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药用昆虫研究进展

2024-05-04

抗癌药用昆虫研究进展(共5篇)

篇1:抗癌药用昆虫研究进展

作者:林璐璐 牛长缨 雷朝亮

【摘要】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科学 家们不断地研究探索抑癌抗瘤的方法。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就有用昆虫 治疗 肿瘤的案例。近些年来由于研究手段的深入和改进,我国研究人员发现一部分药用昆虫对恶性肿瘤的生长和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文章即对研究较热的几种抗癌药用昆虫的抗癌机理进行简要的介绍,为药用昆虫成功地应用于抗癌治癌领域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药用昆虫 抗癌 治癌

近年来,随着抗肿瘤药物和其他治疗技术的研究逐渐深入,人们发现抗癌药用昆虫具有综合调理功能、毒副作用少等优点,是抗癌治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致力于抗癌药用昆虫的药 理学 研究中,并且有一些种类已被开发运用于药物疗法或作为其他疗法的辅助药物(见表1)。现将几种主要的抗肿瘤药用昆虫的抗癌作用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表1 几种主要的抗癌药用昆虫(略)

几种主要的抗肿瘤药用昆虫

1.1 芫菁类芫菁类是鞘翅目芫菁科的昆虫,入药的主要是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和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等种类的干燥体。临床上用于抗肿瘤的芫菁类药物的主要成分是斑蝥素和斑蝥素衍生物。它们对白血病、肝癌、胆囊癌、肺癌、食道癌、胃癌、乳腺癌及子宫颈癌细胞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1.1 斑蝥素斑蝥素是一种半帖烯毒素,可通过活体取毒或试剂提取法从虫体提取以及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最早的研究认为斑蝥素的抗肿瘤作用首先是抑制癌细胞rna 和dna合成,继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最终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史清华等[1]认为斑蝥素对比于其他抗癌药物可以更好地刺激骨髓的活性,从而提高了生物体自身的免疫力。

近年来,人们对斑蝥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更加深入。2000年孙震晓等[2]发现斑蝥素可通过作用于细胞周期的m期从而诱导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的凋亡,张卫东等[3]则通过实验观察得出斑蝥素可相对特异性地引起肺癌a549细胞周期阻滞的结论。另外,何太平等[4]认为斑蝥素可抑制卵巢癌细胞ho-8910pm的侵袭、运动和粘附能力。这些研究有力证明了斑蝥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且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或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和增殖实现的。

1.1.2 斑蝥素衍生物随着对斑蝥素的深入研究,人们相继研制了多种斑蝥素的衍生物运用于临床治疗。主要包括去甲斑蝥素、斑蝥酸钠、去甲斑蝥酸钠及其他一些衍生物,它们的抗癌机制与斑蝥素相同,也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从而具有抗癌功效的[5~7]。

去甲斑蝥素是由呋喃及顺丁烯二酸酐通过diles-alder反应经催化加氢合成制得,临床用于治疗肝癌、食管癌、胃及贲门癌等以及白细胞低下症。一些研究[8]认为去甲斑蝥素可能是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核酸代谢,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可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当中。例如,赵聚山等[9]通过实验证明去甲斑蝥素较为适于肝癌细胞smmc-7721的治疗,去甲斑蝥素进入人体后在胆囊、肾脏、子宫等组织中的分布也较广,可用于治疗这些组织中的癌细胞。另外,一些研究发现去甲斑蝥素具有诱导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等凋亡[10]的功效。

与去甲斑蝥素不同,斑蝥酸钠不是人工合成的,而是由斑蝥素直接经过氢氧化钠水解生成,一般用于治疗原发性的肝癌。桂尤胜等[11]通过斑蝥酸钠对肝癌细胞系bel-7402作用的研究发现,斑蝥酸钠体外可将肝癌细胞的生长阻断在细胞间期,致使细胞凋亡。而在对其他肿瘤的影响方面,有研究[12,13]证明斑蝥酸钠不仅可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对胃癌bgc823及食道癌细胞的扩散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上述研究表明斑蝥素的衍生物对多种肿瘤都有抑制效果,且这些化合物产生的毒副作用比斑蝥素小,价格也更为低廉。因而斑蝥素的衍生物对于治疗各种肿瘤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且更适合于临床应用。

1.2 虫草类虫草是一类十分重要的中药材,是寄生于昆虫体上的真菌与其寄主昆虫形成的虫菌复合体,寄生的昆虫为鳞翅目蝙蝠蛾科的幼虫。现在药用的虫草种类主要有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和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link.。虫草类一般具有抵抗白血病及乳腺癌的功能。

1.2.1 冬虫夏草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娥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对于冬虫夏草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其中具有抗癌作用的主要是其生理活性成分虫草多糖,对于多种肿瘤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生长的功能[14],也有研究认为其可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从而抑制肿瘤[15]。

冬虫夏草对白血病和骨髓瘤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如冬虫夏草的水提取物可通过促使细胞凋亡的方式抑制人白血病u937细胞的增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它可成为潜在的治疗人白血病的药物[16]。刘彦威等[17]经过观察分析则提出冬虫夏草菌丝水提液对小鼠骨髓瘤细胞sp2/ 0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另外,在与性激素相关的动物肿瘤中, 冬虫夏草的抑癌或促癌活性可能受到性别差异的影响。刘名光等[18]的研究表明冬虫夏草对于雌鼠具有明显的抑制腹水型肝癌皮下移植瘤效果,而对于雄鼠则有促癌效果,因而在冬虫夏草对抗与性激素相关的动物肿瘤方面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1.2.2 蛹虫草蛹虫草(北虫草)的子实体及虫体与冬虫夏草一样可入药,且功能与冬虫夏草相似。但蛹虫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不是虫草多糖,而是蛹虫草凝集素即虫草素[19],人工可以培育蛹虫草,实验证明人工蛹虫草子实体不仅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扩增,而且可以使宿主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从而保护自身[20]。至于蛹虫草的抗癌作用机理,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蛹虫草子实体对s180荷瘤小鼠的肿瘤免疫活性因子tnf-β和il-2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效抑制了瘤肿块的生长,明显延长小鼠的存活率[21]。另一方面,是与上文中提到的冬虫夏草的抗白血病细胞u937的作用机理相同[22],即通过促使细胞凋亡抑制人白血病细胞u937的增殖。

1.3 蜂类蜂类是指膜翅目蜜蜂科、胡蜂科等种类的昆虫,其体内的蜂毒及体外分泌物蜂胶均可入药,且对于白血病和肝癌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蜂毒是工蜂毒腺和副腺分泌出的具有芳香气味的一种透明液体,贮存在毒囊中,蛰刺时由蛰针排出。蜂毒的主要成分是蜂毒素(melittin),占蜂毒含量的40%~50%,具有较强的抗肿瘤生物活性,而且凌昌全等[23]对3种肿瘤细胞系smmc-7721、bel-7402 和hep-3b的抑制实验研究也证实了蜂毒素具有明显的体外抑瘤作用。这种作用因其剂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高剂量有杀伤肝癌细胞系bel-7402肿瘤细胞的作用,低剂量可诱导其凋亡[24]。当然,蜂毒对其他肿瘤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如伤骨肉瘤细胞、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等。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树胶),与蜜蜂口器中腺体的分泌物混在一起,再和花粉、蜂蜡加工制成的一种胶状物质。蜂胶中包括3,5-异戊二烯、4-羟基桂皮酸等成分,具有细胞毒素和化学防治作用,可用于预防乳房、肾和结肠肿瘤的发生[25]。如果用适量的蜂胶饲养小鼠,小鼠的移植瘤细胞株s180的内核分裂明显减少,而周围的淋巴细胞则呈反应性增生,说明蜂胶对肿瘤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6]。

1.4 其他药用昆虫除了芫菁、虫草和蜂类外,还有一些药用昆虫也具有抗癌活性,如家蚕、金龟甲幼虫和家蝇幼虫等对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4.1 家蚕家蚕bombyx mori属鳞翅目蚕蛾科的昆虫,具有入药价值的是家蚕的蛹。家蚕抗菌肽就是从家蚕免疫蛹血淋巴中提取出来的。对于家蚕抗菌肽的抗肿瘤研究不多,主要集中在其抗白血病方面。赵东红等[27]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天然家蚕抗菌肽cm4可以使离体巨噬细胞淋巴瘤细胞u937的癌细胞骨架断裂,部分凝聚成团,结构不完整;而重组家蚕抗菌肽cm4对离体巨噬细胞淋巴瘤细胞u937和人宫颈癌上皮细胞hela癌细胞骨架也具有相同的作用。这说明天然抗菌肽与重组抗菌肽均具有较好的抵抗白血病、人宫颈癌等肿瘤的作用。另外,家蚕抗菌肽还可以使癌瘤组织大面积坏死,具有明显的抑瘤效果。

1.4.2 金龟甲幼虫金龟甲幼虫,俗称蛴螬,是鞘翅目金龟总科幼虫的总称,用以入药的一般是朝鲜金龟甲(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或铜绿金龟甲(anomala carpulenta motsch)的幼虫体,且对女性特有的恶性肿瘤、胃癌和肝癌方面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例如宋莲莲等[28]指出:蛴螬粗提物对人宫颈癌细胞株具有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特别是以石油醚粗提物抑制增殖作用效果最佳。至于蛴螬的抗肿瘤机制可能与其在体外可下调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 上调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8 和caspase-3的表达有关[29]。

1.4.3 家蝇幼虫家蝇musca domestica l.属于双翅目蝇科的昆虫,其幼虫的血淋巴以及其产生的抗菌蛋白,对肝癌、黑色素瘤、子宫内膜癌等均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贺莉芳等[30]对家蝇幼虫血淋巴中的抗菌蛋白研究发现,通过阻滞肿瘤的细胞周期以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家蝇幼虫抗菌蛋白对黑色素瘤a375细胞有明显的抑杀作用,且对正常人体细胞基本无抑制作用。同时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人食管癌细胞以及人髓样白血病细胞有较明显的杀伤效果。

篇2:抗癌药用昆虫研究进展

【摘要】:蚂蚁不但有药用价值.也是珍贵的食品。目前我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已批准蚂蚁食品为新资源食品。蚂蚁繁殖速度快,营养价值高,因此,蚂蚁类食品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从可用蚂蚁的种类、营养价值、药理作用、安全毒理学、产品开发等方面综述了蚂蚁类食品的研究与开发进展。

【关键词】:蚂蚁;食用药用;昆虫资源;食用昆虫;药用昆虫

前言

昆虫是地球上生物量最大的生物类群,具有食物转化率高、繁殖速度快的特点。又因其虫体蛋白质含量很高,且氨基酸组成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制定的良好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模式非常接近。因此昆虫是一类高价值动物蛋白质资源【1】。蚂蚁属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不但有药用价值,也是珍贵的食品。我们的祖先发现狗熊、穿山甲等动物诱食大量蚂蚁后健壮有力,因此受到启迪开始食用蚂蚁。最早记载蚂蚁食疗的文献为《周礼·天官》和《礼记·内则》。汉代就有治疗筋骨软弱的金刚丸,系用蚂蚁磨粉炼蜜为丸制成。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蚂蚁也有详细的记述。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蚂蚁含有质和多种营养成分,以及具显著功效的生物活性物质,有营养宝库之称。目前我国已批准蚂蚁食品为新资源食品。本文对蚂蚁类食品的研究与开发现状进行了综述。

一、蚂蚁的基本概述

蚂蚁又称“玄驹”、“蚍蜉”、“状元子”。蚂蚁是一种既渺小而又平常的社会性昆虫。在分类上,蚂蚁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在昆虫界它种类最多、生存量最大。它的起源可追溯到一亿年前的恐龙时代,那时地球上就有蚂蚁的祖先繁衍。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变迁,身驱庞大的恐龙早已灭绝了,而身躯细小的蚂蚁在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的自然界依靠集体的力量和顽强的生命力一直生存繁衍到今天,而且形成了家庭兴旺的蚂蚁王国。目前,全世界的蚂蚁约有260属,16000多种,在我国约有2000多种。据世界级蚁学权威、美国哈佛大学的昆虫学和生态学教授爱德华· 威尔逊统计,目前全世界已命名的蚂蚁有8000多种,我国占600多种。据已故英国生态学家C·B·威廉斯教授估计,地球上蚂蚁总重量约占陆生动物总量的10%。蚂蚁还是举世公认的“大力士”,它能举起300倍于自己的物体。一位英国昆虫学家还观察到,一只蚂蚁能拖动一辆超过自身体重1700倍的玩具车。就自身与举重量的比值看,蚂蚁的力气超过大象。蚂蚁的六肢高度发达,若以自身体重与爬行速度的比值计算,其奔跑速度连现代飞机都望尘莫及。蚂蚁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体能,一直为中外科学家所关注。1.1药用蚂蚁的种类

蚂蚁属昆虫纲膜翅目蚁科(Qormicidae),种类繁多,全世界约有16000多种。我国估计达2000种以上。目前临床应用的不到20种,其中已定名日.常用人药的10种蚂蚁为:横纹齿猛(Odontoponeratransversa Smith),红尾猛蚁(Bothroponcra rufipesJerdon)、日本弓背(Camponotusjaponicas Mayr)、黄谅蚁(Oecophylla smaragdina Fabricius)、黑山蚁(Formica fusceLatr)、赤林蚁(Formica sanguineaatr)、双齿多刺蚁(Polyrhachis drives Smith)、鼎突多刺蚁叉名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巨头切叶蚁(Phidologiton affinis Jerdon)、双骨铺道蚁(Tetrarmorium bricarinatum Mylander)。1.2食用蚂蚁的种类

全世界蚂蚁有15000种,我国大约有2000种。具有较大食用、药用价值并已鉴定可利用的蚂蚁主要有10多种:拟黑多刺蚁(Polydaachis vicbuz);双齿多刺蚁(Lyhachis dives);黄掠蚁①(Oecophylla smaragdina Fab);黄蚁(Dorylus orientaHs),分布于福建、贵州、云南等省;日本木工蚁(Compowtus japonicus),又称大黑蚁,分布较广,辽宁、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湖南、四川、广东均有;北方蚁(FonIlica aquilo)1.3蚂蚁的化学成分

美国、德国对多种蚂蚁进行的分析研究证明,蚂蚁含有特殊的醛类化合物,如柠檬醛,也称草体蚁醛,这与蚁醛(HCHO)(又称甲醛)不同。从阿根廷蚁分析出胸蚁醛、虹蚁醛;从小黄蚁属类蚂蚁分析出香茅萜、柠檬情等,还有高能含磷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多种酶和辅酶。蚂蚁的螫刺腺含有蚁酸,生物碱、组织胺、正葵醇、正十一烷醇,正十二烷醇。动物实验证明,一只蚂蚁的螫刺腺注人大白鼠,效果相于6个单位效价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通过近年的深入研究发现,蚂蚁的药效与健成分是多种牛物活性物质的综合作用,而不是单一成分的作用。胡耀辉【2】等报道,红蚂蚁有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心钠素(ANP)、睾酮(T)、生长激素(GH)、精氨酸加压素(AV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前列腺素等,这些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均为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需,但在日常饮食中又是很难摄取到的。蚂蚁体内的氨基酸是氨基(-NH4)和羧基(-COOH)的有机化台物,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据广西中医学院和吉林农业大学的分析,蚂蚁体内所含氨基酸中有苏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8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蚂蚁中含20多种矿物元素,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目前己知的有14种,即硒(Se)、锌(Zn)、锰(Mn)、铁(Fe)、钻(Co)、铜(Cu)、碘(I)、铝(Mo)、铬(Cr)、镍(Ni)、锡(Sn)、硅(Si)、氟(F)、钒(V)。以锰.硒、铁、碘、铜、锌较为重要,而这些微量元素在蚂蚁体内含量丰富,尤以锌的含量最丰富,每公斤蚂蚁含锌高达120~198 mg。

二、蚂蚁的功效

2.1抗炎镇捅作用【3】

蚂蚁粉或蚂蚁醇浸膏对小白鼠腹腔炎症、鼠耳水肿、大鼠肉芽肿的形成、大鼠足肿胀及佐剂性关节炎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急慢性实验性炎症有缓解作用,能减少化学致痛剂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提高电、热刺激致痛反应的痛阈值。

2.2朴肾壮阳作用

蚂蚁是一种性功能增强剂,杜宝顺【4】等发现,蚂蚁粉对大剂量皮质激素引起的小鼠阳虚模型和去势大鼠有一定的补肾作用。李文胜【5】等认为,蚂蚁清风酒能使雄性去势小鼠的精液囊、前列腺和包皮腺重量明显增加,使正常小鼠睾丸和附睾重量及精子数量显著增加,能增加老年小鼠的睾丸和胸腺的重茸,但对血清睾酮含量无明显影响。提示蚂蚁的补肾壮阳作用与促进性器官和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改善性器官功能相关,能使睾丸和卵巢重量增加,曲细精管内间质细胞和精母细胞内DNA、RNA含量增加,促进细胞分裂,增强降功能。2.3免疫作用和抗表老作用

蚂蚁制剂是一种广谱免疫增效剂,能促进胸腺、脾脏等器官增生、发育,能使血液的白细胞增加,提高抗原刺激后产生抗体的细胞数和血清抗体水平,还能使淋巴细胞绝对值Ea、Et花环及ANAE阳性细胞增加。蚂蚁也是一种有效的抗衰老剂,能使老龄小白鼠已退化的胸腺增牛,胸腺皮质增厚,周围淋巴细胞增多,明显促进老龄小白鼠淋巴细胞分裂,增加细胞DNA、RNA的含量【6】。据研究,野生双齿多刺蚁有明显提高红细胞SOD活性、降低LPO及心肌自由基水平的作用。当蚂蚁提取液中加入滋阴、壮阳补肾中药,较只加壮阳药的LPO作用明显,清除血清丙--醛(MDA)作用亦胜于单味与单纯中药组。蚂蚁能使高于正常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降低,使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及免疫复合物明显降低,使效应攻击靶细胞的活性下降,杀伤T细胞和B细胞均受到抑制,体液免疫排斥反应也有所缓减,表明蚂蚁在治疗上有两极差异(双向调节作用),在适应相反病症时能呈现对立的调节效应【7】。2.4抗应激作用

鼎突多刺蚁粉、蚂蚁水醇提取物以及蚂蚁制剂能明显延长小白鼠耐缺氧时间及在低温、常温、高温及负重下的游泳时间,具有抗寒、抗高温、耐缺氧、抗疲劳的作用【8】。2.5护肝作用

蚂蚁醇缦膏和蚂蚁制剂对四氯化碳所致火白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有减轻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和坏死、促进慢性肝损伤的白蛋白合成、减轻肝组织纤维化的作用【9】。2.6活血化瘀作用

蚂蚁醇浸膏可明显对抗大鼠动脉、静脉旁路线性血栓形成,明显延长小鼠出血时间。2.7抗肿瘤作用

拟黑多刺蚁对体内肿瘤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瘤效果以中低剂量组明显。并呈一定剂量效应关系,而高剂量组抑瘤作用相对弱些【10】。

三、临床应用

3.1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蚂蚁对人类风湿病动物模型佐剂性关节炎以及角叉菜胶急性炎肿,均有抑制作用,但次于氢化可的松。埘火鼠甲醛性关节炎和植入棉球所致结缔组织增牛的拮抗作用,与消炎痛相近。这些药理活性说明蚂蚁具自祛风除湿的作用,是治疗类风湿病的苗选药物之一【11】。宋振国等用复方黑蚂蚁粉77例类风湿陛关节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7%。严试用复方蚂蚁膏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5例,总有效率91.11%。金俏以蚂蚁为“君”药联台脉络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74例,总有效率为95.9%。3.2 治疗乙型肝炎

澍党恩等对37例不同类型的乙型肝炎患者使用天蚁芪颗粒治疗,并随机设立以传统方法治疗午H同病例的对照组,观察其症状、体征及实验结果的变化,结果1个月后急性乙肝患者恢复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5%、60%,3月后慢性册炎分别为81.8%、55.0%,肝炎后肝硬化分别为50%、10%,治疗组在症状、体征和肝功能等的恢复上均优于对照组。吴志成等以蚂蚁为“君”药(占50%)佐以茵陈、生芪、三七各5%,无味子、仙灵脾、鳖甲、虎杖各5%配成粉剂,每次5g,1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48例,两个疗程后,转阴1 8例(35.4%),HBeAg转阴27例(64.2%),抗-HBC转阳13例(30.2%)。吴志成的另一项临床研究表明,服用蚂蚁乙肝宁后乙犁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阳性480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用药组检验的5项HBV—M转化率均高于免疫制剂对照组(平均P<0.01),其中尤以HBsAg、HBeAg、抗一HBe转化昂著,HBeAg阴转率高达37.92%,改善了临床症状和恢复肝功。3.3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的内分泌糖代谢紊乱是衰老(肾亏)的一种表现,其主要原因是肾亏。以蚂蚁为“君药”寓补于治,使内分泌功能从紊乱到正常,达到远期疗效的目的,配合益气养阴、清热生津的中药治疗糖尿病有效。章青梅于1994年5月至1998年1月用蚂蚁降糖方治疗40例Ⅱ型糖尿病。总有效率为90%。“蚂蚁降糖灵”主治Ⅱ型糖尿病和辅助治疗I型糖尿病,3个月为1个疗程,服用后均能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发挥治疗作用,患者m糖、尿糖复常率达80%以上,“三多一少”及疲倦、无力、出汗、心悸、皮肤瘙痒等症状明显改善。3.4治疗早衰和虚损性疾病

吴志成【12】,等以蚂蚁为“君”药研制成的“蚁王口服液”,经患早衰和虚损性疾病10000例的临床应用,证明本品具有扶正固本、补肾健脾、保肝护肝、抗老防衰、益气通络、养血安神、提高性功能等作用,其中衰老症状改善者达97%。

3.5治疗神经袁弱

容碧娴【13】用蚂蚁制剂治疗神精衰弱248例,每日服3次,每次2g(干蚁量),疗程4—8周,结果痊愈10例,显效148例,有效78例,无效12例。3.6其它治疗作用

蚂蚁单方或配伍辩证施治,尚可运用于瘤瘕积聚症、小儿疳积,风湿痹痛、中风偏瘫、手足麻木、全身酸痛等症。

小结与展望:

我国古代已发现蚂蚁的药用及营养保健作用,并在民间流传应用。近年蚂蚁的药用和食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我国蚂蚁分布广泛,资源丰富,繁殖力强,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补肾壮阳、延缓衰老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实验表明,蚂蚁制剂有许多新的功能,对某些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现在尚未分离提取出有效单体成分,在制剂的提纯方面,仍需进行深人研究,其次,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要并重,充分发挥多学科的协作优势,对其作用做深入研究;再次,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也需进一步深入。此外,有关食品和药物制剂的生产工艺有待进一步改进,同时大力发展蚂蚁的人工繁殖,努力解决资源相对不足的的问题。开发利用蚂蚁资源,既为丰富我国传统医药学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又为全民健康事业开辟了新的领域,值得大力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刘高强,王晓玲.试论我国昆虫食品的开发趋势[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3,24(6):88—90 【2】胡耀辉,等长白山红蚂蚁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1997,13(2):239—241.

【3】徐立,方泰惠,许惠琴,等.血红林蚂蚁粉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1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

篇3:抗癌药用昆虫研究进展

关键词:桑黄菌,资源,利用,对策

1药用抗癌真菌桑黄菌的开发利用现状

1.1桑黄菌的生物学特征

又名桑耳,中文学名鲍氏木层孔菌,因寄生于桑树而得名,属多年生、主要寄生于桑树以及杨、柳、桦、桃等阔叶树的枯立木及树干上,是一种被国际公认为抗癌效果较好、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大型真菌。其菌盖木质呈半球形,有同心纹和环棱,菌肉蛋黄色或浅咖啡色,硬,木质,颜色鲜黄是其一大特点。国外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地。我国集中分布于黑龙江省东部乌苏里江与兴凯湖地区,西北地区主要分布于陕西与甘肃交界的“子午岭”、小陇山林区等。桑黄菌根据其着生树种的不同分为桑树桑黄菌、杨树桑黄菌、桦树桑黄菌等,以桑树桑黄菌品质最佳,药用价值较高。

1.2国内外桑黄菌资源的开发利用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最早记载了桑黄菌的药用价值,民间也常用它做治疗肝病、癌症的重要药物。近年来,日本及韩国等国家对桑黄菌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桑黄菌的抗癌效果比灵芝、加里斯茸等效果要好,对胃癌的抑制率最为明显,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纤维化、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同时也发现桑黄菌对心血管、肝脏、神经系统、肾脏、性器官等人体器官疾病具有预防治疗作用,可以说桑黄菌兼具免疫与抗癌双重功效。目前韩国、日本两国已开发了多种桑黄菌制剂并受到市场欢迎,特别是韩国市场上对多种恶性肿瘤有显著抑制作用的纯桑黄菌丝体产品每克售价高达200多美元,桑黄菌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由于日本、韩国等大量进口桑黄菌子实体,导致我国各地野生菌掠夺式采集,子实体孢子无法大量形成,加之人工栽培规模和产业化开发滞后,无法满足市场对桑黄菌的需求,加强桑黄菌规模化栽培和产业化开发迫在眉睫。

2我省桑黄菌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和潜力

桑黄菌是当今菌药品种中新崛起的名贵药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市场价格昂贵,开发潜力大。而甘肃省天水、陇南等地自然环境优越,桑树资源充足,桑枝及其他硬木枝条丰富,生产、开发桑黄菌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优势和开发潜力。

2.1具有开发桑黄菌独特的资源优势

桑黄菌生产的主要原料是桑树、阔叶硬杂木的枝干,甘肃省陇南、天水等地自然地理条件垂直差异大,区域性多样化特征明显,具有发展名、特、优农产品需要相适宜的气候、土壤条件,植物生产茂盛,特别是区域属传统的桑蚕养殖区,栽桑养蚕是历代形成的传统。据不完全统计,甘肃省天水小陇山林区、陇南的康县、徽县、成县大量发展蚕桑业,桑园面积已近2万hm2,其中仅康县桑园面积已达3 000 hm2,每年春季桑树修剪就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桑枝而得不到充分利用,这就为全省实施桑黄菌资源综合开发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

2.2食用菌产业化生产也为桑黄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甘肃天水、陇南等地处是我国中西部食用菌的主产区,据相关资料,仅天水市就建立食用菌产业生产基地37个,建立菇房(棚)909座,菌床面积达到92万m2,建立各类食用菌龙头企业8家,食用菌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从食用菌场所的选择、培养基材料要求、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水肥使用等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食用菌产业发展已为当地农民带来了相当的收益,现有技术条件、生产条件及科学管理水平都为桑黄菌生产与开发创造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条件。同时天水师范学院等单位也联合相关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在名贵野生食用菌驯化、食用菌新产品研发等方面联合攻关,不仅为甘肃省食用菌生产实现产业化提供了有力条件,也为甘肃省大规范开发桑黄菌生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证。

2.3成功开发的先例为桑黄菌产业化开发提供了有力条件

据报载,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利用桑树枝条在大棚栽培的桑黄袋料,长出了金黄色的弧形孢子,这意味着康县桑黄仿野生环境栽培取得成功,据测算该大田棚栽桑黄亩年收入可超过3万元。这些成功开发的事例表明我省天水、陇南等地都具有大规模开发桑黄菌的优势和潜力。

2.4开发桑黄菌成为未来促进农业增效、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手段

桑黄菌人工栽培及示范推广,既符合国家科技创新、科技人员创业、农业产业化、环境资源保护等政策。对桑黄菌菌实施产业化开发,特别是结合“精准扶贫”也将成为天水、陇南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亮点。大力发展桑黄菌生产,可充分利用蚕桑生产中的副产品桑树的枝干和林业生产中的杂木枝干深度开发和资源利用,变废为宝,达到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其培养基本废料也是一种很好的肥料,不仅有力于农田环境的改善,利于产品的增值和产业链的延伸,特别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实现全省半干旱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加快甘肃省桑黄菌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3.1加强资源化利用,提升桑黄菌的生产规模和水平

一是加强桑树育苗、基地建设、桑园管理、配套设施建设,创新种植模式,大力推行桑薯、桑菜间作,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桑园效益,为桑黄菌生产提供丰富的原料,同时应采取多种手段,搞好桑园春伐副产品桑枝、桑干等废弃物资源收集利用,为桑黄菌资源综合开发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二是积极开展桑枝及其它硬枝粉碎后与木屑及棉籽壳、玉米秸秆(芯)等替代培养基应用,拓宽桑黄菌培养基的来源渠道,促进我省桑黄菌产业快速稳定发展,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坚实基础;三是加强桑黄菌栽种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实施桑黄菌生产从产前、产中、产后标准化生产,实现统一育种供菌、统一栽培生产技术、统一收购加工的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3.2建立甘肃省GAP桑黄菌生产质量标准,提高应用技术水平

一是通过引进吉林、安徽等地优良品种与驯化当地野生的桑黄菌菌种相结合,研究桑黄菌菌种适宜配方及种植管理技术,开展桑黄菌周年生产技术的研究,建立甘肃省标准化的桑黄菌GAP生产示范研究基地,为桑黄菌产业提供充足的优良菌资源;二是开展桑黄菌高产技术的试验示范研究,主要包括桑黄菌适宜的栽培时间、温湿度、栽培的最佳配方、最佳采收时间、生物学效率等,为桑黄菌标准化生产技术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开展桑黄菌栽培材料的筛选研究,桑黄菌当前主要以桑树为主要原料,应根据全省特色开展不同树种,不同植物秸杆栽培桑黄菌的试验,以找出适宜的原料及最佳原料,为今后的示范推广提供技术依据;四是开展桑黄菌周年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研究,通过保温设施、加温设施和方法的研究,探索总结出适宜我省的桑黄菌周年栽培技术体系,为桑黄菌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五是加强桑黄菌培养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通过腐熟肥田等综合技术应用研究,提高资源化综合利用效益,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3.3积极开发各类桑黄菌产品,提升产品的应用范围

一是大力开拓各类桑黄菌产品,提升产业链条,大力研发营养口服液类、保健饮料、保健茶类、保健滋补酒类、保健胶囊类等桑黄菌应用产品,提升桑黄菌的保健产业开发应用效益;二是兰州大学、甘肃中医学院等相关研究单位紧密配合,加快“破壁细胞超微粉末”等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为更多的癌症患者及亚健康人群提供更多生物类应用产品。

参考文献

[1]丁伟.桑黄菌的生物学特征研究[D].青岛:青岛农业大学,2007.

[2]杜萍等.药用真菌桑黄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9,28(03):35-37.

[3]刘惠知,等.桑黄菌的药理及产品开发研究进展[J].食用菌,2013(05):49-52.

[4]吕英华等.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进展[J].蚕业科学,2009,35(01):204-206.

[5]吕英华.桑黄菌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优化及人工栽培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6]胡文彬,马海乐,周存山.桑黄菌的研究开发[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03):80-81.

篇4:关于抗癌食物的新研究

黑树莓具有预防食道癌和结肠癌的功效

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科研人员在以患癌的啮齿目动物作为受试对象后发现,在饮食中添加黑树莓,患食道肿瘤的几率会降低60%,结肠肿瘤降低80%。科研人员正在进行临床实验以确定莓类食物是否具有防止人体食道癌和结肠癌病情进展的作用。

蓝莓中所含的化学物质有助于抗御结肠癌

根据鲁特格大学和美国农业部的科学家的联合研究,蓝莓中的化合物具有预防动物发生结肠癌的功效。这种化合物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可以制成药丸,其副作用低于某些现正在用于预防癌症的商业性药物。

葡萄籽具有提升免疫系统、预防癌症的功效

阿拉巴马州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对动物的研究发现,把葡萄籽提出物中获取的化学物质加至食品中,可以起到预防日光感应性皮肤癌的作用。在对紫外线感应性皮肤癌的鼠类进行的研究中,如果在其饮食中加入葡萄籽中提取的化合物,那么,与没有补充该化合物的对照控制组鼠相比,其皮肤癌的发生率可降低65%,其肿瘤的尺寸也小78%。这种化合物是通过阻止由接触紫外线引发的免疫系统抑制而发挥作用。

高纤维食物中的化合物具有抵御前列腺癌的功效

在对动物的研究中发现,多数全谷类食物、豆类、干果和其他高纤维类食物中的饮食成分是抗御前列腺癌的强有力武器。纤维素中所含的化合物——肌醇六磷酸,如果喂以患有前列腺癌的动物,则肿瘤的尺寸可以缩减66%。肌醇六磷酸以及番茄红素、苦苣菜中的提取物、 维生素E和硒这些已经被证明具有抗御前列腺癌的物质增加了抗癌食物的品种。

每日使用悬浮苹果汁有助于防止结肠癌

篇5:喜树栽培及在抗癌方面药用价值

1 生物学形态

落叶乔木, 高20~25m。树皮灰色。叶互生, 纸质, 长卵形, 长12~28cm, 宽6~12cm, 先端渐尖, 基部宽楔形, 全缘或微呈波状。上面亮绿色, 下面淡绿色, 疏生短柔毛, 脉上较密。花单性同株, 多数排成球形头状花序, 雌花顶生;雄花腋生;苞片3片, 两面被短柔毛;花萼5裂, 边缘有纤毛;花瓣5瓣, 淡绿色, 外面密被短柔毛;花盘微裂;雄花有雄蕊10枚, 2轮, 外轮较长;雌花子房下位, 花柱2~3裂。瘦果窄长圆形, 长2~2.5cm, 先端有宿存花柱, 有窄翅。花期4~7月, 果期10~11月。

2 栽培技术

2.1 种子繁殖

果实于10~11月成熟时采收, 晒干, 于2月底至3月中旬播种, 播前种子进行层积处理。多用条播, 条距30cm, 播后覆土1~2cm, 盖草保温保湿, 8天左右即可出苗。苗高10cm左右间苗, 苗距18~24cm。育苗期适时中耕除草, 追肥3次, 苗高80~100cm时, 即可出圃定植。在冬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定植。

2.2 田间管理

一般在幼林期杂草生长旺盛时, 要及时中耕除草。定植后1~2年, 松土除草2次, 以后每年1次, 成林后, 不再单独中耕。结合中耕除草施以有机肥、人畜粪尿, 以促进林木速生。

2.3 虫害防治

主要有褐边绿刺蛾, 以幼虫为害叶片, 可用400倍液的鱼藤精防治。

2.4 采收

药源为喜树的果实或根及根皮。果实成熟时采收;根及根皮全年可采, 但以秋季采剥为好, 除去外层粗皮, 晒干或烘干。

3 性味功效

味苦;辛;性寒;有毒。有清热解毒、散结消癥, 抗癌, 破血化瘀之功效, 用于多种肿瘤, 对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肠癌、肝癌、白血病、牛皮癣、疮肿有治疗作用。

4 药理作用

4.1 抗肿瘤作用

喜树果、根皮的醇提取物对动物移植性肿瘤, 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喜树果或根皮中所含喜树碱及其衍生物, 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喜树碱主要肢坏瘤细胞DNA结构, 又抑制DNA聚合酶而影响DNA的复制。

4.2 免疫抑制作用

喜树碱小鼠小剂量 (1mg/kg) 腹腔注射, 连续9次, 对肿瘤相伴免疫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剂量40mg/kg 1次冲击, 对免疫抑制较小。喜树碱引起的免疫抑制是暂时的, 停药9天免疫功能得以恢复。但也有报道, 每日腹腔注射喜树碱前体多相脂质体0.5mg/kg, 连续9天, 对小鼠肿瘤相伴免疫没有明显影响。

用兔眼球结膜体外细胞培养和活体兔结膜下埋线并用喜树碱对埋线周围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进行抑制实验, 结果证明, 喜树碱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 均有显著的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的作用。

4.3 其它作用

喜树碱和1O-甲氧基喜树碱体外对疱疹病毒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喜树碱5mg/kg, 每日1次, 连续1~3次灌胃或皮下注射, 对交配后7~9天的大鼠和交配后7天的家兔均可100%抗早孕。

4.5 毒性

毒副作用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及造血系统的功能的抑制。喜树碱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68.4~83.6mg/kg。喜树碱钠盐小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57.3mg;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26.9mg/kg;大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234.1mg/kg;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153.2mg/kg。犬静脉注射的最小致死量为80mg/kg, 给药后10天内死亡。

上一篇:银行业禁止行为之下一篇:前置式学习模式在美术欣赏课的探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