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良好营商环境

2022-07-02

第一篇:关于良好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座谈会发言:优化政府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目录

一、调研发现的问题.........................................................................................2

(一)基层技术设备和人员力量不足 .............................................................2

(二)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到位 .........................................................................2

(三)个别部门政务效能不高 .........................................................................3

(四)企业负担还有待减轻 .............................................................................3

二、四点建议 ....................................................................................................4

(一)着力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优化政策环境 .............................................4

(二)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市场环境 .............................................4

(三)加强市场主体保护,优化法治环境 .....................................................5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服务环境 .....................................................5

— 2 —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政府服务也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我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一些欠缺和不足,这些问题看似都是一些小问题,但对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转型发展压力很大、需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铜川来说,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一、调研发现的问题 (一)

基层技术设备和人员力量不足 省市有些审批权下放后,基层缺乏相应的设备、人员和技术力量,承接能力不足,增加了基层行政成本。如对食品药品、化纤制品、珠宝、计量等方面的检测监管,基层因为没有财力购置相应的检测设备,缺乏相应的检测技术人员,很多检测项目只能去西安检测,增加了检测成本、影响了行政效率。

(二)

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到位 部分工业园区、商场和企业存在水、电、气、路、通讯、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问题;一些工业园区、农业基地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缺少公共交通,员工出行不便;因基础设施不到位、城市服务功能不全,造成市内企业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

(三)

个别部门政务效能不高 部分职能部门存在工作人员业务不精通,不能有效指导企业办理注销业务,导致企业重复跑路办事,所办理事项也不能按照承诺的办理期限办结现象;我市有资质承接水、电、气等施工项目的服务机构偏少,而且管理不规范、收费不规范,有些存在向企业收取接入费、碰口费等问题,施工效率也比较差;当前办税服务厅的服务能力跟不上激增的市场主体需要,加之各办税大厅周边存在停车难问题,导致企业和群众办税耗时费力。银行、电信等部门存在服务窗口多但开通少的问题,办理业务等待的时间很长;一些园区的大多数企业,已生产经营多年,但因各种原因手续仍不完善,给园区和企业后续发展留下隐患。

(四)

企业负担还有待减轻 一些园区企业普遍反映按照建设项目性质、以建筑面积计算收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费用过高,心理上难以接受,征收人防费、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加重了企业建立初期运行负担;部分从事服务性质的企业利润微薄,除部分核心员工外,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造成企业生存压力加大;省上出台的对商业用电、用水的一些优惠政策经过物业公司转供后落实不到位,导致价格较高;政府决策部门对于市场主体期盼的税收优惠减免、残保金减免、财政

— 4 —

扶持等还没有出台具体措施,区县支持项目建设的财政资金短缺;金融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

二、四点建议 (一)境 着力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优化政策环境 一是建议政府决策部门及时响应市场主体期盼,尽快出台税收优惠减免、残保金减免、财政扶持等具体政策措施,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是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调整税费目录和标准,切实为企业减负。三是从省级层面制定政策,健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破解融资难题。四是制定配套奖励措施,表彰奖励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五是建议结合实际优化区县考核指标,将超出区县管理范围的水、电、气、土地、金融等考核指标划归市级部门考核体系之中,做到权责匹配、人员匹配。

(二)境 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市场环境 一是加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行力度,合理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既保证必要的抽查覆盖面,又防止检查过多和执法扰民。二是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完善适用规则,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三是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是要放宽对预期有收益或通过收费补偿可以获得收益的项目的准入,引导民间资本加速流动,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四是

大力实施审批服务“一次办、网上办、一站办、就近办”,推进审批服务便利化。

(三)境 加强市场主体保护,优化法治环境 一是严打侵犯企业合法权益、影响项目建设的黑恶势力犯罪,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开展。二是对查办涉企的经济犯罪、公安行政案件慎用查封、冻结、扣押、停业整顿等措施,对涉嫌犯罪的企业法人代表或企业高管慎用羁押性强制措施,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三是强化违约失信行为整治,全面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加强诚信社会建设。四是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最大限度减少职能部门执法办案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的负面影响,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四)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服务环境 一是加强园区道路、水、电、气、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有关部门要加大协调力度,督促水、电、气等供应企业压缩办理时限、加大收费标准等信息公开力度,坚决杜绝向企业收取接入费、碰口费等问题发生,切实满足企业生产运营需求。二是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在园区及周边配套建设住宿、餐饮、商务、休闲等生活设施,为入驻企业员工创造便利的生活条件。三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实施《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不断优化城市功能,

— 6 —

建设方便快捷的生活置业环境。四是积极搭建引进人才落地政策平台,落实完善人才创业创新激励政策,优化服务效率、改善发展环境,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第二篇: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

1、部省市县新设采矿权审批审查,将安排专人负责做好矿产资源规划、建设用地、矿山地质环境三方面全程跟踪审查与办理,同时配合做好与其他新设采矿权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林地占用等手续办理。

2、部省市县已设采矿权变更、延续、转让、注销审查与实地核查联合开展,不符合条件的明确告知理由,符合条件的7个工作日内办结。

3、新设探矿权审批审查,将安排专人负责做好矿产资源规划、建设用地、矿山地质环境三方面全程跟踪审查与办理,同时配合做好与其他新设采矿权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林地占用等手续办理。

4、已设探矿权变更、延续、转让、注销审查与实地核查联合开展,不符合条件的明确告知理由,符合条件的7个工作日内办结。

XX 国土资源局

2017年6月19日

第三篇: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从战略高度出发,始终把提高行政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了我县投资环境的改善。

一、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基本情况

(一)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有力。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

近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阜宁县“一窗通办、一网通行”利企便民不见面集成改革工作方案》、《阜宁县“一窗一网”不见面审批服务试行细则(试行)》、《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六大行动”实施意见》、《阜宁县推进审批服务事项“三集中三到位”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工作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组织保障机构,细化了每项任务的牵头、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从而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

及时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务办主任为副组长,23个县直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下设优化营商环境组等7个小组,并对每个小组和相关部门的责任进行了明确,以此作为推进营商环境整治的抓手,扎实推进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是强化作风建设。

为有效推动全县机关作风转变,提高行政效能,县作风办和融媒体中心专门制作了《作风面对面》全媒体问政等专题栏目,重点聚焦营商环境与作风建设。自2018年开播以来,该档节目已经播出了19期,上线30多家部门,曝光了80多个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深化改革,提升服务水平。

县委、县政府一直将“放管服”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多种措施,精简权力事项,简化办事程序,着力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全县政务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一是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

去年,我县全面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将县发改委、工信局、住建局、教育局、人社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文广旅局、卫健委、市场监管局等10个部门行使的80项行政许可事项划转至行政审批局,行政审批服务局充分发挥“一枚印章管审批”的制度优势,大力简化优化事项办理流程,大力推行“一窗一网”、“一件事”等改革措施,自成立以来共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件,办结率99.8%,95%的市场主体实现当场受理、当日完成登记,投资项目审批流程优化率72%以上,审批效率总体提升了60%以上。

二是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改革。

为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运行机制,方便群众办事,加大“三集中三到位”工作推进力度,今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阜宁县推进审批服务事项“三集中三到位”实施方案》,对“三集中三到位”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进行了明确,目前县政务服务大厅已新进驻县教育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场监管局等3个部门和144项政务服务事项,11个部门的110项办件数量少、办理频次低的事项也以“综合服务”窗口形式实现了集中进驻,大厅的部门进驻率提升了73.6%,事项进驻率提升了58.1%,另外近期婚姻登记、水电气和有线电视等便民服务事项也实现了集中进驻,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的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三是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

加快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网络化、智慧化水平,目前,全县33个权力事项部门已进驻江苏政务服务网,1082项政务服务事项的维护工作已全部完成。“阜宁政务服务融易办”旗舰店已开通,已建成个人和法人办事、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便民服务四个区域。近期,不动产真伪查询、不动产办理进度查询、维修资金查询、阜宁景区等多项便民服务功能也已实现接入,“不见审批”服务的便利性逐渐体现。

(三)对标时限,优化审批流程。

今年,县委、县政府针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出台了《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六大行动”实施意见》,对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能上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相关部门从优化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入手,围绕企业各类审批需求,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办事手续、压缩办结时限,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企业开办便利度进一步提升。

今年以来,县行政审批局加速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工作,目前已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一网办理”,最快0.5个工作日内可完成登记手续,“两区一园”范围内新设立企业营业执照当场即办,提交材料总数由11份减少至4份,企业开办的便利度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企业投资建设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

我县成立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四个阶段”审批流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阶段的牵头单位,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目前,政务服务大厅已三招“四个阶段”、“一窗办理”的要求,对相关窗口的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将工程建设审批全流程纳入到了一个楼层办理,设立工程建设行政审批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了企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全链条服务,我县工程建设项目总审批时限可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

三是不动产登记效率进一步提升。

目前,我县不动产登记证明书电子证照协同互认机制已建立,正在农商行试运行,近期将在全县各金融机构全面实施。目前已实现新建商品房首次转移登记、预告登记、实体企业不动产登记2个工作日内办结,“两区一园”、“两主一特”项目当日办结。

二、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的营商环境较以往有了较大改善,但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认识不够全面。

提到营商环境,过多关注政务环境、审批环境,忽视了法治、融资、监管等环境,缩短审批时限似乎成为衡量营商环境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准。

(二)机制不够完善。

营商环境涉及企业设立、运营、发展、退出等多个方面,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审批服务、产业政策、资金支持、政府执法等多个领域,属于一把手工程,目前仅靠发改委和行政审批局等部门牵头推动,很容易出现少数职能部门出现不作为,推而不动的问题。

(三)思想不够解放。

少数职能部门未能充分放权,仍存在内部环节繁琐、审批方式落后、办事效率拖沓等现象。有时一个审批环节的耽误就有可能让企业错失商机,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对地方营商环境的口碑造成不良影响。

(四)要素不够充分。

一是园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水、电、气等要素保障还相对滞后。二是“项目等土地”的情况较为普遍,很多项目引进签约后才去落实用地指标。三是融资环境偏紧,企业发展缺乏资金支持,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制约企业做大做强。四是人才资源相对缺乏,高级人才和科技人员难招、难留。

三、相关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

通过以会学习、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全县领导干部对营商环境概念的理解认识,熟悉国家和省市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形成“处处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思想共识和浓厚氛围。

(二)强化推进机制。

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重点解决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慢、企业办手续繁、不依法行政、中梗阻等问题,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开好头、起好步。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力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程序,加大奖励力度和惩戒力度,凡是影响营商环境的人和事一律问责追究、严肃处理。

(三)强化平台建设。

提高政务服务中心定位,加快建设新政务服务中心,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以高标准、高要求将政务服务中心建成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载体,努力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目标,切实提高群众企业办事便利度。

(四)加快思维转变。

各职能部门要加快由审批管理思维转变为服务企业思维。不仅要刀刃向内改自己,减少内部审核环节、减免不必要的成本、提高办事效率,还要推行提前介入,超前服务,落实专人负责全程跟踪服务,最大限度地为项目建设提供便利条件和精准化服务。

(五)强化政策落实。

充分认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对于增强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对标先进地区,突出问题导向,紧扣关键环节,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

第四篇: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心得体会(大全)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心得体会一

要引导村民向经济型农作物转型,为它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也要营造一个优质环境给蔬菜农户,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心得体会,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1.

合理流转土地带领村民转型

这次街道办事处开展营商环境大家谈活动,主要为深化2018年营商环境再提高,充分发挥全街道办事处各界力量再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招商引资,提高服务职能,形成尊商爱商亲商的好氛围,促进企业发展,为同和再发展、再扩大创造一个有利的基础。

我们村地处与蓼兰镇交界处,主要以农业为主,我们把我们村千百年的传统种植逐渐向经济型转变。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重点,统筹共建农村经济建设。以优先发展实现与四化同步,以融会发展实现城乡均衡,以全民发展实现利益共享。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使我村经济建设有新的突破,使村民经济收入有一个飞跃提高。

今年以来,我们村重点引导村民向经济型农作物转型,把外村有种植经济作物经验的农民引到我村来,把土地流转给他们,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感觉到在我们村像在自己村一样。种植的农作物生长的要好,争取卖个好的价钱。只要他们感觉环境好,就会有长期住下的信心,就能带领我村村民向经济型转移,使村民彻底转变千百年的种植传统。

我们以新技术为支撑,强化新技术应用,大力发展终端型、循环型新产业。我们今年成功地引进新型猕猴桃栽培技术,共计栽培新型猕猴桃三万余株,将60亩土地流转给栽培葡萄和花卉,每亩地年收入5万余元。将20余亩土地流转给草莓种植,计划建栽培大棚10余个。让村民向人家学习,向经济型作物转型,让村民富起来,为我村经济转型助一臂之力。

我们要为引进种植蔬菜农户营造一个优质环境,争取上级政策,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现在我们村有40%的土地流转给种植蔬菜大户,今年春天种植土豆300余亩。今年土豆收成不错,每亩地光土豆收入利润1500余元,我们村也有5户村民开始种植土豆和大葱。

我们对引进的蔬菜种植户、草莓种植户多次走访,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联系保险公司帮助他们把经济作物投上保险,使他们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使他们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巩固和发展起来,进一步带动我村经济转型,造福广大村民,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2.

踏踏实实做事明明白白做人

最近街道党工委指出登高才能望远,思想要解放,不仅要头脑清醒,更要看实际行动。要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用心情做事情,努力提高店小二保姆式的服务,多为振兴乡村经济做些雪中送炭的实事,要让投资者放心、生活舒心、发展安心。这就要求我们村庄基层干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提升效能,践行好快字当头、先人一步、马上就办的要求。务求敢于担当,打造最佳营商环境。

解放思想,决策事情要快,绝不拖泥带水。凡是涉及项目推进和投资人的决策工作。①要及时开会,不积压会议议题;②要果断决策,不议而不决;③要迅速形成并下发通知,不影响执行。中间协调要快,基层的落实要快。具体负责落实的项目推进和投资服务部门的干部,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会前有谋划,凡事心中有数;二是会后不等待,会上定了就去干,不要等;三是办事不拖拉,在工作上要养成事不过夜,案无积卷的好习惯。

踏踏实实做事,明明白白做人。作风务实,控除病灶,大力整改干事激情不足,作风慵懒,缺乏担当的问题。推动项目的工作落实,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为村庄干部,我们要把群众的表情包当做工作的晴雨表。多干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大事,多干有利于民生的实事。工作干得好干得漂亮,至少要符合三条标准:一是按程序办事,这就要求我们村干部在项目推进和干事创业工作中,履行好程序,符合法律法规,遵从组织原则,不破坏纪律底线,经得起推敲和检查。二是要凭专业说话,也就是在技术标准上要做得好。三是要优化政务环境,建立健全创业项目管理服务体系,着力营造开放、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强化和规范一站式服务。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把营商环境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挖慵、懒、散、漫、拖、瞒等问题,就要从日常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断地用一些小事情打动投资者和创业者,消除他们的顾虑,更好地发展本村经济。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心得体会二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是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公平竞争、增强市场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部综合性行政法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各地区、各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充分反映了社会各界的诉求和心声,充分凝聚了全社会的广泛共识,是一项史无前例、开创性的工作。

进一步强化法治保障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市场主体需求,以深化“放管服”为主要抓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出了诸多富有成效的改革举措,打出一整套有力有效的组合拳,各地区、各部门在实践中也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的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但是,我国营商环境还存在很多突出的短板和问题,必须坚持不懈地再发力、再加力。优化营商环境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强化法治保障,把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纳入法治化轨道。

当前我国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已经有了不少政策文件、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但从根本上还缺少一部专门优化营商环境的法规,《条例》的出台填补了这一立法空白,在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制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建设进入新阶段。

制定《条例》这样一部专门行政法规,一方面可以把近年来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经验做法,变成全社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制度规范,从制度层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另一方面,《条例》的出台也向外界展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高度重视,以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

通过法治化手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微观主体创业创新创造活力,有利于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对于稳增长、促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条例》针对我国营商环境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从完善体制机制的层面作出相应规定,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系统集成、高效协同,有利于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用实践夯实良法基础

作为我国营商环境领域的首部法规,《条例》总结了近年来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和做法,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人民群众满意、市场主体支持的改革举措用法规制度固化下来,既全面系统又突出重点,既有原则规定又有具体要求,为各地区、各部门在实践中探索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留出了空间。

《条例》涵盖了市场主体保护、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营商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对当前优化营商环境涉及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化规范,同时聚焦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推广国内最佳实践,明确了一揽子制度性解决方案,推动各级政府深化改革、转变职能。

《条例》围绕建立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进行了制度设计,“比如,明确国家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对待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健全公开透明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体系。同时,对压减企业开办时间、简化企业注销流程等反映强烈的问题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在实践中便于操作,有助于切实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条例》起草过程中,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司法部广泛征求了60个中央有关部门、37个地方政府、11个研究机构、37家行业协会商会和5个民主党派中央共计150个单位的意见,还召开了17场专题会,听取了150家内外资企业、50个城市分管市领导、50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美国驻华商会、欧盟驻华商会等机构的意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7063条,为良法善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补短板更要抓落实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下一步,重点要抓好《条例》的贯彻实施。《条例》以立法形式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持续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是对各类市场主体作出的庄严承诺,要以《条例》出台为新起点,努力实现5个“进一步”——

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再推动取消一批行政许可等事项,进一步清理规范各类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二是进一步推进公正监管。在市场监管领域推进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优化环保、消防、税务、市场监管等执法方式,对违法者依法严惩、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共享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促进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进一步做到简政便民。持续减少和规范证明事项,精简公用企事业单位索要的证明材料,2020年6月底前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有效解决烦扰群众的各种“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问题。加快整合政务信息系统,构建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力争到2022年前,全国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实现“一网通办”,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四是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的信心。落实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证照分离”、简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措施,今年底前在全国将企业开办时间压至5个工作日以内、办理用电业务平均时间压至45个工作日以内。同时,抓好中小企业高收益债券、小微企业金融债券、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相关政策落实,健全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降低融资成本。

五是进一步完善制度法规。《条例》涉及面广,与现行的上千部法规文件密切相关,有必要加快配套制度“立改废”,对符合改革方向的创新性做法和具体程序、条件仅作原则性规定的,需要加快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对不符合《条例》精神的法规文件要进行必要修改完善,确保相关法规文件与《条例》保持一致。

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条例精神,以《条例》出台为契机,找短板、补弱项、抓落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

第五篇:关于2021年提升营商环境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这些年来,我市社会各界对营商环境的关注度不断升温,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不断完善,这是可喜的现象。

一、我市营商环境总体评价

全市现有私营企业××万余户,从业人员×万余人,近五年年均增长×;注册资本(金)×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这表明,政府改善营商环境的努力得到了较好落实。我们素来有尊商、爱商、亲商、护商的氛围,尤其是以“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让企业享有更快审批服务;坚持“亩产论英雄”,为优质企业提供更好要素保障,营商环境正在发生明显变化。

二、当前我市在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差距

一是政策优化落地不够。由于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存在不平衡性,企业对政策的关注度也有高低,某些需要申报才能获取的奖励,部分企业会由于错过信息而享受不到。有些以奖代补的政策资金,兑现难度大,申报材料要求高、过程长,存在推、拖现象;某些政策缺少实施细则,可操作性差,影响政策兑现;有些政策力度小,如人力资源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企业,能享受的政策优惠远低于周边城市,且兑现周期长,设有奖励上限,不利于优秀企业入驻。

二是“精准服务”尚待加强。企业引进人才存在缺乏后续发展支持等问题,土地供给等优惠政策主要针对新引进企业,对辖区内企业扩建或搬迁等少有政策支持,导致优质生产企业发展受限,容易外流。部门间重复布置工作任务,从内容雷同的报表多头上报到强制摊派业务,以及为应付检查或验收所做的各项准备等,都给企业增加了人力或财力上的负担。

三是事中事后监管服务还不到位。政府、市场、社会三者间的权责与边界还不清晰,一些本该直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审批事项,仍在政府体系内部打循环。有些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审批事项,权限下放得不配套、不同步,造成企业上下奔波,很不方便。有些市县政务大厅授权不充分、运行不规范,一些已进驻的单位仍然存在“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的问题。全市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工作进展不平衡,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进展缓慢。

三、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推动惠企政策优化落地。要立足企业生存发展环境,梳理优化政策,确保政策契合实际;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更多企业及时知晓;要强化督查,吸收民主党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破解政策落实难问题;要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等,事先倾听企业家意见,让政策跟得上企业创新步伐。

二是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推动“最多跑一次”事项扩面。厉行“减次数、减时间、减材料、减费用”,切实降低企业项目投资的时间成本、制度成本。要坚持企业需求导向,有针对性地优化服务内容,包括在一些专业领域比如针对涉外企业开展法律咨询服务等,给予企业急需的帮助。要以企业关注为切入点,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三是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公平竞争。加强对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政策措施的公平竞争审查,严肃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行为。完善民营企业市场退出机制,设立专项破产援助资金。同时对重整企业开展信用修复,保障重整企业正常经营和后续健康发展。

四是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制定适应新常态下的企业和政府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政商交往,明确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加大对优秀民营企业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理解、支持、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要完善各级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重点企业挂职。企业出了问题,要按企业自查整改、检查完善整改的程序进行,慎用罚款、停产、停业等强制措施,对违法违规干扰企业正常经营行为,当依法依规查处。

五是为企业减负减压,支持企业专心发展生产。在制定招引人才政策的同时,要激励现有人才和企业参与公平竞争,更好地发挥现有资源,以商引商,以才引才。要尽可能减少部门对企业的干预,建立企业信用体系,每年评出一部分诚信企业。完善大数据共享机制,减少重复报表,加强对基层干部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企业能力,建立机制,督促其主动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上一篇:关于的征求意见函下一篇:关于干部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