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营商环境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法治营商环境范文

法治安商,改革营商,全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明显改善

年初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部署要求,全面施行《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政务环境持续优化,市场环境稳步向好,法治环境明显改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总结我省优化营商环境经验的案例(《法治安商、改革营商、作风亲商——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的探索》),已被中央组织部编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成为国家案例库首批案例和全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材。

一、重执行、抓落实,法治安商取得新进展。聚焦严格执行、全面落实,着力做好《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的下半篇文章。一是健全完善《条例》配套制度。以省委省政府文件出台《关于重塑营商新环境的意见》,提出七方面50条措施,明确具体工作“谁来干”“怎么干”,为优化营商环境定出路线图、责任书。同时,加快推进《黑龙江省营商环境监督办法》《黑龙江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条例》《黑龙江省社会信用条例》等配套立法进程,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二是开展《条例》施行情况执法检查。省人大采取四级人大联动、五级代表参与的方式,通过企业座谈、个别访谈、听取汇报、明察暗访、实地检查等形式,深入13个市(地)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了解掌握、纠正整改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施行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地方部门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优化营商环境。三是畅通营商环境监督渠道。整合20个省直单位32条政务热线,建立全省统一政务服务热线“12303”,一号响应企业群众诉求。积极推动社会监督动态监测体系建设,在全省设立18个监测站、634个监测点,选聘262名特邀监督员,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监督工作,实时反映优化营商环境情况。四是用好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引入第三方机构,采用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13个市(地)及哈尔滨新区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形成我省首个《黑龙江省营商环境报告(2019)》。充分发挥评价结果“指挥棒”“风向标”作用,指导督促市(地)对标对表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精准整改问题、专项推进工作,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指标办理时间平均压缩34.4%。

二、重创新、优流程,改革营商实现新突破。聚焦企业审批痛点、群众办事难点,做实改革举措、释放机制活力,以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政府行政效能。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集中规范,打造权责清单2019年升级版,实行动态更新和管理,确保清单之外无权力。加快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率先推进省市县三级依申请类行政权力事项编码规则、事项名称、设定依据、法定时限、受理条件、申请材料等10项要素统一。二是持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复制推广“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组织开展不动产登记、投资审批、商事登记以及人力社保和公安管理等重点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公开发布“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省公安厅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186项、延时服务125项、可物流快递68项、可全城通办71项。加快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全省“一张网”政务服务体系,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服务app“全省事”上线试运行,审批事项办理提速74.2%。积极推进“一件事”全链条流程再造,继续减事项、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省级行政许可办理流程减少271个环节,平均压缩时限7天。全省不动产登记已实现5个工作日内办结,平均办结时限压缩至3.5个工作日,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哈尔滨市海关出台16条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通关效率处于全国前列。三是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全省实行“35证合一、一照一码”,已发放“一照一码”营业执照37.7万份,惠及企业近4.5万户(次)。大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开通全程电子化登记注册系统,推行“办照即经营”,企业开办时间平均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大庆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哈尔滨新区小型餐饮业户等市场主体承诺即可经营、无须行政审批,全省市场主体已发展到239.2万户,同比增长8.7%。推进市场主体注销便利化,搭建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实行注销简易程序,着力解决市场主体退出难问题,全省累计注销企业5万户、个体工商户59.4万户。四是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印发《黑龙江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编制审批事项清单,分类制定审批流程图,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推广首席服务官、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快递送达等便民利企服务方式,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实行“承诺即开工”等创新举措,哈尔滨新区实现了社会投资工业类、仓储类项目从取得土地使用权到获得开工建设许可,仅用时9个自然日的“新区速度”,比国家规定的120天提前100多天,迈入领跑全国的第一梯队。委托下放部分省管用地审批(审核)职权,出台22条服务全省百大项目用地保障意见,建立用地审批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容缺受理机制,开辟百大项目绿色通道,用地审批整体提速20%。

三、重保障、优服务,作风亲商得到新提升。聚焦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出台政策、强化措施、精准服务,持续打造“办事不求人”龙江营商特色品牌。一是在招商引资上优化服务。出台《黑龙江省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保障暂行办法》,加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保障,着力为投资者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对省招商引资重大签约项目全面推行领导包保、专班推进、部门领办、首席服务、清单管控、关键点控制的“六个100%”服务措施。省发改委聚焦百大项目推出网上办、马上办、我帮办、一次办、最惠办等八项措施,全省110个百大项目已开工109个,完成年度投资905亿元,投资完成率82.1%。省商务厅绘制全省产业招商地图、图谱、指引,推进“专班+园区”工作机制,建立“目标+考核”制度,推进精准招商,倒逼投资环境优化。二是在减税降费上优化服务。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在全国率先按国家授权顶格推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六税两附加”减税政策,按国家规定的50%最高减征幅度执行文化事业建设费,按国家规定下限将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20%降至16%,取消用人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双基数”,继续实施失业保险总费率1%的阶段性降费率政策,省级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零”。经统计,1至7月,全省新增减免税费132.1亿元。三是在改善融资环境上优化服务。搭建金企对接服务平台,建立包含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企业情况、融资需求的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信息系统,已为企业实现融资63.9亿元。推动重点企业上市融资,建立全省拟上市挂牌企业资源库,适时进行动态更新,开展上市前专题辅导,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东北四省区科创板首批上市唯一企业。推出知识产权质押担保、投贷联动、研发设备保险等系列产品,为科技性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优先服务优质民营企业、优先发放小额贷款。四是在助力自贸区建设上优化服务。全面贯彻落实《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研究起草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措施,分别与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签订《关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合作备忘录》,复制推广107条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哈尔滨片区已复制推广73项、黑河片区复制推广57项、绥芬河片区复制推广55项。五是在清理欠企债务上优化服务。印发《黑龙江省“清赖行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及国有企事业单位主动履约践诺,跟踪督促“新官”要理“旧账”,对已清理出的12249项失信违诺事项、141亿元涉企欠款,建立台账,销号整改,目前已整改完毕5169项、追回欠款45亿元,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84%、64%。

第二篇:**区“四聚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东营区司法局

“四聚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东营区司法局始终把法治营商环境打造做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力制度创新、服务优化、社会稳定、流程再造,着力防范和降低中小企业经营活动法律风险,不断激发企业活力,努力开创全区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聚力法治政府建设,制度创新增动力。一是率先建立涉企行政执法备案审查制度。以减轻企业负担为导向,制定出台《东营区涉企行政执法备案审查实施意见》,东营区涉企行政执法在全市率先实现“先备案,后实施”,积极释放包容审慎监管的清晰信号,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加快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今年来市场监管、城市执法等备案涉企执法检查事项1800余项,最大程度避免了重复执法给企业带来的负担。二是率先出台涉企行政执法“免罚”、“轻罚”清单。东营区探索在劳动保障、卫生健康、资源环境、城区管理、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全面推广“两张清单”,及时向社会公布涉及科技管理等18个领域《免罚清单》241项,涉及文化旅游等6个领域《轻罚清单》24项,坚持柔性执法,推动东营区执法部门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建立。今年来,“两张清单”为东营区企业实际减免处罚11项、减轻处罚43项,最大限度提高企业整改落实的积极性,为企业留足发展和成长空间。三是率先实施涉企规范性文件制定常态化听取企业意见的机制。以切实保障和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建立常态化政企互动机制,在全区石化、餐饮、零售、经贸等多个领域选取15家规模以上企业作为基层联络点,通过定期开展调研、座谈等形式,畅通企业家政策诉求渠道,切实协调解决企业生产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在全市率先开展涉企规范性文件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相关企业、协会意见,实现了涉企政策制定的人性化、精准化。

聚力法律服务优化,“帮办代办”见成效。一是创新法律服务代理机制。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建立和推行律师行业服务中小微企业“法律服务代理机制”的实施意见》《东营区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法律服务工作实施方案》,首次明确了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为中小企业“帮办代办”的义务,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同中小企业建立长期联系服务关系,通过制度创新为企业长足发展注入强心剂。二是精准组建法律服务团队。精准着力,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优选劳动、商事、知识产权、涉外等专业方向25名优秀律师、法律专家组建“东营区同心中小企业法律服务律师团”,发挥团队优势提供优质服务,搭建起法律法学专家与中小企业高效沟通交流的平台。三是特色开展企业法治体检。特色开展入企走访、调研问诊、集体会诊、远程咨询“四项服务”,分析企业法律需求和风险点,帮助查找漏洞和薄弱环节,健全安全法律风险预警防范和矛盾化解机制,为企业在法人治理、民商事合同、劳动雇佣关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专业全面的法律建议。今年来共实地走访企业60余家,出具法律意见书、“法治体检报告”130余份,提供法律建议583条,为山东海科化工、万通海欣热电、山东神驰石油进口等20余个大中企业指定服务律所,同190余家中小微企业签订法律服务代理协议,真正实现对企“指导全方位、服务零距离”。

聚力矛盾纠纷化解,定分止争夯基础。一是“创”形式,多途径共搭连心桥。创新开展专职调解员驻企联络工作,精选商事、金融、劳动争议等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50余名专职调解员进驻企业,为企业提供预警排查、纠纷化解、政策解答等服务工作,以专业力量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年内化解专业性行业性纠纷71起。加强企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建设,为8家规模以上企业及20余家中小企业建立人民调解组织;配强培优企业人民调解队伍,从企业职工中选聘160余名企业人民调解员,以企业职工“自治”推动企业内部矛盾纠纷化解。二是“搭”平台,多维度织密防护网。以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为契机,高标准打造区、镇(街)、社区(片区)、村(居委会)四级联动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实现各级商事、劳动争议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入驻中心,推动资源整合、力量融合,为化解涉企矛盾纠纷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三是“融”机制,多方位筑牢保障屏。建立企业纠纷联席会议制度、会商研判决策制度,进一步完善公调、检调、诉调、访调、裁调等对接机制,推进“四所一庭”共建,汇聚派出所、派出法庭、司法所和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等多方力量,力促“信息共享、人员共融、基础共建、利益共赢”。今年来共化解企业矛盾纠纷115起,涉及金额8900余万元,为维护企业发展稳定保驾护航。

聚力服务程序重塑,流程再造促发展。一是开展涉企证明事项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全面清理烦扰企业发展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坚持问题导向,共取消涉及综合执法、民政等9个单位的12项证明事项,并及时对证明事项进行动态调整;加强对现行规范性文件的评估和清理,及时修改、废止不符合减轻企业负担要求的政策措施,废止《东营区行政审批监督管理办法》等涉企规范性文件2件,最大程度清除企业发展制度障碍。二是精简涉企政务服务程序。对全区5886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了重新梳理,按照“三级十同”原则实施流程再造,在全市率先实现涉企事项办理压缩45%办理环节、35%办理材料和8个工作日的办理时间;开设“企业难题直通车”“企业开办一窗通专区”,累计收到199家企业审批等难题203件,妥善办理202件,办结率达到99.5%。三是开展涉企证明事项信用承诺。东营区积极推行“容缺办理”,企业审批事项办理过程中,对部分无法及时提供的证明事项可先行签订信用承诺协议并受理,实现“先办理、后证明”,今年共发布6个部门50项信用承诺事项,为企业容缺受理各类审批事项117项,极大降低了企业审批事项的时间成本。

第三篇:为什么要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

作者:刘俊海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我们党提出的又一个重要的工作任务。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十三五”期间的改革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深远历史意义。

全面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基本建立,但尚不完善,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市场经济活动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和谐因素。突出表现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法律关系经常发生紊乱、错位,企业的违约、侵权、违法、犯罪等失信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有钱的企业与企业家过于任性,一些有权的地方政府与部门过于任性。商业欺诈、商业贿赂与商业垄断已成为危害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三大毒瘤。政企关系的角色错位还会诱发政府工作人员滥权谋私、弃权谋私的现象,甚至会污染商业生态环境,毒化社会风气。而全面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助于维护公平的交易秩序,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既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的无形之手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预防和减少政府失灵现象,也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监管职能,消除监管盲区,铸造监管合力,预防和减少市场失灵现象。道理很简单,市场会失灵,政府也会失灵。

全面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助于推进市场经济法治建设。前几年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大国崛起》点燃了许多国人关于中国要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大国的激情梦想。在不少人眼里,只要中国富起来,就能崛起为大国。似乎大国就是富国,富国就是大国。其实,崛起的大国既是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军事强国,也是文明强国、法治强国。法治大国是大国崛起的核心特征与必要前提。稍加回顾,就可发现:英法德美日等国的崛起历程不仅是经济成长、科技创新的历程,更是确立法治理念、建设法治国家的历程。法治理念的根本确立、法律对财产权利与契约自由的呵护、法律对公民权利尤其是人权和人格尊严的尊重、法律对公权力的约束、清廉公

正的司法体系等往往是大国崛起的共同特点。有鉴于此,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而全面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助于实现企业、股东、债权人、劳动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清晰法律角色定位,实现各方市场主体各行其道、各得其所、各尽其责。

全面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助于促进公共治理现代化。传统的国家治理强调政府在治理社会中的唯一主导作用,忽视了企业的自治、行业的自律以及全社会的协同共治。这也是近年来市场监管领域的问题包括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债务人信用缺失问题愈演愈烈的根源之一。全面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目的不仅要进一步优化上市主体的登记制度和公示制度,强化信用监管,促进协同监管,消除监管盲区,铸造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能,而且通过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制度和信用监管制度,倒逼上市主体慎独自律,见贤思齐,并激活行业自律功能,扩大社会监督平台,促进社会协同共治。简言之,全面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助于构建以商事主体自治为基础、行业自律为中心、行政监管为关键、协同共治为核心、司法救济为保障的崭新公共治理体系,实现市场经济领域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全面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助于建设诚信中国。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活动中存在道德滑坡、诚信失序的现象,存在着“好人受气、坏人神气”“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和广大投资者等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制度建设尤其是法治建设最为重要的一环。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全面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就是在放宽商事主体准入条件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健全完善企业信用监管及配套制度,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督管理,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全面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助于增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竞争力与领导力。“走出去”和“引进来”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的前20多年,我国更多的是注重“引进来”。从本世纪开始,我们确立和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顾名思义,“走出去”战略是指国家鼓励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兴业,既包括设立绿地工厂,也包括公司并购。我国“走出去”战略最早源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全国人大于2011年3月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十二五”规划》强调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也强调加快完善对外投资法律法规制度,积极商签投资保护、避免双重征税等多双边协定,健全境外投资促进体系,提高企业对外投资便利化程度,维护我国海外权益,防范各类风险。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就是对“走出去”战略的继承与发展。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是企业发展战略,也是国家发展战略,更是经济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国与国之间的实力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的比拼,也是法律制度与营商环境的竞争。因此,无论是在“引进来”过程中吸引与规范跨国公司与外商投资企业,还是在“走出去”过程中,都需要夯实商事制度根基,进一步增强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全球商事制度中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篇:2019年普法考试法治化营商环境练习题答案

[是非]

1.

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

A

·

B

[是非]

2.

中小企业应当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义务,树立社会信用,增强社会责任,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职工合法权益。

·

A

·

B

[是非]

3.

所有市场行业和领域以及国家承诺对外开放的行业和领域,中小企业均可以平等进入。

·

A

·

B

[是非]

4.

任何单位不得向中小企业收费或者罚款,不得向中小企业摊派财物、不得要求中小企业提供赞助或者接受有偿服务。

·

A

·

B

[是非]

5.

征收、征用中小企业合法使用的土地,拆迁其经营场所、生产生活设施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

A

·

B

[是非]

6.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外资机构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创建的综合或者专业孵化器,经省级司法机关认定,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

·

A

·

B

[是非]

7.

盈利的中小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各项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支,不得享受有关税收优惠。

·

A

·

B

[是非]

8.

企业和企业经营者依法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非法干预。

·

A

·

B

[是非]

9.

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加强劳动保护,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

A

·

B

[是非]

10.

行政机关应当对投诉、举报内容以及投诉人、举报人信息严格保密,依法保护投诉人、举报人合法权益。

·

A

·

B

[单选]

11.

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应当遵循依法、(

)、全面和共同参与的原则。

·

A

平等

·

B

互利

·

C

制衡

·

D

稳定

[单选]

12.

行政机关对于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合法权益行为的投诉、举报,应当依法及时处理,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应当在(

)日内核实、处理,并书面答复投诉人、举报人。

·

A

五十

·

B

六十

·

C

九十

·

D

半年

[单选]

13.

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工商业联合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行业协会、商会认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可以向同级(

)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提出审查建议。

·

A

公安机关

·

B

行业协会

·

C

检察机关

·

D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单选]

14.

禁止通过(

)、恐吓、人身攻击、人身伤害、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违法行为来解决涉企经济纠纷。

·

A

威胁

·

B

诉讼

·

C

投诉

·

D

检举

[单选]

15.

国内贸易流通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领域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主体(

)、方式多样、开放竞争的格局,对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和先导性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

A

复杂

·

B

单一

·

C

多元

·

D

递进

[单选]

16.

鼓励流通企业与制造企业集群式“(

)”,促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

A

引进来

·

B

走出去

·

C

大融合

·

D

多渠道

[单选]

17.

广东省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行动方案于(

)年印发。

·

A

2015

·

B

2017

·

C

2018

·

D

2019

[单选]

18.

坚持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以地方机构改革为契机,抓住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这个关键,把“(

)”改革建设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A

数字政府

·

B

阳光政府

·

C

便民政府

·

D

权威政府

[单选]

19.

加快推动部门间信息协同共享,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全流程管理不动产申请、受理、审核、登簿、发证、归档等事项,实现不动产信息和权属信息在登簿后可即时查询使用;大幅压减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将一般登记办理时限压减至(

)个工作日以内。

·

A

3

·

B

5

·

C

10

·

D

15

[单选]

20.

坚持以企业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围绕企业生命周期,着力解决开办、运营、退出全流程各环节的“痛点”“(

)”和“难点”问题,推动行政办事从以政府部门为中心向以行政相对人为中心转变,不断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满意率和获得感。

·

A

堵点

·

B

显点

·

C

突点

·

D

重点

[单选]

21.

大幅压减企业开办时间,全面提升企业开立银行账户服务效率,将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

)个工作日以内。

·

A

5

·

B

7

·

C

10

·

D

15

[单选]

22.

打造项目审批“高速公路”,大幅压减办理时限,工程建设领域行政确认类备案事项办理时限原则上不得超过(

)个工作日。

·

A

3

·

B

5

·

C

7

·

D

10

[单选]

23.

精简水电气报装程序,供水企业自受理用水报装后,开展现场勘查、内部给水方案审核、接水方案设计等环节,总时限不超过(

)个工作日。

·

A

3

·

B

5

·

C

10

·

D

15

[单选]

24.

全面提升企业投资管理效率,压减投资项目办理时限,将核准项目申报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告知期限压减至(

)个工作日以内。

·

A

2

·

B

3

·

C

5

·

D

7

[单选]

25.

按照国家部署,开展我省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每(

)发布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报告,推动解决企业开办、施工许可、电力获取、税收、保护中小投资者、合同执行、跨境贸易等领域突出问题。

·

A

·

B

季度

·

C

·

D

两年

[多选]

26.

符合国家和本省政策规定的下列中小企业,在税、费政策规定的期限内享受税、费优惠:

·

A

失业人员创办的中小企业

·

B

当年吸纳失业人员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中小企业

·

C

符合国家、省支持和鼓励发展政策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

·

D

安置残疾人员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中小企业

[多选]

27.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有关财政支持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

)、(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配套等方面。

·

A

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

B

服务体系建设

·

C

品牌体系建设

·

D

宣传体系建设

[多选]

28.

中小企业获得(

)、(

)、(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列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项目,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

A

驰名商标

·

B

国家和省名牌称号

·

C

专利奖项的产品和项目

·

D

当地民众好评

[多选]

29.

行政机关不得有下列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

A

违法罚款,或者当场收缴罚款时不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

B

违法没收财物,或者没收财物不出具法定部门统一制发的专用单据

·

C

违法责令停产停业,或者无法定事由限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

D

违法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

[多选]

30.

到2020年,基本形成(

)、(

)、(

)、监管有力、畅通高效的内贸流通体系和比较完善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

A

规则健全

·

B

统一开放

·

C

竞争有序

·

D

平等和谐

第五篇: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快内贸流通现代化...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

加快内贸流通现代化步伐

黄石市商务委员会 (2017年7月27日)

近年来,黄石市抢抓内贸流通体制改革试点机遇,以问题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努力破除制约流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力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有力增强了内贸流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

第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高效统一的流通管理体系。

1、深化流通管理大部门制改革。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建立市商务委(旅游局、招商局),实现商务、旅游、招商引资由多个部门专项管理转为一个部门综合管理、由部门协调转为内部协调。将商务委列入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下属县市商务部门同步进入本级规委会,进一步增强商务部门的职能和地位。强化“大商务”内设机构配置,将委机关内贸流通、市场建设、市场秩序、电子商务等相关科室整合成立“内贸流通发展管理部”,实行“一个机构管内贸、一个分管领导管内贸”。厘清全市服务业、物流、电子商务、农产品流通相关部门权责关系和职能分工,明确电子商务、会展业由市商务委牵头负责,推进解决职能交叉、监管空白、服务缺失等问题。

2、建立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的职能体系。在行政管理上,大力推进商务行政审批和行业监管“审管分离”机制,将商务行政审批职权集中在一个科室并与行政管理科室、商务执法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执法体制上,着力整合执法资源,推动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建立商务执法联动机制。在服务体系上,将黄石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12312服务平台、外派劳务服务中心和外贸出口企业孵化中心等机构整合为市商务综合服务中心,并承担内贸有关社会化、专业化和有关行业的服务职能,增强服务功能。

3、建立社会组织共同治理模式。理顺政府与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的关系,推进社会组织民间化、自治化、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协调发展的社会组织体系,形成各类社会主体共同治理的新模式。将全市商务部门直接管理的市场和企业实施改制,彻底脱钩,组建鄂东市场发展经营有限公司,将市商务委下属的市场发展管理中心及7个市场的资产、人员整体划转到市国资公司,阳新县商务系统下属16家企业一次性划归县国资局,全市商务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市场和企业,行政职能进一步聚焦。

4、建立“商旅文”融合发展模式。建立“商旅文”融合发展联动机制,推进四个一体化,即产业布局一体化、项目建设一体化、城乡联动一体化、策划营销一体化,在重大的商贸、旅游、文化项目建设中,注重综合开发建设,形成特色突出,

优势互补的“商旅文”产业链。建立“商旅文”融合发展促进机制,完善“商旅文”投融资体制,采取PPP模式,引进龙头型企业参与商旅文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以节会促消费”模式,“一月一节”常态化的旅游节庆活动引爆全市乡村旅游,促进农产品流通和消费。

第二,推进内贸流通地方立法,建立法治化营商环境。 坚持问题导向、市场导向、坚持互动发展、创新发展,开展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商业网点地方立法,实现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一步到位。开展商业网点普查工作,对全市商业网点基本情况进行拉网式普查,对网点地理位置、发展规模、经营状况、从业人员等“身份信息”建档,摸清“家底”。在立法实践中,明确商务部门在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明确规划、城建、城管等市直部门的配合责任,形成市级管规划、城区管建设、县市服从全市网点总规的格局。今年3月28日,《黄石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由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将于8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开创了全国地级市流通立法的先例。

同时,通过网点立法,建立商业网点规划建设民生公益项目保障机制,规定市级财政加大对农贸市场等公益性项目的政府投入力度。逐步配套出台黄石市大型商业网点听证管理办法、黄石市商业面积监测预警制度、黄石市商业网点建设指导目录等办法、制度,确保条例贯彻落实的可操作性、持续性。

第三,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提升流通效率和现代化水

平。

深化商贸物流业改革,以小托盘撬动“大物流”,助力企业提速增效。确定第一批物流标准化试点项目17个,并启动第二批物流标准化试点项目申报及评审工作。联同财政、质监等部门,强化服务、跟踪指导,定期开展项目检查和统计工作,督促项目建设进度。目前,全市新建高标准托盘服务网点14个,标准托盘月租赁量达11.4万片,新增各类周转箱周转筐9万个、托盘储位2.2万个、码垛机和包装机30余台。试点企业非标改标准托盘4500块,非标准包装改标准包装项目涉及相关标准12项,生产各类标准包装盒1000万个,改造非标准货载车辆30余台,10余家企业形成标准化作业管理,托盘标准化运营体系初步形成。试点成效初步显现,全市商贸物流的成本下降0.2个百分点,试点企业的物流平均成本下降1.89个百分点,其中降幅较大的劲酒、华兴玻璃、远大医药等企业分别下降4%、2.5%、3.2%,超过项目预期。

通过实行内贸流通体制改革,我市商务行政管理成本明显下降,商务引领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显著提高,商务统筹协调办大事的能力、效率大幅增强,产业规模和便民利民水平明显提升,在不断解决流通发展迫切问题的同时,也回应了群众的呼声,得到了群众肯定。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巩固改革成果,持续不断改革创新,全力补齐流通发展短板,努力实现营商环境再优化、现代化

水平再提升,推动商务改革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歌唱比赛简报范文下一篇:共产党九十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