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教学设计案例

2022-08-19

第一篇:摩擦力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物理新课程《摩擦力》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摩擦力》教学案例与教学策略分析

高密一中 孙洲元

一、教学理念:

(1)立足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多元学习方式相结合 (2)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理解生活、社会与物理的关系。

(3)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4)重视物理与科技前沿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5)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二、教学过程设计与策略分析: 1.导入课题-----讨论与交流

教师提问与指导:摩擦力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力,生活中,摩擦力无处不在,你能说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摩擦力和防止摩擦力的例子吗?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交流这一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典型例子,教师又给学生举出更多的关于摩擦的实例,如我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要经过大气层,和大气层的摩擦使船体外层达到二千多度的高温)。

教学策略分析: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与交流,把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摩擦力的问题在课堂上展现出来,真正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的学习从已有的经验入手,从自己的感性认识开始,又通过教师的帮助了解现代科技中的相关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了,而且也调动了学生思维积极性。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即是自主的又是合作的,把学生的学习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2.新课教学-----实验与探究、讨论与交流 (1)摩擦力的分类

教师提问与指导:你们想到了这么多有关摩擦力的问题,从其产生的角度来看,大家觉得这些摩擦力有什么不同?我们能不能把这些摩擦力分为几类呢?(这个问题难度较大,教师对照学生回答的例子,做进一步的引导、帮助与提示,让学生充分讨论与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前面板书的例子分为不同类别并标注出来,然后告诉学生这些摩擦分别称为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教师提问与指导:我们在这里主要研究滑动摩擦和静摩擦,这两种摩擦有什

1 么不同?什么条件下产生滑动摩擦力,什么条件下产生静摩擦力?(教师先让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学生认为产生滑动摩擦力的物体是运动的,而产生静摩擦力的物体是静止的,这时,教师加以引导、启发、讲解,教师给出一些反例,如吃饭时,筷子夹起食物送入口中,食物受的摩擦力是什么摩擦力?又如黑板擦在黑板上擦动时,黑板擦受摩擦力,黑板受不受摩擦力,这个摩擦力是什么摩擦力?用这些例子激起学生思维上的矛盾,让学生自觉地修正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然后让学生总结出产生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条件: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并有相互挤压时会产生滑动摩擦力,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并有相互挤压时会产生静摩擦力)。

教学策略分析:当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摩擦力问题讲出来时,教师不失时机的提出让学生把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类,通过反例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在学生学习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个概念的过程中,教师不是知识的化身,只给学生提供帮助、组织、引导与启发,不做学习过程的控制者,而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者,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这里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主体”关系。

(2)摩擦力的方向

教师提问与指导:下面大家分析一下我们刚才列举的这些例子中摩擦力的方向是怎样的?(这个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们开始的回答是不全面的,也有是错误的,如说成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教师没有去告诉学生错在什么地方,而是当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实例,如汽车起动时,放在车箱中的木箱,或是把黑板擦放在课本上,猛力一拉,黑板擦就从课本上掉下来,这些实例与学生的回答是不一致的,这时再让学生讨论、相互交流,最终让学生逐步认识到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教学策略分析:这里教师为学生理解和认识摩擦力的方向提供了思维的材料,这里有力地体现了教师的作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是创造性的,是学生认识问题的基础,这些材料与学生的原有认识相悖,使得学生不得不修正原有的错误认识,使学生在与这些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提高认识,新课程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有创造性的材料。

2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研究

教师提问与指导:我们既然把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种,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大家猜想一下滑动摩擦力会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会给出很多可能的因素,如物体的重力、物体间接触面的大小与粗糙程度、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间的挤压力等,教师全部记在黑板上,以备下面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去验证)。

教师提问与指导:利用课桌上的器材(弹簧称、几个不同的砝码、木块等),我们怎样来研究滑动摩擦力与这些因素的关系?(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弹簧称去测量不同情况下的摩擦力)

教学策略分析:问题解决总是从猜想与假设开始的,猜想与假设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要求,教师抓住教材上的关键点,让学生对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进行猜想与假设,充分展现学生的想法,教师并不对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进行评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方案设计,教师不是告诉学生怎么做,而是让学生说出他想怎么做,尽管这里遇到的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但教师的这种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一种良好思维习惯,适应新课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的要求。

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以帮助,掌握学生探究的进程,当绝大部分学生探究完成时,教师将学生的探究结果集中板书要点。

教学策略分析: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引导他们去探究,而不是直接给出结果。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注意不要介入得过早,以致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也不要介入过晚,以致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而影响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教师提问与指导:大家分析一下我们实验得到的结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种大小关系怎样用公式表示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的关系公式和理解滑动摩擦系数的概念)

教学策略分析:对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归纳与分析,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是评价学生探究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上,教师没有越俎代庖,而是让 3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如何分析、评价探究结果。教师做适当的分析与讲解,帮助学生将探究结果上升到理论水平,即完成对新的概念和规律的学习。

(4)研究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教师提问与指导:我们已经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压力和摩擦系数的乘积成正比,那么,静摩擦的大小又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教师可让学生思考课本上举出的静摩擦的例子,人拉木箱的力越大,则木箱受地面的静摩擦力也越大,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静摩擦力的大小随着其它外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提问与指导:人拉木箱时,拉力越大,木箱受到的静摩擦力越大吗?(这时有的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教师让学生回答为什么不是这样呢?引导学生得到: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不是无限大的,当拉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就要拉着木箱运动了,就不是静摩擦力而是滑动摩擦力了,也就是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有最大值,教师趁机给出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策略分析: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实例,很流畅地给出影响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把一个复杂的概念通过实例具体化,从而变得使学生容易接受。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掌握不是以学生能否咬文嚼字地背诵出来为目的,而是让学生将概念和规律纳为自我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因此,通过问题引导和实例分析使学生自己获取概念和规律是实现学生认知同化与顺应的有效手段。

教师提问与指导: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怎样?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用你课桌上的实验器材(弹簧称、几个不同的砝码、木块等)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与假设?(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思考,对于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学生有不同意见,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去验证。由于学习滑动摩擦力的经验,多数学生说出与压力和摩擦因数有关,但是,这个摩擦因数是滑动摩擦因数吗?教师要让学生去思考去验证,由于实验条件限制,这个问题在验证上存在一定困难,教师提供的帮助与引导,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在拉动物体 开始运动的瞬间拉力大还是拉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大?学生能过推动课桌体验两种情况下力的大小,有的学生利用给定的实验器材去验证,最后大多数学生得出结论: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因数略大于滑动摩擦因数,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和静摩擦因数成正比)。

4 教学策略分析: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以及最大静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因数的关系是个难点,教材上没有过多说明,学生往往对这两个关系认识不清,形成概念上的错误。教师的工作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通过实验来探索规律,虽然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不一定得到定量的结论,但是通过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学生完全可以从实验中得到这两个关系,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索的复杂性,物理实验不仅是机械操作的教程,更是一个动脑思考的过程,开始物体运动的瞬间虽然无法精确读出弹簧称的示数,但仍然可以依据弹簧称指针的位置变化来确定力的变化。

(5)摩擦力的调控

教师提问与指导: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需要加大物体间的摩擦力,有时又需要减小物体间的摩擦力,你能举出一些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例子吗?(学生会列举很多这样的例子,教师有选择地板书了一些典型实例,并给学生提供一些学生还不知道的例子,如磁悬浮列车就是减小列车与铁轨之间的摩擦来提高速度的,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本上给出的自行车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教师提问与指导:结合这些实例,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你能总结出增大摩擦力有哪些方法?减小摩擦力有哪些方法?(由于对实例的分析和影响摩擦力因素的研究,学生在这一问题上很快得出正确结果,教师帮助学生对每一种方法举出更多的应用例子,以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教学策略分析:物理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识记表面问题,这里教师让学生列举一些防止和利用摩擦的例子,不是只讲这些例子中如何防止和应用摩擦,而是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分析、总结出防止和应用摩擦的方法,把这一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一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3. 结尾

教师提问与指导:今天我们研究了摩擦力的问题,你能想象如果在我们地球上没有摩擦力存在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吗?请大家课后将自己的想象写成简短的小论文在下节课交流。

教学策略分析: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教学目的观:知识是教学的载体和手段,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因此学生学习的目标不应该只是学会某种知识和技能,而应该是通过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创造 5 性思考问题,本节课教师留的作业似乎与知识关系不大,但是通过这种富有创造性的作业,会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策略的总体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了积极主动的课堂环境,为学生设计了层层递进的知识系列,向学生提供了能使他们可以自主进行实验的条件,学生既要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又要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使他把一次发现的东西与另一次发现的东西相结合,把他自己的发现与其他学生的发现相比较,一步一步深入理解层层递进的知识系列,一次一次地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

本节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和重新考虑各种观念,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是一个传递信息的人,而是相互作用的促进者。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反思: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材分析:

对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课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一步,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认识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认识摩擦力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磨擦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中的对摩擦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可见,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给我们的实际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通过猜想学习科学猜想,通过“设计实验”学习控制变量法,学习设计实验表格,通过分析数据学习“分析论证”„„..学习交流、合作、评估。要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科学探究方法,要把科学探究当做科学内容来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求科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案例:

] 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有关摩擦力的问题,简单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根据探究实验的程序帮助学生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强调指出: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学生找出结论之后,教师再提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师:“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咱们探究出来了,根据自己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谁能指出咱们实验过程中不太容易操作的地方?

生:在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不能保证木块完全做匀速直线运动。 生:有时在木块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变。 生:木块在运动时,有时会被绊住,导致读数不准确。 „„„.. 师:那哪一些同学能利用咱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来改进这些地方呢?下面分组讨论,看哪一组能设计出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

生: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咱们可以把弹簧测力计和木块固定,拉动木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师:大家讨论一下这种方案行吗?如果这种方案好,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

生:这种方案比咱们做实验用的方法好。优点在如果拉动木板,木块就不会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比较稳定。

生:用这种方法读出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生:而且这种方法还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木板拉动的速度无关。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再一次完整地体会探究实验的整个过程,体验探究实验中的快乐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把摩擦力与前面学过的相对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出了更合理、更好的实验方案,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通过小组每个成员的通力合作,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精神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为创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通过探究实验,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争论“摩擦好不好”,使学生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有益摩擦和防止有害摩擦的事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加强了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从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教学理念。

第三篇: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典型与案例分析

我国钢管产品贸易摩擦现状解读

我国钢铁行业已经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重”灾区,而纵观国外对华钢铁行业的贸易救济调查,钢管类产品又是“重”中之“重”。我国钢管行业的贸易摩擦现状以及行业受影响情况值得关注。

一、我国钢管行业贸易摩擦现状

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截至2010年5 月底,国外共对华钢铁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86 起,其中涉及钢管类产品44 起,占比51.2%。我国钢管行业的贸易摩擦案件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1.增长突然且爆发态势明显。1985~2006 年,国外对华钢管产品的贸易救济调查比较平稳,除2001 年的3 起、2005 年的2 起以及2006年的3 起外,其他年份均为1 起,但2007年突然增至7 起,2008 年和2009 年分别达9 起,且分别占当年国外对华钢铁产品贸易救济调查总数的70%、50%和60% 2009 年10 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裁定中国输欧无缝钢管对欧盟产业构成损害威胁,决定征收17.7%~39.2%的最终反倾销税。随后,美国对华钢管产品征收最高91.93%的反倾销税,墨西哥、印度分别对华钢管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2.形式趋于多样化,“双反”案增多。在2007 年之前,国外对华钢管产品的贸易救济调查全部为单一的反倾销;从2007 年开始,贸易救济形式趋于多样化,出现反补贴调查和特别保障措施调查。其中,反补贴调查10 起,且全部为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特别保障措施调查1起。

3.无缝钢管是国外对华钢管产品贸易救济调查的最主要产品类型。国外对华钢管产品的贸易救济调查,涉案产品的海关编码主要为7303~7307。其中,7304 无缝钢管和7306 其他钢铁管涉案居多,分别为18 起和17 起,分别占比40.9%和38.6%。另外,7303 铸铁管、7305 其他圆形截面钢铁管以及7307 钢铁管子附件分别为4 起、1 起和4 起。而从国外对华无缝钢管启动调查的国家看,美国、欧盟、印度、墨西哥、阿根廷、加拿大、哥伦比亚以及印尼均列其中。

4.启动调查的国家不断增多,美国居首。截至2010年5月底,在国外对华钢管产品启动的44起贸易救济调查中,美国发起20起,占比45.5%;其次为加拿大,6 起,占比13.6%;阿根廷3 起,占比6.8%,位居第三位。此外对华钢管产品启动贸易救济调查的国别(地区)还包括:欧盟、印度、澳大利亚、墨西哥、南非、巴西、哥伦比亚、印尼和俄罗斯。

5.措施出台越来越密集且以肯定性裁决为主。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1985~2006年,国外共对华钢管产品采取贸易救济措施7项,平均每3 年出台1 项;而2007~2009 年,针对我国钢管产品的贸易救济措施总计达19 项,平均每年达6项之多;2010年1~5月,国外针对我国钢管产品的贸易救济措施已经有4项。由此可见,国外对华钢管产品的贸易救济措施出台越来越密集。同时,在国外对华钢管产品已作出终裁的36起贸易救济调查中,肯定性裁决29 起,占比80.6%;否定性裁决仅7起。

二、我国钢管行业的受影响情况及原因分析

1.影响:出口急剧下降。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钢管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均位居全球首位,但频繁的贸易救济调查和制裁使我国钢管企业备受打击。以我国钢铁产品出口中的主打产品——无缝钢管为例。国外对华无缝钢管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主要发生于2006 年之后。其中,2009年较为集中,共计9起。而我国无缝钢管的主要出口国——美国、欧盟、印度、加拿大等均对我国无缝钢管启动了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欧盟对华无缝钢管征收反倾销税产生了“多米诺效应”,2009年10月中旬和2010年1月下旬,美国分别对华无缝碳钢和合金钢标准管、管线管和压力管以及石油管材启动“双反”调查;2009 年11 月,阿根廷对华钢管启动反倾销调查;2010 年1 月12 日,印度对华无缝钢管启动反倾销调查„„

频繁的贸易救济调查使我国无缝钢管出口急剧下降。据统计,2008年之前,我国无缝钢管出口总体呈增长态势,并于2008 年达到609.5 万吨;2009 年我国无缝钢管出口急剧下降,出口量仅为317.1万吨,同比下降48.0%(见图2)。其中,对美国出口40.6万吨,同比下降82.3%;对欧盟出口12.3万吨,同比下降71.1%。中国无缝钢管出口美欧被逼入绝境。

在2010年5月31日举办的“中国·聊城钢管产业高峰论坛”上,“我的钢铁网”钢管事业部总经理张利民指出,目前,我国对美国、欧盟等国家(地区)的出口已基本停滞。从2010 年的数据来看,无缝钢管行业已经出现了贸易逆差,这说明现在国内无缝钢管出口已经严重下滑,甚至到了出不去的地步。

2.原因:出口依存度高而产业集中度低,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我国钢管产品频遭国外贸易救济调查主要是因为我国钢管出口量连年大幅增长。在2008 年之前的8年中,我国钢管产量以平均24%的速度增长,到2008 年产量达4416.42万吨,占世界钢管产量的1/3 以上。无缝钢管出口是典型的代表,我国已成为无缝钢管生产和出口大国,出口量占生产量的近1/3,出口依存度较高。以顶峰年份的2008 年为例,当年我国无缝钢管产量为2017.66 万吨,同比增长11%;出口为609.5 万吨,同比增长54.06%。再加上产业集中度低、出口企业众多且良莠不齐,引发市场无序竞争,从而招致国外贸易救济调查。

三、应对之策

随着我国钢铁产能的提高,未来一段时间,钢铁产品大量出口的潜力仍较大,国外对华钢铁贸易救济调查可能继续增长,因此,积极应对乃重中之重。

就企业而言,其应保持长远的投资眼光,既要看到某个产业的发展现状,又要了解产品出口目的地相关产业的产销情况,特别是国外对我国实施贸易救济调查的情况,从而做到“知己知彼”;就行业协会而言,其应发挥协调作用,同时强化对国内钢铁产业和国际(特别是主要出口国)钢铁市场的研究工作,防范贸易摩擦的发生;就政府而言,尤其要做好企业的后盾,充分利用对话机制,通过磋商协作处理钢铁贸易摩擦,并且充分利用WTO诉讼等各种机会,从规则角度,积极维护企业利益。

专家观点:

中美贸易摩擦频繁发生责任在美国

美国商务部曾决定对中国大陆产的礼物盒以及包装丝带,征收最高超过231%的反倾销税,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决定是在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美国的肉鸡产品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的第二天发布的,看起来中美双方颇有一些针锋相对的味道。有很多贸易专家就认为,美国这一次这种做法并非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更多的贸易摩擦的开始,针对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会不会演变成贸易战的担忧?

“2009年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中国遭受到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案子有116个,涉及金额达到127亿美元,但是目前中国和美国之间出现的贸易摩擦或者是贸易纠纷不会酿成中美之间的贸易大战”,这是中国商务部钟山副部长的一个表态。

其实自从2009年9月11号轮胎特保案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纠纷可以说是频繁地发生,为什么这段时间中美之间贸易摩擦会进入这么一个高发期呢?

向松祚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我想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看到争端的案例越来越多,而且争端的程度越来越升级,但是我们看到其中有一个现象,其实所有贸易争端主要都是美国挑起来的,中国没有主动挑起一起。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这个责任主要是在美方,特别是奥巴马政府,我们知道奥巴马其实去年11月份刚刚到中国来访问,而且当时在中国还受到很好地欢迎,大家都认为他对中国是很友好的态度。回去以后马上贸易争端突然一下迅速升级,包括人民币汇率问题,为什么是这样,核心是奥巴马政府,特别是他本人,把贸易问题和人民币汇率问题完全政治化,为什么他要把它政治化,这个主要是取决于他现在在国内面临非常大的危机,失业率严重地居高不下,而且美国马上面临到国会的中期选举,民主党其实这次面临巨大的挑战。所以包括国际上,包括美国本土的很多评论认为,奥巴马这一次把这个政治化,他这个讲话主要是讲给谁听的,主要是讲给美国,他的选民听的,我们知道制造业是美国民主党的“主要票仓”,当然它也给中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对中国的经济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是他主要是为了赢得政治上选举的胜利,所以它是一个政治化的„

我想贸易摩擦、贸易战,实际上是人们的一种说法,它只是有程度上的区别,我们可以讲贸易摩擦,比如说我们最近看到的,主要是集中在什么,比方说两反,所谓两反调查,一个反倾销,一个反补贴的调查,调查如果是成立以后,它会征罚一些惩罚性的关税。同时,他还会有所谓的特保案,它要证明,中国的产品到美国市场去,损害了美国制造业的利益等等。所谓的贸易战,程度或者是级别要更高,比如说美国有可能动用所谓的,因为美国的贸易法案里面有所谓的超级“三例一”,类似这样的条款,甚至会出现部分对贸易实行一些制裁,甚至中断一些对部分产品的贸易。

贸易战对中美双方都极为不利

不过我个人的判断,特别从最近美国政府,包括美国产业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表态,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从现在这个程度,提升到贸易战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为什么?很简单,因为现在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但是反过来,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而且我们最近看到,奥巴马在他的国情咨文里,他明确讲得很清楚,他说我们对世界的出口,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可能解决十几万,甚至上百万美国人的就业,而且他说了,亚洲,特别是中国,是美国未来产品主要的出口市场,他怎么会冒这个风险,怎么会有这个胆量和中国贸易关系彻底撕破脸皮,从目前的贸易摩擦,完全过渡到一种很严峻的贸易战,我相信这是不可能的。

从中国来讲,我们看到我们商务部副部长也讲了,中国是贸易保护受害者,我们确实不希望看到,我们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也确实还需要我们贸易的推动,尽管我们要逐步地从过渡依赖出口转向内需,所以我想双方会有一个克制。当然最近我们看到,实际上双方火药味比较重,但是我相信双方会逐步地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当然双方在这个里面,怎么能够有智慧的办法,通过各种妥善的办法,能够达到一个解决的方式,是未来的一个核心焦点。

略感失望美国要“敲打”中国 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往邻居家扫落叶是理性的但结局是不幸的

去年一年我们知道美国对中国提出了好多要求,但是有些要求我们实在是达不到,美国人是有一点点失落的,借贸易这些问题敲打敲打中国,这个我们可以理解,虽然说法上我们完全不赞同。当然还有一点,我们电影里这句话,“地主家没余粮了”,我们不愿意这么想,因为毕竟才三千多万美元的一个包装袋,美国就真的没余粮也应该不至于在这点小钱上下文章,但我觉得这件事情反映了一个不好的心态,我们去假设一下,我们大家都住在一个院子里边,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理性,很努力地把自己家的落叶扫到别人的院子里面去,这样我们的院子就干净了。但是每个人都这么理性的结果是,所有人都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是院子还是一团糟。

现在我觉得美国的做法就是这样。他实际上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理性地讲他认为对自己很有利,但实际上对他的利益其实没有任何好处。我觉得这倒提醒了我们一件事情,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我们认为有道理的话去跟美国人讲,这个理在我们,但是你跟他说不通,所以就一定要在说对话的同时,你还得找对人,什么人在唆使着美国政府在对我们搞贸易摩擦,我们真正的谈话对象就应该是他们,而不只是总是说我们要考虑到美国普通消费者的利益,普通消费者在买东西的时候,他是希望中国的产品越便宜越好的,但是他在一旦面对电视政客的时候,他的第一反映是我又被中国人给欺负了,所以我得支持政府,报复他,他的身份总是在转变的。

中国应积极采取法律手段应对贸易摩擦

首先我觉得我们中国必须有一个很平静的心态,什么叫平静的心态,其实美国对中国贸易摩擦,包括反倾销、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我相信会长期存在。为什么?因为现在中国的经济规模越来越大,中国现在已经超过德国,成了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所以贸易摩擦不仅来自美国,来自欧洲,来自其他国家,这种贸易摩擦会长期的,而且频度会越来越高,这是

其实新世纪以来,中国和美国,和其他国家贸易的摩擦其实越来越多,但是我们普遍看到,中国的多数企业,当然可能在国际上打交道经验还不是很丰富,而且时间也不是很长,怎么样能够利用这个法律手段。比如说美国说,我们的轮胎出口到美国,损害了美国的轮胎行业,损害了他的工人,其实这个说法你有证据吗?你有数据的证据吗?这个你可能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是因为中国,说中国的出口到美国去,增加了美国贸易的逆差,你的证据在哪里,所以要通过这种证据,如果证据不成立,法律上可以不支持他这个判决,世界贸易组织也不会不支持,所以我想中国的企业必须要有这个清晰的认识,我们怎么拿起法律武器,在法律架构之内,而且我们要主动去阐述新的贸易规则。

我的观点:

首先,贸易摩擦的形式从反倾销向多种贸易保护手段扩展,包括反补贴,特保条例,337知识产权调查,技术性贸易壁垒手段等。其次,随着反补贴贸易摩擦形式的增加,贸易摩擦已从针对某一个或某一些产品为对象的微观层面延伸至宏观经济政策、体制和制度层面,贸易摩擦涉案对象开始由中国企业延伸至中国政府。再次,贸易摩擦涉及的产品和领域逐渐扩大。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环境保护等方向发展。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优势行业扩展,如钢铁、汽车、通信设备、化工企业产品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中的新热点。另外,我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印度、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经济体对我国的贸易壁垒也越来越高,涉及产品越来越多,涉案金额也越来越高。

从深层分析,导致目前贸易摩擦升温的主要因素有贸易保护主义、国际产业结构的重构和趋同、出口市场的集中及多边贸易体制的缺陷。贸易保护主义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各国政府面临更多的经济、政治方面的压力,因而采取贸易措施以缓解国内的矛盾和压力。然而,贸易壁垒的高筑只能加剧各国间的紧张关系,不但不能缓解金融危机对经济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反而会加深全球性的经济贸易萧条。

我国应尽可能地通过多边渠道解决贸易争端,促使贸易摩擦非政治化,尽量避免双边贸易战。尽管目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但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仍然是主流,我们自己还是要矢志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针,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千方百计地稳定出口,不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干扰。面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的企业的应对之策是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加强财务管理,防范和化解风险。从长远来看,应抓住眼前的机遇进行转型,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面对产业升级与产业重构的挑战,重点针对贸易保护与摩擦易发的产业领域,调整出口产业结构。

第四篇: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二、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想

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方式。通过改变摩擦力的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和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新课引入:现在我们进行一项有趣的比赛,同学们推荐我们班力气最小的女同学和力气最大的男同学进行比赛。(学生推荐后)请两位选手登场,讲台上有一个橡胶棒(一端涂有香油),请两位选手用手向相反的方向拉棒的两端(男生手握涂有香油的一段),看谁的“力气大”,能将橡胶棒从对手中抢过来。待女生轻松夺取橡胶棒后,教师接着问:是男生力气没有女生大吗?是谁帮助女生获得胜利的,不是别人,也不是她自己,而是摩擦力。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摩擦力。(展示课题) 【设计意图】课堂一开始,老师创设了比赛情境,从生活现象引入,巧用趣味比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激奋的学习状态。

(二)新知探究: 任务一:体验摩擦力的存在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把手放在桌上做三个实验体验摩擦力,学生会感觉到摩擦力的存在及其的阻碍作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1。 任务二:归纳摩擦力的定义

用螺旋弹簧水平拉重物,观察到弹簧拉长了,重物没有移动。弹簧被拉长了,证明了我们对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物体却并没有移动,说明在重物与桌面间有一些“隐身的力”在与我“拔河”,不让我拉着重物走,这些调皮的“隐身的力”就是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物体想要运动但又没有运动的时候产生的,这种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继续用弹簧拉着物体在桌子上运动,这时也有摩擦力吗?这种摩擦力就是滑动摩擦力。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摩擦力的场景后,利用该实验直观展示,借助“隐身力”,使学生本来理解起来比较抽象的摩擦力概念变得浅显易懂。

引导学生讨论:说出三个实验中你的感觉,试着表述这个阻碍作用,试着给摩擦力下定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摩擦力的定义。学生会提到:阻碍手的运动、阻碍手将要运动、产生在接触面上等。都要给与表扬和鼓励。教师总结用物理语言得出摩擦力定义。从而达成教学目标2。 任务三: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根据摩擦力的定义思考:摩擦力的方向如何?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哪里?(学生会很快答出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学生猜想不全面,引导学生再做手放到桌面上的实验: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大小不同的力推或拉,感受摩擦力有什么不同 ?用大小相同的力将手平放在桌面上或准备好的棉布上推、拉,感受摩擦力有什么不同?学生就很容易猜想了。)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滚动有关?是否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

2、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有针对性地请了同学来说他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和表格。

3、探究实验,记录数据。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分析论证交流评估。

组织全班同学对黑板上的实验数据和结论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对同学前面的猜想正确的用红笔打√错误的打×以加深印象) 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处理数据能力,从而达成教学目标3。 在得到实验结论后,继续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怎么办?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什么。我们以前有没有用到?试着回答一到两个实验。 任务四:摩擦力的增大与减小

1、自由辩论:刚才通过分类研究,学生对生活中不同类型的摩擦有了粗浅的了解,请同学们思考:摩擦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请正反双方各派一名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

2、交流讨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很多事例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在学生们通过实验获得了滑动摩擦的有关知识后,组织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还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

【设计意图】将辩论引入课堂,学生情绪高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参与挑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改变摩擦

猜想因素 不变因素 变化因素 摩擦力 实验结论 压力的大小 接触面粗糙 程度 运动速度 接触面积 的大小 力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培养热爱科学到科学的意识,从而达成教学目标4。) 任务五: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试着说说将有哪些情景发生。

视频播放工业、科研、国防等各种情况下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磁悬浮列车、气垫导轨、气垫轴承、气垫船、滚动轴承等)

【设计意图】通过“开眼界”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科学的热情。

(三)达标训练:配套练习册61页:

1、

2、

4、5 【设计意图】通过

1、4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通过2题检测目标4的达成,通过5题检测目标3的达成。

(四)布置作业:

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

【设计意图】检测对摩擦力的认识、及目标

3、4的达成

五、教学反思

1、物理新课程注重让学生获得体验。科学探究在需要结论的同时更注重过程。因此,科学探究应组织学生参与活动,亲历过程,才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摩擦力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许多摩擦现象却发生在学生的周围,只不过学生没有觉察而已。本节课,我力求通过设置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环境,并提供充分的指导与帮助,让学生从提出问题出发,通过设计实验,系统观察,收集、分析、解释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过程,进行学习。

2、作为我们物理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收获”不仅是指学到了什么知识,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包括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及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即使是失败了,学生经历情感上的波动,这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学生失败后会反思,会进行再实践,再验证,这也是他们的收获。

3、课堂上会出现很多上课前预想不到的情况,如在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面积是否有关的实验过程中,就有很多组学生由于没有控制好条件,从而得到摩擦力与面积有关的结论,作为教师,这时候不能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强塞给学生,不要把学生当作一个装知识的容器,而应及时作好指导,让诊断与矫治伴随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走进学生发展的真实世界。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作适时的指导。该什么时候指导,指导的程度如何?这都是需要我们物理教师适时把握的。过早地介入,学生思考得不够成熟,丧失了反思的机会。过迟地介入,学生由于长时间地碰到难题而没有得到解决,会丧失以后探究的信心。

第五篇:摩擦力-教学设计

13.3 摩 擦 力

富顺一中 张百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知道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知道摩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常见的事例知道摩擦力的应用

(2)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摩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意识 【主要教学法】

实践体验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长木板、长方体木块、钩码、毛巾、弹簧测力计、细线、多媒体课件及演示设备 【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一、复习提问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3.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如何?

二、引入课题

师:生活中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多吗?

三、新课教学 1.摩擦力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做个小实验,将一只手按在课桌上向前移动,感觉桌面对于手的前进有什么样的作用。 生:桌面阻碍手前进。

师:很好。其实手受到了桌面给它的摩擦力。那什么是摩擦力呢?(课件)

师:摩擦力是指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师:为什么会产生摩擦呢?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摩擦力产生的原因目前在科学上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摩擦力的产生,是因为物体的表面不光滑。下面同学们相互讨论,结合摩擦力的定义,思考:摩擦力的产生要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讨论后回答:要相互接触,要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其他学生补充:要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 师总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两物体接触面不光滑;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有挤压作用;两物体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 3.摩擦力的分类:

师:摩擦力可以分三类: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课件展示) 4.滑动摩擦力 (1)定义

师:像同学们刚才做的这个小实验,手受到的摩擦力只是摩擦力大家庭中的一种,叫滑动摩擦力,即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 学生举例:刷牙、洗脸、梳头等。 (2)作用点、方向

师:以往我们对某个力进行研究,是从力的哪些方面进行分析的? 生: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师:现在我们首先来分析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请同学们结合摩擦力的定义,然后讨论就能找到答案。 生:(讨论、回答)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师:不错。为了研究方便我们一般将摩擦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重心上。如:小车在桌面上向右运动时,桌面对小车的滑动摩擦力向左。(课件展示) (3)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师:解决了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两个问题,我们再来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大胆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讨论、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重力、速度、接触面的面积„„) 师:滑动摩擦力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生: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即控制变量法)。

师:要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这些因素有关,首先应该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那么如何测木块在木板表面上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呢? 用什么方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师:针对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怎样运动?为什么匀速?怎样判断?)并找出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找到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设计实验及实验数据表格,完成实验后,写出探究报告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同学们的活动) 课题一: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我们将一个长方体木块分别平放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此时示数为分别为F1。 课题二:

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在木块上放两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此时示数为F2,比较F

1、F2,证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课题三: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在长木板上铺上毛巾,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毛巾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此时示数为F3,比较F

1、F3,证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师:我们将各个课题小组的结论归纳一下,能得到什幺结论?同学们讨论。 生: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课件展示)

师: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不仅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还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师演示实验:用长木板与桌面构成一个倾角较大的斜面,将木块置于木板顶端,木块会沿木板滑至底端。

师:此时木块有没有受到摩擦力?是什么摩擦力?方向如何? 生:受到滑动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5.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通过分类研究,对生活中不同类型的摩擦有了粗浅的了解,请同学们思考:摩擦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生:自由辩论。

师:由于时间关系自由辩论到此结束,请正反双方各派一名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 生:分别说出本方的想法。

师:通过辩论可以看出:摩擦力,让人欢喜让人忧!对于有益摩擦,要设法增大它,对于有害摩擦要设法减小它。那么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结合科学世界中的“摩擦与我们”讨论回答。)

师: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课件展示)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哪些知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讨论小结:知道了什么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知道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摩擦力。

知道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知道了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师:对学生提出的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解释。

五、巩固练习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内外

板书:

12.5 摩擦力 1.摩擦力的定义

符号:f 单位:牛顿 2.摩擦力产生条件 3.滑动摩擦力 ①定义

②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作用点:物体的中心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结论: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滚动摩擦力 5.静摩擦力

6.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7小结

上一篇:免费电烙铁使用方法下一篇:牡丹信用卡领用合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