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

2024-05-09

文化类(精选十篇)

文化类 篇1

1. 物质文化类象征词语的历时依据分类

1.1 按朝代分类

象征词语在每个朝代的出现形式和涵义是不同的, 每个朝代出现的象征词语也各有特点各有侧重, 某一类词语在某一时期有可能会突然爆发, 也有可能突然沉寂。在先秦时期, 动植物类词语所占比重尤其大, 也开启了这些词语具有征喻作用的历史先河, 但物质文化类象征词语所见甚少, 无非零星几个建筑类词语和乐器类词语等, 还不能承担起明显的征喻作用。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物质文化类象征词语逐渐增多, 比如首次出现和大量增加轻舟、归舟、琵琶、柴门等, 以及琴的单独出现。在隋唐时期, 物质文化类象征词语层出不绝, 种类繁多, 全面发展, 并且生活用品和武器类词语出现频繁,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此后, 宋词元曲也大致延续前朝的用词习惯, 并有一定的倾向性。

1.2 按词义的发展变化分类

中华文明历时之长足以改变一些字词的意义, 有些本来的象征义在长期的运用中由于种种原因慢慢改变, 后来的意义与之前相比, 或范围扩大, 或范围缩小, 或关联相近或对立相反。动植物的象征词语象征意义改变的例子有很多, 比如龟在先秦至宋代都备受古人推崇, 象征着长寿、富贵、吉祥。但自明代后到现在, 龟曾经的美好象征义几乎湮灭, 并且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关于物质文化类象征词语的词义变化, 本文举“青楼”“柴门柴扉”“钟”“鼓”为例。

青楼现在象征着妓院, 如“谩赢得青楼, 薄幸名存。” (秦观, 《满庭芳》)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 《遣怀》) 可是它本来的意义却是相反的, 是富贵人家正经的闺阁小姐、少妇所居住的高楼, 以及古代帝王的居所。如“鸿飞满西洲, 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 尽日栏干头。” (《西洲曲》) “青楼临大路, 高门结重关。” (曹植, 《美女篇》) 等等。青楼名声败坏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的, 而它的象征义则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柴门、柴扉和荆扉都是指用树条、荆棘等植物编的简陋的门, 自汉魏时期出现, 表达隐居的象征义, 如“白日掩荆扉, 对酒绝尘想。” (陶渊明, 《归园田居》) “长吟掩柴门, 聊为陇亩民。” (陶渊明, 《怀古田舍》) “寂寞掩柴扉, 苍茫对落晖。” (王维, 《山居即事》) 其中大多是表达一种隐居生活的孤寂, 很少有表达生活的快乐, 而在元曲中所看到的柴门却另外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超脱, 以及美丽的农村景色, 如“掩白沙翠竹柴门, 听彻秋来夜雨。” (刘敏中, 《黑漆弩》) “柴门掩上咱, 篱下看黄花。” (红衲衣) “到中流手脚忙时, 则靠着柴扉深处。” (冯子振, 鹦鹉曲) 至此, 它的象征义又丰富了许多。

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 也是《诗经》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乐器, 可以看出鼓在殷商时期就应用频繁, 使用广泛。上古时期, 鼓一般在祭祀庆典上出现, 可以烘托热烈的气氛, 制造盛大的场面, 如“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 衎我烈祖。汤孙奏假, 绥我思成。鞉鼓渊渊, 嘒嘒管声。” (《商颂·那》) 鼓也常出现在战场上, 用来发号施令和鼓舞士气, 如“击鼓其镗, 踊跃用兵。” (《邶风·击鼓》) “直北关山金鼓震, 征西车马羽书驰。” (杜甫, 《秋兴八首其四》) 鼓也会在如元妃省亲般肃穆的仪式里出现, 如“忽听外面马跑之声不一, 有十来个太监, 喘吁吁跑来拍手儿。……少时便来了十来对, 方闻隐隐鼓乐之声。” (《红楼梦》第十八回) 也会在道观打醮时出现, 如“不多时, 已到了清虚观门口。只听钟鸣鼓响, 早有张法官执香披衣, 带领众道士在路旁迎接。”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 因为鼓声最能激发人的情感, 营造喜庆的氛围, 所以中国民俗迎接春节时也要敲鼓, 同时也有“鼓乐齐鸣、锣鼓喧天、敲锣打鼓”等欢快热闹的词语。如今, 鼓代表硝烟战场、征伐进退的象征义渐渐减少, 现在听到鼓声便会联想到某处必有了值得庆祝的喜事, 象征义的范围缩小且关联相近。

钟也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乐器之一, 尤其在先秦时期和鼎一起象征着权力、财富和地位, 如我们常说“钟鸣鼎食”“钟鼎之家”“钟鼓馔玉”等。自汉朝佛教传入后, 钟在寺庙中被普遍应用, 佛寺每日撞钟来报时驱难, 每年撞钟来送旧迎新, 如“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 《枫桥夜泊》) “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王维, 《过香积寺》) 。又因谐音“终”而表明人之将死, 本来寓意美好的“钟”也渲染了一丝不祥, 送东西不能送钟, 办丧事也要敲钟, 预示敌对势力灭亡也可以说“敲响了敌人的丧钟”;而古代诗词中常常在日将暮时写到钟, 象征了一种悠远、寂寥、空灵甚至悲凉的意味, 如“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东林精舍近, 日暮空闻钟。” (孟浩然, 《晚泊浔阳望庐山》) “鸦带斜阳归远树, 无人听、数声钟暮。” (吴文英, 《夜行船》) , 象征义范围进一步扩大且联系不紧密。

2. 象征词语在各个朝代的变化情况

2.1 象征词语在某个时期数量激增及原因

“捣衣”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的一种劳作名称, 是衣服缝制前的一道工序, 目的是使衣料变软, 便于缝制。捣衣离不开砧和柞两种工具, 而“砧”也在中国古代诗词曲赋中频繁出现, 象征着怀人、悲秋的情绪, 如“月下谁家砧, 一声肠一绝。” (孟郊, 《闻砧》) “深院静, 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李煜, 《捣练子》)

六朝和唐中后期砧的数量大增。首先我们要了解在古代当需要做冬衣时才会捣衣, 如果大家都集中在一个时期捣衣, 忙着给家人做冬衣, 那一定是要开始战争了。也就是说战争越多, 政局越动荡, “砧”出现的次数越多。六朝时期, 政权分裂, 战争频繁, 捣衣诗大量增加。如“香杵纹砧知远近, 传声递响何凄凉。” (温子升, 《捣衣》) “冬夜清且永, 皓月照堂阴。纤手叠轻素, 朗杵叩砧鸣。” (曹毗, 《夜听捣衣》) 随着隋唐统一强盛, 捣衣诗的数量也迅速减少, 可是自“安史之乱”后, 中国陷入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 民不聊生, 日日战乱。于是, 可以含蓄表达反战及思念征人的“砧”便喷薄而出了。如“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 《秋兴八首》) “星河秋一雁, 砧杵夜千家。” (韩翃,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九月寒砧催木叶, 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 《独不见》) 等等。

2.2 象征词语在某个时期数量锐减及原因

“高楼”在唐朝大盛, 而在宋元时期锐减, 需要登高感慨时就用西楼、玉楼、凭栏等代替, 已经没有盛唐时期的开阔境界, 取而代之的是种种愁思、种种兴亡感慨和忧愤。如“斜阳独倚西楼, 遥山恰对帘钩。” (晏殊, 《浣溪沙》) “伤情处, 高楼望断, 灯火已黄昏。” (秦观, 《满庭芳》) 这与宋朝国力贫弱, 臣服于辽金有关, 治国平天下毫无自豪感可言, 就只有寄托于眼前身边的感情了。

2.3 某一类象征词语的出现和消隐情况

有一些象征词语可能只在某一个时期偶尔出现, 随后就消失不见了, 比如“东门”这个词语在《诗经》中共出现了五次, 并且都涉及男女之情, 《诗经》中凡是写明地点的男女游乐定情的诗歌都发生在东门, 而没有涉及其他方位的门, 东门也就成了定情之地的象征。如“出其东门, 有女如云。虽则如云, 匪我思存。缟衣綦巾, 聊乐我员。” (《郑风·出其东门》) “东门之墠, 茹藘在阪。东门之栗, 有践家室。” (《郑风·东门之墠》) “东门之枌, 宛丘之栩。子仲之子, 婆娑其下。” (《陈风·东门之枌》) 等。

古代城邑一般有四门, 四个方向的门各有不同的作用, 我国自古以东为贵, 城东门一般是热闹繁华之地, 是吉祥之门, 相反, 城西门是与凶险事物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在东门接待外宾, 男女相会;丧葬之类则由西门出城。据孙立先生考证, 陈国和郑国的东门外皆有河流风景优美, 自古是传统的祭祀之地并且渐渐演化为交际中心。另据杨宽先生《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提供的资料, 自周以来中原各国大部分的城郭都是坐西向东, 以东为尚, 东门为正门, 正门人员过往频繁, 渐渐形成集市, 热闹非凡, 也为男女相识提供了场合和机会。之后, 秦统一六国, 封建制度建立, 青年男女再也不能像先秦一样自由地表达爱意了, “东门”的象征义也随之消失。

摘要: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史里, 象征词语不断发源、演变、流传, 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元素, 不同的历史时期象征词语出现的形式、频率、内涵意义也不尽相同, 需要我们去研究它们的演变情况和规律。本文分别对某些物质文化类象征词语进行历时分类, 并总结它们在各个朝代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象征词语,物质文化类,词义

参考文献

[1]袁愈荌, 唐莫尧.诗经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6.

[2]刘乃昌, 朱德才.宋词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3]王景霓.汤擎民等.汉魏六朝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3.

[4]张国荣.唐诗三百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7.

[5]焦文彬.元曲三百首注释.三秦出版社, 2003.

[6]常敬宇.汉语象征词语的文化含义.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2, (04) .

[7]陶思炎.钟鼓.琴.琵琶——中国古代吉祥乐器摭谈.艺术研究, 2004, (02) .

[8]孙立.申论《诗经》“东门”的宗教和都城建制背景.中国文学研究, 1998, (02) .

[9]孙克诚.中国古代诗词中楼意象探论.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2004, (09) .

[10]李晖.唐诗“捣衣”事象源流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02) .

文化类书目精选 篇2

1,《金枝》12、卷1987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2,《神话学》列维斯特劳斯

3,《神话学》巴特

4,《中国神话学》袁珂

5,《菊与剑》本尼迪克特

6,《中国文化精神》林语堂

7,《天下大道》奥修

8,《原始文化》《人类学一一人及其文化研究》泰勒

9,《世界的意义:价值论》李连科

10,《历史研究》12卷汤恩比

文化类书籍必读系列

1丁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科学出版社,1961。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2.徐旭生(炳昶)《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重庆中国文化服务社,1943。科学出版社,1960增订本。文物出版社,1985再版

3.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83。。

4.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5.杨泓《美术考古半世纪》,文物出版社,。

6.扬之水《诗经名物新证》,北京古籍出版社,。

7.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又可参阅上海人民出版社《美学散步》,1981。

8.李泽厚《华夏美学》,香港三联书店,1988。又可参阅李氏《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再版。

9.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大出版社,再版。

10.泰勒《原始文化》,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中国神话学读后感

自从读过了《中国神话》这本书,我不仅了解到了更多的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开天辟地……而且还从中受到了启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其中,我最喜欢“女娲补天”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自从女娲娘娘造人以后,人们都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什么原因打了起来。后来,代表光明的火神赢了。水神共工觉得自己太没面子了,没脸活在这个世上,便向“不周山”撞去,它这么一幢,人倒是不要紧,可不周山“轰隆”一声倒了,这下水神共工闯了个大祸,“不周山”原本是在西方成天的一根柱子,这下柱子倒了,大地的一角也被破坏了,天上出现了一个大窟窿,顿时,各种自然灾害陆续发生了,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霎时间天昏地暗,这件事让女娲娘娘知道了,她心痛极了,想尽一切办法把它修好,可到了最后,所有的办法都用遍了,天上还是留下一个小洞没补好,为了人类幸福快乐的生活,女娲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用血肉之躯化作了一地彩石,去填补那个洞。马上,那个洞就消失了。

探秘鲸类文化 篇3

在所有大型的鲸中(通常指鲸和海豚等分类学上属于鲸目的动物),抹香鲸可能是最能够展示进化魅力的一个物种。抹香鲸这种大型哺乳动物身上具有高级进化者的许多标志特征:它们是地球上现存最大的捕食者;它们可以发出最响亮的声音,音量足以与一台喷气发动机相当;它们可深潜至水下1.5千米或更深,并持续两小时之久(而在这样的深度,巨大的水压可瞬间夺去一个潜水人的生命);鲸类还可以长时间在地狱般漆黑的深海中探索,远离太阳发出的生命光芒。

19世纪,赫尔曼·梅尔维尔曾经在小说《白鲸》中这样描述抹香鲸:“我完全不了解它,并且永远也不会了解它。”这也许是对这一物种最贴切的描述。确实,我们对抹香鲸的“无知”可能还在继续。这种海洋生物有90%的时间都生活在终年黑暗的深海之中,因此,直至21世纪,我们依然对抹香鲸在海底世界中的生活和它们的行为知之甚少。

但是,这份“无知”也许并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甚至也许很快将会被改写。围绕抹香鲸的统计数据显示,这种生物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大脑。这一统计不但包括地球上现存的所有动物,甚至也包括现已灭绝的动物。如果用一个最易懂的数字来说明,那就是,抹香鲸的大脑的体积是我们人类的6倍!在最近(2015年1月)刚刚出版的一本名为《鲸与海豚的文化》的书中,加拿大科学家哈尔·怀特海德和英国科学家卢克·伦德尔共同与读者分享了关于抹香鲸的最新科学发现。他们讨论了抹香鲸的社群行为以及它们所使用的复杂的交流方式。这些发现也许可以改变我们对这种动物的原有认知。

鲸类文化的提出

任何与鲸和海豚打过交道的人都认可这样一个事实:这些动物的很多行为都证明了它们的“聪慧”。从鲸与船一起乘风破浪,到它们在游泳者身边好奇地浮潜;从一群抹香鲸在水中翻滚嬉戏,到成年雌鲸的助亲行为(一只雌鲸为另一只雌鲸的宝宝充当“临时保姆”);以及它们在海洋馆里展示的各种“高难度动作”(尽管海洋馆对它们来说并不是理想的归宿,甚至可能是噩梦般的存在)……种种这些都在向我们传递一种信息,它们的行为与人类相似。其中,还包括一些人类亲自参与其中并感受到的行为: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关于海豚“救人”的记载,它们或是将溺水的人救起,或是帮助人类摆脱鲨鱼的攻击。还有一些视频记录下了当人类割开渔网释放被缠住的座头鲸时,它们的行为看起来就像在不断地感谢自己的救命恩人一般。美国加利福尼亚半岛圣伊格纳西奥的沿海环礁湖,因其温暖的水域环境已成为一个著名的“鲸乐园”。在这里越冬的灰鲸会主动接触观光船上的游客,看似正在享受人们帮它进行头部和身体按摩。于是,我们开始相信,这种动物拥有许多与人类一样的特征。但它们的行为究竟只是一种本能,还是拥有更深的含义呢?

从传统的观点来看,考虑到抹香鲸本身巨大的身躯,大脑的绝对大小也许并不是衡量智力的一个最好的标准。因为如果是计算大脑与身体重量之比(大脑的相对大小),那么人类大脑的这一比值是无法被超越的。即使是最接近人类的对手——宽吻海豚,其相对大脑值也仅是人类的一半。但是,怀特海德和伦德尔却认为:大脑的绝对大小也许更适用于衡量动物的“认知能力”。他们指出,正如电脑一般,更大的处理器就代表着更强的运算和处理能力。简单来说,大脑体积越大,就越容易让大个头的动物变得更聪明。

同时,从进化学的角度来看,抹香鲸为什么需要一个如此巨大的大脑呢?因为这样一个大脑所需消耗的能量也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巨大的大脑是抹香鲸进化中的必然产物,那么,它们又用自己巨大的大脑来做些什么呢?如果大脑的绝对大小代表了动物的认知能力,那么抹香鲸,以及其他一些齿鲸类生物,包括虎鲸和海豚类,是否又基于自己的大脑进化出了属于它们自己的文化呢?

让我们先回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一名饱受争议的、激进的鲸类学家约翰·李利也许是最先深入探索这些海洋生物智力的人。他首先指出,虎鲸以及其他海豚所使用的“咔哒声”和“哨音声”,正是专属于它们自己的一种语言。他还将鲸类动物描述为与我们共享地球的“外星生物”。然后,我们再回到现代。怀特海德与伦德尔在合著的新书中进一步讨论了鲸类动物的社群交流、社群互动以及这些海洋生物的智力。在此基础上列出了一系列关于鲸类的“社会习得性行为”的有力证据。他们指出,这是完全不同于动物本能的行为,而是定义“文化”“文明”的一种关键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关“鲸类文化”的概念。

鲸类文化的证据

鲸类文化中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座头鲸优美的“歌声”。自从这种繁复的、令人难忘的“歌声”在20世纪60年代被科学家罗杰·佩恩和斯科特·麦克维发现后,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破解这份“鲸歌之谜”。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这些美丽的歌声并不仅仅专属于座头鲸。北极露脊鲸是与北大西洋露脊鲸亲缘关系很近的表亲,也是地球上最长寿的物种(它们可存活300年以上),它们也有自己独特的“歌声”,只是音调也许没有座头鲸的那么复杂。与座头鲸的“鸣奏曲”相比,怀特海德和伦德尔将露脊鲸的歌声称作“民歌”。那么,鲸类为什么会进化出如此千变万化的表达和交流方式呢?

“鲸歌”是目前我们了解鲸类文化最清晰明确的标志,它在繁殖期具有非常明确的作用,但“鲸歌”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此。在不同的座头鲸之间,“鲸歌”也是一种像“身份证”一般的声音,传达了“我们是这个鲸群一员”的意思。不同曲调的“鲸歌”是不同鲸群的专属物。怀特海德和伦德尔通过“鲸歌”,在太平洋中定义了5个不同的抹香鲸族群,这些族群彼此间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彼此间却没有繁殖交叉,在社群交流体系上也都是相互独立的。每个抹香鲸的鲸群就像一个太平洋中独立的部落,拥有不同于彼此的文化。除此之外,不同群体的虎鲸也已被证实会使用不同的“鲸歌”,就犹如人类的“方言”一般。这些“方言”并不是依靠一代代遗传的方式来传承的,而是通过逐步学习、发展而来。它们熟悉同一个大群体中不同小族群间的“方言”,但它们还是会坚持使用自己的“方言”。这是一种属于鲸类的真正的文化——语言文化。

除“歌声”外,还有很多关于鲸类文化的例子。例如在美国东海岸的科德角,这里的座头鲸展示出一种强烈的“本土文化”。8只或更多的座头鲸彼此合作,共同在水下吐出大量的泡泡,形成一个“泡泡渔网”,迫使如足球场那么大的一群银针鱼不断紧缩、聚集在一起。然后,座头鲸们就会游到被围捕的鱼群上方,一口吞下大量的美食。与此同时,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普罗文斯敦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从1976年就开始研究科德角的座头鲸,这可能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鲸类研究项目了。他们记录下了另一鲸群通过互相学习而发展出的一种全新的捕食方法——“击水捕食法”。这些座头鲸用尾部一下下地拍击水面,让鱼群聚集成一个更紧密的球形,以便更轻松地享受大量美食。这种同一海域中不同鲸群间捕食行为的差异,正像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活却又拥有不同文化的人类一般。

科学家们发现,在鲸类生物中,并不仅仅只有座头鲸拥有不同的捕食文化。海豚们在这一方面同样展现了自己的魅力:在澳大利亚西海湾的鲨鱼湾,宽吻海豚会将海绵裹在鼻吻处,以此保护自己在海底觅食时被一些尖利的海胆和危险的黄貂鱼弄伤;而经常造访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和佐治亚州海湾的宽吻海豚则学会了如何共同把鲻鱼驱赶至浅滩处,在那里阻击这些已走投无路的鱼群。

鲸类文化的传播

除了上述文化证据外,鲸类文化还有一个与人类文化相似的地方:它们的传播性。种种科学研究均显示,这类象征鲸类文化的行为属于“社会习得性行为”,它们主要是通过母系方式进行传递(鲸类动物主要都为母系社会),就像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技能一样。除此之外,这些海洋动物的社群学习还要更为复杂一些。已有很多实例显示,它们还可以向同一辈的其他个体学习,有些鲸类动物还会向人类学习。也正是这种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让鲸类生物的文化不但产生,也得以一直延续并发展下去。

怀特海德和伦德尔在书中描述了座头鲸的“歌声”如何从一个鲸群“流行”至另一个鲸群。例如,研究发现,在澳大利亚东海岸的一群座头鲸把自己的“歌声”传递给了西海岸的另一个鲸群。他们将这种“歌声”的传递描述为第一次出现在人类以外的物种中的文化变革。海豚也是如此,我们知道每一只海豚都有属于自己的“名片式”声音,可以说是代表了它们的“名字”。更为有趣的是,对圈养海豚的研究发现,它们还会模仿彼此的声音,就像呼唤对方的名字一样。201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研人员杰森·布鲁克发现,一群人工圈养下的宽吻海豚可以记住并使用已分开20年之久的另一群海豚的声音。布鲁克认为,这种记忆正是文化得以传播和延续的一个关键因素。

另一个关于文化传播的震撼事例则是在澳大利亚鲸与海豚保护组织的一个科研项目中发现的。一只南澳的圈养雌性宽吻海豚比莉,从同伴那里而不是通过人类训练员的教导学会了“尾部行走”(直立起身体,通过摆动尾部游动)。在它被放归回大海后,它还将这种新奇的行为教给了其他海豚。而在此之前,从未观察到任何野生海豚表现出这一行为。直至比莉回归大海25年后的今天,即使比莉早已在2009年离世,还是可以看到这片水域的海豚用尾部在海面上“行走”。

鲸类动物是否应享有自己的“人权”?

在深蓝色的海洋世界中,鲸类就这样共同生活在一起。上述种种事例在很多科学家眼中这就是一种真正的鲸类文化。但是,鲸类动物是如此神秘地存在,直至现在,我们只不过是揭开了鲸类文化的冰山一角而已。这种文化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如此地陌生,我们还无法解码它们的语言,也无法了解其中的细微差别。对于它们的肢体语言和听觉系统,我们更不了解。随着未来科学的发展,我们也许可以走进鲸类的文化中,甚至分享它们的文化。也许我们终将有机会了解到,在鲸类动物的大脑中,我们人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这将是我们与其他物种间进行文化交流的终极形式,但也可能是我们永远都无法企及的领域。

在怀特海德和伦德尔看来,抛开我们对鲸类文化的了解深度不谈,如果社会普遍认可这些关于鲸类的社群行为,可以证明它们拥有自己的文化,那么,我们就应该认真看待一个最新提出的论题:与灵长类动物一样,鲸类动物也应被归为“非人类的人”,并应享有相应的“人权”。在此之前,美国哲学家托马斯·怀特在他2007年出版的书《捍卫海豚:新的道德领域》中也收集并展示了相关的实验性证据。这些证据表明,宽吻海豚拥有自我意识、多种正负面情绪和自我控制力,这些被怀特称为“道德标准”的行为同样让他认定海豚应享有属于它们自己的“人权”。

这一主张初听也许有些令人难以置信,然而实际上,在2014年12月,阿根廷的一个法庭考虑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动物园中的一只名为“桑德拉”的猩猩具有极高的智商,判决桑德拉应当像人类一样被对待,享有更舒适的生活条件和更大的自由。因此,现在桑德拉已经离开了动物园的圈养生活,回归至自然保护区中,享受更为自由的野外生活。在这个判决之后,桑德拉成为了全球首个拥有“人权”的猩猩,而这一判决事件也成为了动物保护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并暗示出了鲸类动物可能拥有的未来。

并不是我们人类中的每一个人都真诚、友好地对待这些海洋生物。其中一个最臭名昭著的例子就是日本太极湾的海豚猎杀活动。这里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海豚被捕杀以作食用,还有上百头被活捕的海豚被贩卖到远东地区进行海豚表演。与此同时,在丹麦法罗群岛一个季节的狩猎活动中,领航鲸被人类用矛大量刺杀。根据官方数据统计,仅在2013年一年中,就有1104只领航鲸和430只太平洋短吻海豚被残忍地猎杀在这片岛屿上。此外,就像2013年的纪录片《黑鲸》中提到的那样,海洋世界中用于表演的鲸类动物都在饱受各种精神方面的折磨,有些甚至已经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它们的状态甚至要比很多马戏团中的陆生动物更加糟糕。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法律认可鲸类动物也应享有自己的权利,那就将从根本上改变这些海洋生物现在所面临的种种痛苦。

进化中的亲缘关系让我们更容易了解一些相近的物种,却也容易与其他一些物种变得生疏。随着我们对这些海洋生物的了解,会逐渐认识到它们拥有的生活、行为、情感,甚至文化,也终将改变我们对待它们的态度和方法。

抹香鲸的发声器官也许是自然界最为复杂的。

须鲸具有两个鼻孔,而齿鲸类,如抹香鲸、虎鲸和海豚则只有一个外露的鼻孔,它们的另一个鼻孔都是内隐的,紧邻其旁边的是一个被称为“声唇”的瓣状器官,这就是抹香鲸发出独特“咔哒”声的部位。声音从这里产生后会向后传递,通过鲸的头部的上方腔室,或者说就是它鼻腔的延伸空间。这里充满了鲸脑油,起到了生物声学导体的作用。抹香鲸巨大的凹陷头骨将声音反弹回去,最终这个声音再次通过充满鲸脑油的腔室,从头的前方发出去。

生物学家哈尔·怀特海德将抹香鲸的声音描述为“声音响亮的、宽频、定向的咔哒声”。抹香鲸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改变声音的音量、音频及声音的频率范围,从相对轻柔的交流的“咔哒”声(由3~20个左右的“咔哒”声组成一段声音),到每5~8秒就发出一次的响亮“咔哒”声(通常是雄鲸在繁殖交配时发出),怀特海德还将这种鲸声比作“监狱中刺耳的关门声”。也有科学家指出,抹香鲸会用巨大的声音击昏甚至直接杀死猎物,如体型较大的鱿鱼或其他鱼类。

鲸类动物与人类:划时代的里程碑

尽管现在鲸类科学只有40年的历史,但数千年来,鲸和海豚一直都让我们深深为之着迷。以下讲述了人类与这些迷人生物之间的一些关键事件。

公元180年 远古尊崇

古希腊-罗马诗人奥匹亚认为,捕捉这些友善的海豚是不道德的行为,同时他认定这些动物曾经是由陆地转为海洋生活的人类。奥匹亚写道:“直到现在,人类的精神还存在于海豚体内,让它们具有人类的思维和行为。”古希腊人将杀死海豚视为等同于杀人的犯罪行为,会被处以死刑。

1851年 全新的关系

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开创了现代的“鲸类神话”,同时也借鉴了当时最新的科学理论。直到现在,《白鲸》仍然是鲸类自然史的一本关键文献,同时也是深入思考人类与鲸复杂关系的著作。

1904年 第一部相关法案

新西兰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立法法案来保护一头名为罗盘·杰克的灰海豚,因为它经常作为“向导”陪伴往返于新西兰南北海岛航线间的船只。在一名醉酒的乘客试图射杀这只海豚的事件后,新西兰正式通过立法赋予了杰克“人身权利”,任何侵犯它权利的人将被处以100英镑(约1000元人民币)的罚款。

1931年 物种保护

在1931年的《国际捕鲸管制条约》中(1935年生效,但日本与当时的苏联拒绝签署此协议),北大西洋露脊鲸成为了第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鲸种。但直至今日这一物种仍处于濒危状态。至2015年,世界仅存500头北大西洋露脊鲸,其中很多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人口稠密的沿海处觅食,在这里经常发生鲸与船只相撞以及被渔具缠住的事件。

1963年 有争议性的科研

在美国通信研究所,有一个由约翰·李利负责的海豚研究小组,其研究成果用于支持美国军用扫雷舰的研发。李利认为,海豚拥有语言,并指出鲸类动物的智力也许可以赶超人类。而这一论断又被他自己接下来的实验推翻(李利通过对海豚使用LSD致幻剂,试图研究海豚语言能力的一个实验)。

1966年 “鲸歌”革命

罗杰·佩恩和斯科特·麦克维开始研究座头鲸的歌声,最早的研究材料是由弗兰克·沃特林顿录下的一段音频。这段音频本意是用作与水下炸药相关的军事研究。佩恩和麦克维发现了座头鲸的声音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以A-B-A的调式不断重复出现的,这与人类音乐的特征相一致,而且座头鲸的“歌声”比其他任何动物的都要复杂多变。

1970年 流行现象

佩恩发布了一张名为《座头鲸之歌》的唱片,同时朱迪·柯林斯也发布了《鲸与夜莺》的唱片集,将“鲸歌”与民谣结合在一起。两张唱片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位列当期音乐排行榜榜首,并第一次将数百万的听众引入鲸类的文化中。之后,在1978年凯特·布什也将慢速的“鲸歌”融入到自己的首张专辑中。

1982年 捕鲸禁令

国际捕鲸委员会在莫格布莱顿召开会议,通过了一项在全世界内禁止捕猎大型鲸类的协议,并在1986年开始执行。但挪威拒绝签署该协议,日本也宣称,出于科学研究的目的不履行该协议。这引起了捕鲸与禁捕两个阵营的长期对立,并一直持续到今日。

1988年 鲸的专属诗歌

希思科特·威廉姆斯的叙事诗《鲸的国度》讲述了鲸的故事以及它们在面对人类时遭受的命运变化,用诗歌的语言向这些生物致敬。直至今日,曾在英国BBC1中播出的这一诗歌朗诵仍是吸引观众最多的诗歌类节目。

2003年 文化命题

哈尔·怀特海德发表了《抹香鲸:海洋中的社会进化》一书,讨论了经由社群学习以及复杂的社群交流所体现出的鲸类文化。这本书中讲述了抹香鲸的自我识别能力以及将自己抽象化的能力,暗示着鲸类也可能形成原始的宗教观念。

2010年 权利宣言

一个由科学家和动物保护者参加的会议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讨论了“非人类的人”(如鲸类)应享有的权利。他们为这些海洋生物发出了权利宣言:所有的鲸类动物都应像人类一样享有生存权、自由权和幸福权。

2013年 电影的成功

纪录片《黑鲸》记录了人工饲养环境下虎鲸的真实状况,讲述了海洋娱乐产业背后的残酷真相。这部纪录片聚焦于一只名为提里库姆的雄性虎鲸在饲养中引起三人死亡的事件。该纪录片震撼了全球的观众,纪录片讲述了在海洋动物表演中鲸类受到的身体与精神双重折磨,但饲养提里库姆的“海洋世界”(一个从事海洋动物表演的企业)却意图否认这一点。

2014年 联合国决议

《联合国迁徙物种公约》制定并保护全球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该公约认定,应终止从海洋中捕捉及运输所有鲸类动物,同时该公约第一次认同应考虑鲸和海豚的文化性。

肢体语言

就像其他动物一样,鲸类的行为也同样反映了它们的情感和想法。那么,它们如何通过行为展示自己的社交兴趣,以及表达放松或受到惊吓时的心情呢?

呼吸与大脑

像人类一样,座头鲸在水下时也要想着自己如何呼吸。科学家认为座头鲸有能力在休息时只停止一半的大脑活动,而另一半仍在工作的大脑则用于思考与呼吸相关的事情,并且还可以意识到敌害(如逆戟鲸)的靠近。如果座头鲸正在做妈妈,这一半大脑还可以帮助它们照顾鲸宝宝。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睡觉,而是更像打盹。

文化类 篇4

1. 高职建设类学校的校园文化

1.1 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总和, 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它的建设内容对应为三个方面:一是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二是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等精神总和;三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等在内的制度总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表现为塑造大学精神, 不同的学校因个性特征和核心价值观的不同,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

1.2 建设类高职学院校园文化之魂鲁班精神

高职建设类院校以培养高质量的建设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校园文化明显具有建筑行业特性和高职特点, 全国各地的同类院校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鲁班大师作为学校的代表人物, 自觉以“弘扬鲁班精神、培养鲁班传人、争创鲁班奖”作为办学的核心价值观。春秋战国时代的鲁班, 本是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工匠, 但其刻苦钻研技术, 实干创新, 把工匠技巧发挥到了极致, 他的创造发明, 聪明才智,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中, 树起了一座丰碑, 木、泥、石、画、油、绳、竹、扎等八大行业尊其为祖师。1987 年, 国家设立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 经行业人士反复研究最终定名为“鲁班奖”, 反映当代建筑人对大师的敬意和推崇。鲁班奖不仅代表我国建筑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行业精神, 而且涵盖了科技、绿色和人文理念体现了当代特色, 为激励上进、崇尚竞争、奉献精品提供了展示舞台。鲁班集工匠、大匠师、技术家、发明家于一身, 是建筑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典型代表, 与高职建设类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大师刻苦钻研技术、勤于观察和思考、善于实践、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值得当代建筑人认真效仿, 他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质量至上、勤奋好学的品质更需要后世建筑人发扬光大。

2. 校园建筑的文化功能

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产物, 古今中外, 建筑与文化息息相关, 建筑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类型, 优秀的建筑总能反映建造时代和所处地域的气质文化;不同的建筑根据其特征总会蕴含着不同的隐性文化功能。

2.1 校园建筑的文化特质

校园建筑组成学校的物质空间是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载体, 对使用它的人们的行为给予支持和限制;同时校园建筑又是在学校文化氛围影响下的建筑, 暗含了特定的思想和理论, 优秀的校园建筑是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的高度协调统一。学校类型、层次、建设时期、地域等因素的差异必然造就不同的校园建筑风格, 校园建筑不仅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 生活在其中还能清晰地体会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取向。

2.2 高职建设类校园建筑的文化特质

高职建设类院校是培养建设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地方, 校园建筑必然具有教育、引导、激励学生向鲁班传人前行的功能。因此, 校园建筑首先要自觉弘扬鲁班精神和鲁班奖的精髓, 表达质量至上的精品意识。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落实精益求精, 追求卓越的理念, 以身边的案例和切身体会教育和引导年轻一代, 为建筑业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提供人才储备。其次校园建筑群、景观、环境布局和内在联系要充分考量大众教育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点, 学校选址、功能分区、主体建筑应重点思考交通便利,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需要, 突出学校办学的开放性。第三校园建筑要充分体现教学功能, 校园大门、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等单体建筑应立求建筑风格、材料、结构、技术等元素的多元化, 突出地域气质和时代特色;打造设计、施工、管理等多维度的建筑教科书的概念。学生置身校园之中, 通过观察、触摸、聆听具体形象的建筑物语, 不仅能清晰了解木、砖、石、钢结构的不同, 体会结构的力量和精巧之美, 还可以深入探究标志性建筑的故事性、历史性, 领悟它的独特之美, 感悟历史、科技、绿色和人文理念。

3. 高职建设类校园建筑文化功能的表现

3.1 鲁班文化和建筑载体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萧山高教园区, 占地525 亩, 总建筑面积22 万平方米, 全日制高职在校生8000 余人。办学50 余年, 学校以鲁班精神为依托, 通过举办鲁班技能节、鲁班讲坛、鲁班创业节、鲁班创新节等系列活动来培育学生吃苦耐劳和敬业创新的品德, 形成了以求实和求新为特征的鲁班文化;2007年鲁班文化入选了首批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 2012 年学校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校园中由玉琼柱、半拱柱、陶立克柱、爱奥尼亚柱、科林斯柱等18根宏伟的经典柱组成的柱廊, 静静地讲述着中外建筑的历史, “安得广厦千万间碑石”则提醒莘莘学子肩上的责任。出自美术大师朱仁民之手的“鲁班像”、蕴含“鲁班精神”的雕塑小品, 以鲁班、茅以升、詹天佑、梁思成等大师命名的校园主干道, 激发着年轻学子的进取之心。鲁班文化馆内的一景一物、一墙一角处处可见“鲁班的身影”, 潜移默化地启迪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鲁班的传人。

3.2 标志建筑和办学特色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高职院, 坐落于徐州市泉山风景区, 占地1080 亩, 建筑面积36 万平方米,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 人。校园标志建筑之一的建筑技术馆是江苏省共享型实训基地和科普基地, 除满足校内学生实训、承担企业职工培训、开发推广建筑技术外, 还接受中小学生、技术人员、普通群众参观了解建筑技术, 普及建筑科学知识。该馆建筑面积3 万平方米, 是集材料展示、功能表现、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文化熏陶为一体的建筑技术开放性训练空间。建筑技术馆由古建筑彩画实训室、建筑设备及材料展示室、模型制作工作室、建筑设计工作室、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测量实训室、建筑设备安装实训室、建筑施工现场直播室、建筑技术实训场等65 个实训场所组成, 能同时满足20 多个专业、46个班级学生的实训教学任务;彰显了高职学校技术教育的特色。

3.3 绿色校园和历史传承

江苏省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新校区位于常州市武进殷村职业教育园, 占地813 亩, 总建筑面积26.1 万平方米, 全日制在校生6000 余人。学校与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 以“绿色校园”为目标, 建成了江苏省第一个以校园为单位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示范区。校园单体建筑均达到国家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其中图书馆、教育中心、宿舍楼等6 栋建筑达到国家两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行政楼、科技研发楼等2 栋建筑达到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校园内应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中水处理、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能耗监测系统等50 多项绿色新技术。通过校园绿色建筑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示范, 推动学校的绿色技术和人文教育, 培养绿色的建筑人才。

江苏省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前身为1986 年成立的国家级重点中专校“江苏省城镇建设学校”, 2003 年更名为“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同时增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建设分院”校牌。2013 年6 月15 日, 与常州市职工大学合并成立“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为了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 让老校友找到归属感, 在新校区专门建设了学校各时期校名纪念墙, 表达了历史传承和人文关怀。

3.4 顺应自然和地域气质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位于重庆市南岸区茶园新区, 占地600 亩, 建筑面积31.97 万平米, 全日制在校学生6000 余人。该地块位于南山之麓、长江之滨, 山城特色显著, 校区竖向高差达90 米。校园建设依山就势, 运用纵横交错的两条主要景观轴线打造立体景观, 彰显了巴渝山水文化和建筑学园文化。东西向体现山水与建筑相结合的景观通廊;南北向表现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景观步道, 凸显“融山水之境, 显人文之意” 的设计理念。“两轴三心多节点”的景观结构, 对应不同的景观功能分区, 突出校园浓厚的文化氛围。空间设计通过局部架空和屋顶花园等手段把自然引入建筑, 建筑群整体轮廓线错落适度, 建筑体块相互穿插组合, 建筑架构与建筑实体虚实对比, 空间形态丰富多彩。

4. 结论

校园建筑是校园文化和学校办学特色的载体, 对人才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传承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等, 高校校区规划设计应充分体现行业、地域、时代文化特色, 建设类院校宜建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质量上乘、景观优美、技术领先的校园, 让学生生活其中, 感悟建筑之魂和环境之美, 体会建筑的规制和秩序;自觉追寻鲁班精神, 丰富鲁班文化, 争做鲁班传人。

参考文献

[1].古今.魏泽英.吴建敏.校园建筑与中医人文精神的传承.高等建筑教育2015.1.9-12

知识竞赛(文化类) 篇5

1.下列哪一部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C)

A.《史记》 B.《国语》 C.《论语》 D.《战国策》

2.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以下哪部著作(B)

A.《国语》 B.《左传》 C.《战国策》 D.《三国志》

3.199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每年的(A)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简称为“世界读书日”。

A.4月23日 B.4月22日 C.4月24日 D.4月21日

4.被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是以下哪一位东汉末年的诗人(C)A.曹操

5.“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出自(B)。

A.托尔斯泰 B.高尔基 C.陀斯妥耶夫斯基 D.车尔尼雪夫斯基

6.北京奥组委2005年6月26日宣布(A)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A.“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B.“新北京,新奥运” C.“欢迎回家” D.“分享奥林匹克精神”

7.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这个概念的是(C)。A.沈括 B.黄宗羲 C.黄遵宪 D.邹韬奋

8.1897年由(D)等四人合资创办商务印书馆。

A.陆费逵 B.章锡琛 C.梁启超 D.夏瑞芳

9.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A)。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党的建设

10.魏源是中国近代较早接触西方思想的思想家,由他编订了(B)。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瀛环志略》 D.《盛世危言》 B.曹丕 C.曹植 D.曹冲 11.你被要求介绍一位中国古代精通物理学的学者,年代越早越好,你应该介绍谁?(B)

A.张衡 B.墨子 C.沈括 D.葛洪

12.清代雍正年间用铜活字印刷(D),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铜活字印刷。

A.《四库全书》 B.《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C.《大藏经》 D.《古今图书集成》

13.茶的饮用历史在我国相当悠久,唐代陆羽的(C)一书,较早地考察和记述了茶的起源、产地、饮用方法。

A.《茶论》

B.《茶说》

C.《茶经》

D.《茶记》

14..旅游景点与所在国家对应是(C)

A比萨斜塔,西班牙 B卢浮宫,德国 C威尼斯,意大利 D马约尔广场,葡萄牙

15.“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

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16.四大书院中位于江西的是:(A)

A白鹿书院 B石鼓书院 C应天俯书院 D岳麓书院

17.“宰相”的“宰”最早指:(B)

A高级官吏 B官吏统称 C低级官吏 D皇帝 18、18世纪末资产阶级反封建革命斗争的著名纲领性文件,并且以后成为法国宪法序言的是(C)

A、《自由大宪章》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19、下列刑罚属于附加刑的是(B)

A、管制 B、剥夺政治权利 C、拘役 D、罚款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是(A)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瑞士

21、不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代表人物的是(D)

A、康德 B、黑格尔 C、谢林 D、尼采

22、世界银行集团的机构组成不包括(A)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国际开发协会 D、国际金融公司

23、下列作品《朝花夕拾》、《子夜》、《激流》三部曲、《白洋淀纪事》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B)

A、鲁迅、曹禺、茅盾、郭沫若 B、鲁迅、茅盾、巴金、孙犁 C、郭沫若、曹禺、巴金、李健吾 D、鲁迅、郭沫若、巴金、孙犁

24、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雅丹”地貌的形成是(B)

A、风沙的堆积作用 B、风沙的侵蚀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 D、冰川的刨蚀作用

25、人们在谈到计算机的时候,往往要谈到计算机是386、486或586。那么X86到底代表什么呢?简单地说,它代表着计算机(B)A、内存的级别 B、CPU的型号和级别 C、硬盘的空间容量 D、主机板的型号和级别

26、男女两青年去民政部门申请登记结婚,未获审查通过。其原因可能是(A)A、男方刚满21周岁 B、女方刚满20周岁

C、女方家长不同意双方的结合 D、男方曾患麻风病,已经治愈

27、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是(D)A、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B、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C、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D、我国对外政策的纲领

28、四大佛教名山是指(A)

A、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峨眉山 B、五台山、雁荡山、九华山、普陀山 C、五指山、九华山、井冈山、阿里山 D、泰山、华山、衡山、恒山

29、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是(B)

A、《灵宪》 B、《甘石星经》 C、《授时历》 D、《大衍历》

30、在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中起主导作用的是(D)

A、事物内部的矛盾 B、事物的主要矛盾 C、事物的特殊矛盾 D、矛盾的主要方面

31、到了明朝已形成完备的封建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下边排列的四级考试哪项正确?(A)A、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B、乡试——会试——院试——殿试 C、乡试——院试——会试——殿试 D、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32、在五四爱国运动中起领导作用的力量是(B)A、爱国的青年学生 B、中国无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33.对我国来说,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指(C)。A.新世纪前五十年 B.新世纪头三十年 C.新世纪头二十年 D.新世纪头十年

34.请问一下哪位是被人称为“宋画第一”的北宋画家?(B)A.顾恺之 B.李公麟 C.吴道之 D.B.章锡琛

35.在我国明清时的科举考试中,会试放榜是在农历四月十五日,该榜也被称为以下哪种?(A)

A.杏榜 B.桂榜 C.副榜 D.花榜

36.我国的是医外科初具规模,形成一个学科是在哪个朝代?(C)

A.商朝 B.周朝 C.汉朝 D.唐朝

37、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A)

A、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B、木星轨道和土星轨道之间 C、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 D、火星轨道和金星轨道之间

38、珠穆朗玛峰位于(B)

A、中、缅边境 B、中、尼边境 C、中、巴边境 D、中、印边境

39.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这指的是:(A)A景泰蓝 B彩陶 C琉璃 D 铜鼎

40.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4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42.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

A 60岁 B 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43.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

A西湖龙井 B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

44.下列不是东汉文学三崔的是:(C)

A崔驷 B崔瑗 C崔醒 D崔寰 45.“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A)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46、“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

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47、“回光返照”这个成语出自哪部作品_A_ A、《红楼梦》 B、《陈涉世家》 C、《烈女传》 D、《三国志》

48、陶渊明的故乡在今_A_

A、九江县 B、星子县 C、九江市 D、南昌市

49.翟均廉是我国哪个朝代的水利专家,著有水利著作《海塘录》?(A)

A.清朝 B.明朝 C.宋朝 D.唐朝

50.道教里的“三官”之神各司其职,其中“地官”管的是下列哪项?(B)A.赐福 B.赦罪 C.解厄 D.辟邪

51、司马迁的史记共有多少篇?(A)

A、108 B、120 C、140 D、160

52、下列哪个称号不是端午节的别称?(D)

A、浴兰节 B、女儿节 C、地腊节 D、中天节

53、重阳节的传说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_A_

A、恒景 B、后羿 C、王维 D、张衡

54、我国十大名花有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鹃、茶花、桂花、水仙及--(A)

A、荷花 B、芍药 C、报春 D、百合55、人体器官中的肾脏是构成人体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下列四种中药里对肾脏有好处的是(C)

A.人参 B.陈皮 C.桑椹 D.陈皮

56、古代音律分为分为五音,其前后顺序是(C)

A.宫、羽、角、商、址 B.宫、商、址、角、羽 C.宫、商、角、址、羽 D.宫、羽、商、角、址

57、卢沟桥上大小石狮子有(D)只

A.285 B.286 C.287 D.288

58、将对一类无敌理解整理出来,形成模式,用来理解尚不可知的事物,这种推理方式,叫做 _D_ A.逆向推理 B.循环推理 C.以小观大 D.合理外推

59、古代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A)

A.注重线的作用 B.注重的光的作用 C.注重色的作用 D.重视材料的运用

60、中国文化被誉为“乐感文化”,是因为中国人的思维传统习惯于_A_的眼光看问题。

A.生病发展 B.排恶从善 C.以悲为乐 D.绝对差异

61、京韵大鼓属于__________说唱音乐。(A)A.弹词类 B.道情类 C.鼓词类 D.牌子曲类

62、《信天游》主要流行于我国哪个地区?(D)A.东北 B.青海 C.河北 D.陕北

63、中国古代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梨园子弟”的称号出自哪个朝代:A、宋朝 B、元朝 C、唐朝 D、明朝

64、世界著名雕塑《思想者》是谁的作品: B A、米开朗基罗 B、罗丹 C、毕加索 D、达芬奇

65、《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在今天我国的哪个省? A A、山东省 B、河南省 C、湖北省 D、河北省

66.“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67.中国第一长洞是:D A王屋山洞 B赤城山洞 C青城山洞 D双河洞

68.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A A丰收年景的6—9月 B每年秋天 C清明后10天 D端午前3天

69.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 A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70、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A)

A、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B、火星、水星、金星、地球、木星、天王星、土星、海王星、冥王星 C、地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冥王星 D、水星、金星、土星、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

C 71、“黑洞”是科学家首先从理论上进行预言的(C)A、引力场 B、视界 C、特殊天体 D、脉冲星

72、目前国际公认的高技术前沿是指:(B)A、航天航空技术 B、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C、生物技术 D、新材料技术

73.苗族的传统乐器是:D A笙 B笛 C萧 D芦笙

74.我国古代有丰富的天文历法知识。许多古书中的文句都涉及天文历法。“七月流火”指天气(A)。

A.转凉 B.转暖 C.太热 D.太冷

75、玄奘去西天取经经过了多少个国家?B A、100 B、110 C、128 D、138

76、不属于二十四史的典籍是(C)A.左传 B.旧唐书 C.清史稿 D.明史

77、《国际歌》的词作者是谁: B A、马克思 B、鲍狄埃 C、贝多芬 D、恩格斯

78.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里的“一寸”是用哪种古代计时器量出的时间单位? B A圭表 B 漏刻 C日影 D漏壶

79.我国的戏曲脸谱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B A雅乐 B燕乐 C清商乐 D蜀乐

80、三冥节指的是_B_

A、鬼节 五月节 下元节 B、清明节 中元节 下元节 C、鬼节 端午节 中元节 D、重阳节 冥节 下元节

81、下列作品不是“临川四梦”的是_C_ A、《牡丹亭》 B、《紫钗记》 C、《金瓶梅》 D、《邯郸梦》

82、下列作品《朝花夕拾》、《子夜》、《激流》三部曲、《白洋淀纪事》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B)

A、鲁迅、曹禺、茅盾、郭沫若 B、鲁迅、茅盾、巴金、孙犁 C、郭沫若、曹禺、巴金、李健吾 D、鲁迅、郭沫若、巴金、孙犁

83.我国古代,最早有小儿医科的是在哪个时期?(A)

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战国时期 84.在我国中医学上,外科成为独立的专科,是在哪个朝代?(C)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隋朝

85、自然科学中最早出现的学科是(B)

A、数学 B、天文学 C、医学 D、化学

86.“瘦金体”由(A)所创的书法字体。

A.宋徽宗 B.柳公权 C.蔡京 D.颜真卿

87.“山药蛋派”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作品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口语化的写作特点,追求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的矛盾和问题。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家是(A)。

A.赵树理 B.柳青 C.贾平凹D.苏童

88.《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A)。

A.庞统 B.周瑜 C.诸葛亮 D.鲁肃

89.“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出自(A)。

A.赵普 B.王安石 C.房玄龄 D.魏征

90.“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语出(A)。

A.秦观 B.柳永 C.苏轼 D.陆游

91.清代雍正年间用铜活字印刷(D),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铜活字印刷。

A.《四库全书》 B.《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C.《大藏经》 D.《古今图书集成》

92、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设置的管理机构是(B)

A.西域都护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理藩院

93.被称为杏月的月份是(A)。

A.二月 B.三月 C.四月 D.六月

94.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重要手段,始于隋唐,盛于明清。明清的科举以四书五经为考试内容,一般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中的分别称为举人、贡士和进士。三级考试都考取第一名的被称为“连中三元”,这三元分别指(B)。

A.状元榜眼探花 B.解元会元状元 C.鼎元传胪进士 D.秀才举人进士

95.中国最早的工艺百科全书是完成于17世纪30年代的《天工开物》。它的作者是(D)。

A.徐霞客 B.沈括 C.郦道元 D.宋应星 96.文言短篇小说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别具一格,(D)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A.干宝的《搜神记》 B.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C.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 D.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97.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加强的标志是(C)A.顺治帝册封五世** B.康熙帝册封五世** C.雍正时期设置驻藏大臣 D.乾隆时期设立伊犁将军

98、地球表面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的辐射能量转化成能被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化合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光合作用吸收的重要是太阳中的绿光 B、植物的绿色是反射了太阳光中的绿光 C、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是不一样的 D、植物在不同时间的光和作用效率不一样

99、国家行政机关对宪法所作出的解释属于(D)A、行政解释 B、补充解释 C、司法解释 D、无权解释

100.中国最早的书肆“槐市”出现在(B)的长安。A.秦代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101.下面的(A)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A.峨嵋山 B.青城山 C.黄山 D.泰山

102.我国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是(A)。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千金方》 D.《抱朴子》

103、中国古代戏曲中的杰作《西厢记》的作者是(A)A、王实甫 B、关汉卿 C、白朴 D、马致远

104.20世纪曾有4个世界级的哲学大师访问过中国,其中不包括(D)A.杜威 B.罗素 C.萨特 D.普法

105.如今清华园中有十二座人物雕像,其中至今健在的是谁?(D)

A.施滉 B.马约翰 C.陶葆楷 D.邵逸夫

106.“一毛不拔”之说是属于春秋战国百家中的哪一家提出的?(A)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

107.不列颠百科全书现在的出版商是_B_国的。

A 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08.据《不列颠百科全书》所载,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A)。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C.《古今图书集成》 D.《中华大典》

109.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女词人,她的《漱玉词》在中国诗词史上享有盛誉,事实上,在宋代,还有另一位有名的女诗人,曾经写下“竹摇清影罩幽窗”这样的优美诗句,这位作者是(D)。

A.蔡文姬 B.柳如是 C.梁红玉 D.朱淑贞

110.“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篇。她在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武装起义是(A)

A.浙皖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镇南关起义

111.著名的《金刚经》是我国______(朝代)的书法杰作

KEY:唐朝

112.老清华文科的特色是“三会通”,即__会通、__会通、文理会通。KEY:古今,中西

113.现代西方文明的根在“两希”,请问“两希”是指哪两个地方? KEY:古希腊、希伯来

114.中国古代“江”专指__,“河”专指__,“浙江”是今__,“黑水”是今__。(全部填江河的现在名字)KEY:长江、黄河、钱塘江、黑龙江

115.中国古代有很多与“六”有关的说法,试写出。

西周教育“六艺”: KEY: 礼、乐、射、御(驾车)、书、数

《诗经》“六义”: KEY: 风、雅、颂、赋、比、兴

116.儒家经典中的“三礼”是指《仪礼》《周礼》和_______。KEY:《礼记》

117.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所以后世也称他为_______ KEY:王右军

118、「环肥燕瘦」中的「燕」是指谁 答:赵飞燕

119.第五套人民币中紫色人像的面值是多少? 答:5元

120. 肯德基的创始人是什么军衔?

答:上校

121.最早的红白机游戏超级玛丽由日本哪家知名游戏制作公司出品?

答:任天堂 122.在新浪微博中,发表文章的字数限制是多少字?

答:140字

123.夜盲症是缺哪种维生素所导致? 答:维生素A

124.清朝太后身边最著名的贴身太监叫什么? 答:李莲英

125、会飞的蝙蝠属于: 答:兽类

————————————————————————————

较难的25道题

126.握国清代设立于广州的国家对外贸易机构称为十三行,其乾隆年间已分为以下哪种?(A)

A.外洋行、本港行、福潮行 B.外洋行、本港行、福洲行 C.外洋行、外港行、布行 D.外洋行、钱行、福潮行

127.我国的哪个民族,由13世纪进入今甘肃临夏东乡地区的蒙古人与周围回、汉人长期共处发展形成的(A)

A.东乡族 B.土家族 C.维吾尔族 D.哈萨克族

128.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早在先秦就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礼节仪式和礼仪制度。传统的说法,把礼划分为(A)五类,称为五礼。

A.吉、凶、军、宾、嘉 B.温、良、恭、俭、让 C.恭、宽、信、敏、惠 D.天、地、君、亲、师

129、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预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涵的哲理是(B)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

130.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是:(B)

A《汉宫秋月》 B《白石道人歌曲》 C《白鸟朝凤》 D《 葬花吟》

131、下列哪一句不是《大学》中句子(C)A、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失后,则近道矣 B、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C、是故君子不用其极

D、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32、下列不属于中医的“五术”的是?(D)

A、山 B、医 C、命 D、坤

133.代表鲁菜川菜淮扬菜粤菜的四个名菜是下列哪项?(B)A.葱烧海参、鱼香肉丝、凉拌腰丝、龙虎会 B.糖醋黄河鲤鱼、麻婆豆腐、叫化鸡、龙虎会 C.糖醋黄河鲤鱼、宫保鸡丁、扣三丝、脆皮乳猪 D.烤乳猪、干煸肥肠、京酱肉丝、葱烧海参

134、中华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古筝具有自己的分类,现在国内最普及的古筝是多少根琴弦(A)

A.21 B.23 C.24 D.25

135、中国画、书法中的“飞白”是中国传统艺术中(B)典型表现。A.虚短实长 B.虚实相济 C.心物对应 D.虚实相抑

136、《韩厥守宫》是哪一出戏的片段:(C)A、《搜书院》 B、《汉宫秋》 C、《赵氏孤儿》 D.《孟姜女》

填空题

137.20世纪曾有4个世界级的哲学大师访问过中国,试说出其中任两人及其国籍。

KEY:杜威(美)、罗素(英)、萨特(法)、哈贝马斯(德)

138、“饮中八仙”指(贺知章)、(汝阳王)、(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

神话传说中的八仙是(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

139.古代中国人的观念中,天下即“九州”。请任说出“九州”中的五个。KEY: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140、“思无邪”是(孔子)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_______ KEY:“兴、观、群、怨”。

141、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享誉海内外,著有「雅舍小品」是谁

答:梁实秋

142、在我国魏晋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两个人)KEY:何晏、王弼 143、《千家诗》收录的是: 答 : 唐宋诗歌

145、毛线商标的第一位数字表示其原料,其中“1”代表: 答: 国产羊毛

146、被称为“第七艺术”的是: 答:电影

147、中国抗日战争中,最早为抗击日寇牺牲的中国将领是: 答: 赵登禹

148.最早进入青铜器时代的国家是: 答: 阿拉伯叙利亚

149.“梅妻鹤子”是谁的家庭状况? 答: 林和靖

150、月亮金字塔坐落在哪里? 答: 墨西哥

———————————————————————————

备选题

136、传统戏《八大锤》取材于:(C)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说岳全传》 D.《杨家将》

137、下列乐器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琴”的是_B_

A、号钟 B、编钟 C、绕梁 D、焦尾

138、我国古代元明时期的地图是(A)

A.《舆地图》 B.《五岳真形图》 C.《历代舆地图》 D.《海内华夷图》

139、下列哪个乐曲不是十大古代名曲之一_D_ A、《高山流水》 B、《阳春映雪》 C、《梅花三弄》 D、《汉宫秋月》

140.号称“清代校勘第一人”的是(C)。

A.纪昀 B.阮元 C.顾广圻 D.张之洞

141.明代的(C)在地方官刻中享有盛名。

A.监本 B.建阳本 C.藩刻本 D.麻沙本 142.“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句格言出自(A)。

文化类遗址的保护与开发 篇6

【关键词】文化类遗址;保护与开发;还原历史;旅游开发

0.引言

文化遗址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和遗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以及人们当时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状况。它不仅是历史的纪念碑和民族自尊与骄傲的象征,也是人类认识自身、获得知识与信息的载体,因而成为一种日趋重要的开发资源。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很多人的思想上出现了偏差,对文化类遗址资源的历史价值和潜在的经济价值认识不足,只从表面、短期效益看待遗址旅游开发问题,致使文化遗址的保护是举步维艰。重视经济效益无可厚非,但是要知道文化遗址的失去是永远的失去,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历史文化为代价,遗址保护和创造经济价值这对逐渐尖锐起来的矛盾已经刻不容缓的需要我们来解决。如何在保证遗址资源不受破坏的条件下,追求经济效益,还文化类遗址一个真实的环境,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否则我们将愧对子孙后代。

1.文化遗址现状存在问题

1.1遗迹破坏严重

如今的文化遗址大都存在一个通病就是破坏严重,无论是建筑还是环境,都已被破坏的面目全非。有些文化遗址甚至有些建筑荡然无存,只留下一片废墟。现在参观者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石碓或者一些仅有的历史痕迹,对这些遗址的建筑原貌、历史风范已经是难以寻找,因而难以深入理解这些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游客的兴趣。只能通过一些记载或者当地的流传来回忆当年的色彩。

1.2周边环境差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已把文化遗址掩盖,当今的发展已经侵入到文化遗址区域中。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大量出现,以及部分素质较差的人存在,使得一些文化遗址的周边环境差到极点。

1.3污染严重

文化遗址的污染包含多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现代文化污染,其中包括毫无顾忌的无根源宣传,大肆的吹舞。其次就是水域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噪声污染,这些都影响着文化遗址的保护。

1.4交通组织落后

大多数文化遗址位置较为偏僻,所以道路交通组织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这些都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譬如政策、资金、及开发观念。所以这样就造成了开发前景基础薄弱,影响到文化遗迹的文化和经济价值。

1.5景观的参观性差,内容少

由于前期人们对文化遗址的不重视,当今未开发的文化遗址大都没有景观设施,更没有很大参观价值。仅剩的一些建痕迹不足以展示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2.文化遗产,重点在于保护,既然是一个文化遗产,那么还原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设计的主要出发点

2.1实地调研,全面分析,科学论证评估,恢复建筑的历史原貌

对任何一个文化遗址的开发都应进行实地调研,全面分析其历史性、真实性及可塑性。根据有关史料记载作出正确的、符合历史事实的修葺方案,没有毫无依据地只凭主观想象将这些建筑人为美化或丑化,失去了历史真实感的文化遗址将难以吸引游人。对现状及前景做出科学的评估论证,尽可能恢复其历史原貌,对于没有破坏的部分仍然坚持保护原则。对周边影响文化遗址的东西要进行改造,尽量让其融合到文化遗址中,对影响较大的,不便融合的应进行清除,重新规划治理。

2.2改善周边环境

针对目前存在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建议采取以下综合治理方法:对于空气污染,主要采取减少和切断污染料源的方法。在周边种植,建立防风固沙林,位于上风向污染源进行关闭。水体污染大多为河流污染,因其流动性,污染的治理重点仍然是放到污染源的控制上,并限制新的污染出现。对于垃圾污染,更多的是采取宣传和强制的管理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2.3道路交通改善

对于偏远地区的文化遗址,可根据游览和生活的需要改善交通组织,应将交通路线分为游览路线和公共生活生产路线。两条路线互不干扰。这样既满足了生活需求,提高了生活质量,又能满足遗址的开发。

2.4加大景观投入

为了给游客提供最为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应对文化遗址加大景观投入,包括小品及服务设施,使展区的内容更加丰富,增加观赏价值。

3.文化遗址,促进旅游开发。更得到有利的宣传和发扬其历史价值,文化特征和意义

3.1文化、功能上的合理定位,未来发展的长远打算。其城市性质因素、历史文化因素,为遗址的开发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旅游环境。

3.2游客定位准确。比如游客的年龄构成、本地与外地游客的比例构成、潜在的游客构成等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景区具体的主题内容和具体的配套功能设置等。

3.3完善旅游资源管理体系,适当限制游客量。另外,应建立尽可能完善的规范旅游企业经营和景区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使旅游资源的管理真正走上规范化、理性化的道路。

4.结语

在传统的文化遗址旅游开发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采用现代手段恢复、再现历史,加之专业合理的景观规划、科学完善的旅游系统管理。引导游人投身历史、感受体会历史,品位解读文化内涵的真正目的。因而对于文化遗址的自身价值和独有特色得到充分的继承、发扬。

文化遗址的历史内涵不是自然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有借助适当合理的表现形式,才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解读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只有建立在继承发扬文化内涵和恢复再现历史原貌基础上的表现形式,才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嵩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03.

[2]王培元.延安鲁艺风云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3]郑宏.环境景观设计(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09.

[4]郑向敏.文物古迹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04.

城市台文化类栏目的机制创新 篇7

2012 年4 月, 无锡台开播了一档立足无锡本土、放眼江南地域的历史文化纪实类栏目《发现》。2014 年5 月, 无锡台又开播了一档音乐人文访谈类栏目《悦谈》。这两档栏目均在无锡电视两个主频道黄金时段播出, 时长均超过20 分钟。开播以来, 两档栏目以雅致的文化品位、新颖的节目形态、精良的制作水平和完善的整合传播受到了受众和专家的好评。《发现》作为唯一的文化类栏目获得第八届江苏广播电视“十大名专栏”的称号《;悦谈》荣获江苏省电视“优秀社教栏目”称号, 有两档节目选送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的评选。

相对于以“俗、新、快”见长的民生类栏目, “小清新”“文艺范”“曲高和寡”的文化类栏目在收视大战中一直不受待见, 投入不少, 收视却很难达到预期。在城市台收视份额不断被蚕食的今天, 无锡台为什么接连开办两档文化类栏目呢?

(一) 体现了媒体价值导向的本质属性

导向是广播电视的生命和灵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牢牢把握电视节目的价值导向, 是由社会主义广播电视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随着收视竞争的加剧, 电视节目出现了唯收视率、泛娱乐化、趋雷同性的不良倾向, 助长了庸俗、低俗、媚俗的不良风气, 造成了负面的社会影响和不良后果。忽略电视媒体的导向职责, 节目就会沦为“三俗”的附庸, 发展走进死胡同, 将大众文化的价值内涵消解殆尽。打造文化类栏目, 充分彰显了广播电视媒体坚持正确导向,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的本质特征和应尽使命。

(二) 体现了地方媒体弘扬地域文化的责任担当

大众传媒对城市文化及地域文化的影响持续而深远, 广泛而普遍地作用在现代城市文化建设中, 无论是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主流文化、城市文化, 还是民间文化, 都离不开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传媒的传播。基于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 视网融合下电视媒介的发展与传播更有利于地域文化的推广。打造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重塑地域文化, 成为地域文化的建构者, 地方电视台对地域文化的发展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有着丰厚的历史遗存和人文积淀。无锡电视理当承担起推广地域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开办文化类栏目, 挖掘整理地域文化, 记录城市文化精彩片段, 是承担责任的显性方式。

(三) 城市台节目转型的内生需要

文化类节目是广电节目品牌的重要支撑。文化类节目具有品味高雅的特点, 它既能避免时政新闻的枯燥干巴, 又能避免娱乐节目和民生新闻的琐碎庸常, 对提升大众审美情趣、塑造广电节目品牌具有重要作用。在当今新闻立台、民生和娱乐兴台的广电节目同质化生产趋势下, 文化类节目是平衡时政、民生、娱乐节目的重要力量。

无锡台电视节目品种单一、同质化, 民生类节目占据了节目资源的重头。文化类栏目的推出可以丰富无锡电视的节目产品线, 多种节目类型交相辉映, 共同构成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集群。

(四) 适应和引导受众需求的切实需要

文化类节目以高雅的品味、精良的制作和丰富的信息量, 稳定有效地吸引了高端品质的受众群体。相比娱乐节目与电视剧, 文化类节目的观众不仅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与审美要求, 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消费能力。这一群体是社会消费和电视品牌认知需要争取的主体力量。从这个角度讲, 开办文化类栏目就是适应高端品质受众群的需求, 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在努力满足受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 媒体有责任也有能力凭借精英团队的专业水平去引领和提升这种大众需求。开办高雅的文化类栏目, 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 把积极健康的价值追求、人文情感和生活情趣传递给观众, 有助于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文明风尚和道德规范, 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文化类栏目如何办好, 无锡台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是找准栏目定位。

文化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 文化类栏目的内容丰富多彩。无锡台在文化类栏目的定位上强调节目的本土性, 亦顺应文化类节目发展的潮流。

《发现》定位为本土历史文化纪实类栏目。其要素之一是本土, 主要围绕无锡本土, 以“发现无锡, 寻找印记;发现历史, 寻找真相;发现文化, 感动心灵;发现当下, 启迪未来”为栏目宗旨。另一个要素是纪实, 《发现》栏目推出之时, 正是国内纪录片创作、交易、播出再度兴旺之时, 无锡台由此找到了很好的节目表达形式即纪实性表达方式。在目前的中国电视市场, 历史文化纪实类节目与其他节目相比, 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更唯美更具知识性, 它在体现真实的主线中散发出更多的艺术气息, 在提供信息的同时给人以更多的思考。

《悦谈》的定位是音乐人文访谈类栏目。无锡是音乐之乡, 出现了刘天华、杨荫浏、阿炳、闵慧芬等多位近现代音乐家, 近年来新生代音乐精英也不断涌现, 无锡的音乐演出市场也很红火, 来锡献艺的乐界翘楚不在少数, 利用无锡丰富的音乐人文资源开办一档电视访谈节目也就顺其自然了。《悦谈》邀请无锡籍或与无锡有缘的音乐文化艺术界人士作嘉宾, 让他们讲述与无锡的缘分, 表达个人的观点, 站在思想的层面去解读人生和艺术, 引领人们感悟与欣赏。《悦谈》的定位既考虑到本土性, 又涉及到音乐这一爱好者广泛但城市电视很少涉及的领域, 有其稀缺性和独特性。采用名人访谈的形式突出了节目的显著性, 利于受众群的聚拢。

二是强调形态创新。

《发现》栏目瞄准国内外纪录片创作手法的发展趋势, 不断在节目形态、结构、叙事方法等方面创新, 在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画面化等方面进一步精耕细作。一是熟练运用情景再现的手法, 采用补拍、扮演等方式, 把当时发生的事件模拟重现出来, 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二是增强节目的故事性。栏目组从创立伊始, 就坚持讲故事的叙述手法, 摈弃宏大叙事、解说词先导等教科书式的老旧理念, 靠镜头语言说话, 靠画面讲述故事, 而不是把解说词和人物的表述强加到画面上去。三是注重节目的整体呈现效果。《发现》栏目有专门的制作手册, 其中的《题材申报表》上列出了片子必须要表达的各种要素, 包括导视片花主题词、节目内容梗概、节目兴奋点、节目创新设计等。栏目组对文稿的内容、段落构成、插片设置都做了严格而细致的规定, 内容上“要有两个以上不同身份的同期声采访、三个以上的悬念安排、四个以上的细节描写”。

《悦谈》以音乐引领栏目, 将音乐与话题融为一体, 有观点、有角度、有欣赏。节目通过主持人和嘉宾面对面交流的方式, 叠加音乐与影像的融合呈现, 让它区别于同类的访谈节目, 在思想性和鉴赏性上做足功夫。通常主持人和嘉宾一段精彩的对话之后, 与嘉宾个人或者话题相关的一段音乐视频便悄然而至, 让观众在回味嘉宾的心路历程中接受艺术的熏陶。这种节目形态充分发挥了音乐的优势, 有效调节了访谈的节奏, 也丰富了访谈节目的视觉呈现效果。

在与嘉宾的访谈中, 栏目组根据嘉宾的个性和特点采用不同的叙事策略。如果嘉宾有丰富细致的人生经历, 《悦谈》就使用“串珠式叙事”, 截取嘉宾人生重要的横截面, 通过主持人和嘉宾的谈话, 串珠式地把它们连接起来, 形成嘉宾丰富而有意义的生命链条。在这样的谈话中, 嘉宾的人生历程似乎在观众眼前流淌, 完整、流畅、重点突出、生动有趣。另外一种常用的叙事策略是“中心发散法”, 即搁置对嘉宾生命链条的展现, 而围绕嘉宾的专业, 从各方面展示他们的人格魅力。

三是引入科学机制。

对于开办的文化类栏目, 无锡台全面实施了制播分离改革。制作团队集团内招标, 人员可以自由组合, 中标后自行组织节目生产, 由节目评估收购小组负责审看节目并进行节目评估收购, 集团 (台) 对收购的节目统一安排在相应频道播出。

制播分离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强化了工作责任感, 提升了主人翁意识。一批有专业素养, 有激情梦想, 致力于创新的员工脱颖而出, 制播分离为他们提供了创新和展示才能的舞台, 也为专业化队伍的成长开辟了新的锻炼基地。《发现》栏目组目前有十余名资深编导、摄影, 电视作品获得过各级奖项, 他们热爱电视、经验丰富、业务精湛并善于学习。栏目组配备了专门的前、后期设备, 保证节目按照高清画质流程拍摄制作。《悦谈》栏目采取工作室的运作方式, 负责人来自广播音乐频率, 身兼制片人、编导和撰稿, 工作室主要成员来自集团各个部门, 跨界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这一精兵强将的组合为生产优质的节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评估收购制度的实施与员工的收入切实挂钩, 更促使栏目组成员加倍努力, 多出精品。

为确保文化类栏目的顺利运转, 无锡台制定了完善科学的节目评估体系。这个评估体系摈弃了唯收视率论, 包含节目定位、节目导向、收视表现、创收吸附力、社会美誉度、节目的可持续能力以及进入门槛和淘汰指标等要素的科学量化方式及权重比例。它可以使节目的定位、内容、形态、布局等更趋合理, 也是提高节目质量、提升节目竞争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四是注重整合传播。

全媒体时代, 文化类电视节目只有把原创性、权威性内容与新媒体传播方式有机结合, 向全媒体整合传播、整合运营转变, 才能保持持续发展。

《发现》栏目除了在无锡台两个主频道播出之外, 观众还可以在新浪视频、优酷网、太湖明珠网收看。栏目推出了官方微博“无锡广播电视台发现栏目”, 与观众保持互动。栏目开辟了海外传播渠道, 与台湾人间卫视签署免费授权协议, 节目在其平台播出。2015 年夏, 栏目与中国黄河电视台签署免费授权协议, 节目在其平台中的《新唐风》板块面向美国观众播出。

《悦谈》栏目的成品分电视、广播、平面和网络四个版本, 实现多平台全媒体分发传播, 汇聚节目更大的影响力。广播版每周日14:00 在无锡汽车音乐频率首播, 电视版分别在无锡新闻综合频道和无锡经济频道播出, 《新周刊》每周五推出专版, “智慧无锡”APP《悦谈》主题专栏可以实时即时直播和点播回放。优酷网也可以观看《悦谈》往期节目。节目在海外也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如台湾网站上收入了《悦谈》刘德海、陈建安专辑, 法国艺术电视台、美国耶鲁大学戏剧学院、休斯敦华人联合会等都对《悦谈》节目进行了推广和传播。

五是探索节目蓝海。

无锡台文化类栏目的做法有三个, 一是节目题材的开拓与延伸。《悦谈》栏目提出不仅要关注一些大众层面认知度较高的名人, 也要推荐和介绍有价值及多元类型的人物。除音乐界人士外, 栏目访谈对象已开始向影视界拓展, 并着手进行一些文化名人的抢救性访谈。《发现》栏目注重节目的系列化。创办近四年来, 推出了《无锡四大古典爱情》系列、《无锡传统手工业》系列、《新青年》系列、《梦想的力量》系列、《坐标无锡》系列、《评谈·薛福成》系列、《城市记忆》系列等多组节目。相比于单期节目, 系列节目在影响力、创优表现上有一定优势。

二是开展线下活动, 铸造节目品牌。《悦谈》栏目利用对音乐界熟悉的优势, 组织了多场线下音乐活动。2015 年5 月, 栏目组邀请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维倩回锡举办《海上留声——王维倩》音乐人文现场秀, 得到了良好的反响。2015 年8 月, 借首届国际华人青年歌唱家论坛在锡举办的机会, 《悦谈》举办了音乐沙龙, 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十多位华人青年歌唱家与无锡的音乐爱好者现场交流。这次音乐沙龙的成功, 也促使栏目组设想每年打造这样的盛会, 让它成为《悦谈》的一个品牌项目。

文化类 篇8

关键词: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数字化

近年来,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世界各国的媒体行业都开始积极参与到新型媒体行业领域当中, 最常见的就是电视电影和网络出版, 使原本单一的产业结构发生改变。全球化背景下对于文化产业的创新模式带来很大的影响, 对于文化的消费、组织、全球的产业融合以及资本要素的创新等都产生影响。首先, 各国的文化消费组织与结构科技方面出现较大的改变, 因为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 导致文化消费上升, 文化企业也逐渐朝向规模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第二是各种产业开始不断融合, 尤其是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注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力量, 进而形成全球化的文化网络基础结构。第三则是强调文化产业的创新, 倡导文化产业挖掘新的表现形式,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在本文研究中, 创新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文化发展与文化创意联系在一起, 以动态的目光看待文化的产业, 不是某种狭义的概念, 而是基于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优秀成分。

1. 文化产业创新模式分析

创新是当前文化产业的必经之路, 分析国际的产业创新历程, 创新模式的发展需要依靠各种内外环境力量, 如技术、政策以及内外部环境的驱动。基于文化产业的监督来看, 企业是创新的重要载体, 资源则是创新的主要依托, 市场就是创新的驱动力, 政策是创新的重要支撑力。同时, 文化产业创新与国家整体的文化环境与氛围也息息相关, 以及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 所以每一个国家形成的文化发展模式都是不同的。本文基于我国的环境形势, 提出以下几种创新模式。

1.1 创新性文化资源推动创新模式的发展

与其他任何一种资源都不尽相同, 文化资源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以及经济价值, 我国没有及时开发的文化产业资源很可能会被其他国家开发, 非常典型的就是传统民间故事《花木兰》与国宝大熊猫均被美国公司捷足先登进行开发, 创造出世界瞩目的文化产品, 所以我国也需要将文化资源的优势转换为文化生产力, 提升品牌的辐射力。同时需要注意的是, 文化是一种具有黏性的知识, 正是这样的黏性让区域之间的文化优势各有不同, 能够有效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我国在发展资源型文化产业过程中, 经常出现利用单一的文化资源或者形式发展的现象, 导致某一种文化资源被过度开发, 出现严重的不平衡文化产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科学生产技术推动型创新模式

科学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创新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 无论是哪一种产业都离不开高科技的推动, 因此技术的进步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起到引导作用。怎样处理技术的创新和文化产业核心之间的关系, 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技术创新和高科技的应用是当前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支撑环节,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 基于高科技的现代文化产业成为整个文化成业中的最具有活力的部分, 以美国为例, 利用高科技的动画电影已经发展成为非常成熟的产业链, 仅哈利·波特的故事就形成超过60亿美元的产业链, 更不用说世界上最大的梦幻工厂“迪士尼”, 开发出玩具、DVD、电子游戏以及游乐园各种各样形式的文化传播载体。

1.3 产业融合型创新模式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 电视电影、出版等等产业不断趋于融合或者正在发生融合, 这样的现象喻示着世界传播系统之间的接合。产业融合是基于数字融合而产生的产业边界模糊的现象, 这就代表着其他产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联系性越来越紧密, 屏障被打破、鸿沟也被跨越, 二者之间的边界变得不明显起来, 地区、行业、媒体之间的跨越完全不是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数字化基本特征的数字化创新发展模式, 体现为电子书籍、数字电视等新型传播形式的出现;其次就是文化产业之间的融合, 推动文化产业跨平台发展, 将发展产业过程中的要素如技术、资本等均渗透于产业当中, 当前非常火热的动画游戏和文化旅游等都能够体现出这一特性, 这样的业态都是产业边界被打破的表现。传统的传媒企业也在不断加强对险资科技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所以说, 产业融合的态势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 让文化产业展现出现新的发展方式。

1.4 政府宏观政策推动型创新模式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初期, 政府的政策指引属于重要的外源性动力, 政府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文化产业发展或者是创新的过程中减少由于外界环境, 如经济、政治等因素造成的影响, 让文化产业具有持久的发展力。但是, 政府政策的推动本身只能够持续某一段时间, 并不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应当将引导产业的创新行为作为主要环节, 让企业能够形成自主意识的创新能力。在文化产业发展期间, 政府部门的作用除开政策与法律的支持外, 在资金的投放上也更需要灵活的处理, 只有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共同作用, 才能够真正推动产业创新模式的发展。

2. 文化产业的创新模式

2.1 数字化发展模式

自从进入到21世纪, 数字化已然成为传媒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新兴媒体的冲击, 传统的新闻集团等也需要重新思考转型和发展的问题。根据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来看, 教育出现在传媒行业当中仍然占有绝大多数的比例, 在各个省市中具有垄断的地位, 全球出版企业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 收入也不断攀升, 这将影响着我国的传媒出版企业的发展方向。在数字化发展模式中, 还应当重视人与资本的因素, 因为从设计到生产到制作和市场营销服务都与人才紧密相连, 而高新技术的应用离不开高昂的投资, 在这样的产业链中, 以科技作为源动力, 加大资本的运作, 利用优秀的人才进行文化资源的开发才能够形成完善的产业额体。

2.2 电子出版转变传媒文化产业的结构

科学技术下诞生的电子化传媒, 极大地冲击到传统传媒业的发展,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 传统出版方式与电子出版的新模式都将是共存的状态。基于互联网的分销渠道, 销售的地理位置不再成为优势, 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增加盈利点, 电子出版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佳的阅读体验, 催生更大的消费市场, 进而掌握市场、吸引更多的广告商。

2.3 传媒文化产业创新期间可能遭遇的瓶颈

基于我国传媒类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文化产业的数字化是最为重要的战略模式, 开展数字化的升级转型工作、提升相关的技术水平、强化员工团队的素质以及探索新型模式成为最新任务。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能够优化整个产业链的延伸与互动, 有助于后期数字资源平台等建设提升文化创新带来的效益, 但是, 我国的数字出版中存在模式单一的问题, 表现为核心文化资源品牌缺失、全媒体平台在产业融合过程中为形成产业链以及科学技术的运用不够深入和广泛, 在这样的情况下, 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培养创新型人才, 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指出明确的方向。

结束语

总而言之, 互联网、多媒体与文化资源的相互融合是当下文化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将文化产业与信息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 数字化道路是我国传媒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新型模式的运营能够促进文化产业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值得注意的是, 四种创新模式不是相互对立的, 而是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因此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要将重心偏向某一种模式, 谋求均衡发展、综合利用才能够实现产业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周锦, 吴建军.我国文化产业的创新模式分析--以传媒类文化产业为例[J].阅江学刊, 2014, (5) :62-68, 106.

[2]温锋锋.浅谈文博领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模式创新[J].黑龙江史志, 2014, (13) :376-376.

浅谈媒体情感类产品的文化态度 篇9

就本土知名的媒体情感类产品来考量, 它们辉煌的光华里, 有辛辣讽刺、有拍案而起、有如雷贯耳、有余音绕梁, 主持人的个性与节目的张力比翼齐飞,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受众指点迷津, 排除困惑, 甚至亲自出马仗义执言。在百姓的心目中, 他们代表着正义, 代表着依靠, 代表着希望。尽管如此, 许多来自高端层面的受众对这类节目并不买账。

当然, 没有一个节目可以通吃所有受众, 但是, 据央视索福瑞2011-2013年的数据显示, 这类节目在受众性别比例、教育程度、月收入、年龄段等诸多指标趋同的共同背景下, 收听率和市场份额整体却呈现下降趋势。抛除新媒体、资源配备等客观因素, 仅从文化角度而言, 值得注意的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节目团队的文化积淀;其二, 媒体从业者对社会主流文化的理解与判断力;其三, 媒体在泛娱乐化时代对自我价值与气质的战略定位。

节目团队文化积淀方面的问题存在于“语言有时过于粗俗、表达方式过激、不恰当、部分观点违背主流价值观、节目思想性高度差强人意”等方面。这个现象的背后, 有着一个迎合与满足的不良循环。一直以来, 全国各地比较火的情感类节目其卖点大同小异:靠千奇百怪的伦理事件满足部分听众的“窥私欲”, 靠主持人的个性展现、尤其是“毒舌”点评满足部分听众追求听觉刺激的心理。这种卖点对于提升节目收听率效果明显, 也导致很多同类节目陷入低俗、庸俗、媚俗的怪圈。

我们不反对“把话语权交给民众”, 不反对接地气, 听民声, 更不反对追求市场效益。谁不追求市场?你没有市场说明你不能被接受。可是, 市场不等于媚俗。多年来, 情感类节目在所有品类节目的数据中占尽风头, 通过数据的分析结果把握了受众的偏好, 但是一味迎合用户也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迷失了自己。现在的人们更追求个性化, 想法和口味变化快且复杂, 如果一味跟着数据跑, 或许只能落在潮流的后面, 而丢失走在创新的前端的机会。真正的好的节目, 是应该从心出发, 寻求共鸣的精诚之作。我相信:中国的受众还没有都低级庸俗到听不进去一句国学经典和一句温文尔雅的真诚。

对于媒体的管理者而言, 其文化价值理念与执行力, 则影响着媒体所有相关元素的选择。当下, 我们的文化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扩容, 新媒体的不断发力、自媒体传播的海量呈现, 关乎于人们情感元素与道德的评判标准被无限的扩容, 几乎人人都面临着情感的困惑:对朋友、对同事、对家人, 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情人之间……人们的操守似乎没了规则, 只剩下一部《宪法》明确着不犯罪的底线, 至于内心的幸福指数, 却无从依托。这个时代, 媒体在接受逼仄、挑战与变革的几重天考验, 但最重要的还是使命, 传播时代核心价值并使其根植于每个民众内心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源泉和动力的使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短短二十四个字的内容, 是远远的目标, 也是触手可及的标准。回归到本文要论及的主题, 有一点想法与同行探讨。

数据调查显示, 当下情感类节目有着受众上的趋同性, 如:受众性别比例均为男4女6、受众教育程度70%以上为初高中、月收入50%以上为1000元-2000元、年龄段有60%以上在25-54岁之间。这在一方面体现了该类人群的需求与媒体量身打造之间的供求平衡, 同时也折射出另一方面的缺失, 即:对高收入、高学历群体的情感关照, 对青春期和18-25岁的婚恋观的引导, 对家庭和睦的案例、相处的艺术与哲学等领域的宣传等方面。这也是情感类节目大有作为的空间。我们生活在这样一种“看不见的手起着巨大作用”的时代。文化体制改革正在把更多的元素推向市场。这种情况之下, 怎么样能够取得一种更好的质与量的平衡, 媒体生产与社会需求的平衡, 群众化大众化的文化需求和精英的高端的精神追求的平衡?值得深思。

受众从媒体处获得的榜样, 无论是好榜样还是坏榜样, 都能成为其判断的干扰——正面的干扰或者负面的干扰。当人们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都被一种正能量包围, 其自身就成为可以照亮别人生活的太阳。从某个角度来讲, 这应该是媒体给到受众的最好的传播价值, 而情感类产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它和每个人都相关, 每个人都身在其中, 只不过是“幸福的人是一样的, 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同”。

试析杂志类美术编辑人员的文化修养 篇10

美术编辑需要重视文化修养的原因

20世纪以来,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电子印刷的进步, 设计技术的发展使得纸质媒体的包装、版面美化具有更强大的技术与工具支持, 大大提高了印刷产品的生产能力。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将装帧设计等同于简单的技术流程性操作, 装帧设计应该也必须是一项以文化底蕴作支撑的艺术劳动。

在当今的媒体竞争中, 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等等是决定媒体生存的关键因素, 在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强烈冲击下, 纸质媒体必须在有限的介质中充分发掘其视觉潜能, 才能抓住读者。与之相应的是, 美术编辑需要将文字编辑所提供的各个栏目的文本进行合理的编辑, 力图插入最合理的图片或漫画。美术编辑所做的工作已不再是单纯的版面设计, 而是力图将文字与图片最优化结合的一种二次艺术创造。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 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难得有闲情逸致捧本杂志优雅地阅读, 所以除了文字要有内涵, 视觉上更需要足够的吸引力。这就要求杂志美术编辑的人员首先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文化修养是美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美术编辑通过视觉优化对文本进行的再创造, 对杂志的视觉风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 美术编辑文本的视觉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层次:

1. 简单诠释, 文本与图片基本相符。

对文本的简单诠释是一位报纸美编的基本素养, 如果这点都无法做到, 那么恐怕连初级的版面设计都无从谈起了。

2. 深入理解, 图片扩展文本信息。

对文本深入的理解, 要求美术编辑具有足够的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从文字信息中提炼关键词, 寻找最贴切的图片或漫画。它要求美术编辑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 加强对于文字的理解力与领悟力, 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对信息进行提取再创造, 赋予文本以更丰富的信息。

3.超越文字, 给予读者独特深刻的视觉印象。

所谓“超越文字”, 就是美术编辑所创造的视觉形象超越了文字所带给读者的阅读体验, 它要求美术编辑从杂志的创办宗旨、读者定位、市场定位, 到栏目特点、文字风格等方方面面予以考量, 再通过自身的理解力在版面上加以诠释与表现。其中, 综合的文化素养是这一能力的源泉与基础。有人不禁发问, 在21世纪信息时代, 计算机技术空前迅猛发展, Photoshop、Illustrator等图形创作软件业已普及, 谈论美术编辑的文化修养有何意义?诚然, 计算机技术与图形创作软件的出现与普及丰富了视觉表现技法, 为视觉符号的表现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以前为技术原因而禁锢的艺术观念与创意思维的表达成为衡量视觉艺术品质的重要标准, 因此能否在眼花缭乱的数字技术中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 需要的最终还是良好的文化底蕴的支撑。

如何提高美术编辑人员的文化修养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一下机个方面:

1.建立广泛的兴趣爱好, 在本专业之外我们需要了解多方面的知识, 包括美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民俗、宗教等等。所有这些, 影响着每一个受众的思想意识。作为一个好的美术编辑人员必须了解这些。

2. 要重视专业资料和各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专业资料和各类信息的收集积累在平面设计的学习提高过程中是十分必要和基础的。这是一项长期不能间断的持久工作。有许多初学者在做设计时, 常常会为不能获得创意而感到很苦闷, 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 人的思维能力增强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获得的, 人脑对某类信息接受和储存的越多, 相关的思维能力也就越强。

3. 要善于在模仿中学习提高。和临摹一样, 都要把模仿作为学习的入门起点。因此, 要多看国外好杂志的编辑和排版设计, 还有大事的作品。有意识地模仿他的设计技巧和风格, 以此来培养感觉和练习技巧。还需要不断地“喜新厌旧”, 从这里学到一点, 再从那里学到一点, 最终你能发现自己的长处, 并且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

4. 要尽快让自己变得敏感起来。设计创作的最初灵感和线索往往来自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有些事物看似平凡或者微不足道, 但其中也许就蕴含着许多闪光之处, 如果作为设计者对此熟视无睹, 不能发现它们的存在, 就不能及时地去捕捉它们和利用它们, 那么, 许多有用的设计素材就会失之交臂。

5. 要尽快让自己变得时尚起来。我们知道, 你的作品是否受到市场的欢迎, 很大因素取决于是否有时尚性和流行性。我们难以想象一个观念陈旧、衣着落伍的设计师能做出非常时髦、时尚的作品。当然, 要使自己变得时尚不一定都得靠外表, 关键是, 要让自己的心变得有强烈的时尚感, 要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具现代意识。

6. 专业素质修养。列如美术基础、透视学、色彩构成、以及一些专业软件的运用等等。这个就不需要多说了。

上一篇:糖尿病性脑出血下一篇:关键字房地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