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给水

2024-05-20

室内给水(精选八篇)

室内给水 篇1

1.1 技术准备

(1) 要认真的分析图纸内容, 要熟悉给水的规定以及管线的布局和建设的规定等等。2) 要分析管线和外在管线连接的状态, 要熟悉其经由建筑体的措施, 各个管线等等设置方位和规定, 以及供水设备和消防设备等; (3) 根据设计要求检查预埋件、预留孔及管槽等, 具体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1.2 材料准备

(1) 各种规格的管材; (2) 给水管配件; (3) 管道接口用的填料、防腐材料和保温材料等。

1.3 机具和手工T具难备

其主要机具有水暖管道加工设备, 如无齿锯床、电动元齿锯、割管机、套丝机、电动及手动弯管机、顶管机、剪板机、扳边机、咬口机、法兰焕弯机、点焊与缝焊机、扫管机等;常用安装工具如管钳、链钳、套丝板、割管器、套丝器以及手动电钻等;常用量具如游标卡尺、法兰直角尺、弯几、量角规、钢卷尺等, 以及一般工具如梅花扳子、同定扳手和弯剪等。

2 关于建设步骤

通常来说, 首先设置进口处的管线, 然后才设置室内的, 进而设置立管等。对于横向的管线等, 其活动规定很多。要当土建工作开展好之后, 或者是高层的地下室等完成, 其模板等已经拆掉, 它的构造等已经经由测试达标, 所有的地面的高度线都设置好。关于立支管的建设规定。要确保所有的墙体都已经完成了砌筑活动。当进口管在设置的时候, 假如室外的管线早就建设完成了, 而且存在接口, 要先分析图样, 如果其相同的话, 才可以进行建设工作。对于室内的入口区域要设置阀门等, 要把支架合理的定位, 假如是设置到墙体之中的话, 要对支架合理的设置养生, 当其牢固之后才能够进行架管活动。在建设的时候。要顺着进口的地方来开展, 对于干管假如使用螺纹来接洽的话, 要在立管地方预留好孔隙等, 方便后续的建设活动进行。

3.1 修整、凿打楼板穿孔洞

(1) 根据地下给水管道上各立管甩头位置, 在顶层楼板上找出立管中心线位置, 先打出一个直径20ram左右的小孔, 用线坠向下层楼吊线, 找出中心位置打小孔, 依次放长线坠向下层吊线, 直至地下给水管道立管甩头处, 即立管阀门处, 再核对修整各层楼板的孔洞位置; (2) 用电锤或手锤开阔修整楼板孔洞, 使各层楼板孔洞的中心线在一条垂线上, 且孔洞直径应大于要穿越立管外径的20-30mm。如上层墙减薄, 使立管距墙过远时, 可调整往上板孔中心位置, 再扩孔修整使立管中心距墙一样; (3) 当处理板孔的时候, 假如遇到一些阻碍体影响到它的话, 不应该随便的将其处理。要和土建的工作者认真地分析, 结合规定来合理的应对。要将孔洞地方认真的封堵。

3.2 量尺下料

(1) 要明确所有的层中的水平支管的方位, 结合图纸和相关的条例规定, 结合土建设定的高度等来明确管线的具体方位, 并将中心线标高划在靠近立管的墙面上; (2) 使用尺子从上到下, 逐一量准各层立管所带的各横支管中心线标离尺寸:若为高层建筑给水立管, 都要设置到管道井里面, 对于立管中的那些能够拆卸的部件, 要合理的设置, 最好是布局在容易拆装的区域之中。 (3) 对于那些相对繁琐的建筑体, 给水立管和埋地干管往往不能垂直连接。正确处理措施是经由顶棚等处设置一些弯道, 然后搭配几个短的管线才能够连接到一起。在测量的时候, 要出具草图, 要分清具体的方位, 这样才能够将其设置到立管的具体方位之中。

3.3 引入管安装

(1) 挖管沟:其尺寸要结合相关的规定来设置, 其建设应该和外界的一起开展。 (2) 如果给水管要经由地基的话, 在地基建设的时候, 要设置好孔洞。当其设置好之后, 要用粘土来封堵, 防止其出现渗漏等现象。 (3) 关于其铺设内容。当其铺设的时候, 其承口的位置要顺应水流的位置, 并坡向室外给水管道或坡向闸门井、水表井, 其坡度不应小丁0.003, 这样能够便于维修的时候, 存水。当管线设置好之后, 就要对其开展接口活动, 而且要积极地养护。对于埋到土中的还要做好防腐活动。

当其建设完工之后, 在其甩出地表的地方设置盲板, 开展试水测试, 当其达标之后, 即可开展回填活动。

3.4 关于干管

第一, 要熟悉其高度以及方位和尺寸等等的一些内容, 结合其尺寸设置好支架。支架有钩钉、管卡、吊环和托架等, 对于那些比较小的一般使用管卡。对于那些稍微大一些的使用吊环。通常吊环设置在梁板之下。第二, 管子等可以在地表组合好, 长度等要以便于安装为最佳。当完成起吊工作之后, 要将其合理的放置到支架之中, 而且要使用卡环来紧固, 避免其出现滚动现象。第三, 使用丝扣设置的管线, 当其就位以后就可以连接好。当需要焊接的话, 要等到所有的吊装都完成之后才设置。第四, 当管线安装之后要对其调节。顺着一方看的话, 要确保其是一条顺直的线。

3.5 关于立管

(1) 吊垂线弹出立管位置线; (2) 根据墙面弹线及立管与墙面距离尺寸, 埋设立管卡。当楼层高度不超过4m时, 只设一个立管卡, 通常是设置于1.5至1.8m高度处; (3) 当立管较长需采用丝扣连接时, 可按图纸上所确定的立管管件量出实际尺寸记录在图纸上, 先进行预试组装, 组装后经凋商, 将管段编号.再拆开移至现场组装; (4) 立管上预留管件位置应根据卫生器具的安装高度确定。立管在一层出地面后500ram以上装设阀门; (5) 明装立管沿墙柱垂直敷设, 在墒角敷设时不应穿过污水池壁, 方便维护。

3.6 关于支管

第一, 要在墙面中设置位置线, 要把它连接的装置紧固好之后才可以开展安装工作。第二, 支管应以不小于0.002的坡度坡向立管, 这样在修复的时候可以方便防水。第三, 支管明装沿墙敷设时, 管外皮距墙面应有20至25mm的距离。如果暗装的话, 放在管槽之中的能够拆装的部分, 要设置在方便维护的区域之中。第四, 对于洁具中的管线尺寸要合乎规定。

4 建设时要关注的内容

4.1 给水立管和装有3个或3个以上配水点的支点始端, 都可以使用那些能够拆卸的部件。

4.2 管道上的阀门设置, 管径小于或等于50mm时宜采用截止阀;管径大于50mm时宜采用闸阀。

4.3 如果水管以及龙头是并排的话, 要合乎如下的要素。

第一, 要确保其平行, 要将热水的放到冷水的顶端。第二, 如果是竖直的话, 热水的要设置在冷水的左边。第三, 如果在洁具中设置的话, 热水的要放在左边。

4.4 不管是明装亦或是暗装, 除了镀锌的材料之外, 其他的都要对其进行防霉处理。

4.5 管道试压时室内给水管道的试验压力小应小于0.

6MPa, 生活饮用及生产与消防用的给水管道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 但不得超过l MPa。

4.6 不管是支架亦或是其他的都要合理的安装, 方位要正确, 而且要平整。

摘要:室内给水项目的建设品质的好坏, 会关乎到使用人的生活和人身健康等。为了保证其运行稳定, 在建设的时候要积极地开展前期准备活动, 对于建设的各个步骤要认真的管控, 文章论述了该项建设活动, 分析了其前期的准备活动以及步骤的设置和建设的关键点等等的一些内容。

关键词:室内给水,管道安装,施工工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279号) [S].[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279号) [S].

[2]建筑给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2]建筑给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3]贺平, 孙刚.供热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杜, 2004.[3]贺平, 孙刚.供热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杜, 2004.

室内给水管道安装控制要点有哪些? 篇2

(1)隐蔽管道和给水、消防系统的水压试验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给水管道试验压力不应小于0.6MPa,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严密性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15倍。

(2)埋地管道管沟密实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规定,管沟位置、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严禁铺设在未经处理的松土上。

(3)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1米。

(4)立管、横支管安装应先装支托架,支托架的规格、型式、间距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规定。

(5)管道穿过基础、墙壁和楼板,应配合土建预留孔洞。

室内给水系统所需压力及给水方式 篇3

关键词:室内给水系统,压力,给水方式

1室内给水系统简述

1.1室内给水系统主要任务

对于室内给水系统来说,其主要任务是把水从室外的给水管引到室内,在保证满足水量、水压和水质的前提下,把水安全、可靠并经济的送达至每一个需水处。如配水龙头,消火栓,生产经营用水等。尽最大所能满足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是其根本任务。

1.2室内给水系统组成

任何一个完善的室内供水系统都必须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引入管、水表节点、给水管网、给水附件、升压贮水设备、室内消防设备。室内给水系统。其中,引入管指的是一座建筑的室内管网与室外管网相连接的管;水表节点指的是设置在引入管上的水表和前后所设置的阀门、泄水装置的总称;给水管网是指给水工程中向用户输水和配水的管道系统,由管道、配件和附属设施组成,附属设施有调节构筑物(水池、水塔或水柱)和给水泵站等;给水附件指的是管道上的阀门和水龙头等;而升压贮水设备指的是为了满足室内用水压力、流量的需要所设置的水箱、水泵、气压和给水装置;室内消防设备指的是消火栓、消防设备、消防水带等等。

2室内给水系统所需压力

室内给水系统所需压力必保证可以将水量送至建筑物内最不利配水点的配水龙头和用水处,同时还要有足够的流出水头。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所需的水压,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H为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所需的总水压,自室外引入管起点轴线算起,k Pa;H1为最高最远配水点与室外引入管起点的标高差,(m);H2为计算管路的水头损失(k Pa或m H2O);H3为水流通过表的水头损失(k Pa或m H2O);H4为计算管路最水利配水点的流出水头(k Pa或m H2O)。其中提到的流出水头是指各种用水设备,为获得规定的出水量(额定流量)而必须的最小压力,它是为供水时克服用水设备内的摩擦、冲击、流速变化等阻力所需的静水头。

下表是对于二层以上的给水压力值进行计算,二层以上可按(4*层数+4)进行估算

3室内给水系统的给水方式

3.1直接给水方式

直接给水方式指的是通过室外管网和室内管网进行直接的连接,利用室外管网的水压,直接将水供回室内,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给水方式。在一般民用建筑(低层建筑)里,如果室外的给水管网所提供的水量和水压可以在任意时间段都满足室内给水的所需水量和水压时,就可以采取直接给水的方式。这一方式的安装比较可靠,系统相对简单,在内部无需贮水设备,室外停室内停。所以,通过以上分析可得,直接给水方式的优点是投资较少,施工方便且容易维护管理。

3.2单设水泵水箱给水方式

单设水箱供水指的是通过室外和室内的管道进行直接连接,在屋顶加设水箱,在室外的管网压力比较充足,也就是夜间时间,向水箱充水进行贮存,相反,在白天时间,室外的管网压力不足,就可以通过水箱向室内供水。这样给水方式适用于在室外的管网水压周期性不足时,一天里的大部门时间可以满足需要,但在用水高峰期会因为水量剧增难以保障建筑高层用水的状况。这样的不仅节能,还不需要管理人员,还可以减轻在高峰期的管网高压力,不过,这一方式会使得屋顶造型不美观,影响市容,同时水箱的水质容易受到污染。要注意的是,在采用水泵和水箱的联合给水方式时,必须掌握好室外供水的流量和压力变化,同时掌握好建筑物内部的用水状况,以此来保障一些用水量不大,水压不足和高峰时间较短的建筑物内部的给水。

单设水泵的方式适用于当室外管网压力经常低于室内所需压力时,在室内用水量较大并较均匀时,可采用这种给水方式。单设水泵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前面单设水箱的方式存在的问题,但是室内就会没有水量贮存。除此之外,水泵是按室内用水量最大时和室外管网压力最小时的情况来设计的,然而,绝大部分时间里,水泵的运行是处于低效率的状态,因此导致电能消耗较大,这也是单设电泵的给水方式的最大缺点。这以给水方式统筹在生产车间使用,或者水泵开停采用自动控制或用变速电机带动水泵的建筑物内使用。

3.3水泵水箱联合给水的方式

这一给水方式下,水泵通过及时的向水箱充水,减少水箱的容积,因为水箱具有调节作用,所以可以增强水泵工作的稳定性,使其处于高效率之上。与此同时,水箱发挥调节作用,可以进一步延缓供水的时间,稳定好供水的压力,可以在水箱上设置液体继电器,使水泵启闭自动化。

这一供水方式可以适用于室外的管网压力不足,而室内的用水又不均匀的情况下,在水箱充满后,发挥其调节作用,保障用水。这样的方式下,供水相对可靠,然而其在安装和维护的角度都比较复杂,投资也较大,因此需要进行综合分析绝对好所采用的方式。

3.4分区给水的方式

在上述几种给水方式里,都是在一个建筑物内部所设置的,是一个独立的生产生活的给水管网。在高层建筑里,因为高层的建筑比较多,所以为了让管道和配件的所承受压力减小,直至小于工作压力,可以将高层的建筑给水管网进行区域的划分采用分区给水的方式进行,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减轻下层管道系统的静水压力。分区给水的方式不仅可以减少管中压力大于工作压力的状况发生,还可以避免水击造成的噪音和振动,不仅如此,还会使得因水压较大引起的水流喷溅现象发生。

结束语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进一步得出,在建筑物的给水系统里,符合实际情况的室内给水系统给水方式有多种,在进行实施的进程中,必须结合建筑设计提供的一些基础性资料,合理的对所选取的给水方式进行校核,选取最佳的给水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与设计、施工及竣工结算锋有关备方密切配合,贯穿令过程理念.各个阶段共同把关,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室内给水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周俏琼.室内给水排水系统安装的基本要点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1(6).

[2]李杨.同层排水技术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室内给水管道的安装技术分析 篇4

一、室内给水管道安装的准备工作

室内给水管道安装较为复杂, 需要通过准备工作规划给水管道的安装, 明确给水管道安装的目标[1]。例如:某建筑工程在室内给水管道安装前期, 规划了具体的准备工作, 营造良好的安装环境, 该工程主要规划了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第一是要求施工人员熟悉安装图纸, 明确图纸中的安装技术, 掌握室内给水管道的位置, 加强给水管道结构控制的力度;第二由设计人员规划出室内给水管道安装阀门、分管等因素的位置, 准确的标记在室内安装地点, 要求施工人员按照标记进行安装;第三规划室内给水管道安装技术所需要的条件, 全面规范给水管道的标准, 确保给水管道符合室内给排水安装的标准。

二、室内给水管道安装技术的分析

室内给水管道安装的过程中, 要求施工人员具有专业的技术水平, 按照给水管道安装的要求执行, 汇总给水管道安装技术中的主要内容, 做如下分析。

1、安装引入管

室内给水管道中的引入管, 主要是连接给水阀和室外管道, 由三通部件连接, 方便室内引水。引入管安装技术有: (1) 规划引入管与室内建筑的距离, 设计支座位置, 支座的高度需要由引入管的直径确定, 确定支座位置后回填缝隙; (2) 安排基础敷设, 引入管与外墙的轴线保持垂直的关系, 预防外墙下沉时需要设计钢管套, 保护引入管; (3) 引入管上要安装计量水表, 如果室内引入管不能设计停水, 还要设计旁通管, 便于水表计量。

2、安装干管

给水干管在室内环境中, 分为埋地、架空两类, 给水干管安装时, 先要规划支架位置再安排管道安装。以某室内给水管道工程中的埋地干管为例, 分析干管安装的关键技术, 如: (1) 埋地干管的规划, 根据干管安装的设计图, 大致确定干管安装的位置, 管道按照单层敷设的方式进行, 同时在管道给水处预留0.003左右的坡度, 方便检修泄水; (2) 该工程中的特殊部分, 设计了双层敷设, 上层应该安装阀门多的管子, 确定上层管子后再安排下层干管; (3) 直接埋入地下的干管, 需要提前进行防腐处理, 以此来延长立管的使用寿命。

3、安装立管

立管的安装需要顺延室内墙体的设计, 根据管径设计立管到墙体的距离, 一般情况下, 立管直径小于32mm, 距离控制在25-35m, 管径稍大时, 距离为30mm-50mm[2]。首先设计立管的中心线, 大致确定立管在室内的分布, 配合室内的用水器具, 规范立管安装位置;然后埋设管卡, 同样按照立管安装图纸标出管卡的位置;最后是安装立管, 依照立管编号的顺序, 依次安装立管, 保障立管符合给水管道的设计要求。

4、安装支管

室内给水管道支管安装的前提是做好画线和打孔工作, 找准支管的中心线并标记, 确保支管安装的准确性[3]。施工人员需要根据给水支管的尺寸, 预先进行适当的组装, 之后实行支管安装, 在相关的位置找平并固定。支管安装完成后还要安装水表, 便于计量室内给水管道内的水流量。

三、室内给水管道安装技术的控制

室内给水管道安装技术涉及的工序较多, 根据室内给水管道的需求, 针对安装技术提出几点控制途径, 以此来提高室内给水管道安装技术的水平。

1、质量控制

室内给水管道安装技术的质量控制, 集中体现在质量预防方面, 施工人员按照安装技术的规范要求, 合理的安排管道安装, 同时设计相关的质量控制试验, 如:水压试验、密封试验等, 完善室内给水管道安装的质量环境, 防止室内给水管道安装中潜在质量问题。质量控制有利于维护室内给水管道安装技术的性能, 体现质量控制在安装技术中的约束性。

2、技术控制

安装技术的控制是室内给水管道的需求, 用于规避潜在的技术缺陷, 消除室内给水管道中不规范的技术问题[4]。室内给水管道安装中的技术参数较多, 也是技术控制的主要对象, 通过控制技术参数实现高标准的管道安装。室内给水管道安装的技术控制, 需要结合室内给水管道的实际情况, 既要保障室内给水管道安装的规范性, 又要保障安装技术的准确度, 避免出现技术问题。

结束语:

室内给水管道安装技术的前提是完善准备工作, 为给水管道安装提供优质的条件, 安装技术实施的过程中, 需要落实各项质量控制, 严格把关给水管道安装的质量, 避免影响建筑给排水系统。室内给水管道安装技术有明确的质量要求, 所以必须在安装时深化质量控制的应用, 推进安装技术在室内给水管道中的应用, 提高给水管道安装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苗青云.室内给水管道的安装方法[J].山西建筑, 2004, 20:120-121.

[2]郭子彬.关于室内给水管道的安装方法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 2014, 21:104.

[3]李亚土.室内给水管道安装技术要点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11:259-260.

民用建筑室内消防给水设计浅析 篇5

1 消防给水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

设计室办公楼现消防系统存在给水管径较小、消火栓布局不甚合理等问题, 本次设计主要任务是对设计室办公楼原消防水系统进行重新设计, 合理布局系统管网和消火栓, 确定消火栓配水管最低压力和系统管径等。

2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设计

2.1 设计室办公楼基本情况概述

办公楼共6层, 层高3.6米, 总高22米, 总建筑面积约2177㎡, 建筑体积约7644m3, 耐火等级二级。建筑外形为L型, 1至2层长走廊长度40.8米, 1至6层短走廊长19.8米。每层均有电气设备和可燃物质。

2.2 建筑的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设计的原则

消防给水系统完善与否, 直接影响火灾扑救的效果。在设计建筑的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时, 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特别是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建筑高度和使用人员特性等, 应确保消防给水条件有效可靠, 使之既保证建筑消防安全, 快速控火灭火, 又节约投资, 合理设置。

2.2.1 室内消火栓的选择

根据国标GB50016要求:超过5层或体积大于10000m3的办公楼、教学楼、非住宅类居住建筑等其他民用建筑应设置DN65的室内消火栓。设计室办公楼高6层, 故选择带消火栓箱的DN65的室内消火栓。

2.2.2 室内消火栓的布置

室内消火栓的间距应由计算确定。

2.2.2. 1 消火栓充实水柱长度计算

根据规范, 满足水枪最小出水流量qxh=5L/s时, 水枪喷嘴处压力Hq=q2xh/B=158.5k Pa (B取1.577) 。

根据关系式Hq=αfSk/ (1-φαfSk) (αf=1.19, φ取0.0097) , 可得水枪实际充实水柱Sk=11.54m。

2.2.2. 2 消火栓保护半径

按折减系数为0.8, 水枪倾角45°, 水龙带长度25m, 计算消火栓保护半径R=28.16m。

2.2.2. 3 消火栓间距及立管根数

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每个防火分区同层有两只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任何部位。消火栓最大保护宽度b根据图纸取4.8m:

建筑长度L为60.6m, 立管数量n=L/S+1=3.18≈4

因此确定同层消火栓具体位置于短走廊内两支, 长走廊内两支, 工程中同层室内消火栓间距为15m。

3 水力计算

(1) 首先确定计算管路。经划分立管流量, 4支立管, 2支上至6层, 各连接6支消防水枪, 2支上至2层, 各连接2支消防水枪。选择距离水源最远连接6支水枪的给水干管为计算管路。

(2) 划分计算管段。计算各管段设计秒流量、各段长度和水头损失, 确定管路总损失:

(3) 首先根据水枪喷嘴处压力、水龙带水头损失和消火栓局部水头损失计算最不利点消火栓压力Hxh=189.25k Pa。

(4) 再计算次不利点消火栓流量。根据规范要求, 室内消防竖管直径不应小于DN100, 则最不利点至次不利点选用DN100管径管段, 计算最不利点至次不利点沿程水头损失0.2k Pa和次不利点消火栓压力225.5k Pa, 进而得出次不利点消火栓流量qxh1=5.47L/s。

同理计算次不利点至第三不利点消火栓流量qxh2=5.95L/s, 第三不利点至立管管底压力Hxh3=392k Pa。

(5) 计算各立管。根据节点处已知压力和立管几何高度, 选择管径。立管管径确定为DN100管径, 初选横干管管径DN150, 可计算最不利管与次不利管之间压力损失1.2k Pa, 忽略不计, 认为两管流量计算结果相同, 另外两支立管也选择DN100管径, 复核计算流量也满足要求。故确定总干管管径DN150, 四支立管管径DN100。

4 结语

本文结合《规划设计研究所设计室工作间维修工程》阐述了其系统形式与设置要求, 通过结合规范和计算, 重新布局消防水管网并确定管径, 使其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规避了安全隐患。

摘要:消防给水设计是建筑消防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结合工程设计实例, 论述建筑消防给水系统设计要求及设计过程等, 完善建筑消防系统不足, 规避安全隐患。

关键词:消防系统,消火栓

参考文献

室内给水 篇6

目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进展迅猛, 人与建筑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人们工作、生活的更多时间是在建筑物内度过的, 人们赋予建筑的功能也更加复杂和综合。城市中各种功能的大型建筑、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 使火灾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大大增加, 也使火灾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如何及时的发现并控制火势的发展, 甚至在火灾初起阶段就能够有效的将火灾扑灭, 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和深入研究的主题。

1 室内消火栓系统的给水方式

1.1 不分区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该系统最大优点是系统简单、设备少, 但对管材管件及用水设备等的耐压要求高。《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以下简称《高规》) 第7.4.6.5条要求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力不应大于1.00MPa, 当大于1.00MPa, 应采取分区给水系统;栓口的出水压力大于0.50MPa时, 应采取减压措施, 也就是说不分区供水方式仅适用于多层建筑和建筑物内不利点消火栓处静水压力不大于1.00MPa的高层建筑。

1.2 并联分区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消火栓给水系统分区的具体操作依据是消火栓栓口静水压力不应大于1.00MPa, 当大于这个数值时采用分区给水系统。根据供水设备及供水方式的不同, 并联分区又分为并行供水和减压供水两种方式。其中并行供水方式包括分泵给水、双出口泵供水及变频调速泵组供水;减压供水方式包括减压阀减压供水、减压水箱减压供水。

1.3 串联分区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在现代社会中大量的涌现, 在设计中为了避免管道承受压力过大, 减少耐高压的水泵及管道配件在工程中的使用, 当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 经常采用的供水方式为串联分区供水方式。串联分区供水方式又可以分为串联水泵供水, 串联水箱供水, 重力水箱供水。

2 水枪的充实水柱的长度

消火栓设备的水枪射流灭火, 需要有一定强度的密实水流才能有效地扑灭火灾。水枪射流中的26mm~38mm直径圆断面内、包含全部水量75%~90%的密实水柱长度称为充实水柱长度。根据试验数据统计, 当水枪充实水柱长度小于7m时, 火场的辐射热使消防员无法接近着火点、达到有效灭火的目的;当水枪充实水柱长度大于15m时, 因射流的反作用力而使消防员无法把握水枪灭火。

3 消火栓布置原则

(1) 除可燃物的设备层以外, 设有消防给水的建筑物各层均应设置室内消火栓。

(2) 消火栓的间距应能保证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的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达到被保护的范围内的任何部位。

(3) 室内消火栓应设置在明显易于取用的位置, 一般设在走道、楼梯附近, 从入口大堂通向内部走廊的入口处, 有采光顶的共享空间的每一个走廊的出口和回廊的出口, 或者外部共享空间进入室内的入口处。

(4) 消火栓的栓口离地面高度宜为1.lm, 栓口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垂直。

(5) 消防电梯前室, 应设置消火栓。

(6) 冷库的室内消火栓应设在常温穿堂或楼梯间内。

(7) 设有室内消火栓的平顶建筑, 宜在平屋顶设置试验和检查用的消火栓。

5 消火栓的布置间距

消火栓保护半径按下式计算:

式中:R为消火栓保护半径, m;Ld为水龙带实际使用长度, m, 一般为配备水龙带长度的90%;LS为水枪充实水柱在平面上的投影长度, m。

当消火栓布置间距要求保证有1支水枪的充实水柱达到同层内任何部位, 其布置间距按式 (2) 计算:

式中:S为消火栓间距, m;R为消火栓保护半径, m;b为消火栓的最大保护宽度, 应为一个房间的长度加走廊的宽度, m。

当消火栓布置间距要求保证有2支水枪的充实水柱达到同层内任何部位, 其布置间距按 (3) 计算:

式中:S为消火栓间距, m;R为消火栓保护半径, m;b为消火栓的最大保护宽度, 应为一个房间的长度加走廊的宽度, m。

6 消防给水管网的布置

室内消防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独立的环状管网系统, 以便在管网某段维修或发生故障时, 仍能够保证火场用水。室内环网有水平、垂直、立体环网, 可根据建筑类型、消防给水管道和消火栓布置确定, 但必须保证供水干管和每条消防竖管都能做到双向供水。需要有环网引出支状管道时 (如设置屋顶消火栓) , 支状管道上的消火栓数不宜超过一个 (双出口消火栓按一个计算) 。

室内环状管网的进水管不应少于两条, 并宜从建筑物的不同方向引入。若在不同方向引入有困难时, 引入管宜接至竖管的两侧。若在两根竖管之间引入两条进水管时, 应在两条进水管之间设置只供发生事故或检修时使用分隔阀门, 此阀门为常开阀门。当其中一条进水管发生事故或检修时, 其余的进水管仍应保证全部消防流量和规定的消防水压。

消防竖管不宜少于两条, 其布置应能保证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的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达到被保护范围内的任何部分。18层及18层以下, 每层不超过8、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的塔式住宅, 当设两根消防竖管有困难时可设一根竖管, 但必须采用双阀双出口型消火栓。当建筑物内同时设有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 室内消火栓给水管网与自动喷水管网分开设置。

7 结束语

消防工作是人类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项专门的工作, 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安全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建筑物的数量与功能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 建筑物内部发生的火灾水量也渐渐增加。消火栓系统作为一种方便有效的灭火手段, 为建筑物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建筑消防系统的设置应坚持安全性与经济性相统一的原则。

参考文献

[1]万绍杰.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给水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刘印, 于强.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给水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信息, 2008 (29) .

[3]赵金水, 徐庆峰.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给水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08) .

[4]焦福海, 周艳杰.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给水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15) .

[5]赵德生.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给水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4) .

[6]逯仁兴.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给水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06) .

室内给水管道安装技术要点分析 篇7

1 安装给水引入管的技术要点

给水引入管由总阀至距外墙皮1m处的管段组成。引入管底部用三通管件连接, 三通底部装泄水阀或丝堵, 以利于系统试压及冲洗水的排除。

技术要点:①引入管由基础下面通过的安装。引入管由基础下面通过敷设时, 应尽量与建筑物外墙的轴线垂直。安装时, 引入管下部及转弯处应设置支座, 支座采用素混凝土浇注, 支座高度比引入管直径大200mm, 其间隙用土回填并压实。②引入管穿墙基础敷设的安装。安装时应尽量与建筑物外墙的轴线垂直。在穿越建筑物基础时, 为了防止建筑物下沉而破坏引入管, 应配合土建施工预留孔洞或预埋钢套管, 预留孔洞或预埋钢套管的直径应比引人管直径大100~200mm。引入管敷设在预留孔内时, 其管顶距孔壁的距离不小于100mm, 预留孔与管道间隙用黏土填实, 两端用1∶2的水泥砂浆封实。③安装水表。引入管上一般要安装水表节点, 水表的安装有设旁通管道和不设旁通管两种形式。对不允许停水的建筑物, 安装水表节点的时候要设置旁通管。旁通管由阀门两侧的三通引出, 中间加阀门进行连接。安装时, 水表下面应设置红砖或混凝土预制块。当建筑物有两条引入管时, 每条引人管上的水表出口处均应装设止回阀。

2 安装干管的技术要点

室内给水干管的安装有埋地式安装和架空式安装两种形式。给水干管的安装应按照先装支架后装管道的原则进行。给水干管上设置的阀门、排泄孔等处隐蔽安装时, 均应设置活门 (可以打开的检修门) , 以利于维护和使用。所有暗装管道均应经试压合格后方可隐蔽。

2.1 敷设埋地干管

埋地干管一般置于管沟内或直接埋在地面下。安装时首先按照设计图纸确定干管的位置、标高, 并开挖土方至设计深度。

埋地管道应有0.002~0.005的坡度坡向给水入口处, 以便于在检查维修时泄空管内的水。管沟内的管道应尽量单层敷设, 以便于安装和检修;若为双层或多层敷设, 一般将管径较小、阀门安装较多的管子安装在上层。

对于直接埋地的管道, 可以采用涂防锈漆或按“三油两布”的方法进行防腐处理后再进行安装。

2.2 安装架空干管

安装架空干管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如下:①当两立管间干管管段较长时, 可用管接头延长直线管段。干管经比量法下料后进行螺纹连接时, 应使用两把管钳加力, 保证已经安装就位的管件不再扭动。②给水干管的分流采用“T”形三通或四通管件。变径时, 可在三通后拧入管子补心变径, 也可在三通后面拧入短管以同心大小头管件变径。当干管上装阀门时, 阀前必须安装可拆卸的活接头, 安装时若因阀杆阻挡而不能转动时, 可将阀座与阀杆从压盖处卸掉, 以便螺纹连接时管子能转动。喷淋消防管道禁止采用补芯变径。③给水干管应在支架安装时保证使管道具有0.002~0.005的坡度, 以利于冲洗和排空。地下干管在上管前, 应将各分支口堵好, 防止泥砂等杂物进入管内。在安装主管时, 应将各管口清理干净, 保证管路畅通。

3 安装立管的技术要点

立管一般沿房间的墙角或墙、梁、柱敷设。立管与墙的净距离随管径大小而异, 当管径≤32mm时, 净距离为25~35mm;管径>32mm时, 净距离为30~50mm。其技术要点如下:

(1) 确定立管中心线位置。首先确定建筑物顶层楼板上立管中心线的位置, 随后以中心线为圆心打一个直径约为20mm的小孔, 用线锤依次向下层楼板吊线、打孔, 并在墙上弹出垂直线。然后核对并修整各层上孔洞的位置和尺寸, 使其比立管外径大20~30mm。按照给水配件或卫生器具的安装高度确定每层立管上连接的支管位置并画线。

(2) 埋设立管卡。根据墙上的画线和立管与墙面的尺寸埋好立管卡。建筑物层高小于或等于5m时, 每层楼安装一个立管卡;层高大于5m时, 每层楼至少安装2个立管卡。一个管卡的安装高度距地面1.5~1.8m, 2个以上管卡应均匀安装。

(3) 安装立管。安装前先清除立管上横支管处的封堵物和泥砂等, 然后按立管上的编号从一层干管甩头处往上逐层进行安装。操作时, 应两人配合, 一个人在下端托管, 另一个人在上端上管。应注意支管的接入方向。安装好后进行检查, 保证立管的垂直度和管道距墙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 使其正面和侧面都在同一垂直线上, 最后收紧管卡。其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如下:

①暗装管道施工时, 应配合土建施工预留尺寸合适的管槽。管道安装、试压要在墙壁抹灰前完成, 阀门及管道活接件不得埋入墙内。立管上在距地150mm处应装设阀门及可拆卸的连接件。②立管穿楼板时应加设金属或塑料套管, 套管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 (卫生间及厨房内套管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 , 拧紧螺纹后随即用立管卡固定于安装中心线上。立管周围楼板的孔隙, 用不小于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实。支管的甩口均要加好临时丝堵。③给水立管从干管上常常不能直接垂直接出, 需配以2~3个弯管及短管, 方可引至立管的安装位置上。

4 安装支管的技术要点

支管安装的技术要点如下:①画线与打孔。首先, 在墙上弹出水平支管的安装位置横线, 并在横线上画出各分支支管或给水配件位置的中心线。同时找准穿墙孔洞的中心位置, 用十字线标记在墙面上, 然后用电钻打孔, 使孔洞中心与管道中心对准, 孔洞直径大于管道外径20~30mm。支管暗装时, 应在管道安装位置的墙上凿槽。②预制管材和预组装。测出各支管的实际尺寸, 根据尺寸进行预制组装并编号, 检查调直后进行安装。③安装支管。将预制好的支管按位置和编号进行安装, 找平、找正后, 用钩钉或管卡进行固定, 管卡或钩钉设在管件之间的中间位置。④支管上水表 (分户水表) 的安装。为了节约用水和计量用水量, 一般从给水立管上接出至室内的横支管入口处均安装水表。水表安装时应水平, 水表前、后宜安装阀门, 水表外壳距离墙面净距离为10~30mm, 表壳上的箭头方向必须与管道内的水流方向一致。水表的安装高度按设计要求, 允许偏差±10mm, 管中心距离墙面20~25mm。

在居民住宅内水表安装不能按要求的距离放置时, 可以在水表的补心外设置弯管进行安装。若水表前、后直管长度大于300mm, 其超出管段应用弯头引靠至墙面, 沿墙面敷设。

其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如下:①安装给水、生活热水供应系统的横支管时应具有不小于0.002~0.005的坡度。冷、热水管道并行安装时应遵循“上热下冷, 左热右冷”的原则, 即冷、热水管平行安装时, 热水管在上;垂直安装时, 热水管在左。②暗装的横支管与暗装的立管连接时, 先将立管三通口朝外拧偏一个适当的角度, 待与横支管连接后, 再推动横支管使立管三通复位, 横支管即可嵌入墙槽中。③连接卫生器具的支管一般先安装到器具的进水阀处, 待系统试压合格且卫生器具安装后, 再与卫生器具接通, 此后连接的短管可用通水试漏的方法检验。

5 结语

室内给水管道的安装是建筑安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安装的质量的好坏对建筑工程总体质量有长期的影响作用, 所以在进行安装时要严格按照施工步骤和行业规范进行施工安装, 通过各个环节的严格控制其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小惠.现代民用建筑给水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J].广东科技, 2009, (1) .

论室内给水塑料管的施工与应用 篇8

关键词:给水塑料管,硬聚氯乙烯管,U-PVC HDPE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材料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给水塑料管作为一种新型化学管材,在全国已被广泛地推广应用,加快了民用建筑“以塑代钢”的步伐,它具有耐腐蚀、不结垢、无污染、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解决了水质的二次污染,是建筑给水理想的优质管材。

目前,用于室内安装的建筑给水塑料管有:硬聚氯乙烯管(U-PVC)、高密度聚乙烯(HDPE)、交联聚乙烯(PEX)、铝塑复合管(PAP)、改性聚丙烯管(PP-R)、聚丁烯(PB)、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钢塑复合管等。

1 给水塑料管的变形计算

1.1 管道的伸缩长度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L:管道的伸缩长度(mm);△T:计算温差(℃)

L:管道长度(m);a:线胀系数(mm/m℃);

1.2 管道的计算温差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ts:管道内水的最大变化温差(℃);△tg:管道外空气的最大变化温差(℃);

1.3 管道的最小自由臂长度:

式中Ls:自由臂最小长度(mm);K:材料比例系数,一般取33。

dn:公称外径(mm);△L:自固定支点起管道伸缩长度(mm),可由上式确定。

2 塑料给水管道的伸缩补偿措施

由于给水塑料管的线胀系数比金属钢管的线胀系数大得多(注:金属钢管的线胀系数为0.012mm/m℃),受温度的影响很大,热胀冷缩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在设计和安装时,要采取各种可能的伸缩补偿措施来克服给水塑料管材因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给水塑料管的伸缩补偿措施一般有下面几种:

2.1 支管与干管,支管与设备的连接可利用管道折角自然补偿管道的伸缩,悬臂长度不应大于3.0m,自由臂的长度不应小于300mm;当不能利用弯角自然补偿时,管道支吊架应为固定支架。

2.2 水平干管与水平支管连接,水平干管与立管连接,立管与每层支管连接应有管道伸缩时相互不受影响的补偿措施。

2.3 管道的膨胀伸缩亦可采用自由臂(膨胀环)的方法来补偿;当管道直线距离较长、管径较大时,用折角自由臂不能补偿时,可安装伸缩器进行补偿。

3 对给水塑料管管材及管件的质量要求

给水塑料管的管材、管件应具备中文文字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和质量检验部门的检测报告,对用于生活饮用水系统的给水塑料管材和管件还应具有卫生检验部门的检验报告或其它认证文件,并应有明显标志,标明品种、规格、生产厂名,包装上应标有批号、数量、检验代号等。管材、、管件的颜色要是否一致,无色泽不均匀及分解变色线,内外壁应光滑、平整、无气泡、裂口和裂纹,不符合要求的给水塑料管材、管件应坚决退场,严禁使用。

4 给水塑料管的敷设

给给水水塑塑料料管管有有明明设设和和暗暗设设两两种种,,,对线胀系数较大的给水塑料管,明设时受温度影响较大,影响美观,这类管道宜暗设,反之,则可以明设。管道敷设时一般遵循下列要求:a.给水管道应远离热源,立管与灶边净距不得小于400mm,与供暖管道的净距不得小于200mm,且不得因热源辐射使管外壁高于45℃,如条件不具备时,应加隔热防护措施。b.给水管道上下平行敷设时,不得敷设在热水或蒸汽管上面,且平面位置应错开,与其他管道交叉敷设时,应采取保护措施或用金属套管防护。c.给水塑料管道穿越地下室外墙处,应设钢、柔性防水套管,并应有可靠的防渗和固定措施;管道穿越屋面必须采用金属套管,套管应高出屋面100mm,并应采取严格的防水措施;管道穿过楼板和墙壁时,必须设金属或塑料套管;管道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管道穿楼板、地下室和屋面的具体做法可参考图1。d.给水管道不得穿越配电室、储藏室及烟道、风道,管道不宜穿过橱窗、壁柜、木装修,并不得穿过大便槽或小便槽。e.给水管应避免穿越建筑物沉降缝、伸缩缝,如必须穿越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f.给水塑料给水管道敷设时严禁有轴向扭曲,穿墙或穿楼板时不得强制校正。

5 给水塑料管的安装

5.1 管道的截断

截断管道时应使用专用管剪或截断机,保证断面与管轴线成直角。但在施工时,许多施工人员不重视这一点,造成断面与管轴线不成直角,使管头与管配件接触不紧密,容易引起渗漏;另外,管道连接前,必须先清除管道及附件上的会尘及异物,这样就消除管道和附件连接后的渗漏隐患。

5.2 管道的连接

不同材质的给水塑料管其连接方法也各异:

5.2.1 粘接的管道(如PVC-U、ABS管)应先涂承口,后涂插口,涂抹承口时,应由里向外均匀适量,涂抹胶粘剂后应在20秒内完成粘接,粘接后的管道应静置至接口固化为止,待接头牢固后方可继续施工。5.2.2热熔连接的管道(如PP-R),首先应无旋转的把管端导入加热套内,插入所要求的深度,同时无旋转的把管件推到加热头上加热,达到加热时间(保持在5秒以上)后,立即把管材和管件从加热套与加热头上同时取下,迅速无旋转的直线均匀对插到所要求的深度,使接头形成均匀凸缘。特别注意的是将加热后的管材和管件推进时不能用力太猛,防止管材在管件内变形,堵塞管件,造成水流断面减小,水流阻力变大。5.2.3卡套式机械连接的管道(如PAP、PEX),应先用扩孔整圆器将管口整圆扩孔,再将卡套螺帽和C型环套在管子端头,拉回C型环和螺帽,用扳手将螺帽固定在管件本体的外螺纹上即可。操作时即使有轻微的角度或未插到底,也易造成渗漏,因此要特别注意。

5.3 管道的固定

5.3.1 明设管道宜用管扣座或专用配套管卡固定;暗设的立管在穿楼板处应做固定支架,以防止立管累积伸缩在最上层支管接出处产生位移应力,当全部支承均为固定支承时,系统可不设伸缩节。5.3.2在三通、配水点、弯头等管件处和管道弯曲部位应增设固定件;阀门、水表等给水设备处也应有固定支架,保证其重量不作用在管道上。5.3.3当采用金属管卡或吊架时,金属管卡与管道间应采用塑料带或橡胶带等软物隔垫,不允许用硬物隔垫。5.3.4 固定支吊架常用方法有预埋支架、预埋铁件(钢板)、开洞安装、膨胀螺栓以及射钉固定支架等。

5.4 管道的保温

给水塑料管的导热系数虽然很小,但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保温,给水塑料管保温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5.4.1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塑料管和循环回水管应采取保温。5.4.2局部热水供应系统,暗设于吊顶、管井和管窿内的管道宜保温。5.4.3敷设在冬季不采暖建筑物的给水管道,以及安装在受室外空气影响的门厅、过梁等处的管道在冬季有可能结冻时,应采取防冻保温。5.4.4在采暖的卫生间及工作温度较室外气温高的房间,如厨房、洗涤间等,当气温较高的季节或管道内水温较室温低的时候,管道外壁可能产生凝结水,应采取防结露保温,保温的厚度应根据管内水温、管外环境温度和湿度确定。

给水塑料管常用的保温材料有:高发泡聚乙烯(PE)闭孔型保温管、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管及PVC/NBR孔型橡塑海绵保温管等。管径dn≥50的管道也可采用玻璃纤维双合管保温。

结束语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室内给水】相关文章:

新型给水管材在给水工程中的应用探讨01-15

锅炉给水05-14

给水管理05-15

给水温度05-31

给水管网06-13

给水论文题目05-01

生活给水系统05-06

给水处理系统05-09

农村给水工程05-18

给水工程开工报告07-01

上一篇: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下一篇: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