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

2022-09-04

第一篇: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

玉米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汤原农场按照农垦总局提出的“抓城,强工,带农”为战略重点,以300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为契机,以发展高产高效,抗逆性较强的玉米作物为切入点,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以职工增收为核心,全力打造一流农业标准化为目标,结合场县共建,真正实践农业经济跨越式发展。2010年我居民组种植玉米面积1019公顷,平均单产9200Kg/hm2.公顷效益5280元。经过今年的生产实践, 总结出玉米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为“一个改变,两个标准,两个增加,四防,两个到位”。

1.一个改变---栽培方法的改变

以往我居民组都用小型车配套的精量点播机,用种量大,出苗后必须人工间苗,费工,改变成今年用中关力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马斯奇噢6行气吸式精量点播机,使植株分布更加趋于合理省去人工间苗,今年实验证明比小型车的精量点播机增产15%.

2.两个标准—整地质量高,播种质量高

2.1高标准抓好整地起垄

为了获得玉米高产,对于玉米地号实施以深忪旋耕为基础的整地方式(深忪深度为30cm,旋耕深度为15cm)并坚持实行秋起垄,秋施肥的措施,做到封墒越冬,有效地保证播种质量,实现一次播保全苗创造了良好的苗床。

2.2播种质量高

适时早播:进行十七早播,可充分利用返浆水,促进早发苗,发壮苗,同时还能更好地解决由于春旱或涝造成的田间保苗不足的问题,当气候稳定通过7℃持续3-5天时间开始播种,我居民组一般在5约1—6日。

播种机械应用中机美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马斯奇奥6行气吸式精量点播机精密播种。该播种机具有以下优点:

一、采用V型镇压轮为主镇压,实现播种后镇压一致,播深一致;

二、气吸式排钟盘精确的保证每穴一株,并且株距均匀,每公顷比普通精点机节约用种4公斤;

三、播种机每个播种单体仿形,确保种子播种在同样的深度出苗一致;

四、行距可调,排钟变速箱,可以将作物株距控制在2.5—45cm可调,并且株距均匀;

五、圆盘式开沟器可实现侧深施肥,每行的软塑立式排肥器,不会在施肥过程中造成肥料的堵塞;

六、可设有电子监视器。

2.2.2种子质量高。种子必须过筛,去掉小粒和不完整粒。

3.两个增加—合理增加密度,合理增加施肥量

3.1合理增加密度

根据生产条件、气候条件、 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管理水平,产量水平等实际情况,做到合理密植,使构成玉米地三要素,有效穗数,粒重,相互协调发挥群体优势。通过多年生产实践玉米想获得高产,必须有足够的收获穂数做保证。改变往年株穗不足,缺苗、断垄现象,

2我们今年利用马斯奇奥6行气吸式精量点播机将绥玉7号的密度增加6.5万株/hm.

3.2合理增加施肥量

玉米是喜肥作物,要获取高产,必须有足够的肥料供给。为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防止后期脱肥,做到深施,方法为磷钾肥全部用作底肥,做到深施,氮肥1/2作为底肥,1/2作为追加肥;追加肥中2/3作为根际追肥,1/3做叶面肥。种下深施为一层于种下4-6cm,占深施肥量的40%;第二层于种下10—12cm占深施肥量的60%.每公顷用磷酸二铵270-300公斤,氯化钾75公斤,尿素300—350公斤。

4.四防—防病、防虫、防草、防徒长。

主要防治玉米的大、小斑病,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结合叶面喷肥,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2-3次。做到正确选择药剂,确定适合的浓度,把握喷药时间,讲究喷药方法,保证喷药质量。

4.2防虫

防治玉米地下害虫,用35%呋喃丹拌种药量在种子量的2.5%;也可以用35%多克福种衣剂拌种,药量占种子量的1.5%.防治玉米螟可在玉米抽穗期进行药剂防治。选用2.5%功夫

22。 300ml/hm或2.5%敌杀死300 ml/hm进行喷雾

4.3防草

22 土壤处理:90%乙草胺2000-2500 ml/hm+75%宝收20-30g/hm.叶面处理4%玉农乐1500

2ml/hm进行化学除草。

4.4防徒长

2采用化控技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结合玉米螟进行喷施生控剂1050 ml/hm,降低株高

30-40cm,百粒重增加0.3-0.5g,穂位降低15cm,行粒数增加3-4粒,成熟期提前3-5天,增产10-15%.

5.两个到位—中耕管理到位,适时收获到位

确保中耕管理到位

机械中耕可以起到疏松土壤,防寒增温,提墒抗旱,防涝,消灭杂草的目的。第一遍中耕于玉米2叶时进行,主要以深忪、放赛、增温、保墒为主,深松防寒深度达到28-30cm,标准以深松后不起黏条为准,深松必须要合理搭配前浅后深两个深松沟,前沟深度18-20cm,后沟深度28-30cm。同时整机深松沟后边必须配带碎土器,防止压苗。有利于保墒,第二次中耕于玉米拔节前结束,尽可能多培土(不能压苗)促进次根发育。并做好玉米地追肥工作,时期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进行根际追肥,随后中耕,使土肥融合,避免尿素挥发提高利用率。

5.2确保适时收获到位

在玉米籽粒含水量降到35%左右时进行机械收获防止浪费,收获的产品一定要保管好确保品质以便提提质增效。

第二篇:台儿庄区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台儿庄区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玉米是枣庄市台儿庄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生产环节除播种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外,收获及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成为制约玉米全程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为此,枣庄市农机部门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实施作业费补贴政策,很大程度地促进了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台儿庄区农机部门通过近几年的大力推广,使得玉米收获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逐渐为农民所接受。为摸清当前玉米收获秸秆还田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区农机局组织技术力量深入5个行政村、25户农民、4家经营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农机经销企业作了深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情况

(一)规范的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为玉米机收奠定基础。全区玉米种植面积42万亩,为小麦--玉米一年轮作制。近几年,区农机局大力推广玉米贴茬直播及免耕精量播种技术,积极开展玉米规范化种植,玉米播种实现了行、株距标准一致,为玉米机收奠定了基础。今年,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得到迅速发展,贴茬直播率、免耕精播率分别达99%、80%。

(二)玉米机收及秸秆还田情况。近几年,通过补贴政策拉动、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项目带动、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作业奖(补)资金的推动及区农机部门宣传发动,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全区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已达431台。虽然,全区玉米联合收获机迅速发展,但是,由于秋季生产一家一户种植面积小,田间无机耕道路和玉米种植模式不规范(往年),部分农民还停留在传统的玉米收获意识上,再加上夏秋风雨多、玉米易倒伏和机具性能、作业价格等因素影响,限制了玉米联合收获大面积推广。目前,全区玉米联合收获率只有67%左右。

二、问题及对策

从近几年的推广情况看,绝大多数企业生产的背负式及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基本适应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作业,可靠性、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但其设计、工艺水平、适应性等方面与国外产品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许多技术参数还需要优化,机械“大、笨、重”三问题还要急于解决,产品用材质量需规范提高(延长使用寿命),生产工艺和工装设备还需要加快改造。

(一)玉米秸秆还田综合利用问题。目前,全区大多数联合收获机都是收获兼还田的机型,只有2台是穗茎兼收型联合收获机。穗茎兼收型联合收获机适应于畜牧养殖业发达的

马兰屯镇祥和乳业附近区域;还田型玉米联合收获机要切实解决农民的认识问题和机收后的小麦播种问题。

因此,要加大玉米秸秆还田好处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认识程度;要采取保护性耕作小麦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措施,解决机收后增加旋耕及播种难度的问题。

(二)作业效率低的问题。目前的种植模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每天只能收获15-30亩,生产效率普遍偏低,投资回收期长。按每天作业20亩,每季作业20天,每亩作业价格70元,每亩的成本费用40元计算,每年的收入是12000元,每台机器的回收期7年左右。效率偏低的原因:一是地块较小,影响作业速度;二是机手操作不熟练;三是机械设计上的因素,如背负式联合收获机配套的拖拉机,由于作业环境恶劣,在收获玉米时,尘土及秸秆碎末极易堵塞拖拉机水箱,造成水箱“开锅”,停机加水降温频繁。另外,玉米选种繁多,玉米结穗高低不等,收获机割台工作高度受限,不能较大范围满足不同结穗高度的玉米地块,加之拔禾链和摘穗辊工作性能不够稳定,有时造成秸秆堵塞,因而影响作业的效率;四是粮仓小,卸粮勤,向拖拉机拖斗、三轮车车厢内卸粮不方便,影响工效;五是收割地块不集中,不能实现连片收割,空行程大,工作效率低、柴油消耗量增大。

因此,一要采取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等方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解决“零星”土地,机械作业效率低的问题;二要加强驾驶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驾驶操作技能;三要进一步加强机械技能改造,充分考虑动力匹配,提高机械适应性、可靠性,力促作业效率提高;四是要优化机械结构设计,加大粮仓容积,适当提高卸粮高度,方便卸粮,提高效率;五要积极借助全市财政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作业奖补政策,开展集中、连片收割,减少空运转、空行程,降低耗油,节本增效,增加机手收入。

(三)播种行距调整问题。近几年,随着小麦的联合收获和玉米免耕播种机械的推广,玉米种植模式虽然进一步规范。但是,户与户之间相互占用土地多种一颗玉米,且一家一户地窄,播种机播到最后一趟必须对垄重播,打乱了种植行距,导致玉米联合收获机无法插入行内收割,影响到机械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同时,尽管各生产企业宣传自己的产品可实现不对行收获,但是,不对行收获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一要加强操作驾驶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技能;二要积极推广固定道式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规范玉米种植规格;三要保证户与户之间留出20公分的分禾器插入空隙;每户最后一趟播种,要把已播区域的播种楼堵上,以避免播种行距打乱。

(四)玉米联合收获产品质量服务问题

一是玉米收获机制造使用的材料质量不规范,产品质量不一。建议:监督机构制定相应的产品用材标准,提高机械使用寿命。

二是玉米收获机械各生产企业除关键部件通用外,大多数工作部件不能够互换使用,只能购买本生产厂的配件才能得到维修。建议:农机鉴定部门规范机械结构设计,对重大技改部件,要及时、充足提供服务,提高结构部件的互换性和作业效率。

三是零配件供应、三包服务不及时,各经销商只注重销售忽略售后服务,不能备足配件满足新老收获机零配件的供应;购机农民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服务,售后维修服务和零配件供应成本高,难度大,时间长,影响了机手的作业收入。建议:玉米收获前,要大范围增加配件供应点,配齐零部件;作业时,三包服务人员要及时到位,保证第一时间提供高效、快捷的便民服务,提高作业量,增加机手收入。

(四)天气环境问题。针对夏秋风大雨多导致玉米倒伏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采取人工摘穗再实施玉米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技术,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培肥地力,减少秸秆乱堆乱放,造成沟渠堵塞、影响环境和可能引发的火灾等问题。

同时,要加强农田机耕道路规划建设,村村通道路要保证农业机械的通过性,以便实施农田作业。

三、提高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率的措施

(一)加大领导力度。各级要建立健全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领导小组,分级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好落实。特别是基层乡镇政府,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采取机关干部包村、包地块、包机具等措施,抓好机具、面积的落实,努力提高玉米机收秸秆还田面积;建议区政府把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工作作为考核镇街三秋农业生产主要内容之一,运用行政手段,提高全区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率。

(二)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采取优先补贴和应补尽补措施,大力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粉碎还田机,为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提供充足的机具保证。

(三)充分利用作业奖补政策的引导作用。通过市财政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作业奖补政策的引导,减轻农民机收玉米费用,调动农民用机积极性,促进连片、集中收获,提高购机户作业收入,激励农民购买玉米收获机械,从而促进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推广,提高玉米联合收获率。

(四)加强农机技术指导。农机部门要提前搞好技术培训,加强机具选型引进,积极搞好新机具演示及作业现场会,加强宣传,提高广大干群的认识,激发有机户积极开展玉米机收作业和无机户积极使用收获机收割玉米。要加强农机农艺结合,搞好玉米联合收获机、小

麦免耕播种机的机具配套,实施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机械深松土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解决农民因机收玉米秸秆还田地块秸秆量大,加重农民旋耕、播种费用加大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全面提升。同时加大玉米机收技术指导力度,及时提供玉米收获机的安装、维修服务,提高机械作业性能和作业效率,增加购机户的作业收入。

(五)强化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节本增效机械化技术的好处,努力营造农民应用该技术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基地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镇街驻地、城区附近、交通干线等交通便利区域,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召开机具演示会、现场会,并积极组织镇村干部、农机大户、农民科技带头户等不同阶层人员,开展现场观摩活动,让广大干群亲眼看到玉米机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功效、促进秸秆还田利用的好处,从而提高农民应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的积极性。(梁化军董智阳

第三篇:关于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几个问题

关于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几个问题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 张天佐

地区保护性耕作问题和南方地区水稻机械化问题,可以说在这两个问题上,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从技术上、推广方法上、工作措施上研究得比较透彻,然而,对玉米机械化收获问题有必要深入探讨,下面谈点个人的看法,供大家交流。

一、提高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是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仅次于水稻,常年种植面积接近4亿亩,产量将近3000亿斤。2005年,我国玉米种植超过1500万亩以上的省(区)有11个,超过3000万亩的省有吉林、山东、河北、河南和黑龙江5个省。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趋势看,今后玉米发展的势头仍然看好,面积可能还会逐步增加。目前全国玉米种植的机械化水平比较高,而机收水平却在2%左右。机收面积最大的是山东,今年能达到600万亩以上;其次是河北,可能达到200~300万亩,其他省的机收量都很小。玉米人工收获和秸秆处理已经成为北方地区农民最繁重的体力劳动。一是劳动强度大,人工收获玉米劳动强度大,农民劳作很辛苦,亟盼改变生产条件。二是用工多,成本高。人工收获一亩玉米(摘穗带砍运秸秆)至少需要5个工日,在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地方,一些农户只有请雇工,目前农村劳动力一个工日最少也要20元钱,这样,一亩玉米的收获成本最少在100元以上。如果不雇工,而由在外务工的农民返乡收玉米,来往的路费和误工的损失加起来,成本更高。三是造成严重的污染。有不少地方农民为了省事,将玉米秸秆一把火烧掉,造成环境污染。

目前,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农忙季节主要靠人畜力作业已难以满足抢种、抢收的要求,加快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也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

二、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滞后于需求

多年来,全国农机科研部门、相关企业根据玉米生产的特点和农艺要求,进行了玉米收获机的研制开发和消化吸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发展速度一直比较慢。近几年,在市场的拉动和政府部门的扶持推动下,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一批产品相继投放市场。但是,到目前为止,技术性能完全过关,能够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的定型产品,基本上没有,这些产品还处于熟化的过程中。许多技术参数还需要优化,生产工艺和工装设备还需要加快改造。

多年来,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难以实现根本的突破,既有客观上的难度,又有主观上的原因。客观上,我国各地玉米种植制度和农民的收获要求差异很大。在种植方式上,各地种植玉米的行距从30厘米到90厘米不等,还有一些地方采用宽窄行种植和套种。如黄淮海地区以平作为主,东北、西北地区以垄作为主,亩产量从700斤到1600斤;在收获要求上,不同地区的农民对农时季节的要求也不一样,黄淮海一年两熟地区,农时要求紧,玉米成熟后必须尽快收获并种植下茬作物,这时玉米秸秆含水率较高,收获方式只能以摘穗为主。东北、西北种一茬地区,如果天气好、立秋晚,玉米要在地里多长一段时间进行风干,以减少收获后的晾晒压力,若过早收回来,水分太高容易霉变。农民希望收获时,能够实现摘穗、剥皮、脱粒等功能。但从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要求看,如果玉米在地里生长时间过长,玉米穗下垂很多,秸秆变黄,韧性增强,这种情况下进行机械收获,掉穗损失比较大,秸秆粉碎也比较困难。由于各地种植制度和收获习惯上的多样化,客观上带来了玉米收获机械研发上的难度。一些研究人员和厂家,都希望设计出一种通用机型,主观上,可能是设计思想走入误区。满足不同地区的种植和收获要求,但实际上做不到,从而在技术路线上走了弯路。

三、玉米收获机械研发要瞄准具体的目标市场

在玉米收获机械设计的技术路线上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去考虑,需要各个企业去探讨。我认为,在我国玉米种植制度比较复杂的现实情况下,指望研发一种机型满足不同地区的农艺要求可能是做不到的,即便是研发出来,技术参数也难以达到最优化,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在哪类地区都不好用。比较现实的选择是要瞄准特定的目标市场进行开发设计。企业在设计玉米收获机械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这是为哪个地区设计的,把目标市场确定了,机型就好设计了。一个特定的目标市场,比如黄淮海地区,玉米种植制度和农民的收获要求是基本相近的。主要的农艺特点就是:行距450~600毫米、平作、产量700~1000斤、机械收获中实现摘穗和秸秆粉碎(还田或回收)。如果把这个市场理念定下来,设计思路、技术路线就基本上出来了。既然为黄淮海地区设计的机型就不要考虑拿到东北地区使用。

农机农艺相适应需要一个过程。一种机械适合当地主流农艺要求投入市场后,如果性能优良,使用过程中既省力又节本增效,一部分农民就会积极选用。而另一部分由于种植制度不适合使用机械,农民又想使用机械作业,第二年就会主动调整种植制度,以适合机械作业的要求。这样推动下去,就会逐步形成农机农艺相协调配合的技术体系,农艺制度和农机技术要求就基本吻合了。农机与农艺需要一个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相互适应的过程。有人建议,能不能由政府出面要求农民按照一种模式去种植,这是不大可能的。因为,农民是生产的主体,他们有充分的生产自主权,我们不能强迫农民,只能引导农民,我们引导的前提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农机与农艺相适应的技术体系。在引导农民采用的过程中,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四、研发、推广玉米收获机械的重点和方法问题

一、研发的重点问题。当前,应首先加快背负式玉米收获机械技术的熟化定型。背负式玉米收获机械和自走式以及其他兼用型玉米收获机械相比较,在技术上更成熟一些,也更适合当前农民的购买能力。现在背负机还需要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一个方面是加快技术的优化。背负机的基本结构和模式已经相对稳定,但各技术参数间的匹配可能不是最科学的,近几年,不少企业不断地进行小试和中试,获得了大量数据和用户信息,在这个基础上,应该尽快优化各部位的技术参数,实现产品定型。另一个方面,企业要加大改造工艺工装的力度。我到几个厂家看过,总体上玉米收获机械还是“土”办法生产出来的,生产三两百台还凑合,生产三两千台就难以应付。真正上工装、上工艺、上流水线的企业不多,这种状况下生产出来的产品技术质量差异比较大,也无法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要加大自走式和其他兼用型玉米收获机械研发试制的力度,进行适当的技术储备。

第二,推广的重点问题。在玉米收获机械推广上,现阶段仍然要以背负式为主,兼顾自走式和其他机型。背负式机型技术相对比较成熟。我们推广给农民的机型应该是相对成熟的。从农民的购买能力来看,有了主机的农民,只要再花两三万元,就可以买一套背负式机,可以实现一机多用。现在的三行自走机,少说也得10万元以上,农民一下子掏10多万,难度比较大,同时自走机仍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如果从地区考虑,应该以黄淮海为主,逐步向外扩张,因为目前生产的背负式机主要是针对黄淮海地区生产特征设计的,自走机可能主要面向东北、西北和经济发达的地区,特别是种植规模大的农场。现在玉米机械化收获总体上已经到了从局部市场向更大市场推广的阶段,当前农民的积极性较高,各级政府的要求也很迫切,主要问题是缺乏合适的机型。

第三,推进的方法问题。对一些基本成熟的、性能可靠的机型,在一部分地区实施补贴政策,拉动快速发展。前些年,玉米收割机一直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农民需要,找不到合适的机型;从企业的角度看,有了比较好的机型,但不知道卖给谁去,能卖多少,企业也不敢盲目扩大规模。农民找不到需要的机型,企业找不到推广的对象。从2005年开始,我们尝试工作方法的创新,探索用政策营造市场,靠市场拉动发展的办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山东和河北,优先搞试点,将中央购机补贴重点用于补贴玉米收获机,推动了山东、河北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快速发展。通过政策的引导,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激励农民购买,这样,给企业营造一个市场,企业的产品就能卖得出去,企业赚了钱,也就有能力加大研发的力度,加大规模生产,加大自身改造的力度,慢慢地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滚动发展。实施购机补贴的前提是机械性能必须过关,虽然购机补贴对农民来说是少拿了一些钱,但农民还是要拿出大部分,如果机械性能不过关,就会坑害农民。享受补贴的机具必须是负责任的企业生产的,农民在使用中有什么问题企业能够立即解决,所以我们在补贴政策上是慎之又慎。2006年不少省要求使用中央资金补贴玉米收获机械,经反复商量,我们没有开这个口子,目前只有山东和河北作为补贴试点。2007年是继续维持两个省还是扩到三个或者五个省,这取决于机型是否可靠、过关;企业上规模以后,售后服务、安装调试这些问题是否能够跟得上。如果跟不上,就会事与愿违。

五、玉米收获机械的标准化问题 目前,玉米收获机械有两个标准化的问题很突出。一是生产的标准化问题。现在各个玉米收获机械生产企业在设计和生产中考虑通用性不够,不同企业生产的玉米收获机械,工作部件和零备件的互换性很低,售后维修服务和零备件供应成本高,难度大,时间长。二是装配的标准化问题。不同的主机和不同生产企业的玉米收获机械由于缺乏一套装配标准,玉米收获机械在向拖拉机“背负”时,安装困难,甚至会对拖拉机某些连接件造成损坏,作业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这些标准化的问题不解决,会严重制约背负式玉米收获机械的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搭建一个平台,将主要的玉米收获机械厂家、主机生产厂家以及有关标准化方面的专家组织起来,制定相应的行业技术标准,推动标准化问题的解决。

六、要加强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宣传

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既要用好政策手段,也要用好信息手段。加强对玉米机收的宣传,是实施政策调控和信息引导的重要内容。我们要通过加强宣传进一步营造推动玉米机收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为此,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专门开发了《玉米收获机械化专栏》,中国农机化导报以及其他杂志也开辟了相应的栏目,希望得到各级农机部门、生产企业、科研单位和农民群众的关注和支持。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推动玉米机械化的发展。(中国农机化导报 2007-1-8)

第四篇:玉米机械播种农机服务合同

甲方:宝丰县邦丰种植专业合作社

乙方:

经协商,在自愿、平等、互利、保证双方权益的基础上,双方签定如下条款:

一、服务内容

1、乙方负责向甲方提供玉米机械播种农机服务。

2、实施作业地点:按甲方指定地块。

3、作业面积:以农户确认的服务面积为准。

4、作业时间商定为年月日至年月日。

5、试点村两委会要按照约定时间组织农户配合乙方的作业服务。

二、质量要求

作业标准:精播单粒合格率大于90%,粒距误差±3厘米,漏播率小于0.5%;播深5—6厘米,播深误差±1厘米。等行距播种,行宽50—60厘米,行距误差±1厘米,机组往复误差±5厘米。覆土镇压。播后及时镇压,覆土均匀、严密,不准露种。深松施肥播种深松间隔不大于70厘米,深度不小于25厘米,施肥量符合农艺要求。

三、服务费标准及结算方式

1、服务费标准按每亩元向农户收取。

2、作业完成后甲方向乙方补贴每亩元。

3、作业完成后,乙方和被服务农户要当场确认并在作业清单签字确认,同时由乙方向被服务农户以现金形式收取作业费。

4、双方对作业面积有异议时,按双方实际丈量作业面积计算。

5、作业清单上的签字必须真实准确。

四、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要按合同要求准时到甲方指定的作业地点开展作业服务。

2、乙方要保证投入作业服务的农业机械技术状态良好,驾驶操作人员具备合法的资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确保安全生产,一切安全事故由乙方负责,

3、乙方应按照第二条要求进行作业,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五、违约责任

1、乙方服从甲方管理。

2、任何一方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均由违约方负责赔偿。

3、如果一方需要变更或终止作业合同的,并征得对方同意后方可变更或终止作业合同。给对方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提出方应赔偿损失。

3、因天气等不可抗力或者其它意外事件使得本合同无法履行的,可以解除本合同,双方不承担违约责任。

六、其它事宜

1、一方变更联系电话,应自变更之日通知对方,否则变更方对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承担责任。

2、甲乙双方发生纠纷,可向合同促裁机构或人民法院提出促裁或诉讼。

3、本合同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经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单方更改无效。

4、本合同有效期自年月日至年月日。

甲方:

联系电话:

乙方:

联系电话:

年月日

第五篇:郓城县玉米机械化收获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为了加快推进全县玉米收获机械化进程,有的放矢地做好今年全县玉米机械化收获工作,郓城县农机局组织专门班子,深入乡村农户,对玉米机械化收获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郓城县地处菏泽市北部,玉米每年种植面积都在60万亩以上。近年来,郓城县农机局通过采取政策拉动、技术培训、现场演示、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辐射带动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玉米机械化收获不但可以减少玉米损失率,减轻劳动强度,节本增效,增加收入,还可以秸秆粉碎还田改善土壤条件,增加腐基质含量,培肥地力。以此提高农民对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认识,提高农民购买和使用玉米收获机械的热情。经过不懈努力,玉米机械化收获越来越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和认可。截止到今年8月份,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了420台,玉米收获机械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玉米机收率达到了50%,通过机械化收获的玉米秸杆也基本实现了全部还田。

二、存在的问题

1、对玉米机械化收获认识不够。农民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玉米收获适应期长,晚收几天一般影响不大。另一方面,农民只需手工掰下玉米棒即可,无需人工镰割镐刨玉米秸秆,所以玉米机械收获的需求不如小麦那么迫切。

2、农业技术与农机技术不相匹配。目前,郓城县玉米种植有平作、畦作、间作套种等多种行距,有用2行、3行播种机播种的,也有用1行简易播种机播种的,还有人工点播的,行距有600~700mm和300~400mm等多种规格,而推广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一般适应600mm--700mm的规格,在多种行距条件下玉米收获机械难以适应。另外,玉米果穗的脱皮难易程度、在秸秆上所处位置,以及秸秆粗细、高矮等都直接影响着玉米联合收获的机械作业,严重制约了该县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3、行距适应性较差。玉米收获机械的适宜行距一般为600~700mm,而我县玉米大部分为套种,行距不均匀。联合收获作业时,不可避免地将部分玉米株推倒而无法进入割台,结果被收获机连同植株上的玉米穗一起被粉碎,地里成片地撒落着玉米粒,损失率大。

4、机具价格偏高,投资回收期长。目前1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需要10多万元,1台2行背负式玉米收获机也在3万元左右,加上拖拉机不低于10万元,与小麦联合收割机相比其结构简单,价格却高出许多,很多机手觉得风险大,担心自己难以收回成本。由于玉米

的收获期季节性较强,再加上农民整体支付经济能力低下,购机户的盈利空间较小,资金回收期较长,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

5、土地分散,经营规模小。目前,该县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主要是一家一户经营土地,地块过于零碎,种植品种、收割期也不同,不便于规模化作业。这从根本上制约了玉米机收的生产效率,导致作业费用相对偏高,农民用机积极性不高。

6、地块小,80马力以上的收割机机身长,转弯半径大,相对于一家一户小地块难以作业,而50马力的收割机虽适合小地块作业,但由于其作业速度低,动力不足,发动机易发热,导致了效益低,不理想。

7、机械性能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现有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制造质量虽然较以往有很大提高,但对作业质量满意率仍不高。作业效率较低,经济收入不高。不论是自走式还是背负式的收获机,生产效率都达不到农民要求。

8、玉米收获机械质量低劣,作业可靠性差。当前,玉米收获机械生产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科研能力、设备精度、工人技术素质及与之相配套的行业技术很难保证机具的质量要求。从而抑止了农民对玉米收获机械的需求热情,形成强烈的负面影响。玉米收获机械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已成为制约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瓶颈。

9、机械收获费用高。受柴油涨价影响,农机作业成本大幅度提高,玉米收获价格为50—60元/亩,而且玉米机收只能做到摘穗和秸秆切碎,一般没有剥皮工序。因此,玉米收获后还需剥皮脱粒,需要投入劳动力,收获成本增加。

10、自然条件影响。由于天气条件的影响,常使玉米出现倒伏、果穗下垂等现象,而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作业要求玉米秸秆倒伏程度≤5%,果穗下垂率≤15%,致使宜机械收割面积减少。

三、对策及措施

⒈继续加大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要充分利用补贴资金的导向性能,把玉米收获机械在购机补贴范围内予以倾斜,加大玉米收获机械的补贴力度,同时引导农民多渠道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为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集中力量抓好技术培训和示范基地建设,加强示范推广,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强化示范宣传,开展社会化服务,示范、带动玉米生产机械化大发展。积极鼓励、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应用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通过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现场会,让农民深入了解这项技术带来的好处,进一步提高农民应用这项技术的能力。

3、完善整机结构,优化部件设计,确保产品质量。如今生产收获机械的厂家很多,生产的机械也是五花八门,机械性能也是各有千秋。建议科研和生产企业,提高关键部件的质量、通用性、互换性,提高机具配套方便性和作业的使用可靠性。减小机身长度、高度。与小面积种植相适应,增强玉米收获机械田间作业通过性能和灵活性,增加机手作业操作舒适性。同时大多数机型均存在着作业过程中容易发生小故障,如:掉链子或链条断,多处脱焊等,从而影响作业效率。其关键是个别部件质量不过关,有些还存在设计的缺陷,缺乏实践的检验。

4、加强技术培训和全面服务。农机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在培训农民技术上下功夫。精心准备,因地制宜,即有理论又能实际操作,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农民技术课堂,使农民有理论、会使用、能维修、保安全。实施全面服务跟踪服务。从机具选型、效率测定、配件供应、质量考核等都要周到而细致的服务到位。让农民购机放心、用机顺心、维修省心、收益称心。

5、大力推广以玉米保护性耕作为核心的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玉米收获机械化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技术瓶茎。实现玉米机械收获,首先要实现玉米机械化播种。当前,种植玉米有条播、平播、穴播,株距不等、行距不一。加上收获机械通用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不足,给玉米收获机械化带来了很大困难。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开展玉米保护性耕作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收获机械化才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其效果也得到农民的认可和赞同。

上一篇:一年级班务工作计划下一篇:优美伤感的英文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