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选择

2024-05-13

专业选择(精选十篇)

专业选择 篇1

新生:更主动选择农机专业

今年,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对农机化专业生源的录取和培养依然采取大类招生方式, 按农业工程类专业录取新生, 在二年级再将其细化为农机化和农业工程两个专业。工学院2011级本科农业工程类录取新生总人数达66人, 人数与去年基本持平。农业工程类专业录取最低分超中国农业大学录取分数线20分, 最高超线120分;第一志愿率达54.1%, 志愿满足率达98.36%。另外, 中国农大2011级农机化专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各录取18人。

农业工程类专业2011级2班辅导员高蕊6月刚刚从农大工学院毕业, 并留校读研。具有学长与老师“双重身份”的高蕊介绍, 与四年前他们选择专业相对盲目和迷茫的情况不同, 现在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目标更明确。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高蕊发现, 很多同学是凭着对这个专业的兴趣而报考。值得一提的是, 班里33名同学有超过1/3的人来自城市。“通过我的了解, 这些孩子对农工专业的兴趣多来自于家长的职业熏陶、学校的兴趣小组培养;或者在一个偶然契机下, 使他们对农工类产生了好感。”高蕊说。

另外一个同样采取大类招生方式的青岛农业大学, 今年由于报考人数较多, 分数线高于同级别院校。学校最低分数线519分, 高于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最低分数线30余分。青岛农大工学院机械制造类专业最低超线10分。在今年新生高考成绩高于往年的情况下, 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本以为很多主动报考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同学会在开学不久后的细分专业中选择机械制造专业。但实际的结果是, 机械制造类专业近400名同学有超过1/3的人选择了农机化专业, 选择率比去年提高了50%。

今年东北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 (以下简称东北农大农机化专业) 今年也出现了火暴的场面, 该校工学院副院长王金武表示, 今年报考农机化专业的人数有所增加, 由去年的3个班级60人增加到目前的5个班级137人。

为何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主动选择农机化专业?王金武说, 近年来, 我国农机行业在稳健的步伐中不断前行。作为我国粮食主产省的黑龙江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这为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国内外一些著名农机企业纷纷在此建厂。越来越多的同学看到了农机化行业的巨大潜力, 愿意投身其中成为行业未来的人才。

培养:注重专业实践教学

一直以来,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以向农机行业输送高端人才为己任, 在专业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设立多个实验室供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工学院还与业内很多企业合作, 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学习机会。对于新生在大一年级的培养计划, 高蕊表示, 一年级还是以基础课程为主, 并不深入接触专业内容。

东北农大本科学生的课程设置也在不断地随行业发展而变化。王金武介绍, 农机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每两年就根据农机行业发展情况和实际教学需要做内容和形式上的调整。目前, 东北农大农机化专业越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几乎1/3的课程都要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在此基础上, 东北农大还注重全面培养学生, 从农机化生产和科研两方面开展教学。王金武称,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非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 而是要让其真正了解农机化行业的内在精神。

青岛农业大学工学院在不断更新农机理论知识的同时, 也在不断提高选修课质量。尚书旗介绍, 机械铸造选修课一直是学院的特色课程。在工学院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也将目前农机工业的机械铸造新趋势、新要求和新技术融入课程中, 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了解行业目前的发展情况。同时, 学院还邀请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深入学生的课堂之中, 教授知识, 与之沟通, 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寄语:珍惜青春向目标前进

高蕊说,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新生, 那就是人小鬼大。这些学生中有一大部分在军训刚刚开始就抽空到学院找高蕊和其他主管教学的老师了解专业的具体情况, 还有甚者请老师们介绍专业未来几年的教学实践情况和四年之后的工作出路等问题。“这些学生俨然一副家长为孩子咨询专业一样的口气, 问题专业且具有针对性。”高蕊说, “比如有很多学生提出自己之前并没有与农业机械有过直接的联系, 是否能学好这个专业, 应该如何入手之类的问题。”

但是, 作为师姐和老师的高蕊仍有自己的担心:“现在的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更加主动性, 所以对专业学习更加热情。可就因为这样, 如果他们经过学习之后发现所学与他们的想象有差异, 就有可能产生厌学情绪。”

尚书旗认为, 很多学生在高考之前唯一的目标就是好好学习。但是在大学中, 学生要有自己的目标, 并通过努力和奋斗实现目标。另外, 学生在大学里学习的不仅是知识, 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有一部分同学毕业后即使进入其他行业工作, 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要凭借自身的能力才能立足。”尚书旗说。

专业选择 篇2

第二点,在高考报志愿选择专业的时候,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如果自己对这个专业感兴趣,可以大胆的去报。

第三点,考虑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我们都知道,如果自己未来想去会计师事务所,那么肯定要去财务专业了。

第四点,要考虑时代的发展,时代在发展,不同的专业的未来也不一样,所以,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未来发展前景较好的专业。

选择专业=选择行业 篇3

行业这个词听起来比较大,尤其对于高中生来说,难以理解行业的含义。用个比喻来描述行业:地球就像一个村子,村子里面住着五个人,这五个人分别生产一样食物,这五种食物就可以让这个村子的人生活得很好。但是有个前提,这五个人只能做某一样食物,而不能做另外的食物。于是,行业就诞生了。

行业就是一部分人生产的过程和生产的产品的总和,其他人不能模仿。

例如,医疗行业里面有医药企业、医院,他们分别提供药品和医疗服务,这都是极其专业的生产活动,其他人都不能模仿。比如要成为医生,首先要有最短7年以上严格的专业训练,拿到医学硕士学位,然后通过医生执业资格证考试,最后经过三年左右的医院实习期,并且必须通过省一级事业单位公开招录事业编制考试之后才能成为一名正式的公立医院医生。因此,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至少要经过12年以上的专业训练,而想要在三甲级医院当一名医生,则至少需要博士以上的学位,学习和考试的年限超过15年。

因此,大家必须要明白,一旦在本科阶段选择了某个专业,也就意味着选择了某个行业,任何人不可能本科学金融,在工作的时候跳到医院去工作,或者硕士考临床医学都是不可能的。

四大原则

行业的选择真的是个难题。在陈老师遇到的学生里面,真的少有明确专业兴趣爱好、行业倾向的学生。因此,我们在选择行业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陈老师把选择行业的原则归纳为:利益原则、兴趣原则、优势原则、地域原则。这四大原则不分先后,并且每个人使用原则的原理也不尽相同。

1. 利益原则

利益原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学一个专业不但要能就业,还要能挣钱。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有个学生,家庭很贫穷,父母都是下岗职工,两人的工资加起来每月不到4500元,除去各种生活开支,每月最多能存1000元。尽管如此,这个学生的父亲在教育孩子上却舍得投入。这个学生也非常争气,高考考了580分,超出了重庆市理科重点线46分。对于这样家庭的学生,选择行业的原则只有一个:挣到钱的行业才是好行业,其他什么兴趣爱好都不重要了。

因此,我为这个学生选择了长安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虽然长安大学不是985高校,但是长安大学的土木工程道路专业却是985平台支撑的学科,属于国内的王牌专业。在金桥银路的大环境下,这个专业一定能挣到钱,而且能挣到不少的钱。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个专业比较艰苦,大多时候都在野外工作,但是对于一个贫寒的家庭来说,这样的选择是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最佳的抉择。

2. 兴趣原则

这个原则是很多学生和家长最想遵循的,因为能够把兴趣当作饭碗就是最大的成功。

有这样一个案例,秦小梅,女,理科,605分,父母都是大学老师,这个女生的理想和兴趣非常明确,就是从事科学研究,成为一名大学老师或者科研人员。因为这个女生从小受父母影响,了解大学老师的生活状态和科研状态,也愿意静下心来从事科学研究,加上家庭条件很好,足以支撑她10年以上国内和国外学习的费用。因此,我建议这个女生选择一个新兴的交叉专业——生物医学工程。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是交叉学科的专业更容易发表核心期刊的论文,也容易出科研成果。高校招聘老师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发表论文的能力,是不是博士其实都不太重要,如果你有能力发表超级核心论文,就算是个本科生,高校都会花巨资留下你。因此,在和秦小梅同学及其父母沟通行业选择的时候,高校作为一个独立行业成了首选目标。

3. 优势原则

什么叫做优势原则呢?简单来说,就是拼爹原则。这个说法虽有些功利,但社会就是这样,很多行业需要父母、亲人的关系才有可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发展得更好。

还是来说案例。刘宗利,男,理科,560分,善于言谈、表达能力强,父亲是四川省某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母亲任职于成都市法院,有这样强势的父母,不选择法学专业就可惜了。于是这个男生报考了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目标是成为一名律师。

当然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在没有专家指导的情况下切不可模仿。首先,律师是一个高风险职业,很多时候有道德的压力、非正常的压力;另外,一名律师要混出头,若没有强势父母的帮助,一般短则10年,长则20年。其次,成为一名律师的难度是很大的,司法考试的通过率如下:2008年报名37万人,通过率为27% ;2009年报名42万人,通过率为22% ;2010年报考39万人,通过率约为20%;最近三年的平均通过率约为15%。最后,真正学法学又当了律师的人不超过8%,其他通过司法考试的学生一般去了检察院、法院。

由于刘宗利同學的家庭背景和父母的人脉关系能够快速帮助其成为一名“能挣钱”的律师,再加上他的个人能力较为适合律师这个职业,因此我们才敢大胆帮助其选择法学专业,若是一般公务员家庭的学生,陈老师绝不建议选择法学专业。

4. 地域原则

根据我们的研究统计,多数院校36.5%的学生毕业之后会选择在该院校所在地工作和生活,另外这些学生的婚姻和家庭90%以上也以院校所在地为主,此外,院校所在地的行业发展情况对院校的学科结构、学生就业的影响也十分深刻。因此,地域的选择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再看一个案例。梁鑫,女,理科,578分,父母是机械加工厂的夫妻档老板,他们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希望孩子回来接班的愿望,最好能够把专业和行业进行一定的结合。陈老师给了他们两个选择:第一,东北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第二,深圳大学,专业不限。理由如下:东北大学的机械类专业是王牌专业之一,工业工程正好是机械和管理学科的交叉专业,有利于学生在专业上有所突破;而深圳大学其实在机械专业上毫无优势,但它最大的优势是地域,深圳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加工地区之一,制造业发达并与国际接轨较深,很多国外的制造市场需求第一时间到达深圳,深圳人的市场感觉在国内的排名是最靠前的。因此,选择一个地域读大学更重要的是获得这个地域的人脉,学习这个地域的文化环境。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这个城市的行业正好与梁鑫同学家庭的行业吻合,因此,梁鑫同学最终选择了深圳大学的市场营销专业。

讲到这里,我必须提醒各位读者,四大原则的案例切勿对号入座,每个人所考虑的因素是不一样的,综合考虑四大原则,筛选出最适合自己的行业才是王道。只有在行业合理选择的前提下,选择相应的专业和高校才是科学的志愿填报模式。

专业选择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校2008级入学的护理本专科生共219人, 其中女生181人 (82.65%) , 年龄 (18.63±0.88) 岁;男生38人 (17.35%) , 年龄 (18.67±0.80) 岁。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是在阅读文献和访谈的基础上设计, 经专家指导, 在正式使用前进行了预调查并做了修订。调查内容: (1) 入学志愿选择及原因; (2) 对护理专业的认知, 包括护理工作的目标、护士的角色、护理服务对象; (3) 获得护理专业信息的来源。根据以往研究[3], 本问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Cronbach-α系数为0.8491。

调查在新生入学一周内, 各班第一次班会上进行。调查方法为研究者使用统一的指导语, 说明调查目的及意义, 要求答卷客观真实, 以不记名方式填写, 学生答完问卷后由研究者统一收回, 共发放问卷227份, 回收有效问卷219份, 有效回收率为96%。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方法为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专业选择情况见表1。

注:*P<0.05, **P<0.01。

在专业选择原因中, 女生遵照“自己的意愿”比例高于男生, 而男生“服从调剂”的比例高于女生, 经χ2检验, 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男女护生志愿选择的影响因素方面, “容易就业”所占比重最大, 经χ2检验, 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对护理专业的认知见表2。

[n (%) ]

注:*P<0.05。

护士要承担“健康照顾者”角色, 男生知晓率低于女生, 经χ2检验, 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他条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护理专业信息的来源

大部分护生的护理专业信息来源于“亲属和 (或) 朋友介绍”和“影视作品”, 还有部分则是通过“亲身经历”、“专题介绍”、“书刊报纸”、“网络”等途径。经χ2检验, 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3.1 护理学专业学生专业选择与专业认知的特点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男女护生选择该专业多基于“容易就业”考虑, 且入校初均对护理专业认知不全。在志愿选择方面, 男女护生“容易就业”因素所占比重最大, 而因喜欢护理而选择该专业的比重均不足20%。在专业认知方面, 大部分护生对护理工作角色和对象认识片面, 部分护生没有认识到除了“减轻病痛”之外, “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也是护理工作基本目标;大部分护生不了解护士还承担“病人利益的维护者”、“协调者”、“管理者”、“咨询者”和“教育者”角色, 也没有意识到护理服务的对象除了住院患者之外, 还应包括残障者和健康人。

3.1.1 传统观念的影响

传统观念“重医疗、轻护理”, 人们普遍认为护士是医生的助手, 只从事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工作, 对现代护理工作的内涵缺乏全面了解。

3.1.2 为追求就业而盲目报专业

我国护理人员严重不足, 护理人才已位列四类紧缺技能型人才, 而当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广泛而棘手的社会问题, “容易就业”的护理专业势必被很多高考考生青睐。

3.1.3 社会宣传少而片面

我国媒体并不重视护理工作新内涵的宣传, 人们对护理工作认知的渠道受限。另外, 我国当前护理专业的高考宣传并未广泛开展, 致使高考考生对护理专业缺乏了解。

3.2 男女护生专业选择与专业认知的差异性

调查发现, 入学前专业选择原因方面男生中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专业的比例低于女生, 而“服从调剂”的比例则高于女生。虽然男女护生入校初对护理专业认知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但男性对于护理专业的接受度及认知情况都不如女生。究其原因主要为传统观念偏见, 我国128万护士队伍中男性所占比例不到1%[4], 远低于同期欧美国家男护士的比例。这种社会化了的性别观念, 严重影响了男性对于护理工作的选择和了解热情[5]。

4 建议

4.1 加强社会宣传

护理教育工作者及管理者致力于专业本身的发展, 切实提高专业学科水平和社会地位的同时, 要加强社会宣传, 尤其是招生宣传, 让更多的人了解现代护理。

4.2 做好入学教育

在入学初, 对护生进行全新全面的专业教育, 培养其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事业观。由于男女护生入学志愿选择和专业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除了对男女护生统一进行专业介绍外, 还应介绍男护士在护理发展史中曾起过的作用及发达国家中男护士的地位和业绩, 引导男护生对专业发展进行长远的思考。

4.3 关注男护生的变化

研究表明[6], 在男护生学习期间, 专业态度仍摇摆不定, 对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意愿不强。护理教育者不能对男护生采取放任发展的态度或照搬别处培养经验, 而应关注其心理及专业态度动态变化,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及方式。尽力使男护生在校学习期间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 形成高度的专业自豪感和责任感, 培育正确的专业价值取向, 激发对学科的深入探索和执着追求的专业情感。

参考文献

[1]吴雅文, 姜安丽, 李树贞.对护士执业态度和测量意义的理论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 19 (2) :71-72.

[2]董超群, 陈先华, 等.护理本科生专业认知研究进展[J].医学与社会, 2008, 21 (1) :58-59.

[3]罗萍, 孙玉梅, 等.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专业认知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05, 5 (3) :35-37.

[4]骆焕丽.临床护理工作中男护士的现状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26 (4) :413-414.

[5]曲海英.社会性别与男护士的职业困惑[J].医学社会学, 2008, 29 (5) :59-60.

专业选择之农学类专业深度解析 篇5

农学简介

农学agronomy agricultural sciences 是中国内地官方所划分的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之一。

农学(农业科学)是研究与农作物生产相关领域的科学,包括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领域。

农学(农业科学)是研究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因涉及农业环境、作物和畜牧生产、农业工程和农业经济等多种科学而具有综合性。林业科学和水产科学有时也包括在广义的农业科学范畴之内。

农学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和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作物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科和农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具备农业生产,特别是作物生产的技能和方法;

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5、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作物学

主要课程: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田间试验设计、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育种学、种子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推广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0周。

修业年限:四年

主要培养学校: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专业选择有原则 篇6

兴趣主导原则

兴趣是指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对某一特定活动积极性和选择性的爱好、倾向;它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从幼儿开始,通过人文环境熏陶,逐渐发生、发展和培养起来的。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对一项工作有兴趣,他能发挥他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长时间高效率地工作,而不知疲倦。相反,一个人如果对他所从事的工作不感兴趣,则只能发挥他全部才能的20%~30%,并且容易疲倦。美国曾经对两千多名科学家进行过职业调查和分析,发现他们中间很少有人是出于谋生而工作的,大多数是由于对某一领域有强烈的兴趣而孜孜以求的,他们的成功与他们的兴趣是紧密相联的。

兴趣能把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一点,使其对工作充分地思考、全身心地投入,执著地追求。兴趣能促进入的潜能更好地发挥。它能促进人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推动人努力实现美好的职业愿望。所以,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讲“成功的秘诀是兴趣”,爱因斯坦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道理也就在于此。然而,目前有很多在读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厌学甚至逃学。《人民日报》2007年4月19日报道,华南师范大学高教研究所对广州地区7所本科高校在校学生进行的全面调查显示,超过50%的学生认为目前就读专业不理想,近20%的学生表示对就读学校不满意,30%的学生对就读专业学习热情不高,50%的学生表示入学前对所读专业了解甚少,对所读专业“了解”或“有所了解”的学生分别只占3.4%和15.62%。

笔者去年4月在对一个单位临时招聘的某大学在读研一、研二学生上培训课时,由于职业驱使,问及他们对所学专业和学校的满意情况,9个人中,有4人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有一人对所选的学校不满意;有一人对所选学校和专业都不满意。他们都是通过考研来选择自己满意的专业,走这样的弯路,他们都说是出于无赖。

人的兴趣,有表层和深层的差别。有不少的书籍介绍了职业测试方法,也有一些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人员开发了考生兴趣测试工具,都可以通过科学的测试,确定考生的兴趣究竟在哪些方面。如果考生没有条件接触到这些如何判断自己兴趣的书籍和软件的话,也可以独自好好想想自己将来究竟想干什么,什么样的职业是自己一生的追求。在确定了自己想做什么以后,再可根据这个职业去选择相对应的专业。

另外,在选择专业以兴趣为主要因素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它的可行性。看看你的这种兴趣,在自己的能力下,能不能实现。有些考生对某一领域感兴趣,但他的学习能力或身体状况并不能实现这一兴趣所在的专业,不切合实际的兴趣不要追求,切不可好高骛远。

笔者去年在接受某考生咨询时了解到,该考生第一次诊断考试后,成绩不理想。他的父亲鼓励他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时,他不屑一顾,并说他今后的理想就是帮助弱势群体,行善好施,并不是非要去读大学。笔者告诉他,你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要有正当的职业,较高的收入,才能做得更好,如果没有稳定的收入,只能靠自己的力气去帮助别人,帮助的范围是有限的。通过多次做工作,他接受了他父亲和笔者的观点。

再者,在选择了符合自己兴趣的专业后,要有坚定的信念坚持下去,不要被面子思想左右了自己的选择,更不要受旁人不恰当的议论而改变自己的初衷。有的同学认为学农业相关的专业是很没面子的,成天都和一些土壤、庄稼等打交道,挺没面子的。这是一种误解,365行,行行出状元,不管干哪行,只要干出成绩了就很有面子。袁隆平先生搞水稻研究的,在水稻方面他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要是他没有坚定的信念去追求事业的成功,在遇到波折,甚至受到别人的质疑时就放弃,他不会达到今天这样高的水平,也不会受到大家的尊敬。因此,咱们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把自己的兴趣放在第一要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性格适合原则

性格,是指个人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从幼儿开始的生活、教育、实践等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从某种角度上讲,性格与遗传、家庭文化、社区文化或乡村文化、地域文化有关。我国历史上,孟母“三迁择邻”育子的故事,也说明了这一点。

性格对职业生涯的发展影响较大,起着支撑作用。许多知名的大公司在招聘人才时,除了看专业能力外,性格也是比较看重的一项素质。所以在招聘职场中,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性格与职业相吻合者,被录取的几率要大一些。由《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于2001年底至2002年夏秋完成的“人力资源:青年职业前景与跨国公司在华战略”的调查报告,用问卷与结构性访谈的方式,围绕人才招聘的简历筛选、笔试、面试等过程,对惠普、西门子等30家世界最为知名的跨国公司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看重性格特征的公司有25家,占被调查公司总数的83.3%,看重专业的公司有21家,占70%。可想而知,性格在职业中的重要程度。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性格的特征还表现为人对事物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若性格与职业相吻合,对工作的态度就执著,就会产生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性格就起到了支撑作用。相反,性格就会影响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甚至还会产生工作折磨人的感觉,把性格变得更加糟糕。现代企业是多方协作、互相依存、高速运转、高风险运行的实体,要求要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如果一个人或少数人因性格不“合群”,就要影响团队的工作效率,影响目标的实现,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一个性格外向而又活泼的人,喜欢活动,喜欢与人多交流,你让他学化学、应用化学、考古学、计算机软件之类的专业,他首先是坐不住,不能长时间呆在实验室或工作室,怎么能胜任职业?一个性格内向而又好静的人,不愿与人多交流,你让他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他首先是动不起来,不能“合群”,怎么能开展好工作?

现在也有不少测评机构和志愿填报咨询师采用性格测评工具,对考生的性格进行测评,结合性格倾向进行专业选择和职业生涯规划,考生可以试一试,究竟哪些专业适合自己学习。同时,考生也可自己先琢磨琢磨自己的性格特征,看看自己比较适合从事哪些工作,然后再根据这些事先确定的职业选择相应的专业。

社会需求原则

国家发展高等教育,开办专业,就

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们一定要瞄准“需要”来选择专业。要尽量避免出现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现象。进行通识教育的毕竟是少数综合性大学,大多数院校是进行专业性、技能性培养。大学生一毕业后就能投入到经济社会建设的一线,这对个人和国家都是有利的。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哪些专业比较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呢?笔者认为,考生可以参照每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该书从不同行业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党政领导人才、国企人才、金融人才等领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里面提到某些人才发展现象值得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借鉴。此外,国家大政方针中,与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部署的相关文件所提到的一些产业、行业相关的专业,也可以纳入我们的参考范围。如2006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其中有5个战略重点和16个重大专项;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新规划、新要求等。只要我们认真地学习这些资料,都能从中找到所列产业、行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而且这些所需专业在教育部公布的500多个本科专业。600多个专科专业中,也能找到对应关系。

如2006年国家出台的《规划纲要》提出了5个战略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信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的集成创新为核心,开发一批重大成套装备、高技术装备;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人口与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空间和海洋技术,以载人航天、轨道空间站、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为开发重点,加强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以发展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海底资源勘探和深海技术等为重点,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那与这5个战略重点相关的专业就有材料类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技术、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管理、航空航天工程等专业。如果这些专业对考生来讲,比较感兴趣,那不妨在选择专业时也可以考虑一下它们。

学科(专业)优势原则

在保证有学可上的前提下,在分数有竞争力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优势学科门类下的专业。学科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分类,不同的学科就是不同的科学知识体系;在一个学科下,可以组成若干专业;在不同学科之间也可以组成跨学科专业o 2007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开设学校名单和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开设学校名单。为考生挑选其相关专业提供了可靠依据。

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是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财力的可能,在高等学校择优确定并安排重点建设的学科。教育部颁布的学科分类中,有12个学科门类,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每个学科门类下分设若干一级学科,每个一级学科下又分设若干二级学科(学科专业)。如工商管理是专业名称,它归属于一级学科工商管理类。大多数大学在招生时,专业和二级学科是并用的,所列专业可能也是二级学科。有些学校按大类招生时,实际上也是按二级学科大类招生。国家批准开办的重点学科,一般来说,师资力量比较强,硬件配备也较好。选择这类学科下所属专业,能够学到扎实的知识。

教育部每隔两年进行一次学科评估,得分名次靠前的学校,其学科是比较优秀的,教学质量是有保证的,选择这些学科下的相关专业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博士点、硕士点学科的院校及其专业,师资力量也是比较强的。考生也可选择这些学科下自己比较理想的专业。

如果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能根据以上原则选择自己比较心仪的专业,相信在未来的大学专业学习中,你一定能如鱼得水,不仅有足够的激情和精力来学习这些专业知识,也给自己设置了很大个人发展空间。

当前高考志愿的专业选择 篇7

一、正确处理“冷”“热”专业、学校与专业、专业选择与未来职业的关系

1. 辩证看待“冷”“热”专业

所谓的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 在录取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录取分数和报考人数多少的区别上, 并不表示某个冷门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低或者未来的社会重要性低。专业的“冷与热”“好与差”因人而异。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的时候, 不要盲目跟风, 现在是“热门专业”, 几年后毕业时有可能变成“冷门专业”, 所谓的“热门”和“冷门”不仅是相对的, 而且是动态和不断变化的。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 原来热门的专业现在不热了, 有的甚至变成了就业难的冷门专业。如原来的“黄金专业”IT专业, 现在出现了人才过剩的现象;而以前一些颇受冷落的专业, 如今却在不少地方成了热门专业。因此, 衡量一所学校或一个专业是不是“热门”, 最主要的是看社会对它的需要程度, 看用人单位对它培养出来的人才欢不欢迎。我们在选择专业时, 要有长远的眼光, 开阔的胸襟, 如果一门心思追“热门”, 而不考虑自己的潜能所在, 很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盲目追求热门, 很可能揪住的只是热门的尾巴, 等四五年毕业后, 昔日的宠儿, 已变成明日黄花。我们要考虑到从进校到毕业有四五年的时间差, 风物常宜放眼望, 选择专业不仅仅要考虑眼前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考虑将来的发展。

假如我们想选择某一专业, 而这一专业恰巧是“热门”专业的时候, 我们应该作下列思考: (1) 这种“热”是人才需求而形成的正常的“热”, 还是大家盲目哄抬而造成的“虚热”? (2) 四五年或更多年以后, 此专业的人才需求形势如何? (3) 我是否真的热爱这个专业并且具备学习该专业的能力?我会喜欢与此相关的职业吗?我的潜能优势到底是什么?

2. 正确处理学校与专业的关系

按照学科 (专业) 优势原则选择专业。在保证有学可上的前提下, 在分数有竞争力的情况下, 尽量选择优势学科门类下的专业。学科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分类, 不同的学科就是不同的科学知识体系;在一个学科下, 可以组成若干专业;在不同学科之间也可以组成跨学科专业。2007年12月, 教育部公布了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开设学校名单和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开设学校名单, 为考生挑选其相关专业提供了可靠依据。

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是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财力的可能, 在高等学校择优确定并安排重点建设的学科。教育部颁布的学科分类中, 有12个学科门类, 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每个学科门类下分设若干一级学科, 每个一级学科下又分设若干二级学科 (学科专业) 。如工商管理是专业名称, 它归属于一级学科工商管理类。大多数大学在招生时, 专业和二级学科是并用的, 所列专业可能也是二级学科。有些学校按大类招生时, 实际上也是按二级学科大类招生。国家批准开办的重点学科, 一般来说, 师资力量比较强, 硬件配备也较好。选择这类学科下所属专业, 能够学到扎实的知识。

从大学的发展趋势选择学校。上世纪90年代后, 政府和高等教育界根据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 认识到单科性大学的不足, 乃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 初步建立了一批综合性和多科性大学。我国高等教育界现在采用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的分类。研究型大学是最顶尖的大学, 科研水平尤其突出, 学生报考自然应该选择研究型大学。我国有一批研究型大学, 要在其中挑选就要看这所大学是否具有创新精神, 是否能与时俱进, 是否在中国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有重大的影响。还要看大学的学科是否代表了科技发展的方向, 是否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众多的发展机会。填报志愿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面向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方向。

3. 专业选择与未来职业

专业是职业的起点, 但并不意味现在学什么专业, 将来就从事什么职业, 本科专业只是为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拓展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 那些具有宽厚扎实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 才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 近年来文理基础学科受到考生的高度关注, 而成为热门专业。本科教育是基础教育, 所以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受到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教育, 包括对科学知识的吸收和对工作能力的锻炼, 要为以后的研究生教育和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科专业不是决定自己未来职业的充分条件, 一个毕业生应该能适应多种职业的要求才能算比较合格的毕业生, 要开拓思路, 不拘泥于自己非做什么职业不可。当然, 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充分利用是最好的结果。

选择专业与选择职业有一定的关系, 但也不是必然一致的关系。一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许多就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 更加关注应聘者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同时知识更新周期缩短, 许多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知识也不断在更新, 因此从长远来看, 在就业市场上, 综合素质突出、学习能力较强的人能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这方面来讲, 选择专业与选择职业不存在必然一致的关系。但是, 从现实情况来看, 还有一部分人终身都在从事与大学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 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在攻读研究生时也在本专业或者本学科内深造, 从这些方面来讲, 选择专业与选择职业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 在选报志愿时, 两方面需要综合考虑。

二、根据个人性格特征与职业特点进行专业选择

个人性格特征与职业特点的最佳匹配, 是确定专业选择的重要前提。选专业, 不仅要看专业本身的发展前途和应用前景, 更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和职业方向。为此,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学什么专业会建立和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特性的专业才更容易学好, 也就拥有了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转换的选择优势。一个人对某一学科或专业具有浓厚的兴趣, 不代表具有这方面的潜在动机和能力, 即便具备了潜在的动机和能力优势, 其性格特点是否适合专业发展也应该予以充分考虑。考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 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 都可能会对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 在选择大学最佳专业时, 至少应该综合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心理特点所对应的专业:

1. 兴趣中心所对应的大学专业

兴趣是一个人从事学习、工作等活动的内在心理需要。因此, 考生选择自己有浓厚兴趣的专业, 对自己以后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也是未来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通常, 考生的专业兴趣包括文科和理科兴趣两个大的方面, 每个方面的兴趣按照学科划分为理科16大学科兴趣, 文科8大学科兴趣。兴趣优势是专业选择的前提和基本保证。

2. 生涯动机所对应的大学专业

生涯动机是个体学习某一专业或从事某一职业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并成为个人学习和工作的内在动机, 激发个人努力工作和学习, 在专业和职业方面有所建树, 因此生涯动机也是考生专业选择中需要侧重考虑的方面之一。生涯动机包括文学动机、艺术动机、社会动机、管理动机、研究动机、操作动机、常规动机等七个方面的动机, 不同的动机表现适合于选择的大学专业也是有所区别的。

(1) 文学动机强的人会被与文字、观念和沟通有关的生涯所强烈吸引, 非常喜欢以写作表达自己, 或者非常希望能直接与人沟通。最好选择文学类专业, 如汉语言文学、导演、戏剧影视文学、编辑、新闻学、广告学等专业。

(2) 艺术动机强的人会被能有机会自我表达的生涯所强烈吸引, 喜欢通过艺术作品或艺术表演来表现事物, 表现自我, 喜欢具有许多自我表现机会的艺术环境。一般不喜欢从事笨重的体力活动, 对高度规范化和程序化的任务不感兴趣, 总之创造性的活动能令他激情倍增。如果在某个艺术领域已经有了良好的早期训练基础, 就可以选择艺术类专业, 如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绘画、雕塑、美术学、艺术设计学、表演、导演、戏剧影视文学、动画、广告学等等专业。

(3) 社会动机的人非常喜欢能够与他人接触的生涯, 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或者喜欢能为他人提供服务的工作, 可以选择社会类、管理学类等能有更多机会与人接触的专业, 如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贸易、市场营销、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农村区域发展、法学、外交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等专业。

(4) 管理动机强的人被能塑造自我形象, 想做“人上人”, 并具有高的物质回报的生涯所强烈吸引。这种人希望将精力放在具有决定性的、积极的工作上, 可以自己做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工作, 最好选择管理类等专业, 如管理科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导演等专业。或可以先学某种技术, 再学管理类专业。

(5) 研究动机强的人喜欢研究生涯, 喜欢运用分析和逻辑的方法解决问题。喜欢挑战性的难题, 即使让他远离人群独立工作, 也不觉得寂寞, 因为知识本身在强烈地吸引着他。最好选择理学类、航空航天类等专业。如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生物工程等专业。

(6) 操作动机的人喜欢根据具体事实和资料而工作, 希望从事技术性职业, 可以运用自己的手做生产性工作。最好选择工学类等应用性技术专业, 如核工程与核技术、飞行技术、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讯工程、信息对抗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等专业。

(7) 常规动机强的人可能非常喜欢办公室工作, 即与组织机构、文件档案和活动安排表之类的东西打交道的工作。最好选择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等专业。如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财务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等。

3. 能力优势所对应的大学专业

一个人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力不等于就能够学好选择的专业, 因为兴趣和生涯动机不代表个人具有某方面潜在的能力。因此, 专业方面是否有发展, 还必须考虑考生是否具备学习该专业的能力, 只有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才有可能学好自己选择的专业, 在未来职业发展中有所成就。因此, 考生的能力优势也是报考志愿应重点考虑的指标之一。不同能力的人有不同的选择。 (1) 现实型的人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 但交际能力较差, 比较适合工科类、农林类。 (2) 调查研究型的人一般具有数学或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和研究能力, 但通常缺乏领导能力, 比较适合学习理科类、医学类、宏观经济理论、教育心理学以及工科中偏重研究开发的专业。 (3) 艺术型的人一般具有写作、音乐或艺术方面的能力, 但常常缺乏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 比较适合在文学、美术、装潢艺术、服装设计、表演、音乐等专业上发展。 (4) 社会型的人的长处是具有社会交往能力, 但缺乏机械或科学方面的技能, 比较适合师范类、历史学类、政治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等。 (5) 进取型的人一般具有领导和口头表达能力, 但缺乏科学研究能力, 比较适合学习外贸、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法学、新闻学以及管理类专业。 (6) 常规型的人一般具有计算机能力和文职人员办事能力, 比较喜欢从事按规定安排好的日常工作, 适合学习会计学、审计学、文秘等。

4. 个性特点所对应的大学专业

选择专业除了考虑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外, 还应该考虑到考生的个性特点。因为不同的大学专业和职业, 对个人的个性特点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如学习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和从事这方面职业的人在乐群性、世故性、恃强性等方面应具有较高的表现, 而从事机械工程和技术方面的人在这几方面的表现就要低一些。各职业领域对人员的个性特点的要求也有所区别。因此, 一个人具备了学习某一专业的兴趣、动机和能力, 还要看他的性格特点是否适合于学习这方面的专业。

考生选择报考的专业如果能够同时符合上述四方面的心理特点, 这样的专业才更有可能成为考生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最佳专业, 更有利于考生潜能优势的发展, 使考生在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三、要分清应用型专业与基础型专业

(1) 家长和学生选择专业时, 应该先把大学里的专业分成应用型和基础型, 然后再看学生偏向于哪一领域。如果是想搞纯理论研究, 就可以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 不但可以继续攻读该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而且还有出国深造的机会;如果是为就业着想, 则可以选择一些应用型专业;而如果家长和学生目前还没有明确将来的奋斗方向, 则可以选择一些两者兼而有之的学科, 如信息、计算机等专业, 以后既可以进一步深造, 也可以顺利就业。

(2) 了解欲报考专业的内涵。例如, 它的研究领域、开设课程、培养目标, 等等, 切忌简单地从专业名称的字面上望文生义。现在有些大学为了在招生时能吸引考生, 将一些不易吸引考生的传统专业的名称改成了很“前卫”“动听”的名称, 如在专业名称中加上“国际”“工程”“技术”等诱人的字眼, 吸引大批考生报考。如某以工科为主的综合大学中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想象中这个专业应当是研究航天火箭推进器和燃料的, 实际上该专业就是过去的锅炉专业。

综上所述, 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要根据个人的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职业发展设想等进行认真地分析和规划, 在建立规划的前提下选择专业。

摘要:高考是人生命运的重要一步, 志愿填报非常重要。本文拟从正确处理“冷”“热”专业、学校与专业、专业选择与未来职业的关系以及根据个人性格特征与职业特点进行专业选择等方面就专业选择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考志愿,专业选择,性格特征

参考文献

[1]王中会.如何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职业兴趣进行生涯设计[J].职业技术, 2003 (7) .[1]王中会.如何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职业兴趣进行生涯设计[J].职业技术, 2003 (7) .

[2]于桂兰.大学本科生职业倾向与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8 (2) .[2]于桂兰.大学本科生职业倾向与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8 (2) .

专业选择 篇8

关键词: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路径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 增强了农户适应市场的能力, 完善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降低了农产品生产销售成本, 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但是,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组织松散、功能局限、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发展陷入了困境, 农村专业合作社很好地解决了协会发展的困境, 具有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无法比拟的优势, 成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区别

根据民政部《关于加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和登记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结合我国实际, 我们可以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定义为:农民自愿组成的互助合作性非营利自治组织, 主要通过会员制, 由协会给从事同一产业或行业的农民会员提供产、供、销等过程中的技术、信息服务, 并组织会员在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进行合作。主要有农村专业技术 (信息) 协会、农村行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协会三种类型。

根据国际合作社联盟1995年对合作社的定义——合作社是人民自愿联合起来, 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的企业来满足共同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需求的自治组织。我们可以将农村专业合作社定义为:农民自愿联合起来形成的, 为社员共同利益服务的, 某一产业领域的, 具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企业组织。其主要特征:其一, 是农民自愿结合起来的开放性组织;其二, 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其三, 社员与合作社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与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专业经济组织的两种组织形式, 适应了农村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 对提升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解决小规模个体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提高农民的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二者在组织性质、法律地位、组织目的、业务活动内容、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及利润分配等方面的差别, 其对解决三农问题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从组织性质、法律地位及目的来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非营利性组织, 是在国家民政部门注册的经济类社团法人, 其目的是通过为协会成员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供需信息, 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来保障会员的利益, 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农村专业合作社是营利性经济组织, 是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 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法人, 其目的是通过规模化生产和经营, 追求合作社利益最大化, 以此保障社员利益最大化。

第二, 从业务内容来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以技术指导、信息服务为主, 同时, 组织会员统一的购销活动, 协调会员与会员、会员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而农村专业合作社主要是以组织社员实行规模化、一体化的生产、加工和购销活动为主,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延长农业产业链,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同时, 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

第三, 从组织化程度来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组织相当松散, 通过缴纳会费获得会员资格, 享受会员服务。而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较高, 通过缴纳少量股金获得社员身份股, 根据与合作社的交易数量和质量获得社员利润和分红。

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的困境

首先, 组织相对松散, 对成员的约束力不强, 影响协会整体效能的发挥。一般情况下, 农户只需缴纳少量的会费就可以成为协会的会员, 享受协会的服务, 而且协会不以营利为目的, 协会成员的利益与协会本身的利益关联度不大。加之, 现实中, 协会发展的成效并不明显, 协会成员对协会的认同度尚不高, 他们通常将协会视为突发情况下的“避难船”, 在生产经营困难、产品难以销售时渴盼得到协会的帮助, 而当生产、销售状况好转时, 则会为了获取更多收益而脱离协会独自交易。

其次, 功能相对局限, 不能满足农户更高层次需求。目前协会的主要功能是为其会员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服务等, 以此提高入会农户生产技术水平, 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 沟通协会成员关系, 组织协会成员统一购销行为。对组织农民进行大规模种植、养殖、加工活动缺乏强有力的组织, 不能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而且, 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品牌建设的意识不高。

最后, 实力相对较弱, 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协会自身不以营利为目的, 其收入主要来源于会员缴纳的会费及社会人士的捐助。为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政府通常也会给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一定的资金支持, 并提供税收优惠及贷款等便利政策, 但这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只能是杯水车薪。同时, 协会的主要负责人缺乏管理的经验, 而且, 协会办公条件极其简陋, 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协会的发展壮大。

三、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的路径选择

1.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

第一, 优化的分配制度, 使社员与合作社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组织化程度更高。 农村专业合作社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股金、交易量 (数量和质量) 进行分配和再分配, 即合作社在卖出产品后, 首先按和社员签订的交易合同返还社员应得利润;其次, 对依法纳税和提取各项基金后的净利润少部分按照每户一个身份股的标准等额分配, 大部分按社员与合作社交易的产品数量、质量进行再分配。通过分配制度, 将社员和合作社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 克服了农户的“短时”行为, 提高了协会的组织化程度。

第二, 企业化的经营模式, 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村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化经营, 入社农户种、养、加、销售行动统一, 便于合作社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与加工, 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附加值, 同时, 易于形成特有农产品品牌,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增强合作社在市场交易中的谈判实力, 为社员争取更多的盈利空间。

第三, 明确的法律政策依据, 规范了合作社的运营与管理。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讨论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于2007年7月1日颁布实施, 该法律界定了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原则, 确定了其设立、登记条件, 成员组成及成员权力、义务, 组织管理机构、人员及其职权, 财务管理, 合并、分立、解散、清算等相关事宜的处理及法律责任, 并明确了国家对其的扶持政策, 规范了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运营与管理。

2.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的出路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转变为农村专业合作社,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有利于整合资源, 壮大合作社实力,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增加农民收入。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向农村专业合作社转化还必须具备的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 协会的会员大会讨论通过。协会要实现向合作社的转变, 由非经营实体转为经营实体, 首先必须召开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会员参加的会员大会, 在与会会员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时, 方能组织实施转变工作。

第二, 进一步完善健全组织章程、规章制度、组织体制, 防止合作社变成某些人逐利的工具。由于专业合作社不同于非实体性、非经营性的专业协会, 合作社的章程应明确其自愿、互利、平等、民主的合作社原则及其营利性和实体性特征, 并经社员大会讨论通过, 全体社员签字后生效;同时, 合作社应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形成职责分明, 分工合作, 相互制衡, 协调运转的运行机制, 完善合作社的规章制度建设, 以制度约束社员及其管理者行为。特别是, 合作社的企业化运营方式, 若没有制度的规范, 极易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 使合作社成为个别管理人员逐利的工具。

第三, 要有具备一定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的经营者。 目前,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负责人大多是村里的技术“能人”或村干部兼任, 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相对匮乏, 在协会转变为合作社后, 由于合作社管理者要组织社员开展规模化的种、养、加工作, 发展标准化生产, 实行产业化经营, 统一销售, 这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 要对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 要有很强的风险意识等等。因此, 要实现协会向合作社转变后的持续繁荣发展, 必须对现有的协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或聘请专职经营管理人员。

参考文献

[1]白立忱.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简明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5.

[2]王勇.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2 (3) .

自主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篇9

一、推动教师自主发展的策略

1. 健全与优化管理制度, 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现代教师发展观认为, 教师专业发展既是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 更是教师作为主体自觉、主动、能动、可持续的建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发展的自觉性。为了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 近期我校相继出台了《毕业班教师工作安排制度》《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评价方案》等制度。这些制度更多地鼓励教师自主择位、发展特长, 保证了教师长远的专业发展, 激发了教师可持续的增长力。例如, 在班主任的安排上, 过去都是学校考虑的事情, 教师们只需执行, 而现在教师们可以由“安排工作”变为“自主择位”。就这样, 学校既尊重了教师个人发展的愿望、选择, 又给予了教师充分的支持, 使教师由被动的参与者变为自主的发展者。这种改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2. 落实绩效评价方案, 引领教师的预期发展

绩效工资制度作为一种杠杆, 对于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公正客观的竞争机制、消除工资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倾向、有效地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履职的能力、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绩效工资方案不仅仅是对往期绩效、当期绩效的评估, 更是对预期绩效方向的指引和工作激励。然而, 如果方案制定得不好, 就会造成校内关系紧张、教师士气受挫等后果, 也会为新一轮绩效工作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埋下隐患。学校根据长远发展需要, 降低方案中年龄、校龄、学历、资质等方面的权重, 突出教师自主发展过程中的评优、评先、科研、社团、高考等业绩。这样就大大地增强了中老年教师发展的积极性, 营造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氛围, 引导教师参与到公平和谐的竞争中来。同时, 学校的管理者严格地执行绩效评价方案, 落实考勤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质量评估制度等, 充分地发挥绩效工作制度评价对教师主动发展的杠杆作用, 保障学校工作目标的顺利达成。

3. 围绕自主发展中心, 创新校本教研制度

教师发展离不开校本教研。学校从教育科研入手, 从原来认识上的重视, 到行为上的实践, 为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更系统、更有力、更现实的支持与保障。

随着教育的纵深发展, 开发特色课程已成为学校提升实力和教师发展的需要。特色校本课程研发, 不但为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课程设置, 建立科学、多样、富有特色、适应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 更为教师自主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切实的指导与制度上的保障。例如, 我校把孝道教育、健美啦啦操、小先生上课制、青少年科技创新这四个项目纳入特色课程建设, 从文化基础、课程实施、发展方向这三个维度整体推进。

(1) 孝道教育。我校重新审定了《孝道教育》教材, 并编写了新的孝道教材, 以扎实地推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高中特色学校研究专项“广东番禺中学孝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和教育部“十一五”重点科研规划子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实效性方式的研究”, 争创“全国中小学特色学校”。 (2) 健美啦啦操教育。在屡次荣获全国中学生啦啦操比赛桂冠、两次代表中国赴美参加世界中学生啦啦操锦标赛并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 我校建立了一支健美啦啦操专业教师队伍, 普及健美啦啦操运动, 编写校本教材, 进一步打造啦啦操特色品牌。在课堂教学上, 各学科组积极探索、精心打磨, 创设符合本学科特点的讨论式、合作式、探索式等教学方法。 (3) “小先生上课制”。我校制定了《“小先生上课”活动开展推进计划》, 并规范了操作流程, 开展了检查汇报、案例研究、成果验证、教学竞赛、学科交流等工作, 还组织各科教师编订小先生上课制指导材料。 (4) 青少年科技创新。我校大力抓好科技创新小组社团的管理, 扩大师资队伍, 加强科技培训, 聘请专家指导, 开展学生科技创新节和成果展示活动, 整体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架构专家引领网络, 提升教师发展品位

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指导, 是学校校本教研走向深入, 提升一线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几个月来, 我校借助大专院校的研究优势, 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合作互助活动, 提高了校本研究、高三备考质量, 开阔了教师的理论视野, 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增强了教师的自主发展动力。学校还聘请专家学者对教师案例、随笔、反思、论文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例如, 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北京陈经纶学校特级教师王大绩先生与我校语文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并作了《新时期语文教学的若干问题》的报告。在与专家的零距离接触中, 在研讨互动交流中, 教师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变。

5. 课题驱动, 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

课题研究的选题从切合实际的小问题入手, 让教师们感觉到教研既不高不可攀, 也不神秘莫测。课题研究的形式多样, 例如调查报告、教学反思、案例分析、课堂实录等课题研究的形式, 均体现出“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校本性。

近年来, 我校积极承担国家、省市级课题近10个, 其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普通高中特色学校研究专项“广东番禺中学孝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显著。同时, 我校还组织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 每学期选择一个研修主题, 要求通过研修活动重点解决一个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项目实施的过程来看, 以项目引领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策略。可以这么说, 项目研究是我校教师参与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教师既能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又能享受成果, 这种以项目引领的校本研修方式非常受教师欢迎, 很值得研究和推广。

二、问题与思考

1. 工资改革, 有待论证

第一轮绩效工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同一区域校级之间的工资分配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 这会带来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各学校绩效工资的方案能否有效地提高教师发展的积极性还有待论证, 因此从学校层面应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岗位竞聘、评优晋升等机制的杠杆作用, 保证教师机会均等、优绩优酬, 继续探索和完善绩效方案, 为重构富有激励性、发展性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机制做好前期工作。

2. 培养名师, 任重道远

在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均衡的大背景下, 培养有思想、有风格、有影响的名师和骨干教师依然任重道远。针对少数中老年教师进取意识衰退、本职工作打折的现状, 学校应引导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加强科组、备课组建设, 改进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采取多种措施, 增进教师自主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引导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中。

关于专科(高职)生专业选择的思考 篇10

一所学校其师资力量、教学设备设施等在各专业的分布应该是比较均衡的, 但现在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在录取投档时不是按专业投档, 而是按分数投档, 所以就造成学校各个专业之间人数不均衡的现象, 给学校教学资源及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 这应该引起学校及考生的重视。针对这个问题下面以一所电力高等职业院校2008年报到数据 (见表1) 进行分析。

从表1数据可知, 报到人数最多的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 占总报到人数的27.07%。该学院共有五个专业系部, 但从表1可以看出, 电气自动化系报到人数最多, 其一个系部就占总报到人数的57%。

2 高职生专业选择的动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报到专业人数相对集中的现象呢?我们应该从高职生专业选择的动因入手分析。我们从对学校的认识、热门专业、个人兴趣、父母意见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 得出数据见表2:

分析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学校的声誉及其行业背景体现了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关联程度, 同时学院的名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专业的填报方向。比如电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报到人数最多。

(2) 国家发展环境体现了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方向,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就业前景的认识, 也造就了认识上的热门专业, 也就影响着学生的填报方向。

(3) 有19.4%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方面体现了较强的自我意识, 个人兴趣在选择中起了较大作用, 这给专业教学带来了有利条件。

(4) 仍有不少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没有自已的主张, 这些学生应该是各高等院校做专业微调的对象。

在对学生专业选择的动因进行分析后, 我们又进一步探寻学生对所报专业的了解途径, 调查数据统计如表3所示:

分析表3中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学生了解专业情况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新闻媒体 (含网络) 及学校的宣传对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较大, 占50.61%。

(2) 学生向较信任的人员 (含高校教职工及行业内人员) 咨询决策占了32.57%, 可见专业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及专业的知名度对学生选择专业也有较大影响。

(3) 有10.42%的考生及家长在选择专业之前到各高校进行实地观察、调查, 说明一些学生及家长对媒体的宣传持怀疑态度, 同时也反映出对专业选择的重视。

(4) 还有6.40%的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向在校学生打听学院的专业建设及就业情况, 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种现象, 在校生的意见往往决定了考生最终下定决心填报某种专业。

3 热门专业是如何形成的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无论学生选择专业出于何种动因, 掌握专业信息通过何种渠道, 学生报考人数较多的专业依然是那些所谓的热门专业。

所谓热门专业是指在社会某特定阶段比较新潮, 某些行业需求较强烈, 工作环境待遇都相对较理想的专业。面对热门专业, 学生争相填报是可以理解的, 但我们不得不冷静地分析热门专业是如何形成的。

正常的热门是相应专业人才短缺在人才市场上的反映。由于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 如果社会上某些行业相关人才紧缺, 有关部门为了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就会高薪录用、聘请相关人才, 造成某一专业领域人才一时走俏, 这一现象又反过来刺激专业选择者争相选报这些专业, 从而形成热门, 该专业人才短缺的状况得到缓解。但一段时间以后社会需求逐渐下降又会造成热门专业人才一定程度的过剩, 人才市场会出现此类人才就业难、待遇低等现象, 热门成为冷门, 诱导人们不再选报此类专业, 而转向其它社会需求较大的专业, 形成新的热门。如果不了解市场经济规律在人才市场中的作用周期, 盲目填报热门, 在毕业的那年, 就可能热已经转冷。

4 如何引导考生冷静地填报专业

热门专业的形成既有客观的成因, 也有主观的认识,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引导考生冷静地填报专业。首先我们要让考生在错综复杂的信息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将目光放远, 了解国家, 了解社会, 牢牢把握热门与冷门的转换规律;同时要让考生了解自我, 了解专业与自身状况的适合度。我们应该指导考生冷静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你选择的专业: (1) 符合自已的兴趣、爱好吗?你为学好此专业做好了成功的心理准备了吗? (2) 符合你的职业生涯动机吗?此专业符合你的志向吗? (3) 你有能力学好此专业吗?这些能力结构你具备吗? (4) 对其从业者的个性要求你了解吗?你的个性适合做这一专业吗?如果你对上述问题的回答都不是肯定的, 那你最好不要去凑这个热闹, 避免拿自已的短处去与别人的长处较量, 不要从众, 在热门专业中转悠, 安心在冷门中发挥自已的潜能和特长, 反倒有可能大显身手, 做出一番事业来。

5 重视宣传, 重在引导

高职教育发展历史不长, 但由于近几年国家教育部门在总体规划、教育政策、招生宣传、招生程序等方面提升了高职教育的地位, 形成了全社会高度重视高职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尽管如此, 就个体高职院校来说, 我们要做好如下工作: (1) 媒体是引导学生选择专业的主要途径, 因此各高校在宣传的口径上要加大力度, 在宣传学校的同时要重点宣传专业, 对本专业所从事的工作及岗位、专业教学条件、本专业历史上的就业率, 以及有代表性的就业单位和代表人物都要作出充分的介绍。 (2) 要特别重视考生报考前专业的宣传, 这个环节十分重要, 要有一批训练有素的专门人员来做此项工作,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就读专业, 让学生就读的专业尽量向各高校原始计划靠扰。 (3) 各专业要用完备的教学设施, 尤其是现代化的教学条件来吸引学生, 要让学生身临其境, 参观教学现场, 听到老师讲解, 看到在校学生的操作。 (4) 不能忽视员工的引导作用, 更不能忽视在校生的引导作用。极少数本校员工与在校生在不了解专业的情况下, 感性地做出某种错误宣传, 这往往是从众心理式的表态, 或是极不负责任的表态。而这种表态会使学生出于信任而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要告知这部分人不要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总之, 专业的填报是学生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地选择专业, 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 为学校的就业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也为学生实现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摘要:填报志愿一直是家长及学生感到棘手头疼的一个问题, 特别是在确认填报学校后, 专业的选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及从众性, 从而导致不能选择适合自已的专业, 笔者以某电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分析一下高职高专生该如何填报专业志愿。

上一篇:茶叶生产经济效益评价下一篇:初中地理兴趣教学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