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课程

2024-05-04

幼儿园语言课程(精选十篇)

幼儿园语言课程 篇1

关键词:整合课程,幼儿教育,语言教育

整合课程理念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幼儿教育内容涉及语言、音乐、美术、体育、生活常识与计算等不同的部分, 涉及多个领域。 新的幼儿教育纲要更明确了幼儿教育的新内容与新目标, 鼓励教师创新设计与实施幼儿教育活动。 幼儿教育应当将幼儿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目标, 基于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 对多项内容进行整合, 利用整合课程的模式, 优化幼儿语文教育。

一、整合课程下幼儿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整合课程衍生出分科课程

在整合课程理念出台时, 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了分领域开展幼儿教学活动。 在幼儿教育理念创新过程中, 没能正确理解整合课程理念, 使得整合课程活动从全面性的教学活动变成分科教学活动。 在语言教育中, 幼儿教师在设计整合课程时, 认为语言教育的内容不够突出, 需要加入更多的语言教育内容或者增加语言教育的时间。 有的教师过于追求综合课程中各个领域知识的平衡, 增强了课程的分科性, 不利于整合课程的发展。

2.形式化整合弱化语言能力培养

为了突出幼儿教育的现代化, 许多幼儿园为了应用整合课程而整合课程。 在组织幼儿主题活动时, 为了完成整合课程任务, 一些幼儿教师会将语言、艺术、体育等各个领域的内容拼凑到主题活动中。 教师根据主观理念对各领域内容进行组合, 活动看起来有静有动, 十分科学, 但活动之间缺少连续性, 并不利于幼儿在活动中发挥创造力, 导致语言教育的功能有所弱化。

3.整合课程的全面性不足

整合课程下的幼儿语言教育应当重视学生横向能力与纵向能力的发展, 让幼儿在整合课程活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也要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语言知识。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形式, 教师往往选择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语言教育的背景, 这样的活动只利于幼儿横向语言能力的提高, 不利于其纵向语言能力的培养。

二、整合课程下幼儿语言教育的方法

1.加强科学整合课程观念的建立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本身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具有生活性与娱乐性, 每一个领域的教学活动都具有其他领域活动的特点, 整合趋势越来越明显。 将各个领域的教育结合在一起, 利用幼儿园、社会与家庭的资源成为必然趋势,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就是对课程的一种处理。 当代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建立科学的整合课程理念, 既要坚持整合课程的理念, 对各个教育领域的内容与资源进行挖掘与利用, 又要重视语言活动的实施, 对综合活动进行利用。 在整合课程背景下, 开发其他领域活动的语言教育价值, 才能保障语言教育的质量。

2.重视语言教育的语言优化作用

语言教育是幼儿教育的核心, 在整合课程中, 语言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整合在一起, 这就使语言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育限制。 语言活动可以以综合活动的形式呈现在幼儿面前, 这对于幼儿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利的。 幼儿教育中语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语言应用能力, 让幼儿在语言应用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语言观念, 适应不同的语言环境。 整合课程活动能够给幼儿创设不同的语言环境, 提供不同的语言内容。 比如“我是小画家”的综合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作画, 可以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交流颜色的选择, 利用学习环境和学习中的平等地位, 让幼儿与同伴交流。 在过家家游戏中, 教师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 学习音乐作品, 进行体育锻炼, 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使用语言, 有利于突出语言教育核心地位。

3.加强语言教育为必要部分的活动体系建设

在整合课程背景下做好幼儿语言教育, 需要幼儿园教育工作者重视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将其纳入到综合活动体系中。对幼儿教育活动的各要素进行多样化整合, 是整合课程理念的重要观念。 将语言、艺术、科学、社会与健康等各个领域的内容结合在一起, 引导幼儿在综合活动中体验知识、探究知识, 才能促进语言教育方式的多元化。 将语言教育融入到整合课程元素中, 与每一个领域的活动形式联系起来, 促进语言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会让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三、结语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 具有全面性, 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直接影响。 在整合课程背景下, 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建立正确的整合课程理念, 组织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的课程活动, 对多个领域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 只有教学内容科学、教学方法有效, 才能让语言教育的开展更加顺利, 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马雪琴, 马富成.整合课程状态下的幼儿语言教育问题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2, 06:88-90.

[2]汪可沁.整合课程背景下幼儿语言教育的探索[J].才智, 2009, 36:249+78.

[3]顾银花.整合幼儿园课程促进幼儿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10:277+273.

幼儿园语言领域课程教案 篇2

1、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画面,大胆想象、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2、欣赏,理解小男孩想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的愿望。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飞上天空后的见闻。

教案准备:

1、画面,

2、DV

教案过程:

一、观察画面

1、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幅漂亮的图画,图画里有些很奇怪的东

西,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画面,幼儿自由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3、这个小男孩看起来还很小,我们可以叫他什么?

4、弟弟在哪里干什么?弟弟向上伸出小手想干什么?

5、为什么有三个一模一样的人?

6、一颗红红的心表示什么意思?

7、弟弟的心愿是什么?

8、他为什么想变小鸟?(引导幼儿理解小鸟有翅膀,可以自由飞翔。)

9、你们猜猜弟弟变成小鸟了会想飞到哪里?

10、小结幼儿想法。

二、欣赏

1、小弟弟到底想去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听完你就知

道了。

2、播放录音

3、提问:弟弟变成小鸟想飞到哪里?

里还说了些什么?

4、再次欣赏:这首的名字叫《天高高》,我们再来听一听里还说了些什么。

5、提问:的名字叫什么?

里面说了些什么?

三、自由自在的小鸟

1、你们想变成小鸟自由飞翔吗?

2、如果你变成了小鸟,你想飞到哪里?

3、你在高高的天上飞,会看到些什么?

4、你能来学学小鸟自由自在飞翔的样子吗?

如何开展新课程下的幼儿园语言教学 篇3

课程功能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之一,要不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各国的改革都是围绕此主题进行的,我国亦是如此。为使我国的新一代能够具有适应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所必需的国民素养,深入比较了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趋势,深刻反思了在对我国长期存在的基础教育现状,探究分析了新世纪人才发展需求之后,在课程改革中确定了课程功能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目的。对于基础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学尤其重要,即我们要改变传统课程倾向于知识传授的方法,强调学生必须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幼儿园教学由于其特殊性,又以语言教学居多,所以《纲要》中提出幼儿教育活动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此过程中特别注意幼儿语言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幼儿园语言教学在新课程下的开展和改革也始于这宏伟的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

二、幼儿园语言教学在新课程下的开展方法

(一)改革幼儿园教学手段,体现语言素养。

考试是检验学生的重要手段,有的幼儿园在幼儿这个阶段就在搞一些考试来评判幼儿学生,这一点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活动,体现趣味性,这样对于幼儿才有吸引力。所以我们要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从这些偶发事件中提取出隐含的语言教育价值。如在组织幼儿学生去公园欣赏参观是,很多小朋友被铜雕壁画上的英雄人物的画面吸引,表现出浓厚兴趣。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幼儿认真观察铜雕上人物的动作、服装、表情等,然后再叫他们把自己所观察到的东西讲述出来。这样就通过幼儿学生的实际参与培养了他们的语言素养,而這种培养是潜移默化的,充满趣味性,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

(二)深化课堂教学,渗透语言教育思维。

幼儿听说习惯的培养,不应忽视课堂教学的作用。在课堂上,很容易组织幼儿规范性的学习,如可以从视图入手,然后导入情景讲述、看图说话,最后老师有序的介入,引导小朋友学会观察和思考,并学会进行拓展评述,在课堂上渗透语言教育思维。对于幼儿这一特殊群体,在新课程的改革中,课堂教学的原则是“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就有别于传统模式。幼儿学生是自主的去学习,语言知识是建立在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是通过对学习资源进行探究、综合、抽象的结果,这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语言思维是很有效的。

在新课程下对幼儿的语言教学缺乏有效的方法。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言语刺激来观察幼儿对语意的理解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听指令做动作,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出“我请小朋友扮做小兔”的指令,幼儿随指令作出相应的反应:小兔子正要跳,小兔子正准备跳,小兔子没跳等等。又或者听指令做事情,教师针对幼儿的心理,发出一系列指令,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次完成操作程序。通过故事找图片、听故事排序、听故事讲故事等活动的开展来刺激幼儿对语言的敏感度。其次,是非言语刺激,幼儿每天都会受到实物、动作、行为、场景、图画、声音、符号标记等方面的刺激,启发幼儿用语言表述所感受到的事物,可以有效发展幼儿自己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观察讲述、听声音讲述、操作讲述等具体措施的实施,会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起到重大作用。在课程下教师还可以根据这些设计专门的活动,来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敏感度。

(三)重视幼儿语言教材,培养幼儿兴趣。

在新课程下对幼儿的教育离不开教材的引导,因此要结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等特点。选择幼儿好理解,能引起幼儿兴趣的内容来提高幼儿对学习语言的兴趣。还要顺应幼儿园教育领域的要求,可以通过对字词句段的理解来逐步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学习能力。

因此在新课程下的幼儿教材,语言应当描述生动,图片精美,各章、各节、各段的名称与内容选择应注重对于幼儿学生的趣味性与感召力。这样将对幼儿的语言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引起幼儿倾听的良好素材则是幼儿文学作品,如新课程下的幼儿教材,以感人的音乐和动人的故事为载体,使幼儿欣赏配乐故事,逐渐加强语言素养。

(四)以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推动语言教学。

幼儿学生从最简单、断断续续的说话到大胆的、连贯、流利的说话这一过程中,应该如何引导鼓励?我认为幼儿教师将起到关键作用。幼儿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幼儿熟悉的和幼儿感心趣的话题,作为主题素材,不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另一方面,对处于幼儿阶段的学生来说,其生理和心理变化都十分敏感和关键,一个能够于细微之处全心全意关心学生,同时有着丰富的人文素养的幼儿教师,将为学生打开这扇语言大门,播下兴趣的种子。所以对于还较为懵懂的幼儿来说,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影响着学生的语言素养。

三、总结讨论

新课程下如何开展幼儿园语言教学?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争论与思考中前行。培养设计科学的语言素养作为新课程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检验,用它来指导当前语言教学改革是可行的。但我们必须承认,幼儿语言教学的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系统工程,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坚持新课程改革的成果,坚持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理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新课程的幼儿语言教学一定可以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曾红台.香港幼儿教育见闻[J].教育导刊,1997.

[2]于风丽.选择适宜的幼儿文学作品,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J].学前课程研究,2008,(02). (编辑郑云东)

幼儿园语言课程 篇4

一、以文学作品为框架的幼儿语言教育课程的目标

1. 让幼儿在接触文学作品中发展对阅读的兴趣。

研究表明[1], 早在9个月大的时候, 婴儿就对书籍的内容感兴趣了。一岁大的婴儿非常喜欢听含有大量重复排列的句子的故事。2岁的幼儿经常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试着对画册上的物体进行标志, 有时还会出现假装“阅读”的现象。可见, 在幼儿能够理解字、词意义之前, 就已经开始学着“阅读”了。如果父母或者教师经常为幼儿阅读文学作品, 即使非常年幼的儿童也会意识到口头语言能够用插图和书面文字来表示[2], 这将有利于“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3]。因此, 让幼儿从小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 对加深其对文字、文学的浓厚兴趣尤为重要。同时, 文学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词语的理解力的同时, 也会将真善美等优秀的品质潜移默化地播入他们的心田。

2. 依托文学作品开展师幼对话, 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明确地提出了重视儿童语言运用的要求, 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以文学作品为框架构建的语言教育课程中, 教师与幼儿之间无拘无束的、自由自在的交谈将成为联系游戏活动和文学作品的关键, 通过两者之间的对话, 将示范、模仿 (指双方而言) 、纠正和解释等紧密结合在一起, 幼儿通过与教师的语言互动获得对世界的认识, 掌握有关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的概念[4]。正因为这个课程是基于文学作品的, 教师和幼儿会有更多可以相互讨论的共同话题。教师还可以有意识让幼儿口述自己听到的故事, 改编和讲述自己的故事, 这将极大地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在游戏活动中发挥幼儿对文学作品中的概念和语言的理解。

实施以文学作品为框架的语言教育课程, 需要教师从幼儿喜欢的书籍中摘出某些插图和语言来计划相关的游戏活动。当幼儿在活动中对喜爱的故事熟悉之后, 在自发性游戏和对话中会经常回想起故事内容以及其中的事件。对幼儿在自发性游戏中再现故事的研究已表明, 再现故事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理解能力[5]。因此, 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或在幼儿自发活动时, 要不时地采集幼儿的活动信息, 启发幼儿将当前活动与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联系起来进行比较, 从比较中幼儿将有更多机会创造游戏活动以体现他们对作品中概念和语言的理解。

二、以文学作品为基础的幼儿语言教育课程的实施步骤

设计这个课程的步骤有四个:选择文学作品;互动阅读;通过游戏活动探究作品;通过活动再现作品的思想和概念。

1. 选择文学作品。

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很多, 但并非每一个作品都适合于课程设计。既然是针对幼儿的语言教育, 那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是第一位的。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文学作品, 关键是其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情景相近, 因而在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时, 需要参照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书中的故事和插图必须反映幼儿的日常生活, 且故事的情节清晰、简单, 容易被幼儿理解。比如, 国外SFPCC (soldier’s field park children’s center) 的幼儿教师们选择Shirley Hughes (1994) 的《捉迷藏》进行语言教育课程设计[6]。故事讲述了两个孩子在家中或者在户外“躲猫猫”的情境, 线索十分清晰, 情节非常简单, 插图反映的情境也容易为幼儿模仿。这对我们的幼儿语言教育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启示。

2. 互动阅读。

在选定作品后, 可以先让幼儿分批小范围阅读。当他们熟悉了故事, 渐渐对故事产生了兴趣, 并愿意听了, 便可以在每天固定的时间里给所有的幼儿阅读。阅读是互动的, 教师可以坐在幼儿身边, 指定插图让幼儿传看。在阅读故事时, 教师可以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调整音调或配以动听的旋律等方法,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表现故事情节, 教师还可以带领孩子们唱歌、做游戏, 营造一种师幼亲密无间的氛围。讲完故事后,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忆故事中的一些情节, 对于年龄稍大点的幼儿可以试着让他们回忆故事中的一部分字词及短语, 还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插图。

3. 通过游戏活动探究作品。

以文学作品为框架设计的课程存在多种水平:通过多次阅读把书面文字转变为口头语言;通过游戏活动模仿书中的插图内容或情节;通过设计其他活动 (如手工、绘画) 表现书中某些概念的衍生意义。文学作品的作者是将真实生活转化为更高级的艺术形式, 而课程设计则要促使幼儿主动地将自己喜爱的故事内容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活动, 并在活动中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结合起来, 比如用言语表达自己经验的能力, 把这些经验表现在游戏中的能力, 以及回忆故事的能力, 等等。例如, 若以《捉迷藏》为框架来设计游戏活动, 可以在进行互动阅读后, 通过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一些有关故事的图片等方式, 创设与故事情节有关的教室环境;在游戏开始前, 教师可与幼儿交流故事及插图的内容, 使幼儿头脑中呈现出有关作品的生动的形象, 头脑中有了故事中生动的形象, 幼儿的模仿和创造便会随之而来;游戏进行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适时地与孩子们谈论作品中的某些情节, 将作品中抽象的词汇或短语与真正的物体或者活动对应起来, 这有助于加强幼儿对作品中某些概念 (比如“藏”) 的理解。在日常交流中, 教师也可以提及与作品有关的某个概念, 并加上生动具体的描述, 这样会加深幼儿对词汇的理解, 也有助于幼儿的词汇积累。由此, 在以《捉迷藏》为框架设计的课程中, 故事情节、游戏活动、口头语言以及书面语言都被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4. 通过活动再现书中的思想和概念。

以文学作品为框架的幼儿语言课程是探究性的课程, 需要教师设计一系列活动引导幼儿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关键的概念, 并在日常的生活对话中能够正确地运用。比如针对“藏”这个词, 教师可以利用道具演示小动物藏在沙堆里或者藏在一堆树叶中;利用毛毯和大硬纸板盒子, 在教室中创设一个个小小的空间, 为幼儿捉迷藏创造适宜的环境;还可以把一张或者几张照片藏在纸堆里或者压在玩具里, 让孩子们去寻找、发现。另外, 教师还可以安排幼儿观察一些小动物, 比如小乌龟, 启发幼儿用语言描述“小乌龟把头‘藏’进了龟壳里。”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活动让幼儿自由发挥他们对“藏”这个词的理解。例如, 有的孩子在做剪贴画时, 把太阳“藏”在了云层的后面;有的孩子在画画时, 决定把某些图案用颜色“藏”起来。通过这些游戏和活动, 孩子们对“藏”这个词就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三、以文学作品为框架构建语言教育课程的意义

以幼儿文学作品为框架构建的语言教育课程, 首先从最简单的阅读故事开始, 接着在游戏中与孩子们共同对话和交流, 最终产生孩子们感兴趣的自发活动。这样的课程使得幼儿在活动中有大量运用口头语言及与他人互动的机会, 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还有利于促进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另外, 在这样的课程中, 幼儿园通过把孩子们喜欢的书籍介绍给家长, 还可以使家长与孩子有机会就书籍进行交流, 或让家长仔细阅读, 并记录下自己对所读书籍的看法。而家长的这些看法对幼儿园课程计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实施这样的课程, 还可以让家庭参与书籍的选择, 或者通过父母在家中阅读书籍, 将幼儿喜欢的书籍和游戏变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这样, 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也就建立了起来。这种计划课程的方法对幼儿教师来说同样具有意义。因为通过这种方法来建构课程, 教师的教学不再仅仅依赖有限的教学材料, 而是通过聆听孩子们关于故事的叙述, 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去设计幼儿活动, 并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 主动调整活动的要求和目标。当然, 对教师来说, 最大的收获就是使幼儿爱书和爱书中的故事。

参考文献

[1]Rowe, D.W.The literate potentials of book-related dramatic play[J].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1998, 33 (1) :10-35.

[2]Dickinson, D.K, &Smith, M.W.Long-term effects of preschool teachers’book reading on low-income children’s vocabulary and story comprehension[J].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1994, 29:104-122.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138-154.

[4]朱莉娅·贝里曼等.发展心理学与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122-123.

[5]Silvern, S., Taylor, A., Williamson, P., Surbeck, E., &Kelley, P.Young chil-dren’s story recall as a product of play[J].Merrill-Palmer Quarterly, 1986, 32:73-86.

浅谈幼儿园课程语言领域教学的研究 篇5

关键词: 正文:

一、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一)、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并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来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知能力,而认知范围的扩大,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应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为幼儿创设条件和生活内容,让幼儿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语言。如:海南的椰子树,引导幼儿说一说椰子树的干、叶子的形状、果的味道,让幼儿亲身感受到椰子树的结构和用途,丰富其生活内容,开阔幼儿的视野。

(二)为幼儿创设多看、多听、多说、多练的语言环境。

1、只有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才能使幼儿获得丰富的词汇,获得练习的机会,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为幼儿多创造条件。如:为幼儿讲述《还有谁要上车》的故事时,出示公交车图片,讲一讲幼儿坐公交车的经验,请幼儿观察图片,发现了什么说一说,教师在讲述故事之前提出问题:故事里小动物们是上公交车时都说了什么。最后发生了什么事。

2、培养幼儿有意地倾听,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幼儿要学会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懂、听得准确,然后才能正确的模仿——说。我们应积极的为幼儿创设听的环境,如:听故事、儿歌录音、听别人讲故事、多种声音、乐器的声音、动物的叫声......让幼儿听后模仿、想象,并说一说这些声音像在说什么。这样能够发展幼儿的听觉器官,加强对语言声音的结分析。

3、培养幼儿说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切时机,与幼儿进行交谈。使他们无拘无束,有话愿意讲出来如:在户外散步时,引导幼儿交流所见的东西,及时丰富幼儿词汇;在进餐时,请幼儿报出餐具名称和菜名;在盥洗时,教幼儿掌握盥洗用具的名称和盥洗动作,等等。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做到:让幼儿想说——用鼓励地方式,互相激励的方法让幼儿产生说的欲望;让幼儿敢说——即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说的机会,来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让幼儿会说——也就是把要是的话讲清楚、讲完整、讲得生动、形象些。怎样能做到这些呢?如:请幼儿在观察一个苹果,让幼儿说一说,“这是一个红红的苹果”、“这是一个有大有红有甜的苹果,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的语言表达的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幼儿能正确发音、吐字清楚、有丰富的词汇并能正确的运用。这些内容都将在语言实践学习中获得、掌握,这就要求幼儿多多练习,逐渐地掌握。我们应为幼儿提供多练地机会,创造多练地环境。如果幼儿的发音不准,教师和家长应及时地纠正,这样幼儿才能进步地快、说的好。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靠模仿,如“老师我要玩积木、雪花与积木”,教师就要给予纠正说:“老师,我要玩雪花片积木”,并让孩子多说几遍,渐渐地,幼儿就会说了。凡是幼儿用词不当,我们就马上给予纠正,且不厌其烦地让幼儿多练习。

(三)通过各种真实有效途径的渗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纲要》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会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如:在讲故事《小猪的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教师引导幼儿用绘画把对妈妈的思念描述出来,画好后,根据幼儿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创编故事情节,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力。让幼儿学得主动、活泼,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为幼儿创设与人交往的机会,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鼓励幼儿多进行自由交谈经常开展谈话活动能较好的促进幼儿语言交往的发展。谈话是幼儿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一种语言活动。自由交谈令幼儿无拘无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而且不受空间、时间、人物的限制,所以幼儿特别适合这种谈话方法。如:昨天帮妈妈做了什么事情了?今天和小朋友们玩的高兴吗?你们玩的什么?等等。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最主要的是具有礼貌的语言。从小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语言,具有良好的语言习惯,会使幼儿获益终身。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教育幼儿尊敬长辈、成人。对待长辈应主动、热情的打招呼、称呼人。如:见到年老的叫“爷爷”“奶奶”,见到年轻的叫“叔叔”“阿姨’等等;分别时应说再见。让幼儿知道在别人谈话时,不应打断、插嘴;别人和自己讲话时,要专心的听,不离开,不嫌烦。讲话的声音不要太大,但要让大家都能听见;语速要适中;语言要准确,吐字要清楚;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不要东张西望,漫不经心,不骂人。

二、幼儿语言发展的局限性。

(一)将语言教育渗透到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1、在这里,我们需要弄清几个概念:说话、言语、语言。说话指通过震动声带发出一定音节的声音就叫说话,只要不是天生聋哑,就可感到这种状况;言语,就是将一个个音节串连起来,变成能够表达一定意义的句子;而语言,则是包含着声音、词汇、语法有机结合。它是一种完善表达某种思想状态的一种高级语言形式,它是言语的升华和发展。作为幼儿教育,我们不仅要让他们学会衣、食、住、行,让他们学会背诗绘画,更重要的就是要叫他们运用语言,发现语言,提炼语言;因此,我们应把语言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1).数学教学活动中没有丰富的语言描述,但它却要求幼儿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精确的表达能力,教师可将儿歌、游戏贯穿其中,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掌握相关的数的概念,如:认识数字1——10,让幼儿来具体描述各个数字并可根据幼儿的描述进行模仿。

(2).美术活动中的语言教育不仅能丰富幼儿的词汇,还能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幼儿在画画时,可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出自己作品的内容,幼儿在开始的描述中词汇还很单一,但经过多次的练习后,会发现幼儿语言描述能力超乎想像;在手工课中,有的幼儿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弱,教师一个人教不能顾及到每一位幼儿,课程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半数幼儿体验不到其中的乐趣,逐渐对其失去兴趣,如果采取先将学会的幼儿分配到各个小组中,让他们去教幼儿,幼儿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合作来完成作品,这样不仅增强了幼儿对手工课的兴趣,还能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

(3).在科学教学活动中,语言发展的空间也很大,让幼儿将自己的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并提出疑问,评价他人的探索结果,可采取描述和讨论两种方法(如:在种子的成长过程中,让幼儿将每日观察的现象过程描述出来,再将自己在探索中发现的疑问同大家一起讨论,寻找答案),但幼儿在描述时常会用词不当,教师应注意纠正并随机丰富幼儿的词汇。

2、多为幼儿提供语言发展的机会(1)晨检后,教师会组织幼儿安静的吃早餐,不得随意走动、喧哗,而幼儿总是想把自己看到的、做到的尽快告诉老师和自己的同伴。根据这一特点,可将这段时间改为谈话活动,让幼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向大家一起来分享,这对幼儿学会任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大有帮助。

(2)游戏活动中,一贯都是教师提出指令要求,幼儿根据要求进行活动,活动过程千篇一律、死板硬套,如果将游戏规则告诉幼儿,而让幼儿自己来组织活动开展,并进行人员分配,然后让幼儿分组进行经验交流,并进行师范,最后在让幼儿进行活动,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不仅增加了游戏的灵活性,还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3.经常进行故事、儿歌比赛或心情描述等活动,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地声音洪亮地发言,对于那些不善于集体场合与人交谈的幼儿而言,是一种练习语言技能的好机会。

(二)、采用多种方法,加强幼儿语言训练,刺激幼儿语言行为。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要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加强语言训练。

1、丰富词汇

词是语言的基础,幼儿掌握多少词,理解词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着语言表达质量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幼儿期是掌握词汇最迅速的时期,但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掌握知识有限,理解力不强。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我们应借助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具,帮助幼儿理解词义。如:实物、图片、动作、表情等。

2、发展口语

发展幼儿口语有多种途径,如;复述故事、看图说话、欣赏文学作品等。这些都能帮助幼儿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平时就要求幼儿对老师讲的故事进行复述,多选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供幼儿欣赏,随时随地让练习口语表达。如:教室墙上的装饰画就可以让幼儿自由的讲一讲:你喜欢这副画吗?为什么?你能编出一段故事吗?街上的广告画也可以让幼儿说一说:你觉得画的是什么?它是做什么广告的?总之,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教育契机存在,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并充分利用,就会使孩子受益终身。

3、注重条理

语言必须具有条理性,否则就不能准确表达出你的意图。要教会幼儿正确的使用语言,有条理的说话。如:在看图讲述《送奶奶回家》中,让幼儿先观察他们在干什么,后来又怎样了,最后又怎样了,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条理讲述故事。使幼儿不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语言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4、早期阅读

教师在指导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自己按顺序翻阅,学习仔细观察画面细节,理解故事人物、情节,并逐渐将听到的语句、词与书上的印刷符号对上号。教师还应经常鼓励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作品,并学会评价别人的讲述。在此过程中,幼儿养成了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并锻炼了初步的阅读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早期阅读在幼儿语言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价值。

(三)利用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

陈鹤琴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是两方面共同合作,主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所以我们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调查了解发现,现在家长与孩子沟通很少,虽然有的家长了带孩子出去玩,但却不知道怎样引导孩子说话,也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就会说话,不着急。”还有的家长把教育的任务推给了老师,来个撒手不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启发家长重视早期语言教育,指导家长培养孩子的语言方法。如在家园联系栏张贴《如何创设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做好孩子的语言玩伴》、《小儿说话掌握的五种技能》、《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等相关文章,让家长进一步了解语言教育方面的知识。利用早晚接送、家访、电话咨询等方式解答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育,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责任,而是家园共育的目标,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渗透于孩子生活的每时每刻,因此需要我们家园紧密合作,共同培育,只有这样,孩子的语言发展才会更为迅速。

结果:

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下去,我们仍将继续探索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把握幼儿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持之以恒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并应该充分地去开发幼儿所具有的天赋,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智力。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在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以上几点都可以称为 “环境”,这种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是我们幼儿教师能够提供的。我们在发展幼儿语言过程中要把握每个幼儿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幼儿的整体素质也将全面提高,为造就将来的祖国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袁爱玲《学前全语言创造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3、专业幼儿资讯《父母必读》。

4、中华家庭教育网

幼儿园语言课程 篇6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整合课程;实施策略

教育部文件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一种涉及科学、艺术、健康、语言、社会五大领域的综合性教育。幼儿语言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基石,孩子只有掌握了语言的运用方法,才能进一步学习其他几个领域的知识,而其他领域知识学习中的语言表达和沟通也是幼儿锻炼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幼儿语言教师引导幼儿学习语言时,必须整合不同领域的课程,带领幼儿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理解、消化其他领域的知识,进而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语言整合课程的教学目标

幼儿语言整合课程强调在课程中全面整合各种学科知识,将语言教学同幼儿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整合的方式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实现培养“整体的人”的目标。其次,幼儿语言整合课程注重鼓励幼儿参与语言课堂教学,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生活体验来设计语言教学情境,整合多种与幼儿语言教学相关的知识,让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最后,在整合状态下再进行幼儿语言教学,还强调在语言教学课堂中引入其他领域知识名词的培养,如拉丁舞、音樂、笛子、钢琴等,让幼儿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对其他知识形成一定的印象,进而提高对其他知识学习的融入度。

二、整合课程状态下的幼儿语言教育实施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幼儿语言教育整合观

幼儿语言整合课程教育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语言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广泛借鉴其他教师在幼儿语言整合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出合理的语言教学整合观。幼儿语言学习若仅仅依赖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社区共同为儿童学习语言营造良好的氛围。例如,幼儿语言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发音时,可以要求学生的家长在家里及时纠正幼儿错误的发音方式,还可以鼓励社区创设适合幼儿学习语言的环境,如开展语言学习交流会、语言学习讲座等。在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共同努力下,幼儿语言整合教学能够有效地结合多种教育资源,提高幼儿学习语言的效率。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利于语言教师树立起科学的幼儿语言教育整合观,革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对语言教育和其他教育领域进行有机整合

幼儿语言学习不单单涉及语言领域,倘若教师局限于语言领域进行授课,往往会导致课程内容生涩、难懂,极其不利于幼儿理解、吸收语言知识。幼儿语言教师应突破课程范围界限,在语言教学中渗透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到其他领域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比如,幼儿语言教师在语言教学时可以穿插教学中的一些数学问题。教师可以让幼儿互相抽查彼此对数字的认知程度,这样多领域教学的有机整合一方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加深了他们对数字的认识,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

(三)构建幼儿语言教育整合活动体系

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他们在学习语言时往往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严重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幼儿语言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一些课堂活动,在活动中穿插科学、艺术、社会、健康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并且鼓励家庭、社区参与到课程活动教学中来,共同构建幼儿语言教育整合课程体系。例如,语言教师在设计语言交流活动时,可以组织开展一些亲子交流活动,鼓励家长带领孩子一起讨论不同领域中新颖的话题。幼儿语言整合教学活动体系将语言教育有机整合到教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活动中提升孩子们的语言能力,有利于幼儿语言的整体发展。

总之,作为新课程要求下的一种新事物,整合课程状态下的幼儿语言教育问题正逐渐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幼儿语言教师意识到整合教育模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这一新生的教学模式将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幼儿教师需要围绕语言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语言教学经验,总结、完善幼儿语言整合教学方法,从而切实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王梦语,李斌.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新取向:一种整合的教育目标观[J].安徽现代教育,2004(41):30-31.

幼儿园语言课程 篇7

一、开展多种形式语言教学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过程中, 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教学, 提升幼儿语言能力。具体语言教学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利用短小的童话故事, 开展语言教学。比如《小猫钓鱼》等故事颇受幼儿喜爱, 老师在讲述之后, 可以进行启发式提问, 为什么猫姐姐可以钓到鱼, 而猫弟弟没有钓到鱼呢?鼓励幼儿进行思考并回答, 幼儿们交流后, 懂得猫姐姐因为不贪玩, 并专心致志才有收获, 而猫弟弟自己贪玩耽误了大事。老师进行适当总结:专心钓鱼才可以钓到鱼, 无论做什么事都得一心一意。因此, 老师可以通过故事, 进行适当发问, 引导幼儿们自己思考分析, 一步一步理解, 在自我认知的水平上理解“一心一意”、“贪玩”等词语。也许幼儿们在刚开始的理解中并不能一下子明白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老师也不要把故事的道理直接告诉他们, 通过由浅入深的教学让孩子逐渐理解, 符合幼儿认知能力, 这样才能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二是利用绘画帮助幼儿发散思维, 提升语言能力。比如:《乌鸦喝水》中, 出示乌鸦围着半瓶水的绘画, 引导幼儿们展开联想, “小乌鸦怎么样才能喝到水呢?”并鼓励幼儿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这样在激发幼儿想象力的同时, 也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三是朗读诗歌, 提升幼儿语言能力。诗歌简洁又充满情感, 对幼儿的欣赏、用词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通过朗读诗歌, 幼儿们的心灵和情感变得丰富细腻, 无形中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注重细节巩固语言能力

老师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来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还应利用课余的细节, 巩固幼儿的语言能力。具体措施有:一是早晨的自主阅读。早晨是幼儿精神状态最好的时间段, 阅读效率高。教师要帮助幼儿养成晨读的良好习惯, 通过晨间老师带动幼儿朗读, 能有效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餐前进行语言游戏。教师可以在餐前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 比如:词语接龙, 能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日常词语, 实现幼儿之间的模仿学习, 不断在游戏中丰富词汇量。三是餐后阅读。幼儿们用餐时间有长有短, 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差, 为用餐快的幼儿提供各种儿童读物, 不仅帮助他们养成随时“以书为友”的好习惯, 还有助于语言能力的提升;四是午睡前的故事欣赏。睡前听故事是很多幼儿的习惯, 老师可以在午睡前给幼儿们朗读温馨的故事, 帮助幼儿入眠;五是进行随机的个别聊天。在课余时分或在户外活动的时候, 幼儿的心情是最放松的, 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 随机和个别幼儿进行聊天, 聊天内容可以是幼儿关心的事情或人, 比如“今天是爸爸还是妈妈送你上学的啊”等, 有利于帮助幼儿提升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三、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

一是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 培养幼儿良好的读书习惯。将班级的图书编号, 形成图书角, 搭建幼儿阅读的平台。每天让幼儿分享故事, 分享从爸爸妈妈那里听到的故事, 讲给大家听。此外, 鼓励幼儿将家中的图书带到学校, 这样自己熟悉的内容可以在幼儿园小朋友之间互相讲述, 便于幼儿间的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 通过这样的日积月累, 帮助幼儿丰富词汇, 并锻炼表达能力, 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二是坚持进行“一画一议”游戏。有一次在阅读《美丽的蝴蝶结》绘画中, 我说到“老师也好想有一个美丽的蝴蝶结啊”, 小朋友们积极踊跃地帮我想办法。我又说“要是小朋友中谁能送一个蝴蝶结给老师, 那老师就是全世界最最幸福的老师了”。小朋友纷纷答应。第二天, 当我走进教室, 看到小朋友送我的各种各样美丽的蝴蝶结时, 我惊呆了。然后我让小朋友在展示所做的蝴蝶结, 并讲述制作过程及想法。小朋友们热情高涨, 师生互动效果很好。因此, 加强师生互动, 让幼儿从情感深处出发, 才能激发他们完美、精彩的语言表述。

四、鼓励幼儿同伴间语言交流

幼儿之间的交往, 也是提升他们语言能力的途径之一。身心愉悦的交往, 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具体措施有:一是尊重幼儿。幼儿的意愿需由他自我表达出来。而生活中, 幼儿身边有许多“关爱”的人, 他们在孩子还没有表达出需求时, 就已经主动把需求送上, 以至于孩子在表达时, 只要点头或摇头即可, 这样的关心不尊重幼儿, 无法帮助幼儿提升语言能力;二是鼓励幼儿分享。分享是幼儿抒发内心感受的行为, 也是其语言表达得到锻炼的机会, 有助于幼儿健康的性格培养。在分享过程中, 幼儿会积极用语言进行交流, 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从而使语言能力得以巩固和提升;三是激发幼儿之间的合作。在合作中, 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 幼儿们会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无形中提升了语言能力;四是尽量让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在遇到问题时, 幼儿会有依赖爸妈的想法, 而这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如果家长直接为孩子解决了问题, 不但让孩子失去与人合作的机会, 而且也让孩子失去表达、交流、讨论等有助于语言能力提升的机会。

结束语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 老师和家长切勿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而是在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基础上, 顺应幼儿语言发展, 耐心、细心地为幼儿营造宽松、良好的语言环境。开展丰富的语言教学活动, 抓住细节, 进行良性的师生互动, 鼓励幼儿相互合作交流, 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提升语言能力, 为将来的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毕月花, 马玉霞, 汪念念.幼儿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1) .

[2]李令.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问题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3.

幼儿园语言课程 篇8

一、在语言教学的目标确立上, 要求教师要把握两种水平, 遵循一个原则

一是要把握好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规程中规定发展幼儿语言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发音清楚、正确, 学习说普通话, 丰富词汇,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这个目标是国家对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宏观要求, 能够理解, 但不宜具体操作, 因而需要教师根据语言本身的特点和幼儿语言的发展规律,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转化成若干可操作的微观发展目标。

二是要把握好本班幼儿的现有语言发展水平。由于幼儿的遗传素质、家长的文化层次、教师的教学水平、地区文化氛围、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对外开放的程度等各种因素的不同, 必然存在着幼儿语言发展水平的迥异。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掌握现有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对他们的词汇掌握量、语言表达是否主动、准确、流畅、富有逻辑性, 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感受程度等做一个“档案”记载, 并揭示出这种现状的原因, 以便为下一步教育单元目标或教育行为目标的调整、确立找到依据。

教师在把握上面两种水平的基础上, 确立下一步语言教学活动的目标时, 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即目标的确立要略高于幼儿现有语言发展水平, 使幼儿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完成这个目标, 并具有战胜“困难”后的成功感, 这样便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活动的愿望, 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如果目标过高, 幼儿经过一定努力也难完成, 幼儿便会丧失信心, 如果目标过低, 不需经过多大努力, 幼儿就能完成目标, 也会降低幼儿的兴趣, 更会使幼儿有一种“飘飘然”感。

二、在语言教学活动的组织上, 要求教师要把握一个“适应”, 铭记两个“重点”, 体现一个“落实”

“把握一个适应”是指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的形式要相适应。当然, 要做到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的形式相适应, 前提必须是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目标相适应, 因为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是为达到目标服务的。在语言教育活动中, 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的形式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同的活动内容可以选择相同的活动方式, 同一活动内容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 但活动形式的确定是否适当, 对活动的教育效果却有直接影响。

“铭记两个重点内容”是指教师在语言活动的组织上要有活动的“重点”内容, 有“重点”地指导幼儿。

“有活动的重点内容”是指在语言活动的组织中, 活动的内容必须有所侧重, 以发展语言为主的“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就要具体落实到是让幼儿学会某些新的句式, 如“有…还有…”“一…就…”“因为…所以…”等, 还应要求幼儿能用完整的句子, 比较连贯地讲述图片, 或讲述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情等, 切忌“笼统”和面面俱到。

“体现一个落实”是指语言活动的最终落脚点要落实到幼儿语言素质的提高上。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质应是注重每一个幼儿, 注重每一个幼儿的每一个方面, 使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总之, 从语言教学的学科特点上讲, 语言属于一门表现学科, 同时又是一门工具学科。因此, 教师不仅要把幼儿的语言教育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还要加强规范的、系统的语言训练,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落实到幼儿语言素质的提高上。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蒋盈.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的课堂观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1.

幼儿园语言课程 篇9

什么是发展幼儿语言的环境?浅而析之, 所谓的幼儿语言环境就是能够让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中逐渐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环境。幼儿的表达能力与成人大不相同, 很多孩子往往会反着来讲话。曾经听刚上小班的侄女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吃的不下了。”其实她要表达的是:“我吃不下了。”这说明她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存在一定问题, 所以, 不论家长还是教师都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因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 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永远是各类人才所必备的。因此, 关注幼儿期语言发展就显得尤其重要。

首先, 班级人数太多, 不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然而现在很多幼儿园班级人数编制大大超出了这个规定, 老师课上当然不可能兼顾到所有的学生。虽然很多孩子都举手回答问题, 但一堂课毕竟只有几个学生有机会个别回答问题。对一些不善语言表达的学生来说机会就少了。

其次, 在很多幼儿园中, 环境创设比较单一。特别是语言环境的创设, 很多孩子都没有实际的发挥空间。在这样一个局限的环境里, 很大一部分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语言发展就受到抑制。

三、如何创设语言环境

(一) 创设多元化的语言环境。

首先是材料多样化。在语言活动区, 教师可摆放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的材料。例如:有故事内容的图书、有情境的图片等, 让幼儿在翻阅、观察的时候自己发现图画中一些表面的事情, 并鼓励他说出来, 把自己的发现自豪地告诉同伴, 从而使语言活动朝着深层次发展。

其次是材料投放形式多样化。教师可根据室内环境适当地在语言区用上一些辅助的材料, 例如用小屏风、小栅栏等将区角环境进行开放式分割, 让区角之间互不干扰又不影响幼儿的学习与交流。

最后是投放材料内容灵活化。在进行语言活动《说说吉祥话》时, 教师可在语言区投放新年里的一些有关实物, 如鞭炮、门联等;在语言游戏《什么动物吃什么》时, 教师可在活动区投放小鸭子、小青蛙、小老鼠等幼儿熟悉的动物供幼儿介绍讲述。语言区环境与教学活动同步不仅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而且对扩大经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二) 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

受生活经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限制, 幼儿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正确, 对待孩子用词不当的现象老师应给予理解并加以正确引导, 保护幼儿运用语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孩子想上厕所会说“小便老师”。其实他的意思是请求老师批准自己去小便, 却语言表达错了。我们要相信孩子会在交往的过程中说得越来越准确, 越来越完整。对语言发展较慢的孩子, 教师要耐心等。例如:有时孩子要告诉你什么事情, 却不知如何开口, 这时老师应设法引导幼儿:“你好像有什么心事, 能告诉老师?让我们一起解决吧!”教师可以蹲下来, 对孩子微笑, 摸摸孩子的头, 给他充分的信心, 等待孩子开口说话。

(三)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对幼儿进行语言训练。

1.抓住幼儿生活中的各种表达机会。

教师应把语言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包括来园、离园、早操、喝水、教育活动等环节, 在这些活动中, 幼儿自觉不自觉地与教师、同伴、家长进行着语言接触, 就利用这些环节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师不能只注重每日的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的集体语言教育活动, 而应特别关注一日生活中的语言教育。如早上晨间谈话, 因为这段时间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时候, 也是幼儿在家里或家庭以外有很多见闻最想交流的时候。幼儿根据谈话的主题进行对话或自由交谈, 这对发展幼儿的语言智力、表现力有积极的作用。

2.利用同伴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

事实表明, 幼儿在交往中能通过相互作用主动地创造、调整自己的语言, 从而获得主动发展。如, 两个幼儿为一个布娃娃的所属发生了矛盾, 一方想从对方手中要回曾归属于自己的布娃娃, 另一方则千方百计地要保住布娃娃不被拿走。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这两个孩子使用了多种策略, 其中有说明原因、提出条件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主动的方式使幼儿成为具有交往能力的人。

3.提供师生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

教师应利用师生之间的交往, 有意地提供示范, 让幼儿观察、学习、模仿, 感受运用语言的基本规则和积极作用, 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不断调整幼儿的语言表达方式, 并在交往中积累表达的经验, 培养口语表达的良好习惯。

(四) 了解幼儿个体差异, 使每个孩子都有所提高。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的, 教师应尊重每个幼儿的特点和心理需要, 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方式、场合, 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 鼓励他们的每一次表达, 使其感到与人交流的乐趣。当幼儿词不达意、语句不尽完整时, 教师不要急于或刻意加以纠正, 而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这是使幼儿走向正确表达的前提。

(五)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对孩子的长期观察和接触中, 我们发现有些孩子特别胆小, 不敢在众人前面唱歌、讲故事, 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与同龄孩子游戏被其他小朋友左右, 就连对老师的提问, 明明知道也不回答, 这都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幼儿具有消极心理、被动心理, 会严重阻碍幼儿语言的发展, 在学习中容易退缩, 语言的表达能力也不可能得到锻炼, 所以教师要从幼儿时期就把自信的种子插入孩子的心里, 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使之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给孩子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等, 以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总之, 幼儿的语言发展是与幼儿的生活环境联系在一起的。不论是物质的语言环境还是精神的语言环境, 一切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活动, 一切发展幼儿语言的活动, 教师都应充分重视, 随时抓住教育契机, 丰富幼儿生活, 丰富幼儿语言, 利用一切机会促进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活动, 达到最优发展幼儿语言目的。

摘要: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 人们在劳动、学习、工作中都离不开语言, 3至6岁幼儿, 求知欲旺盛, 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 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时期, 也是掌握语言、学会语言的迅猛阶段。而语言, 对幼儿来说, 不仅是学习的对象, 更是幼儿交往、认识事物、保存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所以, 我们在幼儿教育中, 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应创造更好的环境来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能力。

幼儿园语言课程 篇10

一、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给孩子营造开放式的氛围

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天性是想象力丰富、个性丰富, 因此,幼儿园教师在给幼儿园的孩子教学时,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给孩子提供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孩子在学习中的自主性,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进行思考,例如,在给学生讲一些字时,可以与一些图片相结合,让学生在图片中发现汉字的来历,或是说出汉字表达的意思。

二、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孩子的兴趣

不论学习哪门课程,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的语言教学内容非常容易理解,贴近孩子的生活,因此,在教学中让孩子保持兴趣,乐于学习非常重要。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孩子进行充分的思考,充分的体验,例如,通过一幅图片,可以让学生自己讲图片中的故事,根据图片的故事画出自己想象的图片或是将图片中的内容演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充分体验图中的故事,在讲和演的过程中也练习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种多变的教学方式,还可以让孩子对语言学习保持兴趣和乐趣,充分体验图片或是教材中的情感,有利于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孩子开展实践活动

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表现场合是具体的实践活动,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够充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给孩子上课时要给学生开展足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到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讨论的时候可以进行充分的语言表达。例如,在给学生讲关于树木颜色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孩子自己去花园等观察秋天树叶颜色的变化和掉落等,在上课的时候让孩子把自己观察到的讲给其他孩子听,这样既让孩子学到了关于树叶变化的知识,还在自己讲解的过程中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四、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让孩子进行大胆的想象

幼儿园的孩子想象力丰富,能够给出很多有趣的想法。例如, 教师在给孩子讲述图片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就图片中事情的进展和想要说明的问题等进行自己的想象,然后表达出来。图片和故事的特点是可以有足够多的想象空间,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孩子的想象力是孩子的智慧,教师要充分保护孩子的想象力,这对孩子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帮助。

五、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孩子提供不同类型的图书

除了在幼儿园接触的教材外,教师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不同类型的图书,例如,教师可以给幼儿园的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年龄的书,提供一些儿歌和古诗等节奏感强的书或是符合这个时期孩子个性的书和孩子喜欢的书等。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识,孩子在表达过程中也能够有一定的语言积累。

幼儿园的孩子跟其他阶段的学生有不一样的地方,教师在给幼儿园的孩子进行语言教学时,可以根据幼儿园孩子的特点制定出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例如,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性、让孩子自己体验、给孩子足够的想象等,这些都可以充分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摘要:幼儿园时期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还有一些混乱,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加强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提升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上一篇:营销新形式下一篇: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