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哺教学

2024-04-30

反哺教学(精选十篇)

反哺教学 篇1

实践教学指实验教学、实习实训以及课程设计, 其中实验教学又包括课内实验与课外实验, 实验类型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与创新性实验等。目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每学期大多数的实验均为验证性实验, 实验模式统一、流程单调, 无法发挥先进实验设备的最大功效。长此以往, 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无法在高校中得到培养, 实验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只能停留在机械操纵仪器的层面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的质量, 使实验教学从单纯的验证性实验上升到综合型、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提高实验教师的层次。因此, 只有加强实验教师的科研力量才能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 做到提高实验层次, 开发综合型、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

二、科研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首先要明确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异同点。理论教学要求教师对所教课程的知识结构非常了解, 主要以灌输书本上的知识为主, 当然可以适当加些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为辅助, 但对本科生而言, 主要以教授书本知识为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同点是教师讲授专业知识教给学生, 但所不同的是, 实践教学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实际经验和技能, 它能带给学生的是实践知识以及实验技能, 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是研究开发的技能和方法。因此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要更高。

科研可以提高一个教师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研发水平, 教师通过科研可以将自己平时在理论教学或者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加以验证或解决, 以达到运用科学研究手段验证旧理论和开发新成果的目的。通过科研, 教师还可以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促进教师学术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科研反哺实践教学的意义

第一, 教师通过科研掌握一定的先进实践技能, 从而培养出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型人才。我校的办学宗旨之一就是培养工程师型的人才, 要求学生毕业后就能很快到企业胜任工作, 因此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占据了很大比重。教师通过科研, 了解当今最新的专业技术, 从而可以在实验室中将这些技术手把手地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在学校中就能接触到今后企业中才能接触到的技能。

第二, 开发实验仪器, 做到针对性地教学。目前我校实验设备投入逐年加大, 机械工程学院在近两年内建立了博世力士乐联合实验室、柔性制造实验室等大型实验室。这些实验设备无论在本地高校还是国内都是比较先进的, 利用这些设备学院不但可以开展相关课程的课内实验, 而且教师通过实验的开发, 可以开展一系列的综合性实验。教师可以自己开发新的实验设备, 或者有针对地对某些不符合教学要求的实验设备进行必要的改造, 从而使实验设备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教师通过这些项目, 实际上是对实验设备的原理、性能等有了全面的了解, 并且通过自己的研究, 可以总结出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综合性, 创新性实验, 从而达到实践学生的目的。

第三, 把科研项目转换为综合性实验。教师在接项目时, 往往是该学科一个比较前沿, 应该比较广泛的课题。教师完成项目, 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 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与科研水平。但一个项目如果只停留在完成交付的水平, 就不能对教学带来任何益处, 而教师一旦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到实验教学中去, 就可以将自己的成果教授给学生, 将科研转化为教学, 让学生感受做项目的过程, 一举两得。因此可以开展一系列项目性实验, 如果项目比较复杂的话, 可以抽取其中一小点, 让学生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去完成, 类似于布置给学生一个小课题, 让他们去自己完成, 最后以小论文的形式上交实验报告。这样, 科研项目的完成, 不仅仅使教师得益, 更可以使学生的层次提高, 科研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四、加强实验室教师队伍的科研力量

实验室教师是从事实践教学的主要人员, 因此实验室教师需既具备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又要具备实践操作技能。但目前就我院来讲, 实验室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 实验室教师的层次水平还不够高, 为了提高实验室教师队伍的整体层次, 就必须对实验室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加强其科研力量。

实验室教师的科研可以是实验设备的开发、改造, 实验项目的开发, 也可以是横向课题。目前我院实验室教师的项目还是以实验设备的开发、改造, 实验项目的开发等校内项目为主, 以后逐步向横向课题靠近。通过对这些项目的开发, 不仅可以使实验室教师对实验设备有更进一步的熟悉和了解, 还可以提高实验室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实践课程的教学。因此加强实验室教师的科研力量是实验室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结语

钱学森曾经说过:“不会搞科研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确实, 如果一个教师不搞科研, 那么他就成了一个教书机器, 永远没有新理论与新思想, 尤其对于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来说, 更是如此。因此, 一个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抓住每一次科研机会,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小鹏, 王琳琳, 韦小杰, 祝远姣, 周龙昌.把科研引入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开发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 .

[2]张宪立.教学科研互动科研反哺教学[J].辽宁高职学报, 2007, (9) .

[3]白朴存, 李春萍, 宋银敏.科研促进本科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15) .

反哺教学 篇2

高职院校要得到健康快速发展,除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学基础设施(包括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建设和体育运动设施)及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外实训基地)等硬件条件外,还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目前,医学教育模式正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只有及时、有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使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适应。高职院校基础医学教师承担着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任务,肩负着引导学生进入医学殿堂领路人的重要使命,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发挥着桥梁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一直被视为精英教育的医学教育也在招生数量上有较大增幅,但基础医学师资队伍建设并没有与之协调发展,反而在数量上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负增长,因此,难以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如何使基础医学教师更具备临床基本素质,如何走向临床并反哺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一直在思考的课题。

1基础医学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1.1基础医学教师定义及来源

相对于临床医学而言,基础医学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等内容,是研究人体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生理病理规律的科学体系,是医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整个医学发展的基础。基础医学教师是指在医学院校从事这些基础医学分支学科课程教学的教师。基础医学教师来源主要有3种:

(1)医学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工作,占90%;

(2)临床医生向教师转岗,如外科医生转为人体解剖学教师,占4%;

(3)从科研院所进入高职院校任职,占6%。1.2基础医学教师教学现状与两难局面由于基础医学教师多是医学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类院校进行教学工作的,没有接受过正规施教教育,缺乏完整、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又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无法引入鲜活的临床案例,导致基础医学教育偏向于过多的理论化,“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而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多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因此,导致了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知识的脱节。

2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的意义及必要性

2.1基础医学教师与“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差距

目前,我国还没有“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条例,各院校基本上是根据下列标准评定“双师型”人才素质的,即在具有讲师及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前提下,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2)近5年中有2年以上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3)近5年曾经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或以上)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4)近5年曾经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或以上)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良好,在市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5)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的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经过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大多数高职院校基础医学教师即使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但由于仅只是考证,没有充分的临床实践经验,因此,与真正意义上的双师素质教师还存在很大差距,想缩小这一差距就需切实走向临床参与实践。

2.2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的必然性与意义

教师专业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世界性潮流,其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的建立,成为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基础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今后教师发展的趋势,与专业化贴近的首要关键就是要与临床进一步接轨。根据这一发展需要为基础医学教师制订适合自身特点的走向临床锻炼的计划,并给予适时的协助和教育,最终将最大化实现教师潜能。

3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的实践方式及手段

影响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的因素:

(1)制度层面把控是否到位;

(2)走向临床的方式是否合理;

(3)走向临床的考核标准是否量化。

3.1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的制度化建设

为促进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可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内在驱动力,使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自修和反思。教师的`自我发展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不可低估的潜在动力,关键在于引导。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首先需在学校层面形成一定制度,使该项工作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根据作者对周边10所医药类高职院校的调研结果显示,只有2所学校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一般以鼓励和自愿原则开展走向临床工作。对其中121名基础医学教师、102名专业教师及90名行政人员进行的进一步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对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的制度化建设工作给予了肯定。

3.2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的实践方式

依托行业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积极鼓励并组织教师到医院参加工作实践。本校走向临床顶岗的方式多样化,

(1)以时间段划分为:①长期顶岗,利用半年、1年甚至更长时间完全在顶岗单位进行实践(如西南医院);②短期顶岗,利用寒暑假到医院顶岗(如附属医院);③间隔顶岗,利用平时排课间隔到医院顶岗(如每周只排3d课,2d到顶岗单位实践)。

(2)以学科对口划分为:①完全对口型,如生物化学(生化)教研室教师到医院生化检验科室进行顶岗实践,病理教研室教师到病理科顶岗实践;②不完全对口型,如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教师到皮肤科进行顶岗实践,对皮肤科感染病知识进行学习,为部分对口型。

(3)以教师授课面向专业划分,如该教师的药理学课程面向的是护理专业则可选择在医院护理岗位进行顶岗实践;正常人体功能面向的是康复专业则可选择在医院康复科进行顶岗实践。以本校基础医学部为例,从7月开始已有38人次到医院进行了顶岗实践,另已有医院专家、学者及高级技术人员6人次到本校进行讲座培训与教学活动。通过顶岗实践教师本人反馈自身教学有很大提升,特别是边实践、边顶岗的教师对教学效果的促进度较高,该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从临床中刚接触到的知识可及时、有效地应用到课堂中去,学生反映效果好,教学手段灵活,与临床结合紧密,学生受用度高。

3.3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的考核模式

走向临床的考核模式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规范:

(1)临床实践的考勤管理通过医院与学校共同承担,并进行双向管理;

(2)实践能力和效果主要由医院方给出相应的评判标准,在实践完毕后作出相应的考核结论;

(3)学校结合医院给出的考核结论、综合表现及反哺理论教学的效果进行评分,评定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3个等次,根据学校相应制度给予一定奖惩。

3.4基础医学教师专业化与走向临床的联系

教师专业化理论认为,教师教育的本质不是简单地“重复”,而在于需要一定的“专业精神”、“专业理论”和“专业技巧”,并不断地进行改进、完善和创造。对基础医学教师而言,应着眼于进一步培养适应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潜能。医学教师的服务对象是人,在教学中既要求医学教师传授广博的医学基础专业知识,更要求他们遵循教育规律,讲求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走向临床这一举措可极大丰富基础医学教师的临床医学知识素材,弥补了原先基础医学教师过于理论化的教学方式,教师专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的另一个积极作用是能激发教师的科研思维火花,能推动更多、更好的科研项目的申报。只有基础与临床结合后才能使课题更具有经济与社会价值,进一步提升学校软实力,促进学校长远发展。

4走向临床后反哺理论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4.1反哺理论教学的手段与方式多样化

走向临床后基础医学教师接触的临床案例较多,可充分应用到教学中,如项目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类似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双语教学法等。以本校病理学教师为例,有2名教师参加了西南医院学年顶岗实践及6名教师参与了附属医院的边教学、边顶岗的实践活动。走向临床后教师收集了大量病例资料,初步具备了临床病理检查能力,能分析和诊断常见病理切片并报告结果。鉴于本校现阶段班级编制及学时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病理学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了类似PBL教学法,即应用教学思维,在课堂中引入了以问题讨论为中心的教学法,通过“分组思考、推荐汇报、总结归纳”等方式在学生中全面实施。根据实施后的效果反馈,学生普遍反映与传统教学法比较,新的教学法学习代入感更深,知识掌握得也更牢固。不同教学法实施要求比较。

4.2反哺理论教学采用“私人订制”形式

反哺理论教学体现了独特的“私人订制”形式,如本校中医康复专业《正常人体功能》的任课教师被安排在附属医院康复科进行了顶岗实践,实践后教师与中医康复理疗医生进行了亲密接触,了解了工作性质及常见病例和操作手法,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更能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项目为引领,编写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等。这样形成了一整套为学生量身定制的教学资源系统,学生受益无穷,为《正常人体功能》的教学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优秀资源。今后,教师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学生在职业生涯中也能熟练掌握机体各部位结构与功能,能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增强了学生诊治疾病的信心。

4.3促进反哺理论教学的激励机制

为保障教师进入临床实践后反哺理论教学的积极性,应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及完善的政策支撑。可将实践后的效果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如转化为教学改革论文的数量及质量,应用于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及教学效果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结论为优秀者可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外出进修、学年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

4.4反哺理论教学的重要意义

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不仅只是去看一看、听一听,而是强调增强自身的实操能力,如生化教师到医院生化检验室,在专业技师指导下自行操作仪器,对各项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在分析数据过程中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强化学习,在引入教学的过程中会自然联想到临床中碰到的案例,讲课时能迅速把握重点,吸引学生注意,顺畅地讲解复杂而抽象的生化知识。综上所述,基础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基础医学师资队伍是举办医学教育成功的一半。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并反哺教学,极大地推动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了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教师通过走向临床进一步更新了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宽了综合视野,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思维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有利于及时把握临床一线动态,及时、准确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修订和更新,进而有力支撑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目前,高校内的考评制度均偏向于对学历的要求和对理论、科研的考核,而缺乏对专业实践技能的考核。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不论在学校年度考核还是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上均应具有符合其职业需要的特殊内涵,要有对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方面的要求,同时也要有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本校在基础医学教师到临床一线顶岗实践的管理与督导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但这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应继续探索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反哺教学的更多途径和激励办法。通过走向临床,基础医学教师具备了一定的双师素质,能将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使教学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具有实用性与针对性,从而为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及临床技能提供有力保障。

反哺教学 篇3

【关键词】教学团队 运行机制 相互衬托 共同提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047-01

高职院校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要有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和协同发展的教学团队。由于教学团队处于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实践者,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教学团队的发展在整个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发展、技能培养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1]。实现教师之间的知识融合、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和共同提高,激发提升教师工作效能,成为当前教学团队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3]。

因此,在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涵发展的过程中,提出构建 “成长-发展-反哺”式教学团队良性运行机制,利用知识融合、优势互补、相互衬托、相互借鉴、共同提升的原则,形成梯队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从而提高整个教学团队的良性发展。

一、“成长、发展、反哺”式教学团队各层次职能分析

“成长、发展、反哺”式教学团队是以学校、企业为载体,以学校高级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为主体,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企业骨干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建设起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同构建一个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培养技能人才的团队。该团队下,每个层次都发挥各自的作用。

(一)“反哺”阶段

高级教师是一批具有行业背景、专业实践能力强、教学业绩突出的群体作为专业带头人,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经过企业多年的实践经验,从各专业对口大型企业中聘请掌握最前沿技术与关键技术、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相关专业顶尖人才作为外聘专业带头人,通过校企结合的“双带头人制”和以老带新的“导师制”,来促进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学团队的综合职教能力,对教学团队的发展提供一个良性的“反哺”作用。

(二)“发展”阶段

实施“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工程”。要求专业骨干教师与校外合作企业建立长期联系机制,骨干教师结对一名企业高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应用技术研究、参与课题等发展。在高级教师、企业兼职高技术人员带领下,通过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加快了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对教学团队起到“发展”的作用,同时也对于“成长”阶段教师起到引领作用。

(三)“成长”阶段

从高校和企业引进了学历层次高、技术拔尖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要紧紧围绕高级教师、企业兼职高技术人员、中青年骨干教师、企业骨干技术人员的发展方向,并通过自我学习、提高、完善,提高自己在专业、教学、管理等各方面能力,在团队中处于“成长”阶段,处于团队发展过程中的追赶发展阶段。

二、“成长-发展-反哺”式教学团队的构建

“成长-发展-反哺”式教学团队的构建需要依据知识融合、优势互补、相互衬托、相互借鉴、共同提升的原则,形成梯队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从而提高整个教学团队的良性发展。

(一)双学科带头人制度,为教学团队提供反哺式支撑

构建校内学科带头人与校外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相结合的双学科带头人制度,促进”反哺”阶段学科带头人的理论、技能的融合,有效的为整个团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为教学团队提供反哺式人才。

(二)多渠道培养制度,为教学团队提供发展式人才支撑

致力于长效机制的建立,通过相应的平台,在教学能力、人才培养能力、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技术研发和技能水平提升等方面建立相应的长效培养机制,有效实施“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工程”。在反哺式人才支撑下,不断融合当前的相关经验、技能水平、研发水平等,为整个团队发展提供发展式人才,处于整个团队发展中的中间力量,有效带动后续处于“成长”阶段教师的发展。

(三) 一专多能式培养制度,为团队发展提供后续成长支撑

需要立足于当前专业技能水平和理论水平的基础上,紧跟当前”发展”阶段教师的步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培养,打造多种能力不断提升的局面,为后续的团队发展和个人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积累、经验积累,从而为整个团队的发展提供成长支撑。

三、“成长、发展、反哺”式教学团队主要实施途径

(一)积极实行集团化办学水平建设,实现校企联合

集团化办学是吸纳了学校、行业、企业、协会在内的组织体系[4]。以理事会和联席会的组织方式,定期沟通,共同决策,共同研究学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人才培养形式,同时为学校教师团队发展的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使专业带头人、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技术人员建立长期互学、互促、互提高的机制。

(二)推行教师顶岗实践,增强实践能力

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管理和考核制度,提高教师参加顶岗实践的实效。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和教师实际情况,按照团队内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专业教师到工厂、企业进行相应岗位的顶岗实践[5]。同时,对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实施程序、过程检查和结果考核要进一步规范,使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落到实处,进一步促进教学团队中处于“成长”阶段、“发展”阶段、“反哺”阶段教师的针对性实践提升。

(三)提升技术研发与服务,提高科研能力

组建由企业技术骨干与院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研发及服务团队,进行技术开发[6]。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引进承接科技项目,合作研发新产品,提高团队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建立健全院校与企业“共研、共享、共赢”机制,促进整个教学团队的发展,使整个团队在技术研发与服务方面能够有效的进行融合,提高整个“成长-发展-反哺”式教学团队的整体科研水平。

(四)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理论、技能水平,提升综合能力

针对整个“成长-发展-反哺”式教学团队内各个教师发展所处的不同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整体的理论、技能水平,促进各个层次教师又快又好的发展,为人才培养工作、专业及课程体系建设工作提供发展支撑。

四、总结

“成长-发展-反哺”式教学团队良性运行机制的构建为团队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支撑,达到校企双赢,从而带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社会服务能力、人才培养等方面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完善现代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光寒.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4):82-83.

[2]邵建东.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3,(4):99-101.

[3]王红玫,王志蔚.高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五个关键因素[J].职业教育研究,2011,(7):61-62.

[4]胡柏翠.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成人教育,2013,33(2):50-52.

[5]顾京,陈桂梅.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8):66-67.

反哺教学 篇4

1及时适当引入学科的最新动向至课程教学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 传播、诊断、治疗及预防规律的学科, 与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病理学等学科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了解、掌握这些学科的知识、理论、技能等对学好传染病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染病曾经对人类造成严重灾难。例如:公元1200- 1500年鼠疫在欧亚大陆传播, 从缅甸经云南传至中国内地, 然后经蒙古骑士传播至克里米亚、欧洲等, 造成数以万计的人死亡[3]。1918-1919年在全球发生的流行性感冒, 导致约3 000~4 000万人死亡[4]。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新的药物、疫苗等的出现, 传染病的发病逐渐下降, 常见传染病病种、发病人数逐年减少;但是, 新发传染病却不断涌现,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5]。比如2003年发生的SARS, 2009年发生的甲型H1N1, 2012年发生的中东呼吸综合征 (MERS) , 2013年发生的H7N9型禽流感等。这些疾病发生时教材里并无记载, 发生后因教材更新的年限等亦未能及时出现在教材里。因此, 对于教授传染病学的临床医生来讲, 必须时刻学习、查找文献、更新知识, 掌握这些疾病的最新研究现状, 及时将这些学科新动向讲解给学生。

遗传学、免疫学等学科的进展, 促进深入研究某些传染病, 取得新的研究成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多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但目前为止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错义突变跨膜蛋白2p.Ser1254Asn、干扰素alpha 2 p.Ala120Thr及其NLR家族调节成员X1p.Arg707Cys、补体2p.Glu318Asp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发生以上突变的患者易于感染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6]。最新的研究亦发现肝细胞膜上的钠离子- 牛磺胆酸- 协同转运蛋白 (NTCP) 是HBV感染所需的细胞受体[7], 明确了HBV进入肝细胞的途径, 为防治HBV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笔者在讲解传染病学时及时将这些学科新进展、新发现穿插入课件中, 将之介绍给学生, 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新进展、新动向, 提高对所学疾病的充分理解, 完善学生对所学疾病的认识, 激发学生钻研的热情。

2适当引入科研实验中的常用技术至课程教学

保护易感人群是传染病学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分为非特异性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及特异性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

非特异性措施包括锻炼身体、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条件等, 以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等。在传染性疾病流行期间应避免与患者接触, 但对于有职业感染可能的高危人群需及时给予预防性措施。

预防性措施就是指特异性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 给予易感人群有重点有计划的预防接种, 提高人群的特异性免疫水平。因此, 疫苗的开发在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中至关重要, 甚至预防接种对传染性疾病的消灭亦起关键作用。例如:人类普遍接种牛痘苗, 目前全球范围内以基本消灭了天花;我国在儿童中坚持推广服食脊髓灰质炎疫苗, 因而我国目前已基本消灭脊髓灰质炎;接种卡介苗的人群感染结核杆菌后病情较未接种卡介苗者轻。

鉴于疫苗在传染病的预防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目前尚有多种传染性疾病未能开发出有效的疫苗。因此, 笔者在讲解传染病学的过程中时有介绍设计、开发疫苗的思路及技术, 有助于学生将课本上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实验结合起来, 更好地理解所学课程。基因工程疫苗是现代生物技术的热点, 基因工程疫苗可以解决常规疫苗不能解决的难题, 主要针对难培养或不能培养、有潜在危险、常规免疫效果差的病原体等。李雪玲等[8]构建了以登革病毒包膜蛋白及非结构蛋白为目的抗原的新型腺相关病毒载体基因疫苗, 经过免疫印迹分析证实重组AAV疫苗能够在哺乳动物细胞及小鼠肌肉组织中分泌表达, 重组AAV疫苗可以有效的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 产生特异性的IgG抗体, 为探索重组AAV疫苗的作用机制及研究更有效的基因疫苗奠定基础。 笔者在讲解未曾获得疫苗的传染病时特地介绍疫苗的开发思路及技术, 并介绍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所需的技术及步骤, 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疾病, 激发其兴趣等。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讲解实验原理、步骤及实验技术、所得实验结果, 可以给学生更直观的认识, 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等。

3将以真实病例为素材开展的科研引入课程教学

医疗、教学、科研三者密不可分, 互相促进。作为大学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 既要做好医疗工作, 又要做好科研、教学工作。不仅要开展基础研究, 亦要开展临床研究。只有如此, 才可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只有如此, 在教学工作中方可游刃有余。笔者曾参与入组162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分析研究其达到抗病毒治疗停药标准后停药的复发率, 并分析其复发因素等[9], 为临床使用抗病毒治疗的疗程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沈华江等[10]使用国产恩替卡韦治疗2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观察48周, 发现国产恩替卡韦能明显抑制HBV-DNA复制, 促进ALT复常及HBeAg血清转换, 有效改善肝功能, 耐药率低, 安全性良好, 为临床使用国产恩替卡韦提供很好的实践依据。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将此研究介绍给学生, 使得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艰巨性、复杂性, 有利于学生将医疗、教学、科研有机结合起来, 加深学生对疾病的认识。通过如此教学, 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学术氛围, 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能力。

4教学过程中讲解科研对于反哺教学的思考

传染病学虽然是一门临床学科, 但其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基础学科联系紧密, 其诊断新技术的开发、治疗方案的优化改进、疫苗的开发等与科研的开展密切相关, 其教学和科研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没有科研的教学无法把握学科发展与前进的方向。目前科研活动日新月异、进展迅速, 教材知识常滞后于学科的发展, 甚至部分内容与新的研究结果有较大差异。因此, 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学科动向, 及时将学科前沿引入课程教学, 实现科研反哺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大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宋建新, 阮秋蓉, 邢铭友, 等.案例综合教学法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20 (1) :85-86.

[2]杨进孙, 杨江华, 许慧阳, 等.病例分析法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8) :983-985.

[3]刘文明.全球史视野中的传染病研究-以麦克尼尔和克罗斯比的研究为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40 (1) :49-55.

[4]Van Hartesveldt FR.The 1918-1919pandemic of influenza:the urban impact in the Western World〔M〕.Lewiston, NY:E.Mellen Press, 1992.

[5]袁喆, 黄文祥.当前传染病学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改革与创新〔J〕.医学教育探索, 2010, 19 (9) :1216-1218.

[6]Zhao Q, Peng L, Huang W, et al.Rare inborn error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Hepatology, 2012, 56 (5) :1661-1670.

[7]Urban S, Bartenschlager R, Kubitz R, et al.Strategies to inhibit entry of HBV and HDV into hepatocytes〔J〕.Gastroenterology, 2014, 147 (1) :48-64.

[8]Li X, Cao H, Wang Q, et al.Novel AAV-based genetic vaccines encoding truncated dengue virus envelope proteins elicit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in mice〔J〕.Microbes Infect, 2012, 14 (11) :1000-1007.

[9]Pan X, Zhang K, Yang X, et al.Relapse rate and associated-factor of recurrence after stopping NUCs therapy with different prolonged consolidation therapy in HBeAg positive CHB patients〔J〕.PLoS One, 2013, 8 (7) :e68568.

乌鸦反哺的故事 篇5

清晨的太阳早早地跳上了天空,给广阔的大地吹来难以忍受的阵阵灼热巨浪,乌鸦妈妈生怕自己的宝贝蛋受不了高温炙烤,于是它就站在鸟巢上张开翅膀,仿佛就像一把打开的遮阳伞,灼热的阳光,晒烤着乌鸦妈妈,使它头晕目眩,但它坚持着,努力着,保护它的宝宝免受伤害。

傍晚,太阳下山了,气温渐渐清凉起来,乌鸦妈妈生怕自己的宝宝着凉,用自己的身体温暖着它们,口喝,疲惫饥饿折磨着乌鸦妈妈,但它仍然不肯离开它的宝宝半步。

一天,天色阴沉,乌云密布,天空中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一道强烈的闪电划破天空,带着巨大的能量瞬间击中乌鸦妈妈身边的另一棵大树,这棵大树立刻被烧毁了。

大地瑟瑟发抖,阵阵烟雾四处散发,森林中的许多动物都被眼前的这一情景吓得惊恐万分,纷纷奔逃。

一只梅花鹿一边跑,一边急切地冲着树上的乌鸦妈妈喊:“快飞走吧!这太危险了。”

奔逃的大白兔也急切的嚷着:“再呆在这里会没命的。”

惊慌中的乌鸦妈妈站起身,紧张的观望着,阵阵浓烟呛得它呼吸困难,眼前的景象使它害怕,它低头看看身下正在孵化的蛋宝宝,犹豫着,自己如果为了保命马上逃离,那这些蛋宝宝失去它的保护,恐怕立刻就没命了,怎么办,乌鸦妈妈决定留下来,就是死也要和蛋宝宝在一起。

这时,一枚蛋内仿佛传来轻微响声,紧接着蛋壳破裂了一小块,裂开了一道缝,渐渐地裂口裂缝越来越大,一只小乌鸦从裂口处伸出小嘴,努力地向外挣脱着,蛋壳晃动着,翻转着,终于,一只小乌鸦出生了。它轻轻地叫着,呼唤着妈妈。乌鸦妈妈抱起它,紧紧地抱着,激动的眼泪流了下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小乌鸦出生了,风停了,雨停了,乌云渐渐散去,森林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乌鸦妈妈这时注意到还有一只蛋静静地待在窝里,这是怎么回事呢?不能抛弃它,乌鸦妈妈决定继续照看它。最后,这只小乌鸦终于出生了,它身体虚弱,腿上有伤,软弱无力的趴倒在窝内,微弱的喘着气,乌鸦妈妈痛爱的望着它,自言自语:“你们都是妈妈的心肝宝贝,再苦再累,我也要将你们养大。”

乌鸦妈妈飞向草地,山坡,河边,树林,四处寻找食物,喂养小乌鸦们。一只老山羊对乌鸦妈妈说:“歇一歇吧,别累坏了。”“不行啊,我可不能让孩子们受委屈啊!”乌鸦妈妈一边回答一边又飞出去寻找食物了……渐渐地,小乌鸦们都长大了,它们不忍心继续辛苦妈妈,它们要自食其力,自己养活自己,自立自强。

小乌鸦们都飞走了,奔向远方,只有那个有腿伤的小乌鸦在离妈妈不太远的地方停下来。

斗转星移,几度春秋,一天,年老的乌鸦妈妈病了。再也飞不起来了,走不动了。乌鸦妈妈孤零零地站在自己家的那棵大树下,目光呆滞地望着远方……

这时,那只有腿伤的小乌鸦飞过这里,看到它妈妈神情恍惚的待在树下,立刻飞奔到它妈妈身边,搀扶着妈妈问询妈妈的病情。

看见妈妈病成这个样子,小乌鸦难过地流下了眼泪,它将自己携带的一块食物喂给妈妈,安慰妈妈安心养病,它承担起照顾妈妈的重任。其它的几个小乌鸦知道妈妈病了,纷纷回来看望它们的妈妈,照顾妈妈,给妈妈送来各种各样的好吃的食物。

太阳西下,金色的余辉照映在忙碌的小乌鸦身上,散发着特别美丽的光彩。

反哺老区撷英 篇6

梁焕南热心公益逾千万

清远市人大常委、清远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名誉会长、清远市朝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梁焕南情系老区、热心公益事业的事迹,在清远受到人们称赞。

2011年12月18日,对于阳山县七拱镇七拱村的孤寡老人来说是一个开心的日子。七拱村敬老院动工兴建了!敬老院建成后,将让七拱村的五保户老人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阳山县七拱镇七拱村有五保户35人。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居”,七拱村委会决定修建敬老院。敬老院的设计总面积2699㎡,共有35套房间,并设有老人娱乐活动室等。工程预算需83万元。经过村委会的多方筹集,但仍缺资金63万元。

梁焕南得知这一情况,便慷慨解囊,决定捐资70万元,帮助七拱村兴建这所敬老院。

梁焕南说:“我是老区人民的儿子,办好企业既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才干,也是为了有能力为老区人民多做些实事。”

作为清远首届模范市民、清远市和清城区人大代表、清远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副理事长,梁焕南一直以来非常热心公益事业,乐善好施,捐资助学,扶贫济困,为群众做了不少实事。他先后捐资兴建沥头小学校舍、科技楼,为洲心特困户建新房,为阳山七拱兴建敬老院……十多年来捐款、捐物总额达1800多万元。

公益慈善步步高

清远市步步高酒店集团董事长冯伟洪的爱心善举远近闻名。

2003年以来,步步高饮食集团先后捐助50多万元建设太和古洞景区内玉皇殿。2005年12月,集团董事长冯伟洪又捐赠12万多元,帮助完善太和古洞玉皇殿前平台走廊的建设。

2009年,冯伟洪和其他8位民营企业家捐62万元,支持清远市革命老区清新县南冲镇回新村公路建设。

……

据粗略统计,近年来,步步高酒店集团在创建清远旅游城市、建设清远教育强市、支持老区建设、扶贫助学、抗震救灾等一系列的社会公益活动中,先后赞助了300多万元。

2006年初,在市老促会穿针引线下,步步高集团走出了一条扶贫助学的新路子,与清新县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了“校企联合”扶贫助学的办学模式。每年资助该校10万元招收清远地区100多名山区贫困初中毕业后读不起书的学生,到职校读书。企业与学校及学生签订实习就业协议,由企业每年拨出一定的经费到学校,扶持补贴贫困学生读书,学生毕业后,由学校安排到企业实习后工作。步步高企业先后为300多贫困学生解决了读书和就业问题,实现了扶贫助学、学校办学改革,为清远更好培养旅游专业人才,企业用工素质提高的“三赢”效果。

多方帮扶下廖村民建新屋

沿着绵绵山路,我们来到了正在建设中的英德市东华镇文策村下廖村小组。这个坐落于群山中的粤北小村显得格外幽静,周围的农田里还有成片成片的甘蔗没有收完。

这个看似普通的小山村,却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1931年6月,中共党组织在文策村举行了鸡麻湖暴动,成立了丰霖乡苏维埃政府。下廖村小组廖如声、廖光云、廖光街等人参加了农会。当年的8月28日,他们又参加了著名的鱼湾暴动,成为工农赤卫队队员。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该村小组廖如德、廖英雄、廖如长等人参加了共产党员李拔才带领的队伍。下廖村的村民支持革命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房屋被烧毁10多间。但是,当地的群众没有向国民党反动派低头,反而更积极筹钱筹物支持革命的队伍。

改革开放后,周围的村子都发展得很快。但是,该村的77户村民,其中贫困户就有14户,贫困人口67人,村民年收入不足1500元。村民住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的低矮破旧的泥砖房,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去了外地打工,村里剩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

为此,上级领导多次来到村里,了解情况,热心为村民筹集资金建新屋。2011年10月27日,下廖村举行了幸福新村项目动工奠基仪式。这个村的村民终于迎来了建新屋的日子。目前,下廖村新屋的第一层框架已完工,到今年6月可竣工。有8户村民正在动工兴建两层复式楼房。

据了解,在新农村建设中全村小组77户村民的建设总造价为539万元,上级下拨补助资金115.5万元,有63户村民自筹资金共126万元,余下14户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还无法自筹。清远市老促会扶持资金38.8万元,英德市文德实业公司王炳文董事长捐资115万元。还缺一部分资金仍在筹措中。

金谷和大白洞互利双赢

大白洞村坐落在清远佛冈县羊角山下。村里有50多户,200多人。以前,通往村外的是一条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泥沙公路,全长12公里,路窄弯多,平时只能步行,不能通车。遇到下大雨,道路泥泞。如果遇到连阴雨,村民往往几个月都出不了山。由于交通不便,即使山上农产品丰富,也运不出去。大白洞村村民自筹资金十几万,要求交通部门帮助把该路建成水泥路,但由于资金缺口大,一直未能建成。

2010年下半年,金谷自然生态旅游公司的老总参加“感恩行动”时,来到大白洞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决定帮助老区群众解决出行难的问题。同时,决定开发当地的优质旅游资源,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2011年上半年,金谷公司投资800多万元,建成全长11.5公里、路面宽6米的水泥路,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同时投资5000多万元建起了一个以生态、休闲、度假为主的生态旅游度假村。该度假村利用大白洞村周围优质的山林水流资源,建起了漂流、探险、野战、攀岩、生态农庄、度假酒店、别墅、高山滑车、高山飞翔、水上活动、珍稀动物养殖等项目。

金谷公司投资建设的旅游项目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化。

很多村民从以前的一年零收入,增加到年人均收入五千多元。村里优质丰富的农产品能及时运出去,卖个好价钱。旅游的人数逐渐多了,很多农产品在村里就有了销路。同时,吸引了很多企业承包村民的土地进行开发种植,村里的耕地也成倍地增值。

反哺教学 篇7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科研反哺教学,创新人才

2003年前后中国大陆地区高等教育分类研究开始形成热潮, 研究的重点在于高校分类, 特别是高校的层次分类,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校形成和发展自己的办学特色[1]。纵观这几种代表性的分类方法, 均不约而同的采用了一个共同的分析方法, 即“教学—科研”二分法。比如, 杨兴林[2]提出依据社会对多类型人才的需求, 我国高校整体上可以考虑分成学术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陈厚丰[3]将高校分为研究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应用型四型, 构建起了一个纵横向结合的综合性分类框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教学和科研作为高校基本职[1,4,5]能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造。不同学校的基础不一样, 发展的条件不一样, 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范围与力度也不一样, 两项职能侧重也各不相同, 职能间可以有所侧重、有所选择, 但不能肢解二者间的密切关联。

我院作为一所新建地方应用型大学, 如何利用高水平学科平台建设的优势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把握好科研与教学的轻重平衡, 是保证教学质量, 提高办学水平, 培育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以高分子材料科研团队为例, 对“科研反哺教学”的学理支撑、实施途径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 以期为其他院校开展科研反哺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一、科研反哺教学的途径

科研与教学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这方面, 二者的本质是完全相同的, 最终都统一到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上。从这一点上说, 科研与教学是内在统一的, 并且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关系。科研可以创新教学的内容, 科研深化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可以通过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验证解决;科研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被动教学, 具有主动探究的不确定性,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教师运用科研手段验证理论和开发新成果以促进自身教学水平和学术能力提高, 同时教学水平的提高可以为未来的科研提供一个好的人才队伍基础。

(一) 科研融入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我科研团队教师主动把科研工作的成果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选择性地引入相关研究成果、带入前沿问题, 以教学案例的方式自然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不断地充实教学的内涵, 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有效整合, 既加强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又帮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热点, 提升了学生的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促进了师生有效互动和双向交流, 使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不再枯燥,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比如在《环境化学》课程中, 教师向学生讲解土壤环境化学的相关内容时结合教师自身的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展开互动式教学, 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了解到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过程, 研究设计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和原理并实施, 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让学生亲身去感知土壤中化学污染物的发生和起源、反应及转化、状态结构的变化, 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 解决了学生所学知识与现代科技前沿、社会实践隔膜的弊病。

(二) 以科研为基础, 改进教学方式

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不但可以拓宽教师个人的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 而且还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丰富了教学内容, 创新了教学方法, 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 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过程中, 我团队成员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 在科研课题的开题论证、实验研究及成果鉴定等多个环节组织学生参加, 并把所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中收集的素材与理论课程知识结合, 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

授课时将科研成果以生动翔实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 加强了科研活动与理论教学间的联系, 促进了理论教学内容的知识更新,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材部分内容模糊不清且逻辑性不强的缺陷, 使课堂教学内容变的形象生动;同时, 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化学问题, 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教师全程仅以辅助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抽出一定的时间给他们展示的机会, 运用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全程贯彻互动式教学的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 还将有关教师发表的与这些课程有关的论文作为课外阅读资料, 使学生了解到本学科的前沿动态, 加深对课本理论概念的理解及运用, 使原本枯燥晦涩的理论知识变得简单易懂,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性思维,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培养科研兴趣, 提高科研创新意识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有效形式, 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实验教学对提高化学理论课程教学质量, 帮助学生验证理论知识, 理解化学概念, 获得实验技能和方法, 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团队每年在新生中筛选有意愿、学习兴趣高的学生, 让他们在学习的空闲时间走进实验室, 引导他们逐渐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 利用开放实验室和检测中心的仪器设备完成实验, 科研兴趣与科研创新意识得到了全面培养与提高。到大四他们可以自主的完成课题设计和毕业论文。这种新的实验教学方式克服了传统实验教学“照方抓药”,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弊端。教师将科研课题适当分解, 指导学生查阅文献, 设计实验方案, 提出关键步骤及解决方案, 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科研训练[7]。这种方式将过去一切由老师准备好的学生只按实验讲义照方操作的方式, 改为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分组讨论评价实验结果的方式, 从而提升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和认识,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探索能力。

金凤有教授承担的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先后有2008届、2009届化学专业6人参与到项目研究中, 刘利军教授承担的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校企合作项目先后有2011届、2012届应用化学专业学生8人参与到项目中, 该项研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初步了解了相关学科前沿以及课题申请、论证、立项的过程, 公开发表论文3篇, 有6人分别在学院科技创新实验竞赛和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二、结论

科研反哺教学, 可有效提高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程度。在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 教师不再简单地采取“满堂灌”的授课方式, 将本领域的相关热点问题引入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在实验教学中, 改变以往“照葫芦画瓢”的简单重复实验,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浓厚兴趣, 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总之, 科研反哺教学不仅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满足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求新的需要,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 也促进了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厚丰.中国高等教育分类研究现状述评[J].大学教育科学, 2010.

[2]杨兴林."四分法"理论的重新审视与我国高校分类的再思考[J].高教探索, 2007.

[3]陈厚丰.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4.

[4]周长春.高校分类分层标准的探索[M].北京:研究出版社, 2002.

[5]顾丽娜.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实证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 2007.

[6]王冬梅, 卜长堃, 郭树东.试论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统一[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2000.

反哺教学 篇8

关键词:文化反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文化的传承总是由上一代人向下一代人的方向进行着。如今社会的大变迁正改变着学生的生活方式与观念,在某些领域学生处于引领教师的地位,传统的由上至下的文化传承模式悄然改变。本文从“文化反哺”这一出现在当今社会的新型文化传承模式入手,探讨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笔者通过对云南省在昆明的220 名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通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反哺现象,反思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为改善高校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文化反哺”定义及国内外研究概况

美国人类学家M米德在《文化与传承》一书中从文化传递的角度将人类社会由古及今的文化分为3 种基本形式: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后喻文化”即“文化反哺”,其传递路径是前辈向晚辈学习[1]。马赫列尔在《青年问题和青年学》中指出,“后喻文化”影响下的教育价值取向,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创新教育,这一取向首先是基于对同喻文化影响下的制度化教育的批判[2]。

我国的社会学、青年学等学科对“文化反哺”现象多持肯定态度,认为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大规模变迁中,年轻一代地充当了文化改革的先锋[3],青年亚文化对社会主流文化具有导向、规范、调适功能等。刘韵清、董正宇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时代的“文化反哺”现象给学校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他们指出,教育者要深刻反思那种对网络给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不够敏感的问题,对提高自身素质认识不足的问题。只有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实现主客体互动,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亲和力[4],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学术界关于“文化反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弱。国内研究者关注较多的是以下6 个问题:“文化反哺”的内涵、“文化反哺”的内容与表现、“文化反哺”的成因分析、“文化反哺的价值与意义、文化反哺与学校教育、“文化反哺’与引导[5],而其他问题尚需深入分析,如“文化反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的创新。对于教师角色重新定位的意义、对大学生的特定激励作用等都需详细研究。

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反哺”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形式,选取了云南省在昆明市的220 名高校大学生,通过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220 份,回收问卷217 份,有效问卷200 份;在有效问卷中,男生92 名、女生108 名。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获得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对老师“文化反哺”的手段、方式、效果,及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期望,反映出大学生对此现象的评价、认识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大学生对“文化反哺”现象的认知

1.对师生间存在“文化反哺”的现象的认知。75%的受访者认为师生间存在文化反哺的现象,25 %的人认为不存在该现象。

2.师生间“文化反哺”的原因分析。在受访者看来促使学生对教师反哺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大众媒介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同伴间的相互感染与熏陶使得彼此接触更多新鲜知识、教师受传统经验的束缚对新事物的敏感程度和吸收能力要比学生差得多,以及教师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这4 种成因的分配情况见表1 所示。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师生间“文化反哺”的主要方式。大多数受访者表明学生对老师进行文化反哺的方式是课堂上的对话与互动,个别人认为是日常的沟通与交流,这与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为课堂有关。

4.大学生“文化反哺”内容的认知。在认为存在文化反哺现象的学生中,66.7%的人认为学生反哺教师的内容主要在对新生器物(高科技产品)的使用和对新潮流的了解,因此,小组访谈中学生表示希望课上多一些师生互动及课外延伸。而调查显示,教师在前思想政治教育授课方面,课堂内容重心在理论知识层面,缺乏丰富的课外延伸,纯理论灌输不仅使得课堂教学达不到有效互动,也使得原本枯燥的学科吸引力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如表2 所示。

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没有很好的满足学生的要求,总体课堂收益不明显。如表3 所示。

5.文化反哺对师生关系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文化反哺不与尊师重道相违;教师如今失去了一定的威严,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不可动摇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受访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方面仍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才是对学生思维训练、分析能力的培养和知识扩充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最后是学科知识的灌输。如表4 所示。

(二)大学生对“文化反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的认知

大学生对师生间反哺文化反哺带来的影响普遍表示利大于弊。占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这是一个推动教学相长的好趋势,如表5 所示。被调查者表示,“文化反哺”有利于打破教师们的思维定势,在学生的影响下,有助于老师关注新事物、树立新观念等,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

但同时另一些被调查者却认为,由于大学生价值观不成熟,对于负面信息有盲目接受的倾向,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反哺,不仅加大了当前教学管理的难度,也加大了课堂外、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认识“文化反哺”的意义和功能,科学运用其带来的机遇和积极作用,防范消极作用,转变观念,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三、“文化反哺”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机遇及启示

“文化反哺”一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的阵地,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改变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认知方式,对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带来了冲击和挑战,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文化反哺”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挑战

自古以来,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拥有崇高地位,过去教师过多安排学生学习的教育模式,过去的学生养成了需要别人领导和被动、不会自己做决定的性格。如今文化反哺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赋予学生在课堂和生活上更多主动权,它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教师的威严,但是教师的价值和地位不可被取代,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教师对于正确指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调整教学上纯粹的授受关系,构建师生平等的意识,教学相长。

2.对教育内容的挑战

与传统的教育环境相比,文化反哺加大了高校正确评估教育效果的难度。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应更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更新慢,有的教师多年授课方式、内容固定不变。教育工作者应避免教育与现实脱节,长期坚持单一的理论灌输会让教学空洞化、难以操作,课堂收益不显著。

3.对教育管理的挑战

文化反哺主要源于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信息爆炸。如今学生知识面更广,但与此同时却不利于学生对负面信息的过滤,思想政治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教育者更应在课堂课外多关注学生的思潮,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对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因素进行监管和调控。只有如此,才能在文化反哺背景下确保学生对教学有正确的主导作用和影响力。

(二)“文化反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1.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文化反哺”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学术基地,是各种信息和文化渗透必争之地。文化反哺要求高校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汲取多元文化,利用多媒体,将每一阶段的热点与学科交融或是进行多观念、多学科的结合,有力地拓宽课堂教学内容的范围。

2.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一切由教育者主导控制,这往往容易忽视受教育者其自身的诉求,教育效果不理想。文化反哺促进师生双方的沟通,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有助于教学反馈阶段的进行,让教师能及时改善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3.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文化反哺”更新了文化传承的模式,突出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促进师生的交流。多种意见互动将让课堂更活跃开放,教师如果能渗透到学生中,在互动的同时积极做好“把关人”的角色,监控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筛选信息,及时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变化进行有效分析和正确引导,将有助于有效达到教育目标。

(三)“文化反哺”现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在信息高度开放的今天,“文化反哺”作为社会变迁的产物,可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两方面启示:一是文化传承方式的多样化对改革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带来新的启示,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传承方式必须由传统单向的传承方式向现代双向的甚至多向的模式转化。二是文化反哺的内容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内容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在“文化反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开阔视野、海纳百川,不断丰富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手段,实现跨国文化、多学科、多元参照系下的交融与碰撞,真正让大学生学有收益、学有所成。

反哺教学 篇9

一、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

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室、教师、教科书为中心, 以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方法以知识传授为目标, 对课程结构进行严格划分。它的主要特点是: (1) 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 高校往往仅仅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 其主要任务是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传授, 并反复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老师把学生视为接纳知识的容器, 具体地对学生实施教学知识、发展才能、德性培养, 但仍以教学知识为主。 (2) 老师为主导的应试教育方法。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 老师作为主导地位, 忽略了学生这一广大群体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教师指导学生在教室中埋头学习, 教师一味地传授, 学生一味地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去听取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不移至理”, 从不去举一反三、问个为什么, 久而久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提高。 (3) 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量度。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 高校一贯用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 从而致使学生把成绩看得至关重要, 由于机械性地接受老师所授予的知识, 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往往能够对知识掌握得滚瓜烂熟, 但都是对所学知识的机械性掌握, 无创新可言。这种传统机械类教学模式把学生对书中概念的掌握程度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显然存在着不足, 它终究会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缺乏主观能动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高水平科研平台对机械类院校教学的促进作用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培养优秀的教学人才,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实习实验基地,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 教师教学为高水平科研平台提供了科研理论知识与优质的学生。因此, 教师教学与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是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 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当今高校以教学为中心, 不段提高教学质量为永恒不变的重要任务。而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是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现有的国内学科水平, 提高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 丰富当下的学科内涵, 发掘并培养边缘新型学术带头人。本着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态度, 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在科研工作中积累经验, 不少导师已经出版了具有特色的书刊、发表了很多高水平的论文。并且, 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凭借的相关论文作为课外阅读资枓。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 学生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研究, 加深了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2. 高水平科研平台促进优质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国内外历史经验表明:没有高质量的科研平台, 就很难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同样也不可能拥有优质的教育质量和高水平的科研平台。要想深入了解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教师就必须了解自己专业在整个国际环境的学术动态, 准确地把握自己所授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 将自己在高水平科研平台中获得的经验及科技新成就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 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近几年, 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先后承担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合作等科研项目300余项, 年均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这些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有利于优质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现有教职工125人, 其中教授29名, 副教授32名, 高级实验师6名。有外聘院士1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名、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6名、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3名、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人, 博士生导师13人, 硕士研究生导师56人, 具有博士学位的82人。

3.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大学的成长阶段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 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人生价值观、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都受到这一阶段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 高校改革的成败, 教育水平的优劣, 往往取决于大学阶段对学生的培养。因此, 机械类院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活动, 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 增强他们的卓识, 努力让这一措施成为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步棋。在我校本专业, 本科阶段已有开设各种实习课程, 如巩固与增强本科生知识的课程设计、开阔学生眼界的生产实习、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毕业设计。在研究生阶段, 研究生除了上他们的基础课程之外, 还额外地去从事导师下的一些科研活动, 来增强自己的素质和学术能力。

三、如何实现科研反补教学

1. 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基础, 优化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教育方式。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优化教师教学内容并存在着可行性, 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入与教学相关的高水平科研平台课题, 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体措施如下: (1) 指导教师将高水平科研平台的相关内容引入课堂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 设立教学评估制度。 (2) 尝试建立科研平台研究成果改进教材的工作机制, 并将最近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案中, 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3) 尝试开设一些反应现代前沿科技的选修课, 建立将高水平科研平台项目转化为课程的工作机制。 (4) 尝试通过结合高水平的科研课题指导机械院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 使他们对自己专业的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 (5) 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内容, 邀请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进入课堂进行面对面的授课, 与学生们进行互动, 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

2. 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建立并健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

经过反复思量与探讨, 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1) 尝试建设高水平科研开放平台, 让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与科技实践, 使平台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相呼应。 (2) 尝试组织一些与高水平科研平台相关的科研活动, 科研活动要求对参加活动的小组进行竞赛选拔, 并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 (3) 尝试建立辅助型的师资队伍, 对于难以理解、较为深奥的课题, 学校应当组织相应的老师来帮助学生。

3. 建立“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的保障体系。

第一, 要明文指出培养的学生拥有参与高水平科研活动的经历, 并通过其经历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能够对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二, 学校在给专业学生安排课程时, 要保证学生的专业课时与自主学习的时间, 与此同时安排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 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三, 学生可以跟随老师参与老师所从事的科研活动, 以加深自己的学术见解。通过以上措施来保障“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方案的具体实施。探索建立与教师教学等价的科研活动评价制度: (1) 在教师科研活动中建立与教师教学等效的评价系统, 其评价结果参与教师各种评优选举等活动。 (2) 在建立科研活动评价制度的同时, 不要忘记对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进一步优化。 (3) 保证教师育人质量, 对于教师另一主要方面的评价来源于学生, 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是对教师最直接的评价, 因此, 需要建立并完善学生评价老师系统, 以提高教师育人的积极性。

四、结论

总之, 就高校而言, 要正确认识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高水平科研平台既是高校独立职能之一, 同时它又必须服务于教学工作, 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和前提条件。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 没有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 要树立正确的办学观念, 教学型高校不是不要科研, 而是离不开科研, 要敢于坚持科研, 发展科研, 向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要声誉。因而, 充分利用高水平科研平台,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创新型机械类人才。让高水平科研平台与教学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局势。

摘要:当今高校应当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和高水平科研平台的基本职能。通过研究传统教师教学模式与高水平科研平台对机械类院校的重要性, 总结出高水平科研反哺教师教学的积极作用, 是指院校通过高水平科研平台, 将优秀的科研成果引入到课程中去,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特别在培养地方性院校机械类创新人才上, 科研反哺教学不仅在理论上说得通, 更是在实践上可行。院校科研水平的提升不仅能够吸引更为优秀的教师与学生, 同时反过来也能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教学,科研平台,机械类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秦绍德.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5) :19-21.

科技反哺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关键 篇10

但工业反哺农业的过程中必须抓住重点, 选好切入点, 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而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下, 科技反哺无疑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重中之重。

1 科技反哺的必要性

1.1 科技反哺是保护环境的需要

保护生态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已经看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 资源日渐耗竭, 无论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费量都与日俱增。环境不断退化, 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样严重制约着自身的可持续的发展, 因此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给环境带来危害。例如现在农业生产大量采用化学制品, 这对土壤和地下水都会产生巨大的威胁, 对人类健康也会带来伤害。我们应该运用科学技术尽可能减少这些危害,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用环境友好型技术代替生态破坏型技术,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所以, 面对环境污染, 生态退化, 资源枯竭, 发展农业经济必须以过去单纯注重经济意义向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并重的方向转变, 这无形之中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得科技反哺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

1.2 科技反哺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8年上半年数据显示,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幅度已经攀升到11年最高水平, 其中, 粮食价格扮演着领涨的角色。实际上, 粮食价格上涨问题, 并不仅仅是中国遇到的问题。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显示, 受需求增加, 油价上涨和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 全球粮食市场价格都不断攀升。

保障粮食供给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 稳定发展的基础, 更是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一。要解决粮食问题, 同样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 提高粮食单产。在以前, 我国农耕技术没有什么发展, 即使是富饶的地方, 水稻单季产量也不过5 250~6 000 kg·hm-2, 但自从袁隆平院士发明杂交技术以后, 我国目前的产量已达到112 500 kg·hm-2[1]。可见科学技术对于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它不仅能提高粮食的产量, 还能提高粮食的品质以及品种的更新。

1.3 科技反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强调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改变过去那种轻农业重工业、轻农村重城市的发展观念, 实现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反哺农村。要实现这一目标, 建设和谐社会, 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要达到3 000美元, 农村实现这个目标, 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12.2%[2]。因此科技反哺成了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重点, 只要采取有效、及时的科技反哺政策和措施, 农村就能实现这一目标, 国民经济也就能健康快速的增长。

2 科技反哺中存在的问题

科技反哺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处于发展阶段, 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应正视这些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1 农业基础设施科技含量低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滞后, 严重制约着科技反哺的力度。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现有农田水利设施相当一部分超期运行, 老化失修, 设施不配套。二是西部受季节性干旱影响的农民供水困难, 长期得不到安全饮用水, 身体健康受到不良影响。三是农民行路难的问题仍未得到完全解决, 很多地区不通公路, 即使有路, 也是一些沙石路。四是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电力设施还比较落后, 有些地区甚至还使用着最原始的煤油灯。

2.2 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与动力不足

2.2.1 缺乏科技发展的资金

农业科技投资主要是由国家财政承担, 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在政府财政支出中一直保持着农业科研投资的主导地位, 但我国长期以来政府在这方面的投资严重不足。各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七五”期间是负增长, 1996年降至0.36%, 低于全球30个最低收入国家的平均值 (0.65%) , 更远低于发达国家 (日本2.9%, 美国和加拿大为3.3%) 。我国县以上农业科研单位的年人均研究经费只有3 600元, 而非农科研系统的人均年科研经费是8 084元, 二者相差甚远。和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更大, 如美国农业部所属科研单位人均科研经费为20万美元[3]。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再好的科技反哺项目没有资金支持, 也难以投入实践。因此在工业反哺农业的时期, 国家应大幅度地增加农业科技的投资。

2.2.2 缺乏运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长久以来, 我国农业发展都以“靠天吃饭”, 人力耕作为主的方式进行, 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 也在天灾到来时给农民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新时期的农业发展必须大量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彻底改革传统的生产模式。这在大部分地区, 新兴的农民都接受了先进技术的理念, 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加以运用, 增加农业的产量与质量。但在少部分地区, 仍然有些农民比较排斥科学技术的运用, 重复着传统的耕作方式, 不相信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便利与实效。这一方面是与其自身素质有关, 不能认识到科技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地方的科技宣传工作做得不好, 没有细心的指导农民进行生产, 没有耐心的讲解其益处, 没有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收获。因此, 应努力增加农民的科学意识, 让他们自愿、主动地学习农业生产技术。

2.3 农村科教事业发展明显滞后

我国农村在教育上大大落后于城镇, 导致城乡之间劳动力素质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 农村劳动力、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到城镇的迁移劳动力, 其受教育年限分别是6.67 a、9.34 a和8.66 a[4]。国内外大量研究都表明, 中学入学率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巨大, 但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仅略高于小学, 由此可见, 我国农村科教事业发展明显滞后。

首先农村教学的教室设施十分落后, 有时候甚至出现几个年级共用一个教室的情况。教学设施也缺乏高科技的设备, 只限于人力教学。其次, 教师资源不充分, 教师待遇差, 许多农村的代课老师工资得不到保障, 因此很少有大学生愿意去农村教书。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还是许多农民不了解教育的重要性, 认为孩子只要会放牛, 会帮家里干农活, 长大后出去打工就可以了, 读不读书无关紧要, 而且家里也没有那个经济实力供孩子读书。这些落后的思想以及贫困的现实都在无形之中加剧了农村科教事业的发展难度, 使得我们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致力于农村科教事业的改革与进步。

3 具体的解决措施

3.1 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毫无疑问, 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必须要以政府为主导, 政府应结合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 在财政等方面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根据中国农业科技院农经所钱克明的计算, 不同支持方式对农业GDP的影响是不同的。在政府的农村公共投资中, 对科技的每一元投资可增加农业GDP高达9.59元, 对教育的投资可增加3.71元, 对通讯投资可增加1.91元, 对农村电力设施的投资可增加0.54元[3]。实践证明, 农业科技的投入对农业的贡献是非常明显的, 它不仅见效快, 发挥作用时间持久, 而且回报率也高, 因此政府应大力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3.2 改善农业科技工作的条件

3.2.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物质技术前提, 是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应大力加强农业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 以提高生产的积极性。措施有很多, 一是抓农田水利建设, 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 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 确保山区水利工程建设。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非常有效的措施。二是抓公共基础设施, 支持解决好广大农村人畜饮水、水利水电和公路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所谓“要致富, 先修路”, 道路的畅通可以确保资金或技术更能及时、准确地转向一些偏远的地区。

3.2.2 构建农村科技服务平台

首先, 采取措施, 推进农科教, 产学研结合, 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这样可以使最新的科技成果很快的投入到生产实践中, 既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又不会使得新发明出的科技成果受到闲置, 而失去了其最初的作用和影响力。其次, 建立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交易、示范的平台, 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新的科研成果农民不一定立即就会使用, 建立这样一个平台, 可以手把手的教农民如何将这些高科技运用于田间地头, 增强它的可操作性, 也可消除农民由于对自身能力的缺乏自信而对高科技产品运用产生的畏惧心理。最后, 建立农业科技供求信息的平台, 畅通供求渠道, 提高农民科技应用到位率。农业科技信息由于传导机制的不健全, 由上至下会出现基层单位科技信息模糊或丢失的现象, 具体的科技信息农民不得而知。而建立供求信息的平台就可杜绝这种现象, 不仅使农民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支持, 也使科研机构了解自己应该进行哪些技术的创新来满足农民的当前需要。

3.3 培养农业科技队伍

3.3.1 发展农村科教事业, 努力提高农村劳动者自身素质

加大科教兴农扶持力度,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这是科技反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民家庭劳动力每增加一年的教育, 农民平均工资性收入至少增加1 000元[5]。提高农民素质, 加强农民培训, 对于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无疑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首先, 应加快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要从根本上扶持农业, 帮助农民, 真正实现政府在农村办义务教育的目标, 使每一位适龄儿童都能踏进校园, 解决农村上学难, 上不起学的问题, 不让他们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实现农民基本素质的整体提高。

其次, 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结合农业结构调整, 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 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让农民掌握更多的农业实用技术, 如更多的养殖技术, 使他们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以及农业竞争的需要。

3.3.2 引进人才, 支援农村科技发展

我国农业发展滞后,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农村缺乏人才, 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除了要培养自身的人才外, 还需要大量引进人才。

首先, 要从各大高校, 科研院所引进人才。近些年来,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都愿意留在繁华的大都市。大城市已人满为患, 就业竞争压力无形之中增大, 但相反广大的农村与乡镇却又人才资源严重不足, 求才若渴。但是不少大学生不愿去艰苦的农村, 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的现象, 即急需要人才的农村找不到大学生, 而不少大学生因找不到工作而在城市闲置, 这是对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财富的一种巨大的浪费。因此, 政府应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就业, 如提高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工资标准等等, 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其次, 企村联姻, 将企业中先进的管理理念, 管理方式以及生产技能带到农村, 为农村科技发展出谋划策, 协助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这方面, 韩国的经验值得借鉴, 韩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推行“一村一社”运动, 所谓“一村一社”是一家企业公司自愿与一个村庄进行合作关系, 进行对口支援。据统计, 仅三星集团下属的30家公司就与195个村庄建立了支援关系, 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帮助农民找到了致富的方法与途径[6]。

4 结语

工业反哺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是我党从实际出发, 借鉴国际发展经验, 适应我国特殊的国情需要而制定的, 是势在必行, 应运而生的重大战略之一。而在这一重大战略中, 科技的作用不可小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告诉我们科技反哺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大江.科技反哺“新农村”需体制助推[N].中国改革报, 2006-01-24.

[2]刘合心.对工业反哺农业新阶段的思考[J].前进, 2005 (5) :34-36.

[3]存英.论我国当前工业反哺农业的重点:政府加大农业科技投入[J].商业现代化, 2006 (9) :354-355.

[4]李琳.“工业反哺农业”的内涵和实现途径[J].中共福建省党校学报, 2006 (10) :23-25.

[5]李国祥.我国农户要素资源收入贡献的比较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 2005 (11) :32-42.

上一篇:丙泊芬联合瑞芬太尼下一篇:电机性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