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实验

2024-05-11

Java实验(精选五篇)

Java实验 篇1

关键词:Java语言,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 课程概述

由于Java语言具有的平台无关性、安全机制、高可靠性、多线程和内嵌网络支持等特性,许多高校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都将Java语言作为程序设计的核心课程。Java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验是学好程序设计的重要环节。Java语言的教学是在C基础之上,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程序设计基础。Java语言实验课程相比C语言实验课程,应该引入案例、项目教学,使学生可以开发中小型的项目,为学习后续的Jsp课程、J2EE课程打下开发基础。本文针对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创造性人才。

2 实验教学环节的现状

Java语言知识要通过大量的实际编程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通过上机调试,学生在编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思考寻求解决方法,动手、动脑,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出的正确程序一定印象深刻,又富有成就感,提高了学生的信心。可以说实验教学是该门课程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但是,目前实验教学环节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学生学习的被动性。部分同学上课不听课,下课不做实验准备,上机操作时,不知从何处下手,完不成预定的实验任务。再者,不愿意动脑筋,等着老师来给调试程序。学生缺乏认真学习的态度和主动学习的精神,使实验教学的成效大打折扣。

(2)课内实验学时有限,常常是下机时间到,程序还没有调试出来,课后又不会再去修改。日积月累,做的都是“半拉子”程序。另一方面,课外延伸没有很好地开展和管理,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实践。

(3)由于程序的可复制性,通过复制他人程序来应付教师是一种普遍现象。学生通过机房局域网共享程序,经常,一个班学生交上来的程序都是一个版本。教师很难根据程序和实验报告确定实验教学的效果。

3 实验教学方式改革

3.1按实验类别选择教学方式

每次上实验课,教师必须准备好实验指导书或者采用实验指导教材, 实验指导书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软件开发模式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纵观多种实验指导教材,在实验的环境、目的、要求与内容方面一般都有较好的阐述,但对实验步骤的描述,有的根本就没有。而这恰恰是学生能否完成好实验的关键。

实验类型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演示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对于不同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1)对于验证性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描述的步骤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实验原理,逐步理解理论知识,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于演示性实验,教师可以制作视频进行讲解,演示操作步骤,比如,讲解Eclipse工具的安装、配置、使用,笔者的方法是把安装过程、环境的配置以及使用工具开发一个简单实例的过程完整录制下来,供学生上机时参考。

(3)对于设计性实验,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题目,使学生有一个大致的解题思路,比如学习对象的创建时,先给学生分析类和对象的关系,先有类后才有对象,类是模具,对象是由模具生产出来的一个个铸件。那么学生就明确了这个先后顺序,先要创建类,然后再由类创建对象。

(4)对于综合性实验,可以分小组进行,让学生相互探讨。同时,教师可以事先开发一个实例系统,演示给学生看,对重点和难点技术进行讲解。学生随时运行实例系统,参照实例,有条不紊地完成综合系统开发实验。有了系统运行演示,学生实验时目标更明确。看完演示后,学生们跃跃欲试,希望自己也能设计出同样的系统来,极大地激发了同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完成实验任务。比如,介绍GUI界面,计算器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实例可以分为界面的布局和事件触发的处理这两大块。

3.2合理布置上机题目

课内实验上机时间较少,比如54学时的课程,最多18学时实验。平时的上机任务力求短小,着重突出某个知识点,上机题目力求学生能在上机时间内完成,这类实验以小题目为主,为每个学生必做题。如果题目过大过难,那么学生很难在有限的上机课时间内完成,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失去信心和耐心。

3.3布置加分题

在基本概念知识掌握后,更需要提高应用能力。实验内容按难度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部分。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必做题,对部分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进一步要求他们完成难度较大的选做题。选做题可以承诺为加分题,做出来的学生该门课程的成绩可以加分。

加分题以任务的形式给出基本需求,需要学生自己理解和分析。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并提供给学生比较大的发挥空间。学生可以凭自己的能力,以不同的形式完成任务。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综合训练,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联系相辅相成的一个教学环节。

以笔者在教学中的应用,发现加分题目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学生们探讨分析题目异常活跃。同时,这也给了学习较好的同学提高、完善知识的机会。

3.4利用辅助教学工具

教师在上机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笔者所在学校机房安装了控制软件,“教师机”可以远程控制每一台“学生机”。教师在实验开始前,可以用“教师机”分发作业和实验指导书。

另外,教师可以将讲课和实验结合起来,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教师机”的屏幕图像内容同步广播到局域网的“学生机”上,学生可以实时观看教师的演示。教师演示结束后,学生及时进行操作练习。在实验中,“学生机”有任何问题都可以“举手”询问“教师机”,还可以参加讨论组进行讨论,实时、互动使得实验过程更加高效。

上机结束时,通过文件传输功能,实现学生作业的网上提交,从而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机题目。

参考文献

[1]顾和明.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福建电脑,2009(7).

[2]李桂玲.Java语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9(13).

[3]张刚.Java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3).

java实验4 篇2

流、文件及基于文本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数据流的概念。2)理解Java流的层次结构。3)理解并掌握文件的读写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编写一个java Application程序,接受用户输入的10个整数,比较并输出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四、实验原理

1)字节流和字符流

Java的输入/输出流中,根据它们的数据类型,主要可分为两类:字符流(Character Stream)和字节流(Btye Stream)。(1)字符流

字符流的输入/输出数据是字符码,即Unicode字符。字符流有两个基本类:Reader类和Writer类。Reader类用于处理字符输入流,Writer类用于处理字符输出流。(2)字节流

字节流是按字节读/写二进制数据。字节流有两个基本的类:InputStream类和OutputStream类。InputStream类用于处理字节输入流,OutputStream类用于处理字节输出流。2)节点流和处理流

按照流是否直接与特定的地方(如磁盘、内存等)相连,分为节点流与处理流。(1)节点流:可以从或者向一个特定的地方(节点)读写数据。如文件流FileReader。(2)处理流:是对一个已经存在的流的连接和封装,通过所封装的流的功能调用实现数据读、写功能。处理流也称过滤流,如缓冲处理流BufferedReader。

3)文件字节流

(1)文件字节输入流

FileInputStream(文件字节输入流)主要用于文件的输入,通过该类创建的对象可以从文件中读数据。FileInputStream类提供的常用方法有:

FileInputStream(String name)throws FileNotFoundException 创建一个关联到实际文件的文件字节输入流,name指定了要关联到的文件的路径名。如果该文件不存在或是不能被打开,将抛出一个FileNotFoundException异常。FileInputStream(File file)throws FileNotFoundException 创建一个关联到实际文件的文件字节输入流,file是一个文件对象。如果该文件不存在或是不能被打开,将抛出一个FileNotFoundException异常(2)文件字节输出流

FileOutputStream(文件字节输出流)主要用于文件的输出,通过该类创建的对象可以往文件中写数据。FileOutputStream类提供的常用方法有: FileOutputStream(String name)throws FileNotFoundException FileOutputStream(File file)throws FileNotFoundException FileOutputStream(String name, boolean append)throws FileNotFoundException FileOutputStream(File file, boolean append)throws FileNotFoundException 4)字符文件流

FileReader用于文件的输入,该类以字符流的方式从文件中读数据。FileReader类提供的常用方法有:

FileReader(String name)throws FileNotFoundException FileReader(File file)throws FileNotFoundException FileWriter用于文件的输出,该类以字符流的方式往文件中写数据。FileWriter类提供的常用方法有:

FileWriter(String name)throws FileNotFoundException FileWriter(String name, boolean append)throws FileNotFoundException FileWriter(File file, boolean append)throws FileNotFoundException 5)Java Application命令行参数

Java Application是用命令行来启动执行的,命令行参数就成为向java application传入数据的常用方式。在启动java应用程序时可以一次性的向应用程序中传递0到多个参数。格式为: java 类名 参数1 参数2 …

参数间用空格隔开,如果参数本身有空格,则要用一对双引号引起来。命令行参数被系

统以String数组的方式传递给main方法,由参数args接收。

六、思考题

1)从一个文本文件Student.txt中读入30个学生的姓名、专业、班级、java成绩,并实现如下功能

(1)显示所有学生的成绩信息;

(2)统计各个班级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并将结果写入另外一个文件StudentTj.txt;

(3)将所有学生信息写入Access数据库,数据库自己建立。(可选)源程序:

import java.io.*;import java.util.*;public class MaxMinClass {

} static int maxint(int data[],int n){

{

}

return h;static int minint(int data[],int n){

{

if(data[i]

{

}

h=i;int h=0;

for(int i=0;i

if(data[i]>data[h])

{

}

h=i;int h=0;

for(int i=0;i

}

}

return h;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int i=0;int data[]=new int[10];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10个整数,以空格作为分隔符:“);try {

} catch(IO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你已经输入的10个整数为:“+s);StringTokenizer st=new StringTokenizer(s);while(st.hasMoreTokens()){

} System.out.println(”十个数中的最大的数为:“+data[maxint(data,10)]);System.out.println(”十个数中的最大的数为:“+data[minint(data,10)]);data[i]=Integer.parseInt(st.nextToken());i++;BufferedReader in=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s=in.readLine();

}

import java.io.*;import java.util.*;class MaxMinClass {

}

}

static float average(float data[],int n){

{

h+=data[i];

} float h=0;

for(int i=0;i

{

}

return h;

if(data[i]

{

}

h=i;int h=0;

for(int i=0;i

int maxint(float data[],int n){

{

}

return h;

if(data[i]>data[h])

{

}

h=i;int h=0;

for(int i=0;i

h=h/n;

} class Student {

} public class TestFile {

static String ToString(float a,float b,float c){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throws Exception { File f=new File(”F:Student.txt“);String data[]=new String[30];Student s[]=new Student[30];BufferedReader in=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new FileInputStream(f)));for(int i=0;i<30;i++)

{ data[i]=in.readLine();// System.out.println(data[i]);return ”最高分为“+a+”

最低分为“+b+”

平均分为“+c+”rn“;String name;String zhuanye;String banji;float

chenji;Student(String name,String zhuanye,String banji,float chenji){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姓名:“+this.name+”

专业:“+this.zhuanye+”

班级:“+this.banji+”

成绩: this.name=name;this.zhuanye=zhuanye;this.banji=banji;this.chenji=chenji;

return h;}

“+this.chenji;

} in.close();for(int i=0;i<30;i++)

{ StringTokenizer st=new StringTokenizer(data[i]);

//

System.out.println(st.countTokens());

s[i]=new

} int m=0,n=0,q=0;float data1[]=new float[20];float data2[]=new float[20];float data3[]=new float[20];for(int i=0;i<30;i++){

} System.out.println(”班级01班的最高分:“+data1[MaxMinClass.maxint(data1,n)]);System.out.println(”班级01班的最低分:“+data1[MaxMinClass.minint(data1,n)]);System.out.println(”班级01班的平均分:“+MaxMinClass.average(data1, n));System.out.println(”班级02班的最高分:“+data2[MaxMinClass.maxint(data2,m)]);System.out.println(”班级02班的最低分:“+data2[MaxMinClass.minint(data2,m)]);System.out.println(”班级02班的平均分:“+MaxMinClass.average(data2, m));System.out.println(”班级03班的最高分:“+data3[MaxMinClass.maxint(data3,q)]);System.out.println(”班级03班的最低分:“+data3[MaxMinClass.minint(data3,q)]);System.out.println(”班级03班的平均分:“+MaxMinClass.average(data3, q));if(s[i].banji.equalsIgnoreCase(”01“)){

} if(s[i].banji.equalsIgnoreCase(”02“)){

} if(s[i].banji.equalsIgnoreCase(”03“)){

} data3[q]=s[i].chenji;q++;data2[m]=s[i].chenji;m++;data1[n]=s[i].chenji;n++;

System.out.println(s[i]);Student(st.nextToken(),st.nextToken(),st.nextToken(),Integer.parseInt(st.nextToken()));

} FileOutputStream fos=new FileOutputStream(”F:StudentTj.txt“);BufferedOutputStream bos=new BufferedOutputStream(fos);bos.write(”班级01班:“.getBytes());String sa=ToString(data1[MaxMinClass.maxint(data1,n)],data1[MaxMinClass.minint bos.write(sa.getBytes());

bos.write(”班级02班:“.getBytes());String sa1=ToString(data2[MaxMinClass.maxint(data2,m)],data2[MaxMinClass.minint bos.write(sa1.getBytes());

Java实验 篇3

Java程序设计教学也引起了高校的高度重视。可视化编程以“所见即所得”的编程思想为原则,不仅应用起来较为方便,而且还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首先对Java教学平台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基于Eclipse和Visual Editor的Java可视化程序设计教学,以及来为今后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可视化实验平台Java程序设计教学应用

Java程序设计教学作为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了诸多高校计算机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就当前Java程序设计教学的现状来看,最重要的两项内容便是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应用程序和网络程序设计,这使得可视化开发环境的合理利用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 Java教学平台

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应用程序和网络程序设计作为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两项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对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组件外观进行反复修改,而且还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对布局进行合理安排,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将可视化实验平台充分利用起来是不容忽视的,可视化实验平台不仅应用起来极为方便,而且具有“所见即所得”的特点,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在教学中充分融入Java集成开发平台,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

就目前Java教学软件平台的实际应用来看,其主要涉及了JDK、JBuilder以及NetBeans等软件。Eclipse是一款开源的Java IDE,具有免安装、所耗空间少的特点,正因为如此,Eclipse目前已经成为了Java行业中的主流IDE。

2 可视化实验平台在高校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2.1 Visual Editor

在Eclipse中,我们可以将可视化插件Visual Editor建立的Java GUI开发环境融入其中,Visual Editor作为Eclipse的构件,不仅能够对Java的相关组件和模式提供支持,而且还可以充分实现跨平台的网络程序,使整个系统更加科学、完善。

由于Visual Editor对GUI开发的支持是建立在图形化编辑框架基础上的,而GEF使用了Eclipse建模框架,因此在使用Visual Editor的时候,不但需要添加Visual Editor,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同时添加GEF和EMF两个插件。除此之外,如果是汉化的Eclipse,那么还应该在此基础上添加Eclipse的多国语言包,以此来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2.2 教学软件环境设置

不同教学目标对教学软件环境的设置要求也不尽相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对教学软件环境进行合理设置。一般来说,在下载完Eclipse和各类插件之后,可以在此基础上配置JDK和安装Eclipse插件。总的来说,在对教学软件环境进行设置的过程中,首先要完成JDK配置,系统在安装JDK之后,整个系统的path变量值也会发生变化,即在原有基础上,增添了与JDK相对应的tools.jar和dt.jar的文件路径。其次是Eclipse安装,该环节的实现仅需将压缩包进行正常解压即可。最后是插件安装,在系统所涉及的语言中,无论是Visual Editor、EMF,还是多国语言包插件的选用,均可实现插件免安装。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解压之后,应该将其插件的联合文件在Eclipse中添加。检查插件是否安装成功,其主要方法为在将Eclipse重启之后,查看界面中菜单的显示情况,如果为汉字显示,则说明安装成功。反之,则说明安装不成功,应重新进行安装。

3 教学效果

根据以上内容的分析与介绍,在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合理的加入了可视化实验平台,并按照文中所介绍的方式对教学软件环境进行了合理设置。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在使用了可视化实验平台进行教学之后,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知识的掌握也十分扎实。与此同时,由于可视化实验平台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因此,课堂上所讲的知识更加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学习起来也十分方便,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的根本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将可视化实验平台充分利用起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而且还能够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高校计算机教师必须对可视化实验平台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将其有效融入到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以此来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小华,王令群,张书台.可视化实验平台在高校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2(02).

[2]朱正强,吴介一,张竞飞,易红.基于VRML-Java的虚拟现

实技术在可视化装配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1).

[3]王永,林茂.基于JBuilder的Java辅助教学系统设计[J].科技信息,2008(20).

作者简介:

Java实验 篇4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Internet技术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 它为人们处理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实验室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肩负着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重大责任。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科研活动的前沿阵地, 是否建有高水平的实验室是衡量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高校实验室网络化管理和智能化管理, 能大大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充分发挥实验室各种资源的作用, 使实验室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为此, 结合我校文法学院实验中心的实际情况, 研发了“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固定资产管理、资产出入库管理、语音系统检修管理、学生电脑检修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信息查询等功能, 改变了以往人工操作带来的效率低下等现象, 为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提供了便利。

2 系统功能

根据文法学院实验中心的实际需求, 系统提供了7大主要功能:固定资产管理、资产出入库管理、语音系统检修管理、学生电脑检修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和信息查询。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本系统采用B/S架构, 主要由客户端、校园网和服务器构成。在B/S结构下, 用户通过浏览器来进行操作, 有一小部分的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 主要事务逻辑则在服务器端实现, 这种三层结构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的负担, 提高了客户端的响应速度, 客户端无需安装系统, 只要在浏览器输入地址即可进入系统, 从而有效降低了开发成本和用户总体成本。

本系统的开发基于Windows 7操作系统, 采用跨平台性好的Java作为编程语言, 采用My SQL作为真正的多用户、多线程SQL数据库服务器, 利用My 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 HTML、Java Script、CSS、Photo Shop和Dreamweaver进行页面设计。

3.2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本实验管理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一个科学、合理的数据库是系统成功建立和稳定运行的基础, 本设计旨在以现代数据库有关理论的指导下, 结合本校文法学院实验中心管理系统的需求, 设计出结构合理、关系分明的数据库。

本系统使用了Mysql数据库, 设计了6张表:用户表, 权限表, 固定资产信息表, 资产出入库记录表, 语音系统检修表和学生电脑检修表。

学生电脑检修记录的表结构见表1。

3.3 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

实验室管理系统由固定资产管理、资产出入库管理、语音系统检修管理、学生电脑检修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信息查询7大功能组成, 具体如下:

(1) 固定资产管理

包括添加、修改、删除和查看固定资产信息, 固定资产信息有资产编号、资产名称、规格型号、价值、取得日期、管理部门、使用人、存放地点、厂家等。

(2) 资产出入库管理

包括固定资产出入库记录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看, 记录信息有资产编号、借出人、出库时间、出库经手人、是否归还、归还人、入库时间、入库经手人等。

(3) 语音系统检修管理

包括添加、修改、删除和查看语音系统检修信息, 并可以导出检修记录, 供报修使用。语音系统检修信息有所在语音室、检查时间、检查人、教师机、问题耳机、问题终端、维修时间、维修人等。

(4) 学生电脑检修管理

包括添加、修改、删除和查看学生电脑检修信息, 并可以导出检修记录, 供报修使用。学生电脑检修信息有所在语音室、座位编号、检查时间、检查人、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故障类型、是否修好、维修时间、维修人、维修详情、维修费用等。

(5) 用户管理

包括添加、删除用户信息, 修改密码等功能。

(6) 权限管理

包括添加、修改、删除和查看用户权限功能。

(7) 信息查询

可以根据不同字段查询固定资产信息、出入库记录、语音系统检修信息、学生电脑检修信息等。

4 系统实现

4.1 数据库的连接

Java连接My Sql需要下载JDBC驱动, 以下是数据库链接代码:

4.2 系统登录

用户只有经过登录才能进入系统。系统会连接数据库判断输入的用户名、密码是否正确, 以验证用户的身份。系统登录的界面如图1所示。

4.3 固定资产信息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包括资产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和查看。资产信息包括资产编号、资产名称、规格型号、价值、取得日期、管理部门、使用人、存放地点、厂家等。用户还可以根据不同字段查询需要的资产信息。

4.4 语音系统检修管理

语音系统检修管理包括语音系统检修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看。用户还可以导出检修记录, 供报修使用。语音系统检修信息包括所在语音室、检查时间、检查人、教师机、问题耳机、问题终端、维修时间、维修人等。

结语

本文介绍了基于B/S架构的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结合我校文法学院实验中心的实际情况, 开发了具有固定资产管理、资产出入库管理、语音系统检修管理、学生电脑检修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和系统查询7大功能的实验室管理系统。该系统为实验中心人员管理、维护设备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方法。系统结合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实验中心的实际情况, 采用了B/S结构, 利用My 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 后台数据库采用My SQL, 完成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系统包括固定资产管理、资产出入库管理、语音系统检修管理、学生电脑检修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信息查询等功能。本系统的开发为文法学院实验中心的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了实验中心各种资源的作用。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系统,Java,Web,My SQL

参考文献

[1]施瑛.基于Struct模式的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 2013.

[2]王妍, 孙德兵.高校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06) :105-108.

JAVA实验报告 篇5

一、实验目的巩固复习课上所讲内容,进一步熟悉面向对象编程。

二、实验内容

编写程序求点到原点的距离

三、程序清单及运行结果

abstractclass Distance

{

abstract int distance();

}

public class Point{

public double x,y;

public Point(double i,double j){

x=i;

y=j;

}

public double distance(){

return Math.sqrt(x*x+y*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Point p=new Point(1,1);

System.out.println(“p.distance()=”+p.distance());p=new Point3d(1,1,1);

System.out.println(“p.distance()=”+p.distance());}

}

class Point3d extends Point{

public double z;

public Point3d(double i,double j,double k){

super(i,j);

z=k;

}

public double distance(){

return Math.sqrt(x*x+y*y+z*z);

}

}

运行结果:

p.distance()=1.4142***1

p.distance()=1.***

2四、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本次实验比较简单,没有出现较大的问题。

五、实验总结

上一篇:童谣教学下一篇:策略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