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播种技术

2024-05-01

机械化播种技术(精选十篇)

机械化播种技术 篇1

1) 播种时间。花生的适宜播期应根据品种特性, 自然条件和栽培制度来确定。中晚熟品种在地温稳定在15℃~18℃时, 早熟品种在12℃~15℃时即可播种。地膜覆盖栽培可提前10天左右播种, 各地应根据地温的变化规律, 以花生适宜发芽的温度确定播种时间。

2) 播种密度。一般中熟大花生应在每亩8000~9000穴 (每穴2粒, 下同) 。中熟中粒花生密度为每亩10000穴为宜。土壤肥力好的地密度相应小一些, 地力差的密度大些。

3) 播种深度一般在5cm左右。地温较低或土壤湿度大的地块, 可适当浅播, 但最浅不得小于3cm;反之, 可适当加深, 但不超过6cm。

鞍山玉米机械化播种出苗情况分析 篇2

辽宁省鞍山地区玉米机械化播种率在97%以上,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合格的精量播种作业标准是:单粒率≥85%,空穴率<5%,碎种率≤1.5%。鞍山地区玉米机械化播种95%选用气吸式播种机,气吸式播种机特点是不伤种,且排种均匀、稳定,对种子外形尺寸要求不严,穴距、播量调节范围较大。2009年、2010年、2011年鞍山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实验农场连续三年使用瓦房店市2BQ-2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实验地块为了有效防止缺苗现象发生采用半株距形式播种即株距为18.3cm,实际测得情况为4090株/亩,出苗率为91.6%,其中空穴率2.1%,虫害率2.6%,种子未发芽率3.7%。据海城、千山农机部门2011年实际测试,玉米机械播种空穴率2%(机械播种率98%),机械播种出苗率95%。分析其缺苗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种子原因:一是种子活力不强顶土力不够,有的年份播种后即下雨,由于土质原因土壤表面形成板结,种子没有破土出苗,造成缺苗。二是没有选购包衣种子,形成虫害。

二、耕整地原因:整地不平整,坷垃大,深浅不一,造成玉米播种后覆土深浅不一,有的种子裸露地表造成缺苗。

三、播种机原因:

1、吸气管路有破损,如漏洞、接头连接松动、裂纹等使气压下降,气吸力减小,种子没吸住致使一部分或全部漏播。

2、吸风机两侧轴承磨损严重或年久失修或长期缺油,造成阻力增大、转速下降、气流和气压不足,种子难以吸附在排种盘上。

3、传动系统,排种传动部分为两级链轮传动,链条和齿轮老化造成排种不均匀。风机传动为皮带传动,三角传动带陈旧、磨擦严重、拉长、松弦等造成风机转速下降。

4、排种盘因保管、安装不当而产生变形、锈蚀或种室变形等使排种盘与种室接触不严密,产生漏气,种子一部分或全部不被吸附。

5、种子清洗不好,混有杂物,尤其是袋装种子内的标签,将排种盘孔眼堵死,造成漏播种。

6、选用的排种盘型号不当,孔眼(或条孔)过小、气流吸力过小,不能吸附种子或吸量少而产生漏播或播量不足。

7、土地潮湿造成排种口堵塞。

夏玉米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 篇3

关键词:夏玉米;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3-04-109-02

玉米作为阜南县的三大农作物之一,近2a平均播种面积4万hm2以上,占粮食总播种面积30%左右。夏玉米免耕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可以使作物得到更多的养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含水率,大大增强作物对水的利用率,提高收益。虽然玉米机械化种植已在我县普遍使用,但精量播种效率不高、农机手操作不熟练、农业机械和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有待研究解决。因此,大力研究推广夏玉米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对推动我县玉米增产增收有重要的意义。

1 播种机的发展趋势

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业播种技术已经基本实现了精量化、精准化,而精量播种在我国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究,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玉米生产当中,皖北地区夏玉米种植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精播的面积还不多。研究成果中气力式播种机是21世纪播种机械的发展方向,其具有对种子形状大小要求不高,少伤或不伤种子,容易单粒精播,而且通用性较好。随着播种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原理被广泛应用与播种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当前,适合我县精密播种的播种机不多,农机和农艺不配套等因素导致精量播种质量不高。因此,选择合适的精量播种机和健全配套措施是提高夏玉米精量播种效率的首要因素。

2 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

2.1 机械化精量播种定义 玉米机械化精量播种,即精量在1穴中播种1粒种子。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是指用精量播种机械能够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等多项作业,同时规定要求控制行距、深度、播量等参数精确将玉米种子播入土壤的技术。

2.2 机械化精量播种的优点 玉米机械化精播技术是机械化田间管理和收获作业的标准化种植,与常规播种相比具有播种均匀、深浅一致、出苗整齐等优点。具体表现在:一是省时高效。机械化作业可省去田间间苗、定苗用工,精量作业播种苗齐苗壮,不拥挤;二是省种。精量的机械作业减少了种子的浪费,传统的玉米播种量须3~4kg/667m2种子,而采用精量播种的以中密度类似郑单958品种的用种量为4 200~4 500粒/667m2,约1.5~2.0kg/667m2;三是增产。精量机械作业播种均匀,幼苗分布均匀,提高了通风透光性,苗期争水争肥和间苗伤根问题减少,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能得到充分利用。

3 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措施

3.1 选用高产稳产品种 优良的品种是高产玉米的前提条件,选择国家黄淮海区域审定或安徽省审定的,耐密植、抗倒伏、适应性强和高产潜力大的品种。播种前选择种子含杂质在2%以内,发芽率在98%以上,并每10kg种子用40mL的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加水120mL拌种,减少苗期蚜虫、灰飞虱和玉米粗缩病发生;对于防治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每10kg用20mL的40%甲基异柳磷乳油拌种,兼治灰飞虱、蚜种;预防玉米黑穗病每10kg种子用10mL的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加水稀释15~20倍拌种;种衣剂包衣选用5.4%吡·戊悬浮。因此,拌种或包衣对精量播种非常重要,应严格按照说明进行。

3.2 播期和墒情 对于墒情合适的田块,田间相对持水量要在70%~75%,夏玉米直播越早越好。有条件的在小麦收获后当天播种玉米,确保玉米正常成熟。对于田间土壤水分在70%以下的,可以先播种再灌溉,避免先灌溉田间土壤太湿影响播种机组下地,耽误播种时间。

3.3 施肥方法和施肥量 施肥是非常重要环节,首先对农田土壤进行送检,检测土壤肥力,并依照检测结果施合适的化肥和肥量。开沟深度保持在6~8cm,化肥和种子要隔离,以免烧种。种肥施用颗粒状的缓释复合肥,每667m2施10kg即可。特别注意玉米苗期需肥量较少,要严格控制种肥施用量。

3.4 播种深度与行距 玉米播深应在3~5cm,我县高产田块采用等行距种植,一般行距60cm左右。另外,玉米大田维持基本苗4 200~4 500株/667m2,这样既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又便于田间管理。

3.5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化学除草,芽前除草采用40%乙莠水,每667m2用0.16%乙莠水均匀喷洒地面。苗后除草可用烟嘧磺隆悬浮剂,或百草枯水剂,切忌不要喷到玉米上。病虫害防治,苗期每667m2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250g加细砂5kg施于心叶内,可防治蓟马和玉米螟。

3.6 机械收获 当前,我县玉米生产还没有实现全程机械化,但玉米脱粒基本是机械脱粒人工操作,采用单纯的脱粒机,玉米秸秆粉碎和脱粒不能同时进行而要分开操作。

4 结语

虽然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满足了夏玉米机械化大生产的需求,提高播种效率,但是在满足大面积播种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目前大部分播种机,在播种过程中会存在损伤种子等现象,有些虽然种子播在土壤里,由于机械原因种子难以萌发;二是精量播种的重播率达8%左右,漏播率达5%左右,对种子和土地都会造成了一定的浪费;三是播种的各个品种的玉米种子大小和形状差异较大,导致播种的均匀性差;四是没有精量播种相配套的技术标准,造成精量播种的效率不高等。因此,该技术的推广应用,首先在玉米生产水平比较高、地力水平比较好的地区示范推广应用,同时要做到技术指导要到位、把好种子质量关、注意播种前墒情、切实提高播种质量和配套技术,只有这样农民才能接受并应用于夏玉米生产,从而更好地促进夏玉米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赵霞,王定林,唐保军,等.夏玉米免耕精量播种关键技术集成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5(06):29-33+55.

[2]董家贵,王宏斌,孙庆海,等.夏玉米机械化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4(10):167-169.

[3]赵霞,王小星,黄瑞冬,等.玉米精量播种种子质量差异研究[J].玉米科学,2012(04):95-100.

[4]乔江方,刘京宝,黄璐,等.不同播种方式下夏玉米机械化精量施肥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5(03):26-27+56.

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实践 篇4

一、机播前准备工作

1. 选用良种

小麦品种要选用适合本地区生产条件的优良品种, 并清除种子中的杂质、瘪粒、不完全粒、病粒及杂草籽, 保证种子的粒大、饱满、整齐, 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田间成苗率, 有利于培育壮苗。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病虫害日趋严重, 为了防止病虫害, 要对种子进行晒种、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等处理。

2. 播前整地

小麦播前整地是保障小麦播种质量的重要环节, 主要达到地表平整、破除板结、匀墒保墒, 使小麦播种具有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耕翻整地质量直接影响小麦播种质量和幼苗生长。通过耕翻整地可以改良土壤结构, 增强土壤蓄水性能, 提高土壤供肥能力, 从而促进小麦生长发育, 有利于培育壮苗。良好的整地质量有利于培育早、全、匀的壮苗, 避免出现露籽、丛籽、深籽现象。

3. 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是使小麦苗期处于最佳的温度、光照、水分条件下, 充分利用光热和水土资源, 达到冬前培育壮苗的目的。过早播种, 温度高, 一是出苗后易受各种病虫为害, 形成病秧和缺苗断垄;二是植株生长迅速, 常常导致冬前旺苗, 越冬易受冻害。过晚播种, 由于气温低, 一是出苗迟缓, 幼苗在土中时间长, 营养消耗多, 导致出苗率低, 出苗不整齐和苗弱;二是不利于冬前分蘖, 蘖少且小, 次生根生长不良, 有机养分积累少, 易受冻害;三是冬前大蘖少, 穗分化开始晚, 时间短, 抽穗开花迟, 灌浆遇高温, 易导致单位面积穗数少, 穗粒数、千粒质量降低, 使总产量下降。

(1) 适时播种期的确定据研究, 播种到出苗的积温一般为120℃左右 (播深在3~5 cm) , 出苗后冬前主茎每片叶平均约需75℃积温。这样, 根据主茎叶片和分蘖产生的同伸关系, 即可求出冬前达到不同苗龄与分蘖数所需的总积温。一般半冬性品种冬前要使主茎有6~7片叶, 春性品种冬前要使主茎有5~6片叶。如果越冬前要求单株茎数为5个, 主茎叶片数为6片, 则冬前总积温为:75×6+120=570 (℃) 。得出冬前积温后, 再从当地气象资料中找出昼夜平均温度稳定降到0℃的时期。由此向前推算, 将逐日平均高于0℃以上温度累加达到570℃的那一天, 即可定为理论上的适宜播种期。这一天的前后3~5 d, 即可作为播种适期。

(2) 运城市盐湖区当地的适宜播种期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6℃~18℃, 半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4℃~16℃开播为宜。根据盐湖地区近十年气象资料, 高海拔旱作区应在9月18日—25日播种, 一般旱作区在9月23日—10月5日播种, 正茬水地应在10月1日—10日播种, 回茬应尽量赶在10月20日前播种完。

4. 合理的播种量

小麦的实际播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品种特性、播期早晚和栽培体系等实际情况而定。基本原则是土壤肥力很低时, 播种量应低些, 随着肥力的提高, 应适当增加肥量, 当肥力达到一定水平时, 则应相对减少播种量。

盐湖区小麦播种量的确定, 依据0.5 kg种子出1万苗, 平均播种行距20~23 cm。精量播种, 每0.067 hm2基本苗10万株~12万株, 冬前有效分蘖4个, 播种量应在5~6 kg/0.067 hm2。半精量播种, 每0.067 hm2基本苗14万株~18万株, 冬前分蘖平均3个, 播种量应在6~8 kg/0.067 hm2。对于回茬地, 错过适宜播种期, 每天增子0.25 kg, 超过10月15日以后, 每天增子0.5 kg。

5. 正确的播种深度

农民常说:“一寸 (1寸为3.33 cm) 浅, 二寸深, 寸二三正合适”。小麦播种深度一般掌握在3~5 cm为宜。在遇土壤干旱时, 可适当增加播种深度, 土壤水分过多时, 可适当浅播。要防止播种过深或过浅。如果播种太深, 幼苗出土消耗养分太多, 地中茎过长, 出苗迟, 麦苗生长弱, 影响分蘖和次生根发生, 甚至出苗率低, 无分蘖和次生根, 越冬死苗率高;播种太浅, 会使种子落干, 不利于根系发育, 影响出苗, 丛生小蘖, 分蘖节入土前, 越冬易受冻害。

二、小麦播种机使用

1. 小麦播种机的类型

(1) 水地高产田播种精量和半精量播种机适合于水浇地高产田。精量播种选用2BFJM型精密播种机, 行距控制在20~30 cm, 播量在3~6 kg/0.067 hm2。半精量播种机选用2BJS型半精量播种机, 行距控制在20~23 cm, 播量在5~8 kg/0.067 hm2。播种深度在3~5 cm。

(2) 旱地播种沟播机、转盘式精量播种机适用于小麦旱地播种, 可起到防风、聚雪、保墒、播种密度均匀、深浅一致, 播深4~6 cm, 减少缺苗断垄和疙瘩苗, 建立良好的苗情基础。

(3) 一年两作小麦播种旋耕播种机是目前适用于一年两作小麦播种的普遍机型, 玉米收获后, 秸秆还田, 粉碎长度要求2~4 cm, 玉米收获后要抓住玉米秸秆含水量大、易切碎和腐熟的有利时机, 抓紧还田。还田后的地块, 如果地块不平, 要进行深耕严埋、旋耕整地后用圆盘播种机播种。如果地块平整, 可采用旋耕播种机直接播种。由于旋耕覆盖秸秆, 不同程度的影响小麦出苗, 应适当增加0.5~1 kg播种量, 播深在3~4 cm, 要求落籽均匀且落在土壤层中, 有利于早出苗、出全苗。

2. 播种机挂接状态的调整

播种机挂接状态影响开沟器的入土性能、开沟深度一致性和稳定性, 甚至由于排种器的倾斜而影响排种量, 因而播种前应对播种机的挂接状态进行调整。调整有前后水平调整和左右水平调整两方面。

牵引式播种机可通过改变牵引环在牵引板上的销孔位置进行调整, 使播种机保持前后水平状态;通过调节左右两地轮的高度可以使播种机保持左右水平状态。

对于悬挂机组, 可利用调节拖拉机悬挂装置的上拉杆的长度调节机组的前后水平。如果机组前低后高, 可增加上拉杆长;如果机组前高后低, 则缩短上拉杆。机组的左右水平调整可利用调节拖拉机悬挂装置上的右吊杆的长度来调节。伸长右吊杆, 机组右边下降;缩短右吊杆, 机组右边上升。为使机具左右方向能够保持仿形性能, 拖拉机悬挂装置的吊杆接头应放在长孔内, 工作时, 应把液压操纵杆放在浮动位置。

3. 播量的调整

为了使播种机所播出的种子在数量和分布密度上符合农艺要求, 必须在正式播种前进行播量的调整和试验。下面着重介绍条播的播量调整。

(1) 各行播量一致性的检查和调整试验前, 在各排种器或导管下安装盛接种子的装置, 在种子箱内加入种子, 使排种器同时工作并同时停止工作, 然后分别称质量。试验应重复5次, 根据测质量结果可计算出播种机各行播量一致性变异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x——每行排量 (5次平均值, kg) ;

n——行数;

——平均每行排量 (kg) ;

S———标准差;

υ——变异系数。

若变异系数大于规定值 (国家制定的标准或播种机出厂的规定值) , 则应对各排种器进行单独调节, 重新进行试验, 直到合格为止。

(2) 总播量的调整总播量的调整分为播前调整和播后的田间校核。首先应对播种机进行播前调整。通常在机库或场院内进行, 先按所选定的待播种子粒型选定排种间隙及槽轮工作长度, 再将机器水平架起, 使地轮悬空。在种子箱内加入种子, 转动地轮使种子杯内充满种子, 然后在输种管下安放盛接种子的容器, 以20~30γ/min的转速, 均匀转动地轮n圈 (30圈左右) 。这时根据各排种器排出种子的总量应该和由要求播量计算得出的排种量G一致。若误差超过规定值, 应重新调整, 直到符合要求为止。排种量G按下式计算:

式中:G——应排种子量 (kg) ;

Q——要求播量 (kg/hm2) ;

B———播种机工作幅宽 (m) ;

D——地轮直径 (m) ;

δ———地轮滑移率;

n——试验时地轮转动圈数。播种机的播量经播前调整合格

后, 进行田间校核, 来消除实际播种过程中滑移率变化、机器振动、地形变化等造成的实际播量与室内试验的不同。校核方法如下:

其一, 选择地块, 机组在该地块以正常的工作速度行进50~100 m, 种子播后不覆土, 观察各行下种量是否一致, 行内种子有无断条、成撮 (疙瘩苗) 现象。然后检查每米内落粒数与计算值比较。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M——要求每1 m落粒数 (粒/m) ;

Q——要求播量 (kg/hm2) ;

L——行距 (m) ;

g——种子千粒重 (kg/千粒) 。

其二, 机组正常播种时, 可用容器盛接排种器所排种子, 行走一定距离称其质量, 然后计算播量是否符合要求。计算公式为:

式中:R——计算的播量 (kg/hm2) ;

G——接取种子质量 (kg) ;

B——播种机工作幅宽 (m) ;

L——行走长度 (m) 。

若实际播量与要求播量不一致, 可调整播量再做试验。

4. 播深的调整

在现有的播种机上控制开沟器入土深度的方法有5种: (1) 在双圆盘开沟器上加装限深环; (2) 在滑刀式开沟器上加装限深板; (3) 锄铲式开沟器改变其牵引铰点或增加配重; (4) 利用弹簧增压机构改变开沟器上的压力; (5) 利用限深轮控制。

播种深度主要取决于开沟器的开沟深度。因而播种深度的调整主要是指开沟深度的调整。由于开沟器开沟深度调节机构不同, 开沟深度的调整方法也不同。一般用改变限深板或限深环的上下位置, 或调节限深轮或仿形轮或镇压轮相对于开沟器的上下位置来调节开沟深度。此外, 可根据土壤的松软或坚硬情况, 调节平行四杆上弹簧压力, 或者改变机组的挂接点、增减配重以改变开沟器的入土力的大小来调节开沟深度。

5. 轮距的调整

如果播种机的幅宽远大于拖拉机的轮距, 轮距可不必调整。但如果播种机的幅宽小于或近于拖拉机的轮距, 为了保证播种质量, 防止拖拉机后轮压行, 播前应按行距要求, 对拖拉机后轮的中心距进行调整, 使之恰好在未播地或在已播好的垄背上行走。一般通过改变后轮轮毂的安装方向、位置及轮幅的正反来调整。随着后轮轮距的调整, 必须相应地调节前轮轮距, 且务必使各轮与拖拉机纵向中心线的距离对称。同时, 注意轮胎的花纹不得装反。

6. 注意事项

(1) 随时检查 (1) 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播量、播深、行距 (尤其是邻接行) 、株 (穴) 距是否符合农艺要求。播完一块地后, 应根据已播面积和已用种子, 核对播量是否符合要求。 (2) 注意经常观察播种机各部分的工作是否正常, 如:开沟器的入土深度是否合适;导种管是否插在开沟器里;圆盘是否正常转动及是否向前壅土等;尤其是看排种器是否排种;输种管是否堵塞;种子和肥料在容箱内是否充足。如发现问题, 应及时解决。

(2) 操作要求 (1) 播种机作业过程中不能倒退, 否则会引起开沟器拉杆、吊杆、机架甚至种子箱损坏。 (2) 地头转弯时应降低速度, 必须在转弯之前提升开沟器, 不允许带着落下的开沟器转弯, 而应在直线行进当中就提升开沟器, 即在划好的地头线处及时起浇。禁止拐小弯, 以防损坏地轮轴和联结架。 (3) 作业中应尽量避免停车, 以防止起步时造成漏播。如果必须停车, 再次起步时要先将开沟器升起, 后退0.5~1 m, 方可重新播种。

小麦播种技术要点 篇5

一、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品种

优质中筋小麦以矮抗58为主,搭配周麦

18、周麦22;优质强筋小麦推广郑麦366,搭配新麦18号。

二、精细整地,打好麦播基础

整地质量要达到“深、净、细、实、平”标准。提倡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一般一亩秸秆还田2亩,秸秆还田要掌握墒情好,耕深不低于25cm、亩增施碳铵10-15公斤、秸秆长度不超过10cm四环节。

三、科技投入,实行平衡施肥

根据目标产量的要求,结合我县的土壤肥力,在每亩底施腐熟有机肥3—5方的基础上,目标产量500kg的地块,按照控氮、稳磷、增钾、补微的原则,每亩底施51%“沃力”牌小麦配方肥25—35kg或碳铵40—50kg、过磷酸钙60kg、硫酸钾10—15kg;目标产量400—500kg左右的地块亩底施51%“沃力”牌小麦配方肥25—30kg或碳铵40kg、过磷酸钙50—55kg、硫酸钾10kg。晚播麦田因腾茬较晚,播种后延,冬前积温不足,要重肥促苗,以达到冬前壮苗的目的,一般亩底施有机肥3方以上,碳铵6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15kg。同时推广亩底施硫酸锌1—1.5kg。

四、适期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

郑麦366适播期为10月10—20日,适宜亩播量8kg左右;矮抗

58、周麦

18、周麦22适播期10月5—15日,亩播量8—10kg。肥地宜稀,薄地宜密。适播期上限播种量取下限,适播期下限取播种量上限。每超过适播期2天,增加播量0.5kg,对粒大、千粒重高的品种和较粘重的土壤也可适当增加播量。

五、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1、农业防治:深耕细耙,精细整地,消灭作物残茬及田边杂草,减少病虫基数;使用经高温堆沤的腐熟有机肥和“沃力”牌配方肥作底肥。

机械化播种技术 篇6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玉米;免耕播种;技术;规范

中图分类号:S23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2-0040-02

辽宁省大部分玉米种植区在春季播种时,普遍存在气温低、雨水少、墒情差、作业成本高的问题。为了提高地温和播种后的种子发芽率,垄作一直是辽宁地区的主要种植模式。垄作模式一般采取春季旋耕机灭茬整地、起垄机起垄、播种机播种及镇压等工序,对土壤扰动大,使得水分散失严重,加剧了土壤风蚀,而且机具进地次数多,既增加了能耗和作业成本,又破坏了土壤结构,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提出背景

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模式在辽宁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与推广,而玉米免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的核心部分,对整体耕作模式起着决定性作用。

目前,由于国内各地区玉米种植农艺不统一,免耕播种机型式多样化(如窝眼式、气吸式、指夹式排种器等),普遍缺乏科学的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作业操作规范,使得作业质量良莠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的展开。因此,制订一项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的《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对于辽宁这样的玉米种植大省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操作规范

2.1 作业条件

2.1.1 温度 以地表下5 cm平均地温稳定达到12~15 ℃为宜。

2.1.2 墒情 以0~10 cm土壤混合样含水量达14%~20%为宜。

2.2 作业准备

2.2.1 地块 检查地块的垄型、留茬方式、秸秆覆盖情况等,确认符合作业条件。

2.2.2 机组 1) 配置。根据拖拉机挂载方式、播种器配套方式、作业参数、通过性、可靠性等因素配置机组。2) 安装。按照使用说明书组装机具,并挂接到拖拉机上,锁定牢靠;连接、紧固液压管路或电路等;对活动部件加注润滑油。3) 检查调试。升降播种装置,确认机具紧固和左右平衡。检查地轮、排种、排肥、覆土镇压装置等旋转活动部件,确认结构和状态正常。空载运行5 min以上,确认机具运行平稳、无杂音。

2.2.3 种子 1) 品种与质量。选择适宜当地农艺条件的种子,其质量应符合GB 4404.1中玉米种子的要求。2) 药剂包衣。播种前宜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按照药剂使用说明操作。3) 表面处理。为增加种子流动性,提高播种质量,还可使用种子润滑剂均匀拌种。

2.2.4 供肥 根据地块土质及肥力状况,选择相应的化肥品种作底肥或口肥,配比混匀,保持良好的流动性。

2.3 作业规范

2.3.1 参数设定 根据当地农艺要求,按照播种机使用说明书分别设定以下作业参数:1) 播种量。以单粒精播或双粒播种、合理密植为宜。2) 行距与株距。按预期保苗数(一般为每公顷40 000~55 000株),分别计算设定。3) 排肥量。一般为每公顷450~900 kg,以当季生产用肥量的60%~70%为宜。4) 播种深度。播深一般为3~5 cm,墒情好时可偏浅,墒情差时可偏深。5) 施肥深度。可参考播种深度,使底肥在种下5~6 cm或种侧5~8 cm,肥量多时种肥距离可偏大,肥量少时可偏小。

2.3.2 加注种肥 根据作业面积计算种、肥用量。进入地块前将种、肥均匀加注到各行种、肥箱中,作业中种、肥量不宜低于种、肥箱容量的20%。

2.3.3 试作业 1) 起步。作业机组进入地块,摆正方向,启动机组缓缓前行,播种机构进入地头后降下。2) 速度。按照说明书要求的适宜时速,匀速前进。3) 检查调整。前行30 m停车,在每行中间部位间隔2 m以上取3段,每段3 m,对设定的各项作业参数进行检查或调整,直至符合作业质量要求为止。

2.3.4 正式作业 1) 作业。按照试作业确定的模式连续作业。2) 监测。作业中,应注意以下状态监测:①观察机具,如有堆土、堵塞或秸秆缠绕,及时清理疏通。②每个往返,应观测地面有无漏种、漏肥,同时观察各个种、肥箱排放情况,进行对比验证,如发现异常,及时检查处理。③遇有电子监测系统报警,应立刻停车,检查处理。3) 注意事项。作业中应注意以下事项:①掌握方向,使种植各行平行一致。②到达地头或后退、转弯时,均应升起播种机构。③中途停车,应退后1~2 m再前行播种,避免漏播。④根据作业消耗,及时在地头加注种、肥。

2.3.5 配套措施 1) 除草。免耕播种后,应进行除草作业,可在播种后、出苗前喷施除草剂封闭除草,也可在玉米3~5叶期喷施“灭生性”除草剂除草。2) 深松。为保证免耕播种的农艺效果,每3 a应进行深松作业。

2.4 质量要求

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的作业质量应符合NY/T 1628中的要求(详见表1),质量检测方法按NY/T 1628 中的检测方法执行。

2.5 安全要求

2.5.1 人员 作业机手应取得农机驾驶资质,熟悉免耕播种机具操作技术。

2.5.2 机组 机组安装和作业时,应查阅使用说明书的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按要求操作与防护。

2.5.3 运输 运输行进过程中应完全升起播种机构,不可载人载物。

2.5.4 检修 检修机具时,拖拉机应停稳驻车,稳定升起播种机构并锁止,防止意外滑行或降落。

2.6 维护与保养

2.6.1 日维护 日常作业中,应注意下列维护:1) 注意作业中的工作状态,遇有异常声响或阻力,应立刻停车,进行检查处理。2) 每完成一个作业班次,应检查机具状态,清理粘土或缠草等杂物。3) 每天作业结束,应检查紧固螺栓,对主要活动部位加注润滑油。4) 变更作业对象时,应彻底清理种、肥箱,重新加注。

2.6.2 年保养 作业季节结束,应进行下列保养:1) 清空种、肥箱,清理粘土或缠草等杂物,将机体擦拭干净。2) 检查紧固螺栓,对各活动部位加注润滑油,对入土铲刷涂防锈油。3) 机具存放时应垫起并遮盖,避免日晒雨淋。

3 结语

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的推行,可以提高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作业质量,充分发挥出该项技术的优势,实现蓄水保墒、培肥地力,利于玉米生长发育,提高玉米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参考文献

[1] 刘忠泽,章慧全,高占文,等.我国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发展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6):52-53.

[2] 张凤阳,范红.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推广前景[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6):73-74.

[3] 王发明,郑铭新.玉米免耕播种技术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7(6):11.

机械化抗旱播种技术简介 篇7

1 播种方式

1.1 机械注水式抗旱播种

利用注水装置把水注入种床以下5~10 cm,通过回土把水盖好,在水上面的干土上播种,土下沉时水浸润上来,供种子发芽利用。这种方式具有省水、省工、作用时间长、效果好和易操作等特点,并且不受土壤、地势的限制,适用于各种土壤的平地、洼地、坡地和岗地作业。常用注水器有4种。

(1)鼠道式注水装置。吉林省四平市农机研究所与梨树县农机技术推广总站联合开发的鼠道式注水装置,由梨树县农业机械修造厂生产。该注水装置注水沟呈鼠道形,回土对水挤压力小,贮水性能好,水反浸慢,播种施肥时不易“和泥”,特别是在较大水量时,表现更为突出。

(2)铲式注水装置。铲式注水装置是梨树县农机推广总站推荐,由梨树县农业机械修造厂生产。该注水装置结构筒单,便于加工,注水沟呈V形,注水后回土对水挤压力较大,反浸较快,种床变形量小,播种深度与种床变化较小。

(3)水肥联合式注水装置。水肥联合式注水装置是由靖宇吉华播种机厂与梨树县农业机械修造厂联合研制的。作业时,水和化肥同时落入注水器开出的沟底,既有利于化肥的水解,使化肥较早发挥作用,又实现了坐水播种。

(4)自制注水装置。自制注水装置是由梨树县大房身乡农机站指导,大房身乡海青村农业技术人员王德海、王德江研制的。自制注水装置是利用播种开沟器进行开沟,待其尚未回土时施水,靠回土把水盖上后播种施肥,适用于中小水量注水,水量大时会冲种冲肥。

1.2 沟灌后机械播种

对于整地起垄且水源较近、水量充足的地块可实行垄沟大水灌,待水沉下并有白盖时利用播种机播种。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好,作用时间长,费用也不高,但受水源及地形条件的限制较大。

1.3 沟灌起垄机播

在机具灭茬起垄的地块及需要倒茬的地块并有充足的水源,可采用注水器往垄沟里注水造底墒,也可先进行大水沟灌,待能下犁进行破茬起垄时再进行机播,效果比较好,还能实现沟台互换。

1.4 先机播后注水

在土壤墒情较好,含水率在20%以上,尤其是机播未起垄地块,可先进行机播,待出苗后根据旱情进行苗侧注水。这种方法成本低,能有效利用现有墒情,并可根据苗期干旱程度控制注水量。实施先机播后注水,要求必须有较好的整地条件和墒情,并且注意抢墒播种,播后及时进行重镇压。

2 配套技术

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抗旱播种,都应运用好配套技术。

(1)播后重镇压。因镇压具有保墒、防风蚀和提高地温作用,通常在土壤水分损失严重的耕后、化冻后和播种后3个环节进行。这里强调的是播种后要及时重镇压。一般是在播种后表土不粘镇压器时进行镇压,镇压强度视土壤墒情而定,墒情好的地块,应减小镇压强度,可通过减轻镇压器质量来实现。一般用V形镇压器或苗带重镇压器去掉配重进行作业,或用1号马车轮胎进行苗带镇压,效果也非常好。在墒情一般的情况下则要进行重镇压,必须使用苗带重镇压器进行镇压。一定要把握时机,压早了,易形成硬盖,不利出苗,压晚了,土壤中水分蒸发过多,达不到施水播种抗旱的目的。

春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要点 篇8

1 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

1.1 地表处理

覆盖地表秸秆长度过长时, 播种前可用秸秆粉碎机粉碎上茬作物的根茬。当黏重地表较紧实或地表明草较旺时, 利用圆盘耙、旋耕机等机具实施浅耙或浅旋, 表土处理不超过6cm, 相邻行程应重复10~15cm, 不得漏耙。

根据土壤和种植结构, 每2~3年利用深松机进行土壤深松一次, 深度30~50cm。

1.2 播种

播种机的播深一般为3~6cm, 玉米种植行距应结合当地机收要求合理确定。

2 覆膜播种机械化技术

2.1 播前准备

(1) 备膜

根据种植区域农艺要求选用适宜厚度的地膜, 一般备地膜45kg/hm2左右。

(2) 整地施肥

利用耕整地机械进行整地, 做到地平土碎, 上虚下实, 无残茬杂物。有机肥和磷肥全部做底肥一次施入, 氮肥施肥量的一半做底肥, 一半留作追肥。

2.2 播种

(1) 适时早播

播期确定以出苗避开当地晚霜为宜, 同时提倡趁墒起垄覆膜, 打孔播种的方法。地膜玉米宜采用一膜两行, 播深3~4 cm。

(2) 播种方法

一是膜外侧条播, 先覆膜后播种;二是膜内条播, 先播种后覆膜;三是膜上穴播, 先覆膜后在膜上打孔播种。若播种时表土层墒情过差, 条播时可采取“豁干种湿”等措施。

3 注意事项

3.1 品种选用

选用适应当地生产条件、丰产潜力大、抗旱、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

3.2 试播

浅析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 篇9

一、技术简介

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是对全株距精密播种、半株距或缩距精密播种、半精密播种等节约种子用量、取得高产播种方法的总称。精密播种的基本涵义是使用机械将确定数量的作物种子按栽培农艺要求的位置 (行距、株距、深度) 播入土壤, 并随即适当镇压的一种新的机械化种植技术。玉米播种机械化技术核心内容主要指采用精少量播种机将玉米种子按照农艺栽培要求的合理数量、位置播入土壤的技术。它可以广泛应用于我国主要玉米产区的播种环节。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在我国推广应用时间较短, 机械化程度低。目前, 玉米的收获机械一般以单行或双行的机械较多, 其机具技术逐步趋于成熟, 并在进一步完善改进。

常用的玉米精播技术有三种, 即:

(1) 全株距精密播种, 其特点是可做到单粒点播, 出苗整齐, 一致性好, 无需间苗, 适于土壤条件好、种子纯度高、发芽率高、病虫害防治有保证的玉米地块。

(2) 半株距或缩距精密播种, 按玉米播种要求株距的一半或大于一半进行播种, 提早防备因种子质量、虫咬等因素影响播种后出苗不全的问题, 如有缺苗, 可借用前后种苗补全。其特点是保苗率高, 耗用间苗工少, 苗势齐整, 虽多用一些种子, 但可免除农民苗不全的担心。

(3) 半精密播种, 以每穴单、双粒下种量占到播种总量70%以上的保全苗播种法, 每穴下籽数1-3粒, 以防止单粒播种因种子本身的缺陷及播后虫咬造成的缺苗现象, 单位面积的播量同缩小株距播种相近, 其特点是可让绝大部分的穴里有一株以上种苗, 但存在小苗争肥争水现象, 在间苗时费工且易伤害留下的种苗。

夏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机械化技术特点是, 使用硬茬播种机直接在收获后的免耕麦茬地上播种玉米, 并一次完成深施化肥、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这项技术由免耕覆盖播种技术及相应配套管理技术组成, 它包括了前茬作物也就是小麦的收获、秸秆和残茬处理, 未耕地上的破茬开沟、深施化肥、种子处理、精密播种、灌水浇地、化学除草和病虫草害防治一整套的技术内容。

二、操作规范

1. 耕翻要求。

耕翻作业做到耕深22-25cm, 耕深一致, 不漏耕、不跑茬, 翻后无立垡、无黏条, 茬子覆盖严密, 开闭垄少而平。耕翻作业后采用圆盘耙、V型镇压器、钉齿耙带耱子进行耙压整地, 使地块达到齐、松、平、墒、净、碎要求, 土层形成上虚下实, 虚土层厚8-10cm为宜, 以利于蓄水保墒、预防春旱, 从而保证播种质量, 进而提高出苗效果和种苗质量。

2. 品种选择。

玉米品种选择应根据土壤状况、肥力、水分、气候、积温等条件确定。选定品种后, 要对备用的种子进行具体检查, 要求种子净度不低于98%, 纯度不低于97%, 发芽率保证达到95%, 含水量在14%。

3. 适时机播。

当地温达到并稳定在8-12℃时, 方可开始播种。此时土壤含水量 (0-10cm土层) 要在13%。

玉米精少量播种分为春玉米和夏玉米。春玉米一般亩播量为1.5-2kg (亩保苗2500-3500株) , 夏玉米一般亩播量1.5-2.5kg (亩保苗4500-5500株) , 半精密播种单双籽率≥70%, 精密播种单粒率≥90%;机械破碎率均不超过0.5%, 空穴率小于1%。玉米的播种深度在2.5-4.5cm, 沙土地和干旱地区播深应适当增加。东北、华北地区播深一般控制在2.5-4.5cm, 西北干旱地区播深一般控制在4-6cm, 并应保证播深一致, 覆土均匀。

4. 合理施用肥料。

提倡施有机农家肥作底肥, 底肥要在耕整地前均匀撒施于地表, 然后经耕翻埋入土中。施用化学肥料做底肥则通过深施机具将肥料深施于土壤中。常用的深施化肥有两种方法:一是一次性用作底肥深施;二是播种时施足种下肥。深施的化肥同玉米种子之间的隔离带要超过6cm, 避免种肥混在一起烧种。一次性深施足量化肥可免去中期中耕追肥作业, 集中深施也明显提高肥效, 深施的化肥要做到氮磷比例合适, 对缺锌的土壤, 要在磷酸二铵上喷附硫酸锌, 晒干后施用。

5. 防治病虫害常用的方法。

播种前进行农药拌种 (或浸种) 处理或在播时随种子播下拌药的毒籽或毒土, 诱杀害虫和防止病害产生。

三、注意事项

采用夏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1.前茬小麦种植时同后茬玉米种植要相适应。小麦种植畦式要同玉米免耕覆盖播种要求的作业幅宽相匹配, 最好畦宽4.2m或2.1m, 并做到畦面平整;小麦品种宜选用矮秆抗倒伏品种, 减少秸草量, 方便玉米播种机作业时顺畅通过;小麦收获前3-7天浇麦黄水, 同时为玉米适时播种造好底墒。一般情况下, 土质黏重的地块早浇, 土质松散的地块晚浇。

2. 小麦生长期内的粘虫要防治彻底, 春天要适时喷洒除草剂抑制或消灭杂草。

3.视播种地块的土壤墒情适时适量浇水播种玉米后若底墒不足, 影响种子发芽出苗时, 要及时补水造墒。

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的分析 篇10

免耕覆盖播种是在地表有留茬和秸秆的条件下直接播种(国外一般将残余覆盖面积30%以上称为保护性耕作),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技术。免耕覆盖播种机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机具之一。保护性耕作机具主要包括秸秆还田机、深松机、植保机械和免耕施肥播种机等。秸秆还田机、深松机和植保机械是农业生产的常规机具,都是较为成熟的农机产品,其性能和质量基本能满足保护性耕作生产需要。免耕播种机是保护性耕作机具研发的重点和难点,其作业条件与普通播种机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仅需要具备普通播种机的性能,还要能够在地表有前茬作物根茬或秸秆覆盖的情况下实现免耕播种。免耕播种机与普通播种机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作业条件差;地表被残茬、秸秆和杂草覆盖,土壤坚硬,垄形不整;易造成免耕播种机壅堵,播种深度不易把握,机器走不直、易跑偏以及垄埂土易向垄沟滑落等。土壤工作部件的作业环境和具备的功能不同:一是免耕播种机必须能够在未翻耙整地条件下播种,避免秸秆和作物残茬造成对播种机的堵塞;二是开沟器应有足够的破茬和入土能力,能在未耕地上开出有利于种子生长发育的种沟,并且减少动土量和耕作阻力;三是开沟器应有很强的单体仿形能力,以满足播深均匀度的要求;四是应有良好的覆土镇压装置,以便于将湿土覆盖在种子上,并压实,避免跑墒,提高种子的出苗率。

1 国内外免耕播种机的发展概况1.1 国外免耕播种机

国外免耕播种机采用的破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开沟器前增加破茬圆盘刀,靠圆盘刀锋利的刃口和足够的重力切断秸秆和根茬,并切开土壤,其结构庞大,多为牵引式;另一种是锄铲式破茬开沟器,其入土性能好,不需增加配重,整机质量小,但工作时土壤翻动量大,易挂草而堵塞。随着化学除草剂和免耕机具的发展与成熟,免耕种植方式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推广应用,一次完成破茬、松土、开沟、播种、施肥和撒药等多项作业。国外农场的土地面积比较大,拖拉机的功率也较大,免耕播种机一般都是牵引式的,播种机横梁多,可安装多排开沟器,各开沟器之间间隔大,播种机又宽,质量又大,一般都是气力式的,土壤工作部件也做得比较复杂。

加拿大Flexi-coil 公司生产的5000型免耕播种机如图1所示。

该机整机长17.4m,行距为18.3,22.9,30.5和36.6cm,为气力式排种装置与铲式开沟器组合。镇压轮为多排结构,而且开沟器有一定的距离,开沟器为多梁结构,能够更好地防堵。另外,压缩空气与种子箱系统在最后方,靠自身的轮子支撑。所以,不论种子多少,开沟器对土壤的压力是一定的,以保证精确的开沟深度。由于开沟器之间距离大,解决了作业时秸秆堵塞的问题[1]。

美国生产的JOHN DEERE 1560型免耕条播机,其结构如图2所示[2]。

该机为牵引型,波纹式单圆盘(直径46cm)开沟,破土角度小(开沟圆盘有7°倾角),对土壤搅动小,不破坏土壤内部结构。自身质量大,机架离地间隙大,秸秆通过性能较好。开沟压力大(除自身质量大外,还可通过液压系统调节压力),无论是在未耕田地还是常规田地中,都可以更精确地深度播种与施肥。工作宽度为3.05~9.14m。该机有3.05m型、4.6m型和6.1m型。最大整机质量为2917~5969kg。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于2002年引进了两台3.05m型,每台价格为$3×104。经试验证明:该机性能可靠,但不能同时施足底肥,只能在播种的同时施少量种肥。若需要施肥时,只能先在种箱中加入化肥,进地作业一遍,将作业深度调到最大(约8cm),然后二次进地施肥。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购进了一台美国KINZE公司的牵引式3000型免耕播种机[3]。该机采用缺口滚动圆盘施肥开沟器,后用波纹盘进行开沟,开沟宽度只有3cm,并用清茬轮进行清茬,可以实现玉米根茬和秸秆全部还田条件下的免耕播种。美国产Buffalo免耕播种机的破茬机构采用切刀轮和限深轮圈,保持切土深度为75mm;采用不乱土层的滑刀式开沟器,开窄沟,托出一个V型漕,保证种子不发生滚动,直线排列;由窄型压轮胎将种子压入湿土中,以利出芽;附有零速投种管,防止种子弹跳,保证株距准确,可以实现在未耕茬地上进行免耕播种,但其价格昂贵。

早在1990年,由辽宁省农机所引进美国Buffalo免耕播种机,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研制出“2BM-6型原茬免耕播种机”,该项成果属于国内首创,曾批量生产,在东北和华北应用,但由于所需动力为东方红—75(或802)配套的大型机具,价格较贵,不适应农户的经营规模,未能大面积推广[4]。

澳大利亚生产的免耕播种机一般都是牵引式,播种机横梁多,可安装多排开沟器,各开沟器之间间隔大,播种机又宽又重。播种机一般都是气力式的,土壤工作部件也作得比较复杂。免耕播种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每个开沟器前都装置一个圆盘切刀,在大型机具自重压力下,用以切断地表的秸秆覆盖物,防止秸秆堵塞[5]。

巴西生产的COPsuprema 13行玉米精量播种机采用气吸式穴盘排种器,主要播玉米和大豆。该机既可常规播种,又可免耕作业,采用直径54.9cm圆盘刀破茬或切断秸秆,两个45.8cm的双圆盘式开沟器单组浮动仿形播种,以适应不平的地表;采用两个橡胶限深轮,在地表不平时,保持播深一致;施肥采用锄铲式开沟器,也可根据土地的具体情况换成圆盘式开沟器;两个呈“人”字型的实心胶轮用来覆土镇压。该机装备驱动电机、雷达、监视器、计算机操作板、DGPS天线和接收器,能够实现精准控制变量播种和施肥,可应用于精准农业[6]。

1.2 国内免耕播种机发展

我国地块小,农民购买力低,免耕播种机动力大多数以中小型拖拉机为主,悬挂式联接,整机质量不能太大,国外的免耕播种机难以在我国应用。因此,应根据国情,设计适合我国土壤和耕作条件的免耕播种机。对免耕播种的农业技术要求[7]如表1所示。

我国免耕播种技术包括留(硬)茬免耕播种、带状(少耕)播种和免耕覆盖播种技术等,经过近20a的努力,我国自主开发出一批被动和驱动防堵式轻型免耕播种机(尖角式、圆盘开沟器,带状旋耕等型式),许多产品已推广使用,有些产品正处在完善阶段。为向保护性耕作项目承担单位和广大农民推荐先进、适用与可靠的机型,2003年国家农业部进行了小麦免耕播种机试验选型,农业部办公厅发布了《2003年保护性耕作小麦免耕播种机试验选型推荐机型》[8]共8种机型;2004年进行了玉米免耕播种机试验选型,农业部办公厅发布了《2004年保护性耕作玉米免耕播种机试验选型推荐机型》[9]共19种机型;2007年再次进行了小麦免耕播种机的试验选型,农业部办公厅发布了《2007年小麦免耕播种机推荐机型》[10]共46种机型。一般地说,这些免耕播种机只适合于覆盖秸秆量≤0.6kg/m2的地表情况。

2 免耕播种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制约因素

根据相关资料表明[11],免耕播种机系统的不完善和机具质量是影响我国免耕播种技术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在保护性耕作诸类机具中免耕播种机存在的问题相对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作业性能问题

免耕播种机具通过性和导向性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特别是在玉米茬地或秸秆较多覆盖的情况下作业,存在机器堵塞、走不直和开沟器入土性差等问题。有的机型开沟器前后排列间距较大,造成输种管和排肥管角度过大、种子和肥料流动不畅;某些采用宽苗带方式播种的机具,其播后的实际苗带的宽度不够。

2.2 安全质量问题

安全防护装置和警示标识不能满足相关规定和要求。比如,链传动无防护罩、无脚踏板、无扶手、结构不合理、重心不稳或警示标志不齐全。

2.3 可靠性问题

主要表现为:三点悬挂强度不够,与悬挂架连接的横梁易变形;镇压轮强度不够,易开焊;连接轴断裂,轴承易损;开沟器铲尖磨损过快,传动链易脱落。

2.4 播种质量问题

由于地表不平整、覆盖物分布不均匀以及仿形不好等原因,可能出现播种深浅不一,种子分布不均,造成晾种,甚至缺苗断垄现象;镇压效果差,漏播断条现象时有发生。

2.5 杂草控制问题

保护性耕作不能翻埋杂草,受杂草或秸秆残茬遮盖,药液不易直接喷到杂草上,对杀草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2.6 零部件加工工艺问题

我国免耕播种机开沟器多采用铸造或锻造工艺以及焊接技术整体制造,使用寿命短(33.3~66.6hm2),降低了作业效率,且需要整体更换,提高了作业成本。

2004年,在保护性耕作玉米免耕播种机试验选型推荐机型中,秸秆量≤0.6kg/m2,达不到农业部《免耕播种机选型试验大纲》要求,即东北(黑、吉、辽)收获后休闲60-180d的玉米地秸秆量达到0.8~1.5kg/ m2的水平,免耕播种机通过性尚未彻底解决[12]。

3 发展免耕播种机械化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3.1 要加深对免耕播种机的机理研究

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是免耕(少耕),用秸秆和残茬覆盖地表,而免耕播种的机理是保持土壤物理结构相对稳定。不扰动耕层土壤,根茬腐烂成为有机肥料,土壤结构蓬松,吸水性增强,利于微生物活动,营造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同时,减少机器进地次数,减少土壤压实,降低耕作成本。实际耕作中既不能跑偏,又不能“变形”。

3.2 设计时需注意防堵技术

既要防堵,保证机器的通过性,又要减少对耕层土壤的扰动,才能符合上述机理的要求。有些机器采用强制方式破茬防堵,致使土壤过量扰动,虽然解决了防堵问题,但是同时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如:有的使表土移动位置;有的使原垄台产生了垄沟;有的利用旋耕机打碎残茬的同时也破坏了土壤的物理结构。这些方案与上述机理不相符合,应予改进。

3.3 解决免耕播种机秸秆堵塞问题

一方面,自主研发用于秸秆覆盖量大于0.8~1.5kg/ m2水平下的中小型免耕播种机;另一方面,要积极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农机作业的规模服务,消化吸收国外大型免耕播种机高速作业的原理和作业过程。“洋为中用”,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创新设计防堵播种机构,研发新型免耕播种机。

3.4 着重解决免耕播种关键技术问题

对破茬清垄部件、仿形机构和导向部件等加强优化设计,解决秸秆杂草堵塞和通过性难题。保持播种深浅一致性和行驶横向稳定性,开沟器铲尖可以焊接合金耐磨材料,提高作业性能和寿命,需要时更换耐磨部分,以降低作业成本。

3.5 实现精密播种

由于气力式排钟具有对种子尺寸要求不严、不需精选分级、伤种少、易达到单粒点播以及通用性较好等特点,同时它也具备高速作业的性能。因此,气力式免耕播种机是发展的方向。

3.6 要选择技术成熟和农业部推荐的机型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委托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对保护性耕作机具进行了3次选型(2003年、2004年和2007年),每次试验选型都是在对产品进行充分试验,对机具的实际使用效果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跟踪,对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产品使用说明书和“三包”凭证进行充分审核的基础上,经专家综合评定后形成了推荐目录。目录中的产品质量明显优于非目录中的产品质量。

3.7 现代高新技术集成应用

发展机具的质量监控体系、在线故障检测系统和实时监控系统等现代高新技术集成的免耕播种机;逐步实现“3S”技术,即利用RS宏观控制、GPS精确地面定位和GIS将地面信息(地形地貌、作物种类和长势、土壤质地、养分水分状况等)进行存储、处理和输出,再与地面的信息转换,实时控制与地面导航等系统相配合,按区域内要素的空间量数据精确设定最佳覆盖、施肥、播种、除草以及喷药等多种作业的机械装备系统。

4 结束语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自主研发一批被动和驱动防堵免耕播种机,经农业部4次选型推荐共73种机型。2007年,全国应用免耕播种机8万多台,推广保护性耕作200万hm2多。但是从田间作业来看,仍有较大的改进与提高的空间。本文分析了免耕播种机的技术,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机器的设计与选用,保证播种质量,实现精量播种及高新技术集成应用等方面的对策与建议,并指出应该着重解决机具通过性、安全质量、可靠性、作业性能和控制杂草及病虫害等问题,可供有关单位参考。

参考文献

[1]吴仕宏.东北垄作免耕播种工艺与机具的试验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07.

[2]林静,李宝筏.种植机械与免耕播种机的现状与发展[J].农业机械,2008(4):36-39.

[3]Anon.KINZE Manufacturing MODEL3000PULL TYPE PLANTER OPERATOR&PARTS MANUAL[EB/OL].(2009-05-10).http//www.kinze.com.M0164Rev.5.01.

[4]陕西省农机局保护性耕作培训考察团.赴澳大利亚保护性耕作培训考察报告[EB/OL].(2006-01-17).http://www.amic.agri.gov.cn.

[5]杨学军.巴西免耕播种机厂和植保机械厂参观记实[J].农业机械,2005(10):32-34.

[6]内蒙古农机化信息中心.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试行)[EB/OL].[2003-08-06].内蒙古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7]刘博.免耕播种机的基本状况与选用[J].农机科技推广,2008(5):43-46.

上一篇:叙事心理治疗下一篇:企业员工的精神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