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绿色防控

2024-05-19

水稻绿色防控(精选十篇)

水稻绿色防控 篇1

1 自然资源优势

头道镇地处老岭北部山区, 是典型的大陆性气侯, 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6.5℃, 无霜期145d左右, 年平均降水量850mm左右。境内除浑江外, 还有苇沙河、团结河、小荒岔河、荒沟河、娄子沟河、青沟河、腰营河、高力河等河流, 水利资源丰富, 境内无任何工业污染源。全镇有耕地2072hm2, 其中水田833hm2。

2 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

2.1 品种选择

品种是优质高产高效的关键基础。水稻品种极多, 因此, 要把好选种关。主要根据生育期、种植方式、地力水平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品种。要考虑米质, 口感要好;大面积种植考虑米质同时, 品种必须要注重抗病性, 抗倒伏能力;生育期138d左右, 需≥10℃积温2800℃左右。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都十分优秀的品种。

2.2 种子处理

晒种的作用是促进种子生命力, 提高种子发芽率, 能使种子表面干燥, 增强稻壳的通透性, 浸种催芽时吸水快, 发芽整齐, 能提高秧苗素质。在选种前, 选择晴暖天气, 在户外铺上席子或在水泥上摊开晒2~3d即可。盐水选种, 盐水比重为1.13, 50kg水加12kg盐。选种过程中要充分搅拌稻种, 使空稻粒和杂质漂浮在溶液上面, 然后捞出, 再将沉在下面的饱满种子捞出, 每次放入种子量不要超过溶液的1/2。盐选后要用清水洗盐1~2遍, 除去附在稻壳上的盐分, 以免影响发芽。保证种子籽粒饱满, 苗齐苗壮。采用咪鲜胺, 10m L咪鲜胺浸水稻种40kg, 加水40kg, 浸种5~7d, 捞出后直接催芽播种, 不用水洗。

3 秧田建设和播种

以培育壮秧为目的, 选择便于管理、地势相对较高、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便利、土壤偏酸、比较肥沃、无农药残留的旱田地, 最好采用秋季做床, 提高旱育秧质量。

3.1 播种期

根据温度和品种的熟期来确定适宜的播种日期。一般在4月15—4月20日。外界温度稳定通过5℃, 棚温稳定通过12℃时播种, 旱育秧、稀播、育壮秧。

3.2 播量

每平方米播湿种0.125kg, 种子分布均匀一致, 覆土均匀一致, 覆土厚度一般为0.6~0.8cm。底肥施用营养土母剂, 采用封闭一号封闭除草。

4 秧田管理和本田管理

4.1 秧田管理

秧田管理标准:培育高产壮苗, 须根多、根毛多、根尖多, 秧齡30~35d, 叶齡3.1~3.5叶, 苗高13~15cm。从播种到第一叶露尖重点是控温, 最适温度25~28℃, 最低不低于10℃, 此期一般不浇水, 第一完全叶展开棚温控制在22~25℃, 超过28℃要及时通风炼苗。第二叶露尖开始, 防茎叶徒长, 控温20~22℃, 最高不超过25℃。移栽前, 重点是控水蹲苗壮根, 使秧苗处于饥渴状态, 以利于移栽后发根好, 返青快。

4.2 本田管理

水稻绿色防控 篇2

摘要: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是提升病虫害防控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浏阳市目前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面积达到10666hm2,分布在主要的粮食生产乡镇,通过示范,实现以点带面,有效的减少了农药使用量,保护了粮食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笔者以浏阳市小河乡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为例,分析防控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加快推进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对策。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防控技术

近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复杂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种植结构多样性等因素影响,水稻病虫草害危害频繁发生,个别种植户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产品内在质量安全,已经严重威胁到粮食生产安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单纯追求农产品数量的需要转为更加注重质量的需求,优质商品大米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生产者通过采用生物共生、物理调控等绿色防控措施,生产健康营养、质量安全的稻米,既是自身需要,也是市场需求,更是新时代下乡镇农业科技人员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为加快推进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可持续发展,现对小河乡实施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今后如何发展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有关政府部门提供参考。小河乡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现状

浏阳市小河乡位于湘赣边界,浏阳市东北部,与江西省万载县毗邻,地处罗宵山脉北侧余脉,境内多丘陵少平原,平地海拔180m.东南西三侧均被平均海拔500m―700m以上高山阻隔。总面积l0950h?O,山林面积8133hm2,耕地面积l313h?O。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最高海拔884.3m.最低海拔172m,立体气候突出,属典型的原生态山区农业乡镇,有“深山有好水,好水出好米”称号。从2005年起成为长沙市株树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长沙市株树桥水库主要水源地,并于2014年挤身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一园四镇”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体系。

1.l种植结构多元化,病虫害多发重发

2017年水稻直播面积达到421.50hm2,烤烟、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41.30h?O。由于种植结构的复杂多样化,导致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粘虫以及稻田杂草等病虫草害呈现出多发、重发态势。

1.2 农药使用不科学,防治效果不理想

近年来,直播田杂草种群发生变化,数量增多,人工除草难、单一制剂防治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千金子一茬接一茬发生,为减少杂草对水稻的影响,农户逐渐加大除草剂的用量。另外,农民在病虫害防治上普遍存在选择药剂不对路、防治时间不及时、防治方法不正确等现象,给土壤和水质环境带来严重损害,也给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

1.3 化肥过量使用,绿色防控压力大

随着耕作方式的改变,使用化肥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肥料。长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造成农田土壤板?Y、土壤养分流失和微量元素缺失。不仅水稻产量降低,品质也逐渐下降。当前水稻化肥使用量为600kg/h?O,是发达国家警戒线的2.67倍。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绿色防控压力加大。小河乡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主要做法

借助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的成功经验,从2014年起在浏阳市建华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33.5hm2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技术:2017年又成功开展了200 h?O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及20h?O稻鸭生态共育示范和l2h?O“中稻一再生稻”示范。示范推广均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其主要做法如下:

2.1 稻田深水灭蛹

在螟虫越冬代化蛹高峰期4月5日前,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沤,使螟虫不能正常化蛹,达到杀蛹除虫,降低螟虫的发生基数。冬种田在收割后及时翻耕,灌水沤田5―7d并及时打捞田间漂浮浪渣,集中用生石灰堆沤,彻底清除虫蛹。

2.2 稻鸭共育

水稻移栽返青后至始穗期,田间放养15―20日龄绿头野鸭195只/h?O,在水稻始穗期将鸭子收回。利用鸭子在稻丛中穿梭,啄食二化螟、三化螟和稻飞虱等害虫,同时由于小鸭在田间频繁活动,杂草发生额减少75.8%。田间通风透光良好,水、肥、气、热协调,稻株生长健壮,稻谷籽粒饱满。通过稻鸭共育,水稻全季生育期基本上不施用任何化学农药,不仅螟虫、稻瘟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减轻危害,鸭子也成长迅速。

2.3 性诱剂除虫

应用人工合成的昆虫性诱剂,吸引同种昆虫寻求交配的雄蛾,将雄性昆虫诱杀,断绝其交配。安放性诱剂数量为50个/h?O.可减少75%的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害虫发生量。

2.4 灯光诱虫

利用昆虫的趋光特性,将频振式杀虫灯吊挂在稻田田埂固定的支架上,每晚18时~次日清晨3时开灯发出波光,引诱昆虫前来,最多时诱到飞蛾17只/晚。

2.5 调整耕作方式

泰优390作中稻一再生稻栽培,头季产量7969.5kg/h?O,再生季产量2517.75kg/h?O,再生季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明显少于一季中稻,且米质优,又减少了翻耕等机械作业,既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又减轻环境污染。小河乡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存在的问题

3.1 自然环境因素制约

小河现辖5个自然村,有4030户,14612人,平均每1h?O居住0.36户,呈分散型居住:境内山多林广,森林资源丰富,害虫寄主作物广,虫源种类多,不利于集中开展绿色防控。

3.2 农民认识存在差异

近年来,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注册登记86家,从业人员326人,其中从事水稻种植75家,常年种植面积293.2hm2,仅占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l1.1%:种植2h?O以上的大户32户,占2.4%:单个农户种植面积占86.5%。由于存在较多的散户种植,少数农户愿意采用绿色防控生产技术,而绝大多数农户在等待观望之中,思想上难形成统一的认识。同时农民的整体素质较低,科技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慢,观念淡薄,也制约了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

3.3 投入成本相对较高

绿色防控需频振式杀虫灯(按五年折旧)、昆虫性诱剂和诱捕器等器材费1890元/h?O,深耕、灌水灭蛹、打捞浪渣以及安装杀虫灯和诱捕器等人工费1200元/h?O,合计3090元/h?O。而常规病虫害防治仅需药剂投入和施药器械及人工成本1125元/h?O。两者对比,绿色防控比常规防治多投入1965元,h?O。

3.4 政府投入支持不够

绿色防控是一项周期长、投入较大的产业。虽然政府重视绿色防控发展并给予一定的支持。但从总体上来看,政府在蔬菜、烤烟产业基地建设给予专项扶持资金较大,而对于水稻绿色防控新技术推广投入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政府侧重于在粮食主产地给予支持,对偏远山区的支持仍然有限,难以统筹。

3.5 价格优势不够明显

在当前一家一户种植为主的经营模式下,小型大米加工厂设备简单,仅为满足于农民的日常生活所需,这些个体加工厂是小河乡大米加工的主要力量,多采用散装包装:而大米加工企业规模小,年加工大米220t,因包装简陋,产品未能进入大型商超销售,市场占有份额小,难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户也很难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介入流通环节,打造专有品牌,仅靠收储企业收购余粮,充当整个农业产业链的低端生产者角色,不能体现出价格优势。加快推进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对策

4.1 争取政府重视,加大资金投入

农业部2015年全国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工作会议指出,建立“政府扶持、部门服务、企业投入、农民参与”的长效机制,示范引领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农药减量增效、病虫可持续治理的方针。现今,绿色生态防控建设正处于建设初期,农户没有较大资金投入建设,只有依赖国家补贴来支撑。政府资金投入是确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建设最为有力的支撑,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各级政府要整合涉农资金重点向农业专业合作社、病虫害统防统治组织、种粮大户倾斜,为防治组织及示范点免费或补贴采购绿色防控设备以及加大政策性保险,相关部门也要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经济支持。

4.2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防控意识

水稻绿色生态防控建设起步较晚,资金不畅,宣传不够,防控意识淡薄,对农业污染、防控意义认识存在严重不足。但绿色防控具有十分显著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有明显的省本、增效、控害的效果,农户不仅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是保障稻谷产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是利人又利己的大好事。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农户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防控的认识。充分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培训班、讲座、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对近年来因农产品质量安全而引起的重大事故,开展警示教育,提醒农户食品安全无小事,进一步增强生产者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户参与度,真正实现?G色防控全社会参与。

4.3 开展技术培训,提升农民技能

各级政府要统筹农民培训、移民后扶、扶贫开发、农业技术推广等涉农资金,建立培训机制。争取2―3年对技术人员和农户开展一次技术轮训,使他们人人能正确识别水稻常见的病虫害、熟练掌握绿色防控实用技术、能独自使用先进植保器械,为搞好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技术保障。

4.4 加强队伍建设,扩大示范影响

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一线,立足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深受农民欢迎,是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队伍,能够满足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的需要。

4.4.1 继续实施农技人员学历提升计划,力争3―5年农技人员拥有农业相关专业专科或本科以上文化:

4.4.2 依托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科学院等涉农院所,培养农技员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推广能力。

4.4.3 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示范基地为载体,利用“农民专家”、“种植能手”和代表人物的影响,通过听介绍、看现场,用看得见的效果来激发农户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积极性。

4.5 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种植

当前单个农户仍然占有相当比率的耕地、地块分割细碎,导致绿色防控的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不利于绿色防控健康有序发展。通过现场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土地流转有关政策,积极引导他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多种形式加快流转速度,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培育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率先应用新技术,发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让农民看到土地流转和绿色防控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他们有信心、有愿望去探索实践,示范带动一大批种植大户边学边干。

4.6 实施乡村振兴,推进绿色生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在农业上就是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大力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确保粮食安全和有效供给:积极推进水稻绿色生态循环建设,通过建基地、抓示范、带农户,以农药减量化、化肥零增长和秸秆资源化利用等为重点,支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稻高效生态种植新模式,推进绿色防控可持续发展,建设产业兴旺、生活美好的新农村。

4.7 健全管理体系,确保监管到位

4.7.1 在春耕、秋冬种等关键农时季节,集中力量开展种子、农药、肥料等重要农资专项打假和执法监管活动。重点加强对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散地和经营门店的执法监管和农资物流配送的监控,从源头上消除监管盲区和死角。

4.7.2 依托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加快建立产地质量安全合格证明和追溯管理,逐步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

4.7.3 以建设全域美丽乡村为契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水稻清洁生产,加大控制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现水稻生产优质、高产、无污染。

参考文献:

[1]鲍康阜.推行规模化种植促进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J].安徽农学通报,2013,(9):91-92.[2]寸待菊,赵仙菊,孙兴侃,等.浅谈水稻病虫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推广与应用[J].云南农业,2014,(1)2:15-16.[3]罗兴红.浅析实施水稻农药减量控害增效行动的现状与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8,38(08):35-36.[4]徐荣仔,张露,黄玉红,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效果[J].科学种养.2014,(5):179-180.[5]胡佳贵.实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对天敌的保护与影响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14):89,98.广8优金占水稻新品种的选育、示范推广及配套栽培技术詹妙丹 许玉凤 邓晓芳

摘要:广8优金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联合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感温型中熟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具有株型中集、分蘖力中强、穗长粒多、结实率高、后期熟色好、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等特点。本文从新品种的选育、试种与示范等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并总结出一些高产栽培技术加以推广应用,深受群众好评。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广8优金占:示范:栽培技术

韶关市是农业大市,以水稻生产为主.水稻常年种植面积达到12万h?O.其中杂交水稻占60%,是广东省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重要基地之一,为广东省杂交水稻的推广和发展,确保粮食供给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通过推广种植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广8优金占,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广8优金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联合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感温型中熟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在广东省晚造区试中平均全生育期114~115天,适宜我省各地早造、晚造和粤北中造种植,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14031)。

2015年分别在韶关市始兴县城南镇东南村、翁源县龙仙镇中坝村进行晚造试种试验,每村生产试验5亩。广8优金占表现出品种株型中集、分蘖力中强、穗长粒多、结实率高、后期熟色好、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等特点,尤其是抗稻瘟病能力强,是一个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杂交水稻新组合.适宜在韶关大面积推广应用。

l 广8优金占选育过程

广8优金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联合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感温型中熟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14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粤审稻2014031)。2012、2013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77.26公斤和468.76公斤,比对照种深优97125分别增产9.33%和9.18%,2012年增产达显著水

平,2013年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晚造参加广东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6.60公斤,比对照种深优97125增产6.26%。日产量4.11―4.15公斤。试验结果均表现突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韶关展示示范

2.1 示范品种。广8优金占。

2.2 试验田选择。试验田选择地势平坦、水利设施完善、肥力中上、地力均匀、前茬作物一致、排灌方便、无畜禽干扰、交通便利的田块,地点是始兴县城南镇东南村、翁源县龙仙镇中坝村。

2.3 试验设计。每村生产试验5亩,试验田四周不设保护行,株行距均为16.7cm x20.Ocm。

2.4 栽培管理。按高产目标管理,播种时间、移栽插秧、田间肥水管理、喷杀农药等同一项管理措施在同一天内完成。试验田树立展示牌。

2.5 试验品种展示实施过程。7月5日播种,7月22日移植,种植规格16.7cmx20.Ocm,每667?O插2万株,秧苗采用秧盘育秧,二叶一心追施断奶肥53%复合肥秧苗肥7.5kg;7月10日喷农药防稻飞虱及除草剂;、7月18日追施送嫁肥53%复合肥秧苗肥lOkg、46%尿素2.5kg;7月21日追施53%复合肥12.5 kg大田底肥:7月22日移栽插秧,移栽后大田喷药4次,主治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稻飞虱、纹枯病和稻瘟病等病虫害,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发生;7月25日每667m2追施复合肥、尿素各10kg回青肥并加除草剂和杀螺药:7月30日分蘖肥每667?O追施53%复合肥16.65kg、氯化钾2.5kg、12%过磷酸钙5kg。试验结果

3.1 生育期。广8优金占在韶关晚造区种植,平均全生育期115天。始兴县城南镇东南村和翁源县龙仙镇中坝村同时试种,均在7月5日播种,7月22日移植,10月28日成熟,全生育期115天。

3.2 形态特征。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穗长粒多,抗倒力中强,耐寒性中强(孕穗期和开花期均为中强)。2015年在始兴县城南镇东南村和翁源县龙仙镇中坝村种植表现:棵高104.5―105.4cm,亩有效穗17.6―18.O?f,穗长23.0―23.lcm.每穗总粒数152―153粒,结实率80.90/0―82.O%,千粒重22.9―23.7g。

3.3 产量表现。始兴县城南镇东南村晚造栽培示范,示范面积5亩,平均每亩产量达515.50kg。翁源县龙仙镇中坝村栽培试范,示范面积5亩,平均每亩产量达505.80kg。

3.4 米质。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整精米率53.7%―59.6%,垩白粒率3%~13%,垩白度0.8%―3.4%,直链淀粉15.1%―17.0%.胶稠度52―78mm.长宽比3.5―3.7,食味品质85分,达到优质米标准。

3.5 抗性。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93.5%―93.62%,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7.5%和100%,病圃鉴定叶瘟1.8―2.O级、穗瘟3.O―3.5级;感白叶枯病(Ⅳ型菌3―7级,V型7级)。

高产栽培技术

4.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广8优金占在韶关市种植,晚造应选在7月5―10日播种,播种前应在温和的阳光下晒种2h左右:晒种后用强氯精400倍药液浸种6h进行种子消毒:然后用水洗干净再浸种8―lOh.浸种过程要换水2~3次;最后把种子起水进行催芽。秧田应施足有机肥,全层施并沤田20 d左右培肥地力,一般秧田每667?O施用45%复合肥17.5―20kg或者每667?O施用过磷酸钙22.5―25kg作基肥。秧田播种量为7―8kg/667?O,播种后应埋芽或用火烧土盖种。当二叶一心时,每667?O可施腐熟人粪尿加少量磷钾肥或施45%复合肥10~12kg作断奶肥:当四叶一心时,每667?O可施45%复合肥10―15kg作促蘖肥。

4.2 适龄移栽,合理密植规格。移栽前,对实行机械化耕作的地块,采用两犁两耙,应当整碎整平田块,达到平、净、烂的整田质量标准。当秧龄在18―20d最适宜插秧。每667?O插植1.6万―1.8万株,插植规格为26.7cmx16.7cm,带2个分蘖以下的秧苗,每株插2本苗,带3个分蘖以上的秧苗,每株插一本苗,做到浅插匀插,确保插植规格和苗数达到要求。

4.3 合理施肥,充分发挥肥效。水稻的需肥量为每100 kg稻谷需要吸收氮素2.0―2.5kg,五氧化二磷1.0~1.5kg,氧化钾2.5―3.Okg,当土壤养分中等的情况下,水稻最佳施用肥料中氮、磷、钾配比应为1:0.27:0.8。当目标667m2产量达500―550 kg时,中等地力情况下,每667?O施用农家肥1500―2000 kg,每667?O施尿素25kg,过磷酸钙15kg,氯化钾18 kg。施肥方法:氮肥施用基肥占30%,前期肥占50%.穗肥占20%;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分别在前期肥和穗肥各占1/2施用。推荐使用50%水稻配方肥料(氮磷钾配比为24:7:19),具体施肥方法为:基肥占18kg,前期肥占lOkg,穗肥占18kg。水稻配方肥应在水稻插秧前结合犁耙田时均匀撒施,施肥后要求再耙一次田,施肥前必须调节好田间水层。

4.4 水分管理。要想水稻获得高产,做好水分管理是关键。前期,应以浅水插秧,移植后以薄水促进分蘖:中期(插植后约25d),当苗数达到够苗的80%时,应采取多露轻晒的原则露晒田,促进根系深扎,防止倒伏,幼穗分化初期回浅水,施穗肥后保持湿润:后期,切忌过早断水,防止谷粒充实不饱满而影响产量,应当在抽穗扬花时灌回浅水,以后保持湿润,收获前1周灌跑马水。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篇3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1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0.044

1水稻病蟲害绿色防控的内容与原则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内容是优先采用农业防治措施,通过选用抗病虫品种,科学合理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管水、管肥,中耕除草,清洁大田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尽量利用灯光、性信息素诱杀害虫。必须使用农药时,要少用药,并符合绿色防控要求。同时,保护和利用害虫的各种天敌,发挥天敌自然控害作用。目的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水稻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原则是,水稻生长前期,当病虫发生量对稻谷产量不构成严重影响时,则应以自然控害为主;重视预防措施,将防治关口前移至病虫害发生前,如抗性品种和品种多样性布局、水肥管理、深耕灌水沤田灭蛹、病毒病的避害栽培和阻隔育秧、生态调控、天敌保育等措施;病虫发生期需采取防治措施时,则优先应用昆虫信息素、释放天敌、稻鸭共育、微生物农药等对有益生物影响小的措施;药剂应急防治是病虫种群量超过防治指标而天敌等自然因子难以控制时的补救措施,以控害、减损、增效为目的,不能盲目用药,滥用药。

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是通过运用栽培措施防治病虫害,是各项防控措施的基础,是调节病虫初始种群量、控制种群增长和危害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种植抗(耐)病品种、调整播栽期避害栽培、健身栽培、肥水管理等技术。

2.1稻田深水灭虫蛹,降低越冬基数

利用水稻螟虫蛹期抗逆性减弱的特点,春季越冬代二化螟、三化螟蛹期稻田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可消灭70%左右的越冬虫量,有效降低螟虫发生基数。翻耕灌水时,打捞纹枯病菌核烂渣,集中烧毁或者深埋,可以推迟纹枯病始见期,减轻发生程度。

2.2选用优质、高产、多抗品种

一般叶色绿、茎杆粗壮、坚硬、不易倒伏的品种较抗病虫害。种植抗(耐)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病害发生的技术措施。目前,对于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害均有抗病或耐病的品种,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常发性病害的种类,选择种植抗病品种。

2.3稻种消毒,培育无病壮秧

种子消毒采用浸种灵、强氯精、线菌清等,预防干尖线虫病与恶苗病等苗期病害。调整栽插期避害栽培。在水稻病毒病的常发区,可以通过适当推迟水稻的播栽期,避开媒介昆虫传播病毒的高峰期或作物感病的敏感期,从而减轻病毒病的发生程度。如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流行的江淮、黄淮、长江下游稻区,结合塑盘育秧、工厂化育秧和机插秧、抛栽稻、直播稻等轻型栽培技术,适当推迟水稻播插期,避开一代灰飞虱成虫迁入秧田和早栽大田的时机,减少一代灰飞虱成虫传毒的机率。

2.4科学水肥管理,推广配方施肥

以科学的水肥管理为主,将水稻健身栽培与高产栽培紧密结合,坚持浅水勤灌,适时适度晒田。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增施磷钾肥,巧补穗肥,推广配方施肥,避免重施偏施和迟施氮肥。

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措施是利用简单工具或光、热、电、温湿度等物理因素,诱集、趋避、阻隔病虫,达到防治的目的的一类防治措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中,常用且技术成熟的措施包括灯光诱杀、防虫网、无纺布阻隔、热水浸种等技术。

4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要达到良好效果,首先要求做到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协调统一,推行生物农药的应用和坚持科学合理用药,减少对稻田自然天敌的杀伤;农作物收割期间,田间天敌有一个向外迁移的过程,此间应该停止田埂、沟边、路旁铲草积肥活动。在田埂、路边点种黄豆等荫蔽度较大的作物或收割期有意识地堆放草把等,以便提供天敌栖息场所;发展稻田养殖业:稻田养鱼、养鸭、养蟹等种养结合的办法,能很好地控制稻田的稻飞虱、叶蝉、稻螟、福寿螺等的发生和为害,成为稻田害虫很好的天敌;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还可采用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常见的主要有苏云金杆菌(简称Bt.)防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技术、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稻瘟病技术、井冈、蜡质菌芽孢杆菌防治稻瘟病、稻曲病和纹枯病技术和农用抗生素四种。

5化学防治

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选用农药品种时,提倡选择生物农药、选择性或专一性药剂、高含量单剂,将农药对生态、农产品质量、人畜安全的影响降到最低。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品种,如18%邦打吡蚜酮可湿性粉剂、70%稻雨水分散颗粒剂、25.5%阿维·丙溴灵乳油、4%阿维菌素乳油、25%阿维·氟铃脲(金雕)乳油、40%毒死蜱(广治)乳油、30%锐斯卡乳油、12.5%氟环唑悬浮剂、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6实行专业防治

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地发展病虫机防专业服务组织,实现水稻病虫害专业防治,以农技服务中心为主体,种植大户和农民共同组建机防队。坚持“自愿互利、有偿服务、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对突发性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

水稻绿色防控 篇4

1 健身栽培控害

通过科学栽培, 创造利于作物生长, 利于增强作物抗性, 利于自然天敌的繁衍而不利于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的农田生态环境[2]。水稻主要是选用高产抗性品种, 培育壮秧, 合理施肥, 科学管水。

2 灯光诱杀技术

2.1 扇吸式多功能捕虫器诱杀

扇吸式多功能捕虫器是一种以太阳能为能源的杀虫灯, 其利用趋光性吸引昆虫, 昆虫在绕灯飞行过程中被风扇气流吸入接虫瓶中, 使害虫因饥饿或成为益虫的食物致死, 益虫可通过接虫瓶小缝隙自由出入, 能有效保护稻田中天敌种群数量, 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2.2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主要利用害虫趋光、趋波、趋色、趋性信息的特性, 人为设置灯光诱杀害虫[3,4,5]。频振式杀虫灯有用交流电和太能能为电源2种, 目前在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中一般都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 使用方便, 安全高效。

3 性引诱剂诱杀技术

昆虫性信息素也被称为性外激素, 对异性昆虫具有诱导作用, 采用人工合成技术等, 合成昆虫性信息素, 将其作为引诱剂等, 是现阶段生态农业体系下重要的植保技术。为了便于使用, 用优质橡胶作载体, 经过工艺处理, 使其均匀分布, 缓慢散发, 引诱雄蛾, 使雌蛾不能正常交配繁殖, 减少下代基数, 减轻发生危害。在水稻上应用比较成功的是二化螟性引诱剂诱杀二化螟, 一般667 m2放1个诱捕器, 从越冬代开始施放, 每个月换1次诱芯。

4 稻鸭共育技术

利用稻田养鸭, 成本低、污染小。稻田养鸭灭虫对象包括稻飞虱、三化螟、卷叶虫、黏虫、蝗虫等害虫[6]。在水稻返青、根系固定后放鸭灭虫, 放养量75~150只/hm2, 鸭的食性复杂, 在稻田觅食过程中喜欢拱泥, 不仅可以破坏稻田土表面的隔氧层, 还能分解土壤有机质。稻鸭共育田块各种害虫密度明显较低, 能减少农药使用, 同时鸭粪排在田里是很好的有机肥。

5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产物防治有害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对病虫草害防治效果好, 而且对人畜安全, 不污染环境, 无残留。

5.1 利用捕食性天敌防虫

稻田蜘蛛是水稻害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对稻田蜘蛛的利用, 主要采取保护自然资源, 加以必要的人工助迁[7]。此外, 为了在春耕时为蜘蛛提供暂避场所, 可在田埂处种植大豆作物。

5.2 利用蛙类防虫

蛙类包括青蛙、雨蛙、蟾蜍等等, 它们的食料主要是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利用蛙类可有效防治稻田害虫。在春季采集蛙卵, 建立蝌蚪繁殖基地, 待其长至3 cm时即分养到大田中去, 要保持田里有水和注意改进施肥方法, 以保护蝌蚪[8]。

5.3 优先使用生物农药

在需要进行用药防治时优先使用化学农药, 用Bt菌剂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 用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 用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

6 化学防治技术

6.1 选用对天敌安全的高效新型农药

水稻螟虫是水稻害虫防治的重点, 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对鳞翅目昆虫杀虫活性高, 杀虫谱广, 持效期长, 用药量少。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属于新型邻甲酰胺基苯甲酰胺和邻苯二甲酰胺类杀虫剂, 杀虫机理是高效激活昆虫鱼尼丁 (肌肉) 受体, 过度释放细胞内钙库中钙离子, 导致昆虫瘫痪死亡。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正适合防治对其他水稻杀虫剂已经有抗性的害虫。

6.2 使用农药半量控害增产助剂

为了逐步降低农药使用量,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推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节药行动的步伐, 使用农药半量控害增产助剂“激健”, 能有效遏制全省农药使用量过快增长的势头, 确保到2020年化学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试验示范证明, “激健”与杀虫剂、杀菌剂混合使用, 可以减少农药50%;与除草剂混合使用, 可以减少除草剂用量40%。减量控害不仅使农作物生产安全, 而且有利于保护天敌, 可见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助剂, 既可以保证防效, 又能减少用药量。

摘要: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中, 绿色防控是重要环节, 水稻绿色防控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健身栽培控害、灯光诱杀、性引诱剂诱杀、稻鸭共育、生物防治和科学使用化学农药等, 文章介绍了上述措施的具体原理和方法, 以期为今后开展水稻绿色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绿色防控,增产模式,技术措施,安徽池州,贵池区

参考文献

[1]丁海玲, 周剑英.无公害水稻害虫的生物防治法[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4 (1) :12.

[2]杨治平, 刘小燕, 黄璜, 等.稻田养鸭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2) :103-106.

[3]黄志农, 文吉辉, 徐志德, 等.稻田养鸭与杀虫灯对水稻三大害虫的防控效果[J].湖南农业科学, 2009 (11) :61-65.

[4]赵中华, 尹哲, 杨普云.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概况[J].植物保护, 2011 (3) :29-32.

[5]黄仲举.兴宁市双季超级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及其主要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22) :55-56.

[6]胡晓斌, 唐文, 任良, 等.芜湖市鸠江区中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的技术集成与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24) :78-79.

[7]高业根.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项目在肥东县的实践[J].基层农技推广, 2016 (5) :73-75.

水稻病虫草关键防控技术的调查报告 篇5

岳阳综合试验站湘阴示范县

2011年11月22日

我县今年种植水稻127.43万亩,其中早稻61.6411万亩,一季稻及中稻0.308万亩,晚稻65.4788万亩。统计全县病虫共发生552.75万亩次,防治633.27万亩次、挽回损失105617吨。病虫发生总特点是:病虫混合发生,虫害大于病害。在病虫防治上积极推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积极推广植保新技术。现将我县水稻病虫草害防控应用技术及存在的问题报告如下。

一、防控应用技术

㈠开展生物防治技术:

⑴推广运用保蜘控虫。在“蜘蛛之乡”白泥湖乡万亩高产示范片推广运用保蜘控虫10000亩。⑵释放赤眼蜂控制害虫。在原种场释放稻赤眼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500亩。⑶稻鸭共养技术。在兴科米业生产基地兴隆、兴安等村推广稻鸭共养技术1000亩。

㈡推广物理防治技术:

⑴推广频振式杀虫灯、黄板等物理防治技术。在全县水稻上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1200盏,防治面积4.5万亩,核心示范区兴科米业生产基地兴隆、兴安等村推广频振式杀虫灯100盏。

黄板应用面积500亩

⑵利用昆虫性诱剂诱杀技术。利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杀技术在农科所、白泥湖里湖村建立1500亩示范区。

㈢推广生物农药。在全县推广运用BT、井冈霉素、井〃蜡芽菌、申嗪霉素等生物农药,今年全县推广BT乳剂70吨、井冈霉素60吨、井〃蜡芽菌0.3吨、申嗪霉素0.4吨。利用微生物治病150万亩次,治虫36万亩次。

㈣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行减氮控磷增钾,促进作物稳健生长,增强抗病虫能力。

㈤运用农业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基数。冬季深耕烤坯,次年3月中、下旬灌深水灭蛹7~10天,降低螟虫基数;打捞浪渣、种子消毒,消灭病害菌源;保护蜘蛛等天敌,提高控害能力等综合措施,减少病虫发生源。

㈥推广稻种拌种技术。推广应用锐胜、适乐时等水稻种衣剂进行种子拌种,提前科学防控,减轻病虫危害。

㈦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推广氯虫苯甲酰胺、吡蚜酮、噻嗪酮、甲维盐、阿维菌素等高效低残留农药,实现农药减量、节本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标。

通过推广实施上述几项技术措施,我县农药施用次数减少,农药用量明显下降,防治效果显著提高,农田环境得到改善。农药用量从2008年496.1吨(拆百量)降至今年的262.3吨,示范区比非示范全年减少用药1次,防效提高10%以上,农药用量

减少30%以上,田间蜘蛛、隐翅虫、黑肩绿盲蝽、宽黾蝽、寄生蜂等天敌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多。早稻后期调查:示范区百丛平均蜘蛛为434头,比非示范区平均百丛268头增加61.9%;平均百丛隐翅虫、黑肩绿盲蝽等其他捕食性天敌达158头,比非示范区119头增加32.8%;蜘蛛、其他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种类分别为31种、16种、11种,比非示范区28种、15种、8种分别增加11%、7%、38%。

二、存在的问题

1、某些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太小,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如昆虫性诱剂诱杀技术。

2、某些技术措施推广成本较高,目前还难以普及。如频振式杀虫灯。

3、配套措施跟不上,难以大面积推广。如稻鸭共养技术,水稻生长后期,鸭子不能下田,又不能出售,圈养困难。

4、部份农户田亩面积小,对推广应用植保新技术积极性不高。

三、建议

1、加大各项资金投入力度。扩大示范面积和示范点,以点带面,加速推广步伐。

2、加快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目前,乡镇农技站植保技术人员少,专业知识水平不一,加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一项好的实用新技术还难以快速推广开来。

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控技术 篇6

本技术是在准确掌握灰飞虱田间消长动态与带毒率的基础上,抓住灰飞虱迁入秧田的高峰期及大田灰飞虱低龄若虫的高峰期,适时采用高效低毒药剂防治稻田灰飞虱,达到控制条纹叶枯病发生与危害的目的。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为:

1.防治麦田灰飞虱,压低稻田虫量基数

结合三麦穗蚜防治,应用吡虫啉药剂,667平方米(1亩)用纯药3克左右,防治麦田灰飞虱,压低麦收后迁入秧田的灰飞虱虫量,减少秧田危害概率。

2.利用药剂浸种,控制灰飞虱传毒

水稻浸种时,用10%吡虫啉1000倍液或5%锐劲特30毫升浸稻种4~5公斤,浸种48~60小时,对控制秧苗期灰飞虱传毒效果达50%左右,可以大大减轻秧田防治灰飞虱的压力。

3.防治秧田灰飞虱成虫、若虫,控制苗期危害

在灰飞虱迁入秧田高峰期或秧苗3叶期,667平方米用10%吡虫啉30克或5%锐劲特50毫升进行秧田喷雾,消灭传毒灰飞虱成虫和若虫。在灰飞虱虫量高发年份,第一次防治后应隔5~7天进行第二次防治。同时尽量做到集中、统一、连片防治,确保防治效果。

4.狠治大田灰飞虱若虫,控制水稻成株期危害

大田栽插后,在灰飞虱卵孵高峰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667平方米用10%吡虫啉30克进行喷雾防治,并根据田间虫量开展1~2次防治,保证防效。

5.推广种植抗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能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并通过塑盘育秧、肥床旱育秧等育秧方式,以及机插稻、直播稻、小苗抛栽等避虫栽培措施,降低秧苗期灰飞虱迁入量,从而控制病害发生。

二、注意事项

一要把握好防治适期,治理好秧田保大田,重点掌握在水稻栽插后灰飞虱卵孵高峰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进行防治。

水稻绿色防控 篇7

1水稻立枯病

1. 1立枯病的症状

多发生于三叶期前后,最初秧苗叶尖不吐水,后逐渐萎蔫枯黄,心叶卷曲,残苗少许青色。初期茎基部不腐烂,但根变暗,根毛稀少或无根毛,用手提苗,可连根拔起。以后茎基部变褐,甚至软腐,拔苗时心叶易被拔断。此病在床面中间常常成簇,成片发生,逐渐蔓及全畦。

1. 2传播途径

病菌以菌丝生长蔓延或孢子借气流的形式传播,在苗床上扩展。

1. 3发病条件

1病菌感染,带病种子; 2气候条件。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3与苗床土壤酸碱度、湿度和播种量有密切的关系: 床土p H在7以上,苗床湿度大,播种量大都易发生立枯病。

1. 4绿色防控

( 1) 生态防控: 1选择无污染,地势平坦,背风向阳, 排水良好,偏酸性土质肥沃的中性园田土或旱田土; 2精选种子、晒种、科学催芽; 3加强苗床管理。主要是做好防寒和通风炼苗工作,严防在高温和大风天大通风炼苗,防止诱发生理性立枯病。

( 2) 科学用药技术: 在秧苗一叶一心期和发病初期选用瑞毒清1毫升喷1平方米苗床,对防治水稻苗期立枯有特效,该药也是目前生产中较安全药剂之一。还可用15% 恶霉灵水剂进行防治,它在防病的同时对秧苗有促长作用。

2恶苗病

2. 1恶苗病的症状

苗田发病,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本田发病,一般在移植后30天左右出现病株。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著伸长,节部常弯曲露出叶鞘之外,病株在地表上的几个茎节上逆生数条不定须根。剥开叶鞘,可见茎上有暗褐色条斑。剖开病茎可见其内有白色蛛丝状的菌丝,以后茎杆逐渐腐朽,叶片枯死。 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

2. 2发病条件

1土温30℃ ~ 35℃ 时易发病; 2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 3增施氮肥刺激病害发生; 4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发病重。

2. 3绿色防控

1农业防治。选用无病无伤种子; 避免烈日中午拔苗插秧,不插隔夜秧,移栽时剔除病苗,及时拔除田间病株深埋。2种子处理。进行晒种和用25% 咪鲜胺乳油或48% 福·锰锌可湿性粉剂进行种子消毒。

3稻瘟病

3. 1稻瘟病的症状

稻瘟病按其危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 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1苗瘟: 发生于秧苗三叶期前,主要由种子带菌引起,病斑灰至褐色、圆至梭形、大小变化大, 由于它发病需要的温度是25℃ ~ 28℃,故东北苗瘟很少发生。2叶瘟: 发生于三叶期后的秧苗或成株叶片上,可分为普通型、急性型、白点型和褐点型四种,其中以前两种发生普遍。普通型病斑,呈菱形或纺锤形,一般长1 ~ 1. 5厘米, 宽0. 3 ~0. 5厘米,红褐色至灰白色,两端有坏死线。急性型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病斑正反两面密生灰色霉层。急性病斑的出现可视为田间病害大流行的先兆。3节瘟: 节瘟常在抽穗后发生,水稻茎节部先感染,产生褐色小点, 之后扩展到整个节部,使整个节部和附近的茎杆变成褐色, 干枯易折断。4穗茎瘟: 发生于主穗梗至第一枝梗分枝的穗颈部。出穗10天左右表现症状,最初在穗茎处产生褐色小点,逐步扩大后病斑附近一段茎秆黑褐色或蓝黑色,最后形成枯白穗。5谷粒瘟: 发病早的颖壳全部变成灰白色,形成秕谷。发病晚的,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严重受害的可使米粒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但穗颈受害变褐或黑褐色,虽不影响结实,却可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3. 2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次年借风雨传播至寄主形成中心病株,其形成的分生孢子可进行再侵染。在适温高湿,有雨、雾、露的气候条件下利于其发病。

3. 3发生条件

发生水稻瘟病的最适合温度为25℃ ~ 28℃ ,空气湿度为80% 以上。由于水稻在水中生长,气温与近水面的温度差异在3℃ ~ 5 ℃ 。所以一般气温连续几天30 ℃ 以上,早晨有雾或夹有雨天的时候,稻瘟病会大面积流行。稻瘟病一般从相对湿度大的水稻低叶开始发生并向上发展。生产中如果前一段时间的低温寡照和后一段时间的小雨频繁是稻瘟病发生极其有利的气象条件。

3. 4绿色防控

( 1) 生态防控。1种植多抗性品种,也可以是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间种。不可大面积连续种植同一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灌溉。

( 2) 科学药剂防治。在叶瘟发生初期应及早施药控制发病中心,并对周围稻株或稻田施药保护; 在孕穗末期、始穗期和齐穗期各施药一次,如果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菌形成和浸染,在灌浆期再施药一次。可选用40% 富士一号乳油、13% 春雷·三环锉可湿性粉剂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农药。

4纹枯病

4. 1纹枯病的症状

病菌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斑,多个病斑相互汇合形成云纹状大斑。干燥时,病斑边缘褐色,中央草黄色或灰白色; 潮湿时病斑呈水渍状,边缘暗绿色,中央灰绿色,叶鞘变黑腐败。叶片上病斑与叶鞘上的很相似,但形状较不规则。病情发展慢时,病斑有晕圈,发病迅速时病斑青绿色,叶片像开水烫过一样,很快呈青枯或腐败状。在阴雨多湿的条件下,病部会长出白色或灰白色蛛丝状的菌丝体, 再逐渐集结成白色绒球状的菌丝团,最后变成黑褐色、坚硬的、油菜籽大小的菌核,很易脱落。

4. 2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核在病田土中越冬,第二年泡田后菌核浮出水面并在灌溉水的推动下附着于稻株上,从表皮或气孔侵入引起稻株发病,病菌可进行多次再侵染而引起全田发病。

4. 3发病条件

1菌源数量。田间菌核数量与病害初期发病轻重关系密切; 菌核打捞得比较彻底的田块,新垦稻田或上年上季的轻病田,发病轻。2栽培状况。过度密植,长期深灌, 氮肥施用过多过晚病重。3气象条件。高温高湿利于病害的发生。

4. 4绿色防控

凤台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 篇8

1 示范区概况

1.1 基本情况

示范区位于凤台县张集镇六院村,示范面积133.33 hm2,水稻品种为特糯2072和新两优6号。试验田地势平坦,土质为砂壤土,p H约为6.9,肥力中上等。据调查,2015年水稻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虫害偏轻发生,病害偏重发生。

1.2 肥料运用

示范区水稻于5月12日育秧,6月12日移栽,施45%(N、P、K)配方肥600 kg/hm2作底肥,施46%尿素150~225 kg/hm2作追肥。

1.3 示范材料

示范区设置二化螟性诱剂黏板100个,稻纵卷叶螟性诱剂捕虫盆100个,太阳能诱虫灯40盏,噻呋酰胺、井冈·蜡芽菌、噻嗪酮等生物农药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1.4 示范技术

实施频振式太阳能杀虫技术、昆虫性信息素技术、生物农药防治技术和健身栽培技术,对稻田天敌影响及生态环境安全性评价,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1.5 示范目标

示范区绿色防控技术达到90%以上,生物农药应用达80%以上,水稻虫害防治效果达95%以上,病害防治效果达80%以上,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水稻农药残留控制在允许水平之内。

2 示范内容及方法

2.1 生物农药防治技术

示范区共施药2次,第1次施药是7月20—21日,施用噻呋酰胺300ml/hm2+噻嗪酮525 g/hm2+井冈·腊芽菌1 500 ml/hm2;第2次施药是8月9—10日,用阿维菌素1 500 ml/hm2+井冈·蜡芽菌1 500 ml/hm2+噻嗪酮600 g/hm2,混合施用。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采用机动喷雾器统一喷药。

虫害于施药后7 d,即7月27日、8月17日调查防效,纹枯病、稻曲病于施药后30 d,即9月15日和27日调查防效。

2.2 杀虫灯诱杀技术

7月23日安装频振式太阳能诱虫灯,分别于8月1日和12日对捕虫袋中害虫进行分类鉴定,统计虫量,对杀虫效果进行分析及讨论。

2.3 昆虫性信息素技术

7月21日安装二化螟性诱剂黏板100个,示范面积6.67 hm2,安装卷叶螟捕虫盆6.67 hm2,示范面积6.67hm2,黏板及捕虫盆均是沿田边每隔8m安装1个。分别于7月29日、8月8日和22日调查诱捕虫量,分类鉴定,并进行结果统计与分析讨论。

2.4 健身栽培技术

分蘖末期适时烤田,增施钾肥,灌浆末期及时搁田,叶面喷施微肥,增强稻株的抗病性,减轻纹枯病危害。

3 示范效果

3.1 生物农药示范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2次施用生物农药后水稻病害、虫害防治效果分别为80%、94%以上,防治效果显著,其中噻呋酰胺防治纹枯病效果显著高于井冈·蜡芽菌。2015年四(2)代稻纵卷叶螟轻发,示范区第1次没有用药防治。田间观察,阿维菌素+井冈·蜡芽菌+碧护示范区植株较其他处理植株健壮,籽粒饱满,色泽度好,结实率达90%,比常规处理高10个百分点。相同剂量下,孕穗期破口前8 d和破口期2次施药的防效优于1次施药的防效。

3.2 杀虫灯诱杀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太阳能诱虫灯诱虫效果显著,诱虫数量大,诱虫种类多,如8月1日调查40盏杀虫灯诱集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大螟、金电子、稻螟蛉6种主要害虫达4 549头,还有少量蜘蛛、瓢虫等。应用杀虫灯后,稻田可减少用药次数1次,就喷药用工费和农药费而言,可降低防治成本345~525元/hm2。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对天敌影响小,基本没有伤害,维护了生态平衡。2次调查结果比较,第2次大螟、二化螟、稻飞虱、金龟子诱捕量均有下降,杀虫效果显著;卷叶螟诱捕数量变化不大,稻螟蛉诱捕量上升则可能是水稻生育期不同造成的。

%

注:每次把5盏灯作为一组统计各害虫总虫量,共8组。调查期间出现连续降雨天气。

3.3 性诱剂诱虫效果

从表3可以看出,性诱剂诱捕数量比较大的是二化螟,3次诱捕数量达442头,其次是稻纵卷叶螟,3次诱捕数量为271头,还有大螟、金龟子等其他害虫,种类繁多,也有少量天敌。不同性诱剂诱捕的主要害虫不一,数量不同,害虫总量可观。

从第1次到第3次诱捕害虫总数有所下降,体现了性诱剂的整体诱杀效果。如卷叶螟和金龟子诱捕数量是先下降后上升,而大螟和二化螟诱捕数量则是先上升后下降,可以看出水稻不同生育期主要害虫种类的变化。据调查显示,8月19日系统田卷叶螟出现一个成虫峰,当日蛾量为4 800只/hm2,上升明显,正好符合第3次调查时诱捕量上升的虫量结果。

由于时间间隔有点长,大部分虫已经腐烂,所以统计的虫量只是近几天诱捕的可识别的害虫,诱捕总虫量要远大于调查所得到的数据,统计的数据仅供参考比较。

4 讨论

(1)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效果明显,但诱杀虫不能针对特定目标等,对蜘蛛有一定伤害,受阴雨天气时间长,及储存电量不足、开灯时间短等因素影响,试验方法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2)捕虫盆水分蒸发快,直接影响杀虫效果,隔3~5 d需添加诱捕液;黏板诱虫诱过一次后大部分虫黏在上面,会影响害虫的再次诱捕,且不易除去上面的害虫,一个生长季节最好更换1次黏板。

(3)由于时间间隔以及天气因素不定等原因,可能造成太阳能灯及性诱剂内虫量的不均以及烂虫,所以调查得到的只是大概数据,真实数据远比调查得到的要大。

参考文献

[1]朱红军,徐庚鸿,赵德明,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J].安徽农业科学,2013(7):2924-2925.

[2]徐南昌,莫小荣,张晨光,等.衢州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J].浙江农业科学,2013(11):1434-1437.

[3]董建萍,杨坚,李永明,等.陇川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集成及推广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184-185.

[4]施伟韬,刘初生,姚易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J].生物灾害科学,2012(2):211-214.

[5]李丹,刘红梅,何海永,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效评估[J].贵州农业科学,2012(7):123-128.

[6]徐灵超,秦桂泉,曾晓玲,等.宁乡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综合应用实践[J].湖南农业科学,2012(12):13-14,18.

[7]杨普云,梁俊敏,李萍,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J].中国植保导刊,2014(12):65-68,59.

[8]张迁西,毕甫成,邹乾仕,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效果初报[J].江西植保,2009(4):186-187.

水稻绿色防控 篇9

一、基本情况

水稻是古蔺县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全县栽培面积25万亩, 总产量达1.25亿kg。由于我县水源好, 冬水田面积大, 全县适宜稻鸭共育技术推广面积12万亩以上, 占全县稻田面积一半左右。随着水稻品种多样化和病虫害防治水平的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县水稻病虫害呈虫重病轻趋势。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粘虫、稻苞虫、稻蝽蟓等是我县主要的水稻害虫,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 导致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虫源地成倍增加, 呈现出发生早而重的趋势, 造成了十分突出的农药的乱用、滥用、重复用药等问题。2009年, 两迁害虫严重发生, 导致化防问题严重, 给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带来严重后果。所以, 推广“稻鸭共育”技术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稻鸭共育”技术的效益

1. 绿色防控, 减轻病虫为害, 保护

环境该技术利用家鸭在田间野养, 不断捕食害虫, 吃 (踩) 杂草, 排泄优良有机肥, 并刺激水稻生长, 减轻稻田虫、草、病害的危害。具有浑水、省肥、省工、节本、增收和保护环境等多重功效。

2. 经济效益明显

2010年来, 我县以古蔺、金星、鱼化3个乡镇为中心示范区, 3个乡镇的24村87社共3 475户设施了该技术, 稻鸭共育面积5 730亩, 占水稻总面积的13%, 共投放鸭苗90 000只。其中核心示范区515亩, 每亩平均产量450.33kg, 每亩增产稻谷35kg。平均每亩养鸭收入398.1元, 节省农药、肥料、人工等支出100元左右。2010年, 核心示范区共增收12.92万元, 全县“稻鸭共育”2.37万亩, 共创造综合效益402万元。

3. 农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由于实施了“稻鸭共育”技术, 一是减少了农药施用量和施用次数;二是减少了化肥施用量, 从而减轻了农用化学物质等农业投入品的面源污染, 使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4. 农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运用

“稻鸭共育”技术生产出的稻谷及鸭子是真正的无公害农产品, 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有着广阔的销售市场。

三、发展“稻鸭共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放鸭时间偏迟, 鸭子品种老化

目前一般在6月中旬放鸭, 时间明显偏迟。主要品种为花边鸭, 鸭子体较较大, 宜选体形较小的麻鸭作为主要推广鸭种。

2. 鸭苗款难收回春播时期, 收回

广大农户的鸭苗款较困难。

3. 农民对养鸭技术掌握不够

一些农民直接将鸭子放入田中, 造成鸭苗死亡率高。一些农户饲料配搭不合理, 造成鸭子生长不良。

4. 鸭棚、围网建立有等待加强部分农户因此造成了鸭子走失。

四、大力发展“稻田养鸭”的对策

1. 提高认识, 强化领导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发展“稻鸭共育”的关键。“稻鸭共育”的推广需做大量的组织发动工作,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把“稻鸭共育”作为水稻病虫防治的重要措施来抓;乡镇干部的积极组织协调, 是发展“稻鸭共育”的基础。

2. 多方配合, 增加投入

由于农民投入不足和农产品经济效益较低, 对农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发展“稻鸭共育”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并协调各部门整合资金, 解决好鸭苗款。

3. 加大宣传, 强化培训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组织技术人员, 对广大农户进行技术培训, 让广大群众充分掌握“稻鸭共育”技术, 充分了解“稻鸭共育”的综合效益。

4. 因地制宜, 多种形式并存

不少地方有大户承包养鸭的成功经验, 应在形式上实行大户承包与小户散养相结合。

5. 形成把“稻鸭共育”当成一项重要产业来抓的共识

让广大群众从中受益, 逐步让农民形成“稻鸭共育”产业的生产习惯。

水稻绿色防控 篇10

1 永安市水稻主要病虫害

1.1 稻飞虱

2015年发生程度达中等偏重, 发生面积为9 313公顷次。根据观测定点测报灯监测数据, 迁入峰次明显且峰期长。8月中旬至9月上旬田间的稻飞虱突增明显, 百丛稻飞虱1 000~3 000头, 水稻损失产量在15%以内。

1.2 稻纵卷叶螟

2015年稻纵卷叶螟偏轻发生。发生面积860公顷次。测报灯下诱蛾量较往年少, 主要是二代稻纵卷叶螟为害中稻、烟后稻, 大田卷叶率1.5%, 个别发生重的田块卷叶率达8.2%, 水稻损失产量在10%以内。

1.3 二化螟

2015年二化螟偏轻发生, 发生面积747公顷次。在永安市稻区主要是一代二化螟为害早稻较重, 枯鞘率为0.47%, 其余稻作危害都较轻, 水稻损失产量在5%以内。

1.4 纹枯病

2015年温度较常年低, 持续雨日使纹枯病偏重发生, 发生面积7 700公顷次。烟后稻是水旱轮作,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纹枯病的生存环境, 比早稻和晚稻纹枯病的发生程度低, 但风雨天气频繁, 氮肥施用过量, 纹枯病危害也会加重, 水稻损失产量在15%以内。

1.5 稻瘟病

2015年穗颈瘟偏轻发生, 叶瘟轻发生, 穗颈瘟发生面积793公顷次, 叶瘟发生面积240公顷次。穗颈瘟以单晚、连晚发生为主, 主要原因是抽穗期遇降雨天气, 高海拔山区温差大, 雾大露重, 发生田块穗病率为20%~30%, 水稻损失产量在10%以内。

2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1 抓好种子消毒处理

将谷种浸泡于25%咪鲜胺 (使百克) 乳油2 000~3 000倍液36~48 h中, 浸后可直接进行催芽播种, 以消灭病菌, 减轻恶苗病等病害的发生。

2.2 耕沤田灭螟

通常在春季, 螟虫的幼虫普遍化蛹, 并且逐步达到高峰期[1]。此时应该及时对土地进行翻耕, 同时灌入深水, 保证其可以充分浸沤稻桩, 使得田间的螟虫不能正常羽化, 进而杀蛹灭螟, 同时还可以显著降低发生的基数。耕沤田在经过一定时间后, 枯心率平均达到0.5%, 而不耕沤田的平均枯心率为2.7%[1,2]。

2.3 生物农药防控

通过多种生物农药的有机作用, 可对病虫害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应重点推广和普及苏云金杆菌等, 通过喷雾处理, 可以有效降低卷叶率。另外, 阿维菌素乳油也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水稻叶瘟发生初期, 可用草包杆菌等防治。

2.4 性诱剂防控

挂置漳州英格尔公司生产的稻纵卷叶螟性诱芯, 安装诱捕器15支/hm2, 诱芯15粒/hm2, 其防控效果超过90%。性诱剂高效性较为明显, 同时还可以做到无污染, 在病虫害诱杀阶段没有明显的毒害作用, 并且其灵敏度比一般方法更高, 针对性较强, 保证天敌不会受到伤害, 不仅安全性较高, 而且还绿色环保[3]。

2.5 灯光诱控害虫

一般来说, 每3.3 hm2左右面积安装1台杆式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 可以使大量螟虫、稻螟蛉害虫或者一些其他危害性较大的成虫被充分诱杀, 无论是相应的虫害密度, 还是虫卵量, 都得到了显著的减少。

2.6 推广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

实行“政府主导、属地现任、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 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疫情、重点区域、关键环节, 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通过联防联控、群防群控, 全面提升重大病虫情应急防控能力和科学防病治虫水平, 有效预防控制病虫疫情发生、蔓延危害[4]。

摘要:现阶段, 社会各界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特别是水稻产量, 不仅关乎到我国农业的发展, 也和农民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因此, 为保证水稻的高产, 可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 借助科学有效的措施, 充分保证水稻增产。本文结合福建省永安市现阶段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和发生特点, 探讨其绿色防控技术, 以实现水稻高产。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福建永安

参考文献

[1]张全生, 林继东, 于振民, 等.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0 (11) :32.

[2]何超, 青先国.湖南省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发展趋势[J].杂交水稻, 2012 (1) :7-10.

[3]张开朗, 谷爱娣, 游树立, 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建湖县的应用实践与效益评价[J].中国植保导刊, 2011 (5) :17-21.

上一篇:三维实时场景下一篇:地域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