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开复自传后的感想

2022-11-02

第一篇:读李开复自传后的感想

读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不同》有感

品读别人的成功,思考自己的未来

——读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不同》有感

我以前从没有看过自传这一类的书籍,总是觉得那是别人的故事,别人的成功,和我没有什么关系。每个人的性格和遇到的事情都不一样,成功不能复制,即使能够复制,大抵也做不到最重要的一步——粘贴。因此,纵然有很多人说看看别人的自传,了解他们的经历,学习成功的经验对自己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我也从来都觉得那是想当然而已,不愿人云亦云。这也就导致我妈买来放在我书桌上的李开复自传她自己都读了三遍了而我却连一页也没有翻过。然而我终究还是没能抵挡住妈妈的耐心劝导,在这个寒假无奈“就范”了。花了几天功夫读完这本《世界因你不同》,我思绪万千,那时我才发现,原来以前是我想当然了。

对于李开复这个名字相信大家现在都不陌生。50岁的他根据不同年龄段被人们贴上了很多标签,诸如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等等。但是我觉得最适合他的标签,应该是“听从自己内心的人”,“敢于创新敢于做选择的人”以及“不断学习的人”。

《世界因你不同》这本书从李开复的小时候开始讲起。看完之后我感觉他11岁之前的生活和我基本上没有差异,应该说和普通的小学生一样,喜欢调皮捣蛋,活泼好动。11岁之后他便赴美留学,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他在哥伦比亚大学以计算机科学系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继续深造,并在26岁时获得博士学位。他在学校不仅专注于自身专业的研究,同时在各种看似与其专业毫不相干的事务方面也有所涉猎。丰富而厚实的知识基础以及宝贵的科研经验,再加上假期勤工俭学的工作经历使得他在日后的工作中获益匪浅。1990年,只要再在学校工作几年就能获得“终身教授”职位的李开复,经过深思熟虑放弃了金饭碗,而选择去苹果公司工作,因为他觉得那里才是他实现改变世界梦想的舞台后来。事实证明,正是他在苹果公司工作的那六年,给了他足够的空间和很好的机遇去学习和成长。后来他从苹果公司离开后又相继去了SGI、微软和谷歌这样的世界闻名的大公司,一步一步迈向事业的顶峰。然而就在他为谷歌工作了四年,公司准备再续约四年并为他提供更高的职位和薪酬的时候,李开复选择了离开。他再一次听从了内心的声音,回到中国创办了以帮助中国青年创业为目的的“创新工场”,致力于创造一批中国的新型企业。可以说他的一生做到了,反复叩问自己的内心,向人生更远的地方看去,而不是被眼前的喧嚣所迷惑。正如李开复自己说的,“你未来的人生之路,就在你的每一次选择中”。

看完了李开复的自传,我感慨良多。我看到李开复的成功,但是他的成功并不具有典型性,在他的求学过程和职场经历中,除了在离开微软时遭受挫折以外,几乎每件事情都近于完美,因此并不是说所有人都能像他一样按照他的路数功成名就。然而,摒弃外在的各种因素,我还看到,他在求学中的自我选择,身处职场的专注精神以及对于人生的体验,还是可以为人们所共鸣和得到启发的。他在经历了20多年的职业生涯后,使得自身的矛盾与挣扎逐渐和谐统一。这种逐渐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才是读者应该去体会的地方。而理智地面对人生的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和挣扎,不被外物所累,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与能力,并且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和调整,慢慢地在工作和生活中完善自己,努力协调各方面并最终实现和谐,则是我们必须需要经历和挑战的。

在整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李开复在面对选择时的果敢。整本书中,他做了两个我认为非常有魄力的选择。第一个便是1990年放弃在卡耐基梅隆大学任职而进入苹果公司。前者代表了稳定,大学教授的职位不但能让他养活全家,更能够让他每天活在安逸之中,不用操心太多;而后者则代表了风险与挑战,做的好了还好,如果做的不好被裁掉,那么什么都没了,只能重新开始。人生在世时间很短,有些人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等到走到人生的尽头才后悔,懊恼不已。李开复常常说追随我心(follow my heart),不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自己内在的心声,因为这个信念,他做了许多冒风险的事情。事实证明,只要是符合他内心想法的决定的他自己想要追求的事,最终的结果都不会让他后悔。

从书中我们不难看出,李开复的具有的正直、诚信、负责、果敢、坚韧、勤奋的优良人格,构成了他成功的重要内在因素。无论作为职业人,还是创业者,这些都是必备的素质。如果再能结合以对外部综合条件的创造和把握,那么成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这本自传不仅为人们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还给了我们诸如:“如何应对职场上的竞争与选择”、“人生的道理”这样的启示。自传在向人们展示成功的李开复的同时,也将成功背后的那些努力、选择和挣扎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但能够学习他的努力和勤奋外,还读到了人生的哲学。只有真正从书中理解这些道理,进行自我提升,才能更靠近成功。

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李开复谈到了中国的大学生,也引发了我对于这方面的思考。我觉得,作为当代中国大学生,首先要充满自信。虽然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讲,美国和欧洲的教育观念和体制都要比中国要先进,但是并不是说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就比他们差一截,我们应该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把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强化自信心理。 在平时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培养自信乐观,自强不息,宽容豁达,开拓创新的品质,树立自信心。其次要正视社会现实,不要眼高手低,要从实际出发,更新择业观念,面对人才市场,认清社会需求,勇于竞争,以便被社会承认和接受。再次还需培养独立意识发展各种基本生活技能的能力,摆脱家庭的关怀呵护,学会自立。思想上意识到大学生要走自己的路,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寻求自己的奋斗目标,独立处理面对的各种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否则将来进入社会你将无所适从。另外,正确对待挫折也是必须的,要放弃等待机遇、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的挫折心理,藐视困难,增强信心,修订目标,客观分析,积极进取,走出阴霾,重获新生。最后则是要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不得不承认,某种程度上,中国的大学生的创新相比于欧美国家的同等水平的大学生来说确实存在差距,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总是以制造大国的身份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但是想要实现富强,赶超欧美国家,光靠制造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努力达成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这个重担就落在当代大学生的肩上,我们义不容辞。

正如李开复先生所想所做的“追随我心”一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体现自己的价值,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能够影响到他人、影响到国家甚至影响整个世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每个个体的努力与贡献累积的结果。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中都应该为这个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诚然人的能力不同,司职不同,但是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认真负责,为每个明天做好准备,我们每时每刻其实都是在对这个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读完李开复的自传,我发现,其实年轻的我们更需要明白一个道理:机会远比安稳重要,事业远比金钱重要,未来远比今天重要,时间可以证明一切,有理想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理想不去为之付出实际行动。只要将想法付诸行动,在机会到来时作出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那么未来的你就不会为过去的你而感到后悔,而过去的你也不会对未来的你感到失望。

最后,我愿意用李开复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哲学系的一个老教授说的话作为结束:“想象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中有你,一个世界中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最大化你的影响力,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

第二篇:读《凡卡》后的感想

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小小的油灯下面,一个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孩子一边叹气,一边给乡下的爷爷写信。他很瘦弱,还饿着肚子,赤着脚……课文《凡卡》把这样一个活生生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读着读着,眼睛湿润了,喉咙像塞着什么。啊,可怜的小朋友凡卡!他孤苦伶仃的在老板家里做苦工,经常挨打,晚上也睡不好,要给老板的小崽子摇摇篮。吃的呢?简直没有。他在信中向爷爷述说着自己的痛苦和遭遇,希望能回到爷爷身边去。我读到这里,心里难过极了,爷爷怎么能收到他的信呢?我真想把鞋子给他,让他穿着逃回到唯一的亲人──爷爷的身边。

和凡卡相比,我是多么幸福啊!我长这么大,还不知道饥饿是什么滋味。我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教育,得到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没有谁欺负我。我享受的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呵护,每天都可以认真学习、自由自在的玩耍。这一切,小凡卡是想都不敢想的。他只怀念他农村的那个贫困的家,他觉得比在那个冷酷的老板家里要好。可是,那个家他只能在梦中回去。对于他来说,只有梦才是甜蜜的。

读了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以后为祖国贡献一切力量。

兴工路六年级:张佳璐

第三篇:读《大学》后的感想

修行,就是要修正我们自己的心,应该是在一种心性的锻炼,要修正自己的习性,防非止恶,开发一切善法。 《大学》第一章: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且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奇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行: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来自内心

原子弹最初存在于科学家的脑海里。首先是有人想到要制造一个大爆竹,叫什么名字不重要,关键是要把它搞响、搞爆。将来人类也会找到克制原子弹的方法,能够压制原子弹的力量。

科技不能到达的地方,思想可以到达;物质不能介入的领域,精神可以介入。

每个人生下来,思想都是空白,对世界一无所知,完全由感觉支配行为。饿了就要吃,膀胱饱满就要尿,消化完成就要拉,不分场合,不分时段,和其它动物是一样(实际上人也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动物)。

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由外界输入人类的思想,学习人类的行为。对未知东西的好奇,是学习的最原始动力。好奇心也是欲望的一种,想了解未知的世界,就是欲望。什么都不想,连思想都没有,就没有欲望。石头、泥土没有欲望。当然,我不是石头、泥土,我不知道它们到底有没有欲望,这纯粹只是我的猜测。

好奇心是推动这个世界的原始力量。好奇心的近义词是兴趣。因为好奇,才会去学习,才会去了解这个世界。最伟大的精神领袖、最伟大的科学家、最伟大的诗人。。。他们的原动力,无不起源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各行各业最顶尖的人物,最初都是因为他对这个行业的好奇,想去了解这个行业,经过不断的深入了解,越了解越想了解,自然就会成为业内的话语权威。千万不要压制自己的好奇心,更不要压制孩子的好奇心。

认识世界上千千万万种物质和感觉,就是格物。

石头、大米、树木、房子、花草、吃饭、睡觉、生气、高兴、疼痛、兴奋。。。

在对世界的认识过程中,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的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自成一套理论和观念,这就是性格。三岁的时候基本上就形成了自己的性格。这一定,就决定了这个人的一生。 三岁定终生。

性格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

认识世界万物,心里面装了千千万万种物质和感觉。好奇心又会驱使着人类对这些事情作进一步的了解,并尽可能深入的了解。男人看到漂亮的女人,好奇心会驱使着他想看看她裙子里面的秘密,她内心世界的想法。人是由什么组成的,地球是怎么形成的,鸟类怎么可以飞翔?

对这些问题的追本溯源,了解事物的本质,了解事物的规律,就是致知。各种研究、各种思考,都是为了致知。 古人把世界万物的本质和规律,叫做道。认识万物的本质和规律,叫做知道。

对世界知道的多少,决定个人成就的大小。 进入知道这个阶段,基本上只能走出三种人:

第一种人:停留在知道这个层面上,理论高深得不得了。这种人就是知道先生,现代的说法叫理论家,嘴巴很厉害。碰到这种人,你还是不要与他争吵为好,他光凭嘴巴就能打死老虎,牙劲厉害得很。

第二种人:正面的运用知道的东西,以道德为依归。 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善

为方法。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让社会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

第三种人:负面的运用知道的东西,这种人就比较危险。知道人性,就利用别人;知道物性,就利用物质;知道火药,就制造炸弹;知道罂粟,就生产毒品;知道细菌,就制造病毒。这种人除了好事不敢做之外,他什么事都敢做。 人的本能都会想做第二种人,但这个世界上第一种人和第三种人也比较多。如何避免成为空谈者和坏人,首先就要把知道的东西进行重新整合。

整合的过程就是:诚意、正心、修身。

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很多种,特别是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旁人、书籍、电视、网络、报纸、广播。。。时时在轰炸我们的心。将这些海量的知识进行重新整合非常必要。就像DNA的排列一样,它可以搭配出天才,也可以组成笨蛋。明确自己的核心思想,所有的思考、理论都围绕这个核心展开。有人以道德为核心,就是正面。有人以恶为核心,就是负面。所以,好人坏人从那个核心上就已经决定。 这就是思想的DNA。

道德经讲:抱一以为天下式。意思就是抱定一个核心的思想,作为自已行走天下的准则,并努力它让成为天下人的准则。但这个思想是要去印证,不能乱抱。人的所有思想最终都将转化成人的行为。

诚意,是把自己身心里杂乱无章的思想进行净化,不管做什么事情,起意一定是真诚。我有一个有趣的观察,别人起意好不好,是可以感觉出来的。一般人的气色、眼神、语音、声调、动作,都能够反应人的内心。反之,别人也能感觉自己。所以做人来不得半点假,最后都是假自己。这就是人微妙的地方。为什么有人说要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要时时反省自己起意是否良好。动机不纯,事情就很难成功。动机纯净,讲话的底气都足一些。

有的人起意就要打人,意念也是很纯净的。但这样不好,如何化解这种意念?这就需要正心。我为什么要打他?打不打得过他?打人会不会坐牢?把他打废了,他的老小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万一失手,他死,我会不会也要死?对我的老小将会造成怎么影响?矛盾心、疑虑心、恐惧心、害怕心、怜悯心、自私心。。。都出来了。经过一番计算后,不打了。这就是一个正心的过程。当然,也有人会决定打。正心就是将自己的意念进一步加强。

意念被加强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爆发出来。爆发点,因人而异,取决于自身的修养。有人修养好,唾面自干。人有修养不行,一片树叶掉到身上,都可能引发一场人命案。 修身是控制自己的意念。这个和身体质量有一定关系。病人容易生气,容易愤怒。年轻人身体好,细胞正在生长,容易冲动,老年人细胞都在萎缩,任何动作都慢,连思维都慢。修身,第一要修身体。身体好,对任何事物的控制能力、驾御能力就强。男人在床上的控制力和驾御力,是身体好坏的重要指标,这句话是有根据的。第二,要修好身心。心理好,才能扛得住各种无形的压力。坚持自己的意念,不被外界所控制。

正心、修身都是辅助方法,重点是诚意。种子坏了,再好的技术和方法都无济于事。比尔.盖茨和本.拉登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同样聪明绝顶,同样富可敌国,同样精通现代化的运作手法,同样有着超强的驾御能力。但一个正,一个负,起意的那一瞬间就决定了他们的命运。这就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生死决于一念间。这个念就是意念。 修身是对所掌握知识的重新整合。

我认为世界上成功的人,都掌握了这种整合的本领。 都说这是这个整合为王的时代,谁最会整合,谁就最成功。 其实不论过去、现在、未来都一样,这是一条永恒的真理。唐僧把最有能力、最笨、最中庸的三个完全不搭界的人整合到一起。仅凭四个人的力量,就完成了常人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然这是小说,当不得真。刘邦,一没有高学历,二不会武功,把最有谋略的陈平、最有能力的萧何,最勇猛的韩信整合到一起,就贵为人主。古往今来,都是这样,这就是整合的力量。真正聪明的人,是懂得把别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而自己显得平庸无比的人。大智若愚,说得可能就是这种人。

二、行,是印证思想的唯一方法 行,就是行动、行为。 行为只是思想的延伸。

任何好的理论都要付诸实施,都要用实践行动来印证它的效果。否则,只是无用的空谈。

初级检验标准就是看这个人的家庭怎么样?用自己的思想把家庭搞得好,能够让家庭成员齐心协力,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共同为建设美好的家园出力。家和万事兴。家庭搞好了,在家族中就会有地位,讲话有权威,进而可以带领整个家族的人。能够把让家族成员齐心协力,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共同把家族建设成一个名门望族。这就说明自己的修养达到了齐家的初级水平。自己所抱定的这一式是正确的,符合社会现实。试想一下,一个连家庭都搞不好的人,你还能指望他搞好什么。

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一娘生九子连娘十条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家庭成员之间也会有矛盾和冲突。能够处理好家庭关系,把一个家庭搞好,是需要一些能力。 能够把家庭搞好,算得上是小有成就。能够把一个家族搞好,在社会上就算得上是成功人士。这种人首先是有德、有钱,大家都信服,在地方上有地位、有名望,拥有粉丝,是别人学习的榜样。 人心齐,泰山移。

有了这种影响力,就可以向更上一级的阶段发展。 中级检验标准就是看这个人能否治理好一个国家?治理国家,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让全国人民和谐相处,是很多中国人的梦想。

高级检验标准就是看这个人能否平定天下?让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社会安定。这种人就可以叫圣人。

社会上成功人士、做到初级阶段的人还是有很多。家庭搞得好,并且有能力把整个家族搞好的人还是大有人在。一些企业家就是这类型的人,很多在地方上有权力,坐地为王,用正面的方法带领大家致富的人也属于这类型。

中级阶段的人,我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碰到过,在电视上能看到。如果能够接触到这种人,并与他们进行思想的交流,应该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高级阶段的圣人,我想目前这个世界上可能还没有吧。 我连初级阶段都还没有达到,还需要继续修行,还要多学知识、多看书。当然,就像袁隆平说的,书本重要,但书本里种不出水稻。电脑重要,电脑里种不出水稻。重要的是,不断的将知识进行整合,实际运用,力求进步。

第四篇:李开复自传读写议

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而不同》读写议

第一次知道李开复是从谷歌中国中看到的,当时李开复还是谷歌大中华区的CEO,也是全球副总裁。然后开始渐渐的关注这位才华出众的CEO。其实对于我而言, 受到父母经商的影响,从小就希望自己长大也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而CEO这个称谓,似乎从那时就深深的吸引着我。慢慢的,我对李开复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当谷歌推出了android手机系统,一向痴迷于数码产品的我自然非常的关注。但很快,李开复就离开了谷歌。而真正让我佩服他,并将其视为偶像应该是从创新工厂开始。想必用夏普手机的或许多多少少都知道这个工厂的,豌豆荚便也是其手下的产品。

欲了解一个人,必须从他的家庭背景开始,我想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同样,我也想先从李开复的家庭来写这份读写议。李开复于1961年12日生于中国台湾。毕业于哥伦比亚政治系,后转计算机学院。与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是同学.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1988年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而关键的是在其后来的人生中,他曾在苹果公司工作了六年之久,主管着多媒体部门。接着去过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1998年7月加盟了微软公司,从这开始,李开复逐渐的步入其事业的巅峰。2000年升任公司副总裁,调回总部负责自然界面部。李开复是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原为卡耐基梅隆大学副教授,曾获《商业周刊》1988年“年度最重要的科学创新”称号。李开复可以说是一个热心肠的引导年轻专业者的导师,04年7月创立的“我学网”,就是一个致力帮助青年学生成长的公益性网站。而其人生第二次到达高点应该数2005年7月20日他加入谷歌公司,并担任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负责Google中国公共关系事务以及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运营工作。2009年9月4日,李开复突然从谷歌中国离职。如今担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这便是李开复一个大概的人生经历。绚丽多彩,似乎他的一生成功走得一帆风顺。但是我们应该晓得,只有一个能力出众的人你才有资本如此的行进。而李开复在于IT方面的天赋和能力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了解完李开复的概况之后,我想再来讲述他会更有利于理解吧。而既然是份读后感,我想遵循着书本的进程,逐章的来描述我读这本书时候的感受。引言一向是透露着一个故事的背景,有点像电影中时常出现的前传,是李开复认为对于自己的传记所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故事。而事实上,这引言所讲述的正是改变李开复一生的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一个世界第一的大学计算机系中担任副教授的人,只要再坚持几年,便可获得终身教授的职位。而这意味着什么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比中国所谓的铁饭碗,公务员的工作不知要好上千百倍。如此的工作,又有多少人会愿意放弃呢。而这次,苹果公司让李开复放弃了这一切。“让世界因我而不同”这便是李开复在大学期间的人生态度,而苹果公司希望李开复放弃在纸上谈兵的生活,让一张张图纸变成活生生的产品,一同去影响甚至改变这个世界。而这确确实实击中了李开复的软肋。他毅然加入了苹果公司,开始了他从商的人生。这便是选择的力量,没有这次的选择,也许李开复的名字永远都只能停留在科研领域,而对于普通接触产品的我们而言,也许都不会知道还有这么个名字。正所谓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过多的去谈论此次的选择对于李开复的成功有多大的影响,当然影响是决定性的。但对于李开复本身而言,我想这次的选择是真正尊重了内心的选择。Make a difference,一次果敢的选择,让他有机会并得以实现了人生理想。也许这么说我们并不能感受到李开复在苹果时期对于这个世界的影响,但是他一定程度上促成了IPOD,IPHONE等一系列产品。

李开复现在居住于北京,许多人的眼里,李开复都是一个爱国主义者。而他的这种中国情怀是受到他的父亲所影响的。本身,上辈的相遇便充满了爱国情结,他的母亲是在他的父亲的爱国演说中被深深的吸引了,似乎这故事的本身就暗示着下一辈的本质必将是沉醉于古国之美,爱于古国之深沉的。当李开复在美国事业一方风顺的时候,居住在台湾的他的父亲

飘洋过海,来打大洋彼岸儿子工作的国家。叫李开复回到中国去。不仅是在这次的选择,李开复的自述中提及:父亲的中国情结像一条无声的溪流,注入了我的价值观。在不知不觉中,在我的人生需要做一些选择时,这些理念影响了我。

对于任何一个人,大学都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在大学里是培养甚至是定性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能力的阶段。而对于李开复而言,大学他有至关重要的几点。第一:转系,原本就读于人文系的李开复,在大一阶段收获了人生中宝贵的一笔财富。那是思想和灵魂的一种理解,是对外界世界的感知,而这多少在思想层面影响了李开复往后的人生。而搞笑的一点就是直到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他才意识到他自己曾今是奥巴马的同班同学,而两人分别躲在教室的两个角落睡觉。似乎伟人总是如此的心心相惜。第二:转系。很多人都难以想象如此优秀的一名CEO在大学的第一年里竟然有成绩不及格,但我想确实当你对于一门课程毫无兴趣的时候,这种事情也是十分正常的。所以李开复后来也选择了转系到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咯。而后来的他也证明在他感兴趣的专业上,他可以有非常高的造诣。其实电话上所用的语音拨号便是他在大学期间所编写出来的。第三:李开复在大学期间遇到了他如今的夫人。

对于每个人而言,人生都有精彩的一段和艰难的一段,而李开复将他最艰难的一段定性到了他离开微软加盟谷歌的这段。不像大部分的职员跳槽,李开复的转投是主动的,是他主动找到了谷歌总裁的邮箱,并告诉他自己加盟谷歌的意愿。而对于一个优秀的人才,公司又怎么会舍得放弃呢。于是,昔日的战友不得不在法庭上对立,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对于李开复而言,微软自然是难忘的,一个人生辉煌的标杆,一个人奉献了青春与热血的地方。感情自然不言而喻,或者说当你昔日最爱惜的食物有一天却站在了你对立的一方。那时那刻的心情该是何等沉重...我想这时真正让你失落,沉沦的不是因为你所面临的问题有多困难,而是你的内心如何摆脱愧疚感。。。恩情如何回报,而你只能为了昔日雇主的对手获取更大利润,甚至一定程度上还必须去侵占,夺取他们的市场份额,那确实让人的内心十分挣扎。但是选择谷歌,另外一个原因便是希望回国吧。

对于李开复,不管其选择如何,至少他用其智慧做出了人生中众多的选择。而许多时候一个选择并没有对与错,只是立场不同,所以一个选择改变一生,而不同的选择平凑你不同的一个人生,人便是这样生活下来。便是如此的寻觅你的未来,梦想,许多时候不是对错关系,而是你要懂得取舍,对于你内心的呼唤,你必须明白何为你所向往,所值得去牺牲其他的事物。

但总之,我们必须学会选择,对自己负责,去为自己的未来不屑奋斗。这便是人生。

工程1002

何光良

第五篇:李开复自传读后感

感慨一,他很幸运地从初中起接受了美式教育;感慨二,他大学期间的转系让他改变了他以后的人生!

同时更让我感慨的是,目前的中国教育——也悟出了为什么培养不出好的人才的死教育,我想这是每个看了这本书的老师或家长,心情是久久不能平静的……

就像李开复眼中的中国教育——中国社会历来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按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时,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李开复自传读后感。在一元化的视角下如果仅以“成绩”和“名利”来衡量个人、团体乃至社会的成败,那么,这个社会上的99%的人都无法跻身成功者的行列。

现在很多中国学生和中国人活得都不够快乐,原因就在于此。

这种给人贴标签、分类别,给成功评等级、定指标的做法在国内教育界几乎根深蒂固。从幼儿园开始,老师们就习惯于将孩子简单地划分为“好学生”和“差学生”两种类型。美国教育界的思维方式恰恰以此相反。有一次,一位中国家长问美国某大学校长:“你们学校有多少好学生,多少差学生?”校长诚恳地说:“我们这里没有差学生,只有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

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学生们事事听从父母和老师的安排,遇到问题可以直接从父母和老师那里获得帮助,养成了被动的习惯,因此许多人养成了不善于主动规划自己的成长道路,不知道如何积极地寻找资源,使自己的学业和人生迈上更高的台阶………..对于那十句箴言,我的感受也特别深:

成功箴言之一:自信不失谦虚 谦虚不失自信

成功箴言之二:天赋就是兴趣 兴趣就是天赋

成功箴言之三: 思考比传道重要 观点比解惑重要

“做出一流的博士论文,也不是读博士的最终目的。而是你在读博士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思考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将使你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获得顶尖的成功!”而李开复的努力证实了这种说法。李开复关于统计学方法做出的语音识别博士论文至今还是语音识别产品的理论基础。而李开复也在博士生涯中,学会了解决问题,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成功箴言之四:我不同意你 但我支持你

成功箴言之五: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

成功箴言之八: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

2005年,是李开复的转折年。他没有想到,一次普通换工作的经历引发了一次地震。微软的诉讼使他陷入了人生最低的低谷。对他的虚假负面报道铺天盖地而来。但是,他想到了他一生的座右铭: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成功箴言之九:做最好的领导让员工做有兴趣的事

李开复非常推崇“放权”式的管理,他深知在以创意为主要生产力的公司里,不能严格地恪守那些死板的规定。他可以让员工自己提出研究的方向。大家讨论决定。也可以让员工用20%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项目。他甚至可以让员工对公司提出建议。如果合理就采纳。

成功箴言之十: 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 而是你留下多少

什么是成功?是否拥有了名利就算成功。对此,李开复回答,你的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当他的一个同事赚够了钱而发现失去人生目标时,才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和对他人的影响。

李开复,一个让中国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名字,一个在全世界的网络事业中成就非常成就的人,一个在二十余岁就取得非常成绩的人……在他的头上闪耀着各种各样的光环——苹果、微软、谷歌……世界最顶级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公司都曾经有过他的身影,而且是很高层的那种。

很早就听过这个名字,知道是一位金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当时真正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完全是一个意外。在我向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推荐了杨树亚的《思辨着行走》这本语文教学论著之后,她带着一本书来说“以书会友”,而这本书就是《世界因你而不同——李开复自传》。说实话,最近我已经很少看人物传记了,不知道是现在的人物都“不怎样呢?”还是自己和时代脱节了,最近买的一本自传是通用公司的前CEO《杰克~韦尔奇自传》,这也是五年前的事情了。没想到《李开复自传》就摆在我的面前。

当这本书第一眼映入眼帘的时候,我就看到了“世界因你而不同”这几个字。我太喜欢这几个字了,因为我常常就在想我的教育事业就是在人的影响,如果我能尽我的能力,多影响一个教师,多影响一个学生,就是给这样世界带来了一些微笑的帮助,而后面的文字也正印证了我的想法——李开复先生说:“当世界有你,没你,它们的不同最大化,就是一个人活着的意义,读后感《李开复自传读后感》。”多么有成就的话语啊!

由于书的页数较多,字数也多,所以我习惯地也是迫不及待地翻了一下相关的目录。突然发现在目录中有更多的字眼在打动着我。

“你愿意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还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世界呢?”

“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梦想,是唯一比实现自己的梦想更有意义的事情。”

“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新的世界,当一个机遇来临,只要正确评估自己的潜能,融入对人生的理解,就能获得这片新的世界。”

“当心中的声音足够强烈的时候,选择就不该有丝毫的迟疑。”

……

原来在本书里有这么经典的文字,我尤其欣赏“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梦想,是唯一比实现自己的梦想更有意义的事情。”这一句话,因为这是需要多么大的境界的人才能说的话呢?在我身边的很多人都在这样说:“人一辈子,就这么几十年,为什么不简简单单的生活,好想享受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呢?”诸如此类,仿佛人活着就是要享受和快乐,对于这样的观点,我持保留意见,当我看到李开复先生在刚刚进入卡内基 梅隆大学时每天的作息是:

8、9点起床,然后开始授课,然后从中午开始进行的专业研究直至深夜的一两点钟……而且这样工作,他一直坚持了三年,多么了不起的境界啊!这是一种对自己专业的追求,对个人兴趣的延伸。

这的确是一本“自传体”的书籍。这本从一开始就记录了李开复的父亲——一个国民党立法委员从四川到台湾,而他自己是如何跟着自己的母亲历经千辛万苦,从大陆到台湾的。接着就介绍自己的出生和自己调皮捣蛋的童年。我在一个晚上看着看着不由地想起了自己的教育生活。班上有很多调皮的孩子,这些孩子的行为和李开复的童年比起来,远远没有他那么“恶作剧”,如果李开复先生可以获得在网络世界中成功,这些孩子,我的这些学生为什么不可以呢?或许他们没有李开复先生那么有学习数学的天赋,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呀。记得在李开复上中学的时候,有一位名叫“艾伯特”的老师,这位老师放弃了自己的很多休息的时间为李开复做补习,如果李开复不懂,她还非常耐心地指导。而且要允许李开复在大学里旁听,而且听说李开复没有车,交通不便,甚至愿意每天开车带着李开复去大学,而不收取任何的费用。或许这些老师、这些教育模式造就了李开复现在的成就。在这个片段中李开复运用了这样的一段话:“我简直不敢相信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老师!但我知道她和其他很多美国老师一样,并没有仅仅把教师当做一个糊口的职业,而是当做一项事业。他们唯一想做的就是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读了他的成长或者发展规律,我们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生活,还有我们的教育,我们作为教师的职业追求。

这的确是一本“教育人”的书籍。书中教育人的方式有很多,有作为工作战友的激励;有作为教学同仁的宽容;有作为管理层面的严格;有作为家庭亲情的关爱……

记得李开复先生在刚刚来到中国成立“微软研究院”,准备招聘人才的时候,有一位大学的高材生觉得自己有实力到这里来工作,并向李开复先生透露,自己愿意将自己目前研究的成果和人员一并带过来。李开复先生说:“这样的人才我们是绝对不能使用的。”这是多么重要的为人之道啊!

还有一个学生同样没有输在“硬件”上,而是输在了“软件”上。他在参加李开复先生主持的googol考试中几乎是满分,但是面试时在答错了一个问题后竟然恼羞成怒地说:“你以为你很厉害吗?我来出个题给你试试!”这样的不谦虚,很难让大家相信他以后可以和团队愉快合作。

书中让我最为感动的不仅仅是李开复本人和他的团队,还有一位是李开复在大学时的老师——瑞迪教授,每次李开复需要支持的时候都得到了大师的支持,无论是李开复是在学术研究上遇到问题;科研经费上遇到问题;毕业工作产生困惑;跳槽进入其他行业产生想法……泰迪教授都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李开复,这也让李开复坚定了“心随我愿”的不懈追求的人生路程。

李开复先生作为一个技术人员、科学家,但是仍然在管理、销售等方面同样取得非凡的成就。在对于一个年仅六十的老技术人员的管理上,他在求助于相关专业的人士之后,改变了对他的管理,然后就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对于我,一个学校的管理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在我后来看到的文字中,仍然有许多让我产生了很多很多的想法。有一位中国高材生和李开复先生交流“成功”的话题时提出了:“成功就是管人”的观点。他的想法折射出所有的人都是按照同一个模式发展,在衡量个人成功的时候采取的也是单一的标准,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归根结底这是中国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迷茫。而他们在多元社会中各种价值观的冲击下逐渐丧失了独立的判断力,并背离了正确的价值观。这些学生盲目地追随某种社会风气,并被名利的诱惑蒙蔽了自己的内心。

李开复先生在最后的一篇名为“世界因你而不同”的章节里告诉我们这样几句值得终身铭记、反复回味的话语:

是否可以能有一天,校长引以为豪的是该校聘用的那些学识渊博、声名卓著的大师,而非华丽的教学楼,校长激情畅谈的是无私的教育理想,而非大而无当的校园?

最富有的人不是拥有最多的人,而是需求最少的人。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最后一句,也是本书的最后一句:成功没有绝对的意义,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并把最好的你呈现出来!

我也要做最好的自己!

上一篇:地理培优辅差工作计划下一篇:电缆隧道工程监理规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