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2024-06-10

科研(精选十篇)

科研 篇1

说起微型课题研究,又有人称为小课题研究,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照说,小课题研究顺应了教科研务实化的时势需要,贴近了教师的生活实际,应该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起到切实的催化、改进和革新作用。事实上也正如此,许多一线教师从小课题研究入手,研究课堂教学和德育问题,总结出很多的经验,关键是学会了思考和研究问题,对教育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小课题研究的价值被认可,小课题研究的作用和影响力被放大,有些教育主管部门试图将小课题研究作为重要抓手,在全区甚至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依靠行政手段来推进,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在这强力推进中,小课题研究却逐渐发生了变异,形式主义和功利化现象日渐明显,微型科研渐成伪科研。

分析现时不少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时出现的怪现象,大致可归类这几种:一是假课题。有的教师面对浩繁的教育实践,找不到切入点,更无从下手。等领导逼急了,便道听途说也好,信口开河也罢,逮着一个话题就立项。这样的课题自然被“枪毙”淘汰的多,也有些单位和主管部门为了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敞开网批准立项,但事实证明这样的科研只是泡沫,根本缺少价值。其开始就没有目标方向,“在黑暗中远征”,自然难有实质的科研成果。二是假研究。过去我们批评一些学术单位组织的课题研究只管两头:开题和结题,中间的研究是不管的。现在的小课题研究也有这样的情况。一些教师一旦课题获得立项,立即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课题申报书里所谓的研究计划、过程步骤,需要进行的各种调查、实验、尝试全部放下。这样的科研哪里有研究呢?纯粹是假的空的,一旦需要结题了,则忙着编造一些虚假的资料,自圆其说。课题管理部门既缺乏过程的监控,又缺乏鉴别资料真假的能力,这就使一些人从中钻空子,出现虚假研究的情况。三是假成果。课题研究需要成果,但是以什么作为成果,却颇需要研究和定义。观察有些单位组织课题结题报告,要么以相关的论文获奖或者发表为主要依据,要么以提供的原始资料多寡为依据,这样的课题研究成果是低劣的。笔者曾经受邀参与一些单位的结题鉴定会,其课题成果粗制滥造,让人扼腕叹息。

分析这些小课题研究的不良现象,一些教师缺乏敬业和学术的严谨确实值得批评教育,但更主要的则是课题研究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出了问题。以课题研究的常识培训来说,作为正式开展的课题研究,一般都需要进行相应常识的培训,提出课题研究的要求。然而,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不少教师对于如何进行系统的课题研究客观上是迷茫的,既缺乏常识的培训,又缺少实际的践行,有些学校教科室只管上传下达课题申报的信息,至于教师如何选课题,如何写课题计划书,如何开展研究,如何搜集资料,如何写结题报告,如何将科研实践转化成理性化的经验成果等,一概撒手不管。教师的课题研究如何,完全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这样的课题研究只有任务却无指导,只喜欢总结数量,年根岁底总结会上畅谈“某年我校又有多少课题获得立项,多少课题获得结题”,这样的官僚式的管理使课题研究徒有形式而无实质,欺世盗名。相反,真正用心推进科研的单位,则充分抓住小课题研究的契机,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常常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课题的申报,为了确保申报成功, 教科研部门对教师进行导向培训, 一方面可以列出本区域年度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鼓励教师朝着区域研究的方向去探索, 这样才容易形成合力, 集体攻关某些重要的研究, 获得突破性的成果。如, 南通市某区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鼓励全区教师参与高效课堂的模式探索, 定期举行教学观摩, 课堂教学研究蔚然成风, 结果获得较大的成功。另一方面可以引导教师如何去发现自身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可以通过身边的浅近的案例来说明, 反复几次这样的培训, 教师自然能熟悉要求, 明确科研的要义, 也才能登堂入室, 进入研究的领域。

此外, 对课题缺乏严格的管理是导致课题研究走样变味的根本原因。课题研究是一种非常系统的规范化的科研过程, 具有学术的严谨和神圣意义, 因此, 需要严格管理。课题管理至少分为三部分, 一是课题的申报, 二是研究过程的督促, 三是课题的结题。这三个主要环节都需要坚持标准, 严格细致才行。以课题研究过程的督促为例。作为科研部门不能做甩手掌柜, 而应该加强管理和督促跟进。如, 进行小课题研究的阶段性交流, 随堂观察研究的进程, 检查和指导过程性资料的搜集等, 这样有过程才会有结果, 过程督促不到位, 怎能有理想的科研成果呢?另外, 在课题结题时, 要坚持严格的标准, 要想到这一次的严格不是针对这个课题这位老师, 而是引导以后所有的课题所有的老师真诚研究, 深入探索, 这样想才能切实促进和繁荣小课题研究。当然, 还要考虑课题成果的形式和定义的恰当, 要充分考虑到“小课题”与正式的学术性课题之间的区别, 考虑到小课题的草根特点和贴近教育实践的特点, 因此, 成果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应该以教育教学实践为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 如, 某老师以“‘支架—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作为课题, 那么不妨以观摩课堂为鉴定的主要依据, 通过课堂观摩和学生调查, 确定其能否结题。至于其相关的论文获奖或者发表可以作为加分项目, 而不必占有较大的比重。诸如此类的课题结题, 都应该本着从严、从细、从真、从实去考量, 而不能肆意放水, 以免败坏了这样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的路径。

科研经费审计及科研合同审计 篇2

审计调查工作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根据学校审计工作计划和巡视整改工作要求,经学校科研经费审计联席会议研究决定,从2014年11月上旬开始,在全校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及科研合同审计调查工作。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审计目的

通过审计,掌握我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建议,杜绝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和激励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规范性和效益性,为学校科研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二、审计依据

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部令第17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教技〔2012〕14号)以及《山东大学科研经费审计暂行规定》等文件。

三、审计范围

(二)2013年结题的部分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三)2011年立项的部分纵向科研项目;

(四)2011年以来立项的部分横向科研项目。

(一)2013年结题的部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以上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使用及科研合同管理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必要时可以追溯到以前,审计过程中,涉及校内其他单位的,可以进行延伸审计。

四、审计重点内容(见附件)

(一)科研经费管理情况;

(二)科研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三)科研经费支出情况;

(四)科研资产购置及管理情况;

(五)科研项目经费决算和结余资金情况;

(六)科研合同管理及执行情况;

(七)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五、审计程序

(一)审计处下达审计通知书;

(二)按学院(部、所、中心)召开审计进点会,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科研负责人、课题负责人、科研秘书参会;

(三)审计人员实施审计;

(四)审计结束后出具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后出具正式审计报告。

六、审计时限和工作时间

(一)审计时限

主要以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为主要审计时限,必要时可延伸审计至其他。

(二)工作时间从2014年11月4日开始实施,到12月中旬完成。

七、审计要求

(一)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各部门、各单位、科研项目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本次专项审计工作,充分认识科研经费规范管理的重要意义,积极支持、配合审计工作,按要求如实、及时提供所需审计资料,对提供审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保障审计顺利开展。

(二)规范实施,欢迎监督

审计期间,审计处要严格按照上级及学校有关规定执行,根据《山东大学科研经费审计暂行规定》要求,对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进行全面、有效地审计,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举报电话:88369166。

(三)加强审计结果应用

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审计报告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尽快进行落实整改,切实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学校还要对落实整改情况进行后续检查。各部门、各单位、各课题组充分利用本次审计结果,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和长效机制,规范管理使用科研经费,提升学校科研管理水平。

附件:科研经费审计和科研合同审计调查重点内容

山东大学

2014年11月7日

附件

科研经费审计和科研合同审计调查的

重点内容

一、科研经费管理情况

(一)财经法规和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科研经费是否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核算,有无“体外循环”、“小金库”现象;

(三)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各学院(部、所、中心)、项目负责人等科研经费管理职责是否明确、责任是否落实到位,二级单位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二、科研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一)项目预算的编制及执行情况,指标完成情况;

(二)是否存在编制虚假预算、擅自调整、变更预算问题;

(三)预算执行是否符合项目批复的预算范围和标准,有无挤占、挪用、转移科研项目经费,自行分解、擅自转拨科研项目经费等问题。

三、科研经费支出情况

重点关注材料费、差旅费、会议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对外转拨、外协费等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准确性。

(一)是否严格执行经费开支审批程序和履行完备的手续;

(三)是否在科研经费中报销个人家庭消费支出;

(二)经费开支范围、标准和内容是否符合规定;

(四)是否存在虚假业务,虚假票据或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票据套取科研经费情况;

(五)是否存在虚列、伪造名单,虚报冒领科研劳务费情况;

(六)是否存在将科研经费转拨、转移到利益相关的单位或个人账户等情况;科研协作协议是否真实、合法、有效,有无将科研经费层层转拨、变相转拨或假借科研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它用问题。

四、科研资产购置及管理情况

(一)科研项目购买设备、材料、软件或工程是否符合有关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相关规定,是否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和处置设备、耗材等;

(二)是否存在购买与科研项目研究无关的设备、材料等情况;

(三)科研经费购置与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否纳入学校资产入账、管理,是否安全完整,其使用效率和效果如何,是否私自隐匿、转让、非法占有、谋取私利;

五、科研项目经费决算和结余资金情况

(一)财务决算报告是否真实准确反映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二)科研项目预期成果及效益完成情况;

(三)是否存在科研项目经费结题不结账或不及时结题,或长期挂账报销费用、冲帐等问题,课题结余经费是否按规定使用。

六、科研合同管理及执行情况

重点审查科研合同的管理、签订、执行过程和结果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

(一)科研项目合同管理情况1.科研项目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设专人和部门管理科研合同、保管和使用合同专用章,合同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职责是否明确、落实到位;

3.是否存在未经授权擅自以单位或个人名义对外签订合同现象; 4.科研合同登记、统计、保管、归档、查阅制度是否健全。

(二)科研项目合同的订立 2.科研合同的审查、授权审批制度和签署权限是否健全、明确;1.订立合同订立的范围和条件是否明确;程序是否合规;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有无有关专家参与谈判;

2.合同形式是否合法、合规,重要条款有无遗漏,是否经过科研部门、学校法律事务室或财务部门审核;

3.合同订立方的资质情况;是否存在私自编造虚假合同转拨经费。

(三)科研项目合同的执行和风险管理1.是否严格履行合同,有无因违反合同出现纠纷;2.因对方或自身原因导致可能无法履行合同的,是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无给学校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失;

3.合同履行过程中办理价款结算和进行账务处理是否把有关合同作为依据;4.学校主管部门是否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5.是否存在合同订立与履行过程中泄露涉及的国家、学校或工作秘密现象。

强化科研意识 提高科研能力 篇3

关键词:考核制度;讲座培训;科研环境

教育科学研究(简称教科研)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领域的对象、现象及其规律的一种创造性认识活动。从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来讲,学校教科研活动是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一种理性实践活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理论对实践所起的指导作用日益显著,教师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当前体育教师对教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开展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从事教科研活动目的性单一,而且严重缺乏教科研相关方法与理论知识,在教科研实践中缺少理论的指导作用。鉴于以上问题,笔者查阅相应文献资料和走访调查,仔细分析上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希望广大体育教师在教科研方面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一、中学体育教师教科研现状与原因分析

1.学校对体育教师业绩考核取向

通过调查发现,体育教师在学校里的荣誉、福利与奖金主要靠所带体训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争金夺银,为学校赢得荣誉。许多学校对非高考学科没有建立考评制度,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没有优劣之分,只要课堂教学确保安全就万事大吉。体育教师在教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远不能与其他文化课教师相提并论,即使教科研成绩出色也很难取得学校的主要荣誉。

2.体育教师对教科研认识不足

通过走访发现,相当部分的体育教师误认为教科研即“写文章”。他们心目中“谁写论文多谁的科研能力就强”,对教科研的认识不够准确。而且不同职称的老师对教科研的重要性理解不同,教龄三年内的年轻教师忙于如何站稳教学岗位,对教科研漠不关心;中级职称的中青年教师忙于业余训练工作,把业训工作作为自身成名成家的主要工作;高级职称的老教师认为搞科研是一项费时间和耗精力的活动,搞不搞教科研活动纯粹是个人兴趣爱好,大多数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3.体育教师工作量大,工作过于忙碌

通过走访发现,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承担体育教学、大课间组织与管理、课外活动与业余训练工作,而且在寄宿制学校还要承担早操的组织与管理,有些体育教师在学校学生处、总务处与食堂等处室任职,他们工作任务繁重,消耗大量的体力,耗费大量的精力,因此,体育教师过于忙碌的工作状态也是教科研活动受到限制的原因之一。

4.体育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理论底蕴不足

调查中发现,许多学校对体育教师的教科研活动缺乏考评制度,对体育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关注不够,他们很少有机会外出参加一些教科研讲座与培训活动。感受不到教科研的氛围与气息,缺乏指导具体开展教科研活动的理论知识,尤其是科研方法与注意事项。加上部分体育教师自身理论水平不高,文字功底差、语言表达与电脑图文处理等能力弱,以上这些因素直接阻碍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二、提高体育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对策

1.学校或体育部门要建立体育教师教科研考核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项工作没有具体落实就等于形同虚设,毫无意义。学校在重视文化课教师教科研活动开展与业绩考核的基础上,也同样要关注体育等非高考学科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的情况,并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把科研成果与教师的评先评优、福利与奖金挂鉤。从制度和激励机制上保证体育教师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2.要多阅读专业类报刊,强化科研意识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说明人的某种能力经过多次实践训练后能得到快速提高。体育教师平时要抽时间多阅读专业性报刊,日积月累,教科研能力和科研意识就会不断提升和加强。积极的科研意识会使自己慢慢成为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把今后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作为学问来研究,不断提高科研能力。

3.要积极参加教科研讲座与外出培训活动

学校或相关部们要积极为体育教师开设教科研方面的讲座或外出培训活动,教师要珍惜外出培训学习的每一次机会,并把学习的“亮点”与组内老师交流分享,在组内建立起较好的科研氛围,发挥组内教科研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年轻教师更要虚心好学,勤于实践,不断尝试。

4.学校积极创设良好的科研环境与配齐相应的设施设备

教科研活动是一项理性的实践活动,它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学校要加大教科研经费投入,为每位教师创设良好的教科研环境。如在图书馆征订每个学科类的专业期刊和教科研方面的书籍,适当配备一些测试仪器以供准确采集与分析测试数据,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比赛和评奖活动。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研究发现,中学体育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习掌握专业科研理论知识与科研方法,广泛阅读专业类刊物,积累专业知识,同时积极学习电脑图文处理的应用方法,大胆实践,不断尝试,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教科研能力和水平,争做一名研究型的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编写组.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周登嵩.体育科研概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3]王爱丰,王正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和应用[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强化科研意识, 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篇4

一、开发教材资源,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现有的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 我们要求任课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结合实际教学需要, 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所使用的教材补充、扩建, 进行二度开发。同时, 我们要求教师针对每节课的知识点要进行知识的拓展训练。在近一年的实验中, 教师通过开发各种现有资源 (如:学生的现有生活经验, 资料信息的收集, 创编等知识延展) 转变了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 使课堂教学“活”起来了, 学生获取知识的容量增加了许多倍, 而且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 学习能力普遍增强。为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注重开发教师本身这个教学资源, 转变了课堂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编写校本教材, 传承民族文化

我们根据新课程的要求, 拓展了教学研究领域, 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编写了校本教材《古诗词伴我成长》, 现已编写使用12册;《成长阶梯》12册、自编《手指操》等。《古诗词伴我成长》我们主要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篇目编写而成, 每册还附上了十二条名家名言。这套校本教材的编写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发展的需求。《手指操》的学习则开发了学生的大脑, 发展了他们的智力。

三、开设口语表达信息交流微型课, 丰富校本课程资源

在开发课程资源实验的同时, 我们还开设了五分钟口语表达信息交流微型课。即课前五分钟的说话、演讲、信息交流课程。微型课程的开发, 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倡导学生收集信息资源, 建立学科信息资料库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增强自我参与意识, 拓宽学生视野, 学校要求学生每人每天至少读一篇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多读书, 写体会文章, 畅谈心得体会, 提高读书的品位。这些措施,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刊首语·科研兴教 科研强校 篇5

科研强校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尤其是在新课程体系有了重大改革和突破的今天,我们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过去那种传统单一型的教师素质结构已很难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新课程呼唤有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学者型”、“研究型”教师的涌现。这就要求教师增强研究意识,善于从实践中发掘提炼问题,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理论升华和科学总结,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其实,教育科研也并非什么神秘莫测的高深东西,它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产生于教学生涯之中。而自我反思是开展教学科研的基础和前提,反思只有成为教师个人自觉自愿的行为时,才能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杠杆作用,教学科研才会充满活力。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

可见,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作用是多么巨大,多么重要。只要我们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善于把自己的“教学成功之举、教学败笔之处、教学机智之精、学生发现之美、教学改进之想”记录下来,在自我反思中发现教育教学存在的困惑和问题,然后围绕某一典型案例或教学细节,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探索解决的途径,就一定会有所得。

为此,我们创立本刊,它凝聚着全体教师的心血和期望,并为老师们提供了教育研究的舞台,为老师们的交流搭建平台。它将引领着我们走近新课程,让教室成为研究室,让我们的老师成为研究者,发挥集体智慧,实现学校提出的“创学习型学校,做研究型教师,育探索型学生”的办学目标。

在今后的科研实践中,我们将继续从学校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务实求真、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我校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把教育科研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使之真正成为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先导,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科研 篇6

一、创新科研管理模式

1、管理思维创新

首先,应当将医院科研的核心从过去的仅仅对基础研究逐步转向到突出应用型研究和前瞻性临床研究上去;其次科研管理的重点应当从项目申报向项目跟踪管理转移,更加注重的是对于项目进行和结题的管理;最后是要把科研绩效指标从单一的文章、立项、成果鉴定调整到对于高水平项目尤其是国家自然基金的资助、SCI论文发表、省级以上级成果奖以及发明专利、和储备人才培养的质量上来,实现科研工作由从量变到质变的根本性改变。

2、管理机制创新

科研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院的自身特色和优势,联系科研前沿,引导科研申报与立项,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避免盲目性,增加课题的实用性与创新性。医院不光要加大科研投入,同时还要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科研设备和科研人员,整个全院科研资源,设立中心实验室,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加强人才梯队的建设,合理搭配人才,既要充分发挥老专家的学术带头作用,培养中青年科研骨干的创新 思维和科研能力;又要给中青年骨干提供良好科研环境,例如设立院内科研基金,资助创新性较好,临床应用前景较强的课题,通过前期在院内开展工作,积累基础以申报更高层次的基金项目。巩固优势学科,积极整合学科,充分发挥科研优势,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学科发展原则,充分发挥优势学科的带头作用,医院牵头规划,进行学科整合,带动弱势学科共同发展;同时,医院积极引进科研人才尤其是中青年科研骨干,对于这些人才给予经费、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鼓励科研创新。

3、管理模式创新。

科研创新管理模式不光强调管理的模式和思维创新,对科研管理人员自身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方面科研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素质,加深对科研管理的认识和学习,增强管理能力,拓展管理技能,加强为科研服务的意识,积极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信息,拓展项目申请渠道,扩大课题经费来源,并做好政策指导工作。另一方面,科研课题的管理也要从过去的粗放型管理改变为精细管理,从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推广等各环节进行重点质量监控,保证课题质量,形成良好的科研储备。

二、科研管理中多元激励机制

科研最终靠的是人员创新,科研人员是从事医学科研工作的重心,坚持以人为本是科研工作的重点和核心要素。因而科研管理要创新,必然要从科研人员着手。这就必然要求科研工作重要建立起多元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内在创新动力和医院,发挥他们科研创新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迸发出创新性、科学性,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也是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医院科研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下列方式:

1、奖励激励:这是医院科研激励机制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激励机制。医院对于参与科研活动的个人和团体,都要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和奖励。我院制定的科研工作管理制度中,对于医院科研人员申报各级项目、完成成果鉴定、获得省市各级科技进步奖、撰写论文、编纂著作等,都在报销和奖励上作了明确的规定,稳定的科研人员的心态,提升了工作积极性。同时,医院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表彰年会,个人方面根据SCI论文、国家级著作、省市级科技奖励、专利和优秀论文等,科室方面根据其专科建设评比结果,评选出先进个人和先进科室,颁发奖金和荣誉证书,营造出浓厚的科研氛围,同时也通过宣传科和各级媒体,宣传和报道医院和个人的科研业绩,激发医院工作者的科研热情。

2、职称鼓励:将职称晋升与科研工作相挂钩,即使对医院科研工作者的压力,也对其从事科研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院在高级职称的评审中,科研工作占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对在SCI以及其他知名期刊上发表过论文,获得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获科技奖励的,在晋升上优先考虑或给予加分激励科研人员参加科研工作的主动性,调动其内在潜力。

3、竞争激励:是医院科研中的特定领域激励方式。就是要求在医院科研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优先支持科研意愿强,从事的课题创新性和可行性较好的科研工作人员。通过设置院内基金,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申报,使一大批学术能力强、工作积极性高的博士和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引领医院的科研工作发展。同时针对临床科室,每月进行月检查,每半年开展一次集中专科建设考核,将考核成绩与奖金挂钩,激励临床科室形成良性竞争的趋势,不断提高科室整体的科研能力,为申报更高层次的科研工作项目,申报省级乃至国家级重点专科打好基础。

4、培训提升:是科研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医院要保证科研工作的持续性,避免中青年人才断档,就必须时刻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而建立起完备的培训机制,是培养科研人才,保持医院科研工作可持续性重要措施。我院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一直重视对于科研人员的培训工作,一是选派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博士,赴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地进行中短期的科研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其科研声誉以及国内外知名度;二是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医院讲座,以及选派青年医师到国内知名医院和科研机构进行系统的科研培训,提高中青年骨干的科研能力,使其掌握基本的科研工作程序和方法,提高科研中标成功率。同时医院不断加强与各高校的联系,通过举办在职博、硕士培训班,鼓励中青年骨干继续攻读博硕士研究生,提升自身学历水平。

成祥林 通讯作者

科研 篇7

此外, 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医学教育结构中高层次的教育, 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 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素质更是直接影响到医学事业的发展。时代在进步, 社会在发展, 知识亦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科研的魅力不断吸引着人们。她是临床医疗与教学的先导, 是医疗新技术持续不断产生的摇篮, 也是临床医学发展进步的源泉与动力。一名高素质的临床医师, 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娴熟精湛的医疗技术, 更要有创新思维的科研攻关能力。因此, 对于医学硕士研究生而言, 其科研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因此, 科学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目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 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 更是考量优秀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有这么痛彻心扉的经历, 一些医学硕士研究生为了应付毕业, 拼凑一些数据, 或者是捏造一些实验数据, 如此, 科研能力不仅得不到提高, 更是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那么, 如何培养医学硕士研究生对科研的兴趣呢?通过总结多年带教经验, 笔者认为我们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从学校或者导师角度来说, 在本科期间应尽可能开展相关科研教学活动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在我院2011级, 2012级共57名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兴趣情况, 将其是否有科研兴趣分为A型 (包括A+和A-) 及本科时是否有科研开课及实验操作分为B型 (B+和B-) ,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具体如下 (表1) :

进行perasonχ2检验, 得出χ2=12.5, P<0.05, 结果表明, 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兴趣的产生与本科时是否有科研开课及实验操作存在一定联系。

调查中指出, 本科期间有的学校大部分都是理论课, 实践课很少, 因此, 这些学生缺少动手的机会。自然, 这些学生的思考就会比较少, 就会缺乏对科研的兴趣, 更会埋没一些科研思维。

因此, 为了更好地提高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 从学校或者导师角度来说, 在本科期间应尽可能开展相关科研教学活动。

2 医学硕士研究生应加强自身学习

2.1 学会使用进行科研的基本工具

文献不会自己放在面前供医学硕士研究生阅读, 或者说读别人提供的文献显得十分被动。因此, 在读文献前必须学会查找文献。这就要求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会使用工具, 如pubmed, highwire或者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库等等[3,4]。那么, 如何在茫茫文献中选择适合你的文献?这就要求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会对关键词的把握, 并且要学会迅速阅读文献摘要, 以期选择到相关的文献。

但找到文献后, 自然会面临整理文献的问题。这种情况下, 选择合适的软件整理文献可以提高再次阅读文献的效率, 包括使用endnote软件等[5], 因此, 对医学硕士研究生进行科研工具的使用的培训很有必要。

2.2 写综述, 提出问题, 找到研究点

有一些医学硕士研究生为了急于进入临床或者是能如期毕业, 往往缺乏对研究课题的思考, 这种情况下, 很多研究生习惯于依样画瓢, 仅仅是对师兄师姐实验结果的重复, 很少有创新的地方, 这也是如今大多数研究生的现状。但医学硕士研究生必须学会思考, 这就要求医学硕士研究生对自己的研究课题有个概述, 如何解决?

通过总结相关文献, 撰写综述是非常必需的。医学硕士研究生通过在撰写综述的过程中, 可以提出问题, 找到研究点, 进一步提出研究计划, 并针对其进行论证。这种情况下, 着手进入下一步科研研究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着手研究

医学硕士研究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往往忽略了对实验工具的规范操作。然而,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研究的前提, 假如你得到了一个理想的实验结果, 但你的实验操作是不规范的, 这样的结果能让别人信服吗?

因此, 医学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实验时, 可以学习基础医学专业的同学的操作, 通过学习他们的操作, 及时思考, 并让基础医学专业的同学指正自己的操作, 然后再进入实验。

2.4 遇到问题, 适当调整, 再完善计划

科学研究不是想当然, 因此, 医学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验结果, 甚至有些悖离计划太远。这就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 并学会适当调整。要知道, 很有可能是原始提出的研究计划存在某些漏洞, 往往意想不到的实验结果却是一个创新点。最后, 通过调整, 逐步完善计划。科学研究就是如此, 一步一个脚印。

总之, 培养医学硕士研究生建立良好的科研思维应从多方面入手。从学校或者导师角度来说, 在本科期间应尽可能开展相关科研教学活动。而从科研的主体来讲, 医学硕士研究生需要通过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要知道, 但凡研究都有一个基本顺序:读文献, 写综述;提出问题, 找到研究点;提出研究计划, 论证;着手研究;遇到问题, 适当调整, 再完善计划;新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高之宪.神经外科临床型研究生培养的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3 (29) .

[2]曹勇, 赵继宗.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两点思考[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

[3]林晓华, 钟伶.基于Pub Med开展学科服务的探索[J].图书馆学研究, 2013 (4) .

[4]刁继红, 甄连花.如何利用Pub Med检索医学文献[J].中国药房, 2009 (22) .

科研 篇8

近年来,我国科研经费出现了以下四个明显变化:一是国家科技经费投入持续增加;二是国家关于科研经费的管理规定不断调整和完善;三是关于科研经费使用的社会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四是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审计检查力度不断加大,科研经费财务审计、验收已经列入财务部的常规工作。随着我国财政对科研经费资助力度的加大,科研院所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也逐年增加,科研课题项目数量和金额增加显著,科研经费管理难度与日剧增。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精细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其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通过提升员工素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整体上提升企业整体效益。

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是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科研经费管理中,促使科研经费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发展,加强科研经费财务内部控制,强化财务与科研管理部门、科研承担部门之间的链接协作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效率。

为保证科研经费真正用在科研上,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产出比,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实施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在科研院所财务管理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

二、A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A科研院所属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医学病毒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分子流行病学等基础和应用研究,同时进行疫苗、免疫制品和基因工程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也是B医学院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具有传染病疫苗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疫苗产业化及研究生教育为一体的产学研集成特点。

A科研院所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制定了一系列科研创新激励制度,加大了科研经费投入,无论是申请到的财政科研经费还是单位自行投入的科研经费均呈现持续快速增长。A科研院所每年的科研支出上亿元,科研课题数目几百个,项目类型广泛,涵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863项目、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比尔盖茨基金、火炬计划、人才引进计划、省科技项目、单位重大专项研发项目、与其他企业横向合作项目等。A科研院所科研项目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经费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之间配合与沟通有待提高,存在科研经费预算管控能力低、科研项目成本不合理的现象。

(一)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管理较为粗放,预算管控不强

面对项目数量繁多的科研课题和巨额的科研经费,A科研院所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科研岗财务人员仅1人,疲于应对日渐增长的报账业务和财务审计,工作量非常大且繁琐。由于财务人员不了解科研项目执行情况,人员配备有限,难以对报账单据实施深入细致的监督检查,难以对开支经费的相关性、合理性作出准确判断,一般仅对开支经费进行预算额度内的金额控制,不做经费具体内容的控制,预算执行管理较为粗放,预算管控不强,约束力不够。

(二)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对独立,预算、决算与实际开支存在差异

A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相对独立。科研处负责科研项目的管理,内容包括指导项目的申报、立项,绩效考评、临床申报、项目结题管理等工作;计财处负责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和会计核算;课题组负责科研项目的申报和项目经费的使用。由于科研处关注重点为项目申请的命中率以及项目执行期间技术任务的完成;计财处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核算因不熟悉项目技术任务内容及进展情况,无法有效监督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合理、有效性;课题组只关心项目经费的争取,为获取更多经费支持,科研经费预算很难科学、合理、真实,执行时不关心经费使用和预算执行问题,更多的只考虑技术问题,三者的沟通和协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财务人员对研发信息不够了解,无法将经费的使用进度和项目的使用进度相结合,项目经费使用与项目实施进度不符,再加上预算经费编制时缺乏科学性,导致A科研院所研发项目预算、决算与实际开支存在差异。

(三)科研项目成本不完整、不真实

科研项目成本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人员费、设备费、材料费、燃料动力、试验外协费等。A科研院所研发项目成本存在不完整、不真实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生产成本与科研成本有时难以划分。A科研院所产学研一体,既有生产,又有科研。有的科研项目属于现有生产工艺的改进研究,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摸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财务人员得不到有效的资料区分生产费用和科研费用,导致部份科研费用计入生产成本,研发项目成本构成不完整、不真实。

2.承担多个科研课题费用难以划分。即使不属于生产工艺改进研究的项目,若课题组同时在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项目,科研人员往往嫌麻烦,并不会对报账费用给予区分。科研人员不重视科研经费预算执行和科研项目成本归集,这就会导致A项目的科研经费有可能从B项目或C项目的预算经费中支出,导致研发项目成本不真实。

(四)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有待继续完善

A科研院所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广,层次多,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比较笼统,针对科研经费使用实际情况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对研发人员、研发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三者责权利划分的相关制度,没有制定科研经费相关内容的细化开支范围、标准,缺乏对科研结余经费的管理规定等。

三、A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细化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管理流程,增强预算约束力

1.细化预算科目内容,增强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控制的精细化程度

A科研院所在科研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主要依据课题任务合同书中的财务预算,根据批复后的预算书分科目核拨预算经费,大额材料费、设备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国际合作与交流等预算科目在科研经费本中列示预算开支明细内容,实现预算科目精细化控制,具有简洁、一目了然的优点。课题组凭科研经费本在预算科目金额和范围内开支。能够对科研经费预算实行适时动态控制,实现支出范围和支出额度的精细化控制。

2.科学设置科研经费会计核算科目

A科研院所科研经费会计核算明细科目根据科研经费预算科目设置,这样设置更科学,能够更直观地显示科研经费各预算科目的执行情况。通过核算软件系统规范项目经费的支出范围和比例,科研经费管理人员能够轻松掌握每个项目在各预算明细科目的预算执行情况,临近结题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引导合理开支。

3.细化科研经费使用范围、使用标准和报销手续。

A科研院所细化科研经费报销手续和相关注意事项,如设备费应有完整的设备采购合同、验收入库手续,一般不应列支预算外设备;达到招标标准的需要进行公开招标。会议费支出手续要完备,具有发票、会议通知、会议纪要、参加人员签到表等;会议开支标准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严禁开支招待费、礼品费和旅游费用等不合理支出等。

A科研院所统一规范专家咨询费、劳务费、课题绩效奖励领取模板,模版涵盖领取人姓名、工作单位、身份证号、咨询内容、咨询时间、本人签字、提供咨询事由等关键信息,从制度上规范人员经费的开支,防止虚报冒领现象,加强财务报账手续的规范化管理。

(二)加强科研项目与科研经费管理人员的沟通协调,减少预算、决算与实际开支存在的差异

1.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宣传培训,增强科研人员的经费管理意识

科研处和计财处加强对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管理、财经法律法规、预算编制等方面的培训。针对科研人员对经费管理制度学习不够的现象,A科研院所通过QQ群或召开会议学习、解读、讨论新出台政策。如国发2014 11号文《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出台,科研处和计财处及时组织科研人员集中学习,并就科研人员理解模糊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培训工作,强化了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认识,有利于科研人员同时加强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使用的管理。

2.加强财务人员对科研项目内容的学习

财务人员作为科研经费管理人员,应熟悉A科研院所科研资金的使用规律,了解科研项目任务目标、人员组成、预算经费具体开支内容等与科研相关的信息。针对科研任务的具体情况,结合项目负责人编报的预算,有效监督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合理、有效。A科研院所财务人员应发挥财务分析决策的作用,积极参与对科研项目的优选,对科研经费预算执行定期分析,与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部门一起认真分析科研项目进展缓慢的原因。

3.加强三个职能部门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财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科研项目组人员应积极沟通,及时掌握科研项目的执行进展,科研管理部门、科研项目组人员也应及时了解科研经费执行情况,将项目任务的执行与项目经费的执行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避免项目经费使用与项目实施进度不符,减少预算、决算与实际开支存在的差异。

(三)细化核算,科学分摊,提高科研人员对研发成本的重视程度,使科研项目成本更完整、真实

1.合理区分科研、生产费用,科学分摊人工、折旧、水电气费

财务部门对生产科室成本核算员进行培训,要求工时月报表必须统计反映生产工艺改进研究的工时。财务每月通过生产科室成本核算员的工时月报表,可以计算出科研所用的工时比例,并据此科学分摊生产科室人工、折旧、水电气费,计入研发费用,使科研项目成本更为完整、真实。

2.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科研人员对研发成本的重视

科研人员不重视科研项目成本归集,使A项目的科研经费有可能从B项目或C项目的预算经费中支出,导致研发项目成本不真实。从目标相关性原则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训教育,并建立成本绩效考核机制,提高科研人员对研发成本的重视。

(四)根据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新规定,适应科研活动规律需要,进一步完善调整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近几年,国家关于科研经费的管理规定不断调整和完善。A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人员在目前已有的财务管理办法基础上,根据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新规定和单位科研活动规律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A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如制定了“A科研院所间接经费开支管理规定”,“A科研院所研发结余经费管理制度”、“A科研院所科研经费预算调整规定”、结合单位特点制定的“A科研院所863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等。

四、A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成效

在科研管理过程中,A科研院所对科研经费改变了以往粗放式的管理模式,继而进行了精细化管理,科研经费管理有制度,有流程,有标准,有控制,有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更为规范、安全、有效,科研经费投入与科研成果产出成正比,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科研经费管理进一步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约束力加强

A科研院所通过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预算执行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投入的科研经费真正用于科学研究,避免了财务资金的浪费,有力促进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顺利通过科研课题财务验收审计打下了基础。

(二)科研人员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意识得到提高,科研项目预算、决算与实际开支逐步一致

A科研院所科研人员通过培训加强了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认识,对科研经费开支的特殊事项积极与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意识得到提高,科研项目预算、决算与实际开支逐步一致。

(三)科研项目成本较为完整、真实

A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对科研项目成本的认识有所提高,财务人员对各科研项目成本内容更为熟悉,通过各部门间的沟通配合,对科研项目占用公共资源的科学分摊,保证了科研项目成本较为完整、真实。

(四)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逐步健全,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有章可循

A科研院所从完善制度、加强监督入手,结合科研经费监管、合同审计等重点方面,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使得科研经费预算执行能够有章可循,有效的促进了科研经费管理。

(五)打造了一支熟悉科研活动规律和科研经费管理特点的财务人员队伍

通过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与科研业务管理的融合发展和协同管控,提高了财务管理人员对科研经费的综合掌控能力、计划管理能力、预算执行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执行把关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进一步促进了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深入实施。

A科研院所通过建立科学合理、职责明确的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加强了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科学性、规范性,保证了科研经费使用的有效性。

五、结论

A科研院所利用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实施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有效解决了科研经费预算管控能力低、科研成本不合理、科研经费、科研经费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进一步加强了科研、财务等各方人员的有效沟通协调,建立了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通过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与科研业务管理的融合发展和协同管控,提高了财务管理人员对科研经费的综合掌控能力、计划管理能力、预算执行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执行把关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

科研院所肩负着提升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创新的重任,科研经费是保障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加强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水平,确保科研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防止科研经费浪费和流失,促进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有力促进研发成果快速转化,对全面提升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水平意义重大。

摘要: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院所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本文以A科研院所为例,阐述了A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实施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说明加强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对科研经费的综合掌控能力、计划管理能力、预算执行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执行把关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对全面提升科研院所的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董文凤.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探讨[J].会计之友,2011(33).

[2]张喜爱.试论精细化管理思想及其在高校科技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9(11).

[3]陆宏如.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研究[J].管理视野,2012,6(下).

科研院所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优化研究 篇9

(一)会计核算科目与科研经费预算科目不一 致,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我国科研经费来源渠道众多,而科研院所的性质也各不相同。科研经费预算科目和会计核算科目不一致,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缺乏统一、有效的协调机制。会计核算数据归类与科研经费预算脱节,制约了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功能的发挥。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科目编制与会计核算科目有较大差异,预算与实际支出明细没有对接,在实施操作中很难把握。

科学技术类预算支出分为九款,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我国目前的科技预算科目体系是2011年发布的,实现了国家科技投入真正意义上的统一。863项目、973项目、自然基金、重大专项等专项资金首次实现预算科目统一, 并明确了开支范围,主要的管理办法包括国科发技 [2011]363号 、国科发技 [2011]430号 、国科发技 [2011]626号、财教[2011]434号、财教[2009]218号等。

但是,由于我国科研院所性质多样性的原因, 没有对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科目进行统一界定。 我国的科研院所经过数次改革的浪潮,形成了企业化管理的科研机构、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和公立事业性科研机构等并存的格局,这些科研院所分别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如企业化管理的科研机构执行 《企业会计准则》、高等院校执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政事业单位性质的科研院所则需要遵守《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等。科研院所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主要取决于所在科研机构性质,虽然不同类型科研机构的科研预算科目趋向一致,但其会计核算科目仍然不能达到完全统一,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科目和预算科目不一致,预算内容与会计核算内容不匹配,对后续的预算执行的动态管控产生不利影响,导致预算管理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二)科研经费的成本预算结构不合理,缺少关 于间接成本的系统核算机制

现行的科研经费预算成本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课题(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如设备费、人员费、材料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等。间接成本是指课题(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不能直接计入课题的相关费用,如水、电、气、暖的消耗、行政管理费用和绩效支出等。我国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中存在预算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即直接成本比重偏高、间接成本比重偏低的现象。虽然明确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大致范围,但并未明确规定各自内涵和量度,在间接成本核算方面,缺乏间接成本统一的科研经费政策。

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为例,间接费用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课题(项目)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是: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不超过20%,超过500万元至1 000万的部分不超过13%,超过1 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0%。而国外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则比较完善,明确了科研经费间接成本的适用范围、概念界定及核算原则等。相比之下,我国科研经费对费用的范围和内涵没有详细的规定。

此外,人工费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人工成本受到工资总额和科研经费人工费总额两项限制,导致科研人员薪酬机制不明确,激励作用不明显;管理费的计提则是规定僵化,采取固定比例法且长期保持较低水平,影响了科研工作正常运转。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要求各不相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预算结构的差异性。

(三)科研经费预算执行中缺乏有效的控制和 协调机制

预算执行管理是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预算执行是一个动态过程,伴随科研项目的进展而进行,传统的科研经费管理依托于财务部门, 而财务部门的工作核心为日常会计核算业务,这种职能在经费管理中只起到单方面管控作用,并不一定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复杂的科研经费运行状况。 同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涉及的部门和人员较多, 受各自职能所限,相互间较为独立,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导致经费使用信息反馈不灵敏、不及时。因此,在目前新形势要求下,传统的经费管理方法亟待更新。从目前的情况看,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管控力度远远不够,没有进行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跟踪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没有科学有效的管控机制很难保证科研预算的执行力度,薄弱的执行力不仅会降低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而且会为科研项目的成果验收产生不利影响。

二、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优化路径

(一)建立会计核算科目与科研预算科目的协 调机制,推进两者趋同化研究

首先,应当推进科研经费预算与会计核算科目趋同研究。虽然不同类型科研机构会计核算依据存在很大差异,但是《企业会计准则》允许会计主体结合管理实际需要,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相关性、 实用性原则,可以自行增设一级科目和明细分类。 这为会计核算科目和预算科目的协调统一提供了极大的可行性。而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主要依托财务部门,为了提高我国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政府主管部门应从制度层面加快科技经费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尽早实现科研经费预算科目和会计核算科目的协调统一。

其次,应当推进科研经费预算科目的改革。应OECD组织的要求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科技预算明细下进一步科学合理的设置便于统计、便于行业比较及国际比较的R&D类分级预算科目,同时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公开性、透明度和公正性。切实提升科研经费的使用绩效和透明度, 使科研活动的财务语言全球化,同时也为科研经费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间的协调一致提供了良好基础。

(二)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体系,规范人员费 与间接成本的内涵和度量工作

首先,应当提升对间接成本重要性的认识,正确认识科研间接成本对科研事业的重要意义。对科研间接成本的补偿可以弥补科研机构经费短缺, 促进科研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间接成本的核算与研究,探索适合我国科研事业发展的成本核算和成本补偿机制。要明确界定间接成本的内涵。科研间接成本的内涵明晰是科研成本核算的基础,间接成本的成本率要根据不同性质的项目或单位的实际需求来确定,不能僵化的使用固定的比率。

其次,要形成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中关于人员费的预算的合理框架。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也是科研院所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因此应当健全科研人员收入机制,合理提高人员费在间接费用中的列支比例,同时注意根据不同项目特点,区别性的测算人员费在项目经费中的比例。 此外,还要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拓宽科研人员收入中绩效工资的来源渠道。例如取消现行制度中关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正式在编科研人员不能提取劳务费等限制人工费列支的规定,真正建立按劳取酬的机制。

(三)建立以“项目会计师”为核心,以“信息化 管理”为手段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模式

在科研经费管理中设置“项目会计师”,明确其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地位,通过“项目会计师”,对科研经费执行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并将经费运行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协调涉及的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强化各环节的经费管理力度,将管理过程系统化。

建立网络化的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平台,将项目预算、经费批复、经费支出和经费结余等信息情况融合,对科研经费实现从预算到支出、统计、分析、反馈等多环节的动态控制,并且通过网络信息对经费执行现状随时进行监控。

在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以“项目会计师”为纽带,通过运用动态管理模式,各相关负责人可以实时地跟踪、监控到经费运行的现状,并能够全方位地了解经费的执行情况;同时,对已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快速地进行解决;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较早地发现和预防,发挥出这种管理模式的及时性、 灵敏性和高效性的作用。此外,科研经费运行过程是多个部门以及众多科研人员共同参与的过程,通过动态管理和控制,将科研经费运行过程中由单方面的财务核算监督转变为有效发挥多方面的监控力量,并通过这种合力的作用推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不断地系统化。

摘要:预算管理作为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的核心,是一种利用资源增加价值及实现目标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国科研院所在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科研项目预算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影响了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优化与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可以充分发挥预算的导向作用和控制功能,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组织和协调资源服务于科研活动,从而增强科研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科研 篇10

今年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经费拨付再度提速。截至4月底, 2013年国家科技计划经费90%已拨付完毕, 与2012年相比, 提前1个月。科技部条件与财务司相关人员表示, 再度提速的原因主要是科技部今年进一步完善了年初经费预拨制度, 优化内部管理程序, 使各个管理环节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对此, 李立会深有感触:“经费落实越早, 科研越有保障, 项目执行不会被耽误了。”

事实上, 为提高863计划、973计划和支撑计划项目的执行效率, 提高财政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近年来, 科技部一直在深入推进经费管理改革, 在加快经费拨付进度的同时, 建立间接成本补偿机制, 大力简化课题预算调整程序, 并开展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巡视检查。“这次改革让科研人员受益, 对科学研究很有帮助。”采访中, 李立会和很多课题负责人一样, 都认为经费管理改革为科研人员输送了“正能量”。

明确列支绩效支出:对科研人员的肯定

由于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改革还没有到位, 科研项目的人员费开支政策历来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难点。“目前推行的科技经费管理改革, 允许在科研项目经费中为科研人员列支绩效支出,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科技部条财司相关人员介绍。

通常情况下, 设备费、材料费、燃料动力费等科目, 是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发生的与科研直接相关的费用, 是清晰可见的;但与此同时, 为保障科研项目顺利进行, 还有一部分“看不见”的间接成本发挥着重要作用, 主要包括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 以及对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和绩效支出等科目。“改革后, 按规定明确拨付一定比例经费作为绩效支出, 把对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列到明处, 干得好, 干得不好, 现在一眼就能看到。”承担863计划项目的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段星光说:“绩效支出让项目经费管理更正规, 科研人员做事更加心安理得, 它是对科研人员的肯定。”

此外, 此次改革还大幅提高了间接费用的核定比例, 最高可达到专项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20%, 对承担单位的间接成本给予了较高水平的补偿。“做研究、出成果, 人是最关键的。”国家863计划项目主题专家、中科院研究员许光文评价说, “间接成本补偿是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据悉, 科技部近年所推行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是在广泛倾听科技人员呼声后, 在研究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科研项目支出政策, 以及总结我国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经费管理试点经验基础上, 依据科研活动规律和实际需要, 将科研项目支出科目明确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大类。间接成本补偿机制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简化预算调整程序:对研究未知性的认可

把科研活动中一些科目支出的经费调整权直接交到课题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手上, 营造更加宽松的科研环境, 是目前推行的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的又一大特点。“预算本身带有预测性, 在几年的科研中, 经费的使用很难说能够按照计划一成不变, 使经费执行更灵活, 是很有必要的。”段星光说。

目前, 许文光正承担一个支撑计划项目, 所需的大量中试设备要由课题组购买材料自行完成设计制造。“如果按照之前的规定, 执行中会面临很多预算调整的审批程序。”许文光认为, 科研具有自身的规律, 研究经费不能按照工程经费来管理, 科技部简化科研预算经费科目调整程序, 是对科研研究未知性的充分认可。

“十一五”期间, 国家科技计划课题支出预算科目调整的规定限制得比较严格, 相关支出科目预算执行超过核定预算10%且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 均需要按程序报科技部审批。这一规定虽然严格了科技计划项目预算管理, 但由于审批程序流程较长, 出现了与科研活动不确定性、探索性不相适应的情况, 科研人员反映较多。自2011年改革后, 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一直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并按照支出的不同性质和类型实施了分类管理。“这项改革目的在于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增加其经费使用自主权。”科技部条财司相关人员表示。

事实上, 根据此前颁布实施的《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 对于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等科目的支出, 课题组和课题负责人可根据实际需要提出调整申请, 由承担单位自行按规定审批, 科技部不再行使最终审批权, 而是在财务验收时加以确认。对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交流费等科目, 科技部将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管理, 原则上不允许调增, 但可以调减用于相关科研活动支出。“这样可以把更多的钱用在刀刃上。”段星光说, 简化预算调整程序, 使科研人员能够根据科研项目的实际需要更加灵活、高效的安排科研工作, 同时也减轻了科研人员的负担。

科技经费巡视检查:寓监管于服务之中

“在不断为科研人员创造宽松环境, 提高科技管理服务水平的同时, 科技部将进一步加强科技经费监督检查工作, 规范科技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科技部条财司相关人员说, 今年的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巡查工作即将启动, 将重点加强对科技计划课题承担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 以及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服务。

“推动科技经费巡视制度建设, 就是要在经费监管服务中实现关口前移, 防患于未然。”科技部条财司相关人员解释说, “在科技经费巡视检查过程中, 将重点检查课题承担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制度建设情况。目的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 能为课题承担单位提出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实现监管服务前移。”

上一篇:自然疗法消水肿下一篇:气体燃料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