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认证

2024-05-01

产品认证(精选十篇)

产品认证 篇1

目前, 我国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采暖通风与空调调节设计规范》等标准规范中对建筑遮阳已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但由于原材料使用不当、加工工艺不合理、出厂检验控制不严等因素造成产品缺陷问题的存在, 遮阳产品寿命短、易破坏、噪音大等现象时有发生, 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建筑遮阳的推广应用, 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因此, 积极推出通过质量认证的建筑遮阳产品已势在必行。

2 国外 (欧盟、美国及日本) 建筑产品的认证认可制度

国外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建筑产品监督管理体系、法规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最具代表性的包括:

(1) 联盟委员会 (CEN) 建立的以《建筑产品指令》CPD89/06/EEC为总纲的建筑产品认证体系, 确立涉及6项基本要求的建筑产品必须实施的强制认证, 认证的统一标识为CE Mark。著名的认证机构包括BUQI、TUV、CSTB, 其它欧洲认证还有BS、SGS等。

(2) 美国的建筑产品认证以民间机构的认证为主, 属于自愿性认证, 包括建筑部品认证和产品认证。部品认证由原来的四家机构整合为全国统一的建筑部品认定的评估机构——国际法规委员会评估公司 (ICC-ES) 。产品认证由各建筑专业协会进行。影响评定的还包括环境标志认证和节能认证 (能源之星) , 著名的认证机构如UL。

(3) 日本以《建筑基准法》为根本要求开展JIS认证和住宅部品 (BL) 认证。

3 欧盟建筑遮阳产品认证

欧洲的遮阳技术标准体系可能是最完善的, 有完整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其中最高层次的是4个技术法规, 包括02/9l/EC建筑能源性能指令、98/37/EG机械产品的指令、89/106/EWG建筑产品的指令、89/336/EWG电磁电容产品指令和73/23/EWG电子设备产品指令。第二层次是产品通用性能标准, 即为内、外遮阳和百叶遮阳产品通用性能技术要求。第三层次为专用方法标准, 涉及机械安全、光学、热学、防盗、隔声等近30多个标准。第四个层次为其他标准, 主要指遮阳产品涉及的金属材料和电机等材料标准。

注:欧洲建筑遮阳产品已于2006年强制执行CE认证。

4 中国建筑遮阳产品认证与标准

从企业规模、标准规范的建立、产品推广等方面来看, 我国建筑遮阳产品认证条件已基本具备。

4.1 企业规模

目前, 我国有遮阳企业2000~3000家, 成规模的有100多家。数量不少, 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着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价格的逐渐降低, 我国发展建筑遮阳的时机已经越来越成熟。

4.2 标准规范的建立

加速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制定, 对推进建筑产品质量监督和市场准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3 遮阳产品的推广和示范

为推广应用建筑遮阳技术和产品, 改善室内光热环境, 降低建筑物运行能耗, 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成效。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负责组织和指导建筑遮阳技术推广工作, 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联合有关单位成立“建筑遮阳技术推广工作组”。

推广工作已全面展开, 进行了建筑遮阳技术和产品专项技术评估, 完成并发布了“建筑遮阳产品推广应用技术指南”、组织了建筑遮阳技术和产品工程示范应用30多项、组织建筑遮阳技术多次研讨与交流。

4.4 检测机构

配合建筑遮阳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的开展, 我国目前已建立一批具有专业资质的建筑产品检测机构。

(1)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国家建筑节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2) 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实验室;

(3)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实验室;

(4) 中建建筑节能检测中心;

(5)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实验室;

………

4.5 建筑产品认证中心

目前, 我国已有40余家经批准成立产品认证机构, 但其中专业从事建筑产品认证工作的机构仅几家。建筑产品认证机构是一个涉及知识性、规范性和综合性的机构, 具有服务过程公正性, 服务手段技术性和专业性的特点。

目前具有建筑遮阳产品的认证中心有:

(1)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认证中心 (CBSC) ;

(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认证中心 (CABR) ;

(3)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 (CTC) ;

(4) 北京康居认证中心 (KCPC) ;

………

4.6 检测设备的能力与可检测产品

检测设备的能力见表3。

可检测的产品见表4。

5 遮阳产品认证势在必行

2003年, 我国第一批CCC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中主要包括19类132种产品, 其中建筑产品仅涉及到的建筑消防产品和建筑安全玻璃。而在国外如欧盟有40余种建筑产品列入CE强制性认证目录。随着国际形势发展和国内生产实际的需要, 涉及到建筑领域的强制性产品目录需要逐渐扩大, 2004年初国家要求对建筑领域的装饰装修产品 (溶剂型木器涂料、瓷质砖和混凝土防冻剂) 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

产品认证 篇2

1、产品认证的范围?

可在泰尔认证中心的网站上查询。网址是,进入后点击右侧“产品认证”菜单 “公开性文件”下的“产品目录”即可看到。

2、目前泰尔认证中心签约的产品检测机构有几家?企业能否自愿选择检测机构?

目前我中心签约的检测机构有7家。详细名单、联络方式及产品检测范围在认证中心的网站上查询。企业可自愿选择与我中心签约的检测机构,如果企业未选择检测机构,由我中心负责分配检测任务。

3、申请产品认证时产品检测是送样还是抽样? 初次认证时采用送样。

4、无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证书的申请企业能否做产品认证?

可以。企业可申请产品认证后,向国内、外任一合法认证机构申请GB/T19001-2000或等同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待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再由泰尔认证中心实施产品认证。

企业也可向我中心同时申请产品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我中心可安排产品认证的工厂检查和质量管理体系的现场审核同时进行,做到“一次认证,多张证书”。

5、申请单位为国内办事处或代理商,生产单位为国外企业申请产品认证如何实施?

此类申请单位申请产品认证时,除提供自身的营业执照及外国生产企业的授权证明外,我中心还将安排对国外生产企业的工厂检查及产品检测。

产品认证若干问题汇总解答

VA.1

6、产品认证的申请费如何交纳?

申请费在向我中心提交产品认证申请时交纳,费用为每个产品500元,如果企业同时申请多个产品,则申请费最多不超过3000元。

7、申请产品认证时,是先到TLC办理申请,还是先到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先到TLC办理申请。根据我中心的产品认证流程,企业申请产品认证,应先到我中心业务发展部提出申请,由我中心安排相应的检测分包机构进行检测。我中心只认可我中心发出的检测委托书所对应的检测报告。

8、申请产品认证时,检测费用如何交纳?

企业到我中心申请产品认证时,我中心将根据TLC网上发布的“检测收费办法”中公布的检测收费标准向分包检测机构及申请企业下发“检测收费通知单”,企业应根据收费通知单所规定的检测费用进行缴费。其中95%汇到检测机构,5%直接汇到我中心帐号。

9、产品认证证书中的有关信息变更应如何申报?

产品认证证书中的有关信息变更包括:产品范围扩大、产品范围缩小、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变更、企业名称变更、生产地址、产品名称及型号变更、过程变更、新标准变更等。

企业可在泰尔认证中心的网站上下载“产品认证变更申请表”。网址是,进入后点击右侧“产品认证”菜单 “申请表”下的“产品认证变更申请表”即可下载。根据变更情况提交相关材料,如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型号变更,企业需提交工艺验证报告。关键元器件和材料供方、产品范围扩大、过程变更、新标准变更等,申请表中清楚的列明需提交的材料。企业申请单位、生产单位名称变更需提交工商部门核发的公司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变更公司名称后的新营业执照。生产单位地址变更需提交生产单位新营业执照、企业自查表、自查报告等组织自控记录。

邮寄到如下地址:

产品认证若干问题汇总解答

VA.1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泰尔认证中心业务发展部收 邮政编码100088

10、产品描述报告的作用是什么?

产品认证证书附件中的信息来自产品描述报告,因此需要企业准确核对产品描述中的信息。

11、对已获证普通光缆和光纤带光缆企业,如果企业想按新规则规定变更证书,如何办理?

应由企业提出变更申请并提出准备覆盖产品的生产证据,经产品认证事业部评定后换发证书,收1个人日的评审费。

12、对按“复杂覆盖简单原则”发放证书的普通光缆和光纤带光缆的工厂检查的注意事项:

证书覆盖内的型号都属于检查范围。对此类企业进行现场指定试验时,如果是初次认证,必须抽测申请认证的最复杂结构;如果是监督或复评,可以只抽测企业现场有的最复杂结构。

泰尔认证中心 2005年7月

产品认证若干问题汇总解答

被误读的产品认证 篇3

借助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认证,帮助产品进入国外市场,是国内一些出口企业的普遍做法。比如:UL认证是中国家电、电气等多类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标准“通行证”,而GS则是欧洲广大客户接受的安全标志……

当经济危机来临,价格自然成为很重要的采购指标,甚至有不少欧美买家把原来给日本、韩国厂家的订单拿到低成本的中国大陆。而抓住这危机中少有的机会,就需要企业的真本领,毕竟欧美采购商普遍并不相信国内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于是,进行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认证成为很多企业的必然选择。

虽然国内企业对质量和安全认证的好处都有所了解,“但仍有为数不少的企业把认证当成一种形式、工具,甚至是负担,因为这些偏见和理念误区,也使得企业无法真正理解认证,自然无法享受认证带来的价值。”在参加巨流传媒机构举办的“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出路与技术突破高峰论坛”期间,UL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赖伦辉通过本刊从认证专家的角度为中国企业出谋划策。

门槛的责任

赖伦辉说:企业参加认证虽然要付出一笔不小的费用,但随着消费市场的日趋成熟,各国都在制定各自的安全标准,以一定程度保护其国内制造企业利益。而中国制造的产品虽然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面临的质量压力也随之增大。如此以来,中国制造企业不但要在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上下功夫,而且要重视产品的认证工作。

而且,由于认证机构对产品标准的理解全面、详细,可以帮助有产品认证要求的企业理解标准、吃透标准并合理利用标准;另一方面,认证机构随时关注着产品标准的更新信息,并有快速、准确的收集渠道。所以,通过加强与相关认证机构的信息和技术交流,可以保证企业的认证产品随着标准走。

产品在某一地区销售,一定要通过当地的标准认证,这是一个硬的强制性要求。但企业不是因为强制才去拿认证,而是要把产品质量和安全做好,同时教育消费者选择安全可靠的产品。“产品质量和安全认证也是生产厂商社会责任的一部分。”赖伦辉说。当消费者在安全方面认知较多时,也会要求产品达到一定的安全标准,让全世界都安全起来,这是谁都愿意看到的事实。

安全于设计

另外,赖伦辉提醒中国企业,不要等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再拿去认证,企业需要在产品设计阶段就植入质量和安全理念,安全是始于设计的。而不是等到产品量产前才发现问题,这时已为时太晚!

中国制造如果想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首先要在研发新品时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质量安全的因素,从设计开始到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进行把关,这样才能够生产出合格的保安全高质量的产品。

在加入UL前就职于一家台湾制造企业的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权坦言:在担任制造经理期间,他最担心的是产品召回和整改,这要付出很大的成本。但召回和整改往往都是因为产品安全方面的原因。但制造经理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抓好生产的流程,却把产品安全视为理所当然。

比如:最近被很多媒体报道的丰田凯美瑞刹车门事件,广州丰田召回了26万辆凯美瑞。按照每辆车大约2000元的成本来说,26万辆凯美瑞召回将花费大约八个亿人民币,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可见,企业也必须把与安全质量相关的工程师重视起来,认真倾听和重视他们的意思,而不是搞生产的很吃香,搞质保却被放在了第二位。“安全是一种意识和理念,需要在整个公司内部贯穿这个理念。”林权说。

消除认证误区

认证固然重要,但面对庞大的国际需求市场,企业也要把握好主攻方向,根据企业自身的产品结构及发展计划,以产品选择市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认证都做。企业的认证工作要立足于产品,以市场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做认证,以避免不必要的经费支出。

除此之外,要注意“产品一致性”。这是指批量生产的产品特性与认证测试时样品特性的符合程度。但是,有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品和样品不完全一致,留下了质量隐患,这是被进口地在市场上屡屡查封的又一主要原因。

另外,有些企业以为只要产品通过了认证,便获得了进入相关市场的“市场准人证”。事实上,这种想法不完全正确。比如:凡是进入欧盟市场的家电产品须通过GS/CE认证,但不是有了GS/CE证书便可在欧盟市场畅通无阻。不同的家电产品在欧盟各国也有不同特殊要求。如:北欧四国规定热保护器的使用环境底温为零下20摄氏度,而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则只要求零下10摄氏度。又如:室内加热器的警告标记的使用,销往美、加市场的室内加热器,不需标识“严禁覆盖”的字样,但到了欧盟,如不带发光体就必须加贴“严禁覆盖”字样,否则就是不合格产品。各国有各国的标准,必须分别加以研究和认真对待。

充分“使用”认证

林权还提醒中国企业:制造企业可以有另外的思维,就是要擅用认证部门的资源和工程师。比如:UL有115年的经验,可以让UL的认证工程师为你所用。“我们可以帮助中国企业了解更多的规范,我们每天都在做测试、每天看各种样品,我们的知识库、我们的工程师都可以为他们所用。”林权说,“现在这个时代比的就是学的知识能够再利用,这才是力量。企业有时候没有把过去的经验真正的传承下来,没有把经验变成知识,很可惜。”

而认证企业往往都能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为企业培训人才、帮助客户设计实验室等等。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理念、工具、流程等都是宝贵的财富。

我国将开展低碳产品认证 篇4

环境保护部环境认证中心将开展我国低碳产品认证。近日签约的“中德低碳产品认证合作项目”, 是我国在低碳产品认证领域的首个对外合作项目。

所谓低碳产品认证, 是以产品为链条, 吸引整个社会在生产和消费环节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通过向产品授予低碳标志, 从而向社会推进一个以顾客为导向的低碳产品采购和消费模式。以公众的消费选择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低碳产品技术, 向低碳生产模式转变, 最终达到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效果。目前, 已有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开展低碳产品认证。

环境保护部在参考了国外低碳产品认证发展模式的基础上, 决定开展低碳产品认证。在中国环境标志框架下, 把产品服务归入适当的分类, 设置“气候相关”类产品, 与每年中国环境标志标准制、修订工作结合。

产品认证合同书 篇5

项目编号:____________

委托方(甲方): _____________

认证方(乙方):______________

签定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_

签定日期: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有效期限:自签字之日起______年内有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b)和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委员会(ccec)的有关规定,合同双方就产品认证项目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一、内容和范围

1.总则

本合同适用于____________产品认证的初次,扩大范围和复评认证。

对于扩大范围认证,本合同为原合同的补充,原合同仍然有效。

2.本合同为:

初次认证合同 □

扩大范围认证合同 □

复评合同 □

注:扩大范围认证指扩大产品种类,制造(加工)厂范围的认证,扩大范围认证需补充签定合同;已认证的产品种类,扩大型号规格认证时,不再另签合同。

3.甲方申请认证的产品:

制造厂名:

注册商标:

4.乙方通过审查甲方提交的产品认证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审核确认甲方的质量体系是否符合ccec/t03-XX《工厂产品质量保证能力要求》;抽样检验产品是否符合ccec/g 《 认证实施规则》,以决定是否同意甲方取得或保持产品认证注册资格。

二、质量体系审核和产品抽样检验

1.正式质量体系审核时间拟定在______年______月份进行,最终商定的审核时间,其偏离度不能超过一个月。(甲方如需预审核,希望审核时间在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预审核时间至少比正式审核时间提前一个月。)

2.甲方取得节能产品认证注册资格后,在 年有效期内,乙方对甲方自获证之日起每12个月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包括监督审核和监督检验)。有异常情况时,酌情增加监督检查频次。

3.用于产品认证检验用的样品由乙方派代表抽样或由质量体系审核组抽样。

三、费用及付费时间

1.乙方按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委员会发布的《认证收费管理办法》,对甲方在本合同有效期限内的认证申请(包括扩大型号规格的认证申请),按下列收费标准收取相关阶段的认证费用,收费时,向甲方发出正式的《认证收费通知书》,甲方应按《认证收费通知书》的要求及时向乙方缴纳认证费用。

2.收费标准:

a.申请费:基本费用______元/次,同次申请,每增加一个认证单元增收______元。

b.标准确认费:______元(企业标准需要确认时)。

c.质量体系审核费:______元/人日。

d .审定与注册费:基本费用______元/次,同次申请,每增加一个认证单元增收______元。

e.质量体系监督审核费:______元/人日。人日数约为初次审核的三分之一。本文地址:

f.年金(含标志使用费):______元/年。

g.本合同在有效期内,扩大型号规格认证时,只收取审定与注册费______元,每增加一个型号加收______%。

3.甲方应向乙方缴纳如下费用:

a.认证申请费:______元(初次______个认证单元产品)。

b.标准确认费:。

c.质量体系审核费:______元(初次______审核人日)。

d.审定与注册费:______元(初次______个认证单元)。

e.质量体系监督审核费:______元/年(每次监督______个审核人日),第二年起交纳。

f.年金:______元/年。

4.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人 日数的确定: ____________

a为保证现场审核的质量,初次审核为______个审核人日;

b监督审核为______个审核人日。

5.付费时间

a.甲方应在提出申请节能产品认证时,将申请费一次性支付给乙方。

b.质量体系审核费应于审核前15天由甲方一次性支付给乙方。

c.审定与注册费和第一年的年金应在颁发证书前由甲方一次性支付给乙方。

d.质量体系监督审核费应于质量体系监督审核前一个月由甲方一次性支付给乙方。

e.每年的年金随质量体系监督审核费一并交纳乙方。

f.产品检验费(包括监督检验费)在产品送样时,由甲方一次性支付给指定的检验机构。收费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

6.其它

获证产品公告费按实际支出另行收取。

审核/抽样人员执行审核/抽样任务所发生的差旅费,食宿费按实际支出由甲方支付。

四、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1.在产品认证实施各阶段中,按认证活动进展情况或乙方通知,向乙方提交有关文件和资料或进行必要的工作。

2.在实施产品认证时,应提供至少三个月的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证据。

3.认证活动开始前,应向乙方明确甲方的保密要求和特殊要求。

4.应向乙方无偿提供抽样检验的样品,负责把抽取的样品按乙方规定的时间,运送到指定的检验机构。甲方保留回收抽检产品的权利。

5.向乙方在甲方现场执行认证任务的人员免费提供通讯设施,交通工具,办公设施和联络向导及其它必要资源。

6.应按期向乙方及检验机构交付各项认证费用。

7.除本合同规定的条款外,甲方不应再以任何方式或名义向审核/抽样/检验人员馈赠钱,物(包括纪念品,加班费,劳务费等)。一旦发现,乙方将终止认证活动并视认证结果无效。

8.应按《认证证书和标志使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正确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9.当质量体系发生变更(如法定代表人,组织名称,地点变更及《质量手册》更改等),认证证书所涉及内容变更,以及发生重大质量问题和顾客重大投诉时,应及时通报乙方。本文地址:

10.甲方应确保获证产品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内,该型号规格产品始终保持产品性能并符合认证要求。其使用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应与乙方最终确认的《受控部件/材料备案清单》保持一致,如需变更,应及时向乙方提出申报,经认可后,方可变更使用。未提出认可申请或经检验评定未通过认可时,获证产品不得使用变更的受控部件和材料。一经发现,乙方将对该产品认证证书做出暂停直至撤销的决定,并同进停止使用认证标志。

11.甲方因故被暂停或撤销认证注册资格时,应暂停或停止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并向乙方交回全部认证文件。

12.随时接受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b)对甲方的临时调查。

五、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5.1 格履行国家产品质量认证方面的法规和国际准则。

5.2 按照标准和有关程序,客观,公正地为甲方提供产品认证服务。

5.3 在收到甲方交付的费用后,及时组织实施有关的产品认证活动。

5.4 乙方的审核组成员应按有关规定配备,并征得甲方同意。

5.5 乙方应公正,科学,客观,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和处理问题。

5.6 乙方应合理选用检验机构。

5.7 乙方在做出认证评定结论后,应及时办理是否批准甲方取得和保持认证注册资格的手续。

5.8 在公开出版物上公布获准注册组织的名录。

六、风险

1.甲方建立的质量体系如达不到/不能保持达到 ccec/t03-XX的有关要求,或产品质量不能保持达到规定要求,将承担不能取得或被撤销认证注册资格的风险。

2.乙方要承担因甲方获证后质量体系失效,产品质量/性能指标下降而引起甲方的顾客不满意被投诉,损害声誉乃至被认可机构暂停,撤销产品认证,注册资格的风险。

七、保密原则

乙方应保守甲方技术,经营和管理秘密,未经甲方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给第三方,但下列情况除外:

a.甲方及其关联公司范围外已公开的文件和资料,但不包括第三方侵权所获的文件和资料;

b.法律另有要求时;

c.国家主管部门要求时。

注:国家主管部门指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质量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

八、争议处理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如不能达成协议,可以:

a.申请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委员会(ccec)仲裁;

b.申请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b)仲裁;

c.按司法程序解决。

九、违约处理

甲方或乙方因各自的原因不能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如期进行产品认证,责任方应向对方支付相当于本合同规定认证审核费用的5%作为违约金。本文地址:

甲方或乙方如有违犯合同行为,使另一方遭受损失,则受损失方可要求赔偿损失,但赔偿金额最多不超过本合同规定的认证审核费用。

十、其它

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

(公章)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

通信地址: 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

户名: ___________________

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__

签约人: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

(公章)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

通信地址: 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

户名: ___________________

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__

签约人:__________________

低碳产品认证实施现状及对策建议 篇6

关键词:低碳产品认证制度;社会认知程度;对策建议

一、前言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环保低碳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 各类消费者逐渐乐于把购买行为和消费行为作为一种保护环境的手段,要求购买对环境无害或友好的商品。但是一般的消费者由于能力或条件的限制并不能很好地了解所购买产品或服务的环境性能。在此背景下,低碳产品认证就显得尤为重要。开展低碳标志认证, 可以以市场手段引导生产企业转变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生产模式, 实现经济环境效益双赢, 有利于行业和企业的低碳转型。

除此之外,推动低碳产品认证实施还有着深刻的国际贸易内涵。由于发达国家拥有较先进的环境技术、严格的环境法律制度和标准,时常在进口过程中提高其国内市场产品的低碳标准,对进口产品设置形形色色的绿色壁垒。为了增强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少潜在的绿色贸易壁垒,发展完善低碳产品认证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借鉴国外低碳产品认证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国内低碳认证认可成果,对低碳产品的认证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国内外低碳认证开展情况

1.国外低碳认证开展状况

目前,碳标签制度已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实行,企业低碳化迫在眉睫。这是一项前景广泛的制度,可在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推进低碳文化发展并最终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

(1)美国——为商品加注碳标签

美国成立了世界资源研究所( WRI) 测量和监测碳排放量。美国目前大概已有70 多种商品加注了碳标签。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为其产品进行了低碳认证并加注了碳标签。为产品加注低碳标签对消费者的购买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类似我国目前的“绿色食品”认证,在无形之中也为企业的产品做广告,弥补了企业在获取低碳产品认证上所花费的成本,同时提高企业知名度,一举多得。

(2)日本——碳足迹标识随处可见

相比美国为商品加注碳标签的方式,日本还在国内商品的外包装上详细注明了其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以这种更为直观清晰的方式将产品的碳使用过程展现在消费者的眼前。除了更加清晰明确之外,详细的碳足迹标识还能方便消费者了解自己所使用的物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碳流动,让低碳环保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同时提高便于提高大众的节能环保意识。

(3)韩国——温室气体排放标志

韩国环境部自2008 年下半年起也开始实行温室气体标记制度。其标记范围主要包括韩国国内的家电和生活用品等较为易于核算碳排放和碳足迹的商品。在计量方式和政策方面,韩国目前已经出台了较为完整的规划,具体的方案实施也在积极的研究和推进之中。预计在四年之内全部实施开展。

2.国内低碳认证开展情况

2010年9月,由多个部委、多家机构联合进行的我国低碳认证制度研究已经全面启动。环保部于2010年9月27日发布了国家首批中国环境标志低碳标准。在企业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经严格审查、评定,首批共有11家企业的292种型号的产品通过了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认证。2010年11月25日,由国家环保部主办的“绿色环保大会”在北京召开,表彰此前11家企业生产的292种型号的产品通过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认证,产品涉及家用制冷器具、家用电动洗衣机、多功能复印设备和数字式一体化速印机四大类。

目前我国已经有低碳产品认证的相关政策计划。在环保部认证机构将我未来低碳认证的发展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目前我国低碳产品的认证工作尚处于起步期,也就是“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的认证阶段。

三、我国开展低碳认证的必要性

1.低碳认证必要性的分析

(1)政治因素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45%,国家的政策将会向低碳经济方向转移。低碳认证作为低碳经济重要的一环,国家政策给了支持。2010年9月11日,“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课题---我国低碳认证制度建立研究”项目启动,标志着我国低碳认证走向实施阶段。政策实施是低碳认证有效保证。

国家和地方暂时未有低碳方面的法律法规出台,低碳认证的推广基于市场导向,存在市场无力的不确定性。可观的是,社会上低碳的立法的讨论和研究正陆续走热。

(2)经济因素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暴露出制度、产业结构的不协调发展,现在面临低碳经济的挑战和机遇。经济给中国的低碳转变,以及低碳认证的实施推广,有积极的意义。相反,整体经济结构的笨重,低碳的转变和低碳认证的推广可能在执行过程中,受到巨大的冲击。

(3)社会因素

在人口众多的中国,社会环境复杂。低碳意识不足,仅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处在了解阶段,在低碳产品的消费意识更弱。低碳教育更是起步晚,影响力弱。但是整个社会低碳意识正在不断新起。低碳认证刚推出,社会认可度也不高。

(4)技术因素

低碳认证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刚兴起。低碳认证的标准不一致,在这方面的技术和标准没有一个国家是绝对完美,对国际化的标准更是需要更多的工作。技术和标准是低碳认证国际化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中国的低碳技术和低碳认证标准也只在摸索阶段,不确定因素多。

2.低碳认证向中小型企业普及的可行性分析

中小型企业占我国全部企业的99%,在中国处在中坚地位。据统计,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已占全国的60%以上,缴纳税金占全国的50%,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外贸出口占全国的68%,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在低碳经济浪潮下,而中国在2010年12月新推出低碳认证,中小企业更是低碳改革低碳认证的重要力量。在中小企业中推广低碳认证,能刺激鼓励参与低碳改革。促使低碳环保的技术创新,能生产更多的低碳产品,让中国在低碳革命中占领技术高点。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小企业将是国家政策的主要对象,为更好的测量、核算、监测碳排量,中小企业低碳认证可以成为一个重要指标。人民低碳意识日益增长,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需求正在逐步加大,企业提供有低碳认证的产品已经是大势所趋。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中,对低碳认证产品需要更加强烈,没有低碳认证将会对中小企业的外贸出口产品产生巨大负面影响。在国际贸易中,法国、美国相继提出碳关税的设想,给我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发达国家间可能形成“低碳共同体”,设置碳排放国际规则和贸易措施,形成“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新壁垒。中小企业要想在新的形势下实现转变,迎接挑战,巩固中小企业的竞争地位,那么通过低碳认证的政策引导和市场选择,将会稳定中小企业的发展,进一步保持经济活力,提供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稳定。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际竞争的重要角色,在低碳革命的下的低碳认证,其可行性更加突出。

四、建议与小结

当前,我国在可持续消费法律制度和经济政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可持续消费政策的法律、经济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接下来我们就应该建设包裹框架的集体实施策略。例如:

1.开征环保税

环保税并非一个具体税种,而是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产品进行征收的多个税种组合的集合体。目前西方国家已经开征环保税多年,而我国仍未建立以保护环境为课税目的的独立税种,而此类税种在环境税收制度中应处于主体地位,它的缺位及限制了税收对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税收收入来源。

2.发行低碳彩票

彩票,国外经济学家称之为第三次分配的“神奇之杖”;购买彩票则被称为“微笑纳税”。对于促进我国低碳产品认证的发展,可以采取发型低碳彩票来筹集资金,同时起到宣传低碳产品的作用。

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适应绿色经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投资渠道较单一,缺乏经济利益驱动机制,而彩票以其公益性质在筹集资金方面具有其他融资手段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目前我国应发行低碳彩票,把它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政策创新,更广泛地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发展低碳认证制度。

3.加快绿色经济创新

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在当前资源不堪经济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创造出“新组合”,是我们的生产方式合理化。按照这一概念,我们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用公式可以表示为:绿色经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在施行低碳产品认证的过程中,企业有必要进行绿色经济创新,在技术、制度、组织三方面进行创新。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实现和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必须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维持一个平衡,在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做到能源的低碳化和CO2低排放,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在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双重制约下,中国既不能以牺牲发展速度来保证温室气体减排,又不能置国际压力于不顾,继续保持CO2排放的快速增长。既要确保“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促进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又要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实施低碳产品认证实施初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共存,可是在国家的大力推广和民众的认知程度逐渐增高的情况下,相信我国的低碳之路将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何 力:哥本哈根之后的道路[J].财经,2009(26).

[2]崔晓东:企业低碳发展与低碳认证[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1).

[3]马燕合 黄 晶: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迎接低碳经济到来[J].中国科技产业,2008(3):63.

[4]苏 瑾 赢 余:低碳经济的成长[J].世界环境,2007(4):32~34.

我国出台有机产品认证管理新规 篇7

新版《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是对2004年制定发布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国家质检总局第67号令) 的修订。此次修订的立法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有机产品生产、加工和贸易发展, 加强有机产品认证管理, 维护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 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有机农业在欧、美、日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开始发展。目前, 世界上约有120个国家在进行有机农业生产, 全球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有机农业面积超过3, 500万公顷, 有机生产者达140万个。据英国有机观察 (Organic Monitor) 的调查结果显示, 2010年全球有机产品销售额达591亿美元, 主要消费地是欧盟、美国和日本, 预计今后5年会达到1, 000亿美元。

发展有机农业和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的作用, 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生产、加工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添加剂, 不使用转基因技术等, 有利于保护和修复环境, 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二是生产出的有机产品中化学农药和肥料的残留大大降低, 认证过程中较完整的可追溯体系也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三是作为一种与国际接轨的认证制度, 能够发挥破除国际贸易壁垒、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等作用。

我国有机产品认证发展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是欧盟、美国一些认证机构派检查员来华进行检查, 并颁发国外有机证书, 认证产品主要供出口。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 原国家环保局于1994年牵头并建立了我国有机产品认证制度, 并批准了一些机构开展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活动。2004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统一管理我国认证认可活动的决定, 环保部正式向国家认监委移交了有机产品认证管理职责。

2004年11月5日, 国家质检总局制定发布《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国家质检总局第67号令, 以下简称《办法》) , 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之后,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陆续制定发布了《有机产品》国家标准、《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从而建立了我国统一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

我国统一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 对规范有机产品认证活动, 提高有机产品质量, 促进有机产业发展, 保护消费者健康和生态环境, 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12年12月31日, 我国共有23家认证机构开展有机产品认证活动, 全国有机产品认证有效证书达到7, 552张。2011年全国有机生产面积160万公顷, 野生采集植物面积205万公顷。2011年国内贸易额达638.79亿元人民币, 贸易量510.78万吨。

但近几年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有机产品成为部分人群消费热点, 由于商业竞争激烈、少数企业缺乏诚信等原因, 一些问题也开始凸显。如:个别企业违规使用农药、抗生素、滥用投入物质, 伪造、冒用或者超期、超范围、不按要求使用认证标志, 不规范使用有机产品标识标注, 少数企业和商家将“有机”作为营销噱头, 进行夸大、虚假宣传推销;个别认证机构把关不严, 认证门槛较低, 未严格依据认证规则和程序进行认证, 对获证企业缺乏有效的后续监管措施, 少数认证机构减少遗漏认证环节、恶性低价竞争等;2004年发布实施的《办法》有些规定滞后和缺失, 例如:政府监管部门管理职责、监管方式较为原则, 不明确;有机产品认证中的某些影响认证有效性、真实性的活动, 行政监管和行政处罚没有明确的法规条文支持;对进口有机产品监管手段不统一, 而且缺少明确的法规依据等;作为有机产品身份识别重要依据的有机产品标志防伪、追溯性差, 加施数量及对象难以控制, 而消费者又难以辨别真伪, 获证产品追溯体系不健全。因此, 有必要对《办法》进行修订, 设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 加强有机产品认证监管, 解决当前有机产品认证领域存在的问题,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009年10月~2010年4月, 国家认监委组织开展了《办法》立法后评估, 对《办法》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存在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建议等方面, 进行了立法后评估。在此基础上, 国家认监委着手对《办法》进行修订。2009~2013年间, 国家认监委、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分别多次向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认证认可从业机构、地方质检两局、专家等各方面广泛征求意见, 并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2012年5月, 向WTO进行了通报, 接受WTO其他成员国的评议。在对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研究论证的基础上, 国家认监委、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对《办法》进行修改和完善, 于2013年4月23日, 提请国家质检总局局务会进行审议, 并审议通过, 于2014年4月1日起施行。

2 新《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修改的主要方面

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制定发布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国家质检总局第67号令) 自发布以来已实施9年, 对于建立并规范我国有机产品认证制度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与意义。但近年随着我国有机产业的不断发展,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 需要在新的管理办法中加以明确, 与原办法相比, 新办法由原来的46条增至现在的63条, 修改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新办法取消的条款

(1) 取消了有机转换认证以及有机转换认证标志。

155号令取消了有机转换认证以及有机转换认证标志的所有条款和规定。一是规范有机产品市场秩序, 从根本上杜绝了获证产品的认证委托人利用有机转换认证冒充和混淆有机认证的行为;二是方便消费者选择、识别有机产品。

(2) 取消了禁止在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无污染”、“纯天然”的规定。

原《办法》规定, 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 不得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 “无污染”、“纯天然”等其他误导公众的文字表述。考虑到无污染、纯天然并无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 企业在产品及其包装上标注“无污染”、“纯天然”与是否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并不冲突, 有机产品国家标准中也无禁止标注“无污染”、“纯天然”的要求。因此, 155号令第三十五条, 取消了禁止在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无污染”、“纯天然”的规定。

(3) 取消了含有机配料加工产品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标识规定。

为了进一步规范有机产品市场秩序, 防止含有机配料加工产品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利用其产品标注“有机配料生产”、“有机”等文字冒充有机产品的行为, 此次修订中, 取消了原《办法》中关于含有机配料加工产品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可在其产品标注“有机配料生产”或配料为“有机”字样的规定。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产品, 利用其产品含有机配料加工, 在产品标注“有机配料生产”等文字冒充有机产品的行为, 有利于消费者统一识别和正确理解有机产品概念。

2.2 新办法增加的内容

(1) 增加了有机产品认证信息系统的规定, 搭建统一权威的信息交流平台。

以往有机产品认证监管中, 反应很强烈的是认证信息不畅的问题, 认证机构开展有机产品认证, 国家认监委、地方质检两局不掌握相关信息, 监管无的放矢, 导致监管缺位。所以, 155号令增加了关于认证信息系统的规定 (包括第九条、第四十条) , 借助国家认监委有机产品认证信息系统, 构建统一权威的行政监管平台, 认证机构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传认证信息, 国家认监委、地方质检两局可以借助此平台, 随时登录该信息系统, 及时掌握认证机构的认证信息、获证企业证书状态等信息, 对认证机构、获证企业实施有效、及时、动态的监管, 解决了以往监管中的信息不畅和滞后问题。

(2) 建立了有机码制度, 实现一品一码, 保证了获证有机产品具有可追溯性。

一般来说, 通过外观、口味甚至简单检测都无法区分出有机认证产品和普通产品。为防止有机产品中混杂普通产品或者以非有机产品假冒有机产品, 155号令建立了有机码制度, 采取“一品一码”的方式, 对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使用进行规范。根据155号令第三十三条的规定, 认证机构在向获证企业发放认证标志或者允许有机生产企业在产品标签上印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前, 必须按照国家认监委统一的编号规则, 赋予每枚认证标志一个唯一编码, 做到了“一品一码”。该编码由17位数字组成, 其中认证机构代码3位、认证标志发放年份代码2位、认证标志发放随机码12位, 并且要求在17位数字前加“有机码”3个字。每一枚有机认证标志的有机码都需要上传到“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 任何人都可以在该网站上查到该枚有机标志对应的有机产品名称、认证证书编号、获证企业等信息, 通过有机产品包装上的有机码可以查询、验证有机产品的真伪, 便于追溯。

(3) 增加了“有机产品进口”一章, 加强对进口有机产品的监督管理。

155号令根据《商检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并参照国际惯例, 对境外有机产品设定了两种监管模式, 一是与进口有机产品的所在国和地区签署有机产品认证体系等效性备忘录;二是对进口有机产品进行认证, 并同时设定了进口有机产品的监管措施。

(4) 明确了监管职责、监管分工、监管内容。

通过明确行政监管的内容和方式, 保证了对有机产品认证全过程的有效监管。155号令在第五章“监督管理”中, 增加了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认证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地方认证监管部门中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和地方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分工、地方认证监管部门的7项监管内容, 属于监管制度的创新, 从而从制度上保证了认证监管部门对有机产品认证全过程的有效监管。

(5) 增加了罚则条款, 解决了以往有机产品认证行政执法中执法依据不足的问题。

原《办法》的罚则设定较少, 且较为原则。155号令在原来罚则的基础上, 加强对认证机构、获证产品认证委托人违法行为, 以及伪造、变造、冒用、非法买卖、转让、涂改认证证书行为的处罚。一是增加了4项针对认证机构违法行为的处罚情形;二是增加了3项针对获证产品的认证委托人违法行为的处罚情形;三是增加了进口有机产品违法行为的处罚;四是增加了伪造、变造、冒用、非法买卖、转让、涂改认证证书行为的处罚。

3 新办法实施的意义

完善的有机产品认证标准法规体系是有机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新《办法》是对原《办法》进行的修订和完善, 明确了有机产品认证的基本定义和管理体制, 对认证机构管理、有机产品进口、证书和标志等方面予以规范, 还规定了具体的监督管理和罚则等。2014年4月1日起, 以新《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和《有机产品》国家标准为代表的规范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体系已经建立。新的有机产品制度体系将进一步规范我国有机产品生产、加工和认证活动, 对保障有机产品完整性和质量安全, 加强有机产品认证监管, 提高认证的科学性有效性, 促进我国有机产品出口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要:为保护消费者利益, 维护有机产品认证市场秩序, 切实加强对有机产品认证活动的规范管理,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经过修订后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即155号令, 并于2014年4月1日起施行。新《办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统一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完成了升级换代, 将对规范有机产品认证活动, 提高有机产品质量,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就新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作一介绍。

美、欧、澳的节水产品认证及启示 篇8

2002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增加了水资源配置和节约使用这一章节, 通过立法的方式来促进对水资源的节约使用, 并鼓励节水产品的使用。加大节水技术的应用, 提高用水效率成为缓解当前用水难题最为可行的方法之一。节水产品作为节水技术的载体, 它的推广和使用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杜绝浪费的关键, 也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10月22日经国家认监委批准, 国家经贸委、建设部、水利部等有关部门正式启动节水产品认证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 公众节水意识正在不断提高, 节水产品认证工作也得到了稳步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节水认证工作起步较晚, 发达国家在用水产品节水节能方面已有一些成熟的经验, 建立了完善的认证体系和广为人知的认证标识。

1 美国节水认证现状

美国是全球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水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占有量位居世界前列, 但仍非常重视节水。美国是最早实施全国性节水政策国家。早在1965年美国国会即通过了《水资源规划法》, 该法的目的是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对水资源的统筹管理。1980年后, 美国开始在全国强化实施节水政策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 美国环保署 (E PA) 依然积极开展节水工作, 并于2006年6月发起了W ater Sense计划。

1.1 W ater Sense计划

W ater Sense是E PA发起的自愿性认证项目。该项目通过促进和鼓励节水产品和服务普及来达到保护水资源的目的。E PA将W ater Sense打造为国家节水品牌, 通过节水项目参与者的努力, 积极推广和鼓励一切节水行为及节水产品的使用。W ater Sense标识 (图1) 与美国另一节能标识——能源之星非常相似, 它授权用水效率超过同类产品20%的用水器具加贴认证标签。

要获得W ater Sense认证标志认可的认证机构, 首先需是被认可的独立第三方机构, 其次要成为W ater Sense的合伙人。根据《W ater Sense项目指南》, 与E PA签署协议后, 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证明材料并获审核通过才能成为合伙人, 有资格开展该项认证。通过该认证的产品均需满足W ater Sense针对该类产品提出的标准。

制定W ater Sense产品标准时, E PA兼顾了技术和市场两方面因素, 不仅考虑产品性能与目前类似基准的比较、可测量和检验的节水性能数据、成本效益, 还统筹兼顾到在国家层面是否有重要的节水潜力、以及国家技术发展情况等因素,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迄今为止, W ater Sense发布的标准有:《灌溉专家认证项目最终要求》 (2006年10月发布) ;《高效厕所最终要求》 (2007年1月发布) ;《高效龙头草案要求》 (2007年2月发布) 。正在制定的产品要求包括:浴室龙头、莲蓬头、小便池、 (商业用) 真空厕所、商业用蒸汽消毒器、灌溉控制器、土壤湿度传感器、滴灌系统。另有一些用水产品标准也在规划过程中。

1.2 U P C认证

U P C是U n iformPlumbing Code的英文简称, 译为“美国统一管道、暖通、卫浴规范”, 是由IAPM O R&T下属的管道技术委员会负责的认证。U PC标识如图2。

IAPM O R&T是北美最重要的管道暖通机械产品认证机构, 它获得AN SI和加拿大标准委员会 (SCC) 的认可, 可以根据客户目标市场的不同而灵活选用不同标准作为认证依据, 如U P C、ASM E、ASSE、AST M等标准, 也可视情况采用加拿大CSA标准。

通过IAP M O R&T的认证, 对节水产品在北美市场的行销很有帮助, 目前国际上已有几千家厂商的产品获得IAPM O R&T的U PC认证, 使之产品畅销美加市场。可通过IAP M O R&T进行U PC认证的产品包括各类管道、接头、卫生洁具、节水器材等。

虽然IAP M O R&T并不是专门针对节水产品的认证, 但考虑到其涉及产品涵盖了给排水管道及相应附件, 同时认证采用的规范和标准往往涉及节水要求, 因此, 市场普遍认可通过其认证的产品在水密性、气密性等影响用水效率的性能方面比其他同类产品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 2007年2月22日IAP M O R&T获得对高效厕所进行W ater Sense认证的资格。

2 欧盟节水认证进展

欧洲公民和环境组织一贯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 欧洲委员会也一直将保护和节约水资源作为优先工作目标之一。目前, 欧盟与用水产品相关的认证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2.1 CE标志

加贴CE标志 (图3) 是欧盟工业品市场准入的基本要求。欧共体理事会于1985年通过的《关于技术协调和标准化的新方法》的决议规定, 只有在涉及到产品安全、工业安全、人体健康、保护消费者和保护环境方面的技术要求时, 才制定相关的技术法规, 其余则以协调标准加以规范。《决议》实施至今, 颁布的新方法指令共21个, 凡指令所涉产品, 均须贴有CE标志, 方可在欧洲市场流通。

就用水产品而言, 适用的技术法规为建筑产品指令89/106/E E C (欧共体理事会1988年12月21日关于协调各成员国有关建筑产品的法律、法规及行政规定趋于一致的指令) 。其产品主要包括管道及配件、密封件、卫生洁具、渗漏检测系统。对以上产品的水密性、气密性、耐用性、用水量、渗漏报警系统的有效性等方面都进行规定, 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2.2 能效标签

早在1992年欧共体就发布了统一的家用电器指导性能效标识指令92/75/E E C, 允许各成员国颁布强制性的家用电器能效标识 (图4) 。该标识内容包括耗电量、性能指标、型号规格等, 并根据能效水平划分A~G七个等级, A级最高, G级最低。七个等级分别以条形并伴以不同颜色来表示。A级为绿色, 说明该产品属于环保型产品;G级为红色, 说明其耗能较高。

欧盟针对不同产品制定了多项有关能效标签的技术法规, 其中针对节水产品的欧盟能效标签要求, 主要涉及洗衣机和洗碗机类产品。95/12/E C、96/60/E C和97/17/E C指令分别规定了家用洗衣机、组合式洗衣干衣机和家用洗碗机的能效标签要求, 将洗衣机和洗碗机的能耗、洗涤效果和脱水效果分别设置了A~G七个等级, 耗水量虽然不作为上述等级中的考虑因素, 但应当标示在标签上。

2.3 生态标签

“生态标签” (图5) 是欧盟最重要的自愿性合格评定标志, 是为鼓励生产及消费“绿色产品”而于1992年推出, 是在欧盟范围内用以辨别生态标签产品的唯一官方依据, 因该标签呈一朵绿色小花图样, 常被称为“欧洲之花”, 获得生态标签的产品被称为“贴花产品”。通过独立第三方认证达到规定标准的产品会获发资格证书并允许加贴“欧洲之花”标志。

对于用水产品, 生态标签主要涉及洗衣机和洗碗机。洗衣机和洗碗机若要获得生态标签认证需满足2000/45/E C《规定授予洗衣机欧盟生态标签的生态准则的1999年12月17日委员会决议》及2001/689/E C《规定授予洗碗机欧盟生态标签的生态准则的2001年8月28日委员会决议》。这2项指令详细列举了产品耗水量要求及计算方法。

3 澳大利亚节水认证现状

澳大利亚同我国一样, 也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 其国土面积的2/3地区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带。随着澳大利亚人口的增加及经济的发展, 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也日益明显, 在这样的情况下, 澳大利亚政府积极推行节水产品认证W ater M ark认证和W E L S计划。

3.1 W ater Mark认证

W ater M ark认证标志 (图6) 隶属于澳大利亚标准协会, 为强制性认证, 因此澳大利亚的管道行业都非常重视该认证。其适用产品主要为给排水管道系统, 依据的标准主要是澳大利亚管道工程准则、澳洲标准AS 5200水管和排水设备技术规范以及管道和给排水产品授权规则指南 (简称M P52) , 这三项标准中列出了需强制认证的产品清单。

W ater M ark针对不同的管道和给排水产品可能造成的危害, 将产品“风险程度”划分为level1和level2, 并制定了不同的规范要求。W ater M ark level1是对高风险产品的审查项目, W ater M ark level2是对低风险产品的测试项目, 它们均要求产品符合M P52或澳大利亚管道工程准则。相应认证规范依照ISO/IE C G uide 67.2004不同章节的要求进行。

虽然W ater M ark是产品质量和性能的认证标准, 但它与澳大利亚另一项节水措施W E L S认证息息相关,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通过W ater M ark认证的产品是满足W E L S要求的。

3.2 W E L S计划

W E L S计划依据2005年澳大利亚国家水效标签与标准法而实施。该法规自2006年7月1日起变为强制执行, 即从此以后澳大利亚境内不允许生产无W E L S认证标签 (图7) 的产品。该法规定此前已生产的部分用水产品的销售可宽限至2007年底, 2008年1月1日全面禁售未获W E L S标签的用水产品。

W E L S的宗旨是促进节水产品的使用, 增强消费者对合格节水产品的信心, 也鼓励制造商开发并销售节水效果更好的产品。澳大利亚政府预计, 通过实施W E L S计划, 每年将减少5%的家庭用水, 到2021年将节省60亿澳元。

W E L S标签的出现, 替代了之前澳大利亚水服务协会 (W SAA) 提出的自愿性5A水效标签, W E L S通过标签上的0~6个五角星直观的提供了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情况, 星形越多说明该产品用水效率越高, 因此便于消费者对同类产品进行比较。

在使用标准方面, W E L S计划采用的是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AS/N ZS6400-2005《水效率产品-分等和标识》。该标准是W E L S计划对用水产品进行星级划分的基础, 其中要求规定产品必须符合有关的产品标准以达到相对应的星级并在销售时需粘贴标识。

4 对我国的启示

4.1 统一节水认证标志

虽然节水产品多种多样, 节水认证也不唯一, 但采用同一标准作为依据的同种认证都有唯一的认证标志相对应。而我国在节水认证工作开展的近6年里, 拥有节水产品认证资质的6家机构采用同一系列标准进行认证, 却有两种不同的认证标志:一种是水利部授权的绿色“中国节水”标志, 另一种是中标认证中心推出的蓝色“节”字标志。

认证标志是贴标产品优良性能的表征, 是消费者做出分析判断的最直观依据。如果同一认证没有统一的标志, 不仅会造成消费者的认知混乱, 也会直接影响该认证标志的市场认可度和推广度, 长期下去, 将必然失去消费者的信赖, 使得节水认证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4.2 提高标准水平, 完善节水技术标准体系

认证必须以标准或技术规范为依据和基础。科学适当的标准不仅将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用水产品中的使用, 淘汰落后产品, 也可因此提高全行业技术水平和节水效能。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用水产品生产企业依然是小作坊式企业, 对产品执行标准一无所知, 技术水平低, 产品质量差, 水利用效率也难以令人满意。此时就必须通过有针对性的标准宣贯和节水宣传, 从根本上提高全行业的标准执行力度和产品质量水平。

同时, 我国节水标准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节水认证采用的主要是统一的节水要求标准和不同的产品标准相结合方式, 节水性能要求尚未与产品其他性能要求统一到同一标准中, 增加了执行的难度和统一性。而且与澳大利亚、美国和欧盟在节水产品标准上的细致具体相比, 我国的节水标准在可操作性和适用性方面还有较大差距。采用标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产品水平和认证制度效果, 通过提高标准水平和系统性,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乃至与国际接轨, 不仅有助切实落实节水政策, 也可能与发达国家实现节水认证互认, 提高我国节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3 提高市场认可, 打造认证品牌

根据三个国家的经验, 节水认证的宣传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应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原则, 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积极宣传节水认证, 将其打造为市场品牌, 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双向认知度和认可度。目前国内市场认证种类繁多、对企业帮助有限, 许多企业反应并不积极, 因此必须要让企业切实了解节水认证的目的、内涵、市场回报及潜在收益等相关信息, 从而有动力积极开展产品的节水认证, 才能最终实现节水产品的普及。另一方面则是要在消费者中进行宣传, 树立节水认证标志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 让其成为消费者选购商品的重要参考因素, 通过市场利益的刺激推动节水产业的良性循环。

4.4 加大监督力度, 维护市场秩序

目前, 我国用水产品市场上还存在假冒节水产品, 甚至假冒节水认证, 造成的影响不仅是由于产品本身质量低劣而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 更会对整个节水产品市场带来负面影响, 降低消费者对整个节水认证体系的信任, 因此直接影响其日后的消费行为, 从而影响节水认证的推进。那些已通过认证的企业, 也会由于得不到预期的市场回报, 逐渐失去改进节水技术的动力。因此, 加大市场监督, 维护市场秩序, 才能保障合格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 最终达到引导和规范节水产品与节水设备健康发展的目的, 形成全社会节水的风尚, 创建节水型社会。

摘要:介绍美国、欧盟及澳大利亚节水产品认证, 联系我国节水产品认证现状, 提出今后发展的建议。

产品认证 篇9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 是我国的农业大省, 农业资源丰富, 地处我国的东北部, 森林覆盖率较高, 生态环境优良, 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和中国的国家重要商品粮战略储备基地, 对于开展农产品认证特别是有机产品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 黑龙江省有机产品认证发展状况

1.1 有机产品标准制修订情况

有机产品认证标准是在2005年1月19日发布, 4月1日正式实施。2011年对此标准和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进行了修订, 相对于旧版标准, 新版《有机产品》国家标准总计修改161处, 其中第1部分 (生产) 修改91处;第2部分 (加工) 修改48处, 第3部分 (标识与销售) 修改14处, 第4部分 (管理体系) 修改8处。主要修订的内容有: (1) 与国际有机产品认证法规和标准接轨; (2) 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 (3) 标准对于有机生产的要求更为严格。相对于旧版有机产品实施细则, 新细则具备以下特点: (1) 结构更加完整合理; (2) 对认证机构和认证人员要求更为严格; (3) 申请认证条件更为严格; (4) 增加了认证机构在准备与实施现场检查的要求; (5) 认证依据更加明确; (6) 细化和统一了认证程序; (7) 增加了不予批准认证的条件; (8) 修改了对有机产品标志使用要求, 增加了溯源体系的要求; (9) 首次对销售证提出了要求; (10) 对投入物质的使用和评估提出了要求。

1.2 黑龙江省有机产品认证现状

自1995年黑龙江省就进行了有机食品的开发, 曾来我省开展有机食品认证的国内外认证机构有:国家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OFDC) 、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 (OCIA) 、德国BCS、Ecocert及瑞士IMO等。目前全国有机产品认证机构有23家。截至2002年, 我省在大兴安岭、饶河、嘉荫、大庆、绥化、红光及柳河农场等地发展有机食品基地30多个, 产品达40多个, 主要有大豆、芸豆、小麦、红小豆、向日葵、马铃薯、玉米、小米、大米和黑木耳等, 总种植面积7.3万公顷, 产量为45万吨, 成为我国有机食品基地数量最多和认证产品最多的省份。

作为黑龙江来说, 有机产品标准发布以来最早的一份证书是2005年11月29日, 截止2012年12月4日, 全国共有有效期内有机产品证书7422张, 其中黑龙江省882张, 占全国的11.9%, 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水稻种植和大米加工类证书621张, 占全省总数的70.4%。

2 黑龙江省开发有机产品认证的潜力

有机产品追求的是无污染、不使用化肥、农药, 这对于黑龙江省而言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是因为黑龙江的大部分土地位于深山密林, 周围都有树林环绕, 可以起到缓冲带的作用, 二是黑龙江的大部分土地是黑土地, 土壤肥沃, 土质丰厚, 基本上不需要使用化肥和农药。

2.1 机遇优势

大家都熟悉“病从口入”这句话。里面潜藏了一个大家都值得关注的问题, 那就是食品的安全。目前全国都在为食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担忧。有机产品认证就是从种、管、收、售等各个环节严格控制产品的质量, 最后再从产品的检验上加固一环, 更使产品的质量有了保障。有机产品认证也正是借着关注食品安全的这股东风在奋起发展, 借助国家认证认可的“十二五”规划的精神, 努力发展成为农产品认证行业的领头兵。

2.2 地理环境优势

黑龙江省四季分明, 雨量适中, 平原、丘陵、山地、河流均匀分布, 冬夏温差较大, 对农作物的病虫害具有天然的预防和免疫能力。黑龙江省农药、华飞的使用量是全国的最低水平, 特别是山区及偏远、新开垦的地区, 土地肥沃, 几乎不使用化肥和农药, 依然沿用设传统农业的耕作及防虫、防病的方法。黑龙江省拥有6个国家级的生态自然保护区, 具有较好的生态和自然环境, 具有较好的农业基础和环境, 为有机产品认证的开发创造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2.3 自然资源优势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东北的省份, 面积为45万多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7%。位于东经121°11′-135°05′, 北纬43°25′-53°33′。土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4.7%;农用耕地1187.1万公顷, 占农用地的30%;园地6万公顷, 占0.2%;林地2440.3万公顷, 占61.8%;牧草地222.4万公顷, 占5.6%;其他农用地94.5万公顷, 占2.4%。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 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 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7.0%, 海拔高度为50~200米。黑龙江省是世界3大黑土带之一, 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8%;森林覆盖率之高, 是全国6大草原之一, 是开发养殖业的理想之地;三江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面积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平原湿地,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是农业系统最大、分布最广的农业生产体系, 为黑龙江省在种植业方面开发有机产品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境内有黑龙江、松花江、内江、乌苏里江、绥芬河5大水系, 有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和连环湖4大湖泊, 是开发水产养殖的潜力所在。

2.4 人力、科技资源优势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 拥有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多家科研农业院所。就省内各认证机构而言, 也各有千秋, 有专门搞有机认证的, 也有外省的认证机构在黑龙江省设立办事处, 也有集有机和GAP与一体的, 但是无论机构的规模大小和从事认证业务的早晚, 都配备了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满足认证的需要。例如黑龙江省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 (HAQC) , 作为国家认监委首批的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试点机构, 拥有有机产品检查员10人, 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检查员10人, 其中高级检查员7人, 并且所有从事认证工作的人员都具有10年以上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 这为黑龙江省的有机产品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储备了雄厚的人力资源。HAQC还拥有国家级的农产品检测机构[国家农业标准化监测与研究中心 (黑龙江) ], 实验室有国内最先进的原子吸收检测仪、气相和液相检测仪及质普联用检测仪等2000多万元的检测设备, 是黑龙江省乃至全国检测实力最为雄厚的机构之一。

2.5 市场优势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的东北部, 由于地缘优势, 俄罗斯、韩国、日本、朝鲜这四个东北亚国家一直以来是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 其中对俄罗斯的出口逐年增加, 到2005年已经占据了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半壁江山, 达4.23亿美元。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延续下去, 短期内不会改变。

硅酸盐水泥的低碳产品认证 篇10

水泥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材料,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水泥产业的高耗能与资源、生态和环境的压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国家在水泥生产环节采取了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鼓励采用余热发电、固废综合利用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降低水泥生产能耗。为进一步提升水泥工业减排力度, 通用硅酸盐水泥列入我国《第一批低碳认证产品目录》。

1 低碳产品认证程序

通用硅酸盐水泥低碳产品认证范围包括水泥熟料、以及硅酸盐水泥 (P.I, P.II) 、普通硅酸盐水泥 (P.0) 、复合硅酸盐水泥 (P.C) 等7个品种。申请认证的生产企业必须守法经营, 产品符合国家要求, 有生产水泥熟料能力, 并制定质量和能源管理制度、建立实施低碳产品管理体系、按照国标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 开展本企业水泥产品CO2排放量的评价。

企业可以选择有资质的认证机构 (目前, 取得国家批准有资格从事水泥低碳认证机构只有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CTC两家) , 按照认证机构要求, 提交认证申请文件和有关材料。在通过对文件和材料申请后, 认证机构安排核查组到企业现场, 对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生产一致性、碳排放量等进行初始核查。

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包括低碳产品生产职责分配、低碳产品管理体系文件和记录、关键原材料采购、内审、产品标志包装运输等;产品一致性包括实际生产工艺、产品、关键原材料与申请文件资料是否一致;碳排放量对企业提交的《碳排放量评价报告》中的排放源、能源和原材料的购买使用、碳排放量的计算等核实, 是低碳产品认证的重点内容之一。

现场核查完成后, 核查组提交核查结论, 结论有通过、不通过两种, 在有整改项情况时、企业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 并及时提交核查组验证。在完成整改后符合要求的, 企业一般在30天内获得认证证书, 证书的有效期为3年。

2 产品碳排放量计算

《碳排放量评价报告》是低碳产品认证申请需要的特殊文件, 核心内容是对产品CO2排放量计算和结果的评价。企业在申请认证前应该开展水泥产品CO2排放量内部核查, 主要工作包括界定水泥生产核查边界、确认生产过程CO2排放源、收集数据、选择评价方法、计算结果。

水泥生产CO2排放核查范围为直接生产、辅助生产 (动力、供水、检验、机修、库房、运输等) 以及附属生产 (管理、服务部门) 系统所产生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 主要包括:1) 工艺排放源:石灰石等分解、窑头粉尘、窑灰泄漏、原料 (如工业废物) 中非燃料碳;2)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煤、柴汽油、天然气等;3) 电力消耗:生料制备、熟料煅烧、水泥粉磨包装、生产管理等;4) 余热发电及替代燃料:余热发电项目发电量、替代燃料 (处置固废) (用以核减产品CO2排放量) 。但不包括石灰石、粘土、煤等开采过程以及与水泥生产活动无关的CO2排放。

产品CO2排放量计算周期一般以会计年度数据为基础收集, 涉及生产数据、质量指标两类。主要的生产数据有: (1) 各品种水泥的年产量; (2) 外购石灰石、水泥熟料、磨细矿渣粉年用量; (3) 外购电、煤、油、气的年消耗量; (4) 替代燃料 (处置固废) 数量; (5) 旁路/窑头粉尘年排放量等。主要质量数据主要有: (1) 水泥熟料中Ca O、Mg O百分含量; (2) 水泥熟料28天平均抗压强度; (3) 生料烧失率; (4) 旁路粉尘烧失率; (5) 替代燃料及固废含水率等。收集的数据是计算产品CO2排放量的基础, 数据质量保证是评价结果是否正确的关键。将有关数据按照CNCA/CTS 0017-2014《通用硅酸盐水泥低碳产品评价方法及要求》中的计算公式即可以得到企业水泥的单位排放量。

3 低碳产品获证后管理

低碳产品认证证书有效期3年, 企业在此期间要持续保持符合认证要求, 一般情况下6个月后认证机构安排第一次跟踪检查, 以后每年都要进行现场检查, 特殊情况 (如顾客投诉、企业变更、生产事故等) 可以追加检查次数。

在证书有效期内, 企业如有地址、工艺、设备能耗等变更, 应向认证机构提交变更申请。有效期届满如需继续持证, 要前6个月提交再认证申请。

企业要按照低碳产品认证标志使用管理制度要求, 确保低碳认证证书、标志使用符合规定。认证标志在获证产品、包装上加贴、印刷、模压低碳产品。也可以在广告、宣传材料上使用。可以按照比例放大或者缩小, 但不得变形。对违反认证规定要求的, 认证机构可以变更、注销、暂停或者撤销已出具的认证证书。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硅酸盐水泥的低碳产品认证程序、碳排放量计算和低碳认证证书标志管理要求, 为硅酸盐水泥生产企业申请低碳认证提供参考。

关键词:硅酸盐水泥,低碳,产品认证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 国家认监委.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EB/OL].http://www.gov.cn/zwgk, 2013-2-18.

[2]CNCA-LC-0101∶2014.低碳产品认证实施规则.通用硅酸盐水泥[S].

[3]CNCA/CTS 0017-2014通用硅酸盐水泥低碳产品评价方法及要求[S].

[4]国家发改委.中国水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EB/OL].http://www.gov.cn/zwgk, 2013-10-15.

上一篇:防治设计下一篇:理想的课堂教学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