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软件

2024-04-30

化学软件(精选十篇)

化学软件 篇1

一、计算机在化学教学中的适用范围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化学教学中, 尤其适用于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内容, 例如原子核的组成、电子云、核外电子的运动、分子的结构、构型和构象、化学键的形成、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等, 适用于模拟实验难以操作、危险性大或反应现象不明显的内容。

二、化学教学中常用的计算化学软件

计算化学软件作为化学化工领域中最常用的工具, 无论在科研或者教学中都担负着重要的作用。化学教学中通常应用到下列软件:

1. ChemDraw

ChemDraw软件美国CambridgeSoft公司推出的一款优秀的商业化化学软件ChemOffice中的模块之一。ChemDraw中存贮了大量的分子结构图形、原子轨道、分子轨道和电子云图的图形, 在化学教学中主要用于绘制有机分子结构式及反应方程式等, ChemDraw中的实验装置绘制模版则是绘制反应流程及实验仪器装置图的重要工具。

2. Gaussian

Gaussian程序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量子化学计算软件之一, GaussView是Gaussian的图形用户界面, 其主要功能是可以很方便而精确地作出各种原子、分子及过渡态的空间结构。和一般化学作图软件相比, 它更加专业和精确, 可以直接让学生观察了解各种物质的键长、键角、电子云分布等微观结构以及分子内部的各种振动。

3. Materials Studio

Materials Studio软件包是Accelrys公司开发的, 是常用的分子设计和模拟软件, 可进行量子力学、分子力学、分子动力学计算。Materials Studio软件包功能非常强大, 主要由这样几个模块组成: 构造分子; 优化分子结构; 研究分子反应; 观察轨道和电子图谱; 研究分子动力学。

Materials Studio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分子的构型与结构参数, 通过对分子的结构进行分析, 运用所得的结果来解释或预测化学反应的性质。除此之外, 也可以计算出分子的静态性质,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预测化学反应的位置、说明化学反应的途径和机制、解释分子的动力学行为等, 在教学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1) Materials Studio在晶体结构教学中的应用

在化学中, 晶体的结构和对称性是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 主要原因是该部分涉及三维空间变换, 单纯板书式教学对学生的理解作用不大。利用Materials Studio的建模功能, 可以方便地建立各种晶体的三维模型, 直观化地展示其结构和对称性等特点。图4是面心立方NaCl在不同视角下的晶体结构图, 我们可以直接得到NaCl的晶体结构, 同时可以看到NaCl是立方密排晶格 ( ABCABC) 。

此外, 点击菜单build中的symmetry还可以得NaCl晶格的原胞。同时, Materials Studio还允许自由的创建晶体结构, 只要已知空间群类型、晶体结构参数和元素类型, 我们就可以任意的创建晶体。如果按下Find Sym- metry选项, 便可看到已找到的NaCl晶体的对称性为FM - 3M, 在教学中展示这种效果, 能使学生容易理解晶体的对称性的类型。

( 2) Materials Studio在电荷密度教学中的应用

在讲授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过程中, 常常提到原子电荷分布情况及对物质化学性质的影响。Materials Studio中原子电荷显示功能, 使电荷分布一目了然。以Si来作为示范, 在Volumetic Selection中, 选择显示total e- lectron density, 会将场给显现出来。这个场是电子在空间中的分布, Isosur- face则是显示出等位面。这里将电位以颜色来区別其高低, 在等电位密度中做出电位高低的图, 可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极性。

( 3) 原子轨道显示在教学中的应用

Materials Studio可以轻松地对各种原子轨道能量进行计算并获得其空间图像。利用Element可以调出一个元素表, 可以直接选择元素, 例如乙烷, 在工具列中, 选取CASTEP的计算套件计算原子轨道, 在Task中选择Energy, 它在计算基态能量之后, 就可以分析原子轨道了。

三、结束语

使用最新的化学计算软件, 采用新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 直接在屏幕上显示三维构型, 同时可以任意旋转操作, 使同学们的兴趣大增, 而且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动画模拟, 使得微观抽象的知识点更具体形象化,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守绪.计算机技术在化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0, 12 (4) :119.

[2]任萃毅.介绍一个新型的化学软件包-CS Chemoffice 2000[J].化学教学, 2001, (3) :34.

[3]叶国东.量子化学软件Gaussian应用于无机化学教学[J].广东化工, 2010, 37 (4) :220.

[4]闫秀芬, 林生领.量子化学软件在结构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考试周刊, 2011, (70) :203.

化学软件 篇2

18世纪后期,法国科学家拉瓦锡(Lavosie)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揭示了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定律.自那时起,化学正式成为一门科学.到20世纪初,化学的四个分支学科已趋成熟,大学化学系相应地开设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四大主干基础课程.但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30年代化学学科在整体上曾面临着被近代物理学所吞并的危险.曾被人称为“神来之笔”的狄拉克(Dirac)的著作中称“整个化学都包含在薛定愕方程内”.这种唯理性的思潮也在化学教科书中得到充分体现,其代表是用年代出版的由鲍林(Paulin)编著的普通化学.然而化学家们并没有困惑在理性的樊篱中,他们借助于近代物理学的进展,通过各种波港方法,在认识原子、分子和晶体结构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化学学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化学在发现与合成新的元素,分离、提取与合成新的化合物,开发与综合利用天然资源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但是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化学学科对自然科学最具有深远意义的贡献是促进了分子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的诞生和成长.唯一的遗憾是,化学的这种贡献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自身的地位,或者可能模糊了自己在自然科学中的界线.不久前,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C& EN)杂志邀请美国一些著名化学家展望2023年(这一年是该杂志创刊100周年)化学学科面貌,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是:什么样的研究将主宰美国化学会志(JACS)?哪里是从事化学研究的最佳场所?是大学里传统的化学系,还是结构生物系或材料科学系?化学研究由谁资助?大学还会有化学系吗?虽然与会的专家们充满信心和希望地回答了上述问题,但是担负着培养跨世纪优秀化学家光荣任务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呈上怎样的答案呢?

大胆的化学教师已经提出要对已沿用了一个世纪的四大化学基础课体系进行调整,不满足于照本宣科的化学教师已积极地把人们关心的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等问题引入化学课堂和教材.化学教材越来越新,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求新、求变一时成为大学化学教学改革的主流.可是在另一方面,报考大学化学专业为第一志愿的人数仍在减少,大学化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随着课程的进行呈衰减趋势的百分比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看来我们在大学化学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对化学价值的认识.但是对于价值的判断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近在材料科学中我国科学家做出的一项一流成果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人工合成金刚石.他们将四氯化碳与过量金属钠反应生成了非晶碳的金刚石.这一反应的化学基础实际上是卤代烃与金属作用制备烷烃的伍兹(Wurtz)反应.可是在一些新的有机化学教材中,伍兹反应因为过于陈旧已在删除之列.由此,我不由得想起胡亚东先生一年前在“漫谈学科交叉”一文中对于何谓“老”、何谓“新”的富有哲理的一番话.我自己投身于化学研究也与一个“老”的故事有缘.我念大学时,俞汝勤先生为我们讲授离子交换概念时曾为我们讲述一个有趣的圣经故事:摩西(Moses)率领以色列人安全通过荒野创造的一个奇迹.摩西把一种树枝投入Marah地区的苦水中时,水竟变甜了.那是因为树枝上的氧化纤维素与苦水中的电解质发生了离子交换反应,使水变得可以饮用了.后来,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又上图书馆查到信天翁鸟是地球上唯一饮用海水的动物.乌嘴里有一种腺体,能不停地凝固海水中的盐.我们甚至幻想发明一种基于这种腺体的离子交换工艺来生产淡水.大学的求学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但老师们努力唤醒我们对化学的兴趣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世界在变,人们的价值观也会变,人们的兴趣也会变,但是科学的本质不会变,化学的核心知识一定会以某种方式得到传授、提高和保留!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应当追求这种不变的精神.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主任李巴德(Lippard)先生在接受C & EN执行编辑采访时指出:“化学最重要的是制造新物质.化学不但研究自然界的本质,而且创造出新分子、新催化剂以及具有特殊反应性的新化合物.化学学科通过合成优美而对称的分子,赋予人们创造的艺术;化学以新方式重排原子的能力,赋予我们从事创造性劳动的机会,而这正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媲美的.”我在想,李巴德先生这段话的内涵可不可以作为我们大学化学教学中应当追求的那种不变的化学精神呢?

化学的勉力在于创造.化学家能够利用人工方法合成出许许多多具有特定功能和性质的并符合人类需要的新分子,所以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R.B.Woodward教授指出“化学家创造了一个新的自然界”.这说明除“上帝’创造的自然界之外,化学还造就了一个远非自然界已经有的新世界,以此来造福人类.当今新的化合物数量增长速度很快,时至2000年,化合物的总数已超过2000万种,可想而知,化学知识的激增远甚于其他学科,这对高等学校传统的化学教育具有挑战性.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只采取删繁就简、削枝强干或教材体系的重新组合是不够的,也不能满足于引入一些化学前沿和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高等学校的化学教育要强调重视基础,但要改变过去那种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能力的培养的教育思想.应该通过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观察事物和分析信息的科学的思维体制,增强创新意识.

利用化学软件辅助分子结构教学 篇3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分子结构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对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已经被广大化学教师所采用。它对克服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应用的范围很广。比如,抽象的化学概念和原理;一些有毒、危险的化学实验而且观察不明显的内容(如:溴苯制备,氢气还原氧化铜等);或在实验室无条件进行的实验(如:工业生产炼铁,化工的生产流程等)。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可以把它们形象化、动态化,让化学教学过程更直观、更活泼,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以前许多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的内容,借助CAI可以变得更容易教、更容易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成键方式(即: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又是一个重点。理解它们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大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在有机物的教学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因为有机分子结构复杂,异构现象非常普遍,在普通教学方法中很难用语言或图形準确描述,如:烃的分子结构、有机官能团的结构、氨基酸的分子结构。它们看不见、摸不着,单靠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很难在学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过去依靠展示静态模型,因为模型毕竟很有限,而且只能反映出有限的几种静态情况,教学效果一般。但是运用CAI课件可以很好地攻克这一难点。因为彩色的图形和动画能够使概念易于理解,易于记忆,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目前,制作化学CAI课件的软件有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PhotoShop, 3Dmax等。虽然这些软件都可以绘图,但是制作分子结构需要进行很多复杂的操作,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绘成的图形自己都不太满意,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我们发现运用化学软件可以很方便地完成演示课件的制作。这些化学小软件可以很方便建立分子微观三维立体结构,完整地表现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可以随意旋转各种角度,从不同侧面进行观察;还可以动画来演示分子结构以及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和断裂过程,使学生从动画中深刻体会微观世界的微妙。图1和图2作为示例,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CH3OH分子结构和金刚石结构。报刊中常见的化学软件有Chemsketch和ChemDraw等,我们所用的小软件是Rasmol和Diamond,与Chemsketch,ChemDraw相比,这两个小软件更容易操作,所占用磁盘空间更小,学习软件所需要的时间可以大大减少。这两个软件均是图形界面,有菜单、工具栏等,非常便于学习和操作使用。图3是Rasmol和Diamond的主界面。

我们在制作课件中认识到,各种电脑绘图软件的功能虽然都很强大,但是针对教学目标,选择合适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课件质量。如果把这个想法应用到教学中: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利用现代化手段,合理恰当地把CAI引入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功能,可以使教学更生动有趣,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其实,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存在许多类似的情况。如:在课件中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经常会遇到可逆、气体、沉淀、加热等符号;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的表示;如果采用Word等软件进行输入,比较麻烦和困难。又如,一些化学中仪器装置图(酒精灯、烧杯等),采用Photoshop或Brush等软件,画起来非常吃力。而采用化学软件ChemOffice可以很方便地完成这些要求。总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适应不同课堂教学的要求,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应用恰当的体现方式,才能真正发挥CAI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图1 从不同角度观察CH3OH分子结构

图2 从不同角度观察金刚石结构

图3 Rasmol和Diamond的主界面

化学软件 篇4

计算机软件在化学教学中的使用, 改变了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 而是以幻灯片以及挂图等形式进行教学, 不仅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点, 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1 计算机化学软件在分析立体模型显示方面的分析

纵观以往的有机化学教学而言, 在分子立体结构降解方面, 很多教师仅仅依靠分子结构进行展示, 但是这种展示方式一般缺少形象直观因素作支撑, 为此对于学生而言学生依旧很难懂得分析立体结构知识, 导致学生无法想象出分子结构, 无法深入理解, 更加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1]。 可在化学教学中,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是化学整体教学的重点, 它的立体几何构成与化学分子反应机理与物理、 化学性质等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关联。

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已经有很多软件能够对分子结构展开模拟演示, 教师也能够利用这些软件进行教学, 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化学分子结构模式, 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分子结构, 应用这部分知识。

例如Chem Office等相关化学辅助教学软件, 都能够利用3D技术完成分子立体结构模拟演示操作, 并且对化学分子中各种模型结构都能够完成模拟, 例如球棍模型等, 都能够提升学生对分子结构的理解, 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想象力等。

例如在对乙烷分子构象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应用Gaussian03软件进行教学, 通过对该软件的操作来完成分子构成, 将其和分子能量展开关联。

具体做法为: 首先需要建立乙烷分子模型, 之后优化分子模型[2]。其次, 为了能够有效的完成360 度旋转C- C, 就需要改变H4- C3- C2- H1 二面角, 将Scan输入其中, 扫描所有旋转过程中的势能曲线。 最后, 对C- C旋转曲线先开分析, 同时研究分子势能构象变化规律, 最终和势能曲线最低点对应的构象便为稳定构象, 也可以被称之为交叉型构象。

2 计算化学软件对分子光学模拟的分析

在有机化合物分子光谱学习中, 对其特征的学习能够使得学生更加灵活的应用相应的化学知识来分析物质世界。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 科学家们要真正的完成对分子光谱的分析与了解工作, 一般需要现代仪器对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展开分析, 但是这些仪器却不能在实际教学课堂上应用。

但是Gaussian03 软件却与之不同, 该软件能够被应用在实际混血教学课堂当中, 在课堂上完成对分子光谱的模拟和预测操作。 例如在对有机分子红外光谱与振动模式学习的过程中便可利用这款软件, 引导学生分析与观察模型演示, 从而使得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其知识, 并且理解与运用化学知识。

另外在化学教学课堂上利用软件Chem Office也可以对有机化物的质荷比与核磁共振谱图实施预测与模拟工作。 例如, 可以对苯内酮模拟测试等。

除此之外, 计算机软件也可以对化学反应机理展开演示。 在相应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 化合物的有机反应是教学的一个重点[3], 同时也是教学难点, 由于机理反应后所带来的影响一般较为复杂, 并且具有较多的种类, 过于抽象, 因此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感觉到很吃力, 对知识点也是很难理解, 无法深入的把我与研究。 可实际上掌握这部分的知识, 能够帮助学生对日后学习合成工艺与合理选择等有着极大的帮助, 具有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的作用。

为此, 我们可以认为有机反应教学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意义, 能够推动学生的发展。 实践表明, Gaussian03 软件在这部分知识教学中能够有效的解决其中的问题, 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知识, 还能够让学生较为轻松的掌握与了解这一理论。 例如, 在学习双分子亲核反应的过程中, 具体操作可为:

第一, 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模型, 如CH3CL+BR- 等等, 并且对所建模型进行优化; 第二, 利用相应程序将相关反应形态表现出来, 并且对其包含的关键词展开深入的计算与设计; 第三, 通过相应的计算, 将分子结构与能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将其变化规律展现出来, 并且通过软件对该反应的演示, 学生更容易观察亲核试剂以及离去基团等之间的演变过程[4], 从而使得学生更轻松的理解该部分的知识, 在仔细观察之下, 学生对反应过程中呈现的状态有所了解, 这有利于学生在实际应用该部分知识的时候灵活思考与使用, 最终实现大学有机化学教学效率提升的目的。

3 总结

本文主要针对计算化学软件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通过对计算机化学软件在分析立体模型显示方面的分析以及计算化学软件对分子光学模拟的分析等, 明确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 计算机软件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它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协助教师的化学教学任务的完成, 还有利于学生理解其化学知识, 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的观察, 对化学分子知识进行深入理解, 从而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更加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等。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体制的不断推广, 我国教育界在教学方面已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这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之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在教育中的应用, 我国教育事业日益提升。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当中,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反应其机理, 巩固其稳定性, 计算机化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计算化学软件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相应的研究, 其目的在于通过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 应用计算机化学软件来提升化学教学效率, 最终实现提升大学整体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计算化学软件,有机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郑燕, 孙文新.计算机化学软件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4.

[2]莫倩, 郑燕升.计算化学软件在高等有机化学研究性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 2013.

[3]付婧婧, 黄丹, 廖奕等.计算化学软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 (下旬刊) , 2014.

高三化学化学与能源 篇5

(建议1 课时)

[考试目标] 1.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2.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及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要点精析]

一、能源的分类 ⑴从使用程度分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矿物燃料)、水力。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等。⑵从能源再生性分

可再生能源:使用后会在短期内重新形成的能源,如:风能、水能、潮汐能、太阳能。

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重新产生出来的能源:核能、煤、石油、天然气等

(已探明储量仅用百年)。⑶从能源的原有形态是否改变分

一级能源:直接提供能量的能源。如风、水、太阳、煤、石油、天然气燃烧。

二级能源:由一级能源转化形成的能源。如电能、煤气、汽油、酒精等。⑷从对环境影响分

绿色能源: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对环境不造成化学污染的能源。如氢能、潮汐能、太阳能。清洁能源: 对环境污染小的能源,如核能、天然气。不清洁能源:对环境污染大的能源,如煤直接燃烧。

二、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1.石油——主要是由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所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资源。

(1)石油化工——由石油产品和石油气(炼厂气、油田气、天然气)做原料来生产化工产品的工业简称。(2)分馏——利用沸点不同将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蒸馏产物的方法。分馏分为常压分馏和减压分馏两种。分馏是一种物理方法。

①常压分馏——常压下分离出低沸点的烃如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油。

②减压分馏——利用外界压强对物质沸点的影响,用降低分馏塔内压强的方法,能使重油的沸点随压强降低而降低,达到分离的效果

(3)馏分——分馏出来的各种成分。每一种馏分都是混合物。

石油分馏的产品:溶剂油(C5~C6 30~150℃)、汽油(C5~C11 220℃C以下)、煤油(C11~C16 180~310℃)、柴油(C15~C18 200~360℃)、凡士林(C16~C20 360℃以上)、石蜡(C20~C30360℃以上)、沥青(C30~C40360℃以上)。

(4)裂化——将长链烃断裂成短链烃的化学反应。分为热裂化和催化裂化两种。目的是提高轻质油的产量,特别是汽油的产量。如:

产物为半烷半烯。这样得到的汽油称为裂化汽油,都含有烯烃,不可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5)裂 解——为了获得短链不饱和烃而进行的深度裂化。如:

C4H10 一定条件下CH4+C3H6C4H10一定条件下C2H4+C2H6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6)裂解气——主要成分为乙烯、丙烯、丁二烯。国际上常用乙烯的产量来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发展水

2.煤——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是工业上获取芳香烃的一种重要来源。

(1)煤的干馏——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发生分解反应的过程。煤经过干馏能生产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干馏是一种化学方法。

(2)焦炉气——主要成分是氢气和甲烷;

(3)煤焦油——含有多种芳香族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可用分馏的方法将其分离)。

焦炉气——H2、CH4、C2H4、CO——气体燃料、化工原料出炉煤气粗氨水——氨和铵盐——氮肥粗苯—苯、甲苯、二甲苯煤煤焦油苯、甲苯、二甲苯酚类、萘——染料、农药、医药、合成材料沥青——筑路材料、电极焦炭——冶金、电石、合成氨造气、燃料

3.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的气态碳氢化合物的总称。

主要用途:(1)天然气发电,具有缓解能源紧缺、降低燃煤发电比例,减少环境污染。

(2)天然气是制造氮肥的最佳原料,具有投资少、成本低、污染少等特点。天然气占氮肥生产原料的比重,世界平均为80%左右。

(3)天然气作为民用燃料,热值高,污染少,符合环保意识。

(4)天然气代替汽车用油,具有价格低、污染少、安全等优点。天然气被视为最干净的能源之一。

三、电池、家用燃料、汽车燃料

1.原电池工作原理:

2.家用燃料:煤、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和沼气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 3.汽车燃料:汽油、天然气、电池和氢气

四、新能源开发

1、能源新秀“可燃冰”,储量大污染小。

“可燃冰”是深藏于海底的含甲烷的冰。它是由于处于深海之高压低温条件下,水分子通过氢键紧密缔合成三维网状体,能将海底沉积的古生物遗体所分解的甲烷等气体分子纳入网体中形成水合甲烷。这些水合甲烷就象一个个淡灰色的冰球,故称可燃冰。这些冰球一旦从海底升到海面就会砰然而逝。调查表明,可燃冰在海洋深水底和永久冻土带环境广泛分布、资源量巨大。据估计,可燃冰中的甲烷气含量要比地球上已知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资源量多出一倍以上,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需求。

可燃冰里甲烷占80%—99.9%,燃烧后几乎没有污染,在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开发绿色能源技术和新能源、以逐渐缓解高油价对经济造成压力的背景下,可燃冰作为“21世纪的新能源”被各国普遍看好,可望代替石油、煤等传统矿物能源。但是,目前大规模的开采还存在困难,因为可燃冰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物质,在接近冰点和处于500米水深以下的高压下才保持稳定。如果把可燃冰从这种条件下取出,就会迅速分解,甲烷的散发可能会给环境造成危害。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作为一种新型环保能源,可燃冰有望成为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替代品,成为未来世界的主要能源。

2、氢气能源,超级环保。

燃烧后几乎没有污染,产物只有水。所有气体中,氢气的导热性最好,比大多数气体的导热系数高出10倍,因此在能源工业中氢是极好的传热载体。氢是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据估计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它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态贮存于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物质。据推算,如把海水中的氢全部提取出来,它所产生的总热量比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放出的热量还大90O0倍。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为142,351kJ/kg,即284.702 kJ/mol,是汽油发热值的3倍。

目前液氢已广泛用作航天动力的燃料,但氢能的大规模的商业应用还有待解决以下关键问题:廉价的制氢技术,安全可靠的贮氢和输氢方法。高效率的制氢的基本途径,是利用太阳能。如果能用太阳能来制氢,那就等于把无穷无尽的、分散的太阳能转变成了高度集中的干净能源了,其意义十分重大。许多科学家认为,氢能在二十一世纪有可能在世界能源舞台上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二次能源。

3、“垃圾”发电,变废为宝。

是把各种垃圾收集后,进行分类处理。其中:一是对燃烧值较高的进行高温焚烧(也彻底消灭了病源性生物和腐蚀性有机要物),在高温焚烧(产生的烟雾经过处理)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气,推动涡轮机转动,使发电机产生电能。二是对不能燃烧的有机物进行发酵、厌氧处理,最后干燥脱硫,产生一种气体叫甲烷,也叫沼气。再经燃烧,把热能转化为蒸气,推动涡轮机转动,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研究《化学教学》 指导化学教学 篇6

《化学教学》是改革开放以来,创办较早的中等教育类学术期刊,正如她的办刊理念“探索化学教学改革,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一样,成为中学化学教师研究教学、研究考试、共同提高业务水准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书。阅读和研究她刊出的关于教学研究、实验研究、原创试题研究的文章,对我们的教学和研究及高考备考等都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

2008年高考上海卷第12题:取一张用饱和NaCl溶液浸湿的pH试纸,两根铅笔芯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发现a电极与试纸接触处出现一个双色同心圆,内圆为白色,外圆呈浅红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电极是阴极

B. a 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

C. 电解过程中,水是氧化剂

D. b 电极附近溶液的pH变小

《化学教学》杂志2008年第4期,陈凯老师等撰写的“试纸上的微型电解实验”[1], 详细阐述了在pH试纸上浸泡Na2SO4溶液、NaCl溶液,在湿的碘化钾—淀粉试纸上用铅笔芯做电极进行电解的实验现象。指出:“在pH试纸上浸泡Na2SO4溶液,发现铅笔芯与试纸接触端各呈现两个微小的有色同心圆,其中阳极附近极内圈pH约为3,外圈pH约为5;阴极附近pH约11,外圈pH约9”;“在pH试纸上浸泡NaCl溶液,阳极附近极与试纸接触处呈现一个双色同心圆,内圈为白色,主要是由于C

漂白的原因;外圈为红色,pH约为1,主要是Cl2溶于水产生H+所致,阴极呈现深绿色,pH约13”。

阅读“试纸上的微型电解实验”,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题设情景及所给的选项中,D选项自然符合题意。

还是在这一期,“好题赏析”栏目刊登了余方喜老师的“无机消毒剂制备的化工生产流程题(二)”[2], 以高锰酸钾的工业制备的一种方法为知识依托,而设计的一个原创实验题,本题框图及第(4)问如图2所示。

“(4)若不考虑物质循环与制备中的损失,则1 mol MnO2可制得_____mol KMnO4。”

这个题恰好也与2008年理综全国I卷的第26题有很大相似。相比之下,有如下差异:其一,一个是实验室制备,一个是工业生产;其二,在流程上,一个是用空气做氧化剂,一个是用KClO3做氧化剂,在解题思维方面,一个着重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化学用语及化学基本计算;一个重点考查化学实验原理、实验基本操作,与化学基本计算相联系,余方喜老师的题所涉及的知识比高考题广,高考题的设问比余方喜老师的问题深,更有冲击力,两个题在设问上可以相互映衬、相互补充、相互转化。有一点是要指出的,余方喜老师的原创题是刊登在08年第4期上,认真研究这个题,其中所设计的“问题(4)“与2008年高考题26题第(2)小题就计算的核心问题可以说是高度相似,即:3MnO2—2KMnO4。如果能够及时地将本期《化学教学》加以研究,对问题进行适当改造之后,熔入综合训练中去,对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和学习中,只要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及时收集和整理《化学教学》杂志上的各个栏目,在“课程改革”和“教师论坛”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或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并运用于个人的教学实践中去;在“实验与创新”中学习和研究新的实验方法,力争取得更佳的实验效果;在“教学设计”中借鉴他人对新课标、新教材展开研究的优秀教研成果和课程资源,通过再创造而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设计和课程资源;把别人的“研究性学习探索”成果创造地应用课外探究活动中去;通过学习和研究“考试研究”、“试题研究”,将新信息、新题型、新实验等优秀科研成果,根据具体实际加以改造和转化,落实到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去,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只要我们平时注重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就能达到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凯等.试纸上的微型电解实验,化学教学,2008(4):10~11.

[2]余方喜.无机消毒剂制备的化工生产流程题(二),化学教学,2008(4):封三.

向玉耀 余文芝

化学软件类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改革 篇7

1 传统教学的模式

目前, 传统的软件类课程教学与普通课程并无太大差别, 教师使用ppt等演示文稿首先进行课堂教学, 在每章结束或者全部课程结束后, 安排学生上机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课时较容易掌握, 整体课时量较大[2]。缺点是每款软件都是从菜单功能讲起, 然后进入某个模块, 讲解某个简单实例后, 进入下一个功能, 讲述过程十分凌乱, 学生学习过于碎片化, 课堂教学后, 所能记忆的信息有限, 且都是碎片化的信息, 不利于对软件整体的理解。虽然在每章结束后, 学生可以通过上机对教师的讲述内容进行复习和强化, 但是教学与上机的相隔时间过长, 学生上机时对内容依然非常陌生。

2 传统教学的课时安排

2012 年我系面向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开设了《化学软件基础》课程, 共计32 课时, 共讲述办公软件 (office) , 绘图软件 (Chemoffice, Auto CAD, Origin, Photoshop和3Dmax) , 编程软件 (Matlab) , 分子模拟软件 (Gaussian) 共计8 款软件, 平均每款软件讲授课时为4 课时[2]。由于国内众多兄弟院校均在本科生阶段开设类似课程, 因此2013 年, 我系将《化学软件基础》课程开设为三年级本科生的选修课程, 讲述内容依然为上述8 款软件, 课时压缩为16 课时。从目前课程的运行情况来看, 本门课程主要面临两个主要问题: (1) 讲述软件较多, 讲述较为宽泛, 平均每款软件只能讲述2 个课时, 教学效果较差, 每款软件只能讲述最基础的内容。 (2) 讲述内容单调, 目前的讲述内容均为如何使用软件, 但学生对目前这些软件在科研与生产实际中有哪些使用实例并不清楚。后续学生每个软件4 学时的上机课时并不能掌握课堂讲述内容。

3 课堂教学模式与课时改革

以32 课时为例, 在讲述内容方面, 削减软件数量, 共讲述Chem Office, Photoshop, Origin, Matlab等4 款软件。其中, Microsoft Office属于目前最流行的办公软件, 大部分学生对于该软件的使用已经非常熟悉, 因此可不列为教学内容。Chemoffice是Cambridgesoft公司的一款专门针对化学专业使用的软件包, 其中Chem Draw, Chem3D, Chem Finder, Chem Info是最常用的模块。Chemdraw的主要功能是用于绘制反应方程式和流程图, 包含各种常用化学键、分子式等模板可供使用, 是目前绘制方程式和流程图最常用的软件, 并且可以根据所绘制的分子式生成该化合物的模拟核磁共振谱图, 对于化学研究和工业生成有巨大的帮助。而Chem3D的最重要功能是可将所绘制的二维分子式转化为3D视图。Chem Finder是该软件的一个数据管理模块, 可以用于检索化合物的结构, 分子式等信息。Chem Info是一个化学数据库, 包含数十万种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分子式, 物性常数等信息。因此, 整个Chem Office软件自身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化学系统, 整合了大多数使用者所需的功能。

Origin是Origin Lab公司推出的数据分析和绘图软件, 现在的最高版本为2015 版,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分析 (排序、调整、计算、统计、频谱变换、曲线拟合) , 绘图, 与编程。其特点是使用简单, 采用直观的、图形化的、面向对象的窗口菜单和工具栏操作, 全面支持鼠标右键、支持拖方式绘图等。目前绝大多数的科学期刊都要求使用Origin软件进行图形的绘制, 它是目前在全世界被广泛使用, 被公认为是最快、最灵活、使用最容易的工程绘图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 包括线性回归, 非线性拟合, 插值, 频谱分析, 3D绘图等。因此也成为化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之一。

Matlab软件是目前数据分析领域功能完备、使用较为简单的数学与计算分析软件, 可以用于化学领域中的数据计算、结果处理、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析等方面, 且可以与Origin软件进行编程。

因此, 本专业的主要课时用于最基础的Chemoffice, Origin, Matlab这三款软件上, 其中最复杂的Origin和Matlab两款软件的课时均为10 课时, 达到深入讲述这两款软件的目的。

化学软件的使用主要是用来解决科研与生产中的数据统计, 示意图, 反应方程式, 总结报告等方面, 因此, 在教学模式上, 改革以往课堂教学与上机教学分开的模式, 要求学生必须携带笔记本电脑上课;改变碎片化教学从菜单和功能讲起的传统模式, 以现代高水平科技论文中所使用的化学软件为实际例子, 结合实验设计、绘图、数据分析等方面, 全方位分析高水平科技论文中的软件使用技巧, 绘图布局, 数据分析以提高讲述效果, 在课堂讲述时, 要求学生必须通过个人的笔记本电脑模拟教师的操作, 并完成全部绘图。

4 改革效果

目前上述改革已经实施一年, 虽然总体上没有了单独的上机教学, 从总课时量上减少了课时, 但是教学效果避免了碎片化, 学生至上课伊始就直接接触软件的使用, 教学与学习效果有了极大的提高。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传统化学软件类课程教学中, 课堂教学与上机教学分离的缺点, 导致目前此类课程教学碎片化, 学生学习与知识掌握脱节的问题, 提出以复杂实例为讲解目标, 学生在课堂中直接模仿教师操作过程进行学习, 替代传统上机教学的改革模式, 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学软件,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徐顺, 张勇, 赵晓洋, 刘宏民.常用化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5, 22 (12) :1142-1145.

[2]窦立岩, 汪丽梅.《高分子材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和探索[J].科技信息, 2011, (23) :454-455.

感悟化学 享受化学 篇8

关键词:化学,生活,教育,能力

教学即生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论述中提出, 生活即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而教育。但是, 在传统化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重视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 而忽视了学情分析, 远离学生的生活, 远离学生的实践。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培养, 创新能力也就没有得到提高。若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 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化学问题, 则可以让学生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现“科学源于生活, 服务生活, 创造新生活”的思想。

一、化学从生活中走来

只要我们在生活和教学中, 时刻做有心人, 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践, 发挥聪明才智, 便可变废为宝, 让生活资源成为课程资源, 因为许多化学反应和化学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影子。因此, 在设计教学流程时, 引入化学问题要尽可能从学生周围的生活现象导入。不要过多纠结学习化学是为考试而学, 为升学而学, 否则就会偏离学生的实际, 就会走老路。学生所学的东西就在时间流淌中而流失。在设计教学内容时, 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捕捉适宜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 进而可以提炼出其中的化学问题。例如, 用醋可以除水瓶里的水垢;用鸡蛋或牛奶可以解重金属中毒;不同品牌的墨水不能混合使用, 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 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 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醋酸、蛋白质、胶体和氮气的性质。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环境中, 产生亲切感, 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 虽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 但不迷信教材。因为知识和技术在更新, 而教材却在滞后。如水的净化, 教材中自来水厂的净水剂说的是明矾, 而现实中, 明矾这种落后的净水剂很少使用, 多年前就被聚合铝盐和铁盐所取代。在生活中感悟化学, 才能让学生觉得学习有用, 才会用心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自然就愿学、乐学、善学。

二、联系生活实际, 构建生活化化学课堂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学以致用”永远是化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化学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他们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大量化学现象都可以成为学习感性知识的来源。教师若将一些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提出, 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述“环境保护”这部分内容时, 如果按照课本内容平铺直叙, 这一节课将会干巴巴, 学生也从中得不到什么启示。如果找几个因为没有注意环境保护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 则环境保护就显得重要和有意义了。例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光化学烟雾的污染历史上曾出现75%的人患红眼病;广东省有一个小山寨有一段时间出生的婴儿都是女孩, 变成“女儿国”, 后来调查才知道是因为采矿队在采矿时破坏了当地的水质, 水源被铍元素所污染等。有了实际的数据和现实的例子, 学生听课的热情高涨, 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增强了。

家里的液化石油气是烃类, 绝大多数的烃类虽是稍有气味的, 但为什么“煤气”泄漏时会闻到一股刺鼻臭味?这是很多学生都有亲身体会的。这股臭味是硫化氢的特别气味而不是烃类气体的气味。向学生提及, 他们对硫化氢就有了更深的认识。那么为什么要在石油气中加入硫化氢?是因为这种特殊气味容易被人们闻到, 从而可以及早发现石油气漏气, 以达到及时查漏处理, 防止石油气中毒或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这样, 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又可使学生增加生活常识。学生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让一些很难用理论知识解释清楚的内容变得简单了。

三、让化学在实践中回归生活

“实践出真知”, 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 是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任何束缚住学生手脚, 只允许他们冥思苦想的教学方法都是不科学的。只有让学生充分进行生活实践, 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如:利用熟水果散发出的乙烯催熟生水果, 既有实用意义也加深了学生对乙烯性质、用途的了解;通过高中化学学习, 学生走进服装商场知道怎样鉴别“真丝”与“人造丝”;走进珠宝店能鉴别真假金银、常见宝石的主要成分及如何保养;在学习糖类、油脂、蛋白质之后, 就可以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把自己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归类, 让学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 为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有一些比较简单的小实验, 学生有条件的可以让他们自己回家动手做一下。讲焰色反应的时候, 我就让学生回家在燃烧的炉上洒少量的食盐, 这样很直观地看出钠元素的焰色是黄色。在讲葡萄糖的性质时, 教学生自制甜酒;或者自制葡萄酒;教学生巧用一些化学知识:烧荤菜时, 在加了酒后, 再加点醋, 菜就会变得香喷喷的。烧豆芽之类的素菜时, 适当加点醋, 味道好营养也好, 因为醋对维生素有保护作用;用面包能消除衣服油迹:用餐时, 衣服如果被油迹所染, 可用新鲜白面包轻轻摩擦, 油迹即可消除。家庭小实验不仅增长了知识, 培养了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软件 篇9

1 ChemWindow 6.0简介

ChemWindow 6.0包括三大部分: (1) 绘画化学结构、化学反应式和化学实验装置; (2) 光谱曲线处理:可直接调入色谱图、光谱图、NMR图、质谱图等曲线进行处理、标注, 并以使用者的意愿和要求的格式输出其图谱或转入其它应用软件中如Microsoft Word、PowerPoint等, 便于出版或报告; (3) 光谱解释工具: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 (NMR) 谱与化学结构的相互关联。ChemWindow 6.0中关于绘制化学实验装置, ChemWindow6.0提供了化学实验室内共139种仪器的模板模型, 可绘制实验室常见实验装置图。

2绘制实验装置

本文主要以氯气的制备与净化装置[2] (图1) 的绘制为例, 介绍ChemWindow6.0在实验装置绘制方面的功能与操作技巧。选择氯气的制备与净化装置为例, 因为该装置包括: (1) 发生装置; (2) 净化装置; (3) 气体的收集; (4) 尾气处理装置。在装置的组装过程中涉及到装置搭建从左到右, 先下后上的原则, 以及ChemWindow6.0操作中的修改、旋转等技巧, 此外还包括文字编辑的操作。

2.1启动

(1) Chemwindow 6.0的启动方式:开始→所有程序→Bio-Rad Laboatories→C h emw i n d ow, 或者直接从桌面上双击Chemwindow图标。弹出Chemwindow 6.0窗口。 (2) 在Chemwindow 6.0窗口, 调出仪器模板操作:file→open→C盘→program files→Bio-Rad Laboratories→Chemwin→Libraries→LabGlass.cwl。

2.2绘制

在实验装置的绘制过程中, Chem window 6.0空白编辑窗口[3]的仪器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第一种途径是在仪器模板 (LabGlass.cwl) 中选择仪器 (如铁架台) , 将其复制 (ctrl+c) 到剪贴板, 然后再粘贴 (ctrl+v) 到编辑区, 另一种途径是点击Chemwindow6.0界面菜单栏中window下的tile, 实现文档与模板在同一界面, 将仪器拖动到编辑窗口。精制氯化钠装置图的绘制采取第二种途径。

1.恒压漏斗2.两口圆底烧瓶3.缓冲瓶4.氯化钠饱和溶液5.缓冲瓶6.吸收瓶 (内装4 0%氢氧化钠溶液) 7.烧杯 (内装稀氢氧化钠溶液)

1.恒压漏斗2.两口圆底烧瓶3.缓冲瓶4.氯化钠饱和溶液5.缓冲瓶6.吸收瓶 (内装4 0%氢氧化钠溶液) 7.烧杯 (内装稀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精制氯化钠装置图的绘制, 介绍到ChemWindow6.0在绘制实验装置图方面的技巧:复制、翻转、后置、对称协调等操作。也包括其中数字与文字的输入。

参考文献

[1]袁红梅, 赵雪英.由海燕制备试剂级氯化钠[J].枣庄学院学报, 2006, 23 (5) :54.

“学会化学”与“会学化学” 篇10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老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化学”只能是量的积累, 老师讲多少, 学生便知多少, 没有讲过的便不知道。而“会学化学”则是质的飞跃, 学生不但会学老师讲过的知识, 也能利用老师讲过的方法, 去解决老师没有教过的知识, 而且在许多知识上能融会贯通, 这就符合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做到会学化学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以及跟不同的教师交流和探讨中得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学科。在整个中学的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中, 我们的教材都是围绕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展开的。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下册中, 我们不难发现, 在学习物质的单元中教材便是从物质的组成 (当然在初中阶段是简单的从分子、原子、元素方面进行描述的) 、性质、变化规律和物质的用途展开的。所以老师在授完每单元的新课以后, 要求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都要加以总结和归纳。在总结和归纳的过程中, 学生便会发现以上的规律性。这样他们不仅有一定的成就感, 而且他们会感到原来学习化学并不难, 而且还有一定的规律性。

二、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学生在学习时能对化学性质相同或相似的物质进行分析、比较、则能提高学生的鉴别物质的能力。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我们学习的一些物质中, 它们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 我在教学的时候要求学生仔细的加以比较, 这样能练就学生“火眼金睛”, 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还能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比如说在教材中涉及的常见的一氧化碳、氢气、单质炭, 它们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我则采取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加以比较。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化学还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而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所以会学化学的学生一定能够掌握如何学好化学和学好探究实验的奥秘。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 我们通常是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记录有关现象及数据) ———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得出结论”这几个方面入手。比如“探究酸与碱的反应”中, 首先提出的问题是:酸与碱能反应吗?这时有许多的同学会回答:能, 有的同学会回答不能,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常见的酸稀盐酸跟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溶液为例, 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探究。这样在探究的过程中, 学生就会发现原来把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直接反应时看不见任何现象的, 于是许多同学便会产生这两种物质之间到底有没有反应的疑问。这样就会有学生提出能不能选择指示剂之类的物质来帮助我们肉眼就能观察到他们之间是否反应, 还有的学生会提出更为奇妙的设想。这样经过学生的讨论分析我们最后就会得出最好的方案。这样一堂课下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探究的方法。原来我们的探究就是这样简单。

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老师讲什么, 学生学什么, 只能说学生学会化学, 而会学化学的学生能够根据老师所讲的思路, 继续进行独立思考。这样能准确地巩固所学, 还能解决未学的知识。

例如在新授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一课题时, 我们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更重要的是要上升到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上来, 即 (1) 实验原理:包括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就是利用哪些物质在怎样的条件下来制取气体; (2) 反应装置:主要是根据反应原理来确定你所要选取的仪器, 然后进行连接; (3) 收集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 主要是取决于气体的性质, 如密度和溶解性; (4) 检验方法:利用最快捷简单的方法检验是否是你所要制取的气体; (5) 实验步骤。以上的思路是我们通过新课的学习掌握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二氧化碳。在实验室中绝大多数气体的制取都可以用以上的思路来解决。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对这类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这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五、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后, 就意味着化学的学习成功了一大半。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 老师还应该注意学生其他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环保的意识, 质疑的个性, 等等。

上一篇:中职会计专业学法指导下一篇:活态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