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景观设计

2024-05-07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精选十篇)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 篇1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 人们逐渐脱离了物质生活的局限, 越来越关注精神产品, 面对居住环境也从简单的居住需要变成了舒适需要, 对一些生态住宅、绿色住宅的呼声高涨。再加上城乡合并这个大时代的契机, 使得居住小区的数量有了空前的规模, 但由于我国有关环境设计理论方面发展较为缓慢, 再加上一些开发商为了降低成本, 聘用一些专业素质不高的设计人员, 使得一些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出现了许多问题。

例如, 许多设计人员在不探究西方人文历史的情况下盲目追求欧式景观园林风格, 涉及哥特式风格一律加上尖顶, 有了水池就吹嘘为地中海风情, 还有的为了追求皇家园林的气派就大量使用雕塑, 甚至是高大的凯旋门, 丝毫不知道它象征着一种侵略建筑。也有的设计人员搞不清中式和欧式的区别, 对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凭感觉、经验, 把一些欧洲的雕塑, 喷泉放在入口来彰显尊贵、大气, 且不加以过渡, 里面就变成中国古典园林的亭、台、楼、榭, 显得无所适从没有丝毫没有协调感。

小区的景观环境本应是人人共享、相互交流, 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场所。计者也往往缺乏对人机心里的考虑, 缺少人性化的元素, 各种建筑小品尺度不符合大众的需要, 雕塑过于夸张没办法和居民得到很好的交流。日照、通风、噪音方面问题突出, 严重的影响了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的在环境设计上还充斥着视觉混乱、刺激, 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不安的心里效用;在安全方面的也没有足够的重视, 造成了景观使用率不高或者成了交通的障碍, 给消防、突发事件的处理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2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趣味性

居住小区是一群居民共享的一个微型世界, 是居民共享的一片乐土, 其景观设计一定要有趣味性。这种趣味性是各个元素在界面上交织并通过空间表达出来的。其中小区景观在细节上的形状、尺度、机理、色彩、明暗等相互协调产生相互关系、产生特殊效用。强调景观之中的某个特殊元素, 使之具有吸引力成为视觉景观的中心。如加大尺寸、增加对比度、在单调的背景下拓新一个抽象的空间实体, 设计出具有跳跃元素来形成对比反差。趣味性的表现还体现在材料的排列组合上。例如, 苏州的一个居住小区内有一段青石铺砌的道路, 中间的部分一律用竖向的瓦铺设, 瓦片的排列从上面观察宛如朵朵祥云漂浮在脚下, 有平步青云之寓意, 借此来满足人们对吉祥如意的审美追求。西安的某个小区内也有这样一个小片段, 在一条石头小道旁有根金属路灯, 围绕着它零零散散布置几块彩色石头, 似乎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在灯杆下端的倒影一幅小鸟翱翔图清晰的展现在眼前, 顿时让人兴致倍增, 偌大的小区内有此精微的布置, 可见一个缝隙、一个拐角、一块石头都能让人发现乐趣。

3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标志特色

居住景观小区的趣味性是居民生活情感的陶冶, 那么居住小区景观的标志特色则是小区自我性格的诠释。部分居住小区景观作为衔接内外的过渡空间甚至可以成为内外链接的中枢神经, 最能展示自己独特魅力的地方, 它作为一种对外形象的展示, 好比一个学校的图书馆、一座城市的标志物、一个地区的文化代表等。小区景观设计的标志理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一些“欧洲景观小镇”、“蓝色水居文化”、“西方皇家园林”等传入我国以后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并迅速成为主流的设计理念。标志特色逐渐成为居住小区景观的设计共识。对于它的特征和概念, 不同地区、不同的人群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但与本地的文化特色相结合是居住小区景观标志性表达的共性, 一颗古树、一口古井、一位历史名人或者是一种流行传统文化都可以成为景观小区设计所汲取的元素, 作为小区有形或无形的表达。一个滑州市居住小区景观标志特色表达的经典例子, 居住小区被中间一条道路一分为二, 最前面是一片开阔的广场, 其后通过一块华表为进入小区, 沿着这条轴线有假山、古道、小桥等古典元素。在小区的尽头是座古塔 (明福寺塔) , 两侧均采用楼阁式的商业房, 在商品之上的住宅房也一律采用宫殿式的外檐, 纵观整个风貌俨然一座中国古典园林风景小区, 也成了众所周知的明福小区。借用实体文化遗产是小区景观的设计手段之一, 对于一些无形的文化遗产, 也可以抽象出其文化标志, 让后固化在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之上。达到其与众不同的文化特性。

4 绿地设计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众多知识的学问, 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植树种草, 总的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方面, 它包括绿化设计、道路设计、景观小品设计。绿地作为居住小区景观中面积最大的元素, 是唯一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许多小区绿地采用单一的草坪, 不仅结构单一还很容易造成生态失衡;也有许多小区对绿地不加管理, 任由杂草丛生, 严重地破坏了小区的整体环境。绿地是小区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居民的日常生活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绿地的整体设计在平面上, 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导向性和功能性。绿地之中有一条主要的景观轴线, 减少出入的路程和时间来方面居民日常生活, 注重营造居民的交流空间, 隔断喧闹的行道, 创造绿色的私密环绕空间, 给忙碌之余的居民提供一个放松的活动广场。在空间上发展立体绿化, 打破以往的绿化概念, 一些夏天炎热的地区, 可以在屋顶种植绿化来隔热, 有条件的还可以设计楼顶花园, 在居住小区建筑立面上, 注重阳台绿化以弥补立面的不足, 在地面上的一些栏架上、亭子上布置植物, 或者用植物做成各种景观造型。把孤鹜的单体元素用绿色串联起来, 真正地把绿化融入居民的生活中去。

5 道路设计

居住小区景观中道路设计的好与坏往往是检验一个设计水平高低的标准。道路对居住小区的作用至关重要, 它的长度、宽度都有相应的国家设计规范。居住小区景观中道路系统要分级明确, 架构清楚, 通而不畅、顺而不穿, 方便居民出入。在上下班时或者应急事件的发生小区道路要有通达性设计;有积雪的路面要有防滑的安全性设计、方便步行和车行的一体性设计的多层次需要, 在习惯上满足人们爱抄捷径的行为需求。在此之余尽量减少交通对居住的影响, 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也是景观设计中另一项重要原则, 道路设计中尽量降低车速, 减少噪音方面的产生, 有条件的在设计道路时还可以人车分流。以达到人车共行互不干涉的局面。除了通行的主干道之外, 和居民休憩相关的环境景观中的道路要生动曲折, 让人感觉没用穷尽之意, 或给人以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感受, 条条小道把居民引入进入各个放松情景之中并受到环境充分的渲染, 在嘈杂之余享受生活中的点点宁静。

6 景观小品设计

小区中的各种小品是居住小区景观中升华的点睛之笔, 它分布在小区的各个地方, 是与居民交流最多的元素之一, 供人们使用和观赏之用。恰当的运用这些元素能够很好的协调小区内部层次之间的关系, 充实小区内的文化氛围。根据景观小品的功能, 可以分为文化艺术小品, 如室外雕塑, 标志符号;交通建筑小品, 如一些隔断、走廊、楼梯;公共设施小品, 比如一些路灯、座椅、活动器械。另有一些亭、台、榭、廊、表、椅、栏杆和各种雕塑, 作为环境中一种特殊的载体起隔断、标志、陪衬、烘托氛围的作用。其中雕塑是景观小品的主要形式, 现代雕塑无论在造型、材料、都有很大发展。但雕塑的运用要拒绝一些冰冷材质和冷漠的表现。本着生活至上, 看似随意的雕塑, 彰显生活中细腻的点滴, 如休闲道路、广场上雕刻跳跃的动物, 拄着拐杖的老人。反映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使人有亲切的内在感受。

7 结语

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 其目的归根到底是为居民服务的, 所以要充分考虑居民的尺度和感受, 研究相应的人体工程就显得很有必要, 在每个微小的考虑上叠加出小区景观的全貌, 对内满足一定的舒适性、归属属性, 把居民从压抑的住房中引出去;对外满足一定的开放性、吸引性, 吸引一些人员住进来, 给人以流连忘返或者家的感觉。其中涉及, 建筑、景观、心里等众多学科的知识, 在设计之前要对基地充分的考察, 设计之中严格恪守国家规范、设计之末充分考虑人机心里感受等众多因素, 不是一些会简单设计软件的胡乱拼凑或者个人情感的表现, 充分掌握全新的生态景观设计理念, 才有可能创造出优秀的居住小区环境景观, 在这无限的阅读空间的道路上。每个设计师都应在这泥泞道路上坚定目标。

摘要:居住小区景观作为和我们日常生活最紧密联系的生活空间之一, 其环境设计越来备受重视, 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之中, 安全、舒适、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居住小区的越来越备受人们的亲睐, 在居住小区内每一块绿地, 每一片铺装, 每一个景观小品, 都应该是设计者详细思考的因素。综合这些细节来充分地表现现代居住小区景观的趣味特色和标志特色, 是现代小区景观设计发展的主流方向。

关键词:特色,舒适,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虎志强.居住环境的设计探讨[D].陕西:西北农业科技大学, 2006.

[2]李志宏.浅谈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控制要素[J].广东土木与建筑, 2006.

居住小区节水景观设计论文 篇2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着较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一味引进高档花木与装饰性材料,加之景观设计中常常借助霓虹灯、探照灯等耗能量较大的灯具来打造小区景观夜景,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为此,在日渐倡导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情况下,本着节约理念,科学合理进行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一、居住小区景观节水设计

任何植物生长繁殖,都离不开水资源,特别是在居住小区景观中,大多都是植物,所需水资源较多,故本着节约理念,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所需突出重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具体有:第一,结合地域特色合理设计小区水景,重复利用水资源。对于北方缺水城市,就可具体结合当地地理特色来合理设计出具有多功能的水景,比如设计溪流式水景,这样一来,在多雨季节,就可直接利用雨水资源来为居民提供观赏戏水,即便是在干旱无雨水的情况下,也可借助溪流底部多样化的卵石来吸引居民目光,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同时,还需逐步提升水的循环利用程度。假如小区景观设计中有瀑布或喷泉等水景观,就可借助潜水泵来给予水加压处理,从而在使水池内的水得到循环利用的同时,也不影响到喷泉瀑布景观欣赏,而且也可借助这些水景使用之后的水资源用于植物浇灌或冲洗厕所等,以此来实现一水多用的效果。第二,充分利用意境水,适当种植节水型的植物。所谓“意境水”,就是指借助其他一些造景元素来代替水资源,并以此来创造出水的意境美,让人仅需通过想象,就能感知到水的存在。比如在居住小区景观中涉及一些假山、水车与石桥等景观来创设水的意境。同时,为节约水资源的利用,还可迎合当地情况,种植一些节水型的植物,如蒙古莸、胶东卫茅、金叶莸等一些抗旱性与抗贫痔性都比较好的植物。第三,改变传统小区绿地灌溉形式,实施分区域灌溉。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其绿化园林多是由乔、灌、草等多类型植物构成的多层次人工生态群落,从而使得在一片绿地区域中,可能会有不同植物,而不同植物所需灌溉水量也是有所不同的,故在灌溉过程中,需尽量避免使用胶管连接自来水管,或是采用水拉车的形式来进行直接漫灌处理,而是应该打破滴灌与喷灌等不同灌溉方式间的界限,把不同灌溉形式纳入到同一个灌溉系统中,以此来迎合居住小区园林植被群落多元化特点,如采用地上灌、浅层灌与地面灌、深层灌有机结合的灌溉系统,从而在确保植物群落自然生长的同时,避免水资源浪费。

二、居住小区景观节能设计

第一,合理利用资源。借助荧光、反光材料与修建好的树枝(干)用来制作小区中的指示牌,利用粉碎树木屑与树皮来铺设树坑,利用稻草与植物干枯枝来制作小区中的草棚或小木屋,以此来营造一个既节能又生态的.小区环境,增加景观趣味性。比如兰州地区就可将本地特有的黄河鹅卵石当做景观石铺设在绿地中,以此来凸显地方特色。第二,合理照明设计。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时常会借助探照灯与霓虹灯等高耗能灯具来创设出小区景观夜景,而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且还会产生光污染。为此,在小区景观设计中,需尽量减少这些高耗能灯具的投入使用,多使用一些节能灯具。而且在晚上的时候,也不需要大面积照明,以免影响到植被正常生长,同时充分发挥出太阳能、风能等可持续型清洁能源,以此来实现小区景观设计的节约设计。

三、居住小区景观节资设计

浅析居住小区景观设计 篇3

【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设计风格;绿化种植

0.前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空前繁荣,房地产市场一方面加快了城市发展,另一方面也渐渐成为形成城市风貌的重要因素。随着住宅消费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无论是小区的规划还是住宅楼的内外观设计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在满足居住条件的同时对居住环境以及精神层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美的景观环境可以增进人们视觉的舒适感,满足居民心理及生理对室内外空间的需求,同时对当前的房产消费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对居民小区的景观设计作一探讨,供大家参考。

1.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构思

住宅小区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子系统,其景观的构成元素不仅仅是一个视觉或触觉上的感观认识,它应该是一个栖息地的概念,是讲究人和人、人和自然关系的感性与理性结合的景观作品。景观设计师们在处理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时不光是在建筑物外部空间中构筑一种开放性小区居民生活活动的户外环境,更应明确实现人、建筑、城市以及一切人的活动与生活环境和谐发展的目的。

1.1 尊重自然

住宅小区作为城市景观组成的一个组团,它的景观设计之美表现在它能结合所处位置的地段特点进行有效的景观设计,使之既符合城市的整体布局和景观要求,契合城市人文精神风貌又能融合城市自然地形地貌的特色。

古人“仰观天象,俯察地形”就是最早的对自然和人为环境关系的一种认知。“道法自然”也同样是先人们对我们今天进行景观设计时提出的一种善意的告诫。设计师在通过对住宅区的实地勘测和考察,分析和探讨城市住宅小区景观的个性特征,因地制宜,从空间、环境、功能的有机结合出发,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小区居住空间景观。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和推动城市住宅景观的生态美、意象美。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要因时因地,景观可因季节、气候、天气、昼夜、小区原有地形条件等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就要求在设计构思时分析和处理好地形地貌、林木花草、建筑色调、灯光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

1.2 尊重人

以人为本,创造居民能参与其间的景观环境,形成流动交融的景观体系。一个小区除了住宅建筑之外,不只是“景观”那么简单。住宅建筑以外的户外空间是居民的生活空间,它担负着很多功能,如:儿童游戏,居民散步、晨练、健身,邻里交往,改善住宅小气候等。因而景观设计师必须从满足人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为出发点,关注人的心身健康、人的参与性,而不应该只强调形式美。所以景观设计的真正内涵是指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

2.住宅小区生态环境景观系统

住宅小区的生态景观美表现在它能结合所处的地理环境,创造一个能与整个城市景观相协调,追求自然真趣,赋予居民一种清新宜人,地灵人杰的心理感受。营造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景观感受,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时要立足于合理地建立四大系统,即绿化生态系统、景观形象系统和户外休闲系统,交通组织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优美型环境系统。

2.1 绿化生态系统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剧与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居民对小区的环境质量日趋重视。在这种形势下,景观设计师更应充分认识到: 21 世纪的城市人居环境必须在城市发展和城市生态中求得平衡,是“质”与“量”的结合。作为住宅小区,绿化景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住宅区中,绿化犹如呼吸系统,能起到空气净化和屏蔽作用。已成为提高住宅小区环境质量,创造健康小区必不可少的有机要素。合理的住宅小区绿化设计,是将建筑、绿化与小区居民的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形成居民能溶入其间,有机运行的居住环境生态机制,实现“人与自然共存”。而目前很多的住宅小区却存在着设计师在进行栽植配置时,一提笔便是色带拼花,处处是剪切出的树篱、灌木球,要不就是空荡荡的草坪与大片的铺装连在一起,这样的设计不仅营造不出舒适的景观效果,反而看上去零零散散,不中不洋,单调乏味。住宅小区中的植物配置应该提倡尽量保持原有树种,合理地利用本土树种,而不要一味地追求使用其他地域的引进树种。长期以来。因为欧美的景观环境设计非常注重植物空间的营造,使得我们国内的景观设计师在外来设计的影响之下形成了只要使用了欧美设计师常用的热带或亚热带植物就是现代景观绿化系统设计的观念,却不知任何设计都要尊重当地的自然条件,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来,很多有良知的设计师提出反对“大树进城”的原因。

笔者认为,要想使一个住宅小区在植物配置上形成自身与众不同的特色,在绿化景观系统设计上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讲求植物的层次,从低向高依次为草皮、地被、灌木小乔木、大乔木,配合地形,围合出丰富的绿色空间;其次在植物的种类选择上,应该尽量采用当地的本土植物,避免使用过多的外来植物而形成植物“假活”现象;再者提倡参与性和生态性,多种植纵向生长的乔木,控制不可踩踏的草坪面积;最后提倡多种植香化植物,这类植物对人的身心健康能产生有益的影响,可以使小区中的老年人在享受绿色的同时治疗疾病,获得身心健康。

2.2 景观形象系统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到:“一个高度可意象的城市,应该看起来适宜、独特而不寻常,应该能够吸引视觉和听觉的注意和参与”。可意象性的城市面貌无疑表现在城市的景观形象系统中。作为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之一,住宅小区的景观系统也同样需要具备可意象性。何谓景观形象系统,它涵盖以下三个方面:朴实的自然观,即以软质景观为主,硬质景观为辅,利用步道将景观进行合理而自然的串联,避免居住环境在景观设计上一味追求张扬、气派的硬质景观和廉价做作的“艺术”气氛。隐形的广场处理更能将其他的环境因素(地形、水体、植物等)有机地组织在景观空间中,使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用之怡然,设计无痕。二是艺术导向性,通过对建筑风格和小区地形的把握,使设计后的景观效果风格和小区建筑融为一体,在材料、色彩和景观细部的处理上能达到综合的视觉效果。三是集中和分散的设计手法相结合的布局方式进行景观设计,使住宅小区整体形象鲜明但又不失个性。

2.3 户外休闲系统

住宅小区的广场或是其他硬质铺装地面所形成的小区居民的活动空间在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系统中称之为户外休闲系统更为合适。这一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居民的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在以往的住宅小区的景观中,户外休闲系统这部分的设计往往追求一种视觉的焦点,以大型广场为主,但是这样的设计除了能在视觉上带来一些气派辉煌的感觉之外却不能给小区居民带来使用上的方便。

规划设计应从功能出发,以人为本,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设计师在合理理解了地形后所进行的户外空间的设计应该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綠色组团之中,在住宅区中尽可能地不搞市政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广场。

3.结束语

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在融入大环境大生态的同时,利用合理的规划,适当地设置水景景观,根据小区内绿化植物的生长特性,适当搭配,可营造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感受。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 篇4

1 设计理念

创造一个舒适、优美、安全、文明的居住环境, 建成一个充分利用场地、精心设计, 以人为本, 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和游憩需要, 体现时代气息和民族风格的绿意水城小区, 是香樟小区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1 以创造21世纪全新概念的“绿色生态小区”为目标

将小区作为一个由同质人群、绿色环境和建筑组成的生存共同体, 既有机结合, 共生共荣, 又具有协调性和同质性, 多样性和选择性, 以此规划构筑小区的空间结构和建筑布局。

1.2 突出外部空间及环境的整体设计安排

空间及景观序列丰富生动、错落有致, 充满了“步移景异”、“曲径通幽”、“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等特色景致。风花雪月乃自然之美, 良好的规划和功能分区、恰当的构筑物和设施是为人们提供得以尽赏自然之美的场所, 体现健康生活的基础。小区内车行道路系统通达顺畅并满足消防救护要求;区内设行人步行道保障交通安全。道路的设计多以弧形出现, 园中有直, 直中有曲, 人行空间尺度宜人。在圆弧形的进行过程中不断有新的空间形式出现, 变化人的视野, 产生丰富的视觉感受[2]。

1.3 引入大量“生态景观”的设计手法

通过对总体布局和景观软硬质空间的技术处理, 使整个小区建筑和居民对自然界的阳光、水、绿化等具备更强的亲和力。利用绿景造成的小区生活环境可防噪声、灰尘及其他污染, 远离噪声和污染, 营造健康安居小区, 为居民提供优美健康清新的生活环境。

2 设计原则

经济、美观、实用, 便于维护;生态———建立不同层次的绿化系统, 最大限度创造一个生态空间;文化———创造社区文化理念, 具有本小区特点的景观文化;安全舒适。

3 植物景观设计

小区的整体风格是简约、明快的“中国风”, 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和江南园林的婉约别致结合, 融入到小区的设计中, 创造出鲜明时代和地域特征的高品位小区景观。小区整体风格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设计力求从总体布局和节点的营造、园林植物和园林小品的选取等多角度加以控制和体现。

小区景观结构明晰, 以硬质功能性广场、草坪、保健乔灌木构成“面”, 主要干道以及景观步行道构成“线”, 小型广场建筑小品构成“点”。主步行道以曲线为贯穿, 突出“移步换景”的立意, 也与中国古典园林“曲径通幽”的设计理念相契合, 以弧线和直线的转折使总体平面优雅流畅, 充满活泼和流动感, 引导和围合性强, 空间态势更富“人性化”。在景观设计中注重意境的营造, 以少胜多, 追求诗画合一, 给小区居民营造一个富有中国传统写意园林意味的“冥想”空间。

为了保持小区景观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变化中求统一, 考虑景观轴线和各种景观元素的风格统一, 如植物的选择、小品的色彩、地面铺装材质的呼应与协调等。由大门、入口广场、景观大道和中心广场形成小区景观主轴线。双向车行道把小区划分为4个相对独立的景观区域, 形成不同的功能和景观主题。

同时根据各个景点的各自特点进行绿化环境和景观的设计, 建成与之相适应的绿化景观, 各个景点的绿化配置具有各自特点, 并互相呼应, 形成和整体相和谐的环境格局[3]。

4 结语

花园小区在景观环境设计中, 模拟自然生态的模式为小区居民营造一个和谐、健康、安全、生态的人居环境, 强调人、自然的有机融合、和谐共生。在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中, 立足居民的实际生活需要, 塑造具有独特风格和地域文化特征的景观环境, 营建丰富的人性场所空间, 是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董艳平.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探析[J].山西建筑, 2008, 34 (10) :55-56.

[2]黄文山.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J].中华建设, 2008 (10) :33-34.

浅析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 篇5

引言

居住区园林己成为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型,国内的园林设计思想也进人了新的活跃期,并随着国外景观设计思想的进人、中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交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里称之为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阶段。以下探讨有关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设计理念、内容和手法。

1.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外延 1.1设计立意和主题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

1.2 设计范围

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息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至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的“绿化十场地十小品”小区绿化模式。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而且还参与到居住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上。同时景观设计将居住区环境视作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协调居住区环境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1.3设计手法

居住区景观组织并不拘于某种风格流派,而是根据具体的设日构思而定,但始终要追求怡人的视觉景观效果。景观设计拓展了灵活多变的构图手法与流畅的曲线形态揉合到环境中,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设计目的是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居住环境,提供轻松舒适的自然空间,为州门营造恰人的空间,从而增添划门日常的生活情趣。

2.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涵 2.1 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能够营造全面满足各层次人需求的生活环境转

浅析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

2.7开放的、系统的设计观念

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居住区空间环境绿地设置的分级不拘于各级绿地相应的配置要求,而是强调居住区为全体居民所共有,居住区景观为全体住户所共享。开放性的设计思想力求分级配置绿地的界限使整个居住区的绿地配置、景观组织通过流动空间形成网络型的绿地生态系统。

2.8主题化的设计思想

以某种主题为主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或营造独特的社区文化、艺术氛围,或表达对某种生活情调的追求,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社会多元化需求中特定渊本的需求。设计的主题思想既可以从市场分析出发,又可以从居住区区位环境的景观特质提炼出来。

3.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3.1设计原则

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人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人口,都引人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关键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3.2植物配置

不同地带一定面积的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应达到一定数量。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类型的植物配置上应有一定的搭配组合,尽可能做到立体群落种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中应体现出季相的变化,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在植物种类上要以乡土树种为主,也可引进一些经过驯化的优种植物。

4.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手法 4.1小区步道设计

调查表明,小区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是休息散步,而且居民多喜欢在小区绿化较好的道路上散步,而不是仅限于小区的小游园。因此,小区的步道设计应以使用者的舒适度为重要指标.当曲则曲,当窄则窄,不可一味追求构图,防直放宽。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曲多于直,宜窄不宜宽。力图做到有收有放,树影

浅析岭南地区居住小区景观设计 篇6

关键词:岭南地区;居住小区;景观设计

一、前言

岭南地区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首先就要针对岭南地区小区本身特有的环境由大到小进行分析,包括自然地理、经济及人文环境。大致来说岭南地区居住人口密度大,高层建筑多;夏季高温炎热、阳光猛、雨水多;建筑材料品种繁多、新颖,植物品种多、生长迅速茂密;经济发展相对较迅速,人们追求精神品味热切;文化层面接触多样化,中西文化结合点多等等……而每一个小区其侧重点又有所不同。设计师只有一一分析以上所有因素后,才能认识人们的真正需要,从而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营造出适合岭南人居住的岭南式居住小区。

二、设计构思

园林景观被人们认为是钢筋混凝土沙漠中的“绿洲”,是小区的“绿肺”,小区中自然景象如树木、山水以及植物四季的轮回变换给人们视觉上的放松,提供了人们接触自然的有效场所。因此为了营造亲切宜人的环境,要在设计中有意识地引入自然要素。而在小区景观设计中常用的自然要素是水体、山石、绿色植物、阳光等。这些要素引用得好的话,可以满足人们对自然的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全方位的需求,更深一层次的则需从文化心理上营造氛围熏陶,让居民产生共鸣与归属感。要做到这点,则必须从居民切身感受出发。

三、岭南地区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

(1)水体。“水为万物之源”,有水才会有生命。在岭南小区中水体的设计尤其重要:一是生态上,炎热的天气需要适宜的水体改善小环境、降低气温,同时水景在视觉和听觉上可以给人清凉与轻松的感觉,这让水体设计显得更迫切和必要;二是作为造景的中心,不管是简约明丽的西式喷水池还是清秀婉约的中式湖溪,都是岭南园林的灵气所在。要做出赏心悦目的水景,首先尺度上应与小区整体环境相协调,比如位置关系恰到好处、空间大小关系适中;水体各要素的关系,水池、喷泉、瀑布以及小品、雕塑之间能做到主次分明,附属要素很好衬托主体;人与水体的尺度关系即人的亲水程度,比如池岸的高度、水的深浅和形式等等……。

(2)绿化空间。作为小区中最大的开放空间,小区的绿地布局一般要求视野开阔、树种搭配多样、空间变化丰富,能够较好地展现自然之美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首先绿化配置上,植物配置突出"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岭南绿化特点,同时量化上尽量使其能发挥最佳生态效益。其次,树木的种植方式上应由随场地的规模和功能定。如以欣赏树木的姿态应孤植;利用树木划分空间,引导视线可以采用列植;在游戏场地可以利用树木围合成独立的空间,并有隔噪音的作用,休息区域可种植满足遮阳隔音的树种等等。再次,树种选择上,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即根据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和地方品种,如前面提到的嬉水池周边的纳凉树池,所栽植的并不是名贵大树,而是选用岭南土生土长随处可见的垂叶榕,一经栽种,生长旺盛,即时达到遮阴功能和景观效果。在空间布局上体现点、线、面相结合,注意再生空间的绿化等等以达到模拟自然,创造鸟语花香之意境。岭南植物资源丰富,用于园林观赏的植物更是种类繁多、品种优良,从视觉、嗅觉、听觉上都能让人充分享受大自然。如赏植物的芳香气味能使人宁静和谐,也能够杀灭许多致病的病菌、有效地净化空气。岭南地区有许多观赏价值高、同时又能够散发沁人心脾芬芳的园林观赏植物,如鸡蛋花、九里香、茉莉、夜来香、米兰、狗牙花、桂花、含笑、黄栀子、白兰、柠檬桉等,在道路两侧适当点缀、在建筑周围种植,使小区呈现出视觉美外,也为味觉提供一个清新的天地。种植各种引鸟诱蝶植物,如:樟树、构树、台湾相思、人心果、海桐花、黄槿、雀榕等,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岭南地区适合园林种植的“花”通常指开花灌木和宿根地被,如毛杜鹃、黄素馨、大红花、黄虾花、龙船花、美人蕉等,还有许多荫生灌木和宿根植物如红背桂、蜘蛛兰、文殊兰、白蝴蝶等,其花叶均有很高的观赏性。这些美丽的花木一般都种植在与人接近便于观赏的区域,如道路的两侧、视觉的焦点、建筑物的周围、水面的附近。居住区突出表现这些美丽的开花和色叶植物,令人心旷神怡。在岭南小区的植物配置里,有一点需特别注意的就是由于天气热、雨水多,建筑旁不宜密植,应以小乔木为主,疏点灌木,以免影响通风和孳生蚊虫。

(3)体现人文景观。在小区环境中体现文化脉络,也就是保持和发展了居住环境的特色。失去文化的传承将导致场所感和邻里关系的消亡,并会由此引发多种社会心理疾患。伊利尔﹒沙里宁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而小区景观正是人们了解一个居住区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是居住区文化的载体,在设计时应充分突出景观的人文信息内涵。在小区中尽量设置一些科技或其他信息的艺术要素区域,比如壁画的使用合理、雕塑品的尺度怡人、具体小环境设施的功能合理性等等。中国人特别有怀旧的心理,喜欢回忆过去,常常通过与历史的对比“忆苦思甜”,展望未来。人是群居的高级动物,必须有适度的交流才有健全的心理。邻里关系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积累起来的很重要的一个文化现象,追求“其乐融融”的桃源式邻里关系是高品质生活的体现。所以在小区规划时要创造“全开放”、“半开放”、“半共享”、“保护性共享”、“共享到私密过渡”空间以及“私密”空间等不同“交流”等级的空间,既强调中国传统邻里关系,又保证了居民对“私密性”的要求。在小区中里还可以用尽量详尽的标牌来说明植物的种类习性。人们欣赏美景的同时,更希望获得一些相关知识,介绍标牌显然满足了人们此方面的要求。只有生活在这种和睦友爱,充满文化气息的小区里,居民才会心情愉悦,感觉自身文化不断受到熏陶提升,归属感才会更强。

(4)考虑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施问题的最初提出在20世纪初,由于人道主义的呼唤,当时建筑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无障碍设计。它的出现,旨在运用现代技术履行环境,为广大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的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因此在居住区的公共环境中无障碍是必不可少的设施,其对人的关怀应设计应体现到细部的处理上,因为身体障碍者更需要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和舒适使用的环境空间。所有有高差上落的地方应设置无障碍通道,而且必须注意很多细节的地方,比如说在台阶和坡道侧设置扶手,高者为高龄者和身体障碍者使用,矮的为坐轮椅者和儿童使用;台阶设置应防止疲劳,每隔1.2米设休息平台;在小区里座椅的摆放位置、数量甚至其冬暖夏凉的要求,遮阳、避雨的设计,防滑设计,照明设计,公侧的设置,电话亭设计等;为了显示道路和高差的不同灵活采用路面材料,一些高差变化前给轮椅以足够的回转空间,作为设计者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

(5)其它。遮阳与挡雨的设计是岭南居住小区最基本的功能,但往往最基本的东西有时就会被忽略。如一些花架廊,没有顶盖和攀援植物,周边又没有遮阴的大树,这样只剩一组廊架形式既不遮挡骄阳又不挡雨,失却了其基本功能,不能为人所用。假如以几株高大的、树荫浓密的乔木围合成半开放的歇息空间,里面设置亭廊,摆上休息座椅,亭廊是以仿木材料做骨架,加上透光玻璃顶盖做成的。这类中西结合的形式,同时解决了遮阳、挡雨与通风、采光的问题。

四、结束语

居住公共空间或景观不是为了让人参观、向人展示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离开了人的活动、人的故事和精神,公共空间景观便失去了意义。“把家轻轻放在大自然中”,是现代居者的强烈愿望,那么从人的意愿出发,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则是现代居住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能否成功并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海富·经典”居住小区景观设计 篇7

大连四季分明, 温暖适宜。“海富经典”居住区位于大连开发区海滨旅游路中段, 金马路南延。根据大连开发区城市发展规划作为指导, 同时本案地处海滨旅游路东段, 与金马路十字交汇, 资源双享, 地域价值不言而喻。

2 景观设计原则

本案设计时综合地块的肌理条件, 当地的地形地貌, 根据最初与开发商的协商, 共同定位的设计出发点:秉承“自然、生态、健康、休闲的思路, 打造风情元素下的景观”。注意时代文化精神的提炼, 努力使本案成为“经典、时尚”的澳洲园林。虽然要利用澳洲原生元素, 但还是要突显中国本土下的景观生态魅力, 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澳洲风情在我国气候环境下的景观特色。追求生态园林特色, 花木配置保持其自然原生形态, 本着“生态与本土设计”的原则, 利用我们熟悉的植物景观和澳洲特有的景观建筑及雕塑小品合成我们本土环境下独到的澳洲园林, 绘成一套微缩的风情语言符号景观。

在本次设计中运用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的景观设计原理, 利用“澳洲元素”模拟异国情调下的本土景观, 保持区内景观与周边现状环境的结合有机结合, 利用软质景观大于硬质景观的更生态的构想理论, 充分发挥植物因季节变化而产成的能动性, 构筑因时间的参与而形成的“四维”空间。

结合规划中定位的道路雏形, 利用景观的先行原则, 全方位的考虑:风向, 气候, 水源等因素对小区居住环境的影响。利用小区绝佳的水源条件, 以原生水渠形成的蓝带作为整个小区的景观轴线。注重绿脉, 水脉, 文脉的结合。并融功能, 景观, 文化于一体。在塑造园林景观的同时, 提倡包容性, 体会建筑与园林浑然一体。

起伏的林冠线, 连绵不断, 丰富的植物种类, 模拟自然中植物群落的共生状态, 尽量保持植物在自然中生长形态, 减少人工痕迹, 发挥植物自身的生长特点, 返璞归真。减少物业管理的压力, 降低长期维护带来的经济成本增加。合理搭配速生与慢生树种, 形成区内完整的植物复层空间。并充分发挥现有环境和地形的自然空间优势, 景观以自由合理的布局形式营造具有深远意境的景观形态。

3 总体设计构思

“海富·经典”项目是利用澳洲原味, 定位时遵循“生态、绿色、易居、和谐”的原则。利用前期开发过程中, 开发商、策划师、规划师及景观工程师几方之间连动的方式达成更合理的小区景观规划思路。因为本案宽敞的楼间距满足采光要求, 楼与楼之间形成足够宽敞的业主参与空间。一条贯穿园区南北的交通车行主路, 解决全区的出入行交通问题。毗邻车行路的一侧, 利用小区近水的地理条件, 丰富的活水资源, 把水作为小区的主要景观联动带, 渊源狭长的水系贯穿在整个小区的步行主轴线上, 让景致充满灵气。同时水是梳理一切污物之灵, 水又可给大地带来早春的讯息, 令人神清气爽。引导、促进空气运动, 可以进一步调节气候。同时把水景作为连动整个小区业主之间情境交流的纽带, 能使更多的业主走近这里, 和谐邻里关系。用水系驳岸的拟自然化设计, 潺潺地流水声, 浅浅地薄水层, 更可以给整个空间带来勃勃生机。

鉴于北方地区对光照的严格需求, 在规划时充分考虑了“均好性”的应用。对于宽泛尺度下的景观设计, 我们发挥几何图形的穿插应用。利用多种硬质铺装材料的结合应用, 把大尺度变成多个小尺度空间, 达到使人从心理更能接受的功能空间。提供休憩、静谧、交流、聚会的平台。试要打造澳洲风格的景观, 同时也考虑了利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理念与原则, “因地制宜, 巧于因借, 移步异景, 景随情动, 情随景牵”的理念。利用“澳式”的景观构件作为取景的画框, 借中式园林中框景的神, 巧妙地勾勒出一副副有景致的风景画。

对于生态方面, 在小区内主干路两旁加大植物量, 利用乔、灌、草的结合, 形成密集的植物群落, 支撑小区的绿色骨架。更好的净化区内空气, 还原自然, 形成小区的天然氧吧。

4 特色景观分析

4.1 位于园区的主入口, 旱喷广场, 地面为水洗米石铺装构成澳洲地图形状。

可供业主休闲观景戏水, 寓教于乐。主入口大门精美的澳洲图案, 大门呈弧线形状, 体现环抱、安全、亲切感。进入园中一棵冠形优美的梓树, 作为进入园区的第一着眼点, 借“梓”喻家。坐北朝南静静地祝福着这里业主们的生活。背靠绿荫植物, 水中植物倒影, 水边米黄色卵石、细纱饰岸, 坪台木桌椅相伴, 从门口一直铺过来的暖色“地毯”延伸进来, 途径于此, 如金色的沙滩, 给人以舒适休闲之感, 宛如在黄金海岸边漫步。处于水景的第一转折处, 一座圆形喷泉叠水, 结合喷水雕塑, 形成一个小港湾。水域时宽时窄, 水流时缓时急, 更多了份趣味。

4.2 供小区居民休闲健身的场所上, 广场

地面的铺装采用了暖色调, 以木质板材和自然石材做为主要面材。符合自然, 阳光的基调。业主们能让欢笑在此处徜徉。此区域的北边有蜿蜒的小径, 可独处, 可思考, 可两人相伴, 可独自静谧。动静分明。

4.3 从满足停车位同时不减少地面景观面积的角度出发, 园区就形成了屋顶花园。

观景台地处于屋顶花园, 视线开阔。在观景亭下, 凭栏远眺, 阳光撒过亭子顶盖的木条, 影子落在身上, 地上, 巧妙地借景应用, 让人浮想联翩, 又多了份情趣。

4.4 本案在满足服务半径, 充分考虑功能前提下, 设计了儿童活动区。

提供了停、靠、玩、戏的空间。彩叶及蜜源植物的应用, 色彩绚烂、香气飘逸, 四季可赏, 让儿童自觉成为这里的主角。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并强化他们的学习趣味。

5 植物配置

园区植物配置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并充分考虑与建筑风格的吻合, 兼顾多样性和季节性, 进行多层次、多品种搭配, 分别组合成特色各异的植物群落。整体上有疏有密, 有高有低, 力求在色彩变化和空间组织上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小区内延绵水系周围栽植了丰富的植物种类, 利用垂柳支撑了水岸骨架, 夏季开花的白色剑麻、紫色鸢尾和低矮花卉拉近业主与水的距离。在水系与建筑连接处, 用菖蒲、水葱等软化建筑与水面生硬的交接关系, 丰富了水系的倒影, 增添的空间层次。

以“乔木层+地被层+草坪或大灌木+草坪等形式”营造现代、简洁的植物空间的同时又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息。

每个园区栽植自己的主题树种, 更多挖掘当地植物丰富的品种。充分挖掘当地原生的植物群落的种间关系, 运用其间。使在小区内的植物形成更加稳定的植物群落。在植物选择上, 多选择管理粗放、耐修剪的品种, 降低养护成本。

移步异景, 利用常绿、落叶;乔木、灌木以及开花植物的季相变化, 达到季季可观;利用彩叶树种的植物学特征, 增加了多元色彩。在不同的主题园中, 利用植物的围合, 突出更加鲜明的特色景观。形成一副生动的彩色画面。

重庆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研究 篇8

景观与建筑作为居住小区的一部分, 不能独立存在, 而是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的整体。景观设计在注重整体和谐美的同时, 也应适当体现变化性与层次感, 避免出现单调乏味或审美疲劳。一方面, 从形式、质地、尺度、色彩、动静等体现变化;另一方面从垂直环境、空中环境、地面环境等体现层次。在小区的环境质量因素中, 包括绿化率、公用设施、装饰小品、建筑小品、硬质铺装、灯光设施、音响设施等多方面内容, 同时这些内容也应与建筑物形成有机联合体。

2 注重绿化景观设计

在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中, 绿化景观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绿色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 对促进生态环境发展意义重大。重庆作为我国4大直辖市之一, 在小区景观设计中, 应充分考虑园林式小区的魅力, 以园林式小区带动整个重庆居住环境的整体改善, 提高重庆的宜居性, 对促进城市森林工程的建设、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可提高重庆的整体城市绿化水平,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 带动重庆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首先, 保持小区内标志性植物, 不能为了环境的美化而随意移植大树;在景观设计中, 有关植物的选择, 应以本土植物为首选对象, 如果需要引进外来植物, 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环境条件等, 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同时, 除了平面绿化设计之外, 立体绿化的效果也不容忽视, 可以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 将乔木、灌木、花草、藤条等不同形态的植物进行搭配, 确保小区内“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生态发展;其次, 以当前小区发展状况来看, 个别小区出现了“退绿还耕”现象, 必须及时制止, 加强对居民保护意识的教育及宣传, 同时考虑将农作物种植融合到小区的景观设计中, 这样既保证了小区的绿化环境, 也可提高居民的主动维护性, 促进邻里和谐环境;另外, 政府也应积极介入小区景观设计中, 通过参与或者行政干预方式, 督促开发商、物业公司、居民重视小区景观, 设置专门养护基金, 通过后期养护确保小区景观水平。

3 满足居民的身心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人口日趋密集, 再加上工业化规模的加大,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城市生态环境也遭到破坏, 进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 当居民在外面处处受到环境污染困扰后, 回到小区内期待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这就需要在小区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居民的心理需求。通过对居民心里需求的考量, 知道居民需要什么, 进而设计出实用性、完美性的景观, 提升居民愉悦感、轻松感。

另外, 居民的期居住特色应该与当地动植物、气候资源等因素息息相关。例如, 由于北方的气候干燥, 居民房屋相对封闭, 外形敦实厚重。北方的天气多为晴朗、开阔, 色彩相对鲜艳;而对于重庆所处的南方地区来说, 阴雨天气多、空气潮湿, 房屋大多通透宽敞, 外型则玲珑轻巧, 以灰色、白色等清淡颜色为主。实际上, 小区的景观设计特色就是对当地资源的最好体现, 如重庆地区多采用的石头、木头、竹子等。

4 注重精神文明与经济性

景观设计应该以满足小区精神理念为原则, 为居民创造积极、健康、美好的精神环境, 给居民带来直接性或间接性的启发。另外, 在景观设计中, 一方面考虑一次建设费用;另一方面则考虑长期维护费用。针对重庆的多坡特点, 小区内挡土墙的应用必不可少, 但是只要精心设计, 挡土墙也可成为景观之一, 例如, 形成挡土墙的落差、利用藤本植物、垂吊植物等装饰挡土墙, 可获得意想不到的美化效果。

另外, 不同小区的居民对景观需求存在明显差别, 例如中等以上收入、文化素质较高的居民, 追求住宅区的舒适性, 户外活动偏向于小范围聚集或者独自活动, 因此期待分散式绿地模式, 追求宅前屋后的优美环境, 期望小区中具备一定的活动场地, 如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游泳池、休闲广场等;对于低收入群体或者动迁户为主的居民小区, 他们追求小区的实用性, 对中心绿地要求较高, 往往期待中心绿地面积大、功能多, 同时需要较多的公共空间, 以满足集中户外活动的需要, 他们更期待闲聊、打牌等热闹的群体娱乐, 需要更多休憩设施。因此, 针对小区内不同的人群, 景观设计的定位也有所区别, 最终实现经济性、合理性、科学性的设计规模, 发挥景观的重要作用。

由上可见, 重庆的住宅建设涉及到很多现实因素和文化背景, 通过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 对引导居民的积极向上心态、创建和谐居住区发挥重要作用, 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力.城市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10 (8)

[2]单可.现代小区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原则[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8)

浅析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 篇9

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是居住区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居住区环境设计的重要部分和居住区基础设施的必要组成部分, 反映和表现居住区的面貌与特色。根据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 居住区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绿地、配套公共设施绿地等, 它们作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使用率最高、与居民最贴近、最经济的一种绿地, 也共同构成了居住区“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一、公共绿地

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 根据居住区使用功能的不同, 进行内部组织、结构、类型的安排, 主要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 其他块状、带状的公共绿地, 是居住区绿地系统的核心。从人们的游憩活动内容及方式来看, 不论是在城市景观规划, 还是居住区景观规划中, 小游园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绿地模式之一。一方面, 它为居住区内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提供休息、观赏、游憩及娱乐活动的场所, 另一方面, 为了提高公共绿地及游园的利用率, 多结合居住区内的楼栋单元位置、活动中心、商业中心来进行安排布置。因此居住小区的小游园或者中心公园往往与儿童活动中心、青年活动场地、老年人活动区等相结合, 以满足居住在小区内部各个不同年龄段层次的活动需求, 再融入绿化及职务配置, 形成居民日常生活的绿化游憩场地。

二、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包括居住小区内每栋住宅楼的宅前, 屋后, 住宅楼之间, 住宅楼四周及住宅内院内的绿地, 是居住区内居民自家门口旁边的花园绿地, 也是住宅小区绿化的最基本单元, 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是每个居民出入住宅的必经区域, 更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居住区绿地。宅旁绿地作为住宅内部空间的延续和补充, 是邻里交往的天然场所, 是供居民使用的半私有空间或私有空间, 同时也调节、制约场地的建设开发容量, 保证了居住小区绿化环境质量的关键性指标。根据其领域属性及具体使用情况, 宅旁绿地可分为近宅空间、庭院空间和余留空间。近宅空间包括底层住宅庭院、阳台, 屋顶花园以及单元楼栋入口, 入户小路等;庭院空间通常指一楼住户的内部庭院绿化, 以及住宅群之间的公共绿化区域, 活动场地及宅旁小路、游园小径等;余留空间多指建筑群体的转角及过渡性空间。从设计角度来看, 宅旁绿地的景观设计处理要考虑宅旁绿地的三个不同空间属性的功能, 同时应尽可能结合庭院的绿化;结合品茗弈棋、儿童嬉戏等休闲活动;结合邻里交往、晾晒衣物等生活行为。为居民提供一个既可以满足开展各种交流及公共活动的场所, 又方便居民邻里之间日常生活的实用性空间, 同时又有益于提高居住环境的实用与美观。

三、道路绿地

道路绿地, 作为带状的绿化长廊, 不论是在城市绿地规划, 还是居住小区规划中都是绿化系统中的支撑主“线”。它连接了城市与居住小区, 把居民从入口导向每一幢单元楼和每一块活动区, 具有连结、导向、分割、围合等作用, 沟通和连接居住小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各项绿地。根据道路车行和人行的使用性质, 应着重考虑行人的出行安全, 尽量做到人车分流, 因此居住小区内的道路可分为以机动车行驶为主的主干道、以非机动车为主的次干道、以行人为主的步行道及游园小径。居住小区内的主干道, 即居住小区级的道路, 道路路面宽阔, 多在6-9 米左右, 一般是组织和联系居民和居住小区个空间的主要纽带。在景观设计中应尽量选用体态规格高大、分枝点较高的乔木为佳, 种植形式则以规整的行道式、阵列式为主, 以每5 米一棵的间距进行种植, 形成绿荫的同时, 又不影响车辆的通行;居住小区的次干道, 联系着居民与小区内部的各个休闲游憩空间, 考虑到居民不同的出行方式, 一般宽度设置在4 米左右, 道路两侧的植物则根据道路的形状、走向、所处的位置, 以及周边环境进行综合考虑;步行道及游园小径是居民茶余饭后散步的最佳场所, 道路宽度从0.7m到3m不等, 道路两侧的树木的配置要具有观赏性、季节性, 同时还要注意步行道与建筑群体之间, 以及步行道与组团小品之间, 以乔木、灌木、地被、花卉的多层次结合形成带状或线状的过渡空间, 起到防尘、消除噪音的作用。

四、配套公共设施绿地

居住小区配套的公共设施绿地, 包括居住小区幼儿及儿童教育用地、居住小区商业用地, 居住小区卫生站用地、居住小区物业及园务管理用地、设施用地 ( 垃圾站、变电站) 等专门使用的绿地。这些专门的绿地承包给各使用单位, 由具体的使用单位按照各自的功能进行配套的绿化布置, 因此将其称为配套公共设施绿地。配套公共设施绿地作为小区绿地的组成部分, 在美化功能区及小区环境的同时, 也起着改善居住小区小气候、美化环境、丰富居民生活等方面的作用。

配套公共设施绿地设计应依据不同空间功能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如居住小区内的商业、服务中心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 它们以小区便利店、美容美发中心、洗衣、储蓄、邮寄等方式散置于小区内部, 虽然它们大多设施规模较小, 但在邻里之间的日常生活往来中却能形成小型的集散区。因此在此类设施的入口空间应作以空间退让, 留出足够的活动场地, 便于居民驻足停留、制民、交流。同时在便利店、饮食店外设立也可设置一定数量的座椅等服务设施形成户外互动交流平台, 满足邻里之间的互动交流。

变电箱、垃圾站是居住小区不可缺少的服务性设施, 给居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 如果及配套绿化设计不当, 往往裸漏在外, 影响小区整体环境的美观整洁。如果在对配套公共设施绿地规划时, 利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 利用植物的高低错落形成半遮挡的隐藏空间, 或进行其他有效的外部形象的装饰设计, 既隔离污染源、隐藏杂乱, 又改善了居住小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但应注意对此类场所的明确标示, 以避免儿童不必要的探索行为而引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居住小区绿化景观设计围绕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绿地、配套公共设施绿地的绿化景观设计进行多元化的综合分析, 我们在进行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时, 应在调研居民日常行为活动的基础上, 进行内部功能区的划分设置, 每隔功能区除了要满足公共活动行为外, 还要注意植物的合理搭配, 美化环境的同时, 也提高了小区的绿地及绿化率, 为居民营造可游、可观、可赏、可玩的绿色宜人居住区。

参考文献

[1]王浩:《园林规划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营造 篇10

1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的界定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是指对居住区所有空间环境构成要素的规划与设计, 包括园境小品、休息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 乃至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1]。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但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 而且还体现在居住空间形态塑造、空间环境氛围创造上。

2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的影响因素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影响因素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种:1) 硬环境是指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中的实体元素, 它包括园境小品、休息设施、内部道路等, 是环境设计的载体、物质基础和实体设施。它是精神活动的基础, 是软环境存在的必要条件。2) 软环境是指景观环境中虚化构成元素, 如在环境中营造的空间形式和氛围。它是通过硬环境构建营造的空间, 是硬环境设置的目的。软环境有利于营造出宜人的空间形式和氛围, 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居民的精神生活环境。硬环境和软环境虽然存在着实与虚的本质对立, 但它们又是统一的整体, 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硬环境为软环境的载体, 软环境的可居性是硬环境的价值追求。

3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的设计原则

3.1 注重景观环境宏观规划设计

以前的景观设计一直作为建筑的辅助部分, 在建筑设计结束后, 再将树木、水体、小品等景观添加于其中, 这使得景观设计处于被动。因此, 景观设计必须开始于居住小区初期设计, 无论在项目的策划、总体规划, 还是在详细的建筑设计阶段, 都需要对景观进行充分的考虑。使得景观设计具有主动性, 创造出收放自如、变化丰富的人性化景观空间。

3.2 注重景观空间的整体设计

居住小区景观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 这些空间相互融会贯通, 构成了居住区外部环境的物质基础[2]。要设计出良好的景观硬环境和软环境, 应分级营造各类景观空间, 不宜过分强调或孤立某级空间。注重景观设计的均好性,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有集中的绿地, 也有“楔”状形态伸入各组团, 形成一个景观体系。

3.3 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小区景观为居民观景和休憩所设, 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是景观设计的原则。景观设计要以人的动态活动模式为依据, 通过居民活动流线调查, 布置景观;在配套设施配置上, 要符合人体尺寸, 迎合人体心理需求, 吸引居民观赏、休憩。

4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营造

4.1 城市肌理的延续

4.1.1 城市物质环境的延续

首先, 居住环境宜注重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规划设计时, 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 利用所在城市道路、河流、山坡、树木等物质环境条件, 创造出一种建筑与物质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的居住环境。这样既营造了独特的景观空间, 又延续了城市道路景观的物质环境 (见图1) 。

4.1.2 城市文化环境的延续

文化因素是反映住宅区地域性和空间环境品质的重要指标, 也是影响居民领域感、认同感形成的重要因素[3]。景观规划应在关注文化背景的大主题下进行, 地段原有的历史文化遗存、人文资源等都可以成为景观文化表现的重要依据和核心要素。如四合院是北京建筑文化的精髓, “北京西山庭院”景观设计中引入了北京传统四合院文化理念, 采取院落布局形式, 形成住宅—院落—街道—街坊的传统空间格局, 体现了景观空间的地域文化性。

4.2 环境特色营造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要注意主题和立意的营造。景观设计宜以特定主题为设计主线, 营造出独特的社区文化, 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环境, 增加小区的辨识性, 增强居民的归属感。这种主题立意的塑造, 直接体现在小区建筑小品、植被与水体设计形式上, 并间接体现在小区环境的总体布局、空间形式营造等多方面。如万科的“第五园”, 其包含古韵的建筑小品和中国园林化的景观空间, 充分体现了意图建造古代四大名园之后又一园的“中国第五园”的主题立意 (见图2) 。

4.3 增加居住小区景观的层次感

1) 空间层次营造。

丰富的景观环境与空间层次, 不仅能美化小区, 更能满足不同人群和不同活动的需求。两三人私下交谈休憩需要隐秘幽静的小空间, 老年人需要静谧的下棋和休憩空间, 儿童需要半开敞的公共活动空间, 大型社会性活动需要开敞的大型空间。各空间环境的组合营造则可以效仿中国园林, 运用对比与变化、衔接与过渡、引导与暗示等手法, 形成有较强渗透性、层次感的空间。在景观主题下, 也可构思多个小主题, 便于多样空间营造, 也有助于吸引人们驻足。

2) 立体绿化模式营造。

绿化布置首先需利用点、线、面进行空间组合配置, 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其次, 增加立体绿化设置, 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系统的实用功能。立体绿化先要在绿化空间内设计不同类型植被组合, 通过植物高低、形状等不同的组合设计, 形成丰富的层次。如采用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 乔木下面种植灌木、灌木下面种植草花、地被等复层绿化形式[4]。科研人员从园林植物的改善环境功能和叶面积指数关系入手, 换算出城市最佳生态效益结构与比例:乔木∶灌木∶草∶绿地=1∶6∶20∶29, 含义是29 m2的绿地中, 应有乔木1株, 灌木 (不含绿篱) 6株, 草 (含地被植物、绿篱) 20 m2, 这种种植结构可创造最佳生态效益[5]。

3) 利用小区内建筑物增加景观层次。

居住区内建筑自身的景观作用也是不容忽略的。经过精心设计的住宅建筑本身就是值得欣赏的景观。曲折变化的建筑布局能够围合成大小、形状各异的景观空间;在设计中还可以将建筑部分底层架空形成透景, 使得景观空间得以延续。设计不同标高的建筑平台, 在其上布置景观, 以增加景观空间立体性。套型内的阳台、内院、前后院也可融入到小区景观绿化中, 形成借景、透景, 成为小区景观空间的延续。

4) 康乐设施与景观的有机融合。

童趣园、棋苑、游泳池、健身区等是满足居民需求的重要设施, 也可作为景观环境中的景致。设计者须改变康乐运动设施的死板布局模式, 不是仅简单在设计图中圈出相关区域, 而是要将它作为景观来设计。如广州万科城中戏水池就进行了多样的变化, 曲折有致, 并与观赏植物、休憩空间等有机结合, 形成整体景观 (见图3) 。

5结语

景观环境是居住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城市景观和文化的延续, 是居民精神家园的物质体现。景观环境的设计应贯穿于居住区设计的全过程, 并融汇于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设计者应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环境创造问题, 充分研究居民的行为轨迹与活动习惯, 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营造出层次丰富、环境宜人的生态景观。

参考文献

[1]黄文山.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J].中华建设, 2008 (10) :17-18.

[2]陈凯, 李慧, 杜宇峰, 等.关于住宅小区规划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8, 21 (5) :4-5.

[3]聂铭, 刘东卫.可持续的城市街区型住宅区——哈尔滨哈西地区北22号地块规划设计[J].城市建筑, 2007 (11) :76-77.

[4]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5.

上一篇:时代的呐喊下一篇:幼儿英语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