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

2024-05-23

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精选十篇)

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 篇1

平台整合万方数据、中国知网 (CNKI) 、维普期刊数据、国研网、读秀、N S T L哈尔滨镜像站、中国科技成果数据等多个专题数据库的资源, 文献资源类别涉及理、工、农、医等各领域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 为注册用户提供中文期刊、学位论文、重要会议论文、中外标准、专利、法律法规等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服务。2 0 1 6年, “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重复率审核检测系统”正式上线开通, 可为硕士博士论文重复率审核检测、科研机构职称评定论文重复率审核检测、科研项目申报论文重复率审核检测, 以及其它需要进行论文重复率审核检测提供服务, 欢迎广大用户广为利用。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创新三路6 0 0号7 0 3室

电话.0451-51920669 0451-51920619

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 篇2

基于网络技术构建黑龙江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的对策研究

本文在全面分析国内外文献资源共建、共事体系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网格技术建立黑龙江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对策,是促进各地区教育、科技和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作 者:赵开才 作者单位: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5)分类号:G25关键词:黑龙江省 文献资源 共享平台 网格

网络平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之我见 篇3

关键词:网络平台;共建共享;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6-0000-01

The Sharing of the Docu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on Network

Shan Yong

(Liao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Shenyang110838,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and further application of document data,the traditional document management and reading will meet great challenge.How to adjust to the social trend of informatization and change the developing strategy of document management will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Keywords:Network platform;Sharing;Information resources

网络的广泛应用为人类共享知识财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网络已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之一。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在网络信息服务领域实现横向联合,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网络化和数字化信息资源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内外文献信息服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Intemet的迅猛发展,网络环境不仅为文献信息处理和信息服务向电子化、虚拟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而且同时也要求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要向网络化共享发展。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辟一条新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途径,走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之路。从发展态势上看,我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网络从不同地区、不同系统正在全国迅速推进,已经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大环境。文献信息资源的系统性网络建设,特别是情报系统的网络建设起步早、见效快,有力地推动了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

二、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方法和措施

网络文献信息可以被精确而快速地低成本复制出来,成为成百上千份相同的信息。这使得消息在网络上的传播极为方便,使得信息膨胀成为现实,使得信息时代的到来成为可能。我认为要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完善共享机制、构建共享平台

构建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运作机制,积极推进科技信息资源建设成立一个具有统一规划、协调开展工作的监管机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开展采购协调、联合编目,不断扩大文献信息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提升网络的文献信息传递速度。坚持统一规划,宏观调控,突出重点,优化结构,不断丰富科技信息资源的内容,增强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特色与创新。

用先进的手段建设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使之具有海量的存储功能。扩充、集成科技文献资源,努力实现印刷版和电子版、网络版资源互补。例如:如果档案馆的信息联合图书馆的技术.借助图书馆和其他信息服务机构已有的经验、成果和商业化推广,将档案信息融入其中.必将取得双赢的结果。

(二)强化共享数据库、统一共享标准

数据库是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基础,是连接信息开发、利用和服务的纽带。因此,必须强化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对数据的采集、标引、加工及录入都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只有按照标准建立起来的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才能实现联机检索资源共建共享。

当前网络信息存储的形式微观上是较有秩序的,而宏观上是较为混乱,还没有统一的形式上的信息存储标准。尤其是在这个不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便无法吸引眼球引起人们的重视的世界里,信息的传达,往往以特别而吸引人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全国文化资源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就针对各种形式的资源制定了相关的元数据标准。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第一步。然而更多要做的是要提供稳定而健全的平台,不仅为网页浏览提供方便,更要为应用程序的有效安全接入提供标准接口。统一信息资源共享的数据标准,加强标准化建设,与国际接轨。

(三)加强共享规范化、提升共享技术

由于网上信息资源高度分散、重复率高、无序化突出,加之信息发布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范,导致信息查询和利用的困难。所以应该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组织与规范。采用统一的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规范化加工与整序。使网络信息资源处于良性状态。便于信息资源的网上传递与检索。使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化。有效地进行网上免费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要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除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之外,开发和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信息网络化、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代化设备的更新和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来全面地改造、升级特别是有效整合现有的各自相对独立的传输网络体系.加快建设以光纤通信为主干,以微波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为辅助的高速巨容的多媒体数字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网络的综合集成和宽带智能化。在这方面,我们还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成果.学习他们在数据库建设和共享方面的经验.力图选择和建立合适的数字信息资源产生和交流的技术平台。

信息时代即将到来,信息大潮不可逆转。然而我们要看到希望,看到美好的未来。人类缤纷多彩,无比丰富也无比复杂的文化,从具象到抽象,直到今天,其载体将转变成为纯粹的信息。而网络资源共享,使得这样光辉多元的文化得以充分的展示与张扬。然而乐观的同时,我也相信自由的网络上需要建设规范和秩序才能蓬勃发展,承载人类生生不息的文明。

參考文献:

[1]郗沭平.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与资源共享,1998

[2]李鹰.试沦新世纪的档案利用工作.南京大学学报,2005,5

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 篇4

1 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信息资源同物质资源、能源资源、人力资源共同构成现代社会资源的四大支柱,并被视为国家的战略资源。加强科技信息资源基础设施建设,是当今科技经济竞争的需要。我国政府已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放在信息基础建设的核心地位,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意义正逐步得到重视。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利用网络技术构建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已成为有效组织和开展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的主要形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科技文献资源呈现数量激增、老化加速、类型复杂,形式与内容广泛、分散、交叉渗透等状况,使得科技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服务与共享的难度不断增加,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显然适应不了现代科技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我省科技信息资源主要集中在各大专院校、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业科技信息部门,我省经济科技体制造成的“条、块”分割,使各类科技信息资源拥有单位在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中各自为政,缺乏资源共享意识和全局观念,全省缺乏权威的、统一的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协调机构和服务机构,共享机制尚未形成。一方面,因经费缺乏,我省科技信息资源建设总量不足;另一方面,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建设,资源的浪费十分严重。因此,建设江西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政府以有限的投入整合科技信息资源,以增量调动存量,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是保障社会对公共科技文献服务需求的有效途径。

江西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既是我省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全省科技情报信息事业发展的自身需要。建设适应科技创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度组织化的科技文献保障与共享服务体系,实现“一站式”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是推进科技与创新,增强区域科技竞争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内容,十分必要且尤为迫切。

2 总体目标、建设内容和实施效果

江西省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满足全省各类创新主体的信息需求为导向,以建立共享服务机制为核心,以推动我省科技、经济发展为目标,对全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战略重组,盘活存量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优化增量资源,搭建一个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面向我省科技进步与创新需求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共建平台。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配置完整的科技创新信息保障体系,在资源总量上基本满足我省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需要,成为科技信息资源满足率高、技术手段先进、服务优质快捷、共享共建机制完善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对外服务水平,为全省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2.1 在统一规划、集成整合的基础上,建立适应江西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江西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为重点,紧密结合我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联合我省各主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收藏单位,建立我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形成配置合理、具有相当规模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

根据目前我省科技文献收藏分布情况,加强各协作单位的馆际收藏分工,形成各自的馆藏特色。重点加强综合技术类文献、标准文献、农业技术类文献、医学信息类文献、工程技术类文献、综合文史类文献的建设。根据集中采购,分布管理的原则合理配置科技文献,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分散的科技文献进行整序,强化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共建协作单位的科技文献收藏特色,在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共建协作组织的各个成员单位中进行科技文献资源整体布局,形成分布合理、结构优化、保障有力的全省科技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等手段,建立功能多样、网络连通、系统兼容、书本型文献与数字化信息相结合、专业信息与区域信息相对应、国内信息与国际信息相补充、信息装备与信息服务相协调的完整、有序、高效、能最大限度满足我省科技创新需求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支撑体系,以方便快捷地为科技人员和全社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通过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扩大文献收藏覆盖面,逐步实现全省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建。按照“统一标准、分别建库、规范加工、集中检索、分别服务”的原则,共同建立江西省网上虚拟科技文献图书馆,将分散于不同图书情报机构的科技文献联结起来,使各图书情报机构所拥有的科技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2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其手段,实现江西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江西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将重点研究科技文献信息的协作采集加工技术、各类异构信息资源的整合技术、信息资源服务提供技术、多类型、海量数据的管理技术、一站式数据和信息服务技术、共享服务平台的网络构建技术等,通过采用这些相关技术,实现江西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2.3 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按照江西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以及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支柱产业的发展需求,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建设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地方特色的数据库,以及为我省重点产业服务的二次开发文献数据库。

文献二次开发必须建立以信息需求为导向的市场驱动机制,避免资源开发定位与市场脱离。组织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市县相关单位及其它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开发一批有价值有特色的专业化文献信息资源产品,参与资源共享,实现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对重点二次文献开发,可根据开发计划和需求,采取统一招标、择优支持的合同管理方式组织建设,或采取谁投资谁拥有,在共享中谁获利的方式组织建设。

2.4 建立全省联网的联合目录信息数据库

参与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共建平台建设的成员单位在统一的标准、规范下,以集中平台和分布建设的方式建立江西省联合编目中心和公共书目查询系统,通过统一的检索界面和网络化的书目信息系统,使各图书情报机构都能通过联机查询中心的书目数据,共享原始编目成果,降低原始编目的成本,提高编目工作的效率,推进我省文献编目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2.5 建立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平台

以江西科技信息网网络平台为依托,综合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构建江西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在共享网络平台的基础上,运用馆际互借软件系统,建立多层次文献传输网络,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馆藏现状查询、外借请求、身份验证、办理外借登记、原文传递、经费结算等馆际合作业务。建成一个由计算机网络连接的、覆盖全省的科技文献虚拟网络。

2.6 建立全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系统

江西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涉及多家单位,而且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必须对各单位收藏的现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异构资源统一检索平台,实现在同一个检索界面,对不同结构的多个数据库进行统一检索并获得统一检索结果,提高查询检索的效率和工作效能。

2.7 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建立以增量资源对存量资源的引导调控机制。分别在核心成员单位设立若干个学科分中心,通过联合目录方式,将分散在各单位的存量资源统一组织到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对各分中心开展的社会服务,根据服务数量、质量,进行考核后,给予适当的服务费用补贴。对新增的文献资源,按照统一采购规划,中心给予一定新增资源补助订购费,分别采集加工,统一上网服务。对省财政经费投资的文献资源建设,由中心理事会协调、审核批准执行,以达到逐步调整工程技术文献资源分布结构的目的。二次文献和特色数据库的开发实行招标制度。通过新增资源建设,增强各单位学科专业资源基础,并在整体上形成工程技术文献保障体系,同时以新增资源建设逐步调整文献资源结构,解决资源重复问题。

建立分工协作的协调保障机制。中心通过制定共享共建协议、中心组织结构与职责规定、经费使用管理规定、工作考核管理办法,资源建设招标管理办法等制度以及各种服务规范保障中心的协调规范运行。

建立服务收益合理补偿的共同发展机制。中心对各成员单位的包库服务、通过《成员单位联合目录数据库》产生的原文请求服务、代查代检服务以及委托定制等服务,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中心统一结算,实行谁服务、谁收益办法。

建立以公益服务为主的滚动发展机制。以政府的持续投入,不断强化资源建设力度,保障资源持续更新,完善服务功能。开展文献信息各种加工服务取得的服务收益,进一步补充中心运行,实现良性循环、滚动持续发展。

江西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我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服务平台,它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全省科技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不断丰富,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将得到显著提高,全省科技情报信息部门的服务能力也将显著增强,服务不断扩大,服务内容更加深化。

江西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一项公益性的科技基础平台。通过科技文献的协作采集加工处理进而实现共享,有效地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导致资金的浪费,用好全省有限的科技信息资源建设费用;通过对全省科技文献资源建设的统一规划和合作共建,有效提高我省科技文献资源利用的保障率,最大限度地满足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科技信息资源的需求。同时,我省科技信息的服务能力也将显著增强,科研人员对科技信息的利用水平也必将显著提高。

3 几点思考

3.1 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江西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联合全省科技情报机构、高校图书情报机构、公共图书馆以及各科研院所、企业科技信息部门共同创建的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它突破了传统信息资源建设分散布局、重复建设、利用率低、不能高效共享的缺陷,建立起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的科技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和共建共享服务体系。

3.2 管理与运行模式的创新

依托江西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组建“江西省科技文献共享服务中心”,中心作为一个非独立法人的虚拟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和专家委员会咨询制。中心的组织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理事会(由省科技厅、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等相关厅局及核心成员单位有关领导组成)决策制,中心主任负责制,专家委员会咨询制。中心的各成员单位,在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统一规划,按照中心规定的技术、业务规范标准要求,组织落实具体分工的任务并开展相应服务。

3.3 研发和集成应用创新

江西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高度集成应用了数字化技术、海量信息存储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抽取与分析处理技术、基于内容的智能检索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多项现代高新技术,它集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之大成,在数据信息的协作采集与加工,异构信息和数据库的整合,跨库、跨平台、跨网站数据的智能检索和知识挖掘,以及信息的协作发布和开展一站式信息服务等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有重大创新。

3.4 服务方式的创新

中心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以网上为主、网下为辅的科技文献的查询、检索、浏览、下载等服务,以及知识加工的定制服务;提供科技资源报道统计服务、科技发展前沿的跟踪服务以及决策研究,行业、重点产业的专题情报研究等信息服务;为企业提供和监测竞争对手信息及行业动态信息,为企业定制智能化的信息推送服务,为企业的技术攻关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流程的研制开发和应用提供国内外技术资料;通过对信息资源的重新组织、深度加工,为某个产品或某个行业,提供具有深度和广度的专题数据库,提供即时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为社会提供信息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等技术培训等服务;中心开展对外服务的方式为专题库包库服务、流量计费服务、网上原文请求提供、代查代检服务、委托定制服务、个性化推送式信息服务、馆际互借等,大大拓宽了信息服务领域,丰富了信息服务内容。

江西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江西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成使用对我省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深远的意义。

摘要:江西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既是我省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全省科技情报信息事业发展的自身需要。建设适应科技创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度组织化的科技文献保障与共享服务体系,是推进科技与创新,增强区域科技竞争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内容。

关键词: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徐溪红,邓新.省级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中的政策与机制支撑[J].中国信息导报,2006(,11).

[2]王晓梅,徐建民.江苏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机制创新实践与探索[J].现代情报,2009,29(12).

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 篇5

关键词:科技信息资源中小企业服务科技创新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已越来越显著,科技信息资源的占有、配置、开发、交流和利用方式的优劣,日益成为决定国家或区域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建设科技信息资源平台是集聚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对完善相关产业配套能力,改善投资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信息资源已成为各国竞争的战略资源,发达国家在积极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我国也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指出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基于科技条件资源信息化的数字科技平台,促进科学数据与文献资源的共享,构建网络科研环境,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推动科学研究手段、方式的变革。

1 科技信息资源在为中小企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信息资源共享问题也很突出,相关调查表明:国内有91%的机构已充分认识到了运用科技信息资源进行科研开发和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其中只有16%的科技创新机构自订科技文献资源可以满足本单位60%的信息需求,这就对社会对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但是,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普遍较弱,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在发展过程中,融资难和研发条件薄弱。因此,建立科技信息资源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透明的信息,为行业的高技术研究、产业技术创新,先导调研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 积极建立科技信息资源公共平台

在此背景下,大连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是科技情报信息研究机构,面向各类企业、各级政府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社会大众,提供科技信息服务。近年来,我所坚持以少量的增量资金和资源投入,带动现有各类大量的存量信息资源,建设基于本地区的科技信息资源中心暨公共服务平台,在更大范围内为本地区科技创新、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服务。

经过几年的建设实施,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将科技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与优化,中小企业用户可通过平台的门户网站和“文献请求与传递子系统”“异构数据库检索子系统”,“虚拟参考咨询子系统”“互联网信息采集子系统”“数据库建设子系统”等5个软件子系统,共享科技文献资源,科技成果,科学数据,行业分析报告等科技信息资源,实现科技文献检索,全文下载,信息咨询等应用服务,充分挖掘分析各类资源的利用潜能,为中小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等提供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和增值信息服务。

科技信息资源的建设不是目的,为中小企业的高端科技信息服务才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几年来,大连市科技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联合本地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开展平台服务工作,为企业开放实验室,提供样品检验、分析,技术咨询,文献检索等服务。在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运行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服务内容与方式,形成多方位的信息服务体系更好更快服务企业。①以尊重知识产权为前提,实行不同程度的开放方式共享服务。成果数据库、中外专利数据库和中文期刊数据库等所有能在公网上运行的数据库必须面向社会提供服务;此外,为解除知识产权的限制,实现光盘资源共享,可利用电子阅览室、原文传递等方式,解决企业科研人员的燃眉之急。②对科技管理部门政务流程中产生的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化的管理,深加工成二次、三次信息,开发出具有当地特色、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数据信息产品,形成与中小企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技术创新、专利及产权交易等各种数据库,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定制期望获得的信息,定期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用户的信箱中,为中小企业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③转变传统的“等客上门”的服务模式。对有需求的任何一个单位都指派专人上门服务,可开展运用科技信息资源讲座,也可以是企业关心的企业科技工作讲座。④充分利用行业协会扩大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影响,帮助企业克服由于规模小、条件不具备而无法实现技术攻关等问题,突出政府在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中的服务职能。

3 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主要体会

3.1 为了保证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施,必须自上而下建立起完善、科学高效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对全市信息资源建设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管理,协调整体布局,广泛交流、达成共识,使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的开展获得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单位的联系与协作,明确各参与机构的权利与义务,统筹规划、确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避免重复建设,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3.2 对全市科技信息网络资源的运行和服务制定有关的管理政策,科学合理的服务规程和奖励政策,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共建单位的参与热情,同时也是科技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有效保障,才能使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有序地向深度和广度健康发展。

3.3 积极采取措施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政府转变职能,改善管理方式,探索扶持企业发展的途径和手段的过程。只有科技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获得高效持久地发展,各级政府大力扶持,加大资金投入,才能保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全面、顺利的展开,从而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 篇6

科技文献共享是指通过网络将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传递给各终端用户, 实现资源共享。一个地区科技信息事业的发展, 离不开互联网的大力支持。近年来, 新疆信息事业迅速发展, 为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

2005年新疆科技情报研究所在自治区科技厅的支持下, 开始扩充各类文献信息资源, 先后购买和建立了维普、万方数据库新疆镜像站和国家科技文献图书中心 (NSTL) 乌鲁木齐服务站, 初步搭建了新疆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 面向全疆科研院所、企业及大中专院校宣传推广使用平台资源。为了进一步完善平台建设, 2007年以新疆科技情报所为依托, 按照“平等自愿、共建共管、共享共赢、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利益主体相互尊重”的原则, 联合中科院新疆分院图书馆、自治区图书馆、新疆大学图书馆等具有收藏特色文献资源的单位, 共同申报自治区改革与发展专项资金, 开始搭建具有新疆特色的新疆科技文献共享服务系统。

经过5年的发展, 新疆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已形成了一个以网络为依托, 收集、加工、整理国内外技术经济信息, 面向本区各行业和领域, 特别是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研发和生产, 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的公共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平台点击率和资源利用率不断增加和扩大, 将对本区科技创新、科技兴新及新疆企业科技进步, 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必将起到重大的支撑作用和推动作用。新疆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由新疆科技情报研究所联合区内12家情报信息机构组建了共建共享联盟单位, 由新疆科技情报研究所牵头, 加盟单位以中科院新疆分院文献信息中心为代表的中央驻疆单位, 以新疆图书馆为代表的公共图书馆, 以新疆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等独具特色的文献资源, 随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的扩大, 逐步吸纳全疆各地州具有特色文献的馆藏单位加入, 扩大了新疆科技文献共享内容的范围。新组建了新疆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服务中心, 中心实行理事会负责制, 并规定了各理事单位的任务和职责, 通过合理分工, 做到责权利分明, 加强理事会单位之间的合作协同。中心实行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收费标准。中心依据其所藏文献资源的专业领域以及可提供共享服务的范围和方式, 按照谁拥有、谁管理、谁服务、谁受益的原则, 调整各成员单位科技文献结构和布局, 使增量资源各有侧重, 优化平台资源, 促进新疆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平稳快速发展。

2 服务情况

2.1 访问人数和有效检索次数不断增加

新疆科技文献共享平台自2005年开始面向全疆科研院所及企业推广使用, 随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 加入会员的单位不断增加, 上网查阅和检索科技文献资源的人数也随之猛增。新疆科技情报情报所网络中心提供了2005~2009年用户查阅平台中使用较多的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数据, 如图1、2所示。

以上数据显示, 除去维普数据库2007年访问人数和下载篇数略高之外 (由于个别原因导致, 非正常增长) , 从2005~2009年平均发展态势来看, 是不断递增的。2005年维普数据库访问人数8005人, 下载文章64405篇;到2009年访问人数达到68255人, 下篇文章472254篇。人数比2005年增加了8倍多, 下载文章的数量增加了7倍多。万方数据库2007年总检索次数144218次, 总单记录访问次数27792次, 到2009年总检索次数达到601489次, 总单记录访问次数达到155382次, 总检索次数比2007年增加4倍多, 总单记录访问次数增加5倍多。数据证明, 科技文献的需求呈不断上升的态势。

2.2 科研院所使用新疆科技文献资源人数多, 频率高

科研人员担负着科研的重任, 层次结构比较清楚, 相对稳定, 学历较高, 信息意识较强。在科研过程中, 他们总是希望能用最快速度得到最新、最完整的文献信息。可以用“求新、求快、求全、求实”来概括科研人员的文献需求特点。根据科研人员需求的特点, 自2005年起开始面向全疆100多家科研院所推广使用新疆科技文献资源, 通过打电话、走访、召开会议等方式向全疆科研单位宣传新疆科技文献资源, 经过不懈的努力, 目前全疆100多家单位中, 有75%的科研院所已成为新疆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会员单位, 他们是文献平台使用频率最高也是点击人数比例最高的人群。

2.3 高新技术研发人员成为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新会员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技术创新周期缩短,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企业面临着新的形势, 对信息的需求愈来愈强烈。而且都希望能省钱、省时、省力地获取信息。委托咨询, 进行专题调研是企业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根据企业研发人员的需求特点, 我们走访了部分高新技术企业, 向他们推荐新疆科技文献资源, 并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认可。据统计目前加入平台的企业逐年增加, 新疆科技文献共享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文献检索平台, 通过平台, 研发人员增加了知识储备, 提高了理论素质。

2.4 南北疆文献需求差异明显

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 新疆南北疆经济科技发展差异很大。北疆经济发达, 科技实力强大, 而南疆经济发展迟缓, 科技实力薄弱。大批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云集在天山北坡经济带, 因此北疆的信息需求也明显增强。从2009年80多家会员单位地域分布状况来分析, 南疆只有6家, 所占比例才占到6%, 可见南北疆文献需求差异很明显。以上数据也证实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地区科技资源的占有、配置、开发和利用的程度也决定了这个地区创新能力的强弱。

2.5 科技文献资源需求旺盛, 个性化需求日益明显

随着本区科技经济的发展, 文献需求量在连年递增的同时, 一些个性化的需求也日益明显, 一些科研实力较强的单位迫切需求定题服务, 单一的文献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定题服务的需求呈上升趋势。

3 建议

自新疆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运行以来, 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反映, 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待今后完善和提高。

3.1 转变观念, 改变服务方式

传统的服务方式是大量的文献资料等用户上门查阅、咨询, 其结果是文献的被利用率极低, 资源被大量浪费。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环境中, 这种方式注定要被淘汰。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工作人员应更新观念, 采取由“被动等上门”变“主动请进门”服务的方式, 充分利用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向社会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科技创新服务。

3.2 加强宣传, 提高用户数量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应加大宣传力度, 采取举办平台宣传专场培训讲座, 针对不同用户, 采用切实有效的宣传手段, 以提高平台知名度, 在保证老用户的基础上, 继续发展新用户, 扩大文献平台的受益面, 提高用户的使用率。充分利用平台现有资源, 不断延伸信息链, 吸引更多的用户, 推动文献资源共知与共享。

3.3 增加专业数据库, 突出资源平台特色

在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宣传或采取用户抽样调查的形式进行推广时, 要注意了解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需求内容。

关注国家和新疆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资讯并及时补充到平台的数据库资源中, 丰富平台具有新疆特色的资源;同时也要吸纳不同学科领域的文献资源, 为推动新疆经济建设做好科技文献支撑。

3.4 以网络和远程服务的方式提供科技文献服务

新疆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以网络和远程服务的方式, 向全疆科研院所、企业、政府部门及农业生产单位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的科技文献服务。用户通过互联网, 可获得平台提供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通过多年发展和努力, 平台用户数现已达 100

多家, 截至2011年已分别在石河子兵团生产力促进中心、伊犁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哈密科技情报所等9个地区设立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服务站。2012 年准备深入全疆县市继续发展服务站, 让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充分了解并利用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资源。

摘要:浅析了新疆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服务情况的现状与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为新疆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的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文献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文献

参考文献

[1]杨普光, 杨光.陕西省科技文献资源平台服务情况的分析[M].

[2]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及发展对策[M].

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 篇7

200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2004- 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提出在我国建成与跻身科技大国相适应的资源丰富、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目标。目前,从国家到省、市都在建设各层面的科技文献共享平台,为科技创新做好文献支撑服务。甘肃省从2005年开始依托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为主要承担单位建设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http://www.gsstd.cn),在建设过程中,平台的建设模式和关键技术都非常值得研究和思考,对此加以总结,对于科技文献共享平台今后的建设可以起到启发和借鉴的作用。

文献[1]提出目前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具有资源主导型、整合服务型、技术应用型和综合型四种建设模式,并对各模式做了详细分析。资源主导型建设模式就是将全文资源直接向用户开放,而且基本上都是免费的。这些平台基本上分布在地方财政较好、资金支持力度较大的区域,平台建设方利用向资源商买断区域使用权或购买流量的方法,通过IP地址限定和帐号密码认定身份等方法直接将文献全文资源向区域或系统的用户开放。此类平台的特点是:直接提供一次文献,用户获得一次文献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极低,使用方便快捷,技术上实现比较容易,几乎不涉及数据加工,但是资金投入较大,对数据资源商的依赖性也较大。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文献平台、杭州市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中外专利文献数据库服务平台、宁波市科技文献共享数据服务平台、丽水市网络图书馆等都是资源主导型。整合服务型建设模式就是将各平台参建单位的文献进行充分整合,通过整合向用户提供无偿的元数据检索,同时突出平台的服务性,通过网络或纸质手段向用户提供全文,以及委托检索、参考咨询和定题服务。整合的对象包括各单位的馆藏文献和自建特色文献,整合一般都是在元数据层面上。此类平台的特点是:可以有效地打破条块分割,实现不同行政隶属关系的科技文献信息机构的联合;可以在不影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可以为用户提供较多的文献数量和品种,服务内容较为丰富,文献保障和满足率较高。目前这种类型的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已成为我国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的主流建设模式,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和许多省一级平台都采用了这种建设模式;但是,这种建设模式的数据加工量较大,在使用的方便性和快捷性上略有不足,对平台网络系统要求较高,需要性能较好的门户网站技术、跨库检索技术和较高的存储容量等。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浙江、江苏、陕西、四川、安徽、新疆、宁夏、青海、重庆等区域的科技文献共享平台都采用了整合服务的建设模式。技术应用型建设模式利用软件技术,不改变数据资源的物理存储位置而实现对平台各建设单位文献资源的检索和获取。此类平台的特点是:数据加工量小,在人员、设备和资金上的投入较少,效果等同于整合模式型,但软件开发和技术维护量较大、对带宽等网络环境要求较高,文献资源的元数据标准也需统一。山西、云南和广东省的科技文献平台采用了技术应用型的建设模式。随着平台建设的不断深化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国家和区域的平台在保持原建设模式为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又产生了辅助建设模式,形成了“主要建设模式+辅助建设模式”的综合型建设模式。NSTL、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文献平台、CALIS等采用了综合型建设模式。

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采用了综合型建设模式,平台的中外联合目录、参考咨询和原文传递等方面的工作体现了整合服务的建设模式,另一方面,平台在资源整合配置方面体现了其技术应用型的一面。根据甘肃省科技文献资源现状和平台建设经费实际,经过与国内外不同文献共享模式的分析对比,提出了资源各自持有、各自建设、同一界面、共同服务的模式。由于补贴经费少,且补贴经费难以下达到具体工作部门,甘肃省科技厅给7家共建共享单位以项目形式进行了补贴。实践证明,同样少量的经费,改变了补贴的方式,使经费能够直接落实到具体工作部门,同时为相关人员争取到省级项目,这种做法是非常有效的。此外,注重服务,建立全省文献服务体系。平台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全省文献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通过分析全省行业分布特征及各地信息化建设情况,选择信息化水平高,对信息需求强烈的重点行业进行文献平台行业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并逐步向各行业渗透;选择网络基础条件良好,在各地的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方面有一定基础的市、州科技局信息部门作为平台市州服务站,通过对文献共享平台的业务培训,负责当地文献平台信息服务、会员用户组织推广、本地特色信息资源建设。

1 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架构

软件架构直接制约着软件开发的成败[2],设计和实现合理的、健壮的软件架构同样对于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借鉴了前人的研发成果,并根据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统筹建设和维护的需求,从应用、技术等多个角度构建了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软件架构。

1.1 应用架构

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由五大系统组成,其应用架构如图1所示。

1) 文献信息WWW服务

WWW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资源目录、公告信息等。能够提供用户在线注册、个人信息查询、账务查询和原文请求处理情况查询等系统的入口。WWW服务入口提供注册用户入口和非注册用户入口。非注册用户不能提出全文下载、原文传递请求,但可以进行题录、摘要检索。

2) 全文数据库检索及发布系统

全文检索就是以文本数据为主要处理对象,提供根据资料内容而不是外在特征来实现的先进查询手段。"文海捞针"是对全文检索的形象描述,全面、准确和快速是衡量全文检索系统的关键指标。本平台采用广泛应用于国内图书情报系统的全文检索系统——TRIP系统。

3) 异构数字资源统一检索系统

统一检索系统是指用户通过一个单一友好的界面,一次向多个Web数据库、搜索引擎提交检索请求,获取更为准确、有序的检索结果,以期在较高查全率下达到较高的查准率和检索效率。

4) 原文传递系统

主要处理用户根据文献检索结果提出的原文订购请求。处理请求前首先要验证用户身份和帐户余额。如果验证通过,原文请求转发给相应馆藏单位。

原文传递系统采取目前最先进的面向最终用户的服务模式,读者只需在系统中注册成为合法用户后,即可自行在网上提交原文传递申请,然后在电子邮箱中获取原文,整个过程无须任何第三方的介入。文献获取方式方便、快捷,尤其符合信息化飞速发展环境下读者的信息获取习惯。

5) 用户管理及计费系统

用户管理主要完成用户注册、用户管理、给用户发消息、给用户发邮件、批处理用户有效期、批处理用户预存费用和用户信息联机等服务。其中给用户发消息或邮件的设置便于向已注册用户做宣传,而后两项批处理功能无疑大大提高了文献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用户管理还提供用户身份认证[3]和权限检查模块,协助文献WWW服务、统一检索和原文传递系统完成用户认证。

计费系统完成用户全文下载和原文请求的费用估算及实际费用帐务处理,可为用户进行充值和退款处理。

6) 统计分析系统

根据接收到的文献检索服务、全文下载和原文订购等信息,统计各类文献资源的使用情况、用户群的地域和年龄分布,为决策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

原文传递系统的“统计分析”提供了“费用统计”、“用户统计”、“发送请求统计”、“接收请求统计”等模块,特别是后三个统计功能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其中“用户统计”提供对结果从用户学历、职称、类型、总开户人数、利用或未利用人数多个维度的分析、筛选:而“发送或接收请求统计”模块,不仅可以统计各个文献馆藏单位发送或接收请求的数量,还提供详细的处理结果——满足、未满足以及未满足的具体原因、服务的完成时间、收费情况等。这样便于文献服务人员深入了解各个文献馆藏单位申请的处理情况、对外馆的服务情况,从中挖掘问题,进而为各个文献馆藏单位的馆藏资源建设、读者培训及与外馆的沟通交流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1.2 技术架构

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基于PHP和Web Service架构,使浏览、业务逻辑、数据各层合理划分,让系统整体构架更加优化。技术架构分为门户层(服务渠道层) 、应用支撑层、应用层、信息资源层4层,如图2所示。

系统采用四层体系结构,客户(请求信息)、业务(处理请求)和数据(被操作)被物理地隔离。客户层由浏览器和富客户端组成,浏览器用于显示系统的界面,富客户端用于处理Ajax请求和XML数据。服务层由Web服务器和文献网关应用服务器组成,Web服务器用于处理显示逻辑,文献网关应用服务器处理文献检索的业务逻辑,业务逻辑层处于中间层,不需要关心由哪种类型的客户来请求数据,也可以与后端系统保持相对独立性,有利于系统扩展。四层结构具有更好的移植性,可以跨不同类型的平台工作,允许用户请求在多个服务器间进行负载均衡。四层结构中安全性也更易于实现,因为业务逻辑层已经同客户隔离。

四层之间的通信方式如下:浏览器通过Ajax异步调用向Web服务器发送用户请求,Web服务器与文献网关之间则采用SOAP协议,文献网关应用服务器通过HTTP、Z39.50、ODBC或JDBC等协议与文献资源数据库通信。

用户只需要在客户端设定好检索信息后(包括检索词和资源选择),利用HTTP协议发送检索请求,检索请求信息经Web服务器处理后传输到应用服务器后,在这里对检索请求进行分析,然后通过HTTP、Z39.50、ODBC或JDBC等协议访问资源数据库,得到检索结果后进行数据清理,然后以统一的数据形式传到客户端。

2 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关键技术

2.1 统一检索技术

统一检索[4]又叫跨库检索,统一检索系统的实现必须紧密围绕异构和分布式计算两个最显著的特性开展技术开发,只要屏蔽文献数据库资源的异构性,合理采用分布式处理技术就能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实现统一的文献资源查询服务。

从技术实现的角度看,统一检索有二种模式:联合检索和整合检索二种。联合检索一般采用模拟Web访问过程[5],将统一检索界面输入的检索条件自动保存下来依次传给多个数字资源系统,各数字资源系统启动各自的检索系统进行检索,并将检索结果在同一界面同时显示。

在基于Web过程模拟的实现方法中,最核心的技术就是Web信息抽取。基于子树广度的Web信息抽取[6]可不加区分地对不同科技文献网站的页面信息进行自动抽取。该方法是通过查看科技文献网站每页显示的题录数并将此数存储在数据库,再使用HTML Tidy(http://tidy.sourceforge.net)将这些网页的HTML格式清理转换成XML文档,并生成DOM树,计算DOM树中某一个子树的广度,通过判断某一个子树的广度是否等于预先存储在数据库的每页显示的题录数来确立关键信息块[7,8],然后对关键信息块进行信息抽取。实验证明,该方法在基于Web过程模拟的统一检索系统中能保证很高的数据抽取回召率和查准率[9]。

统一检索系统维护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缘由主要是因为基于Web Service接口的源库界面代码会发生变化,一般都需要开发方上门进行服务,用户方需要支付高昂的维护费用。综合对比,采用XML格式的模板,通过给用户分发资源模板文件,由用户方导入系统即可,用户间亦可交换模板,为系统维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用户更新速度,极大地保护了用户方的投资。

从模板分类来说,区分为资源描述模板和资源访问模板。资源描述模板是对资源基本信息的描述性文件,它包含字段描述的数据节点和数据库元数据描述节点组成。资源访问模板是指机器访问源数据过程及参数的描述性文件。它针对数据库厂商,多个资源描述模板可使用一个访问模板,就厂商而言它的资源发布平台是统一的,而不同的数据库,可通过子库来区分。两种模板存在多对一的映射关系。

2.2 Web2.0

为了提高用户体验,系统采用了Ajax、Tag等Web2.0技术,实现用户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指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求设定获取信息或服务的类型、具体内容、表现形式等,比如:用户可以将自己常用的检索文献类型及常用的检索文献数据库通过Tag技术收藏起来供以后方便使用,在用户的文献类型分类中采用自由标签形式,让用户自由定义。在资源数据库显示时,采用异步调用Ajax技术,根据用户点击标签来选择数据输出资源数据库列表,在用户整个的操作中不需要刷新整个网页。此外,我的数据库、我的收藏夹、我的检索历史等都是用户个性化服务的表现。

尽管PHP的优势主要在于优异的字符运算处理速度和可靠性,通过与Apache 2.0 Web服务器的组合使得统一检索系统具备了良好的稳定性和性能[10],但它本身不支持多线程,而统一检索系统需要对多个数据库同时进行检索,如果是普通的单线程程序,处理速度会慢得让人无法忍受,使用Ajax技术实现多任务编程技术,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避免程序界面出现“假死”状态。

2.3 Web服务

数字文献资源的分布存储是其最主要的特点之一。传统的统一检索系统针对一个具体的门户进行设计,缺乏对共享单位之间的资源互访及计费进行有效支持。系统需要对题录查询、文摘获取和全文下载通过异步调用方式建立Web服务程序,用户、文献节点群通过XML文件传送结果,实现网格化的文献资源共享,解决资源互访及计费问题。文献检索服务对用户来说,主要是用户获取请求后启动检索器,并将检索结果通过服务生成XML格式文件。主要的服务有资源列表服务、题录浏览服务、文摘浏览服务和全文下载服务。

2.4 数据安全

科技文献共享平台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护数据的安全,主要依赖如下几种技术:(1) 加强权限设置,合法用户通过口令访问;或通过IP地址设置,限定某IP网段的用户访问。(2) 对数据库的数据流量进行限制, 防止恶意下载造成的数据库崩溃。(3) 在网络传输过程中采用加密与数字签名技术,防止网络传输被窃取和破坏。

3 结 语

目前,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整合了省内7家文献主要收藏单位(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科院资源环境信息中心、甘肃省图书馆、兰州大学图书馆、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兰州理工大学图书馆、甘肃农业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173个资源数据库。文献类型包括中外期刊论文、中外标准、中外专利、中外学位论文、中外联合目录、中外会议报告、机构产品、地方特色资源、国研网系列库文献,通过平台统一的门户网站向社会用户提供免费的二次文献检索服务,同时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相应的一次文献有偿服务。14个市、州的服务站和煤炭、有色冶金行业服务站已建成运行。文献平台注册个人用户近2000,集团用户227个,用户访问达到172811人次,下载全文148602篇,开展查新检索3100项,信息咨询4700余次。

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关键技术及模式除了在甘肃省得到成功应用,还推广应用到中国石油科技文献共享平台、青海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www.textqh.com)、宁夏科技文献共享平台(www.nxkjwx.com.cn) 等省级科技文献共享平台。运行实践表明,该平台提高了文献资源的集成程度,为实现“一站式”文献服务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提高了文献情报机构的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减少了文献资源的重复投资,减少了内容相同的数据库资源的重复开发。

随着我国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发展,异构数字资源统一检索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会进入更深层次,功能会得到更进一步的丰富,但基于Web服务的统一检索毕竟是为了解决数据库厂商的非规范的数据接口而产生的,基于标准和规范的资源数据库访问和检索接口才是解决目前数字资源“信息孤岛”现象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我国应该及早加强该类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强制推广,使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早日完善。

参考文献

[1]胡芒谷.我国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建设模式研究与可持续发展思考[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8(7):67-70.

[2]Bass L,Clements P,Kazman R.Software Architecture in Practice,Sec-ond Edition[M].Addison-Wesley,2003.

[3]肖琬蓉,杨生举.基于LDAP的统一用户认证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科学,2008,35(5):298-301.

[4]黄镝.异构数据库的跨库检索技术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03(6):94-97.

[5]曹方,施韶亭.基于Web过程模拟的异构数字文献统一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J].情报学报,2006,25(5):575-579.

[6]王权,施韶亭.基于子树广度的web信息抽取[J].计算机工程,2009,35(3):89-90,93.

[7]Deng Cai,Yu Shipeng,Wen Jirong,et al.Block-based Web Search[C]//Proc.of the 27th Annual International ACMSIGIR Conference.Sheffield,South Yorkshire,UK:[s.n.],2004.

[8]Deng Cai,He Xiaofei,Wen Jirong,et al.Block-level Link Analysis[C]//Proc.of the 27th Annual International ACMSIGIR Conference.Sheffield,South Yorkshire,UK:[s.n.],2004.

[9]Gaizauskas R,Wilks Y.Information Extraction:Beyond Document Re-trieval[J].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d Chinese Language Process-ing,1998,3(2):17-60.

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 篇8

2005年2月,广西科技厅开始实施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项目。2007年3月,该平台投入使用。至2013年3月,该平台的注册用户达到40万。但经过后台数据的统计分析后发现,在河池市辖区的注册用户中,常年活跃访问该平台、愿意充值使用的用户约占20%,不经常活跃的用户约占80%,呈现“二八定律”;并且其中这20%的用户对平台的使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以至于在一些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还会流失用户。这部分用户的学历与知识水平较高,文献需求意愿强烈,属于平台的重点用户群体。根据对该类用户的访问与调研,目前该群体对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的满意度较低。因此,提高这类用户对平台的满意度,让他们成为平台的坚定使用者,已经成为推广利用平台过程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2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

2.1 深层次知识服务的水平不够高

目前,该平台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文献服务,对于深入用户需求的服务做得不够到位,对用户的深层次需求关注度低。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只能满足一般用户的确定性文献查找需求,缺乏基于用户需求驱动的、学科性的、个性化、知识化的、深层次的服务性指导。该平台深层次知识服务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2.2 平台的用户间缺乏交流与互动机制

在该平台的设计中,还缺乏有效的用户沟通交流的服务模式。目前,平台只提供有一个简单的交流讨论区供用户交流使用,用户群体还不能通过平台建立聚合关系,从而形成有效的科研合作。这样会导致平台在用户工作中的介入性、渗透性不强。平台内这种无效的信息沟通,造成无法把握用户最新的动态信息需求,也不能及时掌握用户对平台信息服务的反馈情况。

2.3 平台的用户培训工作不到位

该平台的用户培训工作是指为了提高用户利用平台内各种数据库获取原文、增长知识、满足自身信息需求的技能,平台面向用户提供的各种形式、关于数据库资源利用等各方面的教育培训。目前,在平台内主要是通过《用户手册》、WORD格式文档对用户进行平台使用、原文检索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其中数据库的利用只包含维普数据库检索功能的简单介绍,未提供视频、PPT等格式的文件培训资料或视频讲座。这种仅是通过静态的、简单的使用说明文件向读者介绍平台的使用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平台用户对平台内的信息资源、服务内容及信息利用的方式不够了解,进而影响对该平台的充分利用。

2.4 平台的个性化服务未深入开展

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中的《NSTL南宁服务站》,能为在NSTL站点的注册用户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NSTL的注册用户可以通过查阅“我的服务”“我的订单”“我的订阅”“费用明细”等栏目内容,全面、细致地掌握自己使用NSTL的情况。目前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还未能给用户提供类似的个性化服务。此外,平台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是在对用户需求和用户行为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建立用户模型,以此分析用户的共性特征和个性化特征。个性化服务要求控制服务的层次,不同的用户群体对信息服务层次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求学用户群体需要原始文献,以全面掌握学科体系和研究状况,但管理决策者更需要能对原始文献信息进行深层的加工整合,得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支持决策的解决方案。

2.5 平台的实时参考咨询业务发展进度慢

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提供了一个实时的“网上客服”服务,但客服在线服务的时间很少,目前基本上是以留言方式解答平台用户的咨询问题。近年来,平台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收录的数据库和信息资源系统日趋完善和丰富。但与此同时,该平台却没有建立具备相应功能的实时参考咨询服务系统,这与目前文献资源的发展进程不协调。开发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就是要利用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为用户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便捷服务,充分发挥平台已有资源的潜力,提升平台的信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1]。

本文在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根据河池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现状,探索将用户进行分类,即先将其中一部分用户培养成为平台的铁杆用户,再让这部分用户作为核心用户,扩散带动另一批用户,采取滚雪球式的方式吸引用户,从而推广利用该平台,留住用户,帮助用户进行科研,从而真正地做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利用国内外科技文献资源,助力本地区科技人员自主创新。

3推广与利用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资源的举措

3.1 对平台用户进行分类,确定目标用户群

对于一个系统资源平台的用户群体的划分,研究者们见仁见智,持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按服务对象的资源需求类型来划分用户群体,更符合广西科技文献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的职能目标特征。笔者试作如下划分:管理群体、科研人员群体、求学群体、生产技术人员、生产工人、专业工作者(指不直接从事企业生产、管理、科研工作,利用专业技术为工农业生产等创造有利条件的群体,如医务工作者、教师、金融工作者、农业技术员等)。对其中的每一个群体,又可以继续作更详细的划分。例如,管理群体可分为决策群体、高层群体、中层群体、普通群体等;教师群体可分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大学教育等。

对于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而言,重点用户群是具有一定学历与知识基础的各类科研、专业技术工作者、中高层管理人员、高层求学群体。他们一般集中在大型企矿业、教育、医药卫生及其他行业的事业单位中。年龄在25~60岁、学历为专科以上层次,地域集中在河池市、宜州市、南丹县、都安县、大化县、环江县等地,群体的经济收入一般月均高于3 000元。

3.2 针对目标用户群,深化平台的使用

从消费者心理学来说,当对某一项产品用得足够多,就会对它产生依赖。因此需要针对重点用户群,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使用该平台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对于用户来说,一个平台成为具有吸引力的虚拟空间,一般需要具备以下4个因素:①自由要素。用户能方便、快捷地使用平台,快速地进入该虚拟空间内获取到自己想要的资源。②宽松的氛围。这是对用户的尊重。重点用户群是学历知识水平较高的一个群体,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常比普通人群的压力更大。那么,他们在使用某些物品或者服务时渴望能释放压力,对之提出的要求更高。他们需要保持身心平衡,而不是增加焦虑感与烦恼。③可持续性。即在该平台资源数据库中无法获取所需信息资源时,能够有相应的机制或者机构来帮助平台用户获取资源。④有影响力与感召力。平台具有美好的外观、良性的设计、快速的资源更新功能等能让用户享受到使用平台的愉悦。这些都是留住用户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作为平台中实际面向用户群的科技情报工作人员,在平时工作中要重视将抽象平台资源服务与具体用户服务有机结合[2]。

4 结语

面对重点用户群,科技情报工作人员需要在该平台提供的丰富的文献资源基础上,加强平台的使用培训,尽可能多地提供本地区科研群体之间的互相交流,以用户需求为发展动力,凭借用户需求驱动与用户导向要求,再根据用户的需求对平台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挖掘,最终支持用户问题的解决,或者让用户获得经过科技情报工作人员加工、分析、综合后的知识内容与信息产品。

摘要:从用户的角度对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推广与利用平台资源提出举措,主要是对平台的用户进行分类后再提供重点性服务,这些举措对推广平台的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重点用户群,问题,资源

参考文献

[1]徐倩.面向用户的国家农业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24-26.

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 篇9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43个重点项目之一,由国家质检总局牵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重庆市标准化研究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承担,吉林、黑龙江、山东、福建、湖北、江西、江苏、广州等24省市标准化研究院单位共同协作完成。平台实现了标准文献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地区的整合与共享,整合了包括我国国家标准、行业和地方标准,以及国际和区域标准,国外国家标准、专业学协会标准,国内外技术法规等在内的各类标准文献资源225种,题录总量超过140万条,并且仍在持续更新和扩展之中。平台2008年完成建设工作,已经正式运行2年多,在支撑科技服务民生、支撑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和工程项目、支撑突发事件应对以及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展现了标准文献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保障作用。

今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标准馆将充分发挥平台资源优势,以扩大服务、提升品牌为重点,瞄准国家经济建设热点,开发标准文献专题服务产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使用率,不断扩大平台的社会影响力。

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 篇10

1 项目建设目标

1.1 建立新疆林业科技信息基础数据库

资源库是资源共享平台的基础, 因此, 首要目标就是整合与新疆林业科技相关的期刊、文献、藏文等, 并提高新疆林业馆对相关文献的收集能力。同时, 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工已有的资源, 建成一个含有丰富信息的庞大信息库。

1.2 建立新疆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采集和整理与新疆林业科技相关的信息, 将所得结果生成现代化的服务体系, 建成既能够让别人看到新疆林业技术成果, 也能让新疆林业部门通过该平台学到他人先进技术的资源共享平台。其中, 必须要保证的就是资源共享平台的快捷性、实用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利用该平台巨大的科技潜力激发新疆林业科技的经济潜力, 不断推动新疆林业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将新技术和新成果分享给世界各地。同时, 不断借鉴他人的优秀成果, 积极促进新疆林业科技的改革, 为新疆林业科研发展提供可靠的方向和指导, 促进新疆林业生产管理的科学化。

2 新疆林业科技信息基础数据库构建设想

2.1 自建数据库

数据库的内容主要是合并林业科研和生产动态、已经获得的科技成果、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期刊资料、专利技术、科技专家资源库、科技项目资源库等单独的数据库, 建成一个内容丰富的自有资源库。

2.2 建立国内光盘数据库

该数据库的建立主要是将中文期刊数据库、全国科技成果信息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成果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等整合到一起, 以光盘为载体为相关部门所用。

2.3 连接国内外网络数据库

互联网内容之丰富是无法估计的, 因此, 在建设数据库时, 不仅要考虑各种藏有的期刊, 还要将与林农业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网站、论文网站和重大研究成果网站制成链接, 作为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科技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收集与新疆林业科技相关的信息和数据时, 要严格依据现有的标准和规范。其中, 需要采集的数据种类有林业科技论文中出现的数据、林业政策法规中的数据、林业研究项目中得到的实验数据、林业技术参数、通过实用技术得到的数据和林业科技专家数据。将以上数据按照数字化和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加工和整理, 建成具有自身特色和产权的新疆科技信息数据库。

4 共享林业科技动态信息

首先要确定新疆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所能提供的信息。该平台不仅面向专业的林业专家及相关从业者, 同时还面向大众, 因此, 资源平台所提供的信息不仅要有专业的科技成果、研究论文和文献, 还要有能被大众接受的科普性文章。需要注意的是, 不应将资源的形式局限于文字, 还可以运用视频和音频等方式展示相关内容。

要及时更新和增加共享平台信息, 从而使往年的或最近的成果信息和科技推广都可以在该平台查到。同时, 要充分利用该平台传递最新的科技成果、技术及操作方法, 并在共享平台与相关从业人员交流, 扬长避短, 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和技术的不断优化升级。

资源共享平台要增加专家咨询功能, 切实解决林业相关经营者与科研人员技术上的断层问题, 对林业项目的实施起到辅助作用。同时, 相关从业人员也可以在该平台上与专家一起探讨当下的林业问题, 为新疆林业技术的发展积极谏言献策。

5 该平台的建设起到的支撑作用

通过该平台上的技术市场、科技专家、服务指南、在线咨询和科技成果展示等商业板块, 向新疆地区各市县充分宣传国家关于林业科技的各项方针和扶持政策, 为农牧民在林业生产方面遇到问题时提供及时帮助和重要信息。新疆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成将会使新疆林业科研人员、具体操作人员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新疆林业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 新疆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一旦建成, 将打破行业之间的限制和阻碍, 将不同专业领域的资源和信息通过数字化手段整合到一起, 向生产一线和科研人员同时提供新最新的技术和信息。同时, 还能够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网罗在该平台中, 丰富资源来源, 且最大限度地防止了以往研究成果的浪费, 使以往的研究成果变成未来研究道路上的指路灯。最重要的是, 该平台的建成将会使得新疆林业科技信息资源流通的效率成倍提高, 以技术发展推动经济发展。不难看出, 该平台是新疆林业区域的一大经济支撑。

摘要:新疆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主要以现有的信息资源为基础, 在新疆林业科技信息网中结合现有的林业科学研究成果而建成的资源共享平台。其主要目的是运用技术手段将现有的科技期刊、科技文献、科技成果、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等资源进行分类后, 以数字化手段处理, 实现新疆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 开拓出一条林业科技发展的信息化道路。

关键词:新疆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数据库建设

参考文献

[1]方艳虹.面向未来的索引与数据库:与网络结合、与数字图书馆结合[J].中国索引, 2006 (03) .

上一篇:最优励磁控制下一篇:政府管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