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023-03-25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校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校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洞水小学校级课题结题实施方案

余庆县洞水小学校级课题结题实施方案(试行)

为了规范学校课题结题程序提高课题研究时效性,让课题研究和结题更规范,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立课题结题评审小组

组长:冷加洪(校长、数学高级教师)、

成员:周跃伦(教导主任、数学二级教师)、代兵(工会主席语文高级教师) 毛华(语文教研组长)、陈正艳(数学教研组长)、何香(综合教研组长)

二、结题程序

申请结题教师须准备下列结题材料,也可根据研究情况充实结题材料。

1、课题申报教师提出结题申请,

2、评审小组审核并批复结题申请(同意申请)

3、评审小组评审结题材料

4、回复评审结果

5、颁发结题证书

三、结题所需的材料

1.学校批复的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

2.课题研究相关过程资料(相关课题问卷调查、课堂教学研究每学期2节以上,相关教学反思每学期3次以上、相关教学案例每学期1次以上、相关教学设计每学期5篇以上、课题中期报告、课题研究成果(相关论文获奖或发表、专著)、申报结题当年的校本研修笔记和备课笔记)

注:以上的几节次以上包含本节次,如2节以上包含2节。 3.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

四、课题评审组审阅结题材料 在收到课题提交的结题材料后,即由评审小组对结题材料进行审阅,一般而言,评审小组主要是审核材料中对课题的研究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课题的研究设过程计是否科学、合理;

(2)课题的研究过程,包括管理过程是否科学;

(3)课题的研究方法是否正确,特别是有关变量的投放、控制、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是否科学、充分等;

(4)课题的研究成果如何,特别是有无充分的数据、资料加以说明和论证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课题研究成果的价值如何等;

(5)研究是否推动了课题的结论, 是不是有较强的课题印证资料。 (6)课题研究还存在哪些问题,对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有什么建议等。

余庆县洞水小学

2018年8月

第二篇:校级课题实验总结

校级课题实验总结 “快乐阅读与写作”

“快乐阅读与写作”课题实验与总结

经过本学期以来的研究实验,课题组深化了认识,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必须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就必须给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创造的条件。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自我,而对他们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又限制得过于死板。这样,作文教学走入了一种毫无活力的僵化的训练模式。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说:“你们的作文不是写给自己看的,而是写给老师看的,只要让阅卷老师觉得满意就行了。”在这种缺乏终极关怀的功利主义思想的作祟之下,“作文教学忽略了平时的观察、积累、思考,不是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让学生生硬地背范文,按照一定的模式去套改作文”。由此,作文教学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我们的作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造成了学生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找不到语言来表达,不想说的却能说得出来的怪现象。因此,学生说出来的、写出来的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如此,作文成了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而成了蒙蔽自己的帷幕。学生对作文自然兴味索然了。

为此,我们对作文教学作过种种尝试。先是请学生打草稿作修改;后又是精批细改,加强面批;接着利用课前三分钟请学生轮流演讲……虽取得一些成绩,但总的效果不大。我在不断反思中悟出:光是小打小闹,还不能解决作文教学的根本问题,而应当在作文教学模式上作大胆地改革。一年以来,我们注意回避上述作文教学中的“死胡同”,尊重学生的自我,通过创设特别的情境,学生找到了自己所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有了一种强烈的要说出来的感觉,于是写出自己所必须要说出来的内容。

二、实践的原则

快乐作文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需要性原则。需要是智力训练的启动力,并且是信息输入和输出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情感。需要的意识越强烈,智力的发展潜力就越大;当需要的意识减弱时,智力活动就会随之减弱。作文是一项训练学生智力及其它能力的活动。一方面,它能够提高学生的人

格素质;另一方面,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记忆、逻辑、想象、操作能力并能最终诱导出人类最高的创造能力。因此,适当地把握住需要这一情感因素,就会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从而完成作文的真正目的。

(二)生活性原则。“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句话既是文学家的座右铭,也是学生习作的重要原则之一。试想,如果没有生活的积累,没有现实的触发,学生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吗?学生写作的源泉唯有在贴近自己生活的土壤中产生。因此,作文的广阔背景应是现实生活。快乐作文应当千方百计地鼓励和支持学生投身生活,开拓视野,发展兴趣爱好,关心不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观点,从而沟通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体现在具体的作文训练上,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接触事物,激发他们的作文情绪,产生强烈的作文冲动,调动他们的信息贮存,唤起他们的有效记忆,然后开启写作的灵感之门。

(三)创见性原则。语言的运用是千变万化的,但唯有新鲜活泼的语言,才有语言的价值和魅力。科学实验证明: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功能增强,纷繁的语言信息被检索提炼,进行特殊组合,产生一系列新的信息,这就是创见。学生的大脑功能正处于青春活力中,大量地输入信息,触发的机会非常多。他们的大脑里没框框,凡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敢想敢说,因而容易产生创见。也许,学生的这种创见在社会大范围里是早已出现的,但在快乐作文过程中,对学生的智力训练和智力发展而言,是非常有价值的。它是学生的思想达到一定高度的结晶。故而,能够触发出新的见地,迸射出新鲜活泼的语言。我们要爱护学生的新思路,并要加强开辟新思路的练习。

三、实践的方法

快乐作文的三个原则都要求学生充分放松自我,充分投入到教师设臵的情境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激起情绪,有创造的欲望,从而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因而其训练方法需要讲究有新意,能吸引学生。下面就列举几个我们在实践中的基本方法。

(一)模仿训练法。模仿绝不是一种呆板的复制。模仿应是从此事物到彼事物之间的“支撑点”。如果学生能够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类似”,那么,他的思维已达到新的高度。茅盾的《白杨礼赞》中有这么一段话:“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段话的确值得学生模仿。我们不妨可以这样做:先让学生找出这段话的基本框架“我赞美……

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尤其象征了……”,尔后用松树替代白杨树,请学生找找松树的外形与内在有何联系,松树与什么人物有何内在联系。经过大家的讨论交流,认为松树与解放军战士、革命先烈等人物有内在的相似之处。于是,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饶有兴趣地仿写起来。这样,虽看得出受了课文影响,却找不出其生硬的痕迹;在潜移默化之中,快乐作文的目的也便达到了。

(二)联想训练法。联想总是由此及彼的,它是在模仿基础上的新发现。它先让事物与事物相接近,然后从中引出新形象和新结论。譬如,我请学生用26个自己创造出来的符号代替26个英文字母,然后用英文写出自己的姓名,接着用创造出来的符号替代姓名中出现的英文字母。这样,自己的姓名不再是英文了,而是无奇不有的符号。然后请学生把这个联想过程写下来。这样,若干对象的有机组合,使这些对象在一个新的关系中发生了质的变化,表现出新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感到新鲜而有趣,有了写作的冲动。

(三)求异训练法。任何事物总是有其两面性的。我们往往重视其一面,而忽视其另一面。如果我们注意打破习惯性思维,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方位、另一个侧面来考虑事物,往往能独辟蹊径,发现新结果,从而就会进入求异思维。比如在进行审题训练时我们就要指导学生从已知看到未知,从一般中看到特殊。以《我的第一任老师》为题,在未受到教师提示之前,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写作对象是幼儿园或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如果我们能够组织学生讨论“老师”这一概念的范围,那么学生就会明白“老师”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这里,“老师”的范围完全可以从广义上去理解:凡是给了自己某种启示的教育者均可以是自己的老师。如此,学生的求异思维就被打开了。父母亲不是自己第一任老师么?但仅仅是父母亲吗?非人不可吗?一只蚂蚁,一只小鸟,一条小狗,只要是它给了我第一次深刻的启发的,难道就不能成为第一任老师么?选材如此,构思、表现形式等也是一样。总之,致力于新发现达到一种新的境界,都可以是快乐作文的根源。

(四)发散训练法。它是对事物各个侧面、不同层次的具体阐述。这种训练法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敏感地发现某一对象可有各种写法,要尽兴而写。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完全可设定这样一个情境: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漫画人物,伸开双手,撑开双脚,他的左手捏着一根细细的绳子,右手想要努力去抓住另一根绳子,然而他却够不着。于是老师问学生,如果这人想把这两根绳子打个结,该有多少种办法呢?学生们自然会热烈讨论,

积极发言,对打结的办法也各不相同。然后教师把握住这一契机,请学生自取题目,将课堂上的活动记叙下来。这样,学生们在出主意想办法之后有了一种写作激情,而思考的角度也多种多样,所写的内容也丰富多彩,快乐之情油然而生。

(五)集中训练法。发散和集中是一对挛生兄弟,它们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无论是过分强调或忽视其中某一点都不足龋而要确定有价值的新发现必须要有相对的集中,若光是莫衷一是,那么也无法确定何谓有价值了。因而在各抒己见之后必须要趋向相对的一致。

四、实践的体会

没有的事,硬要学生感触,硬要学生抒发,作文就变成一件无聊的苦差事。快乐作文就是为了摆脱这一无形的束缚,去开创一番新的天地的。一年实践下来,我们觉得如下几方面确实给大家一些启示。

(一)快乐作文还给了学生一方自由广阔的天地。快乐作文给学生设臵一种崭新的学习氛围,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可以上黑板写写画画,可以动手作实验,可以随便地互相讨论,甚至也可以眺望窗外的景色……总之,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尽可能地放松自己,全身心地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允许他们发表自己不成熟的见解,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兴奋情绪,引起他们的写作冲动。

(二)快乐作文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因为在形成写作氛围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兴奋之中。他们的思维不断地与旧有的认识发生冲突,在不断地预测未知,不断地提炼着自己的东西,这其间必然会产生新的内容,体现新的认识。

(三)对一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严肃认真的课堂,不苟言笑的教室,“坐端正,不讲话”,已是传统的课堂行为规范,成为一种固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快乐作文却不然,它需要学生动手动口,需要无拘无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还需进一步探讨。

第三篇:校级课题开展情况总结

本学年我校有一个立项的市级课题,八个县级课题,四个校级小课题。自立项以来,参与课题研究的十多名教师积极工作,认真开展教学实验研究,细化实验研究过程,不断总结研究经验,现已初见成效。总的说来,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精心组织,扎实安排

当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研究课题、人员、奖惩三落实。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2011年2月——2011年12月)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探索出阅读教学的个性教学特点和规律。

3.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2012年1月——2012年3月)通过在第二阶段的教学时间上,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评估。

二、认真探讨,抓好落实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教学反思与教育智慧生成的关系”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学科知识积累,为教学提理论指导;

二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

三是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创特色;

四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

五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

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组织看优质课例光碟,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撰写的论文反思等有效研究,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实现,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学反思的习惯。学校的每一位任课教师每周都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发现教育智慧,并运用教育智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我校的教师逐渐走上了专业发展的道路。

2.教育智慧不断生成。通过交流对话、典型引路、个案跟踪、教科互动等方式,激活了教师群体的教学智慧,提高了每位教师新课堂策略的构建能力。 3.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高涨。

4.教师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良好的教学环境,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为师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科研的引领下,我校再一次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获得了又一个丰收年。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案例在省、市、县级各类评比中有9篇分获

一、

二、三等奖;有14篇文章在各级教学刊物中发表。

三、完善推广,深化教研

本校的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因为课题研究组成员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推广应用。组织研究成果突出的研究者为全校教师上示范课。

我们在完善已结题的课题基础上,围绕新课程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确立新课题,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以达到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目的。使广大教师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学者型教师转变,让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上由“羽毛未丰”向展翅腾飞的大雁一样凌空翱翔,去拥抱又一个灿烂的科研春天!

第四篇:校级课题研究学习心得11月份学习心

校级课题研究的学习心得

旅游教研室 张振道

深秋十一月,旅游教研室在教学常规基础上以校级课题与技能竞赛为抓手,技能竞赛紧张备赛,校级课题紧抓不懈,二者互相统筹,双管齐下。

在市技能竞赛备赛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全体同仁抽时间在名师工作室齐聚一堂,进行校级课题研究学习活动,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实效性强!会后本人进行小结,心得体会归纳如下:

一、对校级课题的整体认知。

在本次校级课题研讨的进程中,我始终以学习的心态参加到课题的研究中,通过校级课题的学习,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深知自己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二、学习校级课题的收获。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开拓学生学习活动的领域,探索学习活动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教师角色要转变正确,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善于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三、对我校校级课题的思考。

研讨过程中我们每位教师都积极发言,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促进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增进了各位教师之间的有效的交流,对我校教科研的进一步开展铺平了道路。

总之,有了一次学习,就有了一次进步;有了一次研讨,就上了一个台阶;有了一次交流,就有了一次感受;有了一次参与,就有了一次经历;有了这次课题研究,我们都有了一次收获。

第五篇:《感恩特色教育校级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一、创建思路

在当今信息多元化的情况下,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我们认为加强感恩教育势在必行。首先感恩教育是社会现状的需要。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其次感恩教育是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其三感恩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需要。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 ,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验为行动策略。我校自2008年春起,已将“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身边人、感恩祖国、感恩老师、感恩自然、学会感恩。

二、取得成绩

1.营造感恩教育的校园环境。

我们主要通过校园的物化和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感恩氛围。 (1)在我们精致和谐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感恩的氛围。 (2)在教室开辟了“班级感恩文化角”,设有“身边处处有恩情”、“感恩温馨语”等栏目;

(3)在校园的墙面上,悬挂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感恩名言诗句;在每天的晨间谈话和校园午间新闻中,《感恩的心》、《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旋律优美、感人肺腑的感恩歌曲被反复传唱。这些自然和谐的举措,呼唤着孩子的感恩之心。

2.强学科教学的感恩渗透。

已成立“感恩教育”特色学校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2.已编写第一套校本教材《感恩》,并让校本教材走进课堂。通过挖掘语文、思品、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的相关育人因素,整合和优化,在课堂中有机渗透。例如语文老师可以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道理。这种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生动有趣。吸引力特别大,效果应该是非常显著的。

3.展开感恩教育活动。

我们以《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等小学德育的纲领性文件为依据,以“一片孝心回报家庭、一份爱心回报他人”、“一腔热心回报社会”为基本内容和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把握生活切入点,将感恩德育目标进行科学整合,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在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提出具体分层次的要求

4.建立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纽带。

争取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与家长达成共识,争取家校共同实现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孩子是一面镜子,照着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的表现便是我们家长教育的回应。我们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电话联系、广播电视学校、家访等方式让家长了解我们课题实施的意义,以共同实现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5.利用影视媒体的感恩熏陶。

利用优秀电影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熏陶,在愉快的影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培植学生的感恩心,提高学生道德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

6.将“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课程化课题的重要内容申报县、市级规划课题立项研究。

三、创新之处

1.完善校本课程《感恩》的再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感恩》的开发与实施。

3.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的管理。

4.将我国古代传统启蒙教育的一些积极的思想和品德融入感恩教育特色中。

四、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存在问题:

1.如何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学会一定的感恩方式,养成感恩习惯,还需进一步做好工作。

2.如何通过开展各种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并付诸生活中、实际行动中,还有特于研究。

解决办法:下一步准备深入开展以下活动。 1.感恩父母。

(1)首先开展体验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可结合母亲节、妇女节、父亲节等开展如“一日护蛋行动”、“听妈妈讲怀孕的故事”、“做一天家务”、“为父母洗一次脚”、“给父母过生日,亲手制作小礼物”等活动。

(2)观看亲情影片,联系自身,激发情感。

(3)在切身体验的基础上,上升为情感的具体表现。2——3年级的小学生给父母送一句温馨的祝福;4——5年级的小学生写一篇亲情作文。举行主题班队活动。

2.对老师的感恩。

(1)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内容,酌情开展“我当小老师”的体验活动,体会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精力。认真学习、主动帮助老师做如擦黑板等力所能及的事,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

(2)进行征文或演讲比赛,抒发对老师的爱和感激。 (3)教师节为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表达感恩之心。 3.对同伴乃至他人的感恩。

(1)“我的同伴”主题活动,可以选择征文、班队会、交流等方式进行。

(2)发现身边帮助过自己的人,如医生、邮递员、清洁工等。 (3)结合“学雷锋”开展回报活动,帮助社会上弱势群体,如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为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献爱心等。

4.对自然、对祖国的感恩。

(1)了解大自然为我们的生存提供的物质条件,人类对于自然的依赖和利用,感受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开展“环保小卫士”等活动。

(2)了解祖国的地大物博,更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 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

六、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 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3、情景演示法:将幼儿置身于《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强化幼儿对春雨的色彩的感受。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合,使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

七、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韵,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

八、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谈春天-----看春雨-------欣赏散文诗------情景表演-------经验总结-------审美延(绘画形式)

1、激发兴趣谈春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看春雨

观看课件《春雨的色彩》前半部分,到春雨姐姐欢迎的最热烈老师说:一天,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话题,你们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吗?(幼儿回答)对他们在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这样的设计自然合理,进而引出散文诗《春雨的色彩》

3、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后请幼儿把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由幼儿提出来,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2)寻找句子、加深印象

给幼儿提出要求,请幼儿找一找诗里描写春雨下到草地上、柳树上、桃树上、杏树上、有菜地里、蒲公英上各用那些词语,通过找,让幼儿学会“淋、滴、洒、落”并学会用小动物的话来朗诵、来回答,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

4、情景表演:分角色进行朗诵表演。

5、经验总结:

将本家活动内容的前半部分进行总结,给幼儿一个春天的完整印象。

6、扩展延伸、升华主题

引导幼儿运用手工工具,用绘画的方式将幼儿感受到的《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意境描绘出来,巩固和加深幼儿对春天及春雨的任认知。

上一篇:星级员工评选实施方案下一篇:新疆蒙古族被维族欺负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