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制度

2024-05-07

开发制度(精选十篇)

开发制度 篇1

国家要发展页岩气, 一定要有适合自己特点的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必须能够充分的了解我国页岩气的资源分布以及资源的不同特点, 全面了解我国页岩的分布特征以及页岩的发育特点, 以至于在各个地区获取富有有机质的页岩的参数, 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的去评价资源的可用度, 有目标有选择的去选择页岩气的富集地区。当下, 我国国内在对贵州、陕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省市提出了要对页岩气的开发加大进度, 加快脚步。各省市也响应号召, 有的地区已经成立公司来开展对页岩气的前期勘探, 与此同时他们还与央企和外企等等签署了开发意向书。由于页岩气主要分布于有待发达地区, 应当把一定的利益留给地方。此外对于页岩气应当采取市场定价的方式, 页岩气的应用也应该惠及到当地以及周边地区。

2 监管与规划

面前, 我国在面对多元化的能源市场, 好像还没有充分适应。有关法律还有一定的残缺, 这也正是监管的基础。在制度以及行业标准上面也有诸多不足的地方, 这也正是监管的核心依据。由此可见, 页岩气发展到今天技术和资金已经不是真正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法律和体制上的问题。所以我国要开发页岩气, 就必须加大对页岩气的监管力度。在面临着诸多规章制度的设计挑战下, 要制定合理的科学的规划, 考虑如何设置好管理机构在职能上的协调工作。这样, 页岩气的开发勘探的体制就会更加完善。同时也要对我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现状进行了认真地分析下, 再准备制定页岩气的发展和规划长图。在这种科学的规划下, 来确定页岩气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重点以及措施。这样对我国的页岩气的开发就有了合理的引导以及综合的布局。

3 技术的攻关

我国在开发页岩气的工程上也有许多技术上的难题。正因为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的天然气, 大多数以游离或吸附的方式存在于页岩或其夹缝中。这样, 用一般的开采方法无法得到相应产量的页岩气资源, 所以对于它的开发又加大了难度。对于页岩气的开采主要使用的技术就是水平井钻完井技术以及分段压裂技术。在加大科学的投入下, 鼓励自主创新、科技创新, 着重开展对页岩气的开发勘探的技术攻关的讨论和研究, 优势科技之间互补, 让企业在技术与工艺方面不断改革, 不断创新, 这样就给予页岩气的开发科技力量, 和技术的支撑。在两年多的技术攻关下, 我国现已经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非常规技术, 实现了5项技术上的突破, 脱离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 使得施工的质量成倍的提高, 同时也提高了资源的开发效率。

4 国际合作与交流

北美能源的独立对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政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加大力度引进国外的页岩气开发的先进技术, 同时可以考虑与国外有经验有创新的企业合作。这样, 我们在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的同时, 让页岩气的技术工艺更加完善。当今, 中国的能源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为能源高效, 而北美在对中国的能源创新, 市场扩广, 引导投资, 政策的执行与重点, 企业的创新与开发的环境和流程方面有十分好的借鉴意义。美国少数拥有大量可用能采到得非常规的页岩气资源的国家, 所以他们的经济才会超常规的发展, 因此, 为达到这种程度, 国际之间的交流必不可少。其实, 在国际之间的研究能源交流话题一直存在, 这也为中国与世界之间有一个共同研讨页岩气等能源安全的机会, 同时致力于对政策、企业战略以及学术的研究相互了解, 相互交流, 相互借鉴的平台。未来, 我国应更加推进中外关于能源开发与技术相关课题的研讨, 让更多的国内外的能源开发者与企业得到更多的体会与心得。这必将对今后全球的能源开发有一定的推动与帮助。

5 注重环境的保护

在页岩气的开发中面临着许多的环境问题, 压裂液会不会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 页岩气的开发会不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等等。虽然从美国的长期实践来看还没有给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我们仍然要高度的重视环境问题。所以这就需要国家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 再完善基础细则。比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的规划使用以及废水的处理排放等等。当下, 对于页岩气的开发过程的环境问题得到了我国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其中环保部的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开发页岩气的初期就要加大对环境的监管, 一定要严格执行环境立法, 都要从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 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把环境和生态都考虑在内。在开发页岩气的过程中, 任何一个流程中都要加强环境风险的评估, 在这期间, 全面提高对页岩气的开发利用的环境风险的重视。在具体的监管过程中, 我们也要不断的吸取教训, 增长见识。做到监管工作的透明化。从而建立对规划和项目的环评等全部的监管机制, 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环保技术立法条例。

6 结语

在开发页岩气的期间, 一定要推进信息的公开化, 促进公众的共同参与, 保护好生态环境,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参考文献

[1]吴建军, 常娟.美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 2011, (07)

地产开发管理制度 篇2

第四章工程签证管理

第七十五条零星材料的定价办法

1、总价不超过2万元(含上浮)的单项材料为零星材料。

2、工程部将需确定单价的零星材料清单至少在使用前10天内传真至采购部,采购部必须在24小时内(以工程部传真时间为准)确定价格并将价格清单传真至工程部。工程部可以在材料采购部确定的价格基础上上浮不超过50%作为施工单位的采购价格,预决算部以此价格作为结算依据。工程部未及时提出采购清单导致采购工作仓促、滞后甚至影响工程建设的,每次给予项目经理、工程部经理各500元处罚。

采购部未按时限要求将零星材料价格回传工程部的,每次扣罚采购部经理500元,由工程技术部考核。

将大宗材料当作零星材料的,每次扣罚工程部经理500元,由工程技术部考核。

第七十六条非全国性、地区公司甲供大宗材料的采购办法

1、总价超过2万元(不含2万元)的单项材料为大宗材料。

2、预算金额在10万(含10万)以下的,地区公司采购部根据三三制原则竞价采购,工程部在使用前30天内将经主管工程公司领导审批后大宗材料采购清单传真至采购部,采购部负责在15天内采购到场。预算金额在10万(不含10万)以上的,由地区公司招投标部组织招标,采购部参与,签订合同后,采购部负责采购,工程部在使用前45天内将经主管工程公司领导审批后大宗材料采购清单传真至招投标部;预算金额50万以下(含50万)的由地区公司自行定标;50万以上的,报集团材料设备公司审核后,再报集团主管材料设备公司副总裁审批后定标。上述程序,招投标部负责在15天内定标、再15天内供应到场。

由于特殊原因不能按正常程序实施招标的,预算金额20万元以下的可以议标,由地区公司负责人审批。

工程部未按时将大宗材料清单传真至招投标部或采购部,每延迟1天,扣罚工程部经理100元;招投标部或采购部未按时采购,每延迟1天,扣罚招投标部或采购部经理100元。工程技术部考核。

第七十七条工程委托书中须明确工程范围、工期、计价依据、委托暂定价、违约责任等;进度款按实际完成工程量的80%支付,无预付款。委托书的结算价不得超出暂定价的20%,超20%的须另下委托。

所有造价在3万元以上的委托须找两家以上单位竞价;造价在10万元以上的工程不得办理委托,必须签订合同。工程部不得将同一工程项目肢解委托。否则,给予工程部经理降三级工资处罚。

工程部必须提前进行询价、谈价等相关的.委托过程,如因工程部贻误时间,导致工程进度紧张,没有足够时间同施工单位商谈价格,从而造成委托单价过高,给予工程部经理降一级工资处罚。由于合同明显漏洞造成委托的,每次扣罚招投标部负责人500元。综合计划部考核。

第七十八条严禁以联系函等其它形式委托施工;严禁和自然人签订委托;委托必须经施工单位有效授权人签章方能生效;涉及较为重大质量安全责任的专业工程如检测类工程(如桩基检测、基坑支护检测)、临电工程等禁止采用委托形式。否则,每违规一次给予工程部经理降一级工资处罚。工程技术部考核。

第七十九条造价在3万元以下的零星工程委托办理流程由工程部负责委托,将委托书传真到工程技术部,工程技术部必须在传真发出时间起24小时内核定价格,并与施工单位意见达成一致后在委托书审批表上签字,手续完备后方可施工。

工程技术部未按时限要求核定价格的,扣罚工程技术部经理500元;手续不完备先开工,扣罚工程部经理500元;按造价3万元以下零星工程委托程序办理,而实际造价超过3万元的,扣罚工程部经理500元。工程部擅自上浮价格的,扣罚工程部经理1000元,情节严重的另行严肃处理。综合计划部考核。

第八十条造价在3万元以上10万以下的零星工程委托办理流程。

由工程部负责委托,将委托书传真至招投标部,招投标部必须在传真发出时间起24小时内核定价格,并与施工单位意见达成一致后在工程委托审批表上签字,再报地区公司主管工程领导批准,手续完备后方可施工。

招投标部未按时限要求核定价格的,扣罚招投标部经理500元;手续不完备先开工,扣罚工程部经理500元。综合计划部考核。

第八十一条工程部在委托书办理完成后3天内归档,并送合同管理部备案。否则,扣罚工程部经理200元。合同管理部考核。

第八十二条委托工程竣工后三天内,工程部必须牵头组织施工单位进行验收并签署意见。办理工程委托结算必须附上《工程竣工验收表》,《工程竣工验收表》应注明竣工时间、验收时间。否则,扣罚工程部经理100元。工程技术部考核。

第八十三条工程签证办理流程:施工单位报送签证→监理部及工程部在施工单位送达48小时内签署完意见→工程技术部24小时内签署完意见→报地区公司主管工程领导48小时内审批完意见→盖章→返回施工单位。

每违反一次,给予工程部经理降一级工资的处罚;一个月内累计超过3次的,予以开除处分。工程技术部考核。

工程签证内容不属实,弄虚作假的,每发现一次,给予相关责任人降一级工资以上处分。工程技术部考核。

第八十四条项目经理必须建立项目签证台帐并及时填写;工程部在签证单办理完成后3天内归档,并送预决算部作为结算依据。以上每违反一次,扣罚项目经理200元、工程部经理100元。工程技术部考核。

第八十五条工程签证的原始凭证,必须由两名或两名以上监理工程师当天签署完毕,并返回施工单位,同时留存一份,上报工程部经理后存档。每违反一次,给予监理工程师降一级工资的处罚;一个月内累计超过3次的,予以开除处分。工程技术部考核。

第八十六条工程部在收到签证单后2天内必须签署完毕并在台帐上记录。若我方签证意见与乙方有分歧时,工程部必须在规定期限内签署意见返还施工单位并存档,同时必须在5天内双方协商解决完毕。如未在规定期限内签署意见的扣罚项目经理500元、工程部经理500元。工程技术部考核。

第八十七条工程签证的内容和要求:

1、工程签证单、签证原始记录及所有的经济类文件不得由外委监理单位办理,必须由工程部签署并经主管工程领导签字后加盖工程部印章方为有效。

2、签证单应注明合同编号并按照公司的文件要求统一编号。签证表格按集团统一制定的表格进行填报。

3、签证单一式三联:施工单位、工程部和预决算部各一联。签证单必须加盖监理项目章和工程部章。

4、签证单必须注明签证理由、工程量和签证内容发生的起止时间。签证理由和工程量要求与原始记录凭证中监理工程师签署的意见一致,计量单位要求使用国际标准单位或习惯使用单位,机械台班应有设备型号。

澳洲铀矿开发利用相关法律制度概说 篇3

关键词:法律 澳洲 核能 利用

澳大利亚属于联邦制国家,依照联邦宪法的规定,联邦与组成联邦的六个州和北部领地和澳大利亚首都领地两个领地(Territory)在各自的权限内立法,但是联邦在铀矿开发事务方面拥有极大的权力。举例来说,比如在采矿领域,联邦法律与州和领地法的关系中,联邦政府没有直接的权力,但是依据1987年《核不扩散保障法》,铀矿需要获得联邦政府的许可证。同时因为宪法上的关涉到澳洲国际贸易和商务上的相关权利 ,联邦也可以直接控制铀矿,因此也有权力规制进出口的禁止事项。根据《海关法》 制定的《海关禁止出口条例》 禁止出口铀和其他含有钍的矿石,除非获得联邦工业、科学与资源部长的的许可,这样的话,联邦政府就在实际上控制了州政府的决策,并控制采矿公司设立铀矿。

在联邦法律的层面上,主要通过以下这些主要的法律来规制核能源的开发利用:

1986年通过的《南太平洋无核区公约法》、1987年的《核不扩散保障法》、《澳大利亚和科学与技术组织法》、1992年的《澳大利亚和科学与技术组织法》修正案、1998年的《辐射保护与和安全法》。《海关法》和根据其制定的《海关禁止出口条例》,1953-1985《联邦原子能法》等等。

同时,各州和联邦领地也分别有相关的立法来规范这方面的事务。

在铀矿的所有权问题上,联邦与州(领地)的关系相当复杂,在自然状态下的铀矿的法律管制,包括普通法与制定法的规制,对于铀矿石与铀矿开采作一般性的规定或是对于铀和其他类似的物质规定特别的条款,后者的例子是维多利亚州1958年的矿产法 的特别规定,即在该州所有土地的地表与地下,不论该土地是否被让与,所有的铀和钍,均属于国有(Belongs to the Crown)。联邦宪法第122条规定,联邦对于领地有完全的立法权,在1978年联邦议会又通过了北部领地自治法, 让北部领地建立自己的立法机关,赋予普遍的立法权,但是在某些方面,如土著人事务和铀矿藏方面,联邦保留控制权,尽管并不是完全地排除领地立法在这方面的作用。联邦法律对于北部领地一些特殊的影响,首先是如前所言,根据联邦原子能法的35条规定对以下情形,联邦拥有对铀的所有权,其次,联邦原子能法的36条规定,对于所有的铀和钍的发现,必须于一个月内向联邦当局报告,另外,联邦原子能法的41条规定, Ranger铀矿项目(The Ranger uranium mine venture)由联邦工业、科学和资源部长批准。 在北部领地的铀矿开发法律框架,表明了这样的一种情形,即联邦法律与领地立法共同发挥作用。

对于核能开发利用的法律制度,世界各国一般都规定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代表政府统一对于核能科学研究与开发利用进行规制。由于澳大利亚联邦在铀矿上有专门的利益,最初根据1953-1985联邦原子能法(the Atomic Energy Act 1953-1985 (Cth),澳大利亚原子能协会(AAEC)得以设立 ,来执行该法第17条规定的几项职能,包括铀的所有权和法律上的控制,是当时一个主要的来施行联邦关于铀的各种法律的机构 。随着新的立法和机构的变迁, 该机构于1987年4月27日被澳大利亚核科学与技术委员会所取代(详见前面介绍)。 1992年澳大利亚核科技组织法(The Australian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ganisation Act of 1992)把澳大利亚原子能委员会(AAEC)转变成了澳大利亚核科技组织(ANSTO),把原来澳大利亚原子能委员会宪章中规定的工作范围,核电和核燃料的循环,变为集中在发展和利用原子能和相关技术上,特别是对于在医学、工业、科学和农业上对于核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澳大利亚核科技组织目前还运营着一座研究性的核反应堆来推进在这些领域上的研究工作。

联邦对于铀矿的国际贸易也作出了严格的法律限制。首先要求必须是《不扩散核武器條约》的签字国才可以向澳方购买铀矿,同时要与澳大利亚先签署一项核安全协议,以确保购买的铀用于和平用途。由于澳大利亚国内没有核电站,本国所出产的铀矿是向国际市场进行销售的,凭借涉及国际贸易和商务上的宪法上的权利,联邦政府对这一行业加以控制,特别是如前面提到的,依据根据《海关法》制定的《海关禁止出口条例》,没有获得联邦工业、科学和资源部长的批准的情况下,铀是禁止被出口的。联邦工业、科学和资源部长作出的决定受到政府政策和履行澳大利亚的国际义务的影响,如《核不扩散公约》、《澳大利亚双边安全保障网络协定》和《南太平洋无核区公约》,同时澳大利亚在核供应国集团和核出口国委员会的成员地位也与这方面的关注相关。这些限制延伸到其他的核材料和核设施与技术,包括一些同样可以用于非核用途的物品

概而言之,联邦立法在核能源包括铀矿开发方面具有强势地位,但是并不排除领地和州的立法在此方面发挥作用。领地的宪法地位不同于州,相较与各州有更少的立法权,也有些领域比起各州更易于受到联邦的干预。如北部领地的铀矿开采法律制度就体现了这一点,联邦政府并不拥有在涉及核开发和利用活动的所有方面的立法权, 因此,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除了联邦法律,州法和领地法在澳大利亚核能源开发利用的法律制度体系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Australian Constitution, Article 51(i)

[2]the Customs Act [No. 6 of 1901]

[3]The Customs (Prohibited Exports) Regulations

[4]S.508(1)of the Mines Act 1958(Vic.)

[5]the Northern Territory (Self-Government) Act [Act No. 58 of 1978]

[6]See OECD,Nuclear Legislation in OECD Countries Regulatory and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for Nuclear Activities,Chapter Australia,OECD, Paris, France,2001, p7

[7]同上,p25

[8]D.E.Fisher, Natural Resources Law in Australia, The Law Book Company, Sydney Australia, 1987, 1st Edition.p67

[9]ANSTO (Australian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ganisation)

[10]See OECD,Nuclear Legislation in OECD Countries Regulatory and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for Nuclear Activities,Chapter Australia,OECD, Paris, France,2001, p10

[11]同上, p6

唐代矿产开发管理制度略论 篇4

工矿业的发展无疑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得到了统治者的普遍共识。但是,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诸如就业、税收、社会秩序、环境等其他问题。于是, 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工矿业管理体系成为摆在统治者面前的现实性问题, 唐代亦是如此。

相比于其他朝代, 唐代的工业政策是比较开明的。唐代规定, 工矿业有官营和私营之分 (以后虽多有反复, 但大体不变) 。而工业中最重要的矿冶业, 以及其他一些重要部门, 唐朝亦允许百姓开采。如唐朝规定:“ (工矿业) 官未采者, 听百姓私采。若铸得铜及白蜡, 官为市取。”[2]可见, 私人开采矿业在唐代是被允许的, 但也并非绝对的自由, 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 即“官未采者”, 因交通、财力等因素官方无力开采时, 才允许百姓开采。但百姓的开采也不是完全自由的, 铸得铜及白蜡等物后, 应投放到市场, 供官方所需。由于有官私之分, 因此, 唐代的工矿业实际管理起来相对困难, 这就需要一整套既完善又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唐朝的工矿业管理制度便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

从中央到地方, 唐朝都有一套相对完整的管理体系, 其中, 中央的最高管理机构是尚书省工部。据《大唐六典》卷七《尚书工部》载:“工部尚书一人, 正三品;侍郎一人, 正四品下。工部尚书、侍郎之职, 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3]这是全国工矿业体系的最高管理者, 但只负责重大的决策及下达命令, 并不具体执行。“其属有四:一曰工部、二曰屯田、三曰虞部[4]、四曰水部。”对于各个官职的应负事宜, 唐政府亦有明确规定:“尚书、侍郎, 总起职务而奉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 由于所属, 咸质正焉。”而在工部之下, 又“设郎中一人, 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 从六品上。郎中、员外郎, 掌经营兴造之众务, 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工匠之程式, 咸经度之……凡兴建修筑材木工匠, 则下少府、将作, 以供其事。”[5]由此可见, 上述尚书、侍郎、郎中等职务, 是决策或传达命令的机构, 其责令下属具体执行。

少府监是唐朝工矿体系中负责执行的机构之一, “少府监:监一人、少监二人、丞四人……”[6]其下设中尚署、左尚署、右尚署、织染署、掌冶署、诸冶监、北都军器监、甲坊署、弩坊署、诸铸钱监、互市监, 其中掌冶署即是负责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机构, 诸冶监是负责冶炼金属的机构, 北都军器监、甲坊署、弩坊署是负责铸造军器的机构, 而铸钱监则是负责铸造钱币的机构。其中掌冶署设“令一人、丞二人、府六人、史十二人、监作二人、典事二十三人、掌固四人”, 共计五十人;诸冶监“每冶监各一人、丞各一人、录事各一人、府各一人、史各二人、监作四人、典事二人、掌固四人”, 每冶共计十六人;北都军器监“监一人、少监一人、丞二人、主簿一人、录事一人、府十人、史十八人、典事四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 共计四十四人;甲坊署“令一人、丞一人、府二人、史五人、监作二人、典事二人”, 共计十三人;弩坊署“令一人、丞二人、府二人、史五人、监作二人、典事二人”, 共计十四人;诸铸钱监“监各一人、副监各一人、丞各一人、监事各一人、录事各一人、府各三人、史各四人、典事各五人”[6], 共计十七人。而同为少府监所属的中尚属计四十四人, 左尚署计七十一人, 右尚署计五十一人, 织染署计五十五人, 互市监计二十一人。这样, 负责冶炼的掌冶署和诸冶监 (每冶) 共计六十六人, 负责铸造的军器监、钱监 (每监) 等共计八十八人, 二者均远远高于其他同类部门。即少府监中与矿产开发相关的人数共计154人, 其他共计242人, 矿产开发人员占到了整个少府监的近四成[7]。由此可见, 唐代的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体系在整个唐代的官僚体系中占有比较大的比例, 也正是由于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 才使得唐代的矿业开发水平始终处于同时代的世界先进水平。

对于各个部门及官员的职责, 唐朝亦有明确规定, 掌冶署令“掌熔铸铜铁器物之事”, 诸冶监“掌熔铸铜铁之事”, 军器监“掌缮造甲弩之属, 辨其名物, 审其制度, 以时纳于武库”, 甲坊令弩坊令“各掌其所修之物, 督其缮造, 辨其粗良。”[6]可见, 少府监所辖掌冶署等部门主要负责熔铸事宜, 军器监等主要负责铸造事宜, 各部门相互协调, 相互制约, 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官方体系。

如上所述, 除官方之外, 唐朝还存在一个相对自由的民间矿产开采体系。唐初, 为了恢复发展被战争破坏相当严重的经济, 统治者选择了相对宽松的矿业政策, 但宽松并不意味着平等, 在对待民间矿产经营者的态度上, 唐朝统治者执行的是政治歧视[8]。

所谓政治歧视, 即允许工商业者有一定的经济活动自由权, 但是在政治上有所限制, 如唐太宗对房玄龄说:“朕设此官员, 以待贤士。工商杂色之流, 假令术逾侪类, 止可厚给财物, 必不可超授官秩, 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 同坐而食。”[9]可见, 至少在唐玄宗时期, 工商业者连和“朝贤君子”同立、同食的机会都没有。至高宗时期, “禁工商不得乘马”[10], 有唐一朝, 愈往后对工商业者的政治、社会权利的限制愈多。唐代的民间矿业管理即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的。

除上述中央在地方上设立的诸冶监、诸铸钱监外, 对人即矿业劳动者的管理是民间矿业管理 (同时适用于官营工矿业) 的主要手段之一。匠籍制是对劳动力的自由作出限制的重要规定之一, 所谓匠籍制即把工匠的身份专门入籍, 并且规定, 工匠的后代只能为工匠, 不能从事其他行业。这也就直接限制了工匠及其后代进入仕途的途径, 是隐性的政治歧视。

除匠籍制外, 工匠们每年还要服各种形式的役, 如长上匠、短番匠、明资匠、雇匠等, 每年都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服役, 甚至有时候不能够出资代役。这样一来, 工匠们的生产时间便无法保证。

综上, 唐代虽然制定了相对自由的工矿业管理体系, 允许私人工矿业存在, 但是在对待公私的态度上, 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即私营工矿业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摘要:相对于其他朝代, 唐代的矿业开发管理制度是比较开明的。从中央到地方, 唐代都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矿业管理制度, 各部门共同促进了唐代矿冶业的发展。本文拟对唐代矿业生产的管理制度略作讨论, 不足之处, 望方家指正。

关键词:唐代,矿产,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郑颖.论宋代两广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暨南大学, 2006.

[2]刘昫.旧唐书·卷四十·地理三[M].北京:中华书局, 2008.

[3]李林甫.大唐六典·卷七·尚书工部[M].北京:中华书局, 2008.

[4]在官员的名称上, 唐朝不同时期略有变化, 如龙朔二年二月甲子, 改虞部为司虞 (《旧唐书》卷四十二《职官一》) ;垂拱元年二月, 改少府监为尚方监……将作监为营缮监 (《职官一》) 。由于名称较多, 且相对混乱, 因此本文统一采用虞部、少府监、将作监等使用时间最长, 较为常用的名称.

[5]大唐六典·卷七·尚书工部[M].北京:中华书局, 1983.

[6]大唐六典·卷二十二·少府军器监[M].北京:中华书局, 1983.

[7]唐代中央政府在矿产较丰富的地区设置了地方性的诸冶监、诸铸钱监等部门, 但由于种种原因, 地方性冶监、钱监等屡有存废。因此, 本文的统计数字仅显示了单个冶监、钱监的数量.

[8]刘玉峰.唐代民间工商业的政策与管理[A].唐代工商业形态论稿[C].齐鲁书社, 2002.

[9]王溥.旧唐书·卷一七七·曹确传[M].北京:中华书局, 2008.

开发公司规章制度 篇5

第一篇 企业文化建设

第一章 企业理念与精神

一、经营理念: 为客户创造生活:提供高质量的住宅产品和服务,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简便、高效、丰富多彩;

为社会创造价值:服务社会,创造文明进步的生活方式,充分实现交远地产的社会价值;

为员工创造机会:创造发展空间,提升员工价值,提高交远人的工作生活质量;

为股东创造回报:以长远利益回报交远股东。

二、服务理念:

以人为本,诚信至上,三、公司精神: 创新、务实、团结、高标准、专业化、第二章 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vis)(详见企业vis手册)

第三章 员工行为规范

一、总则

为培养员工综合素质,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特制定本规范。

二、组织行为

1、遵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德

2、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3、应服从公司组织领导与管理,做到令行禁止,对未经明确的事项,要请示主管领导后办理;

4、敬业爱岗、尽职尽责、勤奋工作、无私奉献。求精务实、勇于创新、坚持原则、自尊自爱

5、维护公司利益、公众利益、见义勇为、为人表率

三、廉洁行为

1、在业务范围内,要坚持合法、正当的职业道德。不准索取或者收受相关业务往来单位(客户)的酬金(回

扣)。

2、不得挪用公款,不得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友和任何人谋取私利。

3、在业务往来中,相关单位(客户)酬谢的礼品(佣金),应上缴公司。

4、确立“公司第一”的原则,不得做出有损公司利益的事情,不得擅用公司名义办理与公司业务无关的事项

五、保密行为

1、必须妥善保管公司机密文件及内部资料,不得擅自复印,未经特许,不得带出公司。

2、机密文件和资料无需保留时, 要及时粉碎销毁。

3、员工未经公司授权或批准,不准对外提供标有密级的公司文件及如下信息:市场销售、财务状况、技术

情况、设备运营状况、人力管理、法律事务、领导决定,并且不得将这些信息设置为共享文件。

4、严禁携带违禁品、危险品进入公司办公区及机房;严禁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带领外来人员进入公司财 务室、人力资源档案室、技术资料室、仓库等公司重地。

六、交际行为

1、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谈吐得体,行为检点。

2、工作时间着正式服装、不得背、不许穿短裤短裙。男士不行留长发,女士不得浓妆艳抹。庄重场合,男

士穿西服,女士着职业装。

3、办公场所不行大声喧哗吵闹,任何时候不得发表有损公司形象的言论。

第二篇 企业组织结构

第一章 组织结构图和岗位关系图

一、组织结构图:

管理中心

第二章 部门职能与岗位描述

一、部门职能

1、总经理办公室

企业规章制度制订及企业文化建设;会议组织、来访接待、后勤管理;行政办公事务管理;车辆管理;消

2、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规划、开发;招聘管理、录用管理、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裁减员管理、薪酬福利管理。

3、财务部

财政行为的指导、监督与控制;帐务处理、经营核算、成本控制、申报纳税;资金的筹划与管理。

4、工程技术部

各类工程的招投标组织、管理、工程施工监督、主要建筑材料的采购把关、所有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处理、协助人力资源部进行工程技术人员的选聘、考核、管理、培训。

5、前期部

土地的投标、征用、征地的拆迁;房地产开发的各类文件及手续办理;房地产行业及行政公共关系管理;

营销管理的后勤支持。

6、发展部

公司发展计划的制定;发展步骤的实施,为公司寻找、启动项目,项目考察、定位、可行性研究;实现开发项目 “在售一个、在建一个、在办一个、在谈一个、储备一个、寻找一个”的公司安全业务发展模式。

7、销售部

公司开发项目销售组织与实施;销售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客户管理与客户服务;制定项目的销售政策、拓

展计划;销售队伍的组建与培养,建立与健全销售管理制度。

8、市场策划部

行业信息的研究和市场分析; 项目的市场调研、论证、定位;开发项目的包装;项目的宣传推广,广告的制作、发布;促销活动的组织实施。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 市场营销计划及预算的制订;产品宣传资料的设计、制作。

二、岗位描述 总经理

全面管理公司工作,对公司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公司重大问题决策。

常务副总经理

协助总经理管理公司全面工作:公司日常事物的全面管理,主管财务部、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工作;公司

发展战略的实施、战术的制定及组织实施,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录用、选聘、管理和解聘

副总经理

主管工程工作:具体指导工程技术部的工作,负责公司工程技术方面的全面管理。

总经理助理

主管业务工作: 协助总经理或常务副总经理管理公司业务中除工程、财务、人事、办公室外的其他业务工

作。

总经理办公室主任 1.在(常务副)总经理领导下负责办公室的全面工作,努力作好领导的参谋助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认真做到全方位服务。

2、协助(常务副)总经理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供公司领导决策。

3、协助(常务副)总经理作好各项管理工作并督促、检查落实贯彻执行情况。

4、负责各类文件的分类呈送,供公司领导阅批并转有关部门处理。

5、负责公司上下信息互通、左右协调。作好接待工作、来信来访,及时协调处理好公司各部门间的问题。

6、记好公司发展大事记,及时收发、采访公司在经营决策及深化改革中的经验、好人好事、先进事迹,做

好后勤通讯工作。

7、协助公司领导及人力资源部做好各部门考核、评优、检查等工作。

8、负责处理办公室职责范围内的其他事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9、负责车辆管理

1、负责公司日常帐务工作处理及各类财务报表的编制。

2、负责组织和协调财务部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保证会计核算流程正常运转。

3、负责指导会计人员、出纳人员、统计人员的事务性工作。

4、负责协调与公司其它各部门的财务相关事宜。

5、负责公司纳税申报工作。

6、负责编制现金流量表,定期向总经理提交财务分析报告。

7、完成总经理临时交办的财务工作。

人力资源部经理

1、负责公司组织结构设置、岗位设置、定员编制方案、招聘、培训、选拔、任用、调配、解聘、绩效考核、评价及奖惩等方案的制定及组织实施。

2、根据公司提出的薪酬原则,制定员工薪酬制度和社会保险计划,并组织实施。

3、制定和执行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和制度。

4、根据公司整体计划目标和各项职能计划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实施方案。

5、指导和帮助本部门员工开展工作。

6、根据公司要求,负责编制不同层次员工的培训计划,测算培

训成本,上报预算,经批准后实施培训计划,承担培训管理具体工作。

7、对培训成果进行总结,检查是否达到原定目标。

8、负责公司员工专业技术职称的报考及职称管理、聘用工作。

9、认真管理、装订人事档案,办理公司人员档案转入、转出的具体手续,加强与人才中心的联系,按时缴纳档案管理费。

10、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工程技术部经理

1、负责建筑项目的招标工作

2、投标单位资质、信誉考察

3、建筑图纸的组织设计和审阅

4、工程建筑监督、管理

5、工程建筑监理事务管理

6、工程技术人员管理

7、主要建筑材料采购管理

8、其他建筑工程问题的处理

前期部经理

1、负责土地的投标、征用,征地的拆迁;

2、房地产开发的各类文件及手续办理;

3、房地产行业、行政单位公共关系管理。

4、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发展部经理

1、负责公司发展计划的制定,发展步骤的规划;

2、项目考察、定位、可行性研究(待市场部建立后此职能转

移);

3、新项目的寻找开发、谈判;

4、停滞项目的合作开发谈判;

5、公司发展的其他业务储备。

1. 销售部门规章制度的制定;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全面负责销售部门的日常管理

2. 负责公司开发项目销售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3. 负责公司开发项目销售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4. 进行客户的开发与维护;

5. 制定、健全开发项目的销售政策;

6. 负责开发项目销售工作总结分析,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7. 其他领导安排的事项。

市场策划部经理

1. 负责项目前期市场调研、论证、定位等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2. 负责开发项目的宣传推广实施;

3. 项目定位包装的具体实施与监督;

4. 制定项目的促销计划、费用预算并进行实施督导和效果评析;

5. 项目营销计划、营销策略的制定;

6. 行业信息的研究与分析;

7. 针对行业或项目的前景,进行科学的市场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8. 其他领导安排的事项;

行政文秘

1、文件的收发,保管工作;

2、接待来访和咨询的工作;

3、有关请示、报告等文件的起草、发递,会议记录整理;

4、公司其他文件的归档整理;

5、办公室主任交办的行政事务工作。

会计

1、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记帐、复帐、报帐做到手续完备,数字准确,帐目清楚,按期报帐。

2、按照经济核算原则,定期检查,分析公司财务、成本和利润的执行情况,挖掘增收节支潜力,考核资金

使用效果,及时向总经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好公司参谋。

3、妥善保管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

4、完成总经理或主管副总经理交付的其他工作。

出纳

1、认真执行现金管理制度。

2、严格执行库存现金限额,超过部分必须及时送存银行,不透

支现金,不认白条抵压现金。

3、建立健全现金出纳各种帐目,严格审核现金收付凭证。

4、严格支票管理制度,编制支票使用手续,使用支票须经总经

理签字后,方可生效。

5、配合银行做好对帐、报帐工作。

6、配合会计做好各种帐务处理。

7、总经理或主管副总经理交付的其他工作。

统计员

1、主要负责公司的日常销售业务统计,日常财务数据统计分析,各类销售业绩报表的编制,进、销、存计

算机系统数据录入及管理。

2、每周编制销售人员业绩统计表,各业务部门业绩统计表。

3、审核汇总统计原始记录资料,保证统计台帐的真实情况,及篇二:开发公司规章制度

董事长职责

(一)代表公司依法行使法定代表人权力,承担民事义务。

(二)决定公司经营计划,投资方案,财务预、决算方案,利润分配和弥补亏损方案。

(三)负责主持召开股东大会,向股东大会作工作报告。

(四)负责执行股东会决议,主持召开公司董事会,实施董事会决议。

(五)负责聘任或解聘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工程技术负责人、财务负责人。

(六)决定公司员工的报酬事项。

总经理职责

(一)负责组织实施公司项目部开发的经营管理工作。

(一)负责组织实施公司董事会的决议及授予的其它工作。

(二)负责组织实施公司的经营计划投资方案。

(三)负责主持召开总经理办公会和公司业务办公会。安排和检查工作。

(四)拟订公司内部机构设置方案和公司内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五)聘任或解聘公司部门负责人。

副总经理工作职责

(一)协助公司总经理工作。

(二)执行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决议。

(三)负责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分工的分管工作。

(四)按时向总经理办公会汇报工作落实情况。

(五)负责公司员工的业务培训工作。

(六)组织和下达分管业务工作。

(七)负责分管业务的接待和协调工作。

(八)负责执行总经理办公会分配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工程技术负责人职责

(一)组织对开发项目在技术方面的考察论证和技术方案的设计工作。

(二)负责对施工图的技术审查实施和组织工程技术交底工作。

(三)负责工程技术图纸的设计的变更工作。

(四)负责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五)负责对工程部的工程技术指导工作。

(六)负责执行公司总经理办公会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财务负责人职责

(一)在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下具体组织落实公司的财务会计工作,熟悉并领导执行国家有关会计、税收等方面政策。

(二)组织制定修改公司内部财务、会计制度,建立适应公司具体情况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模式。

(三)组织编制全公司的财务成本计划、筹资计划,报批后组织实施。

(四)加强资产管理,合理使用和灵活调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参加公司经营管理会议,运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预测和分析,为公司董事会决策当好参谋。

(六)参与拟定和审查经济合同,协议及其它经济文件。

(七)负责向公司董事会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领导完成对外报送财务报告和申报纳税等业务。

(八)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专业技术和有关财经制度、准则,考核和检查会计人员的工作情况。

(九)协调处理与税务、工商、银行等经济管理部门的关系。

(十一)完成公司领导安排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办公室主任职责

(一)负责组织实施公司办公室的全面工作。

(二)负责执行总经理办公会的各项决议。

(三)负责草拟公司发展、经营等工作计划和公司工作总结。

(四)负责公司内外协调、联络工作。

(五)负责公司行政事务管理和人事工作。

(六)负责对公司资产设备的购置、维修、维护、登记和车辆管理工作。

(七)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和保卫、卫生工作。

(八)负责公司公章和各类印章的保管工作。

(九)负责公司总经理办公会临时安排的其它工作。

办公室资料档案员岗位职责

(一)接受办公室主任的领导和工作安排。

(二)负责对公司各类资料、文件、证件、合同、人事档案等的保管与整理工作。

(三)负责办公室接待和上传下达工作。

(四)负责公司办公场地的清洁卫生检查工作。

(五)负责公司考勤工作。

(六)负责完成公司办公室主任安排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会计员岗位职责

(一)接受财会部经理的领导和工作安排。

(二)负责会计的本职工作。

(三)负责公司财会账本、资料的保管工作。

(四)协助财会部经理完成银行贷款手续

(五)负责业务范围内的各类上报报表编制。

(六)负责完成财会部安排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出纳员岗位职责

(一)接受财会部经理的领导和工作安排。

(二)负责公司的薪金发放和现金保管工作。

(三)负责资金和薪金发放的复核和票据审核工作。

(四)负责财务出纳凭证的整理和保管工作。

(五)负责现金流量的记账和银行存款的记账工作。

(六)负责完成财会部安排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工程部经理岗位职责

(一)负责组织工程部的全面工作。

(二)负责工程项目方案设计和申报工作。

(三)负责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的指导工作。

(四)负责对开发项目的测算,工程项目的预决算审核工作。

(五)负责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及资料收集、文件草拟工作。

(六)负责施工合同、文件、通知、工程技术变更等的草拟工作。

(七)负责对工程项目的前期手续、竣工验收及工程档案资料的办理工作。

(八)负责对工程项目的技术交底工作。

(九)负责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工作。

(十)负责对已建工程商品房及管网设计的维修处理工作。

(十一)负责有关工程建设职能部门的联系、协调和施工各方的协调工作、保证工程保质按期完成。

(十二)负责落实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安排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施工员岗位职责

(一)接受工程部经理的领导和工作安排。

(二)负责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的质量监督工作。

(三)负责对工程项目变更设计后的实施工作。

(四)负责对已建工程、商品房、管网设施的善后维修工作。

(五)负责对工程承包合同、变更通知的办理工作。

(六)负责对施工方的协调联系工作和对项目工程质检资料的送检工作。

(七)负责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工作。

(八)接受经理安排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销售部经理岗位职责

(一)负责组织销售部的全面工作。

(二)负责市场的策划、宣传工作。

(三)负责公司开发项目的销售和合同签订工作。

(四)负责银行按揭手续和商品房两证的办理工作。

(五)负责公司商品房、门市价格测算并办理完善销售手续。

(六)负责公司竣工商品房的出租管理工作。

(七)负责总经理办公会安排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工程部工作职责

(一)负责公司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的现场监督工作。篇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管理规章制度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规章制度

目 录

总 则??1 人事行政管理制度?2 财务核算管理制度?10 成本控制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制度???13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18 内部稽核审计监督管理制度?19 销售流程中的财务管理制度?21 实物资产管理制度?27 报批报建部工作管理制度??29 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30 材料设备认质、认价管理办法36 工程洽商、变更文件管理办法40 合同档案资料管理办法???46 工程部管理程序??57 销售部现场管理实施细则??75 附 件??79 营销策划部管理制度79 总 则

一、工作守则

1.员工应遵守本公司一切规章、通告及公告;

二、员工应遵守下列事项

1.尽忠职守,服从领导,保守业务秘密; 2.爱护公司财物,不浪费,不化公为私; 3.遵守公司一切规章制度及工作守则; 4.保持公司信誉,不做任何损害公司信誉的行为;

三、工作态度

1.对工作精益求精,解决问题要刨根问底,一丝不苟; 2.严格律己,行文严谨,明确工作计划,明确答复时间; 3.员工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 4.热爱本职工作,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负全责; 5.员工之间应通力合作,互相配合,不得相互拆台或搬弄事非; 6.对本职工作应争取时效,不拖延,不积压; 7.待人接物态度谦和,以争取公司同仁与客户的合作。

四、工作纪律

1.按规定时间上下班,不得无故迟到、早退; 2.服从上级的工作安排,一经上级主管决定,应严格遵照执行;

人事行政管理制度

一、人事管理原则

1.根据公司组织架构设置岗位,以岗定员,宁缺毋滥,精简高效。2.公平、公开、公正地对待每位员工,发挥每位员工的聪明才智。3.使全体员工树立集体荣誉感,企业自豪感,管理参与感。为员工提供晋升机会,给予合理的薪资福利,委以适当的权力。

二、适用范围

1.本公司员工的管理,除遵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令外,都应依据本制度办理。2.本制度所称员工,系指本公司聘用的全体从业人员。3.本公司如有临时性、短期性、季节性或特定性工作,可聘用临时员工,临时员工的管理依照合同或其它相应规定,或参照本规定办理。

三、招聘计划 1.各部门经理,根据用人需求,填写《人员需求申请表》,报公司领导审批(副总→总经理→执行董事)审批。2.经执行董事所确定的《人员需求申请表》,由行政人事部负责办理招聘事宜。3.招聘标准与面试程序

◇本公司员工的甄选,以学识、能力、品德、体格及适合工作所需要条件为准。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应聘人员填写表格所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无误后,用人部门和人力资源部进行面试,报总经理和执行董事审批。4.各级职位面试程序如下: 1.总经理、副总经理、助理——由股东会面试,行政人事部备案。2.部门经理,副经理——由总经理面试,报股东会审批,行政人事部备案。3.职员——由部门经理面试,报总经理审批,行政人事部备案。4.新进人员经面试合格,面试资料报总经理和执行董事审批后,由行政人事部门办理入职手续并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入职手续当天即为起薪日。员工试用期三

个月(可根据员工试用期表现适当缩短或延长试用期),期满合格后,方得正式录用。

四、入职手续

试用人员报到时,应向人事部送交以下证件:

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一寸半身免冠照片二张;

其它必要的证件;

五、凡有下列情形者,不得录用

◇剥夺政治权利尚未恢复者。

◇被判有期徒刑或被通缉,尚未结案者。

◇吸食毒品或有其它严重不良嗜好者。

◇贪污、拖欠公款,有记录在案者。

◇患有精神病或传染病者。

◇因品行恶劣,曾被政府行政机关惩罚者。

◇体格检查不合格者。

◇其它经本公司认定不适合者。

六、调 职

◇公司基于部门设置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可随时调动员工的岗位或工作地点,被调员工不得借故拖延或拒不到职。

◇各部门主管在调动员工时,应充分考虑其个性、学识、能力,务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职相称”。◇员工接到《岗位调动通知单》后,限在一周内办完移交手续,到新部门或新工作地点报到。

七、升 职

◇为提高基层员工或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激励基层员工不断提高业务水

平,使公司人力资源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各部门负责人必须本着“开发人才,储备人才”的观念去培养和开发员工。

◇根据员工工作业绩、工作能力,突出的管理能力,公司给予岗位晋升,晋升渠道为:部门经理填写《岗位晋升通知单》,报总经理和执行董事审批。

八、考勤制度

工作时间

◇公司员工实行周一至周五为工作时间,周六、周日为正常工休时间。每天上班时间为早上8:00—12:00,下午14:00—17:30.营销人员和工程人员因工作性质不同略有区别而服从部门安排。冬季夏季上班时间如有调整依据调整通知执行。

考勤办法

◇公司实行指纹考勤制度,所有员工应亲自打卡计时,不委托或代人打卡,否则双方均按旷工一日处理。

◇员工如有迟到、早退、或旷工等情形,依下列规定处理:

迟到早退

◇员工均需按时上、下班,工作时间开始后五分钟内到班者视为迟到。

工作时间终了前五分钟内下班者视为早退。

迟到或早退,每次扣罚10元。直接从当月工资中扣除。旷工

◇未经请假或假满未经续假而擅自不到职以旷工论处。◇员工旷工一日扣发三倍日薪资

◇连续旷职三日或全月累计旷职六日者,予以除名,不发奖金。造成重大损失,应追究责任。

请假休假

◇员工请假,需填写请假申请单,经部门经理和副总审批后提交行政人事部。如请假超过三天的,需经总经理批准,方可准假。

◇休假种类以及假期工资:篇四:房地产开发公司规章制度大全 xxxx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规 章 制 度

第一章 总 则

为适应公司发展需要,保护公司股东和债全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司正常的工作、经济秩序,促进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全面推动公司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保证公司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根据《公司章程》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一条 股东会:公司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依照公司《章程》行使职权。

第二条 董事会: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董事长是公司法定代表人,代 表公司行使职权。董事会参加人员:董事长、董事。监事列席董事会。

第三条 监事会:依照公司《章程》行使权力。

第四条 总经理办公会:参加人员为总经理、副总经理、工程技术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必要时各部、室负责人可列席。

第五条 公司机构设立办公室、财审部、工程部、拆迁部、销售部、物业分公司。

第三章 工作职责

第一条 公司董事会职责:

一、决定公司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二、制定公司财务预、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三、决定内部管理机构的设臵和职工报酬事项。

四、由董事长提名,董事会通过,聘任或解聘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工程技术负责人、财务负责人。

五、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六、负责召集公司股东会,向股东会报告工作。

七、执行股东会的决议。

第二条 监事会职责:对董事会成员、总经理履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公司财务。

第三条 总经理办公会职责:

一、组织实施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股东会、董事会决议。

二、组织实施公司经营计划和项目投资方案。

三、组织实施公司董事会授予的其它工作。

四、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臵方案,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制订公司内部管理的各项规章。

五、聘任或解聘公司部门负责人。

第四条 公司业务办公会议职责:讨论研究公司一般性日常工作及业务,汇报工作情况,接受工作任务及其他临时性任务,参加人员:正副总经理、办公室主任、部室正副经理和公司技术负责人、财务负责人。

第五条 公司各级职责:

一、职务、岗位职责:

董事长职责

(一)代表公司依法行使法定代表人权力,承担民事义务。

(二)决定公司经营计划,投资方案,财务预、决算方案,利润分配和弥补亏损方案。

(三)负责主持召开股东大会,向股东大会作工作报告。

(四)负责执行股东会决议,主持召开公司董事会,实施董事会决议。

(五)负责聘任或解聘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工程技术负责人、财务负责人。

(六)决定公司员工的报酬事项。

总经理职责

(一)负责组织实施公司项目部开发的经营管理工作。

(一)负责组织实施公司董事会的决议及授予的其它工作。

(二)负责组织实施公司的经营计划投资方案。

(三)负责主持召开总经理办公会和公司业务办公会。安排和检查工作。

(四)拟订公司内部机构设臵方案和公司内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五)聘任或解聘公司部门负责人。

工会主席职责

(二)参与公司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代表和组织职工依照法律规定,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民主监督。

(三)组织职工进行业务知识和科学文化的学习。

(四)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

(五)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和调解劳动纠纷。

(六)协助公司做好劳动保险和劳动保护办好公司福利、改善生活条件。

(七)抓好公司工会组织建设,鼓励职工向公司提合理化建议。

(八)负责完成公司总经理办公会临时安排的各项工作。

副总经理工作职责

(一)协助公司总经理工作。

(二)执行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决议。

(三)负责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分工的分管工作。

(四)按时向总经理办公会汇报工作落实情况。

(五)负责公司员工的业务培训工作。

(六)组织和下达分管业务工作。

(七)负责分管业务的接待和协调工作。

(八)负责执行总经理办公会分配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工程技术负责人职责

(一)组织对开发项目在技术方面的考察论证和技术方案的设计工作。

(二)负责对施工图的技术审查实施和组织工程技术交底工作。

(三)负责工程技术图纸的设计的变更工作。

(四)负责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五)负责对工程部的工程技术指导工作。

(六)负责执行公司总经理办公会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财务负责人职责

(一)在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下具体组织落实公司的财务会计工作,熟悉并领导执行国家有关会计、税收等方面政策。

(二)组织制定修改公司内部财务、会计制度,建立适应公司具体情况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模式。

(三)组织编制全公司的财务成本计划、筹资计划,报批后组织实施。

(四)加强资产管理,合理使用和灵活调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参加公司经营管理会议,运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预测和分析,为公司董事会决策当好参谋。

(六)参与拟定和审查经济合同,协议及其它经济文件。

(七)负责向公司董事会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领导完成对外报送财务报告和申报纳税等业务。

(八)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专业技术和有关财经制度、准则,考核和检查会计人员的工作情况。

(九)协调处理与税务、工商、银行等经济管理部门的关系。

(十一)完成公司领导安排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办公室主任职责

(一)负责组织实施公司办公室的全面工作。

(二)负责执行总经理办公会的各项决议。

(三)负责草拟公司发展、经营等工作计划和公司工作总结。

(四)负责公司内外协调、联络工作。

(五)负责公司行政事务管理和人事工作。

(六)负责对公司资产设备的购臵、维修、维护、登记和车辆管理工作。

(七)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和保卫、卫生工作。

(八)负责公司公章和各类印章的保管工作。

(九)负责公司总经理办公会临时安排的其它工作。

秘书岗位职责

(一)接受办公室主任的领导和工作安排。

(二)负责草拟公司各类文件、合同、材料。

(三)负责完成公司总经理办公会的文字记录工作。篇五:房地产开发公司规章制度最新版

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规章制度总目录

第一部分?? 行政篇 第二部分?? 财务篇 第三部分?? 工程篇

前 言

一、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章程及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决定。对任何违反公司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都要予以追究。

二、公司倡导树立全局观念,禁止任何部门、个人做有损公司利益、形象、声誉或破坏公司发展的事情。

三、公司通过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管理、经营水平,不断完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不断壮大公司实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四、公司提倡全体员工刻苦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为员工提供学习、深造的条件和机会,努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造就一支思想新、作风硬、业务强、技术精的员工队伍。

五、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鼓励员工发挥聪明才智,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公司实行“岗薪制”的分配制度,为员工提供收入和福利保证,并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逐步提高员工各方面待遇;公司为员工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晋升机会;公司推行岗位责任制,实行考勤、考核制度,评先树优,对做出贡献者予以表彰、奖励。

开发制度 篇6

国外土地制度对农村

人力资源利用的借鉴意义

农村土地制度对农业劳动力转移进程及转移方式有极强的制约作用,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国外土地制度

15世纪末至18世纪,以“圈地运动”为主要标志的英国土地制度变革使得独立的小农阶层基本上被消灭,大农场租佃制在英国农业中占据统治地位,加速了英国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的进程。与此同时,法国和德国的农民在封建土地关系的牢固统治下,不能大批地从农村游离出来,正是这一时期两个国家的资本主义关系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也是这两个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相对迟缓的重要原因。例如,法国的小土地占有制把农民长期束缚在小块土地上,限制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限制了自由劳动力的形成,也限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2、国外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方式

农村土地制度不仅制约着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也同样制约着转移的方式。一般而言,盛行大农场制的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方式往往以“全分离”为主,转业离土离乡三位一体,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下降迅速,而且绝大部分转移劳动力都流入城市谋求生路,导致城市化比重大幅度上升。与此相反,在那些盛行小块土地自耕农所有制的国家,例如二战后的日本,由于存在一个广泛的独立的小农阶层,农业劳动力转移往往有着典型的“半分离”性质,兼业化现象十分普遍。此外,在小块土地自耕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并不一定要迁居到城市,城市化进程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根据以上国家土地制度看,对农业劳动力转移起重要制度约束作用的,不仅有现行的土地占有制度,而且还有动态的土地继承制度,这包括土地所有权的继承制度和土地经营权(租佃权)的继承制度。在那些土地占有实行平均继承权的国家,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口压迫耕地、农民滞存于耕地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农业劳动力转移相对缓慢。而在那些奉行长子继承权的国家,制度则有一种内生转移的推力。由于土地只能由长子一人继承,其他子女被迫在农业以外寻求生路。封建时代,他们往往充当武士或手工业者;封建制度解体以后,他们则成为工商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从历史的比较分析看,那些过去实行土地长子继承权的国家(例如英国),比那些过去实行土地平均继承权的同家(例如中国),更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

封建土地制度对农村劳动力的长期禁锢

中国封建社会统治了中国几千年,对农村劳动力造成长期禁锢,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制约人力资源的开发。

1、土地国家所有

指土地由国家直接掌管,即由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占有土地的所有形态。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这种形态是指屯田、垦田、营田、官庄、没入田、职分田、官府掌管的荒地以及山川林泽等等,清末民初总称为“官公田”,相对而言,和私有土地总称为“民田”。

2、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自己不参加劳动(或仅有轻微劳动),主要靠出租土地剥削。民国时期,这种土地所有仍是土地私有制的主体,是封建半封建生产关系的核心。它不仅左右农业生产中的各种经济关系,而且还影响制约手工副业、商业、金融业和城镇的经济发展,进而造成许多不合理的上层建筑方面(特别是基层政权)的社会现象。

3、“族田”制

“族田”制是地主土地所有的一种特殊形态。这是指农村一姓一族所共有的土地,称为祭田、社田、太公田(广东等),祠堂田、众田(浙江等),义庄田、公堂田(江西、皖南等)等等,实际是封建宗法关系的产物,一般不敢私卖,常被族长(大多是地主豪绅)所把持,出租收入供祭祖、修祠之用,也有救济、助学之用,余数往往被把持者所侵吞,故有“集团地主”之称,是地主阶级最稳固的基础。故此,族田应归于地主土地所有的一种。

4、自耕农、半自耕农私有土地

自耕农、半自耕农私有土地。中国是以农立国,自耕农在社会经济总和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显著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自耕农数量的增减,往往标志着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兴衰,同时,由于自耕农的小块土地肩负着国家赋税的重担,因而封建皇朝的开明君主一般是重视对自耕农的扶植。自耕农素有“天子之农”之称。历代皇朝后期,社会动乱不已,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土地兼并造成大量自耕农半自耕农的破产。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严重束缚了农业劳动力,更谈不上人力资源的利用开发。到了辛亥革命以后,由于在政治上结束了封建帝制,原来掌握在满族统治者手中的官公田(包括旗地等)迅速民田化,官地和牧场也大规模的丈放和开垦升科,甚至被地方政府公开拍卖,使国有土地私有化。东北、内蒙等地最为明显。自1905至1929年,二十四年之间,黑龙江百分之九十五的土地皆归私人所有,大部分转入大地主之手。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帝制,但是土地制度并没有大的改变,中国农村劳动力并没有被解放出来。

建国以后我国

土地制度的变革

1、土地改革

建国以后我国第一次土地制度的重大变迁是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建立了事实上的土地自耕农所有制。但是,由于中国确立了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同时宪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这就形成了旧的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主要特征,一是土地无偿使用,二是无限期使用,三是不准转让。由于没有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对待,致使土地无偿占用,乱占、多占的情况屡禁不止,造成土地资源极大浪费。

2、农业集体化运动

建国以后我国第二次土地制度重大变迁是农业的集体化运动,又称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建国初期在农村进行的以实现农业生产集体化为目的的群众性政治运动,它虽然用“合作化运动”之名,创造了从互助组、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三步走”的过渡形式,但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以土地为主的农业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其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从其目标模式和基本性质看,农业合作化就是农业集体化。农业合作化使自耕农所有制尚未站稳脚根,就被土地的集体所有制迅速取代。

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三次重大变迁是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它导致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彻底崩溃,但在农村,土地仍然以集体所有制为基础,就全国大范围而言,广大农民仅获得了自主的土地经营使用权。严格地说,土地并非国家所有,由于政策问题还是集体所有制,因此,它本身不仅包含着按人口均分使用权的法则,而且包含着不断以变化着的人口重新分配固有耕地的内在逻辑。

在这种制度背景中,农村社区居民的主要权益是土地的均分承包权及子女在社区内对土地经营权,再加之农村居民在城市永久性就业与定居的重重制度性限制尚未消除,土地事实上还有着不可替代的就业保险功能。因此,在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农业劳动力还很难彻底放弃土地,即便土地无偿转让给他人耕种,也不会完全放弃土地的承包权。在保留小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去谋求非农产业更多的收益,务工经商但不彻底离土,这是广大农民在现行制度约束下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开发制度 篇7

1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系统作为三大生态系统之一, 在全球广泛分布。根据与成因的不同分为不同类型。总体来说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形成湿地。目前湿地保护与开发主要以科学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主。湿地开发不允许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不能破坏湿地的自然美。因此开发湿地严禁过度开发[1]。

2 湿地现状

世界人口快速增长, 人类生存地域不断扩大, 对湿地的开发规模逐渐增大。开发速度也越来越快, 对湿地的影响包括了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在近几十年间, 世界范围内的湿地资源被大规模开发, 每个国家的湿地资源都有较大的破坏。其中印度的红树林湿地面积在三十年间减少了一半[2]。

我国对湿地资源开发利用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的湿地资源开发规模较大。虽然湿地开发增加了耕地面积, 增加了粮食产能, 但在持续的开发过程中, 伴随着很多惨痛的教训。以我国的三江平原湿地开发为例, 三江平原湿地类型为沼泽。在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 整个三江平原进行大规模地干渠排涝导致自然沼泽面积迅速减少, 这一趋势直到二十世纪才有所改善[3]。

3 湿地问题

第一, 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水源短缺、污染急剧、外来物种入侵及过度开发等。人类的围垦湿地导致湿地面积急剧减少, 湿地失去对水资源的含蓄功能, 近三十年我国江河下游地区淡水资源损失严重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因围垦湿地所导致的。第二, 湿地的破坏直接影响到湿地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的生存, 进而失去了保持生物多样行的功能。湿地过度开发致使湿地功能下降, 湿地效益削减, 泥沙淤积污染加剧现象日益突出。我国江河流域内湿地水质污染主要是有机污染, 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 未经处理直排到水体, 还包括工业排放粉尘和畜禽养殖粪便等固体废弃物。我国湿地污染以淮河、海河、松花江及辽河最重。长江、黄河、珠江次之。最后, 湿地的威胁不仅是污染问题, 外来物种的入侵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够成威胁。外来物种繁殖快、没有天敌, 迅速挤占湿地资源, 严重破坏了本范围生态, 致使湿地生态系统内部的平衡被破坏且难以修复。

4 湿地评价

4.1 湿地评价

湿地评价要经过三个阶段:基本评价阶段、经济评价阶段和环境影响评价阶段[4]。

4.2 评价对象

湿地评价的对象为对湿地系统的资源可能造成影响的拟议行为, 这包括了规划项目和建造项目。各地在湿地评价条例等地方法规中, 分别对评价对象作出详细的说明。一般均以在湿地系统内拟定的勘探、开矿、道路、水利等工程性行为为评价对象。

4.3 评价内容

目前各地地方法规———湿地保护条例中很少对评价内容作出具体规定。实际工作中湿地评价的评价内容与一般项目的评价内容毫无差别。这些报告中都包括了项目概况、工程分析、限制调查与评价、污染防控对象、公众参与、环保措施、技术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经济得失分析, 最终对项目给出结论。然而2013年北京市出台了新的地方法规———《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该条例中规定了湿地评价要重点分析主要保护对象和项目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并从两方面给出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的环保对策。

4.4. 制度不足之处

有关湿地系统方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存在以下几处不足:一是相应的理论不完善及案例不够多。二是湿地项目评价未考虑到湿地系统的整体性, 只是和普通项目一样对项目所影响的每项因子分别评价, 最后对项目总体的影响综合评价。三是没有建立起符合湿地生态系统特点的监测体系。湿地系统的环境监测, 应针对湿地资源的特点建立监测指标体系。但是目前的这方面的指标与常规性监测没有区别之处。

5 环保节能对策

湿地治理的环保节能措施主要采取“退耕还湿”措施。另外, 加强水土保持, 控制水土流失, 改善湿地生态环境。这些措施一方面节约资源能源, 另一方面实现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

6 结语

2014年2月2日是世界第18个世界湿地保护日。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将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 我们须充分做到应对挑战的勇气。除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之外, 更要努力寻求更多合理、科学、有实际操作性的保护措施, 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保护湿地资源。

摘要:湿地评价区别于普通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本文给出了笔者对湿地评价工作的见解, 并且从湿地评价的制度方面分析了目前湿地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节能

参考文献

[1][英]约翰·格拉森, 里基·泰里夫, 安德鲁·查德威克著, 鞠美庭等译.环境影响.评价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09.

[2]毛文永.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05.

[3]郭廷忠.环境影响评价学.科学出版社.2007.08.

开发制度 篇8

1.1 开发区基本状况

从较为宽泛的涵义来说, 开发区是指根据地方工业发展水平, 为繁荣相关区域经济, 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内, 经政府科学规划、充分论证和严格审批的实行特殊体制机制及政策的开放开发区域, 通过集中配置基础设施并制定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 吸引工业企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向该地域集聚、整合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方式, 它实际上是在一定地域内的相对聚合所形成的科技-工业综合体。

1.2 开发区土地利用与管理特点

开发区作为现代工业的聚集地, 是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化的有效方式, 可以把土地、劳动力、服务等优势要素集聚在一起, 形成一定规模, 产生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 成为加速本地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集中体现于土地利用的集约效用, 单位面积的资金集聚度和产出率大大高于其他地区。在土地管理范围上, 开发区的范围应该是整个开发区的规划范围, 含未征用的农业用地。开发区所进行的土地开发利用, 主要是指对土地投入一定的资金和劳动力, 通过一系列的工程建设等人为措施改变和增加土地使用价值, 以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1.3 我国开发区土地利用与管理

当前, 我国开发区土地利用与管理的总体水平还不高, 土地开发模式相对滞后, 一些开发区的土地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 甚至缺乏统一规划, 存在很多自相矛盾之处。在实际操作中, 开发区建设过多考虑招商引资的功能, 将土地作为一种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资源参与市场要素的配置, 各地的开发区都期望通过土地的低成本优势, 实现资金和技术的引进, 以提高经济的增长速度。

2 我国开发区土地利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开发区土地管理制度宏观失调, 规划与布局缺乏科学性, 政策导向多元, 规模效应、集聚效应未能充分体现在开发区的土地利用过程中。由于缺乏适当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导向, 各开发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功能定位不清、结构趋同、土地利用效率不高、财力物力分散、过于封闭而自成一体等弊端。同时, 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欠缺:规划的市场适应性不够, 缺少对土地效益的研究和调控缺少科学的人均用地指标和用地结构指导, 对土地开发时序的调控手段不足, 建筑设计市场管理不完善;开发区内部各产业主体之间关联性不强, 用地结构不合理, 非法占用、占而不用、违规交易等不法现象十分突出。

2.2 开发区设立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不健全, 管理混乱, 造成开发区规模过大, 开发区总量失控一些开发区设立上过于超前, 未将开发区的规划建设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联系起来, 缺乏充分论证, 占地面积缺乏有效制约;土地管理体制不够顺畅, 制度尚不完善。由于开发区种类繁多, 且不同的开发区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 造成开发区管理分散、政出多门的局面, 使开发区土地管理体制不顺, 制度难以完善。

2.3 低层次、重复性建设多, 资金浪费严重, 开发区整体土地利用效益有待提高。开发土地用途随意改变, 一方面导致耕地等农业用地的大量被占用, 影响了国家的耕地保护政策和农民的生产生活;另一方面使工业用地易受暴利驱使, 往往转变成房地产开发项目。总的来看, 地方政府以土地作为原始资本积累手段直接推动了开发区土地无序扩张, 致使开发区供求矛盾严重。一些地方政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招商引资欲望强烈, 建立开发区成为一种招商引资手段, 使得开发区出现供过于求趋势, 投资上总量不足, 各开发区往往陷入过度竞争、恶性循环;土地征用范畴的模糊导致开发区存在扩张用地的原始冲动, 土地收益分配机制不顺导致开发区大肆征用土地, 地方政府的片面“政绩观”、“发展观”引导其过量供给土地。

3 推进土地管理制度创新, 加快开发区科学发展

3.1 科学评价开发区土地资源, 加强土地可持续利用。

要积极开展对开发区土地资源的科学评价, 通过对开发区内的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与住宅用地的集约利用状况的调查研究, 建立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量化管理指标, 实现对不同类型土地集约利用度的定量认识, 挖掘存量土地利用潜力, 正确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为制定开发区土地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为我国的开发区土地持续利用管理和产业结构提升以及解决农村土地城市化问题探寻科学路径。加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管理, 凭借技术、法律和行政等各种手段, 有效协调、规范开发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比例、空间分布与当地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使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其生产与环境功能。

3.2 创新开发区土地管理制度, 充分发挥土地流转对开发区建设发展的积极作用。

我国开发区土地大多是采取集体土地国有土地开发模式, 如再加速土地流转则更为有利。目前, 我国土地流转形式有以下几类:入股, 转让, 出租, 置换, 反租承包, 储备经营。在一些地方农村还出现了土地股权化形态, 由村委会成立集体土地股份制公司。可按照“流转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要求,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积极稳妥地促进开发区土地流转市场发育。政府在不转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 与村集体的股份制公司达成租用集体土地协议或以集体土地入股等多种合作开发形式, 设立一定规模的开发区。

3.3 加大审计监督力度, 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 维护开发区稳定发展。

近年来, 国家有关部门曾联合起来多次对全国的土地市场进行整顿检查, 重点查找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检查和验收情况看, 各地开发区的问题很多, 处理起来也很难。有鉴于此, 应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对开发区及其建设中的重要方面、重要内容进行重点审计, 以有效规范开发区建设。为此, 可考虑对开发区土地规划、用地管理、引进项目审批、引进项目管理、征地农民补偿等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值得注意的是, 因与开发区土地问题紧密关联, 对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 也是开发区可否稳定发展的关键。

结束语

江苏开发区制度创新与竞争力再造 篇9

关键词:开发区,制度创新,竞争力,新常态

体制机制优势是开发区的最大优势, 也是江苏开发区在历经多个阶段不断成长壮大的根本保障。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 江苏开发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迫切要求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有新的突破, 以改革红利释放破解发展瓶颈, 实现竞争力再造。

一、江苏开发区体制机制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 功能定位不够明确, 现有园区管理模式效率损耗严重。

目前, 江苏开发区主要实行管委会模式和“政区合一”模式。委托管理模式下, 开发区与行政区的经济管理和社会事务分工, 使开发区更专注于功能管理, 提升管理效率。但现实中, 往往带来开发区与其所在行政区的利益冲突。“政区合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管委会模式存在的“围墙经济”问题, 有利于区域内部协调。但行政区内大量的社会事务则会拖累开发区的体制优势, 出现严重的效率损耗。

(二) 法律主体地位未能确立, 先行先试面临法律困境。

到目前为止, 国家层面上专门针对开发区的立法迟迟没有出台。开发区管委会作为上一级政府的行政派出机构, 与属地行政区在领导、规划、管理、开发、建设等方面的权利和经济利益上的再划分时常有所利益冲突。由于开发区法律地位不明确, 有些开发区管理条例与现行法律法规冲突, 管理条例就失去了法律效力, 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上级部门和地方截留权利, 致使开发区作为特殊经济区域所享有的权限难以到位, 管理效率和发展效应受到影响。

(三) 社会管理负担繁重, 旧体制回归趋向明显。

传统开发区的职能主要集中在土地开发、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经济工作方面, 如今还面临大量社会公共服务事项, 开发区已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功能区, 管理职能全能化趋势明显, 普遍出现向“大而全”旧体制回归趋势。一方面开发区管理权限部分被上收;另一方面随着开发区范围的扩大, 开发区行政化倾向相当明显。随着开发区经济社会方面承担的事务日渐增多, 人员明显增多, 机构明显庞大, 服务效率降低的弊端会日趋显现。开发区体制出严重的体制回归, 由于承担过多非经济性职责, 开发区传统效率优势损耗严重。

(四) 强政府、弱市场特征鲜明, 强市场功能有待培育。

江苏开发区的发展和全国其他开发区一样, 主要突出了“政府主导”和政府作为“第一推动力”的特征, 开发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政府的主体作用。从开发区规划, 到基础设施、厂房建设, 再到招商引资等, 政府承担了太多的职能。开发区管委会开发公司名义上是企业, 基本上承担了一些政府职能, 存在着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晰的问题。短期看, 这种情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长期看, 则存在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 合理政府与市场分工的问题。

二、江苏开发区制度创新战略取向

(一) 坚持制度化取向, 以改革深化引领经济新常态。

开发区过去的发展, 主要得益于开发区与非开发区相比, 体制机制相对优越;开发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开发区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但是, 创新开发区的体制机制, 实质上是开发区内外部权力、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 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利益矛盾和梗阻, 必须义无反顾推进改革的深化。江苏开发区需要牢牢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 积极在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 切实解决开发区下一阶段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二) 坚持规范化取向, 明确开发区功能定位。

明确开发区的功能定位, 是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目前国家层面立法暂时难以出台的情况下, 江苏应加快推进省级和有立法权的市级的开发区立法步伐, 组织相关部门、研究机构、专家学者成立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组, 进行联合攻关, 对有关问题形成共识, 进一步修缮《江苏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条例》。通过国家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对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设立撤销等予以明确, 确保开发区在法制轨道上健康发展。

(三) 坚持市场化取向, 理顺开发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核心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一要释放市场微观主体活力, 给市场主体创造更大发展空间;二要尊重市场规则, 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三要发挥好价格信号功能,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四要在政府边界与市场边界明确的前提下, 认真解决政府如何有效干预的问题, 防止出现政府该管却管不好、不该管又横加干涉的现象, 塑造良性的政商关系新生态。

(四) 坚持自主化导向, 培育开发区内生增长机制。

在相当长时期里, 江苏开发区主要走了一条外源型增长的路子, 即主要依靠利用外资、引进先进设备、引进海外智力, 并且辅之以优惠倾斜的政策, 赋予超国民的待遇。相比之下, 内资企业、本土产业的发展是个短腿。在未来的发展时期里, 利用外资、引进先进设备、引进海外智力仍然是一条重要“省策”。同时, 必须认真考虑形成外源与内生同步增长的机制, 尤其是通过外源促进内生的增长, 推动江苏开发区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五) 坚持法治化导向, 处理好先行先试与依法行政的矛盾。

改革的特质在于突破陈规, 法治的精髓在于确立秩序。如何平衡改革的“破”与法治的“立”之间的关系, 这是开发区行政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与“依法行政”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开发区作为一种特殊的区域类型, 其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必须于法有据、师出有名;只有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 才可以根据新形势下开发区的发展需求, 在体制机制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 建立健全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开发区依法行政新体制, 使开发区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地开展工作。对那些需要得到法律授权的重要改革措施, 必须按法定程序进行, 不能超前推进, 确保每一次先行先试都严格遵循程序规则, 每一步改革创新都符合依法行政要求, 都在法治轨道上推进。

三、江苏开发区竞争力再造路径选择

(一) 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不断完善科学决策机制。

在管理模式上, 按照“园区事园区办”的基本原则和“最大程度压缩办理时间、简化办理手续”的基本要求, 规范管理行政审批服务的功能职责、工作程序与业务流程, 清理不合理的审批环节, 在整合优化以往审批环节的基础上, 尽可能地将保留后的审批环节全面集中到窗口受理与办结。进一步探索市场化管理和去行政化改革, 可选取平台运营、招商引资、基础设施等适合市场化运作的领域试点进行诸如公私合作制 (PPP) 等模式, 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来实现资源的组织和配置, 以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改进部门之间、区域之间的关系。在开发区管理方面, 可以尝试将区内行政事务“反委托”给行政区管理, 集中精力全力投身经济建设。

(二) 进一步谋划发展方式转变, 主动加快新常态下开发区转型升级。

当前, 我国开发区正逐步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 使开发区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探路者”和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的“排头兵”。在新常态下, 江苏开发区需要由过去的靠“三拼” (拼资源、拼优惠、拼政策) 转为靠“新三比”, 即比政府职能的转换、比社会发展主体和市场主体的活力、比符合国际惯例的商务环境。在政府职能转换上, 就是要怎样做到“小机关, 大服务”, 既有精简统一效能之利, 又无人员机构臃肿之弊。在社会发展主体和市场主体的活力上, 就是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健全的法治环境和亲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环境。

(三) 进一步放大国家战略机遇, 有效借力国家政策支持。

目前, 苏南5市8个高新区及苏州工业园区承担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国家战略责任, 苏州工业园区同时还承担开展开放创新综合示范、打造中国开放创新样本的国家使命。江苏各类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是中国更深层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基本单元。国家战略在江苏重点开发区落地, 不仅带来政策、资源、项目、投资集聚, 也将营造出独特的发展环境, 大大丰富江苏开发区新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为此, 江苏开发区应加强与国家战略对接, 争取改革先行先试, 不断积累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努力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排头兵,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的示范样本, 在改革试验、开放创新中再探新路。

(四) 进一步围绕江苏产业发展需求, 构建与创新型经济相适应的制度环境。

开发制度 篇10

2007年7月《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第一次提出:“农村低保要与扶贫开发、促进就业以及其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生活性补助措施相衔接, 坚持政府救济与家庭赡养扶养、社会互助、个人自立相结合, 鼓励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生产自救, 脱贫致富。”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求, 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 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低保制度是社会救助, 扶贫开发是提高能力;低保制度是维持生存, 扶贫开发是促进发展, 二者相辅相承, 相互促进。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 对搞好扶贫开发工作, 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 逐步缩小发展差距,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 贵州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现状

2.1 贵州扶贫开发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贵州省的扶贫开发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6-1993年, 贵州省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6.4亿元, 兴办了4000多个扶贫项目, 农村贫困人口从1500万减少到1000万, 贫困发生率从57.5%下降到34.4%;第二阶段是从1994-2000年经过7年的努力, 贫困人口从1000万减少到313.46万, 贫困发生率从34.4%下降到9.4%;第三阶段是2001-2010年, 为扶贫开发新阶段。在2001-2008年共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88.4亿元、社会帮扶资金21.79亿元、扶贫贴息贷款118亿元, 实施扶贫项目7万多个,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254元增加到2414元, 年均增长8.53%, 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扶贫开发使贵州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是目前贵州仍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 占全国贫困人口比例最大的省区, 按照1196元的标准, 截至2010年底, 全省还有贫困人口418万人, 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5.6%。

2.2 贵州农村低保现状

2007年贵州省全面建立起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07年各级财政投入6.8亿元, 将全省257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纳入保障, 保障标准为人均700元;2008年投入15.6亿元, 保障标准提高到785元, 324.4万人纳入农村低保[2];2009年全省财政投入农村低保资金达28.62亿元, 保障标准提高到1196元;2010年全省所有县市区按照有关规定, 全部确定了新的农村低保标准为1260元, 严格核定保障对象, 全省保障对象总数达530.49万人[3]。贵州省围绕完善农村低保制度, 规范管理运行机制, 基本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的“应保尽保”目标, 农村广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3 贵州农村扶贫与低保制度目前的衔接情况

3.1 具体实施步骤及取得的成就

2009年, 国务院扶贫办和民政部、财政部、统计局、中国残联在全国11个省 (区、市) 、20个县、340个乡 (镇) 、5955个行政村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贵州省选择了开阳县高寨乡牌坊村、道真县大矸镇三元村、普定县白岩镇双坑村水城县纸厂乡新中村、平塘县甘寨乡基哈村、从江县翠里乡高文村、晴隆县光照镇陈庄村、德江县桶井乡十字村、威宁县么站镇、东风镇、炉山镇等9个县的11个镇、村作为贵州省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第一批乡 (镇) 、村。在确定试点之后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

3.1.1 宣传发动

各乡镇召开村民大会, 通过各县电台、报纸宣传, 发放宣传资料, 书写宣传标语, 设立两项制度专栏等形式, 广泛深入宣传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方法等。

3.1.2 确定贫困人口标准和对象识别

每县均在农村低保全面核查的基础上, 要按照2009年1196元的标准确定了低保对象。低保对象的识别主采取五步识别法, 即按照“户主据实申报、乡村入户调查、村民民主评议、乡村审核公示、部门认定公告”的程序和办法进行识别。采取了入户调查、邻里走访、分户核查、民主评困、公告公示等方式核定主要指标“农民人均纯收入”, 并统一分析当地农产品销售价格, 将1196元以下贫困人口进行分类统计, 确保了低保对象识别的公平、公开、公正。

3.1.3 进行登记造册, 及时录入信息系统

各县在完成入户调查以后, 经过民主评议、张榜公示, 无不同意见后, 及时将信息录入“两项制度衔接数据库”, 实行系统动态管理。并将低收入户分为“扶贫户、扶贫低保户、低保户、五保户”等四类, 各地在信息登记过程中, 对扶贫对象需要的项目、规模、投资及资金来源等进行了全面摸底, 为下一步制定扶贫帮扶规划提供了可靠依据。

3.1.4 拟定贫困人口帮扶措施

部分县在调查过程中及时根据各贫困户的特点, 超前拟定了帮扶措施。如威宁县的东风镇、炉山镇、么站镇, 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救助与扶持措施, 对东风镇元木村126户扶贫低保户, 21户扶贫户进行了养鸡、养牛、养猪项目的扶持;对炉山镇新庄村220户扶贫低保户, 141扶贫户进行了养羊项目的扶持;对么站镇新飞村84户扶贫低保户, 115户扶贫户进行了养鸡、养牛、核桃种植项目的扶持;从江县翠里乡高文村对识别出的27户扶贫低保户, 选定了相应的发展项目;水城县和普定县在入户调查的同时, 也根据各贫困户的特点, 拟定了帮扶措施, 还组织三农工作服务队, 深入田间进行技术指导, 开展种养业技术培训。

通过以上步骤, 试点县、镇、村基本摸清贫困状况。2009年底按照1196元的标准, 11个试点镇、村共识别出扶贫对象2820人, 低保对象2077人, 扶贫和低保交叉对象3020人, 基本摸清了试点村贫困情况, 为瞄准困难群众奠定了基础。其次, 为掌握贫困对象需求, 建立了相应的档案资料。各地对识别出来的低收入户, 分别就家庭人员情况、贫困状况、需求情况、受扶持情况等信息建立了详细的档案资料。

3.2 存在的问题

3.2.1 宣传发动不够深入

由于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政策宣传还不够深入, 部分干部和群众对工作不理解, 不支持, 尤其是入户调查过程中, 有的群众不愿意提供真实的家庭收入情况。部分群众对低保政策认识有偏差, 混淆国家保障与家庭保障的概念, 甚至出现曲解低保政策, 抱着一种“国家的钱, 大家要”的思想, 有的贫困户家中存在劳力, 但不愿接受扶持发展生产, 也不愿接受培训外出务工, “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严重。

3.2.2 识别指标不完善

贵州贫困面大, 贫困人口多, 贫困识别难度大, 识别指标有待完善。尽管贵州省目前各县基本已按照“户主据实申报、乡村入户调查、村民民主评议、乡村审核公示、部门认定公告”的程序和办法, 开展低保对象和贫困人口的摸底核查工作, 但因单纯采用“农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 在统计中存在农户有意隐瞒收入, 工作人员核算不规范, 进村入户调查不细致等情况, 导致识别一定程度失真。此外, 因灾、因病、因学导致返贫, 拓宽收入渠道后脱贫等情况的存在, 导致识别对象波动大, 识别工作动态管理较难。

3.2.3 部门衔接不够

部门衔接不够, 造成扶贫部门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情况与农村低保核查工作对象资料没有很好地衔接, 出现相关贫困人口与低保核查数据仍不相符合的现象, 客观上存在数据不能共享的问题。民政部门低保人口人均收入指标与扶贫部门人均纯收入指标不一致, 2010年民政部门确定的低保标准为人均收入1260元以下, 与扶贫贫困人口人均收入标准1196元不一致, 导致农村低保调查数据比扶贫部门确定的贫困人口数据大, 工作难以衔接, 影响工作进度。并且对象识别出来后, 存在制定帮扶措施视野不宽、办法不多、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3.2.4 可用资金不足

无论是扶贫开发还是农村低保都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尽管扶贫开发投入每年在增加, 但总量仍十分有限, 中央下拨给贵州省的财政扶贫资金数量与全省贫困人口在全国所占的比重相差甚远。就实施“整乡推进”来说, 每个贫困村需投入资金300万元左右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而到目前平均每个村只能投入50万元, 再加上尚未实施推进的还有5198个贫困村, 全省扶贫资金缺口较大。在低保资金投入方面目前贵州省农村低保资金以省级财政投入为主, 由于贵州省贫困面大, 地方财力有限, 拿不出更多的配套资金落实农村低保。且在农村贫困人口之外, 还有大量刚刚越过温饱线基础很不稳固的低收入人口, 他们无法被纳入农村低保范围, 难以实现应保尽保。

3.2.5 工作规范不够

在实际工作中不规范的操作仍然存在, 原因是少数工作人员不能坚持原则而照顾个别亲朋好友等关系户, 致使该保的没有保, 不该保的却保了。而且存在家庭生活状况差的, 其低保的补助标准不一定高, 家庭生活状况相对好的, 其低保补助标准不一定低的现象。尽管这一现象不具普遍性, 但是, 对低保和扶贫工作特别是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带来了影响。

4 进一步完善两项制度衔接的思考

4.1 大力做好“两项制度衔接”政策的宣传工作

首先是要根据工作重点和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 提出完善的宣传工作方案, 包括宣传的内容、途径、表达方式等。其次是要把握宣传要点, 尤其是把握两项政策的重点内容, 如申请农村低保的条件和程序、家庭收入计算方法、所需的证件资料, 扶贫政策和低保政策的异同, 以及两种政策的扶持方式;最后是要注意宣传技巧, 低保和扶贫开发对象, 涉及千家万户, 关系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 应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 如采取召开村组干部会和村民大会、开设宣传专栏、印发宣传资料、入户宣传等形式, 将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个农户, 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4.2 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贫困识别机制

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衔接的核心就是完善贫困人口的认别机制。不解决贫困人口的识别问题, 低保和扶贫就不能瞄准贫困人口。贫困对象识别工作, 必须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首先, 要准确把握识别的政策标准;其次, 要建档立卡, 做到村有卡、乡有册、县有簿;最后, 宜遵循应进则进、应退则退原则, 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统计范围, 建立信息档案, 对条件改善超过标准的要及时退出, 实行动态管理[4]。

4.3 探索多种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对确认的贫困对象, 要根据致贫原因分类制定政策, 实行差异化扶持, 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 要根据其收入状况分别确定享受低保的标准;对具有开发能力的低收入户, 要制定扶持到户的规划, 明确扶持方式和资金;对于无劳动力的, 可将土地流转等作为股份, 参加到产业化扶贫中, 依托产业化发展脱贫;对赡养负担较重, 以及因病、因学、因灾等情况处于低保线临界状态的家庭, 应结合具体的实际, 采取灵活多样的低保和扶贫方式, 可通过扶贫“雨露计划”, 民政救灾资金及社会力量的联合投入使其脱贫。如:贵州省扶贫办2010年8月起在“雨露计划”实施过程中加入了“圆梦行动”方案, 这一方案共投入800万元资金, 具体扶持方式是征对农村户口的家庭中有考入一本院校的学生。

4.4 加强部门协调

部门的协调, 应首先确定或成立相应的综合管理部门, 以确保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中的沟通、协作问题。扶贫部门要做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中交叉对象的识别工作, 研究提高识别扶贫对象的准确率, 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民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扶贫部门落实交叉对象的扶持政策。统计部门要及时提供贫困监测数据, 参与制定两项制度扶持对象识别的相关指标。残联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核对残疾人有关情况, 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中的残疾人提供重点帮扶。搞好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的分工与协作民政部门对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进行普查并建档立卡, 开展低保工作[5]。

4.5 加快整合扶贫资源, 增强扶贫合力

目前国家区域政策、行业政策、社会政策都在向“三农”倾斜, 不同渠道进入贫困地区的资金明显增加, 除了扶贫开发的专项投入继续增加之外, 更多的社会资源正逐步加入到服务于缓解贫困这个目标。但是当前, 中央下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资金分属各个部门, 各部门在使用这些扶持资金时又有各自的要求, 导致上级扶持资金使用分散, 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应整合涉农资金和资源, 加强各个部门的协调与合作, 由过去主要依靠扶贫部门一家扶贫逐步形成由众多部门共同协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参考文献

[1]叶韬.在全省扶贫开发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贵州扶贫信息网, 2010-01-19.

[2]贵州投入农村低保财政资金三年增长3.7倍[N].新华网贵州频道, 2009-11-07.

[3]丁治学.扎实开展农村低保规范化建设努力开创农村低何工作新面目[N], 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0年5月13日

[4]江西省九江县扶贫办.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何有效衔接的对策浅析[J].老区建设, 2009 (21) :30.

上一篇:SPS协议下一篇:全桥移相变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