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外一体化

2024-05-01

室内外一体化(精选十篇)

室内外一体化 篇1

一、室内设计的内容分析

室内设计作为一种空间环境设计, 设计活动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可以说是人主导又能直接影响人生活的设计工作。室内设计包括空间组织、界面处理、室内物理环境设计、陈设设计等, 室内设计与艺术元素密切结合, 且艺术元素贯穿到室内设计的全过程。

室内设计中的空间组织是指基于建筑设计, 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的完善、调整与改进设计。空间组织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环节, 组织过程中通过设计着重对内部的形状与空间大小来进行调整, 如大尺寸的再分割, 小空间进行空间布局组合, 这种空间的优化组合, 能够实现室内空间间的衔接、协调、统一、过渡等, 进而有助于室内环境的多功能设计与优化, 更重要的是能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室内空间的界面处理是基于室内空间组织进行的室内界面优化设计, 该设计环节主要是对室内的地面、墙面、天花板等界面进行设计, 室内界面设计中会处理一些界面形状、界面色彩、界面材质等, 甚至有界面的构造再处理。室内物理环境的设计则是对室内的通风、取暖、光照、温湿度、噪音等方面进行设置与处理, 室内物理环境的设计将会改变室内的体感气候, 优化设计后将会为现代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室内陈设设计主要对室内中的家具布局、室内装饰、室内绿化等进行设计, 室内陈设设计中艺术要素较多, 还要将各种艺术要素进行整合、优化, 以形成全面的系统的设计风格, 陈设设计主要目的是将室内环境与艺术元素相结合, 构建艺术化、个性化的设计氛围, 增加室内设计的情调。

室内设计工作中的陈设设计、空间组织、物理环境设计等要对室内环境进行艺术因素补充, 增加室内实用性, 这便需要室内设计要坚持艺术原则与使用原则。此外, 客户主体需求也是室内设计重要的参照因素。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需要着重将住户的精神需求、心理需求及行为需求等活性需求考虑其中, 还要就住户的文化背景、社会地位、住宅功用等进行综合参考, 保证室内设计的个性化。

二、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关系探讨

就设计环节的先后顺序可以看出,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后续, 而建筑设计是室内设计的前提条件, 室内设计是基于建筑设计的创意体现。就住宅设计目的可以看出, 室内设计主要就住宅的内部环境进行调整与改进, 而建筑设计则是基于建筑性能与周边环境进行综合化设计。就空间设计实体而言, 室内设计主要是基于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物理等进行进一步优化组合, 且建筑设计对室内设计有一定的决定作用。由此可见, 良好的建筑工程是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一体化优化组合, 其中实现了建筑自然要素与人为需求的有效结合, 并在结合设计中完美地融合了建筑的自然气息与艺术元素。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续与优化创造。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常将客户需求、艺术创造及建筑材质与结构进行综合考虑, 室内设计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对建筑内部功能、结构、形式等方面的进一步设计。而同样的, 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不仅要考虑选取建筑材料、结构, 还要考虑客户的需求, 基于客户的结构与功能需求进行建筑设计。由此可见,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是相互融合、互为前提的。在进行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时均要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与建筑精神功能, 两方面的设计也要在建筑或住宅韵律设计时推进各种要素的相互协调作用, 如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两环节均要进行空间处理、建筑质地及建筑内外部装饰, 且在这些方面中两环节的设计是不可分割的, 它们在设计中融为一体。

三、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一体化探讨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一体化融合需要两者的相互融合, 并在融合中体现一定的侧重点, 这便需要室内设计要融入到建筑设计中, 并以建筑设计为基础, 进行创意优化, 升级建筑设计的使用功能。

1. 将室内设计贯穿到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中

室内设计室一般比建筑设计师具有更加细化的专业体系, 其中涉及到室内空间、室内色彩、室内照明、室内陈设、室内背景等, 而建筑设计师多侧重建筑结构、材质、性能等方面。室内设计以建筑设计为基础, 要提高室内设计的质量与艺术感染力, 需要将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进行一体化。

实现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一体化应该在建筑设计初期将室内设计融入到建筑设计中, 尤其要将室内设计融入到建筑设计方案的深化阶段, 这样为建筑设计提供目的与理念参考, 实现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整体配合, 为室内设计奠定基础。建筑设计实施阶段要参考室内设计理念选取材料, 并做好建筑外形的处理, 此外, 在建筑设计方案建设阶段, 还要参照建设成果进行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理念进行优化调整。

2. 基于建筑设计进行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师应该充分了解建筑设计中的相关细节, 并保证室内设计基于建筑设计进行。需要注意的是, 在进行室内设计时, 为应业主要求进行室内空间结构调整, 就需要室内设计师充分运用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 对建筑结构进行科学合理化的改造, 且改造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加固技术, 以有效减少建筑改造中的安全隐患;室内设计在进行建筑功能处理时, 要将建筑整体功能与局部功能相结合, 在考虑交通线路合理化与空间整体性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设计。另外, 空问的分隔处理与装饰材料的选用都要求建筑室内设计师参照防火规范进行专业化调整与改进。由此可见, 建筑室内设计工作进行时需要以建筑设计为前提, 并在设计师的专业指导下全面推进。

四、结语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将室内设计考虑在内, 并将室内设计贯穿到建筑设计与建设的全过程, 并在建筑建设中进行优化调整, 以全面实现建筑工程各环节设计的协调、融合。推进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一体化, 对优化组合建筑的使用性能、艺术美化等均居于较高的推动作用, 因此, 在进行建筑设计与建设时需要强化一体化理论研究, 并严格落实各设计环节的融合要点, 以全面提升建筑各环节设计效果。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建筑工程各环节的设计工作也出现了分工, 比较突出的便是建筑设计与建筑室内设计两环节的分工。本文就建筑与室内设计进行了一体化探讨, 望能对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两环节实现有效衔接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庄奋起.建筑外观与室内一体化设计理论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10) .

[2]孙昕.室内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及实施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儿童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教学初探 篇2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内阅读;阅读一体化;毛泽东“长征”系列诗词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9-0056-02

南京市鼓楼区力学小学李琳名师工作室与琅琊路小学周益民名师工作室曾联袂举办了以“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一体化”为专题的展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执教了“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长征’系列诗词诵读与欣赏”。在学习苏教版五下《七律 长征》的基础上,我确立了诗词诵读与欣赏的目标:整体诵读与欣赏毛泽东“长征”系列诗词五首――《清平乐 会昌》《十六字令三首》《清平乐 六盘山》《忆秦娥 娄山关》《沁园春 雪》,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这段革命历史,初步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风格,进而尝试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精神世界。

一、从课本出发――诵读《七律 长征》

在请学生读一读、背一背《七律 长征》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在历经两年的长征岁月里,毛泽东写下了多首诗歌,今天就让我们诵读这些诗歌,重温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1935年10月,毛泽东写下了这首《七律 长征》,一种革命的乐观主义与自豪之情流淌于字里行间。编者选择了《七律 长征》,也就定格了一段光辉的历史;教者选择了《七律 长征》,也就重温了那段如歌的岁月;学生吟诵了《七律 长征》,也就走进了那应该铭记的时空!编者、教者、学生,一起从课本出发,携手向历史的更深处追溯、行进!】

二、在精选诗词的基础上,努力建构“我的学习”,整体感知诗词风貌

我课前给学生分发毛泽东的《清平乐 会昌》等五首诗词,并进行相关的说明和注释,以期学生能够更好地展开学习。面对这五首经典诗词,我这样设计了“我的学习”过程――

第一步:请朗读讲义中与长征有关的五首诗词。

第二步:从五首诗词中,选出最感兴趣的一首进行精读(包括说明和注释),同时把你对毛泽东诗词的感受,用关键词写在诗词旁边,并划出最能表现这种感受的诗句。

第三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建构整体性的儿童阅读”是“从课本出发”的重要策略,也是促进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因此,面对《清平乐 会昌》等五首长征系列诗词,让学生从“整体朗读―研读一首―练习有感情朗读”等学习过程中,展开真正自我意义上的个人学习活动。开展真实而深入的个人学习活动,既要确保个人学习真实而深入地发生,又要为后面的交流奠定基石。】

三、在“伙伴对话”的过程中,选择开放性的儿童话题,初步领略磅礴的气势与乐观的精神

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结合儿童的选择,我依次开展了以下教学――

1.略读《清平乐 会昌》《十六字令三首》。面对毛泽东所写的这两首词,我选择了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2.诵读《清平乐 六盘山》《忆秦娥 娄山关》。面对毛泽东的这两首词,在和学生一起读、说的基础上,我还请其他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3.精读《沁园春 雪》。在交流的时候,我选择了一个开放性的话题,以此展开教学。

师:刚才许多同学都选择了《沁园春 雪》这首词,假如让你来拍摄《沁园春 雪》的视频,你会选取什么样的画面、什么样的音乐呢?下面前后四人组成拍摄团队,讨论讨论。

(汇报交流: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发言。)

生:我会选择那绵延万里的长城作为背景。我觉得长城是中国的象征,长征是中国革命的缩影,两者结合在一起的画面一定让人非常震撼!

生:你选择长城,我就选择长江,长江最能代表中国!

生:我会选择黄河。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那奔腾不息的黄河水,代表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

…………

师: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拍摄的纪录片《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其中涉及《沁园春 雪》这首词,让我们来看一看。(播放视频《沁园春 雪》)

师:当我们脑海中呈现这样的画面、回荡这样的旋律时,你又会怎样来读这首词呢?

(学生齐读)

【教者选择“假如让你来拍摄《沁园春 雪》的视频,你会选取什么样的画面、什么样的音乐呢?”这样一个颇具开放性和整合性的话题,原因有三:其一,小学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应该有一体化的统筹安排,“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应该是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有效路径。其二,让学生去想象合情合理的画面,让学生去选取契合主题的乐曲,定会让学生从一个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视角去理解诗词、诠释诗词,并描绘自己眼里的诗词。其三,清晰而有层次的画面、流动而有意味的旋律,有利于创设一种具体而又鲜活、灵动而富有色彩感的情境,而类似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定是大有裨益的!】

4.回到《七律 长征》,请学生读一读。

5.从诗到人。引导学生由诗及人,谈谈对伟人毛泽东的认识。

四、推荐毛泽东诗词的相关书目,拓展学生课外阅读

我给学生进行了四个“一”的推荐: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诗词选――《毛泽东诗词选》;由三联书店出版、斯诺等著的一本传记――《早年毛泽东:传记、史料与回忆》;由中央电视台等摄制的一部纪录片――《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由中央电视台等拍摄的一部电视剧――《长征》。此外,我还精选了毛泽东有代表性的九首诗词,并以讲义的形式发给学生。相信他们一定能在广泛而深入的阅读与欣赏中,领略诗人毛泽东的魅力,感受伟人毛泽东的魅力!

【从一首《七律 长征》到五首长征系列诗词的学习,再到四个“一”的主题式、立体化、全方位的阅读推荐,依托的是课内阅读的成果,丰富的是课外阅读的天地,提升的必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素养!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从群体性阅读到个体性阅读,从师生共读到独立阅读,从文本式的阅读到形式更加多样、视角更加丰盈、材料更加翔实的阅读,这是“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一体化”建构的必然举措,符合儿童阅读规律,更满足了儿童阅读的迫切需要。】

五、在学生评教中聆听自主性的儿童评价

当诵读与欣赏结束后,主持人以“你觉得张老师这节课上得怎么样?”为话题,让学生“即兴评教”。

生:张老师好像是那个时代走出来的人,带着我们走进了毛泽东的诗词。

生:老师准备很充分,但让我们讨论的时间比较匆忙,我们的发言有点儿一带而过,其实还有很多有真才实学的同学没有发言。

…………

【立足课内、课外阅读一体化的建构,课堂中学生的评价是一种对课堂、对教师、对文本的阅读方式。具体到这节课,在学生的发言中,有的评价的是教师这个人,有的评价的是这节课……不同的声音,那是教师与学生的共振;不同的评价,那是心与心的碰撞;不同的表达,那是来自内心的渴求!引入学生的评价视角,是课堂确立儿童主体地位的重要一环,是儿童主体性真正彰显的有益实践,更是改变教师“一言堂”这一格局的有益尝试!】

从课本出发,融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于一体,让儿童阅读始终以儿童的方式行进,使儿童阅读从狭小的教室走向无垠的天地,从单一而扁平的课堂走向如火如荼的生活。

住宅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初探 篇3

【摘 要】住宅建筑设计就是用一种外在的结构形式构筑一个空间,为室内的装潢设计提供一个空间载体,是住宅设计的前提。而住宅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扩展和延伸,其主要目的就是运用各种手段,如艺术手段,技术手段等,改善住宅室内的空间环境。本文通过对二者的分析,提出了住宅建筑与室内一体化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住宅建筑;住宅室内设计;一体化

1.我国的住宅建筑与室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商品房室内设计有两种模式,一是开发商交付毛坯房,由业主自己或者是雇佣装修单位对室内进行装修和设计,而此种模式的缺陷就是室内设计师和建筑的设计师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另一种就是开发商交付已经装修好的商品房,然后由开发商提供几种装修设计的商品房供业主挑选,其缺陷在于忽略了业主对住宅室内的个性化需求。

1.1建筑住宅设计、室内设计、毛坯房三者之间不协调

首先,由于开发商交付的毛坯房中一些门窗,水电设备的设计无法达到业主的要求,从而使业主对其进行重新的设计。其次,毛坯房的设计和装修的时间过长,对附近的居民干扰大。最后,由于对毛坯房进行再装修时会破坏原有的建筑建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2室内设计的个性化与精装房房之间的矛盾

就精装房的设计方案上,开发商提供了几种不同类型以及不同价位的装修样式,主要有现代简约式、田园式、欧式、地中海式等,无法从根本上满足业主对室内设计的个性需求。就技术而言,精装房是建筑设计师与室内设计师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设计的结果,摒弃了毛坯房装修的缺陷,同时也减少了以后室内设计的材料浪费和人力劳动。从艺术方面来看,如果确定了精装房的设计方案,装修师就能够很容易地进行装修。但是开发商只是从整体的市场需求出发,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室内的设计与整个建筑的相协调。与此同时,开发商的精装修房的设计风格相似,很难满足一些业主的个性化需求。

2.住宅建筑设计的概念与工作性质

“住宅设计属于应用工程学科,因而必须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技术规范和政策,如《住宅设计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还应包括节约用地、节约能源以及节约建筑材料等的相关技术规定和政策。”[1]

这些是制约住宅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共同点,同室内设计相比较,建筑设计也有其特点,它更加着重于对平面功能划分、交通流线处理、大体块比例推敲、立面细部设计等方面的表达,同时也要协调建筑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住宅建筑设计主要经历建筑方案设计、建筑初步设计以及建筑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

3.住宅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协调统一

3.1室内的装修师应当参与住宅建筑的设计

对于开发商设计的精装房,要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实现住宅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相一致。通常就是在对住宅建筑进行施工前就要对室内进行设计,与此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到相互协调统一。也就是室内的装修设计师在住宅建筑设计的前期就应该参与进来。

然后在确定住宅建筑设计的方案后,由室内的装修师提供一写想法,然后同建筑设计师共同商量,确定建筑设计的空间以及室内的空间,然后根据室内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虽然室内的装修设计无法避免地要受到住宅建筑的设计限制,但是建筑设计师和室内设计师可以根据已定方案进行一些补充、修改。

室内设计师参与到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方案进行反复的商讨,统筹安排好设计中的因素。主要包括水、电、暖气、通风设备等各种设计要相互配合,避免一些因为人为设计的不协调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和建筑隐患,从而实现建筑与室内设计的一体化。

3.2住宅建筑设计风格与室内设计的融洽

住宅建筑的设计与室内设计的融合主要包括心理融合、文化融合、视觉的延伸。这样就使得所设计出来的室内空间在内涵、风格、文化、视觉上更好地传达出一种精神,从而使整个住宅建筑达到内外统一。

3.2.1心理的融合

每一栋建筑物都有其外在的风格特征,而室内的装修设计工作就是要能够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上体现出外在的风格,从而达到住宅建筑与室内的内外协调统一。因此,对于室内的设计应当着重考虑到所设计的空间效果能够在心理层面上做到对住宅建筑的拓展。而在室内设计的具体实践中,可以将那些对人们产生心理作用的元素,如有象征意义的符号、雕塑、图案等融入其中,对人们产生一种心理暗示,从而达到心理的融合。

3.2.2视觉的拓展

通常,人们对物体的体验和感受主要是通过视觉来感知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而表现在建筑学上,就可以通过视觉感知元素对建筑内部的空间进行塑造,从而提升内部空间的美学价值。在具体的室内实践设计中,可以引用住宅建筑外形的设计元素,例如将住宅建筑外部的色彩、图案、材质、造型等间接或者是直接地使用到室内空间中,使室内设计从视觉效果上与住宅建筑外部的设计理念相配合。

3.2.3文化的统一

在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一定的历史文化、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等因素,实现建筑与文化的统一。因为所有的建筑设计都不能离开一定的历史时期、风土人情、地理位置、社会制度而单独存在。住宅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调统一,从外部到内部都体现着这一特定时期的文化内涵。从设计的角度上看,住宅建筑的外部形态和室内的空间结构共同承载的时代文化和地域文化精神是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所一直追求的目标。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根据住宅建筑的风格来确定室内设计的方向,比如可以利用不同的图案、色彩、符号等元素所代表不同的象征意义来渲染室内的地域文化以及地方特征。同时也可以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设备、材料、仪器等对室内的空间进行布局和完善,从而渲染出一种富有时代气息的氛围。

【参考文献】

[1]董娟,梁文.住宅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一体化[J].山西建筑,2010.

室内外一体化 篇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江苏省江海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60名乒乓球选项班大学生,其中一个班30人为实验班,另一个班30人为対照班。本研究是通过4个月的乒乓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作为施加因素,实验前测试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专项成绩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和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问卷调查也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可以进行教学对比试验。但SC L-9 0各因子的值均大于19 8 6年全国青年常模(N=78 1)[4],接近于2009年江苏省常模(N=78 6)[5],这一方面说明当今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越显突出,另一方面也说明19 8 6年版的全国常模需要重新修订,许多学者也对此提出质疑[6~7]。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通过中国知网(C N KI)图书馆等查阅国内外有关乒乓球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和比较新的研究成果,全面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借鉴其科学的研究方法与较新的理念。

1.2.2 问卷调查法

心理水平测试采用SC L-9 0症状自评表。研究对象在填表前给予统一指导,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有效问卷1 1 5份,无效问卷5份,有效率为9 5.8%。

测量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 L-9 0),该量表经国内外相关方面多次修改和实践应用,反映症状比较全面,能准确刻画自觉症状,量表有较高的信度。本量表共有9 0道问题构成,每道题根据填表本人对该事件的心理感受分为没有(1)、很轻(2)、中等(3)、偏重(4)、严重(5)五个等级,其分属于9个因子,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本次调查时间为4个月,分实验前和实验16周后,二次进行测试。

1.2.3 实验研究法

随机抽取2个乒乓球选项班,实验组和対照组人数各为30人,实验前后由专项乒乓球教师对两个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乒乓球专项技术进行测试评价。实验组采用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模式(课堂教学与课外俱乐部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按照教务处规定的上课时间进行,俱乐部活动为每周的二、四、五下午16:00~17:30,考勤同上课,有专职乒乓球教师和高年级学生进行辅导。对照组按照教务处安排的规定时间上课(每周1次)。两组的课堂教学内容、方法一致。于2011年9月6日对60名学生进行实验前的身体素质、乒乓球技术和心理健康测试;2012年1月6日对60名学生进行实验后的身体素质、乒乓球技术和心理健康进行测试。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2.1.1 乒乓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乒乓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全面增强学生的健康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将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融为一体,使课外体育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打破原有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把乒乓球课堂教学、课外乒乓球俱乐部活动、早操运动队训练、比赛等融为一体。课堂教学按照教务处规定的上课时间进行,课外俱乐部活动时间为每天下午16:00~17:30,早操为每天早上6:30~7:00,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考勤同上课。在实施开展乒乓球俱乐部活动之前,根据学生乒乓球专项技术水平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教学活动俱乐部,实行分层、分组教学俱乐部的教学模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乒乓球俱乐部活动还定期开展各个层次的比赛,在比赛交流过程中提高技战术水平,同时通过比赛选拔乒乓球运动队等。考核与评价采用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效果、分层等综合评价(见表3)。

2.1.2 实验后学生身体素质、乒乓球技术特征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通过4个月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有所提高,但实验组学生提高较多,两组在专项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的成绩呈显著差异性。这表明有计划、有目的的课外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把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尝试和体验[8],给学生创造了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机会,自我锻炼的时间增多,身体素质得到加强锻炼,学习的效率提高了,专项技术动作达到自动化水平等。

2.1.3 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SCL-9 0各因子比较

通过4个月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验,实验组、对照组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均下降,但是,除了强迫、恐怖、精神病性3个因子外,实验组、对照组的其它6个因子都存在差异性(见表5),而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存在极其显著性(P<0.01)。由此可见,通过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学生在参与课外俱乐部活动时,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体验了运动的快感,缓解施放了内心的压力,心情得到放松,同时在竞赛中增强了信心等,因此,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等方面心理症状有所改善,从而促进了其心理健康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在学习中互帮互助、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同时体验愉快和欢乐,学生之间沟通的渠道明显增多,交往范围扩大,改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等,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专项技术能力和身体素质方面也明显得到提高。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科学合理利用空余时间,形成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3.2 建议

(1)课堂教学只是学生初步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方法的过程,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不可能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技能的要求,必须通过课外体育来巩固提高。

(2)有计划、有目的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了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机会和积极锻炼身体的氛围,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帮助和交流,这为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改善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实现体育课程目标使可行和有效的,学校主管体育工作领导和一线体育教师应高度重视。

(4)目前该项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其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他学校要根据自己学校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完善。

(5)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教师、班主任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翁志根.体育教育改革与探索[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36.

[2]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8/201001/80824.h tm l,2002-08-16/2012-03-28.

[3]陈海啸,陈壮荔,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课内外一体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2):108~111.

[4]金华,吴文源.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260~262.

[5]曹婧媛,傅文青,等.江苏省SCL—90—R常模的建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6):681~683.

[6]唐秋萍,程灶火,等.SCL-90在中国的应用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1):16.

[7]陈树林,李凌江.SCL-90信度效度检验和常模的再比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29(5):323.

室内外一体化 篇5

“内外贸一体化”的崭新战略意义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今后的发展趋势不是非常明朗,所以出口的前景是非常期盼的。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国家也出台了非常多的应对措施,这些应对措施非常重要的,就是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市场,通过内外贸一体化来帮助企业。所以,现在重提内外贸一体化,把内外贸一体化提到更加高的高度。

上海加快国际贸易的建设,要求形成内外贸一体化贸易功能的集聚。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已经进入非常关键的阶段。国务院通过了上海加快两个中心的指导意见,上海正在加紧贯彻落实。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今年也将提速。中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载体,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已经到了整体推进再上台阶的一个新的阶段。从上海国际贸易建设来看,内外贸一体化应该说是渗透到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各个方面。

首先我们从内涵上面看。从上海市来讲,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这个国际贸易中心不是指国际贸易的中心,而是指内外贸一体化、国际的贸易中心。从发展目标来讲,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发展目标是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市场网络,形成强大的流量、规模和具有主导性资源配置功能的贸易中心。

另外,从现代贸易中心建设的特征来看,内外贸一体化贸易功能的集聚以及贸易网络的拓展,是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一个主要特征。还有从市场主体来看,现在要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必须要形成多样化内外贸并举的市场主体,就是要除了传统的国际贸易企业之外,还要集聚大量的贸易商,像国内外贸易商、批发商等等,当然还包括大型的跨国贸易企业,包括跨国的采购商、跨国的品牌等等,形成这样一种产业组织结构。

因此,我们觉得从推动外贸企业拓展内贸、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既是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需要,也是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要求。

内外贸一体化有哪些障碍

我们讲内外贸一体化,或者讲外贸企业拓展内贸,现在目前碰到的障碍到底有哪些?

从企业的微观层面上看,我们感觉可能现在企业是有这样一些瓶颈。第一,业务流程和规则上面的一些瓶颈,主要是指传统的一些贸易企业,比较习惯于做外贸,对外贸的一些业务流程、结算方式等等非常熟悉,但是对内贸的流程和规则比较陌生。

第二,缺少自主品牌,可能是外贸产品进入内地的零售渠道的一个比较大的障碍。因为外贸企业目前来看,贴牌生产比较多,没有自己的自主品牌,一般也很少有自己的商标,这样就使得外贸产品很难进入内地的零售渠道。

第三,外贸企业缺少相关的技术人才,这也是一个主要的瓶颈。

从宏观的政府管理层面讲,内外贸一体化可能也存在一些障碍:

第一是思想观念上面的障碍。内外贸一体化要求在观念上把这个内外贸视为整个流通的整体,因为我们在计划经济时代,内外贸这样一种延续下来的惯性,所以在传统的思维惯性可能对现在内外贸一体化建设当中还是一个障碍。

第二是企业规模产生的障碍。主要与国际的一些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相比,我们的流通产业还是比较落后的,市场体系也相对缺乏。所以在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当中,可能这还是一个非常大的难点。

第三是运行机制方面的障碍。主要目前在国内市场、地区市场、行业市场还存在着分割,所以运行机制方面可能还是存在问题。

第四是政策法规方面的障碍。外贸领域经过这几年发展形成了一个非常开放的行业,法规以对外贸易法为基础的法规,基本上法规的框架是比较健全的。相比之下,内贸一直是处于比较边缘的状态,很多基础性的立法工作没有跟上。

最后是管理上面的障碍。从行政管理上面来看,从中央到地方,商务部的成立,组织上面已经完成了内外贸一体的管理行政体制的政府机构改革。

怎样推进内外贸一体化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感觉,今后我们从哪些方面改,我们有这样几个想法:

一是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管理体制的创新,真正实行内外贸一体化。

第二是要加快流通领域相关的法制建设,尽快制定内外贸统一的公平竞争法规、政策、规章,为内外贸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第三,深化流通企业的改革,培育流通领域的大企业、大集团。从国际经验上看,从内外贸一体化的流通组织,目前有三种:比如说本土经营到国际化经营的连锁、零售的企业集团,像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隆这样的。还有一种主要是指一些西方工业的跨国公司进行内外贸一体化的经营形式。从国际经验来看,我们要加快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的流通企业。

第四,发挥同业、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推动内外贸业务的融合和渗透。要进一步加强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来建设各类的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

最后,我们感觉要搭建好出口转内销的平台,积极地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内销的渠道。首先要帮助外贸企业认真细致地做好内销市场的调研,掌握市场信息。让企业能够把准内销市场的脉搏,能够运筹帷幄。第二是帮助企业培养一批研发人才,特别是外贸企业要拥有自己的开发内销产品的研发型的人才。第三要推动企业的培养,培育自己内销的品牌,这方面可以探索,比如说国内,跟国内这些百货商场贴牌的方式,来解决外贸企业没有自己品牌的这样一种问题。第四要用好贸易平台和渠道。目前我们感觉用好电子商务和网络消费这样的一种新型市场。

试析建筑与室内的一体化设计 篇6

一、室内设计的内容分析

室内设计作为一种空间环境设计, 设计活动与人之间存在着比较直接的关系, 两者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可以说是人主导又能直接影响人生活的设计工作。室内设计包括空间组织、界面处理、室内物理环境设计、陈设设计等, 室内设计与艺术元素密切结合, 且艺术元素贯穿到室内设计的全过程。

室内设计的空间组织就是在空间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划分的基础上, 对划分好的空间进行整改和完善。作为室内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空间组织要对分割好的空间进行在分割, 在此基础上能够把空间和空间之间进行统一和衔接等等。室内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主要包括室内的底板、墙面、吊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设计。包括对形状、色彩以及材质上的处理。室内的陈设的设计也主要是针对室内的绿化、装饰等等的设计。主要就是通过这些设计使整个室内的环境更加的完善和美好, 在这样的条件下, 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绿化。

二、建筑装饰与室内设计的完美融合

1、传统建筑装饰与现代设计技术相融合

目前, 我国在建筑上的成绩有明显的提升, 各种各样的新型建筑材料也逐渐的占领整个建筑市场, 主要的材料包括塑钢制品、玻璃还有镁铝合金。这些材料在建筑的设计上有很大的作用, 除了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之外, 还能通过一定的技术把传统的图案应用到现代的材料当中去, 比如说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出现的仿古砖, 就是把古代砖石上面的纹理在现代的材料中展现出来, 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体现出了现代的技术, 还能体现出古代的美。所以这种材料的诞生, 让很多的人们开始青睐于这种仿古砖。在这样的条件下, 最重要的就是把古代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东西直接和现代的建筑材料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融合, 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满足所有对室内设计有高要求的人们。

2、传统装饰元素与室内空间设计相融合

除了把古代比较有特色的东西融入到现代的建筑材料中去之外, 还可以把传统的装饰元素和室内的空间设计相融合, 比如说古代用到最多的装饰元素就是梅花、兰花、莲花、菊花等等的图案。把这些当做是自己的信仰, 更是一种亲近自然的思想。而在现代的室内设计中也把这种很自然的元素融入进去。除此之外, 还要对设计的空间进行划分, 分成不同的部分, 侧面体现出空间的美。古代就比较重视这种划分空间的美感, 在现代的设计中, 也能够加入这种空间隔断的设计, 以此来让整个空间的隔断更加的具有美感。

3、传统装饰陈设与现代室内环境相融合

现代室内摆放的物品有很多种, 包括柜子、家具、装饰物等等, 数量很庞大。在古代室内摆放的装饰物也有很多, 大部分都是极其精美的, 并且都有很深的含义, 主要就是家具, 就拿明代来说, 家具的功能合理的出现在家具的设计当中, 能够和装饰物进行一个完美的结合, 随着社会变得越来越发达, 人们就不再光满足于古代的装饰物, 更加的想要一个功能比较现代又不失古风的家具, 这就要求传统的装饰要及时的融入到现代的室内环境当中去。现代的装修风格就是要实行装饰物多, 装修少的标准,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空间隔断的作用, 还可以起到点缀的作用。

4、建筑装饰与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在现代装修过程中, 装修设计方面运用了大量的高科技进行室内的装修, 虽然人们都可以接受这种装修风格, 但是人们普遍的认为现代的装修风格虽然提升了生活的质量, 但是缺少了传统古代的风格, 失去了古代亲近自然的美好, 所以有关装修的设计就进行了大幅度的整改, 让传统的装饰和现代的室内设计结合在一起, 加入适当的古代气息。根据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 在装修的过程中, 要注意使用比较环保的装修材料, 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必将会成为室内设计的必由之路。

三、结束语

本文对建筑和室内一体化设计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通过对传统和现代设计的结合,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需求, 从真正意义上为人们提供帮助, 建筑和室内设计的结合, 在装修方面有了更加快速的发展。不仅给建筑的质量带来一定积极的影响而且二者完美的结合为居民提供安全、完美的居住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 建筑和室内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由更加长远的发展。

摘要:中国的经济发展, 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们开始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生活品质的提升, 对生活和居住的环境要求的更加高了, 所以室内设计在人们的要求中, 不光是起到一个装饰的作用, 还要对室内的空间进行一个强有力的规划和整合。在这样的高要求下, 即使是新买的精装的房子都没有办法满足于人们对室内设计的需求, 所以室内设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要更加的严谨和严格。另外, 对于建筑来说, 完全是和室内设计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在建设后期对室内设计进行一定程度还是那个的整改, 目前这样的情况造成了很多经济的损失。

关键词:建筑装饰,室内设计,融合

参考文献

[1]刘美丹.试析建筑形态与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No.19808:181.

[2]陈永昌, 苏宏志.建筑与室内的一体化设计——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及室内设计过程[J].室内设计, 2005, 01:2-9.

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实验研究 篇7

关键词:网球,课内外一体化,scl-90

1 前言

学校体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周只有一次 (2学时) 体育课已经满足不了目前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的需要。课外体育 (下午2节课后的课外活动、早操、课间操、宿舍体育、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等) 是学校体育课程的重要补充和有机延续。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缺少同伴、没有时间、没有习惯、没人指导等[1], 仅凭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以自由活动为主[2], 国家相关部门已下发了关于“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的相关文件[3], 这对大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江苏省江海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70名网球班大学生, 其中一个班35人为实验班, 另一个班35人为対照班。本研究是通过实施一个学期的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作为施加因素, 并且在实验前、后分别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专项成绩进行考核评价和进行SCL-90的问卷调查。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网球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 全面了解本领域的目前研究现状, 借鉴其科学、先进的研究方法与理念。

2.2.2 问卷调查法

心理水平测试采用SCL-90症状自评表。研究对象在填表前给予统一指导, 共发放问卷140份, 回收140份, 有效问卷140份, 无效问卷0份。

2.2.2.1 测量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 该量表经国内外相关方面多次修改和实践应用, 反映症状比较全面, 能准确刻画自觉症状, 量表有较高的信度。本量表共有90道问题构成, 每道题根据填表本人对该事件的心理感受分为五个等级:没有 (1) 、很轻 (2) 、中等 (3) 、偏重 (4) 、严重 (5) , 其分属于9个因子, 分数越高其症状越严重。本次调查时间为一个学期, 分实验前和实验后二次进行测试。

2.2.3 实验研究法

随机抽取2个网球选项班, 实验组和対照组人数都为35人, 经过调查了解70名学生都为初学网球者。实验前后由专项任课教师对两个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网球技术进行测试评价。实验组采用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模式 (课堂教学与课外俱乐部活动相结合) , 课堂教学按照教务处规定的上课时间进行, 俱乐部活动为每周的二、四、五下午16:00—17:30, 严格考勤, 有专项教师和网球专项技术较好的学生进行辅导。对照组按照教务处安排的规定时间上课 (每周1次) 。两组的课堂教学内容、方法一致。于2011年9月8日对70名学生进行实验前的身体素质、网球技术和心理健康测试;2012年1月8日对70名学生进行实验后的身体素质、网球技术和心理健康测试。

2.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结果

3.1.1 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全面增强学生的健康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将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融为一体, 使课外体育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其组织形式包括:课堂体育教学、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宿舍体育等。课堂教学按照教务处规定的上课时间进行, 课外活动 (俱乐部) 时间为每周二、四、五下午16:00-17:30, 早操为每天早上6:30-7:00, 考勤同上课。考核与评价采用教学与体育活动的过程和效果等综合评价 (见表1)

3.1.2 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素质、网球技术特征分析

实验前对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没有差异性 (见表2) , 在网球技术方面, 两组学生都是初学者都没有网球专项基础。从表3可以看出, 通过一个学期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验后,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有所提高, 但实验组学生提高较多。这表明有计划、有目的的课外活动, 调动了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 使学生把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尝试和体验[4], 这给学生创造了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机会, 学生自我锻炼的时间增多, 身体素质得到加强锻炼, 学习的效率提高了, 专项技术动作达到自动化水平等。因此, 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的专项技术水平和素质成绩呈显著差异性。

3.1.3 实验前后实验组、对照组SCL- 90 各因子比较

3.1.3.1 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SCL- 90 各因子比较

从表4统计结果分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9个因子方面不存在差异性 (P>0.05) , 但各因子的值均大于1986年全国青年常模 (N=781) [5]。这说明当今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心理健康问题越显突出, 同时也说明1986年版的全国常模需要重新修订, 诸多学者也对此提出质疑[6,7]。

3.1.3.2 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SCL-90 各因子比较

通过一个学期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验, 实验组、对照组学生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均有所下降, 但是, 除了强迫、恐怖、精神病性3个因子外, 实验组、对照组的其它6个因子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见表5) , 而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2个因子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 (P<0.001) 。由此可见, 通过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可以改变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等心理症状, 促进了其心理健康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活动, 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 在学习实践中互帮互助、战胜困难、战胜自我, 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技能,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体育观、健康观等, 在运动过程中体验快乐, 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进一步改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同时专项能力和身体素质得到明显全面提高。

4.2 建议

1.传统的课堂教学只能使学生初步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方法, 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不可能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专项运动技能的要求, 只有通过课外体育来巩固提高。

2.有计划、有目的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了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机会和积极锻炼身体的氛围, 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帮助, 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能力, 为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改善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学校主管体育工作领导和体育教师应高度重视。

4.目前该项试验在我院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 但其他学校要根据自己学校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完善实施。

参考文献

[1]翁志根.体育教育改革与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136.

[2]徐礼才, 孙兴东.高职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 2012, 99 (3) :19-21.

[3]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 2002-08-6.

[4]毕红星, 丁月兰.普通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实验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 2006, 28 (5) :79-80.

[5]金华, 吴文源.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86, 12:260-262.

[6]唐秋萍, 程灶火等.SCL-90在中国的应用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9, 7 (1) :16.

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改革初探 篇8

1 课内外一体化的概念

虽然国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跨步的提高,但身体素质在逐年下降,根据在几年中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调查显示,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在逐渐下降,长此下去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各大高校开设的体育教学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处于一种敷衍状态。由于学校开设的课程很多,学生课外时间紧,体育活动场地有限,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缺少身体锻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建立一种有效和科学的体育教学模式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提出是由于我国当前体育教学环境所产生的。“课内外一体化”指的是在进行正常的体育课程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根据体育教学目的,有效的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的一些体育活动,并且把课外活动的成绩评估纳入到体育课程的考核当中。通过一些高校对此教学模式的实施证实,很多学生对此有很大的接受空间,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 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改革对策

2.1 设立体育教学俱乐部

我国对体育课程的改革涉及到“课内”和“课外”两个教学部分,两个部分的目的是保持一致的,都是为了保证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在体育教学中按照教学运动项目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运动俱乐部,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能够根据自己的锻炼爱好自主的选择体育项目,在这种个性化的教学中学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进行自主锻炼,改进了传统式单一、灌输式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后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从根本上满足学生不同的锻炼需要,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适应学生的个性需求,最大程度上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且体现出学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另外,各种锻炼俱乐部是人们最受欢迎的一种文化娱乐场所,学生在俱乐部进行锻炼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和社会进行了接触。

2.2 发展学生体育社团

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改革把学生的体育教学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教学方式,两种教学方式都纳入到体育课程体系,通过两种方式相结合使高校体育课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扩展,让不常利用的体育资源和时间有效的得到利用,使学生利用课内和课外两种教学方式来营造出一种良好的体育氛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健康指数和达到教学目的。高校中的体育社团组织是学校中的学生专门为课外活动组织的一种社团。社团的活动形式相对比较丰富,活动内容有很大的领域性,并且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广,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对课外体育增加了兴趣。课外体育社团组织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传统体育课程中的一些场地限制和体育资源很好的进行整合,使体育课程受场地和资源限制减弱,并且对教学中课程内容单一和在一些方面导致无法满足学生锻炼需求也进行了很好的弥补。体育社团的成立提高了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培养锻炼的习惯。

2.3 建立完善的体育考核机制

我国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挑战是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对于这种转变的实现首先需要对教学观念进行全面的思考。对学生要进行健康意义的教育,把健康意识真正的灌输给每个学生,从根本上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优秀应用型人才。要加强素质教育,把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发展目标,逐步改变人们的教育观,改变传统的学生考核体系,应利用改革形成一种科学的教育观: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学习中全面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观,丢掉以分数和考试为主体的观念。

2.4 提高体育课程结构设置

我国很多高校体育课程结构设置和国外高校相比尤为单一,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体育教育是一种教学过程,其在教学规律、认识规律和运动技能规律等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体育课程结构的设置中要发挥教师在整个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来改善教学的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的指导和组织,使学生有序地进行学习,教学组织活动要和学生学习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对教学中的内容进行优化,使体育课程结构设置得更好。

3 结束语

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研究 篇9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该院体育学院2013级5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经学生本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研究探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的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文献资料和书籍,为下面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保证研究的科学性。

(2)问卷调查法,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对新教学内容的认可度,对新教学评价体系的认可度及影响新教学方法的因素。

(3)专家访谈法,向有关体育教学方面的专家进行请教,审查调查问卷的真实性,确保此次研究的科学性、准确性。

2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

2.1研究过程

(1)以班级为单位,按规则填写报名表及统计评分表。根据报名实际情况成立相关的实现小组,便于开展实验活动。

(2)制定活动计划,按照活动计划进行体育比赛或者体育教学, 并按照规定记录比赛结果及考勤结果。

(3)小组负责人要及时进行活动抽查,防止研究过程中出现虚假情况,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准确性。

(4)按照活动小组进行课外活动,每周活动3次,每次活动时间为一课时,即45 min。每学期有16个教学周,活动次数为48次。

2.2研究结果

2.2.1课程调整情况

根据课程内外一体化教学方法的要求,对课程进行如下调整:首先,要减少必修课程内容,增加选修课的内容及课节数量。增加基础知识理论的内容,强调对学生体育文化和体育健身方法的传授和培养,提高学生的运动欣赏能力。更新教学系统,注重学生健身意识和自觉健身习惯的培养,从而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其次,是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淡化对学生期末成绩的评价,将学生的基础知识、身体素质、技能的掌握程度、出勤程度等纳入考评体系。这种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能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从而实现高效体育教学的目标。

2.2.2教学内容认可度调查

随着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方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以往体育教学中的理论和实际脱轨的情况,满足了大多数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识素养, 健全了学生的体育观。课外参加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更使得学生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消化吸收课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接触,更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在这次研究中,有175名学生认为新的教学内容非常好,所占比重为35.0%,有240名学生认为新的教学内容好,所占比重为48.0%, 有70名学生认为新的新的教学内容一般,所占比例为14.0%,仅有15名学生认为新的教学内容不好,占比仅为3.0%(见表1)。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新调整的教学内容持肯定态度, 所占比例为97.0%,仅有少数学生对新调整的教学内容持否定态度,所占比例为3.0%.可见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方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适应学生的需求,但是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

2.2.3课程评价体系认可度调查

应用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其目的是为了改变以往课程评价体系的弊端,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将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学生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等多项指标都纳入考察标准,实现综合性的评价。这种新的课程评价体系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改变以往那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种更加科学、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在这次调查中, 有225名学生认为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很合理,所占比为45.0%,有215名学生认为新的额课程评价体系合理,所占比为43.0%,有55名学生认为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一般,所占比为11%,仅有5名学生认为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不合理,所占比例为1%(见表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新课程评价体系都持肯定态度,所占比为99.0%,仅有少数学生对新课程评价体系持否定态度,所占比为1%。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先的课程评价体系已经开始逐渐被学生所接受,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结语

3.1结论

高校体育教学是我国高校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育素质,为今后我国体育人口的提高做铺垫。在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中,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方式正在被逐渐采用。这种教学方式采用,不仅能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育素质,更能有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在这次研究中,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评价体系正在被大多数学生接受, 但是仍然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就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才能逐渐完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方式的改进。

3.2深化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方式的措施

3.2.1创办教学俱乐部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也无论是课堂内教学还是课堂外教学,其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的发展,教学俱乐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亦开始涌现,这是一种集教学、活动、竞技和训练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是对以往体育教学模式的颠覆。在今后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开展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将教学俱乐部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方式相互结合,取长补短,互相深化,充分发挥两种教学的优势[2]。综合运用两种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另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尽管这对教课教师的要求较高,但是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又可以提高教师的任课能力。教学俱乐部具有双重的性质,既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场所,又是高校体育教育与社会连接的纽带[3]。

3.2.2鼓励体育社团发展

体育社团是高校从事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能够调动学校的有生力量开展体育运动和体育训练,也是高校体育教学必不可少的单元。尽管体育社团是高校众多社团中的一员,但是它以其丰富多彩的活动、新颖的内容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最大程度地满足着高校学生的体育需求,既普及了体育知识,又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因此高校体育社团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4]。另外,作为体育爱好者的集结地,汇集着多数体育爱好者,这就为众多体育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合作交流的机会,在交流之中实现体育知识的互动,可以弥补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这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一种补充,其目的是也是促进高校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5]。

3.2.3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考评机制

教学内容和考评机制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能否实现。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内容多是一些陈旧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的讲解,其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存在着严重脱节的情况,这些教学内容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而考评机制也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评价标准简单、僵化,评价主体单一,这些都会对考评结果产生不利的影响[6]。一般来说,体育教学内容决定着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程度,而体育教学考评机制则是体育教学内容的反馈,对高效体育教学的发展的具有向导作用。因此,在今后的高校体育教学中,要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考评机制,才能深化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高效体育教学的目标[7]。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阳关体育口号的号召下,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方式开始逐渐应用到高校体育课的教学中。将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应用到高校体育课的教学中,不仅能够实现教学目标,更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调查问卷,综合分析当前高校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方式在体育课教学中的实际现状,以求促进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方式在高校体育课教学中的全面应用。

室内外一体化 篇10

一、其意义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拓展了我院体育课程的内涵,将课外体育活动、校外体育活动纳入体育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体育、学会体育”教学任务从课堂内拓展到了课堂外。

(二)延伸了我院校体育教育的功能,将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纳入体育教学内容,突出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和教育特色,使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延伸到了未来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更具有实用性。

(三)促进了我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体育锻炼和育人环境,积极地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和能力服务。

二、根据《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和要求,高职院校积极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大趋势,积极推进体育教育的改革。从2006年筹建高职院校以来,在体育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为全面建设全国水利“示范性”高职院校,努力实现精心打造“特色同科、活力同科、品牌同科”的奋斗目标作出了积极的努力,《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和谐团队建设》被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评选为“首届职业院校体育工作特色成果”建设工作优秀奖。学院体育课程大二年级教学项目七个项目,教学内容丰富、可选择性更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受到学生的欢迎。

学生体育课内外俱乐部的试点工作,通过改革考评办法,总结了课内外俱乐部试点工作的基本经验,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树立了“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大体育课程教育理念,初步建立了具有同科特色的多途径、多类型的体育课程教育新模式即:体育必修课完全选项制教学,设立单项选项课教学与课内单项体育俱乐部教学并存的教学模式;课外体育锻炼自主锻炼、学生课外锻炼单项体育俱乐部、学院单项基本代表队并存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

上一篇:小组形式下一篇:课文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