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交流

2024-05-02

书面交流(精选四篇)

书面交流 篇1

SCMC普一诞生, 其实时性, 便利性令许多学者对SCMC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前景非常乐观 (Warschauer 1996) 。尤其是基于书面的计算机实时交流, 学习者可以回溯会话记录, 聚焦语言形式, 还可以减轻学习者交际焦虑感, 被研究者认为有助于语言习得 (Smith 2003) 。总之, 书面SCMC为语言学习创造了理想的会话交际环境, 能够激发学习者更多的会话互动, 为成功语言习得创造更多的机会。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回溯过往国内外的相关文献, 从中寻求答案。

1.理论依据

研究SCMC模式下的话语互动, 学术界主要从话语互动理论与社会文化理论两个角度来研究 (Chapelle 2007) 。话语互动理论是从话语互动这个过程研究互动之于语言习得的意义, 比较关注互动中的个人认知因素;社会文化理论则是从社会文化角度研究互动中的意义共建, 比较关注互动中外在社会文化环境因素。话语互动同社会文化其实是各有重点地研究话语互动的两个视角, 他们并不互相排斥, 甚至还有融和的趋势。选择这两个理论视角, 是和SCMC本身固有的特点紧密相关的。SCMC侧重交流过程中话语的互动。而话语互动就个人而言, 是一种个人认知行为, 对于社会而言, 是一种通过共同构建意义的社会行为。这两种视角研究话语互动, 互为补充。

早期研究主要是描述话语互动中的意义协商。意义协商研究如今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研究者已经不满足仅仅描述话语互动中的意义协商, 而开始探索意义协商同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 进而探索有利于意义协商的课堂条件。

2.基于文本的SCMC研究分析

在SCMC模式下研究话语互动中的意义协商, 如果从量的角度研究意义协商, 一般都是以“语言相关片段”为单位, 即一个互动活动“节”发生多少次片段。语言相关片段是“学习者谈论他们输出的语言, 对他们的语言使用提出疑问, 或者替自己或 他人纠错 的对话片 段” (Swain & Lapkin 1995, 1998) 。也有学者是采用“话轮转换” (turn-taking) 的概念。话轮转换是指:“会话时, 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会随时改变, 先说话的人, 一旦对方在会话中结果话轮 (turn) 开始说话, 就成了听话者。”

2.1高比例意义协商

学者们 (Ortega 1997;Pellettieri 2000) 认为书面SCMC模式可能会发生相对较多的意义协商。有的研究证明书面SCMC模式比传统的FtF模式多。

Pellettieri (2000) 研究中意义协商比例高于文献中的互动中意义协商的记录。

Smith (2003) 研究中 , 意义协商 发生的比较 频繁 , 更有可能是因为研究者使用了特殊的任务。

以上研究表明, 书面SCMC模式下, 意义协商发生的还是比较频繁的。但是, 上述研究并没有做实验对比;再者, 也不是所有的研究中的SCMC模式都能有上述研究中那么高的意义协商发生比例。

2.2低比例意义协商

尽管有如上一些研究表明SCMC模式中意义协商发生的频率比较高, 但是并非所有的研究都能得到这一结论。

Blake (2000) 的研究显示, 哪怕是拼图任务 (jigsaw) , 这种被认为是最易引发意义协商的任务 (Pica, Kanagy, Falodun, 1993) , 意义协商仅占所有话轮转换的3.8%。

3.结语

从已有研究结果看, SCMC并非全然有利于意义协商。就意义协商质量而言, 书面SCMC模式更胜一筹。综合来看, 我们不能仅仅凭借意义协商数量断言。但是, 总体来说, 更多的意义协商对语言习得是有利的, 因此, 研究者开始关注影响意义协商的因素, 比如任务的类别。另外, 意义协商为什么对语言学习有利, 有学者从“关注语言形式”角度解释, 这是意义协商研究的一个方向。应该说, 这两个方向的研究, 对现实的语言课堂都有意义, 尤其在信息技术和语言课堂将整合一体的大趋势下 (陈坚林, 2011) , SCMC研究对于课堂的意义更凸显出来。

我们还发现, 许多SCMC研究其实是准实验 (quasi-experiment) 的环境下做的研究。而准实验环境毕竟不同于教室环境, 笔者认为, 我们要更多地基于真实课堂环境的研究。这样的研究, 和课堂结合得更紧密, 也会给课堂教学、外语教学理论带来更多启示。

摘要:本研究从意义协商的视角评述书面计算机实时辅助交流的现有国内外研究, 发现书面计算机实时辅助交流和面对面的交流相比, 从意义协商角度看, 计算机实时辅助交流模式并不具备所谓的特别优势, 并进一步指出未来的研究需要从互动过程中的语言形式聚焦入手探讨互动对于语言学习的意义, 以及任务形式等不同变量对于课堂互动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意义协商,二语习得,计算机实时辅助交流

参考文献

[1]Chapelle, C.A.Learning through online communication: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from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In A.Andrews&C.Haythornwaite (Eds.) .Handbook of elearning research[C].Cambridge:CUP.2007:45-76.

[2]Ellis, R.1999.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through interaction[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Herring, S., 1996.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linguistic, social and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3]Gass, S.Input, interaction, and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M].Mahwah,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7.

[4]Long, M.Input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M].Rowley, MA:Newberry House, 1983:377-393.

[5]Warschauer, M..Comparing face-to-face and electronic discuss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J].CALICO Journal, 1996, 13:7-25.

海外交流书面总结报告 篇2

暑假里,我参加了赴美文化交流团,受益匪浅。

我这次去美国,从7月15号到8月4号,共21天,其中有2天是在飞机上度过的,有5天是在弗吉尼亚大学上课学习美国文化,美国历史,并与那边的学生交流,剩下的时间,我们去了西海岸的洛杉矶,圣地亚哥,旧金山:东海岸的纽约,华盛顿,费城,波士顿和尼亚加拉瀑布,虽然时间仓促,但是整个美国的行程对我来说还是很有感触的。

美国经济发达,是当今世界第一强国,这是世人不争的事实,但究竟是怎样的发达,我相信只有到过美国并且生活了一段时间的人才能回答得上来。美国与中国相比,人口少了一点,食物多了一点,美元贵了一点,东西便宜了一点,城市旧了一点,乡村美了一点,思想简单一点,历史建筑宏伟一点,户外绿色多一点,户内温度低一点,文化丰富一点,历史短暂一点。

人口

首先,美国是93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人口接近3亿,东北部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汇聚了比如像纽约、费城、波士顿、芝加哥等一系列全球知名的大城市,故由此可以想象其所在地区的人口密度。但在我们21天的行程里,在这全美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就算是在纽约,人流、车流量与我们国内城市相比,车流量少,车速缓,于是在过马路时,会“惊讶”地发现,美国佬并没有像杂志里介绍得怎么有礼貌,他们有时也会闯红灯的:放着没人的马路不过,你傻啊„„当然,司机们还是绝对有素质的,即使是你在红灯时横穿了马路或者有穿马路的动机,他也绝对会停下来让行人先走的。在州际公路上,我们在远离城镇时,只有很少的车在飞驰,数量一般在4到6辆左右,随着邻近城镇,车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在城市的收费口时达到峰值,在进入市区之后,车数量有随之减少了。在美国,经济中心一般都是大城,比如纽约、费城,而行政中心都非常小。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坐落于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之间,是美国唯一的一个特区,人口只有60万,其中70-80%是黑人。从华盛顿市的最北边徒步走到最南边也只要1个小时左右,但市区内有很多的参观景点,比如林肯纪念堂、华盛顿纪念碑、越战纪念碑、朝鲜战争纪念碑、白宫、国会山、杰弗逊纪念堂、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斯密森研究中心等。

教育

我们21天的旅程中,有十几天都在参观大学的校园,并且我们在弗吉尼亚大学上了一个星期的课程,感受了他们大学课堂教学的形式,不得不被他们活跃的气氛所吸引。在国内大学上课,从来都是填鸭式的教育,学生们几乎不会发言,死气沉沉的课堂,被牵绊或是被固定的思维使我们不会提问题,更不会思考问题,更可况学习。我们严重的缺乏了好奇心和创造力,中国的课堂是属于老师的,而美国的课堂是属于学生的,美国的教授更青睐于那些积极争取,积极提问的学生。

课堂氛围很轻松,你可以干你任何想干的事情,吃饭,坐在地上,拖鞋子,甚至坐在桌子上。他们多以讨论式教学为主,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就是尽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只要有什么问题举手就行。课堂上你也不会觉得有太多的拘束,有时老师干脆直接坐到讲台上来讲课。美国的学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开放,他们特别有礼貌,并且他们的表达能力特别的强,无论是从肢体语言还是面部表情来看,都是特别自然并且自信的。他们脸上的笑容特别明媚。说起校园的硬件设施,那更是无法比拟的,那些古朴的建筑风格,幽静的小路,一大片一大片富有历史的植物,一座座纪念碑,别致的小别墅,像教堂那样宏伟的图书馆,学校的各个地方的设施十分的人性化,让人觉得很舒服,很合理。以图书馆为例,他们有专门用来小组讨论的房间,有各种各样的椅子,有免费的打印机,有免费上网的电脑,也有卖咖啡和小吃的小店,再加上窗外如画的风景,让人觉得十分惬意,拍手称快。学校各个地方几乎都有可以让人坐下来的沙发,桌椅。比如书店旁,餐厅外,商店口,大厅内,你可以随时做下来与人聊天,学习,休息,让人觉得十分轻松愉快。相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美国学生的课余活动,显得就太少了一点。他们那里没有KTV,没有游戏厅,没有什么游乐场,平时课下他们参加最多的就是体育运动。提到这点,我终于明白了,美国人口并不多,但却是一个体育强国的原因。他们参加体育训练十分刻苦,十分认真,他们并不把它当成一种休闲,而是当成一种竞技运动。我看到过他们进行橄榄球训练的场景,场面十分宏大,一百多个运动员,二十多个教练员,站在球场上训练了一个下午,让人十分震撼。闲暇的时候我经常去他们的体育馆看他们的学生打球,着实让我开了眼界,他们的水平和我们CBA队员的差不多,我们中国学生是十投一进,他们是十投九进,而且他们的身体素质都很强。

环境

美国的乡村到处充满绿色、生机。首先,在车上,两旁的高速公路绿化带上,放眼望去,尽是绿油油的一片:高坡上,低谷中,水塘边,桥墩下,房前屋后都是草地;繁茂的树木每隔三分钟就可以“闯入”眼脸,都大的必须要三个人才能抱得过来;上午,8、9点钟还没有过,你可以看到一个个穿着红色粗布麻衣、叼着烟斗的“山姆”大叔们驾驶着割草机在这里来来回回地工作,从他们微笑的表情中飘出一阵阵青草的馨香;晚上,鸟儿归巢,草地上、大树下,一幢幢木制的两层小楼里传出了亮光,远远看去,就像星星躲在深黑的夜中偷窥着我们,非常的安逸。而美国的城市却特别突兀的从一块平地中崛起,一排排高楼,一条条繁华的大街,形形色色的人,尤其是纽约市,各种肤色,各种服装。城市很压抑,像乌云一样将人们罩在下面,街道很脏。纽约的远景是那么地壮丽,一片云彩中,曼哈顿的繁华尽收眼底,但当你进入其中,灰色的墙瓦建筑,整条街的都一样,死气沉沉;破旧的木结构小楼,歪歪斜斜,让人老远就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陈旧的居住楼虽然又重新刷上一层新的油漆,花花绿绿的,而且相邻的大楼颜色还不是一样,但外露的救火逃生梯十分醒目,也十足叫人讨厌,像蜘蛛网一样“缠绕”在建筑物的外边,担心随时可能掉下来;在城市里,马路也是有气无力,脏兮兮的,就像枯死的藤蔓有规律的散布在地上,路上没有多少绿化带,街边五颜六色的广告牌直给人刺眼的感觉:城市的一切就像埋葬于灰色的、有气无力的、死寂当中。

饮食

美国的餐馆一般规模不大,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而且食品种类并不很多。有人总结美国饭的特点,一是生,牛排带血丝,二是冷,凡是饮料都加冰块,三是甜,这当然是中国人依自己的口味作出的评判,不过倒也切中要害。事实上,美国人吃饭注重的是营养,而不是口味,一般美国人也不大会做饭。在美国城乡,咖啡店(兼营冰滇淋)、麦当劳快餐店比比皆是,前者恰似中国四川的茶馆,后者很像中国河南的面馆。到咖啡店,喝一杯咖啡一个多美元,吃一碟冰淇淋二三美元,边吃边聊,十分惬意。更有趣的是暑假期间,店里都是雇用一群十二、三岁的女学生,那满脸稚气认真干活的神态,令人喜爱。若遇到假日,顾客较多,这帮女孩身着制服,头带运动帽,还带上一付耳机外加一只小话筒,不时地与操作问联络,那认真的劲头好像海湾战争时的多国部队总司令在指挥一场战斗。

书面交流 篇3

一、听障学生书面语言交流的现状分析

听障学生由于听力受限,语言表达不清晰,沟通交流主要通过口语、手语和书面语言表达。口语并不是每个听障学生都能说得好,口语表达清楚的学生也只是极少数。听障学生之间的交流喜欢用手语,但是手语满足不了听障学生与社会健听者的交流,毕竟健听人懂手语的并不多。中职听障学生在观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与人交流无话可说,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甚至产生语言理解的错误。

以广州市聋人学校为例,对中学阶段(含中职)的100名听障学生进行调查。86%的听障学生表示渴望与他人交流,22%的听障学生表示与健听人交流过程中有畏难,有4%的听障学生表示不交流也没关系的。有89%的听障学生希望提升自己的语言交流能力,包括口语、手语和书面语;其中有74%的听障学生认为书面语的交流是直接有效的。数据表明,大部分的听障学生都愿意与他人交流,认为运用书面语是重要的,并希望提高语言交流的能力。

目前,聋校中职语文使用的是校本教材,学生的学业水平与普校学生相比低于3至4年,中职听障学生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普遍较差。中职听障学生书面语言表达有这三种情况:一是喜欢书面语言表达,坚持练笔,与家人交流经常使用书面语言;二是对书面语言有兴趣,但苦于“无米之炊”,组织书面语言文字感到有困难;三是存在畏难情绪,执笔也不懂得如何表达,最后选择逃避面对与交流。从心理上看,行为与动机的不协调,容易走进了情绪的负面,表现为一种抗拒心理,从而害怕与人交流。因此,有的中职听障学生在内心深处筑起了心理防线,畏首畏尾,害怕出错,怕别人笑话,交流能力就会减弱。

二、培养听障学生书面语言的交流能力

(一)激发书面语言交流的动机

1. 满足应用的需要

中职学生进入实习阶段,这是他们初次工作的尝试,很多听障学生到了实际应用的关键时候,才会感受到书面语言交流的重要。我班的李鉴华同学被推荐到百佳超市的冰鲜部实习。由于语言障碍,小华平时都很注意观察同事的说话表情和动作,生怕自己跟不上同事工作的节奏。起初,工作中简单的手语动作沟通还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但是,这天他感到肚子不舒服,用手语对主管说:“我现在不舒服,去完洗手间就早点走。”主管以为他说:“去一趟洗手间,要走开一下。”主管竖起大拇指,表示同意。第二天,主管批评了小华,昨天的工作没有完成就走了。小华手舞足蹈地向主管解释,可是主管看不懂。小华拿起纸笔和主管书写对话,才发现是一场误会。为了减少沟通障碍,自此以后,小华同学更加喜欢用书面语言交流表达。

2. 培养正确的意识

首先,我们看到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叶圣陶认为:“思想和语言是分不开的,心思得靠语言来想,不能凭空想,可以说,不凭借语言的思想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生活当中的事物用文字表达出来或者在头脑中形成文字的信息非常有必要,但这种意识需要有人去帮助他们强化。

3. 形成良好的习惯

听障学生的语言不是在生活环境里通过口耳相传自然形成的,而是在教学情境中专门培养的,形成良好的书面语言交流习惯非常必要。听障学生都应该养成随身携带交流工具如本子和笔的好习惯,为随时进行书面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书写要工整,写字要快,有主动交流的意识和愿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多关注文字的信息,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文字进行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营造语言的交流氛围

1. 推动聋校课堂教学改革,规范课堂上教学语言

作为聋校中学语文教师,课堂上应使用规范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词语和句式。分析学生的书面语言,最明显的缺陷就是语句不通,严重的甚至让人看不懂是什么意思。在语文教学中,笔者经常运用比较学习法,帮助听障学生理解手势语和书面语的异同。例如:书面语言是“请你把教室的桌子擦干净”,听障学生的手势语表达为“擦—桌—你—教室”。通过比较法,弱化手语的负面影响,提高书面语言交流能力。

发挥听障学生的视觉优势,让学生善于观察,创设情境,角色扮演。让中职听障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如何与人进行书面语的交流,训练书面语言表达。例如:在《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中,笔者让学生准备自己家乡的照片,有的学生扮演记者进行采访,有的学生扮演受访者介绍家乡的特产,分享家乡的故事,从他们最熟悉的事物入手。仿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和写作内容进行仿写,一名家住从化地区的听障学生分享了《家乡的荔枝》,从荔枝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进行细节描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敢于分享和交流,积极参加讨论发言,组织语言文字形成书面语言。

2. 运用科学方法识字教学,增加听障学生识字量

中职听障学生的语文素质普遍偏低,表现突出的是识字量的严重不足,造成交流时出现“不能听、不会说、不会读、不会写”的尴尬局面。造成听障学生书面语言组织材料紧缺的原因,是他们的语言积累太少。荀子的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需要长期积累,当听障学生形成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后,再落实到书面语言上,使书面语言的语法得以内化,这样听障学生的书面语言交流能力,才可能接近同龄的健听人。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还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快速记忆识字等方法,大大提高听障学生识字的词汇量,打好词汇的根基,才能造成好的句子。阅读是很好的帮手,多读书多看报,大量阅读书面语言文字可以帮助听障学生视觉记忆,课外能阅读促进课内学习,提高学生语言的积累,使他们能更好地提升语言表达。

(三)创设书面语言交流的体验活动

利用大学生志愿者到学校开展活动的机会,听障学生正好可以与他们进行书面语的交流。下面选摘了学生的一段日记,记录了她在书面语言交流中的心声,内容如下:周五下午,中山大学心理系志愿者来到学校,有个女学生给我写了张字条:“你读几年级?”她问。我写道:“高二年级”。她说:“你叫什么名字?你多大?”我说:“我是小珊,今年18岁。”她说:“噢,我比你大一岁,你的学习怎样?”我说:“可以吧。”她又问:“你想去哪里读大学?”我说:“想去广州大学市政学院,我很有信心,一定能成功。”她说:“噢,rufuel。”我不知道这个英文是什么意思?“refuel就是加油的意思。”我明白了她是在鼓励我,我说:“谢谢你,我会努力。”她微笑地点头,我很开心认识了新朋友。她叫小洁,是一个善良懂得关爱他人的人,我要向她学习。后来,小珊和这位志愿者成为了笔友。

公司两项立功竞赛活动交流书面材料 篇4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我叫…..,来自……,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工人先锋号”、“无事故班组”两项立功竞赛活动的经验,受公司唐书记委托,我代表球团公司燃气车间将两项立功竞赛活动的所取得的效果、亮点和大家一起探讨与交流。

首先,我介绍下 公司 车间的基本情况; 车间是

公司的一个生产辅助车间,负责组织煤气的生产与输送,保障竖炉焙烧球团所需的燃料供给。车间设有四个生产班组,4个岗位,现有职工47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7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89%,是生产线上一支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而著称的团队。

一、两项立功竞赛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1、两项立功竞赛在公司发挥的作用;

“降本增效工人先锋号”和“无事故班组”两项立功竞赛活动是工会组织融入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燃气车间工会通过积极开展两项立功竞赛活动,有利于实现降本增效全员参与和无事故目标管理全面覆盖,有利于强化班组建设,促进班组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总结完善,找准定位,管理科学,发现不足。其目的在于融入中心,进入管理,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立足本职降本增效的工作热情,同时,推动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工作进班组、到人头、见实效。为全面实现

公司2011年 安全环保目标做出积极贡献。2、2009年到2011年上半年开展两项立功竞赛,公司的生产经营指标情况。产量和利润都有逐年增长的态势,且每一年的安全环保指标都是六为零。今年5月公司以93.8分的好成绩通过了国家二级安全标准化企业。

(产量)2009年同比增长4%,2010年同比增长2.1%,201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7%,2011年6月完成预算95万吨的52%。

(利润)2010年同比增长6.3%,201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3.9%,2011年6月完成预算6306万元的51%。

3、节能降耗所取得的成绩;

车间逐年水、电、备品备件、材料,均有所下降,但是消耗最大的是车间的原材料---焦炭,所以车间将降低焦炭的消耗量作为挖潜增效的重点。焦炭消耗2009年同比下降5.8%,2010年同比下降1.8%,2011年上半年同比下降8.1%,为历史最好水平。

4、两项立功竞赛的组织

取得的这些成绩取决于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车间工会将两项立功竞赛作为车间挖潜增效的重点工作来抓,按照“六为零、六到位”、“四比四赛”竞赛内容,结合车间实际,车间工会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办法,保障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实施,车间工会从文件、会议精神、宣传栏、竞赛内容、措施方案上下功夫,在车间内部形成了浓厚的活动氛围。

5、两项立功竞赛的措施

车间工会严格按照竞赛活动的要求结合各班组BIE考核的内容对班组进行全面检查。形成车间检查班组,班组检查班组,组员督促组员的良好监督机制,比高产赛成本;比节约赛效益;比节能赛减排;比管理赛安全。

6、以合理化建议征询的方式,分析研究在工艺、安全生产、设备设施中难点、热点问题,群策群力、达成共识,解决工艺、生产、安全、管理中的不足和短板,挖潜增效。

7、车间各参赛班组抓好班前会,宣传灌输公司和车间安全管理思想,了解员工精神状态,搞好劳保用品的自查互查,以安全对子为单位,做好相互监督和安全互保联保,将各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8、车间每周组织一次党、政、工、团的安全生产和现场标准化综合大检查,对查出的各项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各整改班组和个人整改后将整改情况回复到车间,严格按照“三定四不推”的原则整改落实。有效促进了车间安全高效和谐的氛围。

9、根据公司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车间对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成本指标执行情况、降本增效情况、安全隐患整改情况等进行了细化、分解,坚持月度考核制度,并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考核公开透明依据充分,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10、下面是两项立功竞赛活动的亮点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书面交流】相关文章:

会议书面交流材料07-04

43.省通信管理局书面交流材料05-02

书面作业04-07

书面述职05-10

书面训练05-14

英语书面表达08-01

书面表达训练04-15

个人书面述职04-15

情况书面报告04-16

工作书面总结05-05

上一篇:培养标准下一篇:粮食核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