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插秧的农业技术论文

2022-04-2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2013年城镇人口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为53.7%,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关于插秧的农业技术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关于插秧的农业技术论文 篇1:

结构与行动:新农人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及策略选择

摘要:

以登斯关于“结构与行动”的论述为视角,以江西上饶某传统农业型村落M村为案例,试图探讨在新农人返乡创业过程中,结构中存在哪些因素影响其创业成败,以及面对这些影响因素,他们又如何利用结构提供的规则和资源,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实现其创业目标。文章中的新农人即返乡开展农业创业活动的青年农民工。

关键词:新农人;返乡创业;影响因素;策略选择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如何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从现有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遭遇了许多困难,而且这些困难大多都是在短期内难以克服的制度性难题[1]。因此,面对上述情况,研究如何培育符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显得尤为重要。返乡从事农业创业活动的青年农民工作为新农人即本文拟研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农人的提法多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学界对新农人的讨论还比较少。尽管如此,仍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新农人的成长。例如,汪向东认为,新农人的“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业新群体,这個群体以农业为主;二是农业新业态,他们以农为业,却不再延续传统的做法,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三是农村新细胞,这个群体主要在农村活动,从而构成当今情况下农村生命机体的新细胞,这个细胞原来是没有的[2]。杜志雄则认为,与传统的农业从业者不同,新农人的本质特征在于他们是“按照生态农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的[3]。

本文中的新农人特指那些以前生长在农村,然后外出务工,最后又返回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青年农民工。首先,他们不同于传统农民,他们有长期外出务工的经历,这使得他们接受了现代生产经营理念的洗礼;其次,他们也不同于那些去农村开展农业创业的大学生,他们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农村不仅更加了解,而且怀有更深厚的感情,因此更有可能将“务农”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

结构与行动的关系一直是学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吉登斯认为,结构是“行动者在跨越‘空间’和‘时间’的互动情境中利用的规则和资源”,既对行动者的行动具有制约性,同时也对行动者的行动具有促进性,即为行动者的行动提供条件,最后它还是行动者的能动性发挥的非预期后果[4]。本文拟对江西某传统农业型村落M村新农人返乡创业过程进行考察,探讨在新农人返乡创业过程中,结构中存在哪些因素影响其创业活动的开展,以及他们是如何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利用结构提供的规则和资源,采取哪些策略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

二、新农人返乡创业过程中的结构制约性因素

吉登斯将结构划分为两类,即规则和资源。所谓规则,包括行为的规范和表意性符码。资源也可以分为两类,即配置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新农人返乡创业过程中,结构对其创业活动既有规则性制约,也有资源性制约。

(一)规则性制约因素

从对M村新农人返乡创业过程的分析来看,结构中对新农人返乡创业形成制约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农业补贴政策未落实,提高了农业经营成本。为了推进农业发展,江西省出台了比较完善的农业补贴政策,比如规定“早、中、晚水稻分别给予11.8元/亩的粮食直补、15元/亩的良种补贴、67.2元/亩的农资综合补贴”(1亩约合666.67平方米)。此外还有农机购置补贴,以及针对种粮大户的补贴。不过由于该省对种粮大户的认定标准较高,许多农户难以达到认定标准,因此不能享有这项补贴政策。但在现实中,除了农机购置补贴外,M村的新农人未享有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业补贴政策未落实,间接导致农业经营成本的提高。

二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缺失,增加了农业经营风险。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是有风险的,收成不佳或者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户的经营收益就会受到严重损害。虽然江西省政府印发了完善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指导性文件,但是许多市县级政府并没有出台明确的扶持政策,也没有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进行广泛的宣传,致使许多农民根本就不知道农业保险的存在。农业保险的缺失增加了务农的风险,使农民只能“看天吃饭”。

三是农村金融体制不完善,加大了筹资难度。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制运行中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农村金融担保体系缺失,农民贷款难”[5]就是一个主要问题。目前,M村还没有农户从银行获得过贷款,实际上该村也没有农户去银行尝试过贷款,因为他们认为银行是不可能给他们放贷的。农村金融体制不完善,农民银行贷款困难,增加了农户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筹集资金的难度。

例:由于无法从农村金融机构中获得贷款,为筹集资金购置耕田拖拉机,新农人CCA的父亲就借了好几年的民间“高利贷”。利息每月高达5%,即借100元需每月支付5元利息,而且是每月底都需支付当月利息,仅将本金保留于约定日期还。正如CCA的父亲自己所说:“刚开始都是白种,年年还账。”

(二)资源性制约因素

在新农人返乡创业过程中,结构中也存在制约其创业的资源性因素,即资源性制约因素,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地关系紧张,增加了土地流转难度。人地关系紧张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正如黄宗智曾用“内卷化”来形容中国晚清时期的农业发展状态那样,即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来获得产量的增加,也就是说,“农业变迁主要体现在单位土地面积劳动投入的增加上”,即“没有发展的增长”[6]。M村同样存在紧张的人地关系,目前该村大约有790户、3280人、3180亩农田。在1985年左右该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由于当时的水田比现在多几百亩,而人口又比现在少,因此每人平均下来大约可以分到2亩农田。但是由于近30年来,村里人口的不断增加,水田又因为盖房子不断减少,人地关系日益紧张。人地关系紧张使本村的农田已经成为“稀缺资源”,这不仅制约了土地经营规模化,同时也增加了土地流转难度。

二是市场信息获取困难,增加了创业风险。市场信息是创业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资源,能否及时准确掌握市场信息直接影响到创业活动的成败。目前,我国农村市场信息供给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即农民很难获取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政府没有充分发挥自身在农村市场信息供给中的主导作用,即信息传达不及时;(2)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导致信息意识不强,信息获取、利用能力不足;(3)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导致农民话语权缺失等[7]。农村市场信息供给失衡,不仅使新农人错失了一些高收益的农业经营项目,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新农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

例:2010年春节后,新农人CCY决定留在村里创业。一直以来,种芡实在M村比较流行,所以留在村里创业的CCY也想种芡实。最后他和朋友合伙在P县承包了一片湖泊,种了一年的芡实。由于当年芡实的价格比较好,所以那年CCY赚了不少钱,大约6万。尽管这是一次“大丰收”,但CCY在2011年并没有继续种芡实,因为他无法获得比较准确的芡实市场信息,很难预测来年的芡实价格走向。因此CCY决定不再从事这种风险较高的经营活动,尝试开发其他创业项目。

三是农业技术培训缺失,制约了创业项目的开发。创业离不开技术,农业创业项目的开发或开展同样需要相应的农业技术作支撑。由于农业技术培训的缺失,加之缺乏良好的文化教育背景,新农人大多陷入了一种农业技术匮乏的处境,这就导致他们没有能力开发一些技术含量高且收益好的创业项目,因此他们在农业领域的创业活动往往局限在一些传统领域,比如祖祖辈辈所从事的水稻种植。

例:2011年CCY决定不再继续种芡实。起初他判断养猪可能会比较赚钱,于是他在房子旁边做了一个比较大的猪圈。后来听别人说养猪风险较大,如果出现疫情,很可能会严重亏损。由于自己以前没有养过猪,不懂养猪技术,CCY犹豫了很久,最终打消了养猪的念头。他还考虑过其他创业项目,但由于自己缺乏相关技术,最后选择了他认为技术含量低且风险也较小的水稻种植。

三、新农人返乡创业过程中的结构促进性因素

结构是人类行动的中介,由于行动者具有认知能力和行为意图,因此作为规则和资源的结构不仅对行动者的行动具有制约作用,还具有促进作用。

(一)规则性促进因素

从对M村新农人返乡创业过程的分析来看,作为规则的农业扶持政策对他们返乡创业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废除农业税,土地经营收入增加。在农业税废除之前,M村一亩水稻一年两季的产量大约750~800千克,其中每亩水稻要向国家交纳200~250千克的粮食税,加之当时的谷价低,每千克稻谷只能买到1.2~1.4元,因此“种田赚不到什么钱”,很多青壮年农民纷纷选择外出务工,农田一般都是老人妇女耕种。农业税废除之后,加之农药化肥技术的改进,一亩水稻一年两季的产量可达到1200千克,而且无需交纳农业税。随着稻谷价格的提高,一亩田一年的纯利润可达到1000元左右,如果经营规模较大,一年的收入状况并不比在外务工差,甚至可能比后者还要好,所以不少青年村民开始选择返乡务农。

二是农机购置补贴,推进了农业生产机械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了良好条件。2015年1月至9月,江西省共完成补贴资金5.64亿元,已结算3.92亿元。全省共补贴各类机具119491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039台,自走履带式旋耕机786台,手扶拖拉机33667台,微耕机51357台,插秧机365台,联合收割机10694台,烘干机804台;受益农户达116127户[8]。农机购置补贴,鼓励农民购买各类机具,不仅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对新农人返乡创业也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是政府陆续出台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由于受到金融危机、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外出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就业或创业。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就业或创业,并为此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比如2014年江西省Y县政府印发了《关于鼓励回归创业的实施意见》,提出为打造更好的创业环境,吸引更多乡友回归创业,要“立足新型工业带动回归创业、立足现代农业推动回归创业、立足现代服务业拉动回归创业”,放宽投资准入条件、妥善解决用地问题、加大政策奖励力度等。2015年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提出要通过加大农业农村资源开发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方式来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并采取责任制,明确各种扶持计划的责任单位。

(二)资源性促进因素

在新农人返乡创业过程中,资源性因素对新农人返乡创业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非农技术培训缺失迫使新农人开展农业创业。非农技术培训缺失,使新农人无法在非农领域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迫使其选择返乡,寻找农业领域里的创业机会。

二是新农人的社会网络为其创业提供支持。所谓社会网络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社会网络关注的是人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社会互动会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社会网络代表各种社会关系,包括朋友关系、同学关系、生意伙伴关系以及宗教信仰关系等。社会网络对创业者的创业成败具有重要影响,它是创业者开展创业的重要资源。对于农民工创业而言,社会网络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资源,因為在他们创业过程中,正是通过社会网络和产业网络的双重嵌入,才得以获得所需的创业资源,提高创业能力[9]。在M村新农人返乡创业的过程中,他们的社会网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当地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比较充足。在M村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当地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比较充足,覆盖了粮食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为他们开展农业创业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农资方面,本村附近的集市上有多家农资供应商;在种植方面,由于插秧机在M村还未得到推广,该村水稻种植基本上都是人力来完成插秧工作,只要农户愿意出劳务费便能雇佣到足够的劳动力为其完成种植任务;在收割方面,村里共有8台收割机,完全可以解决村中粮食收割任务;在稻谷出售方面,早稻或晚稻收割结束后,就会有外来收购人员收购农户新收获的粮食,一般都是私人收购。

四、新农人返乡创业过程中能动性表现

结构不仅仅是自身反复组织起来的行为的中介,还是这种行为的结果。因为行动者具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主要表现为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性监控”,即他们对自己行为的意图以及他人对此的反应具有清晰的认识,并能根据这种认识以及情境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适应的改变。从对M村新农人返乡创业过程的分析来看,行动者的这种能动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社会网络获取创业资金

创业往往需要不少的资金,尤其是创业初期。很多新农人决定返乡创业时往往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如何获得足够资金来支持开展创业项目成为影响他们创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如前文所述,我国农村金融体制还不完善,农民很难从这些金融机构中获得贷款。因此,面对结构中的这种制约,他们需要利用结构提供的资源来获取创业资金。

社会网络对农民工创业者获得有效借贷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社会网络越发达,农民工越容易获得有效借贷[10]。新农人通过自身的社会网络关系,即朋友关系、家族关系、生意伙伴关系等,往往可以解决创业资金短缺问题。事实证明社会网络中的各种关系越发达,新农人从中获取创业资金就越容易,并且成为其获取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二)尝试开发不同的创业项目

对创业者而言,寻找合适的创业项目无疑是很重要的。新农人返乡创业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即当他们发现经营某个创业项目不能实现自己的创业目标时,他们会选择开发新的创业项目。在传统农业型村落,粮食生产经营对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来说仍然是一个不错的创业项目。国家出台的许多粮食保护政策,不仅使粮食生产经营能够获得不错的利润收益,也使粮食生产经营的风险减少许多。然而,人地关系的紧张制约了新农人的土地经营规模,因此为了获得更多的创业收益,他们不得不转向其他项目,其中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就是一个不错的项目选择。

例:从2011年开始,CCY就在村里流转了6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为了增加家庭收入,CCY一直在考虑开发其他的创业项目。考虑到自己种植水稻已经有几年时间,对种植水稻比较熟悉,加上村里也没有其他农药化肥的代理商,最后他决定在村里做农药化肥的代理商。2014年他在村里卖出了30多万元的货,2015年则卖出了50多万元的货,利润是10%左右。

(三)通过构建新的供应链降低经营成本

一般而言,新农人都是在本村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目标客户主要是本村村民,而乡土社会是具有“差序格局”特征的“熟人社会”,因此本村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与村外的相比具有明显的“本土优势”。凭借这种“本土优势”,在选择服务供应商或者与服务供应商谈判方面,新农人具有更多的“主动权”,从而可以构建自己满意的供应链,降低进货价格,增加经营收益。

例:2014年CCY在村里经营了一家农药化肥店。通过朋友介绍,CCY在县城的农资供应商处进货。由于没有接触其他供应商,无法进行价格比较,虽然CCY可以接受当时的进货价格,但他不知道这个进价是否合理。2015年他改从另外的供应商段某处进货,由于进价比之前大约降低了3%,以2015年出售了50多万元的农资计算,CCY在出售农资方面的利润增加了至少1.5万元。

新农人返乡创业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首先,解决农业扶持政策落实问题。乡镇政府是国家政策落实的“终端”,有效监督乡镇政府的政策落实行为,减少其在“落实政策”中拥有的“操作空间”,是扶持政策有效落实的重要前提;其次,为新农人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帮助新农人识别和开发新的创业项目;再次,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尽快解决新農人融资难的问题;最后,加快农村互联网推广工作,让互联网成为新农人及时获取市场信息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黄祖辉,俞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现状、约束与发展思路——以浙江省为例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6):16-26.

[2]汪向东.“新农人”与“新农人”现象[J].新农业,2014,(2):18-20.

[3]杜志雄.“新农人”引领中国农业转型的功能值得重视[J].世界农业,2015,(9):248-250.

[4]刘少杰,胡晓红.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22-227.

[5]郭冠男.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展望[J].宏观经济管理,2011,(7):38-39.

[6]黄宗智.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3.

[7]文启湘,王俊杰.农村市场信息供给失衡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11):21-26.

[8]2015年全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通报[EB/OL].(2015-09-30)[2016-03-20].http://www.jxyf.gov.cn/News/ZT/GZBT/ZDZB/YF_2015101030817.html.

[9]庄晋财,芮正云,曾纪芬.双重网络嵌入、创业资源获取——对农民工创业能力的影响“基于赣、皖、苏183个农民工创业样本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4,(3):29-41.

[10]王超恩,刘庆.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创业融资方式选择[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2):43-50.

Key words: new farmers; back home to run business; influencing factors; strategy choice

编辑:鲁彦琪

作者:曹施龙

关于插秧的农业技术论文 篇2:

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探究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2013年城镇人口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为53.7%,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方针,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能够助力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是为农业现代化奠基,是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关系到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关系到农村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也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历史意义重大。本文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进行了探究。

關键词:新型城镇化 新型职业农民 培训机制 探究

课 题:本文是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17年成人继续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研究》(课题主持人:祝瑞华)的研究成果。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义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关于谁来种地,核心是要解决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队伍,把培育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概念,笼统地说就是指掌握现代种植科技的一批农业工作者。新型职业农民可以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术型和社会服务型三大类型,各种类型分工不同、掌握的知识不同、执行的方式也不同。2017年1月29日,农业部出台《“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000万人。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正面临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拥有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的专业型人才,这不仅需要有一定的体力劳动基础,更需要灵活的头脑。但是,我国现在的农民确实是一些所谓的低等人的代名词,素质较低、不讲卫生、收入较低、见识短浅等一系列不好的形容词都和农民形影不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而且没有社会地位,导致的结果就是农民越来越少,人们有时候宁可去选择一些比较累的职业,也不愿去做一个农民。所以,当务之急是要鼓励人们选择新型农民的职业,就必须要解决农民的一系列的社会地位和待遇问题。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就应该将农民这个职业改造成受人欢迎的新型行业。
二、从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的变化

中国社会发展五千年来,农民的地位一直处在社会最底层,干着最累的活,拿着最少的钱,再加上近年来物价上涨,农业生产收入较少,所以在工业化的今天,大多数农民选择了外出打工,成了人们眼中的农民工,不仅在城市里买不起房,而且有时候连最基本的医疗也是因为太贵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以至于酿成了悲剧。各种方面的不平等,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行业感到了失望,于是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外流,留守农村的基本上是一些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在用仅有的一丝力气耕种着家里为数不多的几亩薄田,勉强维持着生活,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农业方面专业的高端人才稀缺的原因。

在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后,我国的科技水平飞速提高,其他领域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唯独在农业领域,大多数人为了跳出农门,想尽一切办法,最后自己完成不了的任务,就将希望寄托在后辈的身上,但大多数农村后代学习知识,不是为了建设新农村,没有太多的人愿意学习农业方面的知识,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哺育自己的土地,最终导致的不仅仅是高端农业技术人才的稀缺,就连最起码的劳动力也不能得到满足。虽然现在的耕种和丰收都是依赖大型机械,但是最终还是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完成一些器械完成不了的特殊任务,所以要培养大量的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民像社会其他阶层的人们一样,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量,还要有强健的体魄来完成一些比较基本的体力劳动,甚至可以学会操作那些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到的机械,辅助完成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

现代社会不仅需要农民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基本的农业操作技能,还要有一颗以务农为终身己任的责任心。自古以来我国就不缺有责任心的人,但是还需要有恒心,才可以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我国著名的农业专家、籼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农业事业,引领我国农业技术走向了成功。袁隆平的成功不是来自偶然,他小时候也是在农村长大,父母也希望他可以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考上大学,然后成为一个可以在城市里生活的城里人,远离又累有不受人们尊重的农民职业,但是他却毅然选择了投身到农业领域,十年如一日地俯身在稻田中,日复一日地对水稻进行重复的实验。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他终于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成功研究出了杂交水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完成了震惊世人的创举。袁隆平是值得人们尊重的,在田间插秧的农民同样也是值得尊重的,因为他们辛勤耕耘,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创新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理念与思考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来临,土地对于新生代的农民来说显得较为陌生,他们只是在记忆中还依稀留存着一些父辈辛苦劳作的影子,却没有学会劳作的技术和具备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不仅可以解决土地无人种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培养了有专业生产技术的优秀劳动力,使我国的传统种植方法和新型种植技术结合起来,生产出优良的农作物,从而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建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机构,培养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意义重大。而培训机构的建立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实现,不仅让他们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会实际操作,能够操作机械,毕竟现在农业已经基本上脱离了人力劳动,大多数操作还是依靠机械的。所以,不仅要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更主要的是要拓展该行业培训的宽度。

从新型职业农民概念提出以后,农民就已经不再是一个身份,而是一份可以自由选择的职业,他可以像学者一样文质彬彬,也可以像公务员那样坐在办公室里,面对着计算机进行远程操控,还可以像一位学术研究者一样,整天泡在实验室里,做一些学术研究……从现在开始,農业已经不局限于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用大量劳动来换取成功的果实,现在是动脑的时代,劳动反而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所以要让人们的付出劳有所值,这个行业才能受到人们的欢迎。

无论什么时候,酬劳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高额的工资可能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当农民成为了一个高薪待遇的职业之后,这个行业一定会充满着新鲜的活力。只有新鲜血液的输入,一个行业才永远不会腐朽,所以说,要想保持一个领域的传承和长盛不衰,就要从孩子抓起,无论是什么阶层的人,要从小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那就是农民这个职业是一个像教师一样值得人们尊重的职业,社会地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应该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人,不要看他是否拥有金钱或者是权力,而是看他对人类发展做出的贡献有多大。

总的来说,要想改变我国现阶段农民的境遇,就要使这个职业变成一个人们十分向往的职业,不仅有高薪酬,还要有令人尊敬的社会地位。在薪酬方面可以设立不同的等级,就像上文中提到的新型职业农民分类,根据他们所从事的劳动程度不同,支付与劳动相应的薪酬,让他们可以看得起病、住得起房,也可以用多余的钱来投资一些副业,使他们的经济来源更为广泛。另外,还需要安排农民的休息日,让农民不再成天都是劳作,没有节假日可言。应当安排周末和休假,使农民可以体验到上班的快乐。
四、小结

综上所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是“三农”工作的重大课题和战略任务,是抓好“三农”工作的关键所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综合性、基础性、复杂性的工程,教育培养是核心,认定管理是手段,政策扶持是动力。要取得质的突破,切实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的主力军,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弱一不可。本课题主要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问题,旨在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陈云霞,孙曙荣,姜淑华,王欢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调研报告浅析[J].新农村·黑龙江,2014(8).

(作者单位:扬中市兴隆街道成人教育中心)

作者:詹昌平

关于插秧的农业技术论文 篇3:

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研究

摘要:目前水稻机插秧侧身施肥技术是针对水稻种植技术又一次出现的技术创新,此项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肥料的用率和稻米的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农业生产底环境产生的污染,最终实现节本增效的生产目标,也能从源头上降低生产成本,最终积极促进了绿色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应用

一、目前关于水稻田应用施肥技术总体情况分析

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经步入了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时代,人工施肥已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需求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人工施肥还会给操作人员带来较大体力消耗,不仅无形中抬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由于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利用,水田不能得到均匀的施肥,会导致部分秧苗生长迟缓的同时,另一部分秧苗因为肥力过生初夏生长畸形的问题。当前由于农民将增产增收的希望过多的放置在化肥的使用量上,因此在水田的种植中化肥使用量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传统的化肥均为带有粉末的固态小颗粒状,运用人工撒化肥会给人体带来较大的伤害,根本原因在于农民对机械施肥了解较少,直接导致机械施肥技术的推广迟迟不能到位。人工施肥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过密的人工施肥密度,会不断增高施肥量且大致施肥不均匀,最终水稻的整体产量不佳,且过多的施肥会长时间暴露在水稻田表面,遇到雨水会被冲刷进河流产生河流污染,遇到太阳暴晒会蒸发产生空气污染。另外施肥种类不均匀,例如部分地区对水稻田施氮肥较多,而钾肥和磷肥不足则导致了水稻的盈盈元素失去固有的均衡。

二、关于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的简介

(一)关于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的概念界定

在水稻田的机械插秧生产中,严格把关和控制参混肥料情况,按照农艺技术和应用要求,将施肥装置安装在插秧机上,按照施肥后呈现条状施肥带的结果,在每一次施肥中要按照机械定位、原理给与固定的施肥量。这样才能从秧苗的侧面保障肥料均匀施入地表,以上这种施肥技术被定义为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

(二)传统施肥技术与插秧机侧深施肥技术的主要区别

在传统的水田生产中,主要有全程施肥和翻埋施肥这两种施肥方法。所谓的翻埋施肥就是依靠人力或者其他动力在翻地前完成肥料的播撒,待肥料进入水田后在使用机械操作,将肥料翻入土层之下。所谓的全程施肥就是指整块水田运用同一种搅拌工具将肥料均匀搅拌入土。这两种施肥方法的共同弊端在于肥料在自然风化的过程中会流失和挥发,导致肥料的利用率不高且产量不佳。二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会在机械的操作下在每一寸土壤中均匀施肥,能够从根本上保障施肥功效和秧苗的吸收率,在大力降低人工成本的情况下,保障水稻营养均衡和稻米的口感与产量。

(三)关于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性能的阐述

此项技术能否适应水稻田施肥生产需要,能否得到成熟地应用,需要从设计开始便充分考虑此项问题。水稻机的侧深施肥装置其实是决定此项技术能否成功英勇的关键,这其中最关键的环节便是施肥装置的结构设计。当前较多的农民对水稻侧深施肥机械操作的设备认知能力不强,因此需要相关的研发部门要在研发过程中进一步简化操作步骤并不断提升此项技术的运转性能,不断降低在实践操作中的倒秧率和伤秧率。从机械设备的安全性、适应性和先进性等方面展开深度核查,具体包括肥料使用情况、作业成本情况以及机器磨损情况等。经过科学的整体评估后,才能保障插秧机侧深施肥技术的顺利应用。

三、关于应用水稻机侧深施肥技术的具体要求

(一)科学选择肥料

在科学选择水稻田侧深施肥所有肥料的过程中,肥料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肥料的形状都需要得到重点考虑。一般情况下两到四毫米是常规肥料的直径要求,另外肥料要在使用前始终处于干燥环境保存且硬度要符合施肥标准。选择肥料具体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把关:第一应选择球形肥料,原因在于肥料需要依靠重力作用到达开沟器底部,因此不应选择颗粒过轻或者粉末状的化肥;第二,选择化学性质稳定且不易吸水的化肥颗粒,原因在要始终保持机器软管的疏通和正常作业,防止机器软管堵塞;第三,肥料本身具备一定硬度,防止在施肥管道中因为挤压发生粉末化,从而影响施肥效果。

(二)关于水稻机侧深施肥的地质条件要求

第一,要除去杂草平整土地,由于机器施肥深度范围固定,一旦土地出现坑洼便会直接引发局部地域施肥不均的问题,另外杂草过多会导致施肥管道堵塞的现象,最终影响施肥效果;第二,要保持水稻田水面高于稻田沉浆两厘米左右,从避免在施肥中出现於苗和推苗现象发生。

(三)调整和控制机器的要求

施肥的深度取决于开沟器在土中的分布高度,因此科学控制开沟器的高度是合理施肥地关键步骤。开始室肥厚要加强机械倒车、暂停和启动三个方面的作业分析,原因在于机器急停会导致肥料堆积等问题。在运送化肥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排肥装置与机器的动力装置之间保持一定空隙,这样才能保障机器启停过程排肥装置始终育插秧装置处于分离状态。

四、关于未来的水稻生产中水稻机侧深施肥技术的应用方向和发展趋势

(一)关于长毯插秧和育苗技术应用

传统的水稻插秧技术存在育秧取土、加秧次数较多、搬运耗时费力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样这些问题也是影响水稻机插秧并且高效率施肥的瓶颈点。人工作业的补充依然是当前水稻机侧深施肥的突破难点,因此部分地区采用的水稻机岑参施肥技术会出现物力和人力的双重浪费。该项技术要想获得全新的发展就要向长毯插秧技术和育苗技术展开突破。该项技术在插秧和育秧等环节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是当前已经较为广泛应用的成熟插秧技术,因此要加强侧深施肥技术与此项插秧技术的结合,不断改良侧深施肥技术的应用范围,从而减少对秧苗的伤害,保障水稻的成熟期和水稻产量与品质。

(二)远程遥控无人驾驶操作

当前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在不断拓宽其应用范围的同时,为例更加有效的解放人力资源的困境,在水稻插秧机安装遥控操作和无人驾驶设备已经成为农业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只有不断加强农业技术与现代化科技的结合程度,积极培养全新的专业技术人才,才能保障未来水稻生产是非的精准和高效。现有的水稻插秧施肥技术依赖于人工开车和操作,很难对机械设备产生实时监控和调整,但是已经问世的少数无人驾驶技术和模式还处于逐步发展和完善阶段,因此要针对农用无人车驾驶操作性和安全性加强研发,最终才能今早实现远程遥控无人驾驶插秧机侧深施肥。

结语:

综上所述,在积极有效提升水稻機插秧侧深施肥技术的过程中,还要同步提升插秧和施肥相结合的技术研发力度,这样才能顺利减少水稻种植作业的环节,降低农业生产人工劳动强度,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在顺利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同时,更加有效的促进水稻产业的增产和增收,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绿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璇,辛景树,沈欣,徐洋,傅国海,刘欣,聂强,孙国栋.关于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集成推广的思考——以黑龙江寒地水稻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21,37(02):140-146.

[2]陈彩娣,张龙.邳州市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试验[J].科学种养,2020(10):36-37.

[3]王晓丹,向镜,张玉屏,张义凯,王亚梁,陈惠哲.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进展及应用[J].中国稻米,2020,26(05):53-57.

作者:张大鹏

上一篇:国内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下一篇:小学体育课安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