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分析

2024-05-04

药用分析(精选十篇)

药用分析 篇1

1 药用刺五加的现状介绍

1.1 野生刺五加资源现状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20世纪6、70年代时,我国东北三省林地中的野生刺五加生长量还较为丰富,达到万吨以上。但随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由于刺五加药用作用的不断开发,制药、保健品、食品等行业对刺五加等中草药材的原料需求大量上升,导致对野生刺五加的采伐不断加剧;随着毁林开荒、矿业开采、修桥造路等工程建设的影响,野生刺五加林地在迅速减少,许多原本产量丰富的产地,以及严重减产甚至濒临消失。另外,部分开采人员为了提高开采量,不顾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整株、嫩株进行开采,甚至挖断野生刺五加根系,导致野生刺五加的产量进入恶性循环,如在21世纪的前十年间,刺五加产量降低了80%。

1.2 人工栽培刺五加现状

随着刺五加的药用价值不断被挖掘,市场价格和需求量的不断上升,东北、华北地区不少农民开始自发种植刺五加;人工种植刺五加的栽培技术并没有系统性地发展起来,导致种植效率极低,远不能满足市场供应需要;刺五加属于多年生灌木植物,其从种植到产生效益的时间周期在3~5a甚至更长,导致短时间内的扩大种植规模不能满足急需;更重要的,人工栽培的刺五加大都取其嫩叶和茎部以用作饭店的食材加工,用作药用的更少。

1.3 刺五加的产品市场现状

刺五加近年来已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大型的制药企业的关注,以刺五加为原料的许多新型药品事宜也已经被推出,如药片、口服液等,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除药品之外,刺五加在保健品食品饮品等领域,也有所发展,更需要提到的是:刺五加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得到欢迎,近年来在东亚、东南亚,以及美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具有不错的销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随着21世纪我国加入WTO,大量国外制药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并凭其研发能力和技术优势快速占据市场,给国内制药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2 药用刺五加的市场前景

2.1 需求量的增长分析

相关数据表明,在21世纪的前10a间药用刺五加的销量,平均每年增长近500t,10a翻了近10倍,因此其需求量在未来极有可能继续增长。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刺五加的市场需求:相比毒副作用较大的化学合成药物,传统医学的重要保健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随着治疗要求的不断提高,化学合成药剂的研发难度也在不断加大,使得刺五加等纯绿色的植物提取型药物需求随之上升。再加上近年来中草药进军海外市场的进程不断推进,刺五加等中药材将会有更广阔的需求空间。

2.2 价格的增长分析

但就像前文中所提到的一样,需求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产量的猛增,相反,在21世纪的前10a间,其产量反而下降到了原本的20%。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价格的猛增。相关数据表明,从2000年开始,药用刺五加的市场价格就逐年上升,在10a间翻了近5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野生刺五加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产量并没有明显上升,人工栽培刺五加种植面积并没有增加,栽培技术也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导致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现象十分严重;而作为市场上药用刺五加的重要供应来源——野生刺五加,更是由于连年的采伐,导致东北三省许多刺五加的重要产区明显减产甚至绝迹;国内外、港澳台地区众多的制药、保健品企业对刺五加原料的需求,也是其价格推手之一。

2.3 产品种类的多样化

刺五加良好的市场前景预测还基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刺五加产品种类的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直接药用以外,随着对其药理性质的不断研究和副产品的不断开发,其产品的种类也越发丰富,如刺五加膏、刺五加粉、刺五加茶等,更大程度上满足了顾客的不同需求。

2.4 未来的销售和发展趋势

可以看出:随着刺五加产量下跌情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善,供需矛盾仍将持续,同时,其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仍在继续深入,在制药、食品、饮品、保健品以及医学研究等领域的需求量有增无减,使得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总体的市场行情仍然乐观。同时,随着药物研究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中草药走出国门的不断加快,类似于刺五加等高效传统中草药材的市场需求实现长期增长是极大可能的。在除药物生产以外的领域里,刺五加的市场潜力也将被逐渐发掘出来。

摘要:药用刺五加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随着相关药用价值的不断开发,其野生资源逐渐枯竭,但人工栽培规模尚且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其需求量不断升高的同时,价格也连年攀升。根据相关资料现实,药用刺五加的价值尚在进一步开发之中,其良好的发展势头也将持续下去。

药用分析 篇2

关键词:药用植物遗传育种;课程设计;教学法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研究选育药用植物新品种和繁育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技术的课程,是药用植物学、遗传学、育种学以及生物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1]。本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也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为适应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制定出适宜的授课方式与内容尤为重要。我校于2014开设新专业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该专业培养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掌握中药材应用、鉴定、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以及植物生理等基本知识,从而使学生具有专业的特色的知识背景:药用植物的农艺性状与药用植物的药材性状的综合知识。

1重视理论基础与时俱进突出实践

1.1理论教学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学科,是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它对农业科学以及现代中医起着指导的作用,是动植物及微生物育种的理论基础[2]。遗传学内容的部分要做为本门课程的理论基础,在该部分教学过程中,以我校教学特色为依托,结合中医中药院校的特点,并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当今遗传学发展和研究的重点确定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辅助教学材料进行适当拓展,理论联系实践。我校本门课程选用书籍为任跃英主编的《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其中第一、二、三章以及第十三、十四、十六章主要讲述的为遗传学内容[1],其中前三章为育种学最基本理论,后三章主要讲述基因以及染色体变异,为诱变育种和倍性育种的基础。本门课程理论课为30学时,所以前三章为重点掌握内容,后三章为熟悉内容,共10学时。育种部分的内容在遗传学部分讲授的基础之上,重点讲述育种技术,其中选择育种以及杂育种做为最基础的育种知识,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其他在育种方面的先进技术做为熟练掌握内容,适当拓展当前的研究实例,结合目前药用植物育种的发展现状来进行讲述,使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本内容并且使课堂内容更为生动直观。此外,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注意避免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重复的内容可以简单讲述,节省课堂时间对其他内容进行适当拓展。

1.2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本门课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决定和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3]主要要求学生在实验课中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这些技术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与实践。本门课程设置4次实验,每次验6学时,实验内容包括2次基本遗传育种的操作技术和2次实践的田间操作技术,实验主要采取教师演示为辅,学生自己动手为主。首先通过理论讲述让学生掌握实验内容的基本步骤,在经过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操作环节来加深印象,并发现问题,进而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

2.1注重理论课课堂效率

良好的授课方法是提高学生兴趣与学习效率的关键。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采用递进引导的方式,使学生逐步加深学习,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与本课程相关的现象,先激发出学生们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进而引入课程内容,通过学习了理论知识,可以请学生们根据学习过的内解释或者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践,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也可以根据授课内容提出开放性问题,同学们分组进行收集资料,查阅文献等解决问题。对于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要点,在课堂上要重点解释,并当堂练习,督促学生课后复习,下次课上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复习。定期采取测试的方式对学生们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对学生比较薄弱的方面及时进行加强,在课程最后进行总结,学生们在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而形成了完整的知识框架,便于学习和记忆[4]。

2.2理论知识回到实践

实验课是学生经过理论学习之后,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解释实验中的现象的重要经历。通过实验课,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方法技术,也可以通过实验过程中验证理论知识,进而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是学生们今后进行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本门课程的实验课程为24学时,4个实验,目前均设计为验证性实验,在以后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实验创新性,提高学生的发现实践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也可以让学生参与相关的科研活动,创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药草园药用植物种植栽培活动,学生可种植自己感兴趣的药用植物,进行相应的科研实践活动。

2.3多样化的授课方式

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生动的图片、动画制作课件,以讲述与展示的方式讲授,力求通过不同的沟通媒介,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分析能力,[5]借助发达的网络,增加相应知识的视频播放,通过视频演绎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老师自己录制视频来演示实验步骤,使全体学生都可以观看到实践操作,进而完成实验内容。此外,对于一些目前研究比较前沿的相关领域,可以布置学生查阅该领域的国内外文献,在课堂上以报告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其他学生进行文献讲解,通过此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利用数据库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提高学生知识转化的能力,能够把自己的对文献的理解讲述出来,增加对文献内容的深入理解。

2.4考核方式多元化

本门课程属于我校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知识,我们采用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主要包括三部分其中笔试成绩70%、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其中笔试试卷除了包括基本的理论知识内容,还包括实践问题,通过基本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方案等,这类问题主要看学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不设唯一的标准答案;此外,还包括开放类型的问题,此类没有统一的答案,主要看学生们对的问题的看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确保每年的考试内容与时俱进,及时增加前沿理论知识。平时成绩主要通过课后复习情况以及课堂参与积极性来评价,通过积分制来督促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实验考试主要考察实践操作,在学过的实验中,学生随机抽取考试内容进行操作,由于考试内容的不固定性,所以学生可以全面进行复习,以免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

3网络自主学习交流平台建设构想

通过学校校园网络,开设本门课程的讨论平台,教师上传教学课件,供学生浏览。学生可以通过原有的学号密码登陆,进入页面,可以就不同章节的内容提出疑问,或者是需要老师解答的内容进行留言,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提问的问题来了解学生们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此外可以过此平台来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上交作业,增加学生对平台的浏览,充分利用学习学资源。总之,做为一门新专业新开课,有许多内容和方式需要进行探索,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来总结,不断的完善,才能找出具有我校特色的且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一套教学的方案。做为授课老师,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态度与想法,适时调整方式方法,同时也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教育以及专业相关的知识。

参考文献

硫酸软骨素的药用分析 篇3

[关键词]硫酸软骨素 作用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62-01

硫酸软骨素是动物体内分布最广泛的一种细胞外基质(extracell ularmatrix,ECM)糖胺多糖,按其硫酸化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为硫酸软骨素A和硫酸软骨素C,由于含有硫酸基团,整个CS分子呈现很强的负电性,易与蛋白质共价结合组成蛋白聚糖,同时也是其发挥生物学作用的重要基础。硫酸软骨素作为结缔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与生理功能,可用作药物和保健食品,主要用于骨关节炎(OA)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文章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分析。

一、硫酸软骨素对神经系统作用

CS通过其蛋白聚糖形式参与神经调节作用。许多研究表明,脊髓损伤后局部的微环境存在一些抑制再生的因素,其中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s,CSPGs)是一大类阻碍轴突再生的物质,内源性CSPGs对神经发育及神经损伤后修复起抑制作用。赵伟等研究发现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后脊髓内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Aggreean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通过电针治疗,使脊髓损伤邻近组织内CSPGs表达明显受到抑制,从而减弱其对轴突再生的抑制作用,促进脊髓损伤修复。同理,一些硫酸软骨素酶如ChABC能分解CSPGs,从而达到促进脊髓损伤修复。另外,CS能通过降低慢性酒精中毒模型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直接减轻脑损伤。

二、抗炎镇痛作用

口服CS可以减轻炎症区域的肿胀度,减轻关节炎对软骨的损害,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对比,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症状较迅速,而治疗效果虽稍低,但作用温和、副反应小。如果联合使用硫酸葡糖胺,还能明显降低关节炎的临床指标,有较好的镇痛抗炎作用。

三、增强免疫作用

研究显示,CS能明显提高小鼠迟发超敏反应强度,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显着提高正常和环磷酰胺免疫低下小鼠特异性抗体产生能力,增加其脾脏质量,因此,CS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

四、心血管系统作用

CS可清除血液中的脂质和脂蛋白,清除心脏周围血管的胆固醇,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并且有抗血栓形成活性,因此可用来预防脂肪肝和高血脂。另外,CS可提高硫代巴比妥酸的产量,加速次氯酸诱导脂质体的过氧化反应,达到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目的。

五、对肿瘤影响

一些学者研究显示,海参CS能抑制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的转移和生长,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肿瘤细胞与基质的黏附能力和细胞的转移能力有关。鲟鱼cs对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胃癌细胞(MGc803细胞)、肝癌细胞(SMMC7721)均有抑制作用,活性与鲨鱼CS相似。近几年发现ECM的变化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徐文华研究发现,CS在低浓度时对HL60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CS可增强阿霉素对HL60细胞的杀伤作用。影响化疗效果的主要细胞是G0期细胞,G0期细胞和对化疗药物不敏感的细胞多是停留在细胞周期之外,如果能使它们在化疗过程及时进入细胞周期将会有效的增强化疗药物对肿瘤的杀伤作用,从而提高其治疗效果,因而CS有望成为新的化疗增敏药物。

六、抗氧化作用

CS能清除氧自由基,降低邻苯三酚的自氧化反应速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活性与硫酸酯基含量呈正相关,硫酸酯基被视为硫酸软骨素的活性基团。实验证明CS抗氧化活性可用来保护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氧化损伤。由于氧自由基和多种疾病相关,CS的开发利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CS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广泛用于医学领域,目前国内外市场对其需要比较大,我们除了加强研究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外还应在加强生产工艺、分析技术和活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发新的CS资源。另外,关于CS制剂,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例如,不同结构硫酸软骨素与功能的关系、作用机制、生物利用度的提高等。CS在其他方面的潜在应用,还有待开发。

参考文献

[1]赵伟,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表达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9(5):73-75,80

[2]赵伟,张连双,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后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Aggrecan的变化[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0,33(5):325-327

[3]刘坤,仓怀芹,高华,等,硫酸软骨素对慢性酒精中毒模型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的影响研究[J],中国药房,2011,22(9):798-800

[4]徐云强,冯世庆,王沛,等,硫酸软骨素酶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7):573-578

[5]戴小慧,章建芳,陈龙,硫酸软骨素免疫增强作用研究[J],中国药业,2006,15(16):16-18

药用植物学考试试卷分析与评价 篇4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本教研室教师所担任的2006级药学和中药学专业本科《药用植物学》期末闭卷考试试171份。

1.2 试题组成

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实施计划和教务处有关命题要求,确定命题原则及标准。按了解、熟悉、掌握和综合应用四个目标层次确定考题分布及其分值,分别占6%、14%、70%、10%。该试卷试题内容覆盖了所选用《药用植物学》教科书各部分知识,包括主观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填图题)两个类型七个大题56道小题。见表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闭卷考试。

1.3 评分方法

试卷的评判根据提前制定的评卷标准和标准答案,按照流水方式进行阅卷,主观题由资历高的教师评阅。

1.4 数据分析

随机抽取一个行政班45份试卷,将每个人的总成绩和每个小题答案或得分情况输入Excel2003,运用重庆医科大学开发的试卷定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以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作为评价试题质量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主要指标。

2 结果

2.1 成绩分析

试卷满分为100分,平均成绩为70.9分,标准差8.9,最低分51.0分,最高分90.0分,相差39分,各分数段频数分布图1(横坐标表示分数段,纵坐标表示频数)。本次考试成绩主要分布于65~75分,中位数位于71分,成绩分布呈偏态[5]。

2.2 试卷质量分析

本试卷的信度(α)为0.6741,表明该试卷的可靠性基本达到要求。难度系数(P)为0.71,表明该试卷的难度较低,属较易卷区分度(D)为0.21,表明该试卷的区分能力较弱,但由于本测验属目标性检测,对区分度要求不是太高,故并不影响本试卷的可靠性。

2.3 试题难度分析

难度是衡量试题与试卷难易程度的指标。根据重庆医科大学定量试卷分析系统的标准,当P<0.3时,试题太难;当0.3≤P≤0.8时,试题难度合适;当P>0.8时,试题太易。从表2可以看出,本试题中单项选择题中有1小题,多项选择题中有2小题,名词解释有1小题属于太难题,占试卷分值的6%;单项选择题中有4小题,判断题中有4小题,填空题有3小题,名词解释有1小题,简答题有2小题属于太易题,占试卷分值的40%;难度合适试题分值占54%。

2.4 试题区分度分析

区分度是指试题或试卷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根据重庆医科大学定量试卷分析系统的标准,当D≥0.30,试题区分良好;当0.20≤D≤0.29时,试题区分适中;当D<0.20,试题区分差。从表3来看,有26道小题的区分度差,占总题量的46%,占分值的56%;有22道小题的区分度良好,占总题量的39%,占分值的32%;有8道小题的区分度适中,占总题量的14%,占分值的12%。

3 讨论

3.1 题型分配

本次药用植物学考试试卷有7类题型,客观题是考核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程度;主观题是考核学生归纳、总结、分析、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一般来说,试卷中客观题和主观题数量比例应为6~7∶3~4。本次药用植物学考试试卷中客观题和主观题数量比例为1.86∶1,试题覆盖面较广,题型分布合理,基本符合命题要求。

3.2 考试成绩分布

本次考试成绩分析结果:平均分为70.9分,标准差为8.9,学生成绩略呈负偏态分布。原因可能包括试卷题目偏易;学生平时学习认真刻苦,对该门功课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较好;由抽样误差造成的,总之,本次考试结果基本可以接受。

3.3 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

合理的难度分配是一套高质量试题的重要方面,一般难、中、易的比例应分别为20%,60%,20%[6]。本试卷难度为0.6741,属难度适中试题,但本试题难、中、易比例分别为6%,54%,40%,其难度大试题比例偏小,而难度较易试题比例偏大,因而本试题不能真正区分优秀学生和中等学生,是造成考试成绩呈负偏态的主要原因,在检查性考试中勉强可以的,在下届学生考试中应适当增加难度大试题的比例,以便能够正确评价教学效果。

3.4 存在的问题

本试卷在题型多样化、考点分值低和覆盖范围广等方面作的比较好,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方面,譬如名词解释可以增加到10小题,其中应该有3到4个小题是以专业外文词汇出现,增加整个试题的难度,判断题可以增加改错部分,填图题是形态解剖学的重要题型,也为以后学生学习显微鉴定打基础,但是可以降低分值为5分,也可以减少一个简答题,增加一个论述题,主要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5 展望

考试不是目的,只是一个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的手段,我们通过对考试的分析,为精品课程建设服务,修订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案,建立了试题库,进行药用植物学的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探索式教学等方面的改革,革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药用植物学作为中药学和药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了药用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解剖、系统学和分类学基本知识,还介绍了有关中药学和植物化学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以及天然药物化学和生药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药用植物学考试不仅要实现检验本课程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以后将要学习课程的浓厚兴趣的目的,使学生顺利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田考聪,彭斌.试卷质量定量分析系统中的几个参数及其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4,3(4):52~54.

[2]彭斌,田考聪.试卷质量定量分析软件的设计[J].医学教育探索,2005,4(2):74~75,93.

[3]张志祥,李志芬.运用试卷分析提高题库命题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2):107~108.

[4]朱永香,肖赞英,肖丹秦,等.试卷分析指标的选择及其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3):265~266.

[5]郭琦,傅强,石娟,等.《药物分析》考试试卷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64~465.

药用分析 篇5

药用植物中残留有机磷农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研究了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器(GC-FPD)定量和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GC-ITMS)定性法测定药用植物中25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以丙酮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药用植物中残留的.有机磷农药,经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定量,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定性,同时检测药用植物中25种有机磷类农药的残留量.添加浓度为0.01~0.04 mg・kg~(-1)时,回收率为66.58%~111.20 %,相对标准偏为0.75%~8.07%.

作 者:陈跃 王金花 卢晓宇 徐超一 杜振霞 CHEN Yue WANG Jin-hua LU Xiao-yu XU Chao-yi DU Zhen-xia  作者单位:陈跃,杜振霞,CHEN Yue,DU Zhen-xia(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北京,100029)

王金花,卢晓宇,徐超一,WANG Jin-hua,LU Xiao-yu,XU Chao-yi(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北京,100026)

刊 名:质谱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ESE MASS SPECTROMETRY SOCIETY 年,卷(期): 30(6) 分类号:O657.63 TB52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   药用植物   农药残留   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s   medicinal herbs   pesticides residues  

药用分析 篇6

与PVC或PP等热成型材料不同,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通过冷冲压成型工艺对药品进行包装,在成型过程中不使用热能,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被夹持在包装设备的夹具装置中,通过阳模压入模腔中,从而形成膜泡。我公司研究小组通过对上百例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成型破裂案例进行仔细的调查和分析,认为引起成型破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冲压模具设计缺陷

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经过机械的冷冲压后成型为泡罩,因此冲压模具是加工冷冲压成型泡罩包装的核心工具。一旦冲压模具设计有缺陷,就可能导致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成型破裂。因此,在对冲压模具进行设计时,应考虑以下3方面因素。

1.模头类型

模头一般分为平滑过渡型模头和阶梯过渡型模头两种。其中,平滑过渡型模头冲压的泡罩美观大方,但耐冲压深度和抗冲压破裂性能相对较差,对于膜泡深度达到5mm以上的大泡,就不适合采用这种模头,否则会大幅增加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成型破裂的几率。阶梯过渡型模头分为几段有棱角的台阶,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在冲压过程中分级拉伸,与模头接触面积较少,PVC面与模头摩擦较小,有利于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的均匀拉伸成泡。

2.模头与模腔间隙

模头与模腔间隙的大小也会影响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的成型质量,合适的间隙能保证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在冲压和均匀拉伸过程中得到空间补充,使各点受力均匀,而过小的间隙易使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在阴模倒角处形成受力集中点,在冲压过程中局部受力和拉伸过大,增加成型破裂几率,根据经验,建议模头和模腔间隙调整为2mm左右。

3.阳模材料

作为冲压模具的阳模,其常见材料主要有3种:聚四氟乙烯、聚甲醛和不锈钢。这3种材料的摩擦系数大小依次为:不锈钢>聚甲醛>聚四氟乙烯。

较低的摩擦系数有利于减少冲压过程中的摩擦,使阳模周围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的流变性能变好,从而避免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受力不均,同时可适应较大的冲压拉伸比,极大地避免冲压过程中产生铝箔裂纹。有资料证明,聚四氟乙烯、聚甲醛和不锈钢3种阳模与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PVC面的摩擦系数分别为0.4、1.2、2.1。

可见,聚四氟乙烯阳模具有较好的冲压性能,在保证较深成型深度的同时,可有效防止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成型破裂。因此,建议包装设备采用聚四氟乙烯作冲压模具阳模的模头。

4.泡罩形状设计

泡罩形状的设计取决于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的延展性。为更好地发挥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的性能,在进行冲压模具设计时,还要考虑泡罩宽度与深度的关系,将膜泡开口宽度与深度之比控制在约3∶1为宜。

然而,这个比例随着药片外形尺寸的不同也会有所改变,扁平药片适合较大的比例,这是因为扁平药片在成型过程中会导致较多材料停留在模具底部,这些材料其实是来自膜泡的侧壁,从而导致膜泡壁变薄或颈缩(局部拉伸过大),进而易使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发生破裂。因此,一般扁平药片的泡罩包装建议选择3.5∶1的比例,胶囊的泡罩包装则选择2.8∶1的比例。

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质量问题

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是一种技术含量极高的复合材料,对原材料和生产工艺都有许多特殊的要求,一旦生产过程的各环节控制不当,极易导致成品出现质量问题。

1.与冲压模具不匹配

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的常见结构有BOPA20~30μm/AL45~60μm/ PVC30~100μm、典型的BOPA25μm/ AL45μm/PVC60μm,由此派生出的结构有BOPA/AL/BOPA/PVC、PVC/ BOPA/AL/PVC、PVC/BOPA/AL/ BOPA/PVC等。

如果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结构设计不合理,选材不当,那么制成的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就会与客户的模具不匹配,由于客户的泡型已定,便无法满足客户模具的冲压要求,大大增加了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成型破裂几率。

此外,经测试发现,不同厚度材料制成的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的耐冲击性能不同,适用的泡型也不同,尤其是铝箔和PVC薄膜的厚度对提高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的成型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如图1所示。

因此,包装材料生产商应根据不同的泡型、冲压深度、内装药物等因素合理选用不同结构、不同厚度的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

2.内外层摩擦系数偏大

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在冲压过程中会与冲压模具产生摩擦,虽然采用聚四氟乙烯阳模模头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摩擦系数,但如果与阳模接触的PVC面或者与阴模模口接触的BOPA面摩擦系数较大,同样会影响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在冲压过程中的延伸均匀性,增加成型破裂几率。

因此,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BOPA面和PVC面的摩擦系数一般分别控制在0.20以下和0.30以下为宜,较小的摩擦系数对冲压有利。

3.表面划伤

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表层材料为BOPA薄膜,硬度较低,极易被硬物划伤,而一旦划伤,哪怕是很难用肉眼发现的非常轻微的伤痕,都会使BOPA薄膜的延伸强度大幅下降,从而使冲压过程中划伤部位的铝箔和BOPA薄膜产生断裂,这是引起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成型破裂的一个常见原因。

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表面划伤既可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如复合膜在运行过程中导辊转动不灵活、导辊表面有异物等,也可能在包装过程中产生。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对设备进行仔细清洁,消除隐患,是非常必要的。

nlc202309040643

4.不同批次原料质量和加工质量存在波动

对于同一结构的产品,由于生产中所采购的每批、每卷原料的质量存在波动,其质量性能就会发生变化。

此外,如果复合温度、速度、涂布量、固化条件、分切等关键控制点没有控制好,也会引起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成品产生诸如砂眼、层间剥离力偏低、内外层摩擦系数偏大等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都会导致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在冲压过程中成型破裂几率的增加。

为此,需要在原料采购方面加强质量控制、质量协议、供应商管理以及增加抽检频次等;在生产中要严格按照SOP操作;在检验时要对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成品进行冲压检测、剥离力测试等,验证该批材料的质量水平是否满足客户要求。

冲压工艺控制不当

1.冲压过深,成型拉伸过量

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所用铝箔的延伸率只有20%左右,如果冲压过深,铝箔拉伸过大,很容易产生破裂。如果确实需要冲压非常深的膜泡,除了增大模孔面积之外,也可以适当增加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中铝箔的厚度。冷冲压成型泡罩包装机的冲压深度通常可以调节,因此建议在满足容下药物且热封时PTP铝箔不粘药物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小包装机的冲压深度。

2.冲压速度过快

冷冲压成泡的速度对铝箔的破裂和复合膜的分层有一定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成泡速度过快,不利于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的均匀拉伸和应力松驰,从而增加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成型破裂的几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冲压模具和泡型,冲压速度是不同的。

3.冲压模具偏心

冲压模具的阳模应居中在阴模内,若产生偏心,就会造成两者间隙不一致,致使冲压过程中局部受力不均,拉伸变化不一致,从而大大增加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成型破裂几率。

4.冲压模具损伤

一般冷冲压成型所用阳模模头由聚四氟乙烯制成,硬度不够高,冲压过程中容易产生损伤和刮花。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冲压,容易导致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铝箔产生破裂,增加废品率。此外,冲压模具损伤在陈旧的设备中也是常有的事,所以在冲压模具使用一段时间后,应定期进行检查,并及时进行更换。

5.储存使用条件

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表层的BOPA薄膜对水蒸汽非常敏感,易吸水,如果在不适宜的湿度条件下保存,那么水蒸汽会首先进入卷材的边缘,降低BOPA薄膜的性能,从而对成品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外,如果外界温度太高,冲压模具的阳模与PVC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会增大,使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成型性变差,从而导致废品率增加。

总的来说,虽然可以通过上述预防措施有效防止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成型破裂,但由于包装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以及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无法保证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在冲压过程中百分之百不出现问题。因此,当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发生成型破裂时,制药厂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必要措施,避免风险。

药用分析 篇7

一、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

我国是世界药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从1982年开始, 历经10年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表明, 我国药用植物达11146种。[2]在种类和数量方面, 黄河以北地区的中药资源相对较少, 长江以南地区的中药资源种类相对较多, 西部地区的中药资源蕴藏量相对较大, 而东南沿海地区的中药资源蕴藏量相对较少。[3]位于长江上游的中国西南山区, 不仅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同时也是许多中药材资源的“道地”产区和许多医药工业原料植物的主产区。据统计, 当地的药用植物种类多达7000余种, 占全国中草药种数的75%以上。出产的中药材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生产和销售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中国最大的中药材产地。

而目前我国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资源近2000种植物处于濒危, 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药用植物有168种,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药用动物162种。[1]有些药用植物种群衰退, 甚至面临灭绝, 优良种质资源正面临消失的危险。历史上, 我国甘草的野生资源蕴藏量很大, 而现在已找不到野生的原始群落;目前我国甘草野生资源的面积较20世纪50年代减少了50%~60%, 资源的蕴藏量减少了60%~70%;一些地区无限制地采集发菜, 滥挖甘草和麻黄的现象十分严重, 导致草场退化和沙化, 沙尘暴频频发生, 严重破坏生态环境。[5]除此之外, 冬虫夏草、川贝母、川黄连、麻黄等资源的破坏非常严重, 常用药材人参、三七的野生个体已很难发现, 在三七主产地云南近几十年来竟然找不到一株野生的。[6]根据笔者在四川美姑县对重楼 (又名七叶一枝花, 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的功效) 的调查发现, 最近几年其数量的减少十分惊人。如该县依果角乡在1997~1998年间的药材收购季节每天可销往成都的重楼达4~5卡车, 而现在只有1~2车。不仅是数量减少, 而且品质也不及过去。据重楼收购商反映, 现在收购的重楼在个头上远小于过去, 村民挖药的地方也较过去更远。

二、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面临枯竭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野生药材资源的退化和枯竭实际上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山区收入来源窄, 增收困难, 村民对资源的依赖性大

野生药用植物的产地大都地处偏远山区, 自然条件差, 交通不变, 信息不畅;不仅人均耕地少, 且生产力低, 产出少;当地社区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很强, 一旦资源遭到保护或利用受限, 都会对社区村民的生计和生产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由于村民的文化知识、技能水平不高, 发展可替代生计的能力有限, 致使区域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社区的整体收入低。根据不久前笔者对四川凉山美姑县、平武县和甘肃文县5个村地调查发现, 2007年5个村的人均纯收入都远远低于当年全国 (4140元) 和本省 (四川:3013元;甘肃:2455元) 的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 而文县一个村的人均收入水平仅有700元, 尚有40%的人口粮不够;调查的三个县中, 美姑县和文县是国家级贫困县, 平武县虽然在90年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但山区仍然有较大的贫困人群。而村民家庭收入中来自各调查村社外出务工人员虽然逐年增加, 但由于缺乏一技之长, 只能从事体力为主的劳动, 收入不高, 对于增加收入, 改善生活条件难度较大。

2.资源供给与需求失衡

(1) 总量供给失衡。最近20年由于中药事业的发展, 医药、保健品市场对中药材及原料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中成药工业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 1985年后新开发的中成药达8000多种。需求量的增长超过野生药用植物的自然生长。据有关部门统计, 青海中药材和藏药材年需求量在二千五百吨左右, 而市场供应量却不足一千吨。如藏茵陈、雪莲等一些中药材和藏药材市场供应量因为缺口较大, 甚至不得不从西藏、新疆等外省区收购, 部分中药材和藏药材及其制品甚至要从尼泊尔进口。近几年, 重楼作为云南白药主要成分, 在2004年云南白药上市以后, 需求量随着云南白药的销售收入猛增 (1993年上市的云南白药上市当年销售收入为5836万元, 净利润只有1324万元, 而到2004年公司主营收入已经达到18.32亿元, 净利润1.7亿元。12年间公司主营收入增加了32倍, 净利润增长了13倍) 。美姑县是重楼的主产地, 也是美姑县近几年农户主要采集的中药材品种, 位于集散地附近的4个收购户每年收购的干重楼就达3~4万斤。从当地有关部门了解到, 重楼较之以前出现了数量越来越少、个头越来越小、采挖地越来越远的情况, 资源受到威胁的程度逐年增加。同时, 又因其生长条件比较苛刻, 一般只生长在原始森林, 次生林很难见到, 枯竭式的采挖使重楼的自我恢复和可持续性生长面临巨大的威胁。

(2) 制度性供给失衡。每种产品都有其特点, 中药材作为特定的产品, 市场适应性窄, 有特定的市场和终端用户。中药材市场链上的利益各方在链接上是相对比较单向的, 在市场上的选择性也是比较小的, 一旦链上某个环节出问题, 都会对其他环节产生连锁反映。因此, 中药材市场是比较脆弱的。中药材产品的上线和下线, 即中药材的采集者和产品的生产者 (制药厂) 有同样的担心, 采集者怕卖不出, 生产者怕收不到。对于中药材采集户和种植户来说, 由于是单家独户, 比较分散、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低,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 必然是位于市场信息的末端, 在市场交易中处于被动和被压价的地位。而终端用户 (制药厂) 一般说来对中药材资源可持续采集的关注较少, 再加之野生中药材原料的日益减少和供给的不稳定, 加剧了终端用户为避免因产品的原材料供应不上而进行的大量囤积。巨大的、超前的需求刺激了采集者挖药的积极性, 不顾生长规律的过度地采挖不仅影响到野生药材的可持续生长, 同时也造成药材价格的波动。由于缺乏信息交流平台和具有现代经纪人素质的组织和个人以及有效地连接利益各方的运行机制, 对野生药材的收购呈现散和乱的局面。

3.现有资源权属下产生的“公地悲剧”现象严重

野生中药材资源在权属上存在严重问题。目前许多重要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都在自然保护区内, 因此, 对中药材的采集主要是在保护区范围内, 从权属关系来看应当属于保护区, 但一方面由于保护区面积大, 管理人员数量相对较少, 难以防止村民进入保护区进行采挖;另一方面, 村民挖药是传统的经济活动, 现有的保护政策也没有对大部分的野生药材进行特别的限制性采挖的规定。因此, 野生药材实际上变成了开放性的资源, 形成了保护区管不了, 社区不能管的局面。不管哪个村哪个农户都可以随便进入保护区采挖, 造成“公地悲剧”的现象。这种开放式的产权使每一个人在利用这一资源时都是竭尽全力渴求短时间的利益最大化, 在现实中看到的是农民不管大小、不管保护级别, 今年能挖到的, 绝不留到明年, 因为不知道明年会被谁挖走, 造成“囚徒困境”的恶性循环。另外, 如果下一步要实施野外栽种计划, 尤其在保护区范围内, 涉及权属问题, 应提前找到合适的对策, 否则工作的成效在现有条件下难以保证。

4.对野生药用植物进行有效管理的机制缺失

由于药用资源的特点和相关性, 其管理机构和部门更为复杂, 国家与地方、研究与生产等职责不清, 存在严重的重复与遗漏。一是缺少明确的政策、法规、条例对野生药用植物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有效的管理, 大部分的野生药用植物都没有包括在濒危动植物的保护明录中, 保护部门在对野生药材的管理上缺少有力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在管理上只能打擦边球;二是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联系和合作, 野生药材生存的区域是由林业和保护区管理, 而开发利用则主要是由农业、医药和科技部门在负责, 由于各部门的目标各异, 职责不同, 势必造成在利用和管理上的矛盾;三是各地缺乏行之有有效的管理办法。虽然在野生药用资源集中产区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能找到关于加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内容, 但对野生药用植物的利用和有效管理在相关部门都难以找到能够落到实处的工作思路和具体办法;四是当地社区参与管理程度低, 缺乏有效的适合当地的村规民约, 村民在利用和管理上的组织化程度低。对村民提供技术、市场信息、资金需求等方面的外部支持不足。五是法律法规滞后。我国就生物资源耗竭、生物多样性年丧失问题, 已颁布了30多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法律法规, 但未能不断及时修订, 使之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情况。

5.药用植物产 (采) 、销过程中的技术和组织管理水平低

我国目前仍然有80%以上的药用植物资源依赖野生采集, 其农业现代化程度极低。但对野生药用植物采集缺乏科学性, 村民对野生中药材的种类识别、生长周期判断、保护的级别不太清楚;在采集过程中乱采、乱挖、乱伐, 到处刨坑, 对野生中药材的生产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采集时期的把握也存在问题, 往往费了力, 毁了地却收获甚少。如对红豆杉和椴树花的不可持续采集已经使它们受到严重威胁。

在种植上表现为农户对很多药材的属性和特点不了解, 缺乏种植中草药的知识和技能, 存活率低、产量有限、收益不高。例如在除草的时间、施肥的时间、数量和种类、移苗的时间、采挖的时间上都存在技术性问题。纹党是甘肃文县最重要的、种植历史悠久的中药材, 目前, 种植规模达到4万亩, 年产量高达1300多吨。因其必须在生地上进行种植, 要增加纹党的种植面积和规模存势必造成对森林的破坏, 而在熟地上种植目前还存在一定的技术性障碍。四川平武县中药材种植有较长的历史和一定的优势,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和对村民经济利益的显现, 人工种植的药材已经逐步替代野生药材, 对野生药材的恢复和生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中药材的种植主要是在集体林地而现有集体林地除一部分是低效林地和荒坡外, 其余都是次生杂木林, 生物多样性价值较高, 过度的开荒种药, 对生物多样性恐有影响。另外, 林权改革在即, 一旦林改后现有的习惯性开发模式可能遭遇潜在的林权纠纷和矛盾。在中药材种植的政策扶植上, 当地政府对中药材种植、规模化生产相当重视, 并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但总体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现有的中药材协会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服务功能, 缺少强有力的经济联合体;农户没有形成生产中的联合, 获取生产技术、市场信息以及应对价格波动的能力较低。收购户之间沟通交流较少, 几乎不相互往来;生产和流通中的信贷支持不够, 靠自身筹资发展存在一定难度。

四、建议

1.探索终端用户和药材原料产地之间的利益连接机制, 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和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合作伙伴关系, 特别是有利于社区增收的机制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一直是政府、企业、市场、农民等多方博弈的焦点。目前松散的市场联结方式在野生药用资源的产、供、销上仍占主导地位。这种方式下, 企业根据市场行情和自己加工的需要量, 在市场上随机收购原料, 自由买卖, 价格随行就市。这种利益关系的好处是企业都可凭自己的意愿自由决定交易对象, 获取最大的市场利益。而这种方式最大的缺陷是企业和农户双方都要承担着不确定的风险, 双方关系不稳定, 农民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其利益会因市场因素受到损害。此外, 野生药用植物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业产品原料还受自然生长规律的制约, 仅仅依靠市场的调节不能保证采挖量与生长量的平衡。因此, 作为终端用户的企业应该与原产地建立合作互利的利益联结机制, 企业不仅要根据市场对产品的需求, 同时要根据原料的供给情况制定生产计划, 这样不仅保证生产稳定发展, 同时也避免原料价格的过大波动, 保证农民的利益。

2.引入社区共管机制, 解决资源权属矛盾, 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目前大部分的野生药用资源都生长在保护区内, 而它们又是当地群众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要可持续的利用好这些资源, 首先离不开当地群众的参与, 要改变把村民视为破坏资源的主体的主观意识, 认同村民是资源管理的主要力量, 与村民一道制定野生药用植物可持续利用管理的方案, 指导村民进行科学采集、野生抚育和人工种植。如凉山州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门划出一块地探索中药材的利用和管理模式, 让社区老百姓参与进去, 打破社区和保护区的二元结构, 共建和谐、可持续、共赢的局面。二是要积极想办法帮助社区群众开拓经济发展新路子, 帮助社区群众提高收入, 使群众从“靠山吃山”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通过一系列的社区扶助活动可以缓和保护区与社区之间的矛盾, 改善双方的关系, 社区也在长期的宣传教育下接受可持续利用的意识。

3.构建野生利药用植物的系统化管理机制

野生药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行政管理体系、技术措施、经济措施等方面需要协调、配套。野生药用资源既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又是一种特殊的产品, 它是整个自然资源的一部分, 不能脱离开整个自然资源而独立存在, 它也是中药工业和中药商业发展所依托的重要基础, 要改变目前野生资源源头管理与开发、利用、加工和产品销售管理脱节的问题, 建立系统化的管理机制, 一是涉及到的相关部门、特别是林业和保护机构都要纳入到这一管理系统中;二是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要避免政出多门所出现的法律、政策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三是要制定对野生药用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的规划和制度, 使野生资源的保护者受到奖励、野生资源的破坏者受到制裁、野生资源的使用者受到约束。

4.开展对野生药用植物的野生抚育

由于目前对一些野生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特性和生态条件认识尚不深入、其生长条件要求比较苛刻、人工种植困难或成本相对比较高、或者种植药材与野生类型质量差别较大, 通过野生抚育增加生物个体数量和生长量成为必然。野生抚育具有较少投入管理、药材质量较少改变、不容易产生病虫害和一般远离污染源等优点, 是生产绿色药材、保持药材特性, 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重要方法。要在生态环境明显退化、野生资源已急剧减少的地区, 实行围栏保护封育和采收控制, 同时充分利用和适当创造适宜生长条件, 施行帮助野生药用植物的繁殖和生长发育。

5.探索可持续的人工种植, 在减轻对野生资源的压力同时发展山区特色产业

通过对药用野生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 达到人工再生性优质种源, 并形成社会生产力后, 可有效地保护我国药用野生植物资源, 实现对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 我国的栽培药材仅占常用中药材品种的30%左右, 因此, 中药材引种驯化和人工种植还有相当大的潜力, 要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 的要求, 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 使一些濒危、稀有的野生中药资源实现人工替代, 以满足中药产业发展对原料的需求, 缓解野生中药资源保护工作的压力, 缓解市场供需矛盾。由于人工种植的适宜区主要是贫困山区和生态脆弱区, 因此, 在这些地区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人工种植基地、人工抚育基地和规范化示范基地时, 要结合山区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 促进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同时需要注意的是, 进行规范化、规模化的种植一定要注意保护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摘要:世界范围内对天然药物的日益推崇给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供给造成很大的压力, 现有的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 而资源产权的缺陷, 系统性管理体制的缺乏和可替代资源开发的技术欠缺都成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面临枯竭的深层次经济原因, 因此,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上这些方面入手。

关键词: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枯竭,经济分析,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4]陈士林等.中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J].中国中药, 2005, (15) .

[2]刘麦娥, 高海琪.加强中药野生资源保护刻不容缓[J].中国药业, 2004, (08) .

[3]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区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5.

[5]李西林等.中药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02) .

[6]常成虎.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初探[J].甘肃农业, 2006, (03) .

药用分析 篇8

关键词:三峡库区,药用蔬菜,产业栽培,开县

据《本草纲目》菜部收载和文献报道[1,2,3,4,5,6,7], “药用蔬菜”常被人们作为养生膳食与药用之源, 三峡库区地域长期产业栽培和发展, 开县段整体位于三峡库区腹地, 北纬30°49′30″~31°41′30″, 东经107°55′48″~108°54′0″[8], 具有“药用蔬菜”产业栽培发展十分适宜的环境条件和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

近年来, 三峡库区 (以下简写“库区”) 重庆开县段药用蔬菜产业发展迅速, 但对其相关的系统性研究和报道甚少。为此,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和多年调研统计, 对库区开县段药用蔬菜的主要栽培种类、栽培面积与分布、产量与产业栽培及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整理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旨在为全面推进库区药用蔬菜的整体发展提供有益思路和科学依据。

1 发展现状

1.1 栽培种类

库区开县段药用蔬菜产业栽培种类, 现阶段主要以根、茎、叶、瓜、果等11大类近30多种类近百个以上品种 (表1) 为主, 凸现在薯芋类的魔芋、甘薯、土豆;绿叶菜类的蕹菜;茄果类的辣椒、西红柿、茄子;瓜类的黄瓜、苦瓜、丝瓜;根菜类的莱菔 (萝卜) ;白菜类的小白菜、大白菜;甘蓝类的甘蓝;豆类的豇豆、四季豆、扁豆;葱蒜姜类的大蒜、香葱、生姜;芥菜类的大头菜、榨菜;水生类莲藕、茭白等类为主, 并长期作为库区开县段药用蔬菜主要种类长期产业栽培。

1.2 栽培面积与分布

通过开县段药用蔬菜产业多年调查和相关文献考证[9,10,11,12], 得出现阶段均表征出开县段药用蔬菜产业迅猛态势。由表2看出开县段药用蔬菜产业栽培在面积上, 面积年均增长率均在23.9%以上, 年累积产量占蔬菜总产量的35.5%以上, 凸现了一个良好的递增态势, 同时也印证了开县段药用蔬菜产业的发展趋势, 并总体表征了薯芋、绿叶菜类药用蔬菜的发展核心, 瓜菜、茄果类的发展重点, 根菜、葱蒜姜、甘蓝、水生类的特色发展趋势, 在栽培面积上整体表征薯芋类>绿叶类>茄果类>瓜类>根菜类>白菜类>甘蓝类>豆类>葱蒜姜类>芥菜类>水生类药用蔬菜产业发展对比态势。

产业主要分布, 依“六山三丘一分坝”地理特点凸现库区开县段立体化分布格局, 表征了平坝低山海区域 (≤300 m) 以茄果、甘蓝类、水生类、薯芋类、芥菜类等药用蔬菜的分布;城郊的汉丰镇为中心的葱蒜姜类、绿叶类等药用蔬菜分布;中海拔域 (300~800 m) 的茄果、瓜、绿叶、根类药用蔬菜分布;高山 (≥800 m) 茄果、甘蓝、白菜、豆类等主要药用蔬菜分布。在广域面积上, 以开县的竹溪镇、临江镇、汉丰镇、河堰镇、大进镇等地域表征集中的茄果、瓜、白菜、绿叶、根菜、甘蓝、芥菜、薯芋、葱蒜类药用蔬菜为核心的产业化分布。

1.3 产量与产业栽培

通过对库区开县段药用蔬菜多年产量与整体产业栽培的分析, 表征出主要以薯芋类、绿叶类、茄果类、瓜类、根菜类、白菜类、甘蓝类、豆类、葱蒜姜类、芥菜类、水生等药用蔬菜类的产量与面积的正向比例变化, 由图1看出:

(1) 开县段药用蔬菜产量年均增长量较高, 整体百分率均达到28%以上, 与实际调查统计结果相符, 且开县段1/3以上的蔬菜资源源于药用蔬菜。 (2) 开县段药用蔬菜产量总体逐年递增, 且后续呈强劲的增长态势。 (3) 产量递增, 表明库区开县段三峡移民新城建成后,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和对药用蔬菜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

据此, 正确引导药用蔬菜产业的发展, 加大政策倾斜, 强化对药用蔬菜品种的选择、培植、处理等措施, 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药用蔬菜资源产业开发和栽培取得最大经济和环境效益的保障。

2 存在问题

(1) 传统、单一性的药用蔬菜产业栽培, 滞后了药用蔬菜广域范围内的发展。主要在长期的薯芋类、绿叶类、茄果类、瓜类、根菜类、白菜类、甘蓝类、豆类、葱蒜姜类、芥菜类、水生类的药用蔬菜类的产业栽培发展, 在广度和种源范围上滞后了开县药用蔬菜的产业栽培和发展。

(2) 药用蔬菜产业栽培结构较为混乱, 随意性较强, 缺乏合理的结构布局。在长期的产业栽培中主要体现薯芋、绿叶、茄果、瓜类药用蔬菜的趋向性产业栽培, 而对于豆类、葱蒜姜类、芥菜类、水生类及其其他类药用蔬菜的发展较为缓慢, 存在两级化分化, 严重影响药用蔬菜产业栽培的重心偏移。

(3) 大田管理较为粗放, 精耕细作比例较小, 后续加工原始随意性强, 在消费档次上滞后了药用蔬菜的销售, 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取得。

(4) 市场体系上尚不健全, 影响着菜农的销售和市民购买, 限制了整个药用蔬菜产业及其栽培的整体发展。

(5) 政策和科技投入上仍旧较薄弱, 对于药用蔬菜的专项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3 发展建议

3.1 因地制宜, 合理规划

在三峡库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药用资源背景与和谐人文环境下, 力求集中连片利用好库区药用资源, 继续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发展, 务实重点资源的保健开发, 优化布局, 创立药用蔬菜资源品牌。

3.2 调整品种, 优化结构

在强化高标准药用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 抓好药用蔬菜产品发展结构的调整, 重点落实以选取百合、山药、白芷、桔梗、牛蒡、麦冬、何首乌、党参、甘草、红参、南沙参、北沙参、生晒参、黄芪、玉竹、葛根等作为根菜茎类药用蔬菜进行产业栽培;取鱼腥草、车前草、紫苏、薄荷、小茴香、蒲公英、香椿、藿香、刺五加、款冬、薯藤、地肤子等为茎叶类药用蔬菜产业栽培, 或取栀子花、菊花、月季花、款冬花、玫瑰花、茉莉花等为花食类产业栽培;取枸杞、莲子、桂圆肉、薏苡仁、瓜蒌仁、山楂、黑芝麻、无花果、白扁豆、白果、杏仁、覆盆子、苏子果仁等为果实类产业栽培, 合理选择, 适当安排, 同时长期、固定的专门管理机构, 作好专门化引种、培植、采收、加工、包装存储等一系列化的配套技术相协调的同时, 严格做好药用蔬菜品质质量的安全评定。

3.3 建立完善市场体系和销售网络渠道

通过建立一批专业化、高标准的药用蔬菜销售批发市场, 为“产”、“供”、“销”一体化的市场体制合理规划布局。

3.4 引进人才, 搞好服务

落实药用蔬菜产业专项扶持力度的同时, 实施药用蔬菜产业发展人才工程, 建全专门化现代服务网络体系, 聘请知名学者讲学、专家科技下乡、远程解难答疑等, 强化药用蔬菜产业科技支撑, 加强药用蔬菜产业从业工作者的考核体系、聘任制度, 实施劳资差补结合, 从源头全面深入的调动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3.5 增加投入, 壮大产业

制订“库区”药用蔬菜专项产业资金纳入政策, 落实资金药用蔬菜优惠扶持力度, 简化药用蔬菜产业发展等审批程序, 加大力度继续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户, 切实作好补贴与引导并进, 提速与和谐发展相协调, 持续与效益相吻合的健康、快速、稳定的产业发展之路, 全面拓进库区开县段药用蔬菜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时珍.本草纲目[M].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8:736.

[2]四川省开县志编委员会.开县志[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590.

[3]李杏林.中国药用蔬菜[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 1998:307.

[4]郭华.药用蔬菜巧治百病[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221.

[5]吕斌.药用蔬菜究竟该怎么吃[J].科学养生, 2008, (1) :4-5.

[6]杨杨.开发药用蔬菜市场前景看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7, (4) :40-40.

[7]尹平孙.发展药用蔬菜有前景[J].山西农业, 2007, (7) :48-48.

[8]http://www.cqkx.gov.cn/top01_02.asp[EB].2007 (重庆开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9]曾宏伟, 潭德训.三峡库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长江蔬菜 (学术版) , 2008, 224:79-81.

[10]http://www.cqagri.gov.cn[EB].2005.12.23 (重庆市农业农村信息网) .

[11]张红松, 周虹, 田时炳.重庆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蔬菜, 2008, (8) :4-6.

药用分析 篇9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13 年生的沙漠实生桑树, 自然条件下生长, 正常管理, 材料均来自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

1.2 生化测试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 茚三酮溶液显色法, 考马斯亮蓝G-250法, 碘酸钾法、电极法和GB9695.11-88、GB9695.30-91、GB/T5413.11-1997、PICO-TAG等食品品系方法对沙漠桑树桑果、果汁和桑叶的还原糖、氨基酸、粗蛋白、维生素C和酸碱度进行测试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桑果、果汁营养成分

沙漠桑树桑果、果汁营养成分测试结果见表1-3。

沙漠桑树桑果、果汁营养成分含量测试表明, 沙漠桑树桑果和果汁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是珍贵的药食同源资源。

我国古代药书如《本草纲目》、《本草备要》、《中草药学》中记载, 桑椹性甘凉、利五脏关节、滋阴补血、润燥生津。现代医学临床研究已证明, 桑椹有很好的滋补心、肝、肾及养血祛风的功效, 对耳聋眼花、须发早白、内热消渴、神经衰弱、血虚便秘、风湿关节痛均有疗效, 桑果加工成果汁饮料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

果汁的还原糖含量较高, 营养成分极为丰富, 能增加人体的能量, 补充体液;对血糖过低, 心肌炎有补助治疗作用, 在维吾尔医药中早为应用。桑果汁中的维生素C含量非常丰富, 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防止呼吸道和消化不良病症, 具有抗衰老功效。

2.2 桑叶营养成分

沙漠桑树桑叶营养成分测试结果见表4-7。

桑叶营养成分测试结果表明, 桑叶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成分和维生素含量丰富, 适于食用;桑叶中含有的糖、脂肪、氨基酸、胆碱、有机酸、胡萝卜素、VB1, 、VB2、VC、叶酸和钾、钙、磷、铁、锰营养元素, 以及铜、锌等许多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紊, 具有降压、降脂、抗衰老、增加耐力, 降低血脂含量, 降低胆固醇, 抑制肠内有害细菌繁殖和过氧化物产生等独特功效, 对人体有着良好的保健作用。

据现代研究, 桑叶干物含粗蛋白25~45%, 碳水化合物20~25%, 粗脂肪5%, 以及丰富的钾、钙和维生素C、B1、B2、A等, 还有各种微量元素铜、锌、硼、锰等物质。桑叶中含有蜕皮固酮, 羽扁豆酮以及芸香甙、桑甙等许多氨基酸、维生素、绦原酸、叶酸、延胡索酸、内消旋肌酸、植物雌激素等人体所需物质, 具有抗应激、抗衰老、增强肌体耐力, 调节肾上腺素功能等效果。

药用丁基橡胶塞耐蒸汽灭菌性能分析 篇10

药用丁基橡胶塞是制剂厂经常使用的一种包装材料, 由于它直接与药物接触, 对药品的质量至关重要。但是, 对于这种产品的灭菌次数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相关政策没有规定。即使是胶塞生产者, 也没有明确的答案, 查阅相关文献, 也没有相关数据。

本文拟采用适于橡胶制品灭菌的高压蒸汽灭菌法, 对药用丁基橡胶塞 (简称胶塞) 进行重复灭菌, 然后, 按照国家食药总局颁布的YBB标准2015版进行项目检验。

1 实验方案

1.1药用丁基橡胶塞选择

现有供给制剂厂的注射用无菌粉末用溴化丁基橡胶塞, 20系列, 批号:1506201。

1.2灭菌方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条件[1]:115.5 ℃, 30 min;121.5 ℃, 20 min;126.5 ℃, 15 min。综合考虑, 实验条件放大为:121 ℃, 30 min。

方法:取胶塞适量, 置高压灭菌器内, 分别于121 ℃, 30 min条件下处理6次;每次取出部分胶塞, 在烘箱中热风干燥, 条件是60 ℃, 30 min;冷却至室温后待用。

1.3检验方法及项目

1.3.1 检验方法

国家药包材标准, 注射用无菌粉末用卤化丁基橡胶塞, 代号YBB00052005—2015[2]。

1.3.2 检验项目

按照上述标准, 主要检验灭菌后对产品性能有影响的项目, 由于灭菌对产品灰分影响不大, 该项目不进行检验, 其他均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检验。其中, 穿刺落屑和自密封性, 分别用8#针头和16#针头进行检测。

2 数据汇总及分析

2.1数据汇总

表1为药用丁基橡胶塞耐蒸汽灭菌性能实验数据汇总。

2.2数据分析

对表1数据进行绘图, 并简单分析。

2.2.1 穿刺落屑

图1为穿刺落屑数据分析图。从图中可以看出:8#针头, 胶塞经第3次灭菌后, 穿刺落屑逐渐增多, 且幅度在逐渐加大;16#针头, 胶塞经6次灭菌后, 穿刺落屑无明显变化。

2.2.2 穿刺力

图2为穿刺力数据分析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胶塞经第3次灭菌后, 穿刺力逐渐增大。

2.2.3 胶塞与容器的密合性

从表1可以看出:经6次灭菌后, 胶塞与容器的密合性均合格。

2.2.4 自密封性

从表1可以看出:灭菌1~6次, 用8#针头穿刺, 结果仅第5次灭菌后有1只渗漏, 其余均无渗漏;用16#针头穿刺, 试验结果均无渗漏。

2.2.5 挥发性硫化物

从表1可以看出:胶塞经6次灭菌后, 易挥发性硫化物均<25 μg/20 cm2, 说明灭菌次数对易挥发性硫化物无明显影响。

2.2.6 不溶性微粒的变化

图3为10 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变化数据分析图, 图4为25 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变化数据分析图。从图中可以看到:随着灭菌次数的增多, 不溶性微粒有增多的趋势, 至第三次或第四次后, 开始呈下降趋势, 但都在标准范围之内。

2.2.7 澄清度与颜色

从表1可以看出:胶塞经6次灭菌后, 澄清度均小于0.5级, 颜色无色, 说明灭菌次数对该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

2.2.8 p H变化值

图5为p H变化值数据分析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前3次灭菌, p H变化值逐渐增大, 到第4次灭菌后, p H变化值开始变小, 后趋于稳定。

2.2.9 吸光度

图6为吸光度数据分析图。从图中可以看到:胶塞经6次灭菌后, 紫外吸收度无明显的规律可循, 如果考虑试验误差, 可认为紫外吸收度随灭菌次数而增加。

2.2.10 氧化物

图7为氧化物数据分析图。从图中可以看到:胶塞经前1~4次灭菌后, 易氧化物逐渐减少, 第4次达到最小值。但是, 经过第5次灭菌后, 易氧化物又有增大的趋势。考虑到实验误差, 易氧化物随灭菌次数增加而逐渐减小。

2.2.11 不挥发物

图8为不挥发物数据分析图。从图中可以看到:胶塞经6次灭菌后, 不挥发物基本无变化, 说明灭菌次数对不挥发物无明显影响。

2.2.12 重金属、铵离子、锌离子

从表1可以看出:胶塞经6次灭菌后, 重金属、铵离子和锌离子均合格, 说明灭菌次数对重金属、铵离子和锌离子无明显影响。

2.2.13 电导率

图9为电导率数据分析图。从图中可以看到:胶塞经第4次灭菌后, 电导率开始减少, 逐渐趋于稳定。

3 讨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1) 灭菌次数对性能影响不大的项目有:胶塞与容器的密合性、自密封性、挥发性硫化物、澄清度与颜色、重金属、锌离子、铵离子、不挥发物、电导率等;

(2) 灭菌次数对性能影响较大的项目有:穿刺落屑、穿刺力、吸光度等。

胶塞经3 次灭菌后, 物理性能均符合YBB00052005—2015标准要求, 且变化不大;经第4 次灭菌后, 物理性能仍符合YBB00052005—2015标准要求, 但已接近标准值;经5次灭菌后, 针刺落屑, 已不符合标准要求;化学性能方面, 胶塞经6次灭菌后, 化学性能均符合YBB00052005—2015标准要求, 且变化不大。

4结语

综上所述, 可以得出药用丁基橡胶塞可承受的灭菌次数为4次, 这也是我们所推荐的。当然, 由于本实验采用的是本公司生产的产品, 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希望其他相关人士提供不同见解。另外, 对于直接与药物接触的包装材料, 建议制剂厂应加强物料预算管理, 灭菌后的胶塞能一次性使用完毕为佳, 为防止污染, 不推荐产品多次灭菌后再使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国家药包材标准[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230-232.

上一篇:整体服务意识酒店管理下一篇:教人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