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双重生活

2024-05-04

伦敦的双重生活(精选五篇)

伦敦的双重生活 篇1

“雾都”、“阴霾”、“昏暗”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着中常常出现。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的开篇就细致描述了伦敦的雾, “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 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进入20世纪中期, 英国人为摘掉“雾都”的帽子, 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努力治理空气污染。

减少居民取暖煤炭使用

20世纪中叶, 由于英国还没有进行“去工业化”, 大批的工业企业和居民家庭需要大量使用煤炭发电和取暖, 致使伦敦煤烟排放量急剧增加。1952年持续4天的“烟雾”竟然造成1万多人死亡, 这一惨案使英国政府和人民惊醒, 他们意识到必须在改善空气环境上下大力气了。英国于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清洁空气法》, 并逐渐实现了全民天然气化, 停止了燃煤, 并逐步将重工业设施迁出伦敦城外。

限制私家车, 发展公共交通

随着时代发展, 交通污染已取代工业污染, 成为伦敦空气污染的首要来源。英国政府出台一系列举措对小汽车尾气排放进行严格限制。2003年, 伦敦市政府出台了“堵塞费” (Congestion Charge) , 由此获取的收入则完全用于改善伦敦的公交系统。此外, 伦敦还规定不向对环境污染较严重的车辆颁发执照。为了进一步减少污染, 伦敦一直大力发展地铁、公共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 以减少私家车的“刚性需求”。

建节能办公楼, 用新型能源

伦敦有21%的空气污染物来自于建筑物的取暖需求。为此, 伦敦政府通过建立节能写字楼、提高现有建筑能源利用率、利用新能源等方法减少此类污染。

伦敦的双重生活 篇2

小的时候猜过一个谜语,大概好多人也猜过,谜面说是“古屋”,射一位中国现代作家。谜底也不难,稍微知道点中国现代文学常识的人都能马上反应过来:古者,老也;屋者,舍也。古屋,不就是“老舍”吗?

因为老舍这个名字是如此“古旧”,加之日后读他老人家的小说《离婚》、《骆驼祥子》,全是地道的北京话,讲的又是地道的北京人和事,于是便形成了一个印象,这位现代小说大家,定然是牢牢扎根北京的土著。然而,后来却知道,这位“古旧”的`老舍先生早年在伦敦生活了好些年,倒是正经八百的海归。

“从1924年的秋天到1929年的夏天,我一直在伦敦住了五年。”老舍先生自己说,那些年里,他除了偶尔的旅行,大部分时间都在伦敦。

老舍有篇非常微型的小说,就叫《旅行》。里面描述了三位留英中国学生的一次旅行:一天到晚惦记着睡觉的“老舍”、被老方嘲笑为“外交狗”的老辛和被老辛嘲笑为“科学牛”的老方。这里面“老舍”的特点是什么事儿也不想干,尽想着睡觉。是不是作者自己的自叙传呢?这也不好说。不过老舍写过一篇回忆文章《东方学院》,讲起当年在伦敦时期的工作——在伦敦大学的东方学院教授中国语言。那个时候,东方学院的方法是学生要学什么,老师就得讲什么,因此,老舍有一回遇到一个英国医生,要求他教他点中国医学,他也没办法,只能拒绝。

在东方学院的生活,老舍先生大概对这里的图书馆最为满意。一方面,在这个图书馆里,藏有不少东方学术的书籍,还有些中国书。另一个方面,东方学院一年中倒有5个月是假期,假期里图书馆是开放的,老舍可以在这里进行自己的写作。他最早期的几部中长篇小说,比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大部分都是在这个图书馆中写的,不少也是讲伦敦的华人生活,比如《二马》,老舍写几段就拿去读给北平人祝仲谨听,看句子是不是顺当、字眼是不是妥当,写完了他再寄回给国内的《小说月报》。因此,这个图书馆也可以说是见证了一位中国现代小说大师的最初成长。

也难怪,老舍后来回国之后还有些怀念东方学院图书馆里的岁月——“学院是在伦敦城里。四外有好几个火车站,按说必定很乱,可是在学院里并听不到什么声音。图书馆靠街,可是正对着一块空地,有些花木,像个小公园。读完了书,到这个小公园去坐一下,倒也方便……哼,希望多咱有机会再到伦敦去,再在这图书馆里写上两本小说!”

双重性格的伦敦 篇3

“我走过每条独占的衔道,徘徊在独占的泰晤士河边。”这条英国最长的河流上绵延流淌着诗人布莱克的孤独悲伤。庄严典雅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历经风雨,见证了自1066年起历代君王的加冕,也成为达尔文、牛顿和丘吉尔等历史名人最后的安息之地。绿荫森森的绿地公园在16世纪“身份尊贵”,为英国王公贵族的狩猎场,如今虽已对公众开放,世人也只能从众多历史文献中窥见皇家池塘的原貌。

但凡提到这个真正拥有迷人皇室风范和贵族气度的欧洲国家,人们脑海中涌现出的莫不过是“端庄、绅士、严谨”这类词,指望和初识的英国朋友像美国人那样勾肩搭背?这可不行,皆因这里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随着今夏伦敦奥运会即将点燃全世界体育爱好者的热血和激情,一向以严谨刻板著称的英国人也“疯狂”了,从矗立在奥林匹克公园里比自由女神像还高22米的“扭曲塔”就不难看出英国人不安分的血液。这座由英国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公司大手笔出资223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4亿元)打造的“疯狂”建筑,高约114米,堪称奥林匹克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它造型似轨道交织,边缘似刀刃,如此扭曲的钢筋“身躯”下包含了1个观光平台、1个螺旋楼梯、1个升降电梯和1个饭店。正如此塔设计师所戏称:“我好像是唯一一个从未怀疑过我们会开建这座高塔的人。”一本正经的英国人玩性大发起来,也是天马行空十足可爱。

与这一“疯狂”行为相比,有奥林匹克公园“跳动的心脏”之称的奥林匹克主体育场——“伦敦碗”,一反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鸟巢”的后现代设计风格,外观造型别致古朴,形如凹陷的汤碗,低调的大地色外墙面更是掩盖不住的温和典雅。在这附近,不乏上班族晨起慢跑,滑板爱好者、业余自行车运动员在此锻炼,崇尚体育运动的良好氛围素日就已养成。

四年一度的等待,除了网球、足球、花样游泳、体操等各大赛事,风格诡异的“扭曲塔”、精彩盛大的开幕式表演,都给了全世界为伦敦疯狂17个日夜的充足借口。

饮食男女的传统半日食

在英国留学的朋友总是对绵绵多雨的阴霾天气诸多抱怨,待在伦敦一年多,习惯了中餐热汤热菜的朋友依然对英国人的午餐冷食颇有微词:“几根冷冰冰的薯条,几片成色不佳的香肠,再加一个汉堡和一杯饮料就是一顿午饭,哪有我们中国人午餐油水丰厚。”

纵然在我们看来味道再不济,英国传统的街头小吃一一炸鱼和薯条,依然是当地人在快节奏生活中的午餐首选。乘地铁至Covent Garden(考文特花园)站下车后步行十分钟,便可看到Rock&Sole PIaice醒目的绿色招牌,虽然价格并不“亲民”,但香脆不腻的薯条和拥有7种口味可选的酥脆炸鱼份量十足,延续了正宗英式口感,店内提供的传统的英国太妃糖浆布丁和绿豌豆泥,也成为游客品来此一游的“加分项目”。

午饭后的快节奏生活消耗着高速运转的创造力,下午3点-4点左右的下午茶时间倒是让人享受了短暂抽离而出的欢愉。源于维多利亚时期公爵夫人安娜贝德芙七世热衷聚众“八卦”的英式下午茶,风靡一时,如今已经演变为一种简化仪式的社交文化,高档优质茶叶、精致银质餐具、美味丰盛茶点已经成为下午茶传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1707年,Fortnum&Mason(福特纳姆一梅森)食品杂货店一开张就凭借其优秀的茶叶品质在贵族圈内饱受好评。1863年,威尔士亲王更是为Fortnum&Mason颁发了皇室认证,一举奠定其在食材供应界的“贵族地位”,Fortnum&Mason也一跃成为英国皇室的御用品牌。300多年后伫立在181Piccadilleyl,London W1A 1ER,透过窗明几;争的橱窗,依然可以看到高级的骨瓷茶具和纯银刀叉在阳光折射下透出的淡淡光斑,还有那一排排摆放于货架上装在长筒罐子里的茶叶,贴上牛皮纸标签的手工果酱,玻璃罐头里的琥珀色浓稠蜂蜜、红得发紫的桑葚汁,穿梭于人流之中身着燕尾服的店员…--一座百年老店,入眼却是满眼生机勃勃。

随着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的夜也打开了伦敦人忙碌一天的好胃口。对这座颇具包容性的古老城市来说,风情各异的各国料理才是Dinner时间的“重头戏”。Randall&Aubin是伦敦颇为知名的一家海鲜餐厅,一览无遗的开放式厨房内随时可见高帽厨师忙碌的身影,品尝奶油芝士焗龙虾和罗勒西红柿汤之余,眼神大可随意游走于高挺帅气的厨师之间,享受美食与帅哥相伴之乐。

位于Langham PIace的Ozer则是一家拥有舒适露天座位的土耳其餐厅于2007年成为大名鼎鼎米其林餐饮指南的“座上客”。香气扑鼻的碳烤羊肩、中东风味的鸡肉料理一度在FACEBOOK上赢得诸多赞誉,更被网友戏称“LoveIvfood and good service”。酒足饭饱之余,开心果细丝酥、搭配玫瑰冰激凌的牛奶布丁等甜品,也为游人在伦敦街头体验土耳其风情提供了一个最佳选择。

皇室平民共享的艺术之道

被称为“坏孩子”的亚历山大,麦昆,凭借其别出心裁的性感设计在时尚界掀起一波波风潮;著名摄影师爱丽森·杰克逊则以拍摄女王端坐马桶,布什与赖斯的亲热瞬、司等名人“私密照”而名噪一时……伦敦人的身体里就像住着一个小顽童,散发着对艺术、设计等创作领域天生的敏感而热情。

拥有英国博物馆、皇家艺术学院、伦敦设计节和无数的创意集市的伦敦,面对世界各地前来朝圣的年轻人,总会给予他们寻找梦想的机会。

创建于1768年的Royal Academyof Art(皇家美术院)在伦敦久负盛名。创立之初,英王乔治三世邀请了近百位院士推广油画、版画、雕塑和艺术作品,日前已经逐渐演变为私人艺术展馆,由众多在艺术和建筑领域享有盛誉的学院会员负责运作。站在皇家美术学院的广场,各种不同规模的主题展览总能让你感受到这个国度浓浓的艺术氛围,一年一度夏季展览的“邂逅”更是此趟艺术之旅中不可错过的风景。

近距离接受欧洲古典艺术熏陶之后,不妨搭乘地铁至Covent Garden站,看看街头艺术的代表地标CoventGarden(考文特花园)。中世纪的Covent Garden曾经是僧侣的菜园,随着时代变迁,已经发展成为融合古典与现代特色的文艺活动观光区。方块红砖、玻璃和钢铁所构筑的CoventGarden(考文特花园)青春洋溢,棕色鬈发的小提琴演奏手旁若无人地拉着小提琴,画家专心致志地用笔勾勒出路人的轮廓,打扮成福尔摩斯的雕塑突然向你伸出了双手……早在17世纪就成为Covent Garden标志之一的街头艺人,依旧让这条街道荡漾着此起彼伏的欢笑。

位于Covent Garden中央建筑中庭和广场南侧的Apple Market&JubiIeeMarket(苹果市集与朱毕利市集)也是考文特花园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苹果市集绿框透明玻璃屋顶下,纯银首饰、花式玻璃器皿、瓷器、手工蜡烛、木制玩具、古董收藏品的摊位前人头攒动,把玩一个个做工精艮的小玩意儿,沉溺于讨价还价之间的“淘宝”乐趣中,逛市集的意义大概不过如此。朱毕利市集成立于1975年,以足球纪念品、古董和“二战”纪念品、老剪报等藏品为主。随便推门步入一家店,撞见满墙的泛黄旧照、印刷海报,不经意间便勾起对那个时代的回忆,兴致大发的店主,兴许还能滔滔不绝讲上一段旧物背后的历史故事。

古典与现代、静谧与动感、高雅和市井,伦敦性格的界限人为的雕琢下变得模糊不清。人人都在艺术光环的笼罩下懂得理解和品味美好,这便是伦敦想要与世人分享的艺术之道。

伦敦的双重生活 篇4

一、教育公正:学校生活的首要伦理

公正, 简言之, 即公平、正义。公平是正义的合理性前提, 正义是公平的目的性归宿。公正是社会伦理规范和个人道德品质的综合, 可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社会层面上, 公正即是社会通过其制度安排与价值导向所体现的公正合理的伦理精神与规范程序;人际关系层面上, 公正是指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公正相待的社会伦理规范;在个人德性层面上, 公正是一种公正无偏的正直品格。[1]与社会公正相对应, 学校生活的教育公正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 规范和保障教育教学秩序的制度必须对全体师生都客观公正; (2) 对待处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的伦理规范应当与社会公正的原则相统一; (3)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同学生对待教师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评价应当公正。

作为现代人生活必经之路的学校教育, 其公正性不仅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也是学校生活价值理性的诉求。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人, 教师对教育承担着主要义务和责任, 学生则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使命。在学校生活中, 教师与学生是教育公正的执行者和受益者。但在学校教育中, 学习是所有问题的中心, 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成才是学校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最显著特征。教师作为社会成员, 其生存和发展需要社会公正。学生在学校生活, 更多的是需要教育公正。因而, 学生生活中的教育公正应当是学校和教师恪守的首要伦理原则。

二、学生生活:呼唤学校生活的教育公正

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并有发展需要的个体的集合。正因为如此, 他们才成为学校的主体, 进入学校接受教育, 将主要精力用于学习, 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个性, 实现生长和发展。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他们和一般人一样, 有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等不同层次的需要。[2]他们拥有独立的社会地位, 依法享有生存、受教育、受尊重和安全的权利[3], 以满足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正当需要。学生处在学校当中, 学习是主要的生活或生活方式, 但不是生活的全部。学生生活不是学习平面, 而是与学习交织在一起的生理成长、情感丰富、精神和心理磨砺、人格尊重等多方面的立体画面。接受教育的过程是需要被满足的一种过程, 这种过程仅包含着课堂的知情行意和学生自我学习权利的满足。其他诸如体育运动与健康、社团活动与兴趣爱好等各方面则与和同伴相处、师生交往等人际伦理规范紧密相连。这样, 不能再用对待学业成绩那样, 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去对待本身就存在差异的不同学生。

学生呼唤学校生活的教育公正, 这同自身的生长和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然而, 学校是社会的延伸, 或多或少会受到社会不公的负面影响, 进而滋生诸多学校内的教育不公和心理失衡。学生生活方方面面的事务评价, 最终都要通过教师, 特别是班级管理的责任人———班主任教师的一一确认。学生生活所呼唤的学校教育公正能否得到实质性的尊重和维护, 学校不公正现象的减少和剔除都将方向指向了班主任教师。

三、班主任工作:守护学生生活的教育公正

班级组织是学生学习、交往和生活实现的最基本场所, 是学生在学校成长的重要环境。学生在学习中会同各学科教师之间形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在共同的学习与生活中形成同班学生间的彼此学习且相互竞争的生生关系, 在与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精神文明发展趋势及班级文化氛围建设中形成班主任教师互为教育的师生关系。学校教育从人际伦理上形成了这样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在不同关系的交互中, 出现了不同表现、不同程度的教育不公正、甚至教育失衡的现象。例如学生会因个性差异和学科学习不平衡产生对学科教师的多元评价, 学科教师亦会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业表现和学业成绩表现出迥异的教学态度, 甚至对个别学生形成不公正的质性评价结论。学生在班级及其延伸范围 (如宿舍) 内的相处和竞争中, 因生活方方面面的事务容易引发各种事端, 其处理也可能引发不公正。

班主任作为学校在班级的代言人和班级组织的首要责任人的双重角色, 在维护教育效率和学校利益的过程中, 应坚持公正原则, 以尊重教育的神圣性。而在教育中要秉持公正, 则要依据不同实践而慎重权衡。总之, 学生对学校教育公正的呼唤在某种意义上也体现了社会良知和家庭心愿。要实现学生学校生活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体验, 要求处于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核心位置的班主任教师在工作中坚持教育公正的信念并用行动付诸行动和实践。班主任工作中坚持教育公正的信念, 不仅是班主任在自身道德上具有公正无偏的正直品格, 更需要社会层面和人际关系层面的公正对待。班主任作为与学生“面对面”相处的最重要的教育工作者, 需要得到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之间的不同结构中体现出来的各种资源分配上的公正满足。[4]在学校教育公正的实践中, 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 客观对待, 一视同仁

当前社会各种非道德甚至反道德的不良习气渗透到了教育领域, 对学校教育公正产生极大威胁。如请客吃饭、送礼乃至行政部门权力的不良影响使得部分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态度有失公正。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 但每个学生都需要发展, 且发展的方面和方向都有不同。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公正的最高执行者和守护者, 既要客观对待教育外部可能影响教育公正的复杂事务, 更要在妥善处置之余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 保证每个学生发展的客观公正。

2. 是之为是, 非之为非

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生长过程。这一过程充斥着各种收获的喜悦, 也伴随着难以避免的“得不到”的痛苦, 乃至因年少轻狂或一时冲动而引发的大小“战争”。成长的路上, 错误是在所难免的。班主任会经常处置班级内部或与其他班级之间引发的各种违纪、犯错的学生。没有永远不犯错的孩子, 也没有一直就违纪、犯错、只干坏事的孩子。坚持“是之为是, 非之为非”的原则, 就是班主任在处理学生违纪和犯错后, 不能先入为主, 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犯错误的学生, 而是看到学生犯的错误, 即所谓的“对事不对人”。

3. 权衡效率与公正, 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标

学校内部的各单位之间也有竞争和评比, 教师群体中的各科室、教研组如此, 学生所处的各年级、班级更是如此。特别是涉及班集体荣誉和各种成绩评比方面, 班主任对待不同学生的行为表现就存在着效率与公平哪个优先的问题。每个班集体和每个学生一样, 都有着不同的优势和特色。班主任工作既要注重涉及班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荣誉, 也要关注不同学生在不同活动中自我表现的渴望和需要。各种活动与评比, 总有成败与排名先后。无论是以效率优先来保证成功或排名靠前, 还是以公正优先而导致失败为代价, 班主任都要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黔敏.公正:教育内在的伦理追求[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 (2) .

[2]李铮, 姚本先.心理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英国伦敦大学校园生活环境 篇5

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是一所位于英国首都伦敦的公立联邦制大学,于1836年由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国王学院合并而成,并获颁皇家特许状,创立之初是各成员院校的考试机构,经过177年的扩张,已发展成为包含18个独立自治的学院和10个研究所的巨型联盟,旗下学院都有独立的大学地位和高度的自治权,它们独立招生,独立排名,有四个学院独立颁发文凭。立思辰留学360介绍,除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国王学院等四所多科系综合学院外,其他14个学院规模较小,术业专一,有明确的学术分工和研究领域。其中,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负责社会科学;伦敦商学院负责MBA教育;皇家音乐学院负责音乐;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和考陶尔德艺术学院负责美术;圣乔治医学院、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皇家兽医学院是三所各有所长的医学院;海斯罗珀学院则是一所有400年历史的神学院。

校园环境

图书馆

议事大楼图书馆是英国最大的图书馆之一,馆藏图书200万册,其中包含1851年之前出版付梓的文献12万册,学术期刊5295种,原始手稿1000份,论文17万份。所藏书目主要涵盖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领域。对所有成员院校师生开放。

除议事大楼图书馆外,伦敦大学各成员学院和研究所皆有各自的图书馆。伦敦大学学院(UCL)拥有大小16个图书馆,总藏书量达150万册,为各学院之最,藏书中不乏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原本等珍贵文献。

学生会

伦敦大学学生会(ULU)是伦敦大学跨学院的庞大学生组织,也是各成员学生会的总会(umbrellaorganisation),会员人数达12万人,是欧洲规模最大的学生会。其宗旨是为各成员学院学生提供文化交流、娱乐休闲和体育运动服务。位于伦敦市中心Malet Street的七层楼高的学生会总部大楼内设有酒吧、餐馆、健身房、游泳池和音乐厅等设施,供全校学生使用。

2013年5月,由于发动学生举行游行示威抗议高昂学费触怒校方,ULU已被校方以投票率过低为由降格为非政治团体,停止对其拨款,剥夺投票选举权,本质上将不再存在,降格决定从2014年起生效。

宿舍

上一篇:节日与节气下一篇:课前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