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管理论文

2022-04-28

摘要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是一项节本增效新型栽培技术。为解决本地区优质水稻生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广西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实现种子加工处理,壮秧培育,机械化栽插和施肥,智能化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机械化生产和专业化经营的相应对策,以进一步提高优质水稻栽培的综合效益,为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深层次推广示范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管理论文 篇1:

一碗好大米是怎么来的


精准控温控湿控水保证秧苗质量。图/董金虎

黑龙江大米好,老少爱吃。那么,这一碗好大米是怎样来的呢?

有人以为,大米不就是春天种下种子,秋天收上稻子嘛!没错,乍看之下的确如此,但是,这一种一收之间,却藏着大学问。

怎么种得好?如何收得多?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即便不从事“三农”工作,认真了解一下“大米”,或许并不是一件多余的事。那么,《民生周刊》记者就带你走进黑龙江北大荒,走进北大荒集团牡丹江分公司的各场站,去探寻一粒大米的生长密码。

北大荒,被誉为“中华大粮仓”。

一进9月,北大荒的万亩(万顷)稻田,就迎来了大面积秋收。从中旬开始,难以计数的隆隆作响的大型收割机械往返田野间,气势恢宏。到了10月,人们就可以吃上今年的新米了!

八五六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站站长柴楠,长期从事农业研究,几乎天天泡在水田里,对水稻的生长过程及各个环节了然于胸。柴楠很认真地告诉记者,他能看懂每粒稻子的表情。他说,想吃上一碗香喷喷的米饭,要经过从整理土地、备粮选种,到育苗、插秧,再到田间管理,最后开镰囤仓等数十个环节,用时将近300天。

这300天,从春入秋,大地由绿变黄,务农人数不清要多少次擦干汗水,一粒水稻种子才能结结实实地生长出1000多粒稻谷。如此看来,要吃上一碗好大米,确非易事……
初冬翻土待春耕

所有植物的故事,都从一颗种子开始,水稻也不例外。

如果你认为把种子往地里一撒,就能长出秧苗,最终结出果实,那就大错特错了。

八五六农场第六管理区的种植户于国丽,也曾认为种水稻很简单,可种了将近20年粮后,她仍表示不够了解水稻。

眼下,于国丽夫妻正在为自家200多亩水稻收割做着准备,丈夫徐福友左一遍右一遍地检修收割机,以防关键时刻“掉链子”。

由于今年东北地区气温高,北大荒水稻丰产板上钉钉,于国丽说“今年的大米不愁卖”。

在这里值得强调一下的是,于国丽所在的八五六农场党委书记李国告诉《民生周刊》记者,2021年,八五六农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97万亩,年产水稻13亿斤,可为全国人民提供一天口粮。

而正是有了这些大大小小农场的累积,才让北大荒成为粮食生产“17连丰”、连续10年粮食产量稳定在400亿斤以上的“中华大粮仓”。

数字意味着什么?增产意味着什么?

当我们看到囤满仓足,不再为买不到大米感到担忧的时候,可能很少有人会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一粒种子结出大米,不容易。

记者问于国丽,收完水稻,是不是就可以好好休息几个月了?毕竟已经忙了大半年。她直摇头:“地里的事儿,还多着呢!”

她说,收拾完稻子,紧接着就要“秋翻地”。秋翻地目的主要有二,其一是把地上残留的稻秧、稻壳、秸秆等翻到地里沤成肥料;其二是翻过的土地会变暄,待来年雪化,雪水可以更快渗入地面,不至于积水。

那翻完地,总可以“猫冬”了吧!还不行,还差一个“小土包”。

原来,为了提高育种质量,育种暖棚里的土壤每年都会换一层新土。所以,秋翻地后要找片土质好的地段堆个土包,土包经过一年的休养生息,吸收天地之精华后,第二年就可以为落下的种子提供营养了。

等北大荒人忙完这些必要的农活,已是初冬了,偶尔有的年头,已经下了第一场雪。如果价格合适,大米就早早地换成了钱,如果认为米价仍有上涨空间,农户们还需要隔三差五地翻一翻囤在仓里的大米,防止焐了发霉。

“但比起其他活计,这都算是小活了。”于国丽说。
选种育苗期增产

当于国丽准备今年秋收的时候,几十公里外的八五八农场的农户老海,已经订购完来年的水稻种子。

结合水稻品种的熟期、抗倒性、抗病性、产量、品质等特点,老海决定继续种今年的品种,承包的200亩水田,他订购了2000斤种子,花了将近一万元。

古人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要想有好收成,种子至关重要。

那位能看懂水稻表情的当地农业专家柴楠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在以前,农民都是从上一年保存下来的稻种中筛选出可以用来育秧的稻种。但是这样的种子,常因保存不当而导致品质不纯,从而影响出芽率。所以,农户现在都是在市场上采购种子。

每年3月份“开春”,土壤刚一化冻,于国丽就要把之前堆起来的土包过筛,把去除了杂质的土装进暖棚里的秧盘,再经过浇水、下种、催芽、盖土、灭菌、灭草、上膜、通风等一系列操作,渐渐地,种子开始萌动,过四五天,稻种便发出根和芽,很快就从土里“拱”出来了。

俗话说:“好苗八成粮。”要想保证水稻品质,育好秧、育壮秧是重要环节。

在北大荒集团牡丹江分公司,每个农场都为种植户们准备了标准化水稻育秧大棚。每年一到育秧期,八五〇农场第三管理区副主任张瑞都会带着两名农技人员检查暖棚内的温度、水分和秧苗长势,并结合天气预报通过微信群通知每名种植户采取通风炼苗等技术管理措施。

“农场集中浸种催芽基地的芽种出芽率非常好,每年出芽率都在98%以上,芽种的抗病能力也非常強,保准出好苗、育壮秧。”八五四农场富荣管理区种植户刘虎介绍说,他家今年种植的绥粳18水稻长势良好,已经进入完熟期,预计亩产可达1200斤。

小稻芽经过35天的生长,就长成了有三片叶子的秧苗,当地人称之为“三叶一芯”。此时,时间应该已经进入到5月,如果夜间气温能达到12℃,稻秧就要离开温暖、湿润的秧床,迁移到大片的水田里了。

育秧期,也是柴楠一年中相对较忙的时候。他就像个医生,对稻秧“望闻问切”,目的就是保障秧苗的健康。
机械插秧效率高

对各农场的广大农户来说,每年的5月也是最忙的月份。

暖棚里,秧苗在快速地成长。暖棚外,为了让秧苗能在秧田里顺利扎根,农户们还要进行“本田上水、打浆、抄平作业”,用于国丽的话讲,“每天都紧忙活”。

4月底5月初,地表已经全部化冻。水田灌上水后,最先开进田里的器械,是打浆机。打浆抄平,就是把田里的“土坷垃”打碎,再把土表“熨”平。稻田地一旦不平整,高处易旱,低处易涝,影响产量。

当一切准备就绪,就开始插秧了。一般来说,农户们大多会在5月份结束插秧,“插6月秧影响产量”。

如今,一大帮人在水田里低头猫腰插秧的情形,已经很难看到了,取而代之机械化。八五八农场的种植户老海说,现在基本上家家都有插秧机,他们家200亩水田,他和老伴差不多八九天就能搞定。

可以说大面积机械化种植的水平,北大荒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今年,北大荒集团牡丹江分公司农机更新投入3.57亿元,更新智能化、高效化农机具7947台。在水旱两用卫星平地机、导航高速插秧机、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轨道运苗机等智能化农机装备助力下,今年插秧从5月2日开始,5月19日全部结束,较往年提早6天,亩均节约成本近30元,并有效提升了作业质量和标准。
田间管理多点发力

插完秧,意味着春耕结束,稻田进入夏管阶段。水稻要想稳产丰收,农户们必须要念好“夏管经”。

今年,八五七农场第3管理区种植户陈儒刚,使用无人机对自家253亩水稻进行施肥作业。说起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的好处,老陈深有感触:“无人机作业省时省力省心,效率高、效果也好。”

像陈儒刚一样积极发挥航化作业效用,高质量进行植保工作的种植户,在八五七农场及周边农场随处可见,这也是北大荒农垦集团牡丹江分公司多点发力打好夏管“组合拳”的一个镜头。

八五七农场生产管理部的负责人邵本昌说,该农场在夏管工作中,科学制定健身防病促早熟药剂配方,采取3遍飞机航化作业办法,提高了作物产量和品质,提升了水稻标准化防病水平。

记者了解到,在夏管工作中,各个农场都会指导种植户把科学防病、精益管理相结合,在田间地头设立大讲堂、竞技场,党员干部、农技人员争当“田管家”“勤务兵”,根据水稻生长进程为种植户做好实时服务和技术指导,在田间地头开良方,切实为水稻“把脉问诊”、为种植户“传经送宝”。

柴楠说,除了一线指导、田间示范、现场讲解等形式,农场还积极创新农业技术信息化服务的方式方法,通过电视栏目、新媒体等媒介及时向种植户发送夏管期间的科技信息、农业技术要领、安全生产知识和跟进式气象服务信息等。

这一系列田间管理环节,为的是全力保证夏管技术环环相扣、高效跟进,为水稻提质丰产筑牢了基础。
科研的力量

现如今,种水稻已经是个科技含量很高的精细活。透过一组数据,或许就能窥见一二。

今年,八五八农场依托现有数字化农业服务平台,在全场所有管理区建设9个精细化追溯区域34个精细化追溯地块,建立小型气象站2处、田间环境采集设备10处,重点开展田间监控监测、农业大数据采集、地理信息采集系统、数字化农机管理平台、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无人机低空遥感诊断技术等数字农服项目……

八五八农场场长孔令波告诉《民生周刊》记者,随着数字农服全面落地,水稻生产将更加精准,而且多个种植环节都实现了“无人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三江分公司考察时强调,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在采访中,不少受访对象表示,要真正“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问题的解锁密钥就在于农业机械化、现代化。

而要用科技守护粮仓,用科技种出好吃的大米,自然就离不开科技人。

八五八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土壤检测站负责人苏光辉,当年本科学的专业就是植物保护,2008年毕业时,她只有一个念头,“学农的就应该到祖国最肥沃的土地上来”。

这一来,就是10多年。为了让检测站为农场和农户提供更多精准的检测数据和科学依据,苏光辉经常要去田间取样,有时候一天要走几万步。

“像我们农场水田面积比较大,采样的时候得穿水鞋,在雨水比较大的年份取样,难度就比较大。按照要求,必须选择在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s形曲线多点取样,这时候就得穿着水鞋蹚着泥巴在地里一步一步挪,有时候一脚踩下去,水鞋陷入泥里都拔不出来。”

正是有了这些科技人才的助力,再加上农户的辛苦耕耘,几个月里稻芽在水田里不停地生长,慢慢地结出成熟的稻穗,它们沉甸甸地低着头,北大荒也再一次迎来了丰收季。
开镰割稻迎丰收

秋天是北大荒最美的季节。

在八五六农场二三十米高的观景台看下去,几幅气势磅礴的稻田画,花团锦簇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金色的稻浪里安静地躺着。远处依然是稻浪连天,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村庄,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晚霞中,一切都像是镶金的照片。

立秋过后,有不少南方游客专程赶来,只为看见清清楚楚的秋天丰收的样子。

8月31日下午,在八五六农场智慧农业示范区,望着夕阳下金光灿灿的万亩稻田,八五六农场党委书记李国对《民生周刊》记者说:“正是北大荒集团多项改革举措,为农业增产提质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中国饭碗”装入越来越多的“中国粮食”,北大荒这片肥沃的黑土地功不可没。

在于国丽看来,现如今水稻的收割,是种植水稻里“最容易”的一个环节,“基本上都是机械化操作”。

在以前,都是用镰刀一把一把割下稻穗,再用稻谷脱粒机、人力踩,把谷粒从稻秆上脱落下来。现在通过收割机,可以直接将稻穗与稻茎分离,一穗一穗的稻穗就成为了稻谷。

紧接着,还要对稻谷进行筛选,将干瘪的稻谷和夹杂进去的稻穗筛选出来,在此之后,還需要晾晒,去除水分,确保之后存储时不会因为水分过多而发霉。

干燥鲜亮的稻谷要想变成大米,还要最后一步:脱壳。古人用石磨盘、石磨棒等器具进行碾压脱壳,现代人则是直接倒入机器中进行脱壳。脱壳之后,剩下的就是我们现在吃的大米了。

看,一粒稻种要经历如此一场不平凡的生命之旅,才终究成为饭碗中的一粒大米,它来之不易。所以啊,从此刻起,要珍惜每一粒大米。

作者:郭鹏 姜玉函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管理论文 篇2:

广西优质水稻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是一项节本增效新型栽培技术。为解决本地区优质水稻生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广西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实现种子加工处理,壮秧培育,机械化栽插和施肥,智能化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机械化生产和专业化经营的相应对策,以进一步提高优质水稻栽培的综合效益,为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深层次推广示范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问题;对策;广西

广西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成分等非常适合水稻生长,因此水稻成为了广西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些年,各地探索了各种先进的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对提高水稻单产和效益起了较好作用。但目前,在水稻生产实践中仍存在阻碍水稻优质高产的问题[1]。因此,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广西优质水稻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1 水稻种植面积逐年下降

近些年,广西水稻种植面积逐年下降。从经济效益上来说,由于水稻的种植效益降低,农户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再加上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也导致了水稻耕地面积的减少。从水稻种植主体来说,由于从事水稻生产的劳动力不足,且从事而水稻生产的中老年人缺乏专业生产和机械化观念,造成水稻新技术推广普及难度较大,导致整个水稻生产环节的效率和效益都比较低,最终导致种植面积减少。

1.2 水稻良种良法不配套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要求科学地控制株距、行距,科学地进行灭草、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尽管对水稻种植户培训和指导了详细水稻栽培技术,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种植户仍习惯采用常规技术管理,加上从事水稻生产群体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了水稻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2]。

1.3 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低

本地区的山区、半山区和丘陵地带导致机械化水平低,农户的小规模种植经营也给机械化投入增加了难度,从事水稻生产的农户对新技术新器械的接受和认可能力有限。

1.4 规模化程度低

目前,广西水稻品种选择、育秧水平、插秧质量、肥水管理水平、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生产环节仍处于分散自由状态,土地流转较少,导致整个水稻产业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组织管理,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经营程度较低,造成水稻品质产量不高,加上缺乏初级产品加工的产业链,当地基本没有自己的特色品牌,市场拓展能力弱,大大降低了水稻的种植效益[3]。

1.5 优质水稻品种比较缺乏

近年来,广西生产上培育的优质、高产、高效水稻品种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优质水稻产业化在更大范围的发展,导致广大农民对优质水稻品种的选择余地较窄[4]。优质常规稻种子农户大多自留自用为主,几乎没有提纯复壮,加上品种混杂,大大降低了水稻优良品种的特性。

1.6 育秧中存在的问题

培育壮秧是杂交水稻实现高产的基础,秧苗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全年的水稻产量。而在现实生产实践中,个别农户不注意按照旱育秧操作规程的要求做好秧田培肥、调酸等工作,许多农户播种时根本没去考虑品种特性、芽种质量、肥力水平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而是一律按传统方法调酸、消毒,按照土法浸种催芽,严重影响了出苗率和后期生长发育[5]。随意加增加播种密度造成育成秧苗瘦高,茎秆柔弱细长,死蘖枯叶多,没有分蘖或少有分蘖,到了后期又不注意蹲苗炼苗导致秧苗徒长和苗期病害滋生,严重影响了后期插秧和缓苗,造成了不应有的产量损失。

1.7 盲目施肥

目前,广西水稻种植户对测土配方施肥缺乏认识,虽然各地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的宣传和技术培训,但由于栽培管理分散,少数农户为了追求水稻产量,盲目地增施化肥尤其偏施氮肥而忽略秸秆还田和有机肥及微量元素的使用。另外,农户大都凭经验,盲目地一次性施入全部肥料,造成肥料利用率低和种植效益下降。

1.8 盲目防治

目前,广西水稻种植户对水稻病虫害的认识和防治缺乏指导和培训,几乎完全依赖于发病后的药剂治疗效果甚微。另外,缺乏专业的管理监测导致多数防治大都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农户为增加防治效果而盲目选用农药或加大农药使用量,这种盲目使用或超剂量使用药剂防治,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造成土壤、空气和水质污染,在影响到稻谷品质提升的同时,增加了种植成本,影响水稻种植效益的提升。

2 解决广西水稻生产过程中问题的对策

2.1 成立专业的水稻合作社提高综合效益

只有提升水稻的销售渠道,增加农民自身实际获得的经济利益,才有可能刺激农民生产水稻的积极性,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另外,单纯依靠中老年人种植水稻是不合理的,应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整合盘活土地资源,流转土地成立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对种子、农药和肥料进行集中采购,提供机耕、机插、机收、机烘,由产前、产中到产后全程一条龙服务。采取政府引导,大户带动、政策驱动等措施,鼓励年轻人以股份形式入股加入合作社,实行统一工厂智能化育秧,统一机械插秧,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烘干等严格按照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流程统一组织管理,提高水稻种植综合效益[6]。

2.2 提升水稻全程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

首先,推广先进实用、操作简单、维修方便以及价格实惠的农业机械,激发农民对新型农机具使用的积极性。实现种子清选包衣机械化,浸种催芽工厂化,播种覆土一体化,育秧智能化,插秧高效机械化,机械化施肥,智能化灌溉,飞机航化防治病虫害,机械化收获,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水稻的综合效益。其次,搞好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田水利、机耕道、下田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机大面积作业创造有利条件。最后,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对机耕、机插、机防和机收等生产环节实行作业补贴,引导、鼓励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有偿社会化服务,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应用率,降低生产成本[7]。

3 结语

本文系统总结并分析了当前广西优质水稻栽培生产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但随着优质稻大规模深层次的全面开展,仍将出现新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还应不断探索和推广新的技术举措,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和种植效益。

参考文献

[1]秦延春.广西发展优质稻米生产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646-6647,6650.

[2]朱建宇,周智深.湖南优质稻产业化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商界,2012,4(4):137-138.

[3]蒋志鹏,徐一兰.浅议永州市优质稻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2(7):24-26.

[4]兰陆寿.宣城市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

[5]石纪成,李超高,许渭清,等.长沙地区水稻生产中的新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1(1).

[6]莫振茂.玉林市优质稻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2010,41(8):856-858.

[7]曾华忠,陈成斌,陆静丹,等.广西优质稻产业化开发现状及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1):1498-1500.

(责任编辑:刘昀)

作者:利奕东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管理论文 篇3:

孟津县水稻种植现状及发展对策

孟津县水稻种植集中在会盟镇黄河南岸,自陆村至扣马村一线,共10个行政村。水稻种植区域在孟津县规划的高标准粮田区域内,田间建有引黄灌溉系统,形成自流灌溉。旱能浇,涝能排,生产条件好。

孟津县的稻米以品质高、口感好在洛阳久负盛名。水稻种植轮作方式为稻麦两季,一年两熟。小麦产量在500 kg/667 m2以上,小麦收购价在2.2元/kg,水稻产量在600kg/667 m2以上,水稻收购价在3.1元/kg。年纯收入在1500元/667 m2以上。与其他作物相比,水稻种植技术成熟,收入较高,市场风险小。

一、孟津县水稻产区土地利用现状

自会盟镇陆村以东,黄河南岸滩地可进行农业耕作面积0.27万hm2,土地平整。除去农户承包田0.11万hm2,其他土地属各村集体所有,土地利用多以大户承包为主,面积在3.33~13.33 hm2。孟津黄河滩区的种植业生产,夏粮以小麦为主,秋粮在水利设施完备,给水充足田块,种植水稻800 hm2。其他给水不足田块种植大豆、玉米,经济作物以棉花、花生、西瓜为主。

二、孟津县水稻生产现状

(一)下田劳作人员老龄化

到田间调发现,下田劳作人员50岁以下人员占10%,50~60岁人员占60%,60~70岁占20%,70岁以上人员占10%。种植业为弱势产业,生产时间长、用工大、见效慢,年轻人各种原因不愿意投入这一产业。下田劳作人员以50岁以上人员为主。一些农户因年纪大,劳动力缺乏,实在无力耕种,形成小面积自发流转土地,出现一些2~3.33 hm2种植大户。

(二)土地零散

目前,种植水稻面积95%以上为农户确权土地耕种,普遍面积不大,从0.03~0.33 hm2。反映到田间,虽然水稻种植整体是集中连片,但田埂交错,单个田块较小,宽窄不一,难以连片作业,管理不便。

(三)水稻产量逐渐增加

种植品种主要为新乡培育的粳稻品种:新丰2号、获稻008、圣稻22,元稻108等,产量与以前相比有大幅度提高,高产在750 kg/667 m2以上,品质较好。但各个农户之间种植品种不一致,技术管理不一致,田间参差不齐。

(四)人工投入大

孟津县水稻种植仍采用传统种植模式,人工育秧、起秧、插秧,田间管理,需大量人工劳作,收获采取机械化收割。

20世纪90年代曾做过机械化插秧实验,结果失败。主要原因是孟津县水稻种植土地为黄河淤积土,土壤颗粒细,麦收后,经整地、泡田,土壤松软,不适合大型机械操作,插好的秧在灌水后倒伏。目前,人工插秧需工费350元/667 m2左右。繁重的劳动与高费用限制了水稻的发展,目前,种植面积小的农户自己插秧,流转土地面积较大的农户,一般在3.33 hm2以下,因插秧季节的限制,在短时间内需雇佣大量人工操作。水稻插秧时正值“三夏”大忙,佣工困难,限制了水稻大规模种植。为减少人工投入,降低劳动强度,逐渐有农户改种其他机械化操作程度高的作物,如大豆、玉米等,减少了水稻的种植面积。

(五)合作组织服务不全面

目前,孟津县以双槐村为代表,各种植水稻行政村均成立有水稻专业合作组织,但组织较为松散。农户以自有土地加入合作社,生产也以农户自主,以销售合作为主,缺乏农技、农机及其他服务。

三、孟津县水稻良好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加大给水不足田块给水量,满足水稻生产所需,引导部分农户改种水稻,增加水稻种植面积。在农户承包田外,容易集中在3.33 hm2以上土地,承包价格较底,容易形成水稻规模种植。

(二)实现机械化操作

通过试验示范,农机与农技合作,改进机械,实现机械化插秧操作。减少劳动力投入,减少人工支出。利用政府推广机构或社会力量,以村、组、合作社为单位,进行统一穴盘育苗,统一管理,统一机械化插秧。降低育苗、插秧环节人工投入成本。

(三)加强合作社作用

扩大合作社服务范围,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水稻种植户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水稻品种利用意见,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储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四)吸引少数年轻人进入这一行业

年轻人不愿进入这一行业主要原因为,种地面积小,生产时间长,专业种地收入少,需适量集中土地。目前,除自发流转土地价格较低,有组织流转土地价格较高,一般种地面积在2 hm2以上则收入较好,需适量集中耕地,对年轻人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及政策引导,吸引年轻人加入这一行业。

(五)集中土地 ,实现规模化种植

为实现大型机械化作业,吸引年轻人进入水稻种植业,前提是必须适量集中土地。可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转让土地经营权,或以土地入股形式,把一些缺乏勞力,或转到其他产业的农户的土地,以水稻种植大户或合作社集体经营等方式把土地集中起来,形成水稻生产规模化。

(六)选好品种,提高品质

通过农技推广部门或合作社进行品种比较实验,试验示范,选择合适品种,既要重产量,又要重品质。开发销售渠道,提高知名度,创出孟津稻米的品牌,提高销售收入,增加农户收益。

作者:耿辉

上一篇:配偶关系立法保护诉讼法论文下一篇:生态环境特点与洞穴旅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