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图

2024-05-21

利用地图(精选九篇)

利用地图 篇1

微波传输具有部署灵活、快捷,高扩展性和节约投资等特点,在2G和3G无线基站建设中被广泛使用。从全球平均水平来看,60%以上的基站利用微波实现无线传输。不仅在电信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国家,由于光传输网络的缺乏,微波组网成为众多运营商快速部署无线通信网络的最佳选择。甚至在众多的发达国家中,也广泛采用微波解决基站传输。微波传输的可靠性达到99.99%以上,可以与有线传输相媲美,甚至超过一般市场上的租用专线。

微波传输受到地形地貌,气候条件,障碍物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利用GOOGLE EARTH地图和PATHLOSS 软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微波路由规划,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规划出高效、合理的微波传输网络。

PATHLOSS是微波设计的专业软件,在视通分析,设备配置,可靠性分析,干扰分析等功能上是其它软件所无法替代的。但在微波组网的初始阶段,由于GOOGLE EARTH地图能够直观地俯视整个区域内地形地貌,海拔高度、建筑物等情况,便于微波路由的规划和调整。

下面将介绍如何利用GOOGLE EARTH地图进行微波路由规划,视通分析,站址调整和微波中继站设置。

2 利用GOOGLE EARTH地图进行微波路由规划

微波网络结构一般分为星型、环型、网状型、树型等结构,微波骨干网一般采用环型结构,而微波接入网一般采用树型结构,最后汇集于光节点。

在微波网络规划前,需要从无线网规划部门获取到基站经纬度、塔高、带宽需求等信息,并了解工程所使用的微波设备类型和能提供的传输容量,这些基本数据直接影响到微波网络的结构和路由选择。

以NEC微波设备为例,紧凑型微波能够提供10M,20M,40M,80M的传输容量,高容量微波能够提供100M,150M,300M传输容量。目前,一般2G、3G共站建设,每站大概需要8M的带宽, 40M的微波链路最多能下挂5个基站,如果超过5个站点,则传输容量就要提升到高一级别。

在PATHLOSS软件中导入基站经纬度,就可以看到站点的地理分布情况和所处位置相对海拔高度,但缺乏该区域内详细的地形地貌数据。如图 1所示。

这时可以借助一些小的工具软件,把含有站点经纬度信息的EXCEL文件直接生成GOOGLE EARTH地图文件。

下面介绍一种利用GLOBAL MAPPER软件生成GOOGLE EARTH地图文件的方法。从PATHELOSS软件中导出含有站点经纬度信息的MIF格式文件,在GOLBAL MAPPER软件里打开此文件,然后就可以直接导出GOOGLE EARTH格式的KML文件。

在GOOGLE EARTH地图软件里,打开此KML文件,就可以直观地看到站点周边的地形地貌,海拔高度,建筑物等情况。如图 2所示。

通过分析站点周边的地形地貌状况,以光节点为中心,先规划光节点周边站点的微波路由,层层向外扩张,最后构成全网的微波传输系统。

如果站点数量较多的话,可以根据地形地貌把站点划分为几个区块,先规划各区块内站点的微波路由,再在各区块之间设置微波链路。如果各区块之间,因山体遮挡,无法视通,则可根据地形地貌,合理设置微波中继站。

3 利用GOOGLE EARTH地图进行微波视通分析

检查站点之间微波链路的视通状况,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站点之间画条直线,然后根据微波天线最大可能挂高,设置该条直线的离地高度,并延伸到地面,这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在两个站点之间出现一条离地高度为设定值的剖面,如图 3所示。

查看这条剖面是否有被遮挡,就可知道微波链路上是否存在障碍物。

如果存在障碍物,我们就需要判断该障碍物对微波视通的影响。根据微波链路视通要求,在K=4/3的情况下(K为等效地球半径系数),第一菲涅尔半径内无遮挡物。

第一菲涅尔半径计算公式如下:

undefined

其中d1、d2、d的单位为km;f的单位为GHz。

为了简化过程,我们只计算两站点之间中间位置的第一菲涅尔半径,此点第一菲涅尔半径的值最大,越靠近一端,菲涅尔区半径越小。

目前普遍使用的微波频段一般在7G到23G之间,频率越大,菲涅尔区半径就越小。表 1为不同站距情况下,第一菲涅尔半径的变化情况。

无线基站的站距基本上都在5公里之内,假定微波天线最大可能挂高为HL,站点之间第一菲涅尔半径最大值为F1,则可设置站点之间所画直线的离地高度为H=HL-F1,查看该条直线的顶部是否高出障碍物就可初步判断该条微波链路是否存在视通。

GOOGLE EARTH地图软件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功能,可以查看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图(如图 4),并可读取该剖面图上的海拔高度,由此可直观地分析微波链路上存在的各种障碍物。

4 利用GOOGLE EARTH地图调整基站位置

当站点无视通时,就需要在满足无线覆盖要求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基站位置,利用GOOGLE EARTH地图,可以方便地找出既满足无线覆盖要求,又满足视通条件的站址。

首先确定满足无线覆盖要求的选址区域,在地图上标出此范围。然后利用GOOGLE EARTH地图就可以比较方便地找出满足微波视通条件的站址。如图 5所示。

5 利用GOOGLE EARTH地图合理设置微波中继站

当基站或者整个区块的站点被山体等障碍物遮挡,且不能够通过调整基站位置来满足视通要求,这时候就需要考虑设置微波中继站。

在PATHLOSS软件里,因不能够直观地显示出地形地貌,较难选定一个合理的中继站位置,而普通的行政地图又缺乏地形地貌数据。如果采用现场工勘的话,比较费时又费力,且缺乏从整体上俯视全局地形地貌能力。GOOGLE EARTH地图刚好弥补了这些方面的不足,提供了从空中俯视全局地形地貌的功能,可以比较快捷、方便地找出合适的微波中继站位置。

在微波网络规划的初始阶段利用GOOGLE EARTH地图,便于从整体上把握网络架构,在路由规划,视通分析,站址调整,中继站设置等方面恰好弥补了PATHLOSS软件在微波网络规划上的不足。

利用地图 篇2

历史图画不仅具有知识的传播功能,而且具有能力培养的功效,承担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综合分析等方面能力的任务。历史图画是一个非常好的直观教具,在历史课堂上老师如能巧妙、恰当地使用历史图画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但是,历史课本中的插图毕竟有限,要想配合教学真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历史地图册。

历史地图册图文并茂,就图而言,它包括:地图、图片、图表三大方面。其中图片是历史照片、图画、历史类漫画的总称;图标又包括比较表、统计表、图解、符号示意图等;地图又可以分为自然地图、人口图、经济图、政治图、文化图、历史地图等。在各种“图”外还配有相应的文字说明。用好一本历史地图册就等于给历史教学增添一个得力的助手。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历史地图册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中学历史地图册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感,且密切结合课本重点、难点知识。例如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12 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本课地图册将近现代中国百姓物质生活的变迁过程用大量丰富多彩的图片呈现出来,在学生阅读教材后翻开地图册看到《身着中山装的孙中山》、《清代宫廷的木制自行车》等便立即有眼前一亮的感觉,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和讨论,再加上教师稍作点拨小结,教学任务轻松完成且效果良好。

第二,历史地图册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工具,它把课本上不易理解的东西以图、以像的形式展现于眼前,把一些无形的、抽象的东西变成有形的、具体形象的。如把一些人们无法想象或者理解时常出现偏差的事物多用复原图展示。如必修一第一单元《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课,地图册呈现了《秦始皇》(想象复原图)、《秦长城》(复原图)等图片,学生阅后即觉得“秦始皇”、“万里长城”(秦)这些形象和概念立时丰满、生动起来。

第三,利用地图册辅助教学可帮助学生构建更完整,实用性更强的知识体系。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地图册应“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其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有用。”地图册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和世界焦点问题的剖析渗透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图册内容的选择也适应国际地理教育发展的`趋势,把涉及公众和社会生活的知识作为取材的范围,发挥历史地理教育的社会功能。如必修二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趋势》地图册编制,本单元结尾处地图册展示了《世界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壤退化》、《世界环境的污染》等图片,通过照片、卫星地图、统计图等呈现了人类活动对整个世界造成的恶劣影响。学生通过读图不但深刻理解了课文中“世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目的内容,更可以藉此渗透国际主义和生态环境道德教育。

第四,合理利用历史地图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地图册中穿插有不少图片,包括人物、文物与遗址、历史场景、现实生活等。图片绘制精美清晰、色彩鲜艳,展示了图片所处时代的阶段特征,增加了历史的直观性和欣赏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当时历史人物的风貌,增强了地图在视觉上的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本单元地图册展示了《四羊方尊》、《鎏金铜面具人头像》、《掐死团花金杯》、《元代青花瓷》等等精美的古代中国手工业制品,学生读图后油然而生对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崇敬钦羡和身为华夏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在读图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第五,合理利用历史地图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本单元要求学生识记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和特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和90 年代初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对于学生来说识记这么多相近的概念(如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开放区)并且将这么多地名一一对号入座确实有困难,笔者引导学生读《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一图,并将该图形象地比喻为“满弓之箭”,其中五个经济特区和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构成了一张紧张的弓,而上海浦东的开发就是满弓之箭,隐喻中国对外开放在90 年代以来向更快、更稳更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样,配合示意图和课文正文的介绍,学生不但对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和特点一目内容有较深刻的印象,也可以通过这个例子启发学生,在以后学习过程中自觉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六,对教科书中内在联系复杂的内容,可以利用地图册中图示化繁为简,便于学生理解。如必修一第七单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本单元要求学生识记并理解美国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共和制,单凭课本介绍和教师讲授,很难说明总统、国会、联邦法院三者之间分权与制衡的关系,而通过读地图册中《美国政治制度基本架构示意图》一图则可使学生对“分权与制衡”这一原则一目了然,实现了化繁为简的、事半功倍的目的。

利用地图 篇3

关键词:地图;初中地理;教学;学生

地图是一种特殊语言,其储蓄了大量信息。只教导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所以,教师需要学会利用地图,把地图与课本相结合进行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加深对初中地理的理解。那么,初中地理教师应如何利用地图,改善教学环境呢?

一、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地图是一种能够直观表现知识的教学工具,提升初中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起到锻炼学生思维,强化学生的想象力的重要作用,而且把地图与课本相结合进行教学,能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因此,初中地理教师需要认识地图存在的意义,并在教学中学会合理地利用,改善初中地理教学环境。

二、合理利用地图的意义

教师在讲授知识过程中,知识点杂乱无章,学生经常把知识记错、记混。然而地图是一种能够直观表现知识的教学工具,合理利用地图,能够直观地把课本上杂乱无章的知识充分地表现在地图上,通过地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头脑内建立空间。而且通过地图与课本的相互联系,学生可以从中找出发展规律,充分了解世界的地形地貌,提升学生对初中地理的认识。

三、初中地理合理利用地图的有效途径

地图是一种特殊语言,而且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学习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学会合理利用地图,有效利用地图可以从多方面进行。以下是教师所需要着手的几个方面:

1.教师应在教学中精选地图

地图是一种能够直观表现知识的教学工具。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精选地图,选择直观、新颖的地图,合理地利用有价值的地图,帮助学生排除不重要的地图,尽量简化地图,把知识点直观地表现在地图上,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能够直接看出地图中的重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的激情。

2.開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很多题型都是以地图为背景的,如,选择题、简答题。初中地理教师需要重视地图的教学,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例如,为了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某中学教师采用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上合理利用地图——教师经常在上完课本上的知识,结合地图教学。教师经常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新颖的地图,让学生通过自己所看到的有价值信息来发言(其没有正确答案)。以便于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以达到强化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理解。

3.激励学生绘制简易地图

通过前期的开放式教学,中学生的读图能力得以提升。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初中地理学习成绩,教师可以激励学生绘制简易地图,把课本中杂乱无章的知识点整理到地图上,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例如,某初中地理教师经常布置画简易地图的作业,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价值的知识直观地表现在地图之中。

总而言之,地图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为人们展现现代交通要道、地理环境等的一种特殊语言,其能够储蓄大量信息。同时也是一种特殊语言,能够直观表现知识的教学工具。因此,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学会合理利用地图,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新颖的地图,从多方面有效利用地图,以便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以达到强化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郑银虎.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J].才智,2010(07).

[2]王晓燕.探究如何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4(13).

[3]姚凌元.如何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J].考试周刊,2011(14).

利用地图 篇4

1 底图的调绘

专题地图的绘制一般包括地理底图和专题要素的绘制。利用CorelDraw软件绘制专题地图, 地理底图的获得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直接导入底图数据, 没有数据可以直接利用的, 可以把资料底图进行扫描, 经过扫描的J P G形式存储的底图是栅格形式, 需要进行矢量化。

2 图层管理

CorelDraw软件有较强的图层数据管理功能。此功能对于专题地图的制作非常重要。首先, 专题表示的要素很多, 如行政区划、居民地、交通等, 同一要素中又包括很多内容。为了便于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地图编辑, 应把不同内容要素数据放到不同的数据层并且要合理地处理符号、文字、线划、面域的压盖关系。

操作中我们选择窗口菜单先的泊坞窗, 打开对象管理器。新建或重命名图层名, 用移动或复制命令将所选择的对象从一个图层移动或拷贝到另外的图层, 以拖放来群组和取消组对象, 用删除命令将指定的图层及其含义的所有内容去除。在一般的地图编辑制作过程中应尽量按照图层关系一层一层的把各要素编辑清楚。为了保证各图幅相同内容的统一协调, 首先要进行底图图幅的制作, 并且分层要合理, 以便于其他相关专题图幅的派生。

地理底图确定后, 在制作其他专题图时, 在底图上选取共同内容如道路、水系等, 分层适当简化, 但对专题内容的分层要详细。地理底图上的要素分层在所有的专题图中, 整个图面的视觉层次一般形成地理底图层次、规划专题要素层次。专题层次一般色彩浓重、线划较粗, 使之突出、重点表示。地理底图要求精度比较高, 专题内容表现形式丰富, 将地理底图与专题要素怎样放在一个幅面内, 这样就产生了图件叠合的问题。因此, 在制作过程中, 根据图集的版面尺寸算出总体规划的成图比例尺, 将制作好的地理底图缩至成图比例尺, 由于所有专题图的规划范围是一致的, 所以将其他缩至成图尺寸的规划图像文件也按照规划范围制作图廓, 再将标准图廓复制、粘贴上去, 两个图廓进行中心点坐标对齐, 再通过群组功能整体复制、粘贴上去, 再用中心点坐标对齐叠合即可。

3 绘制建成公路、规划公路、铁路

公路是由两条平行线组成, 而C o r e lD l a w中没有绘制平行线的功能。我们将其视为我们用两条宽度不等的重叠线来得到类似两条平行线的效果, 方法如下:先用贝兹曲线工具绘制出道路的中心线 (图1) , 编辑它为设计的颜色 (非白色) 、线型及线宽, 在中心线上复制粘贴得到一条新线叠于其上, 然后将上面这条线编辑成比下面略细, 颜色各异。效果上就如同两条粗细相同的平行线, 线宽为两条粗细之差的一半,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即为上层线的宽度。同理, 规划公路只须将底层线条编辑成虚线即可。与此相仿, 将上层线条编辑成白色虚线, 底层线条编辑成黑色实线即可得到铁路 (见图2) 。

4 绘制色带

双层色带由内外两层紧密相连的不同填充的色环组成。我们作如下构思:以环境线为基线向外做两级扩展, 得到三个可以填充的色环。先用境界线建立一个封闭的色带基线。再把这条封闭的基线复制两分, 最上面的基线用白色表色, 并用白色填充封闭区域, 中间的基线改变线宽和需要填充的颜色, 最下面的线宽为中间基线线宽的两倍, 再改变基线颜色。

5 面域的制作

CorelDraw必须有封闭的曲线才能生成面域。面域的制作在CorelDraw中包括面域生成和颜色填充两部分。

5.1 面域的生成

在专题地图制作中要用面积色表示的一般有境界色带、质底色、分区设色、面状符号等, 这些要素的面域生成各有不同。质底色、分区设色等往往是独立的不规则的形状, 一般利用画笔工具根据底图绘出封闭的取向;饼状图、柱状图等面状符号可用相应的形状工具绘出规则图形形成面域, 或在其它软件中诸如MapInfo、Adobe Illustrator等软件中生成再导入CorelDraw中。

5.2 面域的填充

CorelDraw内的面域填充非常丰富, 利用其填色功能, 可以实现专题地图的各种用色效果。只要生成了封闭的曲线就可以用以下的填充工具进行各种填色。 (1) 标准填充:是指简单的颜色填充, 可以被应用于任何选定的对象。在填充工具栏中选择标准填充键, 弹出对话框, 填充自由定义的颜色。 (2) 渐变填充:一般用于制作一些特殊的效果, 如柱状图、饼状图等, 在填充工具栏中选择渐变工具项, 在弹出的菜单中自定义渐变的方式;也可以自己定义渐变的颜色、方向和步数, 得到想要的颜色。 (3) 图样填充:是将预先生的图像作为整体以平铺的方式不满对象的一种填充方式。同样可以用来制作一些特殊效果。它分为双色, 全色和位图三种图样填充。 (4) 底纹填充:CorelDraw的底纹库中有各种不同的底纹可用于填充, 也可以自己定义底纹。并定义合适的色调、亮度等。还可以根据图像的大小和精度要求, 通过选项来定义, 可通过预览窗审查效果。

6 符号的制作

专题地图中各种符号的应用非常广泛, CorelDraw软件本身提供了一个常用的符号库。但其中提供的符号比较少, 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绘制符号。在CorelDraw符号库中创建一个符号, 步骤如下:

(1) 用各种工具绘制出想要的图形, 把图形结合后转换成封闭的曲线。 (2) 点击标准栏的中符号按钮选中符号的滚动窗。选中曲线对象, 并选择工具菜单下的创建的符号命令。

符号库的使用:选择符号库, 设定符号大小后将符号拖到需要的编辑的文件中, 但此时符号是曲线形式, 要通过中断分离命令解体、各部分填色、处理上下层的关系等操作后, 才能制作你想要的效果。

总的来说CorelDraw软件的图文编辑功能强大, 编辑工具简易适用。利用它编制地图, 极大地改变了地图的制作和适用方式, 缩短了地图制作的周期,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地图制作质量。随着CorelDraw的不断更新, 功能越来越强大, 编辑手段越来越灵活、丰富多样, 在地图制图领域必将得到更广泛的运用。

摘要:阐述了利用CorelDraw软件制作专业性很强的地图图形的一些方法。介绍用图层管理的方法对地图经行统一的管理。并对CorelDraw在制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专题地图,图层管理,CorelDraw,地图绘制

参考文献

地图的阅读之地图上的方向 教案 篇5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判读经纬度”这条标准其实在地球和地球仪时已经学习过,所以“判读经纬度”和前面的“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属于相同标准,因此这节的课程标准主要是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而量算距离需要使用的比例尺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接触过,所以会比较简单,综上所述,这节课的课程标准的重点应该是“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二、教材分析

从教材安排上看,本节课的内容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知识。在学习了地球和地球仪以及地球的运动之后学习,在知识的承接上很科学,为本节课利用经纬网辨认方向提供的知识储备。

从教材内容上看,地图上的方向判读是作为地图阅读中的一个重难点,特别是根据指向标和经纬网辨认方向,所以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是学生常见的地图(如山东省经纬网图和加拿大经纬网图),这样就便于学生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知识性的难度就降低了。

从教材结构上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了前面学习的经纬线和经纬度知识。另外,了解了方向,才知道所走的路线,继而根据路线量算距离,为比例尺的学习提供了前提,也为后面如何运用地图提供了方便。

三、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掌握地图方向与地面方向的关系。

2.通过读图,使学生学会利用指向标和经纬网辨认方向,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地图的空间概念。

3.学会利用地图上的方向去指导实际生活中方向的辨认。

4.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1.利用指向标辨认方向 2.利用经纬网辨认方向 教学难点

1.利用指向标辨认方向 2.利用经纬网辨认方向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同学们,前两天小明同学给我发了一条求助微信,是这样说的,他说去了雨花台景区,本来想去看下纪念碑的,但是在一个十字路口,他拿到地图却不知道要往哪个方向走。这就是小明拿的游览图,红色圈圈就是纪念碑的位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之 地图上的方向,为小明同学排忧解难。

【设计意图】利用现在流行的微信对话方式导入,又结合了南京本地的景点,学生会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学习起来会兴致盎然。

【新课学习】

教师: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学习。指出学习的主要内容。

教师:首先我们来学习“地图方向来自地面”,然后展示地面方向以及他们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生活里的方向,让学生过渡到地图上的方向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

教师:既然地图上的方向时来自地面,所以我们在地图上辨认方向的时候也只需要确定一个方向,然后便可知一求八。那如何在地图上确定一个方向呢?

【设计意图】用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充满了好奇心,才有动力继续学习。

教师:根据知一求八的规律,我们可以根据所给出的指向标确定正北方向,然后便可求出其他方向,进而知道两地的相对方向。我们来通过一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教师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可以最高效的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提高了课堂效率。

【过渡】

教师:同学们现在看到小明同学的这幅游览图,看看能不能用我们刚刚学习的知识来帮助小明确定方向?不能啊?看来我们还得接着学习。【设计意图】通过同学的疑问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想知道到底怎么回事的情感,致使他们会有想要一探究竟的想法。

教师:在学习经纬线知识时,我们学习过,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所以可以知道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把地面方向和经纬线方向结合,从而学习利用经纬网辨认方向。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用联系的态度去学习新知识。

教师:出示山东省和加拿大的经纬网地图,让学生根据地图方向的辨认步骤,结合前面所学习的经纬度知识,从而达到利用经纬网辨认方向的目的。

【设计意图】利用讲练结合以及地图的直观教学法,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过渡】现在大家再来看下小明同学的游览图,可以利用刚刚所学的知识帮助小明同学在地图上确定方向吗?还是不能啊,看来还有第三种方法。过渡到辨认方向的一般方法。

教师:大家看到这幅游览图,当地图上面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时候,我们判断地图上的方向的原则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设计意图】把一般方法放在第三,是为了避免学生被“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思维定势所干扰,影响学习效果。

【过渡】学习了在地图上辨认方向的三种方法,下面我们就要回到地面,解决小明遇到的实际问题。

教师:据小明同学的回忆,他当时所站的十字路口附近有个管理处,所以我们先在地图上找到管理处,便可知道小明同学所站的十字路口的位置,有了参照物,同学们可以帮助小明同学找到纪念碑的位置吗?

【设计意图】地图知识只要回归到生活才变得有意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地图对生活的指导作用。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以自己家为中心,说说学校在家的什么方向。板书

利用地图 篇6

地图又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与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开阔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讲解我国耕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即影响植被生长最重要的两个条件是什么?同学们答降水和温度,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对植被影响不大。教师可顺势展示我国降水量分布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降水地区的变

化,再展示我国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植被图,让学生进行搭配,并让小组讨论搭配的原因。最后教师归纳:我国农、林、渔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土地利用程度高,林业主要分布在山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牧业。沙漠、戈壁冰川等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其中,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最后展示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让学生再次比对。

这样可以使学生由地图到理论、由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地认识事物。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使用地图的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通过地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

(作者单位 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

利用地图 篇7

关键词:合理历史地图册,重要性,策略

从目前高考看, 对于图片、图表的考查较为重视, 这不仅考查学生对课本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而且也考查学生对图片、图表的认识和理解。现在就以图促教、以图促学, 合理利用高中历史地图册来谈谈一些浅薄的看法, 以求方家指正。

要加强历史地图册的使用效果, 首先要认识到历史地图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不可或缺的地位。宋代史学家郑樵曾经说过, “置图于右, 置书于左 , 索象于图 , 索理于书 ”, 强调“左图 右书, 不可偏废”。这实际上强调了图册在学习中重要作用, 地图的使用会增强学习的效果。

从目前我们所使用的高中历史地图册而言, 内容十分丰富, 有展示历代疆域、历代重要历史人物、重要生产工具等;既有图片, 也有图表;既有图片, 也有文字, 图文并茂。与此相比较而言, 我们目前高中历史教材限于篇幅, 主要以文字为主, 不可能插入大量的历史图片, 这就需要历史地图册作为必要的补充。

历史地图册所展示的内容具有 形象性、直 观性, 简单明了。在地图册中, 有中国或世界上重要国家重要时期的地图, 有重要历史人物的肖像图……相对于较为枯燥的课本文字表述而言, 更能够引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

以图促教, 合理利用高中历史地图册, 加强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那么怎样合理利用高中历史地图册?对于这一问题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不少专家、老师提出了不少意见和方法。就这一问题, 结合平时的历史教学中, 我谈谈自己不成熟的认识。

要重视对高中历史地图册的使用, 关键不在于学生, 而在于老师对地图册的重视和引导。我们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而老师是指导学生学习引导, 学生往往在主观围绕着老师的要求在学习。老师重视了, 使用起来, 学生自然而然会去使用和学习。

那么怎样以图促学, 学生通过对高中历史地图册把握提高学习效果呢?我们老师如何去引导学生去使用和学习历史地图册上的内容呢?在这里, 我认为我们可以将地图反映的内容, 结合教材问题化。

比如, 在学习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一目“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时, 可以结合配套的高中历史必修一地图册一起学习。

在课前, 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并结合地图册思考几个问题:

1.秦完成国家统一过程中, 采取了正确的策略, 即“远交近攻”, 通过历史地图册“秦灭六国示意图”能否发现秦这一统一策略?

2.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从图片中找出六国的地理位置。

3.公元前221年, 秦王嬴政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定都咸阳。通过“秦灭六国示意图”和“秦朝疆域图”能否说明秦时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时, 带着问题将教材内容与地图册结合起来去看, 通过问题的设计, 引导他们去思考, 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对地图的兴趣。学生在历史地图中可以找到课本没有的知识, 补充了课本不足, 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以图促教, 合理利用高中历史地图册, 还要帮助学生学会认识和理解地图册中图片、图表等所反映的信息。

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怎样引导学生掌握学会识图和解图能力?有这么几点要注意:图片中的文字信息看一看, 认清图片所处时代, 展示的是哪一地区, 图片中的信息和教材对应内容是什么等。

我们还以《秦朝疆域图》为例。在这幅图片中, 学生首先把握的是秦朝, 认识到该图所反映的历史时代;从图中阴影部分, 认识到当时秦朝完成统一, 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 也奠定了我们国家疆域的基础;从图片中太原郡、琅琊郡、颍川郡等, 说明当时秦王朝当时实行了郡县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南海郡、闽中郡等设置, 说明当时南方地区处于开发当中, 中央政府加强对南方地区的开发和管辖;九原郡、辽西郡和长城标明, 说明当时秦王朝当时加强对北方地区的匈奴民族防卫等。在通过对图片内容解读和理解, 学生在学习中对教材内容加深了理解。

除此以外, 我们在高三历史复习中, 也可以合理历史地图册。要求学生根据考试说明标明的考点, 据图叙史, 回顾教材内容。这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学生通过对历史地图册图片、图表等信息, 回顾教材中考点的内容;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历史地图册直观的解读, 对历史地图册中的信息能有一个很好的把握, 如在考试中碰到图片题, 而图片源自历史地图册, 可以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题。

利用地图 篇8

关键词:Geoway数据加工平台,数据矢量化,MDB入库数据,质量检查

0 引言

地理信息数据是系统平台应用的基石, 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 服务于公安业务管理、信息共享和决策支持, 对增强地区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 促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 (PGIS平台) 在报警监控、反恐应急、抢险救灾、警力调度、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大型活动的安排部署、预防打击犯罪以及各级领导的指挥调度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 软件及基础数据成果要求

本项目以Geoway3.6作为矢量化软件, 完成部分地区1:10000比例尺的基础地理数据7个图层的矢量化, 分类编码及属性设置须整理转换为警用平台规定的格式要求。成果数据要求:WGS-84坐标系, SHP格式按主城区拼接后的整幅数据, 并且需要有空间参考信息。影像数据采用Img格式, 并且保证各城区影像颜色一致性、无色差、无缝且清晰, 并且需要有空间参考信息。警用矢量数据要求建设城市核心区域 (含各地州、县) 且矢量数据与影像地图坐标系必须相匹配, 且与影像地图叠加完全吻合, 所有空间数据均为拼接后的整幅数据。

2 基础数据要素内容

基础要素数据库主要包括水系、交通、居民地、植被、境界五大类基础数据及元数据信息。根据实际要求, 再进一步细化, 共分为8层数据。

2.1 线状要素分层 (表1)

2.2 面状要素分层 (表2) (1) 水系数据主要包括常年河、时令河、湖泊、池塘、水库等边线, 以及其他线状要素。 (2) 交通数据主要包括铁路、城际公路、城市道路的边线及中心线、乡村道路依比例尺双线路边线和不依比例的单线路。 (3) 居民地数据主要包括街区、单幢房屋边线。

3 矢量作业基本流程

本项目的基本作业流程为:将原有独立坐标系的MDB数据转换成SHP格式导入Geoway软件按方案对各类地物进行分类;构建拓扑关系;然后将纠好的最新影像加载到工程里, 对变化较大地区进行矢量化更新, 导入地名数据、按要求进行分类;进行数据检查;导出为SHP格式的数据;进行数据坐标转换。作业流程图如图1。

4 Geoway矢量化及属性输入过程

4.1矢量交通层时, 影像上能分辨、且宽度大于3米的道路全部依比例表示且注意中心线位置。高速公路的名称 (总名和分段名) 及编号全部表示, 县乡道以上的道路和编号应全部表示, 所选取的居民地一般都应有道路连接, 做到路路连通, 路路成网, 在不影响清晰的情况下应尽量详细表示。矢量时注意不能贯穿房屋, 面状道路要注意与其它层的拓扑关系, 不能存在重叠及压盖。

4.2 矢量水系时, 要注意成网成片, 有名字的需在属性项标注出来, 不能出现无头渠但干沟除外。

4.3 居民地矢量时, 注意同一小区勾画标准需统一, 若遇高地房屋需进行分割, 如图2所示, 因为测区影像特殊性, 需将房屋移至地基处, 相对应的道路及植被也应作相应改正。

4.4 植被勾画时要注意线条的圆滑, 在遇单线道路时要露出道路路面, 若遇面状的道路则此道路参与造区与植被面区共线。

5 Geoway下矢量数据的检查及处理

5.1 线层正确性检查主要包括线打折及自相交、重叠线、线交汇处拓扑关系、悬挂点/伪节点、长度小于1碎线等的检查及错误处理 (质量检查—图形检测-显示悬挂点/显示伪节点-属性检测-长度) 。因道路已对照影像修改过, 要注意检查路交汇处拓扑关系正确性;同名称道路及水系的连通性;以及道路与居民地、水系线面是否有压盖、不合理穿越等空间相互关系错误, 如单线道路不能贯穿房屋, 水渠 (质量检查—逻辑关系检测-线落入面/线穿越面) 。

5.2 面层检查处理, 面标识点、拓扑面、面悬挂线检查处理, 相邻相同拓扑面检查与合并处理 (专业功能-拓扑-拓扑检查-拓扑点、面、线检查-拓扑面重叠检查) , 尤其是面状层不能有空面此是重大缺陷。面构好后还要检查是否有路边出现很小或很长很细的不合理细长面情况, 如果有则要进行处理 (可参考影像综合判定修改的合理性) , 此外各面层之间需进行逻辑关系检查不能有重叠压盖。

5.3 甲方要求名称 (MC) 属性字段中的地名、路名不能有括号, 因此须将括号中的内容放入备注 (BZ) 字段中。

6 Geoway下FLDM、GBDM属性赋值

点击“专业功能->数据整理->固有属性整理”工具, 赋FLDM, 选用对照表文件:FLDM赋值.txt。 (图3)

赋GBDM采用“属性编辑”下的“固有属性转出”功能即可。 (图4) 检查FLDM、GBDM、GXSJ这几个必填属性是否都赋值正确。

7 数据导出

经检查无问题后导出地理坐标系WGS-84的MDB格式实体数据。需导出空层, 选用对照表文件:“导出MDB对照表”。导出后的数据在ARCGIS下检查是否有缺层、属性丢失等错误。将MDB格式转换为SHP格式。检查好后, 按规定格式上交数据。

参考文献

[1]GB/T 15660-1995, 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0地形图要素系列和基本要求[S].

[2]北京吉威数据源软件开发有限公司.Geoway3.6用户手册.

利用地图 篇9

我在地理教学中对于“认识地图, 学会地图, 升华地图”的地理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这种模式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地图获取直接和间接的地理信息, 并且通过合作探究, 掌握从地图中分析地理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的方法。熟练运用地图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 终生受益, 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中的地理教育理念。

下面结合课程实际对这一地理教学模式的三个部分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认识地图:学生地理学习的基础

地图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地理第一册中有专门的阐述, 即通过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来了解地图呈现的直接信息。首先明确地图的用途, 如交通图、地形图、行政区图等。其次根据所学知识掌握分析本幅地图的方向的判定方法, 如用指向标、经纬网或用“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的方法判定方向。最后是看地图的比例尺和图例, 它可以大致了解本幅地图所画的大致范围, 图例更是看一幅地图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 它可以让学生认清地图上每部分内容所表达的含义。

二、学会用图:课改对学生地理学习的基本要求

以中国地理教材中的《中国地形》为例, 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中国地形的种类, 先引导学生看地图上的图例, 了解各种地形种类的代表符号, 再参看中国地形图, 便能找到中国的各种地形的种类, 从而帮助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的方法。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要通过地图来进行分析理解, 这样加强了知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亚洲为例, 亚洲的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等知识都可以在地图上得到。那么这几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怎样的呢?哪一个要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呢?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开始分析, 看图得知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东部濒临太平洋, 西部与欧洲毗邻。亚洲的地形种类多样,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这样的位置和地形特点决定了亚洲的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流。气候复杂多样,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三、升华地图:学生地理学习高层次的体现

地图在眼中, 地图更在心中。在地图的长期运用中, 地图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即使眼前没有地图, 但如同看见了地图一样, 世界的轮廓和一些地理事物、中国的轮廓及一些地理事物很清晰地印在头脑中, 并可以运用头脑中的地图进行一些地理问题的分析。

如教学初中新教材第一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节时, 首先出示不同地区小女孩的着装, 让学生进行为其找故乡的活动。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讨论, 发现不同的小女孩着装的细微变化并分析原因, 她们都属于什么地区?不同地区有什么气候差异?查阅地图验证结论。借此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常常帮助学生在教学中思考, 可以达到升华地图的目的。这种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 即通过主动学习获得知识, “在做中学”,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器官在动手、动口、动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利用地图】相关文章:

利用CorelDraw制作专题地图的若干技巧12-06

地图试题05-22

地图编辑05-05

地图测绘05-19

地图技术06-05

地图运用06-09

地图导航06-15

乡愁地图范文05-17

地图自检报告06-14

电子地图05-27

上一篇:尿液细菌培养下一篇:调查成果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