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动态监测系统

2024-05-09

公交车动态监测系统(精选九篇)

公交车动态监测系统 篇1

1 公交车能耗排放算法

动态量化公交车能耗和排放是本模型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交通和环境交叉学科角度出发, 分析城市道路速度、能耗排放因子、道路条件、客流分布以及车辆属性相关数据对公交车能耗排放的影响, 建立公交线网能耗排放的测试方法。测算方法中, 以VSP模型作为基础, 标定单车在城市道路运行时的能耗排放。在测算单车排放后, 利用GPS车辆信息数、CAN总线数据、客流数据以及道路长度等数据源, 量化路段公交车能耗和排放。在此基础上, 结合GIS道路信息, 确定线路的总能耗和排放量。

1.1 计算指标选取

衡量公交车能耗的指标:实际能耗、行驶能耗、怠速能耗、单位能耗、实际单位能耗、行驶单位能耗、匀速行驶百公里能耗等。本文选取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衡量指标, 二氧化碳排放量根据油耗和气耗相应转换。

1.2 车辆能耗和排放影响因素

车辆的能耗影响因素包括车辆性能、道路条件、承载率、驾驶员等因素。车辆特性包括车辆的物理特性和运行特性 (如车型技术和车速等) 。车辆的技术状况是影响能耗的主要因素。道路条件包括道路的几何条件和特性 (如曲率和道路等级) 。当道路交通条件发生变化时, 车辆行驶工况随之变化, 发动机功率也将变化, 导致能耗排放量发生改变。车辆在不同的载客状态下, 能耗排放同样不一致。车辆空载行驶时, 产生的滚动阻力较小, 满载时滚动阻力较大, 因而满载时能耗排放比空载时大。此外, 车辆驾驶过程中, 驾驶技术、驾驶习惯、节能意识等与车辆的能耗排放有很大的关系。

1.3 基于VSP能耗排放的基础模型

测算方法中, 以VSP模型作为基础, 标定单车在城市道路运行时的能耗排放。机动车比功率 (VSP) 是指发动机平均每移动1吨质量 (包括自重) 所输出的平均功率。目前, 可由车辆的逐秒速度、加速度数据推算得到

式中:v为车辆的逐秒速度, m/s;a为车辆的逐秒加速度, m/s2。

模型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并将这些因素转化为参数修正基本排放因子:

式中:SUM为下述物理量的综合函数, EFk为某一路段第k个速度区间的实际能耗排放因子, f为机动车比功率, AC为空调装置修正参数, L为负载修正参数, D为驾驶员行为习惯修正系数, T为天气因素修正系数, U为温度、湿度、热启动、冷启动工况等其他修正参数。

若已知路段道路长度, 可计算量化路段交通能耗和排放:

式中:EFlink为路段总能耗排放量, Lengthk为当能耗排放因子是EFk的路段长度, N为总分割区间。

根据线路GIS数据, 最终对各个路段能耗排放数据汇总, 即可求出线路总能耗排放量。

式中:EFline为线路能耗排放总量, M为总路段数。

2 公交车能耗排放监测与仿真系统设计

2.1 系统总体框架

公交车能耗排放监测与仿真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系统从公交车采集动态车辆CAN总线数据, 包括车辆基础数据、车辆能耗、气耗或电耗数据, GPS数据以及IC卡数据。车辆线路、排班以及人工录入公交车能耗、GIS数据等信息输入系统中, 数据经传输与处理后, 储存在数据中心基础数据库。数据中心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公交车辆进行能耗排放监测, 汇总各类能耗排放数据。另外, 根据建立的公交车能耗排放模型, 提供公交车能耗排放仿真分析, 为主管部门和公交企业提供节能减排措施提供仿真分析。

2.2 网络传输框架

网络传输框架如图2所示, 总体分为三个层次:数据中心内部网络、对外INTERNET网络和车载终端APN网络。数据中心内部用户通过内网访问系统, 提高访问和处理速度, 并且在内网中与数据中心内部系统的数据交换, 提高数据安全性。对外INTERNET网络主要用于外部数据交流, 根据权限分配提供相应系统功能;并且通过INTERNET网络获取企业应用系统的相关数据。为保证数据质量和实时性, 公交车的车载终端可通过APN网络直接接入到数据中心。

2.3 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主要完成基础数据采集、公交车能耗排放查询、公交车能耗排放动态监测以及公交车能耗排放仿真分析四部分功能。

公共交通基础数据采集处理模块以不同方式采集各种路网基础数据及动态公共交通数据, 进行初步处理, 并提供给公交车能耗排放监测平台。采用GPS、GPRS等多种方式, 对公交动态信息进行采集, 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公交线网静态数据, 为监测平台提供必要的数据, 完成系统校核与验证的工作, 提高监测的准确度, 满足系统应用准确性需求。主要采集数据包括:路网基础地理数据、公交线路网络、公交车辆基础信息、公交车GPS信息、IC卡信息、公交车调度信息和公交车能耗信息。

公交车能耗和排放查询模块为公交企业和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公交车能耗和排放查询功能。公交车运行能耗排放状况是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密切关注的城市问题, 公交车能耗和排放的感知, 有助于判断公交车能耗排放状况、及时发现产生问题的原因, 为城市制定公交车能耗排放管理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公交车能耗和排放查询模块提供以下功能:

1) 基础数据管理功能:包括公交车能源种类、计量单位, 能耗设备参数等的录入更新;能耗指标、参数、国家地方标准规范要求更新。

2) 能耗排放统计分析功能:能耗及排放量统计, 将车辆实时上传的能耗、IC卡以及GPS等相关信息, 按照路段、线路、区域、日期和企业等条件进行统计分析, 形成全市范围内的公交车总能耗和排放、单车百公里能耗排放等指标, 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分析车辆能耗排放状态, 通过与历史均值、限定标准及企业设定指标等进行对比分析, 对超出偏差范围内的车辆及时报警通知用户;能耗及排放量分析预测, 根据客流增长速度、车辆增长速度、线路安排等数据, 结合能耗统计数据, 建立能耗和排放量预测模型, 建立公交车能耗排放的统计、监测与考核体系, 为制定行业节能发展规划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数据支撑。

3) GIS数据显示监控及输出功能:建立公交车能耗、排放监测平台与GIS-T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 支持监管平台使用GIS-T子系统的数据, 并根据自身业务需求调用GIS-T子系统的地图服务, 将能耗和排放数据反映在GIS地图。

公交车能耗排放动态监测模块通过对公交车辆进行动态监控, 完成车辆、线路、路段能耗排放分析, 反应公交线网能耗排放状况。具体功能包括:

1) 车辆能耗和排放动态监控。公交车辆是公交系统运行的基础, 直接决定了公交系统整体的能耗排放水平。通过动态监控车辆的能耗排放, 可以直观反应车辆能耗的使用效率。系统提供不同维度下的车辆能耗和排放查询:全日、早高峰、晚高峰、平峰情况下;夏季、冬季气候条件下;高温、低温状态下;雨天、晴天天气情况下统计车辆总能耗和排放情况。车辆单位能耗运输效率, 车辆单位排放运输效率。

2) 线路能耗和排放监测。精确把握交通管理部门对线路的能耗和排放, 有针对性规划和管理公交线路, 达到期望的效果。通过对现有线路能耗和排放的分析, 判定线路的能耗使用效率、潜在路线或车辆安排问题。

3) 路段能耗和排放监测。线路能耗和排放监测模块反应路段能耗和排放状况。由于道路等级、交通流量、交叉口数量、公交站台设置和客流量等不同, 每条公交线路上公交车在不同的路段, 其能耗和排放也不一致。通过对现有路段能耗和排放的分析和判定、确定路段的能耗使用效率、潜在路线或车辆安排问题。

公交车能耗和排放仿真分析有助于分析复杂问题, 为优化公交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公交车能耗和排放仿真分析需完成驾驶员行为仿真、车辆调整方案分析和公交线路调整方案评价等功能模块。

1) 驾驶员行为仿真。通过仿真分析平台, 完成节能驾驶行为 (档位、离合、油门等) 监测和仿真。按驾驶员统计不同驾驶行为下能耗和排放;车辆运行状况与驾驶行为对比分析、不良驾驶行为提醒;提供不同驾驶行为下能耗和排放评估。

2) 车辆调整方案分析。通过仿真分析平台, 完成不同类型车辆能耗和排放监测和仿真。通过加载线路客流规模和道路条件等基础数据, 评价调整车辆类型单位能耗和排放状况。

3) 公交线路调整方案评价。通过仿真平台的搭建, 对不同公交线路的规划方式能耗和排放进行仿真, 分析与评价公交线路调整对公交系统能耗和排放的影响。

3 结束语

高效的公交车能耗排放监测平台是促进交通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保障。本文构建了公交车能耗排放基础模型, 建立公交车能耗排放评价体系。同时, 提出能耗排放监测与仿真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通过对公交车辆和能耗排放进行动态监控, 完成车辆、线路、路段能耗排放分析, 真实反应公交车运行时能耗排放状况;该平台通过仿真模块实现网络的优化配置和公交车能耗控制的优化管理, 提升公交车系统效率,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的同时, 减少能耗和提高排放水平。系统的建设对提升城市公交管理控制水平、节约社会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GB/T12545.2-2001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

[2]李世武, 蒋彬, 初秀民, 等.驾驶行为对车辆燃料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影响研究综述[J].公路交通科技, 2003, 20 (1) :155-158.

[3]潘汉生, 陈长虹, 景启国, 等.轻型柴油车排放特性与机动车比功率分布的实例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 2005, 25 (10) :1306-1313.

[4]宋国华, 丁雷.城市快速路上机动车比功率分布特性与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0, 10 (6) :133-140.

[5]涂剑.基于浮动车数据的轻型机动车道路油耗算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9.

[6]朱荣福, 杨兆, 葛蕴珊.发动机燃用乙醇汽油的实验性能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3, 15 (1) :114-116.

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建设 篇2

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建设

结合遥感技术与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综合分析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的信息平台.

作 者:张建 ZHANG Jian 作者单位: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福州,350003刊 名: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8(z1)分类号:X835关键词:遥感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动态监测

油田动态监测系统分析 篇3

1.油田动态检测系统结构

系统由中心平台和现场设备如油井单元、水井单元、转油站等组成, 如需要也可添加其它生产设施如计量间进入系统。

1.1中心平台

对各现场单元传来的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处理并动态显示, 用户可以实时监控有关生产运行动态信息, 也可以查询各历史数据、趋势曲线, 进行纵向比较, 为更科学、更优化的管理提供前提条件。

中心站计算机提供主画面及其他画面, 主画面背景为矿区井位图, 实时显示各运行信息, 整个生产状态一目了然。主画面是进入子画面或其它栏目的平台, 在主画面上点击油井、水井、转油站图标可直接进入该单元画面, 显示更完整的信息。

油井信息包括示功图曲线、电流曲线、功率曲线、上/下冲程最大电流、平衡度以及各曲线叠加对比;水井信息包括流量、压力、流量累计、时间累计、霍尔曲线, 压力信息包括油管压力和套管压力;转油站信息包括流量、温度、回压、掺水压力、含水率, 工艺流程组态画面。

中心平台其它部分功能:生产报表包括日报统计当天实时的运行数据, 月报统计当月每天的运行数据, 年度报表统计一年12个月每月运行数据, 报表格式可按照用户要求定制, 由软件直接进行预览、打印, 无需另行转换。图表曲线可以针对某一站点、某一用户或者整个系统自动做出多参数日运行参数直方图趋势曲线, 月运行参数直方图趋势曲线, 年运行参数直方图趋势曲线, 或某一时间段内的运行参数趋势曲线, 曲线可任意放大、缩小和拖动;故障处理:对于通信故障和参数数据超限、仪表单体故障、市电停电、仪表掉线产生报警, 并将产生报警的时间和原因记自动记录到数据库当中, 帮助操作员直接处理。报警方式为窗口提示、声音报警等方式可选;数据查询:通过设置不同条件如时间范围、站点、参数范围等, 可任意获得各种历史数据。可以查询某一时刻的压力、温度、瞬时流量、累计流量等参数形成报表, 也可查询报警记录, 获得产生报警的时间和原因并形成报表。数据库的维护方便简单, 对于数据的深挖掘深入浅出, 可对各种数据进行多种条件分析, 并可在权限范围内实现局域网内数据共享。充分体现出数据库的巨大优势;通讯兼容:系统中可有不同厂家的仪表, 并可根据用户要求增加特定的通信协议;实时在线:系统对所有监测子站能够进行群收;根据系统要求, 对各采集子站设定不同的采集间隔;安全设置:可设置多级权限, 管理员可以使用所有的功。对于一般用户来说, 数据库维护, 系统维护等一些涉及系统内部安全的设置功能限制使用;时间同步:中心监测软件对整个系统现场控制器可进行时间同步化处理, 保证分站主动上发时刻和管网主站时间一致性。

1.2水井单元

水井单元包括控制单元、传感器、无线通讯及电源部分。控制单元将采集的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信号各有关数据进行编组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中心站进行通讯。现场配置传感器均为4~20mA, 二线制传感器。现场电源如果使用电池供电, 弊端在于每月需要给电池冲电一次, 更换不方便, 价格也贵;使用太阳能电池供电, 弊端在于放在暴露的地方容易丢失;根据实际情况由于每个水井单元距离油井较近, 大概在350米左右, 所以现场供电采用就近布线取用220V电。

1.3油井单元

对抽油机井而言, 地面生产运行数据无外乎电流、电压、功率、冲程、冲次、油压、套压、悬点载荷、启停状态以及抽油机机型等信息, 如图1。

对这些数据实时采集、分析、处理、控制并发送至中心站进行解读, 那么就全方位立体化的掌握了该井生产状况。油田用户习惯用示功图解读有关信息, 实际上电机功率同样可以, 甚至更多更准确, 如抽油机发电状态、平衡情况、充不满等, 同时更简单耐用。

井口单元由功率模块、供电单元、单片机系统、位置传感器、数传电台、天线馈线、避雷器组成, 预留油压、套压、悬点载荷等信号接口。功率模块提供电机功率、电流、停机停电信号;位置传感器分辨出上下冲程的死点, 否则就不能算出上/下最大电流及平衡度, 包括对示功图的绘制;压力传感器采集油压套压的信号, 载荷传感器采集悬点载荷信号。采集的数据包括功率、电流、油压、套压、悬点载荷模拟量, 死点和起停开关量;计算的数据有平均功率、电能累计、最大电流、平衡度、冲次累计;发送的数据包括两个周期的功率和电流、平均功率、电能累计、平衡度、上下冲程最大电流、冲次、油压、套压、悬点载荷、运行、停机;控制的数据是根据有关限值, 决定是否就地控制停机。

油井动态监测系统巡检画面如图2左上部为一缩小的主画面, 显示各油井状态;右上部是示功图曲线;中部为电流/功率曲线;下部为数据滚动显示, 可同时出现5口井数据。

单井监测画面显示某井功图、电流、功率、冲次、冲程、抽油机型号等单井信息, 并提供4幅功图曲线和功率曲线比对。功率曲线甚至可以解读出更多的抽油机油井的信息如抽油机正常状态、发电状态、平衡情况、充不满及结蜡等, 同时更简单耐用。

结论

本监测系统基本实现了油田各生产运行信息进行远距离监控与采集, 实现将正确的信息, 在适当的时刻, 以合理的方式, 传到需要的地方。对指导油田开发, 提高开发水平, 提高最终采集率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摘要:动态监测系统是油田开发及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信息系统, 包括数据采集、数据转储、报表流转及归档等一系列的工作。本监测系统能够对油田各生产运行信息进行远距离监控与采集, 组成一个高效便捷的生产运行指挥平台, 生产效率及生产安全性都得以提高, 对实现数字化油田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动态监测,功率曲线,数据采集,通讯

参考文献

[1]常彦荣, 李允, 彭炎等.油田生产产量监控体系及预警系统[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6, 28 (3) :34-37.

[2]赵智勇, 刘道杰, 蒋等.动态监测指标在预判区块开发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9 (31) :116~120

公交车动态监测系统 篇4

华南热带作物区是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区,尤以海南岛最为重要.海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立的地理单元,使海南的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一旦遭受破坏将难以恢复,而且海南目前部分局部地区已存在着土地沙化、热带雨林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而生态环境状况的好坏对实现海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 者:丁式江 陈显尧 陈颖民 吴国爱 作者单位:丁式江,陈颖民,吴国爱(海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陈显尧(北京三联计算机技术公司)

生猪养殖环境监测系统研究动态 篇5

我国大部分猪场的饲喂环境仍维持原有的分栏养殖, 缺乏很好的监测系统来对猪舍环境进行监控, 对猪舍环境监测重视不足, 在猪的饲养过程中过度依赖疫苗激素作用, 使猪本身的免疫力降低, 肉质下降, 造成很多本可避免的损失。猪舍环境的准确及时监测不仅是对快速准确的饲喂有保障, 也可对于猪舍内各项指标进行精确控制和评价, 为猪的健康情况进行预测、肉质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1 - 2]。

传统的猪舍环境监控仍是人工的, 完全依靠饲养员对猪舍内的环境进行全人工的监控, 根据环境情况主动调节各种饲养设备, 这样的模式现在已经不能满足数字化、信息化养猪的需求, 多种新型饲养方式正蓬勃发展, 如基于单片机技术的自动化监测喂养系统、基于物联网的监测系统、基于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的猪舍环境预警系统[5,8,10,13]等已为猪舍环境监测以及自动控制系统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现有的新型饲养方式多为建立局域的监测、控制系统, 对猪舍的环境进行实时的监控[3], 采用各种监测装置如传感器、图像采集设备、信号传输设备等, 应用这些设备建立一个立体化的舍内监测系统。其中, 温度、湿度为主要监测指标, 以此来达到提前预防突发病害和慢性疾病的目的, 对提高猪肉品质影响极大。为此, 本文从猪舍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的讨论、 可行性措施分析等3个方面进行讨论并介绍猪舍环境监测系统的应用进展[4]。

1影响猪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对于猪舍环境, 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和湿度两大方面, 其它方面的因素如气体及病菌监测也可以及时反映猪舍内环境的良好与否[12,14]。

1. 1环境温度对猪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猪的生长环境因素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 猪对环境温度的高低感觉非常敏感, 可以从几个方面看出: 首先, 仔猪对寒冷的抵抗力低, 低温对新生仔猪的危害极大, 根据实验表明, 在0°C左右, 刚出生的仔猪可能会出现冻晕、冻死等现象, 而对于成年的猪, 长时间在8°C低温的情况下, 也会产生厌食、发抖等症状, 极大地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其次, 低温是疾病的温床, 如仔猪黄、白痢和传染性胃肠炎等腹泻性疾病在低温下的发病率较高, 会给猪的健康成长带来极大的危害。经过试验显示, 低温会引起猪的体重增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等多方面问题。

温度对猪的生产性能有极大的影响, 相对于高温而言, 低温的负面影响要小得多。尽管低温和高温都降低饲料转化率, 但高温不仅延长出栏时间, 而且对猪的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当气温高于35℃ 、又不采取任何防暑降温措施, 个别育肥猪可能发生中暑、妊娠母猪可能引起流产, 公猪性欲下降, 精液质量差, 且在2 ~ 3个月内都难以恢复。

1.2环境湿度对猪的影响

湿度对猪只的影响是建立在温度基础上的, 主要表现在猪的蒸发散热方面, 夏季高温情况下, 蒸发散热的快慢取决于湿度的大小。在温度适宜的范围内, 即使相对湿度从45% 上升到95% 对生产性能也无明显影响[6]。

生猪更适宜在干燥的环境中生长。首先, 湿度过大利于细菌的繁殖, 给猪的生长埋下隐患。其次, 潮湿空气的导热性特别大, 经试验约为干燥空气的10倍, 导热性过大的湿温容易积累猪体散发的热量, 使猪自身反而寒冷, 进而使猪自身需要维持温度的所需能量增加。以上两个方面不仅会使猪的成长速度减慢、容易生病, 还会引起很多疾病的产生, 如下痢、肠炎和球虫病等。如果在冬季低温和高湿度的双重作用下, 猪的生长发育受到极大影响, 所以冬季是控制温湿度的主要时期。

1. 3其他环境因素对猪的影响

猪舍由于其自身养殖环境的限定, 极易滋生苍蝇和蚊虫, 而猪舍的食物放置不规范, 缺少安全的保护措施, 也促使了如老鼠等有害动物的繁殖。这些有害生物四处活动, 严重干扰了猪舍的环境保护, 而且污染饲料、传播疾病, 成为猪场疫病爆发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粉尘、空气污染在产房和保育舍表现得更为明显。由于缺乏合适的控制机制, 一些猪场常常通过关闭门窗等来达到保温的目的, 其结果是造成猪舍内部的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浓度急剧上升, 同时空气中的尘埃浓度增加, 成为生猪呼吸道等疾病暴发的主要诱因之一。对于这些问题目前我国养猪场还普遍缺乏有效的有害生物防控措施, 常造成不可避免的经济损失[7]。

2方法讨论

为符合发展需求, 达到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目的, 新的猪舍环境监测方式多为基于单片机的自动化监测喂养、基于物联网的监测系统设计、基于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的猪舍环境预警系统等。这些新型的监测方式为猪舍的环境监控带来了跨越式的进步。

2. 1基于单片机的自动化监测

为了解和改善猪舍环境, 可以采用以单片机为主体, 及时准确判断和处理传感器获取的信息, 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将信息传输给控制中心。需要监测的主要要素有: 温度、相对湿度和有害气体浓度等, 利用高精度的数字化传感器将采集的数据整合到数据处理模块中, 以上位机、单片机等模块组成数据处理中心, 形成一套完整的自动化环节监测、处理系统[23]。在猪舍的监控中心建立中央控制系统, 使工作人员及时、 准确地了解到猪舍内的环境变化情况, 并做出准确的调整。这种基于单片机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可以对猪舍环境进行准确的监测, 并实时做出准确的应对方案, 在减少劳动力消耗的前提下增加经济效益[17,20,22]。

2. 2基于物联网的监测系统设计

根据物联网系统概念可将猪舍微机控制系统划分3部分, 即环境信息采集及监测系统、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信息传输系统; 以此3系统建立整合出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猪舍监测网络。

首先, 在猪舍现场内需要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温度控制装置、气流引导装置、无线数传接收发送装置建立现场基站, 实时监测猪舍内的各种参数, 然后以现场设备进行实时调控。以嵌入式控制器将现场采集的信号发送给终端节点, 从而反馈指令控制现场设备运转。采用便于布线的无线网络技术 ( wifi) , 节省空间和安装时间。

其次, 现场信息采集过程采用多轴云台, 使摄像头可以多角度、全方位监控猪舍, 从各个角度观察整个猪舍的运行状态, 采集猪舍内的实时视频信息。

第三, 猪舍内使用嵌入式控制器, 将采集到的环境参数经过数据库整理, 发布到建立的网络上, 对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编码。依据设定好的温湿度参数, 对所得的环境参数进行整合分析, 得出合理的反馈信息, 以此为指令对现场设备进行分别调整、分析。

以上这3级监控设备组成了物联网监测系统的主体结构, 不仅可以在猪舍现场监测准确, 也可以通过远程用户登录的方式, 对猪舍内环境准确、实时的监控。

2. 3基于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的猪舍环境预警系统

模糊控制是一种仿人思维的控制技术, 是基于专家的丰富操作经验或大量实际操作数据进行归纳总结, 以较少的规则表达知识, 善于直接表示逻辑, 但是缺乏在线学习或自调整的能力[18 - 19]。

神经网络控制具有很强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 可以将它的分类功能和学习能力有效地用于智能控制系统, 但是其表达知识规则较困难。基于神经控制和模糊控制的优缺点, 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形成模糊神经控制, 可以将模糊控制的自然推理规则和神经控制的自学习能力结合在一起, 对猪舍内各种控制器进行设计。

3展望

随着农业信息化和数字化的需求日益增长, 猪舍环境监测系统也更多采用这些技术, 从发展现状来看, 猪舍环境监测系统主要有以下的发展趋势:

1) 精确化。今后将会看见更多的新型技术和设备应用到猪舍环境监测系统中, 更多的环境监测设备、多种传感器将被融合进未来的猪舍监测系统中。 从最初的直观观看监测图像开始, 转向为由多种监测传感器及设备结合控制系统、分析软件共同得出可靠监测数据[28,30]。

2) 智能化。伴随着生物技术、行为监控技术的应用, 更深入地研究和设想将在猪舍环境监测这一领域中展现出来。通过认识、了解猪的行为习惯可以合理的监测调节猪的整个身心状况, 更加合理的安排猪的饲喂规律和饲喂量, 同时可以更好、更准确地了解猪的交配时间, 从而更加高效、高产的饲喂[21,23]。

3) 环保化。现今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环保的需求, 猪舍环境监测系统不仅仅是实时了解猪的身体情况, 更要实时检测猪舍内的空气、病菌等因素, 尤其对于猪舍的排污过程进行监控, 使环保和能源节约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状态。同时, 主动改善猪舍环境, 提高猪的免疫能力, 减少疫苗、药物的使用, 从根本上提高猪肉的品质。以此达到生态环境和食物同时环保的目的[26,31]。

猪舍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也同时寓意其工作过程更加的高效、精确、智能, 猪舍内的环境也将随之从过去的杂乱未知转向规范透明化, 所生产猪肉的质量也将不断提高[27]。

4结语

网络报文动态监测仲裁系统设计实现 篇6

网络监听作为一种逐步发展和完善的技术,在协助网络管理员监测网络传输数据、分析网络的流量、排除网络故障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存在的网络监测软件基本都只是对捕获的数据包按标准的网络协议进行解析。然而,当数据包种类非常多时,数据捕获的可靠性很难保证,而且很多时候人们需要对自定义报文解析并进行仲裁。例如网络应用程序开发与测试人员需要一种工具对其开发的网络报文进行监测,以便发现与调试处于测试阶段的程序所存在的错误。在许多报文协议较多的网络应用系统开发中,这种测试工具就显得尤其重要。

然而,当前存在的网络报文捕获(sniffer)软件基本都不提供用户自定义应用层协议的解析和出错仲裁。而且,这些sniffer软件都没有报文的组装和发送功能。因此,开发一个提供用户自定义应用层协议的解析、出错仲裁以及报文组装发送功能并且具有较高效率的工具就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1 系统功能和架构

网络报文动态监测仲裁系统用于从网络交换机上录取用户订制的原型报文,加以查看、监控、统计、分析、屏蔽、汇总等。系统采用C/S独立软件方式编制,实现上述功能,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通用的网络报文动态监测仲裁方案,方便用户不断扩展需要分析的报文类型。

本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和架构如图1所示。

2 网络报文队列数据模型

2.1 网络报文队列采用双向链表结构存储报文数据

2.2 虚拟报文队列

虚拟报文队列用来保存搜索结果,而且这个设计可以令用户在查询结果中对报文实体执行删除、解析等操作。虚链表节点的结构体设计如下:

虚报文队列与报文实体队列的关系如图2所示。

2.3 大小可变的内存池

网络的一个特点就是报文非常多,计算机可能每秒要接收成百上千个数据包。如果每收到一个包都向操作系统申请一次内存空间,那么每秒进行成百上千次的申请内存的操作将会导致系统效率低下。因此本系统设计了一个可变大小的内存池,每次向操作系统申请一块较大的内存空间,直到将其用尽再申请下一块。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频繁申请内存所消耗的时间。其中内存节点的结构体设计如下:

3 解析器数据模型

由于解析器中需包含多个协议,每个协议又有若干字段,每个字段有若干枚举值,因此设计解析器类内存模型主要为一个协议对象链表。

协议类的数据部分主要包括一个字段链表和该协议的一些信息。报文的数据实体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字段,由这些字段的定义即可组成协议的定义。

4 报文检测与发送相关算法的设计

4.1 网络报文解析与仲裁算法

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算法的原理。构成报文协议的主体是协议的各个字段,报文解析的结果需要按字段显示。因此字段Field类需要设计自己的解析函数。而协议的解析就可以通过字段解析函数的递归调用从而较为方便地实现可变长度类型报文的解析。字段解析函数中按该字段定义的数据类型对报文相应的数据进行解析,其中各数据类型的解析算法相对较为简单。

4.2 UDP/IP报文的组装与发送

在发送数据时,为了计算IP数据报的校验和,按如下步骤进行:

(1)把IP数据报的首部都置为0,包括校验和字段。

(2)把首部看成以16位为单位的数字组成,依次进行二进制反码求和。

(3)把得到的结果存入校验和字段中。

算法实现如下:

本系统根据相关算法设计了Init Socket函数用于将应用层数据组装成UDP/IP数据报文,并使用Raw Socket模式初始化用于发送报文的Socket。系统使用原始套接字实现报文捕获。能够捕获所有通过网卡的IP报文。具体的实现步骤如下:

(1)创建原始套接字。

(2)将套接字绑定到本机网卡。

(3)设置网卡为混杂模式。

(4)创建接收线程,线程中使用原始套接字通过recv()方法进行报文捕获。

5 系统性能测试

5.1 报文发送与捕获

测试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发送端使用一台电脑,流水线式捕获端和非流水线式捕获端各使用一台电脑。三台电脑处于同一局域网内。发送端采用组播方式发包。对流水线式报文处理模式和非流水线式进行对比测试。使用发包本系统的发包功能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测试结果分析:由于UDP报文协议是不可靠传输协议,并且实验室网络中存在各种干扰数据包,因此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通过实验证明了本系统设计并实现的流水线式处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报文捕获与解析的效率。

5.2 报文解析

测试内容:测试报文解析正确性和解析的效率。

测试结果:进行了涵盖各种数据类型的协议的解析测试,全部正确解析。系统能够正确仲裁识别一些报文组装的错误,如字段值超出最大最小值范围等。解析单个报文平均耗时不足1毫秒。

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

测试结果分析:本系统设计的报文解析算法不仅能够正确解析用户自行设计的应用层报文,而且具有很高的解析效率。

6 结束语

本系统设计并实现了网络报文的动态监测仲裁以及报文的组装与发送。设计了独特的网络报文解析与仲裁算法,此算法可以解析各种用户设计协议的报文。本系统通过设计自己的解析器、解析算法和报文协议设计子系统,从而实现了用户设计协议的解析和仲裁。本系统可由用户设计应用层协议,支持各种数据类型的报文解析与报文组装,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GE动态心电监测系统常见故障分析 篇7

MARS PC 7.2 VER在采集病人数据时,出现错误提示(发生错误,错误操作将被关闭),无法采集病人数据。用SEER MC记录盒记录病人数据完毕后,把CF卡插入读卡器,读卡器通过USB数据线与PC相连,此时PC已检测到CF卡(在PC中产生了盘符为G的可移动磁盘)。启动MARS PC 7.2 VER应用程序,点击采集数据,程序进度条执行到15%~35%处,就会弹出错误提示对话框,提示“发生错误,无法采集病人数据”,而且此时MARS程序处于假死机状态,只有将对应的系统进程关闭,而临床医生只有通过强制关机解决死机问题,对PC造成一定的损伤。

2 故障分析

考虑到MARS PC 7.2 VER在数据采集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储存介质CF卡;(2)MARS PC 7.2 VER应用程序的设置;(3)PC机驱动的安装配置;(4)读卡器/USB数据延长线。

对于存储介质,我院有四块相同规格、相同型号的CF卡,换另外几张卡采集数据后,MARS PC 7.2同样无法读取卡中数据,可以判断此故障与存储介质无关。应用程序的参数设置对于数据的读取指定为“可移动磁盘F盘”,与读卡器在PC机中自动生成的盘符对应,因此可以判断此故障与应用程序的设置无关。查看PC机的硬件下的设备管理器选项,发现有一个SM总线控制器的驱动没有正确安装,是否因为硬件驱动没有安装导致此故障,随即从此PC机的官方网站下载对应的驱动程序,并正确安装重启电脑后,有时可以正常采集数据,有时还是出现原来的故障提示。怀疑是读卡器或者数据延长线的故障,先不使用数据延长线,直接将读卡器连接到PC机的USB端口,测试,有时还是会出现原来的故障现象,但是故障现象出现的频率有所降低,可以判断USB延长线可能对故障的形成有影响。其次换了一个跟原来读卡器同型号不同批次的读卡器,测试,发现故障依旧。

综合以上测试,发现MARS PC在采集数据时对于数据的稳定性要求极高,考虑到CF卡的特殊构造,而先前使用的读卡器是市面上较为常见的多合一读卡器,于是就更换了一个单一的只能读取CF卡的读卡器,并取消数据延长线,直接将读卡器连接在PC机USB接口上,问题解决。

3 总结

此次维修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PC的设置:SM总线控制器驱动未能正确安装。

(2)劣质USB数据线:影响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3)建议慎重选择读卡器,最好使用单一功能的。

(4)建议在插拔读卡器时,应该指导医生,先在任务栏中安全删除硬件后再拔读卡器或CF卡。

参考文献

[1]冯波,罗永忠,粱之启.宝莱特M12型心电监护仪故障检修3实例[J].医疗设备信息,2007(10):122.

[2]廖火平.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系统故障四例[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9(6):85.

公交车动态监测系统 篇8

变电站设备的在线监测系统一般是基于可见光监控为主, 一般起到安防和消防的目的;而对于变电站设备常见的电流制热、电压制热故障的在线监测, 目前也已广泛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故障检测。

电流制热缺陷一般是瞬态可以判定的, 所以常规的红外热成像技术, 对于电流致热设备的发热检测相对容易;但对于电压制热设备的发热, 基于其的故障特性, 需要长时间观察设备的温度变化趋势才能来判定缺陷, 显然, 这一点是常规热成像技术无法做到的。常规热成像技术只是根据同类设备的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进行简单的热图对比, 这样无法有效的判定缺陷, 判定缺陷带着很多主观的因素, 给变电站设备的正常工作带来了不确定的隐患。

为了能够有效、即时、准确地检测出变电站设备存在的缺陷, 尤其是电压制热的缺陷, 本次的研究重点放在了基于动态实时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基础之上。在变电站的高压开关场内挑选合适的位置, 安装数字动态双通道红外热像仪, 采用360°*n云台固定安装方式, 配合光纤传输, 将所有实时监控到的数据传输到变电站的监控室。系统的工作分为两种主要方式, 第一种为巡视, 用于发现变电站常规的电流制热缺陷;第二种为详细观察, 用于发现变电站由于电压制热所引发的缺陷。系统配合报警功能, 令变电站工作人员能随时监控到变电站设备的工作状况与潜在故障, 并对重点设备的温度变化趋势进行监控, 同时帮助工作人员制作工作报告。设备全面覆盖220 k V设备区域, 部份覆盖110 k V设备区域, 同时, 可预留出其他安装点, 用于移动式工作探头的安装。

1 变电站设备温度在线监测系统

1.1 总体构架

传输基础是基于千兆网的光纤传输方案设计的, 采用这种设计方案, 可使系统有极大的网络冗余量, 以便于用户进行更深入的应用开拓与系统升级, 整体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 系统整体分为前端探头, 中间传输设备, 后台工作站三大部分。三大部分的组成及功能如下:

1) 前端探头:前端探头部分相当于整个系统的眼睛, 由集成16 bit全数字动态红外热像仪及高清可见光摄像机的云台组成。16 bit全数字动态红外热像仪可以实时采集、分析、存储被测目标每个点的温度值, 并且以数字的方式通过网络向后台传输;高清可见光摄像机选择sony EX48型工业摄像机, 可以清晰拍摄被测目标的白光, 并且在夜晚时, 自动切换为黑白夜晚模式, 仍可清晰拍摄被测目标;云台具备多达80个预置位, 并且可连续360°旋转, 有效的覆盖了变电站的测量范围。

2) 中间传输设备:中间传输设备相当于整个系统的血管, 由光端机、光纤和多路光纤适配器组成。光端机负责采集红外的网络信号、可见光的视频信号及云台的422信号, 并将其转化为光纤信号;光纤负责信号的传输;多路光纤适配器保证了系统的多路扩展功能。

3) 工作站:工作站相当于整个系统的心脏, 由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等组成。负责接收前端探头采集到的数据, 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实现系统人机的交互, 实现系统的所有功能。

三个部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又相互模块化独立工作, 一方面保证了系统的所有功能, 另一方面, 又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成熟性和良好的可扩展性。

1.2 系统扩展方式

如图1, 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系统可在不影响原系统的状态下, 进行可靠的并行扩展。

1.3 系统特点

1) 通讯方式:传统的变电站红外远程图像监控系统, 采用视频加串口的通讯方式, 记录的仅仅是视频数据, 而并非红外数据, 同时, 通过串口进行传输, 传输速率慢, 传输数据量有限, 不能实时记录设备的温度变化, 容易遗漏设备潜在故障。本次系统设计将不再采用这种方案, 而采用全部基于千兆网络传输设计方案, 即通过网络将红外热像仪所拍摄到的包含全部16位温度数据的视频流实时传输到控制站。

2) 数据库 (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 :对于记录下来的所有数据的信息, 都能存储于数据库中。当有需要时, 在数据库中输入关键条件 (如设备名称, 记录时间, 设备温度, 缺陷类型等) , 即可从数据库中自动搜索到含有上述关键条件的数据。输入的条件可以为多种, 软件能对其进行组合并搜索, 并自动生成相应设备的历史温度变化曲线。

3) 对监控设备能形成长时间的温度变化曲线:对于变电站里的重点设备, 如主变压器, 可对其温度变化进行长时间的记录, 并自动生成温度变化曲线。当有需要时, 可从数据库中读取某指定设备在不同时间段的各条温度变化曲线, 自动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曲线。

4) 云台监控路径设定:采用具有80个 (或以上) 预置位, 并可360°*n连续旋转的云台, 每个预置位所对应电力设备可以在数据库中建立对应的数据档案资料, 可以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与快速检索, 并自动生成历史温度变化曲线图。

5) 在实时监控过程中, 对监控设备在特定云台预置位的温度能自动生成曲线

在实时监控过程中, 可对云台设置预置位。当云台每次经过设置好的预置位时, 能对预置位上的设备进行定位和测温;用户只需在软件上选出感兴趣的预置位及其对应的设备以及时间段, 软件便能自动生成关于该设备的温度———时间变化曲线。该过程可以在云台正常巡检过程中实现, 而不需要事后生成。

6) 能手动输入负荷, 并自动生成负荷曲线, 用户可以在软件中手动输入某设备的负荷, 软件随即对该设备的负荷自动生成相应负荷变化曲线。

7) 多路红外与可见光实时同时显示, 本系统要求在一台工作站的显示器上能实时同时显示4路红外以及4路可见光图像 (并且不改变图像的原始分辨率) 。同时, 用户也可以通过同一台工作站, 在两台显示器上对多台红外热像位与可见光摄像机的全分辨率图像进行实时显示、操作与温度数据分析, 即在一台显示器上显示上述监控画面, 同时在另一台显示器上分析指定的图像与温度数据。

8) 图像分辨率的优化, 对于观测距离比较远的设备, 若红外热像仪所拍摄到的红外图像不够清晰, 应能利用多幅图像分辨率序列增强的技术, 将原始分辨率的红外图像进行优化与处理, 使红外图像的分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以满足使用需求, 同时处理后的图像依旧可以进行温度分析。

1.4 实现的功能

1) 红外热成像与设备异常报警, 红外温度数据趋势分析。

2) 设备历史温度数据库检索。

3) 红外和可见光图像的远程传输和监控:满足远程红外图像传输性能稳定, 失帧少的特点。

4) 满足红外热图像动态采集、实时测温分析、监控精确的动态温度分析, 全数字化传输存储。

5) 具备强大的温度分析功能, 超温报警提示, 测温校正:环境温度、温度及距离测温校正。

6) 能够实现远程摄像机控制, 预制定位, 远程切换, 自动巡视等。

7) 发生异常时, 可自动推出关联图像。

8) 具备强大的远程图像监控功能, 可远程控制镜头、云台等设备。

9) 可手动输入电压等级。

3 结束语

相对于可见光监控系统和常规的红外监控系统, 本系统将解决以往的技术难题, 可实现如下功能:

1) 解决电压制热缺陷的判读难题, 实现对变电站设备温度的动态实时监测, 通过趋势分析软件对重点设备的温度变化形成温度曲线图, 使缺陷的判断更加直观、准确。

2) 解决传统的变电站红外图像监测系统中所采用的视频信号加串口数据 (RS232/RS485) 的通讯方式所带来的缺点, 如传输速率低, 传输数据量有限, 不能实时监控等, 实现全部监控数据采用基于光纤的网络传输方案, 对所有的数据, 特别是红外热像仪的包含全部16位温度数据的视频流, 必须通过网络光纤实时传输到监控室。

3) 红外热像仪的选择采用16 bit实时动态红外热像仪, 较之以前的静态红外热像仪只传输视频信号, 无法实时获取每个点的温度值, 只能够通过色标获得不准确的模拟温度值, 现在可以实现通过数据实时获得被测目标每个像素点的数字温度值, 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4) 对于云台预置位的设定, 为满足拍摄范围, 将云台的预置位数量设定为80个, 并采用可360°*n连续旋转的云台, 每个预置位所对应电力设备可以在数据库中建立对应的数据档案资料, 可以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与快速检索, 并自动生成历史温度变化曲线图。

摘要:针对传统的红外成像技术难以有效、及时、准确地检测出由于电压制热导致的变电站设备缺陷问题.本文对比分析了基于可见光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优缺点, 设计了基于动态实时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变电站设备在线监测系统, 通过数字动态双通道红外热像仪及360°*n云台固定安装方式, 配合光纤传输, 能将所有监控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变电站的监控室, 真正实现了有效、实时、准确的设备故障监测与数据传输。

关键词:电压制热,红外热成像技术,动态实时技术,在线监测,云台固定方式

参考文献

[1]雷达技术发展规律和宏观趋势分析[J].雷达学报, 2012, 1 (1) :19-27.

[2]高颖慧, 王平, 李君龙, 等.复杂战场环境下的防空反导光学成像制导技术[J].现代防御技术, 2012, 40 (1) :6-10.

[3]范晋祥, 岳艳军.红外成像系统新概念新体制的发展[J].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1, 40 (1) :1-6.

[4]范晋祥, 张渊.新概念红外成像系统的发展[J].红与激光工程, 2008, 37 (3) :386-390.

[5]Keith Lewis.Systems for persistent surveillance[C]//SPIE, 2011, 8165:816514.

[6]Slinger C W, Bennett C R, Dyer D, et al.An adaptive coded aperture imager:building, testing and trialing a super-resolving terrestrial demonstrator[C]//SPIE, 2011, 8165:816511.

[7]Willett R M, Marcia R F, Nichols J M.Compressed sensing for practical optical imaging systems:atutorial[J].Optical Engineering, 2011, 50 (7) :072601.

[8]Robert Muise, Abhijit Mahalanobis.Recent results of integrated sensing and processing using a programmable hyperspectral imaging sensor[C]//SPIE, 2006, 6245:624502.

[9]Muise R, Mahalanobis A.Compressive and adaptive imaging for target exploitation[C]//SPIE, 2009, 7442:74420A.

公交车动态监测系统 篇9

1 井田水文地质情况

矿区位于偃龙煤田中东部, 华北地层区南缘的嵩箕地层小区内, 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二叠系, 主采二1煤属于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地层。含水层主要有凤山组及马家沟组石灰岩含水层、太原组上、下段灰岩含水层、山西组砂岩含水层、上、下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全矿井总涌水量在150m3/h左右, 最大涌水量为210m3/h。

2 井下排水系统

生产采区 (21、22采区) 排水通过采区上山水沟, 自行流入-365m水平东、西翼轨道运输大巷水沟, 最终流入副井底水仓。矿井最低水平-365m水平轨道运输大巷 (副井底) 布置有东、西翼水仓, 两翼水仓总容积6535m3, 能够容纳矿井8小时的正常涌水量。副井底中央泵房安装有七台PJ200A×8型矿用耐磨离心式排水泵, 单台水泵额定流量为420m3/h。配备矿用防爆型YB25604-4, 1400k W, 10k V, 1494r/min三相异步防爆电动机。排水管路选用三趟Ф426×16无缝钢管, 沿副井井筒敷设, 采用法兰连接或直接焊接, 直通地面。

3 水文动态监测系统应用及功效

根据永煤集团公司的要求, 基于先期的技术基础和山东科技大学的研究和实践基础, 结合嵩山矿现已知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充水因素, 利用ASP动态网页开发技术, 设计了针对嵩山矿当前自动化、数字化和信息化需求的新型矿井水文地质预测预报系统。

此系统的建立便于掌握矿井水文地质信息, 掌握矿区各水系之间的水力联系和水文动态变化规律, 及早发现水害险情, 及早排除险情, 防止重大水害的发生, 对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起着重大的作用。

3.1 系统结构

3.1.1 从设备安装区域分

从安装区域分该系统为矿井井上和井下两部分:

井上部分

地面水位水温遥测分站采集水位和水温数据, 通过GSM (或GPRS) 网络将数据传送到主站微机。通过共享数据库共享监测数据, 把井上水位数据接入本系统监测主站。

井下部分

由奥灰水水压监测分站、明渠流量监测分站、管道流量监测分站等几部分组成。所有监测数据利用光纤信号传送到地面监控中心监控主站。

3.1.2 从设备构成上分

从设备构成上分包括系统主站、通讯分站、明渠流量监测仪、水压 (水位) 监测仪等组成。具体内容如下:

3.2 观测系统功能

(1) 实时监测孔口水压、明渠流量、工作面涌水量、水温等。

(2) 水位、流量等参数超过预警值自动报警, 并有所选择的自动发送短信到相关领导的手机。

(3) 系统对所有监测监控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后分类存储, 并提供数据库存储备份, 监测数据永久保存。

(4) 系统提供多种诊断功能, 包括系统的通信传输状况、传感器、分站故障分类统计等监测系统的自身故障诊断。

(5) 系统具有实时监测表、实时曲线、报表统计、历史曲线、当地远程报警等功能, 对所有数据和报表都提供打印输出功能。

(6) 系统具有良好的网络功能, 可以通过局域网、互联网等多种形式, 方便地进行全局、全市、全省范围的联网。系统也可根据用户定制联网需求, 提供输出交换监测数据。

(7) 所有数据全网共享。提高高效实用的集团调度中心软件, 可以直接查询各级煤矿监测数据, 方便快捷。

4 结论

水文动态监测系统实现了高精度、自动化、网络化及可靠运行, 所提供的实时监测、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与处理、报表生成及输出、网络浏览等功能, 可以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准确地实时监控水文动态, 确保这些异常得到及时处理;借助于该系统能够非常方便地对水文动态中各个参数之间变化的因果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价, 为探测潜在的安全运行隐患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手段;同时又节省了人力资源与维护, 维修工作量, 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周林, 殷侠.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消费者服务业下一篇:外语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