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工艺及要求

2024-05-22

施工工艺及要求(精选十篇)

施工工艺及要求 篇1

1 铜包钢接地材料的优越性

铜包钢接地材料相比传统上的防雷接地材料所采用的镀锌钢或纯铜, 铜包钢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就导电性能使用寿命来说, 镀锌钢不如纯铜导体, 但纯铜导体则价格昂贵, 不如镀锌钢经济。

(1) 由于采用先进电镀法工艺, 弯曲180度不会出现脱节、翘皮、开裂现象。

(2) 防腐性能优越, 表面铜层较厚 (平均厚度大于0.25mm) , 耐腐蚀性强, 使用寿命长 (大于30年) , 减轻检修成本。

(3) 电气性能更佳, 表层紫铜材料优良的导电性, 使其自身电阻值远低于常规材料。

(4) 广泛实用性, 适用于不同的土壤湿度、温度、PH值极电阻率变化条件下的接地建造。

(5) 连接安全可靠, 使用专用连接管或采用放热焊接, 接头牢固, 稳定性好。

(6) 安装方便快捷, 不需要电源, 配件齐全, 可有效地提高施工速度。

(7) 建造成本低, 对比传统纯铜接地材料, 成本大幅度降低。

2 铜包钢放热焊接工艺原理

放热焊接是通过铝和氧化铜的化学反应 (放热反应) 产生液态高温铜液和氧化铝的残渣, 并利用放热反应所产生的高温来实现高性能电气熔接, 放热焊接适用于铜和铜、钢和铜的电气连接, 它无需任何外加的能源和动力。

3 铜包钢放热焊接施工工艺

(1) 将待连接导体放入模具内夹紧, 见图1。

(2) 将钢碟放入反应腔底部, 见图2。

(3) 倒入焊粉与引火粉, 见图3。

(4) 用专用点火枪点燃引火粉, 引起反应, 见图4。

(5) 待金属溶液冷却后打开模具, 一个完整的热焊连接器制作完成, 见图5。

4 铜包钢放热焊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接地线 (极) 敷设后即进行热熔焊焊接, 一般为对接焊接, 遇有分支及接地极处采用“T”型或“十”型焊接, 操作要点如下:

(1) 先根据线径与焊接型式 (“一”型、“T”型或“十”型) 选择专用的模具, 模具为石墨材料有专门的工具箱, 选好模具从工具箱中轻拿出来放在准备好的操作板上 (一般为300mm见方小块木板) 。热焊模具由石墨制成, 非常的脆弱, 无法承受抛甩与力量冲击, 因此不可将超出模具铭牌所示尺寸的熔接物强行放入模具, 或使用金属物质、坚硬的工具等来清除残渣。

(2) 选用规定型号规格的模具, 检查模具外观是否完整、合模时接触面的密合度是否严密, 防止作业时铜液从缝隙处渗漏出来, 如有缺陷应进行更换。如果被熔接物的尺寸小于模具铭牌所示, 为避免铜液渗漏可采取适当厚度的铜套管、铜片或铜带、密封剂和高温棉带等措施。

(3) 影响到放热焊接效果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湿气或水气, 由于模具、焊粉及被熔接物内均可能吸附水分, 因此使用前用加热工具干燥模具、被焊接物等, 驱除模具及被焊接物内的水气。

(4) 模具及被焊接物应清洁, 模具内部检查应光滑平整如有毛刺或粘黏物应用毛刷或铜丝刷清理干净, 被焊接物表面的尘土、油脂、氧化物 (锈) 或其它附着物等必须完全清除, 使其洁净光亮后才可进行焊接作业, 否则熔接后的连接器的导电性能与机械性能将受到影响。如果模具内遗留的残渣不完全清除, 将造成焊成表面不平滑、不光亮。

(5) 检查模具完好即可将接地母线放入模具内并作适当调整, 合模时用卡具分上下卡紧, 打开顶盖将漏斗状锡箔片放入底部多准漏药孔, 按接地线线径倒入适量焊粉抹平, 再从焊粉表面到模口边沿洒上引火粉, 注意使引火材料覆盖在焊粉之上引至点火口。使用焊粉时, 焊粉牌号需与模具铭牌上注明的焊粉用量一至, 使用前需仔细对照确认。焊粉出场时对于其防潮已采取多层保护, 需妥善保存避免受潮。

(6) 再次检查夹具是否卡紧, 合模后缝隙是否严实, 检查完好后留一人点火外其余人员撤离3米以外, 以免点火后烟火熏灼。点火人员持专用点火器对准点火口扣动扳机点火, 不得使用喷灯、火柴等明火点火。

(7) 焊粉引燃后稍待约30秒, 既可启开夹具, 打开模具, 基本冷却后将焊渣清除, 备下一个焊点的使用。

(8) 焊接后拿掉模具露出的焊缝应饱满、平整、光滑, 如有小毛刺、焊渣飞溅用铜丝刷清理干净保证焊缝的饱满平整与光滑, 不需防腐测量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后即可回填夯实。

(9) 熔接接头应符合:被连接的导体必须完全包在接头里, 要保证连接部位的金属完全熔化, 连接牢固;热剂焊 (放热焊接) 接头的表面应平滑, 接头应无贯穿性的气孔。

(10) 接地棒被槌打后末端会变形, 必须切除或磨平后才可放入模具内, 否则会引起模具闭合不紧, 导致铜液渗漏, 也可使用钢质锥套保护端头后在槌打;末端有螺孔或螺纹的接地棒需在熔接前切除末端;接地棒连接端需保持洁净, 如铁锈、氧化表皮等必须用钢刷或砂纸清洁干净后方可熔接, 否则会出现多孔性连接器;接地棒的直径小于模具孔时, 可用铜带包扎接地棒连接头来弥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6, 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 6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1, 8

静压锚杆桩施工工艺及要求 篇2

静压锚杆桩施工工艺流程

确定桩位孔及定位→

锚杆加工制作及埋设(桩段制作)→

桩位孔及锚杆养护和保护→

安装压桩反力架→

第一节桩就位、校正→

压桩→

深度及压力值记录→

下节桩就位、校正→

焊接接桩→

压桩→

压桩到设计要求→

最终深度及压桩力验收→

拆除压桩反力架→

切割桩头→清孔(配制微膨胀早强混凝土)→封桩。

主要施工工艺要求

(1)、桩段制作: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段严格按配筋设计制作、桩身平直、外形尺寸误差不大于±5mm,断部平整;钢管桩段材质、管径、壁厚严格按设计要求选择、焊接坡口面按焊接要求制作。

(2)、桩段连接:两种桩段均采用焊接连接。焊接前应再次检查接头部位处理情况及上下节桩是否在同一轴线上、是否垂直、符合要求方可施焊;焊接时两名焊工在桩两侧同时施焊,以保证对称受力,减小变形;焊接后应检查焊接质量,若有漏焊或焊缝高度不够,应及时补焊。

(3)压桩工艺压桩

反力架安装要保持垂直应均衡拧紧锚固螺栓、螺帽,在压桩过程中应随时拧紧松动的螺帽;在锚杆受力较大时应使用多个螺帽叠加使用。桩段在压入时垂直度极为重要,因此除了在初始就位时校核垂直度极外应在压桩时全程连续控制,每节桩的垂直度应控制在1/1000以内;同时应保持千斤顶与桩段轴线在同一垂直线上,千斤顶施加的压力中心与截面形心重合,千斤顶安放偏差不大于2mm。

压桩时不宜数台压

桩设备在同一承台上施工,施工期间,压桩力总和不得超过该基础及上部结构的自重,防止基础上抬造成结构破坏。

压桩应连续进行,尽量减少接桩时间,中途不得长时间停顿,以免土体固结超静水压力消散,引起摩阻力剧增。如必须中途停顿时,桩尖应停留在软土层中,且停留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如遇到压力急剧的增加可能遇碎石障碍物或压入较硬土层,这时液压系统可采用稍压入,持荷,再压入,再持荷,直至达到设计深度或承载力。

压桩过程应做好记录,采用以最终压桩力控制为主、以桩长控制为辅的双控原则。

(4)封桩工艺

封桩施工是压桩过程中又一个关键环节。桩和承台及混凝土底板能否连接牢固,承载力是否达到要求,联结节点形式是否合理,都是封桩后桩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

封桩前,桩顶应设计和规范要求截断至设计标高:混凝土桩段桩顶应平整无松动混凝土、钢管桩段采用氧割进行切断;钢管桩内应用C35碎石混凝土填充;为加强桩和承台及混凝土底板的连接应将锚杆相互连接起来,以便形成封桩桩帽;清理桩孔内的渣滓及水。

桩采用C35或C40微膨胀混凝土,注意振捣密实,加强养护 锚杆静压桩在建筑地基加固中的使用

锚杆静压桩作为一种沉桩方法,是利用原基础底板或桩基承台及上部结构传递来的重量作为压桩反力,通过预埋的锚杆、反力架、千斤顶等压桩设备,将桩段从压桩孔处压入地基土中,然后将桩与基础底板或桩基承台连接形成整体,使新桩基与原建筑物基础共同承担荷载,提高加桩区域的承载力,达到阻止或减少沉降的目的。

锚杆静压桩应用用:多用于粉土、粘土、人工填土、淤泥质土等地基土的新建(采用逆作法施工)或已建多层建筑物、中小型构筑物的地基加固、托换、纠偏工程中。

锚杆静压桩优点:与其它基础加固或托换技术相比又具有施工时无振动、无噪音、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移动灵活、施工所需空间小的特点。我们利用锚杆静压桩新技术特殊工艺,充分利用其特点,改进桩型、桩材、压桩设备,将其应用到高层建筑中桩基加固和托换中,取得了成功。为高层建筑病害工程桩加固提出一种更方便、更合理、更有效、更经济的加固方法。

高层建筑桩型选择

论冬季施工期抗冻混凝土工艺与要求 篇3

关键词:冬施 混凝土 保温 措施 临界 防冻剂

0 引言

因区域原因本地适合在冬季施工,但是冬季施工的成本高,质量不易控制,拆模时间延长影响工期。因此冬季施工比较繁重,在质量控制上要严格要求以此达到合格产品需求。之所以会产生混凝土冻害,主要是因为混凝土土体内的水分受低温或负温环境的影响而结冰膨胀,使混凝土内部结构遭到破坏。在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冻害,将延长混凝土硬化时间,同时也会降低混凝土强度,而且强度损失会随着冻害持续时间的延长和环境温度的下降而增加;在混凝土硬化时产生冻害,也将严重破坏混凝土内部结构,由于此时混凝土内部含有大量未水化水分,冻害一旦发生,这些水分就会结成冰晶使体积膨胀,而且此时混凝土强度较低,水分结冰体积膨胀后会很轻易的破坏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如果经历反复冻融也会破坏混凝土结构。

根据上述混凝土的抗冻理论的分析,将受冻前混凝土临界强度定义为:当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达到临界强度时,可抵抗冰冻引起的破坏。实践证明,水泥品种、水灰比、降温速率等都是影响混凝土抗冻临界强度的汉族要因素,而且对于抗冻临界强度,素混凝土与掺防冻剂混的凝土存在一定的差别,可根据规定确定强度数值。一般来讲;在受冻以前,普通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应达到: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应为设计强度标准值的30%;C10及以下的混凝土不得低于5.0N/mm。掺防冻剂的混凝土,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15℃时,不得小于4.0N/mm;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30℃时,不得小于5.0N/mm。任何情况下,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不得低于5N/mm。

冬期混凝土施工的特点在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消除低温对混凝土硬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保护混凝土在达到规定强度以前不受冻害。

1 冬期施工对原材料的要求

1.1 冬季施工的抗冻混凝土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1.1 水泥应该采用硅酸盐水泥或者普通硅酸盐水泥,严禁使用高铝水泥,高铝水泥的重结晶将导致强度下降,对钢筋的保护作用比硅酸盐水泥差。

1.1.2 粗骨料宜选用连续级配,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1.1.3 细骨料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

1.1.4 粗细骨料均应进行坚固性试验,并应该符合粗细骨料检验方法标准的规定,所用的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等冻结物以及易冻裂的矿物质。

1.1.5 抗冻等级不小于F100的抗冻混凝土宜掺用引气剂。

1.1.6 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中不得掺用含有氯盐的防冻剂,在预应力混凝土中不得掺用含有亚硝酸盐或碳酸盐的防冻剂。掺有钾、钠离子防冻剂的混凝土,不应混有活性二氧化硅成分的骨料,以免发生碱骨料反应,导致混凝土的体积膨胀,破坏混凝土的结构。

1.2 过程控制

1.2.1 原材料加温。为保证混凝土在达到规定强度以前不受冻害的要求,原材料预先要加温:首先应优先加热水,其次是砂石,水的热容量约为骨料的五倍;水泥不得加热但要保持正温,不得露天存放水泥。

1.2.2 防止混凝土热量散失。尽可能减少混凝土用水量,降低水灰比。使用水化热高的水泥及掺加早强剂来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运输混凝土时,将一层保温材料覆盖在运输罐车上,以降低运输途中混凝土热量散失。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混凝土热量散失,可先用热水冲洗搅拌机,提高机器的温度。

2 提高施工及养护过程中的环境温度

2.1 装设保温帘,以减少建筑物与外空气对流,对冷空气也能起到阻碍作用。将火炉分别安放于入口和混凝土台车旁,使进入建筑物内的冷空气预热,确保混凝土的施工及养护温度。在每层地面上间隔3米生炉子,保证在达到临界前的温度维持在正温以上。

2.2 构件施工后要注意加盖棉被保温。拆模后用电热毯包住混凝土表面进行加热,再用棉被覆盖在电热毯外侧,确保养护温度,以快速提高强度到临界强度。

2.3 冬期施工中,施工单位必须随时关注并收集当地的气象信息。做好施工当天的气象信息记录,尤其注意防止寒流突袭,在施工准备阶段就做好防止天气突变引起的冻害。

2.4 及时为一线施工人员添置防寒衣物,确保工人的身心健康。在施工现场、员工宿舍、食堂等允许的场所中安装取暖设施;固定场所施工要为机械设备搭建防寒棚,并定期维修和保养,确保冬期施工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3 添加剂(防冻剂)的使用

新浇混凝土在0度以下会受冻破坏。需要采取保温措施,使混凝土达到临界受冻强度之前不被冻坏。有蓄热法、综合蓄热法、蒸汽养护法、电加热法、暖棚法、负温养护法等。采用综合蓄热法、蓄热法、负温养护法时,要通过掺加混凝土防冻剂来降低拌合物冰点,使混凝土在负温下保持一定的液态水,以供水泥水化,使混凝土在受冻前达到规定的强度。一般情况下,防冻剂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成分:

3.1 早强成分。这种成分能促進混凝土的凝结硬化,使混凝土在短时间内达到抗冻临界强度,这反过来也会对混凝土硬化起到加速的作用,进而使混凝土强度的形成摆脱低温和负温条件的影响。

3.2 引气成分。将微米级的细小气泡(有益气泡)引入混凝土土体内部,一是为了切割、封闭混凝土内的连通孔道(有害孔道),减轻冻胀时的裂纹扩展;二是在于引入的有益气泡具有膨胀“缓冲器”的功能,能吸收冰晶膨胀应力,防止冻害蔓延。研究发现,将3.5%的气体引入混凝土土体内,可缩小6.6%的体积膨胀,尤其是在成龄环节,可引入适量的气体可增加混凝土的抗冻融能力,提高其耐久性能。

3.3 减水成分,其作用有:①减少拌合水和游离水总量,进而使可冻冰的含量降低,从根本上防治冻胀病害。②减水成分具有分散作用,可利用此功能释放包裹水,消除劣质水泡,进而使粗大的冰晶变为细小的冰晶,优化水泥水化环境,防止冰晶带来更大的胀冻压力。

3.4 防冻成分使混凝土在负温下硬化,并在规定养护条件下达到预期性能的材料。其中氯离子含量≤0.1%的防冻剂称为无氯盐防冻剂。

4 结束语

我国当前生产的混凝土防冻剂一般允许在-10℃~-15℃之间使用,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5℃~-20℃,否则不利于防冻剂的配备,同时也会增加很多不确定因素。鉴于这一因素的考虑,似乎对于某些情况来说没必要对防冻剂的最低使用温度做硬性的要求,但必须把握好一个重点,即在温度下降并接近防冻剂使用温度前,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抗冻临界强度。

参考文件: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混凝土防冻剂》.JC475-2004.

露石混凝土路面设计及施工工艺要求 篇4

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 (EACCP—Exposed Aggregate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 也称为“悄声混凝土路面”, 该项技术的应用研究已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奥地利、德国、荷兰等国得到广泛应用, 有良好的发展势头。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与传统的拉毛刻槽处理的混凝土路面相比, 在降低行车噪音、提高路面抗滑性能和耐久性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尤其是路面的纵向和横向都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虽然是一种新型水泥混凝土路面, 其本质仍为水泥混凝土, 铺筑合格的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对原材料、露石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控制、薄膜养生、刷洗、湿养生等方面, 均有相应的要求。

2 原材料要求

2.1 水泥

水泥是水泥混凝土的重要组成材料之一, 它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变形及耐磨性质。由于EACCP的表面特性, 因此选用道路硅酸盐水泥, 因为道路硅酸盐水泥与同标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 耐磨性好, 磨损量降低20%~40%, 而且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也有所提高, 从而延长道路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提高行车安全。

2.2 粗集料

鉴于露石混凝土外露特性, 粗集料除考虑普通混凝土所要求的技术指标外, 还特别考虑力学性质, 粒径大小 (最大粒径20mm) ,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考虑颜色。

在各力学性质中, 磨耗值是影响EACCP最重要的因素。磨耗值大的集料将使路面获得更高的耐磨性, 从而使其高抗滑性得到持久保持。具体要求如表1所示。

2.3 细集料

试验表明, 对露石混凝土路面而言, 砂的级配较普通混凝土路面有更高要求。细集料应质地坚硬、洁净, 符合规定级配, 泥土、云母、硫化物和硫酸盐以及有机物的含量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 JTGF30 - 2003) 中对细集料的技术要求。细集料质量技术指标如表2所示。

2.4 露石剂

本质是缓凝剂, 是由多种成分和水形成的一种无腐蚀性的乳液, 露石剂的粘度对温度有一定的敏感性, 随着温度的变化其粘度也会发生变化, 温度越低, 其粘度就越大。在喷洒露石剂的时候要求将其粘度调到33~40s之间, 这样的喷洒雾化效果最好。露石剂的喷洒工作由喷洒车来完成, 也可采用人工喷洒。无论何种方式喷洒, 原则上, 要使露石剂雾化后, 均匀喷洒在新铺混凝土表面上, 且在混凝土表面上不产生流淌, 要求混凝土表面露石剂的喷洒量控制在0.22~0.25kg/m2。

2.5 混凝土配合比要求

不同标段露石效果对比显示, 最大粒径19mm粗集料采用级配中值的露石效果最好, 表面纹理和构造深度最佳, 且颗粒大小搭配均匀, 级配连续。考虑到抗滑设计要求, 建议级配进入规范要求的前提下, 适当增加粒径为16mm的集料含量, 其效果更优。

部分设计配合比指标如下:

(1) 坍落度要求70~90mm;

(2) 砂率要求32%~35% (应比普通混凝土要略低) 。

3 施工工艺

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大部分与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相同, 但较普通混凝土多露石剂喷洒、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刷洗等步骤, 同时节省刻槽这一项。具体施工工艺如下:

3.1 混凝土的摊铺

为了控制好露石效果和深度, 摊铺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将坍落度控制在90mm以内, 确保每车料的坍落度基本一致。如果坍落度相差过大, 冲洗后的效果深浅不一, 导致露石效果不均匀。

(2) 对于个别厚度不够的地方一定要用混合料填补, 严禁用砂浆补。

(3) 振动梁在操作过程中, 不宜后退, 且每次振出的剩余砂浆应及时铲除。

3.2 抹面

人工抹面时应搭设跳板, 严禁人直接踩上去。将跳板直接架在钢筋轨道上, 减小施工过程中对路面产生踩踏。跳板的长度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而定, 宽度以使一个操作人员平顺通过为标准。

3.3 露石剂的喷洒

为达到良好的露石效果, 待路面水膜消失后使露石剂在一定压力作用下以雾化状态喷出, 应力求均匀喷液。露石剂的喷洒不能太晚, 以免造成达不到预定的渗透深度, 轻则导致混凝土表面露石达不到要求深度, 重则造成混凝土表面根本露不出石料。具体时间需依施工现场条件 (光照、风速等) 及具体温度而定, 可参考表3进行。

3.4 覆膜养生

覆盖养生应注意以下事项:

(1) 喷洒露石剂后5~10min, 即应覆盖塑料膜。

(2) 一定要使所有的混凝土表面均在塑料膜的覆盖之下, 不得有裸露部分。

(3) 避免使塑料膜在洒布了露石剂的混凝土表面上拖拉以及任何形式的其他作业, 以免破坏露石剂在混凝土表面上分布的均匀性。

(4) 覆盖塑料膜后, 要在塑料膜的边、角处用木块或其他物体压严实, 以免塑料膜内进风。

3.5 冲洗

对混凝土刷洗时间控制的是否适宜, 是露石水泥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工程中可采用以下方法确定刷洗时间:

(1) 划痕试验法

用尖状物 (例如小刀或指甲) 在混凝土表面划一痕迹, 当划痕很浅但清晰可见, 且划痕边缘基本上无破损时, 即为合适的刷洗标志;如划痕较深、周边破损较大, 则还需等待一定时间再刷洗。

(2) 试冲法

在室内试验和室外施工中, 可以用水直接小面积冲洗水泥混凝土表面, 以直观地确定是否达到合适的刷洗时间, 这种方法称为试冲法。

根据一系列室内试验以及现场施工经验可以看出, 在温度为20℃左右的条件下, 早强水泥的冲洗时间在5~9h, 普通水泥的冲洗时间在14~23h。这只是一个推荐值, 实际操作时应根据具体环境进行调整。温度高, 冲洗时间应提前;养护过程中密封不好, 有风灌入, 冲洗时间应提前。

在进行大面积刷洗之前, 首先进行小面积试刷洗, 确保露石深度为2~3mm, 且刷洗表面的砂浆后, 下面的砂浆是硬化的, 用手指甲不易划起来。

刷洗一般分为人工刷洗和机械刷洗。人工刷洗采用普通供水管流水刷洗并辅以刷子来进行。机械刷洗采用长安大学研制的自行式刷洗机, 机械刷洗宜比人工刷洗晚1~2h。

3.6 露石水泥混凝土的后期养生

露石水泥混凝土冲洗完毕后, 应立即进行养生, 养生工艺同普通水泥混凝土。

4 结语

(1) 对于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 温度越高, 冲洗时间越早, 最早与最迟冲洗时间有较大的时间间隔, 这将有有利于露石工艺的施工。温度越低, 可冲洗的范围宽, 更有利于露石工艺的施工。

(2) 为保证露石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 确保路面特性, 本文根据现场试验路的实验数据以及相关规范要求, 提出了在原材料选择方面的要求, 以适应集料直接外露的路面、桥面。

一般高速公路桥面, 混凝土路面上设有沥青混凝土面层, 故对原材料不做要求, 满足普通水泥混凝土的标准即可。为了改善桥面铺装的构造深度, 提高水泥混凝土桥面与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粘结, 可以将粗集料级配上调。从而既有助于保证混凝土抗压强度, 又改善混凝土表面露石效果, 提高与沥青混凝土面层间粘结性能。

参考文献

[1]JTGF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2]韩森.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3]JTGE30-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S].

[4]程贤鹏, 尹峰, 张洪伟.露石水泥混凝土原材料技术要求[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07, Vol.99:27-29

刷漆工艺施工要求 篇5

一、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涂防锈漆 二. 材料的表面处理

优质的防腐工程依赖于彻底的除锈,因此,涂装前必须对材料表面进行清理,除锈方法打磨除油除锈,并符合以下要求:

1、无油污及水分;

2、无锈迹及氧化物 ;

3、无煤泥、喷浆灰等粘附性杂质;

4、无油渍、酸碱等残留物。

三、基层处理

先将需要刷漆部位表面上的浮土、砂、灰浆、油污、锈斑、焊渣、毛刺等清除干净。然后进行表面除锈,方法可用手工处理。如表面是一般浮铁锈,可先用钢丝刷往复刷打,然后用粗砂布打磨出新的表面,再用旧布或棉纱将打磨下的浮灰、锈擦干净;如果表面锈蚀比较严重(鳞状锈斑),先用铲刀将锈鳞铲掉,也可用锤子或刮刀清理,然后用钢丝刷刷打清理,再用砂布打磨,即可涂防锈漆。大面积锈蚀可先用砂轮机、风磨机及其它除锈工具除锈,然后配以钢丝刷、砂布等工具,去剩余铁锈及杂物。

四、涂防锈漆

涂防锈漆时,构件表面必须干燥,如有水珠、水气必须擦干,待表面干燥后方能涂刷,施涂时一定要涂刷到位、刷满、刷匀。

1、油漆施工前,对涂刷设施的周围或下部无需涂刷此涂料的部位,要施以一定的保护措施,如铺垫、包裹等,防止因涂料四溅造成的污染;

2、上层漆前,必须严格按照不同油漆标准,等底层漆膜表面彻底干再刷,但不应间隔时间过长,使油漆层间的附着力下降;

3、无论现场涂刷油漆条件如何,漆膜表面必须平整、光洁,没有明显凹凸不平情况出现;

4、螺栓、螺母严禁刷漆;

5、所刷漆部位与其他设施之间,以及不同颜色油漆的设施之间,应有明显、整齐界限;

五、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油漆施工前,清除旧油漆表面的灰尘、污渍等,保持表面的清洁;

2、对于被油严重污染区域,应用洗涤剂处理,当用洗涤剂处理十分钟后,表面必须用清水冲洗,保持表面的干净;

3、施工油漆前,表面必须保持干燥,特别是清洗后的油漆表面;

4、对于旧油漆表面锈点,应把锈点及周围一公分处彻底清除干净,看到 金属本色;

5、涂层作业气温应在5~38℃之间为宜,当天气温度低于5℃时,应选用相应的低温涂层材料施涂。

6、当气温高于40℃时,应停止涂层作业。因构件温度超过40℃时,在钢材表面涂刷油漆会产生气泡,降低漆膜的附着力。

7、当空气湿度大于85%,或构件表面有结露时,不宜进行涂层作业。

施工工艺及要求 篇6

关键词 屋面卷材 防水材料 施工要求

卷材在新型防水材料中日益占据重要的地位。做好屋面卷材防水层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按照屋面卷材防水工序施工,严格按照防水规范层层落实,严格把关,认真做好每一步工作,就可以杜绝施工造成的屋面漏水。

一、何为防水材料

所谓防水卷材,就是在工厂采用特定的生产工艺制成的可卷曲的片状防水材料,是用特制的纸胎或其他纤维胎及织物、浸透石油沥青、煤沥青及高聚合物改性沥青制成的,或以合成高分子材料为基料加入助剂及填充材料经过多种工艺加工而成的长条形状,整卷供应并起防水作用的产品,就称为防水材料。

二、卷材防水材料的三种施工方法

卷材防水材料有三种施工方法:热施工法、冷施工法、冷自粘法。前者包括传统的热玛碮脂粘贴法、热熔法、热风焊接法。后者包括冷粘贴法、自粘法、机械固定法等。

三、防水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能

1.耐水性。在水的作用和被水浸润后具有其性能基本不变,在水的压力下具有不透水性。

2.温度稳定性。在高温下不流淌、不起泡、不滑动;在低温下不脆裂的性能,也可以认为是一定温度变化下保持原有性能的能力。

3.机械强度、延伸性和抗断裂性。在承受建筑结构允许范围内荷载应力和变形条件下不断裂的性能。

4.柔韧性。对于防水材料特别要求具有低温柔性,保证易于施工、不脆裂。

5.大气稳定性。在阳光、热、氧气及其他化学侵蚀介质、微生物、侵蚀介质等因素的长朗综合作用下抵抗老化、抵抗侵蚀的能力。

四、屋面卷材防水施工的基本要求

1.严格基层的密封性。所有防水层的基层都存在着很多可渗水的毛细孔、洞、裂缝。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还有新裂缝产生和变大。因此,选择的防水层首先要解决对基面的封闭。封闭毛细孔、洞和裂缝。要求防水层能堵塞毛细孔、洞和细裂缝,与基面黏结要牢固,杜绝水在防水层底面窜流。同时,还应适应基层新裂缝产生和动态变化。

2.满足温度适应性。防水层的工作环境温度与建筑物地区有关,防水层所处工作环境最低温度对选择防水材料低温柔性相适应起到决定作用,防水材料在低温时还应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一定的延伸率和韧性。否则,防水层就会受到破坏。

3.满足耐久性。要求防水材料耐久性是防水层质量最主要性能,没有耐久性就没有使用价值,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失效,要修理或返修重做。所以,在满足耐用年限内防水层的材料经组合要能抵御自然因素的老化和损,满足人们正常使用功能的要求。

五、屋面卷材防水施工要点

1.施工的环境要求。为了保证施工操作以及卷材铺贴的质量,宜在+5℃~+35℃气温下施工。高聚物改性沥青以及高分子防水卷材不宜在负温以下施工,热熔法铺贴卷材可以在-100℃以上的气温条件下施工,这种卷材耐低温,在负温下不易被冻坏。雨、雪、霜、雾,或大气湿度过大,以及大风天气均不宜露天作业,否则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屋面排水坡度的要求。平屋面的排水坡度为2%~3%,当坡度小于等于2%时,宜选用材料找坡。当坡度大于3%时,宜选用结构找坡。天沟、檐沟的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沟底落差不得超过200 mm。水落口周围直径500 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

3.对屋面基层空隙、裂缝的处理。基层是预制混凝土板的,当板与板之间的缝隙宽度小于20 mm时,采用细石混凝土灌缝。当板与板之间的缝隙宽度大于40 mm时,板缝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钢筋。浇筑完板缝混凝土后,应及时覆盖并浇水养护7天,确保板间的粘贴强度。基层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时,当板内存在有裂缝,应先用凿子把裂缝凿成15 mm~20 mm宽,深倒八字形的槽沟,填满裂缝后用滚筒压平即可。若基层表面及卷材内表面均没有水印,就可视为含水率达到了要求。

4.屋面找平层的要求。铺贴卷材的找平层应坚实,不得有突出的尖角和凹坑或表面起砂现象。当用2m长的直尺检查时,直尺与找平层表面的空隙不应超过5 mm,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且每米长度内不得超过一处。找平层相邻表面构成的转角处,应做成圆弧或钝角。当基层为整体混凝土时,采用水泥砂浆找平层。找平层还要设分格缝,并嵌填密封材料,这样可避免或减少找平层开裂,以至于当结构变形或温差变形时,防水层不会形成裂缝,导致造成渗漏。

5.基层处理剂。常用的基层处理剂有冷底子油及与各种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和合成高分子卷材配套的底胶,选用时应与卷材的材质相容,以免卷材受到腐蚀或不相容黏结不良脱离。

6.卷材的铺贴。(1)卷材的铺贴方向:卷材的铺设方向应根据屋面坡度和屋面是否有振动来确定。当屋面坡度小于3%时,卷材宜平行于屋脊铺贴;屋面坡度在3%~15%时,卷材可平行或垂直于屋脊铺贴;屋面坡度大于15%或受震动时,沥青卷材应垂直于屋脊铺贴。(2)贴卷材的顺序:防水层施工时,应先做好节点、附加层和屋面排水比较集中部位(屋面与水落口连接处、檐口、天沟、檐沟、屋面转角处、板端缝等)的处理,然后由屋面最低标高处向上施工。铺贴天沟、檐沟卷材时,宜顺天沟、檐口方向,减少搭接。铺贴多跨和有高低跨的屋面时,应按先高后低、先远后近的顺序进行。(3)卷材搭接方法及宽度:铺贴卷材采用搭接法,上下层及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接缝应错开。平行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水流方向搭接,在天沟与屋面的连接处应采用交叉接法搭接。在搭接处应采取防止卷材下滑的措施。

7.防水卷材细部做法。泛水与屋面相交处基层应做成钝角或圆弧,防水层向垂直面的上卷高度不宜小于250 mm,常为300 mm;卷材的收口应严实,以防收口处渗水,卷材防水檐口分为自由落水、外挑檐,女儿墙内天沟几种形式。

8.对屋面防水卷材的保护。防水卷材铺贴完成之后,必须做好保护,以免影响防水效果。在防水层面上铺膨胀珍珠岩隔热块,再在其上面加设一层3 cm厚水泥砂浆保护层,该层内布钢丝网,保护层设分格缝,缝内用密封材料填充,更好地保护防水层,屋面新加设备基座生根应作为特殊部位处理,确保原有防水卷材的修补。

五、屋面卷材防水施工的注意事项

为了阻断来自室内的水蒸气影响,引起屋面防水层出现起鼓现象,一般构造上常采取在屋面的保温层内设置排气道和其上做隔气层(如油纸一道、或一毡两油,或一布两胶等),阻断水蒸气向上渗透。排气道间距宜为6 m纵横设置,不得堵塞,并同与大气连通的排气孔相连。排水屋面防水层施工前,应检查排气道是否被堵塞,并加以清扫、疏通。

六、结束语

施工工艺及要求 篇7

沥青路面竣工后,沥青受到日光、气温、降水和空气的综合作用,产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使其路用性能逐渐降低。这种变化过程称为沥青老化。沥青老化的速度越快,耐久性越差。路面开始出现轻微疲劳裂缝、细集料流失的现象,路面渗水,水由细裂缝处渗入到沥青混合料中。这期间,路面功能处于完好状态,如果不及时养护,会导致路面出现病害、功能逐渐恶化。老化后的沥青通过适当的技术措施,使其恢复或者超过原有的性能,即所谓旧沥青再生。雾封层作为道路早期预防性养护措施,起到使旧沥青再生的作用,是最有效的方法,且费用低廉。

雾封层是指将阳离子乳化沥青稀释或特制路面保护剂。利用专用设备将具有良好渗透性的雾封层材料,均匀地雾化洒布到现有沥青路面表层,可激活老化的沥青,更新和还原表面已氧化的旧沥青,使路面性能维持2~3 a,推迟造价更高的养护工程,达到保护路面结构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目的。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为提高路面抗滑性能,还可补撒铁钢砂等细集料。

2 雾封层适用条件

1)雾封层适用于表面产生渗水、贫油、微细裂缝、中等程度纵横向裂缝和松散的路面,沥青老化等病害的路面养护,一定程度上降低原路面的抗滑性能。

2)应用雾封层技术要求原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具有良好的整体稳定性。

3)雾封层不可应用于有明显疲劳裂缝的路面、泛油路面、温缩裂缝比较严重的路面和缺乏摩擦因数的路面。

这种养护技术对于选择适当的养护时机非常重要。如果养护时间偏后,病害发展严重,雾封层的使用效果将会大大降低。

3 雾封层技术特点

雾封层材料流动性大,快速渗入路面表层和集料缝中,填补微小裂缝和空隙,使表层老化沥青再生,防止路面材料进一步老化,从而使路表沥青材料的性能得到恢复,使集料和沥青胶结料粘结紧密,起到防水和抑制松散的作用。雾封层可降低因裂缝渗水而引起的水损坏,使路面焕然一新,但对路面结构强度没有贡献。

为解决原路面雾封层施工后路面摩擦因数降低的问题,补撒铁钢砂可以增大路表面的粗糙程度,起到提高路面摩擦因数、保证行车安全的作用。该工艺施工机具简单、施工速度快,开放交通早。

4 原材料类型

4.1 传统型雾封层材料

传统型雾封层材料为乳化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其破乳后,在沥青路面上形成一层薄膜,主要成分是沥青和水。材料技术要求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4.2 新型雾封层材料

新型雾封层材料为溶剂型材料,材料中水分极少,相比于传统型材料,施工时不加热、不稀释,是由精制沥青、再生剂、溶剂及其助剂组成的1种黑色溶液。常用的雾封层材料有:沥再生、HAP、CAP、SUPREME等。

5 施工工艺技术要求

5.1 原材料技术要求

雾封层技术的应用,选择符合要求的材料是根本。因此应对原材料进行相应的质量检验,确保所用材料满足相应要求。

对于新型雾封层材料,则根据其产品特点进行相应的技术指标检测。通常检测指标包括: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黏度。

5.2 施工准备

5.2.1 确定最佳喷洒时间和现场洒布量

最低的路表和空气温度为15℃,或者大风、高温和潮湿等因素均会影响乳化沥青材料破乳速度。下雨之前不可实施雾封层工艺。喷洒时间节点均与以上有关。

喷洒量是关键因素。喷洒过多,会造成路面摩擦因数降低较多,造成路面打滑,影响行车安全;过少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对于具体的工程,其路面状况、交通量和所处气候条件等均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在施工前确定适宜本次工程的施工喷洒量。其确定方法为目测法,方法如下所述。

将1 L雾封层材料均匀地喷洒于1 m2的路表面,肉眼观察雾封层材料在路表面的渗透情况。如发现有较多余留,没有渗入到路表中,则降低用量,在新路面上重新喷洒观察,直到雾封层材料大致渗入路表中;如观察到路表还可以吸收更多的雾封层材料,则加大用量,同样在新路面上重新喷洒观察,直到雾封层材料出现不能再渗入路表中为止。此时的雾封层材料用量为本次工程的标定用量,并需多次现场洒布和经业主工程师现场认可,确定实际路面的最佳洒布量。

5.2.2 检验施工方案、施工设备组合的合理性

施工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检查所需雾封层材料和施工设备的准备情况。施工时雾封层材料适宜的温度不超过50℃。检测洒布车的运行情况,确保喷洒棒的高度能自由调整,并保持喷嘴通畅。确认施工所需的配套工具扫帚等是否就绪。

5.2.3 现场人员配置

建立试验室,配备完整的试验检测设备,试验检测人员培训上岗。组织全体员工学习技术规范并向全员讲解施工要点,结合全面质量管理办法进行全员质量教育,提高质量意识。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质量管理小组,下设试验质检员。施工中,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确保工程质量。

5.2.4 现场质量和安全控制的技术措施

1)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原材料到达现场后由项目组和业主工程师进行送检,对改性乳化沥青技术性能进行检测,符合要求后进场使用。每天的原材料使用前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才能使用。

2)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是对生产过程中人、财、物、环境和状态的管理与控制。制定《安全文明生产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施工机械摆放有序。

3)对于半封闭状态下的施工,按照GB 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和JTG H 30—200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要求,设置交通安全运行路线控制图,接受监理、业主、地方政府及交通管理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对恶劣的天气、气候和通行路段阻塞时,应协助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交通阻塞的疏导工作。

5.3 原路面处理

雾封层施工前原路面应处于洁净、干燥状态。在进行雾封层施工前,用清扫器、压力吹风机或用水清除路面尘土、杂物,在路面干净干燥后施工,水洗路面一般经过24 h后施工;当路面有大块油污时,应将其清除,以保证雾封层材料与原路面的粘结;如路面存在裂缝、剥落、坑槽或松散等病害,则先完成裂缝封缝、坑槽修补等处理。

5.4 雾封层的洒布

雾封层材料均可通过一般的沥青洒布车来完成,个别新型材料需要通过其特定的施工洒布机械或人工来完成。沥青洒布车主要通过喷嘴系统转速、喷洒棒高度、喷嘴间距等来控制雾封层材料洒布量。洒布量按施工经验和现场路面状况,标定洒布量。以1条车道200 m为1个工作段落,按照设备标定数据和现场试验验证的数据进行喷洒,保证实际喷洒量符合要求。洒布时将装好料的洒布车开至施工起点,对准走向控制线,清理喷嘴,调整喷杆高度、喷嘴开度、喷洒压力。

为保证平整的起点和良好的外观,洒布前,可在起点处铺垫1块油毡。当洒布机前进后,将油毛毡取走,对于标线附近处局部不利于机器洒布的地方,使用人工喷涂。

5.5 雾封层施工质量控制

5.5.1 接缝施工

雾封层施工中,控制好横向接头衔接,避免过多过密接缝,处理不好将影响外观或导致局部多油。要尽可能减少横缝的数量,减少停机时间。当洒布机所携带的材料已经用完时,下一车的摊铺应从上一车的终点倒回2~4 m的距离,铺好油毛毡再开始洒布,洒布后,取走油毛毡。起点处施工应在起点处铺垫1层塑料布,当洒布机前进后,取走塑料布保证整齐的起点。

5.5.2 局部地段人工洒布

局部路段不适于机械摊铺,须通过人工洒布来完成,或抹灰滚筒来完成。涂层以2遍为好,基面清理后施工第1遍涂料,以保证涂料能充分渗入沥青表面的毛细孔,形成防水层。待第1遍涂料实干后施工第2遍涂料。施工均匀,涂料不堆积、不漏涂,确保无遗漏点和面。

5.5.3 特殊天气的施工

温度、湿度、风力都会影响雾封层材料的破乳,影响养生时间,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做好温度、湿度、风力、养生时间的记录。气温<10℃、地表温度<15℃、雨天以及施工养护期内可能降雨等均不可施工。下雨后,待路面干燥后方可施工,施工中遇雨停止施工,被雨冲掉的涂料,应重新洒布,洒布量应重新标定。

5.5.4 施工注意事项

用胶带或盖板将标线覆盖,在全部工序完成后、开放交通前,揭除覆盖物,恢复标线。有交通要求的道路,应实行单向车道封闭施工。雾封层施工中,喷洒车辆走线顺直,使路面表面整齐美观。正常情况下,可在施工2 h后开放交通。初期开放交通,严格控制车速<40 km/h。

6 结语

雾封层是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一种。在沥青路面上喷洒专门配置的特制剂或乳化沥青稀释液,渗透到旧路表面中,使老化沥青得以再生,提高老化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等路用性能指标,封闭道路表面的孔隙和微裂缝,抑制路面沥青的氧化、抑制松散和石料的脱落,改善路面外观,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该工艺施工简单,开放交通迅速。但是雾封层不能提高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主要用于路面结构承载能力完好、但出现早期微损坏的路面上。

雾封层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早期预防性养护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生产实践中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雾封层是一种沥青路面早期预防性养护技术。在沥青路面上喷洒专门配置的特制剂或乳化沥青稀释液,渗透到旧沥青路面中,使老化的旧沥青得以再生,提高旧沥青的路用性能指标,封闭道路表面的孔隙和微裂缝,抑制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改善路面外观,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该养护技术的施工工艺简单,开放交通迅速,在生产实践中值得推广使用。

施工工艺及要求 篇8

框架结构是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物, 提高抗震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 已广为采用。但从目前的施工情况看, 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是难以使人乐观的。一些建筑施工单位, 对框架措施重视还不够, 因为在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不断出现。致使有些部位的框架结构不但达不到抗震的目的, 反而由于施工质量低劣, 而影响了正常结构的安全。有的施工现场甚至发生随意减少框架结构的柱、梁、板的个别部位, 这种现象给建筑工程质量留下了一些不应有的质量隐患, 降低了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这类问题的严重性, 必须引起建筑部门的高度重视, 采取积极的措施和较为完善的施工工艺, 努力提高框架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 确保工程质量的施工要求。

框架结构之所以能提高多层砌体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性和使用寿命, 主要是依靠现浇混凝土梁、板、柱的整体结构的一体性, 钢筋相互穿过, 再加上与梁、板、柱接触的砌体内甩出的拉结构钢筋与其有效地拉结锚固, 使得各层的砌体都受到纵向和横向的制约, 提高了砌体抗剪强度和抵抗水平推动的能力, 也提高了砌体的延性。一旦当地有地震发生时, 由于框架结构内的钢筋具有较好的抵抗变形的能力, 使砌体能随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力, 会裂而不倒, 从而会较大程度地减轻了地震造成的损害。也会加强对风、水等灾害的抗御能力, 更会较大的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保险期限。

2 结构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质量问题

2.1 钢筋工程施工易出现的问题

纵向钢筋上下错位与钢筋措接不规范的问题。在钢筋定位放线时, 偏离正确位置, 上下楼层位置相差超过6mm以上, 使构造柱的上下纵向钢筋只能采取弯折措施以“归位”, 结果是构造柱施工后呈摆, 严重影响其有效作用, 另外, 施工中很多工程的构造柱钢筋搭接位置很随意, 且搭接长度也没有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 甚至有单端弯钩或两端都不弯钩的情况。

箍筋松散, 滑移歪斜, 数量不足与不按规定加密箍筋。构造柱、梁、板施工中的箍筋施工问题较多, 绑扎间距过大或间距不均。箍筋绑扎后在砌体施工期间, 箍筋滑移歪斜, 出现松散等现象, 也不加修理。个别施工队有偷工减料, 不按规定数量和间距绑扎, 使框架结构整体质量和应起的作用受到削弱。按规范要求, 应在节点处适当加密箍筋, 而实际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 造成不应有的质量隐患。箍筋的弯钩长度、角度不规范与拉结筋的摆放问题。在新规范GB502040-92中规定:对于抗震要求结构, 平直部分的弯钩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其弯钩的角度为130°/130°。但施工中大都采用90°/90°弯钩, 其长度也不足10d。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还常会发现拉结筋漏放或错放的情况。

2.2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易出现的问题

混凝土的级配问题。为保证混凝土浇筑时顺畅密实, 不出现卡壳断条等现象, 规范中提出骨料的粒径不宜大于2.0cm。但一些施工现场对骨料的选配很不认真, 往往由于骨料过大, 而出现不密实和断条的现象。

为确保混凝土不出现蜂窝、麻面或孔洞, 规范中要求坍落度控制在5~7cm, 以利于混凝土通过振捣能充分流入各个空洞内, 增加与砌体粘结作用。而实际施工中往往出现坍落度过小, 混凝土干硬。

3 框架结构混凝土浇筑工艺与质量要求

3.1 钢筋工程的施工工艺与质量要求

垂直度的保证。为保证垂直要求, 在各层施工前应首先定准轴线位置, 然后绑扎钢筋。砌筑中严格控制砌体垂直, 随时调整已绑好的钢筋, 使其不摇晃保证垂直, 可利用梁、柱、板的拉结筋加以固定。

钢筋的下料应先准确。纵向钢筋的下料长度是以一个楼层高度加上搭接长度为准的;还应包括弯钩长度。

拉结筋应事先备好料放在砌筋现场, 防止漏放。拉结筋不宜在构造柱中部穿过, 应靠在柱子纵筋边, 防止钢筋阻碍混凝土顺利通过。

3.2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与质量要求

施工现场必须按规范要求选用粗骨料粒径不大于2cm的骨料配置混凝土, 以保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不卡壳、断流, 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必须对混凝土的级配、坍落度、振捣方式进行严格控制, 认真按规范要求准备和操作。确保一次浇筑成功。

混凝土浇筑前, 要仔细扫各部施工垃圾, 用清水冲洗, 然后按规范要求, 先浇1~2cm厚的水泥砂浆, 方可浇筑。

3.3 砌筑工程施工工艺与质量要求

保证构造柱的轴线与墙体轴线的一致, 各结构应对位。砌体施工时严格垂直度, 马牙槎应符规范要求, 先退后进。与牙槎处的砌筑砂浆应密实饱满, 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

施工工艺及要求 篇9

回灌是将低渗透率的材料注入地埋管换热器与钻孔壁之间的环形腔内。回灌是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形成水力封阻,即建立一个永久的地下水流动屏障,以避免地表水沿地埋管换热器产生竖直方向流动,避免不同含水层间水体互通。回灌是将钻孔屑和其他材料返填至钻孔内,目的在于填充钻孔体积,通常采用钻屑,对水力封阻无要求。回灌才是以在地埋管换热器钻孔全长度边界产生水力封阻为目的的施工工艺。尤其对于破碎基岩、承压含水层地质情况,回灌具有更重要的环保意义。

恰当良好的回灌可以保证可能被地埋管钻孔贯穿的含水层的卫生,可以保护承压水层的水量和水力特性,避免沿钻孔上溢。可以避免形成空气间隙带来的传热热阻增加,可以在长期运行后仍保持良好的传热特性。回灌质量的保证是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效果保证的前提和根本。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回灌施工工艺要求即是为保证回灌质量对回灌施工进行工艺梳理,对各个环节的技术特点和要点进行重点说明,以指导回灌施工操作,确保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同时保护地质生态环境。

1 回灌施工流程

地埋管换热器回灌施工流程是由实际项目的回灌施工具体步骤总结得来的,用于指导具体施工工作高效、有序、便捷的开展。施工流程可以明确各个环节需要进行的基础条件准备,具体环节的工艺技术要求和要点也在流程中予以重点体现,是指导回灌施工的框架(图1)。

2 回灌前准备工作

2.1 回灌材料准备

在以往的土壤源热泵项目中,各种材料被用来作为回灌材料,包括钻孔碎屑、钻孔泥浆、膨润土回灌料、纯水泥、混凝土回灌料、吸水树脂、砂子和泥沙混合物等[1,2,3]。但是经过多年的应用,从环境保护和实际操作的角度,膨润土基回灌料(膨润土或膨润土包含其他添加材料)和纯水泥基回灌材料(纯水泥或水泥包含其他添加材料)更为适宜,因此被广泛应用。回灌料的准备,要从材料选择、物性参数收集两个方面进行。

2.1.1 回灌材料选取

只有全面了解地埋管钻孔深度内的地层情况,才有可能形成有效的全长度密封。明确回灌密封要求的回灌材料选取原则,可以促进地下地层水文地质状况的恢复。结合各个行业中涉及到的钻井技术相关经验,得到回灌材料的选择原则包括:回灌材料应具有低于原有土壤一个数量级的水利传导系数。回灌材料应具有较高热导率以促进地埋管换热器和地层间的换热。回灌材料不含污染物。回灌材料的物理特性及化学特性必须与原有土壤及管材兼容,使二者较好的结合在一起,避免渗流产生。回灌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在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周期充分发挥水力屏障作用。

2.1.2 回灌材料物性参数测试

回灌材料根据地质条件和选取原则确定后,需要明确其物性参数。物性参数可由回灌材料生产商提供,若为施工单位自己配制的回灌材料,则需要对其物性进行测试,达到要求才可以应用。

物性参数里面比较重要的指标包括以下几项:

(1)渗透系数。

渗透系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渗透系数越大,透水性越强。回灌材料的渗透系数取决于其材料构成及比例。若无回灌材料产品的渗透系数参数,可参照ASTM D—5084测得。我国规范中GB 50366由于颁布时间较早,对于回灌料部分规定参考《2003 ASHRAE HANDBOOK HVAC Application》对此参数无明确要求。但英国、美国及加拿大等国的国家规范对回灌材料的渗透系数都有明确要求,不高于1 0-9m/s[4,5]。

(2)热导率。

热导率是指材料直接传导热量的能力。通常由回灌料生产商提供,若无此参数,则需通过实验室测试得到。由于膨润土基回灌料通常是松散的,对于这类回灌料推荐采用探针法测试,ASTM D-5335。水泥基的回灌料由于凝固后形成坚硬的整块,因此推荐采用平板法测试,ASTM C-177。当热导率大于1.3W/m·k时,回灌料可称为强化换热回灌料[6]。

(3)混合比例。

除了以上两个重要的物性参数外,对自制回灌料而言,尤为重要的一点,是控制好回灌料各成分的比例,膨润土基回灌料中,砂的比例增加,会提高热导率[7,8,9],但是会增加泵送的难度同时会影响渗透系数[10]。因此,若根据采用原浆及膨润土混合的自制回灌料,更应该慎重选择配比比例,严格进行参数测试。

2.2 回灌设备的选择

2.2.1 回灌泵的选择

回灌泵的选择取决于选用的回灌材料种类,导管的直径和长度、回灌料完成混合和需要泵送的速度。回灌泵压力必须满足导管阻力损失要求,以克服导管输配回灌浆压降,位置水头不是回灌泵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回灌泵主要分为两类:容积式和非容积式。非容积式泵如离心泵,利用叶轮在流体中产生压力,将剪切力以非常高的速率施加于流体。对于泵送高固体比例的膨润土回灌浆时,这类泵是不可取的,因为剪切力会加速膨润土的水合过程,最终结果是严重升高泵压。

当回灌浆由许多运动部件组成的泵,形成一个液体密闭容积来传送,这类泵称为容积泵。容积泵运动部件间具有较小的偏差,以防止液体泄漏出泵体内的密闭容积。每次传动轴的旋转使一定体积的流体通过泵体传输,传输量与泵的尺寸有关。当泵在选定的恒定速度下,不考虑流出时压力变化时,容积泵可以提供连续的容积流量。容积泵可在低压头或者高压头情况下,提供一个不变的流量,因此它们非常适用于泵送粘性较大的流体,是回灌泵的较好选择。剪切作用被最小化,可以保证水合作用低速率发生,在回灌浆开始呈明显胶状前可以有较长的工作时间。至少有5种容积泵可以选用作回灌泵,包括齿轮泵、活塞泵、螺杆泵、隔膜泵和蠕动泵。

2.2.2 混合装置

混合高固体含量的膨润土基回灌料需要采用一种混合装置,以尽量减少泥浆的剪切作用。因此,喷射式混合和再循环混合方式都不推荐,浆式搅拌混合机是最适合的装置。浆式搅拌混合机是由短浆片在一个桶状容器内旋转将回灌浆进行机械搅动的装置。

水泥基回灌料则可以采用水泥搅拌机混合,按搅拌原理分自落式和强制式两类。由于钻孔和地埋管换热器之间的环形空间尺寸狭小,因此水泥基回灌料里面的骨料颗粒较小,属于轻质物料,且混合一般在项目现场完成,自落式会引发扬尘,同时轻质物料不容易从鼓筒顶部落下,因此选择强制式搅拌机更为适用。

2.2.3 辅助设备

很多工程实例中,回灌料是分批混合完成的,前一批次回灌料先传送到一个存储罐,当下一批次物料准备好时,前一批次直接从存储罐泵送出去。大容量的浆式搅拌混合机可能不需要将回灌浆传送到一个分离设置的存储罐中,但在泵送物料的同时搅拌器无法工作。

一套完整的回灌装置,包括一个浆式搅拌混合罐、一个回灌料存储罐、一个回灌泵和电源。由于混合回灌料时,需要准确添加混合水,通常这类装置还包括一个储水罐和输水泵及水表,以便于迅速精确的将水充满混合罐。

2.3 回灌体积估算

针对一个项目所需要的回灌料的体积取决于地埋管换热器和钻孔壁之间的环形体积。我们可以估算回灌这个环形体积的物料用量,但是无法得到准确数值。偏差可能由于钻孔壁向内侧膨胀,或者由于冲蚀或塌陷导致钻孔扩大。此外,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回灌料在易碎岩层和高渗透性地质区域可能会损失很多,这将导致回灌体积显著高于计算值。施工单位必须在现场准备多于估算值回灌料,或者具备在短时间内准备好的能力,通常建议准备高于估算值25%至50%的回灌材料。

回灌体积是基于平均钻孔直径和U形管的尺寸来进行计算的。钻孔直径差别取决于钻孔机械,U形管外径取决于选用的管材及型号,用二者截面积差与钻孔有效深度相乘,可以得到估算的回灌体积值。

2.4 场地准备

(1)清理回灌孔附近区域场地。

回灌孔附近区域场地整理,做好钻孔内流体及泥浆的排除及收集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钻孔内被回灌浆置换出的流体重新流入孔内,保证同灌质量。

(2)动力条件准备。

检查场地是否具有便利的水、电条件,可以有效的保证回灌工作的开展,尤其注意动力条件与所需条件是否吻合,水源侧提供的水质、水压、水温、水量是否能达到回灌工作需要。电力需求的电压、电流等是否满足要求。

(3)设备及人员位置准备。

在回灌孔周围,按回灌流程及回灌设备连接顺序,准备好回灌设备的安装位置及人员的操作位置,要求场地具有充足的设备及人员操作空间,操作顺序上无掣肘环节。

(4)回灌材料存放场地准备。

无论是商业购买的还是现场配置的回灌材料,都需要存放的场地,由于回灌工作是逐个钻孔实施,回灌材料混合也是分批次进行的,因此可根据估算得到回灌料需求量及回灌速度,合理设置材料存放场地。

3 现场回灌工作

3.1 插入输配导管

回灌浆必须灌入地埋管换热器钻孔,从底部到顶部形成密封。回灌浆不能从顶部灌入钻孔,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顶部灌入可能形成阻塞桥;二是无法判断回灌深度;三是回灌料经过低浓度的钻孔液体时,可能会被过度稀释。

当回灌浆经由导管注入钻孔底部并最终返浆至地表面的时候,可以认为回灌沿整个管长边界完成,较重的回灌浆置换了较轻的钻孔液体。

导管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插入钻孔内,如果没有钻井泥浆,没有或者仅有少量的水,导管可以被固定到U形管上一起插入钻孔。此处导管被绑在U形管的两管之间,略高于U形弯头,在靠近导管的流出端至少设有两个孔洞以降低堵塞的机率。也有很多实例证明,在U形管插入后,导管仍然可以很容易的插入钻孔内,这时需要在导管上标注钻孔深度,以确保导管完全插入钻孔底部。还要特别注意,要将流出孔设置在导管侧壁。

如果钻井液浓稠,回灌管必须固定到U形管上一起插入钻孔,可能还需要增加配重。配重可采用U形管内充满水、导管内充水、或者在U型弯头上部固定些配重铁条等方式。如果需要配重铁条,那么导管应固定到U形管上,位置略高于铁条。这样铁条可以在下管过程中保护导管末端避免剐蹭或堵塞。为避免导管阻塞,应在导管流出口管子侧壁上设置两个或更多的孔洞。如果需要大于一条的配重铁条,需要将其间隔布置,且与最底部保持一定距离,以降低U形管扭结机率,可以更好的处理U形管一导管一配重条系统下管过程。

插入导管还可以采用加重推杆,推杆连接在线缆上并与U形管的最低端连接。导管固定到U形管上,这样在插入过程中遇到阻碍不容易分离。推杆降低进入钻孔,当U形管和导管已经强制进入钻孔底部后移除推杆。

3.2 回灌材料混合

恰当的混合回灌料是成功回灌的重要基础。混合用水的水质、水温、水量是三个关键因素。

水中氯的含量过高会延迟水合过程,因此,推荐采用饮用水混合膨润土基回灌料以确保恰当的水合特性。地表水和具有较高矿物质溶解物的水不应使用,因为这会给回灌料的特性带来不利影响。水的温度也十分重要,应尽量保持低水温以避免膨润土基回灌料水合过程加速。如果混合水在现场储水罐里保持,那么应置于阴凉无日照处,以尽量避免温度增加。水温越高,水合速度越快,在给定泵送流量的前提下,需要的泵压越高。如果采用购买的回灌材料,需遵循生产商给出的混合方法指南。如果掺混了过量的水,则混合物过稀,无法保证换热效果,地埋管换热器不能达到设计工作能力,过多的水还会导致回灌料的渗透率高于预期数值。如果水量低于推荐值,则回灌料非常厚重难于泵送。尤其对于强化换热回灌料采用水表来精确控制混合水量以达到生产商的推荐值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回灌料混合速度是制约回灌流程效率的因素。应确保混合速度与泵送速度相吻合,未混合好的回灌料会以膨润土干团的形式强制通过导管,将导致回灌泵超压,同时导致回灌材料的混合不均一。如果混合过程制约了泵送,增加中间存贮罐则成为最佳的解决方案。

3.3 泵送回灌材料

在回灌材料混合完成后,即可开始泵送工作。回灌泵的吸入及排出口软管应具有足够的尺寸以减小摩擦阻力同时降低阻塞机率。吸入和排出软管与泵连接推荐采用快速连接式联轴器,以便于解决软管堵塞时更快捷便利。在整个泵送回灌过程中,泵的排出口应装有压力计以监测运行,保证运行压力始终低于软管及管道的承压等级。如果发生突然的压力升高可能意味着导管堵塞,应立即检查阻塞原因,阻塞通常是由灌浆水合、导管末端堵塞或导管某处被挤压导致的。

回灌过程中泵的压力变化也可以反映回灌材料混合的是否恰当。如果泵压高于平时,说明可能混合水的水温过高,或者回灌料中固体成分高于要求值。如果泵压低于平时,说明可能混合水量过大,固体成分回灌料比例过低,无法充分实现回灌作用。

3.4 移除导管

在地层条件稳定的情况下,钻孔可以保持敞开状况一段时间,回灌泵送在同一天内完成即可。在地层条件不稳定的情况下,如钻孔可能有塌陷,回灌则需要在放入导管后马上进行。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回灌后,导管应以回灌相同的速度向上拔出,这样可以减小作用在导管出口的静压水头,降低导管由于回灌料水合作用而被吸入钻孔内的机率。但过程中导管出口应始终保持在回灌料平面以下。

4 回灌后整理工作

(1)回灌设备清理及场地整理

回灌完成后,应尽快对混合装置、泵、辅助设备、软管和固定件进行清理和维护。可以采用高压水柱对混合装置及存储罐进行冲洗,清除内部残留物。回灌泵和导管也通过泵送清水来冲洗掉内部附着的回灌材料。

场地恢复是回灌工作完成后工作量最大的一项任务。各类施工设备、辅助器材、配件管材、剩余材料的需要逐一进行整理,有序移除,恢复场地平面。泵入回灌料置换出的钻孔泥浆需做好集中收集,而不是让它随意的在项目场地四处流淌,有助于改善现场工作环境,同时使场地恢复工作更加容易。

(2)记录及报告的填写

竖直地埋管安装及回灌流程完成后,回灌材料类型和回灌流程应该以报告形式记录下来。报告应提交给系统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同时存档以供未来参考。

5 结束语

土壤源热泵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回灌是土壤源热泵施工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保护环境和保障换热器换热能力的关键点。由于竖直地埋管安装回灌后,属于地下隐蔽工程,检测回灌质量和密实度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提高回灌施工质量,严格控制回灌施工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从源头上避免问题的发生,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国内外土壤源热泵竖直地埋管回灌施工的经验,梳理了回灌施工的流程,并对各个环节需要执行的工作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旨在通过提出竖直地埋管回灌施工工艺技术要求,完善施工前期工作的准备,加强对回灌施工过程的指导,通过对施工细节的把握,确保回灌施工的质量,为施工单位未来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旭,高晓兵.华东地区土壤及土沙混合物热导率的实验研究[J].暖通空调,2004,34(5):83-85.

[2]李新国,汪洪军,赵军.不同回填材料对U型垂直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J].太阳能学报,2003,24(6):810-813.

[3]王向岩,马伟斌,黄远峰,等.超强吸水树脂与源土混合作为地源热泵供热系统回填材料的实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7,28(1):23-27.

[4]Closed-loop Vertical Borehole Vertical Borehole Design,Installation&Materials Standards.Ground Source Heat Pump Association National Energy Centre.2011.

[5]Grouting for Vertical Geothermal Heat Pump Systems.International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Engineering Design and Field Procedures Manual.Association and the Board of Regents.2000.

[6]Environmental Good Practice Guide for Ground Source Heating and Cooling.Environment Agency of UK.2011.

[7]齐承英,王华军,王恩宇.不同回填材料下地埋管换热性能的实验研究[J].暖通空调,2010,40(3):79-82.

[8]王冲,易发成,吴利.垂直地埋管地源热泵膨润土基钻孔回填材料导热特性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4(1):48-50.

[9]庄迎春,孙友宏,谢康和.直埋闭式地源热泵回填土性能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4,25(2):216-220.

水稻分段收获工艺要求及特点 篇10

1 水稻分段收获工艺要求

1.1 分段收获时间

在水稻黄熟期, 即穗部枝梗全部枯干后即可进行割晒作业。割晒时间一般在9月10~15号开始。正常条件下最佳作业时间范围为9月20日至10月5日。在割晒3~4d后, 天气晴好, 稻谷达到14~16个标准水即可进行拾禾作业。拾禾作业不可过早或过晚, 过早水分大, 失去了割晒的意义;过晚拾禾时稻米易形成惊纹。

1.2 田间准备

1.2.1 条田规划

插秧前, 要对稻田进行土地整理, 按主排水渠方向进行条田规划, 目的是扩大田池面积, 减少副埂数量, 降低池埂高度, 为提高割晒拾禾效率和作业质量undefined创造地理条件。

1.2.2 确定插秧方向

插秧方向与割晒方向必须垂直, 即横插竖割, 这是进行分段作业的关键技术, 以保证割晒时不掉铺、不塌铺, 利于通风, 提高晾晒质量和拾禾作业质量。

1.2.3 割地头堑

割出地头堑, 利于机车地头转弯调头, 提高作业效率。可采取人工收割成捆后移到地边, 宽度为1.5个机组长度。待地号拾禾完后, 将捆打开, 放成条铺进行拾禾作业。

1.3 作业方式

割晒作业沿水渠方向进行, 最好选择与插秧方向垂直的角度进行, 即横插竖割。既使割晒后遇到雨天, 也不会塌铺, 晴天后不会影响晾晒和粮食质量。

1.4 割茬高度

割茬高度以14~16cm为宜。确保稻铺底部通风良好, 上下层降水一致。割茬过高, 将影响翻地质量;割茬过低, 影响晾晒质量。

2 水稻分段收获作业的特点

2.1 抢农时, 确保安全收获期

安全收获期一般在10月15~20日前, 10月20日后容易出现早雪, 所以安全收获期只有10d左右。而水稻在9月20日前便可达到割晒要求, 因此可提前收获至少15d, 大大延长了有效收获期, 降低了收获风险, 确保了农时。

2.2提质增产, 确保粮食安全

由于用工不足, 用工费用高, 致使农户过分依赖直收, 造成收获期过于集中, 出现抢收强收现象。而抢收强收的水稻即枯霜前直收的水稻, 大部分为潮粮。因此水稻分段收获技术, 是提质增产、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2.3有效延长作业时间, 增加经济效益

正常作业, 每台大中型收割机比正常直接收获至少多作业10d以上, 可提前收获至少46.7~66.7hm 2, 即毛收入达到4~6万元, 经济效益显而易见。

2.4为翌年的生产提供了充裕的时间

由于收获作业提前, 整个收获期都将提前, 那么接下来的秋整地、秋筑埂、秋做床等工作全部提前, 给第2年的生产准备预留了充足时间。

2.5有效解决了水稻高产造成倒伏难题

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由于高产造成倒伏的问题不可忽视, 提前割晒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张道夫, 张树清, 王玉军, 等.有机物料高温快速连续发酵除臭技术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 23 (4) :796-800.

[2] STEVE POHL.臭气的控制[J].秦崇德, 译.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04, 24 (5) :44-47.

上一篇:“先天论”观点论下一篇: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