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2024-05-02

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精选十篇)

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篇1

桥梁的地基与基础的设计施工质量的好坏, 是关系到整座桥梁质量的根本问题。不同的基础,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注意事项和检查处理措施不同。根据地基的地质因素不同, 采用的桥梁基础也有所不同。桥梁基础可采用明挖扩大基础、沉入桩基础、钻孔桩基础、沉井与沉箱基础及地下连续墙基础。以下对明挖扩大基础的施工、沉入桩基础的施工、钻孔桩基础的施工和沉井与沉箱基础施工进行分析。

1明挖扩大基础施工

明挖扩大基础施工的主要流程包括: 基础定位放样、基坑的开挖、坑壁支撑、基坑排水、基坑检验和基底土的处理, 基础砌筑及基坑的回填等工序。其注意事项有: 在基坑开挖, 混凝土浇筑, 开挖材料处理前都要经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 方可施工。

在明挖基础施工中, 基础的排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尤其是在深水区操作时, 基坑排水处理不好既影响工期, 又容易导致质量问题。而基坑的排水现在最多用的是表面排水法和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两种。表面排水法是指在基坑开挖砌筑和养护期间, 在基坑四周开挖水沟汇集坑壁和基底渗水, 并将水引到其他大的集水坑中, 然后再抽出坑外。然而, 抽水容易导致流沙现象, 造成基坑破坏和坍塌, 因此应尽量避免采用表面排水法。而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指在基坑开挖前, 在基坑周围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 并抽水使土壤始终保持干燥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基坑排水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对于表面排水法来说, 它有减少土方量, 缩短工期, 提高工程质量和保障施工安全的优势。

2沉入桩基础施工

沉入桩又名打入桩, 是靠桩锤的冲击能量将预制桩打入土中, 使土被压挤密实, 以达到加固地基作用的一种方法。沉入桩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 锤击沉桩、振动沉桩、射水沉桩、静压沉桩以及钻孔埋置桩等。沉入桩具有: 桩身质量易于控制, 质量可靠; 施工工序简单, 工效高; 易于水上施工等优点。但是存在施工噪声和振动的公害大。污染环境; 受设备限制, 单节长度有限的缺点。

沉入桩基础施工的流程包括: 预制桩 ( 钢筋混泥土实心桩或混凝土管桩) 、预制桩吊运和堆放、打桩 ( 沉桩) 。桩的接桩方法有焊接、法兰接及硫磺胶泥锚接三种, 其中前两种可用于各种土质, 硫磺胶泥锚接适用于软土层。打桩时有“轻锤高击” 和“重锤低击”两种方式。但相对于轻锤高击, 重锤低击落距小, 频率高, 动量大, 桩头不易碎且易入土, 所以打桩宜采用重锤低击。而沉桩还有一种方法是静力压桩法沉桩, 这种施工工艺利用了压桩设备的自重, 具有无震动、无噪音、无污染、无冲击力和施工应力小等特点, 对桩头冲击损坏小, 减少用钢量, 一般城市沉桩多用这种方法, 但是施工效率较低。

3钻孔桩基础施工

钻孔灌注桩是灌注桩的一类, 灌注桩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柱孔, 并在其内部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与沉入桩中的锤击法对比, 钻孔桩施工的噪音振动较小, 能建造直径更大的桩, 各种地基都适用。但是桩的好坏对施工质量的依赖性大, 混凝土量很难控制。钻孔桩的施工主要有泥浆护壁法和全套管施工法。以泥浆护壁法施工为例, 钻孔桩基础的施工流程主要有: 施工准备、钻孔机的安装与定位、埋设护筒、泥浆制备、钻孔、清空和灌注水下混凝土几个步骤。

钻孔桩钻孔的成败取决于是否防止孔壁的坍塌。钻孔时, 因为钻孔深度大, 静水压大, 已发生流沙塌孔。因而, 埋设护筒和泥浆制备在钻孔桩基础施工中非常重要。护筒要求坚固耐用, 不漏水, 一般采用钢护筒。护筒的作用是固定钻孔位置, 保护孔口, 提高孔内水位, 防止地面水流入, 增加孔内静水压力以维护孔壁稳定, 并兼作钻进导向。泥浆护壁主要讲究泥浆的稠度, 泥浆稠度稀, 排渣能力小, 护壁效果差; 泥浆过稠, 则会降低钻头工作效率。泥浆的制备应选用高塑性黏土或膨胀土。

钻孔桩基础施工时, 容易发生的故障有: 塌孔、缩径、桩孔偏斜。塌孔的预防措施有: 控制不同地层的泥浆指标; 控制不同土层的钻进速率等。若已经发生塌孔, 则回填土至塌孔段以上1 ~ 2 m, 重新钻孔。缩径的预防措施有: 经常检查钻孔直径, 并及时修复; 容易发生缩径的孔段, 适当增加泥浆粘度。如果已经发生缩径, 可上下反复扫孔来扩大孔径。桩孔偏斜的预防措施: 保证架设钻机的地面平整, 机架垂直, 定时检查校正; 不要使用弯曲的钻具; 在硬土层, 适当减缓钻进速率。对已经发生偏斜孔径, 可以进行往复扫孔纠正偏斜。

4结语

桥梁基础施工的方法有很多, 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需求不一样, 采用的基础施工手段也不同。有的桥段涉及多种基础类型施工, 多种基础施工类型交替使用。因此, 认识了解并掌握不同基础类型的施工非常重要。

摘要:桥梁基础是一座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到一座桥的使用寿命和安全系数。主要对桥梁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桥梁基础,施工流程,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李君, 谢伟.高速公路桥梁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 2015 (19) .

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篇2

1工程概况

某焦炉基础长76.05m,宽16.3m,厚0.8m~1.2m,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C25,加强带部分为C30。内配,Φ20@130双层钢筋网片,属于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间2009年1月8日,正值寒冬时节。加之该地区正降大雪,施工现场积雪厚度10cm,室外气温最冷降至-12℃。根据设计要求,混凝土应连续浇灌不留施工缝。针对此情况,施工企业对此工程精心研究方案,合理组织施工,在冬期圆满完成施工任务,施工质量经济效益很好。

2施工要点

2.1基底处理

岩面清冼前,对于已经清理干净的基底用常用的小锤进行岩面敲击,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基岩是否坚固的检测,若存在松动的岩块,应先进行清除,待清除完毕后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完成岩面清洗后,项目的施工人员应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地质素描图的绘制,并和项目的建设、设计、监理以及质检站等方面的相关人员协调一起对基底的地质与开挖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值得注意的是岩面应保持洁净。

2.2模板的安装

从设计要求来看,施工中的测量放线环节为9.65m,在模板的安装中应对标高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应做好加固,

通过脱模剂的应用来提升混凝土表面所具有的光滑度。按设计的要求进行模板安装后,应对模板的位置进行检测,确定是否存在偏差,同时还应对模板控制点所具有的高差进行检测。从该项工程技术来看,由于模板是悬置在钢筋上面的,因而导致安装弧形模板比较困难,正因为如此,应预先设置好支撑,通过内拉锚杆增设的方式来实现安装时对模板的控制,从而确保模板无法下沉和上浮。

2.3混凝土浇筑以及收面工序

焦炉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中为了确保质量,应以施工组织设计为基础,有步骤的进行底板混凝土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不同标号的混凝土所具有的浇筑位置。

在对硅粉混凝土进行收面时,应将一个自制的钢滚筒的一端安放在浇筑完成的混凝土的底板上,钢滚筒的另一端则应放在能够进行高程控制的槽钢上面,通过滚动的方式让混凝土的表面平滑。人工用木抹子对初凝的混凝土进行压平,在此基础上,通过钢抹子来进行抹面收光,由于硅粉混凝土的凝固速度较快,因而该项工作必须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三个半小时内完成。

大桥桩基础施工及质量控制 篇3

【关键词】大桥桩;基础;施工;质量

一、桩基础施工流程

(一)钻孔灌注桩施工设备

首先需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施工设备,循环钻具有速度快、成孔质量高、孔位干净等优势,但在涉及硬岩石、孤石的地质环境下不宜采用,冲击钻的应用较为普遍,但速度较慢,成孔质量也不高。

(二)冲击钻孔灌注桩施工流程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首先要进行初步放样,此过程主要依据设计中设定的导线点以及水准点,利用全站仪等设备定位,然后利用草袋围堰筑岛,并用土填充,筑岛的高度保证在水面的1.5cm左右,再恢复定线,后埋设护筒进行定位和导向,护筒的内部直径应该比桩径高出200-400mm,高度应高于地面0.3m或水面的1.5m左右。之后依次进行钻孔、清理钻孔,钻孔方式需要依据工程实际地质,选择钻孔类型,最后进行泥浆的调配。此环节需考虑中层容易液化出现塌陷砂质层的钻孔能否便于清理孔底,一般泥浆配合比为m水:m膨土:m粘土:mNaoH:mcmc=1000:100:60:1.5:1.5。护壁模板的选择可以重复使用的模板,两模板间的扣件以及卡具必须连接紧密,角钢制作的钢圈是模板的内支撑,此环节要确保内支撑完全顶住模板。完成护壁模板支护之后应进行反复地检查,确保规范合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混凝土灌浇,人工灌浇且确保夯实,使混凝达到强度标准后方可拆除模板,进行后续工作。接着要进行桩位中心的轴线及标高检查,主要是在地面设置十字控制网以及基准点,使用轴线以及高程的测量放样到第一节护壁上,每节均保证十字线居中对齐,设吊线锤子为控制中心,利用尺杆找圆周,并且用基准点勘测钻孔深度。第一节钻孔完成后需安置运输架在桩钻孔口的上面,第二节桩孔土方的挖掘工作通过相关设备提升运土,当吊桶处于钻孔上方时候,应将安全盖移开,使吊桶进入,当桩孔深度达到标准之后,要修复孔壁,保证平坦。护壁模板的拆除应遵循拆上节支下节的方式重复使用,同时在模板上口预留100mm的混凝土浇筑口。

二、钻孔施工的注意事项——以冲击钻为例

第一,在施工开始前首先要检修相关机械设备,保证钻机处在平稳状态,避免放置存在偏差使孔位的准确度得不到保证;第二,要保证冲锥的钢丝绳和钢护筒的中心间隔在2cm以下,在操作锥头移动操作时,要避免碰触到护壁以及孔壁;第三;钻孔作业必须持续连贯,做好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记录工作,及时检查钻孔泥浆状况,避免孔壁出现塌陷掩埋钻头的情况出现;第四;钻孔每深入5-8m就应该检查一次钻孔的直径以及竖直度,提取岩石碎渣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与地质剖面图相比较。在钻孔碎渣清理或停钻后应该保持孔内水头以及泥浆指标达到标准。

三、桩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

首先,当出现断桩情况时,具体的处理办法为2-3个钻芯,利用高压空压机接水管向下吹,在水管的下部安置弯头,在一头灌浇清水,使渣子从另一个芯孔里排出,接着灌浇水泥浆,待另一个孔有水泥浆溢出便可。水泥浆的水灰比为1:1.5、1:1,、0.8:1三个结算,水泥浆的干湿度缓慢上升,到0.8:1时为止,混合物中可以加入适当的三乙醇胺以及氯化钠,以达到凝结时间,增加水泥强度,保证水泥浆具有可压住性的目的,当注入水砂浆时需保证水灰比为1:1、压力为0.5-1Mpa。压浆的流程:由一个孔向另一个孔交叉压浆,当发生串浆或者跑浆情况时,应分段压注浆液,通过压浆泵灌注浆液,结束注浆时应保证注浆压力在1Mpa。

其次,当注浆过程出现问题,如串浆、注浆压力不稳定等问题时,应针对性的采取处理措施。串浆现象是浆液从其他孔中流出,对此现象可以利用泵注浆或者隔离串浆孔,采取隔孔注浆的方式;当注浆压力异常升高时,考虑到可能是管道堵塞,应该及时停止运作并检查;当注浆量很大但压力长时间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应该重新调整浆液浓度和配合比,减少凝胶的时间,或者采取小量低压力灌注泥浆的方式使裂隙中的浆液有较长的滞留时间,从而促进凝胶的完成,但滞留的时间不可比凝胶时间长。

再次,如果混凝土的干湿度过低,易导致导管下口变形,引发断桩等情况。具体的处理方式为:第一,如果中层容易出现坍塌,那么就不适宜采用1.8m的冲击钻强行施工;第二,首先在孔内填入毛石,用1.8m的冲击钻冲孔,后将钢筋笼以及桩底混凝土固定在桩底以及四周;第三,使用挖掘机转移桩底混凝土时应做好排水防护,之后下Ф1.8水泥混凝土管道,竖向叠起排列,在土管四周分层依次填筑砂砾粘土后稳固,在混凝土管中下钢筋笼,灌浇混凝土。

然后,对于出现桩身夹泥病害桩的时候,传统处理工艺是去除缺陷桩然后重新灌浇,这种方式的施工成本过高,并且浪费时间以及人力,所以使用高压喷射注浆法是可行的方式。先在桩顶安置3个钻芯孔,钻孔的具体方位为芯距缺陷桩下50cm,同时观察缺陷位置的芯样,了解缺陷部位的具体方位和范围。使注浆管穿过钻孔到夹泥区域,然后使用泵压不低对于20Mpa的高压水喷射缺陷桩的上下部。当一孔切割而另一孔有水排出则证明效果昌盛,然后更换另一个孔重复操作,当三个孔均有正常即可。当钻孔相互间疏通之后,在利用水循环继续清理废渣,直到出水口的水不再污浊便完成一个管,以此完成其他管的清理工作,待所有出水孔的排水基本清澈,清渣便可结束。

最后,冲击钻以及回旋钻都会受到勘测工作不完善的影响,而地下水潜流等环节的勘查难度大,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勘查体系。当墩桩施工受到地下水潜流的影响时,容易导致芯样产生5cm左右的沟槽,主要形成原因书收到地下水潜流的影响,使得水下混凝土在终凝时间内被水流冲洗,最终桩基础被掏空形成桩芯沟槽。针对此问题主要的办法是使用厚度为10mm的安放带刃脚钢护筒,直径为Ф2000,每相隔2m设置一节,在开挖过程中,根据钢护筒的自身重量实现下沉,之后在钢护筒上面连接住上一级的钢护筒,一直到问题位置标高的1m以下。其开挖的方式是将高压风稿对齐去除钢筋混凝土和原本桩身与钢护筒之间的原状土石层,利用高压水反向冲射钢护筒的外部以保证钢护筒不出现偏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桥桩基础施工中还有许多技术手段不够成熟,尤其是冲击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以及相关问题的处理。要求施工前以及施工过程中勘测人员要最好各环节的勘测记录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同时施工人员必要了解施工流程,保证人员的工作衔接交递工作不存在问题,在施工环节要层层把关,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黄甫兴.北河大桥桩基施工组织与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0).

[2]曾静.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从某大桥桩基谈起[J].中外建筑,2011(8).

[3]陈永刚.车头大桥桩基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及质量控制[J].中国科技信息,2011(11).

[4]时许涛,孙彦飞.某特大桥桩基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1(12).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篇4

1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概述

1.1 质量控制概述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质量包括施工前设计、施工阶段和工程竣工后的质量控制三个部分。其中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对工程质量会产生重大影响。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 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包括施工材料、材质和施工工艺的差异等偶然性因素造成的质量偏差, 还有施工人员专业技能不合格、施工器械不能正确操作等, 对工程质量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干扰工程的正常实施。

1.2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的初始阶段———建筑基础工程, 是建筑物最底部的构件, 它承载着建筑物的全部重力荷载, 并通过传递反作用给地基, 以此形成建筑物的牢固根基, 确保建筑物长期安全使用。另外, 建筑的基础工程大部分处于地下, 在基础工程完成和后续工序施工以后, 几乎没有可能进行检验或修改。如果在基础工程施工时没有对质量进行很好的把控, 整个工程质量会受到损害, 重者会导致事故, 给建筑工程造成巨大损失。

2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 对施工现场管理的控制

2.1.1 建立健全基础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体制

建设及施工单位应根据自身权限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体制, 并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执行;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为现场每一道工序和部件管理提供实施准则和管理规范, 为施工现场的管理提供体制保障。

2.1.2 加强基础工程技术文件的控制

对建筑基础工程的各类技术性文件进行施工前的会审, 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 对控制施工质量不可或缺。

2.1.3 加强原材料及半成品材料质量控制

基础工程施工中所用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材料包括钢筋、水泥、沙石、模板等。在材料待选时, 必须具备质量检验报告, 以确定材料的性能是否满足基础工程的要求, 有些要先行经过检验测试合格, 方能通过。

2.1.4 加强对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控制

组织施工时, 一定要选用具有相关资质、经验丰富的员工, 尤其对技术人员的选用要更加严格。组织包括施工、技术、管理、监理各方面的人员到位, 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提高他们对质量控制的意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技术交流, 发现问题及时找出解决措施。

2.1.5 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

在机械设备进场前, 要检验审核鉴定报告, 保证设备在审核有效期内;对设备进行试运行操作, 确保设备的各项功能稳定、运转正常。同时检测的, 还包括运输、施工和检测等设备。

2.1.6 加强监理职能的发挥

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 监理人员应进行全程监督检查, 及时提出意见, 控制工程各个工序的质量, 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规划的要求。建设单位应加强对监理工作的督促检查, 监理本身也要加强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 做好把关工作。

3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控制

3.1 加强设计的技术控制

根据现行建筑设计规范要求, 结合施工现场的地质、气候条件, 以及建设单位的质量要求、工程造价进行设计, 并根据工程进展的变化进行实时修改, 确保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可实施性和经济最大化。

3.2 加强施工的技术控制

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阶段, 主要的施工技术为钻孔灌注桩技术, 尤其是大面积底盘建筑。施工设在地下, 工程中必须加强对每一个细节的控制, 才能确保基础建设的顺利完成。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 首先要对钻孔环节进行控制, 严格按照直径、深度的要求进行钻孔;埋入导管时要控制导管进入的深度, 埋入不能过浅, 否则会影响导管的稳固性造成脱离表面。也要避免埋入过深, 导致周围孔壁的混凝土上升距离增长, 混凝土流与钢筋的接触作用面积大, 产生较大的浮力对钢筋造成上移而影响施工质量。一般导管的埋入深度最多不得超过4 m;拔管时应当控制拔管速度, 过快会产生的巨大压力差对孔造成破坏。

在导管埋入时如有泥沙进入导管, 可采用反循环辅以震动筛过滤排渣, 这种方法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3基础工程竣工后的质量控制

建筑基础工程竣工后, 对质量的控制有以下方面:使用普通水准仪进行测量桩顶标高;根据所有桩顶标高的差异大小选用适合的桩位偏移量测量法, 测量出桩位到桩顶中心点在横、纵设计轴线上的偏移距离;对桩基的测量控制完成以后, 再对整个基础工程的荷载力和沉降情况使用百分表或精密水准仪测量。总之, 要对竣工后的基础工程的各部分施工建设做全面的质量控制检测工作, 确保符合设计标准要求。

4 结束语

质量安全是建筑工程的主要目标, 控制管理是实现此目标的主要手段, 二者在工程建筑施工中缺一不可。因此在施工过程中, 要从各个方面着手, 采取多种管理控制方式, 严格执行标准, 使建筑施工达到最佳效果, 把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何向东.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方法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22) .

[2]张增文.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J].建筑与文化, 2013, (8) .

[3]郑吕.建筑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初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 (19) .

[4]宋青松.谈建筑工程中基础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12) .

基础施工阶段质量评估报告 篇5

(5-a#及5-c#楼)

基础施工阶段质量评估报告

编 制:

审 批:

青岛泰鼎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 4月

工程项目基础施工阶段质量评估报告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中心商务区东西明望社区安置区B3区四标段(5-a#5-C#楼),位于威海路以西,新营中学以北。地上5-a#、5-b#为32层,5-c#为3层公建,建筑总高度95.8m,5-a#住宅楼总长44.4米,宽17.9米,地下三层,地上32层,总高度95.8m,建筑面积20090平方米。5-C公建总长56.65米,宽29.8米地下3层,地上三层,总高11.7米,建筑面积13865平方米。工程建筑面积共为70687.5m,本工程地下车库2层,主楼与车库相连,车库为框架结构,主楼建筑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主楼采用筏板基础,车库层采用独立基础加抗浮板;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主楼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部分为二级。车库东西以3-11与3-12轴间和3-12与3-13轴间后浇带西侧;南北以H与G轴间后浇带北侧(不包含后浇带)。,建筑结构的类别为丙类。防火设计的建筑分类为一类,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裂度7度。人防工程易地建设。

2(1)工程建设单位:日照城市投资有限公司

(2)工程设计单位:日照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工程监理单位:青岛泰鼎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4)工程施工单位:日照山海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开竣工日期:2013.2.17---2014.9.15

二、评估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 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工程地质勘察资料、设计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文件、现行标准图集;

4、《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

5、其它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地方规定等。

三、质量保证体系评估

1、用于工程的建筑材料、成品、半成品,生产合格证、准用证、质保单、检测报告等各项质量保证资料基本齐全;凡送检材料,均符合见证取样要求,所检材料质量均达到合格要求。

2、工程委托日照市质量监督站试验室对工程实施检测,对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进行试配,并出具施工配合比;对实施见证取样、送检的混凝土、砂浆试件进行试验,结果符合有关质量要求。

3、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齐全有效,由专职质检员负责工程质量检查,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分项工程,均有严格的自检、互检、交接检查制度,各分项工程均达到合格标准。

4、隐蔽工程验收均由业主、施工、监理单位三方验收并签字,隐蔽资料齐全。

5、设计变更文件均有各方签字,并严格按照变更施工。

四、分项工程施工质量状况

1、基础土方开挖:

工程采用机械大开挖,达到设计标高。地基经处理后,达到工 程设计承载力要求,经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建设、质量监督部门核查,可以进行基础施工。

2、基础垫层

基础垫层支模后,根据试验室出具的混凝土临时配合比,在施 工单位检查、监理及建设单位复核位置、尺寸后,即浇筑混凝土。

3、基础(1)钢筋绑扎

钢筋进场后,施工单位将钢材合格证报至监理部,见证取样试 验合格,开始制作、绑扎钢筋,采取了分段绑扎、分段验收的方法,验收时,建设、施工、监理共同参加,签署验收意见。

(2)模板支护

基础钢筋验收合格后,即支模,经施工单位检查合格后,建设、监理方进行尺寸等的复核,验收合格签署验收意见。

(3)混凝土浇筑

基础混凝土由于体积较大,因此,混凝土施工时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控制水灰比,避免混凝土出现水化干缩裂缝,监理人员实施不间断旁站,及时指出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无施工质量问题。

五、评估意见

板梁式风机基础施工及质量控制 篇6

关键词风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控制;施工措施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81-0140-01

1工程概述

内蒙古化德和平风电场(49.5MW)工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境内。风机基础采用板梁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直径为16.4m,高3.0m,埋深2.6m,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板梁式基础的底板和梁,由于构件尺寸大,其散热条件受到限制,致使水化热积蓄在混凝土体内,从而引起内外温差,使得混凝土产生温度变形,当温度变形受到约束时,将产生温度应力。升温阶段,混凝土内部温度显著升高,而表面散热较快,形成较大内外温差,混凝土表层收缩受内层的约束,内部产生压应力,而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能承受的抗拉强度时,即会出现裂缝,破坏基础结构,影响风机基础的使用寿命。

2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控制

混凝土浇筑后,硬化期间水泥会释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热量不及表面热量散失快,造成内外温差过大,其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导致混凝土开裂。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温度应力是导致混凝土开裂的主因之一。因此,抗裂的关键是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本工程在确保混凝土各项指标前提下,采用以下措施降低热峰值及推迟升温时间。

1)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由于掺入了大量混合材料,使水泥水化时产生水化放热量大大降低,因而使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升较小。2)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采用外掺法掺加适量的粉煤灰,即不减少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按配合比要求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所掺加粉煤灰量。3)使用粗骨料掺加适量减水剂,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降低水灰比,控制其坍落度,从而达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量,通过分析比较及过去在其它工程上的使用经验,每立方米混凝土加2kg减水剂,减水剂可降低水化热峰值,对混凝土收缩有补偿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4)混凝土配合比。本工程采用混凝土泵车入仓。混凝土中的砂石要有良好的级配,避免混凝土泌水。砂率宜在40%~45%之间,水灰比宜在0.5~0.55之间,坍落度宜在15~18cm之间。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3.1混凝土搅拌

场区内设1座混凝土搅拌站。根据最大混凝土浇筑量和浇筑时间,在混凝土运输能力满足搅拌站出料能力的前提下,选择2台IS750机型为砼主搅拌站。高温季节混凝土搅拌前,为减少砼坍落度损失,试拌筒和砼罐车要加水空转数分钟后将基水倒净后,方可投入使用。

3.2混凝土运输

砼的运输质量,直接关系到砼的质量和浇筑质量,砼浇筑前工地按连续浇筑单位时间需用量,结合交通路线和运距,确定罐车配备数量,以保证进入现场的砼不离析,不分层。满足坍落度要求并控制在初凝时间内,砼运输时间应尽量短,以免砼料离析或失脱。

3.3混凝土浇筑

1)浇筑顺序:预应力锚板内部浇筑→主梁浇筑→次梁浇筑→底板浇筑。2)砼浇筑由下向上,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大于300mm,为保证砼的分层之间不出现冷缝,必须在每层砼初凝前覆盖下一层砼。3)由于泵送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大,会在表层钢筋上部的混凝土产生细小裂缝。为了防止出现这种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采取二次抹面压实措施。4)为保证砼分层结合良好和密实,混凝土振捣使用Ф50和Ф30振捣棒,严格掌握砼最佳振捣时间(一般为25s左右),砼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插棒间距以400mm为宜,梅花形布置。跟进浇筑方向依次振捣,以砼泛浆和不再冒气泡为准。振捣棒应插入下一层5cm,保证上下层砼结合,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局部钢筋过密部位,辅以人工扦插和外部震动保证砼的密实。5)砼表面要做到“三压三平”:首先按标高的基准用铁锨拍平压实。其次初凝前用抹子压实,铁抹子抹平。最后终凝前用木模子打磨、压实、整平,防止砼出现收水裂缝。

3.4混凝土测温

1)基础混凝土浇筑时预埋测温管。测温管的长度分三种规格,测温点沿基础轴线布置三处。预埋时测温管与钢筋绑扎牢固,以免位移或损坏。每组测温管有3根(即不同长度的测温管),便于测量基础内不同深度的温度。2)混凝土浇筑完压平、达到初凝后。开始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测温采用水银温度计。大体积混凝土在养护期应加强测温,以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大气温度、环境温度每天测四次,混凝土入模温度每工作班不少于三次。养护期对混凝土的测温,前3d每2h测一次,4d~7d每4h测一次,后一周每6h测一次,每次测温均应做好记录。测温指标包括:大气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混凝土内部温度等。混凝土降温速度根据工程情况控制在1℃/d~2℃/d范围内。3)按规范要求,测温时发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达到25℃或温度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加强保温等,及时调整混凝土内外温差。4)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最大温差小于20℃时,可停止测温。

3.5混凝土养护

1)大體积混凝土养护时间应大于14d。在养护期应加强测温,以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规范的规定。2)混凝土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先铺设草席,然后在上面覆一层塑料薄膜。3)底板、异性梁和柱的交接处是保温的难点,要特别注意盖严,防止造成温差较大。

4大体积混凝土防止温度裂缝的措施

4.1减少水泥水化热

选择低水化热水泥及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水泥或粉煤灰水泥,适量掺减水剂或适量掺粉煤灰。

4.2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

采用级配良好的骨料 ,控制其含泥量不超标(石子含泥量小于1%,砂含泥量不大于3%),采用合理水灰比及配合比。加强混凝土振捣,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抗拉强度,采取二次投料法、二次振捣法;浇筑后应及时排除表面泌水,再用木抹子在混凝土表面反复搓压直至混凝土初凝,表面泛白为止,防止表面裂缝产生,以提高表面混凝土抗拉强度,在基础内设置必要的温度配筋。

4.3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避开热天浇捣混凝土,夏季采用地下凉水拌制混凝土,对骨料喷冷水雾进行预冷等以降低混凝土拌合物温度,混凝土采取分层浇筑,每层20~30cm为准,减缓浇筑速度,利用浇捣面散热。

4.4防止表面散热而造成过大内外温差

表面加强养护和保温(本项目采用二层草席,然后在上面覆一层塑料薄膜、及时回填土)等措施进行处理。

5结束语

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着重从原材料品种、规格、配合比、拌制前温度、拌和物入模温度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控制温升,减少温度应力,防止裂缝出现。工程实践表明,按上述措施施工,混凝土内外温差得到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篇7

在建筑施工中, 地基基础施工质量致关重, 如不认真设计、施工, 将会留下安全隐患, 以至影响住宅使用寿命, 严重时将导致建筑物倒塌。基础施工时, 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结构类型、机具设备、材料供应等情况, 综合考虑, 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法, 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 按施工验收规范和操作规范的要求严格认真进行施工, 确保工程质量。

2 基槽开挖与检验

2.1 基槽开挖。

在平整完的场地上根据图纸放好线后, 就可以进行基槽开挖。目前, 为了加快工程进度, 一般都采用机械开挖, 人工整边、局部挖土。开挖中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运走杂土, 可用土在附近堆放, 以便回填使用。基槽开挖接近底时, 要及时测量槽底标高, 在达到设计基底标高后, 应及早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避免基槽暴露时间过长和雨水浸泡, 以免降低承载能力。

2.2 基槽检验。

基槽挖好后, 需要检查基槽的平面尺寸及标高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地基验槽是保证基础施工质量的重要举措。同时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检验:验槽的重点应选择在墙角、承重墙下、柱基或其他受力的部位。检查槽底是否挖到土, 是否需要下挖或处理。检查槽底土的坚硬程度是否一样, 土的颜色是否均匀一致, 或有局部过硬或过软的地方。检查槽底土层有没有局部含水量异常现象, 是否出现“橡皮土”现象。根据槽壁土层分布情况和走向, 判断槽底是否已挖到设计要求的土层。

2.3 基槽的钎探。

基槽挖好后, 根据图纸要求和布置进行钎探。判断下部是否与表面土质不同, 是否均匀, 有无软弱土层和人工活动遗迹, 并详细记录墓坑、古井、管网、人工构筑物的具体位置, 以便分析处理。

3 地基局部处理与加固

对探明局部异常的地基, 应探明原因和范围, 进行加固处理。如处理不当, 则可能导致住宅产生不均匀沉降, 造成上部结构的开裂。具体方法可根据地基情况、现场施工条件来确定。

3.1 松土坑的处理。

当基槽中有松软土、淤泥等类土时, 应全部挖除, 直至挖到老土为止, 然后采用与坑底的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土料回填。如地下水位较高, 或坑内有积水难以夯实时, 可在防潮层下设置钢筋砖圈梁或混凝土圈梁, 以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

3.2 砖井或土井的处理。

在基槽中如发现砖井或土井, 应采用与井底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土料回填, 如井内已填好土, 且较为密实, 则需要将井的砖圈拆除至槽底1.0m以下, 并用3:7灰土分层夯实至槽底。如井的直径大于1.5m时, 则需要考虑加强上部结构的强度。

3.3 局部范围的硬土处理。

在基槽中, 如发现有过硬的土质或硬物, 例如有旧墙基、大树根时, 都要进行挖除, 并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予以处理, 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

3.4“橡皮土”的处理。

“橡皮土”是施工中经常出现的现象, 人踩在地基上有一种柔软颤动的感觉。用夯实机具夯打, 不仅夯不实, 而且越夯越柔软。这是因为粘性土中含水量过大, 且趋于饱和的原故。发现这种情况后, 应全部挖除, 用积配砂石回填夯实。

3.5 地基加固方法。

地基加固方法很多, 可根据工程特点、土质情况、施工设备来进行确定。最常用的方法是灰土垫层和天然积配砂石垫层两种: (1) 灰土垫层是用石灰和粘土按2:8或3:7的体积比拌和均匀, 分层铺在基槽内夯实而成。灰土垫层具有操作方便, 施工速度快, 机构简单, 取材容易且费用低等优点。一般适用于加固深0.3~2.0m的各种地基, 如对软弱土、湿陷性黄土、老杂填土等地基的换土处理。其强度随着时间而增长, 并且具有一定的平衡性和不渗透性, 但灰土的抗冻性能较差, 应用于冰冻线以下。 (2) 天然积配砂石垫层是用河道的河卵砂石分层铺设碾压而成。主要用于基础挖深较深, 且地基水位较高, 开挖后积水较多难以夯实的地基处理。适宜大开挖和机械作业, 施工中, 首先铺垫较大的片石, 然后在分层铺设积配砂石碾压。

4 基础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基础施工中, 较常出现的质量问题有: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这些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上部结构质量和使用要求。

4.1 基础轴线位移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基础由大放脚砌至室内标高 (±0.00) 处, 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错位。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 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 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

4.1.1 轴线位移原因。

由于大放脚收分寸掌握不准确, 砌至大放脚顶处时, 已产生偏差, 再砌基础直墙部位就容易发生轴线位移。施工中, 横墙基础轴线, 一般应在槽边打中心柱, 部分施工员在实际放线时仅在山墙处有控制桩, 横墙轴线由山墙一端排尺控制。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 待砌横墙基础时, 基础槽中线被封在纵墙基础外侧, 无法吊线找中, 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 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 被施工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 产生轴线位移。

4.1.2 控制措施。

定位放线时, 外墙角处必须设置龙门板, 并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防止槽边堆土和进行其他作业时碰撞而发生移动。龙门板下设永久性中心桩 (打入与地面齐平, 四周用砼封固) , 龙门板拉通线时, 应先与中心桩核对。横墙轴线不宜采用基槽内排尺法控制, 应设置中心桩。横墙中心桩应打到与地面齐平, 为便于排尺和拉中心线, 中心桩之间不宜堆土和放料。挖槽时应用砖覆盖, 以便于清土寻找, 在槽墙基础拉中线时, 可复核相邻轴线距离, 以验证中心桩是否有移位情况。为防止因砌筑基础大放脚部分不均匀而造成的轴线位移, 应在基础收分部分砌完后, 拉通线重新核对, 并以新定出的轴线为准, 然后砌筑基础直墙部分。

4.2 基础标高偏差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当基础砌至室内地平 (±0.00) 处, 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关较大时, 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

4.2.1 偏差原因。

基础下部的基层 (沙土、砼) 标高相差较大, 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由于基础大放脚宽大, 基础皮数杆不能贴近, 难以观察所砌每一基础与皮数杆的标高差。砖基础大放脚填芯砖采用大面积铺灰的砌筑方法, 由于铺灰厚度不均匀或铺灰面太长, 砌筑速度跟不上, 砂浆因歇停过久挤浆困难, 灰缝不易压薄而出现冒高现象。

4.2.2 控制措施。

应加强对基础层标高的控制, 尽早控制在允许偏差之内。砌筑基础前, 应对基层标高普查一遍, 局部低凹处可用细石砼垫平。基础皮数杆可采用小断面 (2×2) cm方木或钢筋制作。使用时, 将皮数杆直接夹砌在基础中心位置。采用基础外侧在皮数杆检查标高时, 应配以水准尺校对水平。宽大基础放大脚的砌筑, 应采用双面挂线, 保持横向水平。砌筑填芯砖应采取小面积铺灰, 随铺随砌, 顶面不应高于外侧跟线砖的高度。

4.3 基础防潮层失效原因及控制措施

防潮层开裂或抹灰不密实, 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 造成墙体潮湿。外墙受潮后, 经盐碱和冻融作用, 砖墙表面逐层酥松剥落, 影响居住环境美观和结构强度。

4.3.1 防潮层失效原因。

施工中浆混用, 将砌基础剩余的砂浆作为防潮砂浆使用。在防潮层施工前, 基面上不作清理, 不浇水或浇水不够, 影响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 操作时表面摸灰不实, 养护不好, 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 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而失效。

4.3.2 控制措施。

施工中, 防潮层应作为独立的隐蔽工程项目, 在整个建筑物基础工程完工后进行操作, 24cm墙防潮层下的丁皮砖, 应采用满丁砌法。防潮层施工宜安排在基础房心回填后进行, 以防填土时对防潮层的破坏。如图纸设计对防潮层未作具体规定, 宜采用2cm厚1:2.5的水泥砂浆掺适量防水剂的做法, 防潮层砂浆和砼中禁止掺盐, 在无保温条件下, 不应进行冬季施工。

摘要: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 基础施工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使用寿命, 因此做好建筑地基质量是工程技术人员应注意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就地基施工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的控制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建筑施工,地基,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李瑞玲, 王海燕.建筑物地基基础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 2005, (17) .

桥梁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探究 篇8

1、成孔质量控制

成孔基本工序为:

测量孔位时, 要注意测量的准确性;开孔的位置需以孔位为准进行, 并保证垂直度;护筒的埋设除保证垂直度外, 应该注意护筒应该比孔径20-30cm, 以保证钻孔的顺利进行, 护筒顶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 且应高出施工地面30cm, 以防止地表水或者杂物进入护筒内, 影响成孔质量;泥浆制备时应该根据土质及钻机形式进行。

钻机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土质进行选择, 参考下表:

施工方可以根据上表进行选择施工一种施工方法及机械, 但是施工方可选择两种组合进行, 如某高速公路后张屯中桥, 桩长15m, 根据土质可以采用人工挖孔, 但是由于土质判断有误, 挖到8m左右, 土质为砂土, 不能进行人工挖孔, 项目部决定采用冲击钻钻孔。

钻进过程要实时监测孔径变化情况, 及时做好记录, 测量孔深时不应采用柔性测绳, 以确保孔深测量的准确性。

2、清孔质量控制

钻孔完成后, 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 应该保证清孔质量, 清孔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指标。

3、灌注过程质量控制

灌注桩灌注过程应该重点控制以下几点:

导管:导管安装前, 应该进行密闭性试验, 合格后方可使用;安装的导管应该距孔底30-50cm, 确保封底。

首批混凝土:灌注混凝土时应该注意料斗装满混凝土, 放置隔水栓, 确保在灌注首批混凝土后能够封底, 封底高度不应小于1m。

正常灌注:正在灌注时, 应该保证导管底低于混凝土面2-6m, 在灌注过程中禁止上下串导管, 保证混凝土灌注质量。

4、结语

本文分别从成孔、清孔与水下混凝土等方面进行控制灌注桩的质量, 能够解决大部分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的大部分问题, 应该积极控制, 以“事故预防为主, 重点处理”的原则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本文分别从成孔质量控制, 清孔质量控制, 灌注过程控制的角度出发, 进行了桥梁桩基施工质量的控制研究, 提出了“事故预防为主, 重点处理”的原则, 为桥梁桩基础的施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成孔,清孔,灌注,控制

参考文献

[1]李知式.论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J].建设科技, 2005, 13:147-148.

[2]柯昌军.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8:134.

论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篇9

1 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重要性分析

施工过程是多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作为建筑质量的关键, 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由于我国地域条件的不同, 工程所在地的地址情况也不相同。这就对地基基础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必须通过前期的严格考察, 制定适合的地基设计方案, 并通过施工过程的严格控制, 保障地基基础的质量。目前, 我国多层建筑地基基础的工程施工情况不容乐观,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对于工期的要求, 常常造成气候不利条件下工程施工照常进行, 而且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手段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加快我国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管理, 促进建筑施工企业持续发展, 建设优质工程, 地基基础的关键。

2. 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2.1 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基础———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工作的指引, 只有准确、周密的测量工作才能保障工程顺利按照图纸施工, 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对工程施工质量有重要影响, 测量工作在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 科学管理使测量工作更好地为施工质量管理服务, 以提高施工质量。科技的快速发展, 给工程测量带来了更多的新技术, 新技术带来了操作更加便利、测量更加准确、工作效率更高的设备和仪器。这就要求工程测量人员要不断提高对新技术的掌握程度, 熟练应用新技术、新设备, 将工程测量工作进行的更加精确。

2.2 多层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控制要点———施工材料控制

材料质量是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 工程使用原材料不符合规定, 工程质量不可能符合要求。因此, 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不许再施工前对材料进行质量控制, 保证材料质量, 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对于材料的控制, 首先要对材料供应厂家进行必要的审核, 选择具有资质的供应厂家进行材料的供应。其次, 要对进场原料进行必要的检验, 包括:质量检验报告单的检查、外观的检查、理化检验的检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检验来保证进场原料的质量。

2.3 采用水泥灌注桩作为地基基础的质量控制

钻孔灌注技术中每个因素对于桩基的施工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钻孔以及灌注是整个工程施工的重点, 这两个关键工序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钻孔工作开始实施前, 首先要对钻机的安装进行检验, 确认安装底座以及顶端平稳, 不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位移及沉陷。同时确保钻机角度正确符合设计要求。当钻机至设计标高后, 对成孔的孔径、孔深和倾斜度等进行检查, 满足设计要求后约请监理工程师进行终孔检验, 并填写终孔检验记录。

钻孔泥浆采用混凝土, 目前多数施工单位从专业公司直接采购成品泥浆进行施工。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具有一定的现场检验能力。同时监理工程师必须严格履行工作职责, 在施工单位质量检验人员的检验的同时认真审核, 确保使用材料符合要求。

2.4 完善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促进质量控制的实施

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保障多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得益于企业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及施工过程记录、监理等有效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 为工程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2.5 加强施工管理技术人员管理, 保障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在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 人为因素的控制是整个建筑施工质量的重点, 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及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对于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等都是由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的, 而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混料、设备操作、安全管理等都是由人员决定, 因此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人员的控制是建筑施工质量控制首要任务。

3 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 许多质量问题都是由于操作不当所导致的, 有些不符合规定的操作表面看对工程施工质量影响不大, 实际上却隐藏着巨大的质量危害, 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要的巡视检查时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一个有力方法。对于违章操作、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要及时纠正, 以防患于未然。前道工序质量经检查签证认可后方能移交给下一道工序的过程称为工序质量交接检查。通过工程施工工序交接检控可以对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在工程施工工序交接检查中必须本着上道工序不合格就不能转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原则进行, 这样才能对工程施工质量有所保证。另外对于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操作使用也要加大监控力度, 施工过程使用的设备完好状态以及使用对于施工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型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进行机械化施工方案的制定和评审。使之合理装备、配套使用、有机联系, 以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效能, 力求获得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对施工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必须进行着重的检控, 通过合理使用机械设备, 正确地进行操作, 来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要严格控制施工人员对于设备的操作, 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避免出现机械使用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

4 结论

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基础, 在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 要通过多方面的控制来保障其施工质量。通过现场质量人员及现场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对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另外, 通过积极建设企业自身的质量监控体系, 加强对施工部门的质量培训, 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及工作责任心, 将施工质量工作切实有效的实施, 提高企业综合管理能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巍.多层建筑工程质量控制[M].北京:建筑工程出版社, 2007.

[2]艾新芳.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与质量控制[J].工程监理, 2007, 12.

[3]刘海星.多层民用住宅施工质量控制[J].建筑工程, 2007, 6.

[4]彭洪彬.工程施工各阶段的质量[J].工程监理, 2006, 7.

大型设备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 篇10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是广州某造纸机械工程的其中一个生产车间的大型混凝土设备基础。该厂位于广州开发区永和经济区禾丰路以东, 工程主要包括生产车间、办公楼、仓库、消防水池-水泵房等工程, 总建筑面积约为1.3万m2。其中的生产车间内有多个大型混凝土设备基础, 其中的辊轧磨床设备基础平面尺寸为24.00m×6.50m, 深5.10m, 由基坑与惰性混凝土块组成, 砼惰性块:23.00m×4.00m×3.85m;基坑底板850厚、6.5m宽、24m长;壁板500厚、3.950m高、长61m, 惰性块距基坑壁有600mm与900mm的间距, 惰性块顶面设计有多个机器螺栓孔、底面四周设计有凹槽以安装弹簧组, 模板安装较复杂。设备基础的平面图如图1所示:该设备基础是重型设备基础, 其承受动荷载影响较大, 施工过程要求一次性浇筑成型, 砼面不得出现裂缝且平整光滑, 不抹灰达到装饰效果。如果砼面出现裂缝, 将影响基础工程的整体抗拉强度, 只能以对其进行爆破拆除处理, 既造成巨大损失又污染周边环境。因此, 为了保证基础施工质量, 施工技术人员以该设备基础作质量控制研究的对象, 对关键工序开展工艺技术攻关。

2 课题调查与可行性分析

(1) 课题调查:工程课题确定后, 本质量控制小组首先对工程周边的类似建筑工地进行考察学习, 了解类似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 并随机选取多个试验点进行检查, 总结了考察的工程质量缺陷情况, 从而明确类似工程的质量缺陷率为19.6%。经过小组的认真分析、讨论, 得知工程缺陷的主要问题有裂缝、拼缝漏浆等。这个结果的确定, 对工程施工过程的侧重点有一定的帮助和提示作用。 (2) 课题可行性分析:该工程的课题中有利条件有质量控制小组的工作等到施工单位的技术研发中心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对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起到相当积极而有效地作用, 这有利于施工的质量保证。因此施工过程应尽可能发挥施工单位的优势但同时也要注意施工过程容易犯得技术错误, 避免造成质量缺陷的出现。

3 主要质量问题的原因及相关的对策

(1) 外加剂使用不当。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土的某些性能特征, 如增加其和易性、可泵送能力等。但如果掺量过多, 将会造成一定的质量缺陷。应根据现场施工的需要, 使用相应的外加剂, 并注意控制好其掺量大小。本工程通过课题研究确定工程施工的混凝土使用减微膨剂UEA, 掺量为水泥用量的8%。 (2) 水灰比过大。这是本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缺陷的主要因素之一。尽可能选择粒径较大的石子, 以减少水泥的用量, 而砂则应选用中粗砂为宜。施工前先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严格控制水灰比的大小。通过混凝土公司的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的严格试配, 确定水灰比为0.46, 小于0.5。施工过程严格控制该配比, 不可随意添加水分。 (3) 使用非低水化热水泥。大型设备基础施工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其水化热的影响较大。因此本工程选用水化热较低和安全性能较好的矿渣硅酸盐水泥, 它的水化热比普通硅酸盐水泥少28%左右,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 可经可能的减少水泥的用量。本项工程的水泥经参考相关工作经验确定为42.5强度等级的矿渣水泥。 (4) 未采取降温措施。施工过程将产生大量的水化热, 若不及时疏散, 则易产生温差应力。当温差应力过大将会造成工程出现致命的裂缝, 对工程的整体质量不利。针对这种情况, 本工程采取预埋冷却管进行降温、电热偶进行测温。需要说明的是, 工程的冷却水管选用Φ25mm钢管, 并水平@500、竖向@600布置。

除此之外, 交底不详细、工人责任心不强、监督查检不严格、骨料级配不合理、水泥用量过大、泵管覆盖湿麻片、骨料堆放地污染大、模板拼缝有错台和模板拼缝未采用双面胶塞缝等, 均可造成基础施工过程出现质量问题。施工过程应重视这些细节的相应对策, 本文由于文章篇幅原因不多做解释, 可参考相关技术文献[2,3]。

4 结语

本文通过实际工程实例, 阐述大型设备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的要点, 有一定的技术价值。只有认真对待工程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 针对实际情况, 分析质量原因的主次程度, 并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才能有效保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云.500kV HGIS组合电器基础施工质量控制[J].工程与建设, 2007, 21 (1) :62~66.

[2]黄万平.1400F冷轧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初探[J].广西土木建筑, 2002, 27 (4) :300~302.

上一篇:幼儿英语情景教学下一篇:生均教育经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