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孩子的秘密

2024-05-05

善待孩子的秘密(精选七篇)

善待孩子的秘密 篇1

办公室里, 化学老师在讲述刚才课堂上发生的事:“下午第一节课上, 同学的学习状态都不好, 为了让打瞌睡的同学精神一下, 我猛然地提高了声音:‘谁能给我解释一下爆炸现象发生的景象?’同学们顿时精神抖擞起来。‘严军, 请你来回答。’严军极其不情愿地站起来, 答道:‘嘣!’我一听十分生气, 可是看到同学们爆笑一片, 精神也好了不少。这个意外之喜让我一下冷静下来, 我表扬严军同学回答得不错, 只不过他说的是爆炸发出的声音, 下面我跟大家解释一下爆炸的原理。此刻我并不觉得严军的‘坏’让我头疼, 相反我觉得他的‘无厘头’式回答让同学们把注意力调回了开机状态, 这未尝不是件好事。更没想到的是, 课后严军还主动来找我认错。”

我不由得想起自己经历过的一幕。李清是班上特“皮”的学生, 时常在课堂上“使坏”。记得有一次课前, 为了活跃课堂氛围, 我说:“上课前, 让我见识一下哪位同学积累的成语多?”同学们听了很是兴奋, 思品课上考成语?他们个个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好, 同学们, 请听题, 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长得不出众呢?”刘娜答:“其貌不扬!”“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人长得不好看呢?”韩月答:“惨不忍睹!”我不禁用赞赏的眼光看了看她。我接着又问道:“那长得难看呢?”同学们大眼瞪小眼, 想不出一个成语来, 突然听到后面侯清传来一句:“和你一样!”课堂上发出一阵爆笑, 我尴尬片刻, 继而微笑着说:“很好, 李清同学反应很快, 不过等到下次上课你要记得补给我一个更合适的成语啊!”同学们的欢笑声伴随着上课铃声响起, 我走上了讲台。此刻我觉得“坏学生”让课堂气氛活跃, 放松了同学们紧张的神经, 其乐融融的景象洋溢在整个课堂中。午休时, 李清拿着写好的成语找到我, 感谢我对他的包容, 并诚恳地向我道歉。

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时常会遇到学生的“坏”, 比如故意答非所问和小小的“恶作剧”, 让人疲于应付, 头痛无比。很多时候, 这些“坏”并无恶意, 只是孩子希望引起教师注意的一种手段。我们只要怀揣包容的心, 善待孩子的“坏”, 并巧妙地运用教育智慧和幽默, 就有可能成为转变学生的教育契机。

家长课堂:如何善待孩子们的秘密? 篇2

0-3岁:没有秘密。

3岁之前,孩子一直活在与父母等抚养者依赖、共生的世界里,总是把自己与别人的想法、体验混在一起。他们尚未建立“自我”,因而也没有秘密可言。

3-4岁:秘密萌芽。

在3岁左右,孩子开始明确意识到自我和客观世界的分离,逐渐学会用“我”来称呼自己。他能意识到有些事情自己很清楚,而其他人却并不知情,“这是只属于我的东西”,于是秘密出现了,这是一个全新的天地,是他的内心世界。当然,这时的孩子对于要保守秘密还是公开秘密毫无意识。

4-5岁:感受秘密。

这个时候,孩子开始隐约感觉到秘密的含义,但依然不了解它真正的内涵和本质,所以,只能说孩子发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仅此而已。如果问一个5岁的孩子什么叫做秘密,他可能回答,“我已经告诉别人好多秘密了。”可见,他还根本没有办法保密。

学龄期:为秘密困惑。

大部分6岁的孩子会为该不该把秘密说出去而发愁。尤其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愿望和成人的要求相抵触的时候,他学会了“阳奉阴违”,由此产生了“见不得光”的想法或做法。一方面他希望追求独立,通过保留自己的秘密而获得独立自主的感受;另一方面,他又会为自己保留了秘密而内疚。青春期:守卫秘密。

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独立自主的意识迅速提升,孩子心灵的空间仿佛一下子被打开似的,秘密的内容发生了变化而且范围逐渐扩大。他们要更广更多地接触社会和人生,于是开始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来隐藏属于个人的秘密。比如不少孩子开始转向记日记,在日记中倾吐自己的“秘密”。同时,他们已经意识到要为他人保守秘密,这表明他已经逐渐具备责任感。

孩子为何隐瞒秘密

孩子有了“秘密”,却总是瞒着家长[微博]。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且听他们道来……

暂时保密,给大人惊喜

安安(5岁,男):每次我用在故事或电视里学来的方法,故意不把“心里话”告诉爸爸妈妈。等到过一阵子才说,有时看到他们开心和惊讶的样子,我就觉得很好玩。

点评:孩子的这类行为其实是为了给家长一个惊喜而暂时保密,并且想以成人的惊讶换取心理的愉悦,具有良好动机。家长应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不可烦躁恼怒。

不顾阻挠,暗地行事

娜娜(7岁,女):父母总对我说很多事情不要做,可是我觉得自己是真的喜欢做那些事情的。所以,我只好偷偷地尝试,不想让他们知道。

点评:这体现了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发现后,应以民主的态度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给她一定的活动自由。

害怕批评和嘲笑

凯凯(6岁,男):放学回家后,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断练习体操动作。因为我想顺利通过筛选,成为六一儿童节体操比赛的队员。不过,爸爸妈妈对我很没信心,所以我不想让他们知道。虽然他们很好奇我每天在搞什么名堂,但我总说:“什么都没干。”

点评:这说明孩子不愿暴露缺点,而在维护“自尊”。家长应多肯定孩子的进步,耐心帮助他,不要对孩子提过高要求,更不要讽刺挖苦他。

隐瞒过错,保护自我

肖啸(5岁,男):昨天我玩爸爸的牙刷,不小心掉到马桶里了,我不敢告诉爸爸,用水把牙刷冲了一下后放好了。哈哈,他没有发现。

点评:为了逃避惩罚,孩子通常会隐瞒一些事实。原因多是家长过分严厉。家长平时对孩子应理解、宽容,心平气和,耐心说服,教育孩子勇于认错。

性格内向,少言寡语

覃芹(8岁,女):尽管我总觉得有很多话想说,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有时老师或父母怪我“不坦诚”。这样我就更加不知道如何说了,只好把那些话藏在心里当作我的秘密。

点评:内向的孩子往往少言寡语,似乎“心事重重”,这主要与腼腆、羞怯、被动的个性有关。家长应耐心疏导,培养其活泼开朗、乐于交往的良好性格。

我的秘密我做主

闵亮(12岁,男):我已经3天没有和妈妈说话。因为她偷看了我的日记,我很生气。虽然她说那是为我好,可是日记里面有我的秘密,我不想让任何人知道。

点评:父母负有监护孩子的责任,但应以尊重为前提,不偷看孩子的日记和信件,不偷听孩子的电话,不强迫孩子说出不想公开的秘密,并且通过科学的教育使孩子能够独立面对秘密并从容、恰当地处置。

秘密是成长的养料

近30%的中小学生的日记和信件,被家长偷看过。有些家长甚至理直气壮:“我们是孩子的监护人,看看他的日记和信件算什么?”这表明很多家长包括老师并不希望孩子有秘密,而希望孩子的一切行为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事实上,很多家长忽视了秘密就是孩子成长的养料。

一、秘密意味着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对于孩子来说,秘密意味着他自我意识的成长。作为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了自己的秘密,应该感到高兴,这意味着孩子诞生了内心世界,他想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珍视一颗童心的成长,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他拥有一份独自担承的内心秘密。

二、秘密是孩子内心的一种珍贵体验。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虽然孩子越来越不满于凡事受父母控制、摆布的局面,但是成人世界的强大力量又令他们心生忌惮,于是秘密成为孩子作为弱者的一种自我保护形式。这种对自己内心世界独享的体验,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个体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善待期望,善待孩子 篇3

一、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心理学界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心理学家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智力测试后,告诉班主任和所有任课老师:其中一部分学生智力优秀,比较有发展前途。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心理学家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了再次评估,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其实,这些学生的智力在班级内属于中等或中等以下水平,而有一些智力比较不错的学生,成绩却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皮特马利翁效应。这个实验就反映出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能否合理地使用自己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1.对学优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对优秀的学生,教师自然而然地有着较高的期望。当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时,我们就会有意识地让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回答,同时还会给该学生较长的思考时间。即使该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我们同样会给其答案以必要的补充,对其进行相应的鼓励。这些行为都是我们对该学生具有一定的期望的情况下做出来的。当然,这对该生的学习会有极大的帮助,因为学生会很容易地理解老师的意图以及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从而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来报答老师,换取老师更大的关爱。

但是当对某学生具有极高期望的时候,我们教师就不能用平常的心理来承受该学生偶然的失败。比如,我们选拔该学生参加一项比赛,我们坚信该学生会在比赛中取得优秀的成绩。一旦学生偶然失败了,或者该学生发挥正常,没有达到教师理想中的目标,这时候,教师的失望程度会很强烈。这种失望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为在高期望得到失败的情况下,教师就不能用宽容心来宽容学生的失败,理解学生努力之后所取得的成绩,而且他们会在言行之中流露出这种失望,或者对该学生的期望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逆转,这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很有可能会使该学生的成绩一落千丈。

因此,对好学生有一定的期望是好的,但一定要控制你的期望值,这样才能正确地衡量学生的成绩和能力,才会对优秀学生有所裨益。

2.对学困生不要没有期望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待学困生是不公平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把很多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心目中的好学生,不给一般或成绩较差的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有时候即使提问了学习较差的学生,给予他们思考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对于他们的回答也是缺乏耐心的;更有时候我们提问这些学生纯粹是为了寻找一个反面的回答,以便作为例子警示班中其他学生,防止他们出现问题。这都是因为我们对这些学生的期望值较低造成的,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糟糕。

二、家长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如今独生子女的比率越来越高,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在这种高期望值的影响下,父母往往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或做出一些过分的行为,直接强加在孩子身上。而一旦学生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父母就会把自己的失望传染给学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1.父母很容易以自己的心理来衡量孩子的心理和能力

有时候,父母在管教孩子时擅长运用“我当年”“如果是我”“我觉得”等等字眼,强调孩子一定能够像他们一样出色或超过他们当年取得的成绩。一旦孩子不能达到其要求,父母往往不明白这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理解、支持和鼓励,而会批评孩子,甚至讽刺孩子,给本来就比较失望的孩子更大的打击。所以,我们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和能力基础上来衡量孩子的成绩和当下的学习,我们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做到理解孩子,才能对孩子学习有所帮助。

2.不要使用过于绝对的话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期望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还表现在这样一些字眼上:“你一定” “你应该”“你必须”“你肯定”等。这在无形之中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心理上的高压。当孩子没有完成父母的标准或未能达到父母给定的目标时,他们就会做出一些简单的欺骗或规避行为来逃避身体或心理上的惩罚。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孩子一定达到某种目标,必须完成不切合孩子实际能力的要求呢?有时候,我们的这种高期望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善待孩子的奇想 篇4

在“我们的身体真有趣”活动中, 教师在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孩子绘画的“怎样保护五官”图片, 并提问:“请小朋友看一看耳朵的图片, 想想有哪些方法能保护耳朵?”话音刚落, 杰杰大声喊:“老师, 画画为什么能放大?”孩子们纷纷议论:是呀, 这是怎么回事?是放大镜吧?好像是灯光照的……教师因势利导:“这叫实物投影仪。我们来一起找找奥秘, 看看这物体是怎么变大的?好不好?”孩子决定到科学发现室里做实验找秘密, 有的孩子拿放大镜, 看图画、自己的指纹等物体如何变化的, 有的拔了一根头发放在显微镜下专注地观察着, 有的在实物投影仪下做手影游戏……

在活动中, 杰杰冒出意想不到的奇问, 引起了同伴的“共鸣”。教师发现了孩子们新的兴趣点, 及时调整活动安排, 适当地加以引导, 帮助孩子们通过猜想、验证的主动探究, 自己去寻找答案, 孩子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经验, 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正如人们常说的:“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我们的活动就是要保护他们的主动性, 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不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顺应他们的兴趣和要求, 在孩子们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因为有了兴趣, 幼儿才会主动思考, 在活动中总会兴致勃勃、全神贯注地去探索, 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兴趣和探索、成功有着必然的联系。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时机, 随时随地引导孩子去观察、去探究、去思维, 让孩子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善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的作文 篇5

记得是我新接的一个班,在开学的第一天。课始,我的目光掠过一张张稚嫩的笑脸,不由得停在了一个小男孩的脸上。他叫吴昊,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脸上印着几道细细的疤痕。我心想:这准又是个调皮、难管教的小家伙。

果然不出所料,开学的`第一天他就打哭了两个同学。在随后的几周里,他的违纪现象天天发生,并经常拿别人的东西。我对他多次教育都不见效果。正当我苦于教育无方的时候,机会来了。一天下午他妈妈来找我,说吴昊中午拿回家两颗雏鹰章,说是因为他表现好,老师奖给他的。看来妈妈对自己的孩子比较了解,从她的脸上我看到了惊喜和疑惑,就对她说,雏鹰章不是老师评给他的。他妈妈听后又气又急,连声说:“这孩子又撒谎,真该打!”我对她说,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高兴,不管怎样,孩子把雏鹰章拿回家,是想得到你的表扬,说明他有上进心,我们应该抓住他的这个特点,引导教育他。吴昊的妈妈深有感触地说:“对!这孩子就是喜欢表扬……”

这天课外活动时,我把吴昊带到办公室,问他:“吴昊,你知道老师为什么带你来吗?”吴昊摇了摇头。我说:“老师先给你讲一个故事。”我把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砍到父亲心爱的樱桃树,主动承认错误的故事讲给他听,接着又说:“老师今天丢了两枚雏鹰章,你能帮老师找回来吗?”“老师,我能!”他的眼睛亮起来,接着又低下了头,说:“雏鹰章是我拿的,我看到别的同学都有雏鹰章,我也很想有,今天中午放学后,我趁没人注意,从窗户爬进教室,从讲桌里拿走了两枚。老师,我错了……”望着孩子天真的脸蛋,我说:“吴昊,你能主动承认错误,老师不批评你了,还要奖给你两枚,一枚是因为你诚实,一枚是因为你勇敢,那两枚雏鹰章现在我正式奖给你。以后每进步一次,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就奖给你一枚雏鹰章,好吗?”吴昊泛着红色的脸上充满了自信,点了点头。

第二天,我发现吴吴特别守纪律,上课听得非常认真,课间主动把教室里的桌椅排得整整齐齐。我及时表扬了他,并奖给他一枚雏鹰章。

又过了几天,学校“红领巾播音室”播出表扬,四年级一班的吴昊同学拾到10元钱,主动交给老师……于是,我又奖给他一枚雏鹰章。

善待孩子的提问 篇6

“自己去玩,没看我正忙着吗?”我正急着写材料,便很不客气地说。听到我的吼声,儿子伤心地哭了起来。我忙跑去安慰。原来,妻子在洗衣服时,红颜色的衣服掉色,所以出现了水变红的情景。这个在大人们看来非常正常的事情,却让儿子感到很好奇。

7岁的儿子经常会问这问那。一次,在看电视时,他问妻子剧中的人物为什么哭了。妻子冷冷地回了句:“你自己看。”孩子也是伤心了许久。

我想起在脑海里存贮了许多年的一件事。那是我刚上小学的时候,一天晚上,我问母亲“为什么某某小朋友化妆上台演出时,大家都认不出来他了”。在我们那个年代,化妆是一件很稀罕的事情,所以我向母亲问了这个问题。急着出门的母亲说了句“没事问这个干什么”就算回答了我。三十年过去了,我对儿时的这件事始终印象深刻。当时的我,对母亲冷淡的回答深表不能理解。如今,那个冷淡面对孩子提问的主角变成了我。我不禁有些自责起来。

其实,孩子积极提问是件好事情。我们常要求孩子学这学那,可是,我们有时却不能很好地回答孩子的提问,要么觉得孩子问的问题和学习无关,要么觉得孩子的问题太过无厘头。其实,孩子提问都是他们在思考的表现,我们要及时和孩子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好问的积极性,才能让孩子保持思考的习惯。

面对孩子的提问,有时我们可能回答不上来。这时,不要轻易搪塞孩子,要查找书籍;如果需要别人的帮助,可以向孩子坦诚相告,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任何人不可能对所有的事情都了解和知道,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家长这样做可以更好地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别冷落孩子的提问,不管你多么忙。孩子关注的或许不是你的答案,而是你是否愿意停下来和他一起思考。

善待孩子的高度 篇7

在一次采访中,她向记者透露了她教子的秘诀:善待孩子的高度,不要指望孩子都和你的见识一样!接着,她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十多年以前,她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有一天,她看到了女儿的一张绘画作品。当时,她一下子就怔住了。孩子应该总是充满想象的。可是,在她女儿的一幅名为《陪妈妈逛街》的画中,却既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车水马龙,更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有的只是数不清的大人们的腿……

她沉思良久,终于解开了疑惑。原来,幼小的孩子还只有几岁,身高也几乎只能达到大人的腰部,走在大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将孩子遮掩着,孩子除了能看到大人们的腿,还能看到什么呢?

女教师如梦初醒。是啊,孩子们上街看到的不是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而是大人们的腿,这是由他们的身高决定的。如果真要让孩子和大人一样看到同样的事物,那么,就要把孩子抱起来……

女教师说,不要埋怨孩子无知,不要指望孩子都和你的见识一样,更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孩子对很多问题疑惑不解,这是由他们的年龄、智力和见识所决定的。不要埋怨孩子的无知,要善待孩子的高度,或者把孩子“抱”起来,让他们在你的亲近、宽容和引导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上一篇:管控技术下一篇:黄龙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