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的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新工科背景下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研究

摘要:工科在高等教育当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不仅是工科院校发展的重点对象,也是综合性院校和行业特色型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2017年我国推出“新工科”计划,既要发展一批新的工科专业,又要推动传统工科专业改造提升。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是以工程技术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应用型传统工科类专业,绝大多数涉农高校均设置有此类专业,传统农业高校更是将其作为学校传统与特色进行发展、建设。专业培养目标是该专业对其所要培养人才的总体期待与基本要求,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是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补充,也能为培养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型工程人才提供指引。本研究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紧紧围绕“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这一主题,沿着“理论探讨—背景梳理—内涵探析—现状分析—经验借鉴—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展开。除绪论外,本研究可以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理论基础的探讨,由第2章构成。在界定“新工科”、“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要素和理论依据。研究认为,要素论中两种主流观点“德育、智育、体育三要素论”和“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论”均有利弊;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应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辩证统一、专才教育论与通才教育论的辩证统一。第二部分是对我国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发展的历史梳理与目标探索,由第3章构成。本研究将我国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分为新中国成立前的创建起步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受阻放缓阶段、改革开放后的常规发展阶段、当前新工科背景下的转型升级阶段,并在每一阶段探索培养目标的特征。第三部分是对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基本内涵的探析,由第4章构成。本研究基于内容分析法,采用Nvivo质性材料分析软件,对我国25所高校50个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中人才类型强调高层次复合型、工作领域以传统的农业领域和工业领域为主、工作环节以产业链的前端和中端为主、道德目标描述抽象笼统、能力目标强调通专平衡、知识目标偏重专业基础;基本内涵在传统农业高校与其他涉农高校、不同农业工程学科基础、不同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细分上的体现有所差异。第四部分是对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现状调查,由第5章构成。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研样本高校毕业生的教育期望值与自我感知教育收获,以及教师对毕业生表现的评价和对培养目标本身规范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本研究认为我国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部分高校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失衡、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改进、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对新工科发展的引领作用有待强化、支撑环节有待进一步强化等。第五部分是对国内外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经验借鉴,由第6章构成。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趋势与普渡大学改革案例的基础上,得出对新工科背景下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启示:提前布局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人才培养;发展跨学科教育支撑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农业工程人才多元发展;加强政校企协同发展;发展大类培养目标与个性化培养目标。第六部分是对新工科背景下优化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对策建议,由第8章构成。本章提出三方面建议:在宏观层面面向新工科共性要求,立足培养目标现实依据;在中观层面把握高校与学科特性,优化培养目标基本内涵;在微观层面做好落实,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可描述、可区分、可测量、可评价、可达成。新工科背景下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农业工程新型人才的关键指引,需要政校企协同发展。本研究期望通过对新工科背景下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研究,引起农业工程领域政校企组织对相关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推动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的新工科建设,培养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农业工程新型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农业工程类;专业培养目标;内容分析法

学科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建设和发展新工科是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1.1.2 改造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是对新工科建设的重要补充

1.1.3 优化培养目标是改造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的首要任务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综述评析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2.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新工科

2.1.2 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

2.1.3 本科专业培养目标

2.2 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要素

2.2.1 德育、智育、体育三要素

2.2.2 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

2.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3.历史梳理与目标探索

3.1 新中国成立前的创建起步阶段

3.2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受阻放缓阶段

3.3 改革开放后的常规发展阶段

3.4 当前新工科背景下的转型升级阶段

4.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探析

4.1 样本采集与样本编码

4.1.1 样本采集

4.1.2 样本编码

4.2 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特征及差异分析

4.2.1 人才类型强调高层次复合型

4.2.2 工作领域以传统的农业领域和工业领域为主

4.2.3 工作环节以产业链的前端与中端为主

4.3 培养目标的具体规格特征及差异分析

4.3.1 道德目标描述抽象笼统

4.3.2 能力目标强调通专平衡

4.3.3 知识目标偏重专业基础

5.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现状调查

5.1 我国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查方法与样本

5.2 我国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查结果

5.2.1 有关培养目标基本定位的调查结果

5.2.2 有关培养目标具体规格的调查结果

5.2.3 有关培养目标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调查结果

5.3 我国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5.3.1 专业培养目标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失衡

5.3.2 专业培养目标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改进

5.3.3 专业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同质化

5.3.4 专业培养目标对新工科发展的引领作用有待强化

5.3.5 专业培养目标达成的支撑环节有待进一步强化

6.国内外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经验借鉴

6.1 国内外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趋势

6.1.1 培养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师的主流趋势

6.1.2 跨学科教育支撑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6.1.3 专业特色驱动人才多元发展

6.2 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改革实践——以普渡大学为例

6.2.1 多方协同发展培养目标

6.2.2 大类培养目标与个性化培养目标

6.3 对新工科背景下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启示

7.新工科背景下优化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对策建议

7.1 宏观层面:面向新工科共性要求,立足培养目标现实依据

7.1.1 深化教育立德树人

7.1.2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7.1.3 立足学校办学定位

7.1.4 适应学科发展趋势

7.1.5 凸显专业培养特色

7.1.6 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7.2 中观层面:把握高校与学科特性,优化培养目标基本内涵

7.2.1 促进人才分类培养

7.2.2 主动培养新兴交叉领域人才

7.2.3 聚焦产业链多技术集成与多环节的整合

7.2.4 强化以工匠精神为代表的道德目标

7.2.5 提升以全球胜任力为代表的能力目标

7.2.6 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知识目标

7.3 微观层面:实现培养目标的可描述、可区分、可测量、可评价、可达成

7.3.1 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可描述”

7.3.2 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可区分”

7.3.3 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可测量”

7.3.4 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可评价”

7.3.5 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可达成”

8.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B 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C 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访谈提纲(学生版)

附录D 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访谈提纲(教师版)

附录E 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访谈提纲(行业或企业专家版)

致谢

上一篇:率理论发展综述论文提纲下一篇:白芷化学成分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