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类的教育教学论文

2022-05-1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类的教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资源危机无时无刻不威胁着人类的发展,绿色设计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一个新的设计理念无时无刻不提醒这人们关注环境,节约资源,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子孙后代的贡献,现实生活中铺张浪费,滥砍滥伐各企业间为追逐利润最大化不惜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现象层出不穷,我们也从这种行为中得到了血的代价。

第一篇:音乐类的教育教学论文

浅析竹类的应用价值

摘要:我国竹类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黄河流域以南有大面积的天然竹林,其中南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竹类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域。竹类植物是可再生资源,经济潜力巨大,而且产业价值较高,在我国经济类植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竹类植物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本文着重阐述了竹类植物资源在食用、药用、建筑、观赏、工艺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竹类;应用价值;综合分析

中国是目前竹类资源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我国的竹类植物十分丰富且分布广泛,栽培的物种数量要远高于其他国家。依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公开发表的数據[1],我国共有竹类植物44属762种,占据世界竹类种数的50%以上,这其中还不包括207个种下分类群(含变种类55个,变型类147个,杂交竹5个)和竹类栽培品种以及存疑竹类。为进一步了解竹类植物,本文阐述了竹类植物主要的应用价值,旨为今后的竹类植物研究提供参考。

一、竹类的食用价值

竹笋是我国生态组织认证的环境卫生植物食品,它是千百年来人们餐桌上的最爱,新鲜的茎和嫩叶不仅具有良好的食用口感,还能起到食品保健的作用,因此也属于保健食种。食用竹笋本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等成分,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元素如钙、磷、铁等,同时还蕴含胡萝卜素、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此外,笋制品的脂肪热量较低,食用后能够为人体输送必须的氨基酸、纤维素,具有良好的养胃健脾作用,促进肠胃消化,排出身体中的有害物质,存在明显的营养物质开发潜力[2]。竹类植物中真菌物质糖分较高,具有理想的食用价值,同时也可以作为药物处理。淡竹叶、竹沥也可用于清凉饮料的制作,与茶制品进行融合使用,生产出清凉的茶饮品。近年来市面上常见的保健类茶饮料通常与竹类搭配使用,其养生功效具备良好的研究发展前景。食用竹类的优秀品种主要为位于长江流域中下游的毛竹、青竹,珠江流域、福建、台湾等地区的麻竹、绿竹也逐渐成为常用的食用竹类。

二、竹类的药用价值

常言道:“竹子全身是宝”。《本草纲目》[3]和《中华药海》[4]记载,竹全身均可入药,且能够治疗的病症类型繁多,如淡竹叶,其性味功效为“甘、淡、寒”,可用于热病烦渴,小便短赤涩痛等。“本草纲目·木部·竹”[3]指出,竹叶可用作治疗急热后饮冷水所引起的上气发热、牙齿出血、脱肛不收、伤寒劳复,卵肿股痛、妇女损胎等病症,可与其他药材搭配使用,竹沥可用作治疗中风、伤寒、胎动、消渴尿多、牙痛等病症,竹茹可用作伤寒、妇女损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病症,竹黄可制成膏状治疗小儿受惊发热。

竹类植物不仅可以药用,还具有良好的食疗价值。近年来,市面上常见的保健类茶饮料通常与竹类提取物搭配使用,其养生功效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当前竹类的药用价值尚未揭示完全,而竹类植物的资源十分丰富,不同种类间的药用价值存在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指标和质量控制措施,将有助于竹类植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的深入研究。

三、竹类的建筑价值

竹类植物在建筑中的有效融入,除美化环境外,还具有多重效果。例如,在室内放置观赏竹,可净化室内空气,其养护也十分简单,可起到冬暖夏凉的室内调节作用,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可有效预防病虫害。竹类植物的种植不仅取材方便,还具备较强的再生能力,降低了后期养护及培育成本,满足建筑设计中提出的低碳环保理念[5]。

竹类植物一般存活期在20年以上,不仅价格低廉,好打理,同时作为建筑设计中普遍应用的装饰品,还能呈现出美观大方的艺术观赏效果。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竹式高层建筑逐渐走进人们视野,其结构设计与传统建筑构造相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随时随地以低成本替换受损建筑部件,实现建筑格局的经常性自动修复,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传统制竹技术对现代化园林建筑设计具有优化创新的作用。

四、竹类的观赏价值

竹类的观赏价值主要体现在园林建筑景观设计中,在园林设计阶段将竹与其它草本植物融合,加以木本植物进行混合应用,组成具有一定欣赏价值的园林场景。观赏竹作为观赏类植物,茎叶、秸秆、花草、枝叶的形状和颜色具有明显差异,外观形态较为奇特,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最为常见的观赏竹类品种为具有散落丛生特性的大叶紫竹、毛竹、桂竹等。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近年来,丛生的大叶佛肚竹、孝顺竹受到人们的争相追捧。观赏竹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不仅可体现出四季常青、挺拔秀丽的优秀观感体验,还能在炎热的夏季营造出绿荫浓深的丛林意境,呈现出翠绿青碧的艺术特性。大面积的铺设性种植,在微风吹过时碧波荡漾,竹浪滚滚,形成绿色的景观海洋,在山坡、岩间以及园林的边角地栽植最为适宜。

五、竹类的工艺价值

竹类植物在工艺领域中主要被当作居家生活用品的制作材料,如扫帚、篱笆、菜篮、竹席、牙签等。此外,还包括一些高价值的纯手工艺术作品,如雕刻、竹编编制织物、乐器等。一些竹子在古代被用作服装缝制材料[5],常见的服装种类有竹衣、竹帽、雨鞋等。这些手工艺通常具有丰富的传承历史,与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明清同时期官员全年均需贴身穿长袖衬衣,而在夏天,穿着用竹子制成的竹衣和雨鞋,可起到防止汗水淋漓的作用。伴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竹类制品逐渐脱离人们的生活,向着艺术品的方向发展。

六、竹类的文化价值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文不仅赞叹了竹类植物高洁品质,还可以看出竹类植物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从古至今,竹类植物都是文人墨客大加赞赏的植物种类,象征着君子坚韧不拔、坚定不移的美好品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类植物的代表含义很多,不仅具有淡雅之美,还具有吉祥之意。其淡雅之美在于,既有梅花高冷自恃的孤傲之感,还含有兰花清幽雅致的艺术气质;吉祥之意在于,常常以不同颜色的竹类花卉进行房屋装饰,蕴意着吉祥、平和的美好愿望。此外,竹类装饰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具装饰材料,一部分竹类植物被用作家具制作材料,成为人们的生活日用品,尤其是在南方竹类生长比较茂盛的区域,搭建竹楼作为休息之所。

竹类植物被赋予吉祥、长寿、财富、顺遂、喜庆等祝福蕴意,竹类植物作为现代文学创作和古代文学鉴赏的重要素材,在电影拍摄、戏剧演绎、园林建筑设计等众多领域进行有效应用。通过竹类植物打造一个理想的生活场景,迸发出无限创作灵感,竹类植物所具有的文化价值,能够激发人们对自然空间的无限想象力,丰富人们的自然文化素养。

总结

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见到竹类植物,目前已知它们在食用、药用、建筑、观赏、工艺和文化等方面均有相当应用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竹类植物的需求日益凸显,竹类资源的质量和稳定是保证需求的关键。结合竹类植物在我国的分布情况以及摸索其成长的适合条件,分析竹类应用价值,完善传统的种植方案,不断扩大竹类种植范围,可全面提高竹类植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史军义,周德群,马丽莎等. 中国竹类物种的多样性[J]. 世界竹藤通讯, 2020, 18(4):11.

[2]张佳佳,白瑞华,丁兴萃. 两种主要食用竹笋的营养及安全品质比较[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8):18-23.

[3]明·李时珍撰.余瀛鳌编选.本草纲目精华本[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54.

[4]冉先德.中华药海·精华本[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467-469.

[5]李晓东. 园艺观赏竹类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J]. 现代园艺,2019,(23):123-124.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科技类), 名称: 毛锦藓属和小锦藓属的系统发育关系探讨 (JAT200616)

作者:陈惠婷 韩威

第二篇:为人类的未来而设计 浅谈绿色设计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资源危机无时无刻不威胁着人类的发展,绿色设计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一个新的设计理念无时无刻不提醒这人们关注环境,节约资源,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子孙后代的贡献,现实生活中铺张浪费,滥砍滥伐各企业间为追逐利润最大化不惜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现象层出不穷,我们也从这种行为中得到了血的代价。设计师作为引导和改善生活方式的一个职业,应该更具有社会责任感,更应该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关心和保护环境和资源。更应该时刻把绿色设计的理念放在脑中。

关键词:环境危机 绿色设计 教育 设计师的责任

一 环境危机的出现

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人类的物质文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各种不同种类,不同功能的产品层出不穷,不断满足着人类追求生活品质的需要,但与此同时为满足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促使资源造成了过度的开发,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问题,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概念也孕育而生。

自从人类出现以来,就在不断地同大自然进行着抗争,同时大自然又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纵观整个人类的历史,都是在不断地进行着杀戮,而这些杀戮的最终目的就是掠夺土地和资源。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逐渐摆脱了对大自然的劣势局面,开始慢慢地控制自然征服自然,并沉溺和陶醉在这种成就感当中,就是这种过度的成就感造成了人类处理同大自然的关系时往往会不计后果。20世纪是人类互相争斗最惨烈的100年,同时也是对资源和环境破坏最严重的一年,人类面临着核战争的危机、能源危机、人口危机、环境危机这四大灾难性危机。

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逐渐从战争的阴霾当中走出来,和平与发展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主题,核战争的危机正离我们慢慢远去,而环境资源问题却日渐成为人类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重大挑战。

如今,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300亿吨,加上其他各种各样的有害气体或尘埃,使得大约10亿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在不健康的空气中生活着,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全球变暖,淡水污染,物种灭绝……这些严重的环境危机每天都在不断地上演,而且态势是愈演愈烈,人类的存亡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边缘。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而这表面繁荣的背后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所换来的,中国有近1/3的国土笼罩在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严重威胁中,中国的土地沙漠化问题和中国的水污染问题也是触目惊心,当我们从华夏大地上走过,很难找到一条不曾受过污染的河流。一份报告表明,全国532条主要河流中,有436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大江河流经的15个主要城市河段中,有13个河段水质严重污染。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都是人们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发展,同时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最终的结果就是遭到环境的报复,山洪、泥石流、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频发为这种行为时刻敲响着警钟,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

这一切的出现都归咎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所造成的,要转变这种局面首当其冲的就是设计师,设计师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创造者和领导者,设计师。要创造和引导一种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的设计概念——绿色设计。绿色设计也称为生态设计,最早出现在帕帕奈克《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当中,帕帕奈克在当时盛行装饰至上波普主义盛行的时代提出设计要为人类的未来而设计,批评为了一味的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他提倡设计师在设计的初始要把环境和资源的因素考虑进去,不能为了追求表面光鲜亮丽的装饰而忽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帕帕奈克在当时的环境下提出这一标新立异的设计思想震撼了当时设计界,把其看作是个另类,大家都对其嗤之以鼻,而如今人们才慢慢发现绿色设计的思想是多么的具有前瞻性,是多么的重要。

二 什么是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在理论上有3R原则,即Reduce,Recycle,Reuse,要求在设计中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和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在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要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少到最小,同时使产品的各项指标都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其思想的一个主要路线就是无论设计什么产品,从开始设计的时候就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的概念融入其中,将是否环保作为衡量产品优劣的首要尺度,其次才是功能和外观造型。

传统的绿色产品设计产品包括:绿色材料选择设计,可回收利用设计通常又被称为废物利用设计,产品可拆卸设计,绿色物流设计,绿色服务设计,绿色回收利用设计等。这类设计从产品材料的选择,生产加工的流程,产品包装的材料选定,直到运输等都要考虑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模块化设计,循环设计。在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中要综合考虑材料回收的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的处理方法等。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即设计师要使所设计的结构易于拆卸,维护方便,并在产品报废后能够重新回收利用。模块化设计既可以很好的解决产品品种规格,产品设计制造周期和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又可为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的质量,方便维修,有利于产品废弃后的拆卸、回收,为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提供必要条件。循环设计既是回收设计(Design for Recovefing&Recycling),就是实现广义回收所采用的手段或方法,即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零部件及材料的回收的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处理方法,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与回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以达到零部件及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环境污染最小的一种设计的思想和方法。除此之外,还有绿色产品的成本分析,绿色产品设计数据库等。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不处于传统的工业时代,由于电脑网络科技的不断进步,而是处于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绿色设计不再是单一传统的产品设计,更多的是一种非物质的设计,在生活方式的设计,信息和网络的设计上都可以运用绿色设计的理念,过滤那些低俗的语言和图片,清除那些低俗的社会价值观和口号我们可以创新为绿色信息设计,绿色交互设计,绿色体验设计,绿色的概念不仅是现实中的环境保护,也可以是虚拟世界中的一切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绿色信息,绿色文化与绿色价值观。

三 绿色设计教育的重要性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果,让老百姓都富裕了起来,消费市场逐渐扩大,许多东西让大众买得起了,热爱消费了。但是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由于市场管理机制的监管不完善,制度的不合理,宣传的不到位使得大众产生了纸醉金迷、铺张浪费的不健康消费观。有消费就有生产,为了迎合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很多企业为了赚取最大的利益,不顾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和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大肆生产不合格产品,既危害了消费者健康又破坏了生态,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癌症村、苏丹红、毒奶粉、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等这些敏感刺激的词语每天都会在新闻上出现和报道。所以大力推广绿色设计宣传和开展绿色设计教育迫在眉睫。

在国外绿色设计已经很成熟的,体现在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到建筑小到一个指甲刀、牙签盒的设计都注重绿色环保,1994年斯塔克为沙巴法国公司设计一台电视机采用了一种可回收的材料——高密度纤维模压成型的机壳,为家用电器创造出了一种“绿色”新视觉。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EV1是最早的电动汽车,也是世界上节能效果最好的汽车,它采用全铝合金结构,流线造型,一次充电可行驶112-114km。在上世纪60年代,世界生态建筑之父保罗·索莱里在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的沙漠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设计师们试图建造一座能够自给自足的绿色城市,以最朴实无华的方式利用现有资源和约束行为,试图追求一个人与自然良好和谐的环境。这个设计理念虽然充满了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色彩,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设计师对人类未来发展的一种担忧和警示。

案例一:运用高密度木材纤维板,采用成型压膜技术制成的沙巴电视机,其外壳可再回收利用

案例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设计的EV1电动汽车

案例三:阿科桑蒂:荒野中的实验室

在中国古代,我们的祖先就极其重视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古代农家对草木灰的再利用突出体现了古代生态农业的思想及实践,农业经济发展依赖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支持,草木灰等生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是理性的人类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寻找平衡的最有力说明;古人对草木灰等废弃物再利用的各种方法对于我们今天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环境问题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城市城区雨水利用的思想也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伴随着古都的建设和发展而产生的。以北京北海公园团城古代雨水利用工程为例,团城总面积5760平方米,按北京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95毫米计,每年可得到天然降水量3427立方米。如何利用剩余的雨水量来满足树木花草生长的需要,古人做了周密的考虑。团城的地面铺装与其他古建筑地面铺装也是有区别的。团城除建筑物、树木占去部分地面外,其余地面均由青砖铺筑而成。按形式和功能,青砖铺筑地面又分为两种:小部分由方砖和条砖铺成甬道,不渗水,供人行走;其余部分由梯形青砖铺成,铺装时大面朝上、小面朝下,砖与砖之间留有空隙,且不用灰浆勾缝用于拦蓄雨水并入渗补给砖下土壤水。城内地下有一排水廊道,绕城布置,用青砖砌成,地面多余雨水通过9个雨箅子汇集到排水廊道。排水廊道也用青砖砌成,在水量较小时水会通过青砖慢慢渗入到廊道周围土壤,在水量较大时水会从城东南侧排出城外。

总之,团城地面采用铺装倒梯形青砖和设置地下排水廊道的做法,充分利用了天然降水,并为古树营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这一技术历史悠久,思路精巧,是人类利用雨水的工程杰作,也是先辈们的智慧结晶,现代人应该好好学习和借鉴祖先关于绿色设计的思想。

四、设计师的培养

设计是促进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大有作为的阶段,然而由于缺乏正确的价值引导,缺乏完善的设计教育体系的培育,导致了一些低俗、献媚的“土豪”设计产品的出现。误导了人们的消费观念,最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所以,对设计师的培养,尤其是对绿色设计理念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师是一件产品的创造者,是美好生活方式的开创者,是民族创造力的灵魂,最有思想力的载体。设计师的眼光和思想决定着人类生活方式的发展方向,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所以设计师的培养尤为重要,特别是设计师的思想和素质教育的培养。好的设计师一定是有社会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的设计师,设计师的设计必须用来改善人们的生存条件和环境,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和环境服务,是为人类的利益而设计,只有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同时,设计师的设计才有意义,那些做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奢侈产品的设计师如果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为残障人士,为无家可归者,为环境保护的设计中来那是否更有意义一些呢?

国外是设计教育引导设计,设计引导企业生产;而中国是反过来的,是企业引导设计需求,设计需求引导设计教育。

大学是培养设计师的摇篮,今天的中国有1000多所高校开设设计专业,每年有几十万毕业生从事不同种类的设计工作,市场对设计师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设计师在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在中国的高校中推广绿色设计教育,让大学生从接触这一行开始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念,在他们毕业后从事的任何一种设计的开始就把绿色设计,环境保护作为设计的出发点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国建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真正的和谐社会。

作者:王立端 曹悦

第三篇:基于因子聚类的电信客户细分研究

摘 要:文章将数据挖掘技术引入电信行业客户细分研究,在电信客户样本集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为电信企业客户个性化及差异化服务设计提供依据。首先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实现电信客户样本集的维度约减,然后采用K-均值聚类的方法,将客户样本划分为互不相交的6个大类,在此基础上,分析归并形成三个特征消费群,最后,从资费套餐设置、客户保有策略、新客户挖掘的三个维度分析并给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因子分析 K-均值聚类 客户细分

一、引言

随着3G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依赖于移动终端应用,电信消费的模式也面临从基本的通话费用为主向以流量为主的模式转变。特别是4G时代的到来,各大电信运营商开始了新一轮的市场份额抢夺战。如何充分利用电信业交易数据、管理数据,挖掘蕴含的客户信息,建立移动应用客户细分模型,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营销,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数据挖掘的方法使得客户细分成为可能。其中,聚类分析是一种非监督型的数据挖掘方法,该方法从样本数据出发,探索样本间的相似性,并将最相似的对象聚集为同簇。聚类分析的方法以其易用鲁棒的优势,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中,孙金华{1}等人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设计中小企业客户细分模型,徐昆{2}采用改进的K均值聚类算法实现快速消费品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赵铭等人{3}采用聚类的方法,有效地识别基金理财客户,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个性化营销方案。针对电信客户细分,陈治平等人{4}则采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实现电信客户细分,实验表明K均值聚类在电信客户细分应用中的有效性,但研究并不是以客户是否使用移动网络作为细分的标准。

以往的研究为移动互联网应用背景下的电信客户细分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思路。面对日趋激烈的电信业市场竞争,如何充分利用电信客户大数据信息,从中挖掘宝贵的知识,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客户,在产品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电信产品和服务,最终实现有效的客户引导,并保留客户,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电信客户数据进行属性的约减,在此基础上,采用K均值聚类的方法,对用户样本集合实施无监督的机器学习,根据客户是否倾向使用电子支付和无线应用作为聚类评判依据,构造电信客户细分模型;最后,针对该细分模型给出有效的营销策略。

二、电信客户细分实现过程

目前电信企业资费套餐类型在不断地调整以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但是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差异、消费水平不等、互联网时代消费客户消费模式转变等复杂因素影响,电信运营整体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虽然电信业从过去的旧理念“客户得到的产品是他们所想要的”已经转变成“客户得到了他们所想要的”{5},但是如果不能对电信客户实施细致且准确地分类,电信企业仍然无法针对客户未来的成本、收入以及交叉销售绩效进行精准的评估,难以推出合理的营销策略从而提升老客户的粘性,增加新客户的种类和数量。

本文采用某电信公司客户样本集作为研究对象,该数据集中共有1000套客户数据,每套数据14个维度,分别为居住地、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百元)、受教育水平、性别、家庭人口、基本服务累计开通月数、是否申请无线转移服务、上月基本费用、上月限制性免费服务项目的费用、无线服务费用、是否电子支付、客户所申请的服务套餐类型。在对数据集进行极值处理、正常值选择、数据缺失处理等一系列的数据清洗准备工作后,形成用于研究分析的记录共计995套。

1.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的方法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指标中找出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公因子,并将同质的变量归入一个因子,原数据样本集的大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从而减少分析指标的个数,同时还可检验变量间关系的假设。因子分析可以在不损失数据集信息量的情况下,减少数据分析的属性维度,是一种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有效的数据维度约减方法。

本文采用SPSS STATISTICS软件实现因子分析。首先对原始数据集进行标准化处理,从而消除量纲和数量级对数据分析带来的影响。然后,对数据数据集合指标间的依赖程度进行假设检验,判断样本集合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实现指标约减,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KMO (Kaiser-Meyer-Olkin)统计量为0.788,巴特利特(Bartlett)球形度检验值为5075.634,对应的sig值为0.000,小于0.05的显著水平,表明样本集合适合做因子分析。此外,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矩阵也表明变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提取公因子,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公因子。由于初始因子载荷矩阵中因子含义不突出,因此采用最大正交旋转变换进行因子旋转变换。经过5次迭代后收敛,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最终确定5个公因子。这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6%,可以代表原有数据集中的14个指标表达的电信客户信息。

公因子提取及旋转实验结果见表2。其中,公因子1在无线费用、无线服务、套餐类型、免费部分的载荷较大,代表客户网络综合服务应用情况;公因子2在开通月数、基本费用、年龄和收入的载荷较大,代表客户基本信息和传统的电信服务应用情况;公因子3在家庭人数、婚姻状况的载荷较大,代表电信客户家庭基本情况;公因子4在电子支付、教育水平的载荷较大,代表电信客户的教育程度;公因子5居住地和性别上有较大的载荷,代表地区和性别差异所构成的影响因素。

2.k-均值聚类。在因子分析得到的五个公因子的基础上,本文选取K-均值聚类方法实现电信客户细分。K-均值是典型的基于划分的聚类算法,该方法将样本数据间的距离作为评价样本是否相似的重要度量标准,通常规定样本间的距离越近表示其相似度越高,同时保证类别和类别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大,即类间具有较高的差异性。通过K-均值算法的计算,样本集合中距离较近的数据信息归集起来,形成一个数据类(簇)。由于K-均值聚类算法的具有高可靠性和精准性,以及算法的复杂度较低等优势,成为目前主流的聚类算法之一。基于K-均值聚类的电信客户细分,是一个将电信客户样本集合中相似对象聚集的过程,在非监督学习过程结束后,客户样本集合被聚集成具有相似性的簇,而簇与簇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实现K-均值聚类分析前,首先要保证K值选取的科学性。本文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样本实施类别的探索性实验,从而确定K-均值聚类的K值,根据系统聚类谱系图分析,确定K值的最优取值为6。

本文采用SPSS STATISTICS实现聚类分析,在对样本集合实施K-均值聚类分析后,样本集合被聚集成为6个大类。为了研究每一类中的样本是否采用电子支付和无线等网络服务的客户特征进行分析,在SPSS STATISTICS中使用“选择个案”功能,对每一类个案实施挑选并分析,并将结果导入至WINDOWS EXCEL中,运用EXCEL的“筛选”功能对各类别中的因子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决策

1.客户细分特征描述。针对电信客户信息实施聚类分析后,电信客户样本被划分为互不相交的6个簇,对6个簇中的客户进行特征描述和分析,挖掘蕴含在样本集中的客户使用无线网络应用与客户细分群属性之间的关系,有如下发现:

第一类聚集为已婚中青年,女性居多,收入偏低,家庭人数多,开通电信服务的月份短,99.5%不使用无线网络套餐服务,93%未开通电子支付功能。

第二类聚集为未婚中年及老年,未呈现明显的性别差异,中等收入,教育水平偏低,95.5%不使用无线网络套餐服务,90%未开通电子支付功能。

第三类聚集为已婚中年,未呈现明显的性别差异,收入高,教育水平较高,50%使用无线网络套餐服务,90%开通了电子支付。

第四类聚集为未婚中年人,男性居多,中等收入,开通电信服务的月份短,100%使用无线网络套餐服务,且78%的人开通电子支付功能。

第五类聚集为已婚中老年人,女性居多,中等收入,教育程度高,开通电信服务的月份长,65.5%使用无线网络套餐服务,85%未开通电子支付功能。

第六类聚集为已婚中老年人,未呈现明显的性别差异,收入偏低,教育程度偏低,开通电信服务的月份长,88%不使用无线网络套餐服务,89%未开通电子支付功能。

2.结论与电信套餐营销策略。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电信客户细分结果,结合电信企业的业务需求,可将电信客户进一步划分为普通消费型客户、移动互联网应用潜在型客户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稳定型客户。其中,聚类分析中的第一类、第二类和第六类为普通消费型客户,第三类和第五类为移动互联网应用潜在型客户,而第四类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稳定型客户。

普通消费型客户的特点体现为:收入偏低,家庭结构不稳定,基本不使用无线套餐服务和电子支付。针对这部分客户实施电信营销策略设计时,资费设置方面尤其要考虑经济实惠,在价格上体现充分的吸引力,此外,侧重开展更多增值服务从而增加客户粘性,提高保有率。对于普通消费型客户中的第一类客户群,年轻人较多,可以相应的推出相应的购机送话费补贴模式,或0元购机合约等计划;此外,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的欲望和能力强,这类客户过渡为移动互联网应用型客户的概率非常高,在营销时侧重针对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的特点和类型的推广,向其销售包含流量的实惠型套餐类型。而在第六类中老年人居多,客户开通使用时间长,是电信客户的忠实用户,在推出实惠型的套餐的基础上,提供适合中老年用户的增值服务,尤其注重客户服务的质量,提升老客户的满意度,例如,针对中老年客户记忆力逐渐下降,疾病增多等普遍存在问题,提供起居提醒、用药提醒、紧急呼叫等多种增值服务功能。

移动互联网应用潜在型客户特点体现为:中高等收入,教育水平高,家庭结构稳定。这部分群体接受移动互联应用等新事物、新技术能力强,中高等的收入也为消费更高级别电信套餐类型提供保障。样本数据集也体现出,在这部分群体中使用无线套餐服务的样本个体,其电信业务的消费水平均很高的特点。这部分客户是进行无线互联网应用新客户挖掘的主要营销对象群体。因此,需设计多样化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套餐包供这部分客户选择。这一群体中第五类女性偏多,使用电子支付的人数偏低,分析可能造成该因素的原因为女性接受电子类产品能力偏弱的特点。因此,营销时更侧重对移动互联网络应用安全性、使用方法的讲解,从而消除其使用的安全性方面的顾虑,帮助其掌握移动互联应用的方法。而第三类客户群,其中90%的客户开通了电子支付功能,体现了这部分群体有着明显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需求,但却只有50%的人使用无线套餐服务,因此这部分客户群体是实施移动互联应用新客户挖掘的巨大宝藏。

移动互联网应用稳定客户特点体现为:教育水平高,收入稳定,绝大多数人开通电子支付,是移动互联应用的忠实客户群。针对这类客户,可以设计高端的移动应用大流量套餐包服务。例如,中国联通推出国内流量计费达到600元后将不再收费,直至15GB后系统自动关闭数据网络的套餐服务,从而满足客户对移动互联网服务应用的需求。此外,这类客户最有可能成为4G网络应用的先驱,在营销时重点向这类客户推荐4G应用的特点和优势,例如只要是使用4G套餐的客户,可授权1~4个亲友分享自己套餐内的流量,只是每人每月收取10元功能费等。同时,样本数据表明,这类客户开通的月数短,体现出明显的流动性趋势,因此需要提供良好的客户服务实现客户保持。

四、总结

针对电信行业目前市场状况,尤其是4G时代的到来,如何针对客户对移动互联网络应用的需求制定电信营销方案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和K-均值聚类的方法,实现电信客户群的细分,并根据细分结果,针对性地给出每一类客户群的电信营销策略。研究成果通过对顾客信息资源的整合,有效地将电信企业资源集中到最有价值的客户,增加电信企业盈利和改善客户关系,达到电信服务和营销投资的最优化效果。

[本项目受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4JQ8367);西北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资助(2013西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注释:

{1}孙金华,孟昭睿,谢彦麒.基于K-Means算法的中小企业客户细分研究[J].电子商务,2014(3):59-60

{2}徐昆.优化的聚类分析在企业客户细分中的应用[J].经济论坛,2014(01):123-128

{3}赵铭,李雪,李秀婷,等.基于聚类分析的商业银行基金客户的分类研究[J].管理评论,2013(07):38-44

{4}陈治平,胡宇舟,顾学道.聚类算法在电信客户细分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7,27(10):2566-2569.

{5}江哲雅.聚类挖掘在电信客户分类中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3.

(作者单位:1.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7;2.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7;3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第一、二作者简介:刘彩芬,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高原,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商务智能、金融数据挖掘)

(责编:若佳)

作者:刘彩芬等

上一篇:校园环境保护角度论文下一篇: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