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设计新

2024-05-21

智能建筑设计新(精选十篇)

智能建筑设计新 篇1

1“互通互联”超出安全子系统防护范畴

2014年黑帽安全大会的主题之一,便是“黑掉所有智能设备”。黑客们将智能设备组成的建筑楼宇视为非常脆弱、且极易得手的领域,因为用户不能像在PC里安装杀毒软件一样保护自己,这给智能建筑留下了一扇秘密的后门。美国第三大零售公司Target遭遇黑客入侵一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黑客入侵了该公司所在建筑物的供暖设备、通风设备和空调的IT系统,并借此最终窃取了Target千万级的用户数据资料。

当前,智能建筑被黑客攻击的风险正在提升,而“互通互联”正是威胁升级的主要原因。在一个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建筑中,包含了多个如BAS、FAS、SAS、CAS、OAS等子系统,共同服务和支撑着建筑物的运行。随着技术发展,对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系统之间的协同配合程度十分紧密,已经逐渐延伸到建筑物中的企业信息化和行业智能化系统。

例如:一栋医院综合大楼,不仅有传统的视频监控、门禁、报警、广播等通用系统,及HIS、LIS、PACS等医院业务系统,还会部署排队叫号、护士呼叫、自主查询等行业特色智能化系统。这些系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防护和认证系统相互融合,边界也越来越模糊。

相比我们已知的攻击和漏洞来说,很多匪夷所思的未知漏洞、高级入侵行为正在发生。一旦智能建筑的控制系统被攻破,黑客们将可以轻易黑进其他的控制系统,而当数据中心或者办公网络也在同一建筑之内,并且未能采取有效隔离,这种风险对于企业用户来说将是致命的。此时,只凭借安全防范子系统的“一人之力”,则难以支撑整个建筑物智能化系统实现保护,所以,智能建筑的安全将依赖整个大网的防范能力。

2 智简网络如何应对“四大风险”

针对以上智能建筑领域的安全弱点和新需求,锐捷网络通过专业的市场和研发团队配合,实地考察并紧密当前有效阻击黑客入侵的前沿技术,最终推出了与之对应的解决方案,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智能建筑的网络设计“以更简单的方式实现智慧需要,让应用更安全”。该方案针对智能建筑中物理设施、控制网络、基础网络可靠性,以及信息数据的安全威胁,这四类主要风险,制定了相对应的解决之道。

2.1 物理安全对策

首先从设备本身、设备安装环境、线路和日常管理几个方面着手考虑,应尽量采用光纤、双绞线作为传输媒介,利用单介质传输技术形成封闭的综合管路系统,简化网络的复杂性,提高传输可靠性。在设备选型时,考虑智能化系统对网络的性能需求和冗余机制,以及设备对环境的适应性,例如温湿度、防尘防雷等。根据设备的安装部署,例如设备间、楼道竖井、室外弱电箱等位置,选择合适的设备和通讯连接方案。

2.2 控制网络安全对策

对控制网络的安全威胁对策,其实是一个多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IP网络的接入安全、访问控制安全、数据传输加密校验等,还需要控制系统厂家的协议体系结构和产品等多方面的安全功能。在实现环节,用户可以从基础网络的防入侵防破坏、提高可靠性稳定性入手。

2.3 基础网络可靠性对策

智能化基础网络可靠性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网络设备和传输链路的可靠性;二是智能化系统的不同数据类型速率和传输质量敏感度的可靠性。通过设备自身可靠性和设备、部件、线路冗余机制提高物理网络层面安全,同时采用QoS技术,对不同智能化系统的数据进行分类,按数据传输特性分组,设置不同优先级,保障关键和敏感数传输的时效性,例如报警、控制等信号优先级最高。同时,对不同的分组进行标签计数,在所有传输环节的端口进行标签计数比对,快速诊断传输质量和故障点。

2.4 信息数据安全对策

智能化网络中主要是各类哑终端设别,其可操作性差,但这并不表示黑客将放弃对其入侵。因此,在管理服务器端的机房和控制室,需要由专人操作管理,指防止智能化网络的私自接入和智能化系统作为跳板,入侵信息化网络。

从规划设计的角度,采用区域化组网,便于子网之间的隔离控制和管理,如图1所示。

智能化网络中部署ESS对全网哑终端设备进行扫描,利用MAC地址自动学习功能,快速生产白名单。当有人私自接到楼层交换机或是拔下摄像头、自助查询机的网线插到电脑上,交换机端口通过白名单比对,判断接入电脑为非法终端,禁止接入,并记录认证失败日志,实现弹窗式告警。如需移除设备或是新增、替换设备时,只需在后台管理服务器上删除和添加相应记录即可。

同时,采用ESS软件认证方式,不仅容易实现对设备的入网管理,而且投资较少,对智能化系统架构和网络架构没有影响,易于部署和实施。而在智能化网络的边界处,需要通过防火墙等访问控制手段接入全网交换机平台,实现各个网络之间的安全访问控制,在没有互联互通的需求前提下,可采用断开链路物理隔离手段。

3 不要让黑客给智能建筑留下“伤疤”

智能建筑设计新 篇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量在不断增加,这种情况下传统工程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适用,加上当前建筑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建筑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眼前的当务之急是积极学习国外智能化建筑的先进经验,引进智能化的管理方法,这不仅对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有利,同时还能对成本和进度进行合理控制,促进总体工程施工效率的提升。

1.建筑工程管理方法智能化的必要性

1.1责任突出性

和其他工程相比,建筑工程以其工程复杂性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不管是从建材方面来看,还是从施工技术来看,其要求都非常高,从工程建设一开始就要将整体分配工作做好,并注意将各项责任制度落实好,明确各部门的工作与责任,同时每个施工人员都要了解并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首先应强调施工责任,施工过程与责任是分不开的,建筑企业实施智能化管理可以促进建筑工程相关责任的具体落实。

1.2工程复杂性

建筑工程非常复杂,与其他工程相比建筑工程涉及到的内容更多,其施工周期非常长,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工艺也比较复杂,施工范围较广,同时施工过程中很容易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因素都会对建筑工程质量带来影响,总之,不管是哪种因素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大大增加了工程建设的难度。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将管理工作做好,智能化管理势在必行。

1.3工程延续性

建筑工程最终是要投人日常使用的,建筑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很多人会通过找到相关施工资料才能将维修工作做好。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将资料前期整理工作做好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后期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与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也直接相关。

2.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建立管理机制的重要性,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运作模式,虽然一些企业建立了管理机构,但是内部人员难以对其进行有效运用,资源平衡配置得不到有效实现,因此出现了重视形式、忽略效益的问题。例如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不同部门之间沟通不及时,出现了工程进度与计划不吻合、延长施工时间、降低经济效益等不良后果。甚至一些企业为了节省资金,聘用不合格管理人员。

2.2建筑企业信息混乱

当前建筑工程建设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因素,例如质量、成本及进度等,这些因素组成了巨大的网络,信息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当前多数建筑企业没有认识到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其信息管理技术落后,甚至忽视了对信息的管理,不同阶段与不同方面的信息得不到及时的整理与归档,因此出现了信息混乱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在需要调取信息时信息的准确性根本得不到保证。

2.3对施工过程管理不够

准备设计阶段是建筑工程建设中必须的阶段,而施工过程在整个建筑建设过程中是关键性阶段,建筑企业应该充分重视施工过程,不能直接将工程交给分包单位,对建设过程不闻不问。目前多数建筑企业忽视了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没有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检耍很容易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质量问题,同时施工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得不到保证,因为多数施工人员为农民工,出于文化素质与技能方面的限制,他们很难达到技术操作要求,此外,施工布线使用也不达标,不能严格按照使用标准对通用器材进行使用。

2.4设计院设计过程脱节

纵观当前的智能化建筑设计,其中存在着大量的目标及定位不明确等问题。多数设计院根本不重视建筑智能化问题,或者对智能化建筑的理解不够,因此提不出明确的目标要求,更谈不上全面的规划和设计了。同时整体设计观念还有待提高,在设计过程中过分强调通信技术及相关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很多新技术的应用存在堆砌的倾向,缺少对智能化建筑的整体考虑。当前很多智能化工程设计滞后于建筑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尚未进行设备选型等相关工作,仅凭经验对一些问题进行考虑,直接造成了电缆通道较小、管线预埋遗漏等相关问题。

3.新时期建筑工程智能化管理方法的应用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智能化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偏低,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智能化管理方法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明确建筑智能化目标

建筑智能化目标在于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服务,并建立起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从最大程度上节省能耗与人工成本。从该目标中可以看出,智能化建筑应该充分利用当今时代的优势,主要致力于对建筑信息的管理上,这是当今时代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积极探索新时期智能化管理方法在建筑工程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3.2建立智能化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质量和建筑工程管理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工程智能化管理得到了加强,其他各项工作也能有条不紊的完成,以保证各项工程阶段性任务的顺利完成。但是,管理制度智能化中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例如施工前的组织设计,需要利用智能化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设计质量;施工过程中必须利用智能化的管理制度才能对各项资料进行科学管理,工程竣工以后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管理,才能便于以后的查看和使用。

3.3实施智能化现场管理

智能化管理制度是智能化管理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想加强建筑工程智能化管理,就要将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做好,并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责任和每个施工人员的责任,切实将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一旦出现了问题,可以及时找到责任人与责任部门,这样一来,不仅施工人员的责任感得到了加强,同时这对工程质量的提高也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到施工人员素质的提升对工程质量的保证非常关键,为此,应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加培训,以提升施工人员的管理意识和施工水平。此外,应充分重视施工工序,严格按照施工顺序来施工,不能为了赶工期颠倒顺序。在智能化管理工作中,应对工序活动条件质量进行主动控制,充分发挥出计算机在智能化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以提升工程整体质量,保证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3.4统一管理建筑企业信息

建筑工程管理实际上是对建筑企业信息的管理,建筑企业从设计方案的制定一直到竣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建筑企业会获得大量的信息,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具体来说,建筑企业应该结合项目的具体进场,对不同阶段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形成成本计划、管理组织计划等具有独立流程同时可以起到指导性意义的资料,并建立起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结合信息的增加、变更对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进而为施工计划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4.结语

智能建筑设计新 篇3

本届大会以“工业设计新引擎——智能·交互·服务”为主题,探讨如何提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充分利用先进制造理念,将工业设计与基础技术和资源相融合,打造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的工业设计平台,助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将回顾、交流、总结和推广在过去一年里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与概念设计领域中所取得的成果,并对其未来进行探索与展望。

国际计算初辅助工业设计与概念设计学术会议(Computer-Aided Industrial Design and Coneceptual Design,简称CAID&CD)是中国在工业设计与创意设计领域发起,跨越艺术与科学领域的—个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会议创办于1998年,由浙江大学、中科院计算所等单位发起。CAID&CD系列会议自1998年举行以来,到2011年已经是第十二届。1998年首届CAID&CD会议在中国的桂林举办。此后,先后在泰国曼谷、中国香港、中国杭州、荷兰代尔夫特、韩国首尔等地举办过。2011年第十二届CAID&CD会议将于12月1-3日在中国重庆召开。

近几年来,随着工业设计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工业界重视,各部委和省市出台了很多振兴工业设计产业的政策,建立了很多不同形式的工业设计服务平台,尤其是新—代的信息化技术注入工业设计服务平台更成为发展趋势,对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智能建筑设计新 篇4

新的运行维护模式正在我局逐步推进,在新运行维护模式中,对于多个机房的电台,机房实行“无人值班,有人留守”,监控中心集中监控各机房的运行是比较好的方案。我台也已逐步建立起这种模式,但是由于监控中心需要监控大量的运行设备,有些时候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操作,这时如果能对监控和操作工作进行适时提醒,对告警信息进行快速的发出警告,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我台监控中心,原先使用的声音提示系统,需要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录入。在每次更新运行图时,监控中心工作人员都需要对新运行图数据进行人工分析并录入,工作重复且繁琐。而且,提示音只能以已录制好的特定声音提醒,而无法根据不同场合,将不同频率值、天线角度值、功率值等以声音方式发出提醒。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并结合我台正在使用的台平台系统,我们对提醒和告警系统进行重新开发。首先,运行图数据直接从台平台所使用的数据库中获取,操作员只需通过点击“刷新运行图”按钮即可获取新的运行图数据,系统将马上根据当前获取得到的新运行图数据进行逻辑分析、判断及提醒。再则,此系统采用微软语音开发包Microsoft Speech SDK 5.1,通过文字转声音功能,将提示声音从录制好的特定音频,改进到了更加智能的人声提示。可根据不同要求,自动发出自定义的文字语音指令,而不需要进行后期的录音工作。

如若存在A01机02:00:00〜03:00:00需要在开始播音时进行声音提示,传统声音只能以特定的已录制好的声音发出,而新系统将会以“发射机A01机,在2点至3点时间需要进行播音”清晰的文字声音提示值班员,使值班员更加清晰下一步发射机将进行的工作,而不仅仅只是知道有个播音存在。

2机房平台数据库

数据的安全性是软件设计时必需考虑在内的,因为运行图数据直接关系到台内播音任务的正常运行。若有其他软件对其进行修改,台内所有设备将无法进行正常的运行,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本系统只在运行图发生更新时,对数据库进行一次数据采集,而不对其进行任何写入操作,不破坏其原有的完整性。

应用软件与数据库连接方式很多,ODBC连接方式是其中的一种,其最大优点是拥有较大的独立性和开放性,与具体的编程语言无关,与具体的数据库系统无关,与具体的操作系统无关。因此,本系统采用ODBC方式与台平台数据库连接。

本系统通过ODBC方式从数据库transmitter中的运行图表JF_Order中采集数据,因为此表包含了所有发射机运行图数据。我们结合当前的需求,暂时只提取其中的部分表项进行数据采集,并没有将所有项目都采集到本地。获取的数据项有:发射机代码、天线编号、开始执行日期、截止执行日期、开始播音时间、结束播音时间、周期、频率、天线方向、调度任务类型。

在获取数据后,紧接着就是进行数据分析,接下来说明一下本提醒系统软件的内部逻辑。

3软件逻辑说明

我台甲区拥有3台500k W发射机,乙区拥有4台150k W发射机及1台150k W备机。甲区A01、A02发射机与转动天线连接进行传输发射工作,A03及乙区5台150k W发射机与固定天线连接进行传输发射工作。播音任务通过台平台接收,并下发到各发射机上,每部发射机根据接收到的运行图自动进行传输发射工作。此系统的数据源就是从台平台数据库中获取到,并根据发射机倒频原则,对运行图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甲、乙机房8部发射机提醒系统的逻辑流程图如图1所示。

根据预处理运行图数据,结合倒频规则,得出提醒系统流程图,如图2所示。

经过以上两步分析后,系统会创建一个监控线程,实时对分析得到的提示队列进行检测分析,并在到达提醒时刻时,进行预设的3次文字声音提醒。

4智能语音提示

传统的语音提示只能使用录制好的音频文件,如wav、mp3等格式。有时需要没有录好音的音频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如找录音设备、录音人员及安静的录音场所等,既浪费人力又浪费物力。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系统采用了微软speech sdk 5.1开发包中的文本语音转换功能。系统不需要进行录音,只需要将文本方案写好,即可发出提示声音。下面简单介绍一下SAPI的功能。

SAPI在一个应用程序和语音引擎之间提供一个高级别的接口。SAPI实现了所有必需的对各种语音引擎的实时的控制和管理等低级别的细节。SAPI引擎的两个基本类型是文本语音转换系统(TTS)和语音识别系统。TTS系统使用合成语音合成文本字符串和文件到声音音频流。语音识别技术转换人类的声音语音流到可读的文本字符串或者文件。由于本系统只使用了文本语音转化功能,下面就文本语音转换简单介绍一下。

应用程序能通过Isp Voice的对象组建模型(COM)接口控制文本语音转换。一旦一个应用程序有一个已建立的Isp Voice对象,这个应用程序就只需要调用ISp Voice::Speak就可以从文本数据得到发音。另外,ISp Voice接口也提供一些方法来改变声音和合成属性,如语速ISp Voice::Set Rate、输出音量ISp Voice::Set Volume、改变当前讲话的声音ISp Voice::Set Voice等。

特定的SAPI控制器也可以嵌入输入文本使用来实时地改变语音合成器的属性,如声音、音调、语速和音量。这些合成标记在sapi.xsd中,使用标准的XML格式,这是一个简单但很强大定制TTS语音的方法,不依赖于特定的引擎和当前使用的声音。

ISp Voice::Speak方法能够用于同步的(当完全的完成朗读后才返回)或异步的(立即返回,朗读在后台处理)操作。当同步朗读(SPF_ASYNC)时,实时的状态信息如朗读状态和当前文本位置可以通过ISp Voice::Get Status得到。当异步朗读时,可以打断当前的朗读输出以朗读一个新文本或者把新文本自动附加在当前朗读输出的文本的末尾。

除了ISp Voice接口之外,SAPI也为高级TTS应用程序提供许多有用的COM接口。

(1)事件

SAPI用标准的回调机制(Window消息,回调函数or Win32事件)来发送事件来和应用程序通信。对于TTS事件大多用于同步地输出语音。应用程序能够与它们发生的实时行为,例如单词边界、音素、口型或者应用程序定制的书签等同步。应用程序能够用ISp Notify Source、ISp Notify Sink、ISp Notify Translator、ISp Event Sink、ISp Event Source和ISp Notify Callback初始化和处理这些实时事件。

(2)字典

应用程序通过使用ISp Container Lexicon、ISp Lexicon和IspPhone Converter提供的方法能为语音合成引擎提供定制的单词发音。

(3)资源

查找和选择SAPI语音数据、如声音文件及发音字典、可以被下列COM接口控制:ISp Data Key、ISp Reg Data Key、ISp Object Token Init、ISp Object Token Category、ISp Object Token、IEnum Sp Object Tokens、ISp Object With Token、ISp Resource Manager和Isp Task。

(4)音频

最后,有一个接口能把声音输出到一些指定目标,如电话和自定义硬件(ISp Audio、ISp MMSys Audio、ISpS tream、ISpS treamF ormat、ISp-StreamF ormatC onverter)。

5软件功能及效果图

倒频人声提醒系统软件采用微软最新的编程平台visual stdio 2010开发,使用人机交互较好的ribbon界面,现简单介绍此系统的几个功能。

获取数据:点击刷新运行图,即可从台平台所使用的数据库中返回本台发射机运行图数据,软件将按当前运行图数据进行分析并提醒。

启动提示:点击开启提示,软件将弹出音频选择功能,用户需要选择VW Li Ly等预安装声音源进行提示,确认后,软件将实时对运行图数据进行分析并提醒。

停止提示:点击停止提示,软件将停止声音提示直到再次启动提示。

消除当前提示:点击移除提示,软件只清除当前队列中存在的提示声音,但并不会停止对后面运行图数据的分析提醒。

6结束语

本系统已经在我台监控中心投入使用,值班员反应良好。本系统暂时仅有对监控和操作工作进行提醒功能,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使用中反馈的信息和我们的规划,完善和开发故障告警提醒功能,更好地为安全播出提供技术支持。

摘要:新值班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发射机房已经实现“有人留守、无人值班”,调度控制实验中心值班人员肩负着调度流转、倒频监控、监听监测、紧急操作等工作。智能预警系统可根据运行时间轴,在有自动化操作事件发生时,生成正确的声音,提示值班员。

关键词:值班,智能预警,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1]徐孝凯,贺佳英.数据库基础与SQL Server应用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

[2]温钢云,黄道平.计算机控制技术.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智能建筑设计新 篇5

华尔顿厨房电器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厨房电器市场选择了走自主研发,创新智能厨房电器这条道路。作为中国智能厨房电器的先行者,华尔顿人有着自己的坚持,这种对产品质量的坚持,对技术创新的坚持让华尔顿厨房电器在这条道路上走的很快很稳。

然而,任何行业只要有利润,就会有很多竞争。智能厨房电器这条发展之路并非那样一路平坦,同行充满了艰难险阻,同行处处是陷阱,处处是竞争。华尔顿虽然在这条智能厨房电器的道路上先行一步,不能说是领先,不过也可以算的上是引领了中国智能厨房电器的发展新趋势。

智能厨房电器是未来厨房的主力军

华尔顿现阶段已经实现的智能化厨房电器主要运用在华尔顿抽油烟机和灶具的联动装置上。当使用华尔顿灶具的时候,你一打开灶具,抽油烟机就会受到光波影响,自动开机。这个创新可以预防做饭的时候忘记打开抽油烟机,当发现忘记开抽油烟机的时候,油烟以及弥漫整个厨房了。当关闭灶具的时候,抽油烟机20秒之后就会自动关闭。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操作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电脑这个强大的智能系统已经普遍运用于各行行业,各种电子设备,家用电器都开始“智能化”。装上处理器,安装储存系统,安装上强大的操作系统如安卓系统。越来越多的电器开始变的像“机器人”。

曾经的科幻片中的场景越来越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体现,也许有那么一天,厨房将和现在汽车制造流水线一样实现全自动化,完全由智能电脑控制。你可能会说那不是失去了制造美食的乐趣了么?当然,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你让智能厨房少帮你操作几步,你想体验那一步烹饪的乐趣就去参与一下,这都不是问题。

在这个即将来临的时代 华尔顿在不断努力

在这个即将到来的未来厨房里面,华尔顿智能厨房电器希望能占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为了更好的迎接这个时代的到来,华尔顿人深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断自主创新研发,为用户带来更多有先进的厨房电器。

智能马达新角色 篇6

认真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电动机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录像机、洗衣机、电风扇、吹风机……还有在工业、交通、航天和国防上,都离不开形形色色的电动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动机,是“电气化”当之无愧的主角!

电动机又叫马达,是把电能转变成机械能的装置,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一发现不仅把电和磁两种现象联系起来,而且为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创造了条件。你看,一根导线中通过电流,附近的小磁针便偏转起来,这不就是电动吗?后来有人提出,在一根能转动的磁棒上方,放置数根导线,给导线依次通入不同方向的电流,磁棒一定会不停地旋转下去,著名物理学家安培和法拉第都曾设想过一些电动装置。

1831年,美国科学家亨利设计了一种像跷跷板似的电动机,通电后能一头上来一头下去,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后来,威廉里奇发明了一种换向器,能够自动改变与它相连的线圈中电流的方向,把它们放入蹄形磁铁的磁场中,通电线圈就能持续地旋转起来。但是由于蹄形磁铁的磁性太弱,里奇电动机的力量很小,还不能有效带动别的机械转动。

自19世纪30年代电动机在世界上诞生以来,仅仅100多年,电动机发展十分迅速,有多种规格和品种,但按照供电方式主要可分两类: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传统的交流电动机用途广泛,但有一些明显的缺点,比如转速的控制就相当麻烦,过去的电风扇需要一挡一挡的变换,噪声也比较大。还有电动机起动时电流很大,居然达到额定电流的5~7倍,严重影响同一电网上其他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传统的电动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家开发出的一种神奇的“智能电动机”,在人类社会的电气化中引起惊人变化。

“智能电动机”的秘密

“智能电动机”又叫做“可编程序电动机”,它是将集成电路芯片和大功率电子器件装入电动机内并在原有电动机的基础上植入控制门电路而构成的。电动机的调速一般有滚动调速和变频调速等方式。

滚动调速电动机由电动机、控制装置和电子开关组成,使用较少的电子开关能将滚动操作的位移角细化到60°,以形成圆形旋转磁场,来完成将各种电网的电源通过连续不断地滚动切换操作,接通到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上,以达到连续调速的目的。由于在上述调速过程中电动机的结构特征以及外部电源并不改变,因此不必改变电动机机械特性的形状和结构,可以连续调速和实现软启动。滚动操作不但适用于交流调速,而且同样可以适用于直流调速。可以利用异步电动机构成的智能电动机在直流电网中运行,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

“智能电动机”有许多优点,它的转速在每分钟20~10000转范围内连续可调,正转反转自如,运行时噪音小、效率高。更难得的是,还能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得到各种信息,随时修正电机运行情况。比如在空调器系统中,可根据室内空气温度变化来控制制冷器及吹风扇,以输送适当的冷气量,这样能够大量节约电能。

电动机实现智能软起动,这也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啊!众所周知,三相交流异步马达以其低成本、高可靠性和易维护等优点在各行业中广泛应用。但是,它直接起动时存在着很大的缺点,电动机功率越大,起动时冲击电流对电网及其负载冲击就越大。巨大的起动电流不仅影响同一电网上其他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对电动机和机械设备也会造成严重的电磁应力和机械应力,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大功率异步电动机需采用复杂的起动装置启动。因此电力系统迫切希望能够软起动,特别是高压大容量电动机。

“智能电动机”的出现,使电动机“如虎添翼”,大大改善了传统电动机的结构和性能。

如虎添翼的“智能电动机”

“智能电动机”既然叫做“可编程序电动机”,因此可以与其他新科技结合,成为直接用电脑控制的智能电器。比如数字程序控制机床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一般简称为数控机床。它是由数控装置或计算机进行控制的一种高效能自动化机床,它综合应用了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测量技术、液压气动等技术,并在机床结构等方面运用了最新技术,但是“智能电动机”是它的心脏。

“智能电动机”与纳米技术相结合,制成可以装入眼球的超微型摄像机,使千百万盲人复明有了新希望。人们叫它“电子眼”。“电子眼”原理并不太复杂,早就试制成功,但关键难题是眼球内摄像机的体积缩小不下来,还有供电动机转动的电源也不好解决。因此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眼,都是外置的,就是在盲人眼睛处戴一个高倍摄像机,想看外界景物时,微电动机开动,将景物变成电信号,刺激相应的视神经,就可以看到景物的外形,甚至可分辨出颜色来了,它使多年失明的盲人兴奋不已。

纳米技术的兴起,使摄像机更加微小成为可能,一种眼球外壳由纳米晶体制成的活性复合材料,里面放置超微型摄像机和电脑芯片,便可装进眼眶中。更妙的是,电源不在眼球内部,而是通过一种微型无线接收系统实现。这种“纳米眼球”是综合了医学生物学、电子学、纳米技术等多个领域的成果,虽然成本很高,但仍然很有发展前景。

用途广泛的“智能电动机”

“智能电动机”的迅速发展,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上文提到的数控机床,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原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产品的形状和结构不断改进,对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单件、小批生产的机械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在造船、航空、航天、深潜以及国防工业的各个部门,加工批量少、精度要求高、形状复杂的零件很多。像这样的产品,如果采用一般的自动机床或组合机床和自动线来加工,就显得很不经济、不合理,一般机床又不能加工。数控机床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能有效地适应产品不断变化、多品种、小批量的自动化生产。自从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以来,数控机床被广泛地应用,数控技术无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飞速发展。

在现代家庭中可以实现“智能家居”,大大提高了我们生活的质量。比如科学家设计出一种“声控洗衣机”,你只要接通水源电源,将待洗的衣物放好,对洗衣机说:“轻轻地洗,洗10分钟,然后漂洗两次,最后甩干、烘干。”智能声控洗衣机听到以后,就会自动完成这些指令。还有智能电动窗帘控制器,可接收无线控制指令,控制一台单轨电动窗帘机自动拉上窗帘。电脑控制的多功能家用电动缝纫机,使缝纫机更加得心应手,成为人们的好助手。

“智能电动机”的出现,还有好多潜在的用途呢!“让一双鞋自动调整软硬结构,以适应不断改变的状态”,你可能以为还是一个幻想吧?但是阿迪达斯的工程师们经过几年的秘密研制,如今终于成功推出“Adidasl”世界上第一双智能跑鞋,将幻想变成了现实。当穿上这双鞋的时候,鞋后跟里的一个微型传感机制能告诉鞋子你每一脚落地时的力度,并将信号传输给鞋中内置的微处理器,由它操作一个小小的“智能马达”,使鞋跟适时调整软硬强度。

现在,电动机的家族中,还制成了能沿直线前进的智能电动机。直线智能电动机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可以沿直线运动。磁悬浮列车就是用直线电动机驱动的。另外,它还可用于电气锤、电磁搅拌和各种传送系统中。目前,我国的直线智能电动机正得到逐步的推广和广泛的应用。随着生产和科技的发展,“人丁兴旺本领非凡”的电动机家族,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智能建筑设计新 篇7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作为产品创新和制造技术创新的共性智能技术, 能深刻改革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 是新的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 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强力支持下催生的产业模式创新, 提升传统制造业, 进行集成创新, 最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 形成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创新联盟, 将会使制造业的产业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为突出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支撑保障作用,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提出“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的优先主题, 重点研究“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技术, 建立若干行业的产品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平台开发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新设计方法及技术,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与工艺设计技术, 设计、制造和管理的集成技术”。本优先主题在国家和部分地方政府的各种科技计划、规划和项目中得到了响应和落实, 突破了一批具有引领性、创新性的制造业信息化前沿基础技术和核心关键技术, 着力打造数字企业、服务型制造和制造物联企业及中小企业的市场化平台, 着力培育发展制造服务业、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软件及服务业。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 我国促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地方支柱与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加速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向制造强国转变。

一、《纲要》颁布后, 我国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方向创新体系建设

《纲要》颁布以来, 科技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等相关部委, 各地方省市等均作出了积极响应, 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产业规划, 出台了大量政策和决定, 为《纲要》的落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各部门地方的政策响应情况

科技部通过973、863、科技支撑等计划在本优先主题组织实施了47项课题, 设立项目总数超过2000个, 提出重点支持产品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的前沿关键技术发展, 支撑产品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经营管理信息化的核心软件产品, 持续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在全国各省市地方范围内从大型企业、骨干企业、中小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系统提供服务商等角度开展企业信息化应用与推广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主要抓手, 出台了两化融合指导意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两化融合专项工作、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出台了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 明确了15个发展重点技术领域, 提出了13个重大项目。发布了加快推进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信息化试点工作, 重点支持骨干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 推动电子认证、支付、信用、现代物流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 鼓励面向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推进了移动电子商务服务等新型服务业态发展。

国家工商总局构建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夯实互联互通、安全高效的信息化基础支撑平台;建立完整准确、开放共享的国家经济户籍数据库;建设资源共享、业务联动的一体化市场主体监管业务平台;构造“一站式、智能化”的公共服务系统。

上海、江苏、山东、广东、安徽、吉林、天津等省市, 针对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 制定“十一五”、“十二五”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规划或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 不少省市在先进制造发展规划、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与政策中设计与布局了相关内容。在科技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带动下, 全国28个省市开展了地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带动地方政府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面, 设立项目总数超过2000个,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 任务部署和落实中的经验

科技部的“八五”、“九五”攻关计划在CAD/CIMS等工程基础上, 从“十五”开始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 改造提升制造业的全局性、持续性、服务性和基础性。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是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技术引领产业进步、高技术集成创新的重大实践, 是科技服务于制造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科技部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面向制造业发展需求, 结合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技术、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的全面推进的典范, 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两化的作用。

(1) 坚持企业是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的实施主体、投入主体和受益主体

企业应用示范和大部分软件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 均由企业牵头, 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介机构来实施, 取得了显著成效, 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对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热情, 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工作机制, 形成了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主体、投入主体和受益主体的格局, 并成为持续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强大动力。

(2) 完善的组织工作体系, 是持续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与制造的重要保障

针对制造业信息化需要多技术领域综合、多计划集成、多类型单位参与、多方面协同等实施特点, “十一五”、“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遵循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分工组织、整体推进原则, 建设了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研发体系、应用示范体系、技术服务体系, 建立了制造业信息化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总体专家组, 全国主要省市均建立了本省 (市、区) 制造业信息化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 形成了一套从国家到地方、从省市到企业的协调管理机制和组织工作体系, 从而有效保证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功实施和可持续发展。

(3) 加强宣传培训交流, 营造制造业信息化良好氛围和发展环境

“十一五”期间和“十二五”初, 科技部均召开了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会议, 颁布了“十一五”“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参与项目的省市科技部门, 均制定了本省 (区、市) 的规划, 召开了本省 (区、市) 制造业信息化动员大会, 从而很好指导、引导了本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培训机构资源和条件, 通过组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班、培训会, “十一五”累计培训了各类制造业信息化人才146万人次, 有效支撑了本项目的应用示范和应用推广工作。各省市科技部门, 通过召开工作研讨会、编辑出版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类工作简报等, 建立组织管理工作沟通、交流机制, 沟通工作信息, 交流项目、课题组织管理经验, 协调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通过建设、完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类网站, 组织举办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应用交流会、论坛、展示活动, 整合其他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资源等, 构建立体宣传、交流平台, 加强宣传引导、信息交流, 营造制造业信息化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 保障了本项目的顺利实施。

(4) 建立产业技术联盟, 引导和规范产业技术发展

围绕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单元技术产品、集成产品和工具平台, 形成制造服务技术的产业, 为企业信息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总体要求, 为引导、规范产业技术发展, 科技部组织建立了“ERP产业技术联盟”和“CAD产业技术联盟”。联盟的主要职责是:围绕ERP、CAD软件产品的研究、评估、市场推广与应用等, 开展包括产品测试、制定产品标准、项目实施与监理、规范市场行为、产品及技术培训等一系列工作, 并在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但在体制和机制上联盟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联盟成员之间由于在技术、产品和市场方面存在着较强的竞争关系, 联盟缺乏内生凝聚力, 联盟成员之间缺乏信任, 难以形成合力开展共性技术研究和共享, 标准制定等工作, 没有能够形成通过联盟与国外软件厂商抗衡的基本目标。

通过本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 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制造业信息化的技术研发体系、标准体系、培训体系、咨询服务体系、绩效评估体系、组织工作体系等, 初步建设形成了制造业信息化支撑环境, 为持续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纲要》实施后, 我国数字化和智能化科技任务实施进展与成效

《纲要》实施以来, 我国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突破了一批具有引领性、创新性的制造业信息化前沿基础技术和核心关键技术, 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极大地带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1. 技术提升或突破

“十一五”期间, 科技部通过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支持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项目, 直接申请专利1292项 (其中申请发明专利344项) , 取得软件著作权登记1260项, 制定标准375项 (其中国家标准183项) , 发表论文2839篇。在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前沿技术共性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1) 攻克了一批数字化与智能化设计制造核心软件技术, 研发了相关软件产品

在三维CAD、CAPP、PDM、ERP、MES以及国产数据库等通用软件研发与产业化的基础上, 重点针对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发电设备、轻工纺织、通用机械等行业的应用需求, 开发了面向行业性的软件产品、软构件, 并将成果用于上述行业的重点型号和产品的研发过程中, 形成上亿元的销售收入,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 数字化综合集成技术取得突破, 树立了数字化企业标杆, 促进了制造业重大产品/重大工程技术进步

针对集团企业数字化综合集成应用示范打造数字化企业, 引领制造业信息化持续发展。攻克了数字化综合集成关键技术, 建立综合集成应用平台, 实现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系统的集成以及全球化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综合业务协作、协同;促进了制造业在设计、制造、管理以及数字化集成技术方面的进步, 有效支持了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发电设备、家电等行业集团企业的科研生产及现代化管理, 强化了企业技术创新, 促进了企业间协作, 提高了行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提高了产业链企业整体运作效率和质量, 有力支撑了制造业转型, 推动了制造业向“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发展进程。同时, 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国内大型制造业企业更易与发达国家企业接轨和合作, 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和品牌效应, 改善投资环境, 使企业进一步走向世界进入高端市场。

(3) 深化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和经营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工程应用, 推进了数字化设计制造一体化和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

“甩图纸”、“甩账表”示范作为“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核心任务之一, 以贴近企业实际需求的、工程性、效能性作为主要目标, 以“甩图纸”, 深化企业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应用, 以“甩账表”, 深化企业经营集中管理技术应用。通过“甩图纸”和“甩账表”, 实现企业数字化设计制造一体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应用, 从而提升企业信息化集成水平。

(4) 攻克了一批数字化和智能制造核心关键技术

从2006年至今, 科技部通过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 攻克了一批产品设计创新、制造物联、制造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云制造、数字化综合集成等一批关键技术。

2. 取得的成效

2006年以来, 国内工业软件产品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到2012年, 国产软件厂商数量在减少, 但在软件产品功能、性能、扩展性和技术架构方面具有了很大的提升。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引进、消化、吸收了日本的三维CAD/CAM软件内核CRUX源代码, 研发形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CAD/CAM系统SINOVATION, 并在模具、航天等行业进行推广应用。PLM方面, 神舟软件、华天软件、天喻软件、清软英泰等针对细分行业, 航天军工、模具、汽车、轨道交通等研发了扩展性、开放性、集成性较好, 基于WEB架构的专业性PLM产品, 并形成了细分行业的解决方案。用友、金蝶、浪潮等ERP软件厂商, 跟随技术发展已经发布了底层平台产品, 形成面向中小企业、骨干企业、大型集团企业不同层次的产品对象, 细分领域市场, 开展行业性解决方案制定与应用。

经过6年的发展, 国内制造服务技术与产品在功能、技术、产品和市场上与国外软件的差距正在缩小。在功能上, 除CAD等工具性软件尚存在一定差距以外, 业务流程和数据管理软件与国外产品没有明显差距, 在市场上更加服务国内用户的特点和需求。在软件架构上, 基本实现与国外同步的全WEB架构, 部分软件公司正探索基于云架构和云服务模式。在开放性、集成性和可扩展性来看, 与国外软件还有一定差距, 主要体现在适用不同企业规模、类型和行业时的灵活性上, 国内软件相对适用面窄或在不同行业间应用需要大量定制开发和实施工作。

3. 标志性成果

我国在云制造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服务平台研发取得了重点突破。目前在网络化制造、制造网格、制造应用服务等方面的长期探索成果与积累的基础上, 结合制造业在全球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针对我国制造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需求, 深入研究了云制造的内涵理解, 提出了云制造的概念, 布局了云制造的技术体系。

2006年以来, 我国突破了云制造相关的虚拟化、协作服务模式、跨领域知识综合管理、协同运行及容错技术等关键技术, 尤其是平台开发及应用模式探索等方面的工作处于国际相关研究的前列。航天科工集团云制造服务平台接入了20万亿次以上高性能计算资源, 300T以上存储资源, 10余种、300套机械、电子、控制等多学科大型设计分析软件及其许可证资源, 总装联调厂的高端数控加工设备及企业单元制造系统, 并具备制造过程各阶段的专业能力。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商腾网”已于2012年4月11日公开发布, 并投入商业化运营, 目前拥有超过500家的企业用户, 行业涉及机械装备、服装、铸造、陶瓷、灯具照明、家具、电器等行业。航天科技集团云服务平台按照联邦式方式接入了高性能计算软件、大型检测试验设备和知识资源等10多种资源, 发布服务100多种, 向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各院提供多学科协同设计、测试试验资源、工艺资源匹配优化、快速排产与动态调度等多项服务。

我国在此领域的技术整体布局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 并已经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在应用方面正在有步骤的实施, 有望取得现实成效。

云制造技术是我国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结合信息技术发展和制造业需求而率先提出的制造业信息化创新技术和方向, 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云制造技术的首倡者和领先者。“十二五”期间,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中, 许多制造企业也注重和参与到云制造服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践, 形成了技术攻关与实践的主要工作方向之一。国内的研究人员也陆续通过发表科技论文展示相关研究成果。

四、我国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仍需要进一步发展

《纲要》发布以来, 虽然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具体表现在:

1. 存在的问题

(1) 重跟踪, 轻创新, 自主产品对产业支撑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制造业信息化技术产品无法摆脱模仿跟踪的局面,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跨越发展意识匮乏, 尚无法满足制造企业多层次和多类型的需求;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核心技术, 源于制造企业的自主产品开发尚未形成规模;对云制造、制造过程物联网等前沿信息化技术研发投入不足。

(2) 重产品、轻服务, 对产业价值链高端的支撑亟需加大

制造业信息化系统多分布在设计制造和管理的环节上, 而对产业价值链高端的服务环节支撑明显不足;IT厂商重视信息化产品研发与销售, 但多数厂商缺乏细分行业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不重视为制造企业提供信息化工程的总体设计、客户化开发、软件系统配置和运行维护管理等整体服务;公共服务平台尚未形成规模, 服务能力弱,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对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整体性支撑不足, 信息化综合效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3)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中介服务机构需建立有效的科技、产业、市场互动机制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中的大多数中介服务机构功能单一, 缺乏专业化技术经济代理人与市场化运作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中介机构对自主创新的推动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科技与产业、市场脱节现象仍然较为严重。长期以来制约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与市场化的体制机制障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科技成果市场转化机制不健全, 缺乏有效地转化途径。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融资难, 风险投资市场发育滞后, 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先进技术和风险投资结合仍然存在较大困难。

(4) 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高端领军型的科技人才缺乏, 科技人才资源分布不平衡。对科技人才的激励不足, 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地发挥, 难以形成创新合力。因此, 我国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多渠道人才引进和结构优化, 合理搭建人才梯队。

2. 面临的挑战

(1)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信息安全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与制造技术结合, 形成了制造业信息化新的核心使能技术, 主要包括新一代集成协同技术、制造服务技术和制造物联技术等。新一代集成协同技术以广域网和泛在网为基础, 以SOA、ESB等技术为核心, 形成新的集成标准和集成架构, 对相对独立的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对象、功能业务进行融合、聚类、重组和优化, 提升信息系统集成运行的广度和深度, 支撑制造企业实现精益管理和参与全球协作。

(2) 数字化和智能化高端软件产品仍然有待突破,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安全

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的设计、分析、制造、管理等高端工业软件仍然被国外软件厂商所占领。例如, 我国的三维设计领域基本被CATIA、NX、CREO三大CAD软件垄断, 中国航天采用CREO, 中国航空主要采用CATIA、NX, 汽车行业主要使用CATIA、NX, 模具行业主要使用CREO, 动车、飞船、战机等国家重点装备的研制, 无一不是使用国外CAD软件研制的。长期使用国外产品开展数字化设计会影响国家信息安全。

(3) 传统产业转型与升级对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技术需求非常迫切

转型升级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旋律。通过信息技术与制造过程的融合创新, 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新产业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技术对促进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重要作用。通过信息技术与产品 (装备) 的融合, 增强产品 (装备) 功能和性能;通过设计、分析、仿真等多种技术, 提升产品研发创新能力, 促进产品从中低端向高端转变;通过生产制造智能化促进生产过程从粗放式生产向精益生产、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转变。以信息技术为纽带, 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 加速推动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五、新形势下我国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发展中的相关建议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创新发展是我国制造业领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为保证在《纲要》实施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收益和社会效益, 结合实践经验和未来发展方向, 许多领域专家建议如下:

1. 优先主题的调整建议

关于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 《纲要》明确指出:建立若干行业的产品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平台开发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新设计方法及技术,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与工艺设计技术, 设计、制造和管理的集成技术。通过这几年的发展, 我国制造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全球化、精益化、绿色化、服务化、智能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转型升级的需求迫在眉睫, 加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等, 建议在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优先主题中增加3D打印制造、数字化综合集成、制造服务和制造物联等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2. 推进实施的政策建议

(1) 完善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的研发体系, 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支持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产学研用结合的形式, 共建国家工业产品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产品信息化创新发展基金, 引导企业开展汽车电子、航电系统、船载系统、重大装备嵌入式系统、信息家电等产品信息化关键技术和核心系统的自主创新。实施产品信息化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专项工程, 通过无偿资助、贷款贴息、补助 (引导) 资金、保费补贴和创业风险投资等方式, 加快自主创新产品信息化成果产业化和推广应用。

(2) 加强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标准制定

支持标准化组织联合行业协会、相关工业企业, 重点制定材料性能、元器件参数、标准件模型库等共性基础技术标准规范, 加快制定数据交换、基础编码、集成接口等支持综合集成的标准规范。鼓励成熟的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3) 营造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技术-产品-产业良性发展的氛围

鼓励企业围绕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的需求, 与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中介服务机构、标准化组织等合作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核心软件产品研发——产品产业化等, 带动核心技术、工业软件、系统集成、中介服务等协调发展。

注释

开启智能车竞赛新格局 篇8

S12系列最后的盛宴?

回顾过去的6届大赛, S12系列作为核心开发平台逐渐被广大学生和指导老师们所熟悉, 存在的问题是赛车开发经验积累越来越丰富, 因此很多参赛车队会沿袭上届甚至前几届的赛车进行再开发, 这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效果大打折扣。在大规则无法更改的前提下, 我们看到的是赛道越来越难, 新元素越来越多, 以提升对赛车的考验, 增加需要重新设计的全新挑战。不过即使如此, 赛车的速度依然越来越快, 且完赛率越来越高。

今年的赛道 (图1) 对比去年, 增加几个很明显的改进, 对赛车提出了全新的考验。从赛道图上我们看得到, 首先是弯道明显更多更难, 特别是几个曲率非常大的弯道, 其中今年加入最明显的是一个发卡弯, 这个弯道最特别之处在于, 虽然存在于一个下坡道后的直道尽头, 但并不是发卡弯紧接直道, 而是直道之后先是一个右弯, 然后紧跟一个左发卡弯, 这种组合非常考验赛车在高速运行中的判决能力和控制力 (图2) , 过弯的速度控制要求很高才能既不损失时间, 又不冲出赛道。另外一个比较特别的就是连续的S弯道, 以往的小S弯是单独出现, 这样赛车提前捕获信息后, 经过计算可以直冲, 但是今年的小S弯之后紧跟大S弯, 让赛车必须根据S弯的曲率进行快速调整, 增加难度的同时让赛车直冲小S弯的危险更大 (图3) 。可以说这两处赛道的曲率变化都非常快, 让赛车在搜集信息和判决的过程必须设计得更为优化, 才能顺利通过。另一个新的亮点是虚线判决的出现, 今年的赛道针对摄像头和光电组设置了两段虚线判决线, 其中一部分还设在转弯处, 增加了判决的难度 (图4) , 不过从实际效果上, 几乎很少有赛车遇到障碍。当然, 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几乎所有赛车都不是采用单点扫描而是多点捕获, 因此虚线的存在并不会造成实质性威胁。

32位隆重登场

创意赛今也是第二年举办, 相比于去年的抗震救灾专题, 今年的专题更贴近生活, 就是智能交通管理。可以说, 最后进入总决赛的几组参赛作品各有特色, 也充分发挥了32位的Kinetis MCU的硬件和软件优势, 借此提出了多种未来智能交通管理的设想并用车模加以实现。相比于略显单调的竞速赛, 创意赛的观赏性无疑更强, 不过由于多数是研究生级的选手参与, 对现场很多竞速赛选手而言, 其设计思路和设计技巧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现场, 笔者遇到一位西北工大去年获得创意赛一等奖的选手, 他认为, 创意赛提供给学生的思考和动手空间更广阔, 因此西北工大每年创意赛团队都会邀请其他专业组同学加入其中, 提高其创意作品在各方面的技术含量, 从而更好地呈现原始思想。

也许, 属于S12系列的智能车竞赛也就此将告一段落, 因为据组委会透露, 下一届大赛将可能在竞速赛中允许选手采用32位的Kinetis MCU作为主处理器, 这样16位的S12系列是否还会出现在竞速赛比赛中就是个不小的疑问。32位产品的加入, 意味着下一届的智能车大赛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开始, 刚刚出现的群雄逐鹿的局面是变得更为扑朔迷离还是强队们王者归来重新统治赛道, 都给明年的比赛留下足够的悬念。

现场花絮

赛车方面, 比较明显的变化出现在电磁组, 由于今年是第二年加入电磁组, 经过去年的摸索之后, 今年进入总决赛的赛车多数都是“加长型” (图5) 。目的也很明显, 就是为了要增加电磁传感器的判别距离, 做到提前获悉路况, 提前做出反应。不过, 赛车前面的传感器延伸过长, 对整个赛车的机械平衡提出很高的要求,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赛车的灵活性和速度, 特别是在转弯时传感器过长可能会短暂偏离最强的电磁场, 影响判别流畅度, 因此这种超长的设计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最终电磁组的成绩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在今年的智能车大赛决赛现场, 笔者看到一个比较特别的现象, 区别于前几届的决赛, 今年的智能车大赛很多选手选择不试车而一次性让赛车跑完比赛, 特别是最后跑出好成绩的赛车多数采用的就是这种直接比赛的战术。也许赛道较长较难不得不考虑让电池以最饱满的状态完成比赛是其中一个因素, 当然我更愿意相信这是源于多年之后, 技术的成熟让选手们对自己赛车的状态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 无需再去赛前调试。不过, 赛前准备的60秒很多选手却不愿浪费, 他们选择了去清洁赛道, 借用卓晴老师现场解说的话:“他们在用心去和赛道进行沟通, 祈祷赛道成全自己的赛车跑出好成绩”, 有些选手随身携带专门的清洁布, 有些选手干脆用手一点点抚摸赛道, 特别是一些重点路段更是格外谨慎照顾。

思考

笔者今年跟随去年三支冠军队伍前往美国参加智能车挑战赛, 本刊8月刊中笔者也曾写过一些现场感受。这次在现场与组委会老师们交流过程中也探讨了关于赛车零部件标准化的一些问题, 特别是今年电磁组赛车的身形过于修长, 组委会已经开始准备解决这一问题, 可能会限制赛车重量和长度。而另一个问题出现在统一规格的电机上, 今年摄像头组一辆成绩非常突出的赛车因为电机的电流不合标准被取消了最后成绩, 着实让人可惜。

智能家居新视角智装融合新高度 篇9

本次峰会探讨主题广涉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与医疗、智能化装饰、整体家居等层面, 并设有现场展示、媒体采访、主题演讲和高端座谈四大版块, 从跨界、融合和国际视野等诸多层面探讨智慧行业的未来发展, 为智能家居、智装融合和智慧产业等热点领域提供发展新思路和“智动力”。

宁波华尔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明、施米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木水、雅式展览北京公司总经理刘莉等企业代表应邀参加峰会并出席媒体见面会。

宁波华尔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记者:您认为哪些因素能够使华尔思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韩明:华尔思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中站稳脚步, 完全归功于公司产品的高品质。首先, 华尔思的经营理念始终是“精品理念”, 华尔思的营销理念则是“让产品说话”, 华尔思的质量控制理念为“不允许任何一件不是精品的产品出厂”, 这是公司自精神层面对整体经营的把控。

其次, 华尔思会从研发体系上确保产品的品质。公司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 同时还具备一流的试验、检测设备;在新品上市之前都要经过半年的研发老化测试、工艺改善;再小批量试单;全部通过后, 产品才可正式上市。上市后, 研发部门还会跟踪到每一台问题机, 进行实践数据的收集、分析与改善, 确保产品不会因为设计缺陷, 导致质量问题的产生。

再次, 华尔思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完全是按照ISO 9000 体系要求运作的, 部分内部标准甚至高于ISO 9000 的认证体系。以产品检测的步骤为例:首先要完成的就是生产线上的自检、互检、专检前三步检测;第四步, 对电路板上老化台进行老化测试, 老化时间为24h;第五步, 加上显示屏和触摸屏, 组装成品, 烧录升序后再检测;第六步, 成品再上老化台检测, 要求不低48h;第七步, 包装前进行功能全检;第八步, 包装前的QC检测配件、盖章。即每一个产品出厂前, 至少要经过八道检验工序。如果再加上原材料的检测, 那就有更多的步骤。每一级检测不合格, 都会被返回到原点, 以同样步骤再走一遍。华尔思的宗旨就是绝不允许任何一件不合格品出厂!

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即通过国家的质量检测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华尔思的产品严格通过了3C、ROHS、CE、质量合格检测报告及ISO 9000 认证体系。每一次的认证, 都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过程。

记者:请问华尔思为何要将智能背景音乐作为企业的发展方向?

韩明:华尔思是2004 年进入到智能行业中的, 也是最早一批进入到这个行业的企业。当时我们还有一家竞争对手是做入墙式模拟背景音乐的, 但因为无法解决发热、 功率小等问题, 不久后就退出了。而我们则坚持并保留了入墙式这个思路, 采用数字的处理方式, 很好地解决了发热、功率小的问题, 最终得以成功。所以, 现在保留下来的理念, 可以算是华尔思最早的信念。

而之所以选择智能背景音乐作为企业的发展方向, 主要是因为华尔思公司的创始人王伟华先生。他在很小的时候, 受家人的影响, 对音乐非常的痴狂。在创业初期, 他就下定决心做音乐类的产品, 他认为, 音乐是永远不会过时、永远不会被淘汰的。音乐有一天一定会像开关面板一样地被安装使用, 成为用户的必须品。如今华尔思的成功见证了一切, 同时也带动了更多优秀的企业进入到这个行业中来, 并推动了行业产业化。

其次华尔思选择音乐主线的原因在于音乐的使用率最高, 且应用最为简单。在这个生活品质日益增高的信息化时代, 在家享受家庭影院、出去KTV聚会唱歌等现象过于普遍, 于是扰民就成为了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华尔思的背景音乐系统可以像开关电灯一样地简单操作, 绝不扰民。用也轻松, 听也轻松, 这才是生活的真正享受。

然后就是音乐行业的客户群广、客户需求大。其客户群体纵跨了三个大的行业, 因为是音乐设备, 它属于音响行业;因为是智能控制的, 它属于智能家居行业;因为是单体墙装式, 它又属于建筑建材行业。

所以, 基于以上三点, 并结合华尔思自身的优势, 我们才把智能背景音乐作为企业的发展方向。

施米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记者:首先请介绍一下施米德公司?

林木水:施米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自主研发、生产、设计、销售于一体的专业智能门窗制造公司, 总部位于厦门。施米德拥有完善的组织架构, 包括生产部、研发部、品牌营销部、销售部、财务部等。我们的定位很清晰, 就是做中国智慧之窗的开创者, 把好窗带给社会, 造福人民。

施米德注重产品的品质, 率先引进了先进的科研技术、进口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及现代化经营理念和国际化的检验标准流程, 形成了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控制体系。施米德 (SCHMIED) 智能集成门窗涵盖整体智能平开窗、智能入户门、智能防盗门、智能断桥隔热门窗、智能重型提升推拉门、智能阳光房系列等, 将为国内外高端别墅、星级酒店、高端地产等项目提供智能门窗解决方案。

记者:施米德因何而起?贵公司突破传统认知的窗户又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

林木水:公司其实最早是在2008 年开始形成的, 当时身为主办人的我, 已经做了20 几年的工艺品出口贸易;而我的合作伙伴陈总则做了20 几年的门窗行业。2008 年金融海啸时我们不期而遇, 探讨如何进行企业升级, 并挖掘有前景的项目。当时我们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就是, “很多别墅和楼中楼挑高的位置一直是固定玻璃没有办法打开通风;若要开窗就需要用梯子, 万一忘记关窗, 等刮风下雨的时候, 雨水容易入侵”的问题。正当我们毫无头绪之时, 在2009 年我们去德国进行考察, 发现那里的窗户都是自动打开, 这些建筑给了我们灵感, 这便是施米德梦想的种子。

于是, 我们聘请了德国的设计师加入公司的研发团队, 按照德国的标准再结合我国本土的实际需求, 将整体方案设计下来。2010 年时我们的产品初具成效, 当时采用的开启器规模为长35cm, 高6cm, 产品的外观很粗, 噪声很大, 根本不符合要求。设计工程师对产品的要求是“连续开启2.5 万~ 3 万次”, 可实际当时研发出来的产品开启不到13000 次就被烧毁;此外, 还有产品的精密度不够的问题, 因为236 个配件组合在一起的精密度要求相当高, 经过多次调试失败, 大量耗资, 依旧没能成功。直到2013 年5 月份真正符合要求的产品才研发成功, 然后进行网络连接试验;再到8 月份调试成功。当我们拿着手机按下开窗, 窗户自动开启时, 属于施米德的独家产品终于问世。产品研发这5 年, 施米德历经风雨, 共试验了1086 个模具, 测试电动开合25677 次后通过实验!才拥有今天76 个专利, 包括三项发明专利的民族产品!

所以施米德的窗子是德国基因与中国智慧的结合, 我们称它为“德国基因, 民族制造”。

记者:施米德为什么称自己是智慧之窗?所谓“智慧”和我们传统认知上的门窗有什么区别?

林木水:我们所说的“智慧”旨在让产品更贴近客户的生活, 关护家庭, 施米德的产品设计灵感均是源于生活。

传统门窗要实现通风、换气、防盗、防蚊的效果, 需要不同产品的叠加组合才能实现, 如业主需先装好窗户, 再加装防蚊纱窗以及防盗网, 才能实现窗户的全部功能, 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施米德的智慧之窗已从全方位的角度为客户进行了考虑, 努力做到1+1 > 2 的效果, 以一扇窗去满足客户的所有需求。在此基础上, 为了解决方便清洗的同时, 依旧保证窗户隔热隔音等正常功能, 施米德还特意研发开创了室内翻转窗户, 并申请了相关发明专利。

除上述所说的基础功能外, 施米德还为一些有特殊需求的用户提供定制服务, 比如为别墅用户设计的电动控制和远程控制等功能;尤其对于别墅内的挑高窗户, 除采光外日常几乎不被开启, 必要时作通风换气功能使用, 让整个屋子的空气流动起来, 以协助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为此, 施米德专门设计了电动控制功能, 以实现用户的一键控制甚至是远程控制;同时, 再配合风雨感应器, 从而实现依据外部环境进行自动开关窗的功能;另外, 施米德的“智慧之窗”还具有逃生及提前预警功能, 可从方方面面保护用户的人身安全。这些差异化的功能都是来自于生活, 来自于我们对于窗户更深、更远的理解, 和对用户更细心的感受。

记者:您认为在施米德的发展过程中, 什么因素是最重要的?

林木水:施米德的核心理念是“匠心独韵, 大诚之作”, 简单的八个字却凝结了施米德的初衷, 历程以及企业的态度, 这也是在我看了最为重要的部分。

“匠心”象征着工匠精神, 施米德始终致力于将一根根铝材创造成窗户, 这离不开工匠的细腻、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创新的热忱。施米德智慧之窗上所拥有的独有气韵, 不仅只是一种外在的呈现, 更是企业魂的体现——追求卓越, 精工细致。

“诚”即为诚心, 施米德开创以来, 我们诚心开发, 一次次的自我颠覆与革新, 这是公司的坚持与恒心的成果。我们始终相信, 我们的努力会得到回报, 我们要做民族之窗的品牌, 造福社会, 服务客户!

对公司而言, 施米德之窗已经超越了产品的范畴, 更像是一件作品, 有思维, 有意境, 有情感, 有灵魂, 关爱着客户, 呵护着每一个家。“匠心独韵、大诚之作”就是施米德的核心理念, 也是企业魂的展示。一切唯心所造, 我们的匠心、诚心、恒心就是企业的魂, 是企业的根, 是企业的本;更是我们创造的源泉, 坚持的动力, 永恒的追求。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施米德现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林木水:在过去的五年中, 施米德兢兢业业, 所有心思都用在产品的设计、研发、测试和生产上。我们始终相信施米德的智慧之窗代表着一种趋势, 会改变大家对窗户的认知, 引发用户对窗户需求的升级, 因为它是符合人性化设计、符合时代发展的。

今天的施米德正迎来历史上最美好的时光, 人类之间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之近, 彼此连接和互通。我们也希望施米德的智慧之窗能有效借助互联网强大的传播能量, 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智能化的窗子, 从而实现行业与企业的协同发展, 合作共赢;同时, 也希望能有更多的设计师发现智慧之窗的应用意义, 并将其纳入到方案设计中, 去服务更多的家庭。

未来,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需要我们对商业模式做出新的思考, 从产品时代到渠道时代, 从品牌时代到模式时代, 各行各业都是在不断地摸索中前行。施米德现在设计的模式是一种轻资产运作大融合的模式, 即所有的经销伙伴都有机会参与到企业未来的发展中, 协力构建强大的营销和服务网络, 共同发展和守护这个新兴的市场。因为, “智能化”这个市场范围太大, 并不是一个两个人的力量就可以掌控的, 唯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彼此吸引、走到一起, 共同去开创智慧门窗这个广阔的蓝海市场, 才能真正做到助推我国智慧门窗行业的整体发展, 服务社会, 造福万家。

雅式展览服务 (北京) 有限公司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智能建筑展的举办情况。

刘莉:在我国智慧城市和物联网高速发展的利好条件推动之下, 雅式于5 年前就开始关注起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且近些年来, 受惠于冬奥、北京环球影城、首都新机场、京津冀一体化、京唐城际铁路开建以及丽泽商务区等超大型工程的带动, 房地产、酒店、体育场馆等领域的更多大型智能建筑项目营运而生。

据专家分析, 中国智能系统的需求现时都比较集中在北方, 北京更是成为了智能系统采购的指标地。因此, 很多企业都非常关注北京市场。而雅式主办的北京智能建筑暨智能家居展, 则是以“智能家居”、“智能单品、“智慧照明”、“智能建筑”、“智能社区”以及“云平台”为重心, 全面展示出智能建筑、智能家居产品及物联网在各领域的应用, 务求令行业用户、买家全面了解由智能照明到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从而打造一个高效的贸易交流平台。

以此次展会数据为例, 已有近300 家企业聚首一堂, 预计可吸引3 万名买家。

记者:北京智能建筑暨智能家居展今年有什么亮点或是与众不同之处?

刘莉:智能化的产品可以普通但绝不能沉闷, 一定要具备新奇、刺激、好玩的三大元素。不单产品, 展会也是一样。所以, 雅式一直都在寻求崭新的展示元素加入到展会中内。

本次展会为了创新, 我们在会场内特意增设了“未来生活体验+”区, 用以展示四大智能化场境, 包括住宅、酒店、店铺及餐厅。“未来生活体验廊”更是交由专业设计师把控, 结合最先进智能技术和设计理念, 联合各大智能及照明系统供应商, 打造出1:1 的体验空间, 让观众可以亲身体验智能生活带来的便利及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另外, 展会整体更是聚焦未来发展趋势, 细分市场应用, 举办多场同期活动, 汇聚业内专家, 进行各类别的高峰论坛、设计师沙龙、工程案例分享等。当然, 重点还属众多展商为大家带来全方位的智能控制系统展示, 以及为智能楼宇、建筑节能、智能家居等众多领域提供的最新产品及解决方案。

记者:北京智能建筑暨智能家居展已是第三次与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智能化装饰专业委员会合作开展了, 双方的战略合作于展会、以至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什么帮助呢?

刘莉:北京智能建筑暨智能家居展是雅式与中国智装委的强强联合, 更是业内资源整合的一个合作平台。我们合作的目的在于为业界提供一个跨界优质的高效交流平台。展会聚焦工程、设计、经销及应用终端等买家, 并召集中国及国际智能化装饰、智能家居与智能建筑行业精英人士进行学术交流, 协助企业更有效地掌握北方市场及智能家居的技术新动向, 让众厂商能接触到真正的买家群体, 从而带动智能行业在全国的普及和推广。

记者:请详细介绍一下你们双方是如何进行强强联合的?

刘莉:就建筑的室内设计来说, 智能化已经成为一个最具创新意义的环节, 而且还能大大地为设计增值。经过近两年的市场推广, 智装设计已经普及起来, 业内的设计师都希望能够吸收更多新颖的想法, 去增值他们的智能设计能力。为更好地给设计师、众企业提供最前沿的行业信息, 仅2015 年北京智能建筑暨智能家居展就与中国智装委一起合办了众多主题类活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

1) 智装智囊团:由相关专家在活动现场为企业与买家提供1 对1 且具有针对性的专业顾问, 全力助智能家居行内人士开拓市场;

2) 智Design聚设计师沙龙:邀请各路智装设计大师分享智装的案例和经验, 进一步完美结合智能和室内设计;

3) 智装廊:装潢公司及设计师的展示交流区, 可邀请智装公司及设计师在现场为终端用户提供智装咨询服务。

上述活动旨在为业内设计师提供如何增值现有室内设计之方法, 深入浅出, 以轻松交流及案例方式讨论智能室内设计新趋势。

记者:中国智装委常常强调“智能家居应要以人为本”, 这个看法与北京智能建筑暨智能家居展的发展方向有何异同?

刘莉:中国智装委提出的“智能家居应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北京智能建筑暨智能家居展的发展方向是绝对一致的。

我们每次举办展会, 旨在展示出智能建筑、智能家居产品及物联网等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使用户可以在这个平台中了解自己的需求, 定制个性化的智能方案。就如本届展会的亮点, 亦是以“未来生活体验廊”一系列的样板间, 将智能生活及人性化服务融为一体, 目的也是在于让观众能够亲身体验智能生活的优胜之处, 通过自身体验去选择合适的智能产品, 应用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记者:智能产品的产业聚群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 而北京智能建筑暨智能家居展则选择落户于北京, 这是什么原因呢?北京的优势又在哪里?

刘莉:北京之于智能行业来说, 是很重要的买家聚群核心地。虽然北京的产业聚群并不很密集, 但其在智能方面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北京作为政府房地产及节能政策核心、国家重点设计院中心, 且跨国企业决策总部林立, 影响力幅射全国;同时, 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可积极地推动智能建筑行及家居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 北京一直备受智能家居行业及众企业的关注。

北京智能建筑暨智能家居展的举办宗旨在于服务智能行业最核心的买家聚群, 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产品选择, 而且在公司前期进行的市场调研中也发现, 很多在北方的智能界同业、工程公司、设计公司及专业买家, 都很期望在北京本地就可以参与到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智能展, 所以, 北京智能建筑暨智能家居展的举办足以照顾到他们的需要。

记者:智能市场近期发展火热, 日新月异。作为引领市场方向的展会, 北京智能建筑暨智能家居展是如何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事, 积极推动行业发展的呢?

刘莉:北京智能建筑暨智能家居展藉着与各界重点协会及媒体的强强联合, 进行资源整合, 共同以自身的优势, 聚焦未来发展趋势。此外, 我们的展会定位非常清晰——“细化应用、重视体验、不断创新”, 业内的相关人士对展会亦高度认可。

智能建筑设计新 篇10

OPhone平台推出后,Marvell等著名芯片厂商推出多款芯片解决方案,包括联想、LG、DELL等厂商相继推出了各自的Ophone手机。2009年末,摩托罗拉发布了首款基于Ophone平台的3G智能手机MT710,标志着Ophone平台已成为智能手机的重要基础。

随着3G业务的发展以及国产3G手机标准的应用,手机业开始进入3G时代。

3G的优点主要是在无线宽带网上是高速下载数据。摩托罗拉的MT710手机采用了中国移动的高速TD-SCDMA网络,支持WAPI/WIFI,可以支持各项3G应用,随时随地上网。

用手机视频通话,利用手机摄像头,Ophone手机用户可以进行3G可视电话和视频会议,作面对面的交流。

用WIFI将手机接通电脑,手机的蓝牙摄像头可将拍下的画面同步在电脑上显示监控器的功能。

除了无线宽带上网和视频通话以外,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前景下,手机电视将是3G的一项非常有发展前日景重要应用。

中国移动的多媒体广播(CMMB)是国内自主研发的面向多种移动终端的系统,用S波段卫星可作电视节目的传输。

MT710具有3.7寸触摸彩屏,854×480的高清分辨率,可以让用户得到到满意的电视观看效果。

MT710带有GPS导航、音乐随身听、飞信、139邮箱及手机移动证券等中国移动提供的服务。

上一篇:围产期监测下一篇:房地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