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

2022-08-26

第一篇: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

设施农业生产配套机械化技术推广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近年来,塔城地区把设施农业生产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加强设施农业生产基础建设及配套机械的应用,使设施农业生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民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2009年我站承担实施了自治区农机局下达的“设施农业生产配套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项目的推广工作,结合塔城市设施农业生产出口导向的特点。在二工镇10余座温室进行了微耕机作业、机械卷帘、水肥控制系统滴灌灌溉、燃烧热风炉和物理农业技术设备的示范推广。通过这两年来的示范推广,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周边乡(场)、县起到了较好的辐射推广作用。结合项目的实施,对设施农业生产配套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的效益作一分析。

一、经济效益

2009—2010年主要在塔城市二工镇设施农业基地,塔城设施农业示训基地

头工村、上二工村进行了示范推广。在设施农业示训基地实施了设施农业配套生产机械化技术,重点示范推广了机械卷帘技术、温室机械耕整地技术、温室增温技术、温室灌溉滴灌技术和物理农业技术。物理农业技术包括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烟气电净化二氧化碳气肥机、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机、温室病害臭氧防治机、食用菌(菇房)空间电场促蕾防病系统、磁场种子处理机、声波助长仪、静电灭虫灯等。

根据2009—2010年项目的实施情况,在设施大棚生产过程中,在水、

肥等相同条件下,农户的田间管理水平,经验具有相当的作用,对作物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设施机械效益分析

1、微耕机作业效益分析

在温室采用微耕机耕整地作业约40分钟可完成,一台微耕机一天可完成8个温室的耕整地作业,微耕机的作业收费为每棚60元。而人工进行耕整地作业,一天仅可完成一个温室,人工费为100元。节本40元/棚,提高工效8倍。微耕机的作业质量要好于人工作业,不仅提高工效,经济效益也是较好的。

2、温室用水效益分析

采用漫灌方式浇水每次约需30m³的水量,采用滴灌方式浇水只需约20

m³的水量,作物一个生长周期按6次浇水计漫水浇灌方式约需180

m³的水量,滴灌浇水方式约需120m³的水量,在水价相同的条件下,节约浇水费用约34%。

3、温度使用燃煤热风炉效益分析

温室使用燃煤热风炉,不仅此土炉子节省燃煤节省40—60%的耗煤量,同时可提高温室温度3—7℃。按照燃煤热风炉每天耗煤10kg,每天5小时计,煤价为0.4元/

kg,电费0.7元/度

每天10×0.4=4元,电费3.5元,计7.5元

每个生产季节按30天,7.5×30=225元

因此可节约费用225元。

4、温室使用物理农业技术效益分析

物理农业技术在温室中推广示范,根据温室生产的季节和物理农业

技术的使用要求,对物理农业技术作效益分析:

(1)种子磁化处理技术

种子磁化对比试验情况表

试验地点:二工镇头工村

户主:王含文

面积:0.5亩

分组

项目

处理

品种

期(%)

(%)

产量

(公斤/棚)

增产

(公斤/棚)

(%)

单价

元/公斤

收益

(元)

增收

(元)

第一组

莴笋

7.6

9.5

91.5

27.6

1200

217

18

2

2400

434

7.5

9.5

78.5

29.2

983

2

1966

第二组

毛芹菜

7.20

10.8

92.6

13.9

1223

158

12.9

3.5

4280

553

7.1

9.22

83.9

9.8

1065

3.5

3727

第一组:由上表可知,经济效益较好,处理种子比对照种子早熟1天。

第二组: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处理种子比对照种子早熟3天。

(2)声波助长技术

2010年在设施农业示训基地示范的基础上,通过与农户协商,选择种植黄瓜的温室进行声波助长技术的示范对比推广。

温室面积0.6亩

项目日期

试验温室

对照温室

度(cm)

(cm)

出苗期

(kg)

度(cm)

(cm)

出苗期

(kg)

3月15日

3×6

16

2

3

2

月13日

3

月10日

4

8

4

20

5124

2.5×5

15

2

3

2

13

3

10

4

10

4

23

4856

4月12日

7.5×15.5

38

6.5×14

34

5月10日

8×16

61

7×14.5

55

由上表可知,示范棚比对照棚多收黄瓜268公斤,按市场均价2元/公斤计,示范棚比对照棚多收益536元,声波助长仪使用5个月,耗电90度,扣除电费63元,纯收益536-63=473元。由此可见,使用声波助长仪经济效益是较好的。

(3)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技术

2010年在二工镇上二工村,在温室实施土壤连作障碍处理技术的示范推广。该大棚的基本情况为:试验与对照温室的总面积为763.8m²,其中试验温室315

m²,参试品种是美国西芹,土质黑土,前茬青菜(美国西芹),土壤肥力较肥,施用农家肥,亩用量7吨/亩,采用人工撒播。该棚建于2005年,随后一直是种植美国西芹,没换茬,属于连作种植。在实施土壤连作电处理技术前,仅在每年的7—8月期间进行翻晒,没有采取其他措施。处理温室第一茬收获后产量为1400公斤/棚。未处理温室产量为1285公斤/棚。处理温室比未处理温室产量多125公斤,按

2元计,多收益250元/棚。扣除电费后收益为230元。并减少了农药使用量,经济效益较好。

(4)温室静电灭虫灯

将多功能静电灭虫灯安装在大棚中央,吊挂于植物上方0.5m处。通过光控器调节将静电灭虫灯调整到夜间开启,白天或光线强时呈关闭状态。通电使用后经3—4天观察灯体电极吸附杀死大量飞虫,灯体下部的托盘布满杀死的飞虫,数量无法计数,将托盘情理后继续使用约一周后飞虫数量逐步减少,农户对灭虫灯灭虫效果很满意,表示接受并乐意继续使用,希望我们帮助联系购买灭虫灯。

(5)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技术

地点:塔城设施农业示训基地

农户:赵中海

作物:番茄

面积:0.6亩

项目日期

试验温室

对照温室

度(cm)

(cm)

出苗期

始收期

度(cm)

(cm)

出苗期

开花期

11月16日

2×4

13

10月10日

10月21日

11

月10日

12

13

12月25日

2×4

13

10月10日

10月21日

11

月10日

12

16

12

28

11月27日

4×10

17

4×10

17

12月13日

6×14

35

5.5×13

33

12月27日

7×16

51

6×14

47

试验温室产量为2463公斤,对照温室2185公斤,试验温室多178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6元计,试验温室增收1068元,扣除电费200元,纯收益868元,经济效益较好。

5、温室棉被使用情况

在温室使用棉被其保温效果好,不易破损,使用时间达5年以上。60m标准温室,棉被费用为6000元,扣除补贴农民投入4000元。按使用5年计,每年的投入为800元。使用草帘其保温效果差,易破损,使用时间为1—2年。按使用2年计,每的投入为1200元。使用棉被比使用草帘年投入少400元。经济效益较好。

二、社会效益

发展外向型设施农业,已成为塔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基地+农户的模式促进了农民就业渠道的拓宽,带动农民收入的提高。实施设施农业生产配套机械的技术,不仅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如使用卷帘机比人工卷帘每天可延长温室光照时间2小时,室温得到提高,促进作物早熟。应用物理农业技术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又能促进作物早熟、防治病虫害、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延长贮藏时间。在提高农产品经济价值的同时,有利于人体健康。是实现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保障。

第二篇:浅析甘州区设施农业装备机械化发展

【摘要】设施农业装备机械化技术是利用设施工程手段,调节和控制环境因子,以创造和改善适合农作物生长和畜牧养殖的环境条件,获得优质、高产、高效的一种现代化农业的生产方式。通过先进的工程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使农作物和动物获得适宜生长的光照、温度、湿度、养分等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农业难以解决的制约因素,加强了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系统的生产力。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普及应用,大大降低了温室大棚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日光照射时间,增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了温室作物生产的品质和产量,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本文通过分析甘州区设施农业装备机械化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为甘州区设施农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主题词】浅析

设施农业

机械化

张掖市甘州区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是张掖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丝绸之路”的要塞。全区总面积42.4万hm2,总耕地面积6.4万hm2;甘州区深居内陆,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最高气温37.4℃,最低气温-27.8℃,≥0℃和≥10℃的年活动积温分别为2130-3600℃和

1240-3100℃,年平均降水量125mm,日照时数2900-3000小时,系太阳辐射高质区,无霜期153天,位于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上游,且地下水位低,具有丰富的光、热、水资源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自然条件,特别适合设施农业的发展。

一、甘州区设施农业装备机械化的现状。

止目前,全区拥有高效日光温室1492.6

hm2(其中:连栋温室4.8hm2,

塑料大棚1191.2hm2);拥有大棚卷帘机3936台

,

中耕机1672台

,节水灌溉机械195套,机动喷雾(粉)机720台,这些机械为甘州区设施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发展极不平衡,高效日光温室配套的卷棚机和节水灌溉(微滴灌技术)已经普遍推广应用,耕整地机械化技术主要依靠微耕机作用,其他先进适用的机械化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应用,成为我区设施农业机械发化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我区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二、甘州区设施农业装备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和倾钭政策资金的带动,甘州区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依托国家补贴资金的扶持,大棚卷帘机、保温被、微耕机等设施装备机械得到广泛的普及应用,为提高我区设施农业装备机械化,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是设施农业装备

机械发展极不平衡,还不能适应我区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区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施农业发展极不平衡。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地区对发展设施农业配套机械化技术认识明确,积极性高,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机械化程度明显低;二是机械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群众对大棚卷帘机、保温被、微滴灌设施、微耕机认识明确,积极性高,应用广泛,但是对其他先进适用的技术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还没有普及应用;三是行业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设施种植业和设施林果业机械发展快,设施养殖业机械化发展慢。

2、设施农业装备较差,技术含量较低。目前所有装备均依靠近两年来国家补贴资金购置,主要是大棚卷帘机、保温被、微滴灌设施、微耕机等机械,农户对装备认识程度不高。尤其是在种植业中的机械种植、移栽、高性能植保、温控、补光、通风,养殖业中饲喂、废弃物处理等先进、适用、高性能的机械没有得到普及应用。

3.扶持资金少,影响和制约了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的发展。由于财政补贴的标准偏低,农户的资金不足,负担过重,群众积极性不高,一些科技含量高,性能优良的机械设备得不到普及应用,使用我区设施农业装备机械化科技含量得不

到提高,产品质量、数量均有影响,制约了设施农业向高层次发展。。

4、由于大棚质量低,影响了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全区有一部分大棚属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设备简陋(低矮、强度低),不适应机械作业,影响了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5、群众对发展设施农业机械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在设施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中,目前大部分植保机械基本上全部采用手动喷雾机,作业效率低、质量差、对环境和果蔬污染严重,群众对高性能、先进适用的植保机械(机动喷雾机、超低量喷雾、烟雾机等)还存在抵触情绪,不肯增加投入,给设施食品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同时,影响了我区设施农产品的品质和销售。

三、对甘州区设施农业装备机械化的思考与建议。

当前,面对中央对农村的诸多好政策,甘州区设施农业装备机械化的发展,尤其是如何突破设施农业发展“瓶颈”,加快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我们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配套扶持政策。我区设施农业机械起步较迟、规模不大、水平不高,要想加快发展,亟待政策扶持。为了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应首先明确界定设施农业的范围和重点,同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解决设施农

业发展中面临的资金、用地、信贷、保险、技术、机械装备等各方面的难题。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级政府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支持农民发展设施农业,提高生产水平。在资金投入上,要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把争取国家扶持、农民投资、社会投资和企业投资有机地结合起来。金融部门充分发挥投资主渠道作用,采取国家投入、财政贴息贷款、引进资金、农民自筹等多元化投资的方式,加大对设施农业装备机械化的投入力度。

3、农机部门充分发挥作用,推广应用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目前,甘州区对农业机械化技术和农业装备呈现出高科技含量、多样性的发展趋势,对设施农业装备机械机械化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在推广应用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方面区农机部门要充分行使职能,发挥技术权威,根据甘州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先进、适用、新型的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农机化新技术。首先要摸清甘州区的实际情况,根据甘州区的产业特点,选择先进、适用于设施农业装备机械产业的作业机械,重点推广应用专门用于农业设施内作业的耕整地、播种、移栽、收获、灌溉、施肥、植保、加温、通风、补光、节能等农业机械设备,以及专门用于畜牧养殖业设施内的饲喂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等机械设备。同时,应加大先进适用的设施和机械装备的引进和改进力度,进一步推广适用我区的先进适用的设施农业机械

装备。

4、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采用专题、专项的讲座、现场展示和试验示范等形式,对从业人员中事业心强、从事本专业、在本专业具有一定经验、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进行短期培训,重点围绕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设施农业机械化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专业互补,从而提高全区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5、进一步探索设施农业发展新模式,提高设施机械水平。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实现土地集中连片,克服农户单一经营抗风险能力差、技术水平低的不良因素,大力推行股份制农业、生产经营协会等形式,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销售。努力发挥现有销售市场的潜力,由政府部门改造、提升或新建专业性、规模化、高知名度的农产品销售市场。抓好推介、宣传,积极向外界发布销售信息,引进外来客商,解决农民的销售关。同时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杜绝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增加种植户、养殖户的收入,带到全区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许吉明】,男,196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农机工程师,1986年7月毕业于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1992年考入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北京农机化分院进修,多年来一直从事农机推广与培训工作,曾经多次承担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配套项目、省列保护性耕作项目、设施农业配套机械化技术项目、以及区列马铃薯全程机械化项目、畜牧养殖机械化项目等众多项目;并多次荣获甘肃省农牧厅及农机局、张掖市和甘州区农机局农机推广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员、甘州区人民政府优秀科技特派员。

第三篇:XX县设施农业机械化情况调研报告

-

按照市农机局的安排,XX县农机局高度重视,局主要负责人作了重要批示,抽调2人组成调研组,先后到鲁村、燕崖、悦庄等乡镇实地调研,与农户进行了交谈,并与县政府调研室、县蔬菜中心、果树中心、畜牧局、农业局有关人员进行了交流,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保证了调研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现报告如下:

一、XX县设施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XX县地处鲁中山区,境内有人口55万,其中农业人口46万,占全县人口的85.5 %。全县耕地仅24万亩,人均占有0.52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相关业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设施农业发展政策,使XX以蔬菜、林果、养殖为代表的设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2007年5月,全县设施蔬菜业面积到达到了3.58万亩,设施林果业700余亩,设施养殖业达到了63万平方米,年产值达到了10.5亿元,纯收入达到了3.6亿元,并出现了悦庄韭菜、鲁村黄瓜、燕崖大樱桃等知名品牌。设施农业成为提升XX果品、蔬菜品质,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二、设施农业的主要类型、优缺点及设施装备情况

(一)主要类型

从技术类别上来看,XX县的设施农业共应用了四种类型。日光温室。由于日光温室具备较高的保温性能,成为种植冬季蔬菜和矮棵水果(如大棚草莓)的首选。目前在鲁村、南麻、中庄、东里等乡镇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全县共有3020个,共计210万平方米。典型代表村鲁村镇王村一个村共有大棚700余个,面积达到了49万平方米。塑料大棚。主要用于春暖蔬菜的种植,在土门、南麻、悦庄等乡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全县共有塑料大棚8500个,计280.5万平方米。小拱棚。目前共有20.8万个,1334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悦庄镇,以种植韭菜等矮科蔬菜为主。塑料连栋温室。这已成为林果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代表区域是燕崖乡、中庄乡。主要以种植大棚樱桃、大棚油桃等水果为主。目前共有16个,2.3万平方米。由于投入成本大,发展数量较少。

从经营机制上看,设施农业目前全部由农户自主经营。主要通过农户——经纪人(或外地客商)——市场(或公司)的市场链进行销售。

(二)优缺点

设施农业与其他农业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解决了“菜篮子”、“果盘子”问题。让广大人民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季还是在万物刚开始孕育的春天,都能吃到多样的蔬菜和珍稀的水果,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大措施。增强了农业抗风险能力。设施农业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环境气象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气候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减轻热、冻、风霜等气象灾害,提高抗风险能力,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同时,能较好地满足动植物对环境条件(光、热、水、肥等)的要求,实现反季节生产,从而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物以稀为贵,由于设施农业发展的大都是时令中的稀缺品种,产品价格高,取得了高效益。以燕崖乡大棚樱桃为例,价格最高的时候达到了500元/市斤,一般160元/市斤,最低价格25元/市斤,大大提升了产品的价值。在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设施农业的高附加值为农民提供了高收入。鲁村等蔬菜种植农户年平均收入达到了2万元以上,燕崖乡林果种植户年均纯收入达到了4万元,高收入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设施农业的缺点,主要是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例如日光温室,每平方米投入约34.3元,一个标准的温室(10米宽,50米长),需投入约1.8万元。投入较高的塑料连栋温室,每平方米投入约75元。一个6连栋温室(占地6亩),一次性投资需30万元。没有雄厚的资金,或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一般的农户很难建设起来。

(三)装备情况

目前,XX县的设施装备还处于低层次阶段。主要装备有CO2发生器、大棚卷帘机、灌溉和药物喷施设备。其中,全县共装备CO2发生器1560台,主要用于日光温室,配置率达到了50%;配备大棚卷帘机920台,平均每个日光温室0.3台;用于设施农业的灌溉设备13200余台套,药物喷施设备16000余台;地暖设备1套;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的共有8个温室。

三、投入构成和经营状况

XX县设施农业发展的投入全部由农户自筹。经营状况较好。按照设施农业发展种类不同,效益有所不同。设施蔬菜业。采用日光温室种植黄瓜、芹菜等蔬菜的,一个标准温室(10米宽,50米长)年收入约1.5万元,成本约3000元,纯收入约12

000元。主要销往博山、泰安、湖北、东北等地;采用塑料大棚的,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黄瓜,间作佛手瓜,每棚(300m2)年纯收入约1万元;采用小拱棚的,主要种植韭菜,每亩年纯收入为11000-15000元。设施林果业。主要采用塑料连栋温室、日光温室等设施,种植大棚樱桃、油桃、草莓等林果作物。平均每棚(约600平方米)大樱桃收入约5万元,效益最高的收入为6.2万元。产品覆盖日本、东南亚、香港等10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每棚(约600平方米)油桃收入约2万元,销往全国各地。设施园艺业。主要以种植花卉和盆景、名木为主。其中玫瑰实现了规模化种植,重要集中在鲁村镇王村,共有玫瑰温室60多个。产品销往北京、东北、湖北、泰安、青岛等地。每个温室年纯收入5000元以上。虽然收入相较设施蔬菜业偏低,但由于具备易于管理、种植成本低、节约劳动力的优势(一个中年妇女即可管理),自2005年至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加快了当地的劳动力转移。设施养殖业。主要以养殖大棚鸭、大棚鸡为主。平均每棚(400平方米)鸭年收入约1-1.2万元(2006年数字)。按2007年上半年销售价格计算,每个棚养鸭年纯收入将达到3万元以上。每个棚(300平方米)养鸡年纯收入约0.6-1.5万元。

四、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加强政府引导。各乡镇根据自身实际,确定了设施农业发展品种,采取政府引导,以点带面的方式,促进当地设施农业发展。如鲁村镇在发展大棚蔬菜之初,镇党委、政府每个中层干部建设了一个日光温室,引导农民发展。在市场成熟以后,又将日光温室全部出售给了农户,由农户自主经营,实现了政府引导发展设施农业的目的。

2、制定落实了设施农业发展政策。为了发展设施农业,XX县采取各类措施,抓好规范发展。燕崖乡申请列入了全国农业大樱桃标准化示范区,制定了无公害大樱桃生产、销售、检测标准。鲁村、悦庄、南麻、中庄等乡镇的林果、蔬菜均被认定为“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促进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3、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与设施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抓好设施农业的发展配套。对大棚卷帘机、水泵、药物喷施等机械进行了扶持,提高了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4、对发展设施农业给予了相应奖励。XX县自2004年开始实行了奖励制度。对每建成1个存养1500只以上的肉鸭大棚扶持300元,每建成一处50个连片大棚的肉鸭标准化生产基地,奖励5万元。对每建成一个标准化鸡舍协调金融部门提供贷款5万元,扶持贷款贴息1500元。另外各乡镇对发展设施蔬菜也实施了一系列奖励制度,提高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5.加大对设施农业生产用水、用电、机耕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组织举办了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了农户的种植、养殖水平,为设施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6.鼓励和扶持投资者成立了各类专业协会组织、中介机构,培养形成蔬菜瓜果、营销、贮运、出口大户,促使其能够把本地的优势产品带出去,把先进的经营理念、技术、品种引进来。共培育发展运行规范和具有一定市场开拓能力的各类协会和合作组织150个,带动农户2万户。

7.抓好销售市场和龙头企业建设。先后建成东里无公害和沂蒙山果蔬骨干市场2处,产地批发市场150多处。发展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新认定县级龙头企业18家,保证了所产农产品能够得到及时销售,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整个产业的机械化水平处于低层次阶段,急需农机部门加大推广扶持力度,促进设施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

2、设施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小,零星分散,拳头产品少。设施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短,品牌不强,辐射带动能力差。

3、农户技术水平低。原有的农业知识已不适应设施农业发展的需要,急需对农户进行大规模的新技术培训,充电加油。

4、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现有的千家万户生产模式不利于有效监督,造成农残超标问题仍有发生,降低了农产品的品质。

5.龙头加工、流通企业不够大,市场体系、运销组织不完善,带动力不强,农户对市场的认知度不够,生产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造成效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不强。

6.设施农业的资金投入不足,投资主体单一,全县的设施农业发展主要依靠农户的自有资金和贷款资金。自有资金量十分有限。

六、今后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建议

1、加大对设施农业机械化的投资扶持力度。设立专用资金,扶持农户用于设施农业发展配套,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2、加强政府引导,根据区域实际建立特色型设施农业基地,实现产业规模化。

3、加大投资、管理力度 ,打造强势设施农产品品牌。继续对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相应扶持。解决农户资金薄弱的问题,由政府部门出台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进行补贴。

4、抓好设施农业监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从源头上控制高毒农药的使用和残留超标,确保农产品达到无公害质量标准。

5.努力发挥现有销售市场的潜力,由政府部门改造、提升或新建专业性、规模化、高知名度的农产品销售市场。抓好推介、宣传,积极向外界发布销售信息,引进外来客商,解决农民的销售关。同时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杜绝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水平。

6.抓好对流通企业、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促使其做大做强。

7.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户的科学管理水平。

8.研究新的设施农业发展模式,克服农户单一经营抗风险能力差、技术水平低的不良因素,大力推行股份制农业、生产经营协会等形式,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销售。

9.推广设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四篇:日照市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生产、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对于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日照市农机局高度重视设施农业工程建设工作,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村域经济、培育农民增收的重要突破点来抓,全市设施农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一、发展现状

截止2010年底,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万亩,装备电动卷帘机台套,其它设备台套,其中日光温室栋,种植面积共计亩,年产量吨,年销售额万元;中小拱棚栋,种植面积共计亩,年产量吨,年销售额万元。全市设施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快发展。一是在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品牌化销售上实现新突破。己建立连片千亩以上基地个,基地产品己达到无公害标准;二是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大户参与率高,带动作用强,全市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经济组织带动作用显现,积极引导周围群众发展设施蔬菜,现有从业人员人;三是经济效益明显,以日光温室蔬菜为例,平均亩产4.88吨,每亩产值1.46万元,是露地蔬菜亩产和每亩产值的一倍还多;四是建棚技术得到逐年更新,2008年以前80%以上是竹竿棚,2009年以来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技术不断得到更新,大棚结构全部以经久耐用、建造方便的钢管棚为主,逐步淘汰竹竿骨架棚,建设总投资已达4506万元;

设施畜牧养殖方面:全市有规模养殖场个,其中禽类养殖个、猪养殖个、牛养殖个、其它养殖个。建设生态养殖小区个,禽类规模养殖总量占养殖总量的50%,畜类规模养殖占养殖总量的80%。拥有自动喂料设备60台套,温控设备30台,挤奶机8台,粪污处理设备82台套。规模养殖建筑用地306亩,建设总投资932万元,畜牧养殖厂从业人数162人。

二、存在的问题

1、对设施农业的投资不足。设施农业作为高投入、高标准、高产出、高效益、低消耗的优势产业,财政投入的扶持资金较小,发展设施农业的水、电、路以及温室、大棚、场房、圈舍等前期建造投资较大,农户的资金不足,负担过重,财政补贴的标准偏低,群众积极性不高,制约了设施农业何高层次发展。设施农业

的技术及设施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综合服务方面财政投入也很少,与设施农业发展需求相比差距很大。

2、技术力量不强。设施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没有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是无法完成的,由于缺乏理论水平高、栽培经验丰富的技术干部,不能满足对农民搞好设施农业的培训与指导,对推广设施蔬菜栽培技术,提高设施蔬菜经济效益造成很大困难。

3、发展水平不高。目前就设施蔬菜来看,规模种植的连片千亩以上基地只有1个,是自己生产和经营的农户很多,缺乏统一规划和劳动生产率不高,品牌产品少。保鲜贮藏和深加工产品销售基础薄弱,严重影响设施农业的发展,各类设施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以人力作业为主,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

三、发展规划及建议对策

计划到2015年,新发展设施蔬菜亩,新增各类装备台套,种植总面积达到亩。设施畜牧养殖场和设施水产养殖场新增各类装备200台套。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总结以往设施农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主要提出以下建议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管理与建设。政府应把设施农业纳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搞好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土地调整、

设施建设、生产管理、产品销售、资金投入、信息服务、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服务与管理工作,依托大市场和大流通,大力发展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农业园区建设,依靠规模拓展市场,提高经济效益。

2、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各种设施农业技术装备、生产机具进入政府补贴目录,加大对农户购买装备机具的补贴力度;围绕设施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汇集社会资金,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等多种形式,扶持设施农业发展;把设施大棚建造、设施设备购置等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并提高补贴比例;应建立一批投资少、见效快、各具特色的设施农业示范带动基地。对设施项目发展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强化服务等措施,引导鼓励设施农业向标准化建设、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发展,加快设施农业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3、推行无公害生产,打造品牌商品。大力发展无公害商品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要紧紧围绕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做工作,大力推广高效无毒无残生物农药,争取扩大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识,注册商标、打出品牌,并提高品牌知名度,要极积引进新品种,增加设施农业中的名、优、特、稀蔬菜和畜牧水产生产的比重,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制定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

程,严格生产无公害商品。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日

第五篇:辽宁省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设施农业,亦称环境控制农业或工厂化农业,是利用工程技术手段和工业化生产方式为动植物生产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使其在最佳的生长空间内,获得最高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一种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是依靠科技进步而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型农业转变,在有限的土地上使用较少的劳力,充分利用土壤、气候和生物潜能,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的有效方式。设施农业是现代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国设施农业机械化。因受到空间、技术水平和经济能力等因素的限制,起步比较晚,相应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也很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一些大城市郊区兴建规模化养殖场,80年代初开始进行以地膜覆盖、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为主体的设施化栽培。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设施农业初具规模,目前,中国人均占有设施面积达到了发展国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水平,蔬菜人均占有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大中城市基本实现了蔬菜的全年供应。设施农业已经成为中国大中城市菜篮子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设施水平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已严重影响设施农业的效益的提高。

一、辽宁省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到2008年底统计,该省现有653万亩设施农业,省规划每年还将以80万亩的速度递增,现有,各种园田管理机16000台,水稻育秧设备1500套,卷帘机19.27万千瓦(10万台),微滴灌设备76953台,气肥机39台,增温炉5160台。该省的设施农业机械化除棚内耕作、节水灌溉机械化程度较高外,植保、育苗、移栽、收获等机械化程度有待于提高,智能化温室综合环境控制系统寥寥无几。

1. 耕整地机械化

耕整地作业是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环节,包括翻耕、旋耕、深松、起垄、作畦等。其目的是疏松土壤,恢复土壤团粒结构,以便积蓄水分和养分,覆盖杂草、肥料,防治病虫害。多年来,该省农机推广部门有针对性地选取了三种小型微耕机作为推广机型。经济实力较好、集体经营的以推广无锡华源“凯马”牌、沈阳大兴“金牛”牌两种机型为主;经济基础一般的以推广“宗申”微耕机为主。这些机具通过多次召开现场会、送科技下乡、电视台跟踪宣传报道等多种形式推广,收到良好效果。

为了加大推广力度,该省从1999年开始对购置园田管理机的用户给予补贴,每台补贴1500元到2500元不等,到2003年共投入省级专项资金400多万元,新增园田管理机2400多台。04年以后执行国家补贴,平均每年新增1000多台。应用该机每人每天可作业80延长米以上的大棚3~4个,每棚收费80元,去掉费用22.34元,净剩57元,每天可获纯收入170~230元,一个月即可回收成本,而且质量好于人工, 效率要远高于人工,每亩节省8个劳动工日。微耕机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生产力,为棚室生产实现机械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大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2. 卷帘机械化

冬暖式棚室机械卷帘技术,技术先进、效率高,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延长光照时间,提高温度,能使作物提前上市,具有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等优点,是当前棚室蔬菜生产急需的装备。目前正在使用的有手动卷帘机械和电动机械卷帘两种。使用日光温室草帘卷帘机,100延长米左右的温室卷帘时间为5-15分钟,放帘时间3-8分钟,比人工卷帘提高工效5-8倍以上, 每年可省人工工时费300多元,节约草帘费用380元,延长光照时间增收400元以上。该省从2005年开始实施卷帘机补贴,累计补贴近2万台(4万千瓦左右)。

3. 节水灌溉机械化

节水灌溉技术是国家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项目,应用于棚室的滴灌设备,能将水和养分均匀地输送到作物根部,明显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该技术与大水漫灌相比,节水60-80%,并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增产30%左右,经济效益显著。该省自90年代引进该技术,在推广温室大棚滴灌设备的基础上,近年来以推广以色列、北京绿源公司等的滴灌系统为主。目前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该省节水灌溉机械主要是利用水利的项目进行补贴,帮助农民购买设备。

二、辽宁省设施农业扶持政策及发展情况

辽宁省设施农业的大发展,得益于辽宁省政府和市、县政府多年来对设施蔬菜发展持之以恒的高度重视和扶持力度的逐年加大。

1. 2002-2007年重点推进辽西北干旱地区发展设施农业

为发挥设施农业的避灾效果、实现设施农业规模发展,辽宁省首先对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设施农业进行重点扶持,打造出辽西北设施农业规模效益优势区。2002-2007年,辽宁省省级财政共安排361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辽西北地区建设日光温室蔬菜小区,平均每年扶持资金6000万元,对新建的每个50亩日光温室蔬菜小区给予5万元扶持资金。此外,辽宁省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扶贫整村推进等方面的资金也大量用于日光温室蔬菜小区建设和配水、配电。

2. 2008-2010年将全面推进设施农业大发展

2008年,省政府在全省已经具备设施农业大发展的基础条件后,把设施农业建设纳入到全省县域经济重要内容之中,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进行了部署,明确提出了在2008-2010年全省每年建设80万亩设施农业的宏伟目标,每年整合12亿元财政资金进行扶持,明确了市、县政府是设施农业建设的主体,为全省设施农业大发展、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1)扶持资金总量。2008 -2010年,全省每年整合省、市、县三级补贴资金12亿元,省、市、县按4:3:3比例分担。其中,省级财政每年补贴资金4.8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各补贴3.6亿元。

(2)扶持内容。一是扶持规模化设施小区建设。对每个新建50亩日光温室标准小区和100亩钢筋结构冷棚小区补助10万元,省、市、县三级按4:3:3比例分担。其中,省财政对每个温室小区补助4万元。二是扶持县级育苗中心建设。对各地每个新建20栋以上辽沈Ⅳ型日光温室的县级蔬菜育苗中心补贴100万元。

3. 2008年设施农业扶持情况

2008年,全省共下拨省级设施农业补贴资金48700万元。同时,省直相关部门加大了对设施农业小区建设的支持力度,省电力公司安排了1.5亿元的设施农业小区配电投资支持,省水利厅把中央财政抗旱资金的40%和省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中的25%(2000万元)用于设施农业小区的水源及配水工程建设,省农信社安排了50.2亿元的设施农业贷款额度。各市都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一系列设施农业扶持政策,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级财政扶持资金都在1亿元左右;大连等市建立设施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市县财政承担保费的50%;抚顺市对新建设施小区的保鲜库给予补贴4万元;沈阳、铁岭等市对永久性日光温室(使用年限10年以上)办理产权证,作为贷款抵押的凭证;葫芦岛市经市政府协调,全市设施农业小区配电实行统一限价等。

三、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存在问题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政府重视不够,设施农机化投入不足

虽然这几年该省在设施农业上投入较大,但用于农机上的很少。设施农业机械化是近些年发展的新事物,目前此项工作在大多数地区还没有纳入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虽然该省有一些对设施农业的政策支持,但只停留在土建和苗木的补贴上,在该省还没有设施农业的示范点。农民在设施农业机械化上投入不足,发展缓慢。由于建造高标准日光温室投资太大(每个温室投资约6.5万元),并且生产费用较高,再在机械化上投资,农民感到比较吃力,比如卷帘机可以节省人工,增加光照时间,但还有许多大棚目前还是人工卷帘或购买一些小作坊生产的卷帘机,存在很大的隐患。

2. 设施农业装备品种单

一、价格高

现有的设施农业用的农机具品种单一,价格高,通用性差,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需求,加上作业时间短,农民感到购置机具不划算。

3. 温室规模小

温室规模小,一家一户在机械化上投资很难收到预期的效益,有的机械需要多个温室联合,但由于意见不统一,无法操作,比如电子杀虫灯就无法安装。

4. 部分农机功能无法充分发挥

如微耕机功率较小,旋耕、深耕作业在深度和效率上达不到要求;微耕机配套机具销售价格还偏高,农民难以配齐各种机具,致使微耕机的扶垄、覆膜、开沟、喷药、收获等多功能的发挥受到了限制。

5. 植保机械需要更新

目前用于棚内植保作业的机械仍然是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雾化程度差,作业环境恶劣,尤其在病虫害多发年份,往往因工作效率低而贻误了防治最佳时期,造成经济损失。微耕机配备药泵后可以进行植保作业,作业效果也比较好。

6. 卷帘机质量亟待提高

目前该省在用的卷帘机有50%以上是小作坊生产的,安全隐患很大,每年都出现伤害人员的事故,急需更新改造。影响机械卷帘设备推广的因素主要是国家定点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偏高。目录内的企业少。

7. 部分机具缺乏相应的产品标准

一些农机产品没有国家及地方的标准(如卷帘机、烟雾机、土壤消毒机等),致使一些产品得不到推广鉴定,不能进入国家和地方的补贴目录,农民购买困难。

四、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建议 1. 强化组织管理,切实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设施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领导,各级农机部门要组建必要的机构,加强组织协调,负责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的规划和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确保示范工作水平和质量,加强督促检查和信息反馈,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和反映示范园区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将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内容,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不断探索和完善示范园区建设运行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参与示范园区建设。对于有基础、有优势、有条件、有前景的示范园区要择优给予资金、技术支持。确保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在未来有新的提高。

2. 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力度

各级财政要支持农机推广部门不断引进保护地所使用的新机具和新技术,建立保护地机械化示范园,为大面积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农发基金用于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购买设施农业机械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购机补贴,鼓励和引导农民投资设施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在经营形式上,采取农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合作社,避免重复购机,增加农户负担。

3. 强化舆论宣传,提高认识

农民对新的科技成果的认识有一个过程,需要农机推广人员要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第一线,面向农民宣传、普及先进的农机化科技知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现场会、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等手段,通过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农机科技人员素质。通过机手培训、绿色证书培训、青年农民培训、科技示范户培训和现场培训,努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技术人员队伍提高其对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引导、帮助农民应用先进的农机化成果,不断提高农机化水平。在推广中要切实搞好技术服务,协调生产厂家搞好售后服务,减少购机者的后顾之忧。要加强典型宣传,发挥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 4. 坚持因地制宜,搞好装备选型

要根据农户需要,引进和推广适宜棚室作业的体积更小、效率更高、价格便宜、质量可靠、群众易于接受的微型耕作机;根据生产要求,配备开沟、扶垄、覆膜、育苗及移栽设备;要对棚内植保机械进行更新;要利用微耕机的动力进行植保作业,也可以利用大棚内现有的电力,配套防治效果更好的小型植保机械。

5. 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

由于设施农业机械多数是新型机械,多数还没有标准。因此尽快制定这类机械的产品标准,尽快纳入质量监管范围是当前设施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内容。

上一篇:损失赔偿协议书范本下一篇:三十讲专题党课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