室为重点、组防疫员为补充、养殖户为依托的防疫网络。大力加强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建立了牲畜免疫档案,跟踪检疫,牲畜防疫密度达到100%。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支持生态畜牧业发展合力,水利部门积极配合实施人畜饮水工程;交通部门主动实施通村公路建设;电力部门优先为舍饲户解决用电问题。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使生态畜牧业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八)拓宽渠道,实行产业化经营。一是抓龙头企业带动。通过招商引进了蒙源、精华、鑫源等肉类屠宰加工企业16家,现已组建为草原联邦肉类集团。现我县年加工肉羊能力已达到230万只,其中仅××中敖食品有限公司年可加工肉羊150万只,该企业去年入驻我县工业园区,今年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年内建成投产。北京洛娃、黑龙江雪花、德龙三家乳业加工企业日处理鲜奶能力220吨,年可生产奶粉3000吨。200*年,北京双娃乳业在霍尔奇镇建立了千头奶牛基地,目前,由新西兰进口的首批680头奶牛已经入驻基地。二是组建养殖协会,不断提高养殖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结合实际,重点加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将千家万户的农民和千变万化的市场有机地联结起来,为企业牵线,为农户架桥,促进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我县共组建各类经合组织22家,拥有会员1360人,辐射带动农户22314户,拥有固定资产达2300多万元。

二、工作体会.版权所有

一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是农区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可促进生态与畜牧业和谐发展,实现增草、增效、增收的有机结合。农民为养而种、种养结合,种植结构更加合理。特别是青贮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进一步优化了种植业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在经营管理上,模式化舍饲饲养,降低了饲养成本,缩短了饲养周期,提高了养殖效益。

二是发展生态畜牧业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达小康的重要途径。生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使农民由冬闲变成冬忙,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了充分开发和利用。200*年、200*年,我县连续两年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但农牧结合户、养殖户仍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大多成了殷实家庭,为农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农牧结合,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一条最直接、最有效、最稳定的途径。

三是生态畜牧业是有效解决生态建设和发展畜牧业矛盾的可行措施。大力发展草业,加快秸秆转化,走舍饲圈养、建设养畜的生态畜牧业路子,使林畜、草畜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广大群众对生态建设促进畜牧业发展的认识越来越高,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为再造山川秀美新××、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我县在发展农区生态畜牧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兄弟县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县市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县上下不懈努力,推动我县生态畜牧业再上新台阶,为建设繁荣兴盛的××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在全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现场会上的典型发言

弘扬红色文化 建设绿色家园

——在全县农村卫生清洁活动动员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感谢县委、县政府为我们提供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今天,“全县农村卫生保洁活动动员会”和“一大四小调度会”在我镇召开,是对我镇各项工作的鼓励和鞭策。

作为全国“六大根据地之一”、著名的“红色省会”, 葛源镇在农村卫生保洁活动中,按照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围绕擦亮“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示范”三张名片,高位推动,狠抓落实,注重实效,打造了一个卫生更加整洁,环境更加优美,居民更加文明的新葛源。下面,就我镇农村卫生保洁活动向各位领导、同志们简要汇报,肯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主挂帅、广宣传,活动有保障 我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方管会主任为副组长的农村卫生保洁活动工作领导

1 小组,制定了《葛源镇农村卫生保洁活动实施方案》,及时召开农村卫生保洁活动动员大会,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了动员报告,店主、学生、保洁员代表作了表态发言,并通过板报专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致全镇居民、经营户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同时,利用镇人大会召开的契机,进行农村卫生保洁文艺宣传,真正做到人人知情、全员参与,掀起了“葛源是我家,创卫靠大家”的浓厚氛围。在推进卫生保洁活动中,做到主要领导一线指挥、包干领导牵头组织、各村(社区、林场)、镇直各单位专人负责,形成镇党政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包户的工作体制,真正把农村卫生保洁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

二、抓重点、攻难点,行动得实效 我们坚持“镇为龙头、村为关键、户为基础”的模式,全镇推进卫生保洁工作,以“三清理”(即清理主街道、里弄小巷、村社公路,清理河道、池塘,清理陈年垃圾和卫生死角)为重点,对我镇垃圾进行清理,河道进行疏挖,彻底做到

2 卫生不留死角,卫生保洁不流于形式。对乱搭乱建、占道经营、乱贴乱挂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由城管队牵头,发放限期拆除通知书,重点突破,各个击破。对个别“老大难”和钉子户,主要领导邀请座谈、亲自上门做思想工作,消除商户后顾之忧。全镇干部职工通宵熬夜,对街道两旁店面乱搭乱建的40余处进行拆除,城管中队坚持每天不定时巡逻监管,严防整治后反弹现象,彻底改变了长期影响镇容镇貌的违章搭建、占道经营等现象。经过全镇上下共同努力,共清理各类垃圾500余车,河道8000余米,淤泥尾砂500立方。

同时,我镇农村卫生保洁工作注重“两个结合”,一是与镇容镇貌整治相结合。对街道所有的店面招牌实行统一制作、统一设计、统一规格,招牌上印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字样和旧址图片,街道所有店面统一悬挂灯笼、张贴对联,“红色省会”到处呈现喜气洋洋、张灯结彩的景象;二是与“一大四小”工程相结合。争取多方扶持,在闽浙赣

3 大道沿路两边各10米栽种樟树6300余棵,在红军广场种植红枫360余株,倾力打造“千亩红苑”。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在葛源粮管所至考坑约3公里公路两边种植金桂桂花4000余株、红枫1000余株,极力打造“枫香大道”,全面提升了葛源集镇品位和对外形象。

三、抓管理、严考核,工作常态化 为确保农村卫生保洁工作长效运行,我镇着力打好六张“牌”:

①制度牌。我镇先后出台了《葛源镇农村卫生保洁评比办法》、《葛源镇农村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等制度,指导各村将农村卫生保洁工作写入村规民约,形成约束机制;镇与各村(社区、林场)、镇直各单位,各村与村小组、保洁员签订卫生保洁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农村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

②经费牌。积极探索“镇里补一点、企业捐一点、村里出一点、商户纳一点”的办法,多方筹措我镇卫生保洁工作保障经费,如华天工贸公司、鼎泰矿业公司、华立石材厂、梅柴萤石矿等

4 企业积极捐款。

③基础牌。我镇积极构建“户收、村集、镇运”三级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体系,先后添臵洒水车1辆、垃圾运输车1辆,在红城大道、红十军大道、古镇里弄小巷、枫林红军操场等地点安放垃圾桶156个,新建1处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18亩,垃圾窖160个。

④队伍牌。在全镇96个自然村配备83名卫生保洁员,实行动态管理,定人、定责、定路段、定经费(每人每年1200-1500元)。

⑤督查牌。成立由主要领导带队、分管领导及各村(社区)书记参加的农村卫生保洁督查组,每月30日坚持开展农村卫生保洁活动大巡查、大评比活动,以村为单位,评出“卫生、达标、不达标、脏乱差”的村庄,对卫生保洁做的好的给予奖励和表彰,对在巡查评比中未达标的实行第一次黄牌警告、第二次罚款2000元、第三次“一票否决”; 同时,开通群众卫生保洁监督举报电话,实行举报有奖,每次奖励举报人50元。对街道两旁店面乱堆乱放垃圾的,发现一次罚款

5 100元。下一步我们将开展清洁进家庭活动,以农户为单位,评选出“最清洁、清洁、不清洁”的家庭,提高农民的卫生保洁意识。

⑥宣传牌。通过“做榜样、树典型、评先进”等形式,在广大群众中倡导爱护环境卫生的文明风尚,改变了过去乱扔乱倒垃圾、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乱丢等卫生陋习,逐步养成了“讲卫生、爱卫生”的良好习惯。

今后,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变压力为动力,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多向兄弟乡镇学习。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处臵机制,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户上分类存放,街道垃圾箱分类设臵,垃圾窖分类分格存臵,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促使我镇农村卫生保洁工作常态化趋向科学化。

最后,我们有决心在县委、县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把具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葛源建设得更加清洁美好!

第三篇:重点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工作现场会典型发言

重点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工作现场会典型发言

各位领导: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三岔河流域实施环境保护河长制的通知》和《关于下达三岔河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目标任务的函》要求,区委、区政府积极谋划、科学利用、突出重点、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辖区河流流域环境保护,积极履行河长制工作职责,现就我区开展重点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工作作如下发言:

一、深化认识,提高开展重点流域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识

市区地处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与珠江流

域北盘江水系分水岭南侧,几乎处于分水岭的脊背上,境内东北部乌江上源三岔河,猫跳河上源邢江河水量较大;南部属珠江水系的油菜河流程短、水量小;中南部河流伏流河段较多;西南部捞兜河、补董河、大屯河明暗流相间,可用水能不大。开展重点流域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综合、系统和基础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功在千秋、福利子孙的工程。鉴于安顺城区附近没有较大的河流和水源工程,城区水资源较为缺乏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随着“引千入虹”工程的实施开工,突出加强辖区内流域环境保护,特别是千峰河重点流域环境保护,贯彻落实河长工作制,科学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对于改善西秀城区群众居住环境,改善城区下游油菜河、龙宫、王二河乃至黄果树等风景名胜区水资源环境的水量和水质,促进市旅游开发,提升安顺国家旅游城市形象,打造区百万人口生态城市,推动西秀城市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加强领导,明确开展重点流域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对重点流域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各相关乡镇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千峰河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领导小组。建立了河长制专项保证金机制,制定了河长制专项考核机制,健全了河道治理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强有力工作格局。

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结合区情实际,突出千峰河重点流域环境治理,制定了区千峰河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实施方案,要求各相关乡镇和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同时,进一步深化实施“一河一策”,将沿河排污口位置和污染源的排查工作列入“一河一策”考核内容,确保了辖区河流流域环境得到改善。

加强督导、促进落实。不定期对辖区流域环境保护各阶段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定期不定期地对千峰河流域环境保护进行现场督查,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对工作不尽职、不到位的单位进行问责,督促相关单位限时整改。同时,统筹安排重点流域环境保护资金,监督资金的合理使用,确保治理资金及时拨付到位,按时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三、多措并举,扎实推进重点流域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结合区情实际,在抓好辖区河流流域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以突出抓好千峰河流域环境保护为重点,科学规划、多措并举,树立保护与综合防治的理念,以强力控源和流域管理为主,扎实推进流域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加强污染源头治理。千峰河流域主要有轿子山煤矿、黄河沟煤矿、安顺煤矿、黄果树铝业、西秀山水泥有限公司等主要污染企业。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强完善矿井废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加强排污口治理,实现了矿井废水达标排放。

建立垃圾清运机制。投入资金万元实施千峰河流域环保治理项目,在千峰河流域轿子山镇沿岸村寨修建垃圾池15个,配备清运垃圾斗车10台,手推式垃圾清运车33台,建立垃圾清运机制,定期收集清运生活垃圾。同时,结合“三创”、“整脏治乱”工作的开展,把辖区沿河村寨卫生纳入“五新”村居创建管理,明确各村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垃圾统一运输、统一处理的转运机制,极大缓解了沿岸村寨向河流倾倒垃圾的现象,减少对河流流域直接污染。

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加强辖区流域水质监测,委托市监测站重点对千峰河水质进行监测,至底,轿子山镇段面水质为三类水质,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水环境功能区类别,河流出境断面稳定达标。

加强村寨河道治理。投入资金万元,对千峰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投入资金42万元对小寨村河床和淤泥进行了修茸和清理,投入资金万元实施平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投入资金8万元,在千

峰河流域的上游毛栗坡村栽种了公里的护岸林。同时,对千峰河沿岸的旱厕、养殖场、占用河堤耕种等情况加大督查整改力度,有效遏制了煤矿废水流入千峰河的情况出现。

严格项目审查。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从严审批有水污染物产生、环境风险高和水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项目。在千峰河干流禁止新建规模畜禽养殖场,对禁养区外的养殖场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并同步建设废水处理和粪便处理等治理措施,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外排,粪便经处理后实行综合循环利用。

几年来,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我区切实履行职责,认真组织实施重点流域环境保护工作,做到了计划、项目、资金和责任“四落实”。“河长制”实施三年多来,辖区重点流域水质得到改善。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区将继续认真履行重点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职责,以这次会议的精神为指导,以更高的标准将辖区范围

的河流列入保护治理范围,在全区各乡、办事处,村支两委召开动员会议,由区人民政府牵头拟定《区辖区河流保护公约》,在区、乡、村三级层层签订责任书,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人人保护母亲河的工作氛围,加强环境教育、提倡全民参与,科学规划、持之以恒,将辖区河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推向深入,以环境的不断改善有力支持经济社会实现提速发展。

第四篇:畜牧业环保工作现场会经验典型材料

县是省会近郊县,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我县生猪生产的飞速发展。高峰期常年存栏生猪 135万头,存栏母猪16万头,出栏肥猪248万头,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同时,往年因无序发展,粪污直排,造成污染,甚至局地曾发生环境重度污染事件。为构建和谐发展环境,县委县政府高屋建瓴,果断决策,从XX年起,采取停、禁、转、治等综合措施,下大力加强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经过五年的污染治理和生态重建,我县走出了一条养殖业绿色发展之路。

一、堵疏结合,控制养殖总量,力促生猪养殖减量转型

一是统一思想,科学规划养殖业发展。能不能养猪,养多少猪,不是政府说了算,也不是农民说了算,而是环境说了算。县政府通过召开调研会、养殖大户座谈会、听证会和开放式县长办公会等多种形式统一思想,以环境的承载能力来确定养殖量。

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划分养殖功能区。学校、集镇、工厂、学校、医院周围200米内,一级水源保护区,划为禁养区。禁养区内原有的养殖户按栏舍面积每平方米政府给予90元补助,限期拆除栏舍。河道50米—500米范围内及水库周边100米—500米,划定为“一级限养区”,每户生猪养殖量不能超过20头。共拆除禁养区栏舍100万平米,补贴转产资金近亿元。

三是在适养区内,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标准化示范场建设。通过开展养殖污染治理,完善基础设施,规范生产行为,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并规定全县原则上停建生猪规模养殖场,确需新建、扩建、改建的养殖场,需经县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环保综合评估,评估获批后方能动工,并且建设中必须按“三同时”实施。对禁养区内退出养殖的农民,政府出台了生态补偿政策和转产扶助政策,鼓励他们退养转产。

二、设施治理和生态修复相结合,努力探索发展生态养殖的新路子

一是推行设施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养殖粪污处理模式。设施治理按养殖场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大型养殖场采用5种治理方法:以鑫广安为代表的工厂化模式,以兴顺农业科技公司为代表的室外零排放模式,以弘顺养殖公司为代表的活动板房模式,以佳和农牧为代表的种养平衡模式,以天府公司为代表的生态养殖模式。对于中小型养殖户,利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源分离生态藕合技术,采用“改栏、清粪、处理水”的办法进行治理。将栏舍进行改造,封闭排粪沟,猪粪尿用管道连接,实现雨污分离,杜绝猪粪裸露。与此同时,进行“改厕所、改厨房、改排水”三大改造,搞好“菜园、花园、果园”三园建设。猪干粪采用人工收集或机械分离,进入干粪棚发酵后由专业队伍收集送有机肥厂,不进入沼气池,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污量。最后是处理水。经干湿分离后的污水进入沼气池、净化池,进行厌氧处理后,进入收集池浇菜或进入湿地吸收处理。

二是大力推广“养殖废弃物生态湿地处理技术”。根据自然条件以村民组或自然村为单位,在养殖密集区,利用自然条件建设生态湿地和生态沟渠,将多家养殖场户通过设施处理后,氮、磷超标的余水进行再处理。从去年开始,我县开展生态湿地和生态沟渠建设试点,将冷浸田、滩涂等进行适当改造,人工种植狐尾藻、水芹等作物,建成生态湿地。改造自然沟渠,根据长度和流量大小,分成若干段种植各类水生植物,建成生态沟渠,进行净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近两年,我县已建成生态湿地30处,总面积120余亩;建成长度30米以上的生态沟渠12处。并计划在近年内,百头以上养殖户和养殖集中区全面规划建设生态湿地和生态沟渠。

三是配套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实现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一方面,至XX年底,我县建成了能消纳10万头生猪粪污的有机肥料厂,另外两个有机肥厂也在规划建设中。有机肥厂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变废为宝,畜禽粪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既为养殖粪污处理提供了出路,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种植户提供了肥源。另一方面,在养殖密集的北部乡镇,全方位开展

猪干粪收集。收集的干粪,部分送有机肥料厂加工成有机肥,部分送花木、蔬菜种植基地作肥料。第三,依托农村能源合作社,做好沼气池和净化池定期维护工作,常年维修治污设备设施,所需费用由政府补贴50%。第四,对所有生态湿地,每年组织一次检查评比,以检查打分结果划分档次,并对运转保护良好的进行奖励。

三、近期整治与长效监管相结合,确保治理目标的实现

一是健全监管机制。通过几年来对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不断探索,我县逐步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即,“一个政策”管到底,“两个网格”不遗漏,“三项制度” 常态化,“四次检查”定奖罚。“一个政策”是堵疏结合、设施治理和生态修复结合、近期治理和长效监管结合,彻底清除粪污直排实现全县生猪标准化养殖。“两个网格”管理指的是乡、村干部XX县、乡动物防疫站两套网格,网格到户到人。各乡镇将畜禽污染治理和日常监管工作分解到村组和联村干部,实行网格化管理。乡镇动物防疫站工作人员和村组干部负责日常巡查和宣传教育工作,每个养殖户“一月巡查、一照片、一宣传、一报告”。镇工作人员负责处理禁限养反弹和一般违规排污行为,县直相关部门负责处理重大污染违法行为。“三项制度”包括:一是台账制度。将禁限养情况、治理设施运转情况、粪污直排情况、水体污染情况、养殖大户情况等纳入电子台账。二是通报制度。县有关部门定期编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简报送相关领导和乡镇,通报各地工作进度,表彰先进,曝光非法排污单位和个人。三是奖惩制度。“四次检查”定奖罚指的是:县人民政府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治污和监管取得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同时,县政府将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对严重失职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问责,县政府督查室组织相关部门全年进行四次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有奖有罚。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在近5年的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中,我县财政投入资金近亿元,并按1:1的比例,带动养殖户投入资金上亿元,全县共计投资2亿多元,完成了4500多户规模养殖场的治理任务,治理栏舍面积达170万多平方米。与此同时,由县环保局牵头组织对67个村进行了集中联片整治,双管齐下,我县粪污污染环境严峻形势得到彻底扭转。首先从排污口看,治理后的养殖户基本无污染物超排现象;其次从改善猪舍周边环境看,通过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封闭排粪沟,整治猪舍周边环境卫生等措施,实现庭院前后干净整洁,猪舍内外干净整洁,排污设施周边干净整洁,较好地改善了养殖户的生活环境;再次,从河流水质来看,通过几年治理,我县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均恢复到三类水质以上,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

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量大面广,任重而道远,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将认真学习兄弟区县经验,不断探索治理模式和监管办法,采取突出重点、分片推进、散户申报、集中验收的方式,争取再用3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生猪存栏20头以上养殖场户的污染治理工作,并完善监管办法和治污配套措施,力争达到全县养殖公司农场化,规模养殖户农庄化,散养户清洁化的目标。

第五篇:市畜牧业环保工作现场会经验典型材料

市是一个养殖业大市,20**年全市出栏生猪万头、牛万头、山半万只,出笼家禽万羽,水产品总虽万吨,养殖业总产值亿元,全市各类规模养殖场(户)达4300户。由于受养殖规模、传统习惯、体制机制等制约,养殖污染日益加重,农村局地生态环境甚至一度恶化,养殖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凸显。去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浏阳,打造幸福家园”的总体目标,按照“保虽、提质、治污”的工作要求,将养殖污染治理纳入“城乡统筹、环境同治三年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采取政策导向、利益导向、舆论导向和考核导向等措施,积极推进养殖污染治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市养殖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一)建立组织机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成立以市委副书记任组长,主管农业、环保工作的副市长,市人大、市政协领导为副组长,宣传部、监察局、环保、国土、发改、畜牧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养殖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畜牧局为牵头单位,从畜牧、环保部门抽调16名业务骨干成立办公室,统筹全市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各乡镇(街道)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机构,构建市一乡镇一村(社区)三级工作机制,实行养殖污染治理的网格化管理。

(二)健全工作机制。按照“治旧控新、堵疏结合、监管并举”的原则,出台工作方案,明确17个部门和37个乡镇(街道)工作职责,制订了分阶段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要求通过三年的连续治理,实现养殖生态环境根本性好转,推进养殖产业提质升级的目标。并建立了工作例会、绩效考核、季度考核与点评、挂牌督办、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

(三)营造浓厚氛围。多方式全方位宣传发动,组织召开全市性大会4次,分季召开治污点评会;

编发宣传手册15万份、治污工作动态手册10万份;

出动巡回宣传车辆50天次。通过《浏阳日报》、浏阳电视台、浏阳交通频道等媒体报道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动态,印发乱丢乱弃和经营病死猪肉案件查办情况通报到各养殖场(户)。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公布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热线电话、打击乱丢乱弃及经营加工病死畜禽有奖举报电话,接受咨询和举报,营造全社会参与养殖污染治理的浓厚氛围。

二、注重多措并举,提升治理成效针对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中“养殖户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养殖污染治理模式与技术不新、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采取“深入宣传、分类指导、综合防控、挂牌整治、联合执法”等多项措施,将治理触角深入千家万户。

(一)加强分类指导,推广治污模式。

一是加大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培训、服务及支持力度。全市37个乡镇街道举办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培训班120多期,培训4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万多份,现场指导3000多人次,制作治污技术光碟3套。

二是全面推广生态环保养殖技术。引导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和环保节约型饲料技术,提高畜禽饲料利用率;

使用益生素、酶制剂、天然中草药,应用分群和分阶段饲养,提高饲料转化率,推广“干清粪,勤打扫,少冲栏”等措施,减少粪尿中氮、磷及重金属元素含虽,实现饲养管理环节污染减虽。

三是筛选治污技术模式。

经实地调查、实践对比和邀请有关专家现场指导,总结推介了三种养殖污染治理模式:即新五丰永安分公司等年出栏生猪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采用工业化治理模式,建设大型沼气工程、沼气发电、曝氧发酵、生物氧化塘和有机肥料加工厂等设施;

永安镇裕丰强等中小型养殖户采用“猪一沼一果(渔、菜)”或室外生物发酵垫料饲养等种养平衡综合治理模式,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在葛家、普迹、柢冲等养殖密集区域的养殖散户推广生态平衡循环养殖污染治理模式,按照“改造栏舍、干清粪、处理废水”三阶段治污工艺,配合联系粪污利用渠道,力促种、养大户结对消纳粪污。同时,在湖南新康牧业生态养殖场开发运用生猪清洁生产、养殖污水发酵和多级深沉、后续生物净化等综合生态修复模式。全市已建设干粪堆积发酵池4000立方米、沼气池10万立方米、沉淀池20万立方米,购置干湿分离机等污水处理设施40套、粪污专用运输车辆16台、沼液沼渣运输罐100个,年出栏生猪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已基本建成工业化污水处理系统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二)完善监管机制,整体推进治理。

一是建立养殖诚信档案。按一场一档原则,完善健全生猪养殖档案,对养殖生产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并将情况记录,实现全程可监管,从养殖场栏舍改造、生猪饲养管理等关键环节实现污染减虽。

在360个规模养殖场(户)悬挂公示牌,将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容虽和定期清理制度、清洁生产工艺措施、最大饲养限虽、监督责任人以及投诉举报电话等内容向社会公开。

二是规范建场。设置新建猪场准入条件和审批手续,从源头上杜绝乱建、滥建和违建。同时,加强养殖场生产环保设施、设备使用与运行监管,落实排污许可,确保排污达标。

三是挂牌治理。根据辖区养殖虽大小,分一类、二类、三类乡镇(街道),分批确认养殖污染治理挂牌督办对象,逐月督查、分季排名、公开公示。对通过信访渠道和网络举报及排查中发现的违规生猪养殖场,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全市完成治理生猪养殖场(户)3268户、栏舍面积达万m2,关停养殖场1109户、栏舍面积24万w。

(三)依托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争取政策扶持。坚持养殖户自行治理为主、政策资金补助为辅的方式引导开展养殖污染治理。制订《禁养区规模养殖场搬迁资金补助实施方案》,促进禁养区退出养殖。对完成养殖污染治理的,年出栏500头的养殖场按栏舍面积每平方米补贴30元,散养户按栏舍面积每平方米补贴40元。

二是加大养殖污染治理项目支持力度。在生猪调出大县项目、标准化养殖场项目认定、诚信档案评定中,实行一票否决,优先立项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对养殖环保设施建设及运营维护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适当倾斜与支持。通过国家生猪调出大县资金60%用于标准化设施改造、争取长沙市级养殖污染治理资金补贴、引导社会力虽参与投资等方式,累计投入污染治理资金亿元。

三、实施专项整治,严查乱丢乱弃

(一)规范工作流程,提速窖池建设。

一是规范申报建设程序。由养殖场(户)自行申报,经当地村(社区)、卫生院、环保站、动物防疫检疫站联合前置审批,再由畜牧局审定并派人实地勘查等程序,确保选址科学、合理,建设、使用、管理责任与权限分明。

二是突出建设重点。要求规模养殖场自建符合养殖规模的的无害化处理窖;

在浏阳河流域6个水电站和拦河坝附近区域建立1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无害化处理窖,养殖密集的乡镇政府牵头建设80立方米以上的公共处理窖,全市采取规模养殖场自建、村(社区)联建、乡镇(街道)公建等三种方式,建成无害化处理池900多个,容积达万立方米。初步建成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三是试点规模养殖场工业化处理模式。在新五丰永安公司试点建设一条日处理1吨动物尸体的新型无害化高速处理系统。该系统从台湾引进,可实现动物尸体同步粉碎、发酵,制成有机肥,实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二)加强水域巡查,处置动物尸体。市畜牧部门对葛家、镇头等重点区域和浏阳河、南川河、捞刀河流域进行巡查,组织打捞动物尸体;

市水务部门负责打捞浏阳河大栗坪水电站等6个水电站拦河坝上游200米,下游100米河道水域的动物尸体。对动物尸体一律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组织联合行动,打击违法行为。建立畜牧局、法制办、法院、公安局联合办案机制,严厉查处动物卫生监督违法行为。市法制办加强对执法人员培训,对执法办案予以指导;

市公安局治安大队明确1名副大队长、2名干警联系及时出警处置;

市法院建立强制执行“直通车”,对拒不履行行政处罚义务的违法当事人实施强制执行。今年组织集中执法行动200多次,立案84起(移送司法机关3起),已刑事处罚5人,目前已刑事拘留3人,在强制执行中司法拘留1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创新信息管理,追溯违法源头。

一是创新推广畜禽耳标小包裹管理制度。对年常年存栏40头以上的养殖户整包发放耳标,常年存栏40头以下的养殖户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户或2户以上共1包耳标。小包裹编号登记在《免疫档案》上并录入远程管理系统,确保全市30日龄以上的牲畜耳标佩戴挂标率100%二是投资150多万元,开发应用“浏阳市畜牧兽医水产信息管理系统”,设置执法监督、诚信评级、动物检疫、动物免疫、兽药饲料、办公自动化等8大功能模块,推行gis和视频在线监控,实现信息化、电子化、现场化监管,通过网络可将牲畜标识追溯到户,为办案追查动物尸体来源提供了便捷。

四、科学引导示范,促进转型提质

(一)合理规划布局,引导集约发展。一是制定并严格执行《浏阳市养殖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合理划定禁养区、控养区、适养区到村组,坚持禁养区逐步退出养殖业,控养区不再发展畜禽养殖,禁止新建或改扩建养殖场,适养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二是科学合理设置产业发展优势区域。根据市域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引导养殖业从城郊城镇向山区丘陵转移、从沿库沿河向农业生产区转移、从房前屋后向生态养殖小区转移。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全市初步形成猪、牛、禽、鱼养殖等八大优势产业发展区,基本实现产业抱团、集中连片开发的规模效应。三是设立养殖业准入条件,制定《浏阳市生猪规模养殖场管理办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符合用地、防疫、环保要求并经过国土、畜牧、环保等部门联合审批后方可动工建设。四是在实施养殖业扶持政策时,按照“保虽、提质、生态”的发展理念,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督促养殖场建设和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同步,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推广标准生产,促进转型升级。

一是按照“减h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引导养殖户采取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推行干清粪处理工艺,做好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栏舍改造,全面开展清洁养殖生产试点县(市)工作。在湖南白宜、清泉、穗丰、新五丰等8家生猪规模养殖场启动远程视频电子监控系统建设,随时监控生产。

二是推广标准化生态环保养殖技术,促使养殖结构和方式、环境影响、资源配置、科技含虽等因素科学合理组合,形成人居环境、生态平衡、养殖生产相协调的发展局面。

三是引导建设一批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场,逐步实现“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便处理无害化、监管常态化”,建立了“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标准化养殖生产体系。目前,全市有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个、省级示范场7个、长沙市和本级示范场66个,养殖专业合作组织162家,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5%各位领导,浏阳市探索尝试了养殖污染治理的一些管理方法和模式,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及兄弟单位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加大监管力度,加快推进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助推养殖业转型提质升级,为“建设美丽浏阳、打造幸福家园”作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乡村振兴学习心得下一篇:乡村文艺晚会致辞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