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侧深施肥

2024-05-09

水稻侧深施肥(精选三篇)

水稻侧深施肥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3年在857农场试验站进行。土壤类型为白浆土,有机质32.6g·kg-1,速效氮288.92g·kg-1,速效磷15.8 g·kg-1,速效钾248.64g·kg-1,速效镁346.06g·kg-1,有效硅278.1g·kg-1,pH8.5。

1.2 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龙粳31,试验所用肥料为含氮量46.4%尿素、P2O5含量46%的磷酸二铵、K2O含量60%的氯化钾。所用机械为洋马侧深施肥插秧机。

1.3 方法

1.3.1 试验设计

试验设当地常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为对照及4个侧深施肥处理。对照(CK):按当地常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进行,基肥全层施肥;处理1:施肥与CK相同,侧深施肥(侧3深5);处理2:施肥量减少5%,侧深施肥(侧3深5);处理3:施肥量减少15%,侧深施肥(侧3深5);处理4:施肥量减少25%,侧深施肥(侧3深5),其它追肥与CK相同(见表1)。

注:侧3深5表示在秧苗一侧3cm,距地表5cm的位置施肥。Note:Side 3and deep 5mean fertilizer at the side of seedlings by 3cm and ground surface by 5cm.

当地常规施肥量和施肥比例按照N∶P2O5∶K2O=2.0∶1.0∶1.5,氮肥中基肥∶蘖肥∶调节肥∶穗肥=4∶3∶1∶2;磷肥100%基施,钾肥基肥∶穗肥=6∶4(见表3)。每处理小区面积300m2,3次重复。其它栽培管理措施同常规生产。

1.3.2 调查项目及方法

生育动态调查叶龄、株高和茎数;叶片含氮量用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叶面积采用长宽系数烘干法测定;干物质积累按常规方法进行测定;元素利用率采集全株测定;考种测产按常规方法进行,每处理考种6穴。

2 结果与分析

2.1 侧深施肥对水稻生育进程的影响

由表1可知,各处理移栽秧苗均为3.3叶,与对照比较,处理1较早返青(4叶),进入分蘖期,处理2和处理4与对照同时期返青;各侧深施肥处理较对照均提前进入分蘖盛期(5.5叶),说明测深施肥;有利于加速水稻返青,促进分蘖早生快发,以处理4增幅最大,较对照叶龄加快0.12叶,并最先进入颖花分化期(7.5叶)。

对各处理叶龄进程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侧深施肥能够促进水稻移栽后初期生长发育,利于返青,促进分蘖发生。

2.2 侧深施肥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由图1看出,各侧深施肥处理(处理1除外)前期,株高较对照有所增加,这与侧深施肥方式易于植株根系吸收养分有关,处理1前期株高与对照比较差异不明显,这与处理1未减少化肥用量,根系营养过量,导致根系避肥有关。后期各处理间株高相近,没有明显差异,说明采用侧深的方式施肥不会影响株高正常发育,造成负面效果。

2.3 侧深施肥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从图2看出,测深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其茎蘖动态变化存在较大差异,但各侧深处理较对照收获穗数均有所增加,以处理2减施基肥5%的处理收获穗数最高,为平均每穴19.88穗。处理1茎蘖总数前期增长较快,在10叶时,茎蘖总数达到峰值(平均每穴20.1穗),此后,无效分蘖开始大量消亡,茎蘖总数下降,收获穗数较对照略高,但差异不显著,说明采用侧深施肥的的方式,不减少化肥用量不利于保障穗数,其基施化肥减量应在5%~25%,具体范围应根据产量和品质进一步确定。

2.3 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各处理中,实收产量最高的为处理4(基肥减少25%),单产10 339.5kg·hm-2,较对照增加20.19%,其次为处理2(基肥减少5%),单产9 588.0 kg·hm-2,较对照增加11.46%,这与理论产量反应趋势一致。

各处理产量构成因素中,与对照比较,各侧深处理通过增加平方米穗数来增加产量,处理2与对照平米穗数差异达显著水平。各处理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通过侧深施肥可以有效增加水稻收获穗数,但对于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不会有反面的影响,进而增加产量。

2.4 侧深施肥对品质的影响

由表5知,试验各侧深处理较对照蛋白质含量有所降低,处理1降低幅度最大,为0.17个百分点,其次为处理4;此外,各侧深处理与对照比较,综合评分有所提高,综合评分最高为处理4(基肥减少25%),综合评分82.425。对精米率、噩白度和直链淀粉等指标的测定,无明显差异。

3 结论

侧深施肥有利于促进水稻移栽后初期生长发育,利于返青,促进分蘖发生,且不会影响株高正常发育,造成负面效果。

侧深施肥可以有效增加水稻收获穗数,但对于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不会有反面的影响,从而增加产量。

侧深施肥能够通过降低稻米中蛋白质含量,提高综合评分,提高品质,但对精米率、噩白度和直链淀粉淀粉等指标无负面影响。

综合生育指标、产量和品质,应用侧深施肥时,基肥用量应以处理4为宜,即基肥总量减少25%施用。

摘要:为保证水稻施肥的准确性,实现优质、高产、生态、安全的目的,以水稻品种龙粳31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水稻侧深施肥的效果及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侧深施肥能够促进水稻生育进程,通过增加平米穗数以增加产量,降低蛋白质含量,提高品质。最佳的侧深施肥方法为:秧苗右侧3cm,深5cm,基肥总量减少25%。

水稻侧深施肥插秧机应用技术总结 篇2

水稻侧深施肥是在水稻插秧的同时,用水稻机械侧深施肥将肥料按照农艺要求一次性施在稻苗根侧下方泥土中,从而实现节肥、省工、增产和减少污染的目的,同时测试水稻测深施肥机播种误差率。本次试验是通过对不同施肥量、不同施肥方式的处理,以及农户常规施肥做对照,并通过后期株高等性状指标调查,分析机械侧深施肥的肥料节约量。

2试验机型

用日本久保田NSPU-68CMD型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带测深施肥机)。此机械原理是采用机械外槽轮式排肥,驱动动力是电机,然后用配备的高压气体将肥料送入秧苗的侧深土壤中,用高压气体吹送肥料,一方面可以将排肥出口处水吹开,形成一个无水空间,另一方面将肥料送入土壤中。设计原理适用于水田。

3试验情况介绍

在试验过程中,选用的肥料有两种方案,一是应该农场普遍使用的3大肥作为试验肥料,一方面选用奥宝复合肥,试用这两种肥料的目的,就是用3大肥进行混拌后,长时间没有进行施用时,肥料是否结块而能否在该机型继续使用。二是3大肥使用效果不好的情况下,用奥宝复合肥是否可以替代3大肥进行施用,保证今后有肥料进行侧深施肥应用。

3.1试验的第1个地号

(1)试验地点。创业农场第1管理区3站,史磊,试验田面积4.56亩(1亩=1/15 hm2下同)。

(2)种植品种。龙粳26。

(3)试验机械。日本久保田NSPU-68CMD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带测深施肥机)。

(4)基肥。复混肥:3.33 kg/亩(N:16%;P:27%;K:17%);尿素:3.33 kg/亩(N:46.4%)。

二胺:6.67 kg/亩(N:18%;P:46%);钾肥:6.67kg/亩(K:50%)。

(5)分蘖肥。尿素6 kg/亩。

(6)尿素为白色细小园粒状,二胺为墨绿细小园粒状,钾肥为不规则颗粒状。

(7)试验用肥为当天人工搅拌。

(8)试验设计。

①1号、2号、3号和4号试验田所使用的肥为基肥和蘖肥,理论侧深施肥量为26 kg/亩。2号、3号和4号地插秧时间为2012年5月13日下午,1号地插秧时间为2012年5月14日上午。

②1号地。面积:0.79亩,设置测深施肥减少量为0%。

理论测深施肥量=26×0.79=20.54 kg。

实际测深施肥量=18 kg

实际测深施肥减少量=(20.54-18)/20.54=12.4%。

③2号地。面积:1.05亩,设置测深施肥减少量为10%。

理论测深施肥量=26×1.05=27.3 kg。

实际测深施肥量=22 kg。

实际测深施肥减少量=(27.3-22)/27.3=20.5%。

④3号地。面积:1.67亩,设置测深施肥减少量为20%。

理论测深施肥量=26×1.67=43.42 kg。

实际测深施肥量=32 kg。

实际测深施肥减少量=(43.2-32)/43.2=27%。

⑤4号地。面积:1.05亩,设置测深施肥减少量为30%。

理论测深施肥量=26×1.05=27.3 kg。

实际测深施肥量=17 kg。

实际测深施肥减少量=(27.3-17)/27.3=38%。

2013年5月12-14日,完成了施肥量设计以及4个地块的插秧和施肥工作,见图1。

3.2试验的第2个地号

(1)试验地点。创业农场第2管理区6站7号地,陈洪涛家。

(2)种植品种。空育131。

(3)试验机械。日本久保田NSPU-68CMD型乘坐式高速插秧机,配备(侧深施肥)插秧机。

(4)试验肥料。奥宝复合肥:(N:13%;P:17%;K:15%)。

磷酸二铵:(N:18%;P:46%)。

硫酸钾:(K:50%)。

尿素:(N:46%)。

(5)试验设计。

①对照。人工施肥,农户常规施肥量,基肥19.3 kg/亩(磷酸二铵8 kg/亩,硫酸钾8 kg/亩,尿素3.3 kg/亩);施分蘖肥尿素3.3 kg/亩。

②处理。试验地共9个处理,不设重复,每个处理采用PVC板隔离,做到单排单灌,机械插秧,采用机械侧深施肥。田间试验地示意如图2所示,各处理如下。

1池①奥宝复合肥常量减少30%,15.16 kg/亩。

1池②奥宝复合肥常量减少10%,19.49 kg/亩。

1池③奥宝复合肥常量减少20%,17.32 kg/亩。

1池④奥宝复合肥常量,21.65 kg/亩。

2池施用奥宝复合肥量21.65 kg/亩,同时加上分蘖肥3.3 kg/亩。

3池①3大肥常量,磷酸二铵8 kg/亩,硫酸钾8kg/亩,尿素3.3 kg/亩,合计19.3 kg/亩。

3池②3大肥常量+返青肥,施磷酸二铵8 kg/亩,硫酸钾8 kg/亩,尿素3.3 kg/亩,分蘖肥施尿素3.3 kg/亩,合计22.6 kg/亩。

3池③3大肥常量减少10%,施磷酸二铵7.2 kg/亩,硫酸钾7.2 kg/亩,尿素2.97kg/亩,合计17.37 kg/亩。

3池④3大肥常量减少20%,施磷酸二铵6.4 kg/亩,硫酸钾6.4 kg/亩,尿素2.64 kg/亩,合计15.44 kg/亩。

插秧时间为2013年5月14-15日上午完成。

备注:南北保护行各1.8 m

4生产管理情况记录

从5月20日,按设计要求,部分设计池田进行了施用分孽肥。

6月4日左右,进行了防虫施药处理。

6月20日进行了穗肥施用。

6月29日进行了第1次防稻瘟病防治处理。

7月12日进行了第2次防稻瘟病防治处理。

7月25日进行了第3次防稻瘟病防治处理。

5收获

到9月29日,水稻经过全过程生长,达到收获状态,使用半喂入收割机进行收割,采取灌袋方式,每个测试地号在标注所收获的水稻。进行当场称量。可以说,非常准确直观。现将测试的经过计算后,列表分析实际产量。

从表1中测得的实际产量看,对比常量施肥的产量是675.7 kg,而应用0减肥(实际施用中减量为12.38%)测量的实际产量达到715.6 kg,增产近40kg。减量10%(实际减量为17.92%)的实际产量与常量施肥产量相当。减量20%(实际减量为26.31%)产量只比常量施肥产量少31 kg。但是,减量30%(实际减量为36.54%)相应减产为101 kg,也就是说,实际应用中,超过减量30%以上的肥量,没有增产效果,反面减产15%左右。试验数据为今后实际应用确定了方向。

从表2中可以看出,应用奥宝复合肥常量与普通3大肥施用区别不算太大,但是减量施肥影响产量,差别较大,而且应用蘖肥与不施用也有差别。

6试验结论

6.1结论

(1)应用高速插秧机带测深施肥机施肥,有增产效果。

(2)应用3大肥混拌,没有进行长时间待用,是否结块而影响施肥效果,没有试验。

(3)应用奥宝复合肥进行机械侧深施肥,肥量上还要继续进行试验。

(4)今后大量应用推广侧深施肥机,将会给传统3大肥使用带来影响,而奥宝复合肥或者其他品种的复合肥将会在肥量上进行试验施用。找出最佳含量配比。

(5)通过测试这种施肥方式,能够检验这种施肥装置在本地区及施肥特点是否适应和满足要求。

(6)通过2013年的测试可知,不施用分孽肥,就能满足水稻生长前期的肥料吸收要求。

(7)通过这种测试,可以在原来施肥的水平上,减量20%仍可满足水稻生长需要,这对节约肥料、降低成本和提高单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8)通过这种水稻侧深施肥试验,可以看出肥料利用的最大化。因为侧深施肥的部位及量集中,在水稻扎根后,肥料即可被吸收,比原来的施用方法更能充分利用肥料的效能。

6.2不足之处

(1)取消了第1次施肥程序,在插秧中等于1次施肥带插秧,增加了插秧的作业时间,降低了插秧的效率。

(2)肥料测试当中的施肥量调整较精确,必须有专业人员进行调试,要求较高,推广应用中需要进行专业培训,并集中进行调试,现场应用中还要进行实际调试才能满足施肥要求。

(3)原来高速插秧机增加1套施肥装置,机械投资加大,原有机型及新技术推广将会有阻力,且此施肥装置的价格没有确实,价格高了推广有困难。

(4)2013年测试试验中,由于测试面积小,田块试验太复杂,项目多,难以看试验的实际效果,准确度相应受到影响。

(5)对比田块的插秧时间并不是同期进行插秧,因此对生产各方面有一定影响效果。

(6)农业部门对测试试验的其他项目没有测试记录,造成这次测试结果有些不足,不丰满,不全面。

备注:南北各有1.8 m宽保护行,每个处理之间设置屏障,以防肥量混杂,第1个池子西侧两行秧苗作为保护行,产量不计算在内。

摘要:2013年,黑龙江建三江管理局农机局在创业农场进行久保田高速插秧机带侧深施肥试验。经过近1年的试验,在9月27日进行收获对比,从而得出具体的试验结论,现将试验情况及结果进行表述。

玉米一次全量侧深施肥田间试验 篇3

关键词:玉米,一次全量侧深施肥,产量,效益

多年来, 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着严重的基肥浅施、追肥表施现象, 造成化肥浪费, 且利用率低[1,2,3]。通过进行玉米一次全量侧深施肥田间试验, 研究其对玉米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并验证深施肥的效应, 从而实现提高肥料利用率, 减轻劳动强度, 达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分别设在沙河镇的前桑村和魏家村, 土壤类型为壤质黄土状潮棕壤, 中淀暗黄土。试验地地势平坦, 保水保肥性能较好。

1.2 试验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为东单60。供试肥料为湖北洋丰复合肥 (含N 27%, P2O516%、K2O 9%) 、二铵、氯化钾、尿素。试验配套机具:宁波17.64k W拖拉机, 实丰牌2DQ-2侧深施肥播种机。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 即一次全量侧深施肥和常规施肥 (CK) 。采取大区对比试验设计, 面积为66.7m2, 2次重复。作业垄距57cm, 株距43cm。

1.4 试验实施

玉米一次全量侧深施肥施湖北洋丰复合肥600kg/hm2, 随种一次施入;常规施肥施二铵150kg/hm2、氯化钾150kg/hm2作为基肥一次施人, 7月5日当地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450kg/hm2。4月17日播种, 5月25日出苗, 田间药剂灭草等农事活动同其他生产田。9月22日收获, 试验区单打记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次全量侧深施肥对玉米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玉米生长期田间调查发现, 一次全量侧深施肥处理的玉米, 其田间长势明显好于常规施肥, 表现为作物植株高大, 叶片颜色较深, 生长旺盛, 没有脱肥现象, 并且活秆成熟。对玉米产量及产量结构调查表明, 一次全量深施肥比常规施肥在产量及产量结构上有明显差异, 表现为空秆率降低5~7个百分点, 穗粒数增加85.1~126.4粒, 百粒重增加0.5~1.6g, 玉米产量前桑村增加585kg/hm2, 增产6%;魏家村增加645kg/hm2, 增产7% (见表1) 。

2.2 一次全量侧深施肥对玉米生产效益的影响

采用2DQ-2侧深施肥播种机播种, 用种量在30.00~33.75kg/hm2, 比其他播种方式少用种3.75kg/hm2, 若以玉米种子价格12元/kg计算, 可节约资金45元/hm2。田间观察发现, 2DQ-2型播种机播种的玉米苗粗、壮、阔, 比其他形式播种的玉米高。分析其原因, 主要是水肥单株独用, 比多株利用大有优势。试验测产结果表明, 可提高产量6%~7%, 平均增产615kg/hm2, 按市场价1.3元/kg计算, 增收799.5元/hm2, 上述2项合计可增收节资844.5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玉米一次全量复合肥侧深施较常规施肥有增产趋势, 前桑村试验点增产585kg/hm2, 魏家村试验点增产645kg/hm2, 分别增产6%、7%。沙河地区的农田土壤通透性较好, 地势平坦, 无内涝现象, 笔者认为玉米一次全量侧深施肥在该地区是可行的。但在排水不良、容易发生内涝现象的地块, 化肥容易流失, 作物生长后期将出现脱肥现象, 可采取其他种植方式。

应用2DQ-2型侧深施肥播种机, 可节省种子3.75kg/hm2, 实现深施肥, 充分提高水肥利用率10个百分点以上, 单株独用, 苗齐苗壮, 提高玉米产量600kg/hm2以上;还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劳动强度[4,5,6]。对促进地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系列化和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雁航.玉米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种业导刊, 2008 (1) :25-26.

[2]王灵骄, 喻美玲.安顺市玉米施肥现状的调查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10) :84-85, 88.

[3]战秀梅, 韩晓日, 王帅, 等.应用“3414”肥料试验模型求解春玉米施肥参数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 2009 (1) :51-54, 63.

[4]刘洋, 杨洪泽.玉米施用氮肥加长效剂全量侧深施肥试验研究[J].杂粮作物, 2002, 22 (5) :289-290.

[5]王久增, 豆修昌, 刘金春, 等.玉米高产栽培施肥技术[J].种业导刊, 2007 (8) :27.

上一篇:制订方案下一篇: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