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运动健身现状

2024-05-10

大学生运动健身现状(精选十篇)

大学生运动健身现状 篇1

关键词:中小学生,轮滑健身,郑州市区

轮滑运动作为新兴的体育项目不仅能满足人们健身、娱乐的基本要求, 它还是一项集健身、竞技、娱乐、技巧、休闲于一体的且很有发展前景的运动项目, 它对人体的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等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由要我锻炼变成我要锻炼。如何将轮滑运动得到普及和开展, 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郑州市区中小学生的轮滑健身运动现状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研究法、访谈法、抽样法、数理统计法, 问卷调查法:郑州市区10所中、小学四至六年级, 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960份, 回收940份, 回收率98%, 有效回收问卷859份, 有效回收率89.5%。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郑州市区中小学生参加轮滑健身运动者的性别特征

在调查中看到, 女生参加轮滑健身运动的人数比男生多。可见, 女孩对轮滑健身运动的参与热情比男孩更高, 更愿意追求惊险刺激的体育项目。

2.2 郑州市区中小学生参加轮滑健身运动者的学段特征

在参加轮滑健身运动的中小学生中, 小学生224人, 占调查人数的49.5%, 中学生229人, 占调查人数的50.5%, 中学生参加轮滑健身运动的人数比小学生多1%, 说明有部分学生小学阶段没有参与轮滑运动, 但在同学或朋友影响下, 随着年龄的增大, 观念的更新逐步加入到轮滑运动队伍中。从家庭方面来说, 家长对孩子在体育方面的投入的时间、精力以及经济犹如相对较小, 直接影响、制约了小学生参加轮滑健身运动的现状。因此, 更新家长的观念, 也是提高小学生参加轮滑健身运动参与热情的关键因素之一。

2.3 郑州市区中小学生参加轮滑健身运动者的运动频度

在对参加轮滑运动的频度调查中统计发现, 每周参加3次以上的只有111人, 占参与人数的24.5%, 每周一两次的人数为144人, 占参与人数的31.8%。可见, 轮滑健身者参加运动的频度较小, 其原因首先, 因为学生学习紧张、压力大、闲暇时间相对较少, 其次, 也有部分学生说在居住地附近没有合适轮滑的场地。因此, 学校和家长减轻学生的课余学习负担, 社区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宽敞平整的活动场地是提高学生参与轮滑运动频度的关键因素。

2.4 郑州市区中小学生参加轮滑健身运动者的运动时间

通过对轮滑健身运动者运动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 每次参加轮滑运动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者共389人, 占参与人数的85.9%, 并且有43.5%的人参加轮滑运动时间在一个小时以上, 可见, 大多数轮滑健身者在有充足的时间的前提下, 对参加该项运动的活动兴趣和热情很高, 因此, 可以推断, 轮滑运动有利于激发中小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热情, 能够高效培养学生自觉锻炼意识。

2.5 郑州市区中小学生参加轮滑健身运动者的运动强度

轮滑健身运动者参加运动强度的调查显示。参加运动在中等以上强度者233人居多, 占51.4%。可见, 大多数轮滑运动参与者, 在每次活动过程中, 运动强度适中, 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 并且具有很好的锻炼效果, 部分参加运动者不能保证运动强度, 这与中小学生整体的轮滑技能水平较低, 运动能力受限有关。有少部分高强度参与者, 他们一般是技能水平较高或受过专门训练者。

2.6 郑州市区中小学生参加轮滑健身运动的形式

通过调查可见。绝大多数的中小学生是与同学、朋友、家人或是自己独自参加运动, 有322人占参与者总数的71.5%, 他们往往在下午放学后在居住地附近和玩伴在一起, 或者是同校的同学在周末、节假日相约于学校参与轮滑玩耍活动。没有教练对其专门指导练习者439人, 占参与者总数的96.9%, 可见, 郑州市区中小学生的轮滑运动专业竞技技能水平正处于初级起步阶段。

2.7 郑州市区中小学生参加轮滑健身运动者的运动消费现状

对中小学生轮滑健身运动者参与者的消费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轮滑运动参与者有372人消费在200-500元, 主要购置轮滑鞋、护具、服装等消费在500元以下者占82.1%。只有少数81人消费在500元以上, 可见, 中小学生用在轮滑器材上的整体消费水平偏低。

3 影响郑州市区中小学生参加轮滑健身运动的因素分析

3.1 自我因素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 学生对网络的向往要远远高于对体育运动的热情。还有一部分学生主观地认为轮滑健身运动不适合自己, 课业负担过重, 觉得参加此项运动会耽误学习、浪费时间。他们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 感性地认为自己不应该把时间用在体育运动上。从而, 大大减少了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 甚至不参加任何体育运动。这正是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原因之一。

3.2 外界因素

在影响中小学生不参加轮滑健身运动的外界因素中, 一方面是父母对体育的爱好, 对运动项目的评价, 直接影响或制约着他们的孩子。轮滑健身运动作为新兴的体育项目也受到了部分观念陈旧的家长们的排挤。另一方面是孩子的从众心理。许多不参加轮滑健身运动的孩子, 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 而是因为他们身边没有从事此项目的老师、同学、朋友, 没有机会接触轮滑运动。这是大多数中小学生不参加轮滑健身运动的主要原因。

3.3 经济因素

通过调查显示, 家庭经济收入低者参加体育运动的频度要远远少于家庭经济收入高者, 且呈台阶状上升。而从事轮滑运动需要有器材做保障才能进行运动, 轮滑鞋及护具的费用要比跳绳、毽子等昂贵得多。对于只能保证日常开销的低收入家庭来说, 让孩子从事一般性的运动锻炼项目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4 结论与对策

4.1 结论

郑州市区中小学生参加轮滑运动过程中, 中等活动强度者居多, 运动的频度、时间、强度, 相对水平都较低, 组织形式也较为落后, 竞技运动技能水平很低。参加的轮滑健身运动人数多于不参加的轮滑健身运动人数, 没有参加的轮滑健身运动中小学生对轮滑健身运动充满兴趣。说明轮滑健身运动非常适合中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特点在中小学生中推广、普及轮滑健身运动具有可行性。

4.2 对策

(1) 要适当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让学生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2) 参加轮滑健身运动时, 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配戴好护具, 避免意外损伤。练习要适度, 尤其是初学者, 踝关节很容易疲劳, 需要适当休息, 使酸痛疲劳的关节和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

(3) 多举办各种赛事的轮滑比赛, 使更多的青少年能参与到这个运动项目中, 从而促进轮滑技术水平的提高, 推动轮滑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体育与健康[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6.

大学生运动健身现状 篇2

一、研究背景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心理日益强烈,体育的社会地位以及被重视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水平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推动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全民健身运动日益普及的社会大背景下,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已成为每一位社会个体实现健康发展的需求。

农村留守儿童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守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大多生活在条件较为恶劣的偏远农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双向贫乏,造成其生活质量低下。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长时期地接受“隔代监护”,造成其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使之无法享受与体验来自于父母的关爱,这种“失爱”现象的存在,会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根据最新调查统计显示,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患有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高达57.14%.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已呈现出严重的隐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巨大障碍,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性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成因及身心健康现状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此产生了农民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着农民工群体的形成而产生的,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失衡,导致城乡差别愈加增大,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广大农村,这种差距更为明显。因此,为了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大多数农民选择了进城务工,有的是独自一人前往,有的是夫妻二人同行,而这些家庭的孩子只能够留在家里,成为留守儿童群体中的一员。留守儿童问题作为我国在特定发展时期所产生的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一定意义上讲,留守儿童是农民工群体的产物,其数量伴随着农民工群体规模的扩大而增长,也必然会伴随着农民工群体的解体而消失。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伴随着我国第二、第三经济产业的发展,我国农民工的数量以每年500万的速度增长,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在数量上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

在留守儿童群体中,父母亲情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孩子或单亲看护,或隔辈看护,亦或由亲戚、邻居照料,无法享受到家庭正常的抚养与关爱,这对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据南昌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硕士研究生胡艳的相关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焦虑心理以及过敏倾向较为突出,孤独与寂寞的心理现象极为明显,心理上缺乏安全感,自卑心理极为严重。另据华中科技大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硕士研究生吴倩岚,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在其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和上臂围等5项指标的均值均低于非留守儿童。由此可见,令人担忧的身心健康现状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已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展的严重阻碍,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并加以切实解决的现实性问题。

三、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健身活动长效机制的社会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是当前我国社会最为弱势的群体之一,其生活条件较为艰苦,经济拮据、营养不良,在体质健康发展方面存在着极大的隐患;另外,长时期的亲情缺失,导致其心理压抑过度,致使其性格扭曲、行为偏激,有一些留守儿童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乎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关乎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进程与效果。

体育具有强身健体、完善心理、调节生活、增进社会幸福感的重要功效。伴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广大民众对于体育重要社会价值的认知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健身活动的长效机制,通过对体育社会职能的发挥来实现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解决,彰显出重要的社会意义。

首先,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健身活动的长效机制,能够有效满足广大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规范与引导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特殊弱势群体的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用以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缓解其空虚、烦躁、压抑与自卑的心理,拓展其人际交往的范围。这对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现存的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健身活动长效机制的`建立,不仅能够对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同时,还能够呼吁全社会的关注,从政策制定,到组织规划,从资源配备,到贯彻落实等各个层面给予充足的保障。同时,建立留守儿童体育健身活动的长效机制,推动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在一定意义上讲,还能够对农村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村而言,更具有重要的植被与治荒的功效。这对于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普及,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

第三,目前,我国正致力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其核心目的在于为国民构建一个祥和、幸福的社会生活环境,在有效提高广大民众生活质量与生活品位的基础上,增强其社会幸福感。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虽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从当前我国城乡间所存在的巨大差距来考量,又具备一定的客观实在性。因此,有效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现实性问题,不仅是确保留守儿童群体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诉求。因此,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健身活动长效机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来促进留守儿童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保障意义。

四、建立与完善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健身活动长效机制的相关策略

首先,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对于体育健身活动的认知程度,激发其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开展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健身活动的关键环节在于如何激发与调动留守儿童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与自觉性。长期以来,农村体育始终是我国群众性体育运动发展体系中的短板,资源匮乏、发展缓慢,甚至发展空白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近乎于荒芜的发展状态,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对于体育健身活动知之甚少,甚至从未接触。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健身活动长效机制的核心目的在于为留守儿童长久性地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保障,而目前留守儿童对于体育健身活动所表现出的零接触与低认知的状态,无法确保其持久性地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当中,因此,会对体育健身活动长效机制的建立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机制的失效。由此可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健身活动长效机制的首要环节在于激发农村留守儿童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以便于为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着陆点,从而确保机制建立的实效性。

这就要求应尽一切可能为留守儿童提供接触、体验与感知体育健身活动的机会,提高其对于体育健身活动的认知水平,进而产生较为强烈的参与需求,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自觉性,用以为留守儿童体育健身活动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必要的基础与保障。

其次,注重对政府职能部门调控作用的发挥,用以确保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长效性。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健身活动长效机制是一项综合性的战略工程,需要社会各领域的鼎力支持与大力辅助,其中,政府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占有主导地位。其原因在于:首先,政府职能部门是长效机制建立的发起者、设计者与实施者,因此,其宏观调控作用的切实发挥,是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健身活动长效机制建立、发展与完善的重要博鳌镇;其次,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健身活动的持久性发展需要相关资源的支撑,而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对宏观调控作用的有效发挥,能够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与充分运用,使之成为留守儿童体育健身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第三,政府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有助于调动社会各领域的资源,对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健身活动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因此,加强政府职能部门调控作用的发挥,是促进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健身活动长效机制建立、发展与完善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胡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8,12.

[2]龚凤华。南通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特征和体育锻炼干预作用的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

[3]吴倩岚。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12.

[4]刘迪。我国留守儿童监护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大学生运动健身现状 篇3

关键词:北海校区;体育健身运动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以下简称北海校区)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四大校区之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桂电北海校区于2008年建立,以本专科教育为主,现有二个教学单位:海洋信息工程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另设有北海校区管理委员会。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541亩,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3万余人。

一、北海校区学生体育健身运动现状调查

1.1北海校区学生特点

北海校区办学定位为应用性大学,所开设专业也多为应用性专业。同时也因专业特点所致,北海校区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动手能力相对较强。

1.2北海校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项目调查

北海校区参加课外体育建设运动时对参加项目的选择呈多元化的态势,男生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依次为篮球、跑步、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轮滑等,女生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依次为跑步、羽毛球、跳绳、健美操、篮球、气排球等。球类还是北海校区学生比较喜爱的课外体育运动项目,这与我国多年来体育教学中以球类项目为主的体育教学传统有关。在球类项目中,篮球以其竞争性、趣味性、团体性、健身性深受北海校区学生的喜爱。虽然田径项目不是大部分在校学生最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但是快走和慢跑不仅所需的场地、器材设施简单,而且具有较好的健身锻炼价值,也不受参与人数和时间的限制,因此快走和慢跑成了北海校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建设活动主要选择项目。另外,男生和女生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也有着明显的区别:男生倾向于激烈对抗、竞争性强的运动项目,而女生更倾向于娱乐性较强、类似游戏性的运动项目。

1.3北海校区学生参加体育健身运动频率调查

体育健身运动的频率是指体育运动者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通常我们以一星期为一个周期。在一星期的时间里,人们参加3到4次体育运动,每次的运动时间不少于三十分钟。体育健身运动的频率是是保证运动效果的前提,只有能长期坚持的体育健身运动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通过对北海校区在校学生的调查,有76人每周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次数在1次以下,约占总人数的8%,有399人每周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次数为1到2次,约占总人数的42%,有380人每周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次数为3到5次,约占总人数的40%,有95人每周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次数达到5次以上,占总人数的10%。通过调查得出,男生和女生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频率也会存在不同: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33名女生几乎从不参加课外体育运动,有153名女生偶尔参加课外体育运动,且分别占女生总人数的11%和51%,相对于女生而言,男生中有39人从不参加课外体育运动,占男生总人数的6%,偶尔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的男生人数为273名,占男生总人数的42%;经常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女生为114人,占女生总人数的38%,而经常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男生为338人,占男生总人数的52%。在被调查的学生里,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低于30分钟的学生共有152人,约占总人数的16%,其中男生有66名,女生有86名,分别占男生和女生总人数的10.1%和24.5%。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在30到60分钟的大学生共有560人,约占总人数的59%,其中这部分男生和女生人数分别占男女生总人数的56%和65%。锻炼的持续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大学生有238人,约占所调查总人数的25%,其中男生198人,女生有40人,分别占男生和女生总人数的30%和13.3%。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课外体育健身运动的持续时间男生和女生会有所不同,这可能是由于男女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差异造成的。,男生的身体素质等方面要优于女生,因此参加课外体育健身运动的持续时间就相对长一些。

1.4北海校区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

北海校区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丰富多彩。根据发起单位和组织比赛人员的不同,共分为三种类别:

1.由学生各体育单项社团举办

北海校区学生社团受共青团桂电北海校区委员会领导,近年来程快速发展的趋势,社团个数及学生规模正在逐渐扩大。而体育项目社团是其中规模最大的,如篮球社,排球社,网球社,轮滑社,裁判协会等。各体育社团会定期举行各类体育活动,组织社团内学生参加。

以篮球社为例,每周二、周四与周六早上定期举行篮球基础训练,练习一些篮球的基本技术。其中篮球水平较高者可参加篮球社社队。篮球社社队会由社长与指导老师带领,定期与其他学校或社会球队进行友谊比赛,增进球技。

学生体育社团的存在,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增长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給爱好体育的同学们一个良好的锻炼和交流的平台。

2.由各学院团委及学生工作部举办

北海校区各学院团委、学工部会定期举办各类比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通过各类体育比赛,增强学生的努力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如各学院的“迎新杯”“五四杯”系列球赛。分别于新生入校的十月份及毕业生毕业前的五四期间举行。比赛项目由篮球、排球、气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多项目组成,使得各个喜爱各个项目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同时比赛由学生会同学进行策划编排、由裁判协会同学进行现场裁判,不光使参赛运动员得到锻炼,也增强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增进了裁判的业务水平。

3.由校区体委、体育部举办

北海校区体育部主要负责校区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和比赛。如校区系列球赛、田径运动会、迎新长跑等。

体育部由校区专任体育教师组成,专业能力强。所举办的各项赛事代表了北海校区的最高水平。同时通过各项比赛选拔出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参加各类大学生体育赛事。

二、北海校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健身活动中现存问题

2.1学生参加课外体育健身存在动机不纯的现象

通过调查发现,北海校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健身活动的动机并不是单一的,存在多元化的特点。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和娱乐身心,或者是增强自身体育技能水平。还有一部分同学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为了体育达标、减肥、缓解学习压力等。由此可见,虽然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健身活动的动机是积极的,但很大一部分学生仅仅为求体育成绩达标或者避免惩罚才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也许短期内这些学生还能坚持进行体育健身活动,但一旦没有了外界的控制和约束,这些学生就可能不再主动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了。因此,北海校区应大力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热情,端正学生的体育健身动机,使学生养成真正喜欢体育健身活动的意识和习惯。为其进行终身体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2.2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存在态度不坚决的现象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北海校区学生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存在太不不坚决现象。既仅凭一时的兴致来参加,无法形成连续性和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通过上一章对北海校区在校学生的调查,有76人每周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次数在1次以下,约占总人数的8%,有399人每周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次数为1到2次,约占总人数的42%。有50%的学生每周的体育健身活动低于两次,而体育健身活动贵在坚持、持之以恒。

2.3学生参加课外体育健身运动存在科学性不强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缺乏的现象

北海校区学生在进行课外体育运动时,对运动方法和手段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缺乏理解,运动者往往是只凭个人的感觉、心情以及喜好来进行锻炼,而没有按照循序渐进、适度负荷等原则来进行。因此,在运动过程中可能因为运动量以及运动强度安排的不合理、运动方法采取的不恰当、运动时间过长或过短等原因,导致运动效果不佳,或者甚至出现受伤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运动效果和心态,以至于他们失去了参加体育运动的信心和乐趣。

2.4北海校区体育场地与器材不足

北海校区成立9年来,校区招生规模扩大,学生数量剧增。而学校对于北海校区体育场馆建设投入资金不足,另外受校区面积所限,使原本不多的体育场地更显的不足。田径场没有建设主席团和观众席,直接影响了学生观看运动会的积极性。受北海天气影响,经常出现大风和暴晒天气,而北海校区并未建有室内的体育场馆,导致羽毛球和其他一些室外运动项目无法正常进行。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一直是影响北海校区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学生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是影响北海校区体育健身运动进一步开展的重要因素。

三、以全民健身运动为核心对北海校区体育健身体系的规划

3.1北海校区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创新

北海校区体育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这种全新的教学目标符合社会体育发展的趋势。为了实现北海校区体育教学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同步发展,应对传统的体育教学体系进行创新与优化。全民健身运动丰富的活动内容,成为北海校区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创新与优化的重要资源。

3.2北海校区课外体育健身活动体系的创建与发展

课外体育健身活动是学生开展体育实践的主要途径。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对北海校区课外体育健身活动体系的构建具有指导作用。通过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特征的课外体育健身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社会体育的认知,更能够对其自身体育健身体系的构建进行调整。全民健身运动对于北海校区课外体育健身体系的创新與构建,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与规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2]《江泽民关于“减负”问题论述的创新价值与指导意义》-2008

[3]陈立波.全民健身运动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规划[M].赤峰学院学报,2013年5月第29卷第5期(下)

大学生运动健身现状 篇4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 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滨州学院和滨州职业学院部分大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

1 . 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随机发放共300份调查问卷给滨州学院和滨州职业学院的学生,男生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女生发放调查问卷150份。

1 . 3 文献资料法

本文利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行了检索阅读相关文献,同时查阅其他书本相关文献。

1 . 4 实地观察法

从2013年2月初至2013年5月底,每周抽出一天到滨州学院和滨州职业学院学校追踪观察。

1 . 5 数理统计法

采取SPSS15.0软件和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将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 . 1 滨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健身运动风险事件发生的现状

2.1.1 滨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健身运动风险事件发生的机率

随着高校大学生健身运动的普及,大学生健身运动风险事件的发生机率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这是个不容乐观的信息,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3]经分析回收问卷情况和三个多月的追踪观察记录得知:滨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健身运动发生过多次风险事件的学生共159人,占总人数的55.79%,发生过一次风险事件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5.44%,而没有发生过风险事件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8.77%。在此次调查中发生过健身运动风险的人数共260人,占总数的比例很大,需要引起让人们的高度注意,另外女生没有发生过健身运动风险事件的比例比男生大。(见表1)

2.1.2 滨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发生健身运动风险的类型

高校大学生健身运动风险事件的发生类型主要有运动损伤,运动性疾病。[4]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表明滨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发生健身运动风险的类型以运动损伤居多,占总数的84.62%,运动性疾病其次占总数的10.77%,而其他风险类型只占4.61%。大学生处于身体各项机能都很好的年龄阶段,所以出现运动性疾病的几率就会比中、老年人少一些,而运动损伤就成为了滨州市普通大学生发生健身运动风险的主要风险类型,因此大学生在健身运动时要注意防范运动损伤的发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培养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健身运动风险事件的发生。(见表2)

2.1.3 调查滨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健身运动风险的项目特征

通过调查显示滨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健身运动发生风险的项目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主要是参加篮球、足球、排球发生风险事件的比例较大分别占总数的32.2%、25%、12.1%,而参加跑步、羽毛球、乒乓球项目发生运动风险的几率就偏小分别为9.3%、11.4%、6.4%,因为参加健美操而发生健身运动风险的比例最小只有3.5%。女生却与男生有明显的差异,女生主要是参加跑步、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项目发生风险事件的比例较大分别占总数的19.2%、14.2%、15%、16.7%。而因为参加篮球、足球、排球发生运动风险的人比例就偏少分别占8.2%、7.5%、8.3%。由于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变化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他们对体育运动的需求,运动项目上的选择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男生比较外向,注重运动上的刺激性和激烈性,他们多以从事篮球、排球、足球等一些对抗性较强的项目为主,而女生则比较喜欢那些轻便、简单、平和的项目,比如羽毛球、健美操等,这就造成了男女发生运动风险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见表3)

2.1.4 调查滨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健身运动目的与发生运动风险的关系

高校大学生参加健身运动的目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因此大学生健身运动的目的与发生运动风险的关系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不同的运动目的导致运动风险发生的几率就存在着显著的差异。[5]通过表4可以看出大学生运动目的与发生运动风险的关系存在很大的男女差异。男生为了竞争比赛、正常上课、为了强身健体而发生运动风险,这三项占了总体健身目的的大部分。女生却和男生有很大的差异,她们因为正常上课、减肥两项占了总体健身目的的大部分。可以明显的看出不同的健身运动目的导致健身运动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是存在差异的,男生以竞争比赛健身运动为目的发生风险的几率比较大,而女生因为正常上课而发生健身运动风险的几率比较大。(见表4)

2 . 2 影响滨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健身运动风险事件发生的因素

表5显示身体有伤或身体机能差是影响滨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健身运动发生风险的主要因素占总数的36.2%,应该教导学生在身体机能良好或者伤病已经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再进行健身运动。不懂得科学的健身方法也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占总数的23.5%,这表明了大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的匮乏,懂得科学的健身方法是每个大学生参加健身运动的前提,如果懂得科学健身的理论与方法,运动损伤事件就不会发生。另外,可以看出由于没有良好的运动态度、健身场地器材差环境不好也对大学生健身运动产生一定的风险。学校政府应该积极的改善大学生健身运动环境,并进行有效地民主监督,切实解决大学生健身运动的场地与器材问题,重视大学生健身环境,加大对体育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优化健身环境。

3 结论与建议

3. 1 结论

滨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健身运动发生风险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多为发生过多次风险事件,发生健身运动风险的类型有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而且多为运动损伤。导致滨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发生发生健身运动发生风险的项目有很大的男女差异,而且健身运动目的与发生运动风险的的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影响滨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健身运动风险发生的因素是多元化的。

3. 2 建议

加强滨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预防健身运动风险的意识,降低发生健身运动风险事件的发生;学校多开设一些简单易行、安全性高、基础性好的健身项目,提高健身安全性,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运动兴趣与爱好;改善健身运动设施,降低健身运动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综述法、实地观察法及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对滨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健身运动风险事件的发生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滨州市高校大学生参加健身运动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令人担忧,男生发生风险的几率明显大于女生,健身运动风险的类型以运动损伤为主,而且健身运动风险事件的发生与运动项目,学生运动目的之间也存在联系,另外影响大学生发生健身运动风险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

大学生运动健身现状 篇5

【关键词】广西中职学校学生 运动健身 科学化程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018-02

一直以来, 我国体育科学工作者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促进了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健康、持续发展。然而,对直接健身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健身科学性却少有关注,只有零星报道。鉴于此问题,我们对南宁、柳州、北海三市的6所中职学校的学生健身科学性进行调查和分析,探寻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健身科学性中存在的问题,为全民健身运动的领导决策和健身指导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南宁、柳州、北海三市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理工学校、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柳州市卫生学校、北海市卫生学校6所中职学校的1157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男性 678人,女性479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查阅、网络检索等方法收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2.访谈法

在各校分别随机抽取20名在校学生进行与本研究有关的相关访谈,了解对运动健身相关知识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3.问卷调查法

制订《中职学校学生运动健身情况调查表》,在各个学校学生较集中的运动场所发出1200份问卷,被调查者根据本人的健身情况回答调查表所设项目,收回有效问卷115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6.4%,满足社会学分析及研究的要求。

4.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5.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5.科学性判断标准的设置

对运动健身科学性的评价主要从对相关健身知识的了解程度、运动参与的动机、运动过程和运动前后的体育卫生四个方面进行。运动强度以170-年龄作为运动参与者运动时控制的适宜心率,达到或接近者为控制合理;未注意强度者为不合理。运动持续时间以每次30-60分钟为合理,少于30分钟为不合理。运动密度以每周5次,最好7次,不少于3次为标准;每周少于3次或无规律为不合理。把选择运动项目的依据分为3种类型:①非常合理,即能根据自身健身目的和重点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运动项目;②基本合理,即虽无明确健身目的,但选择增进心肺功能的有氧运动项目锻炼;③不合理,有明确健身目的和重点,但所选运动项目健身效应与之不符者,认为项目选择不合理。根据对运动前后的准备活动、整理运动、衣物换洗、营养补充等体育卫生习惯养成的程度把运动前后体育卫生习惯分为四种类型合理、不合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运动健身相关知识及作用的熟悉程度

由表1,对运动健身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掌握的男女生所占总人数比例分别为24.5%和36.6%,可见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对运动健身相关知识及作用的了解情况并不乐观,大多数虽有一定了解,但都较为肤浅。在访谈中也可以了解到对运动健身相关知识及作用的了解多为体育运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或同学间相互交流所得,体育课教学中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很少涉及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没有相关的课程可供选择学习。

(二)参与运动的动机和选择运动项目合理性

由表2,男生以娱乐为目的参与运动的占86.1%,而以健身和减肥塑身为目的的分别只占5.7%和3.5%;女生与男生在参与运动时有很大不同,以健身为目的的占到7.2%,与男生差别不大,但以娱乐为目的的下降到67.6%,以减肥塑身为目的的则可占到21.2%。可见从整体而言,男女生参与运动的主要目的还是以娱乐为主,只有少数人参与运动是为了提高健康水平和减肥塑身。其中女生以减肥塑身为目的参与运动者占有相当的比重。

由表3,总体而言,在所有调查对象中,大部分人所选择的运动项目是合理的,其中男生选择运动项目比较合理的比例更高,但仍有相当比例的人选择运动项目是不合理的,其中男生比例为27.3%,女生比例为34.8%,高于男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年轻人身体好,用不着锻炼,二是对运动健身的相关理论知识认识不够深入,认为不管什么运动方式,只要是参与运动,就可以获得较好的锻炼效果。

(三)健身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锻炼密度

表4 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运动密度的合理性(%)

由表4,男生在参与运动时运动强度合理的只有41.8%,而持续时间和运动密度合理性较高,分别可达89.3%和80.5%;而女生的运动强度合理性较高,合理的可占86.4%,但在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密度的合理性要低于男生,分别为70.7%和63.6%,这可能和学生参与运动主要以追求运动的娱乐性有关,男生在运动时喜欢参与运动强度较大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等,并且能够坚持经常参加,而女生则喜欢以追求美感和技巧性的运动项目,如舞蹈、健美操等。但总而言之,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参与运动过程中对运动强度、时间和密度等关键因素缺乏有意识的合理控制,这说明他们对科学健身尚无明确深入的认识,是科学健身知识不足的又一表现。

(四)运动前后的体育卫生习惯

由表5,在体育卫生习惯的合理性上,可以做到合理的男生占64.6%,女生占45.2%。这可能和男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频度和次数较多有关,表4中运动密度男生的运动密度要明显高于女生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三、改善对策

(一)加大科学健身重要性的宣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广西中职学校学生在健身方面还普遍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这一状况,首先要提高他们对科学健身的认识程度,因此,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加大科学健身的宣传力度,提高广西中职学校学生对科学健身的重视程度。

三、改善对策

(一)加大科学健身重要性的宣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广西中职学校学生在健身方面还普遍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这一状况,首先要提高他们对科学健身的认识程度,因此,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加大科学健身的宣传力度,提高广西中职学校学生对科学健身的重视程度。

(二)加强对课外运动健身的指导

课外体育活动是中职学校学生日常健身主要形式,但大多数院校的课外体育活动都是学生自主开展的,缺乏科学的指导。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在各学校已经十分普遍,因此,可以采用学生社团的形式,聘请体育教师作为健身顾问,以老生指导新生、上一年级指导下一年级这种以老带新的方式,在开展各种健身活动时进行有效的科学指导。

(三)开设与运动健身相关理论课程

通过开设运动健身选修课的形式,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科学健身的理论水平,用来有效弥补中职学校学生运动健身理论不足的问题。

四、结论

1.广西中职学校学生运动健身科学化程度较低,在参与运动健身时仍较为盲目,还不能合理控制运动中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运动密度等关键因素。科学健身知识的不足可能是以上问题的根源。科学健身知识的普及程度不高与体育教学密切相关。不仅在体育课堂上要加强科学健身知识的宣传,课外体育作为体育课堂的延伸也有必要做好承接的功能。将科学健身知识融入到课堂内外、生活当中,将更有利于推进科学健身的大众化。

2.科学健身知识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运动健身的重要性被重视程度较差,二是可获取科学健身知识的资源较少。对于个人的健身观念,还需要从校内的体育教学开始,在体育教学中始终贯彻“终身体育”的理念,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终身体育”的理念,并且付诸实践。这样比较有利于学生主动去探索和了解科学健身的知识。校内开设运动健身理论课程将是比较好的。

3.解决办法。从课堂内接受的系统的教学,了解和掌握常用的和前沿的科学健身理论,将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外或将来的业余生活当中指导自己科学健身。

【参考文献】

[1]张凤华.普通高校不同专业学生健身运动的科学性调查与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7)

[2]叶建仔,陈筱春.不同职业人群健身运动的科学性调查与分析[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3)

[3]吴国梁.兰州市普通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科学化程度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1)

[4]李志荣,张春甫,周学荣.江苏省高校教师体育健身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学,2005(2)

大学生运动健身现状 篇6

本文将分析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现状, 提出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针对指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以增强全民健身意识, 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持久健康发展。

导言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执行, 我国全民健身意识逐渐增强, 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不断增多, 全民健身运动成绩斐然。但目前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严重阻碍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现状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体育健身设施和场所增多, 体育指导员数量增加, 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和体育人口比例有很大提升, 全民健身意识显著增强, 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主要表现为体育锻炼设施滞后且不足, 体育场馆建设迟缓, 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不高, 各地体育消费水平差距大等, 制约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持续发展。

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

1. 体育锻炼场馆和设施不足且相对落后。

近些年来, 我国体育锻炼场馆数量增多, 绝对数量似乎可以满足大众需求, 但是, 我国体育锻炼场馆在分布结构、分布地点、利用率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第一, 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场所主要是自家庭院、居民小区、公路街旁, 这些场所缺乏专业的体育设施和体育指导, 十分不正规。第二, 由于区域差异和城乡差距, 使我国体育场所东部地区多, 中西部地区

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少, 城市地区多, 农村地区少, 且主要分布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周围, 可以供普通利用的场馆和设施十分有限, 利用率低。第三,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 我国体育场馆和设施设置相对落后, 缺乏国际先进体育设施。

2. 体育市场发育不良, 大众体育消费水平低。

一方面, 受经济收入和时间限制, 我国体育消费主体需求量少, 买方市场难以成型, 大众体育消费水平偏低;另一方面, 由于体育市场主体市场敏感度低、对于产品质量问题不够重视、中介组织不健全等原因, 致使体育产品品质差、市场主体缺乏自主性, 难以形成健全的体育市场运行机制。

3.全民健身意识相对不高, 健身运动缺乏科学指导。目前, 我国居民对健身的重要性意识不够, 缺乏体育精神, 大量的闲暇时间被用来看电视、上网等, 全民健身意识有待提高。且在体育锻炼过程中, 缺乏科学的指导, 锻炼者不能选择适当的健身项目选择和健身方法, 不仅影响体育锻炼效果, 且极易导致身体不良反应的产生, 甚至影响生命安全。

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对策研究

1.更新体育场所建设理念, 合理布局体育场所。一方面, 应及时更新体育场所的建设理念, 根据民众的健康需求塑造最新理念, 向“场园一体化”和“多功能”格局方向发展;另一方面, 体育场所的分布结构应根据体育人口的年龄结构、分布特点、社会阶层等合理布局, 以满足不同体育人口的健身需求。

2. 大力发展体育市场, 提高大众体育消费水平。

培养体育市场, 提高大众体育消费水平, 最根本是要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增加居民收入。经济是基础, 经济收入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水平, 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举措。此外, 根据体育人口喜好增加健身运动项目, 建立不同类型的健身俱乐部、体育协会等, 增加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完善体育市场运营体制, 建立全国统一的、开放的体育市场体系。

3. 大力培养体育专业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对于健身、体育锻炼的需求逐渐增加, 体育市场的拓展是大势所趋, 一旦体育市场拓展, 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迅速增加, 因此, 各大体育院校大力增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满足社会对各类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 高等院校应积极承担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 提高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 壮大社会体育指导队伍。

4. 加强宣传力度, 提高全民健身意识。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力度, 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健身知识, 弘扬体育精神, 以提高民众对于“全民健身计划”的认知, 理解全民健身运动的价值。政府相关部门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形式, 积极宣传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意义, 提高全民健身意识, 弘扬体育精神。

小结

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 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和体育人口比例提高, 健身场所和设施不断完善, 民众健身意识增强, 全民健身工程向前迈进的一大步。但是, 在全民健身计划开展实施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 如场所和设施缺乏、体育市场不完善、民众健身意识薄弱、法制不健全等等, 严重制约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 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 健全法制, 增强全民健身意识, 完善体育市场, 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大学生运动健身现状 篇7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执行, 我国全民健身意识逐渐增强, 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不断增多, 全民健身运动成绩斐然。但目前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严重阻碍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1 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现状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体育健身设施和场所增多, 体育指导员数量增加, 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和体育人口比例有很大提升, 全民健身意识显著增强, 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主要表现为体育锻炼设施滞后且不足, 体育场馆建设迟缓, 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不高, 各地体育消费水平差距大等, 制约了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持续发展。

2 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锻炼场馆和设施不足且相对落后

近年来, 我国体育锻炼场馆数量增多, 绝对数量似乎可以满足大众需求, 但是, 我国体育锻炼场馆在分布结构、分布地点、利用率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第一, 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场所主要是自家庭院、居民小区、公路街旁, 这些场所缺乏专业的体育设施和体育指导, 十分不正规。第二, 由于区域差异和城乡差距, 使我国体育场所东部地区多, 中西部地区少, 城市地区多, 农村地区少, 且主要分布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周围, 可以供普通利用的场馆和设施十分有限, 利用率低。第三,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 我国体育场馆和设施设置相对落后, 缺乏国际先进体育设施。

2.2 体育市场发育不良, 大众体育消费水平低

一方面, 受经济收入和时间限制, 我国体育消费主体需求量少, 买方市场难以成型, 大众体育消费水平偏低;另一方面, 由于体育市场主体市场敏感度低、对于产品质量问题不够重视、中介组织不健全等原因, 致使体育产品品质差、市场主体缺乏自主性, 难以形成健全的体育市场运行机制。

2.3 全民健身意识相对不高, 健身运动缺乏科学指导

目前, 我国居民对健身的重要性意识不够, 缺乏体育精神, 大量的闲暇时间被用来看电视、上网等, 全民健身意识有待提高。且在体育锻炼过程中, 缺乏科学的指导, 锻炼者不能选择适当的健身项目和健身方法, 不仅影响体育锻炼效果, 且极易导致身体不良反应的产生, 甚至影响生命安全。

3 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对策研究

3.1 更新体育场所建设理念, 合理布局体育场所

一方面, 应及时更新体育场所的建设理念, 根据民众的健康需求塑造最新理念, 向“场园一体化”和“多功能”格局方向发展;另一方面, 体育场所的分布结构应根据体育人口的年龄结构、分布特点、社会阶层等合理布局, 以满足不同体育人口的健身需求。

3.2 大力发展体育市场, 提高大众体育消费水平

培养体育市场, 提高大众体育消费水平, 最根本是要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增加居民收入。经济是基础, 经济收入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水平, 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举措。此外, 根据体育人口喜好增加健身运动项目, 建立不同类型的健身俱乐部、体育协会等, 增加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完善体育市场运营体制, 建立全国统一的、开放的体育市场体系。

3.3 大力培养体育专业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对于健身、体育锻炼的需求逐渐增加, 体育市场的拓展是大势所趋, 一旦体育市场拓展, 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迅速增加, 因此, 各大体育院校应大力增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满足社会对各类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 高等院校应积极承担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 提高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 壮大社会体育指导队伍。

3.4 加强宣传力度, 提高全民健身意识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力度, 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健身知识, 弘扬体育精神, 以提高民众对于“全民健身计划”的认知, 理解全民健身运动的价值。政府相关部门可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形式, 积极宣传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意义, 提高全民健身意识, 弘扬体育精神。

4 结语

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 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和体育人口比例提高, 健身场所和设施不断完善, 民众健身意识增强, 全民健身工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是, 在全民健身计划开展实施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 如场所和设施缺乏、体育市场不完善、民众健身意识薄弱、法制不健全等, 严重制约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 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 健全法制, 增强全民健身意识, 完善体育市场, 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摘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并实施十多年, 期间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分析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现状, 提出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针对性地指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以增强全民健身意识, 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持久健康发展。

关键词: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肖莲花, 金育强.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6 (7) .

[2]卓志伟.对我国健身俱乐部管理状况及未来管理模式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8 (2) :34-37.

大学生运动健身现状 篇8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之后, 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大众体育的发展, 这种重视一直延续至今。全民健身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为了发展全民健身事业,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实现全民健身的系统化、法制化、规范化, 国务院于1995年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是一项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 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这一计划的提出和实施, 不仅对促进我国的体育理论建设、加强大众体育实践、全面提高中华民族健康水平和整体素质有深远意义, 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有氧运动, 泛指人体在氧气供应充分的条件下进行的体育锻炼, 即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人体的摄氧量与需氧量相等, 达到生理上的一种平衡状态。简单来说, 有氧运动是指运动时间相对较长 (一般在15分钟及以上) 、运动强度中等及中等以上程度 (锻炼者心率达到个人最大心率的75%-85%) 、全身主要肌群参与的且富有律动性和韵律感的运动。有氧运动的内容十分广泛, 大众健美操、慢跑、长距离游泳等都属于有氧运动。作为一种恒常运动, 有氧运动与投掷、跳高、举重等需要较强爆发性的无氧运动相比, 具有不间断、节奏感强、强度低、持续时间长等特性。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加之国家队对全民健身的大力宣传与推动, 人们的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经历了巨大的改变, 这也促使人们的生活观念出现变化。在东部沿海的一些较为开放的大中城市, 为健康而消费成为新时代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时尚。人们参与到全民健身的途径也发生着转变, 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 如保龄球、高尔夫球、攀岩等运动, 开始受到广大城乡居民, 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而一度在全民健身中占有绝对优势的有氧运动, 则受到这些新兴项目的冲击, 虽占比略有下降, 但仍具有重要地位。

2、有氧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展现状

(1) 全民健身的推进以有氧运动的发展为导向。有氧运动因其参与性强、运动负荷具有可控性、内容丰富多样等特点, 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其发展的普及程度和先进程度远远领先于其他运动项群。在全民健身的推广中, 有氧运动也就无可厚非的成为了引导者。

(2) 有氧运动锻炼者参与具有盲目性。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人们对有氧运动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有氧运动作为一个完整的运动项群体系在我国兴起的较晚, 理论研究刚刚起步, 人们对有氧运动内涵的认识较为模糊, 一时间还难以把握其本质。一些人甚至简单的把慢跑或者大众健美操等同于有氧运动, 认为有氧运动枯燥无味, 因而参与主动性差。虽然伴随着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这种情况有所好转, 但仍未能彻底扭转不利局面。

(3) 实际运作中的组织管理较为被动。有氧运动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组织和相应的管理。从目前我国的有氧运动发展来看, 问题主要表现在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和组织细分程度严重不足两个方面。这种组织和管理活动具有极强的民间自发性, 缺乏专业的管理者, 因而国家对于整个有氧运动项群的发展无法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管理。这将严重制约有氧运动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3、全民健身背景下有氧运动的发展前景

(1) 有氧运动对全民健身的推进作用将日趋明显。有氧运动参与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其易于在经济相对落后及偏远地区的传播与推广, 这将对当地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这些地区的民众很容易参与到有氧运动中去, 并在当地政府和相关体育机构的引导下, 慢慢养成参与有氧运动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进而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这是在经济相对落后及偏远地区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途径。

(2) 民众参与趋于科学化、理性化。随着有氧运动的普及, 许多人已经不再满足于一般的身体锻炼, 迫切需要科学的指导。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体育科学知识咨询指导, 如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不断提高大众体育科学化水平。结合终身体育的理念, 对有氧运动锻炼者进行的科学指导必须是长期而系统的, 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氧运动知识体系。今后人民大众在进行有氧运动的时候, 将更加理性的结合自身实际及客观条件, 选择最适宜的运动项目, 科学控制运动负荷, 优化运动效果, 使有氧运动的效用更为显著。

(3) 民众的自我管理, 将成为有氧运动组织管理的主要模式。有氧运动的组织管理逐步由无序转为规范, 以民众参与有氧运动锻炼及相应组织管理工作为契机, 使人民大众在整个全民健身计划中的参与程度明显提高, 并逐渐实现政府引导下的自我管理, 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终身体育意识, 为构建和谐社会助力。

参考文献

[1]陈星.浅谈后奥运时代大众健美操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J].运动, 2009, (03) .

[2]赵之心.全民健身新理念——有氧运动[J].环球中医药, 2008, (02) .

大学生运动健身现状 篇9

自全民健身计划开展以来, 各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参加体育健身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 健身锻炼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娱乐体育的开展更为广泛, 各社区居民对全民健身计划是支持的, 但其中存在着不足。

据调查:20.4%的社区有专人负责全民健身运动工作, 表明部分社区把全民健身工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 是非常重视的。但仍有79.6%的社区无人负责, 从而造成了居民健身运动缺乏组织性、统一性。有72%的社区, 大众健身设施有专人维修。

朝阳市体育健身场馆自1995年国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以来, 得到了迅速发展, 体育设施有了改善, 市内体育馆开始长期对市民开放使用, 许多社区都配置了体育健身器材, 开设了体育活动场地, 为广大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了场地和设施。但是一些大型的体育场馆一般用于大型赛事, 而且维护费用和使用成本较大, 不愿意对外开放;一些营业性的体育场所, 条件较好, 但费用较高, 居民难以承受;学校或单位的体育设施, 受安全、器材维护费用、学习和工作秩序等因素影响, 也难以对居民开放。

由此可见, 部分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工作仍处于落后趋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 各社区建设的速度在不断加快, 我们要抓紧这个良好的机遇, 加强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是进一步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计划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朝阳市居民健身运动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实力薄弱是城市居民健身运动发展落后的根本原因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也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规模, 水平和速度, 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 取决于经济发展所能够为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提供多少物质条件, 取决于经济发展带来的个人经济状况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的观念, 经济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健身事业经费投入、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以及人们对健身消费水平等方面.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有赖于对全民健身运动的投入.这些投入包括人力、资金、物力、时间、信息等方面的投入, 中心资金的投入。

2、体育管理者、指导员队伍薄弱

健身运动不平衡发展的原因, 很重要的就是缺乏人才和配套的健身设施.广泛的健身运动都需要健身人才作保证, 当今社会, 健身缺指导者, 锻炼设施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3、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匮乏、经费短缺

健身场地、器材是健身运动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政府提供的体育产品不能满足广大居民的体育需求, 没有运动场地是影响体育锻炼最主要的因素, 部分社区已安装了健身器材, 但体育设施和健身器材仍普遍不够, “场地、组织、活动”是社区体育发展的三个重要环节, 推动这三个环节的根本是资金投入。

2.3.1对体育健身的意识

从健身意识加强的调查显示:居民对体育健身的态度和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健康意识有所增强, 对体育健身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喜欢和很喜欢体育的比例为79%, 持一般态度的比例为13.1%, 不喜欢的比例为7.9%。其中35岁以下和50岁以上两个年龄的人群中喜欢体育的比例最大分别为65%和70%, 而且女性多于男性, 学历高者大于学历低者。

2.3.2关于市民对体育价值与功能认识

关于市民对体育价值与功能认识的多项选择中显示, 有75.4%的人认为体育锻炼能提高身体素质, 增进健康;有58.7%的人认为体育能调节情绪, 陶冶情操;有52.6%的人认为体育能防病治病, 减少医疗保健开支。这说明人们已认识到体育的本质功能, 并将体育与自身的健康联系起来, 看到了体育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

三、应采取的对策

1、健全朝阳市城镇居民健身运动的长效机制

朝阳市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城市, 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缺乏, 经费短缺是制约城市居民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健身运动的创造和发展有赖于政府、健身精英、开发商和广大群众全面积极的合作.但是不能只靠政府的投入, 应该寻求多渠道、多形式解决城市居民体育经费短缺的问题。

2、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目前, 淮北市仍有许多小区尚无体育设施, 没有运动场地是影响居民健身运动最主要的因素, 它一方面抑制了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另一方面也限制了锻炼项目的多样化, 从而导致健身活动水平较低。

3、加强对居民体育活动的指导, 加强社区体育骨干对区建设

社区体育骨干是社区体育工作的中坚力量, 但调查显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骨干的专业素质不是很高, 懂体育、会组织、能管理的体育人才极为缺乏, 对社区体育的发展起了妨碍的作用。

4、体育管理者、指导员队伍薄弱

健身运动不平衡发展的原因, 很重要的就是缺乏人才和配套的健身设施, 广泛的健身运动都需要健身人才作保证, 当今社会, 健身缺指导者, 锻炼设施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朝阳市体育活动的管理者多数以兼职为主, 专职为辅, 多数体育活动场所处于无任管理状态, 只有23%的管理者是专职的。由于大部分的管理者身兼多职, 工作内容杂, 很难在社会工作上投入很大精力。如今, 各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文化程度较低, 学习过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例也较低。

5、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匮乏、经费短缺

健身场地、器材是健身运动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政府提供的体育产品不能满足广大居民的体育需求, 没有运动场地是影响体育锻炼最主要的因素, 部分社区已安装了健身器材, 但体育设施和健身器材仍普遍不够, “场地、组织、活动”是社区体育发展的三个重要环节, 推动这三个环节的根本是资金投入。由于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的自治组织, 不是一级政府, 又无财政收入, 且社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 体育工作只是其中一部分, 相应的资金投入严重缺乏。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匮乏, 经费短缺仍是制约居民健身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解决经费问题, 各社区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从多方面筹集资金, 加大对居民健身运动的经费投入。

四、结论

实施全民健身以来, 各社区居民对健身的认识和了解得到了加深, 居民的健身意识也得到了加强, 身体状况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

淮北市政府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全民健身的关系, 要侧重于宣传、教育, 以逐步启发人们的体育、健康意识。影响淮北市城市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工作或学习太累、缺乏锻炼场所、不懂科学锻炼方法等。

开展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把城市居民体育活动设施建设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建议市政府制定有关条例将规划建设管理到经营全部法制化, 要积极推行群众体育的协会制, 并使普通市民都能接受和参加, 以保障居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权利, 将居民健身运动做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居民健身运动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淮北市城市居民健身场地设施及影响因素等情况进行综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淮北市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得到加强, 然而社区场地设施匾乏、经费短缺、体育管理人员缺乏等是制约开展城市居民健身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此, 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改善城市居民的健身环境和条件, 同时, 应加强居民健身计划的宣传, 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 同时狠抓行业群众体育的普及和发展工作。

关键词:朝阳市,城市居民,健身运动,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冯子安:《全民健身运动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

[2]相建华:《试论全民健身运动的原则》, 《体育科学》, 1999年第1期。

[3]李相如等:《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体育科学》, 2001年第3期。

中老年运动健身系列之健身操 篇10

注意事项

有些初练健身操的朋友由于不了解此项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或照搬其它运动项目的锻炼方法,或自己盲目锻炼,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继而对健身操锻炼产生怀疑或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有必要提出健身操的注意事项。

在健身操编排中,无论是动作的形式、练习的部位、完成的力度、要求的节奏,以及负荷大小,均要突出增强老年人体质的实效性,才能有长期的吸引力。中老年健身操的动作设计上应注重以简单易学、易掌握的动作为主。涉及的关节主要是颈部、腰部、颈椎关节、髓、膝、肩关节,动作的幅度不宜过大。跑跳过程中,多以走跑交替为主,以间段性小跳为主,方向变化不宜过多,且呼吸自然,动作缓和而有节奏。胸廓的动作幅度可以加大,以增强肺组织功能,提高内脏器官的新陈代谢。

从锻炼者自身的角度来看,首先要了解自己有没有不适合锻炼的疾病,如肾、肝疾病,严重的心脏病、糖尿病等等。

其次,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内容。首先弄清楚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是减肥还是强壮,是增宽肩部,还是减细腿部等等。

第三,练健身操要尤其重视鞋的问题。要选择一双适合你的旅游式运动鞋,鞋底的前部应柔软,有较好灵活性和弯屈性,以吸收跳跃动作的冲击力。

第四,在训练中,应始终保持沉着、松驰、稳定的精神状态。

此外,训练中出汗,会大量损耗体内液体,从而使锻炼者的气力、速度、耐力及心脏的输出能力都有所减弱。所以在训练前1~2小时和训练中都要饮用一些凉开水,在训练后也要有计划地饮水,不要到口渴了才喝。

家里也能做的健身操

中老年朋友可以利用居室中的空间,进行简易的健身活动,效果也不错。

一、起床活动

早晨起床后,洗漱完毕,略带微笑,双足与肩等宽站立,上身放松,下身部分微微下蹲,足趾轻轻抓地,双目远眺。

二、头部活动

以头作笔尖,摇动头部写“长寿”两个字。然后令头部围绕这两个字划圆,先顺时针方向,再反方向,以上动作要缓慢些,时间约2分钟。

三、扩胸活动

站立姿势不变,两腿稍屈,两臂经胸前平屈向前平举(合掌指尖向前),低头含胸。再两腿伸直,两臂向后摆至侧平举(掌心向后),抬头挺胸。两腿屈伸一次,两臂胸前平屈并后振一次(拳心向下),再收回。时间约1分钟。

四、交叉摆掌

站立姿势不变,两手下垂,两掌交叉,掌心向腹部,然后两臂向外侧张开,张开幅度以自己适宜自然为度,速度不求快,张开手臂之后,随即收臂,使两手掌回复成交叉,时间约1分钟。

五、两掌划圆

两掌心相对约10厘米,保持这个距离,两掌高低与裤腰带平,两掌心保持距离不变,然后以上臂带动手臂作划圆运动。先身体略向左侧划圆,顺时针20圈,逆时针划20圈,然后身体向右侧转动,继续如上述,顺逆方向划圆各20圈。

六、弓步扩胸法

一只脚在前,一只脚在后,成弓步状站立姿势,然后两臂平伸开来,手掌微握空心拳,接着做两臂开合拢的扩胸运动,动作要慢,同时两脚踝部及下肢配合上肢的开合作两脚一前一后的屈伸运动,使上下肢及踝部得到锻炼。做完后,两只脚调换一下再进行一次扩胸活动。

七、放松及整理并结束

方法是双手搓搓热,在身体上下前后,尤其是足三里穴(位于膝关节髌骨下,髌骨韧带外侧凹陷中,即外膝眼下四横指处)及涌泉穴(脚底,五趾用力弯曲,中央凹处)重点按揉一番,另外腰部也重点按揉一会儿,时间约一分钟。

上一篇:欧美电影下一篇:有色、稀有金属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