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建设

2024-05-22

节约型建设(精选十篇)

节约型建设 篇1

说到“节约型住宅”, 很多建筑从业人员都觉得这个词语有些陌生, 其实, 在资源与住宅需求矛盾日益增长的今天, 在国家大量修建保障性住房、提倡住宅产业化的今天, “节约型住宅”应当是一个十分普及的概念。简单来讲, 节约型住宅就是符合目前社会广泛需求的住宅, 是紧凑性、实用性、舒适性、适应性、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兼备的一种住宅产品。它不仅具有节地、节水、节能的特点, 更有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寿命等优点。

建设节约型住宅, 不代表说可以省时省力、偷工减料, 相反, 它对我们整个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俗话说, “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 近年很多房地产开发项目过分强调视觉的美化性, 追求装饰性、豪华性, 却缺少实用性, 对资源造成极大浪费, 也给居民造成相当的不便。很多人花毕生积蓄买了一套房, 在使用中却发现问题不断, 因此愁眉不展, 这样的住宅项目不在少数, 这也为我们的行业抹了不少黑。衣食住行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 如果连基本的住宅问题都解决不好, 那对于行业来说是很可悲的。所以建设节约型住宅并不是一句大话空话, 而是一个应该根植于每个住宅设计者心中的职业道德准绳。

值得欣慰的是, 在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力号召下, 我们大部分人目前已经意识到环保节约在住宅建设中的重要性, 正在利用新技术、新材料, 在这方面积极探索和努力。利用高科技实现绿色低碳, 这是一个好的方向;但是不是没有高科技就什么都实现不了?其实, “节约”并没有那么玄妙, 换个词语, 它就等同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比如采用大面积玻璃, 设计明厅、明卫、明厨等, 就能节约大量的电能;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采用小区共用供热系统, 都是充分利用自然能源的有效途径, 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一句话, 只要珍惜资源、尊重自然, 就能为新型住宅设计树立一把好的标尺。

建设节约型校园、节约 篇2

一、各班主任组织学生专门负责教室内的灯、电扇、电视的开关,定时开、关,及时检查,负责到人。

二、学工部老师和相关班主任及时对教学楼内的水、电、暖

等公共设施及时进行检查,发现“跑、冒、滴、漏”及

时上报,维修。

三、减少办公室内的各资源的浪费,及时关灯,减少办公耗

材的浪费。

四、各班主任组织学生配合楼管对宿舍各个公共设施定期进

行检查,发现“跑、冒、滴、漏”及时上报维修。

五、各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提高学生整体

素质,增强学生不破坏公物、爱护学校公共设施的意识。

六、学工部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每天对校园进行清扫和检

查,发现损坏的公共设施及时上报维修,并通过他们提

高全体学生的爱护公物意识。

七、学工部、团委、保卫部、各班主任和相关学生干部定期

到食堂进行检查,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

学生工作部

如何建设节约型园林 篇3

关键词:考虑实际;建设节约;节约型园林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006-0510(200B)12004-02

一、脚踏实地做好四项工作

节约型园林的概念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那些片面追求生态环境效益而忽视瓷源与能源消耗的园林,或者片面强调局部环境改善而忽视整体环境恶化的园林。以及片面追求视觉景观效果而忽视自然演变能力的园林等,都不能称其为节约型园林。

建设节约型园林,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做起,脚踏实地的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倡导勤俭节约办实事的工作作风,要在决策者的思想观念上树立节俭的意识,从根本上扭转当前追求豪华奢侈的园林建设指导思想。二是建立健全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从法规上和制度上杜绝浪费型园林建设和运营模式。三是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更大的扶持,鼓励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科研工作与推广工作,努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观念和经验。四是建设节约型园林必须以科技为支撑。从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环节人手,制定科学的规划设计导则和施工养护及运营管理规范,集约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与能源。惟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资源浪费型或环境破坏型园林绿化模式的盛行,实现园林绿化建设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

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式园林以范山模水的景观类型而著称,造园受到水、土、石、术等自然资源的巨大限制。在自然资源贫乏的地区营造自然山水园,势必要耗费巨大的自然资源和人力物力。因此,当前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不顾当地自然资源条件,一味追求理想化景观类型,从而改变场地原有的景观特征。造成外来景观入侵的建设模式,是中国园林绿化建设普遍资源消耗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

因此,建设节约型园林,应大力倡导“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的园林建设指导思想。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充分利用自然能力营造园林绿化。要走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园林绿化之路,彻底改变现有的园林绿化美学观念。耍抛弃矫揉造作的园林趣味,追求朴实自然的园林气息。

三、节约型园林的技术措施

建设节约型园林又是一项长期而全面的工作,周期长而涉及面广是其显著特点。既要从园林绿化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等各个环节抓起,又要有长期坚持不懈的思想准备。同时还应从节约型社会的整体要求出发,考虑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确保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节约型园林的研究和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材、节力等几个方面。

节地型园林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用地矛盾的日益加剧,建设节地型园林作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在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小气候环境,节约资源与能源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必将成为我国园林绿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为此,应大力提倡屋顶花园、墙面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等节地型园林形式,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做到科学规划、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的发挥园林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

节土型园林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所需要的回填土和种植土,大多来自于山地和农田,大量的园林土方工程势必对山区和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那些从视觉效果出发而堆砌的高大土丘,因植物生长困难而需要大量的人工灌溉来维持,不仅带来高昂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与养护费用,而且造成水土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节土型园林建设应从有利于植物生长、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的设计要求出发,尽量节约利用宝贵的土壤资源,以利于缓解园林绿化与农林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园林绿化节约土壤资源的具体措施,一是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二要避免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工程,并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表土作为种植土进行回填。

节能型园林近年来,由于大型城市广场、音乐喷泉和景观大道等城市形象工程的盛行,造成全国各地在园林绿化建设和运营中的电能的消耗量不断增加,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更加尖锐。更有甚者,花哨的夜景照明不是用来突出园林中的景物,而是追求造型奇特的灯具装饰效,或者追求亮如白昼的夜景效果。这不仅失去了照明设计的本意和含蓄优美的夜景效果,而且造成经济和能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园林绿化建设中能源消耗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并亟待出台有关城市和园林绿化夜景照明方面的设计规范。

节水型园林节水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广泛提倡使用集水技术。推广采用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从提高渗水率的角度考虑,应尽量减少铺装面积、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以及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设施。建设节水型园林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人手。一方面要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如雨水回收、中水利用等措施;另一方面要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不仅要在水的运输、灌溉等方面减少损失,如利用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利用土工布减少水分渗透等,而且要选用耐干旱的植物种类,并将水分送到植物最需要的地方,如微喷、滴灌,在树木根部盘绕穿孔输水软管等,这些技术措施花钱不多,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环境。

节能型园林绿化作为节约型园林的重要内容之一,应提倡并鼓励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力等,实现安全清洁的园林绿化建设养护和日常管理。尤其是那些远离城市的郊野公园或高速公路绿化。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力等能源解决照明、灌溉问题,还能节约大量的管网建设投资。另外,利用反光和荧光材料制作的园林小品、指示牌等,既有利于营造节能型园林绿化,还能够产生独特有趣的园林景观。

节力型园林最后。节约型园林应以便于养护管理作为衡量的标准,要求在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和日常运营中,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据统计,在发达国家大约10年的养护费用就相当于园林的建设费用,园林的养护费用已经成为政府的巨大负担。尤其是在我国,随着人力资源成本逐渐提高,园林绿化的养护成本也将越来越高,现在若忽视养护管理问题,园林绿化有可能很快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难以承受之重,园林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节约人力、便于养护,理应作为节约型园林的考核标准之一。

节材型园林建设节约型园林应以各种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合理利用、循环利用为原则,减少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应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地方工艺,以及环境友好型材料,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突出园林绿化的地方特色。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富有创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或再利用的方法,形成十分奇特有趣的园林小品。如利用搅拌机剩余的混凝土形成的“假山石”,以铺路剩余的石块、砾石作为园林铺地,以及利用死树枯干形成的园林景观等等。此外,植物的死干、枯枝、落叶、树皮等,与其将其大量焚烧或作为生活垃圾处理,造成资源的浪费或环境的破坏,不如将其回收利用,或作为园林绿化的生物性肥料,或作为园林建设的材料,营造独特的园林景观。

节约型建设 篇4

关键词:节约型校园,措施

1 明确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工作目标

在节约型校园建设方案实施中,我们学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降耗为重点,以资源定额使用管理为目标,以加强部门责任为抓手,以开展节约型活动为动力,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奖励制度,实行考核监督,创新工作机制。按照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逐步改善用能现状。

2 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主要措施

2.1 强化水电管理,提高节能意识

2.1.1 合理使用各类电器设备,自觉做好节约照明用电

我们倡导全校师生白天尽可能利用自然光照,杜绝教室、办公室、走廊“长明灯”现象;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用毕后关机,尽量减少待机能耗,下班后要关闭室内各类电源开关,努力减少办公设备电耗和待机消耗;对空调等大功率电器使用加以限制,校内所有空调使用温度设置夏季不得低于摄氏26度,冬季不得高于摄氏20度。

2.1.2 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

优先开展低成本或无成本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定期检查更换老化的供水管线,安装或更换节水型龙头和卫生洁具,防止跑冒滴漏,坚决避免“长流水”现象的发生;校园内绿地养护用水,要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情况,科学、适时进行灌溉,尽量利用雨水,尽量减少用水量,严禁使用高压自来水冲洗车辆。

2.1.3 加强公寓水电管理

制定水电配额,进行量化管理。对学生公寓定时供电,并核定用水、用电指标,超标付费;建立契约责任制度,以保证节约、安全、有效的管理目标实现;加强检查、巡视,预防能源浪费,杜绝水电管网的跑、冒、滴、漏;经常性地开展节约水电、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2.1.4 推广使用节能设备及设施改造

浴室、开水房安装智能控水系统,实现了贴卡计时消费,洗手间安装远红外自动控制节水器;推广使用节能型照明灯及其他用电设备,对校园路灯进行定时、定功率的节能改造,将公共场所处普通开关改造为智能控制开关。

2.2 加强食堂经营管理,建设节约型餐饮

2.2.1 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节约用电、用水是降低成本,节约社会资源,构建节约型餐饮的重要环节。要使广大食堂工作人员首先树立“建设节约型餐饮”的思想,加强宣传,提高员工节约意识。

2.2.2 倡导健康文明就餐,使用可循环使用的餐具

按需购买饭菜,杜绝剩饭剩菜,珍惜每一粒粮食,大力倡导节约风尚,把节约粮食、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结合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工作特点,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引导、带动师生文明用餐,营造良好节俭氛围。

2.3 推广节能型灶具,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

在食堂开展以节能、节水、节粮油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要加强对各种耗能设施、设备的巡视检查,对高耗能的设施及时提出有效节能措施。

要抓紧制定和修订有关促进能源资源有效利用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节能降耗的管理制度,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形成全食堂自觉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

要加大资源节约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各种浪费资源的行为和现象。

3 节约办公、教学资源,提高办公效率

3.1 推行网络办公,节约纸张油墨

利用校园网,推进、提倡电子办公,文件材料尽量通过校园网报送,实现无纸化办公;复印材料尽可能实行双面使用,控制印刷数量,减少纸张消耗和印刷设备耗材。

3.2 节约通讯费用

接打外线电话做到言简意赅,不打聊天电话,减少通话时间。尽量少安装电话,减少长途电话。严格执行手机配备和话费补贴有关规定。

3.3 节约差旅费用和公务用车

严格外出出差的审批制度,控制出差人数、住宿费用及交通费;制订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公务用车实施办法》,严格公务车管理,杜绝公车私用,合理安排茅山校区、园区运行车辆。

3.4 节约接待及会务费用

制定接待标准,避免超标接待;减少会议次数,控制会议规模,提倡勤俭办公。

3.5 节约实验耗材

加强实验室管理,做好实验耗材的领用登记手续,增强教学科研人员的节约意识,严格实验消耗品的采购和管理,避免重复购买和浪费使用。

4 严格校园资金、资产管理,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4.1 资金使用实行预算审批制

严格资金使用管理,执行学院财务预算制度,增强经费使用的计划性,规范资金使用程序,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的申报、审批和监控制度。

4.2 资产管理专人、分类管理

加强学院资产管理,完善学院资产管理制度,努力实现物资设备管理的科学化,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避免重复购买。

4.3 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严格控制采购成本

4.3.1 重视基建、维修项目的监督管理

要控制基建、维修成本,使有限的建设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关键在于把每一环节的工作做扎实、做细致。

优化基建、维修项目设计方案,使设计图纸科学、严密,避免由于设计原因造成的资金浪费;坚持审标制度,严格控制材料价格,降低工程造价。

4.3.2 把好物资采购关,防止腐败现象发生

在物资采购中,所有大宗物资全部实行招标和集体评审采购。

按照《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大额采购及基建、修缮项目集体评审的实施办法(修订)》的要求,学院纪委和财务等部门参加的评标小组现场公开开标,确保采购的物资优质低价的要求。

5 加强用工制度的管理,节约人力资源

人事处等部门在认真调研和分析过去用人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相关工作职能,根据工作性质和任务轻重,对各部门、各单位重新核定编制,科学设置岗位,优化人员配备,杜绝因人设岗和“有事无人干、有人无事做”的现象。

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人事处加强人事编制计划管理,从严控制新增正式编制和编外用工;要逐步建立健全节约编制奖励制度和机制,鼓励和提倡行政人员交叉任职、干部兼职教学工作、教师兼职管理工作,努力实现全员满负荷工作,最大限度节约人力成本。合同制用工要依法办理用工手续,降低用工风险。

6 加强宣传,营造节约型校园氛围

6.1 举行“节约校园”主题活动

由农艺系团总支、学生会牵头,充分利用广播台、校园网、校报等校园舆论,开展“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一分钱”等形式多样的宣传,分析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意义和我国能源紧张的严峻形势,提高师生员工的资源忧患感,增强广大师生节水、节电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识,创造出“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6.2 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和行为内容列入人才培养计划中

把节约的口号带上讲台,进行专题学习,利用多媒体生动的教学形式,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节约意识,把节约变成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节约性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7 成立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领导小组,保证各项措施有效落实

7.1 成立节约型校园领导小组

成立建设节约型学校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相关工作。由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目标、管理措施和考核评比办法,不断完善学院软硬件,为师生开展节约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7.2 建立并落实节约型校园建设目标责任制

要求各部门认真落实学院提出的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内容和目标,要按照学院统一部署,结合实际,抓紧制定本部门的具体实施办法和创建节约型校园的目标责任制,并认真组织实施,将各个环节的节约措施,具体分解落实到每个人员,做到人人有责,对本部门的节约措施经常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7.3 是建立有效的督查、奖惩制度

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切实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将创建节约型校园纳入各部门的日常工作内容,并成为部门工作业绩成效的评定指标。对节约型校园建设有突出贡献的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浪费严重的部门予以通报批评。

参考文献

[1]谭洪卫等.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建设部课题.上海:同济大学,2007.

[2]余春花.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主要途径[J].教育探索,2007,(7).

[3]韩露.关于节约型高校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教育探索,2010.

建设节约型校园 篇5

作为社会特殊构成元素的高校,建设节约型生态校园,发挥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意义重大。

建设节约型生态校园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建设节约型生态校园,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高校在建设节约型生态校园的过程中应坚持育人为本,统筹兼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校园建设,以推动高校又好又快发展,不断缩小与高等教育强国的差距,提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建设节约型生态校园,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相对短缺。如我国人均淡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北方地区则仅为12.5%,而一所综合性大学的自来水用水量每月可达10万至35万吨。资源的相对短缺和脆弱的生态环境,要求高校必须建设节约型生态校园。

高校是社会构成的要素,校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一个特殊的环境单元,与城市中的其他环境单元关系密切,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资源、能源从校园系统外输入,人才向社会输出,废弃物的排放量和排放强度会影响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而且其资源、能源的利用方式和利用效率也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四因素制约节约型生态校园建设步伐

部分高校已经在建设节约型生态校园方面进行了探索,但就目前全国高校的总体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节约型生态校园的建设步伐。

首先,部分高校存在短视行为。虽然近年来教育部一直倡导并推动全国教育系统积极投入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行动中,也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等相应文件,但许多高校仍在走粗放型的发展路子,片面追求高楼大厦、大校园,怎样气派就怎样干,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大家的事情,多我一个也不多,少我一个也不少。

其次,贯彻落实的力度不够。虽然部分高校对建设绿色校园进行了探索,但多数停留在校园的植被绿化方面,而不是更深层次的节约。还有部分高校将节约挂在嘴上,摆在面上,写在文件里,为应付检查而节约,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实践中。

再其次,缺乏新技术及相应的政策支持。这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高校的常规资源消耗量是一个固定值,那么只能依靠先进技术和设备,在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基础上实现

资源节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鼓励支持体制,针对校园生态循环系统的技术创新较少;另一方面,由于经费短缺、技术落后,节约成本相对较高,部分高校不愿在资源节约方面投资。

最后,缺乏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估方法和标准。评价体系和标准是构建节约型生态校园的关键。由于节约型生态校园是一个复杂的半人工生态系统,各高校依据自身条件,有的侧重于景观园林建设,有的侧重于生态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有的侧重于生态教育管理,且各有一套评价体系和标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具有推广意义的标准为指导,不利于节约型生态校园的构建。

节约型生态校园重在建设

构建节约型生态校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遵循生态学基本原理、景观与科技并重、教育与管理并存的“四项基本原则”。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高校强调节约不仅要避免“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资源浪费现象,也要避免“饿着肚子搞节约”的做法。建设节约型生态校园,必须始终贯穿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有关资源节约的宣传和教育,让广大师生员工树立起资源节约的理念,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资源节约。通过培养广大师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思维,通过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的全过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完善管理制度、建设长效机制等措施,建设节约型生态校园。

实现思想意识的三大转变。必须从节约可有可无的思想,向必须节约的思想转变,要把资源节约放在事关高校科学发展大局的位置;必须从过度向自然索取、片面强调征服自然的思想,向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转变,实现高校内部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增强高校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从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真正把高校建设成为集人才培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良性循环为一体的模范社区。

建立一套以能值分析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所谓能值分析,是指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把生态系统或生态经济系统中不同种类、不可比较的能量转换成同一标准(太阳能)的能值来衡量和分析,得出一系列能值综合指标,定量分析系统的结构功能特征与生态经济效益,进而评价其在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建设节约型生态校园过程中,不管各高校侧重于哪一方面的建设,都可以通过能值分析来评价其资源节约的程度。比如,在达到相同服务功能时,侧重于生态技术的校园可以通过采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校园内生均消耗越少,则资源节约效果就越好;侧重于生态教育管理的校园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在充分利用学校内外资源的基础上,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校园输入与输出之间能值的差,输入与输出的差值越小,资源节约的效果越好。

实现人才培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良性循环的目标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构建节约型生态校园的根本目标。高校要把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理念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让他们深刻了解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增强他们的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意识,使他们建立起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引导和鼓励他们在自身的学习、生活、工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并影响社会其他人群。

实现资源节约,是构建节约型生态校园的价值目标。高校应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加强管理和监督,向管理要节约;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人才优势,集中力量研发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技术,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工艺、技术和设备,向技术进步要节约。例如,天津工业大学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实现节水、节电及资源循环利用,已经在新校区校园内安装了1500余盏LED照明路灯和2000余盏LED室内照明灯,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每年可节约用电130万千瓦时,相当于500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总量。

实现环境友好,是构建节约型生态校园的环境目标。环境友好既包括环境美好又包括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关系。这就要求在构建节约型生态校园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原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又要合理配置和安排人工环境资源。在校园范围内还应该倡导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形成人人关爱环境、人人保护环境的校园风尚和文化氛围,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实现生态良性循环,是构建节约型生态校园的生态目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不一定能实现生态良性循环,而只有实现生态良性循环,才能建成节约型生态校园。校园系统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多目标及目标矛盾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实现校园生态良性循环,必须实现校园内人口、水资源、能源、经济、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6大因素之间的良性循环,维护校园生态平衡,从而达到学校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协同进化的目的。如通过雨水收集、污水处理系统等处理过的中水,可以浇灌绿地、冲洗厕所,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减少污染、杜绝浪费、吹响校园环保节能集结号

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珍惜纸张、爱护花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次活动以“减少污染、杜绝浪费、吹响校园环保节能集结号”为主题,旨在倡议全校同学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爱护校园美好环境。在活动现场,校园环境监督委员会的同学们为大家展出了构建节约型校园的各类图片,以及校园多个角落的污染、浪费照片,这些图片真实反映了校园环境的现状和保护校园环境的迫切性。同时,活动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呼吁大家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珍惜纸张、爱护花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树立节约意识,爱护美丽校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11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百德纳川、节约为本

校园生活节约小窍门

1、白天尽量少开灯、随手关灯。

2、电器不用时拔下插头。

3、以手帕代替纸巾、正反面使用纸张、同学间少送贺卡。

4、随手关节门(尤其是厕所)。

5、用餐时自带餐具、不使用一次性杯、碗、筷。

6、集中班内废纸、饮料瓶送废品收购站。

7、多用钢笔少用水笔。

8、买饭适中不浪费粮食。

9、多喝开水少喝饮料。

10、买东西自备容器,少用塑料袋。

此外,在上周五中午的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高一7班、9班、19班,高二2班、3班、11班、15班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时时注意随时关灯,很有节约意识,在这里提出表扬。

真诚的希望全体同学都能具有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道德品质,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创建节约型校园做出贡献。

青年学生应该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担当重任,有所作为。大家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树立节约的观念,还要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体现节约,自觉建设节约型宿舍、节约型班级和节约型校园,培养节约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另外,还要勤奋学习,培养过硬的专业技能,全面提高素质,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主动节约,争做时代新青年”的倡议,希望首都高校学生行动起来,认同节约,倡导节约,投身节约,努力成为具有节约观念,引领节约风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新青年!

我们都需要绿色的慰藉,我们都有责任来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再多的文字也无法说尽我们对于大自然深切的爱恋与担忧,我们愿用行动来减轻内心的愧疚。

生命只有一次,节水一直都在;让我们用潺潺的清水,建起明日的辉煌。

NO water,no life

Save water for the world

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探讨 篇6

1.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在生产而不在消费

节约资源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生产,二是消费。从生产方面节约资源,主要是要在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从消费方面节约资源,则是要求人们要减少对各种产品的消费。对于生产和消费这两个方面,哪个应该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呢?

我认为是生产而不應是消费,因为追求消费水平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如果从消费入手要求居民减少各种产品的消费,从另一个方面看,无疑于是在提倡“清心寡欲”的生活,这与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抵触的,不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也不符合我们要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从国外看,日本是发达国家中资源利用程度最高的国家,是“节约型”社会的典型代表,但这并不排斥日本每千人的轿车拥有率超过600台。所以,不能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与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目标对立起来。

当然还是要培养居民的节约意识,鼓励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水、节电的习惯,但这属于道德和教化的范畴,与采用税收、信贷、价格、法规等手段,强制限制居民消费的水平和领域是不同的。有人说为什么不可以用税收等经济手段限制对大型住宅和大排量汽车的需求呢?由于税收是价格的组成部分,加大对消耗资源多的消费品的税收,当然能抑制对这类产品的需求,但是,如果市场价格已经可以反映出资源的稀缺程度,消费者自然可以从自己的收入水平和与产品价格对比中作出理性选择。所以只要市场价格机制是有效的,政府就没有必要通过干预价格形成来影响消费。

中国目前在生产中的浪费随处可见,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使用中的设备技术落后以及企业规模过小,致使中国在钢铁、水泥、电力,机械、建筑等等许多生产领域,每单位实物产出量所消耗的能源和原材料水平,都大大高出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节约潜力。

2.生产节约的重点是“增量”节约

生产节约可以分成增量节约与存量节约。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每年都需要消耗大量新资源,“增量”节约就是指如何提高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效率,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存量”节约则是指已经被加工成产品的资源,如何回收与再利用的问题,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循环经济”。

发展增量节约与存量节约,都需要政府和社会投入大量财力,在财政和社会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也需要选择重点。而从中国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看,至少在未来10年内,生产节约的重点应放在增量节约方面,因为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定的社会产品积累,才有较大空间。

2004年,中国城市房屋面积达到149亿平方米,而1995年只有57.3亿平方米,说明目前超过60%以上的中国城市建筑物的使用年限不超过10年。2004年中国民用车拥有量为2821万辆,而1999年为1453万辆,说明接近一半的车辆使用年限不超过5年。在中国目前的钢铁消费中,房地产业约占了60%,机械工业占20%,汽车工业占了4%,以房屋平均50年使用年限、机床和汽车平均15年使用年限计算,至少在未来10年内都不会有大量蕴含在房屋、机床和汽车中的金属进入报废期和可回收期。如果中国是在2030年前后才能基本上完成工业化,则在未来20年内,中国的钢铁业都可能不会进入以废钢铁循环为主的阶段。其他如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和塑料等资源的使用,也与钢铁的情况相当,都有一个在蓄积量达到一定程度,居民对以这些资源为原料的产品基本满足的时候,这些资源的循环使用时代才会到来。

所以,生产节约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对增量资源的使用效率方面,即要通过立法和经济手段,促进提高资源的开采率,和支持企业对落后的生产能力进行大规模技术更新与换代,使中国的采矿业与制造业能尽快转换到节约资源的新的技术轨道上进行生产。

3.最大的节约是土地和水

生产要素由劳动力、资本、土地、水、能源和各类矿产资源组成。生产的节约,就是要节约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

由于各国生产要素的天然禀赋条件不同,在生产中各类生产要素使用的密集程度就不同,这是因为稀缺的生产要素价格会比较高,会引起生产要素间的价格替代。由于国际贸易的存在,对某些国内稀缺的生产要素,可以通过贸易方式获得,但是有些生产要素不能通过贸易,例如土地和水资源,所以,不可贸易的资源才是经济发展中真正难以逾越的瓶颈。

中国虽然号称“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而且平原面积狭窄,目前人均平原面积只有不到1000平方米。中国人口太多,世界市场养不起,在工业化过程中必须留足农业用地,所以中国在工业与城市化过程面临的土地矛盾要尖锐得多。

因此,节约土地是比节约其他可贸易资源更为重要和紧迫的问题,同时也是以较少生产要素投入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最重要途径。发达国家的实践说明,一国的财富形态约有三分之二是房地产,食品吃了就没有了,衣服穿旧了得扔,汽车也是减值的耐用品,只有房地产是可以保存财富的最主要形态。

经济增长表现为当年新创造的GDP总值,发展则是财富的累积,这是增长与发展的根本区别。一个经济体可以有很高的经济增长率,但是如果一个社会无法将新创造的价值有效保存下来,或是保存率很低,社会发展不是停滞就是缓慢。

对中国来说,由于土地资源极为稀缺,如果不能有效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很容易使中国经济走入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歧途。例如,中国近年来新建的许多建筑物容积率都很低,以城市“毛容积率”来说(即城市建筑物面积与城市建成区面积之比),全国平均只有0.5,最高的上海也不到0.8,而东京为2、香港为1.6,台北为1.2。即便在“珠三角”、“长三角”这些土地资源已经极度紧张的地区,在大城市中心区内,五、六层的建筑物也是随处可见。东部要寻找新的增长空间,已经不得不从土地的存量空间寻找,这就得提高现有用地的土地容积率,具体做法就是得“拆旧盖新”。近5年来,中国城市正在出现“拆迁热”,平均计算,拆迁面积大约相当与当年竣工面积的20%。我做了一个粗略估算,如果拆迁面积的价值是新房屋面积的一半,则近些年由于拆迁所损失的房地产价值,全国每年都在五、六百亿元。近些年拆迁的大多还是老旧房屋,如果未来由于土地紧缺,不得不对城市中许多新建房屋也进行大规模拆迁,造成的财富损失就太大了,就会进入到“有增长,无发展”的境地。

水的情况也是如此。中国北方水资源不足,但是在北方许多地区,却把发展许多高耗水的钢铁、化工和建材等工业作为本省或本市的支柱产业,在大搞许多新的投资项目,当水资源不能支持的时候,即使这些项目使用了节约能源与矿产资源的新技术设备,投产了也不能正常发挥生产能力,还是会造成投资浪费。

所以,从中国国情出发,把中国建成世界上对土地和水资源最节约使用的国家,就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最重要方面。

节约型园林建设探讨 篇7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重要意义,必要措施

1 引言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园林绿化事业也取得飞速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的地位与作用日益重要。但是, 由于人们在观念上和认识上的偏差, 使得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着注重视觉形象而忽略环境效益的现象, 园林绿化建设中追求豪华奢侈、攀比斗富之风愈演愈烈。在追新求异、急功近利的建设思想指导下, 各种奇花异木飘洋过海, 大树移栽之风屡禁不止。不仅如此, 一些违反自然规律的园林绿化手法, 如反季节栽种和逆境栽植 (南方植物小叶蓉北移我们城市) , 追求视觉形象的挖湖堆山, 甚至填湖造园等等, 屡见不鲜。不讲科学的园林绿化建设, 片面追求工期而不顾植树季节种树, 不仅造成宝贵的水土、植物资源的严重浪费, 而且耗费巨资带来的却是当地景观特色的严重丧失。

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问题, 党的16届3中全会及时地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方针, 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号召, 旨在扭转当前的园林绿化建设方向, 促进园林绿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提出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口号, 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及时。

2 建设节约型园林的重要意义

(1) 建设节约型园林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之一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 推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这一原则必然要求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节约是城市园林发展的必由之路。

(2) 建设节约型园林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园林绿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一个城市绿地面积如果已经占到了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40%以上, 那么它将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功能。要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文明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 园林绿化自身必然要体现节约精神。

(3) 建设节约型园林是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正确选择。

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园林绿化产生和存在的最本质要求, 而生态理念的贯彻与节约理念的实现有着内在的、密切的和必然的联系。城市园林绿化的功能决定了其自身必须是节约型的, 只有体现了节约, 才能使城市园林绿化实现本质功能, 走健康发展道路。

(4) 建设节约型园林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目标。

节约型园林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绿地资源实现绿化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其中包含了以人为本的绿化建设各项要求, 与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完全一致。

3 节约型园林的概念及其科学内涵

3.1 对节约型园林的理解误区

一提起节约型园林, 人们就会想到要在园林绿化建设中节约水电, 要减少对园林绿化建设的投入, 甚至要少建园林绿地。目前人们对于建设节约型园林存在下列几个误解:既然提倡节约型园林绿化, 那么就不需要“精细管养了”;认为建设节约型园林就是提倡因陋就简地建设园林绿地, 反对搞园林绿化精品;搞节约型园林将会导致行业整体水平的下降;园林绿化行业刚刚繁荣起来, 现阶段不宜提倡建设节约型园林;认为园林绿地怎么建都不为过, 不存在浪费的问题。凡此种种, 表明人们对节约型园林的认识存在着诸多误区。

3.2 节约型园林的概念

节约型园林是指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同时,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 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 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 用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 通俗地讲, 节约型城市园林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投入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 获取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要深入理解节约型园林的含义, 就需要将其融入到节约型社会的概念中。建设节约型园林不仅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也是确保园林绿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工程。建设节约型园林, 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以便于养护管理为规划设计准则, 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 营造一个适度、合理的空间环境。那些片面追求生态环境效益而忽视资源与能源消耗的园林, 或者片面强调局部改善而忽视整体环境恶化的园林, 以及片面追求视觉景观效果而忽视自然演变能力的园林, 都不能称为节约型园林。

3.3 节约型园林的科学内涵

充分利用绿色植物, 运用阳光、空气、养分、水分等这一系列和谐稳定的群落来调节生态平衡;依靠科学的设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 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美化景观给人强烈的视觉景观享受, 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 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提高社会公益效益, 提高保健休养功能。

要正确理解节约型园林绿的含义, 就必须将它与节约型社会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由此我们才能深刻理解到, 建设节约型园林不仅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也是确保园林绿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工程。虽然目前业内尚未形成公认的节约型园林的标准, 但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出发, 可以认为节约型园林应包含节约资源和能源、改善生态与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三个目标。也就是说, 节约型园林是要求资源和能源的投入最小化、产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园林绿化建设模式。

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 建设节约型园林的目标可分为3个层次:首先是在现行的园林绿地建设中注重资源和能源的节约, 并在改善局部生态环境的同时, 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的空间;其次是完善城市的园林绿地体系, 建立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屏障;最终要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 建设节约型园林应处理的关系

4.1 建设“节约型园林”与建设“精品园林”的关系

“节约型园林”不等于低水平和低档次;“精品园林”也不等于高造价求奢华。关键是正确理解节约型园林的本质涵义, 树立正确的园林绿化的理念, 确立城市园林绿化生态优先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把城市当家管”的理念, 制定正确的精品园林绿化工程标准, 明确真正节约型的园林就应该是精品工程, 而精品工程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要体现节约这样一种观念。

4.2 绿地建设的生态、景观、文化、服务功能的关系

园林绿化建设包含了生态、景观、文化、服务四个要素, 其相互之间是有机联系、互相作用、不可分割的。营造良好的生态是城市园林绿化最本质的任务, 也是其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前提。节约型的园林必然是生态型的园林, 有了生态作用, 才能体现优美景观, 才能体现文化功能, 进而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功能。片面追求景观、文化、服务功能, 必然产生不了节约型的园林。

4.3 节约型园林与必要的保障条件之间的关系

城市绿化需要投入, “精细管养”需要投入, 但是“精细管养”的城市绿化所产生的综合效益是巨大的。因此, 在倡导节约的同时, 必须保障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所必须的用地、用水和必要的财政投入。

4.4 节约型园林当前措施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在坚持正确理念和措施的前提下, 对于那些一次性投入增加, 但经过科学论证有利于今后长期节约的措施 (如浇水灌溉设施) , 要从实际出发, 积极加以利用。

4.5 园林绿化的“事业”属性

城市园林绿化的功能, 主要是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和休息的生态环境。有了足够的园林绿地面积, 才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平衡, 使居民获得新鲜空气、充足的阳光和洁净的水面。这是我们园林工作者和各级城市建设单位首先应该明确的方针和目的, 城市园林绿化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 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主, 不能全部搞“以园养园”, “靠园致富”市场化运作。

5 因地制宜制定创建节约型园林的必要措施

(1) 要切实加强对建设节约型园林的领导。

园林绿化系统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节约搞绿化的意识, 明确分工和目标责任。要加强对本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宣传教育, 加大对社会单位的引导力度, 在全系统、全社会形成倡导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氛围。要从思想观念上做起, 倡导勤俭节约办实事的工作作风, 要在决策者的思想观念上树立节俭的意识, 从根本上扭转当前追求豪华奢侈的园林建设指导思想。

(2) 要建立健全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治理条例。

从法规上和制度上杜绝浪费型园林建设和运营模式。

(3) 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更大的扶持。

鼓励开展节约型园林建设的科研工作与推广工作, 努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观念和经验。

(4) 要加强对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方案的审核把关。

要在园林绿化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审查中认真落实建设节约型园林的要求, 从规划设计的源头上确立正确的园林美学观, 倡导自然、庄重、典雅、简约的风格, 控制过度人工化的倾向, 引导和要求各项节约措施的应用, 促进节约型园林理念的实现。

(5) 要制订有关节约型园林的标准、规范和指导书。

将节约型园林的要求具体化、可操作化。

(6) 要发挥科技对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支撑作用。

大力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技术研究, 从植物群落配置、绿化施工技术、园林绿化工程材料、节水技术、绿化养护管理技术、园林绿化工具等方面开展研究, 集约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与能源。

(7) 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

争取水务、交通、铁路、市政、房地产开发商、物业管理等部门推广节约型园林。惟有如此, 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资源浪费型或环境破坏型园林绿化模式的盛行, 实现园林绿化建设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可持续发展。

6 全面推进节约型园林建设分析

6.1 严格执法, 确保绿化成果

保护好现有绿化成果是最大的节约。对城市现有绿化成果的毁坏, 特别是对大树、古树的砍伐或移植是最大的浪费。树木生长需要时间, 而时间是最宝贵的。在当前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中, 许多建设项目涉及到占用绿地和伐移树木。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处理好城市建设、改造与保护绿化的关系, 特别要保护好那些大树、古树, 这是最大意义上的节约。特别是在园林绿化改造工程中, 更要严格保护大树, 保护现有的绿地不受侵犯, 绝不能出现大树换小树的现象, 同时加强修剪, 慎重砍伐。

(1) 实现所有可绿化用地的充分绿化。城市土地资源十分宝贵, 要坚持规划建绿, 见缝插绿, 拆违建绿, 对于一切可绿化用地充分进行绿化, 这是对土地资源的最大的节约。

(2) 要以种树为主, 科学配置植物材料, 不要千篇一律种植纯草坪, 以绿为主, 要以乔木为主, 植物造景, 生态优先, 改变园林绿化建设中一些工程过度人工化的倾向。

(3) 在绿地规划设计中, 在合理的原则下, 尽量缩小纯草坪性的开敞空间, 加大林下活动空间的比例, 尽最大可能增加绿地的绿量。

(4) 对现有草坪过大的绿地合理补植乔灌木, 增加绿化层次, 提高绿化的综合效率。

6.2 在园林绿化建设中优先使用乡土植物

宜昌有着广泛的可供城市绿化的植物材料, 如中华蚊母、宜昌楠、火棘、栾树、喜树、宜昌泡桐等等, 我们应该坚持适地适树原则, 在我们城市绿化建设中推广引用本地特有的植物材料, 乡土植物对原产地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相对于其他植物材料种植成本低、成活率高, 养护成本低, 而且也有利于营造城市自然和谐的风貌的特点, 能体现我们宜昌三峡风貌, 所以我们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坚持使用乡土植物材料。同时, 按照宜昌市园林规划, 加大园林科研投入, 做好乡土植物品种选优工作。还要积极引进适合当地自然地理气候条件, 节水耐旱型的新优植物材料, 丰富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景观效果。探索利用野生植被建设园林绿地。野生植被是最符合生态要求的自然植物群落, 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合理利用野生植被可以大大降低养护管理成本, 节约水资源。要在城市的河道两岸绿化中, 在一些位置合适的道路绿化中, 在一些城市边缘地带的绿化中, 甚至在城市中心钢筋水泥建筑密集区域的绿化中, 都应该充分利用野生地被 (如霸王草) 。我们园林绿化部门要积极探索利用野生植被营造生态型的具有郊野气息的绿化景观, 要研究针对野生植被的管理维护标准、办法。

6.3 充分发挥“立体绿化”节约土地资源的作用

要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 在节约土地资源的同时, 增加绿化量, 提高绿化覆盖率, 改善城市俯瞰景观, 提高绿化综合效益。我们宜昌属丘林地带, 可用于立体绿化的植物材料很丰富, 可供绿化的墙体、坡体堡砍也很多。像油麻藤、爬山虎、常春藤等等都是很好的立体绿化材料, 我们可以用来进行立体绿化, 以减轻城市里的热岛效应, 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6.4 严格控制基础设施建设

在绿地中设置城市雕塑和园林小品, 会直接提高工程造价。绿地中的硬质景观要分布合理, 确实有必要设置城市雕塑和园林小品的, 要根据该绿地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来综合考虑, 建设精品、经典、能够传世的城市雕塑和园林小品, 保证其与周边总体环境相和谐。杜绝低俗粗劣的城市雕塑和园林小品, 尤其是在古典园林周边和在历史遗迹上建设的绿地中, 更要严加控制。绿化带内花哨的夜景照明不是用来突出园林中的景物, 而是追求造型奇特的灯具装饰效果, 或者追求亮如白昼的夜景效果。这不仅失去了照明设计的本意和含蓄优美的夜景效果, 而且造成经济和能源的巨大浪费。因此, 园林绿化建设中能源消耗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并亟待出台有关城市和园林绿化夜景照明方面的设计规范。

6.5 推进节水、节能型园林绿地建设

要采用微喷、滴灌、渗灌等先进的节水设施、设备, 推广各种节水技术, 逐步淘汰落后的灌溉方式;在城市绿化工程建设中要预先做好灌溉设施工程的安装, 为今后的绿化养护工作减轻劳动强度, 节约开支。而且要选用耐干旱植物材料, 并将水分送到植物最需要的地方。同时广泛提倡使用集水技术, 做好雨水回收、中水利用, 大力发展集雨型绿地, 要把集雨工程作为今后园林绿地建设的一项标准, 列入工程概预算;通过加快管线铺设, 着力推广使用大市政再生水灌溉绿地, 进行绿化灌溉的再生水一定要符合相应标准;通过合理采用太阳能、调整绿地内的照明系统等措施, 建设节电、节能绿地等。

6.6 以科学的养护方式扩大园林绿化的综合效益产出

延长树木的生长寿命是最大的节约。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要针对当前城市绿化植物生长立地条件不断恶化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研究和采用改善行道树生长立地条件的措施, 如城市人行道路尽量少用或不用石材铺装, 用透气透水砖铺装道路, 使树木的透气透水性加强, 以利于行道树的生长。加强对绿化植物的施肥、松土工作, 及时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 保证树木正常良好的生长态势。充分发挥树木的生态环境效益。

6.7 推进绿化垃圾的废物循环利用

对于修剪下的树枝、枯枝、落叶、树皮进行粉粹回收, 作为园林绿化的生物性肥料回覆城市绿地, 既可改良城市绿地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增强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 又可以减少环境对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城市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可以加工成肥料加以利用。城市建设工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地方工艺, 以及环境友好型材料, 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 突出地方特色。建设产生的废料等, 要引用先进技术加以利用。

6.8 推广节力型园林建设

节约型园林就是应该以便于养护管理来作为衡量的标准, 要求在园林绿化的日常养护管理运营中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达到最佳的绿化效果。三分种七分管,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费用已经成为我们地方政府的不小的开支甚至是负担。随着人力和资源成本的逐步提高,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费用也将越来越高, 如果不重视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问题, 园林绿化将成为我们地方政府的难以承受之重, 我们园林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 要把节约人力、便于养护管理作为节约型园林的重要考核标准之一。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J].园林绿化, 2006 (8) :17~19.

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 篇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 》指出:以节能减排为重点, 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是党中央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1. 当前社会资源浪费严重。

据统计显示, 中国公车消费每年约3 000亿人民币, 相当于全国的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全国招待费2 000亿人民币也是个惊人的天文数字, 公费出国考察每年花2 000亿人民币, 可以再建一座三峡大坝及配套的全部设施。社会资源浪费不仅存在于消费领域, 同时也广泛地存在于生产建设和流通领域。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的不仅是国家干部也包括一般老百姓。例如, 浇地漫灌、焚烧庄稼秸秆等。

2. 资源缺口太大。

按人均占有资源计算, 中国的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土地资源为1/3, 森林是1/5, 石油为1/10, 天然气近1/2, 铁矿石为1/2, 铜为1/6, 铝为1/14。随着经济发展, 社会需求的增加, 经济增长和资源供求矛盾越加突出。由于严重缺水加上水质污染严重, 全国600座城市已有400座城市供水不足, 100座城市严重缺水, 16个省市低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拥有水资源1 700立方米的用水紧张线。3.6亿农村人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

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3.6亿公顷, 占全国土地30%, 并且仍在增加;沙漠化土地占1.7亿公顷, 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4亿。每年减少耕地面积相当于一个江苏省的耕地面积, 中国的社会资源已经相当稀缺。相反, 中国的钢铁、铜、煤已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 石油、电力已成为世界第二消费大国。由于科技创新不够, 科技含量不高, 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 保持GDP增幅不减, 现阶段仍需要资源、资金的高投入。但问题是中国各种主要资源已严重不足, 在45种重要战略性资源当中, 据估计, 到2020年时我们将有九种严重短缺, 有十种短缺。到2020年, 不但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7%, 其他铁矿石也将达到57%, 铜将达到70%, 如此之高的依存度不仅增加国内产品的成本, 同时也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大的风险。

3. 寄希望国际市场不可能。

中国国内资源日益紧张, 世界资源形势也不容乐观。根据资料分析, 世界铝土储量可采八十五年, 石油为四十二年, 铁矿石为五十五年, 铜矿为十四年, 锌为十一年。世界各国也已把资源供应和资源储备提到国家安全的首要地位, 世界资源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自1995年以来, 世界钢材增加部分的60%, 铝材的50%, 石油的20%, 大豆的30%, 天然橡胶的50%, 都与中国因素有关。为此美国、日本两国出现“中国资源威胁论”, 认为中国对资源的大量进口已造成世界经济资源的巨大威胁。

两伊战争为石油之争。人们预测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极有可能是因为争夺资源。世界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 中国资源问题的解决只能立足于国内, 寄希望于世界市场不太可能。

二、节约资源,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环境质量欠佳、自然灾害频发、粗放型经济模式尚未转变的国家, 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是当务之急, 而且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

1. 节约资源,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

中国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总的来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转变, 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资源消耗高, 浪费大, 污染严重。现在生产、流通、消费各个领域资源浪费现象都十分严重。如果扎扎实实地搞好一个环节的节约, 就会增加大量的社会财富。假如把现在煤炭回收率的30%提高到40%, 中国可多采煤100亿吨, 相当于多建十个大型煤田;假如把全国日常照明用的白炽灯换成节能灯, 就能节约80%的照明用电, 每年就省下整个三峡发电量。实践证明, 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 不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建设节约型社会, 资源就难以为继, 环境就难以改变, 现代化就难以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能成为泡影。

2. 节约资源,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近年来,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不少人为此沾沾自喜。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1990年环境污染损失的经济价值为367亿元, 约占当年GDP的2.1%;1992年环境污染损失为1 096亿元, 约占当年GDP的4.5%;1993年环境污染损失为1 085亿元, 约占当年GDP的3.16%。据1997年世界银行统计, 中国每年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是GDP的7%。这一数字, 差不多接近这些年经济增长所创造的价值, 也就是说, 我们千方百计所创造的经济增长奇迹实际上被污染所造成的损失相抵消了。现在, 中国有限的资源遭到严重浪费, 环境污染已是世界之最。因此说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就是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

3. 节约资源,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人民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人民赖以生活的基本条件几乎不复存在, 13亿人口居然有1.3亿人口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中国人患肝癌的数量已占世界一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副院长王建璋教授指出:人类的病症80%~90%都是由环境引起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工业化进程将不断推进, 居民消费结构将逐步升级, 城市化步伐将不断加快, 资源需求将持续增加, 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节约资源。如果再一味追求GDP, 拼资源、争做“世界加工厂”无异于竭泽而渔, 杀鸡取卵。因此,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衡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实现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4. 节约资源,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 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在国内, 从国外资源形势看, 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复苏,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加快, 给中国利用国外资源带来了很大的难度。2004年以来世界铁矿石价格上涨90%, 再上涨的话, 中国炼钢行业将要整体亏损。过多地进口资源, 不仅耗费大量资金, 而且加剧国际市场供求矛盾, 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风险, 引发一系列经济、政治、外交问题, 影响中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节约资源, 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 控制对国外资源的依存程度, 对于确保中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节约资源,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途径

节约资源, 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中国长远发展的大计, 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必须采取多种有力手段和措施, 动员全国上下, 举全社会之力, 才能取得实质效果。

1. 尽快修改《节约资源法》。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世界

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错综复杂, 但其核心是资源问题。解决好节约资源问题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防止环境污染。例如, 用庄稼秸秆生产活性碳, 每年可增加外汇兑换成人民币2 000亿元;用玉米和玉米芯生产木糖醇, 变废为宝, 化害为宝, 减少污染, 保护环境, 增加了农民收入, 有百利而无一害, 何乐而不为。可惜以上的好做法、好典型只是个别地方的个别现象, 要全面推广, 必须有法律制度保障, 因此应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共同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已经制定了《环境保护法》, 但有许多地方并不够完善, 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现在应尽快修改《资源节约法》, 规范社会和公民的消费行为, 其法律效力应远远超过一般政策方针。要把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 并以此为依据建立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体现科学发展观、政绩观的指标体系, 有利于中央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决策的实施。

2. 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

传统的GDP核算制度面临诸多挑战和社会的质疑, 因为它忽视了自然资源的稀缺性, 忽视了经济发展带来的过度资源消耗, 助长了政府和企业一味追求GDP高增长而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自然资源的行为。中国钢筋、水泥消耗占全世界总消耗量的50%以上, 以这样的资源付出才换来9%的经济增长速度, 才换来3万亿人民币的财政收入。与注重软件开发和以生物工程为支柱, 并且GDP增幅也达到6%的印度相比, 你说哪个国家的经济质量更好一些?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来说宜早不宜迟。

3.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现代国际社会广为推崇和实践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就是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更多的劳动就业的经济模式。它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区别在于:传统的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对资源的消耗并对环境产生直接污染, 一端投入资源从事生产性消费, 一端产出的同时排放废弃物、渣、气、水、热等有害物质;而循环经济模式立足于减少投入和节约消耗, 并在再生产运行的链条上收回和再利用废弃物、渣、气、水、热, 呈现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反复循环流转过程。例如固镇县刘集镇的沼气村, 把养猪产生的猪粪、农民收庄稼时通常焚烧的秸秆这些废弃物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 生产洁净的新能源沼气, 用来照明、煮饭, 然后再把沼气渣作为无公害的有机肥生产绿色食品———蔬菜水果。发展循环经济是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好措施、好途径。

4. 提高全民族的资源节约意识。

谈如何建设节约型校园 篇9

关键词:建设,节约型校园,对策

中共中央多次提出,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努力的方向。十八大以后, 中共中央提出“国八条”, 重点强调杜绝铺张浪费, 建设节约型社会。教育部也向全国各级教育系统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学校的具体要求。建设节约型学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这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更是其承担的社会责任。

一、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大意义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体现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美德;建设节约型校园, 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是高校长远发展的需要。

二、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思路与措施

1. 提高和增强资源节约意识, 培养勤俭品质。

(1) 加强教育。学校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除了课堂上讲授知识, 还要进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提高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意识。进行立体式节约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活动, 注重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进行引导。学校有关部门可在新生入校时, 将其作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入校教育, 将节约观念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 引导他们合理消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使节约资源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杜绝一切浪费行为, 在全校形成节约的良好风尚。 (2) 将效率意识与经营理念有效结合起来。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给高校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但同时也带来了毫无节制的浪费等问题。建设节约型校园关键是如何有效降低成本和提高利用率。这是目前高校发展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对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成本意识教育, 建立公开透明、接收群众监督的资源配置系统, 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配置,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学校要在投入、产出和资源共享的关键节点上算经济账, 既尽力而为, 又量力而行, 既做大事, 又厉行节约;对重大项目进行充分论证, 统筹财力, 兼顾循环。一切以节约为前提。

2. 加强宣传。

充分利用微博、QQ等新型媒体为主的网络阵地, 有效开展资源节约的宣讲宣传活动, 要广泛宣传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性, 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要让师生充分认识高校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积极发挥表率作用, “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 争做节约的楷模, 做勤俭的先锋。

3. 完善制度。

健全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关键, 学校应建立一整套资源节约的规章制度, 制度是制约和避免浪费的必要保证, 按制度、按程序论证每一项工程的实施, 将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纳入首要考核标准。学校职能行政部门要带头遵守制度, 带头节约, 接受群众监督, 做节约的表率并起到引导节约资源的示范作用。

4. 严格管理。

将建设节约型校园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围, 成立检查组, 加强监督检查, 严格管理。制度建立后就要在实际管理层面节约办公经费开支, 将诸多管理细节纳入完整的管理流程。 (1) 加强节约用电管理。杜绝照明用电浪费行为, 教育全体教职员工做到人走灯灭, 杜绝长明灯现象。建议学生晚上上自习的教室适当、集中开放。加强空调用电管理。合理设置空调温度, 提倡每天少开一小时空调, 节假日或少数人加班尽量不开中央空调。下班前半小时提前关闭空调。加强办公电器用电管理。下班后应及时关闭电脑、打印机等用电设备, 减少待机能耗。加强电梯用电管理。提倡三楼以下不搭乘电梯。 (2) 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加强用水设备管路的日常巡回检查和维护管理, 坚决避免长流水现象的发生。 (3) 加强办公设备管理。从严、从紧配置办公设备, 规范办公用品的配备、采购、领用。充分使用网络办公;尽量在电子媒介上修改文稿, 减少重复打印次数, 提倡双面用纸。禁止办公电话聊天。 (4) 加强部门人员出差审批和管理。严格控制出差人次, 坚持出差事前审批制度。提倡出行乘坐快客、火车, 确因工作需要派车出行的, 须经分管院领导审批, 其费用根据燃料市场价格的变动情况, 按实际成本列入部门核算。安排车辆时尽可能集中同线路人员一同外出, 减少出车次数。出差交通费用的报销, 严格按照学院相关财务制度执行。 (5) 加强会议管理。严格控制会议数量, 尽量精简会议, 对确需召开的会议, 要坚持勤俭办事的原则。会议原则上禁止放在风景旅游点召开。 (6) 加强餐饮费用管理。严格客餐审批制度, 尽量减少客餐招待, 控制餐饮费用支出。学生用餐倡导餐桌文明, 点菜要适量、不剩饭、不攀比、不追求奢华等。

5. 建立健全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长效管理机制。

健全制度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关键, 也是保证。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协调全校各部门常抓不懈。国家法律法规虽然在宏观层面对浪费等违法行为提供了制度的保证, 但在微观层面, 不能面面俱到, 制度上的漏洞也给浪费提供了可乘之机。对高校而言, 建章立制, 是对法律法规的有益完善和必要补充, 且作为学校主要领导, 要建立相应的节约措施, 形成长效机制。领导班子要带头做建设节约型班子的表率, 进而建设节约型机关、财物、后勤、基建等。在日常管理过程中, 坚持节约办会, 开小会开短会。从宏观到微观, 自上而下, 自内而外, 建设立体式的节约体系。注重加强对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过程的监控, 使之程序化、制度化。高等院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知识分子集中聚集的场所, 在人才培养、传承文化、服务社会和科技创新等方面, 承担了特殊的使命;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摇篮, 在其发展过程中, 应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 在学校各项工作中, 坚持节约和效益优先, 发展与节约并重, 在广大师生中加强对创建节约型校园、服务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他们对建设节约型校园和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建章立制, 并在实际工作中完善制度, 坚持体制和机制、技术和管理的创新, 为建立和健全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创建节约型校园的长效机制提供必要保证, 提倡和鼓励员工结合自身实际, 积极参与节约行动, 努力在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厉行节约,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使建设节约型校园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温家宝.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Z].2005-06-30.

[2]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 (教发[2006]3号) [Z].2006-01-26.

[3]教育部简报[N].2007-01-10.

[4]陈晓霞.创建“节约型校园”[N].贵州日报, 2005-08-25.

[5]陈德敏.节约型社会基本内涵的初步研究[J].中国人口, 2005, (2) .

生态节约型园林建设策略 篇10

生态节约型园林是“生态园林”与“节约型园林”的二者结合, 它兼顾了“生态”和“节约”两方面的内涵, 既强调了生态型园林植物景观的科学配置,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又体现了节约型园林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即实现资源的合理循环利用, 最大限度的节约各种资源,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在园林建设中尽可能的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统一并最大化。它具有环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低成本、可持续性等特点, 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 是当前园林设计的依据和努力的方向。

2 建设生态节约型园林的意义

生态节约型园林作为当前园林行业倡导发展的主题, 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实施生态节约型园林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通过生态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构建节约型社会, 是目前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事情。实施生态节约型园林是城市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履行节能减排政策的重要手段。它以节地、节水、节能、节财为主要手段, 有助于实现园林景观生态、社会、景观、经济等综合效益最大化。

实施生态节约型园林是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条件。城市园林绿化以植物造景为主体, 植物的科学配置既能体现美感又能带来最佳的生态效益, 是实现城市绿地可持续、自维持、高效率、低成本、稳定性的根本保证。同时园林绿化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适宜工作和居住的环境, 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通过建设生态节约型园林, 不断缓解城市发展与土地、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失衡等矛盾;制止一些地方过度铺装、高价造绿、大树移植等破生态、奢侈浪费问题。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促进城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生态节约型园林建设策略

“生态节约型园林”建设主要奔着“生态”和“节约”两个目标点着手。园林建设必须从实际问题出发,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 做到科学发展。

3.1 生态策略

生态策略, 主要体现在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方面, 做到乔灌草科学配置, 严禁城市绿地无限面积的铺建大草坪。草坪绿化虽有见效快、较高观赏性等优点, 但相同经济费用的同面积草的生态功能仅为同面积乔灌草立体配置的1/72。园林绿化要做到乔、灌、草科学配置, 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植物种植要做到适地适树, 植物设计师在绿化设计前要充分了解植物对光照、土壤、温度、水分等环境的要求及植物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把握植物的生态习性, 做到科学配置。严禁大树进城而移植, 破坏原有的生境和原有的和谐共生关系, 不仅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最终只能造就一个病态、缺乏生命力的城市环境。这也与当前倡导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相矛盾。

3.2 节约策略

节约策略, 涉及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各个环节, 可细从以下6个方面考虑。 (1) 节地:想方设法尽可能利用有限的土地最大限度的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一是在现有园林绿地上进行乔灌草立体化配置改造, 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二是在城市用地紧张局面下充分利用屋顶、墙体、停车场、道路、桥面、边坡等进行立体绿化和垂直绿化, 合理利用空间, 增加绿化覆盖率。 (2) 节水:在水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 发展节水型园林意义重大。一是植物方面, 在城市绿化要优先使用乡土树种, 大力发展构树、苦楝、白蜡等一大批耐旱植物, 控制冷季型草坪草的应用比例, 使园林绿化“耗水型”向“节水型”发展。二是设备设施方面, 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设施, 避免水资源浪费。 (3) 节土:绿化建设离不开土壤。一方面为防止水土流失, 科学建绿固土;另一方面在工程施工微地形的营造方面, 充分利用就近挖填土壤相互补充平衡, 减少外运过程中的损失。 (4) 节材就是利用最少的材料并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一是回收废弃的碎石、混凝土、枯枝落叶等, 在园林建设中做到再利用;二是使用环境友好型材料, 为建设节材性园林提供有力保障。 (5) 节能: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一是在公园建设中要结合实际情况, 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鼓励建设“风车园”、“太阳园”等科教性的专类园;二是在建筑周围营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 降低建筑能源消耗量。 (6) 节财:就是利用最少的成本, 保障项目的进行。如珍贵树种只做点缀;严禁违反“适地适树”的大树移植费用;控制种植大面积草坪, 减少其养护费用;使用本地乡土树种, 提高树种的成活率;规划设计中控制喷泉、雕塑等奢侈硬质景观的比例, 倡导简单自然的景观等。

4 结语

生态节约型园林的建设, 是一个长久的过程, 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摸索和完善, 需要各方人员共同努力, 需要制定明确的规范和条例进行约束和遵守, 确保其健康科学稳定地发展。

摘要:概述了生态节约型园林的内涵, 分析了当前建设生态节约型园林的意义, 最后从生态和节约2个方面重点提出了建设生态节约型园林的策略, 以促进园林建设科学健康发展。

上一篇:国产设备下一篇:农村英语巧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