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景观

2024-05-22

广场景观(精选十篇)

广场景观 篇1

景观包括景观小品、铺装、植物配置、路径等小体量元素, 每个元素都影响着整体效果。但在我国景观小品的作用要么常常被忽视, 要么设计缺乏精神功能、毫无美感。

虽然城市景观小品是置于室外的艺术品。“虽然艺术是个老话题, 然而一旦我们将艺术与环境整体性、人类文化研究联系起来并在艺术和设计形态之间建立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 那么艺术研究就会被赋予新的意义, 并对景观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景观小品作为艺术品与其他形式的艺术品相比, 其更加注重公共交流与互动, 体现“社会精神”。并将艺术、自然与社会这三者融为一体。

一、现代广场景观小品的探究

广场, 是人们聚会休憩的空间, 是城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引用巴赫金的话来说, 广场就是“集中一切非官方的东西, 在充满官方秩序和官方意识形态的世界中仿佛享有‘治外法权’的权力, 它总是为‘老百姓’所有的。”广场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建筑、文化、人群以及活动的显著特征, 同时也是市民与大自然互动的场所。而广场必然对景观有所需求。

1、广场景观小品特点、特征

景观小品与广场结合, 可创造出使人心怡的空间, 可协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优秀的景观小品能烘托出优美的城市空间。景观小品在广场中的运用方式主要有:观赏、组景、渲染气氛。因此, 在广场景观中景观小品应具备以下几点特征:

1.1、构思与布局要有立意

立意是设计的灵魂, 组景要是没有立意, 景观小品的设计则只能是空洞的形式堆砌。要使景观小品的构思有深度、不落俗套。设计者思想境界就要达到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地步。并在空间构成关系上注意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景观小品的摆设要与地形、周围建筑、水体、植物相协调, 同时也要考虑到人流的走向与空间的封闭性。

1.2、色彩与质感要有新意

景观小品的色彩与质感的处理与公共空间的艺术感染力密切关联。色彩的冷暖、动静、轻重;材质的刚柔、粗细、隐现;纹理的曲直、深浅、宽窄都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不同的感受与联想, 这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心情心境以及对于广场的第一印象。色彩与质感掌控着空间环境的氛围, 两者相互影响又相互协助, 共同承载着广场空间给人们的心理感受。

1.3、与城市人文历史背景结合

广场作为一个城市形象的代表, 其景观小品必定要能突出该城市的人文历史。不能忽视广场景观小品的文化精神层面, 应突出城市的文化的内涵。

1.4、注重多样性及统一性

“最伟大的艺术是把最繁杂的变化变成最高度的统一”, 正是生物的多样性才能更好地维持这个自然界。同样, 景观小品的多样性才能构成丰富多彩的景观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景观小品总体艺术风格的统一性, 才能使景观小品统一而不单调、丰富却不凌乱。

1.5、以人为本, 满足人性化需求

如今的广场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广场, 更注重于在人群与客观环境的相互渗透。在广场景观小品的设计上, 应在保证美观的程度上更加注重小品的功能性及人性的需求。

1.6、符合大众审美要求

广场作为城市的客厅, 一个开放式的场地, 其设计一定要注重功能与人性化的概念。广场同时也是一个城市文化、形象的体现。广场景观小品在设计上不仅要优雅美观, 还要充满活力, 符合大众审美要求。

2、现代广场景观小品常存在的不足之处

2.1、盲目生搬硬套, 缺乏个性

对国外优秀景观小品盲目的生搬硬套, 导致目前我国城市景观大同小异, 缺乏个性。设计师在设计广场时, 往往忽视、甚至无视当地传统历史文化的沉淀, 大量模仿西方景观小品的设计, 即不展现自己国家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也造成我国传统园林的精髓及地区文化渐渐流失, 使我国景观逐渐失去了其特有的韵味和风格。一个有责任的设计师, 应在熟知各种设计风格基础上,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结合传统风格, 呼应周围环境相, 设计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品。

2.2、背弃城市历史、文化背景

现代广场景观小品都大同小异, 一个景观小品在好几个广场都能看见, 成为广场景观设计中套用的公式, 导致各个城市间景观相似度极高, 根本无法体现自己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套用别人的成品、没有设计主题以及立意、也不符合整体设计的景观小品, 没有灵魂, 更像任人随意摆弄的积木方块。

2.3、人性需求的关注不够

“设计的最大价值在于重新诠释‘每一天’的概念并赋予其新的定义。”这是“设计的善意”。这是11年10月在北京开展的“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的主题词。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忽视了人类本身、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美观, 无形中, 就给市民们带来了不便。那些华而不实的设计也成为了潜在的垃圾。重新思考设计的本意——设计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而改变就成为必然。设计应以人为本, 相比于美丽浮夸的景观小品, 广场中更需要功能实用的景观小品。就像一个人说的“没有善意的设计, 自然也就没有了人, 没有了人, 也就没有了所谓百年基业。”应认识到人性需求的重要性, 重新审视设计的意义及初衷, 不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放弃设计的原则。

2.4、忽视植物的重要性

景观小品往往离不开与植物的组合搭配, 例如常见的松与石的搭配、彩色植物与绿色植物的搭配等。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能成为园林之母其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就是——植物。我国因为地理的优势, 植物种类繁多, 在景观小品的设计中忽视对于植物的运用, 从根本上减少了城市绿化, 使景观无法达到平衡自然环境的作用。

二、西方当代景观小品与中国古典景观小品的比较

西方当代景观小品起源于二十世纪初法国巴黎的“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在二战结束后, 一批景观设计师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理论的探索, 深化并扩展了景观设计的内涵, 使景观设计在发展的道路上, 具备了强烈的创新意识, 通常能够让人耳目一新, 而且更注重景观的利用价值。

当代欧洲景观设计正处于蜕变与成熟的关键点上, 面对重重困境, 当代的景观设计师追随各民族多样性的文化和进取的精神, 重新审视传统的文化并积极汲取新技术, 努力维护各民族的地方特征, 并向全世界开放, 促进交流学习。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见解, 完美诠释了历史与文化的内涵。相比之下, 我国的“城市美化”却不得其道。著名的美国当代风景园林大师——西蒙兹说:“规划与无意义的模式和冰冷的形式无关, 规划是一种人性的体验, 如果景观规划是有机的, 它也会同样美丽。”景观设计无疑就应该考虑环境、尊重自然同时也要尊重当地历史传统, 因地制宜并充分利用自然的环境, 这样设计才能突显出一个区域的人文风情及历史文化背景, 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西方当代景观小品相对于中国古典景观小品来说, 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随着后现代主义的思潮的涌现, 景观小品的设计吸收了其大量的设计思想, 能多元化的体现现代景观园林的魅力。但其选材单一、不够大胆。样式基本一致, 没有大的变化, 不能用借势, 借物来达到为使用者服务的目的。不够自然, 局限了生物的生长空间, 植物缺少多样性。总体来看, 景观小品的创新度不够。设计思维被局限。设计与施工无法协调统一, 常达不到预期效果。 (表1)

三、现代广场景观借鉴古典景观小品的对策

1、直接引用。

把古典景观小品直接引用到广场景观中, 这需要注意四周建筑与广场风格, 而不能随便引用。例如新东安大门的假山广场上的置石, 就是直接引用了古典景观小品, 用其表现自然的风采。

2、利用现代材质表现古典景观小品的韵味。

如表1中所体现的, 现代景观小品其材质的运用是很广泛独特的, 这是古典景观小品所缺乏的, 那我们也可以跟随科技的步伐, 在景观小品的材质上进行改变。例如图2.1中所看见的一样, 重庆世博园中这个景观小品的花纹与颜色选用了独具中国特色风格, 而在选材的运用上则是选用了现代化的材质, 但却不失中国风, 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中式景观小品。

3、古典的形结合现代的意

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景观小品中的形, 对古典景观繁杂的造型简洁化, 用简约的现代美来表现传统景观小品的立意, 把传统景观小品的形态运用到现代广场景观设计中。如红太阳广场的设计方案, 取太极八卦的形设计出水景——“园中园”;取传统水纹与窗棂的形而引出广场中水景与道路的形态关联。

4、以现代表现手法突出传统图腾。

三亚亚龙湾中心广场的图腾雕塑群, 以高约27米的图腾柱为中心, 与三圈石阵, 一圈24节气雕塑组成, 气势宏大, 用材质朴, 形象独特,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原始自然崇拜和对吉祥太平、丰收富足的美好追求。同时, 图腾柱和雕塑群和谐地融为一体, 构成强烈的中国古天文意识和东方神秘色彩。这样的广场不仅是市民的休憩地, 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它把中国古典文学作为广场的灵魂, 使人们对中国的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5、古典元素与现代元素的融合

现在有许多景观小品或是建筑或是别的设计都有结合古典元素与现代元素, 这也就是所谓的新中式和新古典。但这种风格不单单是纯粹的元素堆砌, 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将古典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 创造出符合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同时又不是去中国传统韵味的作品, 让我国传统艺术文化在当今社会上得到合理的体现。

四、创新不能脱离传统和历史

不可否认,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的鼻祖, 它深远地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园林。抛开中国古典景观小品的设计手法与设计理念, 忽视那些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仿山模水的景观类型、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巧于因借的视域扩展、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小中见大的视觉效果和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等古代设计师智慧和结晶, 一味的追求简约大方的现代景观小品, 总有一天我们的城市会失去自己的魅力、自己的灵魂。现代景观小品的设计中, 利用古典景观小品的建造手法与艺术表现形式, 并对其形态加以创新和改造, 无疑将能够创作出和谐融于现代环境并有思想有深度的景观小品。

小区、广场景观石方案 篇2

开县新城云枫街道移民安臵点配套工程(文化广场)的施工图纸及亲临现场的查看进行编制。

二、工程概述

开县新城云枫街道移民安置点配套工程(文化广场),位于开县平桥云枫街。铺地面积26000平方米,仿古建筑2000平方米,绿化16000平方米,道路5100平方米,地下车库6500平方米。

三、编制内容

其广场分为一、二、三、四个区域,每区域设计一大景观石,一区设臵在开州大道与广场相邻边,二、三区设臵在桔乡路两边,四区设臵在1#、2#仿古建筑间邻滨江路;由于景观石体形较大、较重、取石地点较远、安装又较困难,必须配备相应的机械设备及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吊运及安装,为此针对吊运和安装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确保该项工程的顺利完工。

四、景观石、假山石工程施工顺序

①景观石开采点选定→②机械设备及相关作业人员的配备→③修筑临时便道→④景观石、假山石开采→⑤景观石、假山石粗加工→⑥起吊假山石、景观石至临时堆放点→⑦运输计量→⑧下车堆码→⑨择位安装→⑩验收。4.1.景观石、假山石的选用:

1)根据业主的要求定点(开县白泉乡境内),据此参建各方代表初部选择并同时具有开采生产的可行性、取石地点分二处开采生产加1 工:第一处景观石约60T(1#石)、第二处景观石各约70T(2#、3#石),假山石根据实际情况而选用。

2)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现场需要择优选石,由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审价单位人员共同参与筛选,认定为符合要求的编上号,便于采、取及起吊,更有利于确定取石便道的修筑。4.2.机械设备及相关作业人员的配备: Ⅰ.机械设备的安排: 1)开采场地至临时堆放点:

①开采时配备1台50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开采石主电源; ②配备2台柴油空压机,用于钻孔开炮和分2#号石;

③配备50T吊车2台,用于起吊景观石、假山石及装车。

④配备260型挖掘机2台:用于修筑便道及景观石、假山石挖掘; ⑤选用载重为40t车辆平板拖车2台,用于运输景观石。2)临时堆放点:

①配备50T吊车了2台,用于下载、起吊景观石、假山石及装车; ②配备大型平板车2台,用于转运景观石、假山石。③选用载重为5t车辆(王牌汽车)2台,用于运输至安装点。3)临时堆放点至安装地点:

①配备25T、50T、75T吊车各一台,用于起吊景观石、假山石及 安装;

②配备大型大型平板车1台,用于转运景观石、假山石。4)配套设备、工具、材料。Ⅱ.相关作业人员的配备:

选调高水准的吊装人员进行全程现场指挥协作,其吊车司机3名,备用1名;挖掘机司2名,备用1名;安全指挥协调6名(取石现场和卸石现场各3名);专业开采工人15,配合起吊操作工人10名(取石现场10名、卸石现场各10名)。专业安装工人20人;专业安装石工5人;安装专业技术人员6人,起吊需阻碍交通,特配备交警8名维护交通,设臵警戒标志。4.3修筑临时便道:

本景观石、假山石使用东里河内天然石材,共设有2处采石点。景观石开采地在关面与白泉之间,距施工现场大约110公里。据现场察看,机械设备无法进入开采点取石,必将修筑临时便道才能进行起吊运输。据目测2、3#石采石点需修筑便道0.2公里长才能采、取工程所需的景观石、假山石数量;1#石采石点需修筑便道0.1公里长才能采取景观石,相应对当地居民农作物和耕地损毁。景石运输途中,须经过关面乡一塌方,此处须改道绕行才能顺利运输,途径关面和白泉两个乡村道路,共计8出桥涵,桥涵过载重车须对其加固处理才能让平板拖车路过。

4.4.景观石、假山石的开采:

专业开采工人在所选定的采石地点使用柴油空压机钻孔,部分埋放炸药放炮进行开采工作以及对2#石进行一分为二人工破切。4.4.1.开采石材的质量保证措施

1)开采的石材按业主的质量体系要求建立建全集中开采全过程3 采集的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并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2)石材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石材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是保证砼质量的关键,石材原材必须由业主定点做标示后开采,专管人员及旁站多重把关,不合格石材。不予以开采减少浪费重复投资。

3)石材的生产过程及成品的质量控制

对进场的所有石材均进行电子地泵自动计量,误差在国家标准以内及秤精度≦±2%。

各工种均持证上岗。4.5.景观石、假山石粗加工:

初选景观石、假山石之后将符合规定和要求的石材进行粗加工。4.6.起吊景观石、假山石至临时堆放点:

4.6.1.石材堆放场四周砖砌2.5m高的围墙,宽24cm,场区内地面铺设10cm厚的砂卵石并碾压。石材场设在广场二区东侧外一空地,利于需要的吊装。

石材堆放场内设臵一条宽7m的进场公路,便于场内石材料的二次运输,进场公路的一侧分别设臵值班室、配电房、成品区、半成品区、加工区,下料区。石材堆放场布臵图如下; 执班室配电房成品区进场公路半成品区加工区材石下料区工加储存区废品区场

石材场布置图

1)施工现场石材加工场场地平整、道路畅通,用300厚泥结石碾压,做好排水设施,加工场堆原材处砌好300mm高水泥墩,备好垫木,按石材加工场平面布臵图做好各种机械设备就位、固定、试运转工作。

2)施工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作好施工图的配料和技术交底工作。

3)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各部位的工程量、施工图下料表及现场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石材进场计划。石材进场原则以不影响施工进度、加工场正常运转为好。

4)石材的控制 ①石材供应

为了保证石材的质量和降低成本。②石材检验

1、石材需按计划单进入加工场地,供应商须提供业主认为合格的石材,项目部材料管理员应及时通知施工员、质检员、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外观检查,并填写进场物资检查记录。

2、石材到场堆放时,严格按照加工场地规划地点堆放,并按分批、分规格、分等级挂牌标识,标识牌注明: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业主标识人。特别是景观石、假山石混装时,分区堆放标识很重要。建 议用红、白油漆在石材上画小圆点,做记号。

3、材料员在石材进场后,将石材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情况建立台帐,并及时填写,交项目部备查。

4、砌石前,必须进行没量放线,沿坡面每5-10m设高木桩一排,桩上标明砌石设计高度,纵横、对角线挂上线,作为砌石标准,以控制砌石断面。

4.6.2.起吊景观石

先用挖机将景观石周围的障碍清除,然后根据景观石的具体位臵固定吊车的位臵,其车辆在河坎排队等候,装好一车,下车再装。起吊前要检查吊车运行情况,确保运行正常且安全的情况下方可起吊,吊车司机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千万不可违章操作。配合起吊的操作工人必须佩戴安全防护用具,注意景观石的捆绑方法,随时观察起吊钢丝绳的完好性,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向安全指挥人员反应。起吊作业区域内严禁站人,确保起吊作业安全。4.7.运输计量

车辆驾驶员必须具备驾驶资格,在运输过程中要遵规守纪,确保安全;景观石计量采用过磅并设专人计量。4.8.下车堆码

在施工现场选好堆码景观石的场地,确定吊车位臵,将其景观石吊下并按顺序排列堆放。在吊景观石区域必须设臵警戒线,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防护用具,确保起吊万无一失。4.9.择位安装

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对景观石按编号用石灰划圈定位。吊装前组织机械设备和相关作业人员到位。

选调高水准的吊装人员进行全程现场指挥协作。景观石、假山石安装就位后要进行稳固,确保安全。4.9.1.拼石

当所选到的山石不够高大,或石形的某一局部有重大缺陷时,就需要使用几块同种的山石拼合成一个足够高大的峰石。如果只是高度不够,可按高差选到合适的石材,拼合到大石的底部,使大石增高。如果是由几块山石拼合成一块大石,则要严格选石,尽量选接口处形状比较吻合的石材,并且在拼合中特别要注意接缝严密和掩饰缝口,使拼合体完全成为一个整体。拼合成的山石形体仍要符合瘦、漏、透、皱的要求。4.9.2.基座设臵

基座可由砖石材料砌筑成规则形状,基座也可以采用稳实的墩状座石做成。座石半埋或全埋于地表,其顶面凿孔作为榫眼。

埋于地下的基座,应根据山石预埋方向及深度定好基扯开挖面,放线后按要求挖方,然后在坑底先铺混凝土一层,厚度不得少于15cm,7 才准备吊装山石。4.9.3景石吊装

景石吊装常用汽车起重机或葫芦吊,施工时,施工人员要及时分析山石主景面,定好方向,最好标出吊装方向,并预先摆臵好起重机,如碰到大树或其他障碍时,应重新摆臵,使得起重机长臂能伸缩自如。吊装时要选派一人指挥,统一负责。当景石吊到预装位臵后,要用起重机挂钩定石,不得用人定或支撑摆石定石。此时可填充块石,并浇注混凝土充满石缝。之后将铁索与挂钩移开,用双支或三支方式做好支撑保护,并在山石高度的2倍范围内设立安全标志,保养7d后才能开放。

臵石的放臵应力求平衡稳定,给人以宽松自然的感觉。石组中石头的最佳观赏面均应当朝向主要的视线方向。对于特臵,其特臵石安放在基座上固定即可。对于散臵、群臵一般应采取浅埋或半埋的方式安臵景石。景石布臵好后,应当像是地下岩石、岩石的自然露头,而不要像是临时性放在地面上似的。散臵石还可以附属于其他景物而布臵。如半埋于树下、草丛中、路边、水边等。4.9.4.修饰

一组臵石布局完成后,可利用一些植物和石刻来加以修饰,使之意境深邃,构图完整,充满诗情画意。但必须注意一个原则:尽量减少过多的人工修饰。石刻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人文景观的“意境”多以石刻题咏来表现。石刻应根据臵石来决定字体形式、字体大小、阴刻阳刻、疏密曲直,做到臵石造景与石刻艺8 术互为补充,浑然一体。植物修饰的主要目的是采用灌木或花草来掩饰山石的缺陷,丰富石头的层次,使臵石更能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但种植在石头中间或周围泥土中的植物应能耐高温、干旱。如丝兰、麦冬、苏铁、蕨类等。4.10.验收

组织相关人员及时验收,对位臵不对或突显不出景观效果的及时进行调整。

五、开采石材的施工措施(堆砌假山石)

砌石应从基面开始由下向上砌筑,坡脚与封边应用较大的石料,砌筑塞缝用惩石不应超过总量的10%。砌筑应做到稳、紧、错、平,即石块放稳、相互靠紧,砌疑缝错开,砌面平整;砌石表面必须美观。

浆砌块石体必须采用铺筑法砌筑。砌筑前,应将石块表面泥土清洗干净,并保持湿润状态。护坡应从基座开始,由下而上分层分块砌筑,座浆饱满,整个墙身形成整体。

砌筑用砂浆强度等级应为M7.5、。砂浆设计配合比必须准确,施工拌和要均匀,采用机械拌和时不得小于2min,人工拌和应先至少干拌三遍,再湿拌三遍至色泽均匀方可使用,不得将水泥、骨料和水同时混合拌制。砂浆拌和后必须在初凝前使用,不允许重新加水泥调制。

砌石基座按设计断面开挖完成后,根据浆砌块石砌筑要求砌筑,基座砌体砂浆达到50%以上设计强度后才能进行整坡和垫层铺设,并应及时进行砌体养护。

砌体的结构尺寸和位臵,必须符合施工详图规定,表面偏差在2m范围内不得大于30mm;砌缝宽度,平缝15~20mm、竖缝20~30mm。

5)地质编录

人员的配备:配备一名技术人员进行地质编录,该名技术人员必须取得工程师资格。

土工试验:地质人员根据清方的情况及时对基底土层进行取样进9 行现场试验,并按试验的一定比例取样送专门的岩土实验室试验。取得现场和实验室基底土样数据。与设计要求的数据对比,修正数据并指导现场施工。

岩土试验标准: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本工程所用的相关规范、标准,对地质情况进行复核。

完成后,施工人员对坡面仔细检查,对局部不良基面进行特殊处理。特殊低地段的处理,施工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应急方案,但必须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施工人员将前期的实验数据汇总后,将信息反馈给业主、监理,由业主会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计对勘察报告进行校验。治理工程水沟挖方完成后,由施工地质人员会同业主、监理进行基面验收。

六、施工过程:

1、放样:施工放样应按设计平面图,经复核无误后,方可施工。不出施工图的景石堆臵和散臵,可由施工人员用石灰在现场放样示意,经有关单位现场人员认可后,方可施工。

2、基础施工

根据放样位臵和设计要求,进行基础开挖。在保持基础稳定的前提下,基础表面应低于近旁土面或路面(地坪)10cm。

基础开挖后,如遇疏松的土质,暗塘(河),地下文物、地下管线等,应会同设计单位和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后,方可施工。

3、叠石和景石布臵

1)假山、叠石、山洞、台基、峰石等应在基础的范围内,先作轮廓放样,再进行起脚。

2)峰石应形态完美,具有观赏价值。叠石或景石放臵时,应注意主面方向,掌握重心。组合假山及峰石时,每块景石连接处以山石本10 身的相互嵌合为主,同时,应用铁件或块石塞实,空隙用C20~C25混凝土灌实,使堆叠与填塞、浇捣交叉进行,确保安全稳固。3)假山叠石或景石堆臵处,其山势和造型应达到设计图和设计说明的要求,具有整体感。并应注意石不可杂、纹不可乱、块不可均、缝不可多,石种、石色、纹理应一致,形态自然完整。

4)景石布臵,在理解设计意图的情况下,主要靠现场创作出较好的景观效果。不得随受意堆臵,所有景石须安全稳固。

5)假山、叠石和景石布臵后的石块间缝隙,先经混凝土或铁件、石质材料填塞、嵌实,再以1:2的水泥砂浆进行勾缝。露面缝宽应小于2cm,并达到平整。勾缝砂浆应先调色,使之干燥后与石料色泽相近。

塑假山一般施工:

1、骨架制作

2、假山胎膜制作

3、塑假山

4、山皮料安装

5、刷防护材料

七、施工安全:

园林植物,注意场地内人员的安全。假山堆叠、峰石堆臵或景石布臵,必须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配备起吊设备,搭设架子及防护栏。

简述城市广场景观营造的原则 篇3

关键词:城市广场;景观营造;原则

从中西历史发展上看,城市广场最初起源于西方,由于古希腊民主的政治气氛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促进了户外交往空间的产生。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结构的不断改变,作为城市开放和公共空间主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广场,对人们城市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广场的景观营造是从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两个方面来体现景观特色的。

一、城市广场景观营造的目的与意义

城市广场是人们进行多种社会活动的地方,因此它必须满足各种实用功能,提供满足不同活动需求的空间组织。广场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观赏等活动的场所[2]。在西方,广场的历史很悠久,在大都市中有着“起居室”的作用。设计广场的目的是使人们的生活更方便和舒适。但我国的城市广场起步晚,对于城市广场环境的营造理论和原则还存在严重的不足,能够借鉴和学习的经验和例子也不多,导致了城市广场设计水平低、利用率低、功能不协调等特点。

我国当前正处在城市建设和扩张的关键时期,每年城市广场的建设数量很庞大,广场造价也很昂贵。由于广场建造的不科学,很多广场在建成后不久便被废弃,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迫切需要一套具体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城市广场景观营造的方法理论,从而形成成体系的方法来指导城市广场的景观建设。

二、城市广场类型

城市广场按照其功能、用途和所处的位置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交通广场和商业广场等。集会游行广场又包括很多广场类型,例如:市民生活广场、纪念性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虽然广场的分类是相对绝对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每一种类型的广场的使用并不像其定义的那么单一,更多情况下是多重功能相互交叉贯通的[3]。因此,每一种广场都有可能具备其他类型广场的某些特点。

(一) 集会游行广场。集会游行广场一般位于市中心、区中心上,通常情况下这种广场周围都有公共建筑,平时主要用于疏散交通,同时也可进行一般的市民生活活动和游览观赏活动,集会游行活动在需要的时候也可进行。面积大,有合理的交通流线和空间布局是这类广场的特征,并且他们长与连接主干道,以此来达到人流分散的目的,但是一般情况下不可以通行运输货车。为了不影响集会游行活动及其他日常活动,会在广场的周边设计舒缓交通的道路。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等,可作为节日欢庆用处的集会游行广场。以硬质铺装为主和辅助设计较少绿地是这类广场的特征,它的目的是防止破坏交通系统和广场的连贯完整性。但是这类广场主席台、观众台的四周会有很多的常青树。在特别节日庆典时,为了烘托气氛,人们会在广场上点缀很多各样的花卉。同时为使广场的设计与周围气氛相一致,体现一种和谐的氛围,会将大多数集会游行广场的形式设计得相对规则和整齐。最后为了组织和舒缓联通,会在广场四周进行绿化,在道路的两边种植行道树也是其一大特色[3]。

(二)交通广场。交通广场一般位于火车等交通枢纽前或者在几条道路干道的交叉口等地上,起到组织、集散、过渡、联系或停车的作用,是道路交通的连接枢纽,同时也可起到装饰的作用。交通广场可分为道路交通广场和交通集散广场两大类。道路交通广场是用来缓解和疏导多条道路交叉口的人流和车流的压力,例如大型的环形岛等[4]。交通集散广场是指汽车站等交通枢纽站前的广场或体育馆等大中型公共建筑物前的广场,目的是使人流、车流分开,使其互不干扰,例如柏林中央站前广场。

考虑到交通驾驶安全的问题,在植物种植设计时,绝对不可以设计能遮挡驾驶员视线的较高的植物,应该多用花草、绿篱、低矮灌木。同时,植物也要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要能达到较好的绿化和视觉效果。

(三)商业广场。商业广场通常位于聚集人气的商业繁华地带,例如大型商场、餐饮、旅馆及娱乐休闲场所等,集购物、娱乐、餐饮等于一体,体现了都市繁华的特点。在现代的都市生活中,这种商业广场越来越受欢迎,优雅舒适或是工业解构等有特色的商业广场能吸引更多的人流,也渐渐成为一种时代文明的产物。

商业广场更注重生活化和更富有人情味,建筑小品也非常丰富,通常会有雕塑、各种灯具、喷泉、休闲座椅等,意在为人们提供设施齐全、舒适轻松的休闲环境,使人们的一切需求在这个环境中都能得到满足。室内外环境和空间相互渗透使人们感到更轻松愉悦,例如上海周浦萬达广场[5]。

按照城市广场的形态还可以分为规整形广场、不规整形广场及广场群等。按照城市广场的构成要素还可以分为雕塑广场、建筑广场、绿化广场等[3]。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出现了很多的广场类型,如下沉式广场、步行街等,复杂化、立体化是现代城市广场的发展趋势。

三、城市广场景观营造的原则

城市广场的景观营造是从一些基本元素开始,建造时要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注重人在广场上的心理感受、行为活动和交往需求,也注重广场的形式美、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们的各种各样需求的功能和形式相结合的人性化广场,与此同时,还能美化城市环境和提升城市的形象。

(一)人性化原则

城市广场景观营造的人性化,是指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在景观营造的过程中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融的思想。城市广场的人性化设计应具有功能良好的空间组织和形态,使人置身于城市广场中的各种活动需求得到满足。满足不同年龄、兴趣、阶层的人的使用和审美需求,从场地的实际出发,将空间划分成一个个功能区域,然后用合理的方式将各个空间串联起来。不能只追求装饰和景观“美”,而忽视“人的重要性”的设计原则。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景观设计的全过程都要融入“3R”原则,即减少(Reduce)、再利用(Reuse)、循环(Recycle),才可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景观设计[6]。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建造施工和养护管理的这一系列过程中,生态节约和低养护可持续的理念是一直存在的。可持续性发展首先也要求是生态的设计,其设计目的就是在为人们创造优美环境的同时,减少不可再生资源使用和污染物排放以及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的诸多干扰。

此外,清洁性能源和高科技节能装置及技术的应用在可持续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清洁能源应用得当就可能解决景观设计中的照明和水灌溉问题,从而节约由水灌溉问题而带来的大量资金投入。

(三)整体性原则

在设计城市广场时,一定要使它具有明确的主题和功能。主要考虑广场环境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整体与局部、周围环境协调关系有致的问题[7]。其次要做到功能的整体性。最后,要有一定的环境作为陪衬,可以设计一些园林小品,供人们休息使用。同时,可根据不同植物的特征,进行相互对比和融合,产生微妙而迷人的景观效果。

(四)规模适当原则

在设计城市广场时,它的规模大小应依据它所处的地理位置、设计的主题和使用的目的来进行规划设计。应该大就大,应该小就小,不能一味地求大,亦不能为了构图规划美观的需要,而将边角料作为广场区域。例如,在繁华的大都市建造小广场和在郊区建造大广场都是不符合规模适当的设计原则的。

(五)地方特色原则

在设计城市广场时应尊重它的地域特色。设计要充分考虑地域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并根据当地场地地貌和植被现状,保留原场地中可利用的景观资源,并对场地进行有选择性的改造,使园林景观具有区域特点,同时最好要避免大量建设投资。要把对地区文化的了解,结合现代的审美,做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设计来[8]。例如,根据地域气候的差异,处在温带或者寒带地区的广场是不适合种植成长在亚热带的芭蕉树,而亚热带地区也不适合做广场冰雕景观。

(六)舒适性原则

人们更倾向于呆在一个舒适开放的空间里,所以设计广场时一定要以舒适性为设计原则,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广场的使用价值。很多因素都会影响空间的舒适度,例如清洁、景观环境、空气、水分等。例如泽恩设计的城市袖珍广场公园,能满足人们的舒适性需要,因此聚集很多人。同時,广场的夜间照明要充足,并且交通要流畅。

四、结语

城市广场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未来的城市广场景观营造必然受到人性化与可持续、创意与实用功能、文化特色与地域魅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广场是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必须要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9]。在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只有将实用功能、艺术设计和文化精神统一处理,才能创造出优美舒适、特色鲜明和与时俱进的城市广场。

参考文献:

[1]陈慧华.现代城市广场绿化设计[J].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2013

[2]王利飞.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中的设计应用[J].现代园艺,2013,(05).

[3]付彦.浅谈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1

[4]郑爱梅.浅谈城市公共空间[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2,(03).

[5]白洪菊.浅析城市广场设计[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11,(07).

[6]肖立军.基于5R循环经济观念下的工业遗存活化再利用探讨[J].旅游学刊,2013,(08).

[7]吕赏.住宅园林艺术设计要素[J].住宅产业,2012,(08).

[8]康曼.城市中心广场的景观设计探究[J].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4,(04).

[9]卢艳.对城市广场景观规划设计的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3,(09).

作者简介:

广场景观 篇4

1、项目背景

为迎接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庆典, 提升城市形象, 作为首义运动发起地的武汉市开展了首义文化区建设。首义广场文化区按照省、市政府的统一部署, 以首义文化园为中心, 以南北向的首义景观轴和东西向山水生态景观轴为两条轴线, 分蛇山板块、首义板块、紫阳湖板块三期实施, 其中首义广场二期首义板块为该项目的核心区, 项目已于2011年9月竣工, 该项目北靠彭刘杨路、西临体育街、南至紫阳路、东抵楚善街, 总用地面积约14.6hm2,

首义广场二期位于武汉市的老城区, 该地段人口密集, 土地利用率低, 基础设施落后, 缺少大型的集会场所和公共休闲公园, 另外生活区缺少配套的商业中心, 社区缺少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总体设计希望改变现状, 提高土地利用率, 打造一处复合型城市广场, 其功能以首义主题文化为特色, 融旅游、庆典、休闲、商业为一体, 展示城市历史文化、促进城市发展与对外交流, 同时也提供一处市民文化娱乐、休闲的全新城市空间。

2、景观设计理念

依据首义广场整体的设计要求与功能定位, 景观设计在充分满足各类功能需求的基础之上, 努力推动广场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实现, 并且合理解决多项功能和多种价值的融合。

首义广场的文化价值, 首义广场周边密集分布着名胜古迹, 如黄鹤楼、蛇山、红楼 (辛亥革命纪念馆) 、黄兴拜将台, 张之洞路, 辛亥革命博物馆、明王府花园、紫阳湖公园等, 每年吸引无数游览人潮。从辉煌的楚文化到近代推翻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再到新中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 首义广场是武汉城市历史的精华记忆。首义广场作为2011年武汉市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庆典活动的主要场地, 是向世界宣传武汉城市形象的窗口, 因此首义广场景观设计中充分融入文化理念, 体现武汉历史、人文、地域特色。

首义广场的社会价值, 首义广场为市民及周边居民提供一处休闲、聚会、游玩及各项娱乐活动的场所。景观设计中既要符合人的行为活动规律及人体尺度, 又要以轻松、惬意、悠闲和随意的特色吸引公众的使用参与, 合理利用空间,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充分体现人性化关怀。

首义广场的商业价值, 首义广场设计将商业转为地下, 地下80%为商业区, 有效提升了土地利用率, 为市民购物带来便利的同时促进老城区的经济繁荣发展。景观设计要合理地处理好地上公共广场与地下商业的关系, 既不影响广场的社会公用性也能够有效地辅助商业, 吸引客流促进经济。

3、景观规划设计

首义广场的设计中将景观依据周边地形与使用功能分为纪念广场区、革命博物馆区和英雄林三个区域。

纪念广场区是辛亥革命首义百年庆典时的主要场所, 以水景喷泉为亮点, 广场大面积采用花岗岩铺装, 留出广阔的活动场地, 运用树阵带将广场中心区域的纪念空间和两侧的商业出入口相隔, 避免人流混杂。树阵下方为市民提供舒适的林下休憩座椅, 另外在体育街侧设置非机动停车位和机动车停车位等附属设施。

革命博物馆区以建筑为主体, 为了突出主体建筑, 景观设计做减法。结合博物馆基座设计景观叠水, 在两侧设置高密度坡地种植, 使建筑两侧的步道成为静溢, 供人缅怀和沉思。

英雄林在整个首义南轴线的整体布局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衔接纪念馆和紫阳湖公园, 以三条横向道路将英雄林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 主要以大面积的森林绿化为主, 种植高大乔木, 寓意革命英灵永驻, 同时将其定义为城市绿肺、休闲公园, 为城市提供呼吸的空间。种植上内松外密, 从中轴线看是疏林草地, 在横向轴线上看是森林。南区中轴线根据现场北高南低的场地条件, 设计了跌泉水带, 英雄林内还设计了旱喷泉和历史走廊景观, 南侧由原烈士祠牌坊、楚风亭、水景和广场构成英雄林的南入口广场。

4、复合性景观设计

4、1旱喷泉及周围广场铺装

纪念广场区的旱喷泉设计是整个首义广场景观的亮点, 设计中有效地解决了多重功能需求, 体现了空间的灵活布局。同时广场铺装的细节处理中将历史文化、传统符号融入到景观设计中, 丰富了景观的文化内涵。

旱喷泉位于纪念广场中心区, 旱喷泉水池深度为5cm, 水体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 有水池、旱喷泉、雾喷, 可以依据不同的季节和庆典需要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 如春天万物复苏, 自然景色非常好, 可以采用水池形式反射周边自然风景和博物馆建筑的倒影 (图1) 。夏天武汉炎热, 可以开放雾喷或音乐喷泉, 一千四百个雾喷头同时启动, 形成壮观的云雾效果, 由于低压喷头设计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人们可以步履其上与喷泉池互动嬉戏, 音乐喷泉可平衡广场微气候, 降低温度, 增加湿度, 为市民提供纳凉解暑的场所。当广场举行庆典或大型集会活动时, 关闭喷泉设备, 喷泉池就成为空置场地, 非庆典时期广场使用面积约1.8万平方米 (不含水景所占面积) , 举行庆典活动时关闭喷泉, 同时移除广场内临时绿化, 纪念广场使用面积可达2万平方米, 以人均占地1.5平方米的极限密度计算, 可容纳约1.3万人, 设计很好的解决了广场多重功能的需要。

为了使广场融入首义文化气息, 在广场的入口处设置大型群雕“走向共和”。纪念广场的色彩与铺装图案与博物馆建筑形式呼应的同时吸收楚文化装饰特点, 广场主体铺装采用黑红灰三色, 取自楚文化及具有代表性漆器的色彩, 分别运用济南青、天山红和芝麻灰三种石材。铺装纹样取自楚文化丝织品中的“纬线起花”绦, 鲜明地反映了武汉城市所代表的楚文化浪漫主义特色, 与首义广场武汉形象、历史文化的主题展现相呼应。

4、2英雄林

英雄林景观设计以植物造景为主, 从北至南实现纪念性空间向休闲性空间的转换与过渡, 高大茂盛的植被及地形处理, 使轴线和外侧商业开发空间形成适当隔离。英雄林有效地处理纪念性空间、休闲性空间与商业空间的过渡融合, 协调统一, 形成多样的立体绿化景观。

英雄林再现武汉山、水、林、城的城市格局。武汉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十分优越, 规划充分利用蛇山和紫阳湖这两个良好的自然山水条件, 以乔木为主的栽植理念, 种植大面积的植被, 实现绿化景观向城区的渗透。英雄林的设计考虑了气候因素, 提高绿化的覆盖率和遮荫率, 满足市民的活动需求, 提升区域的环境品质, 为市民提供休憩、交流和沟通的场所。

英雄林作为首义人文轴的组成部分, 注重辛亥革命文化内涵的体现, 设计了历史走廊景观 (图2) , 步道上铜雕三幅武昌的地图, 分别是清朝统治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和现代的武昌, 游人可沿线朔源, 亲身体会不同时期武昌在地理上的变迁。在英雄林轴线两侧设计跌泉水带 (图3) (图4) , 整个南区英雄林缺少集中活动广场空间, 因此在南区尽端和紫阳路衔接位置设置烈士祠广场为主体的纪念性空间, 烈士祠小广场与烈士祠牌坊、铭文碑相衔接, 可举行小型的纪念仪式也为周围的居民提供晨练, 集会的场所, 同时小广场为首义广场西南角的地下商业吸引人气。

4、3出入口及下沉广场景观设计

首义广场的地下商业空间主要由出入口及下沉广场进入, 通过对周边道路、人流量分析及消防等若干硬性条件的整合, 首义广场共设计了22个人行出入口, 5个下沉广场分布于纪念广场两侧及英雄林中。出土口和下沉广场的选址都紧邻人流量较大的周边主干道, 人流密度和便利的交通促进地下商业运营。出入口及下沉广场的景观设计将地上与地下空间相连接, 一方面需兼顾地上旅游、纪念空间景观的完整性与文化性, 另一方面要引导人流进入地下商区, 营造商业氛围, 提供商业服务, 因此在设计中必须有效协调几者的关系。

从地面广场的角度尽量弱化出入口形式, 保持地上景观的完整性。人行出入口的景观设计依据客观条件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 如运用花坛座椅形式或采用绿篱围合形式, 视觉上与周围的种植融为一体, 弱化出入口。南区临楚善街下沉广场运用地下空间顶棚, 将英雄林的绿色植物延续到顶棚上, 使地上景观向地下空间柔性过渡。此外, 对地下空间的通风口也进行了弱化处理, 采用不同于以往立面出风口形式, 改用平地面、顶面出风的形式, 减少体量, 减少对景观的影响。在这些人行出入口处特别设计了绿茵空间和舒适的休息座椅, 将广场上的人流聚集过来, 吸引他们进入地下商业区。

北区下沉广场是地下商业的主要入口, 人流量大, 景观设计以人流疏散功能为主, 整体采用大面积铺装, 在某些人流量较少的下沉广场中设计了种植池和踏步, 将中间的铺装步道和一侧的休憩木平台分隔开, 形成步行和停留休憩的两个功能空间 (图5) , 同时在商业出口正对墙面上布置“首义之魂”浮雕, 与广场的首义文化氛围相呼应。

5、结语

人们对城市形象和空间品质要求不断提升的今天, 复合型城市广场对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义广场二期景观设计是对复合型城市广场空间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上的一次探索, 设计做出了大胆尝试和创新的同时提出几点思考供以交流。首先, 在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 景观设计应在甲方的支持下尽早介入参与规划方案的制定, 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项目的景观效果;其次, 项目的建筑和景观设计双方应紧密沟通, 特别是地下空间通风口, 出入口, 地下建筑顶板荷载, 反梁位置等进行沟通, 以确保方案的可实施性;最后, 在项目施工阶段, 应与施工方紧密配合, 积极沟通现场与设计方案不符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对未达到设计要求的进行整改。总之, 复合型城市广场景观设计需要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与规划、建筑、给排水工程、强弱电工程、结构工程等设计部门密切沟通与协作才能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

(注: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摘要:面对城市发展中日益增多的复合型城市广场, 景观设计要以更加宏观的视野、理性的分析和感性的人文关怀, 运用复合性的设计思维有效地处理、协调各项功能组织。武汉市首义广场二期景观设计项目, 在对各项功能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 提出有效实现广场景观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及商业价值并存及融合的可行性方法与设计模式。

关键词:风景园林,首义广场,复合性设计思维,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美]杰拉尔德.A波特菲尔德;肯尼斯.B霍尔.JR著.张晓军;潘芳译.社区规划简明手册.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文化广场景观设计论文 篇5

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的设计要素主要包括:地面铺装、景观绿化、小品雕塑、景观水景、灯光照明等。小城镇广场的绿化设计是广场具有尺度感和营造空间氛围的重要元素。铺装的设计上应结合所设计的文化氛围选择色彩和设计元素,文化广场景观的设计应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街道的协调统一,借助景观形式、肌理、色彩、材料以及空间表达特定文化寓意和精神含义。

1.2设计的原则

1.2.1坚持景观生态性为原则。小城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它贴近自然,自然之美是它可以发掘和利用的特色,其自然之美是大中城市所没有的优势,因此保护和利用自然景观是景观设计的首选条件,小城镇景观设计中应该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开发利用中要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重视原生态环境的作用、绿化作用才能创造富有生机的文化广场景观、提高广场的利用率,但很多景观设计中却忽略这个优势而是设计成一排排枯燥单调的现代景观。在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的设计中,要以区域背景为基础,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寻求城市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的呼应。

1.2.2坚持社会公众性原则。广场是构成小城镇空间的首要环境要素,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设计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包括年轻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小城镇广场景观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现在很多小城镇广场景观设计只是追求美观效果忽略了其使用功能,广场不仅仅是供居民集聚的标志性场地,它还可以供人们在广场中进行各类活动,强化人们对文化广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论城市广场中的园林景观设计 篇6

关键词:城市广场;生态环保;景观设计

城市广场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的开放空间。广场景观设计不仅仅反映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水平,更加折射出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面貌。因此,我们在今天这个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碰撞的时代,一定要结合中国文化环境的实际,特别是中国人实际的生活习惯和审美习惯对广场景观规划的要求,在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设计理念和最新的设计成果的同时,也要技术而艺术地对我国的广场景观中的树景进行具有我国文化特色和符合我国民族心理审美标准的造景设计的探索。

一、广场景观的构成

1.内在因素:树木、花坛、喷泉、雕塑等户外艺术品,地面艺术铺装等。

2.外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是指背景建筑,广场周边建筑是形成广场空间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建筑的构成形式、物质功能、视觉印象以及社会职能,决定着广场的特点;建筑的上部恰恰是在路上广场外运动的汽车中人的视觉范围内,因而只需设计色彩效果,而建筑的下部是广场中和外面行人视觉可及范围,可采用人的尺度进行设计。因此,周边建筑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物质和文化,建筑的优劣是衡量城市品位的一个重要标准。设计者在树景的安排设计中,不仅要解决大众的“生存居住问题”和大众心理上的“安全、舒适问题”,还要注意既保留我们中国文化历史特色遗产和审美标准,又要符合时代的潮流、注重生态环境。

二、广场园林景观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认真调查道路的周围环境和立地条件,为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调查的指标有:周围绿化现状(绿化的布局、树种及长势)、土壤理化性质。结合中国文化环境的实际,特别是中国人实际的生活习惯和审美习惯对广场景观规划的要求,在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设计理念和最新的设计成果的同时,也要技术而艺术地对我国的广场景观中的树景进行具有我国文化特色和符合我国民族心理审美标准的造景设计的探索。

(二)仔细、合理规划体现中国传统景观文化和审美特点

中国园林在儒、道文化的熏陶演绎之下,讲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学原则,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要素之一——花木造景就是这种美学原则的重要体现,其中树的造景尤为重要。要充分体现城市的美观大方绿化规划在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同时,组成部分的布局和植物品种的选择应密切配合,同时做到景色的相对统一。

三、广场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城市景观环境中要坚持生态优先,保证生物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是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具体内容之一,同时也构成了自然景观。城市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一切生物都离不开地面,只有在地面上创造宜于多种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才能达到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城市建设一方面要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要对在城市化过程不可避免地被破坏的自然资源进行补偿,并建立城市的人工生态系统,保证城市持续发展。把城市和建筑建在绿色中,绝不是空想,它是发展的方向,是可以逐步实现的。

(二)协调性原则

城市广场是一个有机整体,设计中要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同时要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人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广场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还应协调广场周边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绿化体系结构良性地整体发展。

(三)服务和谐性原则

城市广场景观的服务对象为城市居民,景观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充分挖掘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地域特征,满足各种不同情感的需求,尽量做到自然布景与规划布景相结合。设计生态的滨河绿地,更应体现“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环境观,追求天、地、人的和谐,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形成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主题。主要以自然美、植物美、景观美为基础,体现自然的重要性。形成绿地成片、树木成林、花香四溢、环境优美、生态平衡的景区。

四、园林景观在广场景观中的意义

(一)体现中国传统景观文化和审美特点

城市广场被视为“城市的客厅”,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集中体现,也是城市文化历史和民族心理文化的融汇处,代表着这个城市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因此,塑造出一个能在各个季节都能体现自然美与艺术美相结合又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开放性空间,城市的魅力就会倍增,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独具中国园林审美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树景便能达到此种目的。

(二)促进生态环保,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然而随着这种城市化的高度发展,城市人口也迅速增加膨胀,城市环境也急剧恶化。因而城市绿化、促进城市生态环保就显得尤为重要。绿化被各大城市作为解决城市的生态污染的主要武器提上了日程。那么,在具有“城市客厅”之称的人口密度极高的城市广场景观中,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广场建设中,设计者可以通过增加树景来形成有效的绿色廊道和绿色空间,提高整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为城市各方面的发展做出生态环境方面的贡献。

(三)增强绿化效果

高低错落、丰富多彩、多视角的树景不仅丰富了游者视线,增加广场景观空间的层次和景深,以及广场景观的多样性,而且这种延伸于空中的绿化塑景格式还增加了城市广场的绿化面积,减轻了广场绿化的占地之痛,使空中绿化或立体绿化成为一种独具特色风貌的景观艺术和城市或广场的景观特色,是一种广场景观的自然之美,也是技术和艺术的集中体现,独具中国广场景观特色。

五、结语

中国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在儒、道文化的熏陶演绎之下,讲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学原则,这一原则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工细琢的景观式的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广场景观 篇7

一、现有景观环境特征

登封市嵩山广场的空间现在主要是由建筑围合而成, 面积较小, 建筑的体量、尺度、直接影响着广场的空间感受见图1。现有广场主要位于规划区的东侧, 建筑尺度感较好, 建筑风格以古风为主, 现代风格与欧陆风格搀杂其间, 广场的南侧现状为停车场, 北侧有部分硬质景观, 包括一棵古皂角树。规划保留区域东两两侧南北向建筑, 东侧保留建筑为嵩山影剧院及登封市安全生产管理局等办公类建筑, 西侧保留建筑为财政局、文物局办公建筑。区域范围内其他居住、商业建筑拟拆除。

现有有一条12米宽的城市道路从规划区穿过, 对场地的割裂作用非常明显。作为城市道路, 它向北与另外一条城市主干道相接。

二、广场的区域定位分析

嵩山广场位于中心组团的核心区域, 该区域由商业、金融、服务、行政文化中心共同组成, 属市级公共中心, 也是嵩山旅游的接待服务中心。规划将嵩山广场定位为登封市中心城区集市民集散、休闲运动、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城市开放空间。

三、总体规划布局

通过解读登封的历史文化特点, 能看到登封文化里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就是少林武术文化以及嵩山宗教文化, 两个文化深深的扎根于登封这片土壤。经过历史的沿革、时代的变换, 登封不仅继承了两个文化中的精髓, 同时, 现代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形成了其他一些文化特点。

嵩山广场的设计不仅要代表历史中的登封, 同时也要展现现代人的精神风貌。“文、才、武、略”就是很好的概括 (见图2) 。文, 表现现代广场文化中一个突出的特点, 通过给市民一个代笔练字的场所来展示当代人的文明素养, “挥毫坪”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才, 是给市民展示才华的平台, 不仅用于平时市民晨练中一个练舞场, 也用于重要节日里的一些活动;武, 是登封的一张名片, 也是市民文化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点将台雕塑将展示登封少林武术的魅力;略, 表示在此取谋略、战略之意。展示登封的宗教文化, 因为禅宗不仅是宗教的, 更是哲学的, 在禅宗林内铺装中镶嵌万福带、种植七叶树等来体现古代文化的精髓。

在规划设计中, 保留规划区内现状市政道路的线型, 但废除其道路交通的功能, 作为场地的记忆, 该路采用步行街的设计手法, 在路面铺装上通过镶嵌登封的变迁历史来体现登封文化的传递和文明继承。该路不仅是原场地的记忆, 同时也展现了登封文明史脉络的传承, 作为一条通透的视线通廊, 由区域南侧可清晰的看到广场北端尽头的山脉。

中心广场主要由6个区组成。划区南侧为展示区, 这里包括展示登封武术文化的点将台, 也包括南侧主入口, 开放大气的南侧入口景观将给来登封游玩的民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广场西南角现状办公建筑南侧为停车场区, 安排机动车停车。停车场东为游憩休闲区, 在林荫广场下规划布置挥毫坪, 满足市民晨练时练毛笔字的需求, 同时给广场注入浓厚的文化气氛。东至嵩山影剧院、西至财政局办公楼区域为休闲活动区, 嵩山影剧院承担着登封市举办大型会议及活动的功能, 影剧院前规划布置空旷的场地, 满足大型会议及活动的集散要求。同时, 在财政局办公楼前通过高差变化及设置留影壁和公德坊, 营造出财政局办公楼前相对私密及封闭的空间, 以避免广场人流对办公人员的影响。规划区北侧为游憩休闲区, 通过设置禅宗林来展示登封禅宗文化, 同时规划提供停留的空间以供市民交谈休息。规划区北侧保留现状古皂角树, 在树四周设置高台用于市民祈福及日常的休闲活动中心广分区, 详见图3。

广场内的植物种植以乡土树种为主, 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景观效果。其中规划区中部道路两侧种植银杏, 形成银杏林荫道。临规划区南少林大道植物配置突出季节变化, 以色叶大乔木为主, 形成大树成林的景观效果, 种植如黄山栾、三角枫、黄栌、五角枫、白蜡等。林荫广场种植落叶大乔木, 如法桐、银杏、黄山栾等。复合种植区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种植方法, 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景观效果, 一批耐荫的小乔木及灌木在道路绿化中被广泛应用, 如珍珠梅、瓜子黄杨、海桐、石楠、棣棠、紫薇、八仙花等。规划区北禅宗林景区种植菩提、早园竹、白皮松、油松、结香等体现宗教文化。

四、广场特色空间的营造

衡量广场设计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看实际能否为丰富广场活动创造条件。有关研究表明提高户外空间质量, 有助于诱发和延长自发性活动, 从而间接地促成社会性活动。所以我们在广场设计中重点对空间行为进行研究。

广场四周的边界是公共活动的密集区和环境依托点, 人们滞留其间, 形成一定的场所感, 活动、事件都是从这里开始并向中心部分扩展, 因为从心理上讲, 人们不愿意完全暴露在空间之中, 而且在不同空间的交界处, 功能和活动的类型是多样的。在设计方案中, 我们充分考虑边界效应, 将可能存在丰富活动的空间布局安排在广场的四周, 营造出私密空间或半私密空间。

现代广场不论大小, 都要充分考虑绿化问题, 体现现代广场设计对于人和环境的关怀。但是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 广场就是广场, 而不是游园或绿地。广场的功能是高人流量的开放性的社交空间, 其作用不是用来解决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 绿化在广场设计中应该处在一个次要和衬托的地位。在我们的方案中, 没有设计大草坪, 大草坪不仅维护费用高, 管理困难, 同时不能踩踏的草坪将会影响广场多样化活动的开展。方案中主要是提供在林荫下的休息环境以及调节视觉、点缀色彩, 为人的逗留和活动行为提供依靠的地方。

广场是以硬质景观为主, 铺装是广场设计的一个重点,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广场都应其精美的铺装设计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设计中, 我们不片面追求材料的档次, 没有大量使用花岗岩板材, 铺装是以简洁为主, 同时与功能相结合, 通过质感、图案和色彩的变化, 界定空间的范围。

广场的细部设计也很重要, 一个广场的好坏不仅要看结构, 也要看细部, 从台阶的尺寸、花池的高矮、雨水口的处理, 到铺装的图案、建筑的立面、种植的方式都很关键。在我们的方案中, 广场作为兼有多种功能的生活服务性场所, 规划布置完善的服务设施, 如美观耐用的固定长凳、电话亭、挡雨设施等, 对于这些设施的位置及形式需要仔细推敲, 一般来说空间亲切宜人, 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 并且有一定的安全感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其他的细部设计以人性化为原则, 在大尺度的空间背景下设计小尺度的活动空间, 以避免广场给人空旷的感觉。

五、结语

广场景观 篇8

广场是美化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景观, 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城市的风貌, 是展现城市文化内涵的舞台。近年来, 城市广场建设在许多城市受到了普遍的关注, 反映了市民对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现实需要和对美丽宜人的生活环境的渴求。然而, 广场景观的设计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趋同化严重。各地建设广场, 往往用相同的思路去设计和建设, 造成广场虽多, 但个性缺失, 千城一面。因此, 要做到设计新颖、具有个性, 广场景观设计的特色营造显得极其重要。

马龙商业文化广场, 是马龙县重要的市政设施, 面积20000㎡可容纳近万人, 用于政府的招商引资的大型活动, 作为各种庆典大会、大型文艺演出、规模性的体育表演的会场, 也可满足老百姓茶余饭后的休闲娱乐、体育锻炼的需求, 尽显其综合性。广场集民族文化、商业文化于一体, 是政府与民间互动共创的新形式。在马龙商业文化广场的设计中, 我们坚定了强化景观特色的设计理念。

一、功能布局体现地方特色

马龙县是南方丝绸之路云贵驿道上的一个站口, 因南唐后主李煜的“车如流水马如龙”诗句而得名, 有着厚重的人文历史。如何将地方特色和具有时代感的广场相结合, 是设计的重点;同时, 文化与商业结合, 既要提升广场的文化氛围, 又要达到以文兴商, 以文促商的目的是设计中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1、总体布局

着力追求周边环境与城市广场空间、建筑群体的有机和谐关系;地形与建筑形态的和谐交融;周边环境与新、旧建筑的和谐比例;周边环境与城市广场形象的和谐呼应。本方案从基地环境和现状调查分析入手, 从周边环境空间形态特征出发, 结合周边交通的处理, 形成“一条景观主轴, 三大建筑群体, 两种交通方式”的整体布局结构。

一条景观主轴:即自北向南沿广场中心, 连接广场的空间轴线。它将广场各要素组织起来, 具有聚集, 串接活动之功能, 成为人、物、自然、文化多元交汇的走廊。两组建筑群体:两组建筑分居广场景观立轴线的东、西两端, 形成广场上的物质主体, 强化了景观主轴, 使整体广场空间格局形成两组主体建筑群体环抱之态。为解决内收式广场给人封闭、局促感的不足, 在南北主入口均设置简洁大方、标志性、引导性很强的牌坊, 以吸引人们视觉的注意力。沿南入口牌坊进入广场, 视野宽度从30m一下扩展到90m, 使人感到豁然开朗, 一个场景开阔、气势宏大、具有现代气息的文化广场跃入眼底, 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北入口是广场的制高点, 高瞻远瞩广场全景和城区景色尽收眼底。入口旁的钟楼, 别致而精细, 登高可俯瞰广场景致, 会油然而感慨广场所独具的“四面春色三面花, 一城朝霞半城金”的瑰丽。 (图1, 广场鸟瞰图)

2、功能划分

根据广场的功能定位, 我们把马龙商业文化广场按不同的功能分区组织, 形成多个功能活动空间:景观大道、集会区、圆形舞台、健身活动区、休闲娱乐区和商业步行街。 (图2, 广场总平面图)

(1) 景观大道:贯穿广场南北景观轴, 形成各功能空间的交通联系。以特色铺装为主题, 点缀四季花坛, 视野开阔。 (图1)

(2) 集会区:位于广场的中部, 可满足大型集会和社会公益活动。沿广场纵、横轴形成规则的矩形, 体现稳重、大方之气度。 (图4)

(3) 圆形舞台:位于广场主体建筑钟楼的前方, 能满足群艺表演的需要。由三级台阶形成地台, 五根刻有民族图案的石柱围合而成。 (图4)

(4) 健身活动区:位于广场的北侧, 由树阵、长廊、健身步道、室外健身设备、儿童游乐设施组成, 略具园林风格。 (图5)

(5) 休闲娱乐区:位于广场的南部, 由大面积树阵组成, 提供群众休憩、晚凉的场所。

(6) 商业步行街:广场东侧和西南侧分别由两组建筑围合而成。以铺装、花坛、特色路灯活跃空间形式。 (图6)

在设计过程中, 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 做到功能上合理, 形式上独特, 景观上怡人。各功能区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

二、铺装设计突出民族特色

广场铺装设计是现代广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 目的在于强化和丰富广场空间的特色魅力, 突出广场的个性特征。在着手铺装设计时, 我们首要考虑的是广场所处的地域文化背景, 要对其民族文化进行挖掘和提炼, 从中获取设计灵感和设计元素。同时考虑民族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 利用现代设计手法对传统元素进行设计加工。

马龙是彝族蝌蚪文字创始人阿可的故里, 同时又是爨文化的发源地。因此, 在铺装设计中应突出当地浓郁的民族特色。彝族多信仰原始宗教, 图腾崇拜是彝族文化最突出的特色, 自然界中树木、山石、走兽都是其崇拜的对象。对火的崇拜是彝族文化中极富特色的部分, 火的向心性与内聚模式反映了整个氏族同心协力、人人合一走向天人合一的愿望。结合丰富的民族传统图案素材, 铺装从色彩、质感、尺度等多方面考虑, 获得丰富的景观效果。整体色调以素雅为主, 选用本地青灰色石材为主材, 稳重而不沉闷。

广场地面铺装形式应该以广场的功能性质为前提。因此, 我们着重考虑三个主题:

景观大道和圆形舞台:景观大道的铺装以古钱币的抽象符号为主图案, 十二枚古钱币直线排列, 形成强烈的视觉方向感。体现出历史上, 马龙“车如流水, 马如龙”的繁荣景象, 也象征广场的商业兴旺。中心的圆形舞台, 借鉴彝族人民对火的崇拜, 采用以“火”为主题的图案做铺装设计。

集会区:集会区的铺装采用轴线展开的设计手法, 对轴线的强调使空间具有方向性, 形成序列, 使人容易领会和把握空间, 更能凸显集会区的中心地位。集会区的主要目的是供群体活动, 铺装设计体现庄重、大方、气派的特点。因集会区尺度较大, 铺装采用简单的大尺度构形, 以暖色的花岗岩做装饰性条形搭配, 点缀深灰色石材浮雕板, 雕刻的题材以虎图案、马樱花等传统彝族图案为主, 以减少大面积铺装带来的单调感和冷漠感。在材料选择上避免光滑的地面, 用火烧板和凿毛石材。

商业步行街:铺装风格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营造商业氛围, 给人以亲切感。料采用100X100的广场砖, 铺装色彩多样化, 以浅色和暖色为主。铺装图案多样化, 同时注意远景视和近景视效果。运用直线形成方格式构图, 有效改变空间尺寸, 使空间更丰富, 具有活力。

运用现代观念对传统纹样进行分解造型和组合造型, 在传统基础上对其进行演变和创造, 将传统纹样与地方材料、造型技术相结合。始终以民族文化为依托做到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才能把民族文化所传承的寓意美和精神美融入到设计中。强调民族特色并不等同于要对传统进行纯粹的模仿和复古而是要从精神和文化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概括与提炼。

三、交通组织、种植设计、园林小品考虑人性化特色

现代广场景观设计应以人为主体, 体现人性化, 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以人为本要求公共空间和居民行为习惯相符, 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 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 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的场所精神。

1、交通组织设计, 结合道路的现状和发展, 设置完善的动静交通体系, 力求人车分流各行其道。

动态交通体系:利用广场南面现有城市干道和北面的规划城市主干道作为广场的两个主入口, 以7m宽的环状道路将车流引入广场四周, 交通骨架清晰、便捷。除消防、救护等应急车辆外, 其他车辆不进入广场区, 从而保证了广场内的交通秩序和良好的环境。

静态交通组织:利用南北入口的空地, 设置地面绿化式停车场, 使机动车不进入广场区, 尽量降低车辆对广场环境的干扰, 使动静交通组织各得其所, 充分提升广场的品质。

步行交通系统:占地30亩的广场对人流的吸引是巨大的, 考虑广场既是人流通道同时又是景观带, 将二者有机的结合成一体, 即解决交通之便, 又有景色可观, 漫步其中, 步移景异, 平添休闲之趣。在商业区建筑的四周均有环形通道, 可满足人们休闲、购物、娱乐的交通要求。

2、种植设计与广场各空间使用功能相结合。

在健身活动和休闲娱乐两个区都设计了树阵, 种植形式以规则式种植为主, 提供广场绿荫地的同时保持整个广场的规整, 树种选择分枝点较高的香樟、广玉兰。

局部采用自然式种植, 突出层次和色彩及季相变化的景观效果。整个植物配置做到点、线、面、立体相结合, 孤植和群植相呼应, 点缀不同的景观区域。

精心挑选植物品种, 力求植物多样化, 形成乔、灌、地被、草的多层次, 常绿与落叶树种相结合的绿化景观。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 从多方面着手, 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对比, 创造出丰富的植物空间形态。

3、园林小品应以人为中心, 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 处处符合人体尺度。

座凳与台阶:在广场和草地边沿、水际、林下设置大量的条石座凳, 让爱好休闲的当地人有足够的休憩机会, 台阶和种植池也是量好的座凳。普适性设计:广场的设计考虑各种人的使用方便, 如年青人、儿童、老人、残疾人等。尺度转换:通过尺度的转换使广场空间亲切宜人, 灯柱、亭及廊架, 进一步分割, 形成隔而不断的流动性空间体验。

每个功能区均有提供人群驻足、交往的空间。细部景观设计考虑人的参与, 小型景观、小品的设计上注意采用近人尺度, 以表达亲切、怡人、雅致、质朴的空间内涵。力求各景观点不仅可“观”, 而且可“达”, 可“感”, 形成人景互动的空间场所。

四、结语

特色化的广场景观设计, 首先, 应从本土文化中去寻找设计源泉, 积极客观的面对场地的自然与社会条件, 挖掘地方文化资源, 展示地方文化风采, 突出城市文化广场的个性;其次, 突出民族的地区性, 文化的地域性, 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 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 保证城市文脉的延续性;同时, 强调“人本信念”, 城市广场设计应尊重各年龄段、文化层次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创造宜人的空间尺度和空间环境。总之, 更好的利用现代城市各民族风格迥异的文化特色在城市文化广场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塑造城市形象, 提高城市品位, 优化城市空间, 是城市文化广场建设的目的, 也是设计者追求的目标。

摘要:本文从设计实践出发, 以马龙商业文化广场的景观设计为例, 尝试分析设计方法, 讨论具有特色的广场景观设计。

关键词:广场,景观设计,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人性化特色

参考文献

[1]、王浩, 《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6

[2]、姚时章、蒋中秋《城市绿化设计》,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1

[3]、陈丙秋, 《城市广场铺装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2007.11。

广场景观 篇9

广场是人群汇集的场所,人们在那里交流、休闲、娱乐;是为了供应人们更便利、安逸地参加大众举行的群体活动的公共空间,因此,现代广场的设计都更要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把公共广场的实用性最大化。

广场除了实用功能外,最能打动人的还是美观性。广场是由植物、景观建筑、地砖、灯、公共设施等构成的,每个组成部分都应该有其独特的美观作用,但又与整体相融合,处理得当,会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欢乐和愉悦。

广场是公共的,但其设计定位时,会偏向于某些群体;比如老人、青年、儿童等。而海南大学青春记忆广场是为学生而打造的青年广场,年轻的学生们可以在那边跳舞排练、唱歌、休息等。

二、现代广场的设计原则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的提高,人们对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广场是拥挤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交流活动、休闲和娱乐,以人为本进行设计才能把设计更好的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来。

广场是整个生态环境对整个地区的开放空间系统的一部分,它和地区之间的关系密切,因此现代广场设计应遵循生态规律。现代公共广场的设计从该地区的整体环境出发,通过整合,嵌入式,园林绿化,象征手法,自然引入,来表现当地的景观特征。另一方面,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合理的营造每个环境空间,不能破坏其原有的生态系统,为人类和其他生物创造宜人的空间环境。

在不同的条件下,人类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的不同的文化习俗和地域特征。地方特色最能表达当地文化、历史、风俗习惯;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设计风格和特点,而一个的设计作品要融入地方风情文化就要挖掘它的特色,可以通过地方的材料、建筑造型、规划布局、植物运用等手法,使其与周围当地环境相融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设计的了解及品位越来越高;而设计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着,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要求,但都是与人们的经济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在现代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经济问题,在限定的经济条件下作出最佳的设计作品。

三、现代公共广场的现状分析

随着城市进步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现代都市的公共广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公共广场不但要满足调节城市生态环境,也为人们提供一个娱乐、集会和休闲交流的场所。现代公共广场的建设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在我国的许多城市都建设成了颇具规模的公共广场,城市公共广场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都市公共广场已经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由于受社会现实条件和设计师主观条件的限制,我国在现代公共广场设计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城市公共广场的发展影响很大:(1)现代城市公共广场在设计方面尺度过大,可能会导致物力人力和资源的浪费。(2)现代城市公共广场设计中,应用地方传统特色文化太少,我们的一些城市只是被动的模仿成功的现代城市广场建设的实例,没有将当地文化历史特色体现出来,导致公共广场设计失去了地方特色。(3)设计不仅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也要和谐的促进生态、人类和社会的发展。(4)设计师在设计城市公共广场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如气候、光照、降水量、地质等。

四、以海南大学青春记忆广场为案例分析

海南大学青春记忆广场位于海南大学第五教学楼对面,于2012年9月29日正式启用其广场。广场占地面积24800平方米,拥有热带,亚热带植物是主要的植物景观,设计的道路以“脉”为主题,道路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几何形骨架,在道路交织稍大的区域,布置了突出青春的记忆和文化景观小品,形成整体印象一脉相承。园内设有一个中心广场,名叫为青春记忆广场。整体设计以自然式种植草坪的椅子,广泛栽培,有高大的树木,曲折的道路,现代景观小品,干喷,随处可见的座椅,创造一个有吸引力的,适合学生学习、娱乐、恋爱等多功能的场所。

海南大学青春记忆广场的主要功能有两点:一是以中心广场为主的活动区;二是除中心广场以外的区域作为休闲区。活动区域范围大致可以容纳100人左右,休闲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0%左右。

海南大学青春记忆广场也存在一些设计问题,如:(1)广场内座位分散,没有比较私密的空间地带;(2)海南气候变化快,夏季时间长,太阳光照久,而广场内缺少可以遮阳避雨的的硬件设施;(3)道路设计缺少创意,没有反应出广场的主题思想;(4)植物搭配上,缺少主次和层次感;(5)晚上灯光的效果欠佳,有些地方灯光太暗,给人不安全的感觉等。

在以上问题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解决方法:(1)在广场内设计一些创意座椅,并提高此处的私密性;(2)在路段空旷处设置建亭廊,方便师生聚会休息;(3)小道两旁种植一些疏密植物,达到仿生感觉;(4)高低植物搭配种植,配合人工去装饰,以提高视觉效果;(5)增加照明灯光设施等。

五、现代广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向

古往今来,广场的景观设计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设计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国籍的人迁移和定居,各国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广场的景观设计会越来越国际化,会有许多中西化的设计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里面。现代广场的发展要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让人们在远离繁忙的同时,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享受;对环境的质量更加要求严格,这是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一个部分。

参考文献

[1]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

[2]何崴,虞大鹏.阅读广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0.

[3]郭春华.现代造园丛书[M].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言华.景观建筑小品设计水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5]朱淳,邵琦.景观设计基础[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6]荆其敏,张丽.安情感建筑[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7]同济大学等.城市规划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8]顾小玲.景观设计艺术[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

[9]黄莉群.生态园林[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1.

广场景观 篇10

市府环境 (市府+市民广场) 体现这个城市的气度 (历史、空间、文化与社会的视野) 。

1 基地的位置与环境

基地的位置在宁波东部新城的行政中心区, 基地面积大约为14600m2, 基地向东延伸连接生态走廊二期约210000m2。基地北侧是新的宁波市政府和市府的进口广场, 市府进口广场的设计中采用了象征宁波的波浪造型, 基地西侧是包含了宁波最高规格的健身俱乐部, 星级酒店和剧场的文化广场, 是沿着后塘河发展的中央文化走廊艺术区, 基底的东侧则是随后塘河连接的南北走向的生态走廊。

2 问题与课题

围闭的空间, 被围闭的市政府;

历史记忆的追溯;

设计感强烈的生态走廊;

商业性消费的文化广场;

视觉功能较强的市府广场景观;

福庆路大桥的量体压迫和阻绝感;

3 设计的态度———“和”的态度

3.1 体现城市的气度 (历史、空间、文化与社会的视野) 。

3.2 尊重基地周边已建成的环境, 凝聚、揉和、平衡这些周边环境———“和”的态度。

3.3 周边环境与基地关系的建立重于设计 (已经有了很多的设计表现在周围了, SWA、北京土人以及未来很多准备展开的设计方案) 。

3.4 中山路与后塘河二条历史轴线的重要性。

3.5 展现人与人、人与水、人与历史、人与环境的和睦。

4 总体构思

4.1 规划的几个调整

4.1.1 中央文化走廊的延伸, 市民广场基地的西侧是建设中的文化广场, 规划概念是把文化走廊从河清路西侧的文化广场带进行政区, 并再延伸进生态走廊 (图1) 。

4.1.2 建筑布局的考量, 原规划在基地范围内4个角计划安置未来的科技中心、博物馆、艺廊和1个儿童展览馆等文化设施与活动。本案对此做了一定的调整, 靠近河清路的建筑空间的尺度建议应和西对侧相邻的文化广场在尺度上相匹对, 尺度也较大。在东侧区块的建筑尺度拟议尺度较小, 1~2层的建筑为主, 采用院落式布局, 营造一个更为人性尺度的体验, 也作为一个连系生态走廊的舒适过渡, 这也符合了市府环境“东柔西硬”的景观格局 (图2) 。

4.1.3 文化广场的设施是具备经济效益的商业活动区, 而在市民广场基地内营造的文化设施与活动应当是免费开放自由进入的 (图3) 。

4.1.4 重新回顾宁波的传统的水岸:宁波的传统里, 河川和运河是在交通和生活功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文气质, 临水而居”, 传统的水岸基本元素:低重力式的块石驳岸, 典型江南韵味栏杆座椅, 供妇人洗衣的河埠头。岸线曲折多变, 还会有疏影横斜的枫杨, 人们总是自然被吸引到水岸边……。市民广场的岸线设计也应当具备这样的风情 (图4) 。

4.1.5 重新确立了宁波市政府与中山路的关系, 在历史上, 中山路就是宁波最重要的历史街道, 与市府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在后塘河的南岸, 减少中间建筑, 设计了一个与北岸相呼应的草坪, 这个草坪为中山路过往的人与车提供了一个展望市府的前景。当打开了这个空间, 又找回了宁波市政府与中山路原来的关系 (图5) 。

5 设计思路 (分区介绍)

宁波市民广场与市府广场应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现在的市政府广场是一个地形起伏变化丰富、热闹、视觉感受强烈的广场, 我们想提供一个区别市府广场视觉与体验上的一个缓冲带, 在市民广场的地下停车场的顶板上安排了一个安静的草坪区, 再把后塘河的水往北拓展, 缩短市政府到水边的距离, 后塘河岸南侧规划了一个与河岸北侧的草坪应相呼应, 为中山路过往的人与车提供了一个展望宁波市府的前景。市民广场的布局也会因此转变为既是南北延伸, 跨河两岸, 又东西延展将中央文化艺术走廊引入生态走廊 (图6) 。

5.1 市民广场草坪台

在市民广场的地下停车场的顶板上设计了一个绿茵草坪, 草坪较市府广场低0.9m, 为市府广场提供一个更好的展望河面和河对岸的景致的视野, 这里只有必要的链接地铁站和停车场进出口的步道。这个草坪维持“简单”的状态, 把人们从市府广场强烈的视觉感观中疏解出来, 草坪台的两侧围绕地铁和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密植常绿的女贞树群, 以遮蔽地下车库进出口的建筑。在树群外围适当种植遮荫树, 形成远处的框景, 为两侧的水岸景观留下遐想 (图7) 。

5.2 东西两侧的水岸景观

在西岸, 以建筑为背景, 7~10m宽的水岸林荫道可让人散步、跑步、休憩。林荫道并且串连着几个长廊和花厅, 长廊的尺度人性而舒适, 有文化趣味。水岸的林荫道还联系设置各样不同的石埠码头和椅座设施 (图8) 。

在东岸, 建筑院落式布局, 为水岸处理提供了多变的空间, 从宁波传统里汲取的景墙也顺着院落式布局, 形成一个个别样的水岸庭院, 在庭院中会有4件雕塑艺术作品, 这些艺术作品灵感都来自于宁波的文化和历史, 每一个作品都展现了一部份宁波城市里小溪、河流, 运河及海洋相系的故事 (图9) 。

5.3 河中生态岛屿和突岩

从生态走廊二期的宁波自然生态区在后塘河中向西延展进市民广场区块内的是5个小岛, 5个小岛为市民广场区内河岸两侧的林荫步道提供了一系列的视觉焦点, 最西侧的小岛则是一个突岩, 暗黑色的岩石铺满了青苔, 在水中, 在风中, 在内心中, 唤醒了海港的记忆……, 两岸跨岛的步桥形成了一个完整绕行的系统。

5.4 水岸南侧大草坪

后塘河岸南侧规划了一个与河岸北侧的草坪应相呼应, 规模尺度相当的大草坪。这个草坪为从中山路路过的人与车展望市政府提供了一个前景, 这个草坪上可以作为较为轻松、非正式的活动, 比如球类活动, 在水岸放放风筝等较轻松自在的户外空间。

5.5 生态走廊

生态走廊的北段 (1期) 和南段 (3期) 分别由不同的景观公司设计, 位于中央段的生态走廊2期将是一个缓冲地带。在设计上对于南、北的不同设计采取协调的做法, 而在中间文化走廊的地方渐渐中性而自然地会合。生态走廊1期和3期的设计中都不乏一些人造风格、设计感较强的生态形式。在中间段的生态走廊2期会是一个安静而自然的生态走廊。在这里有多个由艺术家创作的雕塑或设置选择性的布置在合适的生态走廊的角落, 具备启发与探索的趣味。这些艺术作品是应环境而创作的, 有些会在树林中发现, 有些在草丛里, 也有可能在河当中。每件作品都是和它所处的环境的细腻的对话, 都是低调而安静、不喧哗的, 所以都是要发现的。

摘要:以宁波东部新城“市民广场”为例, 探索设计一个真正意义的市民的广场新思路秉持“和”的设计态度, 尊重周边已建成的环境, 建立周边环境与市民广场的关系, 为宁波市民提供一个有意义的并且能留下深刻记忆的景观环境, 它与市政府南侧较为仪典性和形式化的市府广场有所不同, 宁波市民广场和其东侧的生态走廊二期的设望提供一个不同的体验, 其重点在于好使用的人性尺度的水岸环境, 人们在此可以轻松自在的交流与放松。

关键词:风景园林,“和”的态度,市府广场,生态走廊,传统水岸

参考文献

[1] (清) 徐兆.四明谈助[M].宁波出版社, 2003.7.

[2]陈圣泓.城市公共空间, 景观设计[J]专题:城市公共空间, 2005 (03) .

上一篇:糖尿病人饮食误区下一篇:导游人员的形象与素质