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设计方案有哪些评价指标?

2024-05-03

居住小区设计方案有哪些评价指标?(精选6篇)

篇1:居住小区设计方案有哪些评价指标?

居住小区设计方案有哪些评价指标?

居住小区设计方案的经济评价,主要是考察设计方案是否保证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使用土地和空间的经济、合理和有效性,评价时应考虑:人口与建筑密度、建筑群体的布置、建筑层数和间距、公共建筑、小区道路、管网、绿地的布局等,常用几项密度指标来衡量。居住区的主要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1).居住区用地,指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2).容积率=地上建筑总面积/居住区用地总面积(%);

(3).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基底面积(层);

(4).高层住宅比例=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总建筑面积(%);

(5).中高层住宅比例=中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总建筑面积(%):

(6).人口毛密度=居住人口数量/住区用地面积(人/公顷);

(7).人口净密度=居住人口数量/住宅用地面积(人/公顷);

(8).住宅建筑套密度(毛)=住宅建筑套数/居住区用地面积(套/公顷);

(9).住宅建筑套密度(净)=住宅建筑套数/住宅用地面积(套/公顷);

(10).住宅面积毛密度=住宅建筑面积/居住区用地面积(m2/公顷);

(11).住宅面积净密度=住宅建筑面积/住宅用地面积(m2/公顷);

(12).建筑面积毛密度=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居住区用地面积(m2/公顷);

(13).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住宅用地面积(%);

(14).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居住区用地面积(%);

(15).拆建比=新建建筑总面积/原有建筑总面积;

(16).土地开发费=前期工程投资/住宅区用地面积(万元/公顷);

(17).住宅单方综合造价=建设总投资/住宅建筑面积(元/m2),

篇2:居住小区设计方案有哪些评价指标?

括建筑功能指标和社会资源消耗指标两大部分,主要参考指标如下:

(一)平面指标:平面指标用以评价平面布置的紧凑性和合理性,

1.平面系数K1=居住面积/建筑面积(%);

2.平面系数K2=居住面积/有效面积(%);

3.平面系数K3=辅助面积/有效面积(%);

4.平面系数K4=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二)建筑周长指标这一指标是墙长与建筑面积之比例。

1.单元周长指标=单元周长/建筑面积(m/m2);

2.建筑周长指标=建筑周长/健筑面积(m/m2)。

(三)建筑体积指标:这一指标是房屋体积与建筑面积之比例,是评价层高的指标。

建筑体积指标=建筑体积/建筑面积(m3/m2)

(四)人均、户均造价指标这一指标是总造价与总人数及总户数之比例,

(1).人均造价指标=建筑总造价/居住总人数(元/人);

(2).户均造价指标=建筑总造价/总户数(元/户)。

(五)面积定额指标面积定额指标用于控制设计面积,每户建筑面积一般应根据国民经济水平制定控制指标。

(1).人均建筑面积=建筑总面积/居住总人数(m2/人);

(2).人均居住面积=居住总面积/居住总人数(m2/人);

(3).人均使用面积=使用总面积/居住总人数(m2/人);

(4).人均有效面积=有效总面积/居住总人数(m2/人);

(5).户均建筑面积=建筑总面积/总户数(m2/户);

(6).户均居住面积=居住总面积/总户数(m2/户);

(7).户均使用面积=使用总面积/总户数(m2/户);

(8).户均有效面积=有效总面积/总户数(m2/户);

篇3:居住小区设计方案有哪些评价指标?

近年来, 我国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 居住环境质量评价能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质量变化的辨识能力, 确保人居环境朝健康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城市人居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对主要构成因素的分析, 来研究城市人居环境的质量。

2 城市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概念

城市住宅小区的居住自然环境是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 并且也是与各种地理地域性特征相结合的地域综合体, 这种地域综合体是居民生存活动的地理空间和场所, 不仅仅包括为居民生活和学习所利用的各种物质实体和空间, 还包括贯穿着人口、资源、环境、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结合和统一。从理论上说, 城市人居环境的内涵应该是:人文与自然的协调, 生产与活动的结合, 物质享受与精神满足的统一。然而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直都是高污染、高投入、搞消耗的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是以破坏生态环境和过度的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很大一批人口涌入了城市。这样给城市的住房需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很多住宅开发建筑项目为了满足城市住房的需求纷纷上马, 不过有不少的项目缺少充分的论证, 没有规划的开发导致城市的生态环境频频遭到破坏, 导致住宅小区的人居环境恶化问题非常引人注目。现如今,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如何进一步发展住房产业, 优化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质量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必须面对的问题。

2.1 城市住宅居住环境的新理念

在过去的房地产发展模式下, 优势地产项目的决定要素就是住宅区所在地段。发展到今天, 黄金的地段依然是优势地产项目的标志, 但是好的城市住宅仅有黄金地段已经不能满足成熟消费者的需求了。一种集全新的社区概念, 全方位的人居环境及配套的网络、信息服务的住宅模式已经成为当今成熟地产项目的标志。环境的概念在住宅区的设计和规划中不断得以提升, 由传统的“绿地”概念向突出本社区特有的文化品位和回归自然的人居精神转移。在真正意义上努力体现出“以人为本”。

2.2 城市住宅居住环境的发展趋势

首先, 要保证居住区的规划和设计要满足国家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环境方面的基本要求, 这是提高居住区环境质量的基础。其次, 居住区内的绿地除了要满足绿地率的指标之外, 还要能体现出绿地的品味和层次, 要充分考虑居住区居民不同的活动规律、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合理的运用现有空间, 最大限度地增强居住社区的亲切感和归属感;尽可能地排除居住环境内的噪声和大气污染, 努力营造清静舒心的居住环境;构建完善的网络技术社区服务, 构建优质的安防系统、物业管理系统和计算机局域网系统能实现居住区环境的优化、升级。最后, 要突出居住社区的基本定位和居住社区环境的主旋律, 社区主题的建设是强化居住社区环境特色非常重要的途径。

3 城市住宅小区居住环境评价指标方法分析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是描述、评价城市居住地域是否安全、舒适、和谐、方便的一套可感知的参数集合, 是评价居住地域可居性、持续性的重要依据。

3.1 城市住宅小区居住环境评价指标构建的基本原则

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第一, 以人为本的原则;第二, 全面性原则;第三, 科学性原则;第四, 稳定性与动态性原则;第五, 层次性原则;第六, 可操作性原则。

3.2 重视人文生态与小区文化建设评价

人居环境的现代意义主要是强调基于物化环境的人化环境。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宜人的生态环境给人们带来了有序、方便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但是要想实现人居环境的深层次内涵, 根本是需要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氛围和亲情般的邻里关系。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大量的居民从原籍迁往新区, 老邻居的关系迅速瓦解, 更多依靠“社区文化”建设一个新的社区邻里关系。从本质上讲, 一个城市存在的基石是文化, 文化是一种价值观。住宅区的文化建设应高度重视人文生态, 既要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更要处理好人与文化的关系。经常性的组织各类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为居民间的交往创造便利的条件, 使社区成员在追求各自生活风格的同时, 构筑“亲情化”的邻里关系。所以, 对居住小区人文生态文化建设的评价是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指标。

3.3 建立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适宜度模型

城市人居环境生态适宜度指的是城市人居环境的现实生态与其最佳生态的贴近程度。在将来, 我们的房屋和住宅建筑的环境, 势必要以住宅的生活质量为出发点,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改善住宅环境, 努力营造一个绿色的居住环境。此外, 住宅区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面积往往占到城市土地的30%以上, 可见住宅区域环境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城市环境质量是好的或坏的的印象。绿色住宅区, 不仅要考虑有关住宅单体的生态平衡、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更应该注重的是从周围环境的基础上将整个住宅小区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居住环境进行设计和优化。这样不仅既保证了住宅内生态的平衡, 而且又能实现周围环境与住宅的一体化。绿色住宅“以人为本”的优化设计能够创建出具有高亲和力的居住环境, 让人产生一种归属感。所以应将生态适宜度理论引入到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定量评价中, 并据此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定量评价的生态适宜度模型。

3.4 分析小区的配套公共设施建筑是否与居民的需求相适应

在中国, 目前住宅小区的配套公共建筑面积仍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 即使是那些标榜非常齐备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大型小区。调查还发现, 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 除了土地规模的限制原因外, 更重要的一点是, 开发人员对各个年龄层的生活需求考虑不足, 特别是在区内的老人。老年人对生活条件、交通工具、文体活动设施、医疗设施等的关注程度很高, 而中青年则对停车场所、休闲广场、学校及幼儿园等配套设施关注程度很高, 但开发商往往对这方面的综合考虑有欠缺。所以, 住宅小区的配套公共设施建筑是否与居居的需求相适应, 是否能满足小区内各层次人群的日常所需是评价住宅区居住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是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结语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从中央到地方都更加强调追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对环境的关注, 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科学的居住环境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 环境构成了住宅小区的人居中心。建立一个新的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对合理评价住宅小区人居环境, 指导居民理性购房和开发商规划建设住宅小区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凯, 汤辉.室内绿化是一门艺术[J].湖南林业, 2005 (7) :29.

[2]王浩, 李咏华.现代居住环境景观生态设计探析——从空间结构要素着手[J].中国园林, 2003 (5) :40~43.

[3]庄剑英.建筑节能与节能建筑材料[J].建筑节能, 2005 (7) :47~49.

篇4:居住小区设计方案有哪些评价指标?

【关键词】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需求

【Abstract】Designed not only to meet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housing, but also to highlight the healthy elemen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he concept of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to meet the occupa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needs of multi-level for occupants to create a healthy, safe, comfortabl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high quality.

【Key words】Residential;Landscape;Environment;Demands

1. 绪论

(1)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传统文化历史的东方古国,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讲究“团圆”,因而“家”在每个人心里都是极其重要的。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的都市人,每天晚上工作完回到自己温馨的小家里,也是一件让人很期盼的事情。

(2)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便也随之而来了。改善住房条件理所当然成为头等大事。然而,这件事情不是用嘴巴说说那么简单的。“家”也不是只要能满足其功能的要求就可以的。那么,作为住宅区的园林景观设计者,我们应该如何在这种多因素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又如何在用户、商家和设计者本身之间找到这个平衡点呢,这便是本次调研想要探究的问题。

2. 调查

2.1 由于地域的限制,只能对邯郸地区的住宅小区进行调查研究。

(1)参加房展会,收集参展楼盘的资料,并与投资方、购买方都可直接接触。

(2)网上搜集资料,到热卖楼盘的官方网站上详细查阅资料。

(3)到小区内做调查,认真听取业主、物业管理人员等站在不同角度提出的意见。

2.2 经过对已进行调查的对象的筛选,最后我们决定将其中四个住宅小区作为文中论述和比较的典型实例来说明问题。

3. 论述

3.1 通过对这四个典型住宅小区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公共设施、小区环境、物业管理等)和设计理念(包括园林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分析,总结出这几个楼盘的共同点有如下几个:

(1)设计定位清晰。

(2)居住环境的设计理念都以人为本,力求将小区内部环境与建筑风格及外部自然环境巧妙融合在一起。

(3)绿地率高是这几个楼盘的共性之一。

3.2 在居住区中,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即绿率一般不低于30%,超过50%的绿地率是很吸引购买者的。

因而,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看一个小区的规划好不好,就是看在这里人们能够在多大程度和范围满足自己的需求,包括基本的居住需求,使用需求以及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

3.3 居住需求需求是人对世界作用的动因,也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表现。日照、通风、安静、方便、安全、经济、美观这几个因素统可以称为“居住环境”,人们对于住房条件的要求,不管是美观耐用也好,功能合理也好,都是从希望有一个优美、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出发的,以人类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多层次的需求,为居住者营造一处健康、安全、舒适和环保的高品质。也就是说,这样的住宅因该是能使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的住宅。

3.4 使用需求室外环境设施(包括绿地)的数量和质量,如儿童游戏场地、老年和成年人休息场地、体育活动场所等。绿地率:达到30%以上才能合格,这是国家规定的硬指标。要符合一定的乔木、灌木(小花卉)的比例。绿化覆盖率是指树投影下来的比率,要达到40%以上,但这不是硬指标。

(1)小品:座椅是基本要求,其他的设计本着简洁、使用的原则。植物配置:要多样。按照植物的不同季节变化,选择一定数量的乡土树种,最大限度实现绿化带来的效果,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

(2)水景:要根据小区的自然条件,充分考虑生态之余,为居民创造亲水的条件。

(3)园路:材质环保,注意和园林的协调,园路的渗水性要比较好。

(4)硬质铺地:兼具休息健身功能,提供儿童、老人的休闲、健身空间,促进社区人际交往,培养融洽氛围。

(5)细节设计:从以认为本的理念出发,考虑照明、坡道、标识体系、无障碍等方面的细节,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风格和特色:有创意、有特色。整体风格和特色要符合社区的定位和目标客户群的需求。

3.5 居住建筑是城市重要的物质景观要素,而居住区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的景观不仅取决于建筑的造型、色彩,而更重要的在于群体的空间组合以及绿化和环境等整体设计。住宅组群的设计应力求打破千篇一律和单调呆板的形式,努力创造富有地方特色、充满生活的亲切、明快和谐的居住环境。

3.6 精神需求通过项目的实施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形象的社会需求;园林景观具有良好的品质,可以为住户提供舒适的住区环境,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健身、娱乐、休憩等使用需求,同时还能满足人们相互交流,放松身心,陶冶性情等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进而做到真正地提高人们生活品质及修养品位的目的。通过国际上对健康住宅的定义,大致用下面这些指标来评价居住环境的好坏:(见表1)

4. 结论

通过对邯郸地区相当数量的住宅小区各方面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并学习了住宅小区居住环境实际的具体步骤、设计重点、应具有的设计理念,从中知道,作为新一代的园林设计、小区规划设计人员,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了解使用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喜欢的是什么、什么才是实用且适用的好住宅区。处处从“人性、健康、绿色”着眼,做出优秀的设计呈现给大家,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 《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李德华主编.

[2] 《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邓述平王仲谷主编.

[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5:居住小区设计方案有哪些评价指标?

(1) 确立以人为本思想,

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 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 3 ] 。以人为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内,对人的关怀则往往体现在近人的细致尺度上(如各种园景小品等) ,可谓于细微之处见匠心。因此,景观设计更多的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并以此作为设计原则。要创造适于居住的生活环境,更多的需要建立在居住实态的调查研究之上。

(2) 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效果,

例如绿化不仅要有较高的绿地率,还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乔、灌、草结构的科学配置;居住区环境的水环境则要考虑水系统的循环使用等。

(3) 追求生活情趣。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休 暇时间,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居住区环境内休闲娱乐。因此,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要求各种小品、设施等造景要素,不仅在功能上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而且要有相应的文化品位,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了趣味性强而又方便、安全的休闲空间。使环境设计参与居住区规划的全过程,从而保证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协调统一,保证小区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资源,使设计的总体构思能够得到更好的表达。

(4) 设计手法。

篇6:居住小区设计方案有哪些评价指标?

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往往是停车场能否被充分利用的重要前提,不过也应注意到,停车处距离家门100-200m,让人们在步行回家途中参与社区交往,有利于提高小区活力,如果我们注重从停车场到住宅出入口的步行环境质量,让居民有一个舒适的步行环境可适当增加这个距离。而且,还可以利用价格杠杆来平抑不同位置的停车场的使用程度,例如距离住宅出入口相对较近的停车场收费高一些,而相对较远的收费低一些。一般来说,用居住户数乘以居民小汽车的拥有率即得到一定范围内的小汽车停车需求量,以此确定停车场的规模及合理的服务半径。

上一篇:老王改写作文450字下一篇:优秀大国工匠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