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诊疗床

2024-05-21

医疗诊疗床(精选三篇)

医疗诊疗床 篇1

消化内镜常规诊疗要求患者在可移动诊查床上取左侧屈膝卧位。针对内镜检查患者的特殊需求,我们设计了一种全方位、个性化、人性化分段式床栏防坠床诊查床:原诊查床长度为1900mm、宽650mm、高500~900mm,双侧床栏,每侧床栏总长13 0cm (位于诊查床30~160cm处),并平均分成两截,床栏高度为300mm,从而可确保患者在接受检查时有3截床栏保护,防止坠床发生。

1 诊查床长、宽设计分析

1.1 诊查床长度

市面上诊查床长1800~2100mm,以1900mm较多见。根据《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2010年全国20~59岁身高最高身高段为20~24岁,男女性平均身高分别为171.1cm和159cm,该诊查床长度患者躺卧适宜。

1.2 诊查床宽度

消化内镜检查时,要求患者取左侧屈膝卧位,部分患者在必要时取平卧位。采用普通人身高为1700mm计算,按黄金分割比例计算腿长约为774mm、大腿长度约为527mm,诊查床设计宽度为650mm可使患者有足够的卧位空间,但又不会因空间太大而影响诊疗操作。

2 诊查床床栏设计分析

2.1 床栏高度

市面上现有诊查床的床栏高度普遍为150~250mm。据研究表明[5],成年人肩宽男性为429.6±21.6mm、女性为388.1±27.9mm,床栏高度与成年人的肩宽相差200mm以上,如患者侧卧靠床栏时,诊查床床栏高度不足就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我们改进了床栏高度,使其增高至300mm,占成年人肩宽3/4以上,从而大大提高了保护范围,增加了安全性能,并提升了患者的安全感,减少了患者对检查的恐惧心理,使其更好、更安全地完成检查、诊疗。

2.2 床栏分段式设计

将两边床栏改为1300mm长(位于诊查床300~1600mm处),并分成两截,可确保患者在接受内镜检查时有3截床栏保护,仅在医护人员操作部位约660mm处无护栏,既确保了操作空间,又保障了患者安全。

2.3 安全带设计

消化内镜属侵入性检查,多数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躁动不安等,从而发生安全事故,同时随着无痛消化内镜检查(静脉全麻)日益普遍,麻醉前后的防坠床、防跌扑安全也尤为重要。患者在行静脉全麻下检查的麻醉初期或复苏苏醒过程中容易发生躁动,如突然坐起或下床,将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针对这些重大的安全隐患,我们在每张诊查床的中间部位增设了安全带,操作时拦腰护住患者,如患者出现突然坐起或下床则可有安全带牵拉减缓其速度,为医护人员的到场争取宝贵时间,便于医护人员及时制止,进一步保护患者安全。

2.4 诊查床性价比

研究表明,诊查床的设计应着重通过简化诊查床结构、减少材料等以节约生产成本而追求高的性价比[6]。电动诊查床在实用性上强于手动诊查床,但价格是手动诊查床的数倍,而本诊查床在短时间移动患者、安置患者方面与电动诊查床相比性价比更高。

3 结语

分段式床栏防坠床诊查床针对临床实际需要设计,更大地满足了患者的安全需要及医务人员的临床工作需要,安全、舒适、经济、合用。除了可广泛适用于内镜诊查外,还可推广至需腰以下部位检查或治疗的患者,如肛肠科患者、需截石位检查或治疗的妇科患者、手术室部分腰部以下手术的患者,其特殊性与安全性具有可推广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毕芳.安全文化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12):1149-1150.

[2]Hanger HC,Ball MC,Wood L.An analysis of falls in the hospital:can we do without bedrails?[J].J Am Geriatr Soc,1999,47(5):529-531.

[3]Neufeld RR,Libow LS,Foley WJ,et al.Restraint reduction reduces serious injuries among nursing home residents[J].J Am Geriatr Soc,1999,47(7):1202-1207.

[4]Werner P,Mendelsson G.Nursing staff members'intentions to use physical restraints with older people:testing 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J].J Adv Nurs,2001,35(5):784-791.

[5]许林海,陈海丽,张芳,等.68侧成年人肩宽测量及适宜枕头相应数据研究[J].中国康复,2009,24(5):310-311.

职工医疗保险诊疗手册 篇2

按照规定如果持册人不幸遗失医疗保险诊疗手册,应该及时携带本人身份证和近期一寸免冠彩色照片到娄底市医保处医保服务大厅办理相应手续即可。

一、我是娄底的,买的是职工医保,上次出门不小心丢了医保诊疗手册,请问医保诊疗手册丢了怎么办?

按照规定参保人携带本人身份证和近期一寸免冠彩色照片到娄底市医保处医保服务大厅办理相应手续即可。

二、娄底医保诊疗手册丢了怎么办?没有医疗诊疗手册可以享受医保待遇吗?

按照娄底现行医疗保险政策规定,医疗保险诊疗手册是医保参保人享受医保待遇的有效凭证,所以如果不慎遗失到医保局办理相应手续后方可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三、公司给我买了医疗保险,同时下发了医疗保险诊疗手册,但是因为自己的马虎导致医保诊疗手册不慎遗失,请问医保诊疗手册丢了怎么办?咨询电话是多少?我们公司在娄底娄星区。

医疗到家:上门诊疗试水 篇3

私人医生走入寻常百姓家

家住厦门的陈女士是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由于孩子小、体质差,容易犯病,隔三差五就要往医院跑。“想到孩子生病要去医院我就心里打鼓,来回至少要大半天,折腾大人不说,孩子也受罪。”陈女士说。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女士一个朋友向他介绍了一款手机APP,使她的问题迎刃而解。陈女士在下载安装了这款APP后,尝试试用了一下,没想到真的有医师亲自上门来为孩子服务,而且价钱还不高。“有了手机医疗APP,给孩子看病不再那么费劲了。”王女士感慨地说,“动动手指,不用排长队就能挂号缴费,还能收到就诊前后注意事项提醒,并有医生跟踪你诊后恢复情况,甚至去医院就诊还能收到去哪儿停车的信息……”

不但如此,兴起的医疗到家服务,还让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和方便。

近日,北京糖尿病患者老张坐在家里,拿出手机,点击医疗APP,简单几步操作后,APP服务商系统就根据实时地理位置进行派单,安排就近的私人医生入户上门。两小时后老张所需的服务就到家了。老张说:“我今年六十多岁,孩子们都已上班,有的还在外地,为了方便我,孩子们给我买了手机,注册了账号,我只要电机登录一下,就可以找到我想要找的医生,确实方便,最重要的是不需要孩子们的陪护。” 价格透明、服务高效、治疗效果不错,快捷方便使得老张很满意。

上门服务的某私人医院的高医师也告诉记者,他们医疗资质齐全,一年前加盟了老张用的这家互联网公司,为这家公司的客户提供上门诊疗。加盟后,医院的客户明显增多,效益也明显增加,医院除了加收上门的服务费意外,其他的都和患者到医院就医是一样的,医院还可以为患者出具发票。

“上门服务的医生多数是轮值休息的医生,这样既方便了患者也缓解了医院的接诊压力。并且医生还增加了收入,可以说是一举多得。”高医师说。

移动医疗市场即将井喷

当前医药健康领域正发生一场跨界革命,而家庭医疗将成为家庭服务的下一个焦点、热点。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2-2017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医疗健康类APP已达3000多款。2012年中国包括移动诊断服务(指在线辅助诊断)、治疗服务(不含入院治疗)等在内的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就已达到18.6亿元,而预计到2017年年底,市场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业内人士表示,移动医疗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和工具,将改变人们传统的监测、看病、保健的医疗方式,并逐步形成一条全新庞大的产业链。

伴随着移动浪潮的来临,国内移动医疗APP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增长。目前,医疗健康类APP大致可细分为医药产品电商、综合医疗健康信息、面向医生咨询服务(如平台上进入大量第三方的医生)等细分领域类别产品。“春雨掌上医生”APP可向用户提供包括疾病、药品、医生、医院、急救知识等在内的自我诊断服务;“快速问医生”则是一款医疗健康手机应用,可以通过多种查询方式快速找到疾病信息,以达到快速咨询医生的目的;而“掌上药店”通过“5U家庭医生”平台,用户即可签约一位医生成为家庭医生。

据悉,春雨掌上医生有两块核心业务:自查和问诊。当用户感到身体不适时,可以在APP上点击模拟人体的不适部位,再点击症状,然后相关的病症名称、检查治疗方法等信息就会呈现出来。此外,用户也可以通过客户端用语音、图文的形式免费向医生咨询。目前,“春雨医生”APP每日问题量超过3万个,客户端用户数近1000万,其中有6000名专业医生可提供咨询服务。

在美国,移动健康领域已有在线医生预约网站ZocDoc、iPad电子病历DrChrono等成功案例。统计数据显示,家庭医疗的发展可使老年人的医疗费用减少25%,孕妇产前死亡率减少30%,两倍以上的郊区和山区病人可得到一对一治疗,数据收集费用下降24%。经调查,有将近60%的人认为这个行业的普及会减少自己亲自拜访医院的次数,并且会改变搜索医疗信息的习惯,有52%的人认为将会减少医疗支出。

互联网助力破除“最后一公里”障碍

可以说,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和手机传感技术日益提高,使用家庭医疗(第三方应用程序或私人医生)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在医院之外的诊疗方式也开始加快走进人们的生活。

不过尽管移动医疗健康领域犹如一片蓝海,前景诱人,但如何在这片未知领域抢占一席之地,让它尽快开花结果,让广大患者真正全面受益,上门医疗服务和医疗机构仍面临不少重大挑战和法规支撑。

北京协和医院的某负责人说,现在大量通过上门医疗看病还不太现实。最突出的问题是,没有经过现场专业的医疗设备检查,让不少患者对家庭诊治感觉不踏实,存有不信任感。同时也容易出现误诊和医疗纠纷。政策监管风险、盈利模式不清等问题也是制约移动医疗APP广泛推广应用的瓶颈。

他还说,医疗监管机构还没有对移动医疗和家庭医生进行专门的监管,更没有相关的法律进行规范。虽然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在前年就发布了《关于扩大医师多点执业试点范围的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医师可以申请多点执业,但是互联网诊疗,如春雨掌上医生、快速问医生,都只能提供问诊和自诊服务,医生不允许给患者开处方,只允许医生对用户做一些与健康相关的指导,以及就医前和就医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但是,O2O到家服务模式的兴起,或将有力打破虚实界线、把医患真正连接在一起,实现看病就诊线上(咨询指导)线下(指到医院、诊所、药店进行面对面的诊断)的全闭环治理。更为关键的变化是,医护人员也将从以往长期以来的坐店等诊逐步开放到到家就诊、到家服务,这将是我国医疗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革新,意义将十分深远。可以说,O2O到家服务模式将给医疗APP“添柴加油”,为医疗改革注入新的强大活力。只需在手机APP下个订单,自己熟悉的医师就可到家服务,上门诊断,而许多被闲置的传统医疗服务资源亦可被充分展示、调度和优化分配,从而充分激活社会上的线上线下医疗资源,两全其美,一举多得。

上一篇:形成良好班风下一篇:翻译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