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施工

2024-05-01

建筑安全施工(精选十篇)

建筑安全施工 篇1

一、人为因素

我们都知道, 建筑施工现场是事故频发的地方, 各类事故由于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而发生, 施工中的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人以及环境和事物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而在诸多因素中人是造成事故发生的核心要素。

1企业在面对当前各类安全事故以及管理方式上, 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 就需要针对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放面的培训, 加强其对新知识和方法理解, 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予以加强。结合考评制度以及管理制度, 对现场的生产安全性进行考评, 并采用安全责任书的形式对每个岗位的责任予以明确, 定期对项目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经理进行考核, 对于不达标的人员需要进行必要的教育批评, 严重者则予以辞退, 从而保证管理人员能够对工程负责, 杜绝出现管不管都一样的现象, 同时在人员的待遇以及工资标准上可以进行适当的加强, 从而留住人才, 刺激其工作积极性。

2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差, 素质相对较低。由于只有现场施工管理以及少数特殊工种是正式员工, 而其他施工人员都是临时工, 因而都不会对其进行详细的培训工作, 在上岗后无论是安全生产意识还是生产素质都相对较低, 并且即便是有所培训业只是局限在资料上, 而没有安全生产的经验, 不但操作水平低, 并且也没有安全生产和自我保护意识, 为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

3针对特种作业人员, 应当进行定期的培训, 并且其上岗需要具备相应的资格。

4没有完善的安全思想工作体系, 措施不足。当施工中出现安全生产同进度、质量以及效益相冲突时, 安全因素往往就会被忽视, 而注重经济利益以及进度。这主要是因为对于安全的认识不足, 意识不到位所致, 因此经济利益同安全施工的关系必须协调清晰, 通过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 逐步的实现员工的思想觉悟, 了解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 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设备原因

在建设施工中, 机械馆也是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重点内容, 由于机械设备在结构上具有多样性, 并且会受到环境影响, 在使用过程中或者日常的维护以及使用前的安装中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机械设备的损坏, 甚至严重者会导致人员的伤亡, 或者一些群体伤亡的恶性事故, 因此工程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必须对此予以重视。

1施工所使用的设备都必须有质量证明, 在入场前都应当对其进行严格的检验, 并且经过报验合格后才能予以使用;另外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所有设备和防护措施都应当保证齐全, 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 若设备出现问题, 不能够带病使用。

2设备的使用场所必须平整坚实, 病保证排水良好, 保证设备的使用符合安全生产标准, 其中必须要保证, 设备的漏电保护器可靠安全。

3在危险设备的工作范围内需要悬挂必要的安全操作规范要求以及警示牌。

4在施工中所是用的提升机以及塔吊和起重装置都无论是拆除还是安装都必须制定相应的方案, 经过批准后再予实施;在使用起重设备时, 使用方同安装方需要签订相应的合同以及协议书, 对双方的责任予以明确。

5在设别的使用中, 需要严格的依照规定进行操作, 使用人员不得对设备擅自的进行改装, 尤其是限位装置。

三、措施和制度的因素

安全要有措施和制度的保证, 要有健全的各种安全管理机构, 然后层层分解, 落实到人。大到一个企业, 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第一责任人, 小到一个项目, 项目经理是安全第一责任人。施工现场应按照管理机构配备符合标准的管理人员, 但是现实往往是企业不重视人员配备, 专职安全员一般也是挂名的, 平时根本不到现场, 最多只是应付上级检查。工地现场主管既是施工员, 又是技术员、资料员, 还是安全员, 一兼多职, 导致安全制度无法落实, 施工管理混乱, 安全没有切实的保障。

1措施方面, 主要体现了“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思想。首先熟悉图纸、有关技术规范、规程, 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和了解, 详细编制各种安全方案, 如临时用电方案、安全防护方案、模板支拆方案、脚手架方案、三宝四口五临边方案等, 切实做到和实际相结合, 该审批的审批, 该专家论证的一定要论证, 不能刻意规避, 做到万无一失。施工中, 一定要按照安全方案认真执行, 如有修改, 必须经原审批人员审批后实施。

2制度方面, 主要是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和采取各种方法, 调动广大劳动者注重安全的积极性。

在建筑行业, 安全及其重要, 小的说来它直接关系着广大作业人员及社会大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大的说来它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因此, 国家及地方及时出台了很多关于安全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都是为了加强安全管理, 避免由此带来的巨大的损失。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建筑企业想要立足于市场最关键的就在于安全, 只有保证生产安全、员工生命安全以及设备的安全和后期建筑完工后的使用安全, 才能使得企业更好的发展, 同时这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在施工中安全管理任重道远, 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保证施工中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达到质量安全标准, 才能从整体上予以把握, 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建设处高质量的建筑产品, 令企业始终处于行业的优势地位, 推动企业、社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循军, 刘春华, 柳凌云.从建筑施工特点谈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17) , .

[2]高建莉, 兰中海.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与实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05) .

建筑施工安全个人小结(建筑) 篇2

一、建设单位

1.未及时办理施工许可证,导致安监手续,入场监督及塔吊安装审批滞后,该现象在政府工程中较为普遍,是导致监管不力,行为不规范的首要环节。

措施:应及时主动办理提前介入手续,建设主管部门应给予支持并严格把关。

2.不按规定提前拨付安全措施费,导致现场安全措施不到位。

措施;主管部门应对安全措施费支付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二、监理单位

1.监理人员不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简单批个同意本方案了事,不懂深基坑,高边坡,塔吊,模板,脚手架,吊装等常见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安全计算或缺乏经验。

措施:

①监理公司设置专兼职安全监理工程师,对各项方案审查情况进行重点或专项抽查。

②组织安全专项培训,项目部间相互介绍经验,鼓励自学,发表论文。

③建立初审制,对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进行初步详细的审查并书面要求施工单位认真修改后重新报审。

2.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监督不力,缺乏责任心,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或留下免责依据即算交差。

措施:

①监理公司应制订安全检查制度,明确现场安全监理职责,抽查现场安全状况。

②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排责任心强,安全经验丰富的监理人员。

③项目部应定期检查现场安全,督促整改,必要时下停工令或向主管部门报告。

三、施工单位

1.企业未建立专家论证制度,未配备足够的专家级人员,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签字了事,未真正起到把关作用。

措施:主管部门应对不同级别企业专家配备数量和资质做出规定,并纳入年检,以改变低级别企业专家数量与承揽工程级别不符合的情况。逐渐配备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专家组成员名单应发至各项目部以备现场监督。

2.各项目部未按规定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员或名为专职,实为兼职,架子工等少数工种经培训持证上岗人员数量不足。

措施:

①主管部门加大培训力度,以解决人员数量不足问题。

②监理单位严格把关,建设单位应予支持。

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中安全依据不正确,不全面,引用规范过时,安全措施内容缺乏针对性,深度不够,尤其是中小项目照搬现成模块已成普遍现象。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负责人目前是施工力量中的薄弱环节,年富力强的多半已升任项目经理或企业要职,大量启用年轻人充实一线,往往缺乏经验,余下的老同志知识老化,精力不足,难以胜任现场紧张繁重工作,加上工期紧张或施工准备时间不足,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其现状令人担忧,而技术负责人责任重大又是建筑市场唯一无明确资质要求的职务。

措施:

①主管部门应对技术负责人的资质做出规定,并进行审查,如学历,职称,工作资历等,给予必要培训,条件成熟时应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②施工企业应对技术负责人进行重点培训,对任职资格进行适度把关,对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认真审查并进行规范。

③监理项目部除对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认真审查,对年轻的技术负责人进行适度帮扶。

4.对危险性较大的如深基坑,高边坡,塔吊基础,土方开挖,模板,脚手架,吊装等应用面广,技术要求高,方案编制不规范,针对性不强,往往套用现成模块再凭经验调整后验算,受力分析及计算错误多,构造要求不全,安全措施不力,一旦出事故后果严重,极易导致群死群伤或重大财产损失。为保证安全及个人免责,方案编制往往又过于保守,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其原因除编制人员水平及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外,施工企业及监理把关不严,工期紧等均有影响,但却一时难以解决。

措施:建议国家从源头上抓起,采取行政干预并妥善解决知识产权问题,组织专家学者对上述问题编制培训教材及实施案例的规范文本,或者对经审查合格的较权威的施工安全设施计算软件进行推广。

5.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

①施工用电的漏电保护器设置多不合理,尤其是开关箱漏保设置不全,一漏多用,漏电保护器为控制触电事故的最有效措施,应设置合理,灵敏可靠,定期检查。

②人工挖孔桩下照明应用12V,低压灯现场普遍为36V。

③人工挖孔桩护壁砼强度不足,厚度不够,钢筋不按设计要求设置,吊索吊具不牢固且不检查,吊物抽水人不离岗,不设安全挡板,盖孔不严,井口坠物,不设护拦,不设爬梯,不按规定检查空气质量或通风。

④塔吊未经安检提前运转,不按“十不准”操作,私拆限位器,高压线不设防护隔离措施。

⑤脚手架及地面上立杆雨后不检查,拆架不正确拴安全带,高空乱抛,地面不拉警戒线,无人监护。

⑥电梯井口不按规定设1.2m高的上下两道护栏,发生坠人事故多。

措施:请主管部门对常见且容易导致伤亡事故的安全通病进行统计分析,将其中危害大的通病用文件形式列出,作为强标中的强标强制实行,也有利于现场业主监理方便操作,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工程安全。

浅析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安全问题 篇3

【关键词】施工安全;安全第一;安全事故;安全管理

1.概述

1.1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法律形式确立的这个方针,是整个安全生产活动的指导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劳动保护的基本方针。

1.2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前提

事故一旦发生,其后果就无法挽回,防患于未然,把预防措施落到实处,从思想上给予重视,从物质上给予有力保障,在组织机构、安全责任、安全教育、提高防范、监督管理以及劳动保护、施工现场、环境卫生各方面都对事故预防措施予以充分重视,是贯彻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内容,各级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建设企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重要步骤,也是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1.3安全生产现状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基本建设规模逐年增大,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工期安排紧的工程日益增多,工程技术风险日益突出,建设工程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建筑施工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筑施工领域的这些新变化,使安全生产和监管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建筑行业为高风险行业,难免在生产建设过程发生安全事故。近年来,随着建设项目的大量开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令人忧心。所以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人力、物力、安全监督检查等方面加大安全预防措施的投入,减少事故发生,把因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2.建筑施工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充分暴露出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二是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贯彻执行还不够得力,有的责任没有真正落实,措施没有真正到位;三是在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和建筑施工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管理粗放;四是一线操作人员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较差。

3.预防为主,在条款中加入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内容

3.1 招标文件及其相应的合同条款中,应当对施工安全生产措施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招标文件中应要求投标人在报价时针对施工安全措施进行单独报价。

3.2 投标文件中除施工现场的总体安全管理措施外,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方案和组织措施都必须分别配以相对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必要的计算书,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责任人和岗位职责,制定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特殊专业工程还应制订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等等;投标人的投标价格中应就安全措施进行单独列项报价,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投标人必须在“措施项目”中就安全措施单独列项进行报价。

3.3 评标办法中,对施工安全的要求列入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内容,把对安全保证措施的评审作为技术标评审的重要内容,并设立安全保证措施评审的合格标准,投标人的安全保证措施不能达到招标文件规定的合格标准的,应作为废标条件之一施工安全措施的评审。

4.加强日常管理

4.1 监管的方式手段要改变。一是要主动出击,建立稽查、巡查队伍,无论是在建工程项目还是拆除项目,无论办了手续的项目还是没有办手续的项目,无论是普通区域的工程还是开发区、高教园区的工程都不能忽略,要全盘纳入监管范围;二是要抓住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监管要针对出了问题的企业,出了问题的地区,让有安全问题的企业、工程项目不得安宁;三是要改变单一的运动式检查,从重点监督检查企业施工实体安全,转变为重点监督检查企业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4.2 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大力奖励和表彰安全生产工作突出的企业和个人,严肃查处重大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公布企业安全生产不良信息记录。

4.3 要重视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和运用安全适用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建立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的限制、淘汰和禁止使用制度,经济发达地区要率先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

4.4 要进一步充实、优化、整合建筑监管资源,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不该管的事项,交由公民、市场和社会去处理和运作,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方式,将有限的监管资源调整到直接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方面,特别是调整到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方面。

5.总结

论建筑施工安全及安全管理 篇4

1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共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就是依法治国, 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安全生产法》, 同时对违背安全管理的行为提出了处罚措施。《建筑法》是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的第一个法律文件, 其中, 对建筑业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规定, 要求总承包企业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 把所有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纳入到统一管理中, 明确分包单位应服从总包单位的安全管理。

建筑行业是高风险、事故多发行业, 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 重复性事故时有发生。形势在发展, 技术在进步, 体制在变化, 而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仍延续着“企业负责, 行业管理, 国家监察, 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宏观管理体制, 但是, 该管理体制的概念和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 为此, 更新安全管理理念, 树立企业安全文化, 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体制以适应新的形势、新的技术、新的体制、新的生产者, 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 也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 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安全观念淡薄, 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 部分建筑企业没有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 没有处理好经营、效益、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关系, 没有确立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 没有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放在首要位置来抓。有的企业领导只是在口头上讲“安全第一”, 实际工作中往往把经济效益摆在第一, 认为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抓进度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就行了, 对安全生产不重视、不检查, 或是对检查出的问题不解决, 对安全生产存有侥幸心理, 重视程度不够, 这是造成安全隐患的原因之一。

2.2 经费投入不足, 管理工作滞后

按照规定,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专用经费的提取必须专款专用。目前, 仍有部分企业没有执行到位:一是未提取或提取不足;二是对已提取的经费没有做到专款专用, 甚至有些企业领导将提取的安全生产经费认为是额外支出, 把在安全生产上少投入作为企业利润挖潜的一种手段。不能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 漠视生产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 安全自查、自控工作形式化, 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还有部分建筑企业将必要的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精简合并, 专职安全人员配置不足。有的虽配备了安全员, 但有的安全员责任心不强, 自身素质差, 监管水平低, 不能很好地履行安全员的巡查纠错等职能。

2.3 岗前培训不到位, 安全教育不够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建筑施工企业, 由于企业三级安全教育不落实, 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 大量既没有进行岗前劳动技能培训又缺乏施工现场安全教育的务工者上岗后, 对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一无所知, 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 缺乏规范作业的基本常识, 安全技能差,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现象严重。

2.4 建筑市场不规范, 安检措施难落实

建筑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 从根本上讲是建筑市场秩序混乱的产物, 许多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潜在因素。主要表现在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制度、管理措施难以在施工现场落实, 安全生产责任制形同虚设, 总承包企业与分承包企业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缺乏相互有机配合机制, 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 导致事故频发。当前建筑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垫资、拖欠工程款、肢解工程和非法挂靠、违法分包等行为。尤其是一些根本没有施工条件或不具备相应资质的队伍擅自承担施工任务, 安全意识更差。一些施工企业低价中标工程后, 削减安全投入, 导致安全生产设施、设备严重不足, 措施落实也得不到保证。甚至有一些建设项目未办理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等相关手续就擅自开工建设, 逃避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不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抢工、赶工, 任意压缩合理工期现象, 也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

2.5 审批把关不严, 安全监管不力

部分地区建设主管部门和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对本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不多, 把关不严, 责任不落实, 监管力度不够, 在机构设置、工作体制机制方面还不能适应当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的需要。

3 安全事故的对策和建议

⑴对施工人员的建筑施工安全培训的加强。要想搞好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首要前提就是要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患素质, 而这又依赖于企业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 使工作人员能够了解最基本的安全知识, 提高他们进行安全施工的技能, 并且增强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减少工程和人身伤亡的事故比例。

⑵完善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体系。

(1) 针对承包施工的单位来说, 对其建筑施工的有关安全保证体系进行监督, 检查其在正常施工的工作情况下是否在充分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另外, 还可以结合对工地进行抽查。

(2) 根据建筑施工的现场环境和施工工程的发展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监督工作, 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 将房屋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传到网上获取有价值的反馈, 使得监督机关可以及时根据具体情况作适时的施工工程调整。

(3) 均衡施工。均衡安排各个施工单位内部之间以及各个项目之间的安全生产, 提高整体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水平。

⑶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的意外伤害保险。确立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机构和安全中介机构等, 完善建筑施工意外伤害保险的运转模式。

⑷对房屋建筑施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安全事故中的一小部分是由于意外导致的, 而大多是因为人为的因素造成的, 所以进行全面的检查可以起到及时发现隐患, 并避免事故发生的作用。

⑸建筑安全生产法规的研究。针对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的现状, 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周边国家进行比较研究;为制定全国统一的建筑安全生产法规及其在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⑹建筑业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企业应该推广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并在条件许可情况下进行工程规范技术等软件的研发。

4 结语

当前建筑施工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施工安全工作任重道远。企业一定要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健全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实现安全文明施工, 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何强.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措施浅议[J].科技资讯, 2007 (12) .

[2]杨宝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科技创新及途径[J].职业, 2007 (12) .

[3]梁月清, 张开立.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评价[J].安徽建筑, 2006 (05) .

[4]闫翔.论建筑施工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产业与科技杂志, 2007 (05) .

施工建筑工地安全标语 篇5

2. 真抓实干百折不挠,创建精品矢志不移

3. 树立安全意识,创建精品工程

4. 创精品工程,树企业形象

5. 今天的质量,明天的市场

6. 精心施工每项工程,倾心打造××品牌

7. 建精品工程,留无憾丰碑

8. 质量展示职工素质,精品铸就企业品牌

9. 一丝不苟铸精品,细微之处见精神

10. 精心施工创优质,认真操作求质量

11. 用我们的承诺和智慧雕塑时代的精品

12. 以人为本,科技兴企,与时俱进,敢为人先

13. 携手并进,争创企业佳绩;同心同德,共创美好未来

14. 科学管理,锐意创新,开拓奉献,争创一流

15. 热爱工作,珍惜岗位,诚信立足,锐意进取

16. 严谨创新高效求实合作友谊团结奋进

17. 团结奋进求实创新互尊互敬互助互利

18. 建优美环境,创优良业绩,做优秀员工

19. 信誉是企业的生命

20.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1. 谋发展强企业齐心协力重科技严管理开创未来

22. 开拓进取锐意改革致力发展扎实工作

23. 建工程树企业形象

24. 营造和谐友爱甘于奉献的企业文化,建立科学严谨效率优先的管理机制

25. 争创业绩辉煌信誉第一的企业

26. 以人为本创一流企业

27. 说实话想实招办实事

28.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团结奉献

29. 勤奋学习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勇于创新

30. 以人为本管理创新;产品一流用户放心

31. 以人为本群策群力,德才兼备任人唯贤

32. 诚信守法求信誉,管理创新谋发展

33. 敢为人先争创一流

34. 建一流企业争行业第一

35. 服从监理尊重业主科学管理精心施工

36. 为业主着想让用户满意

37.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企业发展

38. 创文明工地,建精品工程

39. 创省级文明工地,建绿色花园现场

40. 创建一流企业,展示国企风采

41. 创文明杯拿鲁班奖

42. 创优保安取信社会

43. 安全文明优质高效

44. 建筑尽显人类文明,工程美化自然环境

45. 此施工如果给您带来不便请多谅解

46. 抢抓西部开发机遇,再造山川秀美工程

47. 倾情奉献创,我为山川添秀美

48.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49. 施工生产当先锋管理创新当尖兵

建筑安全施工 篇6

关键词:建筑;安全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管理

一、建筑工程的安全概念

根据大量的工程经验,我们可以将建筑安全问题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建筑工程竣工由于质量存在问题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后期用户使用的安全感与舒适感低;其二是建筑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对安全管理不到位而发生伤害事故,这种安全问题与建筑物的质量没有太大的关系。在实际的建筑安全问题中第二类问题较为普遍,每年我国在建筑安全事故上造成的经济损失几百亿元,已经成为了目前最危险的行业之一。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制定好安全管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具有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减小施工单位的成本,促进施工单位发展的作用。安全保障措施也根据当前建筑物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符合建筑安全施工的要求,同时也应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当前的建筑施工行业中来以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二、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管理

风险在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具有普遍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要做的是通过风险管理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以减少风险所带来的各种损失。风险管理通过对风险的预测、评估和分析,为管理人员提供全面合理的解决办法;同时,风险管理也克服了传统上以保险为主的风险处理手段,通过整合利用各种风险控制措施,使风险处理的方法日趋多元化。

2.1风险预测

风险预测和甄别需要找到引起风险和风险存在的主要因素,并且对由此而引发的后果进行恰当的判断和估计,这是进行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为人们所忽视,对风险的范围、程度和种类进行人为的扩大或者缩小,导致了在后期对风险分析和处置中出现错误,造成了风险管理的失真。

2.2风险识别

要识别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常常需要准确地对风险因素进行解读,通过构建风险层次图,利用反向思维的方法找到其中的不稳定因素,经过论证之后,再经过对建筑项目的评估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率。在进行设备风险识别过程中要对所发现的风险因素进行正确的判断,确定其是否客观存在。风险预测是对施工过程中的不利因素进行判断,确定其发生的概率。但是仅仅确定其概率还是不够准确的,一般情况下还需要确定其概率分布密度,以进一步确定其发生的可能性。

2.3风险因素的定量分析

在对风险识别和预测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出各个风险的概率及其造成的损失,从而找到其中的主要风险,为防范和控制这些风险提供根据。可以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从不同程度进行控制。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和一般的风险管理一样,常常要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把施工过程中的分析进行量化。定量分析有决策树分析、概率分析、敏感性分析、模糊数学法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但是也有相应的缺点,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综合某几个方法使用,提高其预测的准确率。

三、建筑施工中的安全评价

3.1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的目标

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的目标确定了建筑安全水平的指标,按照不同的安全层次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结构层次。其中最高层表示施工安全的总目标是唯一的,是为了确保施工全过程的安全;中间层是由影响施工安全水平的主要相关指标组成;最低层是由影响施工安全主要指标的分指标组成。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是一个自我完善体系,有着其独特的评价方法和原则。根据确定好的安全评价指标,对每个施工安全评价进行打分,然后带入到相应的数学函数中,从而对这些指标进行数学量化。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中常常采用AHP-Fuzzy的评价方法,它是通过层次分析的方法确定每个层次指标在建筑施工安全指标中的权重值,然后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得到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从而来评价施工安全的状况。

3.2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的指标

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中各个指标的权重分配通常是根据经验确定各个指标的重要性,然后确定其权重值,这样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做到客观准确,通过层次分析的方法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结构,通过对比的方法建立判断矩阵,再对矩阵进行求解从而确定某个指标的重要性。在计算完成后还应当计算其权重的偏差,其中的重要一步是进行一致性检验,使偏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四、改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4.1严格执行安全培训与强化安全意识

在进行建筑施工前应对所上岗的施工员与所招的工人进行安全培训与安全演练,其主要内容包括施工中的安全常识、施工中设备的安全操作、基本的自我防护措施及一些紧急避险的办法,对于人员较多时可以采取分批培训,尽可能让所有的施工员都知道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了解相关的安全措施与紧急情况的处理办法,进而在危险来临时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施工单位应组织一个检查小组对涉及安全的设备进行检查,对于易出安全事故的设备要贴上醒目的标志,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及时维修处理。建筑施工中明确施工安全生产职责,采取防治结合的措施,强化施工安全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不允许冒险作业,应将安全事故的概率降至最低,因为一旦出现问题直接关乎相关人员的生命,施工单位各级部门必须足够重视。

4.2施工单位加大投资力度

施工单位应根据建筑场地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应组织一定数目的人员进行施工中易出现或以前出现的安全事故环节进行总结,并提出预防或改善措施,对施工中出现的新情况加强调查研究,推进建筑安全施工的发展。施工单位需加大安全生产科技产品方面的投入,采用安全可靠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淘汰那些已经过时的且存在安全隐患的施工设备,全面提高施工单位安全施工的能力。很多施工安全事故是由于施工单位采用的设备陈旧,加之施工单位没有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与评估造成的。施工单位应在安全设备、员工的安全技能培训、设备安全评估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只有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体制与可靠的安全设备才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才能进行安全施工。可以建立信息化、多角度的施工全方位的监控体系,及时的将施工现状呈现在施工管理人员手中,便于排除安全隐患。对于需要特殊技能的施工工序,应请专业人士进行施工以保证施工安全。

4.3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与加大监管力度

施工单位建立科学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制固然重要,但一个好的安全管理体制只有落实到位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同时还必须将各项规章制度细化,使施工单位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安全责任与义务,比如安全责任制、教育培训制、用工管理制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赏罚分明、违章必究。企业应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部达成施工安全管理责任,签订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宗旨与责任委托书,并在其中说明安全管理内容,作为工程施工项目也应与施工班组签订责任书说明安全管理责任。

结束语

近年来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提出了更大的要求。为避免未来建筑施工类似的安全事故发生,安全可靠的管理体制的建立已刻不容缓,同时应将先进的施工工艺与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中,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2]杨莉琼,李世蓉,贾彬.基于二元决策图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7).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篇7

一、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

《建筑法》是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的第一个法律性文件, 对建筑业企业的安全管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它要求总承包企业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 把所有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纳入到统一管理中, 分包单位应服从总包单位的安全管理。建筑行业是高风险、事故多发行业, 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 重复性事故时有发生, 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形势在发展, 技术在进步, 体制在变化, 因此, 只有更新安全管理理念, 树立企业安全文化, 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体制, 以适应新形势、新技术、新体制、新生产者的发展要求, 才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 才能满足共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施工人员安全观念淡薄, 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 部分建筑企业没有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放在首要位置来抓, 一些企业领导只是在口头上讲安全第一, 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又往往把经济效益摆在第一位, 认为只需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抓进度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就行了, 对安全生产不重视、不检查, 或是对检查出的问题不解决, 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够, 存有侥幸心理, 为日后的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

2. 经费投入不足, 管理工作滞后。

按照规定,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专用经费必须专款专用, 必须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 不能漠视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而事实上, 施工企业的很多安全自查、自控工作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 形式化严重;还有部分建筑企业将必要的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进行精简、合并, 使得专职安全人员配置不足;有的虽配备了安全员, 但安全员责任心不强, 自身素质差, 监管水平低, 不能很好地履行安全员巡查、纠错等相关职能。

3. 对施工人员岗前培训不到位, 安全教育不够。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建筑施工企业, 加上建筑施工企业的不规范操作, 造成大量未经岗前培训的劳动者上岗。相对而言, 这些劳动者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缺乏规范作业的基本常识, 安全技能差, 给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带来了重大隐患。

4. 建筑市场不规范, 安检措施难落实。

从根本上讲, 建筑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是建筑市场秩序混乱的产物, 许多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实际施工中, 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制度、管理措施难以落实, 安全生产责任制形同虚设, 总承包企业与分承包企业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缺乏相互有效的配合机制。

5. 审批把关不严, 安全监管不力。

部分地区建设主管部门和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对当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不多, 把关不严, 责任落实不具体, 监管力度不够, 在机构设置、工作机制方面无法适应当前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预防安全事故的对策和建议

1.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房屋建筑施工安全培训。

企业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患素质, 使施工人员能够了解最基本的安全知识, 提高他们安全施工的技能, 并且增强其自我保护的能力, 减少工程和人身伤亡的事故比例。

2. 完善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监督体系。

(1) 对于承包施工的单位, 要对其房屋建筑施工中的相关安全保障体系进行监督, 检查其在正常施工的情况下是否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 还可以结合多种方法对工地进行抽查, 确保现场施工质量。

(2) 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 将房屋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传到网上获取有价值的反馈, 使得监督机关可以及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适时的施工工程调整, 并根据房屋建筑的施工现场环境, 对工程开展有效的预防控制监督工作。

(3) 均衡施工。均衡安排内部各个施工单位之间以及各个项目之间的安全生产, 提高房屋建筑施工的整体安全水平。

3. 对房屋建筑施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

在所有安全事故中, 只有一小部分是由于意外导致的, 而大多数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进行经常性的全面检查可以起到及时发现隐患, 并避免事故发生的作用。

4. 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生产法规。

针对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的现状, 结合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周边国家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制定全国性的建筑安全生产法规, 对其在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开展研究。

5. 完善建筑业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业内企业应推广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工程规范技术等软件的研发。

四、结论

建筑施工——从安全做起 篇8

项目部应该结合自身实际, 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监管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施工组织设计及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审查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文明卫生制度、班前安全活动制度、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机械设备管理制度、门卫制度、治安保卫制度等。

(一) 明确安全管理责任, 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是安全生产工作客观规律的要求。消除隐患是根本, 加强防范是重点, 落实责任是关键。安全生产作为一项大的系统工程, 必须保证这一系统的每一环节、每一部位、每个工种、每个操作都达到本质安全, 才能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生产。对建筑专业来说, 从主要负责人 (包括合作队伍的负责人) 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操作人员, 都要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 并严格落实责任, 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三大规程”的要求, 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做好每一项工作, 才能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安全生产才能得到保障。项目经理作为项目部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 应与班组、职工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 分解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明确各自职责, 一级保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 才能充分保证施工现场不出事故。

(二) 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 有效排除安全隐患

施工企业一般都有安全组织机构, 但必须建立健全项目安全组织机构, 确定安全生产目标, 明确参与各方对安全管理的具体分工, 安全岗位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 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不同, 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对大型项目必须安排专门的安全总负责人, 并配以合理的班子共同进行安全管理,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资料档案。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并组成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总、分包工程或多单位联合施工工程, 应以总包单位为主, 分包单位参加成立联合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统筹、协调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 有效排除安全隐患。

(三) 抓好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工作, 以及培训工作

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如果要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 只有加强干部和职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术素质, 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生产技术知识、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安全生产操作技能、事故案例等。有些安全管理人员为了方便, 在办公室坐上几天, 把整个项目的安全教育记录全做好了, 工人并没有真正受到教育, 结果是害人害己。也有些进行了教育, 却未能做好记录, 把自己所做的成绩一笔抹杀了, 出了事故还要承担未进行安全教育的责任。

二、落实安全资金投入

建设工程项目一般具有投资大、工期长、风险的不可预测性等特点, 因此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 (建设方、施工方、供应商、分包方等) 均可能面临意想不到的风险, 这些事故既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的顺利进行, 又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和效益。因此, 安全资金的投入是必须的。

三、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1、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及建立应急救援组织,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六条中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通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 能及时总结以往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明确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工作重点, 提出预防的思路和办法, 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事故的发生。

2、扎实做好安全生产检查, 施工现场的生产作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因此危及职工的不安全因素是随着作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要达到有效防止事故的目的, 必须通过安全检查的手段对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测、预报和预防。

摘要:安全施工已经成为当代建筑施工中的关注焦点, 如何做好施工安全, 杜绝施工安全隐患, 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热门话题。笔者从事建筑管理, 公路施工管理多年, 提出几点分享建议。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施工

参考文献

[1]谢苏丽:《建筑施工安全的新对策》, 《中华建设》, 2007年第7期。

[2]陈艳云、余成柱:《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 《福建建筑》, 2006年第6期。

[3]党宏斌:《浅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努力方向》, 《建筑安全》, 2007年第4期。

建筑企业施工安全成本探讨 篇9

关键词:建筑企业施工,安全成本,策略分析

引言

建筑企业施工中的安全成本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内和安全相关的所以费用开支, 这一费用包括安全管理、安全检验、安全培训、设施安全、安全宣传和突发事故安全营救的费用等等。尽可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安全费用方面的开支, 及时的计算安全损失中的成本支出费用总和, 是安全成本核算的目的。由安全问题带来企业成本是经营企业的附加成本, 如果这一费用增加, 必将影响施工企业良好经济效益的提升, 是非常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因此, 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安全成本的优化策略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它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目前建筑企业的安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由于建筑企业的施工安全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最大限度的实现施工安全的标准, 建筑企业在安全施工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由此看来, 建筑企业如果能很好的进行安全成本的管理, 就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验后, 各个企业在安全成本管理和控制方面都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模式, 但是这一模式的实施效果却很不理想。不管安全成本的忽视方面, 还是管理手段的不恰当, 都使得建筑企业在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在安全成本的控制方面动态优化效果并没有体现出来

从目前建筑企业的优化施工成本的过程来看, 主要体现在优化效果的静态控制方面, 动态优化效果的控制在安全成本的管理方面几乎没体现出来。在希望安全保障安全提高的同时, 安全成本的投入量也随之增加, 忽略了安全成本最低的控制点, 成本投入量的考虑问题也是目前建筑企业成本安全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 在安全成本的分析过程中缺少了十分必要的总量预测环节

不论在安全成本总量的控制方面还是在对结果的有效分析方面, 这些都是安全保障程度的表现。在规定的施工时间下, 提高安全成本的总体控制水平。目前, 安全成本的过程分析缺少了十分必要的总量预测环节。在安全成本的构成和预测的过程中, 比没有体现出切实可行的对安全成本非常有效的管理方面。

3. 建筑企业在安全成本的控制方面没有形成正确安全的经济观

建筑施工企业每年在生产事故方面造成的死伤数量约为2.5亿, 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要比发达国家高很多。建筑企业在安全生产事故中的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 其危险性一目了然。另外, 建筑施工企业预防性安全保障措施投入方面与修改整理后的比例也仅仅为1:5, 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成本的投入产出方面的比约为1:3。上面的数据很容易发现, 很多企业并没有从安全成本方面确保、完善和建立自我安全的经济观, 安全成本的管理意识还需要提高。

二、建筑企业施工安全成本的分类和构成

由前面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 建筑企业施工安全成本是指所要建筑的项目在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为了实现一定的安全目标所支付的一切相关的损失费用的综合。建设项目的安全成本包括保证性安全成本与损失性安全成本两方面。

(1) 保证性安全成本主要是指, 为了提高和保障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水平而支出的各种费用的综合。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 尽可能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从而实现生产水平的提高, 以实现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主要是指安全教育的费用、文明施工的费用、劳动保护的费用、现场的安全设备和安全保障的费用。

(2) 损失性安全成本主要是指事故发生后所要支付的费用和实现以及恢复生产而投入的资金, 主要是指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和恢复生产的费用。安全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包括因为人员伤亡而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费用和安全事故所引发的许多间接损失费用, 还有为了实现恢复到事故发生前的生产状况而投入的恢复生产的费用。恢复费用是指事故和事故发生之后为了恢复以前的生产而产生的可用资金直接或者间接的估算费用, 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即清理事故现场的费用、生产恢复的费用、为了保障合同的工期弥补损失的时间而采取赶工措施的费用。

三、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成本的优化策略进行分析

安全成本的优化和管理必须建立在整体信息系统控制的基础上, 在整体业务流程的执行过程中, 实现和完善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安全的优化控制和管理, 在尽可能减少企业支出的基础上确保工程的质量。在具体施工过程中, 应该立足于目前建筑企业安全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收集基础数据的同时, 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成本安全管理。优化建筑企业安全成本的策略,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需要突出建筑企业安全成本优化的动态性特征

在实现建筑企业动态性成本的控制方面, 每个企业所采取的安全措施都不可能相同。作为十分主要的安全成本动态效果呈现, 为了实现建筑企业安全成本的控制策略, 从生产技术领域着手是非常必要的。在恰当的安全保障程度的指导下, 实现对企业安全成本优化策略的完善, 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安全技术的创新渐渐成为了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主要突破口, 安全成本的动态优化效果也慢慢的成了企业关注的焦点。

2. 从过程控制角度实现对安全成本总量的管理

企业安全成本的过程管理, 是实现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不管是在建筑企业决策的实施阶段还是在建筑企业的施工建设阶段, 都离不开优秀的安全成本模式, 依靠其实现和促进建筑企业施工的正常进行。在期望保障程度方面, 安全成本的投入总量和施工成本的投入方面组成了安全成本的有效控制方案。在这方面, 安全成本优化模式的有效探讨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判断法, 这是对安全成本结果的最佳分析和有效概括。

3. 从安全经济观方面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成本管理意识

安全经济观是指建筑企业安全成本管理和安全控制的重要基础, 对建筑企业来说, 安全成本管理意识的提高和企业安全成本实施效果的息息相关。在现在社会经济和科技力量的推动下, 建筑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这对建筑企业的成本优化和控制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和深远影响。另外, 企业的技术创新也是实现安全成本的控制十分有效的措施之一。

四、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 建筑企业安全成本的核算和控制环节是其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一个必要手段。在安全成本的经济特征中, 建筑企业安全成本的优化过程不仅是在成本总量的控制中, 而且是在认真分析结果的条件下对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分析和核算过程中, 得以验证建筑企业安全成本的经济合理性和效益最高性原则, 有效的控制了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 在安全和效益问题的处理中寻找到了最后的平衡点。另外, 在建筑企业安全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实施工程中, 应该注意阶段性安全成本的优化管理和控制。从降低成本安全投入方面实现减少企业的故障性安全成本支出的目的, 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建设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陆宁, 廖向晖, 王巍等.建设项目安全成本率分析模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黄俊东.建筑施工安全成本浅析[J].建筑安全, 2005 (11) .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文明施工 篇10

由于建筑产品生产的特殊性, 建筑施工业职业伤亡事故多发, 安全管理漏洞诸多一直是个不争的事实。加之建筑市场供大于求, 施工单位往往压低投标价以承揽工程。为保证工期和质量, 施工企业往往抱着侥幸心理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来降低费用的投入, 偶尔的投入也是应付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以致安全事故频有发生。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文明施工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必须注重员工品行、观念、态度等人文素养的形成, 通过教育、培训以期改进员工的意识和行为, 使其自觉参与到安全实践中去。

一、加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投入力度

1、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层, 应对安全生产工作足够的重视, 实现安全生产, 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与职业健康, 不仅是企业的工作责任和任务, 而且是保障企业增益的基本保证。因为安全的投入不仅能给企业带来间接的回报, 而且能产生直接的效益。安全生产的实现要靠投入保障作为基础, 提高安全生产的水平和能力, 需要付出劳动的、经济的成本, 安全的成本既是代价, 更是效益。

2、从经济学的角度, 安全投入一是活劳动的投入, 即专业人员的配置。就目前来说, 我们很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在机构设置方面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 确实做到了在企业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 部分企业能做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至于在人员配置的数量上能达到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的应该说是严重不足的。二是资金的投入, 用于安全技术、管理和教育措施的费用。从安全活动和实践的角度, 安全文明建设、安全法制建设和安全监管活动, 都需要安全投入来保障.因此, 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基础和保障。要加大安全措施的资金投入, 更新和改造缺陷设备, 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要求配备安全防护设施和器具, 使生产的硬件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要改善作业条件, 使生产环境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 使各种安全标识齐全,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消除事故隐患, 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保护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二、加强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1、由于建筑施工的从业人员和工作地点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建筑业队伍构成的复杂性、建设者生活条件的艰苦性。在建筑生产活动中, 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因素:从工作环境上看, 施工班组需要经常更换工作环境;从组织方式上看, 公司的安全措施并不一定能在项目中得到充分的落实, 而项目分包更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从管理看, 建筑施工中的管理主要是一种目标导向的管理, 容易导致对安全管理过程的忽视;从从业人员看,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在一线工作的人员, 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 他们的安全素质、安全意识以及自我防护的能力亟待提高, 这样就导致了安全事故的隐患。施工企业安全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直接财产和停工停产损失, 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造成职工精神压力和损害企业形象。

2、为切实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的安全教育、技能培训、法律普及和思想文化教育, 提高农民工思想政治、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 维护农民工权益, 丰富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 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应结合工程施工的特点, 必须坚持不懈、经常不断地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要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 激发从业人员搞好安全生产的热情, 促使他们重视和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经常性安全教育的形式有:每天的班前安全技术交底;安全生产会议;事故现场会;张贴安全生产贴画、宣传标语及标志;利用冬期、雨期以及晚间施工闲时组织农民工学习等。

三、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应该是在安全科学技术与安全工程技术基础之上, 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落到实处, 落实到每一个从业人员。

2、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对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方面应做的事情加以明确, 并形成定期检查考核完成情况的制度。

3、企业新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按规定通过三级安全教育和实际操作训练, 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三级安全教育是新员工进入企业接受的第一次正规的安全教育, 因此我们应以对职工生命高度负责的责任感, 严把关口, 扎扎实实地开展好三级安全教育, 使他们从第一次就树立起正确的安全观, 积极投身到安全生产中去。经三级安全教育的所有人员应根据各工种登记造册, 在日常的现场施工过程中, 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随机抽查部分现场施工人员, 回来核对教育资料, 保证每一个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都接受三级安全教育。

4、由于建筑产品的大件性, 施工现场的大型、特种设备越来越多, 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种作业较一般作业的危险性更大, 所以,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和严格考核, 上岗前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教育, 这种培训教育要实行理论教学和操作技术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重点放在提高其安全操作技术和预防事故的实际能力上, 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 才准许独立作业。施工现场属于大型设备 (塔吊、人货电梯等) 应由法定检测单位检测合格后, 相关单位组织验收合格后, 方可挂牌使用。

5、安全检查制度是清除隐患、防止事故、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检查可以发现企业及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以便有计划地采取措施, 保证安全生产。安全检查要深入生产现场, 主要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条件、生产设备以及相应的安全卫士设施和员工的操作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进行检查。为保证检查的效果, 检查时间、参加人员、检查内容、存在问题、限定整改时间、由谁负责整改, 均应形成安全检查记录, 检查人签署检查意见, 检查记录是检查制度的落实。

四、加强施工现场大型设备的管理

现代化建筑工程, 结构越来越复杂, 施工工艺越来越复杂, 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施工现场使用的大型、特种设备越来越多, 由于大型设备本身固有的特殊性, 建筑设备事故隐患隐蔽性比较强, 对于大型设备的使用管理, 施工企业应实行全过程管理。

1、从源头抓起, 严控采购关。

建筑机械设备本身质量是影响设备安全使用的一个关键, 许多建筑设备事故就是由施工单位使用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而引起的。该类事故主要由于生产厂家的制造能力或制造工艺不过关造成的, 事故隐患隐蔽性强, 日常维修保养不易发觉, 故危害性较大。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机械设备及配件采购工作, 一是企业要建立机械设备采购制度, 主要机型设备购置前, 必须进行安全、技术、经济论证, 从设备选型、购置、安装、调试到验收投入使用, 都要专人负责, 严格办理登记和交接手续;二是新购建筑机械设备都应当具备生产 (制造) 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 严禁国家规定淘汰、禁止使用的建筑施工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

2、加强设备统一管理, 落实设备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应着手对内部和各项目部的机械设备进行摸底清查, 并统一编号并建账立卡, 每年至少要对照实物清查盘点一次, 保持账、卡、物相符, 作为设备统一管理的基础。大型机械设备应建立详细技术档案;运转时间记录;事故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 技术档案要有专人负责保管。要健全机械设备统计制度, 按规定编报各项统计报表, 并定期组织统计分析, 改进机械设备管理、使用、经营、维修工作。

3、健全设备管理机构、提高设备管理能力。

企业内部必须根据规定设立一个独立的设备管理机构 (部分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统一为一个管理部门) , 规模大的可采用设备租赁分公司的形式, 独立经营、单独核算。由设备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建筑机械设备的采购、管理、维修、保养和设备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安排、业绩考核等工作, 摆脱设备无专人管理现象, 确保专业设备专业队伍管理, 专业人员做专业的事。

4、严格管理, 落实设备维修、保养等各项制度。

企业要建立、健全机械设备操作、使用、保养规程和管理制度, 主要机械设备要严格执行定人、定机、定岗位的责任制, 所有机械设备都要有专人负责。多班作业时, 必须执行交接班制度。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制度, 季节变化时要执行换季保养。

5、企业要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使用、监督的检查制度。

设置机械设备安全员, 负责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和安全监督, 并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 消除安全隐患, 确保机械设备和操作者的安全。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经常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专项检查, 对施工现场使用的塔式起重机、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等施工机械设备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保障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

6、落实机械设备更新换代工作, 严格设备报废制度。

机械设备报废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磨损严重, 基础件已损坏, 再进行大修已不能达到使用和安全要求的;技术性能落后、耗能高、效率低、无改造价值的;修理费用高、在经济上不如更新合算的;属于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机型。施工起重机械的使用达到国家规定的检验检测期限的, 必须经具有专业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检测。经检测不合格的, 不得继续使用。

五、结语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中群众文化下一篇:极限运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