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村深化改革开放方面

2023-03-10

第一篇:我村深化改革开放方面

2014年贵州公务员面试热点:深化改革七方面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年贵州公务员面试热点:深化改革七方面

相关事件:

国务院近日批转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转变政府职能、财税金融价格改革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深化改革重点任务。

改革重点剖析:

重点1: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今年要重点取消对投资创业就业影响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明显的行政审批事项,更大限度地向市场放权、给企业松绑,更大程度地让人民群众受益。

重点2:规范债务、放宽投资。要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制度,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有序放宽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和融资中介服务机构。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和电信、交通、医药、医疗服务等价格改革,促进能源等重点行业改革和服务业发展。

重点3: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有序推进电信、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行业改革。要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

重点4:完善公共服务、确保权益。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从各地实际出发明确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镇全部常住人口的时间表。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赋予承包地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扩大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范围。

重点5:激发活力。要建立统

一、公平、透明的投资准入体制,将逐案审批和产业指导目录式的外资管理方式,逐步改革为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放宽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

重点6:服务民生、健全保障。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为核心,深化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领域改革,构建基本民生保障服务体系。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保障遭遇临时性、突发性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让突遇不测者得周急之助,因病因灾者去生存之虞,创新创业者无后顾之忧。

重点7:保护环境、持续发展。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加大对自然价值较高的国土空间的保护力度。推动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形成综合补偿与分类补偿相结合,转移支付、横向补偿和市场交易互为补充的生态补偿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环境损害赔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制度。

第二篇:略阳县从三个方面入手不断深化平安建设

一是在推动科学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大局中深化平安建设。既要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平安建设提供扎实的经济基础和重要支撑,又要深化平安略阳建设,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科学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创造团结和谐的社会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和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二是在创新社会管理、保持工作持久活力中深化平安建设。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目标出发,按照更加注重源头治理、更加注重综合施策、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层面解决问题的要求,不断调整思路,把平安建设的各项措施与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减少社会矛盾。不断转变工作方式,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综合运用多种办法,尽可能通过平等协商、协调互动等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提高工作质效和水平。不断拓展工作内容,抓好社会管理新领域的服务管理,健全完善工作体系,最大限度调动积极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在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深化平安建设。不断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防范和源头治理,最大限度防止矛盾纠纷发生。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全面排查强化调处,着力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着力打击影响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问题,不断满足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新期盼新要求。不断提升人口服务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在推动公正执法、维护公平正义中深化平安太仓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化解矛盾、消除纠纷。大力推进依法行政,着力避免因执法缺位或出位造成不稳定因素。(县综治办 冯兴泉)

第三篇:改革开放的成就,经济方面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国民经济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改革开放的推进,不断为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30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由弱变强的30年,是我国逐步摆脱低收入国家不断向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的30年。

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经济总量的加速扩张大大缩小了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3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倍增加。人均国民总收入也实现同步快速增长,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起点低、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同时带来了国家财力的增加。。财力的增加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经济和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外汇储备实现由短缺到富足的历史性转变。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人均只有0.17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不足1块钱,短缺是当时外汇储备的基本特征,出口创汇是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动力。但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壮大,经常项目贸易盈余不断积累,外汇储备的短缺迅速成为历史,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1528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

大型公司(企业)不断涌现并迅速发展壮大。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企业由少到多、由弱变强,成为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成就的醒目标志。根据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2007年度世界500强公司名单,我国内地共有22家,其中中国石化集团名列第17位,取得中国公司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最好名次,也是中国公司首次进入世界前20强。

二、经济结构大调整,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呈现出由粗放向集约和节约的重大转变

30年来,改革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改革开放的30年,是经济结构大调整的30年,是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不断呈现新格局的30年。

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基本实现以工农业为主向

一、

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转变。30年来,三次产业在调整中均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工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工业结构基本实现了由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程度高、门类单一的结构向劳动密集、技术密集、门类齐全的发展格局转变。30年来,冶金、能源、纺织、机械、航运等传统工业在改造中实现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基本实现了由城乡分割向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转变。30年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提高,城镇化水平提高. 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实现了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

三、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大提高,实现了从短缺到总体基本平衡的根本性转折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明显提高,曾经困扰我们多年的商品和服务的短缺问题大大缓解。改革开放的30年,是商品和服务由短缺转向总体基本平衡或略有结余的30年,是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高的30年。

农产品供给能力稳定提高。30年来,确保农业特别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始终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第一产业增加主要农产品产量成倍增加。棉花油料糖料水果水产品肉类都在成倍增长。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其中,烟草类占比49.8%,纺织品类占比29.2%,衣服、皮毛类占比24.7%,皮革、皮革制品、鞋类占比33.4%,碱性金属占比23.8%,电力装备占比28.2%,其他交通工具占比34.1%;有15个大类名列前三;除机动车、拖车、半拖车一个大类外,其他21个大类所占份额均名列世界前六位。而在发展中国家中,除机动车、拖车、半拖车一个大类名列第十一位外,其他21个大类所占份额都名列第一位。

第三产业迅速成长。随着对第三产业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投入的不断增加,第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商业持续繁荣,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和多种经济成份、多种市场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格局.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或位次前移。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提升了我国主要产品在世界的位次。其他主要产品产量的位次也明显前移。

四、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大加强,实现了从制约到有力支持经济发展的显著转变

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曾经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改革开放30年来,加大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入取得明显效果。改革开放的30年,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大加强的30年,是能源、交通、通信等“瓶颈”制约不断缓解的30年。

能源生产能力由弱变强。能源不仅关系到经济能否取得稳定的增长动力,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增加能源供给。30年来,通过不断大幅度地增加能源投入,我国能源生产能力大大增强。

工业生产能力扩张迅速。移动通信手持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从无到有,扩张迅速。附加值较高的发电设备,冶炼设备,金属切削机床,交流电动机都在增长.

交通运输能力明显增强。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实现快速扩张。邮电通信业蓬勃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不断催生对通信基础网络的需求,邮电通信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基础产业之一。到2007年末,已初步建成覆盖全国、通达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全面的国家信息通信基础网络。通讯设施明显改善。全国局用交换机容量由1978年的0.04亿门升至2007年的5.1亿门,增长125倍。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8.5亿户。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达到79.2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8539万个。网络规模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五、对外经济大开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

改革开放前,我国基本上处在封闭半封闭状态,对外贸易规模较小,1978年,进出口总额只有200多亿美元,利用外资基本是空白。30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对外经济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对外经济逐步实现大开放的30年,是我国经济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由弱变强、空前提高的30年。

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的位次由第29位跃居第3位。改革开放头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外贸对经济的贡献也不断提高。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29位跃升到前几位,仅次于美国与德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超过8%。我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对外贸易大国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1978年以来,为了弥补国内资金、技术、设备、管理以及人才方面的不足,利用外资迅速进入扩张时期,而且外资进入领域不断拓展,贡献也不断提高。。截止到2007年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是由外资企业创造的。对外投资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进入新世纪,随着“走出去”战略的付诸实施,对外投资也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六、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大提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以前,城乡居民生活基本上处在温饱不足状态,农村还有2.5亿贫困人口。经过30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居民拥有的财富迅速增加。改革开放的30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年,是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历史性跨越的30年。

就业人员持续不断增加。作为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实

现就业人数的同步甚至更快增长,是确保新增财富让大多数人共享的关键。30年来,党和政府对就业问题的重视始终如一。进入新时期,根据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现实,提出了积极的就业政策方针,出台了系统配套的财税和金融政策,就业人员持续不断增加,就业矛盾大为缓解。与此同时,实现了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显著提高。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居民拥有的财产性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由无到有.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改善。从耐用消费品看,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电话等在城镇地区逐步普及,汽车、家用电脑等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提高。农村居民彩色电视机、电风扇、洗衣机、摩托车等普及率也不断提高。电话普及率由1990年末的1.1部/百人提高到2007年末的69.5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迅速上升,达到41.6部/百人。城乡居民的居住面积在不断增加。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构筑覆盖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居民生活水平的稳定提高,是党和政府30年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之一。30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效果。在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而且覆盖面不断扩大。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在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医疗改革试点也在加快推进。低保等制度的实施使得低收入居民生活得到保障。

七、社会事业大发展,呈现出由社会发展滞后向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突破性转变

改革开放前,与经济发展的落后相比,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滞后。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发展开始得到重视,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社会事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明显增强。

教育事业成效卓著。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队伍。科技事业不断取得重大成果。30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科技体制改革力度逐步加大,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建成了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重大科学工程,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不断升级并全部研制成功。中国科学家与世界其他国家科学家一道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1%基因绘制图,在世界上首次构建成功水稻基因组物理全图。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许多指标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记录。量子信息领域避错码被国际公认为量子信息领域“最令人激动的成果”。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一号绕月飞行成功,“神舟”系列航天飞船成功发射,“神舟”五号、六号、七号飞船天宫2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

公共卫生事业成效明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展顺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尤其是2003年以来,针对突如其来的“非典”和

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国家以建设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业医疗救治体系为重点,处于发展中国家中等偏上水平。到2007年末,基本建成了有效应对重大疫情的公共卫生网络体系。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肝炎、鼠疫、碘缺乏病等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病的防治取得新进展。医疗体制改革也做了积极的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逐步推开,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国家图书馆二期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家博物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初步形成了可以覆盖全国特别是城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体育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竞技体育取得历史性突破和连续跨越。1984年,新中国首次参加在洛杉矶举办的夏季奥运会,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在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取得了51枚金牌、100枚奖牌的优异成绩,第一次名列奥运会金牌榜首,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以来最好成绩。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健身强体的体育运动和锻炼当中,体质得到加强。

30年的成就固然巨大辉煌,未来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十七大明确勾画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比2000年实现翻两番。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一历史任务,我们要清醒地认识面临的诸多问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结构矛盾和粗放型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等方面发展依然不够协调;农业基础仍比较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局面尚未改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收入分配差距仍比较突出,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面临的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面对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尽管前进道路上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但我们坚信,只要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胜利。

第四篇:镶黄旗立足三方面创新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创先争优活动

镶黄旗三方面创新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深化创先争优活动

根据中组部召开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视频工作会议精神,镶黄旗围绕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服务,从三方面创新求突破,掀起新一轮创先争优活动高潮。

一、创新用人机制,在激发活力上求突破

今年计划利用换届机会,在全旗范围内公开选拔优秀青年,充实到相对后进嘎查两委班子成员中;选派科级后备干部到相对后进嘎查任职,并把在基层的表现作为提拔后备干部的一项重要指标;选派(聘)3名能力强,有到基层工作意愿的“二线”干部到相对后进社区任党建工作指导员;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在自愿的情况下,将一部分在学校代课多年,又无法落实编制的优秀教师安排到社区任职;探索调派苏木镇年轻干部到嘎查挂职锻炼和从优秀嘎查干部中选聘苏木镇干部相结合的干部任职模式。

二、创新党员教育培训,在提升素质上求突破

继续采取送党课下基层、派出学习培训、多样化集中培训措施,加大党员教育培训力度,注重提高嘎查委员会主任党员比例,加大对非党嘎查委员会主任的培养力度。今年,计划全旗各嘎查和社区至少选送1名后备干部及各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到相关技术领域重点院校接受实用技术培训,每人补贴3000元;选派40名年轻社会劳动者到高校接受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积极开展牧区实用人才培训、项目推荐、技术引进、职称评定、典型推广和评选表彰等活动,计划对400名年轻社会劳动者开展自愿自行实用技术培训,每人补贴3000元。

三、创新服务基层机制,在完善管理上求突破

在整合“两带两抓”、“旗直机关与嘎查结对帮扶”等一系列制度的基础上,开展“两带两抓双联双促”活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在借鉴社区开展社情民意直通车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牧区社情民意收集直报制度,让牧民把他们最现实、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一时间反映到旗委政府,并得到尽快解决,进一步规范社情民意直通车运行机制,使直通车成为面向全旗的便民利民服务;立足社区建设基础平台,结合青年志愿者服务、驻区单位联建活动,在全旗六个社区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打造精细化便民服务,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努力使公共资源整合化,管理机制便民化,管理队伍务实化,服务居民常态化;围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推动基层工作落实,深入开展百名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为民服务活动,3月8日,召开了动员大会,活动全面启动。

第五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文化体制制约文化发展,是最需创新的领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要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开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开放,必须按照“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行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的要求,加快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机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一、坚定不移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日趋重要的作用要求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在当今时代,文化生产力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化大生产中以各种方式体现于生产过程,成为直接的生产力,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要素,而且是衡量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要求加快文化体制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日益推进,中国社会出现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势多样化。伴随着这些变化,文化生长发展的物质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传播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化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形式、对象发生了变化,为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多方面迫切需要。一是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二是进一步扩大内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三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增强经济发展中文化含量的迫切需要。

文化体制存在的差距要求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来说相对滞后。第一,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问题仍较严重。第二,文化领域的某些方面还游离于市场经济体制之外。第三,文化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第

四、部分文化企事业单位过于依赖行政保护和垄断经营。缺乏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

上一篇:王村小学安全工作计划下一篇:我爱你的各种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