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投资环境分析

2022-07-18

第一篇:芜湖投资环境分析

芜湖城市经营模式分析

摘 要:自2010年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来,芜湖市作为示范区核心城市,凭借自身的地理优势、要素禀赋、文化底蕴以及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承接产业转移桥头堡作用,抢抓机遇,进一步凸显皖江开发龙头地位和重要节点城市作用,着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芜湖城市经营模式。

关键词:芜湖;城市经营;承接产业转移;长三角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5)01-0006-06

一、研究综述

城市经营在国外已经流行了三十几年。早在1971年,任日本神户市长的宫崎辰雄就在其出版的《城市的经营》一书里,将城市经营的内涵概括为:“高效地提供城市公共服务;涵养税源以确立城市的财政基础;与市场经济所导致的外部负效应相对抗,维护公共的利益。”由书中所提范例可以看出,神户的城市经营重点在于如何取得城市建设资金,强调要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效率。如果说企业经营的本质是以最小的成本谋取最大的利润,那么,城市经营的内涵就应当是以“最小的市民负担换取最大的市民福祉”。

在西方,“城市经营”(urban management)一词最早出现于1978年。当时,William将其定义为“一个研究主题或一种研究框架”,并试图就此彻底弄清城市的本质、社会与经济结构及其内部权力之间的关系;Sharma(1989)认为“城市经营”实际上是一系列在城市范围内指导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行为;Baker则指出“城市经营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需要从整体进行考察,应该包含更为广泛的内容”;后来,Kotler等人(1993)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城市经营界定为“为满足特定目标的市场需要而进行的城市规划过程”,如果这种规划能满足市民对城市产品的需求,同时也能使得城市产品满足潜在目标市场的需求,则视为成功;Van den Berg和Braun(1999)则强调,城市经营可以借鉴企业经营的经验,但同时应制定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目标的经营战略;Metaxas(2002)通过总结得出城市经营战略规划实际上类似于一般战略规划过程,要进行城市的SWOT、PEST分析,对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详细考察,以此识别城市形象、确定城市发展目标、进而通过市场调研和细分以衡量潜在目标市场,最终确定城市经营的对象。[1]

城市经营在我国的实践最早可追溯到周朝的《周礼?考工记》中,现代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兴起于90年代,但其概念尚无统一认知。据可查文献考究,“城市经营”一词是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汪道涵在1998年召开的研讨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他指出:“城市经营就是城市政府需要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引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理念,既要学会做一个城市发展的监管者和引路人,又要像经营一个企业那样做一个合格的决策者和经理人,前一个角色是为了使城市的发展尽可能做到规范、有序;后一个角色是为了使政府和社会能够实现投资良性循环,有发展后劲和可持续性”;而张玮、余池明等人却认为,城市经营是通过对城市的自然资源、人造资源以及相关延伸资源进行市场化,以实现将其集聚、重组最终实行营运,达到城市建设的投入和产出形成良性循环的目的;饶会林则认为,城市经营实际上就是对城市要素(包括城市产业要素和城市生产要素两部分)的优化;此外,周诚君、俞滨洋等人提出,城市经营是政府根据城市功能对环境的要求,运用有效的市场经济手段,对以公共资源为主体的各种可经营资源进行资本化的市场运作,以实现其在结构、秩序和功能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目前被大众所认可并被大量引用的最具代表性的概念是:“以城市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为目标,政府将市场经济中的经营理念及方式等引入到城市建设和管理中,通过市场化手段,对城市的自然资本(如土地、河流)与人造资本(如路桥等市政设施和公共建筑)及相关延伸资本(如路桥冠名权、广告设置权)等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最大限度地发掘这些资源的潜力,盘活存量,吸引增量,扩大总量,以实现城市资源效益和资本效益的最大化。”[2]

二、芜湖城市经营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首先,地域(区位)优势:芜湖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之间。就省内地理位置来看,芜湖市东倚钢城马鞍山,南望黄山风景区,西邻铜都铜陵市,北靠两淮煤田,中居长江水岸,算得上是安徽沿江发展轴的重要节点城市。除此以外,沿着长江来看,芜湖市恰好落在我国长江生产力“T”型结构布局的主轴线上,位于“长三角”的西北角,占据水上交通要道,是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纵横水陆交通枢纽。相较于省内其他城市而言,芜湖显然占据了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便利条件。

其次,资源优势:芜湖襟江带水,土地肥沃,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四大米市(芜湖、长沙、无锡、九江)之一,稻米、油料、丹皮、刀鱼、棉花、鲥鱼、螃蟹是芜湖丰富的物产资源代表。目前,全市已发现的矿产共55种,其中石灰石储量高达42亿吨;还有20处国家A级景区,其中6处4A级、5处3A级景区。其工业产品也很丰富,如芜湖铁画具有三百多年历史;赵云生剪刀店的“三刀”为芜湖传统产品,远销东南亚、北欧等国家。不仅如此,芜湖还拥有省内唯一一个国家级对外开放港口――芜湖港,它也是长江上的最后一个深水港。全港拥有166个泊位(含3个万吨级码头泊位、34个5000吨级泊位),可常年停泊万吨货轮,远洋航线直通海外。[3]与之前的地域优势联系起来,可以发现芜湖很难不发展成为安徽省的交通枢纽中心。

最后,文化优势:芜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相对醇厚。作为一个历史感和现代意识并存的移民城市,其居民多拥有开拓进取的精神。芜湖中山路步行街是全国三大步行街之一(另两条是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全场960米,宽30-40米,与镜湖风景区、鸠鹚广场融为一体,具有旅游、休闲、购物、餐饮等多种功能;在由一条废弃的铁路改造而成的凤凰美食街更让芜湖的美食文化享誉全国;此外,芜湖因为拥有“傻子”这一知名品牌而被誉为“瓜子城”。在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之后,芜湖市政府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立意深远地引入方特欢乐世界,将动漫、数字电影、主题公园结合起来,为创意文化和动漫产品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不仅增强了本市的文化辐射功能,更因为旅游带动的住宿、餐饮、购物、交通等消费,而形成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因此成为国家级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之后,芜湖市政府乘热打铁,又兴建了芜湖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将主题公园和文化产业多领域生产研发基地相结合,构建了集创意构想、设计研发、投入生产、展示经营还有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新型产业体系。由此不难预见芜湖在省内的文化产业优势必将更为突出。

(二)劣势(Weakness)

首先,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芜湖是个典型的带状城市,主城区南北长约为15公里,而东西宽仅为3―5公里,受历史原因和“一山(赭山)一湖(镜湖)一校(师大)”的地形限制,其中心城区呈现南北干道不连贯、东西干路间距大、畸形交叉口较多的形态,导致路网的连通性较差,易形成“瓶颈”,时常发生周期性交通拥堵,加大了整个城市运营的资本,更影响到城市的生产力布局。据芜湖交通流量自动监测系统统计,芜湖城区中和路、二街、北京西路、九华中路、中山北路、银湖南路、赭山路七大路段的日均交通流量达2万辆车次/小时,主要路口的交通流量最高峰达3000辆车次/小时,过一个路口最大单车平均延误144.3秒。此外,由于商贸企业云集,路网布局欠合理,交叉路口规化不规范,非机动车、行人和机动车混行,导致冲突较大、慢行交通滞后,再加上支路建设和拓宽改造力度不够,城区开发建设强度过大等原因更是形成了道路通行瓶颈。这显然会影响到芜湖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

其次,虽然近几年来,芜湖工业发展较快,但从全国来看,仍缺乏富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工业品牌。目前,只有奇瑞汽车、海螺集团和华强旅游城在国内外闻名,与其他工业发展城市相比,欠缺著名工业企业,从而制约了整个城市的发展。要想真正创立具有芜湖特色的城市经营模式,就必须要大力发展工业,与此同时还要兼顾到环境治理、资源可持续使用等相关问题。

再次,凭借方特的号召力,芜湖旅游业发展迅猛,但吃、住、行、游、购、娱乐一条龙还未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全市仅有工艺厂和奇瑞汽车公司销售特色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其他大多数景区景点档次偏低,影响力小,尤其是商务、会展等与旅游业的联系还不够,缺乏高级休闲度假类旅游配套产品,这就导致了部分在旅游中偏好商务会展活动及休闲度假形式的游客流失。除此之外,芜湖市旅游基础建设相对滞后,许多景区外部交通条件较差,这与日益增长的自驾旅游需求并不协调。

(三)机遇(Opportunities)

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我国首次专门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及国外开放国家产业转移制定的规划。芜湖市地处皖江重心地带,坐落在安徽省的东南部,处于长江下游南岸,又是青弋江注入长江的交汇口;是重要的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上与省内其他城市比较而言,其产业集中度普遍较高、市场机制相对完善、投资强度大且生态环境良好。所以,芜湖理所当然地成为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城市之一(另一个是合肥)和沿江发展轴的中心城市。在规划中,国务院对芜湖做了新的界定:一是打造全国重要制造业基地;二是形成现代物流中心。在如此大好的政策机遇前提下,芜湖应充分发挥其综合优势,提升城市产业的综合层次;改善交通体系,加快市场一体化和开放性建设;在文化层面上,要加强软环境的建设;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努力充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突破口,在安徽崛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先,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优化提升自身的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建设产业示范区。截至2014年10月,芜湖已有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一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另外还有七个无论是配套能力还是承接产业转移能力都较之省内大多数城市强的多的特色省级工业园区,涉及的领域有高新技术、绿色食品、机械加工、纺织服装,等等。此外,芜湖积极引进德国大陆、美国德尔福等一批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芜投资发展,产品涵盖汽车配套零部件体系,形成了以奇瑞公司为典型的汽车及零部件、以海螺集团和新兴铸管为龙头的材料、以美的、格力和日立为代表的电子电器和电线电缆四大支柱产业。同时,芜湖已建成的作为第四代高科技主题公园代表的方特欢乐世界和梦幻王国,不仅使芜湖成为长三角新的旅游热点,接待游客数量、营业收入跃居全省第二,直逼黄山;而且还培育出极具发展潜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如果发展势头良好,还极有可能形成文化创意及旅游产业集群。

其次,为更快融入长三角,芜湖积极参与长江流域大通关建设,全力打造亿吨港口和安徽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加快申报芜湖综合保税区,努力将芜湖港打造成为上海洋山港的重要喂给港。作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正式成员,芜湖市一方面加强区域合作――如为推进芜马同城化建设,已编制完成芜马城市组群城镇体系规划并将凤鸣湖路等城市道路与马鞍山贯通;为推动与亳州市结对合作,稳步推进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的基础建设。另一方面,迅速启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如铜南宣高速、芜申运河等项目正加快建设;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北沿江高速、芜湖火车站改扩建等项目已正式开工;城南过江隧道进入前期筹划工作;商合杭铁路项目也已获批,且通过了长江公铁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省部联合评审;芜宣机场、泰山路长江大桥等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此外,芜湖市还着力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地下管网体系,加强城市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市自身的综合承载力。示范区始终坚持“绿色承接”、“集约承接”,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其城市生态环境。如今,芜湖已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的卫生先进城市、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并四次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4]

最后,国家实施的长江经济带开发并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等相关战略,为皖江示范区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性机遇。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本市产业发展特色,充分利用皖江示范区双核城市这块 “金字招牌”,把握国内外产业发展和转移的大趋势,强化招商引智,以此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第一抓手,出台招商工作导则,着眼于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承接平台载体建设,拓展并深化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提高经济外向度。按照转型升级的要求,芜湖市已谋划了工业机器人、通用航空等十大经济增长点,作为抢占新一轮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和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引擎。全力推进园区招商引智和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全市专利申请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亿元GDP授权专利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4项指标均居安徽省首位。

(四)威胁(Threats)

目前,芜湖市城市经营的模式还只是初步形成,一方面因为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经济系统不完善,城市经营还不成熟,未形成全局性、系统性的理念,实践上也缺乏系统的思路和规划;另一方面因为芜湖市内的存量资产和存量资源盘活仍不尽如人意。2008年中央总结全国十八个典型地区的“中国特色发展之路”时曾提到:“芜湖没有沿海沿边、毗邻特大型中心城市的地理优势,没有能源、矿产的资源优势,没有经济特区、保税区等的政策优势。在几乎没有任何特殊优势的情况下,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形成了以汽车制造为代表的三大产业集群,实现了快速发展和崛起,探索出中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的成功道路。”然而,在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将合肥界定为“长三角”副中心,要求通过水路、公路、区域铁路以及航空等交通规划对接和项目建设,形成“多三角、放射状”的大交通联动发展格局。以此为契机,合肥市确定以“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统揽,通过开展“加强合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研究”以及“参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空间一体化发展研究”,着眼于综合交通体系、城市空间拓展、产业创新驱动、国际化发展战略和大湖治理开发五大领域的空间拓展和战略升级,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力,打造引领区域发展的国际化都市区,与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实至名归。不仅如此,沿江马鞍山、铜陵及安庆市的崛起对芜湖市形成赶超之势,腹地宣城则提出融入“苏浙沪经济圈”的口号,黄山历史上的“徽商”与浙、沪颇有经济渊源,徽杭高速公路即将开通,这些无一不显示出以芜湖为中心的经济板块正产生较大的离心力,使得芜湖在整个安徽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发展呈严峻态势。

此外,芜湖市的发展目前只在江左二十公里的狭长地带,规模明显偏小,到2025年达到500万人口大城市的目标很难实现,使得它对长江右岸广大腹地的带动作用更难以发挥。

三、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综合国内外各种有关城市经营内涵的表述以及芜湖城市经营的SWOT分析,笔者通过对崔卫华有关城市经营的三维理论分析模型的改良,提出全新的城市经营立体研究框架,并试图在这个框架下构建符合芜湖自身特色的“芜湖城市经营模式”。

(一)在这个研究框架里,首先作为创新点,笔者通过“时空轴”反映“城市生命体”成长的过程,并在这个时空参照体系下研究分析芜湖城市经营的主客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发展趋势

随着当今世界城市经营的不断深入,城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最初的单一城市发展到大都市,再到城市群。一般认为,城市是由单独的邻近区域组成的;大都市是由一个中心城市和周边的郊区组成的;而城市群则是一个全新的自然经济单元,由人口的聚集,形成不同城区的发展、往外扩张并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从国内外城市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演变,区位对于城市经营的作用依然重要,经济资源更加趋向于具有区位优势的地区。由实践证明,芜湖近几年的城市经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如何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是每个芜湖人共同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要想获得芜湖城市经营的成功,就必须紧扣《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国务院对芜湖做的新界定,依托皖江黄金水道,以各类开发区为载体,将芜湖打造成安徽承接高附加值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同时,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对其所拥有的皖江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优化,努力经营芜湖特有的水岸线经济,以此吸引长三角地区沿江向芜湖进行产业转移。因为一旦发展到城市群(或都市圈)经营,城市的经济功能就已不再是由一个孤立的城市体现,而是由一个中心城市为核心,同与其保持着密切经济联系的一系列中小城市共同组成的城市群来体现,此时的城市经营更多地体现为城市群体的联动作用。这就需要省内各市区之间的协调配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二)用“主体轴”说明城市经营的主体是谁

现阶段,认为城市经营主体是市政府的占主流;但也有不同声音,认为城市经营的主体“既包括城市政府,又包括企业和市民……但各自活动领域和在经营城市中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在刚刚启动的初期阶段,城市经营的主体只能是起领导和启蒙作用的城市政府,但随着城市经营的不断深化,政府必须与市场合作,让更多的企业和居民参与其中。所以,完整的城市经营理念应明确三个要点:(1)政府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主体,对经营城市起着主导作用;(2)企业参与经营城市,经营城市的具体项目,以实现城市的规划目标;(3)城市的经营离不开各种投资主体、各类企业和中介组织的配合,更不能缺少广大市民的参与,可以说,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城市规划的实现,必须依靠市民的配合。毫无疑问,城市经营最重要的主体同时也是城市治理主体的城市政府。然而,这并不表示市政府就可以直接决定城市经营中的一切物质生产与交换活动,而是应该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自由进行城市经营过程中的资本运营。这就要求政府经营城市的方式由最初的行政指令性分配转为以法律手段为依托的经营与管理;在对象上则由原来的微观管理转为对城市综合资源的整体发掘和优化利用。

(三)“客体轴”反映了关于城市经营客体问题的研究

关于城市经营的对象是什么,国内外的学者基本持相同观点――认为“凡是城市所拥有的可以资本化、资产化的资源,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只要它有利于筹集城市发展资本,有利于增加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都是经营城市的范畴。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资源:一是自然资源,如土地、山水、空间等;二是人力作用资源,如电力、道路、桥梁、市政公用设施等;三是人文资源,如人力、文化、科技等;四是延伸性资源,如信息、品牌、注意力等”。

长江是我国拥有的宝贵财富之一,其长江岸线更是含有大量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作为地处华东第二大通道结点并拥有119公里长江岸线的芜湖,如何充分利用自身所拥有的长江岸线资源,是其加快城市经营步伐,缩小其与沿海开放城市差距,迎接长三角地区对其进行产业辐射的重要命题。芜湖市不仅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相毗邻,还有已初具规模的裕溪口港区和朱家桥港区以及即将投入使用的获新港区,并有相对便利的铁路和公路交通,集、疏、运都十分便利。此外,芜湖市还是毗邻长江的最后一个深水良港;常年可通行5000吨级以上的进江海轮,在丰水季节,还可通行万吨级的进江海轮。除交通海运以外,芜湖市辖区及周边城市分布着许多重要金属矿、水泥及黄沙等建材资源,还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及其零部件、钢材、家用电器等工业产品以及工业原材料等待出港,这些都为其充分利用长江港口岸线优势,打造沿江产业集群,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考虑到芜湖融入长江三角洲的进程,发展芜湖沿江产业集群的时候,需要培育不同于同类城市发展的新优势,可基于“水”的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以“宜水走水”的发展原则进行统筹规划,根据水利资源的远近进行区别使用,即“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如,以长江港口的岸线和水面为主轴,分别构建滨江城市观光带、旅游休闲带、餐饮娱乐带、产业集群社会化服务区、疗养保健、生态植物园、城镇居民区、农民新村等,并以生态农业圈和水产、水利为第一产业;以航运、物流为第二产业,构建产业与产业之间相互扶持、协调发展、齐头并进的新型产业结构时,要充分考虑芜湖特有的文化底蕴,要根据产业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注入“徽文化”、“皖文化”、长江文化、镜湖文化等内容,从而形成芜湖市特有的新的经济优势。

具体做法有:一是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建设。要充分发挥芜湖交通、区位和产业基础优势,全面启动芜湖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规划建设工作。二是大力发展物流业。芜湖市正构筑出口加工区保税、芜湖港区、东区、弋江、三山五大物流园,一旦建成,芜湖必将成为安徽最重要的综合物流中心,也会成为长江流域最具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中心,以及泛长三角大物流中心之一。三是加快开发区扩区升级。按照“各具特色、错位竞争”的原则,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的规划调整工作已经全部启动,近期将按标准要求组织申报,拓展开发区的发展空间。如今,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芜湖孙村经济开发区也获批筹建,芜湖县工业园区升格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四是全面启动芜湖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新区的规划和建设。目前,芜湖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的新区规划已经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也已全面启动。当局政府应紧紧抓住示范区规划支持芜湖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这一机遇,通过建设10平方公里的芜湖综合保税区和10平方公里的综合加工服务区,努力打造新的国家级外向型经济发展区。此外,从广域上说,以芜湖市为中点位置,方圆400公里以内,共有15座人口超过400万以上的城市,其中包括上海、杭州、宁波、苏州等重要的工商业城市,所以,笔者认为,芜湖完全可以通过完善交通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形成芜湖“四小时经济圈”。还可以将芜湖市下设的地级县,如南陵、繁昌等有效地连接起来,形成环形的生态廊带,以此发展观光休闲服务和生态旅游业。最终,将芜湖打造成长江溯江而上的旅游线路中的重要节点,并成为皖南旅游观光区的重要门户。

参考文献:

[1]Metaxas T.(2002),Place/City Marketing as a tool for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ity’s competitiveness 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Place Marketing policies in European cities’ paper presented to EURA Conference in Turin.18-20 April 2002 Urban and Spatial European policies.

[2]魏亚力.中国城市经营论[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9-21.

[3]陈树隆.参与泛长三角分工与合作的战略选择[J].江淮论坛,2009(1):8-11.

[4]何党生.芜湖承接产业转移的新视角和新路径[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4-7.

(责任编辑 刘 宝)

Abstract: Since the approval of “Development Plan for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in the Demonstration Area of Wanjiang City Belt” issu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2010, Wuhu City has become a key city in the demonstration area and it fully displays its leading role in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based on its own location advantage, factor endowment, cultural deposits as well as industrial foundation. Wuhu City seizes the opportunity to construct an operation mode with its own features, which further displays its role as the leading and key c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Wanjiang City Belt.

Key Words: Wuhu; city operation; undertake industrial transfer; Yangtze River Delta

第二篇:芜湖市2011年农户种植意向调查分析

为及时、客观、准确地了解和掌握2011年农户种植意向变化,合理引导农民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及时有效地调整种植结构。近期芜湖市物价局成本监审局深入粮食主产区南陵县,对农调户2011年种植意向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与上年实际播种面积相比,今年我市种植作物布局和结构基本稳定,农民种植意向呈现“两增一减”趋势,即粮食作物和棉花预计播种面积有所扩大,油料作物预计播种面积有所减少,蔬菜、瓜果等其他农作物基本持平。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

预计2011年我市农调户户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2.79亩,比2010年增加0.49亩,增幅为2.2%。其中:稻谷仍是我市的主要粮食作物,预计户均种植面积18.14亩,约占粮食播种面积80%。调查发现,今年我市粮油作物种植意向的调整有两个变化:一是我市主要的商品稻中稻(杂交稻)、粳稻作物等单季稻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由于其产量高,质量好,农业成本投入相对较低,价格稳中趋升,政府鼓励种植。相反早籼稻和晚籼稻双季稻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早晚籼稻受气候影响种植风险较大,加上产量低,品质一般,相对其他稻谷价格也偏低。由于生产成本的上升,单季稻和双季稻总的种植收益没有明显变化,所以单季稻成为越来越多种植户的首选。二是小麦的种植面积明显增加。从调查情况看,小麦种植大户增多,机械化作业程度增加,成本降低,收益提高。种植小麦享受政府各项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且小麦市场价格去年下半年以来涨幅较为明显,种植户扩大小麦种植面积的意愿明显提高。

(二)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减少

我市的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籽,预计2011年播种面积会有下降,主要原因:一是油菜籽种植受气候条件的制约较大,近两年全国范围的气候异常影响了单产,我市也不例外;二是油菜种植比较收益较低。菜籽油由于口感不好,油菜籽出售价格偏低,而油菜种植劳动强度大,劳动力成本高,种植收益明显低于其他粮食作物。2010年早籼稻和中籼稻亩均净利润分别为170元和260元左右,而油菜籽亩均净利润仅为60元左右;比较收益低,调查户种植的积极性不高,多为零星种植,或低产田种植,种植面积有所下降。

(三)棉花播种面积增加。

预计2011年棉花播种面积有所增加。鉴于2010年国内棉花主产区普遍受灾减产,直接导致了棉花总产量的减少,拉动收购价格一路攀升,籽棉价格从开秤时的4.00元/500克,一路上扬到11月份的

6.6元/500克,创历史最高水平。2010年籽棉的平均出售价格约5元/斤,较去年3.5元/斤有较大的提高,一斤籽棉的价格与往年皮棉价格差不多,甚至比2009年的皮棉价格还高。农民由于价格的上涨,成本收益率得到提高,如单产下降不大,农户将会得到较大收益,增幅约30%。受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市场价格的同期性波动影响,给2011年棉花预计播种面积带来不确定性,但调查户增加棉花播种面积意向比较明显。

二、几点建议

从调查情况看,现在农民的商品意识不断增强,能以比较效益调整种植规模和结构,根据政策动向安排生产,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农民的市场信息比较缺乏,农户种植意向主要以上年市场收

益状况为导向。同时,调查户增加耕地和扩大种植面积潜力有限。由于受生产规模和种植业收益相对较低的影响,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失,种植品种选择上更趋向于收益有保证、用工较集中、便于机械化操作的品种。因此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的农业优惠政策,如粮食补贴,种粮大户补贴、农业保险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等,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各级政府在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方针政策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农民稳面积、调结构、增单产、提品质。要大力引导扶持经济作物的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努力提高单产的同时,扩大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形成区域经济的产业优势,提高规模效益。

(二)充分发挥信息引导作用。农产品价格受自然因素和市场风险影响较大,农民的实际利益也因供求和价格的波动受到较大影响。各级政府应加大政策、科技、市场、价格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及时发布准确的农产品供求和价格信息,让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防止盲目跟风种植,避免因棉花等农副产品由于炒作导致价格大起大落而产生误导,降低人为的种植风险,确保农民收益相对稳定。

(三)继续优化品种种植结构。各级农业部门应根据农户种植意向,以专业化、优质化为目标,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落脚点,在注重高产、优质、高效的同时,大力发展订单生产,以深加工带动种植业,改变种植业生产的弱势地位,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继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各级农业部门要利用冬春农闲有利时机,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

积极推广普及良种良法相配套和高产优质相结合的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技术的覆盖面和到位率,提高农户种植的科技水平和产品的产量与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切实加强对农产品的价格监管。大力整顿农产品价格和农资价格秩序,努力降低农资价格,降低农民种植成本;严厉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的行为;打击操纵农产品合约价格等违法行为,抑制过度投机炒作。落实涉农收费减免优惠政策,制止乱涨价乱收费行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局供稿)

第三篇:关于芜湖铁画博物馆建立可行性相关分析

芜湖铁画介绍、历史渊源 芜湖铁画现状分析

建立铁画博物馆的可行性 如何运营(政府主导还是。。)模式(借鉴苏州、南通) 产业链开发

芜湖铁画简介:

铁画的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并逐渐享誉四海,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芜湖铁画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工艺精湛、技艺高超著称于世。 芜湖铁画现状分析:

芜湖铁画技艺,作为芜湖独有、中华一绝,世界独一无二,正处于绝技失传的境地, 66岁高龄老人储金霞是芜湖铁画第五代唯一的传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受大气候影响,芜湖市镜湖区工艺美术厂2002年进行了改制,改制后虽经努力却至今未能使得芜湖铁画摆脱困境,铁画的传承、保护、发展都面临很大的困难和压力。近几年来铁画艺人纷纷自立门户,非专业人士乘机打起芜湖铁画的牌子,铁画制作小作坊林列,且多为抢市场、争客户,相互间打起了价格战,导致一些铁画制品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状态,损害了芜湖铁画的声誉。外地城市也在生产似是而非的"铁画",市场充斥着一种虚假的繁荣,甚至出现了"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芜湖铁画在现在的社会潮流下日显式微,主要有四点原因:

一是历史悠久,没有与时俱进。芜湖铁画三百余年历程,基本上是隶属身分,作为手工业,是农业的补充与衍生。当代社会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科技提高了生产力,大大降低了工艺品的制造成本,并形成规模化、节约化大生产,外来的实用工艺品和器物正在以便捷、价格低廉、产品丰富等优势,冲击芜湖铁画。

二是使用价值单一。铁画主要充当节庆、人际交往礼品,满足农耕经济、芜湖商埠文化下精神需要。芜湖铁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度辉煌,究其因不是顺应了市场转型、大众消费的变化,而主要的是“以黄金铁画冲上来的”,结果“铁画大跃进”不仅将工艺美术厂多年积蓄挥霍一空,落得个债务、官司缠身,而且还酝成了今天芜湖铁画市场的“战国时代”。

三是传承方式封闭保守,青黄不接,后续力量薄弱。主要二种传承方式,一是家庭作坊中父子、父女相传统,二是师徒之间的传授。传授方法上也不科学,多以口传身授为主要方式,也有一些工艺口诀,但是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总结,严重限制和束缚了芜湖铁画工艺的发展和进步。原因在于历史上,贫穷、缺乏稳定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使铁匠艺人的整体文化水平很低,画家和其他文化人缺乏对关于工艺方法、原则著作如《天工开物》、《考工记》等的研究,没有为铁匠艺人提供指导。

四是品种未脱窠臼, 虽然近年来铁画品种上有所突破,出现了实体铁画、盆景铁画、日用铁画、瓷盘铁画,但主体上仍是壁画、座屏、条幅、横幅,行业内基本上是衣钵相袭,服务于经济、教育、审美、旅游几乎没有。

建立铁画博物馆对于日渐式微的芜湖铁画的意义:

芜湖铁画现在面临着每况愈下的形势,如果不采取措施挽救,十年以后、百年以后,这种绝技可能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苏州的刺绣曾经也面临这种境况,而现在苏绣发展态势良好。目前苏绣的年销售产值已超过5亿元,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各类工艺美术师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生产企业近100家,产品远销全球数十个国家。在苏绣产业振兴过程中,苏州市充分发挥博物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组建了苏州刺绣博物馆、苏州刺绣艺术博物馆等众多博物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市场反应,因此我们可以借鉴苏州的刺绣博物馆,在芜湖建立铁画博物馆。

针对博物馆的收藏、保护、研究、展览、教育、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建立铁画博物馆,可以集芜湖铁画的生产、展示、销售、交流、研发、会展于一体,充分展示铁画悠久历史、独特风格和精湛工艺,保护我市目前唯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立铁画博物馆不仅对保护芜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推动作用,同时项目实施后,可以取得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产生旅游门票收入等;第二部分是铁画形象得到宣传提升,促进社会认同和市场认同,获得更多发展机会,铁画产业得到巨大发展。 芜湖建立铁画博物馆可行性分析:

芜湖现有徽商博物馆、陆和村茶艺博物馆、工艺美术博物馆等数个博物馆,但是没有铁画博物馆,如果建立铁画博物馆,可谓拾遗补缺,适当其时。

现将铁画博物馆的可行性从“国内同类博物馆分析”、“芜湖建馆优势分析”、“建馆场地”、“展品及资料准备”等方面分述如下:

国内同类博物馆: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出现铁画专题博物馆,芜湖博物馆将是全国第一个铁画博物馆,可以作为一个独特卖点和方特一起打造特色旅游线路。

芜湖建馆优势:芜湖铁画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中华一绝、芜湖独有。

建馆场地:博物馆拟建于古城区,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的古建筑为载体。

交通区位:博物馆位于中心城区,靠近城市主干道,交通便捷,同时附近旅游景点众多,有集群优势。

科技优势:博物馆藏品对于环境要求严格,比如恒定的温度和湿度、防火防盗等对科技要求很高,新建博物馆起点高,科技优势明显。

展品及资料准备:展品和资料分为两类,一类为文献资料,一类为实物资料。芜湖地区高校、博物馆、档案馆对于铁画具有很深的研究,关于文献类资料收藏非常丰富,同时作为芜湖独有的铁画,芜湖地区的铁画实物资源丰富且全面。 运营管理分析:

在我们的固有观念中,博物馆,通常是公益性事业。但是从政府的层面上来说,建立民办博物馆是近几年大力提倡和鼓励的。只是由于单纯的民办博物馆限于人力、物力、资金等原因,很难把博物馆很好的经营起来,大多陷于困局生存艰难。所以芜湖铁画博物馆的运营模式以政府主导为最佳,或者可以由政府部门下设一个企业单位,按照企业的运作模式去运营。

博物馆的经营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应建立保障博物馆、纪念馆财政经费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博物馆的公益性质,切实加大财政经费保障力度。另一方面,也要深入研究、推动博物馆机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建立健全与改革相适应的新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向社会提供优秀文化产品,经营取得良好效益的博物馆进行奖励,发展文化贷款,调动博物馆开创经营之路的积极性。

资金不足是我国博物馆面临的首要问题,它对博物馆物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一方面,政府的拨款首先被用于保证员工的基本工资和津贴,日常文物的保护、征集和文化交流就显得力不从心。缺少精品文物和先进陈展设备的博物馆,难以办出高质量的展览吸引观众。另一方面,由于员工收入有限,使博物馆的竞争激励机制形同虚设,进而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

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首先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资金运作,这也是博物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一个主要交合点。国外博物馆大多都有企业和财团的赞助,通过基金会模式,形成社会财力与博物馆的互动。在这一模式下,博物馆既拓展了筹资渠道,又帮助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文化形象。而我国的博物馆,能够通过私人、社区、企业等公益渠道获取的捐助非常有限,基本上是空白。博物馆设立捐赠基金会,可以拓宽资金来源,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而捐助方也可通过媒体宣传,冠名权使用,宣传品软广告,网站广告的方式扩大自身知名度,形成广告效应,实现双赢。此外,政府对社会向博物馆的捐赠,应采取免税政策。对于所得赞助,博物馆应当做到账目明晰,专款专用,以建立起社会公众对博物馆的信任,为彼此的长久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随着行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大,单靠政府和社会团体对博物馆的财力支持,还远不能满足博物馆充分发展的需要。藏品是博物馆发挥职能的根本物质载体,市场经济下,博物馆用于收集和维护藏品成本在不断加大。博物馆除了利用经费收购文物外,应大力发展社会捐赠,把社会捐赠发展为博物馆藏品征集的一个重要途径并形成良好趋势。博物馆要认真对待捐赠的文物,通过给予捐赠者一定的经济补偿,在展览中注明捐赠者的姓名,定期邀请捐赠者来馆参观,通过媒体对捐赠者进行正面宣传等方式,促进社会人士对国家文博事业的支持,形成良好的捐赠氛围和优质的信誉。除了藏品捐赠,博物馆还可以通过集结社会力量丰富的展品资源。通常私人的收藏品缺乏展示途径,博物馆可以组织、结合社会收藏家、企业的收藏,签订展览合作协议,丰富展陈内容,充分发挥教育职能。 产业链分析:

博物馆,通常直接与公益性事业,非盈利性机构等名词相连,但并不排斥通过多种服务、提供多种文化产品,以及开设其他经营实体,获得一定经济回报,以弥补各项经费的不足。因此,博物馆要体现出文化生产力,首先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创新发展理念。

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是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最佳切入点。

最近几年,工艺美术精品收藏热逐步加温,行情看涨,博物馆可以研发适合作为礼品的铁画,营造品牌效应。引人注目的文物背,后往往联系着重要的历史任务或重大历史事件,利用这样的名人名事效应,推出自己的品牌商品,可以章现个性,打造自身品牌。

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博物馆应紧跟时代潮流,实施 “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策略,把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掀起文化旅游潮流,以博物馆为招牌,促进和带动整个地区的旅游也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给文博事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意识到文物与旅游之间的相关性和互动性,将“开发文物资源,搭乘旅游快车”,列入到博物馆发展和建设的战略性规划中。在国外几乎所有的大型博物馆都设有商店,中小型博物馆则设臵小型的商品柜台,出售纪念品是博物馆筹集资金,延展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虽然博物馆开发的是文化商品,但在市场经济下,必须引进企业的运营模式,参照企业的营销观念,根据公众需要设计文化产品。首先,要开发不同档次、价位的纪念品,满足各个层次人群的消费需求。使每个进入博物馆的观众,都能买到自己买得起、有意义的文化纪念品。其次,开发有特殊意义和收藏价值的纪念品,满足消费者的收藏需求。博物馆要全方位拓展产业化渠道,针对不同展览,设计不同纪念品,注重对文物标本和出版图书资料的利用。博物馆还可以通过对收藏品独有资源(知识产权)的合理利用,少而精地仿制、复制古今文物和艺术品。这些仿制、复制品,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收藏需求,还有助于树立博物馆形象,成为国际交流的宣传名片。

众所周知,广告是大众媒体的主要赢利方式,博物馆作为宣传教育的窗口,可以利用参观群体的优势,借鉴媒体运做方式与企业单位合作,在展览中穿插软广告,实现经济收益。如在门票背面,义务讲解员的制服,宣传页和免费纪念品上,都可以进行广告宣传。还可以冠名权或特别赞助商的提名的方式进行宣传。但在进行广告设计时,应注意与展览保持一致,不要显的过于突兀。

博物馆可以开发利用充裕的场馆优势,利用空档展馆,开展租赁业务,这也是弥补经费不足的有效方法。将空闲场地出租给个人或企业后,还可以通过追加设计、宣传等延展性服务继续创收。

博物馆可以集合一些画家和铁画艺人,成立专业的铁画工作室,从事铁画的研发、创作。

时下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博物馆可设立铁画培训机构,提供一个学习、交流铁画的平台,培养铁画人才。

第四篇: 芜湖中老年人找老伴,芜湖中老年人征婚

“有个病啥的,得有人端水送药吧,再不济,也总得有个人知道吧……”去年得了一场急性肠炎后,59岁的林阿姨下决心要再找个老伴。

“找老伴”,并非只有林阿姨有这样的想法。随着人均寿命的增长,老年人再婚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强。据悉,到2018年,安徽的人均预期寿命为79岁。79岁,这个数字的背后隐藏着难耐的苦衷,也就是说,如果老人在60岁丧偶,那么等待他们的可能是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孤独。 芜湖中老年人相亲交友,想再找老伴!"两个老人在一起主要就是想找个伴儿,芜湖资深婚恋专家说,生活上可以相互照应,可能并没有多深的感情基础,也不想和子女闹僵,这是他自己的选择,法律不能干涉,其他人也不能干涉。"但从法律的角度讲,老人"隐婚"得不到法律保护,突出的问题就是财产关系难以清算。因此稳妥的做法还是通过法律形式,确定婚姻关系。

当社会现实与老年人的愿望脱节时,他们也普遍表达了不满的情绪:“这里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区域,现在变成了强制消费,我们老人钱也不是很多,这个做法有点过分。”老人们还表示,他们也有人在店里买了东西,也是店里的顾客,现在凭购物发票都不能在餐厅里休息一下,感觉很不公平。

地址:芜湖市镜湖区长江中路15号双子楼写字楼1012室(希尔顿大酒店旁)

对于老年人相亲交友群体,芜湖创世纪情缘资深婚恋专家认为,无论中老年人是相亲交友,或是聚集聊天,这都是他们正常的社交需求,都需要有合适的场所。由于受制于气候和天气影响,户外并非四季皆宜。“之所以选择公园,固然有偶然因素,但环境适宜是主要原因,而且恐怕也有一定的时尚效应在。”

“老伴去世后,我一直一个人过,本来没想再找老伴的,可一次生病让我改变了想法。”李大爷69岁,副局级,退休工资2400多元,每月拿出1000元帮下岗的儿子儿媳抚养孙子。“我有高血压,一次半夜犯病,感觉呼吸困难,头晕目眩,虽然电话近在眼前,手却根本伸不出去。那天晚上,我一边掉泪一边想,如果就这样死了,怕是好几天都没人知道。”

对于中老年人这一群体的相亲交友需求,王老师建议,政府能够给予一定关注,能够在公共空间设计和公共服务供给中增加此类服务供给,同时可以考虑以社区为阵地,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通过强化中介服务功能和专门的项目设计来协助单身中老年人重组家庭,改善这种状况,提升中老年人生活质量。

那么在芜湖中老年人想要找老伴去哪里呢?在芜湖大家都知道要去创世纪情缘婚介所。芜湖创世纪情缘婚介所,是一家拥有众多资深红娘的高端婚恋公司,对于红娘的学历,资历要求很高,同时,他们都是拥有从业资格证书,学过专业情感咨询的资深红娘。使得我们的会员不仅可以快地址:芜湖市镜湖区长江中路15号双子楼写字楼1012室(希尔顿大酒店旁)

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也能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情感咨询。

(点此咨询)

地址:芜湖市镜湖区长江中路15号双子楼写字楼1012室(希尔顿大酒店旁)

第五篇:孝感投资环境分析

孝感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

魏朋涛090534130

一、区域投资环境定义

区域投资环境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为接受或吸引外来投资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集合, 它是一个动态的多层次、多因素的综合系统, 既包括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地理状况、基础设施等物质形态的硬环境, 也包括该地区政治和经济体制、经济结构、文化传统、法律制度等非物质形态的软环境。投资环境是区域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反映了区域经济的一些特征和必然联系。区域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投资活动的正常开展, 它关系到投资的发生、投资的效益、投资的风险等重要内容,乃至工业化进程。因此,投资环境问题尤其是投资环境的分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人们较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孝感市投资环境分析

1、孝感市经济环境

目前(截止2011年数据),孝感投资发展态势良好,城镇项目投资增幅一直在30%以上,孝感市城镇项目完成投资达65亿元,分别高出荆州11亿元、黄冈9亿元,孝感市城镇项目投资增幅继续在39.9%的高位运行,全市普查登记法人单位15973个,产业活动单位22501个。其中企业法人单位7206个,事业法人单位3420个,行政法人单位806个,社团法人单位580个,其它(村委会)法人单位3961个。在全部法人单位中,单产业法人单位14615个,多产业法人1358个;第一产业法人单位1个,第二产业法人单位4180个,第三产业法人单位11792个;规模、资质和限额以上等“三上”法人单位1319个,其中工业企业法人单位915个,建筑业法人单位145个,房地产业单位130个,批发和零售业单位90个,住宿和餐饮业单位39个。全市

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数590239人,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数342792人,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数247447人。全市个体工商户为203954户,从业人员636160人。在全部个体户中,第二产业个体户37619户,从业人数218708人;第三产业个体户166335户,从业人数417452人。全市法人单位较一经普增长40.4%,产业活动单位较一经普增长32.7%,个体经营户较一经普增长52.8%。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数较一经普增长27.5%。个体户从业人数较一经普增长98.9%。

2、孝感市法律政策环境

孝感市坚持诚信立区,全面兑现国家、省、市对企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及项目投资合同承诺。开发区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开发区发展规划的项目,根据投资项目情况分别给予优惠价格供地。在税费方面,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享受所得税“二免三减半”优惠;非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按照“二免三减半”政策对企业进行奖励;增值税前三年按企业上缴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奖励给企业;企业建成投产前市级权限范围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免;经营服务性收费,在物价部门核定的范围内与收费单位协商收取。开发区运营成本较低,水、电、用工、物流等费用相对于沿海地区和发达地区具有比较优势。

3、孝感市服务环境

孝感市在湖北省首家建立了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对投资项目进行集中审批,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开发区实行项目专班代理服务制,从项目的政策咨询、审批立项、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海关备案以及规划、建设等办证办照事项和项目建设由专人、专班全程代理服务;并确定专门领导联系企业,最大限度为投资客商搞好服务。全省首批省级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100多家,为企业提供技术、场所、融资、中介、知识产权等服务。通关服务便捷高效,武汉海关对孝感经济开发区进出口企业实行“一章通”作业模式和“5+2”工作

制,“365天,天天能通关”,通关时间短、手续简化,从武汉口岸出发的货物集装箱,“水路两天到上海,铁路一天到深圳”。

4、孝感市产业结构

2002年孝感市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的比例为30.9%,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2009年为46.6%,达到了工业化中期阶段。该指标在工业化评分中得分由2002年的17.9分上升到2009年54.7分的较高分,表明孝感市工业化进程近年来有较大进展,以五大支柱为主导的工业产业发展较快,但仍停留在以资源开采和初级产品加工为主,“资源驱动”和“粗放增长”特征明显,迫切需要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在整个产业体系中的比重。从分县来看,工业化进程也不够均衡,南部4县除孝南以外,其余3县均超过了全市平均水平,且得分很高;孝南因建筑业增加值较大,影响了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的比例,导致得分不高。北3县因制造业发展不足,得分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孝昌县该项得分也为零分

5、孝感市交通环境

这里的区位交通优势得天独厚,是投资开发的热土。它得改革开放之天时,占交通便捷之地利,兼内外客商支持之人和。紧连武汉大都市,离武汉市中心50余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32公里。以孝南为轴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有60多个大中城市3亿多人口,市场空间十分巨大,物流配送十分便捷。北京至深圳的107国道、福州至兰州的316国道以及北京至珠海、武汉至十堰的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京广电气化铁路纵贯全境,内河航运直通长江。从这里到全国主要中心城市,无论是火车还是汽车都能夕发朝至,交通十分便利,是中西部交通的重要枢纽。

6、孝感市土地矿产资源

孝感地质矿藏丰富,素有“膏都”、“盐海”、“磷山”之称,石膏质地储量2.49亿吨,岩盐地质储量2800一吨,磷矿地质储量1.72一吨。还有储量可观、开采潜力巨大的芒硝、稀土、金、银、大理石、花岗岩、重晶石等。

孝感市的土地资源也十分丰富,据2004年统计,全市国土面积89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062万公顷,占总面积25%左右,基本农田29.2万公顷,人均耕地0.725亩。

7、孝感市社会文化环境

孝感市市孝子董永的故里,是孝文化的发源地,孝文化是孝感市的主流文化,孝感市多次举办孝文化节,以湖北工程学院为研究基地对孝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取得可喜成绩,2010面10月16日成功举办以“中华孝文化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的孝文化国际研讨会。“孝”是深入每一个中国人骨髓的一种精神,同样也是为国际社会认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孝文化为依托的孝感市可以更好地利用“孝文化搭台,让经济唱戏”

8、孝感市经济开发区硬件设备

电力供应充沛。开发区在华中电网负荷电力20万千瓦,形成双回路供电网络系统 水源供应充足。开发区有自来水厂2座,日供水能力达30万吨。

通讯装备先进。孝感市国内信息枢纽城市之一,城区电话交换机容量260万门,移动电话用户110万户,宽带网络覆盖全城。

能源供应方便。地处开发区中心位置的万吨级铁路货场处于西煤东送、北煤南运的中位地段,价格合算、运力有保障。孝感是西气东送——忠武线重要用户城市,天然气管线一进入城区,年供气能力3.5亿立方米。

城市功能完备。星级酒店、酒吧、网球场、保龄球道、健身中心、大型购物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一应俱全:临近的双峰山、观音湖风光秀丽,汤池温泉去乏解疲,是上午活动、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以上是对目前孝感市的总体环境分析,简言之:孝感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二线城市,其发展前景巨大,加之各种配套的软硬件设施,是一个理想的投资城市。同时,我们也对以上的环境分析做以下的投资对策及建议。

三、对策及建议

当前,全球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下降,各地引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如果我们不能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强国内投资环境,尤其是软环境建设,有可能丧失机遇。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齐抓共管:

1、要改善信用环境。一是对信用企业实施特殊优惠政策倾斜。尽快建立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加大失信者的成本,鼓励诚信经营。二是应加快信用立法进程,加大执法力度。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应依靠法律的力量和制度、政策来约束信用关系各方面的行为。三是建立公开的信用状况查询系统。建立并开放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为企业经营提供良好的信用服务。四是加强信用状况考评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信用登记制度,设立征信组织,加大信用建设的社会监督。五是强化舆论监督。在企业和全市树立讲诚信的公德意识,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信用即财富的共识和理念。

2、要增强为企业服务意识。要加强政府部门的内部管理,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和举报监督制,标准审批及监督检查等公务活动中做到政策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公开。要简化审批手续,疏通融资渠道,开展投资信息系统建设并提供信息化服务,减免服务费用,提高政府信用,强化行业协会功能,培育商业服务网络。

3、治理乱收费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一环。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必须形成乱收费就是破坏投资环境、阻碍经济发展的共识,围绕供水、供电、供气、教育、医药、住房、技术监督、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关系经济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收费热点问题,开展清理整顿,严格执法。从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投资环境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乱收费的危害性,形成全市齐抓共管的局面,为武汉市经济发展创造一个更宽松的环境。

4、保持吸引外资的竞争力。要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多的优惠条件,要将国企和外资放在同等地位去支持去服务,为外商投资营造好的政策环境、行政环境、市场环境和体制环境。要保持引资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减少政策调整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尽力给外商提供一个“愿意来,留得住”而又具独特性的软环境。

魏朋涛090534130

上一篇:我和博物馆的故事下一篇:物管整改方案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