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2024-04-30

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精选十篇)

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篇1

1.1 高层建筑混凝土的强度控制

高层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 施工周期长, 气候及工作条件的影响因素多, 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 甚至不合格, 控制好混凝土强度, 应做好以下工作。

配比的选定。工程开工前, 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并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 待级配报告出来后, 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 (试验室配比) , 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有资料统计显示, 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 砂率下降2%-3%, 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 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5%-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1%, 强度降低5%-10%, 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严格养护制度。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 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 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 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 多为抢工期、养料护时间严重不足。对浇筑量大的体积混凝土应有养护方案, 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人负责, 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水源、昼夜、覆盖等多方面进行考虑采取措施, 不漏主要关键细节。另外也要加强养护期的督查。

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剔除试块制作的不规范现象。《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 规定, 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

1.2 高层建筑裂缝的控制设计措施

(1) “放”的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

(2) “抗”的措施;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团: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 增设间距≯3m的构造性, 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120mm与墙等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本交接处, 用钢丝网 (每边搭接≮150mm) 进行处理;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

(3)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 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等。

施工措施。“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在混凝土裂缝预防中, 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 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 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 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 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大体积混凝土,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 , 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对表面、中间、底部温度进行跟踪滥测 (尤其在前3天) 。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温宜控制在25度以内, 否则因温差过大产生混凝土裂缝。

2 国内高层建筑的施工技

近十年来, 高层建筑在国内有了迅速的发展, 全面已经建成1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1000多万平方米, 仅1985年建成386万平方米, 较1984年建成263万平方米增长了47%。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已有40多个大中城市正在兴建高层建筑。建筑层数不断增加, 建筑平立面日趋多样化。在建筑体系、施工机具、深基础和装修设备施工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1 高层建筑的建筑体系

高层建筑的建筑体系及结构材料、结构类型和施工工艺的选择问题, 既取决于不同建筑产品的功能要求和建筑层数的高低, 也决定于物质技术基础和施工条件。

2.2 高层建筑的施工机具

高层建筑要着重解决好垂直运输和吊装的施工机械。塔式起重机既能垂直运输, 又能水平运输, 工作范围大, 是高层建筑的关键施工设施。北京、上海、四川、广东等地已经定点批量生产, 最大起重量5T-10T。最大幅度20m-40m, 行走时最大起重高度40m-55m, 有轨道式、固定式、附着式和内爬式四种用法, 解决了大量的高层建筑施工任务。但还不能满足高层建筑发展的要求, 因此近年进口了一批性能较好的塔式起重机最大幅度45-70m, 行走时最大起重高度60m-80m, 无级调速。最近国内一些厂家与国外合作, 生产一些新的机型, 并已开始国产化。

为了解决高空安全作业, 要重视高层建筑脚手架和吊帐的选型和设计、制造、使用。目前采用的有钢管扣件脚手、门型脚手架、轿式脚手架、悬挑架和各种吊篮等。今后还要发展一机多用的设施, 例如能沿屋顶运行。兼有吊篮、屋面吊及擦窗机的功能。

2.3 高层建筑深基础施工

我国地区辽阔、地质差异很大, 高层建筑的基础更要因地制宜, 采取多种途径。如果地基土质较复杂, 持力层较深, 而地下室埋置深度并不大, 则采用桩基础是必要的。从我国少钢的国情出发, 钢桩不宜多搞, 宜侧重发展现浇和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桩。预制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 质量较有保证, 鉴别承载力方法明确, 近年使用的预应力空心管桩有较大的承载力, 预制桩对高地下水位地区更为适用;但这种桩存在着耗钢量大、造价贵、施工噪声大和截桩困难等问题。现浇桩近年有了较大的发展, 机械钻孔、冲毯已经发展到直径1m左右, 人工挖扎直径大, 荷载大, 但应十分重视安全施工。现浇桩适当性强, 噪声小、造价低, 可以作为发展重点, 并努力实现机械化。

2.4 高层建筑的装修设备

同一般多层建筑比较, 高层建筑的装修标准较高, 设备复杂。高层建筑的外墙饰面较多层建筑更要求与基层结合牢固, 耐久性好, 立面丰富多彩, 施工操作方便, 宜着重发展以下一些做法:混凝土外墙无论预制或现浇都宜发展各种装饰混凝土, 使装修与结构合一, 不再抹灰, 并以各种有机或无机的高分子涂料饰面。

高层建筑的施工组织管理。高层建筑由于层数多、结构工程量大、地下工程和装修设施较复杂, 在施工组织管理上与一般多层建筑相比, 应着重解决好施工各个阶段的问题。

3 国外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以意大利、法国为例

3.1 基础施工

意、法两国的高层建筑一般都有三至六层地下室, 基础埋深均在10米以下。地下深层施工多采用先做基坑护壁, 再明开的方法, 基坑护壁有用钢板桩的, 但更多的是做地下混凝土连续墙。

3.2 主体施工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层建筑, 意、法目前基本上倾向于以现场为主的、现制与预制相结合的机械化施工方法:大块模板法、滑升模板法、隧道模法、基本更倾向于发展大块模板法。意、法高层建筑的梁、板多为预制, 而柱子则采用预制模板现浇。电梯井则采用滑升模板法施工。在1973年10月意大利波伦亚展览会上展出的高层住宅主体施工方法, 是采用模板提升机拆装纵横模板组合在一起的大块模板法。

3.3 内、外檐装修

意、法两国在外檐装修方面使用的材料品种较多, 有金属、反光玻璃、花岗石、大理石等, 预制混凝土挂墙板的应用也很广泛。这种挂墙板造型美观、色彩丰富、灵活多样、加工简单。饰面是在浇灌混凝土的过程中一次成活的, 一种方法是在平模上先铺面砖、马赛克、毛石子、小卵石或等粒径石子等面层, 然后铺一层砂浆, 放钢筋, 浇灌混凝土。另一种方法是不另做饰面材料, 在平模上摆好各种线条图案的胎模, 然后浇灌混凝土, 并可在现场再涂刷各种颜色的合成树脂涂料。这种一次成活法, 效率高、成本低, 不需要高级抹灰工就可取得好的效果。

结语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浅析 篇2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筑设计施工中越来越多的使用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这些现象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尤为明显,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是高空作业、层数多、施工工作面大。对于立面造型复杂,上部建筑形体大于下部形体,且上部挑出部位长,顶层没有观景厅或蘑菇状的高层建筑,施工中常常由于上部凸出结构挑出长度大,装拆支撑体系临空操作作业条件差、垂直运输材料设备困难,在外脚手架的施工方案设计选择过程中均应充分考虑上述这些因素以利施工。其中,部分现代建筑因使用要求其主体结构设计转换层,其具有结构构件跨度和截面尺寸大、钢筋含量高且排列紧密相互穿插,混凝土体积大且强度等级高、楼层高自重大等特点导致其结构复杂,施工质量要求高,施工中技术难点较多,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坚持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做到边施工边跟踪验收的层层把关制度才能最终保证转换层结构质量。

2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技术

2.1埋设型钢法支撑

在转换梁中埋设型钢或钢析架,并与模板连为一体承受转换层梁板自重及施工荷载,转换层一次浇捣成型,可节省模板支撑材料,转换梁可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

2.2叠合浇筑法支模

应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梁(板)分2次或3次浇筑成型,支撑系统只需考虑承受第一次的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采用三层的支撑完成施工,投人少,施工简便。采用叠浇法进行施工时应对叠和构件进行仔细分析,考虑分层处水平剪力对构件的影响,注意叠合面的处理,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配合,进行一次设计,确保第一次叠浇构件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承载能力。

2.3一次性支模浇筑

从转换层底一直撑到底层地面或地下室底板.需要大量模板支撑材料,适用于施工现场可用的支撑材料较多,且转换层位置较低的情况。优点是一次性浇筑,施工工期上有优势,安全可靠。

2.4 荷载传递法支模

当转换层位置较高时,可以将转换层梁板的自重和施工荷载通过楼面设置的竖向支撑构成的梁下排架体系传递给下面若干个楼层,利用已浇筑楼层分担荷载,但支撑楼板的数量必须通过计算已浇筑楼板的承载力、混凝土强度值等來确定。或者,充分利用转换层支撑柱的传力作用,通过钢牛腿荷载传递法支模,在柱上做钢牛腿,牛腿上支撑钢析架,钢析架再支撑转换层梁,转换层梁大部分荷载传递给框架柱,小部分荷载通过楼面设置竖向支撑传递给下面的楼面,该方法要投人大量的型钢、需预先制作钢析架,安装时间长,施工难度大,工期长且不经济。

3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高层建筑转换层模板工程的施工,第一步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所用材料符合相关的国家建筑工程标准。然后,相关的工程管理与现场施工人员要认真执行下列工作。第一,进行模板及支撑系统的配置设计,画出模板排列图。必须对模板支承、排列、施工顺序、拆装方法向班组人员作详细交底。对运到现场的模板及配件应按规定、数量逐次清点及检查,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得使用。第二,模板安装按排版图,控制轴线位置及截面尺寸必须正确、模板不得扭曲、拱裂,模板拼缝要紧密。第三,梁模板支撑的变形控制,由于大跨度梁模板支撑受力后可能会产生压缩变形而造成砼结构变形,为保证梁截面尺寸的准确,在梁底模安装时,必须严格按施工规范起拱。模板安装后,用水平仪检测模板的起拱程度,保证拱度达到要求。第四,梁、板的模板安装,为保证大截面梁模板的刚度和强度符合要求,梁下支撑的立杆间距必须按实际受力情况进行计算后确定,并用钢管作好水平拉杆及剪刀撑。此外,梁底的承重木杭必须全部采用经过挑选的完好木杭。梁侧模安装应在梁中部加对拉螺栓,其间距及排距必须经受力计算后确定;再用钢管作侧模的水平杠,做法与剪力墙基本相同。这样才能保证大截面梁的模板安装质量。第五,模板支撑系统要横平竖直,支撑点必须牢固,扣件及螺栓必须拧紧。浇混凝土前对模板的支撑、螺栓、扣件等紧固件派专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第六,正确留置孔洞、埋件等,在翻样图上自行编号,防止漏放。安装要牢固,经复核无误后方能封闭模板。第七,每层模板施工完毕后,要进行技术复核工作,达到要求方可浇捣混凝土。第八,针对模板和支撑体系,必须做如下验算:转换层模板及支撑体系的计算、转换层以下结构层的承载力验算、分层浇筑时确定第一次浇筑混凝土高度后验算第一次浇筑混凝土的承载力等。最后,转换层以下的各层楼板可考虑设置回顶支撑卸荷,上下对齐,在转换层受荷后可将荷载传到下层楼板,使转换层以下的各层楼面能逐层卸荷。全部回顶支撑在转换层的梁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才能拆除。回顶支撑的设置虽然增加了周转材料的使用量,但能使支撑体系更安全。

4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钢筋抽料应严格按施工图及规范的要求计算。柱梁节点处钢筋密集、交错的部位必须先给出钢筋布置图后再严格按规范设置。钢筋下料前必须严格对钢筋抽料表进行复核。超密集部位的钢筋施工,应在施工现场先放样后进行安装,做到合理安排钢筋就位次序。为保证保护层厚度,采用坚硬的花岗岩石板碎块作垫块,间距1.0 m,统一垫在箍筋下,在梁骨架就位前放置。由于转换层的梁截面一般较大,钢筋特别密集,钢筋自重很大,所以梁钢筋在梁底模铺设完后进行绑扎,梁底纵筋铺设一排即安放长度同梁宽的拟5钢筋垫铁,垫铁每1.5m设一个,再铺设第二排;上部纵筋先在顶层横杆上铺面层钢筋,再采用中10钢筋制成的“S"型在上排面筋上挂起下层面筋,依次类推,将面筋逐层挂起;主筋铺设完后,套箍筋、放吊筋;由上而下逐根拆除搁架下横杆,同时将下部纵筋与箍筋绑扎固定;放置梁底保护层垫铁(采用解5钢筋头垫铁,每1.5m设一个);最后,穿负筋、腰筋、拉筋,绑扎梁上柱插筋及洞口加强筋。梁的侧模应在钢筋安装完毕并经验收合格后才安装。安装梁柱节点箍筋时,按事先确定的位置和数量,在主筋铺设的同时将柱箍放置在各层主筋之间,待大梁钢筋骨架就位后,按由上而下的顺序将柱箍同柱主筋绑固定,梁柱节点箍筋不得不放、漏放。大直径钢筋的连接,一般采用钢筋机械连接技术。由于荆筋排列密集、交叉,机械连接安装的难度较大,而接头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所以必须严格把好验收关。容易遗漏的角落应仔细检查,发现不合格的立即通知修改。每个接头均须通过验收而避免隐患。转换梁的上下几排钢筋在绑扎就位时要保证其上下对齐形成垂直的钢筋间隙,以利于砼浇筑。转换层板筋设直径12钢筋拭撑脚,每1平方设一个。转换层主、次梁的上层承重结构的柱、薄壁柱或剪力墙等,其结构钢筋必须插人转换层的梁、柱内,并与梁、柱内的钢筋焊牢固定,且在距楼面50 mm处设置二道箍筋,以确保上部结构钢筋位置正确。

5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转换层结构的混凝土工程,着重要注意大体积砼的浇捣组织、钢筋密集部位砼的浇捣方法。转换层的梁、柱钢筋分布密集,且为大体积砼对砼的施工要求特别高,为了提高砼的流动性,便于高密度钢筋砼的浇捣,同时控制砼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在砼配比中可掺16%~18%的粉煤灰。而且,最好使用细石砼(细石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并选用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中砂,严格控制好搅拌时间,每槽砼搅拌时间保证不少于905,以降低浇捣的难度,使砖的施工质量有保证。对于砼柱的浇捣,由于转换层结构均为大截面梁,其面筋一般应锚人柱内至梁底以下,所以梁底以下的柱砼不能一次性浇捣至梁底,必须分二次:第一次在梁钢筋未安装前浇捣至梁底以下的梁面筋锚人深度的位置;第二次浇捣应在梁钢筋验收完毕且第一次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浇捣,浇捣高度至梁底平。由于梁底钢筋分布密集,在柱头中心位置会形成密集的钢筋网,所以,第二次浇捣难度较大,必须在梁侧模板和柱头模板安装前进行浇捣,浇捣方法从柱头四角侧面钢筋较疏的位置下料和振捣。为了保证砼的浇捣质量,第二次浇捣柱砼必须采用细石砼,这样才可大大减少砼的振捣难度,保证砼的密实。混凝土施工顺序:砼一般采用输送泵和塔吊运送平行后退浇筑,由于砼具有流动性,当插人振动器后,砼可斜向流淌2 m~3 m,可采用“斜面分层、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程序浇捣。每斜面层浇筑厚度严格控制在500 mm以内,且应确保砖均匀上升,避免过大高差。这种自然流淌形成斜坡的浇筑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从而提高泵送效率,简化砼的沁水处理。斜面分层混凝土接合时间间隔不得超过砼初凝时间,以免出现施工冷缝。

混凝土振捣工艺采用二次振捣法。根据砼泵送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浇筑带每砼下料处的前、后布置两台振动器,第一台布置在砼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结构砼的捣实;第二道布置在砼坡脚处,确保下部砼的密实;随着砼浇筑工作的向前推进,振动器相应跟上,从而确保整个砼的质量。振捣时应严格捣制时间和插人深度,振捣区上下层搭接范围50 m~100 m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已浇筑好的砼,在振动界限以前给予二次振捣,能排除砼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面的空隙,提高砼与钢筋握力,防止因砼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减少收缩,从而提高其抗裂性。进行二次振捣时,先将运转着的振动棒以其自身的重力插人砼中进行振捣,然后小心拔出振动棒,此时砼仍可恢复塑性并能自行闭合,而不会在砼中留下孔穴。

混凝土的泌水处理:混凝土人模分层浇振捣后,由于水泥的析水和骨料的沉降,其表面聚集一层游离水(浮浆层)。这层泌水对混凝士的危害极大,会使混凝土表面产生大量浮浆,损害各层之间的粘结力,造面混凝土强度不匀,并极易出现沉降缝和塑性裂缝。故装模时在板端头一侧后部设排水口,使大体积砼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按下流至楼面容器内。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部位的砼浇由于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必须采用直径Φ35 mm的振动棒插人振捣,个别地方Φ35 mm振动棒都不能使用时,采用钢钎人工插捣。振捣时应快插慢拔,振点均匀排列有序,不漏振。振捣至表面水平不再明显下降,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由于小直径的振动棒的振动力度较小,还必须采用附着式的振动器在模板外侧振捣,确保这里砼密实度,保证浇捣质量。

6 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篇3

强度主要是指混凝土的强度。高层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 施工周期长, 气候及工作条件影响因素多, 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 甚至不合格。克服和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注意问题。

1.1 配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 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并都要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 待级配报告出来后, 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 (实验室配比) , 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有资料统计显示, 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 砂率下降2%~3%, 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 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 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5%~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l%, 强度降低5%~10%。既然影响如此之大, 那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1.2 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 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 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 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 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据有关专家测试结果, 其强度比全湿养护28天:全湿养护3天:空气中养护28d分别为2:1.5:1, 由此可见养护的重要性。

1.3 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 规定, 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

根据相应条件选定一种, 这其中都涉及到一个标准差问题。高层建筑由于施工周期、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气候条件相差大, 混凝土试验值的离散性也较大, 即标准差过大, 如笼统地作为一批来评定, 很可能不合格, 因此应分批, 按条件基本相同的划为一批进行评定, 这样做既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也符合现场实际。

2 高层建筑“三线”控制

轴线、标高、垂直度类似于建筑物的经络。对高层建筑来说, 由于涉及面广, 操作难度大, 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现象。“三线”的控制是高层建筑的一大难点。

2.1 垂直度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 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 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 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 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 立模、加支撑, 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 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 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 拉条钢线, 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 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较验, 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 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2.2 轴线的控制

轴线传递。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 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 导致从外围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 以-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mm钢板, 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时, 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200*200mm方洞, 采用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 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 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

过程线的控制。挂起两条线, 浇好剪力墙, 这是过程线控制的关键。浇筑剪力墙, 宜用18mm厚优质胶合夹板, 外墙外围组合固定大模, 内墙散装散拆进行组合模编号。这样墙体平整度得到了保证, 但更要注意的是墙体的垂直度。为此: (1) 模板支撑时严格控制好剪力墙的四角, 确保四个角的垂直度偏差在最小范围内: (2) 浇筑混凝上时, 在剪力墙外平面的腰部和顶部挂双线, 确保线和模板始终保持一致, 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从而达到线性控制的目的。

2.3 标高线的控制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 (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 进行标高的定位, 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 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 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 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 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 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 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 同时辅以直径为12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 确保标高的准确。

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复核点, 每层向上都附以该位置进行复核, 防止累计误差过大。层面标高复核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四个洞口控制点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方能确认标高的准确性, 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

3 建筑裂缝的控制

裂缝分为运动、不稳定、稳定、闭合、愈合等几大类型。虽说骨料内部凝固时产生的微观裂缝不可避免, 但从质量角度考虑应尽可能减少。由于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普遍较高、混凝土量较大、且带有地下室, 所以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更大。下面主要叙述有关对裂缝的“放”、“抗”相关措施。所谓“放”, 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 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所谓“抗”, 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 在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 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措施。

“放”的措施:砌筑填充墙至接近梁底, 留一定高度, 砌筑完后间隔至少一周, 宜15d后补砌挤紧;合理分缝分块施工;在柱、梁、墙板等变截面处宜分层浇捣等。

“抗”的措施: (1) 尽量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 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 降低水泥用量 (宜<450kg/m3) 。实践经验表明, 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增加10kg, 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升高1℃。高层混凝土用量大, 有时还有大体积混凝土, 从经济、实用角度宜掺入外加剂。当然掺入外加剂后, 要预计对早期强度的影响程度。据此可提请设计科研部门予以探讨和评定。 (2) 选择合理的最大粒径砂石, 这样可减少水和水泥用量, 减少泌水、收缩和水化热。 (3) 在施工工艺上, 应避免过振和漏振, 提倡二次振捣、二次抹面, 尽量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4) 现浇板中的线盒置于上、下层筋中间, 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在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中, 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 需主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 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 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 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 , 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对表面、中间、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 (尤其在前3天) 。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温宜控制在25℃以内, 否则因温差过大产生混凝土裂缝。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篇4

高层建筑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不仅垂直结构较高,而且结构较为复杂。这就导致垂直运输工作量较大,而且许多时候都需要进行高空作业,在高空作业中需要对大量的建筑材料、设备人人员进行运输,而且还存在着诸多环节上的交叉施工,所以在施工中就需要更加注意安全问题,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导致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的情况发生。

1.2 工程量大

高层建筑工程其工程量较大,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涉及到众多的分项工程。这样就会存在较多施工人员进行共同作业的情况。而且在各项工程中,由于总承包人会进行多项的分包,这样施工中就存在着多个施工单位和部门上。由于在施工中许多环节都需要互相协作,在施工组织计划和协调管理工作中具有较大的难度,所以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更好的强化集中管理,确保各个单位之间能够实现更好的协调合作,确保工程的质量,加快施工进度。

1.3 基础埋深较深

由于高层建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了其需要较深的基础埋深,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整体建筑的稳定性。通常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其地基基础的埋深度为高层实际高度的十二分之一,但对于利用桩基础进行施工的,则埋深需达到高层整体高度的十五分之一外,还要至少建有一层的地下室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层建筑施工中,其基础埋深能够达到建设规范的标准要求。

1.4 施工周期长

由于高层结构具有复杂性,所以需要较长的施工周期,而且在主体结构和装饰上所需要的周期占总体施工周期的比例较大,针对这种情况下,则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加快施工的进度,缩短施工周期。

1.5 施工要求相对较高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 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有效性与否,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质量和进度能否达标,也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必须做好施工各阶段的技术和质量控制工作,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在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要点

1.1高层建筑的钻孔桩基技术

基础是整个高层建筑中相当重要的环节,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钻孔桩基技术凭借其桩基承载力大、相邻干扰小、占地面积小等方面的优势逐渐脱颖而出,被广泛应用到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中。从细节上来讲,钻孔桩的施工工程种类比较多,内容涵盖也比较广泛,包括数据测量、机械操作、混凝土灌注和钢筋加工等都在其囊括的范围之内,正因为如此,钻孔桩基受到的制约因素也相对比较多,一旦某一道工序出现差池,就会导致钻孔桩基的成桩达不到工程的设计强度和标准要求,出现钢筋笼上浮、孔底沉渣偏多、桩位偏差过大、夹泥、断桩、桩体混凝土离析等质量问题。并且钻孔桩基技术属于隐蔽工程,一旦出现问题,后期的补救工作开展难度很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施工准备,控制测量的准确性,抓好成孔、清孔、钢筋笼和混凝土灌注等环节,在保证每个环节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做好技术上的支持,保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1.2高层建筑预制模板技术

在高层建筑的工序中,标准层建筑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具有重复建设性。与此同时,竖向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运用能够对建筑物的质量结构和进度工期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高层建筑的竖向结构主要是核心简体、剪力墙、框架柱、框架梁,这些构件可以采用滑模法或爬模法施工。滑模法和爬模法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机械化程度比较高。在智能化时代来临的今天,机械化取代人力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建筑行业自然也不例外。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模板只需要一次组装,然后通过机械进行提升,重复利用形成循环模式,这种方法在根本上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操作。其次,在结构方面具有整体性好的优势。在滑模和爬模的施工过程中,由于采用分层浇筑,且具有连续性,因此不易在个层间形成施工缝。最后就是施工速度比较快。模板组装一次性完成,减少了模板装拆等复杂繁琐的恭喜。

1.3高层建筑泵送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运输是高层建筑中比较棘手的部分,近年来泵送技术逐渐成熟起来。泵送混凝土是在泵的压力推动之下,沿着管道输送,在管道出口处进行混凝土的浇注。在我国,泵送技术起步比较晚,但发展相当迅速,普及率也逐年上升,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泵送混凝土对于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相对比较高,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需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阻力小、不离析、不易泌水、不堵塞管道等性质。为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均衡受载,保证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混凝土采用从中部开始,逐渐向两边扩展的方式进行浇筑。

1.4高层建筑施工缝控制技术

高层建筑楼板及大混凝土构件易产生裂缝,大多由于现代用于施工的混凝土强度普遍偏高,用量也很大,且多数建筑群帶有地下车库,这也就导致了裂缝的产生。而往往施工缝的出现会给下一步的施工工作带来影响,严重的会导致整体结构安全系数下降,所以控制建筑裂缝尤为重要。首先,地质勘探和地基的设计方面下功夫,对于深基坑和土质较复杂的地基,要进行全面的探查,再软弱或含水量大的区域进行特殊处理加固,在进行下一步施工。设置沉降缝是防止产生施工裂缝的有效手段之一,符合标准的设置沉降缝可以使大体积混凝七构件自由沉降,沉降缝的宽度与长度应按照实际情况和规范进行合理系统的设计。在楼板钢筋的选择上选择延性较好的,强度较低的一、二级钢筋,延性较低的三级钢筋和冷轧带肋钢筋不宜使用。在施工过程中,坍落度很大混凝土水分多,在春秋季节温度较低的时候,干缩性会变大,沉降也随之产生,导致建筑裂缝的出现,应该多加注意。支模板之前,应用水浸透,特别是温度较高的季节,防止稀释混凝土的水分,导致含水率降低。梁、柱、墙板的结合部应进行分层浇筑和振捣,保证结合部不会产生裂缝。在一些南方或者夏天温度较高的地区施工,干缩裂缝也是很容易出现的。在混凝土初期凝固之后,达到最终凝固之前进行抹压和拉平。之后的养护也是关键的部分,早期的养护在表面覆盖草垫麻袋等,浇水保持湿度,减少收缩,使之不出现表面因为水分蒸发太快,发生收缩,而内部约束力还是很大,以致开裂的情况。对于大块体积的混凝土构件来说,更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现在普遍是通水排热,预留散热孔洞等方式,防止水化情况同时在多处出现。同时,在混凝土构件后期养护的过程中,表面,中部,底部的温度也要做到跟踪监测,不能只注重表面温度而忽略了内部,内部温度在浇筑完成之后应该控制在25摄氏度以内,避免因为温度所造成的施工裂缝。

2.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

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露天高处作业多、工作条件差,以及在有限的空间要集中大量人员密集工作,相互干扰大,因此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在此对安全管理综述以下主要控制点:

2.1基坑支护

基坑开挖前,要按照土质情况、基坑深度及环境确定支护方案。深基坑(h≥2m)周边应有安全防护措施,且距坑槽1.2m范围内不允许堆放重物,对基坑边与基坑内应有排水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坑壁的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2脚手架

高层建筑的脚手架应经充分计算,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编制的脚手架方案应附计算书。架体与建筑物结构拉结采用二步三跨并刚性连接或柔性硬顶。脚手架与防护栏杆:施工作业层应满铺,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材质为:钢管Q235(3#钢)钢材,外径48mm,内径35mm,焊接钢管、扣件采用可锻铸铁。卸料平台:应有计算书和搭设方案,有独立的支撑系统。

2.3施工用电

必须设置配电房,两级保护,三级配电,施工机械实现“四个一”;施工现场专用的中心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供电系统中心采用TN—S系统,即三相五线制电源电缆。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确保电阻值小于规范的规定。配电箱、开关箱:采取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同时两级漏电保护器应匹配。

3.结语

目前,高层房屋建筑越来越多,其层数多、结构工程量大、地下工程和装修设备复杂的特点决定了其施工难度非常大。因此,在施工时,必须统筹管理、合理安排、抓住重点、按要求进行施工,尽量采用流水作业法,采用机械化作业,以先进的施工技术为指导,合理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减低施工成本提高效益。 [科]

【参考文献】

[1]陈代平.浅析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07).

小议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篇6

由于当前的城市化活动开展的比较好, 高层在建设工作中体现的意义也更加的关键。因为它的构造非常繁琐, 活动总数多, 牵扯的步骤也很多, 此时就导致建设活动无法有效的开展, 只有积极的分析建设管控措施, 才可以提升建筑活动的意义。

2 关于其种类和建设特征

所谓的高层是说那些层数超过10, 高度大于24米的建筑体。它的楼层非常多, 而且很高, 不过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低层的单纯的重复, 它是一种全新的构造, 有着自身的很多独特性。对于高层来讲, 规定其建设活动要持续进行, 同时它的品质规定很是严苛, 建设技术和组织等的管控力度很高, 除了具备常见建筑体的具体特征之外, 还有很多别的特征。比如活动量很大, 而且内容多, 不易协调。前期准备活动繁琐, 建设时间久。同时还有很多是在高空中开展的, 很显然对于安全的规定比较的严苛。其构造的防水以及装修的品质规定很高。

如今我们国家的此类建筑通常是写字楼或是民居等。通过分析它的功效特征, 可将其划分为如下的一些构成要素。 (1) 地下室; (2) 裙房; (3) 转换层; (4) 标准层; (5) 非标准层。

通过分析其工程特点, 可知它有如下的一些特征。第一, 建设区域和活动面积很小。第二, 专业工种很多, 而且很交叉。第三, 预留活动的总数非常多。第四, 吊顶建设工作很多。最后, 物质和装备的调运总数非常多。

对于高层来讲, 其由土建和装饰以及安装等项目组合而得到。对于安装来讲, 它是有管线以及电气项目和通风项目等等的一些要素组合而得到的。

3 关于高层建设时期面对的一些不利现象和具体的缘由

3.1 关于技术层次的内容

当前的建设活动的科技性非常高, 牵扯到很多的专业, 安装的品质规定也更加的严苛。所有的专业不但具有自身的特定方位和技术规定, 而且要和别的一些专业做好协调活动。假如在技术层次之中不能够综合的分析的话, 尤其是对于很多重叠的要素考虑不好, 就会出现很多的不利现象。当前建筑的个性化使得所有的建筑都是一件非常独特的产品, 所有的管线和装置等都有着非常特殊的规定, 其使得建设活动的难度变高了, 进而会导致很多的不利现象出现。而且因为一些新技术和产品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的建设工作之中, 此时建设者无法精准的掌控, 就容易导致不利现象出现。

3.2 关于管控层次的内容

在目前的管控体系之中, 施工方的分包问题经常性的会发生, 此时的分包机构无法在权限上获取精准的定义。很多机构在利益的干扰之下, 总是希望能够多开展一些活动, 进而导致活动出现遗漏, 使得管控工作变得很繁琐。除此之外, 建设组织的管控不合理, 工作者和管控者的素养不是很高, 都容易导致所有的专业之间无法有效的协调, 进而导致很多的不利现象发生。

4 关于其强度的管控

此处的强度是说混凝土自身的强度。对于高层来讲, 因为使用的混凝土的总数非常多, 建设时间很久, 容易受到天气等要素的干扰, 很多时候会产生离析问题。所以要认真的关注起强度。

4.1 配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 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并都要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 待级配报告出来后, 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 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有资料统计显示, 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 砂率下降2%~3%, 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 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 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5%~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l%, 强度降低5%~10%。既然影响如此之大, 那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4.2 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 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 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 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 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

4.3 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 规定, 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

根据相应条件选定一种, 这其中都涉及到一个标准差问题。高层建筑由于施工周期、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气候条件相差大, 混凝土试验值的离散性也较大, 即标准差过大, 如笼统地作为一批来评定, 很可能不合格, 因此应分批进行。

5 高层建筑“三线”控制

5.1 垂直度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 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 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 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 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 立模、加支撑, 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

5.2 轴线的控制

轴线传递。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 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 导致从外围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 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mm钢板, 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时, 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200*200mm方洞, 采用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 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 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

过程线的控制。挂起两条线, 浇好剪力墙, 这是过程线控制的关键。浇筑剪力墙, 宜用18mm厚优质胶合夹板, 外墙外围组合固定大模, 内墙散装散拆进行组合模编号。此时墙体的平整性可以合乎规定, 不过还要关注其竖直性特征。

5.3 标高线的控制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进行标高的定位, 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 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 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 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 由于建设时期模板和浇筑等等的一些缘由的存在, 此时洞口的标高或许会不具有特定的意义。所以为了确保引测点的精准性, 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 同时辅以直径为12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 确保标高的准确。

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复核点, 每层向上都附以该位置进行复核, 防止累计误差过大。

对于此类建筑来讲, 它自身的危险点非常多, 而且有很多危险性的步骤。所以要积极的做好高处防护活动, 提升监管的力度。在高处活动时候要切实的结合项目的具体特征, 并且要分析项目附近的具体状态, 设置与之对应的防护方法, 而且要切实的落到实处。

关于深基建设。因为对于这种建筑来讲, 它的地基是所有的建筑体的关键前提, 因此要切实的结合土质状态, 使用优秀的支护方法, 全部的方法都要综合的分析, 对于那些已经挖掘的区域当再次开展建设之前的时候, 要认真的分析土的具体状态, 进而察觉存在的不利现象, 积极的处理, 当将问题处理好之后才可以开展建设工作。

摘要:由于当前城建的脚步不断的加快, 此时高层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意义变得非常的关键。因为其构造非常繁琐, 同时活动总数高, 牵扯的要素也很多, 导致建筑活动面对非常多的不利现象。在建设时期深入的分析相关的内容, 对于提升项目的品质, 缩减建设时间等来讲, 有着非常积极地意义。

关键词:高层建筑,强度控制,三线控制,裂缝控制

参考文献

[1]何广乾, 陈祥福, 徐至钧.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0.[1]何广乾, 陈祥福, 徐至钧.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0.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 篇7

由于我们国家目前的经济发展速率非常快, 同时城市化的脚步也不断的提升。高层相关的建设工作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如今的时代中, 强化该项建设活动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首先, 其是处理当前用地紧张局面的关键方法。其次, 它是提升群众的生活能力的关键方法。不过, 我国当前的该项建设还面对一些不利现象要处理。所以, 要积极的分析与之相关的建设技术, 以此来提升建设活动的时效性。

1 何为高层

此处讲高层, 是说那些建筑自身的高度或是它的层数大于一定的区间的建筑体。而具体的区间, 很多国家都有着不一样的定义。总体上讲, 它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城市相关的生产和消费发展到一定的层次的时候, 都会将提升层数当成是工作的关键点。对于此类建筑来讲, 它有着非常多的优势。第一, 它可以使人口密集, 而且保证建筑体自身的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交通来缩减各个组织间的间距, 进而提升功效。其次, 能够缩减建筑的占地规模。确保它可以处在市中心的区域。最后, 它使得投资变少了, 有着非常好的利润。

2 关于建设技术

2.1 高空活动量很大

关键是由其自身的特征来决定的。因为它的层数非常多, 进而导致数值运输的活动量很大。高空活动要处理非常多的设备和物料等相关的活动, 建设时期要认真的分析这个步骤的安全事项, 防止不安全现象发生。

2.2 活动的总量非常大

因为此类建筑活动量高, 而且分项多, 此时就出现了多项活动一起开展的局面。特别是那些结构繁琐的建筑, 其总包和分包牵扯到很多的机构, 这些机构间的关联很是繁琐。进而在一定的层次上提升了组织规划和协调管控的困难性, 所以在建设的时候要强化管控的力度。

2.3 基础埋深很深

因为这类建筑的体量非常大, 而且高度很高。所以它的稳定性意义很关键。为了保证此类建筑的稳定性合乎相关的规定, 其深度要超过具体高度的1/12。

2.4 建设时间非常久

通过相关的分析我们得知, 常见的建筑的建设时间一般是两年。在总的建设活动中, 主体构造和装饰项目的建设时间是最久的, 要设置合理的方法来缩减时间。

2.5 建设规定很是严苛

在很多的高层建设工作中, 关键结构物质使用的是现浇混凝土此时就要分析相关的连接和模板制作等等的技术内容。而且要保证消防等等规定合理。

3 关于该项建设技术的规定论述

3.1 深基础施工技术

我国地区辽阔, 地质差异很大, 高层建筑的基础更要因地制宜, 采取多种途径。如果地基土质较复杂, 持力层较深, 而地下室埋置深度并不大。则采用桩基础是必要的。从我国少钢的国情出发, 不宜采用钢桩, 宜侧重发展现浇和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桩。预制桩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 质量较有保证, 鉴别承载力方法明确, 近年使用的预应力空心管桩有较大的承载力, 预制桩对高地下水位地区更为适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近年有了较大的发展, 机械钻孔已经发展到直经1m左右, 同时人工挖孔的尺寸非常宽, 受力高, 要认真的分析建设活动的安全性要素。现浇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适应性强, 而且没有过高的噪音, 所需的成本也不多, 可将其当成是活动的关键内容。如果基础的埋深非常深, 而且建设技术的规定很严苛, 无法确保建设的安全性的时候, 就要通过沉井等措施来开展。

3.2 预制模板技术

建设时间对于建设活动的最终成就有着非常深入的意义。针对高层的建设工作来讲, 也是这样的。由于该项建设具有非常高的重复性, 一般是通过滑模法与爬模法来有效控制施工工期, 进而提升总体意义。这两个措施在活动中有着非常好的意义, 把它们有机的融合到一起, 能够显著的提升活动的实际效益。它们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其关键的体现为。第一, 其结构的总体性优秀。第二, 其对于组织管控有着非常严苛的规定。第三, 其对于建设时间和费用的管控都有着很好的意义。在施工过程中, 我们可以采用预制模板技术, 将滑模法与爬模法付诸实践, 以实现缩短施工工期与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3.3 泵送混凝土技术

该项技术是当前建设技术中非常关键的内容。其不但总数多, 同时它的强度也很高, 所以对其配比的规定很是严苛。通过分析得知, 如今的建设活动一般是经由添加煤灰等物质, 以此来提升泵送的能力。

3.4 钢结构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 钢结构施工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这得益于钢结构施工具有施工速度快与工业化强度高的特性。高层建筑钢结构包括诸多施工类型, 如高层重型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等等。钢是一种热传递非常强的金属材料, 因此高层建筑钢结构也具有十分突出的热传导性。当经历火灾时, 这种结构特点会给整个高层建筑带来毁灭性的破坏。由此可见, 在应用钢结构施工技术时, 我们必须加强对防火设施的设计与施工。除此之外, 钢结构施工要依赖于大型塔吊, 在某种意义上, 塔吊起重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钢结构安装效率的高低。因此, 钢结构的吊装、测控与焊接技术都是钢结构施工技术中的重要内容。

3.5 高层建筑裂缝控制技术

施工措施方面: (1) “放”的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 (2) “抗”的措施: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 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 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 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120mm与墙等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 用钢丝网 (每边搭接不小于150mm) 进行处理;特别注意梁底的砌筑要求;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 (3)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 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 加强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措施, 从而有效预控混凝土裂缝。

4 高层建筑施工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 伴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并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 随着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建筑结构日趋复杂,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必然要进行不断地革新与优化。就目前而言, 我们应当依据施工中的技术要点而选择合理的优化方案。具体而言, 首先, 要依据高层建筑逐层施工的特点, 不断提高施工作业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效率, 加强施工各工序间的衔接, 强化总承包管理的强度;其次, 要依据高层建筑垂直发展以及作业面窄与施工进度紧的特点, 不断提高垂直运输体系的施工效率;最后, 要依据高层建筑作业环境差的特点, 不断提高优化结构施工工艺, 增强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5 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分析 篇8

1 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1.1 高空作业多

高层建筑必然涉及到高空作业, 高空作业必然涉及到高空作业的种种迥异于低层建筑作业的特点。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极高, 因此, 在向垂直的高度上运送施工人员、运输施工必须的材料、工具、机具等方面的运输量任务较重, 并而这些运输都涉及高空运输。在整个工程的作业过程中, 必须对涉及高空作业的方方面面, 比如安全防护设施、水电等动力问题予以很好的解决。

1.2 基础埋置深度深

万丈高楼地下起,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 最为重要的就是保持其整体的稳定性, 这是压倒一切的要务, 失去稳定性这个大前提, 一切的施工都将化为泡影。因此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建造高层建筑稳定都是压倒一切的当务之急。保证高层建筑稳定的除了在设计上的方向、形态、应力等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地下的基础施工。可以说地下的基础施工的深度越深, 其质量越好, 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就越高。随着近期的各种自然灾害的日益增多, 设计人员在设计高层建筑的基础时应该充分予以考虑, 做到适度超前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 在这些灾害天气来临时能够切实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通常的地上基础都不应小于建筑物的整体高度的十二分之一, 这被称之为建筑业的十二平均律, 但是在采用桩基础施工的情况下, 就必须保证桩基础的深度与建筑物的高度一致。这也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有多高的楼就得有多深的桩。在施工实践过程中, 整体倾倒的高层楼房都有一个极为相似的特征, 那就是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 不是桩基础没有加合适粗细的钢筋笼, 就是桩基础不符合设计的粗细与深度, 更为离谱的是有的桩基础施工企业根本就没有在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加入钢筋笼, 这样的高层建筑就真的只能“命系于天”了。

1.3 高层建筑体量大, 工程量大

高层建筑的整体施工工程量较大, 并且整个工程分解以后的施工项目更是千头万绪, 不仅涉及到的施工单位较多, 而且涉及到的施工工种也较多。更有甚者, 某些对工期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采用边设计、边分层同时施工的“及时设计”“及时备料”“及时施工”的国外发达国家经常采用的施工方法, 这就给工程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带来了极高的难度。

1.4 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

我国的高层建筑施工的工期通常为两年左右, 由于结构施工无法分层同时进行, 因此如何有效地缩短结构施工就成了缩短工期的关键。在结构施工中可以采取分块同时施工的方法, 在整个平面上分成几个施工块, 在这几个施工块上, 几支施工队伍同时施工以加快结构施工的进程。解决了结构施工的难题就可以针对各层进行施工了。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 可以采用平行交叉、立体交叉、工种交叉的三交叉式施工方式, 在层次上分块同时施工, 在立体上分层同时施工, 各工种同时施工以提高整体工程的效率节省工程总工期。致于装饰施工与上述施工过程一样可以采用三交叉的施工原则齐头并进同时施工。

2 高层住宅的强度控制技术

一般而言, 9-16层≤50m属一类高层, 17-25层≤75m属二类高层, 26-40层≤100m属三类高层, >40层为超高层[1]。由于混凝土用量大, 施工周期长, 气候及外在影响因素多, 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 甚至不合格。因此如何克服和控制好混凝土强度, 是高层住宅施工的基础性问题之一。高层住宅施工前, 首先, 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并都要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 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 合格后方可施工。有资料统计显示, 若砂的含水率增多, 砂率下降2%-3%, 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 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 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5%-20%, 强度降低5%-10%。因此, 在实际施工中要加强原材料把关工作, 砂石级配不良时, 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对实验室配比, 结合原材料的含水量、含泥量进行施工配合比调整。其次, 高层住宅多采用泵送混凝土。

3 高层住宅的“三线”就是高层施工的生命线, 其控制技术对高

层住宅来说, 由于涉及面广, 操作难度大, 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现象, “轴线、标高, 垂直度”三线的控制就成为高层住宅施工的一大难点。

3.1 轴线的控制高程住宅施工过程中, 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 导致外围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

因此在±0.00结构施工中复核轴线无误后, 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mm钢板, 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

3.2 标高的控制标高的准确性是高层住宅质量检测的基础之一。

因此,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 (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处) 向上引测, 定位标高, 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 然后以水准仪抄平, 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 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分析 篇9

1 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1.1 高空作业多

高层建筑物建设高度较高, 这就造成了工程额垂直运输工作量大。高空作业首先要解决大量的材料、制品、机具设备和人员的垂直运输问题, 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做好高空安全保护、防火、用水、用电、通讯、临时厕所等问题的处理, 以防高空坠物事故的发生。

1.2 基础埋置深度深

根据相关规定, 建筑物的地基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2, 所以高层建筑为了保证自身的整体稳定性, 一般都会采用深基础。在采用桩基时, 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 (5桩的长度不计算在埋置深度内) , 至少应有一层地下室。所以, 一般的基础埋深至少会在地面5m以下。对于超高层建筑, 基础埋置深度甚至会达到20m以上。深基础施工, 对于地基的处理相对复杂, 特别是软土地基, 由于基础施工方案的选择不同, 其造价和工期也会不同。所以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术, 是当前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

1.3 高层建筑体量大, 工程量大

高层建筑主体高, 层数多, 所以其工程量大, 工程项目多, 涉及单位多、工种多。尤其是一些大型的高层建筑, 其设计方案就会相应复杂, 而且往往是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 并且总、分包过程涉及许多单位, 而协作关系又会涉及到众多部门。这就导致高层建筑施工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的难度大。所以, 高层建筑必须精心施工, 加强集中管理。高层建筑层数多、工作面大, 这样就可以充分的利用时间和空间, 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

1.4 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

一般情况下, 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平均为两年左右。要想缩短施工周期, 就必须要缩短结构和装饰施工周期。各种高层结构体系使用的施工方法不同, 而现浇混凝土却是高层建筑施工所必须的主导工序, 合理的选择模板体系也是缩短主体结构工期的方法之一, 而且, 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

1.5 施工期混凝土结构荷载

施工期混凝土结构荷载的种类。 (1) 从作用时间上可分成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三种。施工期永久荷载是指钢筋混凝土构件和模板支撑系统临时结构的自重是永久不变的, 一直到建筑物废弃。施工期可变荷载是施工人员重量/材料本身自重/施工设备重量等可移动的和浇筑混凝土时冲击荷载, 捣实混凝土时振动荷载以及风荷载。施工期偶然作用主要是地震和火灾。 (2) 从作用方向上可以分为水平荷载、竖向荷载、附加竖向荷载和特殊施工荷载。水平荷载包括风荷载、混凝土运料车启动和刹车时产生的水平力, 以及温度应力等, 竖向荷载是指钢筋自重、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模板、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重量、捣实混凝土时产生的振动荷载等, 附加竖向荷载一般是斜支撑的模板系统从而传递到水平结构构件上的竖向荷载, 特殊施工荷载是由于施工操作的不对称产生的作用效果。

2 高层住宅的强度控制技术

一般而言, 9-16层≤50m属一类高层, 17-25层≤75m属二类高层, 26-40层≤100m属三类高层, >40层为超高层[1]。由于混凝土用量大, 施工周期长, 气候及外在影响因素多, 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 甚至不合格。因此如何克服和控制好混凝土强度, 是高层住宅施工的基础性问题之一。高层住宅施工前, 首先, 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并都要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 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 合格后方可施工。有资料统计显示, 若砂的含水率增多, 砂率下降2%-3%, 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 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 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5%-20%, 强度降低5%-10%。因此, 在实际施工中要加强原材料把关工作, 砂石级配不良时, 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对实验室配比, 结合原材料的含水量、含泥量进行施工配合比调整, 以确保实验室配比的实际通用性。其次, 高层住宅多采用泵送混凝土, 在某些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 仍会出现因抢工期而造成养护时间严重不足的现象, 最终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

3 高层住宅的

“三线”控制技术对高层住宅来说, 由于涉及面广, 操作难度大, 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现象, “轴线、标高, 垂直度”三线的控制就成为高层住宅施工的一大难点。

3.1 轴线的控制高程住宅施工过程中, 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 导致外围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

因此在±0.00结构施工中复核轴线无误后, 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mm钢板, 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 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200*200mm方洞, 采用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 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 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

3.2 标高的控制标高的准确性是高层住宅质量检测的基础之一。

因此,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 (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处) 向上引测, 定位标高, 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 然后以水准仪抄平, 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 确保标高的准确性。同时, 在高层大楼四角, 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 累计层高复核点, 每层向上都附以该位置进行复核, 防止累计误差过大。层面标高复核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四个洞口控制点, 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方能确认标高的准确性, 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

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而且还逐渐成为国家的重点建设产业。高层建筑就是来源于城市化、工业化和科技的发展。而高层建筑的发展, 又会对施工技术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本文根据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和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状, 对高层建筑施工的新技术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施工特点,控制技术,技术分析

参考文献

[1]陈健扬.结合工程案例谈高层建筑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J].建材与装饰 (下旬刊) , 2008 (1) .[1]陈健扬.结合工程案例谈高层建筑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J].建材与装饰 (下旬刊) , 2008 (1) .

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技术的应用 篇10

关键词:高层建筑;土建施工;技术

引言

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建筑业在突飞猛进地发展,而且高层建筑也日益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建筑物,只是高层建筑的施工存在较大的难度,施工中的危险系数也比较高,并且高层建筑的质量很难保证。然而,土建施工技术的使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困难,而常用的土建施工技术主要有提升钢平台技术、斜爬模技术、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以及其它施工技术。不过在这些技术的实施时需要特别注意,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施工效果。

一、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技术的概述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工程建筑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每个建筑公司都想要在残酷的行业竞争中占领市场。激流勇进、保持稳定的发展成为了众多建筑公司努力的目标。要想在复杂的局势中屹立不倒,就要提高整个建筑团队的科学技术水平,提升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得公司的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增强公司在市場中的竞争力。土建施工存在于施工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它在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期等方面起着决定作用,同时,完善的施工管理也将为建筑公司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土建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效果,由此可见,土建施工技术运用得科学合理可以有效提高工程建设的水平,确保建筑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二、高层建筑中的土建施工技术的应用

1、地基桩基技术的应用

无论任何事物,基础都是重中之重,地基是整个高层建筑最基本的支撑点,并且直接影响着对建筑物的质量等多方面。地基的牢固程度是高层建筑的寿命和高层建筑工程能否进行后续施工的前提条件。在地基的处理方式中,地基桩基技术以其适应性强,可以根据荷载选择施工级别的优点,已经普及到各种复杂的高层建筑工程中,成为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地基处理方式,其中的现浇灌注桩技术使用比较普遍。现浇灌注桩技术的整体荷载力可以达到10000kN以上,是高层建筑的主要地基桩之一,特别是在现场灌注的时侯,使用现浇灌注桩技术,一定要在管口顶上的管帽密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落入异物和水。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桩基础是一种比较常见基础类施工。这种技术一般在土质比较软的地基中进行使用,主要是为了对地基的稳定性进行提高,避免地基出现变形的情况。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在地基中插入几根用来把承载力传递到更深岩层和土层的桩,以达到地基承载力的基本要求。比较常见的桩基础施工技术有树根桩、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预制桩等施工技术。

2、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的高度一般都有二三十层甚至更多,而想要修建如此高的建筑需要使用非常多的施工材料,这些施工材料的重量非常的大,更不用说当高层建筑投入使用后,人们在高层建筑中安装的各种机器以及生活在高层建筑内的人的重量,因此高层建筑需要承担非常大的负荷,原始的木材施工以及使用水泥施工已经不能够满足高层建筑的需求,因此,现在的高层建筑大部分都是使用抗压性、坚固性等各方面性质更好的钢筋混凝土进行施工,只有使用钢筋混凝土制造的高层建筑的主体才能够承受住如此大的负荷。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者要统筹考虑多方面的要求,既要考虑业主的要求,又要确保工程的质量过关,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建设活动变得十分复杂。所以在钻孔灌注桩的具体施工中,要采用硬地施工法。钻孔时,可以从几个不同的区域进行施工,在此期间可以使多台钻孔机一起工作,同时利用自然土体造浆护臂与此配合。需要注意的是,清孔过程要进行两次正循环,然后再进行反循环清孔。在钻孔灌桩过程中,可以采用模具手工进行钢筋笼制作,沉放时要保证钢筋笼与桩孔的精确对应,不能强行沉放。钻孔灌桩可以采用法兰联接,要严格确保钢筋笼的质量合格。

3、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

屋面防渗漏:施工企业应对屋面的找平层进行提浆、压光施工,最低厚度应为25mm,倾角坡度为2%。如果应用柔性的防水层,需要依据设计标准要求的厚度及高度进行铺设。另外,在进行混凝土楼板结构施工期间,应保证钢筋的间隔距离,混凝土的强度及保护层的厚度与标准相吻合。确保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期间没有施工裂缝,并及时进行养护操作;厨房、卫生间的防渗漏:在厨房及卫生间的楼板、管道及烟道施工时,应使用细石混凝土同膨胀剂进行混合,由管道壁的20 厘米处,从里向外进行找坡、填充。墙体在180 厘米处开始进行抹灰操作,同时混合相应的防水粉剂。厨房与卫生间的地面应比客厅地面略低20 毫米,地漏周边位置应高于地漏,坡度为1%,同时在墙角位置加设300毫米的防水层;外墙面的防渗漏:施工企业应遵照施工设计的有关标准开展外墙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在施工期间,应对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坍落度、振捣密度进行严格控制。在外墙面上预留的孔洞应同内空洞之间相差10 毫米的高差,并且向外部倾斜,对砖块的含水率进行控制,约为10%-15%左右,并且每天的砖砌高度应低于140 厘米。另外,外墙的接缝宽度应高于5 毫米,深度低于3 毫米。填充孔洞及缝隙所用的水泥砂浆配合比应为1∶2。

4、提升钢平台技术和斜爬模技术的应用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通常使用的技术还有整体提升钢平台技术和斜爬模技术。在高层建筑的核心施工时候会采用整体提升钢平台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满足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和系统性的要求,这种技术的实施主要是根据对高层建筑结构的核心筒的剪力墙进行了平台的搭建原理进行的,可以有效地将整个钢平台提升,这不仅可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而且可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种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另外,斜爬模技术也是高层建筑施工中非常常用的一种技术,它主要应用在高层建筑结构斜面一侧,在高层建筑斜面施工时,电动脚手就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了,同时模板系统也失去了原本的作用。而斜爬模技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它的应用解决了斜面施工的困难,很大程度地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同时也给施工人员的安全提供了更多的保障。这两种施工技术的使用,成为高层建筑施工的助推剂。

5、其它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其它施工技术,比如说混凝土施工技术、砌筑工程施工技术、模板工程施工技术、钢筋工程施工技术以及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等。这些施工技术在使用时有很多注意事项,比如说在实施混凝土施工技术时,必须采用商品砼,并且在浇筑时需要使用木质的模板。而且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要掌握好混凝土温度和运输时间;在砌筑施工技术进行时,需要控制好砂浆的粘稠度,因为只有适宜的砂浆才能更好地起到粘合作用;在钢筋工程施工技术实施时,要严格地检查钢筋的规格和质量同时要依据施工图纸进行钢筋的放样、剪裁,而且在捆扎钢筋时要避免扎丝处于混凝土的保护层中;在装饰工程技术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各处墙体表明清洁。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先进的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为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以及为高层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尤其是土建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地应用,使得建筑行业不断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因此,我们土建工作者必须在现有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努力解决高层建筑土建施工中的问题,加大对土建施工的监管力度,加强对高层建筑行业的管理,从而加快高层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旭阳.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1(18).

[2]罗继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01).

[3]郭光临.浅析土建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2012(06).

上一篇:指标因素下一篇:正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