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类

2024-05-03

社会类(精选十篇)

社会类 篇1

一、政治条件

在法律类社会组织中, 非法身份的现象普遍存在着。也就是说, 很多的社会组织都未曾在民政部门进行正式的注册、登记[1]。非法身份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过分高的门槛和过分严格的限制, 因而造成法律类社会组织难以取得正式身份。特别是政治法律类和宗教类等, 还包括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代表机构, 因为他们具有较为复杂的情况, 所以这些社会组织申请登记之前, 还必须得到业务主管单位的审查和认可。受非法身份的不利影响, 有部分法律援助组织人员, 尽管持有律师资格, 但是还是无法获取法律服务执业证书, 身份受法院质疑, 处理纠纷时还会遭到来自政府部门的很多局限。

二、经济条件

相比较世界上的一些国家, 我国社会组织生存的经济条件现状堪忧。

国外社会组织的以服务费用为主要经济来源, 总收入中的大约一半都是这项费用。而我国社会组织的服务收费占比则少的很, 只占了不到总收入的10%, 基本上缺乏“造血”能力, 而且其自身就需要“输血”。政府资助是国外社会组织的第二个主要经济来源。相比之下, 我国社会组织的经济来源则是以政府资助为主。但是我国的政府资助对象只是那些经过正式登记的社会组织, 可是我国还有一些缺少正式身份的社会组织大量存在, 其根本是得不到政府资助的。慈善所得是国外社会组织的第三个主要经济来源。相比之下, 我国社会组织的慈善所却仅仅占了非常小的比重。

三、自身条件

法律类社会组织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 自身未能发育健全。不少法律类社会组织都是演变于政府职能部门, 也有的是是政府部门直接成立。因而在很多方面都对政府非常依赖, 不论是组织职能, 还是管理体制和活动方式, 具有十分浓厚的“二政府”色彩。有的法律类社会组织规模很小, 不存在独立的理事会, 通常创办者拥有绝对权威, 存在极为严重的家长制作风;有些法律类社会组织具有较大的规模, 尽管有了单独的理事会, 然而其主要是由发起者、出资人组成, 无社会人士的参加。不仅是理事会制度, 这类组织的财务信息公开制度也亟待完善。

四、改善条件

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2]。为了实现社会组织建设的这一总目标, 就要对其生存条件进行不断的改善, 从而为实现其健康成长起到助推作用。

(一) 改善组织生存的政治条件。

要将民政部门与主管单位的双重管理束缚突破, 将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建立起来, 其核心便是社会组织章程。对三级登记注册制度进行积极探索, 为了方便管理可以将法律类社会组织纳入公益法人范畴。政府要转移监管重心, 不再是过去的事前审批, 而是着重进行事后监督, 将相应的评估办法和标准制定出来。采取第三方评估的方式, 可以向专业机构提出委托, 将相关部门彼此协调的监督体系建立起来, 不再只是简单的进行防范式监督, 而是要实现培育中的监管。

(二) 改善组织生存的经济条件。

也就是要将这一组织的“造血”功能充分开发出来, 将多方面相结合的融资模式建立起来, 要求有能力的人就需要付费, 为没有能力的人提供免费服务, 从而实现最大程度的公益价值。政府对于法律类社会组织要大力投入培养, 将其基本公共法律服务通过财政预算的渠道购买过来。

(三) 改善组织生存的自身条件。

这就是要让法律类社会组织脱离行政部门。通过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加强来增强这一社会组织的综合实力, 具体包括绩效管理、专业服务以及财务管理等能力;对于这一组织中的相关从业人员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其录用标准;促使管理从业人员的办法更加规范化;对相应的员工激励机制进行建立健全;对法律类人才要不断加强专业培训, 进而促使这类社会组织中从业人员的社会形象得到不断提升。

五、结语

总之, 现在需要着重发展的几种法律类社会组织有:第一类, 主要是为了对行业规范和行业自律进行加强, 有助于对市场秩序进行更好的维护, 诸如公证协会和律师协会之类;第二类, 主要是为了对公益理念进行认真实践落实, 对困难群体进行很好的帮扶, 大大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诸如公益律师室之类;第三类, 主要是为了对利益进行更好的协调, 将矛盾有效化解, 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诸如社区矫正组织之类。通过发挥这三类法律类社会组织的引导作用, 进而对其它所有法律类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壮大发挥带动作用, 以便这类组织能够变成法治国家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2010年中国社会组织理论研究文集[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11:535.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医药类 中药类 篇2

中国的药文化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其底蕴十分丰富。然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故而导致某些误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对药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力度很不够,长此以往,无疑对中药事业的继承、发展与推广是十分不利的。于是我们xx大学xx学院自管会对于这一现象展开了xx的社会实践。

这次的暑假社会实践,我们是以发传单为主的活动。具体讲述了一些关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的感触很深。主要与三个方面: 首先:我了解到现在的中老年人对于中药还是有许多认知的,但是具体还是集中在中药养生方面。所谓养命、养性,都是突出了中药调养人体的功效,从而保证机体、各个器官组织的功能正常,这就是许多老年人信奉中药的原因之一。而现在的青年人则是对中药保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而这则具体表现在当我们和大叔大妈聊天时,大叔大妈都会和我们热情的讨论一些常见的补品(人参、冬虫夏草等)而那些行色匆匆的人只是挥了挥手,表明自己没有兴趣。

其次:也是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在我们活动的期间有许多人对于我们的传单保持着不屑一顾的神态,更有甚者,直接说我们是骗子,对于我们的解说也直观的认为我们是为了推销中药产品而打着社会实践的幌子。

最后:在我们最后拍照留影的时候,有一个大妈主动向我们要了一

些宣传单,并打算在小区里进行分发。我一方面因为大妈的热心肠而感动;另一方面我也从这个举动看出来我们这次的活动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成效了,我感到非常的高兴。

通过实地实践,我发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区别。同时也学到了许多从未接触过的或者较为模糊的东西。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让我们进入实践,在学习层面,理论联系实践,让我们对所学能有更好的把握;从以后工作来看,为我进入社会打下了基础,更明确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可以说,这次实践让我开了眼界,同时满载而归。

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 篇3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认为“天道自然无为”,不是人为的力量可以改变的。因此,他主张尊重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而不应当以人的主观愿望去改变它。庄子自然主义的哲学观反映在《庄子》一书便形成了“朴素为美”和“法天贵真”的美学思想。

庄子认为,美在自然,任何人为的艺术都是对自然美的破坏。在专谈“天道无为”的《知北游》里面,庄子无意地透露出了他对于“大而美”的思想,论证圣人应当效法天地万物自然无为的状态,做到“不言”“不议”“不说”,从而无为不谋。

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 “虚静”的学说。《庄子·大宗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就是 “虚静”。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庄子认为 “虚静”是认识“道”的途径和方法,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从创作主体来说,必须具备“虚静”的精神状态,这是能否创作合乎天然的艺术之关键。而从创作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说,必须要达到“物化”的状态。在庄子看来,进入虚静状态之后,人抛弃了一切干扰和心理负担,就会忘掉一切,甚至忘了自己,不再受自己感觉器官的束缚和局限,而达到认识上的“大明”。作为创作者来说,主体的人也似乎不存在了,主体的“自然”(天)和客体的“自然”(天)合而为一,这就是进入了“物化”的境界,这就叫做“以天合天”。处在这样状态下的创作自然是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了。在养生学上,庄子说明虚静无为能使人安逸快乐而不被忧患所困扰,从而年寿长久。而在美学上则说明虚静之美,也就是无为之美、朴素之美。

《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他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天道》) 庄子所说“意之所随者”就是“道”,语言可以表达具有“形色名声”的事物,但对于没有“形色名声”的“道”,语言是无法表达的。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的认识实践的实际情况,但也有明星的局限性。不过庄子的以言不尽意为根据的“得意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这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 下列有关“虚静”“物化”的解说,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 “虚静”“物化”说由老子提出来的,而后庄子加以继承和发展。

B. “坐忘”即“虚静”,它是认识“道”的途径和方法,是一种创作的精神状态。

C. 所谓“以天合天”就是作者在创作艺术作品时,将作品中的人物、环境和主题、情感融为一体,即后世所谓情景交融。

D. 从养生学角度看,“虚静”“物化”能使人安逸快乐,年寿久长。

2. 下面所录诗句与本文所述庄子美学思想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B.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情。

C.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 下列各项是对文中信息所作的引申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子》一书阐释了许多美学理论,可见它是我国古代较早的美学著作。

B. 如果我们认真研读《庄子》那么我们将会从哲学、文艺创作甚至修身养性诸方面受到启发。

C. 之所以“意之所随,不可以言传也”,是因为要“得意忘言”。

D. 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对病梅、夭梅现象进行激烈的批判,其写作目的就是号召鬻梅者要顺其天性。这是符合庄子的美学思想的。

4. 综合全文,概括庄子的主要美学思想。

答:

5. 作者认为庄子的“得意忘言”“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的奥妙”,请你谈谈对“奥妙”的理解。

答:

(二)艺术解读中的时间意象

艺术解读中时间意象的直觉生成,犹如精神之依赖于物质,是生发于艺术中的空间意象所表达的空间关系,因为“时间不能完全脱离和独立于空间”,“时间关系的表达只有通过空间的表达才发展起来”,“所有时间取向都以空间定位为前提”。

但是,艺术解读中空间意象、时间意象的生成,绝不是一个纯粹的物理形式转换问题,而是一个与理解力和想象力密切相关的心理释放问题。例如,我们阅读柳宗元的《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所感受到的肃杀的时代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关于中唐社会现状以及诗人遭受迫害的种种联想,虽然是从这两句诗所描绘的生命活动几乎绝迹的生态画面中引发出来的,但它的内容却远远超出了画面固有的界限。

广义的相对论告诉我们,统一的绝对的时间是没有的,“相反地,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时间测度”,但“这依赖于他在何处和如何运动”。正因为如此,时间意象的生成在实际上就成了艺术解读者的心灵在各种具象的空间意象中的游履过程,及其所带来的感官享受和精神满足,但这并不是空间意象本身所固有的美的意义,而是空间意象在时间演进中把微妙的感觉或联想激活的结果。

艺术解读中时间意象的直觉生成,大多和读者的直接经验相联系,所以往往会有非理性的成分。例如“落花流水”,由于它潜在的时间性被空间性所遮蔽,一些读者往往就会直接把它和人的生命活动的终结性特征联系起来。因而也就往往会生成青春易逝的“第一意象”。于是,有些批评者往往就习惯性地根据阅读中生成的这种直觉性时间意象,把“落花流水”的艺术形象一般地看成是作者的消极颓废的人生观的直接反映,其实这种批判性的结论是值得读者讨论的。事实上,不同的读者在直观“落花流水”的艺术形象时总是潜在地跟它所象征的生命过程的时间性存在状态关联着的。如果我们不仅懂得用过去式的眼光而且懂得用进行时式的眼光来看待创造“落花流水”形象的作者对生命的复杂历程的描写,那么也会觉得上述艺术解读中得出的“第一意象”其实是可以延伸和丰富的。而直觉生成的时间意象,由于其深深地联系于生命时间的推移和流逝,让人们在想象中看到流动变幻的具体生动的生命活动情景,甚至从更广阔意义上看到生命活动的绵延性和超越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解读中时间意象的直觉性又是充满着理性与非理性的。

对于艺术解读来讲,艺术的时间意象比起艺术的空间意象是更为本质和更有挑战性的东西。因此,努力实现空间意象向时间意象的转换,才能使艺术的审美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 下列不能支撑“(犹如)精神之依赖物质”观点的一项是( )

A. 时间不能完全脱离和独立于空间。

B. 所有时间取向都以空间定位为前提。

C. 时间意象的直觉生成生发于空间意象所表达的空间关系。

D. 时间关系的表达只有通过空间关系的表达才发展起来。

2. 下列各项是对文中信息的概括,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意象生成不是一个物理形式的转换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问题。

B. 富于个性的时间意象的生成,主要由欣赏者具体处境来决定。

C. 时间意象的直觉生成和大多读者的直接经验相联系。

D. 把“落花流水”一般地看作作者消极颓废人生观的直接反映,这是值得批评者讨论的。

3. 下列各项根据文中信息所作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雪》时间意象的生成远远地超出了画面固有的界限,是解读者抛开原有生态画面而让理解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的结果。

B. 读者直接把“落花流水”与人的生命活动的终结性特征联系起来,是由于他们用空间性遮蔽了时间性。

C. 空间意象在时间的演进中能够激活艺术解读者微妙的感觉或联想。

D. 为了克服艺术的空间意象缺少本质性和挑战性弊端,就必须努力实现空间意象向时间意象的转换。

4. 试举一诗句对“落花流水”(或“落花”或“流水”)的意象加以延伸。

答:

5. 试概括艺术解读中时间意象的生成特点。

社会类 篇4

关键词:类医生,医务社工,发展趋向

我国处于社会结构转型和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借鉴国外发达地区的经验,“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有条件”地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这是医学发展的客观规律[1]。不过,我国医务社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从2000年上海市东方医院设立社工部以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2]。国内引入医务社工的医院数量依然非常少,目前急需探索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现有医学模式。2011年7月,汶川县人民医院在香港红十字会的支持下成立了社工部,社工部制定了相关的社工制度,招聘了2名具有多年一线服务经历的社工。经过1年多的发展,社工部评估跟进了300多名地震伤残患者,开启了30多期小组活动,协助处理了多起医患纠纷,极大地完善了医院的医疗健康照顾体系。汶川县人民医院医务社工取得成功有赖于“类医生”模式的探寻。所谓类医生,就是医院对社会工作的认同提升到与医生同一层次,对社会工作人才参照医生管理,将社会工作服务类似于医生医疗健康照顾等。本文以汶川县人民医院“类医生”的社工发展模式为例,探讨医务社会工作在医院中的职能和重要性,研究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向。

1 岗位设置“类医生”:给予社会工作职业岗位与编制

社会工作者的使用问题是我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重点与难点,社会工作者的人事制度是发展医务社工的关键。2003年,民政部向各省市民政厅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通知》;2004年,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发布了《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标准》;2006年,人事部与民政部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2010年,国家将社会工作作为第六类人才纳入《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明确了社会工作职业定位也完善了社会工作人才管理,但有关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制度仍是空白[3]。

由于政府尚未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也没有规范的薪酬和职称评定标准,导致大多数医院仍处于无岗、无人、无知的状态,其在岗社工绝大多数由医护人员转型而来,专业水平普遍不高[4]。对此,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刘继同博士主张各级政府应当承担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待遇。为确保医务社工的专业身份与地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就医务社工编制、身份地位、职责范围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5]。汶川县人民医院对社会工作的岗位设置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对社会工作人才采用“类医生”管理。汶川县人民医院依据阿坝州有关特殊人才选聘的相关规定,为医务社工申请了事业编制,使社工享受与医院医生同等的福利与待遇。汶川县人民医院对社会工作人才的“类医生”定位,除给予了相应的职业岗位和编制外,对医务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进行制度化的考核、定级、晋升和业务培训等,使医务社工岗位与其他医护人员岗位一样有自已的专业发展机会。

2 服务内容“类医生”:有效预防及处理医患各种问题

医务社会工作在国外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内地要与国际接轨的高度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美国是医务社工的起源地,是世界上医务社工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医务社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局限在医院或病房服务于生理疾病患者阶段、医院与社区服务于生理疾病患者阶段、医院与社区服务于普通大众的健康服务的阶段。美国医务社工的发展反映了医务社会工作制度结构性变迁的基本规律,深刻揭示了有效预防与处理医患各种问题的本质,其发展历程可以作为我国医务社工界所借鉴。

整体而言,医务社工有效预防及处理的医患各种问题包括患者的心理及社会支持问题、如对诊断治疗的担心、手术的恐惧、医患沟通的障碍、就医不顺畅的烦恼、经济的压力和社会角色的担忧,这些不仅影响治疗方案的实施和治疗效果,还会引起医患矛盾。还有医生团队建设问题及医患关系协调问题[6]。在患者的心理及社会支持服务方面,通过经济援助、各项基金申请、协助开展募捐工作等解决患者实际经济困难及陪护问题,通过心理疏导、减压服务、个案咨询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通过成立病友互助组、建立义工服务平台及社区服务平台提供患者社会支持;在医生团队建设方面,运用户外素质拓展训练、趣味性活动、医生工作坊等形式消解医生工作压力,促进整个医院及各科室间医生关系的融洽和谐;在医患关系的协调方面,社工作为调和者充当独立的第三方,创设医患自我表达的平台,推进医生与患者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彼此双方能够信任与接纳,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对此,汶川县人民医院社工部明确了医务社会工作的职责范围和工作场所,针对医院医生、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在医院康复中心、患者所在社区与家庭开展情绪支持、互助网络构建、义工服务、输入关怀、医疗保健知识培训等服务。经过1年多的发展,社工部评估跟进了300多名地震伤残患者,开启了30多期小组活动,协助处理了多起医患纠份,极大的完善了医院的医疗健康照顾体系。

3 社会认同“类医生”:多层面广泛推介医务社工

美国研究生教育的权威弗莱克斯讷(Flexner)博士提出了职业要满足六条标准才能称其为职业化,结合王思斌教授给出的权威定义:职业化是某种劳动岗位变为社会所承认的职业并形成体系的过程[7],职业化是一个过程,它的实现必须是以职业(社会分工造成的大量专门从事某种职能活动的工作岗位)为前提,以社会认可为保证,最终形成体系的过程。由此,医务社工的职业化进程及发展趋向需要获得社会的认同,在医院里应形成“有疾病找医生”与“有困难找社工”的全方面格局。也就是说,医务社工的发展应达到医生的社会认同程度。

在汶川县人民医院,院领导高度重视医务社工的作用,从多层面广泛推介医务社工。一方面,在医院内形成各个科室与社工部的联动机制,让每个科室都能够了解社工,每个科室医生将出现心理障碍、情绪困扰、社会支持不足的患者直接转介给社工部,共同完成患者的康复工作;另一方面,借助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现场宣传、医院宣传栏推介等形成让汶川县人民群众接触了解社工,主动到医院寻求社工的帮助。目前,医院社工部已接收并介入住院部转介的80多名患者,接待了20多名到医院单纯寻求社工帮助的汶川群众,汶川县人民医院社工部已具有了较高的社会知晓度。

医务社工是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领域,将在医院中处理各类医患问题发挥重要作用。医务社工的出现能够弥补现有医院救治体系的不足,能够有效解决医生与患者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扰及社会支持不足等问题,还能及时协调处理医患关系紧张问题,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向。汶川县人民医院社工部借助灾后重建而成立,运用“类医生”的模式而发展,现阶段所取得的成绩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与现实选择,在运作机制、服务内容、服务技巧及组织发展等方面获取了本土化经验,也为医务社会工作“类医生”模式的形成作出了些微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继同.美国医院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历史经验[J].中国医学管理,2007,1(11):38.

[2]李平,郭永松,吴水珍,等.开展医务社工的相关政策与制度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2):20.

[3]佚名.医务社工:需要制度支撑与机构保证[N].健康报,2007-04-26.

[4]郭永松,李平,张良吉,等.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岗位设置与专业要求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3):15.

[5]徐英.中国医务社工复萌[J].中国医院院长,2008,(10):16.

[6]刘岚,孟群.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5):20.

社会安全类应急预案 篇5

为确保所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身体健康及安全,顺利实现工作目标,本着“预防为主”、“思想重视、处置快速得当”的原则,为更好防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及伤害,使事故的处理合情、合理、合法,保护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领导

成立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员:各班主任

三、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职责

领导小组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治安、安全、消防、交通等安全稳定工作实施统一领导、管理、协调,负责及时向上级组织部门汇报沟通情况,协调工作。

四、应急处理原则

(一)快速反应。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果断处置,一旦发生情况,相应职能部门和参加社会实践全体人员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命令、服从安排,听从指挥。

(二)生命财产安全第一。要优先救助学生,稳定实践活动秩序,尽一切可能保护师生生命财产安全,避免伤害事故,将损失降低至最小程度。教职工应当履行保护、救助学生的职责。

五、工作要求

(一)全体教职工均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对每个学生的安全负责。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抓好安全管理,确保本次活动万无一失。

(二)实行组织学生集体活动申报审批制度,班级组织活动要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申报,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并做好活动的组织和抓好师生的安全。

(三)出发前做好一次安全教育及宣布活动安排。

(四)各班级听从指挥,有序上车。上车时,从后排开始坐;下车时,从前排开始下。上车前、下车后,各班主任与下班教师应集合清点学生人数,确认无误后方可行动。

(五)往返过程中,每辆接送车上必须配备2名教师,负责管理学生。行车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不随意走动,不做将头、手伸出窗外等危险动作。返程后,班主任及下班老师跟车回校,待学生离校后,才能离开。

(六)班主任、跟班教师应随身携带教师通讯录及学生家长通讯录,以便及时联系。

六、应急处理程序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班主任应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应当立即将突发事件所致的伤亡病人送向就近医院,对无法判断伤情的伤病员,应及时报警求救求援。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校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等,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小组应组织人员立即保护现场、采取疏散、隔离等措施,加强学生管理,并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确保学生心态和情绪稳定。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可以采取中止活动、疏散等措施,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事件情况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

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一)往返路程中发生突发事件

1、车辆故障处理

①乘车前要求承运方检查车辆车况,车辆必须三证齐全,必须有第三者保险。车况不良必须更换,否则不得发车。

②中途车辆故障:随车教师及时把故障情况通知领导小组,故障如影响安全的,一律停驶,由承运方紧急调车改乘。

③途中车辆失火,应立即要求司机停车开门,用灭火机扑灭。同时指挥学生不要惊慌,如火势较小,前部学生从前门下,后部学生从后部应急门下;如火势较大,可视情况破窗逃生。下车后,及时组织疏散,一名教师负责清点人数,一名教师负责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情况。如有学生受伤应立即组织抢救,应及时拨打120求助。

2、学生突发疾病、意外伤害

①学生在途中突发疾病、意外伤害,随车教师立即联系驾驶员,视轻重由校医作处理或就近送医院。

②在第一时间告知家长。

③迅速报告领导小组。

④总务处负责向保险公司备案。

3、交通事故处理

①有严重受伤即刻拨打120,并立即组织抢救。

②迅速报告领导小组,并视伤情确定立即送医院,还是紧急处理后送医院。

③保护好现场,指挥学生撤离至安全地点。

④向学校及上级领导报告事故情况。

⑤安定学生情绪,询问、检查学生受伤情况,受轻伤学生送医院检查、诊治。

⑥立即成立事故处理小组,分别负责家长、公安、医疗、保险各方接洽,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二)社会实践基地内出现伤害事故

1、一般受伤

①由校医作初步诊断、护理;伤势较重即由校医、班主任送医院救治。

②在第一时间告知家长。

③领导小组成员到医院看望、慰问。

④总务处负责向保险公司备案。

2、重伤或死亡

①在第一时间即向110报警,并拨打120请医疗机构救治。

②在第一时间告知家长。

③立即向市教育局报告。

④了解事故原因,及时进行调查处理,重大的学生安全事故向当地人民政府反映,组织教育、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⑤按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分清责任,落实补偿。

⑥向保险公司备案。

⑦将事故调查及处理结果以书面形式向市教育局汇报。

(三)活动时遭遇恶劣天气

①领导小组活动前应预先掌握气象信息,根据气象状况与实践基地方决定是否照常开展实践活动,如暂停实践活动,则需安排好各班当天作息。

②如活动时碰上暴雨、雷电、狂风、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恶劣气候时,领导小组应立即要求各班集合队伍进行撤离或疏散到安全地带。

③领导小组负责与承运方联系,并视情况决定是否中止活动返程。

(四)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①发现有食物中毒症状立即由班主任或校医陪同送医院救治。

②立即告知家长。

③根据分析了解,有可能系食品不洁或其他原因所致,稍有症状即送医院救治。

(五)发生其他预案中未涉及的安全事故

若出现以上未提及的应急事件,应根据应急指挥组的工作布置,从而确定行动及处理方案。

八、责任倒查

高校思政类图书的社会价值探究 篇6

【关键词】高校思政类图书;社会价值;研究

【作者单位】许倪倪,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如何正确认识这些机遇与挑战,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进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更加良好的发展,是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2014年5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地方院校德育研究》(第6辑)(以下简称《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书,汇集了国内多名资深专家、学者关于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成果和学术探讨。

本书的编者谭仁杰曾长期在武汉大学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历任系党总支副书记、教务处处长,后转入教育部门,历任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市政府秘书长等职,是一位既有丰富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又深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学者。

本书中的很多观点,不仅及时回应了社会各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切,还站在更高的视野、更广阔的维度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深度的理论解读和前景展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充分感受高校思政类图书在出版业的激烈竞争。在出版利益驱动的大环境下,如何科学定位出版主题并坚守出版方向,如何在沧海横流中不忘初心,回归本真,最大限度地凸显高校思政类图书的实践创新以及社会价值,值得业内人士思考。

本书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两点。

一、关注相关领域的实践创新

网络时代,社会生产高速发展,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也在不断变化,如交际、阅读、获取信息等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这些变化背后,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也在悄悄改变,这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感知最深、体会最深、研究最深的,当属默默耕耘在教育一线的广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他们长期从事高校思政教育类工作,在施教过程中,能够敏锐地感知学生思想领域发生的种种变化,对高校思政教育革新的愿望最为迫切。因此,在高校思政类图书的内容选取上,出版机构应该多关注一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心声和想法,以及他们采取的措施和实践方法,以提高高校思政类图书的实用性。

《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书在内容选取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本书汇集了当前各大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线教育工作者的80余篇文章,其可贵之处在于,一方面,这些文章体现了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和研究广度,另一方面,这些作者都来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对学生的思想特点、个性特征和心理成长轨迹等有切身体会。本书文章中的诸多理论成果展示了极强的专业性和研究价值。比如书中的《用国防教育的培育民族精神的魂――关于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的几点思考》一文,立足高校思政教学现状,从国防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的角度切入,尝试赋予高校思政教育新的内涵和视角,读者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对众多一线思政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措施方法等有更加清晰的印象。《论网络时代的虚拟人格》一文,则从网络时代对高校学生身心、人格、生理等方面的影响入手,尝试探索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领域的新变化和新动向,体现了时代性特征。

本书以“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纵深性的实践总结,体现了本书编者对当前高校思政现状和面临困难的清醒认识。编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高校思政工作出现的种种问题,其根源就是网络时代,正是由于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才使得高校思政工作经历变革与阵痛,这是本书理论研究的创新体现。

二、凸显高校思政类图书的社会价值

教育部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现有各类普通高校2553所,加上其他民办高校、高职专科院校,共计2845所,在校大学生已经超过3500万人。网络时代,如何做好这些高校在校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广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共同课题,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一项关键性工作。《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书展现了与众不同的专业敏感性,凸显了高校思政类图书应有的社会价值。

从高等教育的实际需求来看,高校思政类图书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满足高校教学实际及社会读者需求两个方面。

首先,本书满足了高校教学的实际需要。如前文所言,高校思政类图书必须紧贴高校思政教学实际,注重选取来自教学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在兼顾理论深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凸显对实际教学的指导性和应用性。(1)本书紧密结合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从高校思政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探究根源,辩证施策,展示了作者在实践工作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和理论思考,体现了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比如《网络虚拟实践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价值的辩证分析》《负面新闻网络传播的消极效应及德育矫正》等文章。(2)本书从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些实际课程出发,围绕如何科学构建高效的思政教学体系展开,深入挖掘现有思政课程体系的德育价值,比如《试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德育功能》等文章。(3)本书立足高校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析如何把握高校学生心理特点,正确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从“90后”个体特质看高职高专学生养成教育》 等文章。

其次,本书满足了相关领域社会读者的需求。目前,高校思政类图书的读者群除了高校思政教师,相关领域的社会读者也不可忽视。这部分人群虽然没有思政教学的实际需求,但也愿意从理论层面去关注、研究高校思政教育。因此,高校思政类图书不仅要体现教学的实用价值,也要凸显应有的理论价值和研究价值,以满足相关领域读者的需要。本书一是从其他国家和地区高校的思政教学经验中得到启发,将研究视野提升到了更高的层面,给予社会读者很好的理论启迪和研究借鉴。比如《哈佛大学网络公开课〈正义〉对我国思政课教学的启示》一文,文章内容侧重的是如何从国外高等学府的教学经验中得到启发,创新思政教育。二是立足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院校特点,通过比较不同院校思政教育的特点,探寻思政教育的规律和时代性。比如《论网络时代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整合与创新――以金陵科技学院为例》《浅析校园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江汉大学为例 》等文章,就是立足不同类型高校思政教育特点,对高校思政教学的规律性进行研究。三是对思政教育载体的创新和拓展。当前,很多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载体比较滞后和陈旧。网络时代,思政教育应注重对教学内容和载体的创新,赋予思政教育新的内涵,比如《论“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与价值利用》等文章,体现了编者对思政教育内容和载体创新的深入思考。

综上所述,相关机构在出版高校思政类图书时,要立足高校思政教学实际,立足学生个性特点,从大局出发,从研究需求和教学实践需要出发,科学地选取图书内容,明确图书定位,全面展现高校思政类图书的社会价值。

[1]熊瑜,李航星. 出版业的新趋势与高校出版社专业发展的思考[J]. 现代出版,2014(6).

[2]张煜. 论小型高校出版社的特色专业学科出版之路[J]. 编辑之友,2015(4).

[3]章毅,张岩,付继娟. 面向出版服务的高校出版社电子商务平台构建探讨[J]. 科技与出版,2014(7).

[4]张文鸯. 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出版社的发展路径[J]. 出版发行研究,2015(1).

高职经管类专业社会服务模式研究 篇7

1 社会服务的概念及意义

社会服务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 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也一样。从广义角度去看, 社会服务指学校的社会功能与角色, 承担着培养学生、学术技术研讨以及为社会服务等职责。从狭义角度去看, 社会服务主要是说明了高职院校完成基本教研之外, 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各类活动为社会做贡献。

早在十年前, 我国相关机构就对社会服务提出新的标准和要求, 内容主要涉及到了做好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加强技能培训、服务农村劳动力以及进城务工者, 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等。从这里可以看出, 狭义的社会服务包括: ( 1) 提升人才的技术技能以及实用性 ( 2) 对于技术改革与创新、推广和咨询 ( 3) 向社区传播和辐射先进文化。

2 高职经管类专业社会服务现状

当今社会竞争十分激烈, 高校的发展也是存在较大的威胁和挑战, 与其他普通本科院校相比, 高职院校要打出自己品牌, 首先要强化自身的社会服务意识, 真正将社会服务作用发挥好, 提升自己在社会的知名度, 给老百姓和社会公众留下较好的印象。只有这样, 高职院校才能得到政府与社会的认可, 才能得到社会的支持。但是, 由于社会的误解以及经管专业自身的特点, 其社会服务得不到较大的重视, 当然也有部分学校取得一定效果, 但是依然存在较多的情况, 需要慢慢改进。尤其是以下的问题, 困扰着其社会服务作用的发挥。

一是服务内容不丰富。目前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 尤其是经管类专业, 仅仅是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比如对当地员工进行强化培训。

二是服务效果不明显。由于高职教师的自身专业知识, 尤其是企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经验比较欠缺, 实操技能比较差, 导致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工作难以进行。另外, 学校对于师资的培养不重视, 仅仅通过日常的理论培训, 效果不明显。没有较强的师资保证, 导致服务效果较低, 虽然有部分学校让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锻炼, 但是要在短时间强化师资队伍, 提升行业素质, 是比较困难的。

3 高职经管类专业社会服务的特点

要对社会服务模式新的探讨, 就要先对经管专业特点进行深入了解, 同时正确分析其专业社会服务的特征, 一般来说, 经管专业社会服务会具有以下的不同之处。

3. 1 服务形式

服务形式一般和专业本身的特征紧密相连。一些理工专业, 尤其技术含量高, 科技实力强, 通常在社会服务方面能够比较直接贡献高科技技术, 比如, 技术转让等, 对社会的贡献表现更加直接和明显。而经管专业是人文社会科学, 对于许多人来说, 这些专业实用性不强。其实, 经管专业为社会提供的更多是无形技术, 经常是以培训咨询以及战略研究, 给社会的贡献是间接的, 不明显的。

3. 2 服务效益

从服务效益角度看, 技术类专业, 因为能够提供比价直接的技术成果, 实用性非常较强, 短时间内能够转为商业效益, 对企业的贡献的直接的。然而经管类专业提供的是无形的技术, 包括管理理念等, 带来的成果是无形的, 产生的效益也是难以看出。

由于社会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问题, 加上经管类专业社会服务的差别, 高职院校往往更加重视技术类专业社会服务, 重视技术成果等, 对于经管类等社会服务作用认识不够, 重视也较低, 投入较少。

4 构建经管类专业社会服务的新模式

4. 1“资源共享” 服务模式

4. 1. 1 智力输出,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高职院校, 应该要本着为社会贡献, 为区域发展其作用的理念, 发挥自身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角色和指引作用。比如, 一些高职院校和当地的会计协会、财政部门等协作成立会计系, 主要为当地提供全面性的审计、验资评估、税务代理、会计咨询等会计类服务, 解决当地企业的财务问题。这类型额会计系成立促进了校企合作的发展, 实现了工学有效结合, 为企业培养更具备实践经验的会计人才, 尤其是提高当地财务人才的核算和管理的水平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同时够增强高职院校办学实力, 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实现和政府、企业的横向沟通, 是社会服务工作的创新措施。

4. 1. 2 加强交流合作, 提升校际合作水平

高职院校要大力开展教学改革, 例如, 财会专业实现了课程整合、对证施教、全程系统训练、仿真实训等教学改革措施, 增加实践实训课程。另外, 尝试会计全程系统训练教学模式与对证施教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在这平台基础上, 高职院校要大力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如此, 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知名度, 有效加快专业教学的共同发展。外出交流活动的进行, 为提升教学水平带来非常有利条件。

4. 2“教育培训” 服务模式

高职院校可以尝试使用职业技能鉴定所以及就业实训基地等, 构建面向社会的多元化培训体系和灵活开放的职业培训服务网络。

4. 2. 1 开展行业技能培训,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高职院校, 可以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合作, 利用自身的硬件设备和师资力量, 开展财会的相关技能培训。例如某高职院校与地税、财政局、审计等部门合作, 培训了数千位人次, 而且获得了较高的评价。也有部分高职教师, 到企业进行素养的培训, 尤其是经管类的商务礼仪教师电信公司等单位开展礼仪培训。部分有实战经验的教师, 还成为了高级酒店、宾馆的兼职培训导师, 培养了许多高素质的员工。

4. 2. 2 开展职业资格认证与培训,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某校充分发挥会计等专业优势, 利用好 “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和 “外派劳务培训基地”这两个平台。培训基地是政、企、校三方合作的平台。这样有两方面的好处, 第一, 它能够增加学生就业和实习岗位, 提升高职院校的就业率, 其二承接部分培训业务, 增加该校的收入, 实现培训和就业的有效结合。

4. 2. 3 开展成人学历教育, 满足社会终身教育需求

为满足社会需求, 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成人学历教育, 开设如: 会计、市场营销、洒店管理、义秘、商务英语等多个专业。成人学历教育活动的开展充分挖掘了高职师资潜能, 满足了广大社会人员学习提升的要求。

4. 3“学生项目” 服务模式

高职院校应努力结合专业教学和专业实习实践, 组织多种形式的学生社会服务活动, 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

4. 3. 1 节会服务型

当前, 某市正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 为扩大影响, 举办了大量节会活动。当地高职院校旅游系发挥自身优势, 会展专业、表演专业、旅游专业积极参与, 既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又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4. 3. 2 社区服务型

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学生深入所在社区,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宣讲国家各种政策法规, 开展多种便民服务: 组织学生志愿者服务, 到街道、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地开展公益性活动, 有效促进学校与所在社区的融合,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4. 3. 3 专业服务型

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 参加社会实践。如营销专业学生可为当地农产品提供营销策划服务;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可开网店, 为当地居民网络购物提供方便; 会展专业学生可举办大学生作品展览会, 既为商家提供了营销的有利条件, 也方便了学生的生活。

5 结语

总的来说, 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多样社会服务模式, 强化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 加强学生专业技术知识的应用, 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 始终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 履行相应的职能, 开创社会服务新模式, 这是学校发展的必要途径, 也是专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始终要跟随着国家与区域发展的目标任务, 有效整合学校的相关资源去促进发展。

摘要:社会服务, 不仅是高职院校对社会的职责, 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经管专业所具有的特点, 因而其社会服务也会有较大的特殊性。本文从社会服务的概念与意义出发, 分析了高职经管专业增强社会服务功能的必要性, 并探讨了如何构建社会服务新模式, 以期高职经管类专业能够培养出更多人才, 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经管,社会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文韬.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与内容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 (23) .

[2]华佳, 柏双友, 杨敏, 李治阳.江苏省高职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功能探析[J].职业教育 (下旬刊) , 2015 (11) .

[3]陆妙燕.财经类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供求分析[J].文教资料, 2010 (32) .

社会讽刺类电视节目的初级形态探讨 篇8

1. 美国电视节目中的政治脱口秀

在美国国家广播公司 (NBC) 电视频道的晚闻时段有一档名为《The Tonight Show) 的节目, 在节目中, 主持人Jay Leno会邀请到“布什总统”进行访谈, 话题从美国的内政外交到家庭琐事, 无不囊括, 非问到窘迫不堪为止。而“布什总统”却会非常有耐心一一回答。其实这里的“布什总统”并非George W.Bush。而是由喜剧演员Steve Bridges扮演的。通过高明的化妆术和Steve Bridges本人出色的模仿能力, 这位“布什总统”从外形、声音到言谈举止的风格都与本尊异常相像。同时, Steve Bridges通过强调布什总统的习惯性动作, 不断引用布什的口头禅和一些口误话语, 对总统进行漫画式的描写, 赋予更多的幽默诙谐色彩, 受到美国民众的广为喜爱。而布什本人对此亦颇为宽容。在2006年4月份举行的驻白宫记者协会的招待晚宴上, 布什总统还邀请Steve Bridges和自己共同出席晚宴, 一真一假总统同时出现在众人面前, 搏得舆论好评。

在美国电视界, 像 (The Tonight Show) 这样的Talk Show———即我国所谓的电视谈话节目 (港台地区直译为脱口秀) 一直长盛不衰。类似于这种类型的节目还有美国广播公司 (ABC的《Politically Incorrect》, 家庭影院电视公司 (HBO) 的《Rea Time with Bill Mailer》, 喜剧中心电视台 (Comedy Central) 的《The Daily Show with Jon Stewart》, 美国国家广播公司 (NBC的《Saturday Night Live》等等。这些节目以轻松幽默风格吸引了很多本来对严肃类新闻节目不感兴趣的青少年观众, 在被激起了对新闻的兴趣之后, 这些观众出于对新闻真相的探究, 往往又会回过头去看一看严肃的新闻节目或者报纸新闻。这可算是夜间谈话节日在娱乐观众之后起到的附加效果。

2. 我国台湾地区的政治模仿秀节目

2005年, 我国台湾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电视节———“金钟奖”将最佳综艺节目奖颁给了《全民大闷锅》节目。这一荣誉的获得表明该节目得到台湾电视界和台湾新闻媒体主管部门———“新闻局”的广泛认可。不仅如此, 该节目还吸引了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以及日本和新加坡媒体的关注, 甚至还跃上了美国电视新闻网 (CNN) 的“World Report”, 可见该节目的影响力之大。

《全民大闷锅》讨论的话题直接来源于时政新闻, 被模仿的人物也是当时的新闻人物。2006年末至2007年初, 台湾政坛风波不断。2006年11月, 台北“地检署”侦结4国务机要费案”, “台湾总统”夫人吴淑珍等人以贪污罪条例被起诉。随后, 在连续九度开庭审讯此案期间, 吴淑珍除在第一次开庭时出庭应讯外, 其余审讯皆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出庭。此后, 为阻挠该案的进一步审理, 民进党又向司法院提出“释宪”申请, 引来舆论质疑。这次所谓“台湾第一家庭”舞弊案, 让台湾老百姓看到了政府对公共权利的滥用, 对民进党政府怨声载道。此外, 台湾政坛也出现了像杜正胜这样的小丑式人物。所谓“台湾教育部长”杜正胜在给过世之人送挽联的时候竟然送出了“音容苑在”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挽联。而当陈水扁在一次讲话中以“罄竹难书”来形容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遭舆论质疑用词褒贬不分, 杜正胜却极力为“总统”辩护。事实上, “罄竹难书”这一成语在古书上褒贬用法互见, 属于中性词, 但是在现代汉语中, 这一成语已经约定俗成用于贬义。杜正胜出于向“总统”逢迎的需要, 极力主张这样使用并无不妥, 并且引经据典说什么“只有聪明的人、了解的人才会用原始的意思”。类似这样的施政丑闻屡见不鲜, 而以上这些时政方面的软硬新闻都在前面列举的《全民大闷锅》节目中得到及时反映, 像吴淑珍、杜正胜等新闻人物被连续数期模仿。可见这种形式的讽刺是锋芒毕露, 毫无迂回曲折之嫌。这种讽刺无疑是对当政者的有力监督, 而对老百姓来说, 在这种滑稽模仿中不满情绪得以宣泄。

通过对美国的政治脱口秀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政治模仿秀节目的介绍, 我们发现, 在电视节目中已经存在对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直接讽刺的节目类型。从节目的形式和内容来看, 政治脱口秀和政治模仿秀可以说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相比来讲, 我国电视戏说剧中的借古喻今式的间接讽刺只能算是一种初级形态的电视讽刺文本。相比较欧美的电视记者和电视艺人, 他们对社会现实 (下转第38页) 的关注以及对社会公共议题表达见解的能力, 我国的电视人还非常不够。我想这是我国的电视工作者应该迫切从欧美电视节目的发展中学习的地方。■

摘要:目前我国电视节目类型多样, 发展速度很快。本文以欧美电视节目类型的发展为参照, 得出我国的电视戏说剧还只是社会讽刺类电视节目的初级形态, 它必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广播电视,社会讽刺,政治讽刺节目

参考文献

[1]杨晓白.“深夜教父”大卫·莱特曼[J].青年记者, 2002, 12.

社会类 篇9

概念及意义

高校的社会服务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校的社会功能和角色, 包括培养人才、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等。狭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校在完成国家指定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之外, 以各种形式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开展的经常性、具体性、服务性活动。笔者主要从狭义社会服务的角度进行分析。

2006年, 教育部启动的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对社会服务项目提出了具体要求, 即:“要在新技术推广、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劳动力的培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主力作用, 同时在若干领域形成较强的技术优势, 成为区域性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中心, 辐射和带动区域、行业高职教育发展, 在对口支援农村、对口支援中西部职业院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这里可以看出, 狭义的社会服务包括: (1) 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的培训与培养; (2) 提供技术创新、咨询、推广和服务; (3) 向社区传播和辐射先进文化。

高职文科类专业社会服务现状

高职院校已普遍认识到, 只有社会服务的作用发挥好了, 才能得到全社会的支持, 学校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然而, 由于专业自身的特点, 高职文科类社会服务工作普遍不受重视, 即使部分院校有所尝试, 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服务内容不丰富。大部分文科类专业的社会服务, 主要体现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例如开展员工培训等。

二是服务效果不明显。进行社会服务的主体是高职院校的教师。但由于部分教师缺少行业实践经验, 缺乏足够的从业技能和实操能力, 使得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尽管有些高职院校试图通过选派教师下到企业单位进行锻炼以提高动手能力, 但要全面提高教师的行业素质仍然有待时日。

文科类专业社会服务的特点

探索文科类专业社会服务的新模式, 必须建立在正确分析文科类专业社会服务特点的基础上。与理工类专业相比, 文科类专业的社会服务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服务形式。社会服务的形式与专业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理工类专业技术力量强大, 科研实力雄厚, 在社会服务形式上以技术输出为主, 例如技术指导、技术转让等。而文科类专业侧重社会科学研究, 属于“无形”技术, 在社会服务上以咨询为主, 例如教育培训、战略规划等。

二是服务效益。由于理工类专业服务形式以技术输出为主, 当科技成果经过转化及商业化运作后, 往往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文科类专业社会服务主要以社会效益为主, 例如传播先进文化等, 经济效益则体现得不明显。

正是由于理工类与文科类专业社会服务的差异, 我国高职院校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过程中, 比较重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 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 而对人文社会学科的作用认识不足, 组织措施也不够有力。

构建文科类专业社会服务的新模式

高校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往往能体现其办学理念、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素质等多方面的特点。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是于199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高职院校。

商学院是其7个教学学院中唯一的文科类学院。它发轫于原黄冈财贸学校, 是在原经济贸易系和人文科学系的基础上组建而成, 具有六十余年的职业教育办学经历, 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及管理经验。开设了会计、电子商务、酒店管理、商务英语、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工商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文秘、会展策划与管理、税务、表演艺术等12个专业。其中, 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1个, 湖北省重点专业1个, 省教改试点专业2个, 学校示范专业3个, 拥有省级高职实训基地1个。

商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结合社会需求,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工作, 取得了喜人的效果。

(一) “资源共享”服务模式

高职院校所拥有的优秀人才和智力资源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资源共享”模式是指商学院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 通过咨询、策划等方式进行服务。现有校内专、兼职教师100余名, 其中教授8名, 副教授31名, 楚天技能名师1名, “双师”素质教师70余名, 常年聘有20余名行业企业专家和4名外籍专家执教, 师资结构合理, 专业功底深厚, 教学科研能力强、水平高。

智力输出,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为发挥我校在黄冈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尤其是在鄂东地区乃至湖北省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商学院积极参与黄冈区域经济建设。例如, 2012年7月, 商学院与行业、企业、政府部门合作成立了恒信会计学院, 面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审计、验资评估、税务代理、会计咨询等专业服务工作。恒信会计学院的成立对促进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提高黄冈市会计人才的核算与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也有利于推动学院协调有序发展, 拓展专业服务领域, 加强与政府、企业的横向联系, 成为社会服务工作的创新举措。商学院积极沟通协调, 作为会员单位, 参与了黄冈市电子商务协会的筹备工作。2012年11月, 黄冈市电子商务协会正式成立,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年友教授当选为会长。该协会的成立为促进黄冈市电子商务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互访交流, 提升校际合作水平

商学院教改成果丰硕, 尤其是会计专业有着很高的社会声誉, 先后推出了五项前移、课程整合、对证施教、全程系统训练、仿真实训等教学改革举措, 在全省率先开设了会计仿真实训等实训课程。其中“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全程系统训练教学模式”获得湖北省第六届教学成果评比二等奖, “对证施教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湖北省第六届教学成果评比三等奖。基于此平台, 商学院积极开展各项校际交流互动, 参与了我校对口支援武昌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的工作, 多次派出会计专业骨干教师前往该校进行说专业、说课等交流活动。截至目前, 已接待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仙桃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兄弟院校来校交流。同时, 商学院先后举行了全省高职会计类专业研讨会 (2006年10月) , 开办了湖北省高职高专会计仿真实训教学师资培训班 (2007年12月) , 介绍了我院教改成果, 提升了我院社会声誉, 促进了该专业教学的共同发展。互访交流活动的开展为推动省内教育教学改革, 提升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 “教育培训”服务模式

学院充分利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 (会计) ”等资质, 构建了面向社会的多元化培训体系和灵活开放的职业培训服务网络。

开展行业技能培训,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商学院利用自身资源开展了企事业单位职工技能培训。近年来, 与黄冈市地税局、黄州区财政局、浠水审计局、团风县卫生局等单位开展了财会行业技能培训。目前, 已培训一千多人次, 且受到了培训单位的一致好评。文秘专业教师多次受邀为中国电信黄冈分公司、李四光纪念馆、红安烈士陵园等单位进行礼仪培训。酒店管理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多位教师受聘为酒店培训师, 为温州万豪大酒店、福建荣誉酒店等多家涉外酒店员工进行了技能培训, 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开展职业资格认证与培训,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学院充分发挥会计等专业优势, 利用好“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和“黄冈市外派劳务培训基地”这两个平台。2012年3月挂牌的“黄冈市外派劳务培训基地”是省级外派劳务公共服务平台, 是联结学校、大型用人单位和政府的桥梁, 对黄冈劳务人才输出质量的提高、对黄冈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培训基地是政、企、校三方合作的平台。一方面, 有利于拓宽我校学生的就业渠道, 提高就业质量;另一方面, 有利于承接外派劳务人员的培训业务, 真正实现培训与就业对接。此外, 学院开展了面向社会的多达十余种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工作。2011年共组织社会职业技能鉴定一千余人次。

开展成人学历教育, 满足社会终身教育需求

为满足社会需求, 商学院积极开展成人学历教育, 开设有会计、市场营销、酒店管理、文秘、商务英语等多个专业。近两年来, 有六百多人参加了成人学历教育的学习, 并顺利毕业。成人学历教育活动的开展充分挖掘了学院师资队伍的潜能, 满足了广大社会人员学历提升的要求, 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三) “学生项目”服务模式

商学院努力结合专业教学和专业实习实践, 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学生社会服务活动, 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

节会服务型

当前, 黄冈市正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 为扩大影响, 举办了大量节会活动。商学院旅游系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参与, 既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会展专业、表演专业、旅游专业先后参加了2009~2012年三届“麻城杜鹃文化旅游节”和2010年10月的首届“大别山旅游节”活动。

社区服务型

商学院积极组织学生深入所在社区,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宣讲国家各种政策法规, 开展多种便民服务。组织学生志愿者服务, 到街道、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地开展公益性活动, 有效促进了学校与所在社区的融合,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专业服务型

商学院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 参加社会实践。如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积极为黄冈当地农产品提供营销策划服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纷纷开起网店, 为当地居民网络购物提供方便;会展专业学生连续几年举办大学生用品展览会, 既为广大商家提供了营销的有利条件, 也方便了学生的生活。

这种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模式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使学生在社会服务中提高了自身的职业修养。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在深入进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过程中, 切实履行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 不断挖掘自身资源, 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推进资源共享, 打造全新平台, 开创社会服务新模式, 尤其是探索出了一条文科类专业社会服务的新方法、新路径。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 真正实现了政府、企业、行业、学校的“多方共赢”。总之, 高职院校文科类专业应紧密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积极整合学校的文科资源, 努力构建开放式的社会服务网络, 不断提高社会服务工作的水平和层次, 为拓展办学空间、增加办学资源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成丙炎, 朱红.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内涵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8 (5) :35-37.

[2]刘扬.示范性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的构建策略[J].成人教育, 2011 (8) :87-88.

[3]盖馥.特色化的高职社会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时空, 2011 (12) :18-20.

[4]唐华生, 叶怀凡.和谐社会进程中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J].龙岩学院学报, 2009 (3) :111-116.

[5]王智全, 李武.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 2010 (6) :9-10.

[6]卢冠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述评[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6) :68-70.

试论社会类新闻报道的公信力 篇10

市场经济的深入不仅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也拓宽了我国人民群众信息的来源渠道。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等的公信力不断在下降。从根本原因上来说, 公信力不仅体现在新闻的时效性上, 同时还体现着媒体对于新闻事实的讲述角度与深入程度。作为读者对于报纸所刊载新闻报道最直接的价值判断, 公信力大小决定着不同报纸在读者心中的不同地位与印象, 也就直接决定了报纸媒体的后续发展与壮大。

而决定报纸上新闻报道公信力的是每一个新闻读者, 提高读者心中的报纸形象, 提高报纸的公信力, 才能提高读者对于报纸的接受度与普及度。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 应重视读者的意见与反馈, 重视自身公信力的建立, 从而形成一个报纸进行信息刊载与接收, 读者进行阅读与反馈的良性循环。也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提高报纸媒体在读者心中公信力的作用。

二、影响报纸媒体公信力的因素

目前来看, 大量署名为“某网友爆料”、“据可靠消息称”的社会新闻频频见诸报端。报纸走进了一个循环怪圈:首先是为了销量而对报纸上的社会新闻进行润色与加工, 在进行采访与调查时, 为了达到吸引读者眼球的效果, 断章取义、夸大事实甚至还有为了博眼球而制造假新闻的情况出现。在这样的形势下, 社会新闻在报纸上的表现就成为了家长里短的呈现平台, 很多社会新闻在进行编辑时, 夸大有用的细节, 漠视或者忽略具有一定争议性的事实, 以达到提高报纸媒体销量的目的。目前来说, 由于报纸媒体与新媒体相比, 在新闻时效性与更新速度上是完全不能比的, 很多社会新闻报道其重点都在于家长里短的描述, 特别是对于新闻报道中有一定分量的新闻主角来说, 在进行稿件编写时, 编辑会对其进行故事性挖掘, 放大事件的敏感点, 弱化了社会新闻中的事件发展模式。而近来发生的“韩寒代笔”、“金庸死讯”等的情况, 都体现着社会新闻报道的公信力越来越下降的现状。这也导致大量的读者还没细读具体内容, 就断章取义地加以宣扬。对于不同的报纸, 就有了不同程度的内心打分。而很多报纸却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越是进行大爆料, 将信将疑的人越多。

三、如何提高社会类新闻报道的公信力

(一) 以建设和谐社会为原则, 严审信息不真实的新闻

由于新媒体的冲击与自身发展定位的模糊, 报纸媒体作为传统媒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过于强调新闻时效性, 为了抢先发表新闻, 出现了大量盲目跟风报道, 盲目追求新闻轰动性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导致了大量未经核实的新闻内容刊载发表, 同时读者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容易进行判断与信息核实, 当发现新闻报道与社会现实不符时, 读者心中这份报纸的可参考性就非常低了。而报纸的发展与壮大就将越来越难。在一次调查中, 针对“新闻媒体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客观世界面貌”这一问卷内容, 其结果与比重经分析后有近97.4%的人对于新闻媒体抱有怀疑态度。这样的数据表明, 作为传统媒体, 其自身定位不应直接跟随刷新的新媒体, 而应以事实真相与深度分析为基础, 为读者创造一个理性思考, 深入实质研究问题的平台。新闻媒体是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媒体, 在进行社会新闻的报道中, 应意识到重视不代表管制, 引导不代表强求。而应坚定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提高社会新闻的正面影响力。

(二) 如何促进社会新闻公信力的建设

新闻的公信力体现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与社会责任。其中, 在进行任何社会新闻报道中, 重点应放在对于当事人的人性化关怀方面。强调正能量, 强调正面引导, 强调对于社会的正面宣传。在找准服务对像的前提下, 应切实履行自身媒体力量, 重视自身责任。对于所发表的任何内容, 都应有理有据, 两不偏袒。只有受到群众信任的报刊杂志才能得到稳定的读者群, 才能得以生存与发展。只有深挖社会新闻中所反映出来的案例与道理, 才能让读者读有所得, 思有所成。对于社会新闻内容而言, 只有理性而客观地进行事实报道, 才能为建设自身媒体的公信力贡献力量。放大到社会中, 也就促进了整个社会公信力的培养与提高。

四、结语

对于报纸媒体如何提高其自身公信力来说, 一方面, 应重点强调对于新闻接收与发表的真实性检测。另一方面也要看到, 在进行信息传播时, 每个人都是受众, 应认清自身的社会责任, 强调新闻报道的核实流程, 深挖社会类新闻中所蕴含的深度。进而达到正确引领社会风向, 有实力有观点地在读者心中占一定的位置。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报纸中社会新闻的公信力, 提高整个报纸媒体的渗透性与普及性。

摘要:作为一名记者, 社会类新闻报道重点在于以建设和谐社会为原则,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方向。而公信力则是指新闻媒介面对社会所具有的一种让公众信服的力量,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 公信力是其生存的核心软实力, 同时也是社会系统内部精神的一种体现。笔者借本文对如何提高社会类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作相关阐述。

关键词:新闻媒体,社会新闻,公信力

参考文献

[1]侯晓江.王惠丽.构建和谐社会新闻舆论宣传之四法[J].新闻论坛.2013 (02)

上一篇:新时代 新广告下一篇:奥运教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