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插秧标准作业

2024-05-07

水稻机插秧标准作业(精选七篇)

水稻机插秧标准作业 篇1

进入21世纪后, 国家政策倾向“三农”, 特别是实行购买农机具补贴以来, 党的惠民政策大大地激发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舒兰市的水稻机插秧新技术又广为应用。到2010年末, 舒兰市水稻机插秧面积为1×104hm2, 占水田面积的37%。水稻机插秧具有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优势, 深受农民欢迎。如何实现标准化作业, 是有机户们最关心的问题, 本文简要介绍水稻机插秧的标准作业。

1 抓好技术培训是标准化作业的保障

为了实现水稻机插秧标准化作业, 舒兰市农业、农机部门结合本地实际, 首先抓好师资和技术人员的培训, 组织到外地学习观摩, 请农机技术专家指导培训。然后再对各乡镇农机站、农机户、示范户等逐级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水稻机插过程中的育秧技术、机插操作、田地耕整及管理、机具维护和保养、机插秧作业中各项标准化技术数据。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人员要分片包干, 深入到户、到田间指导水稻机插秧作业。

2 召开现场示范演示会 为全面推广引好路

2007年以来, 全市先后在平安镇金星村、白旗镇岗子村等地, 共举办现场演示观摩会5场, 累计参观人数800多人。农业机械推广总站还将机插秧技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印成小册子发给示范区的农民, 使大家尽快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通过现场示范演示会上得出的切合实际的科学数据, 把水稻机插秧新技术引导到快速发展的轨道。

3 插秧前的准备工作是机插秧作业的基础

3.1 田面沉淀

要使插秧机行走时不壅泥, 立秧质量好, 插秧时地表水以2~4 cm为宜, 用搅浆机整地后沉淀5~7 d, 田面要细、稠、平、净、实。

3.2 检查柴油机

3.2.1 紧固件不得松动与脱扣

所有紧固件, 特别是固定柴油机、动力架、牵引架前端转向座及工作部分的连接件, 不可有松动和脱扣现象。

3.2.2 检查油量

按标准检查各加油处油量, 缺少时按油品加至标准量。延吉及山东产的插秧发动机加注CD15W/30号机油, 栽植臂加注锂基脂黄油和机油1∶3混合油。

3.2.3 栽植臂左右不撺动

分离针运转不碰秧门, 其两侧间隙应在1.25~1.75 mm。

3.3 插秧机调整

3.3.1 三角皮带松紧调整

以用手指在三角皮带中部位置压下1~2 cm为宜。可通过改变柴油机在动力架上的固定位置来调整。

3.3.2 摩擦离合器的调整

离合器手柄如在“结合”位置而柴油机动力部能传至行走动力箱或在“分离”位置而柴油机动力不能切断时应调整。调整方法:拆下离合皮带轮, 动力不能传递时, 减少调整垫片;动力不能切断时, 增加垫片。

3.3.3 分离针与秧门侧间隙调整

分离针与秧门侧间隙为1.25~1.75 mm, 以两侧间隙均等为宜。作业时6 h检查1次。一侧间隙过小时应调整, 通过左右移动栽植臂、增减摆杆与栽植臂连接处的缝隙垫片来调整。

3.3.4 取秧量的调节

通过旋转调节手柄调整, 顺时针旋转取秧量减少, 逆时取秧量增加。为使各组分插机构取秧量基本一致, 最好在秧箱内未装秧时用取秧量标准块来检验调节, 将分离针旋转到秧门上方, 把取秧量标准块卡在各个分离针所对应的秧门口上, 效验分离尖部进入秧门的深度, 使各个分离针夹对准同一位置上。

4 标准化作业是机插秧的关键

4.1 装秧要求

空箱秧一定要在秧箱转动到两侧极限位置装秧。秧片底面要紧贴箱底, 下面紧靠秧门。秧苗剩下送秧皮带露出一半时, 应及时加秧, 接秧后两片接头要对齐、靠紧。取用或运输过程中不要把秧片弄碎或折断秧苗, 以免造成空穴。

4.2 插秧深度 株数 穴距

插秧深度为2 cm以内, 通过旋转插深调节杆调整。严格控制插秧过深是关键, 过深影响秧苗缓苗时间和分蘖, 从而减产, 过浅立秧效果差, 漂秧。单穴应为4~5株, 6行插秧穴距为12 cm, 8行插秧穴距为14 cm。

4.3 插秧运行作业

首先要确定插秧方向, 以插秧与割晒方向必须垂直的原则。二是池子四边要留出一个作业幅宽, 6行插秧机留1.8 m, 8行插秧机留出1.9 m宽幅进行作业, 将中部面积插满插严。三是若中部最后不足1个作业幅宽, 取出相对应机盘。四是选择出田地点, 将插秧机绕边空行到该处, 作业一圈后进入下一区作业。

按以上规则作业后, 人工补苗区为池子四角, 池边部规则地带及个别漏插的地方。

摘要:水稻机插秧的技术性强, 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 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 水稻机插秧作业, 必须在抓好技术培训和适时召开现场示范演示会的基础上, 严把插秧前的田面、柴油机、插秧机等的调整及深度、株数、穴距等数据, 按标准化作业。

影响水稻机插秧作业质量的原因浅析 篇2

要顺利完成水稻机插秧作业, 除了必须保证插秧机的正常良好运转和驾驶员的正确操驾外, 还有一定的外部条件要求, 那就是对秧苗的要求和对本田的要求。实践证明, 在处理水稻机插秧作业质量问题时, 一定要从简单处着手, 从简便易行方法开始, 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水稻秧苗没有达到机插秧苗标准引起的作业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当水稻机插秧作业中出现漏穴、漂秧、折根、断根、推秧、陷车等质量问题时, 首先应考虑是否秧苗没有达到插秧机对秧苗的要求。是否秧盘四边整齐、无裂纹、盘根良好, 有无缺苗、少苗、吊死苗、病死苗现象, 苗龄、苗高是否合适, 秧苗是否太软太弱, 盘土薄厚、干湿是否合适等。当秧苗不能达到要求时, 即使插秧机运转良好、操作正确, 也不能保证机插秧质量。缺苗、少苗易产生漏穴, 秧盘盘根不好、四边不齐、秧盘断裂、秧苗过高、盘土过厚、过湿过干等, 也易引起送秧、抓秧不好而产生漏穴; 苗弱、苗软易产生折根、断根。

当确认不清具体原因时, 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向插秧作业质量较好的地邻借几盘合格秧苗试插对比, 是否秧苗问题结果会一目了然。

2 本田准备没有达到标准引起的作业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本田要求要整平耙细, 一定要沉淀足够, 一般视本田土质情况沉淀3 ~ 7 天, 插秧前放净泡田水, 达到“花达水”。

如果本田达不到标准要求, 也会出现插秧质量问题: 沉淀不足, 本田过软、泥脚太深, 易产生插秧时直立性不好、带秧、倒秧、漂秧、漏穴等现象, 严重时甚至推秧、陷车; 达不到“花达水”, 水过深易引起漂秧、推秧、漏穴; 水过浅、本田过干, 易引起折根、断根及插秧机负荷过大。

当原因不明时, 可以与作业质量较好的邻地对比观察, 或相互换地换机试插一下, 认真对比分析, 查明是否是本田原因后, 进行再沉淀、放出或放入泡田水解决处理。

3 插秧机调整操作使用维护不当引起的作业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插秧机故障引起的插秧质量问题常见现象有漏穴、伤秧、夹秧、漂秧、送秧不畅、送秧不均等多种, 处理时应从观察现象入手, 认真分析故障原因, 正确排除故障解决问题。

( 1) 产生漏穴现象。可能是秧爪、推秧器变形及调整不当, 或者推秧器缠有杂草导致推秧不良; 也可能是压苗器压苗太紧, 导致纵向送秧困难; 还可能是秧苗取苗量手柄放在“少”的位置上导致取苗偏少而漏插, 这属于操作不当的问题。

( 2) 产生伤秧现象。可能是秧针、推秧器严重磨损或变形; 也可能是减振垫损坏所致; 另外, 发动机转速过高时, 也会因取秧插秧过快导致伤秧。

( 3) 产生伤秧、夹苗现象。可能是秧针尖端磨损、弯曲, 推秧器、导套磨损; 也可能是推秧弹簧折断、推秧器位置与秧针尖相对位置调整不当, 拨叉和凸轮磨损。

( 4) 产生漂秧现象。可能是插秧深度调节不当, 主要是插秧深度过浅; 也可能是秧针变形或推秧器推出行程不到位, 导致不能正常推秧、插秧; 还有插秧机行走速度过快, 也可导致插秧不良而漂秧。

根据分析查明的原因, 对插秧机的故障部位进行正确调整、更换或维修。

4 机插秧作业中送秧不良引起的作业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关于机插秧作业中送秧不正常的问题, 主要有秧苗拱起、秧门处积秧、秧片脱离秧箱、各秧箱送秧不一致等。

( 1) 秧苗拱起现象。除了秧盘厚度和湿度关系外, 主要是由于压苗器调得太高, 无法压住秧苗, 导致苗箱上的秧苗有拱起现象。

( 2) 秧门处积秧现象。除了盘土过厚过湿外, 主要是因为压苗器间隙调整不当、秧针失效, 或首次装秧时苗箱未移动到一端装秧。

( 3) 秧片脱离苗箱现象。除了秧盘过湿外, 主要是由于压苗器调得过高, 或整机振动过大、手把抬得过高。

( 4) 各秧箱送秧不一致现象。除了秧盘的干湿度、宽度不一致外, 主要原因是各秧针取秧量、各纵向送秧不一致, 以及各压苗器的压苗紧度不一致造成的。

通过认真分析, 排除故障, 并注意正确操作, 解决机插秧作业中送秧不良的问题。

摘要:对于水稻机插秧初学者来说, 当遇到机插秧作业质量问题时, 一定要从简单处着手, 从简便易行方法开始, 首先看秧苗是否达到机插秧苗的要求, 再看本田准备是否符合要求, 最后从插秧机调整操作、使用维护不当方面认真分析原因, 从而解决水稻机插秧作业中易出现的漏穴、漂秧、折根、断根、带秧、倒秧、推秧、送秧不畅、送秧不均、陷车等质量问题。

水稻机插秧标准作业 篇3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标准化育秧技术,江苏南通,通州区

水稻是南通市通州区的主要粮食作物, 近年来为稳定粮食总产, 确保粮食安全, 推出了“控减直播稻、推广机插秧”的政策措施。机插秧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减少劳动力用工, 比手插秧、抛秧、直播稻等方式用工少。二是高产机插秧栽插“浅、稳、直、匀”, 水稻返青快、分蘖多, 根系比较发达, 不易倒伏;水稻秧苗栽插均匀, 生长直立性较好, 水稻生长通风透光条件好, 病虫害不易发生, 籽粒饱满, 能实现高产、稳产。2008、2010年机插秧产量最高, 分别为9 337.5、9 391.5 kg/hm2, 2006、2007、2009年产量仅次于旱育稀植。三是节省秧田。手插秧秧本田比为1∶20, 抛秧为1∶40, 机插秧为1∶100, 可节省大面积秧田。四是节约用种。一般机插秧大田用种量不超过45 kg/hm2 (所能栽插的大田面积) , 而手插秧用种量在52.5~60.0 kg/hm2, 抛秧为60.0~67.5 kg/hm2, 直播稻则多达75.0~90.0 kg/hm2。为能更快、更好地在全区范围内发展机插秧, 2006年以来, 全区重点推广以旱秧绿机插育秧专用肥为载体的水稻机插秧标准化育秧技术, 有效地解决了机插秧育秧难的问题, 直播稻种植得到有效控减。

1 苗床选择

宜选择靠近水源、灌排方便的菜园地或永久旱地作苗床, 按秧本田比例1∶100, 尽量留足。

2 播前准备

2.1 营养土制备

选用菜园土或旱地土做营养土, 备过筛营养土1.5 t/hm2。播前选晴好天气将种子进行翻晒。在选种、晒种的基础上, 用10%种舒净或10%浸丰浸种60 h左右捞出沥干。

2.2 种子准备

选耐肥、抗倒、穗型较大、分蘖率强、生育期适中的优质品种, 大田备种量为45 kg/hm2。

2.3 肥料及塑料软盘准备

每袋旱秧绿机插秧育秧专用肥内配苗床肥1 kg、营养剂1 kg、秧病灵拌种剂60 g, 旱秧绿机插秧育秧专用肥能满足水稻秧苗苗期对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需求。准备机插专用秧盘375盘/hm2, 塑料薄膜75 m/hm2。

3 播种

3.1 播期

水稻机插秧苗由于播量高、密度大, 秧龄弹性小[1,2]。一般秧龄18~22 d, 叶龄3.2~4.2叶时移栽。因此, 根据腾茬时间、机具劳力等合理按排播期。宁可田等秧, 不可秧等田。机插面积大的地区和农户, 要根据插秧机工作效率和机手技术熟练程度, 安排好插秧进度, 合理分批播种, 确保适龄移栽。常年育秧时间在5月20—25日。

3.2 播量

秧床要求有苗1~3株/cm2, 机插后3~5株/穴, 栽植密度为24万~27万穴/hm2, 基本苗105.0万~112.5万株/hm2。根据壮秧要求, 落谷110~115 g/盘 (干种) , 用种量45 kg/hm[3,4]。

4 育秧

育秧操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流程: (1) 做板。秧田播前多次翻耙, 使床土松软、平整、粗细一致, 没有大土块及杂草碎砖, 板面宽1.35 m, 板面四周略高, 便于灌水储水, 四周开好围沟。 (2) 施肥。秧板做好后施用苗床肥, 均匀撒施于苗床内并耙入土层3~5 cm, 同时与准备好的营养土混合拌匀。 (3) 苗床浇水。秧板整平后浇水至土壤充分饱和, 使板面耙出泥浆, 并耥平。 (4) 摆盘、撒土。秧板整平后摆盘, 秧盘紧贴板面, 防止秧盘悬空或床土中由于整地不均、大土块吸水不匀、床土沉实不同阻断输水造成出苗不齐或出苗后吸水困难死苗。摆盘后撒拌过营养剂的营养土, 均匀撒施在秧盘内, 营养土与秧盘面齐平。 (5) 喷水、拌药、播种。用喷壶喷水至盘内营养土水分达饱和状态后均匀落谷播种。落谷前用旱秧绿拌种剂均匀拌种。落谷时先播用种量的60%~70%, 后用30%~40%补稀。要求落籽均匀, 没有大于1 cm2的空隙。 (6) 盖籽、铺膜、覆草。落谷后均匀撒盖籽土, 数量以不见种子为度, 然后铺膜、覆草, 以膜上可露黄豆大光斑为宜。

5 苗期管理

播种后5~7 d揭膜。揭膜时间选在晴天傍晚或阴天、小雨天气, 大雨不揭膜, 揭膜后及时浇1次透水。此后严格控水, 不卷叶不补水。结合防治灰飞虱, 用好迅绿防苗期病害, 起秧前4~5 d对秧苗发黄的田块增施微生物调理剂, 防止栽后僵苗, 促早发。

6 死苗类型及防治

机插育秧死苗类型有施肥不当造成的肥害死苗、缺水引起的干枯死苗、揭膜不当引起的青枯死苗、高温烧苗、药害损苗、病虫危害等。防治方法:严格选择苗床, 做好苗床基地;施好苗床专用肥, 用好拌种剂;及时揭膜, 加强病虫害防治等。

参考文献

[1]刘开顺.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要点[J].江西农业, 2010 (3) :28-29.

[2]何水清, 陈向阳, 李建华.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 :56-57.

[3]谢碧海, 赵良福.水稻机插秧人工旱育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1) :58-59.

水稻机插秧标准作业 篇4

一、面对现状, 正确分析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的存在问题

水稻机插秧自“十五”期初至今已有十年之余, 到“十一五”末全区累计推广插秧机800余台, 大田机插秧达10余万亩, 机插秧推广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因素制约了水稻机插秧的推广示范和普及应用。

一是农民群众特别是乡村干部对水稻机插秧的新机具和新技术认识不足。传统的种植方式根深蒂固, 普遍存在着“人均不足一亩田, 手工栽插几十年, 购买机具怕花钱, 育秧机插怕麻烦”的守旧思想, 不如顺其自然一成不变, 何必劳心费力催耕催种, 形成了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的瓶径。机插秧推广工作发展很不平衡, 发展较快的乡镇插秧机购置超百台, 机插面积超万亩, 而个别乡镇推广插秧机寥寥无几, 机插面积微乎其微。

二是水稻机插秧推广机制不健全。部分乡镇干部满足于一般号召, 上传下达大而话之, 根本没有开拓意识, 没有创新精神, 也没有转变工作方式, 习惯于让群众自购自用、自育自栽, 没有典型示范, 没有大户带动, 更没有能人效应。有的乡镇连一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也没有, 一家门口一个天, 一天只栽半亩田。

三是水稻机插秧政策扶持和激励措施不到位。机插秧推广工作10年来, 省级财政农机购置补贴逐年加大, 补贴标准是机具价格的30%至40%左右, 加上市、区两级补贴步进式插秧机每台补贴达1.2万元, 农民购机每台仅需支付4000元左右;乘坐式插秧机每台补贴2.5万元以上。宿豫区政府在财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 每年给予插秧机推广配套补贴达60万元以上, 各级财政补贴标准逐年提高, 但仍有些乡镇宣传发动不到位, 政策引导不到位, 地方配套扶持和激励措施不到位, 造成农机大户、种田大户或农村能人想买买不到, 想栽无人问, 甚至买了机具无田栽, 只有把插秧机卖掉, 年复一年, 推广速度缓慢。

四是水稻机插秧推广的载体实力薄弱, 体制不健全制约了机插秧的推广普及。农机合作社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但有些地方缺乏农机服务合作组织, 有的农机服务合作社图有虚名, 无机具、无人员、无资金, 没有服务实力, 导致了水稻机插秧没有载体。即使有农机合作组织, 也没有行政推动, 没有扶持措施, 造成了农机服务组织只有自寻服务项目, 自找服务对象, 没有经济效益, 使机插秧推广工作受阻。

二、更新观念, 充分认识水稻机插秧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近年来推广先进、适用的插秧机品牌有:步进式手扶插秧机, 主要以东洋、富来威、常发、久保田为主。高速乘坐式插秧机主要以洋马、久保田为主。步进式插秧机具有体积小、价格低, 适用于小地块作业优势;高速乘坐式插秧机一般动力为10马力, 四轮驱动, 每小时作业量达8亩左右, 适合于大地块栽插粳稻和杂交稻。

机插秧的优势:采取定穴、定量、定行、浅栽的栽培原理, 与传统手插秧相比有5大优势:一是节省秧田, 秧田与大田比为1:80~100;二是节约水药肥, 机插育秧在秧苗期易于集中管理, 可大大节省水药肥的施用量, 提高使用效果;三是省工节本, 步进式插秧机1台相当于25个人的插秧量, 乘座式插秧机相当于50~100人的插秧量, 比手工栽插每亩节省成本60元以上, 减轻了劳动强度, 节省劳动力, 省工节本;四是高产稳产, 采取宽行浅栽, 通风透光, 减少病虫害发生, 低节位分蘖, 合理控制茎蘖数, 成穗数和千粒重, 高产稳产, 比手工栽插每亩可增产50~100公斤;五是实现双赢, 无机农户每亩机插只需120元, 不带秧苗机插每亩60元, 对于购机户来说, 按每亩纯利60元计算, 一天工作12小时, 每天可得纯利润720元, 每季按12~15天计算, 一季可赚8000元, 一季就可收回成本, 乘座式插秧机一季可收入4.5万元左右, 真正达到农民和农机户互利互惠, 实现双赢。

水稻机插秧是创新栽培技术, 转变发展方式的一项重大变革。水稻机插秧是关注民生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建国以来, 水稻生产经历了两次技术革命:一是在水稻育秧上, 经历了从水田育秧到生物能温室育秧和旱育秧两次技术变革;二是水稻栽插也经历了两次技术创新, 20世纪60、70年代手工栽插, 80年代试行抛秧、机抛与手抛相结合, 本世纪初试点示范机插秧, 从步进式手扶插秧机逐步向高速乘座式插秧机迈进。

发展农机合作社是推进水稻机插秧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农业大区, 粮食生产是重中之重, 而粮食生产则主要以稻麦作物为主, 小麦播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而水稻仅收获实现机械化。水稻栽插要实现机械化必须以农机合作社为载体, 采取各级政府行政推动;农业、农机、水利等部门互动;扶持、补贴、奖励等措施拉动;市、区、乡、村四级联动;以农机大户、经营大户、种田大户等能人带动。组建农机合作社, 农民可以机具入股, 土地流转, 技术指导加入农机合作社。通过农机合作社的有偿服务、集约经营, 使土地适度规模集中, 集约化服务, 让农民离土不离乡, 创办二、三产业。以农机合作组织建设推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乘势而上, 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宿豫区水稻机插秧的目标是:2011年新增水稻插秧机400台, 其中高速机20台, 水稻机插面积24万亩;2012年机插达70%, 2013年水稻机插率达到85%;“十二五”末, 全区水稻种植实现机械化。为实现上述目标, 我区将加大四个方面的工作力度。

第一,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对三方面进行扶持:一是对插秧机实行配套补贴, 对步进式插秧机除省、市补贴外, 区政府每台再补贴3000元, 乘座式插秧机每台配套补贴12000元;二是对本年连片机插秧2000亩以上的农机合作社及机插秧大户一次性奖励2万元, 对育秧田块20亩以上, 每亩奖补1400元;三是对机插秧整体推进的村, 每村给予10000元的奖励, 对整乡推进的乡镇一次性给予5万元的奖励。

第二,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我区将3月份定为“水稻机插秧宣传月”, 4月份定为“水稻机插秧推进月”, 5月份定为“水稻机插育秧落实月”, 6月份定为“水稻机插秧突击月”, 集中开展宣传活动。区电台、电视台、报纸开辟专题、专栏, 重点宣传展示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成果和扶持政策。区农机部门将组织3个宣传组, 深入到全区16个乡镇进行宣传, 举办水稻机插秧技术培训班, 宣传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 利用科技大蓬车开展巡回宣传。同时, 各乡镇利用广播、横幅、宣传标语等进行宣传。至目前, 已发放宣传资料8000多份, 并开展粳稻、杂交稻机插秧图片展、插秧机产品推介会等一系宣传活动, 举办机插技术培训班, 培训农民和农机手1000人次以上。

第三, 加大技术服务力度。继续加强农机与农艺的协调配合, 坚持农机、农艺相结合, 采取定点、定人、定责任的办法, 实行水稻机插秧全程指导。一是区农机推广站、区农技推广中心联合举办机插秧机手和育秧人员技术培训班;二是三定人员直接进驻各示范点, 坚持育、插、管规范化操作, 指导监督到位;三是组织维修队伍在春耕生产前将全区所有插秧机进行一次维护, 对新添置的插秧机及时做好安装与调试, 确保能用得上、插得好。同时, 还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机插秧实施关键时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确保机插秧工作顺利开展。

第四, 加大服务组织培育力度。计划今年在原有的23个农机合作社的基础上再发展30个, 进一步规范农机合作社内部运行和管理机制, 积极推广统一育秧、统一机耕、统一机插、统一植保、统一灌溉、统一收费标准的保姆式、定单式农机作业服务模式, 广泛吸纳农机操作手入社, 为农户提供质量高、价格低、信誉好的机插秧作业服务。同时, 积极组织水稻机插秧服务组织、机插大户跨村、跨镇、跨区作业, 提高插秧机使用效率, 增加农机合作社收入, 增强发展活力, 提高服务水平。

四、分类指导, 强力推进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

区农机局把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把手亲自抓, 分管局长具体抓, 机插秧工作督查指导组负责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物资准备及进度督查。为保证水稻机插秧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建立定期召开机插秧工作调度会制度, 每周一次各乡镇农机员汇报机插秧进展情况, 每旬一次机插秧工作督查组回报机插秧工作情况, 分析存在问题, 研究下一步工作措施, 强力推进机插秧工作的开展。

首先, 对有条件的镇村全面推进。仰化、王官集、关庙、丁嘴等乡镇基础较好, 帮助研究制定发展规划, 协调解决资金、秧田、用水等机插秧发展瓶颈, 发展和培植大户, 将面积落实到村组、农户和地块, 将机械落实到大户, 使大户迅速发展和壮大。经过努力, 建成机插秧示范镇两个, 机插面积均超过万亩, 机插水平达到85%以上;机插秧示范村10个, 机插率均超过90%以上。这些镇村要整体推进, 协调机插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做好统一服务工作。推行“五统一”即:统一秧田、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管理、统一收费。

其次, 对推广机插秧一般的镇村实施稳步发展。对机插秧技术推广相对较晚, 大户、面积、技术、市场化运作等处于中游的乡村, 发展和培育大户, 制定工作计划, 细化目标任务。组织村组干部、广大农户和农机合作社去参观, 学习运作模式、管理方法, 增强机插秧大户做大做强机插秧的信心和决心, 确保机插面积达到30%以上。

再次, 对刚起步的镇村重在示范。对水稻机插秧刚起步的镇村工作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解决农户的思想认识问题。举办培训班, 全区再培训人员500人次。二采取现场演示观摩、印发材料、典型介绍、个别走访座谈等形式, 积极寻找和培育大户。三确保育秧一块、成功一块, 机插一块、示范一片。区农机局及其推广站技术人员要手把手教如何整地做畦、播种育秧、秧苗管理、机械栽插等关键技术环节。四创新工作方法, 改变部分镇村干部和农户原有的思想观念。变单纯的行政包办为行政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

第四, 规范经营服务, 把机插服务组织迅速做大做强。以仰化镇汤建东、王官集镇卢秀丽等农机合作社和机插大户为典型, 按照合作社章程进行市场化运作, 在区镇两级的支持下, 不但在本地站稳脚跟, 而且要积极拓展跨区作业, 提高经济收入。

第五, 技术求精与优质服务并重, 促进水稻机插秧工作健康发展。集中全力积极为农机合作社和机插大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从落实秧田和育秧材料抓起, 号召大户多育秧、育好秧, 全区计划育秧3000亩。二是多方调度资金, 确保购机用款。三是上门维修机械, 确保不误农时。区农机局从推广站和各农机销售公司抽调技术骨干, 组成技术服务小组, 配合生产厂家奔赴各乡镇农机合作社和机插大户家中田头开展技术服务, 久保田、洋马、富来威、常发等公司的售后服务要积极参与维修调试, 保证插秧机维修及时, 有效地提高单机作业量。四是协调搞好大田栽插, 组织好村组干部、农户及服务组织尽最大限度利用好秧苗。既要确保栽插密度, 又不浪费和流失秧苗, 尽可能做到本地秧苗插在本地。

水稻机插秧技术要点 篇5

1 育秧

好的秧苗是搞好机插秧技术的基础, 为此, 农户进行育秧时, 应切实把握好5点:⑴培肥。每100 kg细土均匀拌旱秧壮秧剂0.5~0.8 kg;⑵厚度。苗床土层厚度应严格控制在2~2.5 cm;⑶播种量。每盘均匀播种发芽率90%以上的良种120~135 g (干种) ;⑷水浆管理。洇足底土水、播种后及时灌平沟水、揭膜后灌水护苗、栽前根据天气情况断水;⑸必须坚持带药移栽。

2 大田耕整

机插秧对大田的总体要求是:田块平整无残茬, 高低差不超过3 cm, 表土软硬度适中, 泥脚深度小于30 cm, 旋耕深度为10~15 cm, 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 泥浆深度为5~8 cm, 水深为1~3 cm。

实际应用中应特别注意3点:

⑴田面平整、清洁, 基本无杂草、麦茬、石子、杂物;

⑵大田平整后一定要进行沉实, 沙质土1 d, 沙壤土1~2 d, 黏土3~4 d。

⑶机插时田块应保持“花花水”。

3 栽足基本苗

适宜宝应县机插的水稻品种为中熟中粳 (生长期145~150 d) , 要使其获得高产, 其基本苗量必须满足8万~9万株/667 m2。因此, 建议广大机手在实际作业时, 采用株距90 mm、取苗量调整为标准偏多1~2挡进行作业, 从而达到每667 m2插1.8万穴, 每穴取苗量4~5株, 每667 m2基本苗量8万~9万株的高产栽培要求。

机手在实际作业时, 除调整株距及取苗量外, 还应调整栽插深度 (以不倒不漂, 越浅越好为原则) , 在保证不漏不重的前提下, 越直越好。

4 栽后大田管理

机插秧走“小群体, 壮个体, 高效益”的路子, 肥水运筹实行“前促、中控、后保”。

4.1 水浆管理

栽插后, 及时灌水护苗 (阴雨天除外) , 晴天水层保持苗高1/2, 若遇高温水层保持苗高2/3;前3 d采取日灌夜露的方式, 促使小苗发新根;插后3~4 d, 进入灌水层管理, 切忌长时间深水;栽后10 d左右, 小苗进入分蘖期, 此时应浅水勤灌, 水深3~4 cm;在总茎蘖数达25万穗 (即每行每米茎蘖数达100穗) 时, 开始搁田, 搁田强调轻搁田, 多次搁田, 切忌一次性重搁, 以防有效分蘖死亡;搁田后干干湿湿, 以湿为主;抽穗开花期以浅水层为主;后期间隙灌溉, 迟断水。

4.2 肥料运筹

(1) 分次施分蘖肥, 促使小苗早发, 攻大穗, 一般在栽后7~10 d结合小苗除草剂, 每667 m2施5~7.5 kg尿素, 栽后15 d每667 m2施5 kg尿素, 栽后20 d视苗情用好平衡肥, 平衡肥建议用量为每667m2施尿素5~7.5 kg为宜。

(2) 穗肥:促花肥一般在7月底8月初 (叶龄余数3.5叶) 时施用, 每667 m2施尿素12.5~20 kg, 保花肥在8月中旬 (叶龄余数1.5叶) 时, 视苗情每667m2施5~7.5 kg尿素。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篇6

育秧是水稻机插成功与高产的关键环节。从2009—2012年, 通过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内的推广运用, 归纳总结出水稻机插秧秧技术几项要点, 主要包括苗床的准备、秧盘的准备、育苗后苗床的管理、机插育秧的特点及注意要求等方面内容。目前, 在溧水地区常用的育秧方式主要是软盘育秧, 现将其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以期为更好地推广运用该技术提供参考。

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机插秧水稻品种选定的原则是:符合机插秧秧龄特点的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的水稻品种, 溧水县现在主推水稻品种以迟熟晚粳武运粳24号、常农粳7号等高产优质品种为主, 大田用种45.0~52.5 kg/hm2, 大户则合理分批播种, 确保适龄移栽。

适时进行浸种催芽, 种子浸种前晒种1~2 d, 消毒浸种, 保温催芽, 使芽子达到“齐、快、匀、壮”, 催芽时注意露白即可, 芽不可太长。

2 播前准备

一是秧田准备。秧床应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避风向阳的稻田、菜园地等, 留足秧田, 秧田与大田比1∶100。精做秧床, 保证秧床平直, 盖土要均匀, 防止因盖土不匀或营养土没沉实, 造成闷种, 导致出苗相对慢, 生长滞后, 出现大小苗, 雨后及时清除积水以利秧苗生长[1]。做秧床前1周旋耕, 施高浓度复合肥450 kg/hm2, 秧床一般畦宽1.3 m, 以竖放2盘为宜, 床沟宽30 cm左右, 做到平、直、实。二是软盘准备。按大田需配规格58.0 cm×28.0 cm×2.5 cm的机插专用软盘375~450片/hm2。三是营养土准备。选择经秋耕冬翻的稻田土细土, 或经过筛的耕作熟化旱土、菜园土等, 不能选用近期使用过含除草剂的田土。应在上年冬天进行, 大田需准备床土1 500~1 800 kg/hm2, 每块秧盘需4.5 kg左右。在细土过筛后, 大田拌壮秧营养剂12~24 kg/hm2, 起到培肥、调酸、助壮的作用。

3 适期播种

机插秧播种密度高, 对播种期安排较为严格, 要求适期播种, 根据大田茬口、大田耕整时间, 按照秧龄15~20 d推算播种期, “宁可田等秧, 不可秧等田”。

精细播种, 将软盘横排成2行, 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 紧密整齐摆放, 忌有水放盘。按每盘4.5 kg左右营养土装入软盘后用竹片刮平沉实, 分盘定量均匀播种, 按每盘播种稻种120~150 g, 用扫把轻压, 覆土盖种, 淋湿盖种土, 灌水湿透秧板, 盖膜保温[2]。

4 温湿度管理

播种后要拱棚严盖膜或膜上盖草, 保持相对湿度90%以上、膜内温度25~30℃。秧田期遇低温寒流时, 加强保温覆盖。若持续湿冷天气, 宜采取勤灌勤排或日灌夜排的方法。冷后暴晴要及时灌深水护苗, 后逐渐排水以适应晴好天气。切记不能在天转晴时立即排干水, 以防秧苗体内水分收支失衡, 造成生理失水, 发生青枯死苗[3]。播种后3~4 d应及时通风换气。当日均气温稳定超过14℃或叶龄3叶左右时, 及时炼苗揭膜, 坚持揭膜前必须灌水或浇透水。

5 肥水管理

如果床土没有培肥或秧苗在一叶一心期叶色较淡, 于傍晚待秧苗叶尖吐水时秧田可施用尿素60 kg/hm2, 秧田也可用腐熟的人粪肥7 500 kg/hm2对水15 t浇施, 用肥后洒1次清水。一般移栽前3 d的傍晚秧田用尿素75 kg/hm2对水7 500 kg施1次送嫁肥[4]。秧田期用过壮秧剂的秧苗一般不需再追肥。

秧田床土前期以湿润管理为主, 保持盘土不发白, 晴天中午秧苗不卷叶, 小面积可早晚洒水, 秧田集中的可灌平沟水。1叶1心后一般采取下午傍晚时灌跑马水, 不能过干, 也不要浅水上秧厢。移栽前3 d要控水炼苗, 保持床土干燥[5]。

6 秧苗调控

用5%烯效唑1 000倍液对秧龄有可能超过20 d的秧苗进行喷施, 达到控高壮秧的目的[6]。机插秧壮秧标准:一是个体标准。秧龄15~20 d, 叶龄3.5~4.0叶, 苗高15~20 cm, 单株绿叶2.5叶、茎基粗壮, 根系牢固, 叶挺色绿, 青秀无病, 秧苗生长整齐健壮。二是群体标准。机插秧秧块标准为58 cm×28 cm×2 cm, 秧块整体放入秧箱内不卡滞或脱空。盘育秧的填满盘即可, 密度1.5~3.0株/cm2, 均匀整齐, 根系发达, 秧苗块盘根好, 提起不散。

7 病虫害防治

秧田期主要病虫害有青枯病、水稻条纹叶枯病[7]、苗瘟、稻蓟马、稻飞虱等, 应密切注意病虫害发生, 及时对症用药防治。机插前坚持喷好送嫁药[8]。

8 起运移栽

秧龄15~20 d、苗高15~20 cm、3叶1心时就应及时移栽。移栽的前一天可浇1次水, “带药、带肥”移栽, 机插育秧起运移栽应随起、随运、随栽。软盘秧可起盘后要系向外卷起叠放于运秧车上, 堆放层数一般2~3层为宜。

参考文献

[1]姜明波, 翟顺国, 潘晓波, 等.豫南稻区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7 (9) :31-32.

[2]毛艳.水稻晚育晚插节水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 (2) :104-105.

[3]王开斌, 汪先霞, 詹杨.豫南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 2010 (12) :18-19.

[4]彭春瑞, 刘秋英, 饶大恒, 等.水稻免耕栽培关键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07, 19 (1) :26-28.

[5]栾静, 张雪保, 杨平, 等.郑州沿黄稻区水稻盘育抛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7) :30-31.

[6]彭春瑞, 罗奇祥, 张巴克, 等.水稻免耕栽培综合配套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 2006, 18 (6) :28-30.

[7]秦玉金, 鞠国钢, 胡荣利, 等.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初探[J].华北农学报, 2005, 20 (S1) :172-176.

水稻机插秧的技术要领 篇7

1 育好秧苗

目前常用的育秧方法有软盘育秧和双膜育秧。软盘育秧具有投资少、成本低、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等优点, 因此, 选择软盘育秧, 利用有孔平板塑料。规格58 cm×28 cm×2.5 cm的软盘, 铺垫床土后播种, 育出符合机械化栽插要求规格标准的“毯状秧块”的育秧方法, 为软盘育秧。

1.1 育秧前的4项准备工作

1.1.1 秧田的准备

选择朝南背风、地势高、灌水方便、送秧便利、土质疏松、肥力足、便于管理的田块。秧田与大田面积的比例为1∶80或1∶100。

1.1.2 床土的准备

床土可采用菜园土、田泥土、塘泥等, 但不能使用打过除草剂的土。床土按每667 m2大田细床土100 kg备足。

1.1.3 种子的准备

好种出好苗, 好苗增产有希望。因此应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的水稻品种。种稻每667 m2大田备足1.5 kg以上。

1.1.4 软盘及其他材料的准备

软盘按每667 m2大田25张, 同时准备相应的塑料薄膜、竹竿等。

1.2 播种时的3个要求

1.2.1 播种时间

要求是按照秧龄15~20 d推算播种时间, 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对于机插面积较大的地区, 应根据机插秧的进度, 分期分批播种, 确保秧苗适龄机插。

1.2.2 床土处理

床土要过筛, 要消毒, 撒铺在软盘上后要刮平, 浇透水, 均匀播种后, 盖土厚度为0.3~0.5 cm, 以见不到种子为宜。

1.2.3 秧床的要求

秧床畦宽1.4~1.5 m, 开好三沟 (畦沟、腰沟、围沟) , 沟宽0.3 m, 沟深0.1~0.2 m。秧床畦面要达到“实、平、光、直” (实:秧床沉实不发白, 不陷脚。平:畦面平整。光:畦面无杂物。直:秧床整齐, 沟边垂直。) 。

1.3 秧苗管理的4个环节

1.3.1 揭膜炼苗

水稻秧床应以保温保湿为重点, 一般在秧苗出土2 cm左右, 视气温而定, 在晴天傍晚揭膜, 阴天上午揭膜, 小雨雨前揭膜, 大雨雨后揭膜, 遇寒流低温, 应推迟揭膜, 并做到日揭夜盖。在播种后, 要随时注意大雨的侵袭, 防止打翻软盘, 流失种子。

1.3.2 科学用水

湿润管理, 揭膜时灌平沟水, 自然落干后再灌水, 反复保持床土湿润, 晴天中午灌水护苗, 气温高时换水保苗。床土过干, 会影响出苗的整齐度, 应及时补足水分。床土过湿, 影响根系活力, 不利生长。因此, 应注意排水灌水, 促进秧苗盘根。

1.3.3 合理施肥

施断奶肥。一般一叶一心期, 播后7~8 d, 每667 m2秧田用尿素4~5 kg对水400~500 kg于傍晚浇施, 床土肥沃可不施。施送嫁肥。一般在移栽前4~5 d, 根据苗情而定, 秧苗叶色褪淡, 每667 m2用尿素3~4 kg对水300~400 kg于傍晚浇施。若秧苗叶色绿浓, 叶片下披, 可不施肥。苗期施肥后一定要用清水浇洒。

1.3.4 病虫害防治和辅助措施

秧田期苗小体嫩, 容易发生病虫害, 要及时用药防治。早稻秧苗一叶一心期每60~80盘秧用0.1%敌克松药液25 kg喷洒, 同时膜两头通风, 膜内温度控制在20~25℃, 防青枯死苗, 插秧前4~5 d喷施一次送嫁药。晚稻整个育秧期间要特别注意防治病虫害工作。

1.4 机插秧起苗时应掌握的原则

在起送秧苗时, 要做到轻运轻放, 随时起苗, 随运随栽, 减少搬动次数, 避免秧块变形。

2 整田

大田耕整水平与质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机插秧质量。因此机插秧的大田要精耕细耙, 提高耕整质量, 必须做到:

足:耕翻前施足肥。根据土壤地力等因素, 采用有机肥和速效化肥相结合施足基肥, 再精耕细耙。

平:田块平整。耕耙后的田块高低相差不超过3cm, 插秧后达到寸水棵棵到。

干:田面清洁干净。耕耙后的田块面应达到无杂草, 无杂物。

烂:田块耕耙后, 上烂下实, 插秧机作业时不陷机, 不壅泥。

实:为提高机插秧质量, 避免栽插过深或漂秧, 浮泥压秧, 大田耙平后要进行沉实, 沉实时间视土壤和季节而定。沉实标准:沉淀不板结, 泥软水清不浑浊。并要进行封杀灭草, 用藻水机械插秧。

3 用好插秧机

以东洋PF455S型插秧机为例, 包括准备好、调整好、操作好插秧机等内容。

3.1 要领口诀

检查机器, 技术良好, 调整株距, 调好插深, 控制苗数, 适合栽插, 熟练操作, 直线行驶, 匀速前进, 中途少停, 路线正确。

3.2 准备好插秧机

下田插秧前还要对插秧机作一次全面仔细的检查, 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

3.2.1 检查发动机中的汽油和机油, 若不足应加足 (90号汽油和30号汽油机油) 。

3.2.2 检查齿轮箱中和驱动轮链轮箱中齿轮油 (90号齿轮油) 。

3.2.3 对各旋转活动部位加注油润滑。

3.2.4 启动发动机, 观察是否正常运转, 接合离合器、工作装置, 如有故障及时排除。

3.3 调整好插秧的株距、深度、株数

3.3.1 插秧的株距调整

应根据水稻品种、秧苗大小、大田肥质, 确定插秧的株距。株距通过株距调节手柄进行调整, 它标有70、80、90三个挡位, 对应的株距为147、131、117mm, 每667 m2大田基本穴数为1.4万穴、1.6万穴、1.8万穴。

3.3.2 插秧深度的调整

根据农艺生产要求, 早稻机插秧深度应达到“不漂不倒, 越浅越好”, 一般为10 mm。插秧深度调节是通过插秧深度调节手柄来调整, 共有4个挡位, 往上为浅, 往下为深。还可通过换装浮板支架上6个插孔来调节插深。

3.3.3 每穴秧苗株数的调整

水稻品种不同, 每穴秧苗株数也不同。一般每穴秧苗为3~5株。如不对, 应通过调节纵向取秧量和横向送秧量来调节秧针取秧量, 从而改变机插时每穴株数。调节手柄位置每调整一挡, 就改变取苗量1 mm。手柄向左调, 取秧量增多;向右调, 取秧量减少。一般先固定横向送秧的挡位位置后, 再用手柄改变调整纵向取秧量, 以保证机插后每穴合理的秧苗数。

3.4 掌握好插秧作业路线

科学合理地安排装秧地点和选择作业路线, 可提高插秧作业效率。

3.4.1 装秧要领

使苗箱移动到最左或最右时, 快速把离合器手柄拨入断开位置, 开始装秧。装秧时选择两头平整的秧块由上向下推滑下去, 紧靠秧门。

3.4.2 两种作业路线

第1种:插秧时, 先在田埂周围留下一排即4行宽的余地。插秧从田块的左侧下田插第一排, 然后紧靠第一排, 插第二排……最后沿田埂四周插完留下的一排, 插秧机再出田。

第2种:第一排直接靠田埂左侧下田插秧, 田头两边留两排即8行宽的余地, 然后一排紧靠一排插秧, 当插到田的右侧时, 留一排4行宽的余地, 再把田头两排8行插完, 再插田的右侧留下的一排, 插秧机再出田。

3.5 操作好插秧机

在插秧作业时, 一是插秧机要求保持匀速前进, 不能忽快忽慢或频繁停机。作业行走路线要求保持直线性, 行走中尽量不用捏转手把或猛烈扳动扶手架方法来纠正插秧机前进作业的直线性, 以防急弯造成漏插或重插。二是边插秧边观察,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同时注意送苗辊在苗箱槽口的工作情况, 若发现槽口有秧根或粘土, 要及时停机清理, 防止影响插秧质量。

4 机插秧质量指标

机插秧质量的好坏, 影响水稻的产量, 因此, 要插好每一株秧苗, 机插秧质量指标应达到以下要求:漏插率小于5%, 伤秧率小于4%, 均匀度合格率大于85%。

5 田间管理

机插秧后的田间管理工作, 即管好每一块田, 田间管理主要是肥水的运用和病虫害的防治。

5.1 科学施肥管水

早稻机插秧后, 前3 d内不要高速灌水, 防止秧苗随水漂移。如果田间缺水, 可缓速灌水, 薄水扎稳根, 再正常灌水。晚稻浅水移栽, 返青前应保持田面薄水层,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日灌夜排。早稻机插后5~7 d左右施促蘖肥, 每667m2施尿素5~7 kg, 氯化钾3~4 kg。10~12 d后再施一次分蘖肥, 一般每667m2施尿素3 kg。晒田复水时看秧苗的情况, 施追穗肥。缺肥翻黄的可每667m2施尿素1~4 kg、氯化钾3~4 kg。晚稻机插, 从起秧到移栽的过程中, 易受高温蒸发的影响, 植后容易造成秧苗生理失水, 加之移栽植伤, 使秧苗有3~5 d的缓苗期。因此, 分蘖肥应掌握“少量, 分次施”的原则进行。中等肥力稻田可每667 m2用尿素6 kg混合氯化钾14 kg, 分2次施用, 即移栽后5 d和15 d施用。

5.2 适时晒田

要及时灌浅水护苗, 浅水勤灌, 够苗晒田, 活水壮苞, 干干湿湿壮籽。一般早稻苗数达到计划穗数70%~80%开始晒田, 晚稻苗数达到计划穗数80%~90%开始晒田。要多次轻晒, 控制无效分蘖, 提高成穗率, 促根系下扎, 保持旺盛的根系活力, 防止倒伏, 为壮秆重穗建立高质量的禾苗群体。

5.3 防治病虫草害

上一篇:作品与表现手法下一篇:党建项目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