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三分地

2024-05-23

一亩三分地(精选八篇)

一亩三分地 篇1

教师躬身其中,从教育时间片段看,同一时间段不同教师有不同感觉,同一教师不同时间段也有不同的心态。教师耕耘课堂,就像农夫经营土地,有感觉造化弄人,不甘心做这个活,而又不得不身处其中的;有别无他求,但经营了一辈子也没有摸着这活精髓的。有简单朴实,醉心于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也有把园子当作艺术品精雕细琢的。

从教师课堂生态观察,课堂就像陆地,有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课堂,有苍劲有力发人深思的课堂,有随意洒脱奔驰豪放的课堂,也有涓涓细流滴水成河的课堂。

从教师成长过程体察,有力求上进追求细节完美的课堂,也有追求轮廓一气呵成的课堂;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课堂,也有讲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的课堂;有只管自己讲不管学生学的课堂,也有照本宣科自生自灭的课堂。

这些,自从有教育历史以来,都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一说到课堂规范,就有人说,现在都是信息时代了,云计算这么发达了,还讲这些课堂老掉牙的东西?其实,说白了,电脑再发达也没法和人脑相比,科技再发达也没有超出人们认识范围。教育,狭义地说,就是课堂。课堂它始终有个标尺摆在哪里,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它都不会因为我的主观愿望发生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说你的课堂好,那不一定是真的好,有人说你的课堂坏,那不一定是真坏。衡量课堂的最高标准,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

哪些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呢?一个是知识的获得,一个是能力的获得,一个是自信的增强,一个是沟通的融洽。要满足这些基本的要素,我就要提倡一个健康的、有序的、发展的和可持续的课堂。

一个健康的课堂必然是学生和教师都有准备的课堂。因此,一个匆忙没有准备的或者准备不充分的课堂是我要避免的。这样就必须对教师和学生课前准备提出必要的规范。

一个有序的课堂有利于师生的从容交流。所以课堂必须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这样就必然对教师课程展示、板书、简笔画、思维导图等等演进状况进行必要的规范。

一个发展的课堂必然是和谐的----气氛和谐,语言和谐,情感和谐。所以我认为课堂急不得,教师不要跟学生急,教师要尽量避免一些不和谐的语言,比如不要说“你怎么这样笨”之类埋怨的话,也不要像黄世仁对待杨白劳那样凶神恶煞等等。这样就必然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进行必要的规范。

一个可持续的课堂一定是师生的语言对话、表情对话和行为对话都自然流畅的课堂。对话就是信息的交流,交流就是你来我往,正是交流才有教育的机智。课堂交流让人舒服还是不舒服,因人而异。但是基本的反馈方式和反馈状态,必须要呈现出学生学的效果和教师教的效果。这样课堂上就必然要对教师给学生的评价标准进行规范。

所谓教无定法,那是课堂教学管理层次相当高的人所体察和感悟的真理。对于我等凡夫俗子,死搬这句话,当作教条,就会成为自己无效或者低效课堂的借口,不但不利于自己课堂管理的能力的提高,而且会成为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毒药。在我没有达到教育自由境界以前,我们还是按照规范来要求自己、发展自己为好。

认识到这些道理后,我们就不会抵触规范课堂,并自觉的实践课堂规范。

那么我是怎么规范课堂的呢?

我把自己当作教育的新手,感悟有经验的老师是怎么对学生要求的?我是怎么对学生要求的?我们的差距在哪里?我怎么改进?这样就有了我课前提前进教室,规范学生课前行为。比如课本放在课桌左上角,练习本在课桌中间,学习用具在课桌靠前面,准备好草稿纸和笔等等。规范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习惯成自然了。

语言是最容易动人也最容易伤人的。我刚当教师很长一段时间,就是硬压学生,有时凶巴巴的,说重庆话,免不了带脏字。那几年毕业的几届学生,没有亲近我的,甚至现在都很少主动和我电话或和网络上进行交流。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俗话说得好,语言真的会伤人于无形。尽管当时我硬压,学生敢怒不敢言,学到一些知识,但是我成为了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其实换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学生也能学到知识,并且愉快地学到知识。百思不得其解,急中就会生智,我突然意识到唯有普通话可以纠正我语言的生硬,我就开始试着学说普通话,果然效果蛮好的,而且我的普通话发音也渐渐进步了,打字都是全拼盲打了,再后来,连说重庆话都没有伤人的词汇了。这时我发现我的语言倾向于更加柔和,我也从中感受到语言带给学生和自己的快乐。

表情是最容易传递内心感受的。我以前是一副“学生借了谷子还我糠”的表情。有些胆小的学生根本不敢和我随意交流学习,有些学生看到我都怕。后来我感觉到学生其实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同样是孩子,孩子是需要温情的,是需要鼓励和欣赏的,孩子不是拿来让我们责骂的,我们没有责骂孩子的权利。我的心态自然就调整过来了。我进教室总是乐呵呵的,偶尔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我会在教室门外鼓鼓腮帮子,深呼吸,然后表情就放松了,心情自然也跟着放松了。

这些细节成就着我课堂的顺畅和和谐。我慢慢认识到我的课堂是自信的,是和谐的。一个自信的课堂,一个和谐的课堂,一个发展的课堂,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心理愉悦,而且有利于我年轻,减缓我的衰老。

课堂的规范成就孩子的未来,规范的课堂成就教师的将来。重提规范,坚持规范,我们就能够成就有效课堂、无限接近卓越课堂,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有可能早日从必然王国进化到自己满意的自由王国。

用心耕耘班组的“一亩三分地” 篇2

“他们干劲足,运输量多,安全又好,硬把他们班的„一亩三分地‟搞得是有模有样……”提起松藻煤矿运输队机车三班,抽放队员工周尚礼一脸的赞叹。

松藻煤矿运输队机车三班现有员工12人,主要负责+335大巷的运输任务。该班组自建立至今已有10年,在全班员工的努力下,先后获得公司、矿“人均运输量最高班组”、“五十佳班组”等荣誉称号。

施“感情肥”,干齐心活。一段时间来,该班组人心涣散,对工作无热情,曾是整个队最差的班组。2008年,新班长何大章接任后,为了搞好班组,不断向员工施“感情肥”。如员工小范爱打牌,为了打牌他甚至拿钱请人上班,夫妻感情也因此不和。他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找到他谈心,列举赌博的危害,并安排与自己一起开、跟车,言传身教。在小范经济困难的时候,还拿钱给他应急。就这样,在一次次的感动中,小范不但改掉赌博恶习,而且积极主动上班,成为班组的骨干。“劲都在一起了,干活自然就好,就能出彩”。

播“安全种”,开“安全花”。“没有规距,不成方圆。”为了搞好班组安全生产,该班根据班组生产实际,狠抓制度建设,播下“安全种”,即由班组员工自制《班组劳动纪律》、《班组质量标准化管理》、《班组行为操作规范》等制度。工作中,员工更是按照自己制定的制度,干标准活、做标准事,对违反制度的,大家相互监督,严格处罚,绝不手软。由于大家都认真执行班组管理制度,自2008年6月以来,该班实现了连续1000多天无事故、无“三违”,期间还创下了“人均运输量最高班组”记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浇“创新水”,结“荣誉果”。该班组积极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开展小改小革和QC活动,时常组织员工在技术创新上相互学习、探讨,并对参与小改小革和QC活动的员工给予调班,提供便利,浇好“创新水”。班组的辛勤浇灌,也取得较好的成效。2010年该班组积极配合队开展QC活动,其中“新型电控道岔基座的研制”获矿二等奖、煤电公司一等奖、重庆市优秀奖,“自制弹簧道岔的应用”获矿二等奖。同时,该班连续两年被队评为“红旗班”,多次被矿评为“360班组”、十佳优秀班组。

老段家的一亩三分地 篇3

今天是收萝卜的日子,他家一亩三分地的大棚萝卜也足够几个人忙活好些天。

前不塔气是蒙语的音译词,意为灌木丛。这村庄是呼和浩特市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2004年开始,段全喜承包了两个130米长的大棚,130米即为一亩三分地。

加入样板试验田

从2004年承包这两个大棚以来,段全喜绞尽脑汁地想要提高它们的产出。谁让全家都指着它们过活呢?一个大棚全年12个月可以种植4茬蔬菜,其中包括两茬大菜(主要以西红柿、黄瓜等为主)、两茬小菜(油菜、萝卜等)。不管如何,地就只有这一亩三分大,老段也没有太多钱去承包更多的大棚。要增加收入,并非易事,要么蔬菜能够卖个好价钱,要么就是让蔬菜增产。

增产的同时还要增收,是现在农民关心的头等大事。

经历了两年的劳累之后,老段于2006年正式加入到永业集团在前不塔气的样板试验田。

“当时我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反正有厂家的承诺,还有厂家的增产保证。”回忆当年加入永业样板田时段全喜说。

过去很多农资产品营销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这也带来了市场上的恶性竞争,诸如价格战、赊销等方式层出不穷。永业的方式是,先在农村建设样板田,指导农民试用永业生命素,并对使用结果进行担保承诺,等农民亲眼见到农作物有了明显增长之后,才让农民付费购买。

正所谓“眼见为实,逆向营销”。很快,加入样板田便有了实际效果。段全喜使用永业生命素之后的第一茬蔬菜是黄瓜,跟邻居的大棚黄瓜相比,段全喜大棚的黄瓜苗长势特别快,也提早开花挂果,而其他大棚的黄瓜下架之后,他家大棚的黄瓜还在挂果之中。这样一来一回,整茬黄瓜便增产了25%左右。有了第一次经验之后,永业生命素成为段全喜每年每季种植必备的投资。通过样板田工程的顺利展开,在样板示范的推动之下,越来越多农民开始使用永业生命素。

前不塔气的农民称,永业生命素不但能够达到增产的效果,在产量方面有着明显的提升,更能够保障农作物的品质。永业生命素源自从风化煤、褐煤之中提取的腐殖酸。植物在吸收生命素中的腐殖酸之后,能够提高光合作用率,并且增加吸收地下的肥料,从而达到促进农作物生长的效果。

“我大概算了算,今年大棚能够有2.5万斤萝卜吧。现在收购价是每斤7毛钱……”老段指着大棚内的堆积的萝卜说,“相比较2004年,今年大概能够让萝卜增产25%。”

不发愁的销路

采摘老段这130米长的大棚萝卜着实需要几个人两三天的工夫,一大早,段全喜的外甥、妹妹就过来帮忙,邻居也过来了。下午3点多,大半天的工夫,老段和外甥几个人才拔了3分地的萝卜。大棚外小货车开过来,老段拉上司机和菜贩子先递了根烟,然后跟外甥两人开始上秤,菜贩子则在一旁计数。

不久,永业的科技服务员刘志媛也过来了。“老段家今天萝卜出棚。”她给老段算了一笔账,按照原产两万斤来算,25%的增产意味着多产5000斤,每斤萝卜0.7元,那么一个大棚一茬能够增加收入3500元。一年有4茬蔬菜,用了永业生命素,差不多每年增加收入14000元。而使用永业生命素的成本仅仅是220元,以及相应的稀释生命素的水。

“老段这两块大棚,2004年左右一年大概纯收入在7万元,而加入样板田后稳定在8万元以上了。如果蔬菜卖了个好价钱,今年老段纯收入应该有10万元吧。”刘志媛告诉我们。

永业还与许多使用永业生命素的农民签订收购协议。春天播种季节出售永业产品给他们,到了秋天收获之际,永业便按照市场价格回收农民的农产品,并且通过永业科技服务站,将产品销售到城市之中。这样一来,一方面解决了农民农产品的销售问题,而另一方面也能够解决城市居民的菜篮子问题。正所谓打通价值回路。

“早知道种菜这么赚钱,我们回北京辞职也过来种菜吧。”来访者笑道。

“但农活需要一天24小时都盯在这里,做农民的辛苦,你们是学不来的。”刘志媛看了看一旁忙活的老段说,“农民赚钱不容易,我们也希望能够尽力帮助农民致富增收。”

家门口的技术员

刘志媛和老段是老朋友,没有顾得上太多的寒暄,便进大棚给老段搭起了手。

作为永业科技服务站的服务人员,农学院毕业的刘志媛懂得农技知识,在提供产品使用指导的同时,也为农民提供农技方面的咨询服务,包括病虫害治理抑或是农业技术、新产品方面的咨询服务。相比较其他企业的销售终端简单的销售功能,永业并不希望将渠道终端视为简单的销售门店,而是将其作为“农业科技服务终端与管理平台”。

前不塔气永业的经销商吴永平称,建设一个“管理平台”,永业会给予整体的装修要求并提供帮助,每个“管理平台”都有相应的永业服务人员坐镇,为农民提供农技方面的咨询与服务,并且为优秀的管理平台配备了电脑与互联网,同时也会在这里提供一些与农业、致富相关的报纸、期刊、书籍。

正是考虑到现在很多农户买不到优质的农资产品、得不到优良的科技种植服务,永业作了长期规划与持续投入,在中国的广大乡村建立了这些“管理平台”即永业科技服务站。通过科技服务站为农民提供服务,教会他们怎样科学种植,如何科学使用高科技种植肥料,如何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就好像植物医院,帮助农民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永业通过科技服务站,带给广大农户更多的信息,使农民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

种好阅读教学的“一亩三分地” 篇4

一、在品析词句中积累并内化语言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本的语言很优美, 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语言的良好素材。 但是,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 有些教师往往还没有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语句, 就让学生谈谈自己有什么收获。 在这样的课堂里, 学生看似思维活跃, 踊跃发言, 其实学习是停留在表面的, 是肤浅的, 这显然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相悖。 因此,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品味中丰富语言、积累语言, 提高学习效率。

如, 苏教版《 槐香五月》 这篇散文, 作者主要以优美生动的语言, 描写了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是孩子们的季节, 由衷地表达了自己对槐花以及槐香孩子的喜爱。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自发地感受到文本语言的美, 从而在内心深处与作者产生共鸣呢? 笔者主要从引导学生赏析文本语言入手, 让学生在品味中积累语言, 内化语言。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同学们, 洋槐花开了, 它美吗? 美在哪里? 请你把描写槐花美的句子画下来, 并且美美地读一读, 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 槐乡的孩子有什么特点? 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就这样, 学生抓住“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 远看……;有的槐花……近看……” 以及描写槐花的清香、醇香、浓香等句子赏析品味。 在赏析品味语言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读出了槐花香, 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槐花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教学效果显著。

从上述教学课例可以看出,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主要从引导学生赏析品味语言入手,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在朗读中真正感受到槐花的美以及摇槐花的乐, 同时也积累了语言。

二、 在理解感悟中赏析文本人物形象

苏教版教材中有许多描写人物的文章, 这些人物或刚正不阿, 或勇敢坚强, 或…… 每个人物形象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教学这类课文时,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去深入理解课文, 从中感受人物的形象, 对人物进行正确的评价, 获得深刻的感悟与体会。

如, 在教学苏教版《 船长》一课时, 为了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船长在危险来临时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笔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感悟。 一方面, 自读课文, 画出文中描写轮船遇险时的句子。 另一方面, 画出描写船长指挥船上人员脱险时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词语和句子。 之后, 笔者又引导学生沉入文本, 用心去感悟体会这些句子的真正含义。 在此基础上, 笔者还让学生说说从这些句子中读懂了什么, 有什么想法与感悟, 等等。这样就使学生重新回归课文, 在用心感悟中理解船长此时所作所为背后隐藏的内容。 学生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挖掘, 从“ 奔跑着”“ 呼喊着”“ 哭泣着” 中真实感受到了轮船遇险时船上的混乱情形; 接着又从“ 大声吼道”“ 你就开枪打死他”“ 快救克莱芒” 等句子中感悟到了作为一名船长从容自若的指挥, 丝毫没有考虑他自己。 在理解感悟中, 船长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丰满起来。

从上述教学课例可以看出, 在对船长这个人物的认识上, 教师没有采取一味地让学生说说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传统的教学路子, 而是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理解感悟。这样一来, 学生所获得的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就不再局限于教师的口头传授, 而是有了发自自己内心的体会。

三、 在切己体验中领悟文本真挚情感

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大多蕴含着深刻的情感, 这些情感大都是作者对生活、 对社会发自内心的感受与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 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这种情感,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感受。 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创造条件, 抓住教材文本中能够打动学生心灵的词语、句子、段落, 让学生真正去感受体验, 从而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领悟文章的真情实感。

如, 在教学苏教版《 第一次抱母亲》 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中流露出来的母子情深以及母子之间真切的情感, 笔者主要采取了换位体验的教学方法, 即让学生站在文本作者的立场上, 假想自己就是作者, 作者的母亲就是自己的母亲。 然后, 再让学生对照文本进行体验, 想一想此时此刻自己会有怎样的想法, 并且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分享。在这样换位思考体验的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 真切地感受到了母亲的不容易以及作者觉得愧对母亲, 决心用实际行动报答母亲的迫切心情。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 为了激发学生情感, 增强学习效果, 笔者在教学时主要把体验学习引入其中。 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体验才是最真切的。 在这样的教学中, 学生可以想作者之所想、 急作者之所急, 可以在真切的体验中与文本的作者产生共鸣, 深化学习效果。

四、 在读写迁移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 语文课程标准 ( 2011 年版) 》 指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教师结合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语用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针对文本内容以及学生的需要, 极力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迁移训练。 只有如此, 学生的语用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如, 苏教版《 天游峰的扫路人》 是一篇描写人物的课文, 在文中, 作者主要采取了侧面烘托的方法来凸现扫路人的爽朗、 乐观、 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结合这个特点, 教师就可以把这种方法渗透到写作教学中, 让学生在掌握这种写作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 再如, 在《 埃及的金字塔》 一课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说明文知识如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 当学生掌握了这些说明方法以后,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学习需要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又如, 在学习《 黄果树瀑布》 一课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移步换景的描写手法在写景文章中的妙用等, 这对于学生写风景类文章是有帮助的, 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教学中, 教师只有依据课文的性质特点, 确定好读写迁移点, 才能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从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 不同的课文有着不同的性质特点, 教师要想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 就要根据阅读内容的特点让学生模仿迁移写作, 唯有如此, 才能使学生既获得语文知识, 又提升学习能力, 从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一亩三分地 篇5

销售员的满怀激情地创造财富,他们的敬业专一的程度有时很令人感动。一位销售员早上接待一群顾客开始谈车,为了把车卖掉避免顾客流失,该销售员竟然连中午饭也顾不上吃,空着肚子和顾客谈到下午五点多种,直至顾客在这家店买了车为止。其实,那时店内老板实行的是固定工资制度,销售员的收入与卖车多少没有直接关系,但作为一名销售员职责是他们的根本,放走一位购车的消费者都会让其忐忑不安,成为他们个人荣誉中的耻辱。

然而销售员的待遇和回报又怎样呢?某地一经销商完成了资金的原始积累转向房地产开发,后见摩托车利润日益减少,又不肯在营销上做文章,进而全身退出摩托车销售行业,令人痛心的是,该经销商毫不留情地将跟随其多年的销售及服务人员全部裁掉,任其自寻生路,使那些为他创造过巨大财富的员工气愤和寒心,却没有丝毫办法。原来,此商家没有和员工签定过任何书面上的用工协议,员工的合法权利自然得不到保证。

然而说此商家的所作所为绝非个别案例,在摩托车终端行业中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业规范这是事实。同时也正是因为摩托车销售业的不规范和其本身的特殊性,因而至今还没有在零售上出现类似家电零售业中“国美”、“大中”、“苏宁”等零售品牌和可以左右全国市场的零售大户。避开那些远大理想不谈,在摩托车区域零售市场要做大做强,这除了是个商家心态问题,也是与经销商店面管理是否稳定有直接的关系。

当销售店的老板埋怨培养多年的销售主力离开自己的公司,跳槽到对手店时,可否想过员工频频跳槽的原因所在,自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销售市场网络下沉,乡镇网点的夫妻店是当前摩托车零售业的一大特色,因而我们这里所谈是商家人员管理包括省级代理的零售店、县级代理的零售店,及销售上达到一定规模的拥有多名员工的乡镇销售店的人员管理。对于以上销售店,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经销商与员工的劳资关系。经销商是否与销售员签定劳动合同,有没有位其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其它相关保险这横重要。销售员作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普通劳动者,除了要挣钱生活外还要考虑日后生存的问题,然而有多少老板能够按照《劳动法》规定的与销售员签定劳资合同并给予相关的福利待遇(也许有经销商能做到,但笔者所接触的经销商中却没发现过这样的情况),

销售员工作热情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当一名销售员在25岁之前做导购员时也许对自己的工作充满兴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总要考虑自己的出路问题,另外每天必须要赔笑地面对不同年龄的消费者,难免在心理上会出现障碍,感到前途的茫然和工作的乏味,这时他便会产生换着活法的心理,去别的工资待遇比较稳定的行业发展。

因此,与销售员建立稳定的劳资关系,使销售员能够体会到作为一名正规的工作人员的归属感,此外相对别家非正规员工待遇,往往会产生从事此行业的荣誉感和优越感,这些对其在销售中的工作热情有很大的影响。

二、员工的待遇问题。销售员的工资待遇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不同的商家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也不一样。工资待遇是员工的动力来源,“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做法只能是痴人说梦,因此商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公平合理的奖励制度,增加自己销售店的综合优势。

目前,摩托车销售员的工资基本是底薪+提成制,底薪有多有少,在300―800元不等(底薪标准随着销量增加而增加),提成及奖金在20――-200元/辆不等。在销售中根据所卖车型的利润来进行奖金分配。但某些经销商自持公司规模大品牌多,在员工工资待遇上缺乏竞争机制又不愿意改变。

笔者了解到的是,一些商家招聘新员工不论其能力如何,业绩怎样都要经过3个月的试用期,而每月适用工资只有300元/月,无论其卖了多少台车都无权进行奖金分配。在正式员工的提成上商家也是实行平均主义,三人为一组计算每月销售总量,按照每辆车平均提成20―30元平均分配(员工底薪在550―650元不等),这样销售员累死一个月销售80辆车最好成绩,每人也只能收入1000左右,况且在当前销售艰难的情况下很难达到。相比其它公司的高薪水,员工能不动心吗?

更可笑的是经销商对员工的待遇反觉得的合情合理,振振有辞“我们是大公司,卖车好卖。小公司卖车很难,所以工资定的才高”。等员工跳槽到了所谓的“小公司”每月都拿高工资后,才明白此商家的狡辩毫无根据,才知道市场竞争是实力和能力的综合较量。

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培养出来的销售员几乎都离开了该公司,同时由于该公司僵硬的适用期制度,没有人愿意跳到他的销售店内工作。从此,该公司的销售业绩每况愈下,直至到最后无力支撑整个局面而不得不退出,改行其它产业。

一亩三分地 篇6

展会现场,不少农庄和精品园区推出现场品茗、尝鲜、园区一日游等活动。其中,茶溪谷家庭农场还为观众准备了多个“农场主”名额,现场免费派送农场场主卡,获得者可在茶溪谷家庭农场承包1分地,享受种植、丰收的乐趣。

体验式观展

休闲农庄请你当“农场主”

对于都市人来说,农业、农田已经不仅仅意味着生活必需品的供给,也可以是体验耕种乐趣、旅游观光的目的地。第二届成都农博会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主题展区将是一大亮点,在这里,省级示范休闲农庄、精品园区纷纷亮相,面向海内外观众展示成都休闲农业发展成果,进行品牌推广。

光看,观众可能会觉得不过瘾,不少休闲农庄和精品园区将以“体验式”观展的方式吸引观众。其中,都江堰市茶溪谷农场将在现场限额派送价值1200元的茶溪谷家庭农场场主卡,凭此卡可以在茶溪谷承包家庭农场一分地,“农场主”可自行安排种植各种时令蔬菜、瓜果与茶树,一年四季从中体验劳动的乐趣与收获的喜悦。

此外,御香玫瑰苑将邀观众现场品尝特色生态养殖贵妃鸡;成都好农人安全农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基地一日游,让观众自主体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果蔬种植、采摘,畜禽产品养殖,柴火菜,农产品现场烹饪等。

懒人花卉现身农博会

都市人轻松享种植乐趣

对于平时忙忙碌碌的人来说,荷锄下地也许有些奢望,阳台农业也因此渐成都市人新宠。本届成都农博会上,针对阳台农业也有不少产品,无论是经销商还是普通市民都能在展会上有所收获。

金叶子园艺是成都最大的花卉植物电商,本次参展,该公司带来专利产品——懒人花卉系列之水石花,以及时下非常受欢迎的多肉植物品种亮相,还有各种促销活动。

守住口语交际的“一亩三分田” 篇7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用“课标”定调

纵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口语交际部分一到三学段的目标,“表达”“倾听” “应对”“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从说的方面看, 第二学段在第一学段“复述大意”“简要讲述”“参加讨论”的基础上将目标提高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力求具体生动”“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意见与人商讨”。第三学段要求则进一步提高“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发言”。从听的方面看,第一学段只要求“认真听”“了解主要内容”,第二学段要求“认真倾听”“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第三学段则要求“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因此,哪怕是同一话题,在不同学段教学,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课标》定调,把准不同学段的目标,才能真正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耕好口语交际的“一亩三分田”。

二、交际话题要贴近儿童 生活,营造轻松自然的氛围

口语交际是特定情境中发生的一种交际现象,具有情境性的特征。如果交际话题是生活中听到、看到或经历过的事, 只要源于生活,学生就能带着积极的情绪体验走进交际情境。努力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话题,创设具体的情境,营造轻松自然的氛围,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先决条件,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策略。例如,我在进行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关“他们让我感动”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时,这节口语交际课属于 “独白”类型,这对学生的表达逻辑、表达技巧以及认真倾听都提出了要求。我为了激发学生对说的热情,先通过老师范说,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提取“存货”, 我采用配乐范说的方式,营造氛围,从 “语言”和“行为”两个生活的细节出发, 唤醒孩子们的生活体验,巧妙地引导孩子们去挖掘生活中的小事,拓宽了孩子话题的范围,让孩子说自己生活中的小事,孩子有话可说,自然就有了说的兴趣。由此可见,再难上的口语交际课,只要老师能触到孩子们的内心,就能为口语交际课注入一股活力。只要有了亲身的情感体验,还怕孩子们没有话说,没有情抒发吗?不要忘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融有“法”交际与有 “话”交际于一体

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内化为能力。但许多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能从生活中提取相关的口语交际素材,但在交流过程中还存在讲述的话题比较司空见惯、 人云亦云的情况。由于对生活的体验不足,他们往往三言两语简单讲述,甚至进入高年级还不能把事情讲清楚、讲具体, 就更别谈充满感情、打动别人了。因此, 搭建多元的交际舞台,使学生忘情地投入到轻松的情境中,真正实现“说我所想”“言之有物”。例如我在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说感动你的事》一课中,我运用了“一对一”“一对群”“二对一”等立体交际方式,让孩子们获取“说”的经验。 在孩子简要地说完自己感动的事后,根据孩子的兴趣,深入了解某一话题,启发孩子们在互动中不断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收获说话的自信、沟通的技巧、应对的智慧,在不动声色中提升口语交际的能力和思维的水平,融有“法”交际与有“话”交际于一体。接下来的“同桌互说感动的事”的环节,又融讲述、倾听、问询于一体,给不爱说话的孩子以更多的发言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稍作准备”,“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地表达, 自信地走上交际舞台。然后,我还设计了看视频的环节,让观者通过感官的刺激, 在老师的引导下领悟转述时“抓要点”的方法,为下面“听同桌说感动的事”打下基础,听者能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转述他人说话的要点,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当然,教师的评价画龙点睛,肯定“敢”说的孩子,鼓励“会”说的孩子,引导“怕”说的孩子,让学生在互评中肯定对方的优点, 发现不足,在尊重和赏识对方的前提下, 或质疑,或建议,能针对不同对象有礼有节地文明交际。在一个自然、和谐、愉悦的交际场里,“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得到培养,全方位地塑造学生良好的交际形象。

在一亩三分地里蓬勃生长 篇8

人文社科类:立足于大众普及

苏元原先供职于中央编译出版社十年,作为社长助理的她,自感终究不适应出版社的体制,在2007年与朋友合作成立了青豆书坊,离开了传统出版社。由于之前在出版社长年做人文社科类图书的经验传统,在青豆书坊成立之初,苏元策划了一批人文社科类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的出版是以学术书为主导的,所以对学术前沿比较敏感,我在编辑这类书籍方面也比较有经验。而且除了做高端的学术著作之外,自己也一直想做有关学术普及、文化普及类的书。”跳出了体制,自己经营起出版公司,苏元坦言,首要考虑的是公司的生存,但“我并没有一定要做哪种书的特别强烈的愿望,但还是想做一些学术、文化普及类的书。”

《沉思录》是苏元在青豆书坊策划的一部颇受市场欢迎的作品,这是公元2世纪后期古罗马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主要思考人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本就有着丰富的社科图书编辑经验的苏元,自然知晓这本书本身所具有的高品质,而很特殊的是,温家宝总理曾在公开场合的讲话中提到这本书是他“读了百遍的案头书”,让她敏锐地感觉到这本书背后所蕴藏的巨大市场。“这本书的成功算是有点特别,有一定的名人效应,再加上本身内容不错,所以很快我们就将它策划出版。”而借助国家领导人的推荐效应,《沉思录》也得以成为青豆书坊普及学术及文化的一次成功尝试。

正因为定位于大众普及,所以出版作品紧贴大众的现实需要,成为青豆书坊做书的一个基本标准,“我们的理念就是,不管做什么,都要尽量跟现实有更多关联。”比如《老师的谎言》这一部历史学著作,是一位历史学家梳理美国教科书上存在的问题,“虽然内容讲的是美国的故事,但对于中国也有借鉴,因为国内教科书的问题也很受关注,所以这个话题能够和现实产生关联性,在一定范围内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苏元介绍,近期青豆书坊正在做的另一本颇具特色的书,《我是一个中国的美国人——李敦白口述历史》,也是历史类的作品。李敦白可以说是同白求恩、斯诺等人一样为国人所熟知的国际友好人士,自二战期间来到中国之后,直至文革时期都是风云人物;上世纪80年代返美之后,依然致力于中美的友好交流。《我是一个中国的美国人》是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近代史研究》主编徐秀丽对李敦白所做的一次全面的口述历史记录,“虽然主人公已经很‘中国化’了,但毕竟还是一个美国人,他的视野总是有所参照,所以对中国的现实也有借鉴意义。”

教育教养类:青豆书坊的半壁江山

虽然青豆书坊的开山之作是社科类书籍,但现在,教育教养类图书占了其出版物的一半比重。当时起念开辟教育教养版块,跟苏元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着莫大的联系,“那时候差不多就是在青豆书坊刚成立的时候,我的孩子也正出现一些不好管教的问题,我因此接触了不少这方面的书籍。”与此同时,苏元参加了一些亲子俱乐部,在与其他父母的交流过程中,更深感中国家长对于教养类书籍的需求,“我觉得中国家长在教育理念上和具体操作层面上都存在比较大的缺失,而国外比如欧美在这方面已经研究了好长时间,所以国外的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对于国内家长有很大的帮助。”

从自己为人母的教育需求出发,让苏元在挑选教养类选题时也更能体会读者的需要,大批国外优秀的教养类图书被青豆书坊引进国内出版,像《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如何说,孩子才肯学》、《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如何才能让男孩有条理》、《父母的觉醒》等,都受到了国内家长的好评。苏元说,通过几年教养类图书的策划出版,她发现,虽然国内外的文化背景有差异,但在教育孩子时,所面对的问题和情况很多都是一样的,“比如,书中介绍到美国人在与孩子沟通的问题时,情形跟我们几乎一模一样,家长着急了也会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给你说多少遍了,怎么作业还没做完?’”所以这类书籍,在编辑过程中几乎无需再做特别的修改,就能直接面向读者,也很容易与中国读者产生共鸣。

另一方面,西方的教养方式比较注重研究人的心理,比如青豆书坊最近推出的《父母的觉醒》,就是在分析成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时,追根溯源地探究父母的童年经历,有些父母在童年的遭遇或创伤,有可能会投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在找到了心理深处的诱因之后,再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治疗。苏元说,对心理学的专注是中西方在教养上的最大区别,但通过近两年引进的此类作品的增多,家长们也都慢慢认识到,从心理层面去关注孩子的教育,确实能有新的发现,“以前中国人可能对心理学的一些看法和方式不太习惯,但这两年家长们都慢慢接受了孩子的一些问题,也会去做专业的心理咨询。”引导国内家长逐渐接受更全面更先进的教育理念,或许也是青豆书坊作为文化企业所希望达成的目标之一。

近年来,青豆书坊也致力关注和挖掘国内优秀的教养类作品,“因为国内的教育体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孩子的学业压力,考试制度上的一些问题等,都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本土作品的针对性更强,这也是相比于引进类图书最大的优势。”《透析童年》、《要引导不要教导》、《好妈妈零责怪法则》等,都是近两年青豆书坊推出的国内优秀作品,更具针对性的题材让不少家长感同身受。但苏元也坦承,虽然原创的教养类作品越来越多,但在理念、操作层面上还很难超越外国作品,所以目前青豆书坊的教养类书籍更多是引进自国外。

紧扣读者的现实需要

除去主打版块之外,青豆书坊的出版品也涉及心灵励志、文学、职场等多个领域,虽然数量不多,但也都是与现实的联系较为紧密。其中,心灵励志类图书可算是颇具特色。市面上的励志类图书,多数都偏向于成功学,而青豆书坊所出版的作品,用苏元的话来讲,就是“在另一头的心灵书籍”。青豆书坊的心灵励志类图书,多数都会与哲学思考相结合,这与苏元的个人喜好不无关系。早在中央编译出版社时,她就策划过此类书籍,“当时策划过一套‘新世纪生活译丛’,主要是开导人们如何解决婚姻两性关系中的问题,如何克服现代社会中的恐惧焦虑。”苏元认为,虽然现在很多励志类图书都非常具体地教大家要怎么去做,但现实中的很多问题,往往不是依葫芦画瓢就能解决的,“这时候只能往更高的哲学层面上,去寻求答案和解决的办法,必须自己退出现实的纠缠,走到局外来思考。”比如《生命中最好的事物》、《生命安宁》以及最近出版的《爱有8种习惯》,都是将哲学思考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种心灵上的引导不是每个人都能一下子就领悟到的,但不同的人会需要不同类型的书,我们的书主要是为读者提供更高的思考层面,这也算是我们的一个特点。”

在小说类型上,青豆书坊涉猎不多,但紧扣现实题材的作品,也会受到苏元的关注,“我觉得小说能反映很多东西,内容尺度上也比较大,所以现在这个时代挺需要小说的。”像小说《知安》反映的就是女性情感世界的变化和现实的困境,苏元介绍说,《知安》的作者是《重庆晨报》情感类栏目的主编,她撰写的专类文章多涉及婚姻、家庭等现实生活,很受读者欢迎,《知安》就是基于很多现实素材而创作的,可以说是映照出了一部分人的现实生活。而像《烟味至爱》、《让身体飞》等小说也都是现实题材的作品。

服务于读者的现实需要,是青豆书坊策划选题的一大标准,只要是紧扣社会现实的作品,无论是内容特别,还是形式新颖,青豆书坊都愿意尝试。《网络新新词典》即是青豆书坊的一个带有创新性质的选题,书中对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的网络新词进行了归纳,词条按照特征和使用范围,分为网络入门、流行文化、社会百态、群体族群、事件人物等五大类,并延伸出25个主题,831个词条。事实上,在青豆书坊做这本书之前,作者风君曾向多家出版社投过稿,但都吃了闭门羹,“那些出版社可能认为,书中的内容是网络上搜集而来的,并没有出版的必要。但我们觉得它还是有价值的,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毕竟是零散的,而作者耗时两年时间,非常认真地搜集了这些词汇,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另一方面,对于年轻读者来说,这些词汇可能不陌生,但对于年纪较大的读者来说,他们可能对这些新词汇感兴趣,但未必很了解。”确定好了目标读者,青豆书坊也就落实了这一新尝试,未来还计划定期更新书中的信息,“我们希望作者能继续总结新的词汇,然后一年年地把这个‘词典’修订下去。”

对于未来的发展,苏元说,现在因为数字技术的发展等原因,出版业正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比如出版需要向读者提供更细致的服务,已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对此青豆书坊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有了一些对策,比如最近成立的图书拓展事业部,正在围绕青豆书坊已经出版的图书,对读者提供相应的课程服务。当然,脚踏实地把现有的产品线做好,在一些领域为读者提供更多深度拓展的图书,也是青豆书坊坚持的做法。也许小小的青豆书坊只要在土地里努力地吸取养料,努力地向上生长,就能像童话里杰克种下的魔豆一样,慢慢将枝条伸向更高更广阔的天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一亩三分地】相关文章:

三分教学04-16

三分法06-08

三分承揽合同05-13

三分三因教学05-26

三分看七分悟范文05-31

三分钟美文朗读范文06-15

三分钟面试自我介绍08-24

生命的三分之一翻译08-25

入木三分成语04-09

三分钟英语演讲范文04-19

上一篇:企业邮件系统下一篇:国美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